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六祖坛经读后感800字

六祖坛经读后感800字

《六祖坛经》读后感1000字。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六祖坛经》读后感1000字,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六祖所传授的佛法智慧博大又精妙,里面蕴含了很多人生的智慧和心理咨询的理念。

每次读完一本书,我都会更理解一点老师为何经常提醒我们多读书、读各门各类书。读万卷书不仅有助于我学习到更多的人生哲学,也有助于我将各家观点与老师心理咨询的理念结合思考。读完《六祖坛经》,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六祖强调人的“自性”,强调“一切般若智慧,都是从自性中出生”。也就是说智慧不是凭借外在力量或条件获得的,而是人本身具备的,这也是“众生皆佛”的原因之一——众生的自性都能生出智慧。能不能生出智慧是一回事,有没有生出智慧又是另一回事,没有成佛的人便是能生出却还没有生出智慧的人。

联系心理咨询,所有的来访者是能生出智慧,但还没有生出智慧的众生。咨询师的工作便是帮助他们生出自性中的智慧。因此,咨询师决不能“看不起”来访者,要相信来访者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很人本主义,看样子人本主义的思想也不过是我们古代先贤思想的一种形式,我们与其逐“末”,不如究“本”。

2.六祖说的智慧是,在一切地方,一切时刻,每一心念中都不愚蠢。老师提倡的“念念觉察”不就是追求智慧的一种表现吗?每一念都很重要,不仅是因为我们生命短暂由不得我们任性地试误,更是因为“一念愚蠢,一念智慧;一念凡夫,一念成佛”,每一念都可以让我们的生命状态瞬间变样。但这种理念有个前提——我们是可以因为一念而立即改变的。倘若把人生当成一份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答卷,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我们的每一念都是这张答卷上的题目,念“错”得越多,得分越少。如果是这样,我们一定会像考试时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目一样,去对待我们的每一念。再细想,对于每个个体而言,一辈子最重要的答卷不就是自己的人生吗?可我们好多时候却没有按照对待最重要的考试的态度去对待它、对待里面的每一道试题。

3.关于六祖渡化的“有缘人”,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规律,即无论他们原来有怎样的认识或理念,拥有什么样的地位或荣誉,当六祖指出他们身上的不足时,他们都能立刻接受指正,并且遵循六祖的教导去修行。如果我们在一辈子中,也能如此对待我们生命中的机缘,一定会有更美好的人生。

相反,生活里,我有太多不愿意承认和接纳自己错坏差的时候,也有太多不愿意改变自己假恶丑一面的时候。如果还是用考试来比喻,那些经历就像被打红叉的题目,而我就像个考生,总是倔强地用上一次的错误答案来回答这次的题目。

六祖所传授的佛法智慧博大又精妙,里面蕴含了很多人生的智慧和心理咨询的理念。愿自己做个人生智慧的“有缘人”。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六祖坛经 读后感(3)篇


六祖坛经 读后感 第(1)篇

《六祖坛经》

        困了就睡,饿了就吃。这是《六祖坛经》开创的禅宗的修行态度。

           这段叙述的魅力在于:以漫不经心的语调道出的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大的转折。我们每个人出生以后,就纳入了体制、习惯之中,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的事,一辈子就这么过了,活着就是沿着社会所设计的轨道前行,重复无数的前人与无数的同时代的其他人所走过的或正在走的路,很少有生命能够焕发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光芒。

    做自己喜欢的,喜欢自己做的。

     而很多人之所以抑郁,是因为他们不能义无反顾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于是,活在纠结之中;活在分裂的自我之中。明明在做这件事,却觉得有另一个我在远处召唤。总是不能喜欢当下的那个我。

      生如昙花。你应当欢喜盛开。去喜欢你的人那里,去你喜欢的人那里,做你喜欢的事,走你喜欢的路。如果那个人不喜欢你,远远地离开他/她;如果你不喜欢那个人,远远地离开他(她)。

