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社戏有感500字初中

读社戏有感500字初中

读《骗局终结者》有感_读后感500字初中。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你也许需要"读《骗局终结者》有感_读后感500字初中"这样的内容,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我读过许许多多的文章,有为自己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认定目标、坚持不懈的《挑山工》;有坚韧不拔的《高粱情》我最喜欢的还是《骗局终结者》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犯罪团伙在国内进行疯狂的诈骗,展威的奶奶被骗了4万元,展威与小伙伴邱丰、齐小亮一起侦破这起案件。齐小亮被犯罪团伙抓住了,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周旋于其中,并参与了一次诈骗活动。最后,他冷静思考,终于逃了出来,还帮助警察把犯罪团伙抓了起来。

读完之后,我想:文中的齐小亮真了不起,他那种遇事沉着、冷静,坚持不懈的做法植得我们学习。齐小亮虽然身材矮小,但他的聪明才智是另人佩服的。在生活中,有些人遇到问题联想都不想,直接去问别人。遇到挫折就轻易放弃。他们应该学习齐小亮,学习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否则,事事都不能成功。他们比齐小亮大多了,却不如齐小亮。

把齐小亮当做一面镜子,来照自己,我感到无比渺小。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做作业,突然看见了一道有点难的题目,我只看了一眼,就去问哥哥。问题解决出来了,原来是那么简单。我真的感到无比惭愧呀!

每个人只要遇事沉着、冷静,坚持不懈,善于思考,利用自己的聪明才只,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读《安徒生的骗局》有感


终于熬过了半期考。在心里堆积了半个多月的愤愤不平终于有时间宣泄出来。我,要替安徒生反驳你!

小时候的我们,总喜欢躲在被窝里,一边装睡一边听妈妈讲那些充满神奇色彩的童话。安徒生的童话,应该是印在我们脑海中最深刻的吧?

一说起安徒生童话,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便向我们奔来了:历经种种惊险磨难最终蜕变成为美丽白天鹅的丑小鸭;为了追求不切实际的爱情而化作泡沫死去的美人鱼;生活在残酷的社会里最后死在对火柴光的幻想中的小女孩;昏庸奢靡被骗赤裸着身子上街游行而被百姓笑话的皇帝;贪慕虚荣最终不得不砍去自己穿着红鞋不停跳舞的双脚的小姑娘

安徒生,他为使穷孩子们的凄惨生活有一点温暖,并通过一些东西来教育他们,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美和真理,他为他们写下美丽的,富有现实意义的童话。

可是,如今有些人却说,他只不过是把个人或社会的理想和愿望夸张,然后写在纸上去欺骗儿童!

安徒生,他的童话里终是充满了乐观的精神,体现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总是鞭鞑丑恶,歌颂善良,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总是面对现实,着力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以及人间的不平。

可是,如今有些人却高呼着安徒生是骗子!安徒生的童话是阴险的骗局!安徒生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了他骗局的帮凶!

我不禁愤怒了。

我要替安徒生揭开你的骗局!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采用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情节神奇曲折,语言浅显易懂,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描写,适合儿童阅读。

幻想脱离现实基础的空想;毫无拘束的畅想。对未来事物的发展进行不切实际地或无拘无束地想象。

不可否认,童话中的确采用了幻想的手法来塑造形象。但是,难道就仅仅因为这一手法的运用,就要把那一篇篇以现实为背景,给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赋予人一样的生命并一起演绎与我们社会生活相符的童话故事一律说成是幻想,是理想和愿望的夸张,是欺骗儿童的东西吗?

欺骗?!我的的确确是惊讶和不解了。于是我带着深沉的疑惑再一次翻开了珍藏多年的《安徒生童话》找寻,找寻。我在寻找那些已很久很久以前开头,以从此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结尾的关于公主和王子的童话故事。可是,很抱歉这样的安徒生童话实在是太难找了!哦?《灰姑娘》?《白雪公主》?再次抱歉,请不要将你对格林兄弟的不满强加于安徒生的身上!

翻开《安徒生童话》,168篇童话故事拼成了完整的我们生活:《打火匣》中一项被王室贵族蔑视的士兵在大或下的帮助下推翻了贵族的压迫,获得了人民的尊重与支持,这是反映了下层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完全是真的》里一只母鸡啄下了一根小羽毛的小事情随着流言传播成了五只母鸡啄光自己所有羽毛集体自杀的大事件,以幽默的语调讽刺了那些社会中的留言传播者,同时提醒我们人言可畏;《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通过讲述同一个豆荚里的五里豌豆的不同命运,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踏踏实实,有爱心的人,才不会像其它四粒豆子一样落得悲惨可笑的下场

你看见了吗?在安徒生的童话里,不是篇篇如一的白马王子配公主;不是篇篇如一的宫殿高塔等救赎;不是篇篇如一的巫婆继母恶魔姐姐昏庸父皇设置坎坷困境;更不是篇篇如一的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的结尾!在安徒生的童话里,人物,动物,植物,甚至是剪刀袜子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展现的是真实的社会生活,而不是在白日做梦!

