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八子》观后感

《八子》观后感

《八子》观后感9篇。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思维和事情情节一起跳跃,我们观赏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写作能力的提升,可能呈现在写观后感方面。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观后感呢?以下“《八子》观后感9篇”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感谢您的参阅。

《八子》观后感【篇1】

在70年盛世华诞之际,在厅机场公安局党委的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主题教育中,我与全局党员民警一同接受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观看历史题材电影《八子》。

这是一个发生在赣南革命老区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上世纪30年代江西瑞金沙洲坝村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送自己的8个孩子加入了工农红军,为了崇高理想不懈奋斗,最后8个孩子全部光荣牺牲在战场上的壮烈故事。虽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然而主义不同,头破血流。面对国民党军队五次围剿封锁的倒戈相向,以杨门八子为代表的苏区人民顽强抗争,用鲜血与生命守护了这只年轻的共产主义人民军队,为长征、更为人民所向往的新世界留下了希望的火种。

或许活在当代的一些人无法理解,为什么老杨家要冒着“绝后”的风险把孩子们全部送上战场?为什么大牛、满崽和全队的战士们会以视死如归的姿态不惜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要承担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分外”任务?正如同电影一开始交代的一样:它就那样发生了。

电影固然有艺术创造的部分,然而真实的故事最具有说服力,八子义无反顾地加入红军正是因为人民清楚的知道:只有打土豪分田地才是老百姓破除剥削压迫、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唯有舍小家顾大家,在那浸红的土地、弥漫的硝烟中杀出一条血路,才能打赢土地革命的人民战争,粉碎压在华夏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正因为这只队伍的顾全大局和自我牺牲,才得以保证红军主力部队的顺利撤退和保存实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那个并不算遥远的时代,如果没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信仰为理想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长征这个伟大的转折征程,更不会有新中国如今的稳定、繁荣和昌盛。

“当你没有穿上这身军装,你是普通老百姓,你是我兄弟,我希望你活着,当你穿上这身军装,你就是个战士!”观影结束后,这段话始终萦绕在我耳畔。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未经历过那么多生离死别和残酷斗争,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深深地知道:这一身湛蓝的制服和闪亮的党徽不光代表着光鲜与荣耀,更代表着一份特殊的使命与职责。穿上它们之前,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享有者;穿上它们之后,我们就是这个时代的建设者和践行者。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为建设法治国家,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全部,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哪怕前路再泥泞、再曲折,也应当披荆斩棘、捍卫真理、至死方休。

《八子》观后感【篇2】

影片根据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改编,剧情源于当年中央苏区瑞金下肖区七堡乡农民杨荣显的八个儿子全部参军,最后壮烈牺牲的真实故事。作为一名母亲深感舐犊情深的爱,所以看到这个八个儿子全部先国后家的英雄事迹后,我感动不已。

感动于老母亲送儿参军的豪情,在抗战年代养大八个孩子实属不易,按照人之常情,留一两个孩子在身边陪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一般人的选择,可是这位母亲在国家受难之时舍小家为大家,将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直至全部牺牲,这种觉悟和勇气实在令人感动。

感动于兄弟间生死与共的亲情,大哥大牛是家里的大家长,同时也是排长,当自己的亲兄弟来到部队当兵时,他以如铁的军纪严格要求他们,有深度的爱换来了弟弟们的迅速成长,而弟弟满崽也由对哥哥最初的抱怨转为了理解和支持,当影片的最后满崽完成了艰难的作战任务,背着战死的哥哥在枪林弹雨中奔向回乡的路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这种生死与共的兄弟之情不仅建立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之上,更建立在理想志向和家国情怀之上。

感动于战友之间不离不弃的友情,面对危险任务人人争先、为了掩护战友英勇牺牲,看到这种为了朋友敢于牺牲流血的友情对我来讲也是一种震撼。影片的最后,我环顾四周,泪眼朦胧的同事不在少数,《八子》中的诸多感动将永存我们心中,激励我们前行。

《八子》观后感【篇3】

2024年7月7日,赣深4标项目经理部工会组织参建职工观看了电影《八子》,这部电影描述了共产党人、红军战士为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光荣事迹,他们的奉献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们。

01、 这部电影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有这样一位母亲把自己的八个孩子先后送去当红军,奔赴战场一线。在当年的赣南苏区,父送子、妻送郎、兄弟齐上战场的情景比比皆是,这位母亲是赣南千百个母亲的缩影,他们平凡而伟大。说她平凡,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与天下每一位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家,无条件地去爱、去呵护,做孩子们最温柔坚实的港湾;说她伟大,作为一位母亲,她没有自私地牵绊住自己的孩子,而是鼓励他们追随理想,追随革命的道路,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是伟大的。

02、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感触很深,让我在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所深深地感动。经历多次战斗后,满崽的七个哥哥仅有大哥存活下来。在战地医院两兄弟相遇了,当大牛将六个弟弟的红肚兜交给满崽时,满崽清楚的知道他的六个哥哥已经长眠于赣南这片红色热土之下了,但为了在家的老母亲、未婚妻以及像他们一样的劳苦大众不再受白匪军破坏,过上好日子,满崽毅然要求参加红军,像几位哥哥一样战斗。几场战斗下来满崽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迅速从一个老百姓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在一次掩护大部队撤离的战斗中,他们所在的队伍浴血奋战,最终在阻止白匪军追击大部队的战斗中全部牺牲了,而在村头,他们的母亲,还在等待着孩子们的归来。

03、 同时,电影中贯穿整体节奏的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让我万分敬佩。不管是大牛在战斗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还是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没能逃出地道而被活活炸死,亦或者是最后一战大牛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每一幕,都让我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我们这一代人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更应该懂得感恩,更要学习先辈们的伟大精神。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大牛误以为满崽要当逃兵时,毅然向他仅存的弟弟开枪,要执行战场纪律。事后,当满崽问起当天的事情,大牛说了这么一番话:没有当兵之前,我把你看做自己的兄弟,希望你远离战火,好好活下去,而一旦当你穿上军装,你就和部队里的战友们一样,必须始终记住自己作为战士的责任与担当。铁一般的纪律铸就了铁一般的的军魂,造就一段战争的传奇。

作为**的一份子,有幸参与赣深高铁的建设,我们要把这部电影带来的感触和思考融入到赣深高铁的建设中,学习赣南革命先辈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学习红军战士铁一般的纪律,在赣深高铁建设中严把安全、质量关,为国家、为赣南人民修百年合格工程,树百年丰碑,跟随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八子》观后感【篇4】

《八子》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一部影片,讲述了江西瑞金的一对红军兄弟抗战的故事。开始我不解为什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要拍战争片呢?不过随着影片落下帷幕,我也明白了

影片中,我看见了国难当头,英雄儿女们的豪情壮志;战场上生与死的无奈;血汉的柔情;希望的珍贵;革命战士们舍己为人的精神

影片的主人公,大牛。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排长,也是千千万革命战士中的一员,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无私奉献的品质。但是有些战士不理解,在大牛坚持完成党的任务时,他们对大牛说:得给咱们排留几个种子啊!。多么令人心酸的一句话,大牛所在的排,从影片开始的33个人到最后包括他在内全部为国捐躯。他们是真正的战士!

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满崽(瑞金话里是最小的儿子的意思),因为自己六个哥哥战死,决定参军。起初在战场上不敢扣动机枪,后来英勇杀敌,再到只身赴险,拯救大部队于危急之中。他真正得到了成长!

我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痛灾难。一阵阵如雷贯耳的枪炮声,打破了人民的安居乐业;一颗颗小小的子弹,带走了多少鲜活的生命。我们看到战争的残酷,子弹的无情,更能体会和平的价值,生命的珍贵。战争夺走的不仅仅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个国家繁华的落幕

更重要的,是人类历史上惨痛的教训,人们心中无法磨灭的伤痛。和平可贵!所以我们热爱和平,我们赞美和平,和平是我们安全的保障。没有了和平,连生命都微不足道,变得渺小、脆弱,还有什么能与之相提并论?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是最幸运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大多数人接触不到战火的纷扰。但这样的和平是用无数个像影片主人公大牛一样,舍己为人的革命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也让我们体会到,再大灾难也击败不了中华儿女。一个人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站起来。用的是我们革命战士满腔的热血,坚定的信仰,以及无法磨灭的坚强意志。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摔倒了总会站起来。我们骄傲的高呼: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八子》观后感【篇5】

中宣部启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之际,6月12日,参加采访活动的新闻记者们在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观看了影片《八子》。这不仅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也是新闻战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这是一部具有纪实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用电影语言讲述了一个悲壮的革命故事。故事是电影的基础,也是电影最基本的要素,好的电影就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精彩而有吸引力的故事。电影《八子》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悉数参军后有六人先后阵亡,大哥杨大牛带领幼弟满崽和全排战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直至拼尽一兵一卒的史诗般悲壮故事。战争的严酷,牺牲的惨烈,反映了赣南苏区人民,为革命和新中国成立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为了正义事业倾尽所有,故事本身极富戏剧张力。其中的母子情、兄弟情、战友情,置于家国情怀的宏大背景下,显得更加动人心魄、荡气回肠。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于都会见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所说的话:“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我想,这也是本片上映的现实意义所在。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主旋律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英雄群像。正向昂扬的电影主题,通常能够引起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带给我们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带给我们更强烈的思想震撼。“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电影《八子》暗示的一条思想主线,这也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影片中,杨家世代遭受地主剥削,后来共产党来了,红军来了,打土豪分田地,穷苦人家翻身做了主人。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兄弟八人前仆后继直至壮烈牺牲,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红色土地奋起抗争的英雄群像,更是赣南苏区人民全力支援革命战争的生动缩影。谁为老百姓谋幸福,谁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艺术创作需要遵循的逻辑。主创人员的倾情演绎和精心制作,使影片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难怪有专家观后评价:本片拍出了中国战争电影少有的悲壮惨烈,战争戏的密集度和逼真感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八子》观后感【篇6】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98周岁生日之际,深圳能科达党支部组织员工观看红色影片《八子》,让大家的灵魂接受了一场革命的洗礼。

在赣南,有姓名记载的革命烈士达10.82万人,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红军战士牺牲。不少家庭“全家革命、满门忠烈”,苏区人民为了革命事业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最后一把米、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双鞋,全都献给了革命。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瑞金杨家把八个儿子全部送上前线,后来全都牺牲,1934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道了这一事迹。电影《八子》就是根据这个事迹改编的。

首先就这部电影本身,我认为这是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一种升华。在故事中通篇弥漫着枪炮火药味、战争场景贯穿始终。影片上来先是满崽与野猪生死肉搏,然后追随大哥投入到接二连三、寡不敌众的惨烈血战之中。大雾硝烟,泥地枪战,丛林肉搏,挖地道、炸炮兵阵地、炸吊桥,全程让观众沉浸在不能喘息的紧张感中,战争密集度和逼真感充分展示了中国战争大片的风范。故事不再娓娓道来,只截取杨家老大、老八的浴血战场,其余六子的牺牲进程浓缩为老二被枪毙,老五的牺牲,以及大牛手臂上的六道结痂的刀口。而在战争中,将满崽的成长、战争的悲壮残酷与血肉相连的母子情、荡气回肠的兄弟情、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进行有机勾联,使人物立体丰满起来,不至于落入类型电影重视觉、长效果而弱故事、轻人物的窠臼,将战争电影的技术性和人文性作有机统一,由此完成新时代红色电影在中国式英雄塑造上的新突破。

在这部电影中,我感觉到的不再是一个个脱离群众的形象,而是深入人心的故事。在这里,没有了枪林弹雨中的“不死”,在弹火纷飞之下,下一个死的可能就是“你”,战争充满了残酷。有一个片段,满崽第一次上战场,子弹嗖嗖地乱飞让他慌了神儿。这时身边一个战友,过来鼓励他,“别怕,子弹这玩意儿长眼睛,谁怕它找谁……”话音刚落,一颗子弹直接爆头,那人倒在了满崽身边。那一刻,直让人觉得“残酷”大抵就是如此,战场上活泼亲切的兄弟,你和他甚至来不及熟识,来不及道别,下一刻就此永别了。还有一个片段,老赵挖地道去炸弹药库,结果因为土地湿润不能点燃引线,为了战友,为了大部队的转移,老赵毅然决然的在炸药旁点燃引线。在最后炸桥的时候,三排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包括排长和在内。

这点点的片段,无不讲述战争的惨烈。我无法想象,在党的带领下,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又是怎样的壮烈?那爬雪山过草地,一组组的数字又蕴含着怎样的苦与泪,而之后的八年抗战,我们的战士面对敌人时,小米加步枪,以血肉之躯去硬抗飞机大炮又是怎样的宏伟事迹?

