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书是一种责任读后感

读书是一种责任读后感

《向孩子学习:一种睿智的教育视角》读后感600字。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向孩子学习:一种睿智的教育视角》读后感600字,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在和孩子接触时,心里总有些疑问。有时怕和学生走得太近导致学生不害怕你,教学质量体现不了,和学生之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上课的时候,总想把知识传输给学生,想让学生能顺利的说出自己心中所想。特别是在成长课的时候,预设好的环节,结果学生却不能顺着你的思路。往往这时我总会把学生硬生生的拉回到自己的预设环节中,最后导致学生学得糊里糊涂,自己则感觉上的太累!结果导致一堂不成功的课!为什么会这样?

这种疑惑一直在我脑海里久久不散,我该怎么办?期末教师会议时,王校长的一句话:“去阅读吧!不论什么书,只要静下心阅读,总能有所收获”,让我豁然开朗。

是啊,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交谈,他会用睿智的思想、丰富的经验为你的人生道路指明方向,便于你更好的前行。在寒假里,我选择了中国青少年研究副会长孙云晓所编辑的《向孩子学习:一种睿智的教育视角》。每天午后,我一本书,一杯茶,心虽静静的,思想雀跃着。书中无处不在的“向孩子学习”思想更是对我的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使我的教学活动从“师主生从”型逐步走向了“以生为本”型。

“向孩子学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一来,我们对孩子的认知存在着刻板偏见,就以我而言,以前总认为孩子知识有限、思想又不成熟,除了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活动,能有什么主见、思想,因而,常常对孩子的思考、想法乃至建议不以为然;二来,中国自古便有“天地君亲师”、“师道尊严”的说法,教师在师生关系中是主导,高高在上,怎么能够向孩子学习?即使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只要跟教师的观念相冲突,教师出于“好面子”的心理也会否定孩子,更谈不上向其学习。我以前在教学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因此,孙老师的书对我而言,无异于醍醐灌顶。书中开篇便指出,孩子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很多品质我们成年人实际上并不具备,或者说不像孩子那么突出,比如“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主体性增强”、“平等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强”……孩子的这些宝贵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行文至此,我想到了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孔子在《论语》中指出,“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这里孔子强调的是向别人学习的宝贵品质,并没有区分学习对象是儿童还是成人。《三字经》所说的“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中的项橐就是孩子,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有着很深的启发借鉴意义。

就我的教学活动而言,以后要做到以下两点内容。首先,“以生为本”,“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拓展和延伸,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将学生视作课堂教学的根本,“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向孩子学习”最终的目的还是服务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为,教师只有在向孩子学习的基础上,才能清楚地了解孩子的长处与不足;其次,“以学定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形,决定相应的教学规划,如此,才能提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向孩子学习”对教师而言是手段,教育才是目标,通过“向孩子学习”来推行教育活动,可以减少教育教学环节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发育。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最近有幸拜读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撰写的《向孩子学习》一书,本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我实在是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2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戒掉了烟。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让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读完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孩提时的我们,就象一张白纸,一片空白,没有受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单纯,往往想的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此时,思考的模式就变的复杂了,没有那么单纯,没有那么简单。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想前想后,我们会顾左顾右,我们会考虑到问题周边的任何一个小细节,我们会设想问题产生的后果,我们会瞧瞧,解决一个问题,竟然需要这么多工序,有时顾多了往往会有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有时纯真点,简单点未偿不是一件坏事。

现在的我们长大了,脑子复杂了,思维空间大了,但往往却丢掉了宝贵的纯真。还记得《国王的新衣》吗?那些愚昧的大臣们,那些胆小的百姓们,明明知道国王什么都没有穿,但是个个都不敢言,只有一个孩子喊着;国王怎么什么都没穿。一个纯真的孩子,导出了事实的真相,说出了大多数人不敢说的内心话,象这个孩子一样的纯真你还有吗?

孩子身上具有的许多美德,也值得我们成年人好好学习。比如快乐,成年人往往热衷于竞争,甚至睚眦必报,不如儿童转瞬就能忘记不高兴的事情;比如知足,成年人为了赚钱、升职、买车、买房而烦恼,而孩子却能为一次短途出游、一件新鲜玩具兴奋好几天;比如亲情,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缠着母亲拥抱,缠着父亲嬉闹,而不少成年人推说公务缠身应酬繁忙,平均每天与家人交流不到10分钟;比如运动,郁达夫有这样的描写:小孩们都拖着了小小的影子,在这一个午饭之前的几刻钟里,鼓动他们的四肢,竭尽他们的气力。正因为孩子不要命地疯玩,每天晚上才会睡得那么香,这是养成大肚腩的成年人所不及的孩子身上有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正像中国道家学派所说,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生命境界,就是回归到婴儿的本初状态。有鉴于此,成年人虽然掌控着财政命脉、教育资源,也不必过于趾高气扬吧。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成人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读完这些小故事,我不禁想起我国伟大的乡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的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陶先生的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地把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表现了出来。在陶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我们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和孩子一起走上社会,去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感受和谐社会中的人和事。在观察体会中学会欣赏,能用优美生动的词句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抒发对祖国国泰民安的赞美之情。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会为他们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说道:你真棒!好样的!向你们学习!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范文一

