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米小圈读后感30字

米小圈读后感30字

《子路借米》读后感1000字。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子路借米》读后感1000字”,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乌鸦尚懂得反哺,羔羊懂得跪乳,我们做人更应该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今天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这本书,它讲述着一个个闪闪发光的美德小故事,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许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故事,一个故事给我一个感动,特别是《子路借米》这个故事,则令我印象最深,感动最大。

内容是这样的:子路是春秋末鲁国人,子路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常年吃粗粮过日子。有一次,子路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中没有米,怎么办?子路很着急。子路想:“看来只能去亲戚家借米了。”可是亲戚家要翻过几座山。子路二话不说,就上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历经风雨,走了十几里地,从亲戚家借了一袋米来,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开心极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子路是一个多好的孩子啊!他很孝敬自己的父母。但现在能够像子路这样又有几个呢,有谁能像子路这样为了父母能吃上白米饭,徒步走上十几里路到亲戚家借米的呢?

当我们吃着可口的饭菜,我们能否感恩父母的辛勤劳动?当我们穿着漂亮暖和的衣服,我们是否感恩父母对我们的爱?面对父母语重心长的教诲,我们有时无动于衷,会感到厌烦,甚至会无理地和父母顶撞,现在看了这个小故事后,回想以前的点点滴滴,用子路来对照自己行为举止,又回想父母对自己曾经的关爱与宽容,我心中多了一份愧疚,但更多的是一份感动。

父爱如山,我认为这句话千真万确的,而那一次的经历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也让我更深刻地去领悟父爱的伟大,更让我懂得如何去感恩,去孝敬父母。那天深夜,我生病了,爸爸急忙把我送到医院,到了医院,爸爸忙前忙后,找医生,看了病,拿了药,打了针,看完病后,走出医院,爸爸问我:“肚子饿不饿?”我说:“不饿”。现在都晚上十二点了,哪里还有饭店是开的呢?爸爸让我在医院等,他去开车,我点点头。望着爸爸的背影,我心一惊:在我的印象当中,爸爸的身影是多么的高大,但是现在看来,爸爸的背影是多么矮小啊,矮小之中带有一丝疲惫,我的眼泪轻轻地从我脸上滑落下来。在回家的路上,月光映照在我们的身上,隐隐约约之中,我看见爸爸的头发里有几根白头发,我的眼泪又一次滑落下来,爸爸的白头发是因为那永远干不完的家务活和农活,还有操心我的事而变白的,爸爸变老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岁月的沧桑,看到了生活的艰辛,更看到爸爸为我操劳的痕迹。爸爸,我想对你说:“爸爸您辛苦了。”

我必须学会感恩,学会报答,从今日起,我要向子路学习,从小事做起,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为工作忙碌一天的父母端上一杯热茶,为父母捶捶背,有好吃的先让父母,多陪他们聊聊天,在他们生日那天送上自己真挚的祝福语,在学校遵守纪律,努力学习,以良好的成绩报答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报答父母。

中国有一句古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在时,不孝敬,等他们去世了,又后悔莫及,那还有什么用呢?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用真诚的心去对待我们的父母,让我们变得一个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子路背米读后感


子路背米读后感(一)

这是一个富有孝顺的感恩故事,主人公子路其实是博学多才的孔子的学生。

自小,子路的父母就对他关爱备至,而子路也非常孝顺,对父母照顾的无微不至,父母喜欢什么、爱吃什么,他都会不顾千辛万苦地买回来送给父母。有一天,他的父母想要吃米饭。可是家里并没有米饭,因为大米贵的很,家里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买米吃。可是,子路看着发已苍白的老母亲,于是就背起了篓子准备向他的亲戚家借米。想知,那个亲戚家离子路的家是那样的遥远,要翻越好几次山才能到达那儿。而且那时的子路才7岁,山上的危险连续不断,随时都可能让子路生命垂危,而子路却依然靠着他那坚贞不屈、勇往直前地精神,怀着赤子之心的信念翻越了大山。借到了大米,而回来的时候则更是困难重重,下山的时候都是滑坡,子路一不小心就会濒临其境,但是子路没有退缩,驮着重重的米一步一步地向前前进,好像一只顽强的蜗牛背着他那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地挪着身躯坚持不懈地向前前进。