的确,一个稍有智商的人都知道;仙女与巫婆是不存在的;公主与王子只是西方旧社会的贵族,就像我们旧社会时的高官贵族家的公子小姐;除人以外的事物都不可能像人一样会说话会思考。就算是小孩子,只要稍作思考也能明白这些。一个稍有智商的人,当他在读完童话之后,会在浅显易懂的故事中悟得真理,会因故事里的情节而陷入对人生的思考;而不是死死地抓住那篇有关与王子公主的故事不放,并从此进如长期幻想状态雷打不醒!因为我们至少也是一个稍有智商的人啊!

的确,童话里有讲述世界的美好,但同样有讲述世界的丑恶;童话塑造的世界并不是完美无瑕的,正如我们的真实世界一样。那么,还有什么骗局可揭的呢?童话到底哪里残忍了呢?

请不要回答说,要解开的是《灰姑娘》里铺天盖地的温柔梦,因为好人好报,恶人恶报是不可能不实现的。请不要回答说,童话残忍在《白雪公主》的美满结局,因为我想,所有的人都会祝福善良的人得到幸福吧?

为什么要把世界的美好当作是骗局?为什么要把完满的结局当作是残忍?为什么就丝毫不把童话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联系在一起看看?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残忍!他们不让孩子与会说话的小草玩耍,他们不让孩子从童话世界里去寻找未知。

谁也没有资格因为几篇有关公主王子美好结局的童话而误会安徒生,甚至误会所有童话。

不是没有人能揭开安徒生的骗局,而是安徒生根本就没有设下任何骗局,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从来就不是秘密。

所以,近二百年来,《安徒生童话》一直敞开着,大自然的一切都在向我们讲述着,讲述我们身边多姿多彩的世界

读《终结拖延症》有感作文


钱鹤滩的学者曾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而现代社会对拖延症的解释为: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书中将拖延分为四种:期限性拖延,个人事务拖延,简单拖延,自动拖延。个人事务拖延和期限性拖延,在生活中,是存在最多的。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在时间上偷懒,结果就是患上拖延症,弄得自己焦头烂额,在时间面前玩耍,拖延症就会变本加厉的折磨我们,偷走精彩的人生,留下混沌的噩梦。学会时间管理,细化时间安排,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才能远离拖延症的病魔。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也许我们会感到倦怠,丧失前进的动力;又或许梦想与现实相差太远。不管怎样,人都该记住,在奋斗的路上,每个人都会感到疲惫,唯有那些充满激情的灵魂,才能走到梦想的终点。

拖延就是考验你的沼泽,如果你走不出来,你就会深陷泥潭,而要走出沼泽,不是简单发誓许愿就能做到,而是需要做大量的练习,在搞定拖延症的路上,光看不练,光听不练是很难奏效的。

武侠的终结——金庸《鹿鼎记》读后感500字


武侠的终结——金庸《鹿鼎记》读后感500字:

金庸写完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后,世人认为这已是武侠小说的巅峰。这三部小说中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郭靖)”、“一遇杨过误终身(杨过及其众红颜知己:郭芙、公孙绿萼、程英、陆无双、耶律燕、完颜萍、郭襄)”、“我偏要勉强(赵敏)”……

之后,金庸写成《天龙八部》,这部小说格局更为宏大,武功更为精妙、人物形象更为深刻。此书一出,世人认为,这将是金庸小说里无法被超越的经典。聚贤庄之战、少室山之战、雁门关之战,乔峰的英雄气概,荡气回肠。

当众人都以为金庸已经把武侠小说之路写到头之际,他又写了一部小说——《鹿鼎记》。在这部小说里,金老另辟蹊径,不再渲染武功,而是让一个出身妓院、目不识丁、不学无术的小混混,伴君侧、撩妹子、跑江湖,诛鳌拜、平三藩、抗沙俄。活脱脱一部当代版《官场现形记》。

《鹿鼎记》这部小说代表着金庸已经超脱了他自己塑造的那个武侠世界。写完《鹿鼎记》后,金庸宣布封笔。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是《书剑恩仇录》中乾隆送给陈家洛的一块宝玉上所刻之字。金庸这些字内含人生至理,而人们看了后也确实有会于心,难抑情怀。作者:孟博

