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霍乱时期爱情观后感”相关主题内容,为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收集并整理。你是否遇到过需要写观后感的情况呢?电影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家都被精彩的电影作品所深深折服。 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总结出作品的主要内容,观后感有利于我们深入体验影视作品中的剧情和人物的感情,敬请浏览以下网页内容!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四年前了,当时挺迷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看完的感觉就是震惊,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我以为喜欢(都不能叫爱)不是一种可以持续的状态,只是荷尔蒙的冲动罢了。但是却有两个人跨越半个世纪又重新相爱了?
“扯吧就,哦,对了,魔幻现实主义。”那时候可能是语文课学鲁迅的毛病,喜欢用“讽刺”这个词,于是就觉得,马尔克斯这也是在讽刺吧?讽刺“爱情”,讽刺经历了半个世纪六百多次风流的阿里萨为达萨保留的童真?
后来继续读了很多马尔克斯的作品,越读越怀疑,写出这些书的,居然是同一个人?他在很多访谈包括自己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里多次澄清:我写的并不是什么魔幻小说,小说中的事无一不以现实事件为依据。
读高中的时候又读了一遍这本书,很多东西好像能理解,甚至有某种代入感。之前对阿里萨和达萨爱情的嗤笑更像是一种“何不食肉糜”的感发。高中时候谈恋爱了,后来分手了。难过肯定是难过了好久的,有时候想:或许阿里萨对达萨那种爱是真实存在的呢?或许马尔克斯真的是个挺写实的老爷子?或许就像当初骗我看那本书的封面上写的一样,它是“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不是在讽刺,真的是在歌颂爱情?真的可以跨越几十年,再相爱?
前段时间因为疫情没有开学,我又把这本书看了一遍,第一次读的那本送给了高中时代一个很重要的人,这回是在kindle里看的,一个星期看完了。看完后还是没觉得阿里萨一方面和不同的女人做爱一方面宣称自己对达萨的纯洁狂恋有多么的让人动容,尽管性关系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坚贞与否,但是这样的痴情,总感觉怪怪的。反而是达萨和丈夫乌尔比诺医生那虽然充满许多鸡毛蒜皮但大抵还算平稳克制的一生让我觉得心生安慰,思念一个人一生一世和陪伴一个人生活一生一世,不一样。
读完这一遍,我好像读出了在“一生一世”后,马尔克斯想说的两个字。
“孤独。”
几年间我看完了这个老爷子大多数的作品,在马尔克斯宇宙,“孤独”两个字是恒久不变的。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小镇也许是极致的孤独,《霍乱》里的阿里萨和达萨何尝不是。对,半个世纪的等待,达萨在世俗的婚姻里拥有了珍贵的爱情与依靠,阿里萨在不断的风流中逃离了空虚,他们可以老了再相爱,更加坚定地相爱。他们终于跨过了时间,相拥,“一生一世”。然后才发现,这辈子他们做过的唯一完整的事就是彼此之间的“爱”(最后我真的疑惑到底还是爱吗),阿里萨的风流没逃得出空虚,达萨的幸福婚姻背后也是一片荒芜,老来孤独的她也分不清她对浪荡子阿里萨究竟是出于爱情还是同情。相拥在一起的,是两个在这一生恒久孤独寂寞的灵魂,彼此的白月光已经是白发苍苍。
如果仔细审视,这本写“爱情”的书,通篇似乎不见一丝情感,更多的是不幸福、鸡毛蒜皮的琐碎、滥交,更像两个人虚妄的孤独史。
嗯,最后老爷子没有给一个《百年孤独》一样的结尾。也似乎让人见识到了“伟大的爱情”,“我们可以老来再相爱”。其实闭上眼想,只能感受到弥漫着湿气的、苦杏仁味的孤独。
想起来一个问题:你说,我们到底是因为漫长又荒芜的人生去爱一个人,还是因为爱上了一个人人生才显得漫长而又荒芜?
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也好,百年兴衰的家族也好,马尔克斯始终在告诉我们:
唯有孤独永恒。
“一生一世。”
至于爱情,可能要想清楚到底是出于爱,还是执念。另外还是那个问题:
你说,我们到底是因为漫长又荒芜的人生去爱一个人,还是因为爱上了一个人人生才显得漫长而又荒芜?