假期里,有幸拜读了《向孩子学习》一书。刚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就吸引了我的目光,觉得很好奇。向孩子学习,学什么呢?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向孩子学习,孩子有什么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呢?一个个的疑问在我的脑海中盘旋着。

《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给我印象很深刻。一天,上课铃响过之后,任课老师拿着课本走进教室,当看到黑板上还留着上节课的内容时,便生气地问道:今天谁是值日生?为什么不擦黑板?班里一片寂静。老师见没有人答应,就又问了一遍。忽然,一个矮个子的小男孩跑上去,迅速地擦了起来。这是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老师们都不喜欢他。他认真地擦着黑板的每一个角落,许多地方够不着,他不得不搬了一把小椅子来,站上去擦。班里仍是一片寂静。这时老师咳了一下,发话了:同学们,都瞧见了吧,这就是由于一个人不负责而引起的,耽误了大家这么宝贵的时间。班里一片骚动,不知是谁小声说了一句:今天不是他值日。随后,一个学习成绩拔尖的女生慢慢地站起来说:今天是我值日。老师的脸色变了,干咳一声说:你先坐下,下回要注意。这时,那个矮个子小男孩擦完黑板,搬着椅子默默地回到座位上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想想,如果这位老师当时能够抓住那位同学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那位同学的自尊心一定会得到提高。可遗憾的是,老师却选择了相反的方式。

读完这个小故事,给了我很大的感触,我能想象到上面的事例中,老师的话会怎样打击小男孩的自尊心。老师只看孩子的成绩来判断孩子行为的好坏,本应该受到鼓励的孩子,却遭到老师的批评,他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这个故事使我想到了自己在平时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中也会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他们需要被尊重。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赞美的话也会使他们心花怒放,也可能是一句简单的赞美的话就能使他们对自己有了自信,有了学习的兴趣。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第一次和孩子们打交道,不会去揣测学生的心里,而且怕和学生走得太近导致学生不害怕你,教学质量体现不了,和学生之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上课的时候,总想把知识传输给学生,想让学生能顺利的说出自己心中所想。特别是在公开课的时候,预设好的环节,结果学生却不能顺着自己的思路,相信这是令教师头痛的问题。往往这时我总会把学生硬生生地拉回到自己的预设环节中,最后导致学生学得糊里糊涂,自己则感觉上得太累。细细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强硬灌输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我不能虚心地向孩子学习,不知道静下心来听孩子说说自己心里对知识的感受,没有给孩子平等交流的机会。

孩子常常有我们想象不到的智慧,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能静下心来,放下架子,听孩子说话,是种境界。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事例,父亲是位成功人士,因此对孩子期望较高,但孩子却不满父亲的管教,经常早出晚归,我行我素,终于导致了父与子之间的战争。在经过一阵唇枪舌剑之后,儿子对父亲提出了一个意见在我说话时您不要出声,我说完一句您重复一遍,在您说话时我也会这样。就这样父亲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同样体会到了父亲的苦心。

孩子天真的话语,常常使大人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次心灵的震撼。孩子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给我们父母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冰心说:世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和孩子在一起,是何等的幸福。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向孩子学习,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教育者自身的需要。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范文二

前几天有幸拜读了《向孩子学习》一书,本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我实在是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2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戒掉了烟。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让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读完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孩提时的我们,就象一张白纸,一片空白,没有受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单纯,往往想的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此时,思考的模式就变的复杂了,没有那么单纯,没有那么简单。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想前想后,我们会顾左顾右,我们会考虑到问题周边的任何一个小细节,我们会设想问题产生的后果,我们会瞧瞧,解决一个问题,竟然需要这么多工序,有时顾多了往往会有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有时纯真点,简单点未偿不是一件坏事。

现在的我们长大了,脑子复杂了,思维空间大了,但往往却丢掉了宝贵的纯真。还记得《国王的新衣》吗?那些愚昧的大臣们,那些胆小的百姓们,明明知道国王什么都没有穿,但是个个都不敢言,只有一个孩子喊着;国王怎么什么都没穿。一个纯真的孩子,导出了事实的真相,说出了大多数人不敢说的内心话,象这个孩子一样的纯真你还有吗?

纯真你还有吗?悄悄的问问自己,失去了,别担心慢慢把它找回来,拥有了记得要珍惜,让我们用一个纯真的心,生活着、工作着,享受着。

读向孩子学习有感


【篇一:读向孩子学习有感】

在信息时代,孩子们往往走到了大人前面,父母和老师以及一些成年人的权威受到了挑战甚至颠覆。孩子玩电脑玩得很好,上网很快,大人笨手笨脚的。这就是信息时代出现的一个问题,叫信息不对称。一个中学生告诉我,现在许多父母都是菜鸟(指在网络上表现笨拙的人),而他们是老鸟。在某些方面孩子的信息可能比我们多,那么信息多的一方就可能欺骗信息少的一方,所以说父母管教孩子变得困难,因为这是一个菜鸟教育老鸟的时代。