子路是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学生。但小时候家里面穷,经常缺米少面,家里人只靠挖野菜度日,有一次过节,村中其他人家都准备好了饭菜,四处飘满了诱人的饭香,子路的父母闻到这饭香,不由得心中犯愁。子路看到父母每天因为吃野菜,身体十分虚弱,面黄肌瘦,十分伤心。于是,他想去亲戚家借米,当子路给父母说了之后,父母说什么也不愿意,但子路决心已定,他说服了父母之后,忍着饥饿,踏上了去百里之外为父母借米的路途。

子路一连走了好几天,终于来到了亲戚家。他向亲戚说明了来意,亲戚们看到一个这麽善良的孩子,被子路对父母的孝顺感动了,二话没说,把米借给了子路,子路装好米,他刚要走,亲戚便想让子路歇一歇,但子路一想到要让父母吃上白米饭便马不停蹄的赶到家中,看到父母津津有味的吃上了百米饭,他常常舒了一口气便靠在桌子上睡着了。

多好的孩子啊!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多磨伟大的词汇,但现如今,能够像子路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有谁能像子路这样为了父母能吃上白米饭,徒步走上百里路去道亲戚家借米呢?又有谁能像子路一样为了能让父母早点吃上白米饭,刚刚停歇了脚步又马上马不停蹄的又赶回家呢?一路上,饥饿劳累挡不住他,教的疼痛他也全然不顾,为的是能够早点赶回家让父母放心,子路的一片孝心真是让人感动。父母在子路的心中比自己都重要,但看看现在的儿女为了父母的家财连父母都不要了,父母生病了也不去给父母看病,更有甚者,是那帮啃老族整天游手好闲,在家里呆着吃着父母的养老金。但他们看看子路,子路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柔软的肩膀已经过早的担负起照顾孝敬父母得责任。在他看来,为父母分忧,不养父母挨饿受苦就是他这个做儿子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希望那些啃老族可以像子路一样为父母撑起一片天,因为现在也需要你们为父母近一片孝心了!

《子路背米孝双亲》我连读了三遍,每次我读完都有新的感触。春秋时期的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经常自己吃野菜,却想方设法让父母吃上白米饭。

而我呢?记得有次外出吃饭,爸爸点了大闸蟹,金灿灿的蟹端上来了,爸爸第一个拿给了妈妈,我心里非常不高兴,大喊:这是我爱吃的,我要!这时妈妈想都没想,就把最精华的蟹黄喂到我的嘴里,这时我非常得意,心想,好吃,好玩的,就应该都给我,从没想到应该先让父母吃。而子路呢?为了让父母吃上稻米,多粗多重的活他都干,背米走山路五十多公里,不管有多累,一想到父母吃饭时候高兴的神情,他什么疲劳都没有了。

读了子路的故事,使我懂得了,孝敬父母,往往体现在一些小事上,如一杯热茶、一句问候、帮父母捶捶背等。要是能持之以恒,这就更不容易了。

子路年复一年地干粗活重活,为了是挣钱给父母买米。走五十里山路背米,为的是让父母吃上可口的稻米饭。这种孝子之心,多么感人啊!