读孔乙己有感_初中读后感500字


这是一篇短文,是鲁迅先生《呐喊》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写作的目的就是嘲讽那些社会的败类,和背叛者,他用自己的笔来鼓励中国人坚持反抗,在《孔乙己》中,作者用细致的文笔,嘲讽了像孔乙己这样的书呆子好吃懒做的人,但是心中总会有一点悲伤:悲伤当时社会的腐败;总会有一点庆幸:庆幸没有生活在这个年代;有一点愤怒:愤怒大家对政府的不信赖。种种原因让我的泪不禁流下。

孔乙己虽然穿着长衫,但不想其他穿长衫的人坐在店里吃饭,而是像那些贫穷的人在柜台前站着喝,而且穿的衣服也是破烂不堪,好像好几年没有洗过,孔乙己很想学习但是由于社会的腐败,只能让他不懂装懂,他有能力但是因为自己不被别人看好,从而导致他的好吃懒做,他帮别人写字遭到别人的质疑,所以放弃了自己唯一能干的事情,之后他只能靠偷东西来维持生机,但是常常被人发现,被人打断退,还在酒店中欠了19个钱。

文章一处写到: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都是泥,原来他便用着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笑声中,坐着有这手慢慢走去了。孔乙己的退被人打断了,只能用手来走路,路人不但没有同情他,可怜他,竟然嘲笑他,从而体现出来旧社会的麻木不仁。

想象孔乙己,再想想我们00后,他过着被人嘲笑的日子,我们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我们总要买些品牌的衣服,这是不是值得我们去反思呢?

读《终结拖延症》一书有感


导语:作者是一个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拥有超过30年的心理治疗经验,其专精领域为现代都市人群各种负面心理的引导与治疗。

【一】

在人文气息浓厚、文艺青年出没的网络社区中,拖延青年们突破5万大关,本不是件情理之外的事情。国外学者们曾经总结了拖延的常见诱因:僵硬完美主义者有之,逃避成功者有之,时间观念缺失者有之,内心纠结反抗者有之,生理多动者有之,早期家庭或教育环境促成恶习者有之甚至连身在异国的文化差异,都可能让你罹患这种我们戏称的拖延症。

再看看我们这个时代,消费主义、一元价值观所引发的身份的焦虑,本已经让我们深陷洪流,让工作带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常常不是成就感,而是望之欲逃的失败恐惧,这种恐惧常常是引发拖延的元凶;而网页、短信、微博、游戏和其他各种信息源,也都在争抢我们的眼球,把我们并不宽裕的注意力,切割成一种七零八落的碎片化格局,我们原本只适应单任务处理的大脑也备受压榨。全球变暖似乎还没有到达突然紊乱的临界点,但在信息生存环境中,我们像是提前进入了气候剧变的时代,从四季如春进入了寒暑无常。寒暑无常自然容易感冒,不信你可以问问美国灾难片《后天》里的人物。所以我们常说的拖延是信息时代的新感冒,可能暗示着我们在某些方面,已经步入了后天。

战拖(战胜拖延)无疑是困难的:各种拖延症在具体表现上可以千差万别,但看起来都顽固而容易反复。许多人戏称它为绝症。尤其是跟ADHD(注意力缺失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相关的生理性拖延,每每卷土重来,更是让人痛苦不堪。此外,拖延本身的复杂性也增加了我们同它对抗的难度。如果我们可以不太严格地把拖延称为一种症(这个中文词目前还不是个严肃的医学名词),那么它更接近于一个症状性而非病因性的名词。由于这种根源和具体表现上的差异,几乎不存在一种通用于各种拖延症的万能灵药。在我们的社区中,直到现在,也经常看到关公战秦琼的现象:大家围绕某一种方法有用还是没用争论到面红耳赤,最后却发现针对的根本不是同一个问题。这也为我们的探索之路徒增了无谓的内耗。

目前社区里常用的战拖方法,依我个人浅见,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注重内心成长和价值观梳理,一类注重任务解决和时间管理。当然,像针对ADHD等生理诱因的药物方法,似乎也算自成一派。第一类方法,强调挖掘拖延行为的根源,加强对自身各个方面的觉察,倡导从拖延的根本原因入手,化解负性情绪、调整不合理认知、强化行为的改变,从而不仅实现拖延行为的改善,更是谋求对自己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接纳;第二类方法则强调聚焦于任务本身,挖掘、组织并利用自身的积极资源和社会支持系统,力求在短时间内克服障碍、实现目标。从效果来看,第一类似乎更彻底,也更有利于预防反复,但改变周期漫长,似乎可以称为长期战拖;而第二类短小灵活,常用于对已发生的拖延的解决,或许可以称为短期战拖。是釜底抽薪重要,还是扬汤止沸有效,此二者可谓各有千秋,相信诸位拖友各有偏好。但是,无论是釜底抽薪还是扬汤止沸,容易的是纸上谈兵,共同的难点都在于如何操作和执行。对拖延根源挖掘最彻底的人,可能会成为拖延心理学家,但这本身并不足以保证知行合一,在行动中实践那些觉察到的知识;而短期战拖当中的主要内容,如时间管理等,最适用的人群却常常是那些本不容易拖延的人,这些方法在设计时通常就没有充分考虑到拖延的干扰,而是假设人的理性决策能力已经足够强大。事实上,我们理性的一面也许需要事先训练和养成习惯(就像在这本书里一样),才能足够强大。