刚一看还以为是一部推理小说,再看才发现这是一个以阿里萨和费尔米纳为主线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年轻的阿里萨为洛伦索·达萨送电报时不经意间瞟见他的女儿费尔米纳,从此坠入爱河一发不可收拾,不停地写情书,渐渐地让费尔米娜由最初的好奇心变成了爱情的萌芽。费尔米纳给他寄去放在字典里的做成标本的叶子,阿里萨学会了小提琴,学会辨别风向,让风将他拉奏的曲子送到费尔米娜的窗边。
但这场秘密进行的热恋终究被打破,费尔米纳在课堂上装作记笔记实则是在写情书的举止被老师发现,被学校开除。她的父亲对女儿有着厚重的期望。他嫌弃阿里萨这般的穷小子,担心女儿会陷入这段像海市蜃楼一样的爱情。于是带着女儿旅游,想让女儿忘却这段感情。可尽管如此,费尔米纳仍然用尽一切方式与阿里萨发电报互通消息,他们把对方当作自己生命里存活下去最后的希望。
“今天,我看了您,我如梦初醒,我们之间的事,无非是幻想而已。”这是费尔米纳给阿里萨最后的一封信,阿里萨陷入失恋,也让这段感情终止了五十一年。
乌尔比诺医生被费尔米纳的独特魅力所征服,而这位留学巴黎,学识渊博,家财万贯的男人也是费尔米纳父亲对女婿的不二人选。二人顺其自然的完婚,他们都知道不是因为爱,乌尔比诺医生喜欢她的倔强和眼中的骄傲,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费尔米纳只是被拒绝阿里萨的罪过的阴影弄得慌乱不已,恰巧碰见了这个能减轻她良心压力的人。但他们都相信彼此之间会产生爱情,因为他们的爱情就是一种稳定,舒适,相依为命的生活状态。
上帝仿佛听到了阿里萨的渴望,让乌尔比诺医生以一种滑稽的方式死去了。而就是那天,阿里萨出现在费尔米纳门前,那场终止了五十一年的爱情仿佛又要浮现水面。但他们毕竟是老了,没有人会承认他们的爱情,并且还认为这种年纪还谈恋爱就是可笑和卑鄙。
我刚燃起的爱情会不会因为我的年老而告终?这个答案无从揭晓。阿里萨与费尔米纳借旅行的名义躲进这所游轮——他们爱情的彼湾,并让船长升起霍乱的旗子不愿上岸,不愿结束这场刚圆下的梦。
既要轰轰烈烈的爱情,也要相守的婚姻。
“爱情”和“婚姻”是每个人都避不开的话题,可是很多时候,爱情和婚姻似乎被割裂开了。《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医生的婚姻是完美的,阿里萨的爱情是痛苦但却轰轰烈烈的。
不知道是不是你和我一样,总觉得若是阿里萨和医生是一个人,分为一个男子的恋爱期和婚姻时期,轰轰烈烈地爱一场,两个人归于平淡之后是相守一生该是多好。
但这世间这样的似乎太少。
医生的的确确是一个完美的人生伴侣——有地位、有责任、顾家、体面、优雅,是万千女子都想要嫁予的人。所以,费尔明娜也选择嫁给了他,过得也算是幸福的一生,即使晚年的医生有过出轨,即使这让人羡慕的夫妻二人也有过冷战。
阿里萨是极端的,爱情的挫败让他心理变态,做了一系列变态行为,令人厌恶甚至作呕。但他其实又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因为爱得太执着,所以他受到的伤害也更加沉重、更加刻骨铭心——他需要有地方宣泄自己的情绪,他想要从失败的爱情中抽离出来,却最终发现只能越陷越深、所以干脆沉沦。
医生去世之后,阿里萨一如既往地爱着已是暮年的费尔明娜,他们选择远行,“既然都是为了爱,那么也就没有什么不合理不合法的”。
于是,“一瞬间,两人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这两只苍老的手都不是他们在互相触碰之前所想象的样子。但片刻过后,它们就变成他们想象中的样子”;“他想亲吻她的面颊。她却躲开了,用沙哑而温柔的声音拒绝了他。”
“已经不行了,”她对他说,“我闻起来尽是老太婆的味道”;“这是人发酵后的气味”。
当船返航要到家的时候,“她很清醒地意识到,这并非茴香酒产生的作用,而是对马上就要到家的恐惧。”
于是,他下令船重新折返,并且是“一生一世”,因为“原来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没有止境的”。
故事的最后就这样停止了,没有写他们结婚与否。他们的爱情似乎只能在海上漂泊,永远不能着陆。
爱情是这世间最奢侈的物品,并不是人人都能得到。弱者更是永远无法进入爱情的国度。
爱情本应该是婚姻的开始,可很多时候婚姻却成了爱情的开端。人生应真爱过才不遗憾,爱情和婚姻应该是可以同时拥有的。
刚开始打开《霍乱时期的爱情》,特别欣赏和羡慕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医生的婚姻状态,像一场战争、像一种游戏......书中道出了婚姻的许多本质。费尔明娜曾说:社交生活的关键在于控制恐惧,夫妻生活的关键在于控制厌恶。作为一个已婚两年的我来说,渐渐会感受到这些,因为两个人长期在一起,看到对方的所有,婚姻的真实面貌慢慢就会变成越来越接近世俗和彼此较劲的一场游戏。但是这些不妨碍他们继续相爱,反而会增加某种黏性,我把它称之为亲人间的纽带。