从今天起我要向子路学习,从小事做起,在家为工作忙碌一天的父母端上一杯热茶,为他们捶捶背,好吃的先让父母。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永远牢记:家有富有穷,人有高又低,但对父母的孝心是不分贫富和高低的。

《子路负米》读后感


《子路负米》读后感
五(1)班 蒋默涵
《子路负米》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贫穷,连米饭都吃不上,长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没有,小小的子路就翻山越岭来到亲戚家借米。子路看着父母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心里很满足,同时也忘记了走十几里路的疲劳。子路就是靠着这种“孝”的精神,成为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徒弟。
子路为了父母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不怕路途遥远,不怕刮风下雨、烈日暴晒。子路把父母的幸福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这种“孝”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子路能做到孝敬父母,当今社会上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种精神呢?当父母下班后,为他们倒杯清茶,为他们捶捶背,洗洗脚,也能使劳累了一天的他们感受到一丝丝温暖的爱意。孝敬父母,就如倒茶、捶背、洗脚这些事那样简单,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事,都有许多人不愿去做,他们认为,只要为父母买一套公寓,买一辆豪车,就是孝了,其 实,在他们心里,孝只要我们做些小事如倒茶这样简单。
读了《子路负米》这篇文章使我感触很深,它让我明白了“百善孝为先”这个道理。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为他们做些简单的事吧!

《子路借粮》读后感600字


最近,我读了一个关于敬老的故事,它就是《子路借粮》。故事中的主人公子路的做法,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

有一个叫子路的人,他十分有才华,但是他的家里很贫穷,没有米吃,年老的父母却想吃一顿米饭,子路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一个人走了很远的路,终于借到了一小袋米,子路忘却了行路的疲劳,会心的笑着,看着父母吃饱了,子路再饿再累再苦也心满意足了,子路真是一个好孩子!

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我被子路的孝心深深地感动了!子路自己也没有饭吃,他本可以拒绝父母的要求,但是他没有,他做到了!我为他的做法而感动,如果换了别人的话,可能会说:“我自己也吃不饱了,还问我要!”所以,子路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记得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妈妈在厨房里做晚饭,天很热,妈妈的衣服都湿透了,我知道妈妈真的是很累了,她每天除了要忙地里的庄稼,还要照顾我和爸爸的饮食,还有卧病在床的爷爷,想到这里,我便走上前去,说:“妈妈,我来帮你吧!”虽然我不会代替妈妈做饭,但是我可以帮妈妈洗洗菜,我看到妈妈的笑容,自己的心里也喜滋滋的。

我们自己也应该想想: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他们抚养我们成人,我们永远不会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深、爱有多重,他们并不奢望从我们身上得到任何回报,只是血浓于水,父母待我们如此,我们要加倍对父母好,这样才可以报答他们。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以子路为榜样吧!

子路背米的读后感


子路背米的读后感(一)

这是《美德故事》中的一个故事,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从小他就对父母照顾得无微不至,父母爱吃什么,他都不辞辛劳千方百计的买回来。一次他背回一大袋稻米,煮成饭后父母竟赞不绝口。从今以后母亲就爱吃这种大米了,子路就定期地往家里背米。后来子路拜孔子为老师,孔子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过一阵子路就会回家一趟,原来他是回去给母亲背稻米去了。孔子很高兴他的学生是如此懂孝道的人。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人的第一美德。中国是礼仪之邦,大家都要孝敬父母,尊重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这样就能营造出一个温馨和-谐的社会。我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我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我们没有真正想过等我们长大了父母渐渐年老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孝顺,甚至有时面对父母的教导都不耐烦,真是觉得汗颜!但是子路从小就能处处为父母着想,想尽办法去孝顺父母,他不愧为尊崇孝道的孔子的贤学生,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假期里,我读了一则感恩故事,名字2020叫《子路借米》。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子路的人,他是孔子的弟子。子路非常孝敬父母,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所以,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今天,我看了子路的一个故事《百里负米》,大有感触。

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没有米,怎么办?子路就想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大家看完这篇故事,是否也是跟孔子一样对子路大加赞扬呢?我也不例外!子路这种孝敬父母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你想,母亲经过十月怀胎才忍受剧烈疼痛生下了你,父亲还要为了你而去勤劳工作,希望能够挣多点钱让你过上幸福的日子,父母一直都在为你操劳,照顾你。所以我们就应该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乌鸦尚且懂得反哺,羔羊尚且懂得跪乳,我们作为最高等的生物,我们就更应该懂得孝顺父母!