影片中不仅充满了残酷,也充满了悲壮的温情。老赵的那句“老杨家八个儿子没了六个,总得给他家留下一个吧”;

满崽走的时候对大牛说的:“哥,如果我死了,妈就由你照顾了”;最后,那位孕育了八位伟大的烈士的老母亲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儿再也回不来了,站在村口痴痴地望着远方,希望看到那日思夜盼的八个身影;电影最后那飞舞在空中的八个布兜,更使得影片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这一幕幕,一桩桩无不震撼我的心灵。让我不禁遥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正是有着一个个如同大牛满崽这样的先烈在奋斗,正是一个个如同八子母亲那样深明大义的先辈无私奉献,我们才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抱怨,去愤恨,又有什么资格去偷懒,又怎么可以停滞不前,我们作为祖国新一代的青年人,应当接过先烈们为了国家大义而牺牲奉献的精神旗帜,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最后,我最敬佩的是贯穿整部电影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战斗最危急的时刻,大牛冲锋之前对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而选择被活活炸死;在最后一战时,为了不让敌人追上大部队,大牛选择炸掉吊桥,所有三排幸存的战士无一人逃走,毅然决然的选择战斗到最后一刻;而大牛最后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都让我为这种献身革命事业的精神感到深深地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正是这些英雄志士的牺牲,我们才能有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这一代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的人,应该懂得感恩,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转化为一种动力,跟随着我们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八子》观后感【篇7】

说实话,刚开始听说要组织一起看电影的时候,听到片名“八子”,心里会觉得不过又是一部抗日神剧吧。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却有一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觉,一团熊熊之火在我的心口燃烧。

电影“八子”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老区,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战场,追随中国共产党,为了光明的新中国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里面的亲情,战友情,母子情,兄弟情,刻画的入木三分。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一位光荣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先后送入红军,奔赴战场前线。但战火无情,八个兄弟陆续牺牲。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这就是普通中**亲的伟大和崇高。

战争是残酷和惨烈。为了信仰,他们一起经受战斗的洗礼,经受一次次难以完成的战役淬炼。最后的战斗打响了,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全体战友浴血肉搏,直至弹尽粮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是九死一生的任务,还必须去做。为什么?因为信念!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的信念。在战火面前,每个人都抱着坚定的信念、必死的决心,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眼看着自己的战友、亲兄弟就在你面前倒下,甚至有的可能完整的尸首都没有。他们不难过吗?难过!只有化悲愤为力量,奋勇杀敌,为自己的同胞,战友,兄弟报仇。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怕,但是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他们还是冲上去了。这就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为了大部队的安全,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英勇杀敌乃至不惜自己的生命!是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所谓信念,应该就是当时人的“初心”;单纯而美好,只要大家能平安,人人吃饱穿暖,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就是幸福。而现在,外面的各种诱惑太多,让更多的人迷失了方向。心中没有信仰,层层迷嶂,找不到心的方向。对于亲情,友情很多都已不再纯粹。网络上很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弄的妻离子散,兄弟反目的例子。相反,我很欣赏他们军人的战友情,无论是已转业回乡还是在岗,他们之间的情谊令人赞叹!他们对于“任务”“责任”的理解也让人敬佩!这是什么,这就是初心。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

也许你会说,我们处于和平社会,原来那种枪林弹雨已经没有了,我们能为国家,为民族做些什么呢?中国14亿人口,大多都是平民老百姓,我们能做也是平时的举手之劳,就是保持家庭和睦,有良好的教养,兄恭弟亲,不乱费公共资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这个社会就没有那么多的黑暗面,社会就会越来越好!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也渴望当一个英雄,如今的祖国,已处处彰显大国风范,不再需要我们冲锋陷阵。可仍然还有一些国家任务需要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去完成。

援外医疗工作就是目前最要紧的工作之一。每一个江西援外医疗队准队员都是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离开家乡惜别亲人子女来参加培训。这就是我们每个援外队员的“初心”,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人民健康尽绵薄之力的初心,这就是我们必须担当的“国家任务”。我们只有不忘初心,奋勇向前,才不枉费前辈先烈们的付出。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初心”,都会有这样的担当。

《八子》观后感【篇8】

影片《八子》以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普普通通却深明大义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全部送上战场,支援革命的悲壮故事。排长杨大牛在六个弟弟全部牺牲后,带领全排战士包括最小的弟弟满崽历经数次以寡敌众的激烈战斗,与敌人拼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悲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影片中村庄的安详与战地的炮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军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一百年前,五四革命的号角声唤醒了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从此,中国人走向了反帝反封建、救国强国的革命道路。革命年代,李大钊振臂高呼,“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战争年代,陈然在狱中写下了《我的自白书》“人不可低下高贵的头颅”。“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无数仁人志士以血肉铸山河,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先辈们的牺牲换来了今日的和平稳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新时代的青年身上没有太多壮烈的色彩,但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创造了条件,让我们去努力奋斗,去书写人生、创造历史。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体现。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愿你成为有为、有梦、别视探索尝试为畏途,别把负重前行当吃亏。愿你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逃避,多一些担当。愿你珍惜韶华,不负青春,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你怎样,中国便怎样。

《八子》观后感【篇9】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关于电影《八子》观后感800字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八子观后感(推荐13篇)


怎样抓住作品名里的重点进行撰写呢?观后感注重的是对电影内容的分析和解读,观后感写作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所看到的内容,下面我们为您带来了“八子观后感”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八子观后感 篇1

七一前夕,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其他支部共同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八子》。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赣南老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的感人故事。当时,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前线,为护家卫国,这“八子”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弹尽粮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残酷的战争,献血淋淋的战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悲壮地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的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感动,影片通过主人公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诠释了先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影片中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与担当,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我又联想到“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影片展现的场景一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他无畏无惧。他不仅是战斗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

我又联想到我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切地感受到观看这部影片非常的有意义,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对于帮助我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

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并将之转化前进的动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一份朴实纯粹,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机关头豁得出,顶的上。“讲奉献、知进取、懂求知、敢开拓、强奋斗”,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共筑酒钢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八子观后感 篇2

七一前夕,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其他支部共同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八子》。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赣南老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的感人故事。当时,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前线,为护家卫国,这“八子”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弹尽粮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残酷的战争,献血淋淋的战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悲壮地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的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感动,影片通过主人公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诠释了先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影片中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与担当,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我又联想到“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影片展现的场景一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他无畏无惧。他不仅是战斗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

我又联想到我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切地感受到观看这部影片非常的有意义,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对于帮助我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

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并将之转化前进的动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一份朴实纯粹,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机关头豁得出,顶的上。“讲奉献、知进取、懂求知、敢开拓、强奋斗”,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共筑酒钢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走过泥潭,流过鲜血,长征路上写下过坚定的誓言,多少个无眠之夜,党在寒夜中思索中国,多少烈士的牺牲才换来新中国辉煌的今天!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追溯历史的风云足迹,我们需要深思!那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那是一场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在那场双雄角逐,谁主沉浮的较量中,都免不了精英先烈的殚精竭虑和人民的浴血纷争。尸骨堆积的大地上是祖**亲的沉痛哀鸣,是中华民族今日和平的沉重哀思。让我们珍惜今日,爱我中华!

八子观后感 篇3

上个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有位伟大的母亲,先后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到红军部队参军,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这个影片的故事原型源于江西瑞金沙洲坝镇七堡村,一位叫杨荣显的老人将膝下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的最后光荣牺牲的真实事件。当时,正处于第五次反围剿时期,革命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影片集中体现老区人民在旧时代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理想过程中,呈现了红军战士舍生取义、敢于牺牲的博大情怀与崇高品格。

“八子参军“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可这却只是当年十万八千二百名有名有姓赣南烈士的缩影,它不仅代表了一群艰苦农民保卫家乡的勇气,更代表了这片热土为新中国、为现在的我们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战士们凭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不畏生死、浴血杀敌,而家乡的老母亲虽毅然决然送子参军,却每天在家门口望着路口等儿子归来,让人为之动容。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更没有人能真的不畏生死,先烈们能甘愿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冲锋陷阵,凭的不仅仅是热血豪情,更是为了心中的信仰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英雄向死而生是伟大的“涅槃”,催生了伟大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从人民中走来。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为党永恒不变的初心。

看完电影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战争太过遥远,我们没有经历也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两个小时的电影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时的动容,但我们更应记住的是:今天美好的和平生活,是先烈们牺牲家庭,用伟大的生命打拼出来的,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维护现在美好的生活。

八子观后感 篇4

2024年7月7日,赣深4标项目经理部工会组织参建职工观看了电影《八子》,这部电影描述了共产党人、红军战士为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光荣事迹,他们的奉献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们。

01、 这部电影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有这样一位母亲把自己的八个孩子先后送去当红军,奔赴战场一线。在当年的赣南苏区,父送子、妻送郎、兄弟齐上战场的情景比比皆是,这位母亲是赣南千百个母亲的缩影,他们平凡而伟大。说她平凡,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与天下每一位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家,无条件地去爱、去呵护,做孩子们最温柔坚实的港湾;说她伟大,作为一位母亲,她没有自私地牵绊住自己的孩子,而是鼓励他们追随理想,追随革命的道路,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是伟大的。

02、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感触很深,让我在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所深深地感动。经历多次战斗后,满崽的七个哥哥仅有大哥存活下来。在战地医院两兄弟相遇了,当大牛将六个弟弟的红肚兜交给满崽时,满崽清楚的知道他的六个哥哥已经长眠于赣南这片红色热土之下了,但为了在家的老母亲、未婚妻以及像他们一样的劳苦大众不再受白匪军破坏,过上好日子,满崽毅然要求参加红军,像几位哥哥一样战斗。几场战斗下来满崽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迅速从一个老百姓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在一次掩护大部队撤离的战斗中,他们所在的队伍浴血奋战,最终在阻止白匪军追击大部队的战斗中全部牺牲了,而在村头,他们的母亲,还在等待着孩子们的归来。

03、 同时,电影中贯穿整体节奏的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让我万分敬佩。不管是大牛在战斗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还是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没能逃出地道而被活活炸死,亦或者是最后一战大牛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每一幕,都让我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我们这一代人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更应该懂得感恩,更要学习先辈们的伟大精神。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大牛误以为满崽要当逃兵时,毅然向他仅存的弟弟开枪,要执行战场纪律。事后,当满崽问起当天的事情,大牛说了这么一番话:没有当兵之前,我把你看做自己的兄弟,希望你远离战火,好好活下去,而一旦当你穿上军装,你就和部队里的战友们一样,必须始终记住自己作为战士的责任与担当。铁一般的纪律铸就了铁一般的的军魂,造就一段战争的传奇。

作为**的一份子,有幸参与赣深高铁的建设,我们要把这部电影带来的感触和思考融入到赣深高铁的建设中,学习赣南革命先辈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学习红军战士铁一般的纪律,在赣深高铁建设中严把安全、质量关,为国家、为赣南人民修百年合格工程,树百年丰碑,跟随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八子观后感 篇5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98周岁生日之际,深圳能科达党支部组织员工观看红色影片《八子》,让大家的灵魂接受了一场革命的洗礼。

在赣南,有姓名记载的革命烈士达10.82万人,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红军战士牺牲。不少家庭“全家革命、满门忠烈”,苏区人民为了革命事业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最后一把米、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双鞋,全都献给了革命。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瑞金杨家把八个儿子全部送上前线,后来全都牺牲,1934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道了这一事迹。电影《八子》就是根据这个事迹改编的。

首先就这部电影本身,我认为这是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一种升华。在故事中通篇弥漫着枪炮火药味、战争场景贯穿始终。影片上来先是满崽与野猪生死肉搏,然后追随大哥投入到接二连三、寡不敌众的惨烈血战之中。大雾硝烟,泥地枪战,丛林肉搏,挖地道、炸炮兵阵地、炸吊桥,全程让观众沉浸在不能喘息的紧张感中,战争密集度和逼真感充分展示了中国战争大片的风范。故事不再娓娓道来,只截取杨家老大、老八的浴血战场,其余六子的牺牲进程浓缩为老二被枪毙,老五的牺牲,以及大牛手臂上的六道结痂的刀口。而在战争中,将满崽的成长、战争的悲壮残酷与血肉相连的母子情、荡气回肠的兄弟情、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进行有机勾联,使人物立体丰满起来,不至于落入类型电影重视觉、长效果而弱故事、轻人物的窠臼,将战争电影的技术性和人文性作有机统一,由此完成新时代红色电影在中国式英雄塑造上的新突破。

在这部电影中,我感觉到的不再是一个个脱离群众的形象,而是深入人心的故事。在这里,没有了枪林弹雨中的“不死”,在弹火纷飞之下,下一个死的可能就是“你”,战争充满了残酷。有一个片段,满崽第一次上战场,子弹嗖嗖地乱飞让他慌了神儿。这时身边一个战友,过来鼓励他,“别怕,子弹这玩意儿长眼睛,谁怕它找谁……”话音刚落,一颗子弹直接爆头,那人倒在了满崽身边。那一刻,直让人觉得“残酷”大抵就是如此,战场上活泼亲切的兄弟,你和他甚至来不及熟识,来不及道别,下一刻就此永别了。还有一个片段,老赵挖地道去炸弹药库,结果因为土地湿润不能点燃引线,为了战友,为了大部队的转移,老赵毅然决然的在炸药旁点燃引线。在最后炸桥的时候,三排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包括排长和在内。

这点点的片段,无不讲述战争的惨烈。我无法想象,在党的带领下,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又是怎样的壮烈?那爬雪山过草地,一组组的数字又蕴含着怎样的苦与泪,而之后的八年抗战,我们的战士面对敌人时,小米加步枪,以血肉之躯去硬抗飞机大炮又是怎样的宏伟事迹?