继续读,读到弗罗伦蒂诺.阿里萨的出现,那个热烈、纯真的诗人般的少年,在见到费尔明娜的第一眼起,他的失眠、紧张、焦虑......就伴随了他一生。这里让我惊艳的有两个点:一个是马尔克斯描写关于弗罗伦蒂诺的母亲发现儿子坠入情网后,鼓励他要充分享受爱情带给他的感受,不论是痛苦还是欣喜,都要去接受,因为世上没有几人能尝到真爱,并去真正经历这些过程。还有一个点是弗罗伦蒂诺被费尔明娜拒绝后,虽然一开始经历了很痛苦的一段时间,但是他的内心却是一直忠诚于费尔明娜,并坚守自己给她的承诺。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爱想要去占有和破坏费尔明娜的生活,而是选择一直默默守护在有她的地方,并且静静等待乌尔比诺医生死亡的那一天。最后瘦骨嶙峋的两位老人终于结合,这种结合我认为是形而上的,是普通人所不能企及的。
最后,我想说,无论如何这真的是一本伟大的史诗般的书籍!故事的原型人物是马尔克斯的父亲,他是一名报务员、诗人和小提琴家,正是弗罗伦蒂诺的原型。包括里面姑妈的设定、阿里萨在福音花园夜拉小夜曲......等等这些细节也都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真的,作家就是有非凡的能力,能把生活变成艺术。
我所能想到,上天给一个年轻人最棒的礼物,大概是“热爱艺术”。越是用心孤苦的,越是能抵御世俗。
一些朋友一边纳闷一边想象以后我的男朋友会是什么样子的,会有怎么样的品性。我笑而不语。其实我也想知道,我每天都向上天祈祷,赐我个男人吧。前些天和老郭出去玩,她问我这个问题。我想了会说,首先他会写诗,他是个诗人。虽然诗人通常都穷困潦倒,但也仅仅只是在于谈恋爱的时候能和个诗人谈恋爱,结婚就有些不现实。如年轻的阿里萨。阿里萨是个诗人,我相信阿里萨写的情书是天底下最美的情书,我相信费尔米纳再也没收过比阿里萨的更美好的情书。然而描写费尔米纳见到阿里萨的那一段是多么地深刻,多么地令人心疼。事实上,这里立马让我联想到了网恋的人们。不能怪费尔米纳啊,每天都能收到天底下最美妙的情书,对这个未曾见过面的情人充满了幻想,充满了理想。谁知道这些情话竟然会出自一个黝黑瘦小和自己理想中的幻想天差地别,俨然像做了个爱丽丝梦游奇境回到现实的梦啊。
网恋何尝不是这个样子。网友早在一百年前就见光死了。多么现实的描写。马尔克斯高明啊。
难道真正的爱情是要抛弃世俗,摆脱一切羁绊吗?看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不禁有此疑惑。爱情究竟是什么形式的呢?它应不应该是纯粹的?它是否真的存在?还是只是一个信念?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以男主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女主费尔明娜·达萨的爱情为主线,虽然全书绝大部分的笔墨都在写男主对女主的单恋(除了一开始两人都爱上了想象中的对方,这种感情在女主那里很快消散,所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在最后一章两人才做到情投意合。
全书先是从最近退回过去,再让时间从现在往后推移。其间不时伴有过去和现在的跳跃。马尔克斯对时间的运用可谓灵活自如,从不局限,但是也不是毫无规律地乱写,特征很明显,而且转换很自然,读者很容易分辨出过去还是现在,读起来并不费力,相反还加深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对人物性格命运的把握。令人叹服。通过对时间段发生事件的交叉讲述,让读者边读边丰富主要人物在不同年龄段所做的事,好像在给他们做一个时间年表。我很喜欢这种的方式。
弗洛伦蒂诺一生都在追逐费尔明娜,一共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时间之久令人动容。费尔明娜与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结婚之后,弗洛伦蒂诺就一直期盼后者死去,他再重新追求费尔明娜,几十年一直以此为目标,让有动力有勇气与磨难进行斗争。
一开始弗洛伦蒂诺就给我一种疯狂的印象,他有些不切实际。所以不难理解他对费尔明娜的爱为何能坚持这么久,那份爱我不能笃定是纯粹的爱,我认为那实际上是一种近似疯狂的执念,他一直靠这个生活。举个例子吧,年轻的时候弗洛伦蒂诺被误认为是间谍被囚禁,当他被释放时,他却因为囚禁时间太短而感到沮丧。他的理解是“他是这个城市,或许是这个国家中唯一一个因爱情而戴上五磅重的镣铐的人”,由此我就看出了他与旁人不同的地方,遭遇如此这般,他只有一种为爱牺牲的满足感,在他看来,这种牺牲是美好,悲壮,珍重的。