有的孩子因为挨父母训,挨急了说:你对你对都是你对,你多对啊,你还是蛋白质呢。他父母听不懂:蛋白质,蛋白质不是好东西吗?是不是啊?其实这是孩子网上的语言。什么叫蛋白质?蛋,是笨蛋的蛋;白,是白痴的白;质,是神经质的质。孩子不高兴时用这种话来骂你,你还不知道。这就是一个时代的特点。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孩子确实变得难教育了。与大人相比,孩子诚然缺乏知识。然而,他们富于好奇心、感受性和想象力,这些正是最宝贵的智力品质,因此能够不受习见的支配,用全新的眼光看世界。与大人相比,孩子诚然缺乏阅历。然而,他们诚实、坦荡、率性,这些正是最宝贵的心灵品质,因此能够不受功利的支配,做事只凭真兴趣。

然而,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呢?孩子身上具有的许多美德值得我们成年人好好学习。比如好奇,成年人往往安于现状,对知识性信息反应冷漠,觉得年纪大了无需再学;比如快乐,成年人往往热衷于竞争,不如儿童转瞬就能忘记不高兴的事情;比如知足,成年人为了赚钱、升职、买车、买房而烦恼,而孩子却能为一次短途出游、一件新鲜玩具兴奋好几天;比如亲情,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缠着母亲拥抱,缠着父亲嬉闹,而不少成年人推说公务缠身应酬繁忙,平均每天与家人交流不到10分钟;比如运动,郁达夫有这样的描写:小孩们都拖着了小小的影子,在这一个午饭之前的几刻钟里,鼓动他们的四肢,竭尽他们的气力。正因为孩子不要命地疯玩,每天晚上才会睡得那么香,这是养成大肚腩的成年人所不及的孩子身上有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正像中国道家学派所说,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生命境界,就是回归到婴儿的本初状态。有鉴于此,成年人虽然掌控着财政命脉、教育资源,也不必过于趾高气扬吧。

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教育不光是一种培养,更是一种保留,留住某些与生俱来的品质,而不是削弱和扼杀它们。当孩子突然有问题要问时,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回答;当孩子快乐得手舞足蹈时,切不可因自己心绪不佳而叱责;当孩子满足于游戏时,切不可把他当作小宠物而轻视;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篇二:读向孩子学习有感】

最近,有幸拜读了《向孩子学习》一书,我感受颇深。

本书由多篇孩子与家人互动和成长的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让我感叹和震惊,被我们平时忽视的孩子们的身上的另一面,其实是那么美好,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和日常工作中尚未体会的。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样一篇文章,叫做《蛋筒冰淇淋》。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炎热的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到镇上去买烟,可两个女儿在他走之前已经坐在车子上了,父亲只好领上她们。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父亲要求孩子们别下车,临走前孩子们肯求父亲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想都没想就说我没有钱。当父亲拿着雪茄烟回去的时候,早就忘记了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他打开包装拿出一支打了几次都没打着,这时小女儿伤感却直率地问父亲你不是没钱买冰淇淋吗?怎么有钱买烟呢?这个问题让这位父亲感到措手不及却很无奈,后悔之情充盈着他的心灵。那位父亲马上郑重地给孩子们说是我搞错了,我现在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儿的?当他拿着冰淇淋回到车里的时候,他感到自己嘴里的雪茄烟已经苦不堪言了。从此,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地戒掉了烟,孩子的一句话让他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绝对无恶意,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正是这份纯真打动了父亲,也让我们这些读者的心灵受到了洗礼。

现在我不禁问自己,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在吗?其他的大人还在吗?自己还依稀记得孩提时自己的纯真和无瑕,用一颗纯真的心来对待身边的事和人,孩提时的我们就像一张白纸,洁白无暇,没有受到任何的污染,对待事情和人时想法非常地单一,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自己受到事俗和别人的影响越来越大,此时,思考的模式就变得复杂了,没有那么单纯,没有那么简单,我们会思前想后,我们会犹豫不决,我们会忧柔寡断,我们会左顾右盼,我们会考虑好多后果。

现在的我们长大了,脑子复杂了,也世俗了,把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真希望慢慢找回自己的纯真,让我们每个成人也能用一颗纯真的心来生活和工作,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吧!

【篇三:读向孩子学习有感作文】

读《向孩子学习》一书,就是这样一位智者老师。看似平淡,看似平凡,但仔细读来,静心思考,却能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找到自己和孩子之间存在的距离。再通过细细琢磨,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找到通往学生内心的大门。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说: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孩子常常有我们想象不到的智慧,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能静下心来,听孩子说话,是种难得的境界。而现在我们家长和老师往往就是缺少这样俯耳倾听的耐心。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和小孩子们打交道,不会去揣测学生的心里,而且怕和学生走得太近导致学生不害怕你,教学质量体现不了,所以和学生之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上课的时候,总想把知识传输给学生,想让学生能顺利的说出自己心中所想。特别是在公开课的时候,预设好的环节,结果学生却不能顺着你的思路,相信这是令教师头痛的问题。往往这时我总会把学生硬生生的拉回到自己的预设环节中,最后导致学生学得糊里糊涂,自己则感觉上的太累!结果导致一堂不成功的课!细细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硬灌输问题,最

要的就是我不能虚心的向孩子学习!不知道静下心来听孩子说说自己心里对知识的感受,没有给孩子平等交流的机会。

向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是每一位家长更是每一位老师应该审视的一个问题。这是一种灵感,一种学生和老师之间相通的默契。教师也许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如果教师这时能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融入其中和孩子说话,这时的交流是一种信息的双向传输、共同感染,更是一种信息的双赢过程。有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后有两种思想说的不正好就是这个道理吗?