孝道,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良好传统,是做人之本,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少年,我们就更应该把这个良好的传统继承下去!父母为我们付出了无私的爱,我们就应该用无私的爱来回报他们。

其实,孝顺父母并不是一件天大的难事,孝顺父母也并不一定是要给父母买阔气的房子、豪华的车子,为父母端茶递水,捶背洗脚,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都是孝顺父母的行为。正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孝顺父母也是如此。

孝顺父母,从现在开始!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父母逝世后才想起来要孝顺父母,才来后悔当初。如果是那样就已经太迟了!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吃的,等到父母去世了,你再想孝顺父母也没有用了。所以,我们就应该要现在行动起来,孝顺父母亲,让他们开颜一笑吧!

子路背米读后感6篇


以下的子路背米读后感或者是您在寻找的内容。每个人都应该培养阅读的好习惯,每次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读书只是一种学习形式,“读后感”才是学到的实质,“读后感”比读书更重要。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子路背米读后感(篇1)

《子路背米孝双亲》我连读了三遍,每次我读完都有新的感触。春秋时期的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经常自己吃野菜,却想方设法让父母吃上白米饭。

而我呢?记得有次外出吃饭,爸爸点了大闸蟹,金灿灿的蟹端上来了,爸爸第一个拿给了妈妈,我心里非常不高兴,大喊:这是我爱吃的,我要!这时妈妈想都没想,就把最精华的蟹黄喂到我的嘴里,这时我非常得意,心想,好吃,好玩的,就应该都给我,从没想到应该先让父母吃。而子路呢?为了让父母吃上稻米,多粗多重的活他都干,背米走山路五十多公里,不管有多累,一想到父母吃饭时候高兴的神情,他什么疲劳都没有了。

读了子路的故事,使我懂得了,孝敬父母,往往体现在一些小事上,如一杯热茶、一句问候、帮父母捶捶背等。要是能持之以恒,这就更不容易了。

子路年复一年地干粗活重活,为了是挣钱给父母买米。走五十里山路背米,为的是让父母吃上可口的稻米饭。这种孝子之心,多么感人啊!

从今天起我要向子路学习,从小事做起,在家为工作忙碌一天的父母端上一杯热茶,为他们捶捶背,好吃的先让父母。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永远牢记:家有富有穷,人有高又低,但对父母的孝心是不分贫富和高低的。

子路背米读后感(篇2)

今天,我看了子路的一个故事《百里负米》,大有感触。

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没有米,怎么办?子路就想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大家看完这篇故事,是否也是跟孔子一样对子路大加赞扬呢?我也不例外!子路这种孝敬父母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你想,母亲经过十月怀胎才忍受剧烈疼痛生下了你,父亲还要为了你而去勤劳工作,希望能够挣多点钱让你过上幸福的日子,父母一直都在为你操劳,照顾你。所以我们就应该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乌鸦尚且懂得反哺,羔羊尚且懂得跪乳,我们作为最高等的生物,我们就更应该懂得孝顺父母!

孝道,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良好传统,是做人之本,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少年,我们就更应该把这个良好的传统继承下去!父母为我们付出了无私的爱,我们就应该用无私的爱来回报他们。

其实,孝顺父母并不是一件天大的难事,孝顺父母也并不一定是要给父母买阔气的房子、豪华的车子,为父母端茶递水,捶背洗脚,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都是孝顺父母的行为。正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孝顺父母也是如此。

孝顺父母,从现在开始!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父母逝世后才想起来要孝顺父母,才来后悔当初。如果是那样就已经太迟了!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吃的,等到父母去世了,你再想孝顺父母也没有用了。所以,我们就应该要现在行动起来,孝顺父母亲,让他们开颜一笑吧!