来看看在弗洛伦蒂诺眼中的费尔明娜吧,“他觉得她是那么美,那么迷人,那么与众不同,所以不能理解为何没有人像他一样,为她的鞋跟踩在路砖上那响板似的美妙声音而神魂颠倒,也没有人像他那样为她裙摆的窸窸窣窣弄得心怦怦乱跳,为何全世界的人没有因她那飘逸的发辫、轻盈的手臂和金子般的笑声而爱得发狂。他没有错过她的一颦一笑,也没有错过她那高贵品行的任何一点展现,但他不敢走近她,害怕扼杀这样如痴如醉的感觉。”这段简直神了,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再者弗洛伦蒂诺是诗人,他的眼光是诗意的,温柔的,细致的,不能不动情。但是他从来不是高尚的,他的爱情也不是坚不可摧的,在他得到肉体上的欢愉时,他从此为这份爱找到了替代品——世俗的激情,所以他有了猎艳的习惯,并有622个情人,还有一些因太短暂而没有记上的,可想她们数量之多。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费尔明娜,对待爱情,她是理智且自重的,她的爱一开始就是有退路的,就算是初识爱情,她也并未越矩,一直安分守己,也不如弗洛伦蒂诺爱得热烈,她一直左顾右盼,疑疑犹犹,无法马上下定决心,她会考虑很多,会趋利避害,比较现实。我一直觉得她不爱任何人,除了她自己,对弗洛伦蒂诺所谓的爱只是她想象出来的他,对他了解过少,是美化了的他,并非真正的他。后面真的接触到了本人,她明白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之后,果断转身。
对待喜爱的'事物,她不盲从,有自己独立的审美观,能进行独立的判断。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生活着。“她还带回了很多没有牌子的意大利鞋,比起声名在外而又稀奇古怪的菲利牌鞋,她更喜欢自己买的这些东西。”
对待生活,她看得很通透,她清楚地知道现实总有不如意的地方,她能认清并接受它。她有思想,遇到生活中的苦难和不完美,她都会去试着理解并化解,很难得。的确,只有这样,生活才过得下去。所以我很佩服她。
结尾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费尔明娜·达萨似乎永远地在一起了,至少在这本书完结后他们仍是幸福的一对恋人。因为没有写他们下船会经历些什么,不难看出,如果下船,他们将面对弗洛伦蒂·阿里萨其实有过622个情人的事实,而不是他向费尔明娜谎称的一直为她保留童贞(为的是证明他对她爱情的忠诚),以及阿美利加·维库尼亚的自杀他脱不了干系;费尔明娜的骄傲与自尊将会对她自己进行深深的斥责,她的亲友将会对她多么失望,以及本地报纸和议论的无情鞭笞甚至诋毁……如此种种令人不堪忍受。马尔克斯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保留住美好,总之这样的结局使他们的爱情纯粹,没有世俗的干扰,至于下船后的事情由读者自行想象。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故事与霍乱的关联性并不强,霍乱时期只是一个背景。故事的梗概是年轻的阿里萨和费尔明娜坠入爱河,由于费尔明娜父亲的反对,费尔明娜最终选择了乌尔比诺医生。阿里萨精心等待乌尔比诺医生去世,阿里萨虽终身未婚,但有着众多情人;乌尔比诺医生一死,阿里萨又重新开始追求费尔明娜,阿里萨和费尔明娜晚年终于在一起。
不能理解如此曲折的人物设定和费尔明娜年轻时候的选择。费尔明娜父亲强行拆散女儿的恋情,费尔明娜自从和父亲远游之后,对阿里萨的态度大转变,结婚选择了乌尔比诺医生。阿里萨在拥有众多情人的同时,保持对费尔明娜的长期等待。书中对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医生婚姻生活的描写,充满了隐忍与相互妥协。费尔明娜发现乌尔比诺医生出轨,两人相对平静的处理,继续波澜不惊的生活,外人丝毫看不出任何异常。费尔明娜年轻时的选择或许是处于应对外部压力的必然选择,婚后的生活维持外人看起来的体面和稳定。
阿里萨从没有放弃过等待费尔明娜,同时又拥有多个情人。在阿里萨的定义里,没有结婚就算没有对费尔明娜的背叛。阿里萨在得知乌尔比诺医生去世后,离开自己的几个情人,去找费尔明娜,并且在乌尔比诺医生葬礼结束之后,就对费尔明娜表白。费尔明娜最开始很气愤,处理了乌尔比诺医生留下的所有东西。费尔明娜慢慢接受了阿里萨,遭到了子女们的强烈反对,这次费尔明娜没有退缩与妥协,她与阿里萨同乘游轮出游,游轮一直没有靠岸,故事戛然而止。
文学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终究不同,而现实中每个人的小世界也不尽相同。感同身受是文字所能传达的一种魅力,同时读者也能知悉完全不同的世界。阿里萨的坚持并不一定是好事,坚持是一种好的品质,同时也不是一个好的品质。