《终结拖延症》给我们的惊喜也正在于此:这本小书篇幅不大,页数不多,甚至个别词句读起来还有点莫名其妙(也许是我们译者的能力所限),但它提供的这套认知、情绪和行为的三叉戟,却包含了不少适合实际操作的流程、套路和练习,甚至可以在实战当中直接模仿复制。如果说长期战拖和短期战拖的强大在于助攻能力,那么《终结拖延症》里这套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战拖力,倒很像是对抗拖延的正面军。毕竟,能够兼通长期战拖和短期战拖,并且取长补短的人总是少数,这项能力的学习成本更是高昂;而《终结拖延症》里提供的策略,在结构化方面要出色得多,有些甚至接近于一种标准操作流程(SOp),按照作者的说法,熟练使用习惯之后,可以有效预防反复,威力强大。

【二】

一向以为分类在成功学下的书,巧言令色,毫无作用。关于GTD,关于时间管理等等,从一开始接触时的兴奋,后来也慢慢变成无动于衷。但看到这本《终结拖延症》,对于我这样一个严重拖延正症患者来说,还是有点怦然心动。不是不了解自己拖延的原因,但是要治病,知道病灶在那里,只是治好疾病的行千里路,半九十而已。

我希望这本书能伴我走完之后的九十,目前看下来,虽然不能说已经完全克服了拖延。懒惰是多么美好的感情,执行和操作又是让人多么痛苦的事情,但这本书至少给了我简单易行的方法,走出去,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是看得到结果的未来,就像每一步都有路灯指引的话,就算再黑暗的迷途也终有出口,不是么。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比起更多教授方法的书目各种煽情或者试图以咆哮体来唤起受教人对自己本身的情感认知来说,这本书非常的理性,甚至有点让听惯了各种赌咒发誓,动辄被动之以情的我来说有点,怎么说,第一感觉力度不够,就像武当剑法,太过中规中矩,无法让人顿时下定比如从今天起每天写稿300页,从今天起过午不食绝对要在10天减掉20斤之类的豪情壮志誓言。但是随着一本书的看完,从之前的怀疑,让人最终却给予了信任。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或许这样最认真而中规中矩的做法,最后才是真正达到它所说的利用这些弱点,从认知上到行为上彻底终结拖延症的终南捷径。

【三】

收到此书的时候我正在床上辗转反侧就是起不来,快递的门铃声打破了最后一丝侥幸,只好顺势解决掉早午餐再爬回桌前翻开书页。好巧不巧又遇上社区停电,是上天让我的阅读拖延得不到发挥,在注意力缺乏的干扰下仍艰难的读完了它。

如果你是一个填空爱好者,那一定会乐于迅速的阅读完此书,然后兴致勃勃地填写那些章节最后的计划表格,最终让它们变成曾列出过但没有实行的计划中的一小部分。无法开始行动是我的拖延历程中频繁又无可奈何的情境,只存在于纸上或电脑里的计划已经堆到了数十年以后,就等着一个个打上失败的标签。果断行动是本书的第五章,而事实比这句口号复杂得多。是什么在阻碍我的行动有时是对未知结果的胆怯,有时是无从下手的焦虑,更多时候我无法判断,在此之前只能简单的归结为懒。当我逐一对照书中列出的问题起因,那些模糊的理由都有了答案。找到病因方可开始治疗,这本书就给你提供了许多看起来行之有效的方法(看起来是因为我还没有一一实践)。必然有人怀疑,寥寥两百页的书内容有限,并非每一个人都适用。如果你曾经看过别的类似书籍并将它们变成了书架上再也没有打开过的那一本,那么也不要指望这本能有多少实质性的帮助了。它仅仅是教你摆脱拖延症,可不会挽救没有决心的青年。

当拖延成了习惯,没事找事,转移注意力,沉迷游戏,截止日前通宵,事后恼怒这些在书中显得可笑幼稚的行为就像为我量身打造,能在每一个描述里点头称是。曾经,当拖延发生的时候心情烦躁,以为没人能解决你的问题;现在你可以看到自己并不特别,有相同症状与苦恼的人简直不能更多。没人想和拖延周而复始地战斗,通过本书踏出作别的第一步也不错。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骗局终结者》有感_读后感500字初中》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社戏有感500字初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