同时,向孩子学习还是一种思想境界。学生往往是单纯的,有什么就说什么,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没有任何的掩饰和伪装,给我们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感受的是一种纯洁的美好。可是我们大人往往做不到像孩子般的纯真无暇,每天生活中面具之后,这样的生活会不会让你有些窒息的感觉。让我们赶紧向孩子们学习,把自己释放出来,重新在阳光下畅快呼吸!

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共享知识,共享生活的真谛!向孩子学习!让我们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真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走进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同孩子分享成长的喜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限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受到孩子成长、成功的历程。

【篇四:读向孩子学习有感】

前几天拜读了青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老师所编辑的《向孩子学习》一书,本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在我国,以往由于受传统文化的束缚,孩子往往被认为是幼稚的,需要指导和管教的,根本无从谈起向孩子学习。但作为现代父母,慢慢的发现了孩子身上也有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地方,《欢乐蹦蹦跳》中童言无忌逗你笑版块,孩子天真的话语把荧屏前每个人都逗的笑弯了腰,是的,也只有他们,不会顾忌太多现实的东西,要不,《皇帝新衣》中怎能把骗子的把戏揭穿呢?

应当说,向孩子学习,是今日父母与教师的一大课题,也是教育成功之必须。

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而欣赏孩子的优点是向孩子学习的主要条件。在充满失败语言的家庭或学校,是不可能向孩子学习的。与此相反,优秀的父母与教师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而及时、热情地欣赏孩子的优点,则是最有效的教子之方。欣赏导致成功,训斥导致失败。你能行如果你能经常用这句话鼓励孩子,那么相信他一定会行,我们不可忽视每个孩子的潜能。

一个有时代意识的教师或者任何的成人应该务实的去向孩子学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哪教师成为什么呢?一个和孩子们一同成长的生命个体,互相汲取对方的力量,包括信念、精神和有限的知识,有效地达到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目标。

【篇五:读向孩子学习有感】

《向孩子学习》是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这是一本看似平淡的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小故事很平凡,平凡到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经常发生着这样的故事,但仔细读来,静心思考,这些故事却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

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我实在是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2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戒掉了烟。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让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读完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向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是每一位家长更是每一位老师应该审视的一个问题。这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在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虽然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但教育从来都不是绝对单向的活动,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和孩子成为一个平等的主体。这也是一个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

【篇六:读向孩子学习有感】

成人的世界里,孩子是不懂事的。他们这些孩子,每天就只知道疯疯癫癫,没有个正经。要不中国人怎么会有句古话叫: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是的,小孩子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特别是逻辑性要求很严密的问题的时候也许他们的解决办法和回答答案很是令人费解,但是我们仍然能从他们那里学到一些东西。

最近有幸拜读了《向孩子学习》一书,本书有61篇,由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和永不厌倦的话题,为人父母不单是一种角色的转换,更暗示着人的一生真正成熟。在随之而来的岁月里,新任父母面对纷至沓来的教育问题,不断争论、借鉴、修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了家庭教育的口头禅。

然而,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呢?孩子身上具有的许多美德值得我们成年人好好学习。比如快乐,成年人往往热衷于竞争,甚至睚眦必报,不如儿童转瞬就能忘记不高兴的事情;比如知足,成年人为了赚钱、升职、买车、买房而烦恼,而孩子却能为一次短途出游、一件新鲜玩具兴奋好几天;比如亲情,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缠着母亲拥抱,缠着父亲嬉闹,而不少成年人推说公务缠身应酬繁忙,平均每天与家人交流不到10分钟;比如运动,郁达夫有这样的描写:小孩们都拖着了小小的影子,在这一个午饭之前的几刻钟里,鼓动他们的四肢,竭尽他们的气力。正因为孩子不要命地疯玩,每天晚上才会睡得那么香,这是养成大肚腩的成年人所不及的孩子身上有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正像中国道家学派所说,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生命境界,就是回归到婴儿的本初状态。有鉴于此,成年人虽然掌控着财政命脉、教育资源,也不必过于趾高气扬吧。

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教育不光是一种培养,更是一种保留,留住某些与生俱来的品质,而不是削弱和扼杀它们。当孩子突然有问题要问时,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回答;当孩子快乐得手舞足蹈时,切不可因自己心绪不佳而叱责;当孩子满足于游戏和点心时,切不可把他当作小宠物而轻视;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篇七:读向孩子学习有感】

暑假里有幸拜读了《向孩子学习》一书,本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我实在是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2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戒掉了烟。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让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读完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孩提时的我们,就象一张白纸,一片空白,没有受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单纯,往往想的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此时,思考的模式就变的复杂了,没有那么单纯,没有那么简单。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想前想后,我们会顾左顾右,我们会考虑到问题周边的任何一个小细节,我们会设想问题产生的后果,我们会瞧瞧,解决一个问题,竟然需要这么多工序,有时顾多了往往会有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有时纯真点,简单点未偿不是一件坏事。

现在的我们长大了,脑子复杂了,思维空间大了,但往往却丢掉了宝贵的纯真。还记得《国王的新衣》吗?那些愚昧的大臣们,那些胆小的百姓们,明明知道国王什么都没有穿,但是个个都不敢言,只有一个孩子喊着;国王怎么什么都没穿。一个纯真的孩子,导出了事实的真相,说出了大多数人不敢说的内心话,象这个孩子一样的纯真你还有吗?