这是马尔克斯对爱情的各种揣摩与思考后的杰作,他把自己对于漫长时间描写的能力与爱情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无形中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的观点。
爱情,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可惜的是很多作者写了很多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最后还是对爱情一无所知,可恨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自己本身就不相信爱情。很多伟大的作家都讨论过爱情,马尔克斯在这本书中也用一个故事写了自己的爱情观。他说,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这就是《霍乱时期的爱情》。
首先,他探讨了爱情与时间的问题。他的观点很明确,活到老,爱到老,他不只一次提到51年这个漫长的时间,并且干脆让小说中的人物来表达这一观点。费尔米纳的儿媳就是这样,她站在婆婆的一边,她支持婆婆的行为,并且努力说服丈夫也接受。另外,对于自己女儿的胡言乱语,费尔米纳做的坚决,甚至可以说是绝情。女儿的反对所造成的她的厌恶情绪,比她年轻时与阿里萨的关系遭到父亲的反对时的反映更加强烈。我们都说爱情是永久的,我们都期待地久天长的爱情。我们为一对牵手过马路互相搀扶的老人而感动,说明打心底里我们是这么相信的,可是,如果你得知这对老人没有结婚,只是处于恋爱阶段,你又会作何感想?或者说,老人是否可以拥有爱情?在这本书里,前半段多是阿里萨荒唐的单相思与费尔米纳朦胧的少女情愫,那种单纯青涩的确美好,但是,这种经历了人世沧桑之后的两心相悦才是爱情的最美阶段,这个阶段的爱情才是费尔米纳一直所向往的,书中写到“他昔日的信中没有一行字,他自己令人厌恶的年轻时代中没有一刻钟曾使她感到一个星期二的下午由于没有他在身旁而显得如此漫长,如此孤独,如此难以忍受”。此外,小说中也提到,当年费尔米纳放弃与阿里萨的关系是由于在她眼里,他更像是一个影子,而不是一个真实的人。而如今,五十一年后的重逢,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这就牵扯到爱情中的另一个问题,即恋爱关系的处理问题。关于费尔米纳年轻时对阿里萨的抛弃,并不是小说里众人物所猜测的攀高枝,而是他们当时的恋爱关系本身就是不成熟的。费尔米纳说“今天,看到了您,我如梦初醒,我们之间的事,无非是幻想而已”。这句话很值得玩味,年轻时的费尔米纳,爱的其实并不是阿里萨这个人,而是自己想象中的阿里萨。所以她总感觉阿里萨是一个影子。那只不过是怀春少女的浪漫幻想,当她真真切切地面对这个人的时候,她发现他如此普通,与自己想象中的相差甚远,于是她决定结束这段关系。而到了晚年,阿里萨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之后已是一个成熟的男人,在与多个女人的恋爱关系使他成为一个情场高手,他一直保持着一颗火热的恋爱的人,但他褪去了年轻时的稚气与傻气,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男人,所写的信件比起年轻时的浮夸,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这样的一个男人试问哪个女人不爱?况且,他又有了自己稳固的经济地位。这也告诉我们,在成熟的恋爱关系中必须是两个成熟的人,有思想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而年迈的阿里萨与费尔米纳,正具备了这两种条件。
小说中,马尔克斯还进一步回答了另一个问题,一个人可否同时爱上很多人。他的回答也是肯定的。内容提要上说,这本书描绘了各种类型的爱情,高尚的、幸福的、贫穷的、庸俗的、羞怯的、粗暴的、放荡的。其实我倒认为这样的描述是不准确的,虽然这是在概括阿里萨与其他女人的爱情。她们是费尔米纳的替代品吗?说是替代品就太武断了,毕竟阿里萨是真真切切地爱过她们的,小说中也有明确的回答。人的感情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性远远超过了非黑即白的逻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可爱点,这种可爱点一旦被别人发现就会爱上,所以一个人是可以同时爱上很多人的。但是,总会有一个人集中了你所有爱的点,于是当你遇就会有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觉,从而断绝了之前的那些关系。阿里萨就是这样,当他重新捕获了费尔米纳的爱情之后,他就结束了与最后一个情人的关系而一心一意对待费尔米纳。