影片中不仅充满了残酷,也充满了悲壮的温情。老赵的那句“老杨家八个儿子没了六个,总得给他家留下一个吧”;

满崽走的时候对大牛说的:“哥,如果我死了,妈就由你照顾了”;最后,那位孕育了八位伟大的烈士的老母亲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儿再也回不来了,站在村口痴痴地望着远方,希望看到那日思夜盼的八个身影;电影最后那飞舞在空中的八个布兜,更使得影片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这一幕幕,一桩桩无不震撼我的心灵。让我不禁遥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正是有着一个个如同大牛满崽这样的先烈在奋斗,正是一个个如同八子母亲那样深明大义的先辈无私奉献,我们才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抱怨,去愤恨,又有什么资格去偷懒,又怎么可以停滞不前,我们作为祖国新一代的青年人,应当接过先烈们为了国家大义而牺牲奉献的精神旗帜,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最后,我最敬佩的是贯穿整部电影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战斗最危急的时刻,大牛冲锋之前对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而选择被活活炸死;在最后一战时,为了不让敌人追上大部队,大牛选择炸掉吊桥,所有三排幸存的战士无一人逃走,毅然决然的选择战斗到最后一刻;而大牛最后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都让我为这种献身革命事业的精神感到深深地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正是这些英雄志士的牺牲,我们才能有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这一代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的人,应该懂得感恩,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转化为一种动力,跟随着我们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八子观后感 篇6

7月5日,我怀着崇敬、期盼之情,参加了机关一、二支部联合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和其他党员同志们一起观看了电影《八子》。短短2个小时的电影,让我深受震撼,也带来了一番深入肺腑的感触。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为我们如何保持和实现初心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在工作的万里长征中,有许多人也是抱着必胜的初心投入工作中,但遇到的困难越多,之前的初心也被蚕食的越快。自己也曾对前行道路中的荆棘有所畏惧,有的时候觉得工作完成的差不多就行了,得过且过,孰不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在我们服务行业中,无论多么细小的问题,面对每天上百万的乘客,倍化出来的问题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正如在郑州公交挂职期间前辈们对我所说的一样,乘客从来不相信借口,就像“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我们只有以“初心”做好每件事,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八子观后感 篇7

《八子》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一部影片,讲述了江西瑞金的一对红军兄弟抗战的故事。开始我不解为什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要拍战争片呢?不过随着影片落下帷幕,我也明白了

影片中,我看见了国难当头,英雄儿女们的豪情壮志;战场上生与死的无奈;血汉的柔情;希望的珍贵;革命战士们舍己为人的精神

影片的主人公,大牛。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排长,也是千千万革命战士中的一员,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无私奉献的品质。但是有些战士不理解,在大牛坚持完成党的任务时,他们对大牛说:得给咱们排留几个种子啊!。多么令人心酸的一句话,大牛所在的排,从影片开始的33个人到最后包括他在内全部为国捐躯。他们是真正的战士!

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满崽(瑞金话里是最小的儿子的意思),因为自己六个哥哥战死,决定参军。起初在战场上不敢扣动机枪,后来英勇杀敌,再到只身赴险,拯救大部队于危急之中。他真正得到了成长!

我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痛灾难。一阵阵如雷贯耳的枪炮声,打破了人民的安居乐业;一颗颗小小的子弹,带走了多少鲜活的生命。我们看到战争的残酷,子弹的无情,更能体会和平的价值,生命的珍贵。战争夺走的不仅仅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个国家繁华的落幕

更重要的,是人类历史上惨痛的教训,人们心中无法磨灭的伤痛。和平可贵!所以我们热爱和平,我们赞美和平,和平是我们安全的保障。没有了和平,连生命都微不足道,变得渺小、脆弱,还有什么能与之相提并论?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是最幸运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大多数人接触不到战火的纷扰。但这样的和平是用无数个像影片主人公大牛一样,舍己为人的革命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也让我们体会到,再大灾难也击败不了中华儿女。一个人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站起来。用的是我们革命战士满腔的热血,坚定的信仰,以及无法磨灭的坚强意志。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摔倒了总会站起来。我们骄傲的高呼: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八子观后感 篇8

影片《八子》以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普普通通却深明大义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全部送上战场,支援革命的悲壮故事。排长杨大牛在六个弟弟全部牺牲后,带领全排战士包括最小的弟弟满崽历经数次以寡敌众的激烈战斗,与敌人拼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悲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影片中村庄的安详与战地的炮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军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一百年前,五四革命的号角声唤醒了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从此,中国人走向了反帝反封建、救国强国的革命道路。革命年代,李大钊振臂高呼,“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战争年代,陈然在狱中写下了《我的自白书》“人不可低下高贵的头颅”。“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无数仁人志士以血肉铸山河,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先辈们的牺牲换来了今日的和平稳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新时代的青年身上没有太多壮烈的色彩,但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创造了条件,让我们去努力奋斗,去书写人生、创造历史。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体现。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愿你成为有为、有梦、别视探索尝试为畏途,别把负重前行当吃亏。愿你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逃避,多一些担当。愿你珍惜韶华,不负青春,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你怎样,中国便怎样。

八子观后感 篇9

影片根据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改编,剧情源于当年中央苏区瑞金下肖区七堡乡农民杨荣显的八个儿子全部参军,最后壮烈牺牲的真实故事。作为一名母亲深感舐犊情深的爱,所以看到这个八个儿子全部先国后家的英雄事迹后,我感动不已。

感动于老母亲送儿参军的豪情,在抗战年代养大八个孩子实属不易,按照人之常情,留一两个孩子在身边陪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一般人的选择,可是这位母亲在国家受难之时舍小家为大家,将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直至全部牺牲,这种觉悟和勇气实在令人感动。

感动于兄弟间生死与共的亲情,大哥大牛是家里的大家长,同时也是排长,当自己的亲兄弟来到部队当兵时,他以如铁的军纪严格要求他们,有深度的爱换来了弟弟们的迅速成长,而弟弟满崽也由对哥哥最初的抱怨转为了理解和支持,当影片的最后满崽完成了艰难的作战任务,背着战死的哥哥在枪林弹雨中奔向回乡的路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这种生死与共的兄弟之情不仅建立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之上,更建立在理想志向和家国情怀之上。

感动于战友之间不离不弃的友情,面对危险任务人人争先、为了掩护战友英勇牺牲,看到这种为了朋友敢于牺牲流血的友情对我来讲也是一种震撼。影片的最后,我环顾四周,泪眼朦胧的同事不在少数,《八子》中的诸多感动将永存我们心中,激励我们前行。

八子观后感 篇10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关于电影《八子》观后感800字

八子观后感 篇11

在70年盛世华诞之际,在厅机场公安局党委的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主题教育中,我与全局党员民警一同接受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观看历史题材电影《八子》。

这是一个发生在赣南革命老区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上世纪30年代江西瑞金沙洲坝村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送自己的8个孩子加入了工农红军,为了崇高理想不懈奋斗,最后8个孩子全部光荣牺牲在战场上的壮烈故事。虽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然而主义不同,头破血流。面对国民党军队五次围剿封锁的倒戈相向,以杨门八子为代表的苏区人民顽强抗争,用鲜血与生命守护了这只年轻的共产主义人民军队,为长征、更为人民所向往的新世界留下了希望的火种。

或许活在当代的一些人无法理解,为什么老杨家要冒着“绝后”的风险把孩子们全部送上战场?为什么大牛、满崽和全队的战士们会以视死如归的姿态不惜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要承担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分外”任务?正如同电影一开始交代的一样:它就那样发生了。

电影固然有艺术创造的部分,然而真实的故事最具有说服力,八子义无反顾地加入红军正是因为人民清楚的知道:只有打土豪分田地才是老百姓破除剥削压迫、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唯有舍小家顾大家,在那浸红的土地、弥漫的硝烟中杀出一条血路,才能打赢土地革命的人民战争,粉碎压在华夏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正因为这只队伍的顾全大局和自我牺牲,才得以保证红军主力部队的顺利撤退和保存实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那个并不算遥远的时代,如果没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信仰为理想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长征这个伟大的转折征程,更不会有新中国如今的稳定、繁荣和昌盛。

“当你没有穿上这身军装,你是普通老百姓,你是我兄弟,我希望你活着,当你穿上这身军装,你就是个战士!”观影结束后,这段话始终萦绕在我耳畔。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未经历过那么多生离死别和残酷斗争,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深深地知道:这一身湛蓝的制服和闪亮的党徽不光代表着光鲜与荣耀,更代表着一份特殊的使命与职责。穿上它们之前,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享有者;穿上它们之后,我们就是这个时代的建设者和践行者。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为建设法治国家,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全部,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哪怕前路再泥泞、再曲折,也应当披荆斩棘、捍卫真理、至死方休。

八子观后感 篇12

观看影片后,为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同时反映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普遍真理。影片展现了红军英勇战斗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联系群众,扎根群众,与群众建立统一战线的革命传统。

今天,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下,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为民航人,我们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历史使命,在保卫祖国空防安全的同时,也要不断推行春风服务,让中国民航也在世界腾飞。

我们要牢记白云机场建设世界一流空港枢纽的使命,为白云机场发展注入动力。党员始终要走在时代前列,为白云机场发展添砖加瓦。在安全底线、企业文化、服务文化、机场党建、产品创新、品牌树立等方面不断研究,有所突破,成立研究小组、课题小组、兴趣小组等,加大岗位培训、兴趣培养、知识更新,不断实现白云机场在安全、服务、运行保障方面的新突破。

作为一名安检员,要时刻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坚守空防安全不放松,牢记“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知道来时的路,都不能忘掉本分,忘掉培养我们成长的地方。

对于我来说,仍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怀念过去安检现场的日子,怀念过去一起宵夜和谈天说地的日子。到了机关,多了几分阅历,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成长,少了几分沉淀;多了几分磨炼,少了几分收获;多了几分沉着,少了几分淡定。

新时代虽然已不见有《八子》这样的壮烈场面,但新时代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也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初心和使命,才能更好地履行新时代的使命。新时代的民航人,也要继承和发展老一辈民航人的优良传统,继续履行民航人的初心和使命。

八子观后感 篇13

说实话,刚开始听说要组织一起看电影的时候,听到片名“八子”,心里会觉得不过又是一部抗日神剧吧。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却有一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觉,一团熊熊之火在我的心口燃烧。

电影“八子”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老区,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战场,追随中国共产党,为了光明的新中国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里面的亲情,战友情,母子情,兄弟情,刻画的入木三分。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一位光荣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先后送入红军,奔赴战场前线。但战火无情,八个兄弟陆续牺牲。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这就是普通中**亲的伟大和崇高。

战争是残酷和惨烈。为了信仰,他们一起经受战斗的洗礼,经受一次次难以完成的战役淬炼。最后的战斗打响了,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全体战友浴血肉搏,直至弹尽粮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是九死一生的任务,还必须去做。为什么?因为信念!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的信念。在战火面前,每个人都抱着坚定的信念、必死的决心,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眼看着自己的战友、亲兄弟就在你面前倒下,甚至有的可能完整的尸首都没有。他们不难过吗?难过!只有化悲愤为力量,奋勇杀敌,为自己的同胞,战友,兄弟报仇。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怕,但是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他们还是冲上去了。这就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为了大部队的安全,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英勇杀敌乃至不惜自己的生命!是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所谓信念,应该就是当时人的“初心”;单纯而美好,只要大家能平安,人人吃饱穿暖,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就是幸福。而现在,外面的各种诱惑太多,让更多的人迷失了方向。心中没有信仰,层层迷嶂,找不到心的方向。对于亲情,友情很多都已不再纯粹。网络上很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弄的妻离子散,兄弟反目的例子。相反,我很欣赏他们军人的战友情,无论是已转业回乡还是在岗,他们之间的情谊令人赞叹!他们对于“任务”“责任”的理解也让人敬佩!这是什么,这就是初心。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