子路背米读后感(篇3)

子路是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学生。但小时候家里面穷,经常缺米少面,家里人只靠挖野菜度日,有一次过节,村中其他人家都准备好了饭菜,四处飘满了诱人的饭香,子路的父母闻到这饭香,不由得心中犯愁。子路看到父母每天因为吃野菜,身体十分虚弱,面黄肌瘦,十分伤心。于是,他想去亲戚家借米,当子路给父母说了之后,父母说什么也不愿意,但子路决心已定,他说服了父母之后,忍着饥饿,踏上了去百里之外为父母借米的路途。

子路一连走了好几天,终于来到了亲戚家。他向亲戚说明了来意,亲戚们看到一个这麽善良的孩子,被子路对父母的孝顺感动了,二话没说,把米借给了子路,子路装好米,他刚要走,亲戚便想让子路歇一歇,但子路一想到要让父母吃上白米饭便马不停蹄的赶到家中,看到父母津津有味的吃上了百米饭,他常常舒了一口气便靠在桌子上睡着了。

多好的孩子啊!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多磨伟大的词汇,但现如今,能够像子路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有谁能像子路这样为了父母能吃上白米饭,徒步走上百里路去道亲戚家借米呢?又有谁能像子路一样为了能让父母早点吃上白米饭,刚刚停歇了脚步又马上马不停蹄的又赶回家呢?一路上,饥饿劳累挡不住他,教的疼痛他也全然不顾,为的是能够早点赶回家让父母放心,子路的一片孝心真是让人感动。父母在子路的心中比自己都重要,但看看现在的儿女为了父母的家财连父母都不要了,父母生病了也不去给父母看病,更有甚者,是那帮啃老族整天游手好闲,在家里呆着吃着父母的养老金。但他们看看子路,子路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柔软的肩膀已经过早的担负起照顾孝敬父母得责任。在他看来,为父母分忧,不养父母挨饿受苦就是他这个做儿子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希望那些啃老族可以像子路一样为父母撑起一片天,因为现在也需要你们为父母近一片孝心了!

子路背米读后感(篇4)

这是一个富有孝顺的感恩故事,主人公子路其实是博学多才的孔子的学生。

自小,子路的父母就对他关爱备至,而子路也非常孝顺,对父母照顾的无微不至,父母喜欢什么、爱吃什么,他都会不顾千辛万苦地买回来送给父母。有一天,他的父母想要吃米饭。可是家里并没有米饭,因为大米贵的很,家里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买米吃。可是,子路看着发已苍白的老母亲,于是就背起了篓子准备向他的亲戚家借米。想知,那个亲戚家离子路的家是那样的遥远,要翻越好几次山才能到达那儿。而且那时的子路才7岁,山上的危险连续不断,随时都可能让子路生命垂危,而子路却依然靠着他那坚贞不屈、勇往直前地精神,怀着赤子之心的信念翻越了大山。借到了大米,而回来的时候则更是困难重重,下山的时候都是滑坡,子路一不小心就会濒临其境,但是子路没有退缩,驮着重重的米一步一步地向前前进,好像一只顽强的蜗牛背着他那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地挪着身躯坚持不懈地向前前进。

子路背米读后感(篇5)

这是《美德故事》中的一个故事,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从小他就对父母照顾得无微不至,父母爱吃什么,他都不辞辛劳千方百计的买回来。一次他背回一大袋稻米,煮成饭后父母竟赞不绝口。从今以后母亲就爱吃这种大米了,子路就定期地往家里背米。后来子路拜孔子为老师,孔子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过一阵子路就会回家一趟,原来他是回去给母亲背稻米去了。孔子很高兴他的学生是如此懂孝道的人。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人的第一美德。中国是礼仪之邦,大家都要孝敬父母,尊重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这样就能营造出一个温馨和-谐的社会。我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我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我们没有真正想过等我们长大了父母渐渐年老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孝顺,甚至有时面对父母的教导都不耐烦,真是觉得汗颜!但是子路从小就能处处为父母着想,想尽办法去孝顺父母,他不愧为尊崇孝道的孔子的贤学生,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子路背米读后感(篇6)

在假期里,我读了一则感恩故事,名字叫《子路借米》。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子路的人,他是孔子的弟子。子路非常孝敬父母,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所以,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相信《《子路借米》读后感10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米小圈读后感3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