       郁闷时说出来,负累感就会消散

有时候,我们的抑郁不过来自于我们把我们想说的压抑在了心里。有不满,不敢说;有想法,不敢说;有喜欢,不敢说;有愤怒,不敢说;因为害怕说出来之后会得罪别人,或者觉得说了也是白说。问题是,不说出来,并不等于没有这种或那种情绪;于是,一天一天地,积聚在心里,越积越多,当你心里多余的东西越来越多,那么,你的负累感也就越来越重。最终,你会觉得很沉很沉,你会觉得活着是多么沉重的一件事。然而,活着,不是老牛拉车,也不是背负着重担走路,活着,是花的盛开,是水的流动,是云卷云舒。

    所以,要学会把心中想说的说出来。说出来,不只是一个表达,而是一种流露,一种放下,说出来了,就随风而去,就什么也不留下。

       所以,不同意的,尽管说出来;不想做的,尽管说出来;悲伤的,尽管说出来;不满意的,尽管说出来;有想法,尽管说出来。活着,就要像水那样潺潺流动,就要像树那样自然生长。说出来,就是把各种情绪随时疏散,随时溶化。说出来,不是说东道西,不是张家长李家短,说出来,是把自己的情绪说出来,用平和的方法说出来。如果说出来的,是招引是非,那不是说出来,而是牵扯不清。真正的说出来,只是一种自然的生长,自然的情绪的流动。生命也罢,情绪也罢,只有在流动中,才不会郁积,不会阻塞,不会停滞。

     其实,如果你的心是安定的,那么,外界也就安静了。就像陶渊明说的:心远地自偏。如果你自己是好的男人或女人,那么,你就会遇见好的女人或男人。如果你的心是喜乐的,那么,无论做什么,即使只是随便走一走,你也会变得很健康。如果你的心是美丽的,那么你只要做回你自己,做回上苍赋予你的那个样子,你就是美丽的。

     有钱时快乐,没有钱时也快乐;有恋人时快乐,没有恋人时也快乐;有名气时快乐,没有名气时也快乐。不为自己的快乐设置任何条件,只要在呼吸,在感觉,就能够快乐。

     “凡扫地者,有五胜利,一者自心清净,二者令他心净,三者诸天欢喜,四者植端正业,五者命终之后当生天上。”

     就像失眠的时候,如果你想着那些烦恼或兴奋的事情,当然会加重失眠,但是,如果你一心想着要睡觉,一心求着自己快快睡,也多半不会成功,同样睡不着。有效的方法也许是:既不去想睡不着,也不去想要睡着。忘掉睡眠这件事,就在此时此刻,你活着,你在想,无所谓睡,也无所谓不睡。保持一种没有目的的状态,一种生命自然流转的状态。睡得着也好,睡不着也好,都没有什么所谓。你拥有此时此刻,很平和,很充实。

     慢慢地说话,当然是一种策略和技巧,但更多的,是一种格调和境界。至少意味着:从容不迫的优雅,不急于表现的含蓄,不急于评价的稳重。

     有时候,会觉得很低落,很无助,很悲观,什么也不想做,甚至想着怎么死去比较好。不想去找朋友聊天,不想去工作,不想去逛街……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确实,什么都没有意思,什么都会消失。但活着总得找点事做做,做点能够让我们安静下来得事,做点能够让我们觉得成为我们自己得事,做点能够让我们成长的事。

六祖坛经 读后感 第(2)篇

2017年 看了蔡志忠的漫画,今天终于看了 《坛经》原著。

一.横向比较

佛道最高境界是一样的。

道:道法自然。佛:“无我”

“无我”怎么理解 看《金刚经》解释:像普通的人一样该吃饭时候吃饭。像普通人一样该睡觉。像普通。内心不受外界影响 也不去主动影响外界。

感觉是不是像草原的一棵小草。是不是像大海的一滴水。是不是和别的草和别的水没有不同。

重新换角度理解“无我”。

 人是细胞组成,细胞不知道人的存在,按照细胞规律生存死亡。把宇宙看成一个人,人看成一个细胞,人在宇宙微不住道,自生自灭 周而复始。

这样一看 佛和道 追求的结果是一样的。

佛 说船是过河的工具,过去河 ,船就不需要。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 ,沟通完,语言就不需要了。