也许你会说,我们处于和平社会,原来那种枪林弹雨已经没有了,我们能为国家,为民族做些什么呢?中国14亿人口,大多都是平民老百姓,我们能做也是平时的举手之劳,就是保持家庭和睦,有良好的教养,兄恭弟亲,不乱费公共资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这个社会就没有那么多的黑暗面,社会就会越来越好!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也渴望当一个英雄,如今的祖国,已处处彰显大国风范,不再需要我们冲锋陷阵。可仍然还有一些国家任务需要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去完成。

援外医疗工作就是目前最要紧的工作之一。每一个江西援外医疗队准队员都是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离开家乡惜别亲人子女来参加培训。这就是我们每个援外队员的“初心”,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人民健康尽绵薄之力的初心,这就是我们必须担当的“国家任务”。我们只有不忘初心,奋勇向前,才不枉费前辈先烈们的付出。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初心”,都会有这样的担当。

电影《八子》观后感10篇


考虑到你的需要,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地编辑了“电影《八子》观后感”。我们经常有机会欣赏到优秀的视频或电影,一个优秀的作品总能让人的情绪被激发出来。这时就要有针对性的写好一份观后感了,写观后感时要把握文章结构,才能写出真实的感受。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1

《八子》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一部影片,讲述了江西瑞金的一对红军兄弟抗战的故事。开始我不解为什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要拍战争片呢?不过随着影片落下帷幕,我也明白了

影片中,我看见了国难当头,英雄儿女们的豪情壮志;战场上生与死的无奈;血汉的柔情;希望的珍贵;革命战士们舍己为人的精神

影片的主人公,大牛。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排长,也是千千万革命战士中的一员,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无私奉献的品质。但是有些战士不理解,在大牛坚持完成党的任务时,他们对大牛说:得给咱们排留几个种子啊!。多么令人心酸的一句话,大牛所在的排,从影片开始的33个人到最后包括他在内全部为国捐躯。他们是真正的战士!

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满崽(瑞金话里是最小的儿子的意思),因为自己六个哥哥战死,决定参军。起初在战场上不敢扣动机枪,后来英勇杀敌,再到只身赴险,拯救大部队于危急之中。他真正得到了成长!

我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痛灾难。一阵阵如雷贯耳的枪炮声,打破了人民的安居乐业;一颗颗小小的子弹,带走了多少鲜活的生命。我们看到战争的残酷,子弹的无情,更能体会和平的价值,生命的珍贵。战争夺走的不仅仅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个国家繁华的落幕

更重要的,是人类历史上惨痛的教训,人们心中无法磨灭的伤痛。和平可贵!所以我们热爱和平,我们赞美和平,和平是我们安全的保障。没有了和平,连生命都微不足道,变得渺小、脆弱,还有什么能与之相提并论?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是最幸运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大多数人接触不到战火的纷扰。但这样的和平是用无数个像影片主人公大牛一样,舍己为人的革命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也让我们体会到,再大灾难也击败不了中华儿女。一个人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站起来。用的是我们革命战士满腔的热血,坚定的信仰,以及无法磨灭的坚强意志。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摔倒了总会站起来。我们骄傲的高呼: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2

七一前夕,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其他支部共同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八子》。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赣南老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的感人故事。当时,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前线,为护家卫国,这“八子”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弹尽粮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残酷的战争,献血淋淋的战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悲壮地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的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感动,影片通过主人公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诠释了先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影片中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与担当,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我又联想到“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影片展现的场景一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他无畏无惧。他不仅是战斗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

我又联想到我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切地感受到观看这部影片非常的有意义,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对于帮助我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

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并将之转化前进的动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一份朴实纯粹,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机关头豁得出,顶的上。“讲奉献、知进取、懂求知、敢开拓、强奋斗”,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共筑酒钢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走过泥潭,流过鲜血,长征路上写下过坚定的誓言,多少个无眠之夜,党在寒夜中思索中国,多少烈士的牺牲才换来新中国辉煌的今天!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追溯历史的风云足迹,我们需要深思!那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那是一场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在那场双雄角逐,谁主沉浮的较量中,都免不了精英先烈的殚精竭虑和人民的浴血纷争。尸骨堆积的大地上是祖**亲的沉痛哀鸣,是中华民族今日和平的沉重哀思。让我们珍惜今日,爱我中华!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3

影片《八子》以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普普通通却深明大义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全部送上战场,支援革命的悲壮故事。排长杨大牛在六个弟弟全部牺牲后,带领全排战士包括最小的弟弟满崽历经数次以寡敌众的激烈战斗,与敌人拼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悲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影片中村庄的安详与战地的炮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军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一百年前,五四革命的号角声唤醒了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从此,中国人走向了反帝反封建、救国强国的革命道路。革命年代,李大钊振臂高呼,“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战争年代,陈然在狱中写下了《我的自白书》“人不可低下高贵的头颅”。“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无数仁人志士以血肉铸山河,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先辈们的牺牲换来了今日的和平稳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新时代的青年身上没有太多壮烈的色彩,但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创造了条件,让我们去努力奋斗,去书写人生、创造历史。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体现。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愿你成为有为、有梦、别视探索尝试为畏途,别把负重前行当吃亏。愿你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逃避,多一些担当。愿你珍惜韶华,不负青春,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你怎样,中国便怎样。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4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关于电影《八子》观后感800字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5

中宣部启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之际,6月12日,参加采访活动的新闻记者们在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观看了影片《八子》。这不仅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也是新闻战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这是一部具有纪实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用电影语言讲述了一个悲壮的革命故事。故事是电影的基础,也是电影最基本的要素,好的电影就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精彩而有吸引力的故事。电影《八子》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悉数参军后有六人先后阵亡,大哥杨大牛带领幼弟满崽和全排战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直至拼尽一兵一卒的史诗般悲壮故事。战争的严酷,牺牲的惨烈,反映了赣南苏区人民,为革命和新中国成立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为了正义事业倾尽所有,故事本身极富戏剧张力。其中的母子情、兄弟情、战友情,置于家国情怀的宏大背景下,显得更加动人心魄、荡气回肠。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于都会见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所说的话:“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我想,这也是本片上映的现实意义所在。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主旋律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英雄群像。正向昂扬的电影主题,通常能够引起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带给我们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带给我们更强烈的思想震撼。“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电影《八子》暗示的一条思想主线,这也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影片中,杨家世代遭受地主剥削,后来共产党来了,红军来了,打土豪分田地,穷苦人家翻身做了主人。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兄弟八人前仆后继直至壮烈牺牲,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红色土地奋起抗争的英雄群像,更是赣南苏区人民全力支援革命战争的生动缩影。谁为老百姓谋幸福,谁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艺术创作需要遵循的逻辑。主创人员的倾情演绎和精心制作,使影片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难怪有专家观后评价:本片拍出了中国战争电影少有的悲壮惨烈,战争戏的密集度和逼真感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6

7月5日,我怀着崇敬、期盼之情,参加了机关一、二支部联合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和其他党员同志们一起观看了电影《八子》。短短2个小时的电影,让我深受震撼,也带来了一番深入肺腑的感触。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为我们如何保持和实现初心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在工作的万里长征中,有许多人也是抱着必胜的初心投入工作中,但遇到的困难越多,之前的初心也被蚕食的越快。自己也曾对前行道路中的荆棘有所畏惧,有的时候觉得工作完成的差不多就行了,得过且过,孰不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在我们服务行业中,无论多么细小的问题,面对每天上百万的乘客,倍化出来的问题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正如在郑州公交挂职期间前辈们对我所说的一样,乘客从来不相信借口,就像“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我们只有以“初心”做好每件事,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7

七一前夕,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其他支部共同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八子》。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赣南老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的感人故事。当时,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前线,为护家卫国,这“八子”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弹尽粮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残酷的战争,献血淋淋的战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悲壮地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的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感动,影片通过主人公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诠释了先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影片中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与担当,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我又联想到“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影片展现的场景一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他无畏无惧。他不仅是战斗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

我又联想到我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切地感受到观看这部影片非常的有意义,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对于帮助我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

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并将之转化前进的动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一份朴实纯粹,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机关头豁得出,顶的上。“讲奉献、知进取、懂求知、敢开拓、强奋斗”,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共筑酒钢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8

观看影片后,为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同时反映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普遍真理。影片展现了红军英勇战斗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联系群众,扎根群众,与群众建立统一战线的革命传统。

今天,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下,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为民航人,我们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历史使命,在保卫祖国空防安全的同时,也要不断推行春风服务,让中国民航也在世界腾飞。

我们要牢记白云机场建设世界一流空港枢纽的使命,为白云机场发展注入动力。党员始终要走在时代前列,为白云机场发展添砖加瓦。在安全底线、企业文化、服务文化、机场党建、产品创新、品牌树立等方面不断研究,有所突破,成立研究小组、课题小组、兴趣小组等,加大岗位培训、兴趣培养、知识更新,不断实现白云机场在安全、服务、运行保障方面的新突破。

作为一名安检员,要时刻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坚守空防安全不放松,牢记“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知道来时的路,都不能忘掉本分,忘掉培养我们成长的地方。

对于我来说,仍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怀念过去安检现场的日子,怀念过去一起宵夜和谈天说地的日子。到了机关,多了几分阅历,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成长,少了几分沉淀;多了几分磨炼,少了几分收获;多了几分沉着,少了几分淡定。

新时代虽然已不见有《八子》这样的壮烈场面,但新时代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也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初心和使命,才能更好地履行新时代的使命。新时代的民航人,也要继承和发展老一辈民航人的优良传统,继续履行民航人的初心和使命。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9

观看了一部由高希希导演执导的战争影片《八子》,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在江西赣南地区,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去战场,为了追求光明,跟着共产党打江山,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而壮烈牺牲的故事。影片作为建党98周年的献礼片,于6月21日在全国上映。

很久没有进影院看片了,印象中高希希导演以拍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出名,《楚汉传奇》,《三国演义》(新)、《历史的天空》等,拍的那叫一个大气磅礴,我带着些许的期盼,坐了下来:画面一揭开,便是腥风血雨,阴鹫的匪军头目眼中闪着凶光,恶狠狠地扔下烟头,下达了射杀红军战士的命令,机枪响过,无数的生命倒下,土地被鲜血浸染成了褐色,唯有不屈的眼神依然渴望着战斗。 画面转过,母亲站在葱郁的大树旁,身后随风飘洒的是金黄色的麦浪。“一定要回来啊” 年迈的母亲在送走了一个又一个的儿子,又在村头孤独地盼望着儿子的归来,盼望着阖家团圆的幸福日子……

整部影片近2小时,几乎全部由惨烈的战斗形式展开,纷飞的血肉,零落的肢体,遍体的伤痕,令人牙根发紧。但是革命先驱者的坚定信仰,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那一双双坚毅的眼神,轻易地突破了重重硝烟,印入人的脑海。满崽,这个杨家的老八,在寻找哥哥大牛的路途中,遇到了白匪杀人,倒在溪边的死者,空洞而迷茫的眼睛令他产生了恐惧。遇到了野猪袭击为求生重新焕发了斗志。第一次战斗,身边的战友正在教他战场生存之道,飞来的子弹却直接射进了他的头部,鲜血在满崽的脸上迸发,年幼的满崽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他嘶叫着,差点成了逃兵。但是母亲的嘱咐,对敌人的仇恨,令他逐渐懂得了责任,也真正明白了兄弟的含义,知道了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士兵,如同凤凰涅槃。 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满崽成熟了,他的眼神变得无比的坚毅和果敢,为了活着,为了兄弟能够活着,为了母亲能更好地活着,为了能回到家乡,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影片的最后,满崽哭着抱住了牺牲的哥哥大牛,拉响了阻敌前进的手榴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影院灯亮起,不由得眼角湿润,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英雄,在国家危难之际,民族存亡之秋,中华儿女有的是勇气和担当,信仰,从来不是虚无的,它虽然看不见,但它的力量却无比强大,共产党人靠着建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信仰,推翻了压迫阶级,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民的利益,并且这种信仰的力量将亘古持久地传承下去。青山处处埋忠骨,热血依旧燃青春,“妈妈,我们还活着, 我们回来了”。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10

上个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有位伟大的母亲,先后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到红军部队参军,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这个影片的故事原型源于江西瑞金沙洲坝镇七堡村,一位叫杨荣显的老人将膝下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的最后光荣牺牲的真实事件。当时,正处于第五次反围剿时期,革命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影片集中体现老区人民在旧时代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理想过程中,呈现了红军战士舍生取义、敢于牺牲的博大情怀与崇高品格。

“八子参军“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可这却只是当年十万八千二百名有名有姓赣南烈士的缩影,它不仅代表了一群艰苦农民保卫家乡的勇气,更代表了这片热土为新中国、为现在的我们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战士们凭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不畏生死、浴血杀敌,而家乡的老母亲虽毅然决然送子参军,却每天在家门口望着路口等儿子归来,让人为之动容。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更没有人能真的不畏生死,先烈们能甘愿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冲锋陷阵,凭的不仅仅是热血豪情,更是为了心中的信仰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英雄向死而生是伟大的“涅槃”,催生了伟大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从人民中走来。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为党永恒不变的初心。

看完电影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战争太过遥远,我们没有经历也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两个小时的电影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时的动容,但我们更应记住的是:今天美好的和平生活,是先烈们牺牲家庭,用伟大的生命打拼出来的,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维护现在美好的生活。

《八子》观后感(合集5篇)


为了保留心里那份感动,我们应当写一份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锻炼逻辑化的思维能力,一篇观后感的最基本的要从哪个方面开始写呢?《八子》观后感是由我们为您整理和分享的内容,敬请您阅读并收藏本文!