另外,这本小说的结构也很巧妙,它大致是以三个人的视角展开叙述的。第一章主要是乌尔比诺医生,而后面的几章是阿里萨,费尔米纳以及乌尔比诺医生的视角的穿插,等到了后面章节,随着故事发展到医生去世之后,医生视角也逐渐退出,完全变成小说男女主角的互相叙述。这种叙述方法其实是很新颖的。作者用的全知全能性的第三人称叙述,但是又透过主人公的视角去叙述整个故事,有时会有重叠的部分,但又不会使人感觉冗杂,并且这种穿插是天衣无缝的,完全没有牵强附会的感觉。这点也正显示了大师的技巧。
有的时候我会想说,这种描写人类共性的作品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时间来到我们身边,是因为它描写的是我们熟悉的东西,而作者更像是一个更加睿智的长辈,给我们了一些关于爱情的有益建议。
龙与勇者——献给费尔明娜。
离开了我,你过得更好了。我们之间只有熊熊燃烧的爱的火焰,让彼此沉沦堕落、痛苦不堪。我除了爱一无所有,甚至在爱情的驱使下面目可憎。可我却觉得,和他在一起,你也不快乐。的确,你更美了,稳重而内敛。可是,曾经让我魂牵梦绕的你,是那样一个华彩纷披花光灿烂的,夺目的女孩啊。
阿里萨是龙,乌尔比诺是勇者。
勇者乌尔比诺将公主从恶龙的手中救了回来。相对于阿里萨,乌尔比诺可不仅仅是“一个有声望的有钱人”。乌尔比诺理智、包容、博学而睿智,肩负起治理霍乱的责任,因为其医术而远近闻名,甚至在乌尔比诺死后,瞻仰他的人简直要踏破门槛。而阿里萨常常情绪激动,咄咄逼人,有时候连代笔的工作都会写成情诗。乌尔比诺的爱是水流,阿里萨爱是火焰。和阿里萨在一起那种灼眼的爱情,仿佛时刻都在战斗,根本不值得骄傲。而和乌尔比诺在一起,费尔明娜可以卸下战斗的铠甲,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妻子,做一个沉静温婉的女人。
可问题在于,费尔明娜,是天生的女武神。
勇者的爱束缚了费尔明娜。她可是能够为了爱情对父亲以死相逼的费尔明娜,她可是能够独自一人自如穿行在治安极差的集市的费尔明娜,她不就不该被困在锅炉灶台中啊。
婚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在挑战费尔明娜。从被逼吃茄子到不得不学竖琴,从要生几个孩子到茶水有窗户味儿,乌尔比诺自认为给了费尔明娜优渥平静的婚姻生活,便总是柔和地去控制费尔明娜。他的`爱是水,但是水滴石穿。勇者对婚姻的理解是传统的,认为组成家庭是人的责任,而维系家庭必然要牺牲个体。而他是绝对传统的人,他必须让费尔明娜作出牺牲。曾经裙摆飞扬,自由自在的小怪兽,必须在和善的微笑面前,收敛起自己的爪牙,度过平凡的一生。
龙与勇者孰是孰非,其实在于费尔明娜本身。如果费尔明娜是朵娇嫩的花,那么无疑乌尔比诺更适合她,他的爱是花儿的保护伞。她需要的就是在晨曦中守望着丈夫,用母爱去教会自己的孩子生活。可是费尔明娜是荆棘,她的生命蓬勃有力,她应该过得是一种肆意潇洒的生活,而不是被束缚在一栋华美的别墅中。
恶龙虽然带走了公主,但也从来没有伤害她。而勇者给了公主一个家,却没问过公主愿不愿意。
我觉得佛罗伦蒂诺对费尔明娜的爱情,正如前面一个读者说的那样,是“貌似”纯粹而已。他把对费尔明娜求而不得的情绪转换成对社会女性的报复,他和622个女人发生过关系,其中两个比较惨的,是他一时兴起,在养鴿女肚皮上画了一个箭头,留下这个小东西属于我这句话,导致养鴿女被自己的丈夫割喉而死;佛罗伦蒂诺还和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发生了关系,最后那个女孩爱上了他,却因为他不爱她,自杀了……
佛罗伦蒂诺后来意识到,自己应该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样才配和费尔明娜在一起。于是,他不择手段的往上爬,甚至不惜用手段让莱昂十二的四个儿子都死于意外,然后好让自己继承河运公司。为了得到费尔明娜,他从费尔明娜嫁给乌尔比诺医生开始,就一直希望他死,尽管乌尔比诺医生做了很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情……
在等了53年4个月11天之后,费尔明娜终于和他在一起了,他那时候居然还可以恬不知耻的说:我为你保留了童贞。有人说他只是肉体出轨,精神一直都是留给费尔明娜的,但是,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对,即使费尔明娜和他在一起了,他的脑海里还是会浮现出他的旧情人的模样,虽然最后的结局是佛罗伦蒂诺为了费尔明娜在船上挂了代表霍乱的黄旗,让她不让别人打扰,这样的结局很浪漫,但是,这个也改不了我对他变态的印象。