佛和道只是修行的过程不同。

二.佛于儒

儒家《论语》把孔子只言片语组装起来并按照统治的意愿修改了很多遍,儒按照统治的需要推向历史的舞台。让知识分子按照儒家标准去行动。

但是儒虽然积极并不是适应政治。遇到2个问题

1.帮助小人,小人恩将仇报。小人阿谀奉承的更吃开的。侍奉父母 忠于皇帝,反而不领情。

2.在做一番事业。需要和非君子交往。怎么去平衡这种关系,在黑暗的官场怎么保持清白。论语没有讲。

王阳明《传习录》 做了重新解释。

从自己心出发 解决上面两个问题

1.侍奉父母 父母反而说不孝。到底孝不孝。

2.要做一番事业 可以任用小人,给小人利益。 以最终目标去评判。

慧能讲的从心出发。王阳明 讲从自己内心评判

慧能 讲“定慧一等 定慧一体”。王阳明“知行合一” 

王阳明解释完全从佛教中参悟出来的。

三.佛与别的教派

为什么信仰。

1.人在生存产生各种负面感情,在宗教找缓解的答案。

2.宗教通过长期正能力暗示,并养成习惯。或者条件反射。

3.在祈祷,念经,中发现症状明显减轻,推广给朋友子女信仰形式。

这种信仰暗示 和冥想,催眠没什么区别,只是达到心灵的放松解脱。

很少人真心去追求最高境界。

四。内部比较。

神秀: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先定后悟 。慧能:先悟后定。

只是修行方式不同。

神秀和前5个祖做法一样 通过不停的修行, 磨炼自己的内心,达到悟的状态。 

慧能的定慧一等,先悟才和修行相结合。

五。谁更高明?不管谁更高明。反正历史选择了慧能。

评论有字数限制[大哭]

六祖坛经 读后感 第(3)篇

六祖我佛,阿弥陀佛!对于佛经,不敢妄评,就用六祖的一首偈,做颂:真如净性是真佛,

邪见三毒是真魔。

邪见之人魔在舍,

正见之人佛即过。

性中邪见三毒生,

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忽除三毒心,

魔变成佛真无假。

化身报身及法身,

三身元本是一身。

若向身中觅自见,

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

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

当来圆满真无穷。

婬性本是净性因,除即无净性身。

性中但自离五欲,

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悟顿教门,

悟即眼前见世尊。

若欲修行求觅佛,

不知何处欲觅真。

若能身中自有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自不求真外觅佛,

去觅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者是西流,

救度世人须自修。

今报世间学道者,

不于此见大悠悠。”

中信国学大典·六祖坛经 读后感(3)篇


中信国学大典·六祖坛经 读后感 第(1)篇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八个字难倒亿万众生,只因“放不下”三个字。放不下只因“害怕”两个字,害怕的原因只有两个:得不到与失去。“得不到与失去”的原因只有一个:心有所执。“心有所执”的后果是:烦恼重重,苦厄不断。

得与失贯穿每个人的人生,得不到与失去会令人心生烦恼,故而烦恼贯穿绝大多数人的人生。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也不在同一个世界,因为就算是同一件事物,不同人所看到,所感受到的都不一样,也就是说事物的表象本来没有一个共同的特性。而它们的本质又在不断变化,就像爱会变成恨,恨会变成爱,故而它们的本质没有一个永恒的“我”,它们的本质是空无自性。

面对人生得失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害怕,因为得失与烦恼皆是表象,表象背后是空无自性的本质。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如果得到不会使人快乐,那么得不到就不会使人痛苦;如果占有不会使人快乐,那么失去就不会使人痛苦。

上述的原因是:得到与得不到,占有与失去,快乐与痛苦是对立的两面,对立的两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无所谓得就无所谓失,无所谓快乐就无所谓痛苦。得到、占有与快乐消失的时候,得不到、失去与痛苦也就产生了,反之亦然。

烦恼不需要去逃避,去麻木,坦然接受得失,坦然面对烦恼,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得失与烦恼皆是虚妄而不可得。

既然得不可得,失不可得,烦恼亦不可得,害怕自然也不可得。一切所得皆是心造之幻相,是假得。

诸法因缘而生,因缘而灭,缘生则拾起,缘灭便放下,随缘而行,心就无所执,心无所执就做到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如此物随心转,外物则为我所用。否则,终其一生也只能被外物所累,所奴役。

诸法唯心所造,空无自性。不取事物对立的两面,不取对与错,不取是与非,不取爱与憎,不取苦与乐……两面皆以平等正直之心待之,以诸恶不作为善,以诸善不行为恶。

此便是明心。

诸法空相,此岸无澜,即是彼岸。人生种种得失坦然接受,坦然放下,不起波澜。

此便是见性。

明心见性便可得大自在,又何必苦苦抓住执念不放手?