《八子》观后感(篇1)

影片《八子》以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普普通通却深明大义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全部送上战场,支援革命的悲壮故事。排长杨大牛在六个弟弟全部牺牲后,带领全排战士包括最小的弟弟满崽历经数次以寡敌众的激烈战斗,与敌人拼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悲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影片中村庄的安详与战地的炮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军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一百年前,五四革命的号角声唤醒了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从此,中国人走向了反帝反封建、救国强国的革命道路。革命年代,李大钊振臂高呼,“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战争年代,陈然在狱中写下了《我的自白书》“人不可低下高贵的头颅”。“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无数仁人志士以血肉铸山河,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先辈们的牺牲换来了今日的和平稳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新时代的青年身上没有太多壮烈的色彩,但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创造了条件,让我们去努力奋斗,去书写人生、创造历史。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体现。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愿你成为有为、有梦、别视探索尝试为畏途,别把负重前行当吃亏。愿你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逃避,多一些担当。愿你珍惜韶华,不负青春,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你怎样,中国便怎样。

《八子》观后感(篇2)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关于电影《八子》观后感800字

《八子》观后感(篇3)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98周岁生日之际,深圳能科达党支部组织员工观看红色影片《八子》,让大家的灵魂接受了一场革命的洗礼。

在赣南,有姓名记载的革命烈士达10.82万人,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红军战士牺牲。不少家庭“全家革命、满门忠烈”,苏区人民为了革命事业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最后一把米、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双鞋,全都献给了革命。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瑞金杨家把八个儿子全部送上前线,后来全都牺牲,1934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道了这一事迹。电影《八子》就是根据这个事迹改编的。

首先就这部电影本身,我认为这是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一种升华。在故事中通篇弥漫着枪炮火药味、战争场景贯穿始终。影片上来先是满崽与野猪生死肉搏,然后追随大哥投入到接二连三、寡不敌众的惨烈血战之中。大雾硝烟,泥地枪战,丛林肉搏,挖地道、炸炮兵阵地、炸吊桥,全程让观众沉浸在不能喘息的紧张感中,战争密集度和逼真感充分展示了中国战争大片的风范。故事不再娓娓道来,只截取杨家老大、老八的浴血战场,其余六子的牺牲进程浓缩为老二被枪毙,老五的牺牲,以及大牛手臂上的六道结痂的刀口。而在战争中,将满崽的成长、战争的悲壮残酷与血肉相连的母子情、荡气回肠的兄弟情、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进行有机勾联,使人物立体丰满起来,不至于落入类型电影重视觉、长效果而弱故事、轻人物的窠臼,将战争电影的技术性和人文性作有机统一,由此完成新时代红色电影在中国式英雄塑造上的新突破。

在这部电影中,我感觉到的不再是一个个脱离群众的形象,而是深入人心的故事。在这里,没有了枪林弹雨中的“不死”,在弹火纷飞之下,下一个死的可能就是“你”,战争充满了残酷。有一个片段,满崽第一次上战场,子弹嗖嗖地乱飞让他慌了神儿。这时身边一个战友,过来鼓励他,“别怕,子弹这玩意儿长眼睛,谁怕它找谁……”话音刚落,一颗子弹直接爆头,那人倒在了满崽身边。那一刻,直让人觉得“残酷”大抵就是如此,战场上活泼亲切的兄弟,你和他甚至来不及熟识,来不及道别,下一刻就此永别了。还有一个片段,老赵挖地道去炸弹药库,结果因为土地湿润不能点燃引线,为了战友,为了大部队的转移,老赵毅然决然的在炸药旁点燃引线。在最后炸桥的时候,三排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包括排长和在内。

这点点的片段,无不讲述战争的惨烈。我无法想象,在党的带领下,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又是怎样的壮烈?那爬雪山过草地,一组组的数字又蕴含着怎样的苦与泪,而之后的八年抗战,我们的战士面对敌人时,小米加步枪,以血肉之躯去硬抗飞机大炮又是怎样的宏伟事迹?

影片中不仅充满了残酷,也充满了悲壮的温情。老赵的那句“老杨家八个儿子没了六个,总得给他家留下一个吧”;

满崽走的时候对大牛说的:“哥,如果我死了,妈就由你照顾了”;最后,那位孕育了八位伟大的烈士的老母亲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儿再也回不来了,站在村口痴痴地望着远方,希望看到那日思夜盼的八个身影;电影最后那飞舞在空中的八个布兜,更使得影片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这一幕幕,一桩桩无不震撼我的心灵。让我不禁遥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正是有着一个个如同大牛满崽这样的先烈在奋斗,正是一个个如同八子母亲那样深明大义的先辈无私奉献,我们才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抱怨,去愤恨,又有什么资格去偷懒,又怎么可以停滞不前,我们作为祖国新一代的青年人,应当接过先烈们为了国家大义而牺牲奉献的精神旗帜,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最后,我最敬佩的是贯穿整部电影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战斗最危急的时刻,大牛冲锋之前对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而选择被活活炸死;在最后一战时,为了不让敌人追上大部队,大牛选择炸掉吊桥,所有三排幸存的战士无一人逃走,毅然决然的选择战斗到最后一刻;而大牛最后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都让我为这种献身革命事业的精神感到深深地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正是这些英雄志士的牺牲,我们才能有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这一代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的人,应该懂得感恩,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转化为一种动力,跟随着我们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八子》观后感(篇4)

影片根据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改编,剧情源于当年中央苏区瑞金下肖区七堡乡农民杨荣显的八个儿子全部参军,最后壮烈牺牲的真实故事。作为一名母亲深感舐犊情深的爱,所以看到这个八个儿子全部先国后家的英雄事迹后,我感动不已。

感动于老母亲送儿参军的豪情,在抗战年代养大八个孩子实属不易,按照人之常情,留一两个孩子在身边陪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一般人的选择,可是这位母亲在国家受难之时舍小家为大家,将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直至全部牺牲,这种觉悟和勇气实在令人感动。

感动于兄弟间生死与共的亲情,大哥大牛是家里的大家长,同时也是排长,当自己的亲兄弟来到部队当兵时,他以如铁的军纪严格要求他们,有深度的爱换来了弟弟们的迅速成长,而弟弟满崽也由对哥哥最初的抱怨转为了理解和支持,当影片的最后满崽完成了艰难的作战任务,背着战死的哥哥在枪林弹雨中奔向回乡的路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这种生死与共的兄弟之情不仅建立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之上,更建立在理想志向和家国情怀之上。

感动于战友之间不离不弃的友情,面对危险任务人人争先、为了掩护战友英勇牺牲,看到这种为了朋友敢于牺牲流血的友情对我来讲也是一种震撼。影片的最后,我环顾四周,泪眼朦胧的同事不在少数,《八子》中的诸多感动将永存我们心中,激励我们前行。

《八子》观后感(篇5)

中宣部启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之际,6月12日,参加采访活动的新闻记者们在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观看了影片《八子》。这不仅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也是新闻战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这是一部具有纪实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用电影语言讲述了一个悲壮的革命故事。故事是电影的基础,也是电影最基本的要素,好的电影就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精彩而有吸引力的故事。电影《八子》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悉数参军后有六人先后阵亡,大哥杨大牛带领幼弟满崽和全排战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直至拼尽一兵一卒的史诗般悲壮故事。战争的严酷,牺牲的惨烈,反映了赣南苏区人民,为革命和新中国成立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为了正义事业倾尽所有,故事本身极富戏剧张力。其中的母子情、兄弟情、战友情,置于家国情怀的宏大背景下,显得更加动人心魄、荡气回肠。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于都会见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所说的话:“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我想,这也是本片上映的现实意义所在。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主旋律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英雄群像。正向昂扬的电影主题,通常能够引起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带给我们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带给我们更强烈的思想震撼。“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电影《八子》暗示的一条思想主线,这也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影片中,杨家世代遭受地主剥削,后来共产党来了,红军来了,打土豪分田地,穷苦人家翻身做了主人。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兄弟八人前仆后继直至壮烈牺牲,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红色土地奋起抗争的英雄群像,更是赣南苏区人民全力支援革命战争的生动缩影。谁为老百姓谋幸福,谁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艺术创作需要遵循的逻辑。主创人员的倾情演绎和精心制作,使影片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难怪有专家观后评价:本片拍出了中国战争电影少有的悲壮惨烈,战争戏的密集度和逼真感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电影《八子》观后感


七一前夕,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其他支部共同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八子》。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赣南老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的感人故事。当时,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前线,为护家卫国,这八子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弹尽粮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残酷的战争,献血淋淋的战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悲壮地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的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感动,影片通过主人公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诠释了先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影片中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与担当,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我又联想到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影片展现的场景一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他无畏无惧。他不仅是战斗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

我又联想到我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切地感受到观看这部影片非常的有意义,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对于帮助我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

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并将之转化前进的动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一份朴实纯粹,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机关头豁得出,顶的上。讲奉献、知进取、懂求知、敢开拓、强奋斗,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共筑酒钢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走过泥潭,流过鲜血,长征路上写下过坚定的誓言,多少个无眠之夜,党在寒夜中思索中国,多少烈士的牺牲才换来新中国辉煌的今天!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追溯历史的风云足迹,我们需要深思!那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那是一场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在那场双雄角逐,谁主沉浮的较量中,都免不了精英先烈的殚精竭虑和人民的浴血纷争。尸骨堆积的大地上是祖国母亲的沉痛哀鸣,是中华民族今日和平的沉重哀思。让我们珍惜今日,爱我中华!

《八子》观后感600字


《八子》观后感:一部非典型中国式战争大片
小马发光

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国产战争片有成见,所以我们会想当然的认为我们自己拍不出顶级的战争大片。这一次,《八子》让我们心潮澎湃,可以说它是一部非典型中国式战争大片。它,代表着目前中国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平,从头到尾的战争场面让观众的情绪始终紧绷,展现了中国式英雄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真诚朴实,融个人英雄主义于集体主义之中,让观众为之动容。

电影根据赣南中央苏区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而成,采用了母子情、兄弟情、战友情三线并叙的结构。它以江西当地家喻户晓的英雄故事八子参军为原型,以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时期为背景。为了守护家园故土,33万赣南壮士踊跃参加红军,排长杨大牛带领全排战士以寡敌众,与敌人浴血肉搏拼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一位老母亲毅然决然把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当今中国之繁荣,让我们更加不能忘记曾经的历史和战争,更加不能忘记那些革命先辈,每一段历史和战争的存在,都应是严肃而有意义的。那些牺牲和流血,忠诚与信仰,值得尊重,也必须尊重。《八子》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之所以能够获得观众的肯定,就是因为它敢于正视历史,不刻意丑化对方抬高自己,内容真实生动。不同的导演会采取不同的叙事角度,而不同的角度则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心灵触动。战争,从来就不只是血与火,生死之间的人性与温情,才是战争电影永恒的主题。这一点,高希希导演处理的很好。

一部真正的战争大片,火爆震撼的战争场面固然重要,真正的艺术价值还是其内核的价值导向与人文精神。电影《八子》中没有过多地渲染国仇家恨,因为高希希希望把温度拍出来。高希希称,这不只是战争片,也是一部关于爱的电影。这里的爱体现在母子、兄弟、战友之间。母亲固然爱孩子爱得深沉,但是国仇家恨战胜了她内心的挣扎,她选择送八个儿子去参加红军。离别之际,她叮嘱儿子们,你们一定要活着回来,相信有多数观众为母亲的这句话动容。

她知道没有人能给她肯定的答复,但这是所有的母亲都一定会说的话。她年复一年地在村口张望,希望能看到儿子归来的身影。她等了35年,最终还是没有等到儿子,但是她等来了新中国。

活着,算咱命大。死了,英雄!血肉铸山河,英雄永不朽,《八子》作为一部战争片,汇集了大爱无私、小爱动人的两种情感,在让人看到家国大义下包裹着的兄弟情的同时,也使人牢记了人民英雄的爱国精神传承。战火无情,但是我们还能感受到母子兄弟之间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历史因真实而残酷,人物因丰满而感动。铭记历史,不忘英雄,6月21日让我们为《八子》这部中国式战争大片打CALL。

八子观后感800字


《八子》观后感:兄弟一个个倒下,直到最后一个
桃妖不是妖

高希希的《八子》不愧是名导手笔,开场几个浮尸遍野的细节加持,加上赣南地区密林河滩里一缕潮湿的雾气,便拍出了《权游》里暗黑的战争史诗气质!这部电影的整体观感非常震撼,超出我的想象,整体结构纯熟,人物刻画生动形象、戏剧高潮突出,爆破、突袭、对抗等战争场面从头炸到尾,情感线亦如滔滔江水一样激流勇进,紧张刺激、惊心动魄!