我觉得,一切的爱情,脱离了现实,无论写的多美好,都是贫瘠的,枯燥乏味的。费尔明娜在经过长途艰辛的旅程之后,在突然回头的一刹那,发现她朝思暮想的情人,实在是太普通了,甚至是有点鄙夷,这个就是自己心里面住着的那个人吗?她突然从热恋的盲目中醒过来,这个看上去懦弱而自卑的人,能做到他承诺的事情吗?然后和他说,就这样吧!然后转身走了,再也不爱他了。即使在几十年后,他再次表明自己的爱意,费尔明娜还是说,我们之间不存在爱情。后来,她嫁给了社会地位很高,医术高明,物质条件非常好的乌尔比诺医生。并和他细水长流的生活了五十多年。虽然生活的过程中,他们之间也有很多磕绊,甚至会为一件小事冷战很久,比如浴室究竟有没有香皂。最后也是乌尔比诺医生承认说让我留下吧,确实有香皂这句话,她们又和好了。正如前面一个读者的评论,其实有没有香皂这件事真的不是那么重要,大家都心知肚明,重要的是,你肯不肯为我放下你那不可一世的自尊。生活就是这样的磨炼爱情的,他们在互相嫌弃中,互相扶持着,然后一路走了五十多年。虽然乌尔比诺医生在婚姻生活中出轨了,但是他心里面却坚定认为,自己最爱的女人是费尔明娜(当然,我挺乌尔比诺医生不代表我认同他婚内出轨),并且在被发现之后立刻断了和林奇小姐的关系。虽然一开始,乌尔比诺医生也说了,自己和费尔明娜在一起,并不是因为爱情,是因为她的高傲。但是,他们长久的相处中,他说,爱情就是和谐的生活。他们是那么的不同,从阶层,学识,性格,生活……样样都不一样,到最后,却互相依赖。有人说乌尔比诺医生到死的时候,都没有体会过爱情,但是如果说细水长流,把激情渐渐变为亲情,不也是爱情的一种吗?只是每个人对爱情的看法不同罢了。
相比之下,我还是觉得即使费尔明娜的父亲没有出面阻止费尔明娜当初还是会选择离开佛罗伦蒂诺。试想一个只会写一大堆情书的看上去瘦弱而表现懦弱毫无社会地位的人,即使给了费尔明娜很多承诺,那有如何?怎么样去实现?他什么都没有,私生子,家境贫寒,相貌才华皆不出众。只不过是费尔明娜对于爱情的幻想,所以才会让他在她心中留了那么长时间,最后在回头的刹那间,她突然就觉醒了。她选择了金钱地位样貌都很优秀的医生乌尔比诺。即使没有乌尔比诺医生的出现,费尔明娜当时也不会再选择佛罗伦蒂诺,我认为她的选择不是出于她对物质的渴望,而是出于对现实的考虑。
我希望,有时间的朋友,可以仔细读读这本书,读完之后,你会发现书中很多情节和想法会和你产生共鸣。
N.35(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摘:
1.只有上帝才能知道我多么爱你。
2.我对死亡感到的唯一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3.爱情是一种本能,要么第一次就会,要么一辈子也不会。
4.世界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情了。
5.对过去的记忆拯救不了未来。
6.任何年龄的爱情都是合情合理的。
7.灾难中的爱情更加伟大和高尚。
8.原来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永无止境的。
幸福从来都跟爱情无关。
50多年等待后终于猎获的爱情不过是一句谎言?睡过很多女人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说“那是我在为你保留着童真”。或许是真的他的心里一直爱着费尔明娜·达萨,而其他人只是爱过。是他试图忘记费尔明娜所做的努力或者是为了更深刻的记得,在她有夫的几十年间,他们活成彼此心中的魅影,挥之不去。这一部穷尽人生爱情状态的百科全书,要讲的真爱是什么?此时此地此身。而已。
“您以为咱们这么瞎扯淡的来来去去能够持续到何时?”他问。
阿里萨早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日夜夜之前就预备好了答案。
“永生永世!”他说。
颠覆三观啊,伟大的作品果然都是又黄又暴力。
——GabrielGarcíaMárquez《Loveinthetimeofcholera》
《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
《霍乱时期的爱情》,毫无疑问,以爱情为主,并且是以乌尔比诺医生、费尔明娜和弗洛伦蒂诺三个人的爱情为主线。
首先,乌尔比诺对费尔明娜的爱,初看有种高富帅一见钟情于灰姑娘的感觉,他喜欢费尔明娜原始的野性、高傲。并且也不顾门第娶费尔明娜为妻。在最初追求费尔明娜时,照样不脱俗套的会给女主角递送情书,一次一次的不请自来,会因费尔明娜的孤傲,受窘,也会见到费尔明娜时内心慌乱。如此种种表现,马尔克斯却说,乌尔比诺与费尔明娜之间至始至终都不存在爱。那么,不禁会反思,他的这些举动,不是出于爱,那是出于什么?