我们应当明白:

除了“害怕”本身之外,没有什么值得害怕。除了“放不下”本身之外,没有什么值得放不下。

我们更应当明白:

以自我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财富、名望、权利从来不是衡量人生境界的标准,以他、他们为中心才能建起自我的人生境界。

千事万事,坦然处之,千心万心,心如止水。于万事万物中不取不有,在滚滚红尘之中得自在逍遥。

中信国学大典·六祖坛经 读后感 第(2)篇

经书只遇有缘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佛度有缘人,无缘知敬畏。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这本书是来舒心的。人需要静心和自观。常读经书,热爱生活,诸事领悟。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中信国学大典·六祖坛经 读后感 第(3)篇

写得跟小说一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预言,有铺垫,有高潮。据说成书于唐宋,传奇志怪流行的年代,写得玄乎其玄好像也可以理解。

内容实在看不太懂,只能看懂少一部分,一个是自己佛学理论知识薄弱,一个是文言功底差,一个是没有慧根,不能完全领悟大师的教诲。尤其机缘品,和各位禅师的对话,完全是神仙打架,看得脑袋发昏。感觉东方的禅不能单纯地用逻辑推理,全在一个“悟”字上。这也是为什么禅宗不立文字。慧能临终前说偈:……来时无口。意思提醒人们,他这辈子啥也没说。

我也只能借着禅宗,故弄玄虚地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求诸己,莫向外觅。

拜读《六祖慧能传》有感


"禅 "

----拜读《六祖慧能传》有感

瑞莹

炎炎8月怀着一丝敬畏和感恩,拜读《六祖慧能传》,慧能3岁丧父,家境落迫,从小以砍柴为生,目不识丁,苦难塑造与大自然的启发,使他从生活中领悟禅机,由自然现象契入宇宙真理的基础,如"禅"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何为禅,待到雪消时,自然春到来。禅的神韵自然、和谐,与自然共舞,与生灵共存。 禅者的姿态飘逸、洒脱,面对提起,转身放下,未学佛前的我一直尽力控制事情发生的结果,心累体疲,学佛后发现一切像是冥冥中的注定,无需去苛求刻意把控因缘的来临,一切发生刚刚好,都是成长放大自己的格局。苦难是化了妆的礼物,经历越多,收获一定越大。当爱人另有新欢,当是此生缘尽,不必强留,默默祝福;友人不解恶语,当是自己修养甚浅,莫能布施他人欢喜,心生忏悔;遇事不顺无法达到预期时,当是人生考验,还需历练沉淀。苦难是生命成长的资粮,勇者乐于创造生命的希望,让内心丰盛、饱满。

禅即是专注聚焦,心在一切在,心无一切无。读书会的运作已近3月,从无至有、从简单至丰富, 点点滴滴的灵感,线上步步的规范,ppT讲义的完善,会员渐渐互动,经常为了某个字符标点,咬文嚼字,精益求精,散步时会想起,用斋时会飘过,入眠时会念到,可是繁琐的细节丝毫不觉得疲累,当一项创意规划在思索中静静地孕育而生时,又是何等喜悦,专注聚焦在某件事时,就像太阳所有的光芒聚焦在某个点,散发所有光和热,容易心想事成。心是一切的主宰,散发体内的小宇宙,无限正能量。