很久没有在大银幕看到如此酣畅淋漓的商业战争大片了!《八子》真实的呈现出战争的残酷,视效营造丝毫不输好莱坞。潮湿简陋的战壕、枪林弹雨的战场,炮火轰鸣下漫天的黄土和炸飞的战士,还有被熏黑的郊野浅坡不见天日的阴郁镜头下,排长大牛(邵兵 饰)带领的三排战士们用命在厮杀。战场细节的演绎,就像打在人心上的钉子,稳准狠,又刺又疼。

比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镜头,满崽(刘端端 饰)第一次上战场,子弹嗖嗖的乱飞让他慌了神儿。这时身边凑过来一个人,调侃着鼓励他,别怕,子弹这玩意儿长眼睛,谁怕它找谁话音刚落,一颗子弹直接爆头,那人倒在了满崽身边。那一刻,只让人觉得残酷大抵就是如此,战场上活泼亲切的兄弟,你和他甚至来不及熟识,来不及道别,下一刻就此永别了。

这部电影,情绪的张力特别饱满,大场面、爆破戏、兄弟情、母子情全程燃爆!只是,战场的炮火轰鸣,其实都是外壳,内核的情感承载还是人!《八子》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利用外化的场景视效,点燃观众的情绪,把看电影的人带入故事里!而你,就仿佛置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看着身边有血有肉的兄弟们一个个倒下,直到最后一个内心涌动的情潮与炮火轰鸣的战场融为一体,让人时刻揪着心,老母亲在树下期盼的身影就像美好的诗意和远方,而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兄弟,却是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生死考验,他们肩负任务,他们向死而生。尽管电影的情绪平静克制,可每一次剧情推进,都会激起一波泪点,真挚又温暖,让人湿了眼眶。

看过《八子》,只觉得一部商业战争大片,在炮火轰鸣的战场上,英雄的群像却从未如此丰满过。刘端端饰演的满崽,从依赖大哥的少年成长为独立、勇敢的战士,眼神里坚定果敢,无所畏惧。这个年轻的演员,他太会用眼睛演戏了。尽管脸上被涂抹的看不出样子,可一双明亮的眼睛,却承载着他成长的全部过程。从新兵上阵的恐慌,再到冒死送信时的勇敢,太多的情绪流转,都让这个鲜活的人物,真实又可爱。邵兵饰演的排长大牛和于滨饰演的邹有庆,是战场上的生死Cp。两个人的互动,默契十足,又满是惺惺相惜的战场兄弟情。虽然嘴里骂他,你真是咱三排的催命阎王!可是,大牛的胸怀大义,他最懂!战场上的英雄,虽然都是满脸烟熏土灰,可叼着烟斗的老赵、精干的神枪手大山哥,整个三排的战士们,前仆后继的倒下,他们却都如此的鲜活。

好一出《八子》,好一群朴实无畏的革命英雄!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所言,电影有着饱满的情怀,同时又有让人喘不过气的紧张和张力!是一部达到很高水准的国产电影,同时也是中国式价值观的体现。

电影《八子》由高希希执导,刘端端、邵兵、岳红、何润东、程媛媛、于滨、高强等新老戏骨联合出演。影片根据赣南中央苏区真实事件改编,一位英雄的母亲,亲送儿子上战场!6月21日,杨家八子绝命一战,血肉铸山河,英雄永不朽!

《八子》观后感1000字


《八子》观后感:够燃够爽够给力,雄浑悲壮的战争干货满满
荆轲zhang

每一部好的战争电影,都有一个博大的情怀做铺垫,因为其关联生死,兹事体大。定于6月21日公映的《八子》,不仅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更有精彩的故事内核和超强感染力,无法割舍的亲情、坚忍笃定的信念,融于残酷的战火之中,营造出一种崇高之美,让英雄主义熏陶不再流于表面,真正做到了激起观众的看片热情。
影片根据真实事迹改编而成。一个母亲将八个儿子送上战场。当红军的八兄弟陆续有六人在战斗中牺牲,只剩下老大杨大牛和老幺满崽。故事所讲述的就是这对兄弟与战友们历经浴血奋战,直至为国捐躯。片子还原历史真实见准度、刻画人物性格带精度、体现战争残酷有力度、昭示精神内涵显高度。如此四度相加,让片子就如一针超大剂量的肾上腺素,给所有观众以感官与心理上的双重震撼。
这是一部真正的中国式战争大片,遵循表现的美学原则,高烈度的战争场面之下,高密度的战斗情节之中,炮火硝烟下的焦土、废墟、壕沟,犹如一片死亡随机降临的炼狱,血肉模糊的死者与伤员叫人触目惊心。阵地上尸横遍野、战壕里血水倒灌、泥水中人体浸泡,不避讳血腥的大尺度画面,带来身临其境、亲历炮火的既视感。整个故事弥漫着让人喘不过气的紧张。一个排的红军战士以寡敌众,展现出的血性与刚武,充斥着雄性荷尔蒙味道。面对敌军排山带海的疯狂进攻,他们宛如铁流后卫,坚守阵地寸土不让,双方无休止的拉锯战犹如血肉磨盘,刷新人们对国产战争片的观影体验。
同胞兄弟情、战友生死情等丰沛情感,粘合在战斗悲壮这一筋骨之上。无情的战火之下,大牛与满崽的兄弟情贯穿剧情始终。一场人与野猪的惊险搏斗,拉开故事帷幕。死里逃生的满崽找到部队,强烈要求大哥批准他参加红军。大牛虽坚决反对其火线入伍,但无法阻止幼弟成为自己麾下的普通一兵。而从弟弟穿上军装那一刻起,大牛对满崽的态度,就由大哥对小弟的慈爱有加,转变为军官对新兵的严厉训教,兄弟二人因此屡有冲突。满崽的视角构成了酷烈战事的观察。他也因经历一场场惨烈战斗的浴火淬炼,从害怕枪火的菜鸟新兵,进阶为无畏生死的真正战士。刘端端以用心的表演,把满崽塑造的情感饱满,刻画出角色在人性挣扎中逐渐成长为中国式英雄的过程。
西方英雄主义倾向于个人主义,强调自我和个人价值。而中国英雄主义更倾向于集体主义,多以自我牺牲的方式来救赎他人。影片较好地塑造了中国式英雄群像。那一排士兵一次次去完成本不属于自己的任务,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的铁流后卫。在转移行军中,捣毁杀伤力巨大的敌军炮营,避免炮火封锁大部队撤退之途,炸掉悬浮于山岭上的桥梁,切断敌军对大部队的追击之路。这种中国式英雄主义呈现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是如此感人肺腑。
出场阵容上,一众演技派的精湛表演,显现红军战士向死而生的勇而无畏。尤其是邵兵塑造的大牛一角,最为有血有肉。作为杨家兄弟的老大,大牛谨记妈妈将诸多兄弟都带回家的嘱托,却只能眼瞧着六个亲兄弟在战斗中纷纷倒下。身为排长,他不能露出个人情绪而动摇军心,只能是每死一个弟弟,便用军刀在手臂上划出一道血痕,来掩饰心中的悲痛。而在战斗情节中,邵兵用或是坚毅、或是刚强、或是生猛的表现,来诠释人物的骁勇善战。带兵作战的严而有方,对待部下的严而有度,管教兄弟的严中有爱,也均邵兵展现的淋漓尽致。
悲壮战争的视觉冲击,兄弟真情的灵魂涤荡,两者交相辉映,使得片子看起够燃够爽够给力。这部商业战争大片,所显露的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会让你明白何为中国式英雄!

《八子》观后感700字


《八子》观后感


中国电影市场从2000年开始商业化以来,从最初的规模化高投资高票房模式,激发了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以《英雄》、《无极》等电影为开端,让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了10多年百花齐放般的繁荣,甚至是一种野蛮式的增长。而接下来到现在的近十年间,中国电影市场在发展和阵痛的调整中,开始在前进的同时,注重健康和长远的发展,才有了电影制作的标准化、工业化的科学发展。因之,代表中国电影不同类型的作品开始接替出现,奇幻类的《鬼吹灯》、科幻类的《流浪地球》、黑色类的《疯狂的外星人》、《罗曼蒂克消亡史》都成为中国电影多类型开拓的代表之作。


而即将在6月21日上映的这部高希希导演执导的电影《八子》,将会是国产战争题材电影工业化突破的代表,接受观众的检验。
既然是战争题材电影,电影《八子》的最大看点就是对战争场面的呈现,并且做到了极致。仅就这一点,就足以扛得起新时期的类型化代表之作的大旗。电影《八子》以国共战争时期解放军突破白军围剿为背景,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邵兵饰演的排长与战士们同白军之间展开了惨烈厮杀。《八子》全片重点聚焦于战争的残酷,仅举一例,战士拔响手榴弹一瞬间被炮弹炸为齑粉欲同归于尽而不能,惨烈可见一斑。


影片《八子》在结构上同样干脆利落,剧情节奏毫不拖泥带水。开场的诈死伏击、攻坚时突击炸碉堡、死士呼啸破炮阵、炸吊桥于炮火间,全片由始至终叙事结构清晰可见,每一阶段的战斗都是血肉相见刀枪鸣的冷血拼杀,燃炸不停,带来视听兼备的的超嗨观影体验。故事结构设计精炼,战斗场面粗粝,声场音效设计精细入微,电影《八子》在各方面都达到了工业化电影制作的高标准,成为继《流浪地球》科幻类、《白蛇:缘起》动画类、《鬼吹灯》奇幻类之后的战争题材里达到工业化突破的成功作品。


惨烈的战斗,战争的残酷,让影片结尾处的细腻情感所带来的感动更具力量,也更显影片在结构设计上的匠心。残酷的战争场面,最终结束于艳阳下盼儿归的柔情,一动一静一燃一恸,电影《八子》把刚硬的燃情和催泪的柔情两种情感元素浑然一体,并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成为一部观感和情感都做到极致的佳作,即便是放之于时下各类型影片中,也称得上是优中之优。
曾经的战争离我们已经很遥远,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却依然能够感受到战争的惨烈。为什么无数的先烈们会依然一往无前?甚至在掩护大部队的任务已经成功完成之后,面对计划之外的威胁,战士们为什么会在排长的带领下,去完成一项注定以团灭的赴死之战?很多一下子不理解的问题,恰恰表明是有一种曾经的精神离我们太久远了。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很多的不理解,都在这句话里得到了解释。这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是曾经激励无数先烈,在解放战争里义无反顾舍生赴死的精神支柱。甚至在建国后的建设时期,依然给我们的父辈们带来建设的动力。
死生之间皆兄弟,钢铁之师血铸成。国产战争题材电影从未如此惨烈激爽过,电影《八子》作为国产战争题材电影的制作层面的一次工业化突破,也是建国70年钢铁军魂最能打最酣畅的一次写照。

八子观后感700字


《八子》观后感:硝烟烽火中的浩然之气,战壕沟垒间的兄弟情深
细节攻

江西的南部地区,是著名的中国红色老区,曾经无数英雄烈士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在那战火纷飞硝烟四起的年代中,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发生在这里。也正是先辈们用他们的牺牲,换来了后代们的和平,不论在历史的记录载册中,有没有出现过他们的名字,我们都不应该忘记。电影《八子》就是根据赣南中央苏区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影片的导演高希希,就是出生在江西,所以他对这里的人民,这一片乡土,有着特别的感情,也可以深切感受到,他将这份感情毫无保留地倾注进影片之中。