【篇八:读向孩子学习有感】

业余时间我阅读了孙云晓撰写的《向孩子学习》一书,看似平淡的书,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很平凡,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发生着这样的故事,但仔细读来,静心思考,这些故事却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这是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同时也是本执教者必读的书,它挑战传统的儿童观、成人观、教育观、学习观及文化传承观,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一极具震撼力的口号。

孩子天真的话语,常常使大人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次心灵的震撼。孩子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给我们父母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事例,父亲是位成功人士,因此对孩子期望较高,但孩子却不满父亲的管教,经常早出晚归,我行我素,终于导致了父与子之间的战争。在经过一阵唇枪舌剑之后,儿子对父亲提出了一个意见在我说话时您不要出声,我说完一句您重复一遍,在您说话时我也会这样,就这样父亲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同样体会到了父亲的苦心。

读完这些小故事,静下心来,仔细观察,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就像那世上的树叶一样独一无二!他们个性十足,卓尔不群,思维活跃,举止大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我们惊讶之时,家里的各种电器却在不知不觉地被孩子操纵自如;在我们茫然之际,时尚的色彩和风姿也早已于孩子间流行几度,孩子们悄然成长,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惊讶、茫然和感慨,而是更多的赞叹、羡慕和开怀!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这是一位家长的切身体会,真切的道出了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有的欣喜与危机感。

想想我们这些做大人的,脑子复杂了,思维空间大了,但往往却丢掉了宝贵的纯真。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孩提时的我们,就象一张白纸,一片空白,没有受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单纯,往往想的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此时,思考的模式就变的复杂了,没有那么单纯,没有那么简单。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想前想后,我们会顾左顾右,我们会考虑到问题周边的任何一个小细节,我们会设想问题产生的后果,我们会瞧瞧,解决一个问题,竟然需要这么多工序,有时顾多了往往会有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有时纯真点,简单点未偿不是一件坏事。

《向孩子学习》一书形象生动、令人深思,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其中的种种关系,是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失去自身的威信,使自己在孩子面前说话没有分量,孩子不再相信家长和教师的话?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


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杨捷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相交。近日,我读了《向孩子学习》这本书,书中提出的“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口号让我无比震撼,受益匪浅;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向孩子学习》由六十一个平凡的小故事组成,都是生活中家人、教师互动与成长的故事。仔细读完,静心思考,发现每个小故事都真实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都用心体会,都被我们忽视了。

老舍先生曾说,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是啊!每个孩子身上有着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大人好好学习。只要我们静心观察,你会惊讶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个性十足,就像那树上的叶子一样独一无二!

比如快乐,孩子很容易得到满足,所以很容易快乐,而大人为了更多地赚钱、更高地升职等等永无止境而烦恼;比如情感,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总是主动投入母亲的怀抱,主动邀请父亲玩闹,而大人各种应酬除了忙还是忙,有多少时间真正地与家人交流;又比如,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我们大人真的自愧弗如……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孩子的身上有着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令我们惊讶、感慨和反思!

“向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孩子的世界里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能,有着惊人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大人。虽然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但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大人最好的镜子,大人的不良习惯会悄无声息地传染给孩子,孩子的纯真美好也会无声地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不仅是成就了大人的发展,更是成就了孩子的成长;大人和孩子是平等的主题,两者在生活、学习中互相教育、互相感染、共同提高。

“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值得每位家长、教师深思。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


这一本看似平淡的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小故事很平凡,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发生着这样的故事,但仔细读来,静心思考,这些故事却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说,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

“曾几何时,我们成人都在以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企图同化、统一孩子的思想,急功进利而又心甘情愿地将孩子送上“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独木桥,满怀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结出自己想得到却未曾得到的果实。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就像那世上的树叶一样独一无二!他们个性十足,卓尔不群,思维活跃,举止大方,确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我们惊讶之时,家里的各种电器却在不知不觉地被孩子操纵自如;在我们茫然之际,时尚的色彩和风姿也早已于孩子间流行几度,孩子们悄然成长,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惊讶、茫然和感慨,而是更多的赞叹、羡慕和开怀!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这是一位家长的切身体会,真切的道出了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有的欣喜与危机感。

“向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是每一位家长更和教师应该审视的一个问题。这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在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虽然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但教育从来都不是绝对单向的活动,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你,雪融化后就变成了春天,今年最流行什么颜色,什么游戏你应该怎么玩等等。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和孩子成为一个平等的主体。这也是一个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倾心交谈。《向孩子学习》一书,就是这样一位智者老师。它形象生动,却令人深思,向孩子学习,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其中的种种关系,是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失去自身的威信,使自己在孩子面前说话没有分量,孩子不再相信家长和教师的话?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和永不厌倦的话题,“为人父母”不单是一种角色的转换,更暗示着人的一生真正成熟。在随之而来的岁月里,新任父母面对纷至沓来的教育问题,不断争论、借鉴、修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了家庭教育的口头禅。