禅机恰是真理。别人砍柴总是朝着一个地方用力砍,而慧能则是绕着砍;别人总是千方百计躲开有节的地方落斧,而慧能却专从有节的地方下手。"在过不去的人上过,在过不去的事上过",从小我就敬畏有权威、威严的长者,不敢与其靠近胆怯敬而远之,工作后不得不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个性所致双方互动无法持之以恒,业绩也未能更好地突破,学佛后才明白这是我今生修行的功课,无法逃避只有勇敢面对,突破后生命境界又一次提升,正像有节之处意味着木质坚硬,但越硬越不卡斧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用一颗真诚利他谦卑的心来对待每个人,假以时日影响感化他人。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恰似发自灵魂深处的呢喃,舞动禅者生命的圆舞曲。"应无所住",无尽的虚空,呆呆惬意是自然的最佳状态;"而生其心",自然生起的思索,经历世间发生的一切,原来在劳作和生活中既能领悟心的妙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发掘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不见摸不着,却有着客观存在的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难道这是心性么,心若有执着,犹如生根不动,随缘解惑吧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禅者如是说,"事来心现,事去而心随空。"--禅者如是做。禅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当下,度过美好的一天,青青翠竹,郁郁黄花,禅者飘逸,今生有幸, 品读人生

《六祖惠能传》读书笔记800字


《六祖惠能传》读书笔记800字

此书作者明一居士,六祖惠能传是《读佛即是拜佛》系列中的一本,文笔引人入胜,读来让人心旷神怡,对古人的智慧佩服的五体投地。

惠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佛教改革者,生活在武则天的时代。他是个樵夫,只字不识,但他的语录被尊称为“经”——《六祖坛经》,这是佛教中,除释伽牟尼所说的语录之外,唯一被称作“经”的佛学著作。

他提出的“直指心性、顿悟成佛”,更是将我国禅宗的思想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让我们通过几件事来认识他:

1.人人都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可成佛

惠能上山拜见五祖弘忍大师,

五祖:你到这里来干什么?求福?求寿?还是求财?

惠能:弟子惠能,是岭南人,不远万里而来,不求福,不求寿,不求财,只求作佛。

五祖略一沉吟,不客气的说:你是岭南人,岭南是荒蛮之地,民未开化。你一个南蛮子,模样颇似獦獠,有成佛的资格吗?

惠能并未被师父的气势吓到,他反问说:人有南北之分,但佛性并没有南北之别,我这个生长于蛮夷之地的南蛮子,和大和尚您的身体相貌、知识底蕴固然不同,但我们的佛性又有什么差别?

初次见面,大师已发觉出惠能是一个上上根人,自己的衣钵有望传入。但碍于周围人多眼杂,故只安排了惠能去做舂米、做饭的杂活。

2.五祖传法

末日,弘忍大师讲解佛法后,命众弟子各自回去,潜心修行,然后凭借聪明才智,各作一首偈子。若是谁能悟到佛法的要义,就把禅宗代代相传的衣钵传给他,立为本宗的第六代祖师。

此时众僧的心思都认为大师兄神秀必能夺冠,他博学多闻,精通儒释道三家,因此都默认定是神秀承传衣钵。

神秀虽然没有贪图六祖之位的想法,但也想自己所学能得到师父认可,做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此言一出,僧众佩服的五体投地,被大家竞相传诵。连五祖也赞叹说:大家要牢记心里,时时念诵。只要你们按这偈子去修行,一定不会堕恶道,一定m.i1766.com获得大利益。但大师对神秀说:你尚未看到佛法的本质,并命他重新作一首。几天之后,在舂米的惠能无意间听到了大家在念诵的偈子,就来到厅前,请人在墙上写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偈一出,满座皆惊。谁都看出此偈的境界远高出神秀所做,但立即众僧又转为了怀疑,觉得自己一生所学,难道还不如一个舂米的南蛮?此时的人性之恶暴露无疑。

弘忍大师虽然有心传与惠能,但碍于众人无法领悟。只好擦掉了墙上的偈子,对众人说:此偈仍未见性,你们按照神秀所作修行即可。

当天夜里,在摇曳的灯光中,弘忍大师单独为惠能讲解《金刚经》,惠能听到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惠能如遭点击,大彻大悟。