片中所讲述的原型,正是在江西当地家喻户晓的故事八子参军,以19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期为背景,一位年迈的母亲,家中有八个儿子先后奔赴战场,邵兵饰演的杨大牛,是家中的长子,他带着六个弟弟先加入了红军,留下了年龄最小的弟弟,刘端端饰演的满崽在家中照料母亲,战争爆发,已经在战场的七个儿子,先后牺牲了六个,只有大牛还在苦苦的坚守阵地,然而他有一天却发现,满崽竟然也出现在阵地前沿,此时的敌军也正在展开大举攻杀。

在观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心情久久未能平复,片中烽烟战争的震撼场面,触发着内心的激动与感慨,感触更深的是,不论是杨大牛和他带领小连队,还是在家中每日等待儿子归来的老母亲,又或是在战争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满崽,所表现出的那股宁舍小家、顾全大义的浩然之气,杨大牛几次做出不属于自己连队任务的决定,成功阻止了敌人的袭击,为大部队转移争取到宝贵时间,正有如是黄继光、董存瑞等烈士先辈那种牺牲自己、顾全大局的英勇无畏精神。

虽然影片是战争题材,但却不失温情,兄弟亲情、战友挚情、母子的骨肉之情,感动着每一位在场的观众,能够感受到杨大牛与出生入死的战友们之间的感情,几乎超越了家庭亲情,但是残忍的战争,让他看着亲人一个一个的离开,存活下来的战友们,并没有因此退缩,坚定的信念,驱使着他们勇往直前、无怨无悔,直到胜利的那一天;满崽也是在战争中,从先开始的好奇,到后来的害怕与震惊,直到后来独自冲锋陷阵完成任务,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一名出色的战士。

战争带给人们的是灾难,骨肉分离、流离失所,这部影片所呈现出的战场,在感观上并没有用过多的血腥暴力来表现战场上的残酷,而是更多的用炮火爆燃瞬间的视觉冲击,加以有如身临其境的音响效果,通过细节的刻画,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的真实凶残,大量的主观镜头,观看起来,也仿佛自己参与其中,有着更为深刻切身体会,相信每一位观众在观影之后,也都会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是如何的来之不易。

电影《八子》将镜头聚焦在战争中的小人物身上,很少能听到他们喊什么豪言壮语,而是通过他们的壮义之举、鲜血与生命,谱写出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感动着观众的内心,每一个生活在当下和平幸福日子里的中华儿女,都应该深刻铭记,影片已定于6月21日全国院线上映,推荐给更多观众,去感触下影片所带来震撼,感受那硝烟烽火中的浩然之气,战壕沟垒间的兄弟情深。

《八子》观后感750字


《八子》观后感:热血铸忠魂,燃情谱赞歌

由著名导演高希希执导,刘端端、邵兵、岳红、何润东、程媛媛、于滨、高强等演技实力派主演的战争巨制《八子》,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赣南老区的感人故事。当时,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前线,为护家卫国,这八子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为家为国壮烈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

《八子》为观众塑造了一组中国式英雄人物的群像。在这组英雄群像中,他们每个都鲜活立体,饱满丰盈,真实素朴,感人肺腑。尤其是刘端端扮演的满崽和邵兵饰演的大牛这对亲兄弟,更让人切实感受到了中国式英雄人物的感染力、号召力、凝聚力。以他们为代表的普通小人物,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来。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

《八子》不仅在人物塑造上,为观众呈现出了最带感的中国式英雄人物,在制作上也充满着匠心与诚意,走心的制作,让该片绝不输于任何一部好莱坞战争大片。无论是炮火轰天的大场面,还是贴身近距离的狙击战,抑或是斗智斗勇的游击战,《八子》对战争戏份的呈现,细腻而精彩,流畅而自然,恢弘而磅礴,是对中国电影工业进一步完善和成熟的又一次鉴证。

《八子》有很多戏份都拍出了史诗级战争巨制的大片感。比如开场野猪追咬满崽,满崽力挫野猪的戏份,那紧张感足以让人窒息,那镜头的凌厉剪辑、画面的快速剪切,都让人看的大气不敢出,完全有一种凝神屏气的窒息感。而这段戏不单单是为了秀导演的拍摄技巧,更是为了呈现满崽的人物属性,并且为剧情的后续发展做足了铺垫,从而让满崽这个人设的塑造更加真实可信,也更加丰盈鲜活。

还有后来的炸桥场面,通过对敌人密集炮火的展示,对满崽飞奔步伐的捕捉,对八子战士无畏之举的描述等等等等,都让整场戏份在枪林弹雨中显得更加惊心动魄、燃魂蚀骨。我们的英雄就是这样不顾个人安危,不惜个人生死,前赴后继为家献身,为国捐躯的。这场戏,不仅体现了敌人的残酷无情、战争的凶猛残暴,更体现了大牛、满崽等八子们的英勇无畏,同时将满崽与大牛的兄弟深情也烘托了出来,看得人瞬间就泪流满面了。

《八子》是一部非常硬核硬气的战争大戏,这种硬核与硬气,不仅体现在大小战争的场面中,也呈现于人物角色的特征属性中。以刘端端扮演的满崽和邵兵扮演的大牛为例,两个人从里到外都透着百分百的刚性、硬气、英挺、勇武。而两个人的对手戏不仅是硬核指数的比拼,更是实力与演技的交锋。从刚开始的弟弟硬杠哥哥,顶牛顶到不服气,到后来弟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征服了哥哥。弟弟与哥哥之间态度的相互转换与变化,是两个男人的大戏,也是对满崽和大牛两个人设的完美呈现,更是对弟弟满崽成长路径的一次再现。当兄弟情、战友情融于家国情中的时候,影片的立意和内核也就达到了燃点,让观众的情绪与满崽与大牛,以及八子们命运归途也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真正做到了让观影观众与影片角色同呼吸共命运,影片所营造的共情力、感染力也因此喷薄而生,汹涌而来。

《八子》观后感800字


《八子》观后感

还记得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吗?二战期间诺曼底登陆的战场上,瑞恩家的四个儿子参战,相继战死了三个,为了保留住瑞恩家最后的血脉,特别派遣一支八人小队,将瑞恩找到并带回后方,这样一部一个和八个的故事,在第71届奥斯卡上斩获五项大奖和六项提名,名噪一时。与拯救大兵瑞恩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八子》,即将登陆全国影院,老杨家的八个儿子相继走上了战场,在战火的洗礼中,在生与死的考验下,谁能够全身而退,谁又将长眠在这片的红土地上?



《八子》言简意赅,聚焦在上个世纪改变双方命运的反围剿战场上。红军战士,顽强的坚守在前沿阵地,凭借有效的战术和巧妙的配合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而战斗性减员也成了摆在眼前的大难题,老杨家八个儿子中的七个陆续登上了战场,几场战斗打下来,只剩下老大大牛(邵兵出演),此时最小的弟弟满崽(刘瑞瑞饰演)也来到了战场,兄弟相见分外亲切,但残酷的现实也摆在两人面前,是把弟弟安全的送出去,还是兄弟俩携手投入新的战斗,理智与情感的抉择犹如一把双刃剑,困扰着兄弟俩。



《八子》虽是一部战争题材,但明显看得出来,导演高希希对情节和故事进行了很好的取舍。整部影片节奏极快,情节毫不拖泥带水,开场短短几个镜头,就将观众带回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敌我双方斗智斗勇,从战术安排到人员配备,从火力掩护到精准打击,从出其不意到破釜沉舟,不断进行着试探与较量,整个战场犹如一盘生死相伴的棋局,一个不经意间的疏忽或是差错,都会陷入被动的境地,为即将开始的战斗蒙上一层阴影,生或死、输与赢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影片采用半纪实式的影像风格,将战场上的点点滴滴呈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肩扛摄影机的引入,更使画面更具现场感和震撼力。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化身为红军战士,投入到一场场紧张激烈的战斗中。遭遇战、奇袭战、肉搏战、地道战,巧妙灵活的战术安排、高人一筹的临场指挥,都令人大开眼界,尤其是近身肉搏的白刃战,热血沸腾兼荷尔蒙爆表的同时,颇有重温《野战排》的极致与畅爽。



不同于一般战争题材的宏观展现,《八子》更注重从细节着手,注重对人物和细节的精准把握。阵地上,红军战士面临着弹药短缺的现状,等待敌人靠近了再打;战争过后通过打扫战场来补充弹药,还要时刻提防敌人的黑枪和炮轰;坚守在条件艰苦的阵地里,饮食更是无法保证,只能依靠红薯充饥。影片从守护前沿阵地的红军战士入手,他们不为人知的心路旅程、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都是那么的清晰可见,鲜活具体,从而带领观众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影片集结了刘端端、邵兵、岳红、何润东、程媛媛、于滨、高强等人的演出阵容。饰演满崽的刘瑞瑞,着实令人眼前一亮,虽是一名青年演员,但对角色的把握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初登战场时的唯唯诺诺到被恐惧支配后畏战情绪,从幡然醒悟后的英勇战斗到成长为合格的红军战士,人物的成长与转变恰到好处。此外,面对着纷飞的战火,满崽与大牛之间割舍不断的兄弟情,也在影片中有所体现,成为重要的情感支撑。



提起战争片,脑海中总会闪出一水儿的外国电影,《黑鹰坠落》、《细细的红线》、《血战钢锯岭》,好莱坞出品已然成为战争题材的代名词。近几年,国产战争佳作不断涌现,《我不是王毛》、《捍卫者》等影片的出现,都或多或少改变了观众对国产战争题材的理解和认知。6月21日登陆全国影院的《八子》,除了注重对历史的尊重与还原外,还将血浓于水的亲情带入到战场上,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后,这份来之不易的兄弟情更显来之不易与弥足珍贵。

《八子》电影观后感通用(10篇)


经过收集,读后感大全为您献上《八子》电影观后感,随着时代在不断发展,好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观看过程中不免会产生个人的见解。 让我们把我们看电影时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观后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想法。你思考过如何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吗?

《八子》电影观后感 篇1

影片根据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改编,剧情源于当年中央苏区瑞金下肖区七堡乡农民杨荣显的八个儿子全部参军,最后壮烈牺牲的真实故事。作为一名母亲深感舐犊情深的爱,所以看到这个八个儿子全部先国后家的英雄事迹后,我感动不已。

感动于老母亲送儿参军的豪情,在抗战年代养大八个孩子实属不易,按照人之常情,留一两个孩子在身边陪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一般人的选择,可是这位母亲在国家受难之时舍小家为大家,将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直至全部牺牲,这种觉悟和勇气实在令人感动。

感动于兄弟间生死与共的亲情,大哥大牛是家里的大家长,同时也是排长,当自己的亲兄弟来到部队当兵时,他以如铁的军纪严格要求他们,有深度的爱换来了弟弟们的迅速成长,而弟弟满崽也由对哥哥最初的抱怨转为了理解和支持,当影片的最后满崽完成了艰难的作战任务,背着战死的哥哥在枪林弹雨中奔向回乡的路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这种生死与共的兄弟之情不仅建立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之上,更建立在理想志向和家国情怀之上。

感动于战友之间不离不弃的友情,面对危险任务人人争先、为了掩护战友英勇牺牲,看到这种为了朋友敢于牺牲流血的友情对我来讲也是一种震撼。影片的最后,我环顾四周,泪眼朦胧的同事不在少数,《八子》中的诸多感动将永存我们心中,激励我们前行。

《八子》电影观后感 篇2

影片《八子》以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普普通通却深明大义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全部送上战场,支援革命的悲壮故事。排长杨大牛在六个弟弟全部牺牲后,带领全排战士包括最小的弟弟满崽历经数次以寡敌众的激烈战斗,与敌人拼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悲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影片中村庄的安详与战地的炮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军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一百年前,五四革命的号角声唤醒了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从此,中国人走向了反帝反封建、救国强国的革命道路。革命年代,李大钊振臂高呼,“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战争年代,陈然在狱中写下了《我的自白书》“人不可低下高贵的头颅”。“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无数仁人志士以血肉铸山河,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先辈们的牺牲换来了今日的和平稳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新时代的青年身上没有太多壮烈的色彩,但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创造了条件,让我们去努力奋斗,去书写人生、创造历史。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体现。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愿你成为有为、有梦、别视探索尝试为畏途,别把负重前行当吃亏。愿你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逃避,多一些担当。愿你珍惜韶华,不负青春,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你怎样,中国便怎样。