然而,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呢?孩子身上具有的许多美德值得我们成年人好好学习。比如快乐,成年人往往热衷于竞争,甚至睚眦必报,不如儿童转瞬就能忘记不高兴的事情;比如知足,成年人为了赚钱、升职、买车、买房而烦恼,而孩子却能为一次短途出游、一件新鲜玩具兴奋好几天;比如亲情,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缠着母亲拥抱,缠着父亲嬉闹,而不少成年人推说公务缠身应酬繁忙,平均每天与家人交流不到10分钟;比如运动,郁达夫有这样的描写:小孩们“都拖着了小小的影子,在这一个午饭之前的几刻钟里,鼓动他们的四肢,竭尽他们的气力”。正因为孩子不要命地疯玩,每天晚上才会睡得那么香,这是养成大肚腩的成年人所不及的孩子身上有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正像中国道家学派所说,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生命境界,就是回归到婴儿的本初状态。有鉴于此,成年人虽然掌控着财政命脉、教育资源,也不必过于趾高气扬吧。

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教育不光是一种培养,更是一种保留,留住某些与生俱来的品质,而不是削弱和扼杀它们。当孩子突然有问题要问时,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回答;当孩子快乐得手舞足蹈时,切不可因自己心绪不佳而叱责;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使我们拥有了幸运,才成为了师长;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1000字


《向孩子学习》是一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由孙云晓编著,它挑战传统的儿童观、成人观、教育观、学习观及文化传承观,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一极具震撼力的口号。这一本看似平淡的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小故事很平凡,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发生着这样的故事,但仔细读来,静心思考,这些故事却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天,上课铃响过之后,任课老师夹着课本走进教室,当看到黑板上还留着上节课的内容时,便生气地问道:今天谁是值日生?为什么不擦黑板?班里一片寂静。老师见没有人答应,就又问了一遍。忽然,一个矮个子的男孩跑上去,迅速地擦了起来。这是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老师们都不喜欢他。他认真地擦着黑板的每一个角落,许多地方够不着,他不得不搬了一把椅来,蹬上去擦。班里仍是一片寂静。这时老师咳了一下,发话了:同学们,都瞧见了吧,这就是由于一个人不负责而引起的,耽误了大家这么宝贵的时间。班里一片骚动,不知是谁小声。嚷了一句:今天不该他值日。随后,一个学习成绩拔尖的女生慢腾腾地站起来说:今天是我值日。老师的脸色变了,干咳一声说:你先坐下,下回要注意。这时,那个矮个于男孩擦完一黑板,搬着椅子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如果这位老师当时能够抓住那位同学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那位同学的自尊一定会得到提高。遗憾的是,这位老师却选择了相反的方式。

读完这篇小故事,给了我很大的感触,我能想象的到上面的事例中,老师的话会怎样打击第一位孩子的自尊心?老师只看孩子的成绩来判断孩子行为的好坏,本应该受到鼓励的孩子,却遭到老师的批评,他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这是使我想到了我们一些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行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实践的工作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时常会忘记我们应有的对孩子最起码的尊重,总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横量孩子。时常会忽略对孩子的尊重,殊不知孩子们也非常愿意得到老师的尊重。他们希望得到表扬,他们需要被尊重。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赞美也会使他们心花怒放,也可能就是因是一句简单的赞美能使他们对自己有了自信,有了学习的兴趣。

孩子处于成长之中,问题和缺点自然是很多的,但这并不妨碍老师向孩子学习,这正像老师自身也有缺点和问题,但孩子却在向我们学习一样。因为孩子们学习的是老师的长处和优点,而善待了老师的错误和短处,同样道理,老师为何不能虚心地学习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善待他们的问题和缺点呢?向孩子学习很明显并不是学习孩子的全部,更不是说教师就可以迁就孩子的问题和缺点而不加管教,放任自流,相反,它是要求我们根据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或缺点来不断地修正我们自己,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调整我们的教育方法,反思我们的工作,提高我们教育水平和艺术,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向孩子学习读书笔记


读了《向孩子学习》这一本书,有这样一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我实在是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2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戒掉了烟。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让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读完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孩提时的我们,就象一张白纸,一片空白,没有受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单纯,往往想的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此时,思考的模式就变的复杂了,没有那么单纯,没有那么简单。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想前想后,我们会顾左顾右,我们会考虑到问题周边的任何一个小细节,我们会设想问题产生的后果,我们会……瞧瞧,解决一个问题,竟然需要这么多工序,有时顾多了往往会有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有时纯真点,简单点未偿不是一件坏事。

现在的我们长大了,脑子复杂了,思维空间大了,但往往却丢掉了宝贵的纯真。还记得《国王的新衣》吗?那些愚昧的大臣们,那些胆小的百姓们,明明知道国王什么都没有穿,但是个个都不敢言,只有一个孩子喊着;“国王怎么什么都没穿。”一个纯真的孩子,导出了事实的真相,说出了大多数人不敢说的内心话,象这个孩子一样的纯真你还有吗?