坛经读后感


坛经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坛经》的书籍,在看了之后,感觉心中的震撼是非常大的。全书共分为自序品、般若品、决疑品、定慧品、坐禅品、机缘品、顿渐品、护法品、付嘱品这几部分,它在我国的佛教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那么,何以为经?何以为论?根据佛教的习惯,只有记录的释迦牟尼言论的书籍才可以命名为经,而后人所有的感悟只能命名为论,举个典型的例子,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唐三藏,去西天取的是经书,而后回来自己有所感悟,写出的书,命名为《成唯识论》,这也可以说明《坛经》的重要意义,我们有必要去认真的研读一下。

在第一部分自序品中,主要讲述的是慧能大师对自己的介绍以及得法的因由。大师在这一部分中提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在读到这一句时,我的感触很深。那么,这句话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呢?个人认为应该理解成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做任何一个决定的时候,都应该能做到不多取,不舍弃,换句话说就是对一切事物能做到不执着,顺其自然。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真正做到不执着于任何事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如果在做一件事的时候特意要想着顺其自然的话,那这本身又是另一种执着了。另一句"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就是人人平等,人的本性都是清净的,都是纯洁的,只要你有了佛心,就能成佛。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出生都是善良的,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有一颗向善的心,我们都可以成为善人的。我们看佛经是为了要解开苦闷,从而得到快乐,要把学到的佛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还有一句"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那么什么是以心传心呢就是我把心传授给你,你要用心去接受。这种传授的方法并不是强制你接受某种思想,而是要你自己去用心领悟,也就是需要"自悟自解"。我们现在学习的课程都很难,老师传授给你的东西是需要你自己去消化理解的,并不是要去死记硬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领悟老师教给你的东西,融会贯通。

在第二部分般若品中,法师提到"若识本心,即本解脱",个人理解就是要真正的快乐起来,就要认识到自己内心,按照自己的真正想法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开心,快乐,得到真正的解脱。比如我们现在在学校学习,身边有很多的诱惑,我们到底是被诱惑吸引,还是抵制诱惑,向着我们心中的目标前进,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们就去怎么做,不要在意其他人的想法。

在第四部分定慧品中,有这样一段"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你们不要迷惑,说禅定智慧有分别的、其实禅定智慧是没有分别。禅定是智慧的体、智慧是禅定的作用。智慧运作时,内心湛寂不乱、禅定便在智慧中。正当禅定时,心中清楚明白、智慧已在禅定中。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定慧平等学习受持。学习的人、不要说先习禅定后发智慧,或由智慧引发禅定、因为两者是不同的,有这样见解的人、便是见得真理有二相了。口中说好话、心内不善,空有定慧的言说、而禅定智慧是不均衡。如果心口都是善的,表里如一、即是定慧均等。自己明白去舍己利群,诤论先后的,即同凡夫。不断诤论的,增长我法二执、不离我、人、众生和寿者四相。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就是,我们要做到禅定和智慧的平衡,禅定个人认为代表心中的善念,而智慧则代表才学,两者要平衡的发展,否则我们所掌握的才学将会变成毁灭人类的武器。

看了我的这些感想之后,很多人肯定会问,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学习佛法,它能给我们带来实际的好处吗,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让我们不挂科,得奖学金吗?虽然物质条件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不能有一个好的精神生活,那么一切都是空谈,不能帮我们消除人生中的痛苦。从而,学习佛法的目的正是在此,它可以给我们的人生指出正确的方向,我们依照佛法去办事,能够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可以说,学佛就是让我们得到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有很多人都是有心里疾病的,很多人都会去找医生帮助解决,但是医生只能是缓解你的病情,并不能去掉病根。

那么我们就想知道,心理疾病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贪心、嗔恨,痴狂等等。所以我们就要从佛法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修佛法来除掉贪嗔痴三念,从根本上解决心理疾病,使我们的内心保持一种清净的状态。

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心保有清净的状态呢?