《八子》电影观后感 篇3

中宣部启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之际,6月12日,参加采访活动的新闻记者们在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观看了影片《八子》。这不仅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也是新闻战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这是一部具有纪实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用电影语言讲述了一个悲壮的革命故事。故事是电影的基础,也是电影最基本的要素,好的电影就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精彩而有吸引力的故事。电影《八子》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悉数参军后有六人先后阵亡,大哥杨大牛带领幼弟满崽和全排战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直至拼尽一兵一卒的史诗般悲壮故事。战争的严酷,牺牲的惨烈,反映了赣南苏区人民,为革命和新中国成立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为了正义事业倾尽所有,故事本身极富戏剧张力。其中的母子情、兄弟情、战友情,置于家国情怀的宏大背景下,显得更加动人心魄、荡气回肠。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于都会见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所说的话:“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我想,这也是本片上映的现实意义所在。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主旋律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英雄群像。正向昂扬的电影主题,通常能够引起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带给我们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带给我们更强烈的思想震撼。“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电影《八子》暗示的一条思想主线,这也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影片中,杨家世代遭受地主剥削,后来共产党来了,红军来了,打土豪分田地,穷苦人家翻身做了主人。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兄弟八人前仆后继直至壮烈牺牲,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红色土地奋起抗争的英雄群像,更是赣南苏区人民全力支援革命战争的生动缩影。谁为老百姓谋幸福,谁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艺术创作需要遵循的逻辑。主创人员的倾情演绎和精心制作,使影片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难怪有专家观后评价:本片拍出了中国战争电影少有的悲壮惨烈,战争戏的密集度和逼真感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八子》电影观后感 篇4

2024年7月7日,赣深4标项目经理部工会组织参建职工观看了电影《八子》,这部电影描述了共产党人、红军战士为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光荣事迹,他们的奉献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们。

01、 这部电影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有这样一位母亲把自己的八个孩子先后送去当红军,奔赴战场一线。在当年的赣南苏区,父送子、妻送郎、兄弟齐上战场的情景比比皆是,这位母亲是赣南千百个母亲的缩影,他们平凡而伟大。说她平凡,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与天下每一位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家,无条件地去爱、去呵护,做孩子们最温柔坚实的港湾;说她伟大,作为一位母亲,她没有自私地牵绊住自己的孩子,而是鼓励他们追随理想,追随革命的道路,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是伟大的。

02、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感触很深,让我在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所深深地感动。经历多次战斗后,满崽的七个哥哥仅有大哥存活下来。在战地医院两兄弟相遇了,当大牛将六个弟弟的红肚兜交给满崽时,满崽清楚的知道他的六个哥哥已经长眠于赣南这片红色热土之下了,但为了在家的老母亲、未婚妻以及像他们一样的劳苦大众不再受白匪军破坏,过上好日子,满崽毅然要求参加红军,像几位哥哥一样战斗。几场战斗下来满崽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迅速从一个老百姓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在一次掩护大部队撤离的战斗中,他们所在的队伍浴血奋战,最终在阻止白匪军追击大部队的战斗中全部牺牲了,而在村头,他们的母亲,还在等待着孩子们的归来。

03、 同时,电影中贯穿整体节奏的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让我万分敬佩。不管是大牛在战斗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还是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没能逃出地道而被活活炸死,亦或者是最后一战大牛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每一幕,都让我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我们这一代人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更应该懂得感恩,更要学习先辈们的伟大精神。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大牛误以为满崽要当逃兵时,毅然向他仅存的弟弟开枪,要执行战场纪律。事后,当满崽问起当天的事情,大牛说了这么一番话:没有当兵之前,我把你看做自己的兄弟,希望你远离战火,好好活下去,而一旦当你穿上军装,你就和部队里的战友们一样,必须始终记住自己作为战士的责任与担当。铁一般的纪律铸就了铁一般的的军魂,造就一段战争的传奇。

作为**的一份子,有幸参与赣深高铁的建设,我们要把这部电影带来的感触和思考融入到赣深高铁的建设中,学习赣南革命先辈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学习红军战士铁一般的纪律,在赣深高铁建设中严把安全、质量关,为国家、为赣南人民修百年合格工程,树百年丰碑,跟随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八子》电影观后感 篇5

观看影片后,为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同时反映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普遍真理。影片展现了红军英勇战斗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联系群众,扎根群众,与群众建立统一战线的革命传统。

今天,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下,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为民航人,我们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历史使命,在保卫祖国空防安全的同时,也要不断推行春风服务,让中国民航也在世界腾飞。

我们要牢记白云机场建设世界一流空港枢纽的使命,为白云机场发展注入动力。党员始终要走在时代前列,为白云机场发展添砖加瓦。在安全底线、企业文化、服务文化、机场党建、产品创新、品牌树立等方面不断研究,有所突破,成立研究小组、课题小组、兴趣小组等,加大岗位培训、兴趣培养、知识更新,不断实现白云机场在安全、服务、运行保障方面的新突破。

作为一名安检员,要时刻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坚守空防安全不放松,牢记“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知道来时的路,都不能忘掉本分,忘掉培养我们成长的地方。

对于我来说,仍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怀念过去安检现场的日子,怀念过去一起宵夜和谈天说地的日子。到了机关,多了几分阅历,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成长,少了几分沉淀;多了几分磨炼,少了几分收获;多了几分沉着,少了几分淡定。

新时代虽然已不见有《八子》这样的壮烈场面,但新时代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也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初心和使命,才能更好地履行新时代的使命。新时代的民航人,也要继承和发展老一辈民航人的优良传统,继续履行民航人的初心和使命。

《八子》电影观后感 篇6

观看了一部由高希希导演执导的战争影片《八子》,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在江西赣南地区,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去战场,为了追求光明,跟着共产党打江山,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而壮烈牺牲的故事。影片作为建党98周年的献礼片,于6月21日在全国上映。

很久没有进影院看片了,印象中高希希导演以拍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出名,《楚汉传奇》,《三国演义》(新)、《历史的天空》等,拍的那叫一个大气磅礴,我带着些许的期盼,坐了下来:画面一揭开,便是腥风血雨,阴鹫的匪军头目眼中闪着凶光,恶狠狠地扔下烟头,下达了射杀红军战士的命令,机枪响过,无数的生命倒下,土地被鲜血浸染成了褐色,唯有不屈的眼神依然渴望着战斗。 画面转过,母亲站在葱郁的大树旁,身后随风飘洒的是金黄色的麦浪。“一定要回来啊” 年迈的母亲在送走了一个又一个的儿子,又在村头孤独地盼望着儿子的归来,盼望着阖家团圆的幸福日子……

整部影片近2小时,几乎全部由惨烈的战斗形式展开,纷飞的血肉,零落的肢体,遍体的伤痕,令人牙根发紧。但是革命先驱者的坚定信仰,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那一双双坚毅的眼神,轻易地突破了重重硝烟,印入人的脑海。满崽,这个杨家的老八,在寻找哥哥大牛的路途中,遇到了白匪杀人,倒在溪边的死者,空洞而迷茫的眼睛令他产生了恐惧。遇到了野猪袭击为求生重新焕发了斗志。第一次战斗,身边的战友正在教他战场生存之道,飞来的子弹却直接射进了他的头部,鲜血在满崽的脸上迸发,年幼的满崽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他嘶叫着,差点成了逃兵。但是母亲的嘱咐,对敌人的仇恨,令他逐渐懂得了责任,也真正明白了兄弟的含义,知道了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士兵,如同凤凰涅槃。 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满崽成熟了,他的眼神变得无比的坚毅和果敢,为了活着,为了兄弟能够活着,为了母亲能更好地活着,为了能回到家乡,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影片的最后,满崽哭着抱住了牺牲的哥哥大牛,拉响了阻敌前进的手榴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影院灯亮起,不由得眼角湿润,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英雄,在国家危难之际,民族存亡之秋,中华儿女有的是勇气和担当,信仰,从来不是虚无的,它虽然看不见,但它的力量却无比强大,共产党人靠着建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信仰,推翻了压迫阶级,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民的利益,并且这种信仰的力量将亘古持久地传承下去。青山处处埋忠骨,热血依旧燃青春,“妈妈,我们还活着, 我们回来了”。

《八子》电影观后感 篇7

在上世纪30年代那个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中国,在那个被誉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赣南地区,有一个非常感人至深又让人痛彻心扉的真实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有这样一位老人,她把自己的八个儿子都送去当了红军,而且都是送到遍地硝烟、炮火连天的前线。为当时的中国红军,中国的革命战争奉献了自己作为一个小家的全部力量,最后的结局是八子全部壮烈牺牲……

即将在6月21日上映的,由高希希导演,刘端端、邵兵、岳红、何润东等主演的商业战争电影《八子》,应该是这个6月我最期待的一部国产片了。在这部以真实故事为背景改编,以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为历史背景创作的电影,它以震撼的战争场面和动情的兄弟关系为两条鲜明的主线,让人看得很过瘾。

《八子》有着国际顶级电影拍摄水平,是结合了历史、英雄而打造的一部超高水平的“中国式战争大片”,电影的制作水平以及它的完成度都在同类型电影中名列前茅。在电影中,尤为感人的是杨家八个兄弟中,大牛与弟弟满崽的亲情,还有在面对生死,面临任务时战友之间如同亲人般的战友情,这种崇高的精神真的令人为之动容。

在电影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桥段,当刘端端饰演的满崽与邵兵饰演的大哥大牛在战场上拼死杀敌时,眼神中的坚定与残酷战争下两人的兄弟情深,都通过演员的出色诠释让人物活动了真实,让故事真实了起来。

高希希导演将这段历史用电影的语言进行了展现 ,将这段中国内战时期的故事搬上大银幕。而在面对有些人对这段历史的评价是“中国人打中国人”,其实是一种狭隘的历史观。在这段中国近代史中,我们是没有选择的,也是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这是中国人的阶级之战。从这个角度来说,高希希导演把这段历史拍出来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要抱着尊重历史的心态去观看这部电影。

显然,这部电影是一部燃点很饱和,刚气十足的电影,它极具硬核电影的特质,在高希希导演的调动下,让整部电影的基调都很刚毅,很有正能量。重要的是,影片在战争戏份极燃极酷的基础上,还融入了细腻的情感戏,真的很赞!推荐大家在这个炎炎夏日可以走进影院,让我们一同去感受这部够燃,够爽,够硬核的中国式战争大片。

《八子》电影观后感 篇8

七一前夕,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其他支部共同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八子》。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赣南老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的感人故事。当时,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前线,为护家卫国,这“八子”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弹尽粮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残酷的战争,献血淋淋的战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悲壮地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的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感动,影片通过主人公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诠释了先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影片中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与担当,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我又联想到“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影片展现的场景一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他无畏无惧。他不仅是战斗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

我又联想到我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切地感受到观看这部影片非常的有意义,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对于帮助我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

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并将之转化前进的动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一份朴实纯粹,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机关头豁得出,顶的上。“讲奉献、知进取、懂求知、敢开拓、强奋斗”,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共筑酒钢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八子》电影观后感 篇9

上个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有位伟大的母亲,先后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到红军部队参军,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这个影片的故事原型源于江西瑞金沙洲坝镇七堡村,一位叫杨荣显的老人将膝下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的最后光荣牺牲的真实事件。当时,正处于第五次反围剿时期,革命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影片集中体现老区人民在旧时代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理想过程中,呈现了红军战士舍生取义、敢于牺牲的博大情怀与崇高品格。

“八子参军“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可这却只是当年十万八千二百名有名有姓赣南烈士的缩影,它不仅代表了一群艰苦农民保卫家乡的勇气,更代表了这片热土为新中国、为现在的我们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战士们凭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不畏生死、浴血杀敌,而家乡的老母亲虽毅然决然送子参军,却每天在家门口望着路口等儿子归来,让人为之动容。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更没有人能真的不畏生死,先烈们能甘愿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冲锋陷阵,凭的不仅仅是热血豪情,更是为了心中的信仰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英雄向死而生是伟大的“涅槃”,催生了伟大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从人民中走来。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为党永恒不变的初心。

看完电影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战争太过遥远,我们没有经历也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两个小时的电影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时的动容,但我们更应记住的是:今天美好的和平生活,是先烈们牺牲家庭,用伟大的生命打拼出来的,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维护现在美好的生活。

《八子》电影观后感 篇10

7月5日,我怀着崇敬、期盼之情,参加了机关一、二支部联合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和其他党员同志们一起观看了电影《八子》。短短2个小时的电影,让我深受震撼,也带来了一番深入肺腑的感触。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为我们如何保持和实现初心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在工作的万里长征中,有许多人也是抱着必胜的初心投入工作中,但遇到的困难越多,之前的初心也被蚕食的越快。自己也曾对前行道路中的荆棘有所畏惧,有的时候觉得工作完成的差不多就行了,得过且过,孰不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在我们服务行业中,无论多么细小的问题,面对每天上百万的乘客,倍化出来的问题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正如在郑州公交挂职期间前辈们对我所说的一样,乘客从来不相信借口,就像“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我们只有以“初心”做好每件事,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相信《《八子》观后感9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八子》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