孩子身上具有的许多美德,也值得我们成年人好好学习。比如快乐,成年人往往热衷于竞争,甚至睚眦必报,不如儿童转瞬就能忘记不高兴的事情;比如知足,成年人为了赚钱、升职、买车、买房而烦恼,而孩子却能为一次短途出游、一件新鲜玩具兴奋好几天;比如亲情,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缠着母亲拥抱,缠着父亲嬉闹,而不少成年人推说公务缠身应酬繁忙,平均每天与家人交流不到10分钟;比如运动,郁达夫有这样的描写:小孩们“都拖着了小小的影子,在这一个午饭之前的几刻钟里,鼓动他们的四肢,竭尽他们的气力”。正因为孩子不要命地疯玩,每天晚上才会睡得那么香,这是养成大肚腩的成年人所不的……孩子身上有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正像中国道家学派所说,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生命境界,就是回归到婴儿的本初状态。有鉴于此,成年人虽然掌控着财政命脉、教育资源,也不必过于趾高气扬吧。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成人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读完这些小故事,我不禁想起我国伟大的乡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的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校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校”陶先生的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地把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表现了出来。在陶先生眼里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我们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和孩子一起走上社会,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感受和谐社会中的人和事。在观察体会中学会欣赏,能用优美生动的词句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抒发对祖国国泰民安的赞美情。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会为他们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说道:“你真棒!好样的!向你们学习!”

《活着》读后感1500字-活着是一种状态,一种存在


拿到《活着》这部小说,我不禁要想,活着是为了什么?人应当怎样活着?人为什么要这样活着?小说会写些什么呢?

主人公福贵本来是个挺有钱的地主家公子,本来有美好的未来,可偏偏像小说里写的一样,成了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纨绔子弟。败了家的同时,也败坏了所有的人际关系。还债时,明白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生活哲理:钱来得千难万难。让人感叹的是,生活就是小说,富有戏剧性。在历史的这个大背景下,什么事都是有可能发生,人类的历史越久,久远的时空隧道里,发生的事情会越多,偶然的戏剧性也就越来越多。福贵想好好生活时,被抓壮丁,这不是一句好事多磨所能概括的;土改时幸免于难,塞翁失马之福不都是历史背景下的戏剧吗?福贵浪子回头,也渐渐收获了生活带来的馈赠。他有了女儿凤霞和儿子有庆,有一个虽苦但很幸福的家。福贵知道珍惜了,可生活的戏剧性又出现了凤霞病成了聋哑人,可爱的有庆被无知的抽血剥夺了生命。但他们都挺过来了,此时,生活已经将他们一家人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们是一个整体。他们依然朴实而单纯,虽然大动荡谁也没有放过,但福贵度过来了,小人物也是历史沧桑的见证者和感受者。小说最感人的一笔是凤霞有了美好的爱情和归宿,有了幸福的家。凤霞以她的勤劳和善良赢得了邻居的夸奖和好感,而对父母的照顾有加又彰显出了中国人一贯的孝道和割不断的亲情,凤霞是美丽的。女婿二喜虽然身有残疾,但却是最伟大而完美的人,是好样的。命运的不公再一次降临,凤霞生完孩子大出血死了,几年后二喜也因为作业事故致死。福贵还得活着,因为还有苦根。没想到的是,几年后苦根也死了被豆子撑死了。福贵还得活着,因为他必须活着,没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活着就是活着,就像那头和他一样名字的老牛。

小说看完了,感动我的有故事本身。故事折射出来的生活的挫折,命运的坎坷,发人深省。人这一辈子就是折腾,自己折腾,命运折腾,时代折腾。

让我比较喜欢的是它文字的叙述,简练直接接地气,有生命力。老年福贵,经过岁月沉淀,说话简单概括,直达本质。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从说话上看,就有道理。老年人经历的事情多,说话直接形象,富有生命力,是哲学式书面语言所无法比拟的。比如: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吃起粗粮来也不往外吐是不是比坚强地活着要形象且有趣多了?再如:当初砸锅凭队长一句话,买锅了也是凭队长一句话是不是让人想到一句顶一万句之类的某个人某件事?还如:女人啊,性子上来了什么事都干,什么话都说比不计后果这个词有意思多了吧。福贵后来总结的做人的道理很简单: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而他老婆家珍一个最富传统美德的好女人,奉行的做人原则是人就得干净一些这难道不是最有生命力内涵丰富的语言吗?

人活着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就像福贵说的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生活总是有许多苦难、艰辛,也有或短或长的快乐。生活如同剥竹笋,吃一段剥一段,谁知道后面剥出来的那一段会怎么样,有没有虫呢?福贵是这样,其他人何尝不是!