如果我们想的太多,心就会变得复杂,随之而来的烦恼也就会越来越多。如果我们把佛记在心中,那么心里的复杂的想法就会变少,心理负担就会越来越少。究竟为什么一个人会不开心?原因就是心里装满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去跟别人相比,使自己的内心被压迫着。在现实生活中会有这样的例子,当我们满腹心事时,是想笑也笑不出来的。反过来,如果我们的心没有任何负担,就能真正的开怀大笑了。

正因为这样,我们就更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内心的想法。僧侣手中的佛珠的作用就是帮助他们控制内心的躁动,每当心中焦虑的时候,就去数佛珠,诵佛经,内心就会渐渐平静下来。在佛家,是有这样一个故事的,一个孩子去放牛,开始时,牛是野牛,所以孩子每天都要跟在牛的后面,时时抓着牛的绳子,稍一疏忽它就跑得无影无踪。孩子就天天训练这头牛,吹一下哨子,就拉一下绳子,久而久之,牛变得越来越温顺,到最后,孩子甚至可以骑在牛背上走,当他自己去睡觉时,牛也不会跑掉了。这个故事与我们控制自己的内心是一样的,当我们的内心不安分的时候,我们就会迷失在尘世中,遇见好的东西,我们就要去执着。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心已经不知道在哪里了。所以,当我们这样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用佛珠和佛经把心给拉回来,就像牵牛的绳子一样,久而久之,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平静。

在我们现在,可能没有佛珠和佛经来帮助我们,但是我们还是要时常的反省一下,看看自己此刻到底在想些什么?看看自己的这些想法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即使出现的是不好想想法,我们也要清楚。当我们起贪心和痴心的时候,我们不要跟着自己的心乱跑,让这些烦恼成为我们内心中的主体。我们要培养自己正面积极的念头,好好把握自己心态,把握好自己前进的方向,让我们的内心始终保持一种清明的状态。

最后,我想说佛经是为了培养我们一个好的心态,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内心不要受到外界太多事物的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要时刻谨记这一点,比如曾经的马加爵事件,他的心中积累的太多的嗔恨心,从而导致了他走上歧途。我们要时刻把握并且审视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人生步伐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祖同舟共济,辉煌六十年_1000字


月亮依旧是那个晚上的月亮,时间却横跨六十年。

在这六十年的时间内,我们携手度过一天又一天,直到今天,六十年了。回首过去六十年炎凉沧桑,不经感叹今日的美好。

六十年里,祖国的学者们,科学家们,运动健儿。做出了许多,奉献了许多,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撑起祖国的一片蓝天,或多或少的增添了朵朵云彩,才有今天的“灿烂、辉煌六十年”。

在经过多少人的艰辛与努力,坚持和奋战,赢得了今天的美满幸福。

香港,澳门,可为祖国国土上的两颗璀璨明珠。新中国成立后,香港,澳门到了回归祖国怀抱的时刻到了。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宣布成立。更让饱受百年国耻的香港重新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之中。2年后,又是一个大喜的日子。澳门也回到了温暖的祖国母亲怀抱之中。港澳回归后,中央政府坚定执行“一国两制”,各自执行“港人治港”与“澳人治澳”的基本方针,使得今天的港、澳更加辉煌灿烂。

咱们中国人也能“雄”起——发射“两弹一星”。

“两弹”是什么?是原子弹和氢弹。“一星”是什么?是人造卫星。“两弹一星”在共和国的日历上留下了3个红色的日子。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耸立在新疆罗布泊大戈壁深处。此颗原子弹在世界引起了深大的轰动。一是因为中国终于发射了第一颗咱们中国自己研发的原子弹,不会再让别人瞧不起了。二是因为此弹关系着工作人员们的心血。

咱们中国人也能在太空上行走——“神七问天”。

探索太空的奥秘,是中国人多年来的梦想。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了第三艘有中国自行研究的飞船“神舟七号”。此次发射与降落都很成功,并在太空中拍出很珍惜的图像,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

2008年,人们都说是中国人多灾多难的一年,也使人们在灾难中体现了中国人的顽强;也有人说,2008年是一个幸运的一年,使中国人展现了中国的人民智慧。然而,这两件事都源于去年——公元二零零八年。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中午十四时二十八分,时间,永远定格在哪里。也值得我们低头三分,默哀,悼念在四川八级地震。我身为四川人民,深有感触,虽然虽然不我不是灾区人民。特大级地震使四川人民弄得家破人亡。我们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告诉你们:有我们的党和政府,还有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灾难又算什么呢?而唯一可做的,只有在心里默默祝愿他们。