福贵给老牛起名叫福贵,那是最通达的事,说明他完全看开了,他即是牛牛即是他,他都已经达到了对牛谈情的地步,遑论其他?名字只是一个名字而已,重要的是对生命的内省与尊重。惜物,惜人,才能惜福。

描述现实有时就是一种批评。高明的写手只作描述,聪明的读者都是善于联想的,两者结合,才能产生伟大的作品。作者是武林高手,隔山把牛打倒之后,在山后乐呵呵地看着欣赏他作品的人,发出了第111次微笑或沉思。

以此作为《活着》的读后感。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范文1000字


暑假就这样过去了,感觉没有什么特别,少了一份儿童时期焦急的期待,或许,也少了一份老年人对于时间的紧迫感,日子总是这样,表面上没有什么东西,其实总觉得内心缺少点什么。

假期里,觉得最高兴的一件事情就是有幸拜读了《向孩子学习》一书,本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我现在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2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戒掉了烟。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却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读完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孩提时的我们,就象一张白纸,一片空白,没有受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单纯,往往想的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此时,思考的模式就变的复杂了,没有那么单纯,没有那么简单。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想前想后,我们会顾左顾右,我们会考虑到问题周边的任何一个小细节,我们会设想问题产生的后果,我们会……瞧瞧,解决一个问题,竟然需要这么多工序,有时顾多了往往会有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有时纯真点,简单点未偿不是一件坏事。

现在的我们长大了,脑子复杂了,思维空间大了,但往往却丢掉了宝贵的纯真。还记得《国王的新衣》吗?那些愚昧的大臣们,那些胆小的百姓们,明明知道国王什么都没有穿,但是个个都不敢言,只有一个孩子喊着;“国王怎么什么都没穿。”一个纯真的孩子,导出了事实的真相,说出了大多数人不敢说的内心话,象这个孩子一样的纯真你还有吗?

有些东西我们本都拥有,是我们没有好好珍惜。或者在我们还不懂得珍惜的时候,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们遗失了。当多年后的某一天,我们想起了它们,才意识到那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珍宝,而这些珍宝,却已经永远地离你远去了。纯真你还有吗?悄悄的问问自己,失去了,别担心慢慢把它找回来,拥有了记得要珍惜,让我们用一个纯真的心,生活着、工作着,享受着。

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有感1000字


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有感1000字

马恒彪

用了整整一个寒假的时间读完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一书。书读得久不是因为少读,断读、忘读,而是因为这本书跟我平时阅读的书籍有不一样的感觉,初读时,感觉这本书着实难读,难懂,更谈不上理解了。究其原因,我想,这可能是跟个人粗浅的知识水平有关,或者是自己原有的对"教育"的真正实质含义上的认识与理解不够深入,在平时的教育中还是原先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以上的观点在我读完《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后已经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那样的深刻,那样的有内涵。下面就谈谈我对《教育的另一种可能》这本书的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教育就是要把孩子心灵深处的生命力引导出来

不管在中国大陆还是在香港或者在日本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教育上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人说我们大陆的学生高分低能,只会考试,没有创新能力。

教育一直是被人诟病的一个行业,因为大家对教育的理解实在是太多太多,有时很难分得请到底谁对谁错。目前我们还是逃脱不掉"上大学找工作、上好大这找好工作"的框框。因为我们的大学看的就是分数,所以我们的学生自从上学以后就只能围着分数转,围着如果提高分数转。由此以来,使本来自信的孩子随着年级段起来越高,孩子的自信却越来越差,我们忘记了"自信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失去自信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特长是什么,不知道自己可以干什么,他们忘记了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我们的学习越来越教条化,把母语学习也单纯是为了考试,忘记了学习母语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忘记了"不要在孩子不感兴趣,还没有能力理解的时候,让他做任何不感兴趣的事情",而是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大家都是统一步伐、统一学习;我们忘记了"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道路,对大多数人可能都是不合适的".……但是我们还是不遗余力地、忘乎所以地干着这些事。

二、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是家长的改变、教师的改变、是教育的评价制度改变。

家长的改变才能使教育改变。现在,干啥都要培训、考证,就是当家长不用,生完孩子就上岗。但是这些"无证上岗"的家长却使我们的教育受到了"阻碍"."对于孩子,我们从来都是‘舍不得’的,舍不得他们跌倒,舍不得他们受伤,舍不得他们失败,事事为孩子强出头。‘每一步,我们都功利地计算周详。’在‘金钟罩’下,我们圈养出了一个个没痂没疤的孩子。"这些"没痂没疤"的孩子如何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呢?但是我们的"家长总是以自己的有限,来理解和指导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孩子。""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规范和监督,其实,"放纵"也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形式消极、意义却积极的教育。在这种"纵容"下,孩子可能损坏一些东西,可能制造一些混乱,甚至可能受点小伤,却正是走在受教育的轨道上。"

教师的改变才能使教育改变。"老师应该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认知自我、认识世界。而孩子真正需要做到的,其实是"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了解世界;知道自己是谁,能做什么,并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一个好老师一定要启发学生,激发他的潜力。如果半年里能有一个学生被他启发了,对学科产生兴趣,那他就成功了。"

教育评价制度的改变才能使教育改变。你的梦是什么,你的故事是什么,这些非常重要。这些在追求分数唯一的考试制度下是很难实现的。试想,一个说自己有领导才能的人,却从来没有做过领导;一个说自己勇敢的孩子,却从来没冒过险;一个说自己很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却从未尝试过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人家怎么能相信你呢?我们只有改变评价制度,使我们的孩子有机会去尝试,才能使我们的孩子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才会使我们的孩子有故事。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向孩子学习:一种睿智的教育视角》读后感6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书是一种责任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