在2008年8月8日晚上20时,令中国人值得庆祝的日子。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开幕式。其宏伟、壮观等。有着中国孔子文化,儒家思想等传统教育。奥运会,也展现了中华人民的智慧。一“绘画长卷”为线索,演绎中国上上下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使中国人为以骄傲。

中国,还有许多傲人的成绩。

每一个春节,暗示着新一年的到来。每一年度,都是不可猜测的一年。未来,中国的未来,不可估量。六十年,辉煌了六十年,经历风风雨雨走到今天,冥冥之中多了几分成熟于稳重,因为,曾经跌到过。

辉煌六十年,风雨同舟。祖国人民携手度过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绩。

依旧是今晚的月亮,只不过多了几个岁月的疤痕与荣誉的象征,力争未来。

祖同舟共济,辉煌六十年_1000字2024


月亮依旧是那个晚上的月亮,时间却横跨六十年。

在这六十年的时间内,我们携手度过一天又一天,直到今天,六十年了。回首过去六十年炎凉沧桑,不经感叹今日的美好。

六十年里,祖国的学者们,科学家们,运动健儿。做出了许多,奉献了许多,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撑起祖国的一片蓝天,或多或少的增添了朵朵云彩,才有今天的“灿烂、辉煌六十年”。

在经过多少人的艰辛与努力,坚持和奋战,赢得了今天的美满幸福。

香港,澳门,可为祖国国土上的两颗璀璨明珠。新中国成立后,香港,澳门到了回归祖国怀抱的时刻到了。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宣布成立。更让饱受百年国耻的香港重新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之中。2年后,又是一个大喜的日子。澳门也回到了温暖的祖国母亲怀抱之中。港澳回归后,中央政府坚定执行“一国两制”,各自执行“港人治港”与“澳人治澳”的基本方针,使得今天的港、澳更加辉煌灿烂。

咱们中国人也能“雄”起——发射“两弹一星”。

“两弹”是什么?是原子弹和氢弹。“一星”是什么?是人造卫星。“两弹一星”在共和国的日历上留下了3个红色的日子。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耸立在新疆罗布泊大戈壁深处。此颗原子弹在世界引起了深大的轰动。一是因为中国终于发射了第一颗咱们中国自己研发的原子弹,不会再让别人瞧不起了。二是因为此弹关系着工作人员们的心血。

咱们中国人也能在太空上行走——“神七问天”。

探索太空的奥秘,是中国人多年来的梦想。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了第三艘有中国自行研究的飞船“神舟七号”。此次发射与降落都很成功,并在太空中拍出很珍惜的图像,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

2008年,人们都说是中国人多灾多难的一年,也使人们在灾难中体现了中国人的顽强;也有人说,2008年是一个幸运的一年,使中国人展现了中国的人民智慧。然而,这两件事都源于去年——公元二零零八年。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中午十四时二十八分,时间,永远定格在哪里。也值得我们低头三分,默哀,悼念在四川八级地震。我身为四川人民,深有感触,虽然虽然不我不是灾区人民。特大级地震使四川人民弄得家破人亡。我们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告诉你们:有我们的党和政府,还有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灾难又算什么呢?而唯一可做的,只有在心里默默祝愿他们。

在2008年8月8日晚上20时,令中国人值得庆祝的日子。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开幕式。其宏伟、壮观等。有着中国孔子文化,儒家思想等传统教育。奥运会,也展现了中华人民的智慧。一“绘画长卷”为线索,演绎中国上上下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使中国人为以骄傲。

中国,还有许多傲人的成绩。

每一个春节,暗示着新一年的到来。每一年度,都是不可猜测的一年。未来,中国的未来,不可估量。六十年,辉煌了六十年,经历风风雨雨走到今天,冥冥之中多了几分成熟于稳重,因为,曾经跌到过。

辉煌六十年,风雨同舟。祖国人民携手度过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绩。

依旧是今晚的月亮,只不过多了几个岁月的疤痕与荣誉的象征,力争未来。

喜欢《《六祖坛经》读后感10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六祖坛经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