如果说是费尔明娜的桀骜不驯刺激了男性的征服欲,那么做情人便可,为何会娶她为妻?乌尔比诺学识渊博,门第显赫,又是众女人心中最佳夫婿,以他如些完美的条件,为何不选择一个自己爱的人结婚?乌尔比诺与费尔明娜从不谈论爱情,但却追求生活的稳固。不以爱情为基础的生活何以稳固?
不禁想起《失恋33天》里面,黄小仙问魏先生,那些硬件够硬,软件也不错的优质男怎么会选择张口闭口普拉达的女人,魏先生给出的回答是:省事,即便爱情不存在了,关系还能靠其他东西来维系。那么,乌尔比诺与费尔明娜相伴的五十多年,依靠的是什么来维系?
弗洛伦蒂诺对费尔明娜的爱,初恋时的浪漫、不顾一切,书信里面字字都含情脉脉,甚至连商业书信都写得情意绵绵。这时的弗洛伦蒂诺让人觉得是可爱的,多情的。自费尔明娜明确拒绝他之后,他开始了各种露水情缘,同时与多个情人保持着联系,一面继续着糜乱的生活,一边等待着费尔明娜,始终保持着灵与肉的分离。
乌尔比诺医生去世后,他终于让费尔明娜摒弃偏见,重新认识并接受他。但他对费尔明娜面不改色说出的谎话我为你保持了童子之身,直让人犯恶心。很多书评说,老年的弗洛伦蒂诺和费尔明娜才是爱情,但个人觉得这种基于欺骗的情感,多少会玷污爱情这两字。因此,初恋时的弗洛伦蒂诺对费尔明娜的爱是纯粹简单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再次对女主角表露出爱时,此时的爱已经与最初的相去甚远了。
最后看下费尔明娜对他俩的感情,对乌尔比诺,马尔克斯表达得很清楚,她对他没有爱。而对弗洛伦蒂诺,初恋时的她是爱得疯狂的,但突然之间,对他的爱戛然而止了。有如顿悟般,她爱上的是对爱情的幻想。年老成为孤寡的她,再次对弗洛伦蒂诺萌生情意,有些人说这是年少时的爱情死灰复燃,但个人觉得,她在过去的53年中,很少想起弗洛伦蒂诺,并从来没有带着深情的回忆,更谈不上追悔。她与弗洛伦蒂诺更像是一段寻常的黄昏恋,至少从她这个角度来说是如此。
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观后感
我断断续续用两个晚上的时间看完了由迈克内威尔导演的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
影片根据我们熟知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同名改编。讲述了19世纪末期哥伦比亚的喀他赫纳,电报员Florentino Ariza(Javier Bardem 饰)爱上了富商的女儿Fermina Daza(Giovanna Mezzogiorno 饰),他用热情洋溢的情书打动了Fermina Daza的心,二人迅速相恋。然而,由于身份地位的悬殊,Fermina Daza不得不屈从于父亲,离开了喀他赫纳,在年轻的Fermina Daza看来,二人的爱情只是少不更事的幻觉而已。
几年后,Fermina Daza在父亲的安排下,嫁给了有好感的医生Dr. Juvenal Urbino(Benjamin Bratt 饰)。正值霍乱时期,一个医生丈夫不仅能带来优渥的生活,更是生命有力的保障。Fermina Daza渐渐忘记了当年的事情。可是Florentino Ariza却没有忘记,当年一无所有的青涩少年,继承了伯父的遗产,成为富有的船商,他经历着不同的女人,与她们频繁做爱,但是内心越来越来孤独,对Fermina Daza越加念念不忘,他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等待重逢的那一天,纵然五十多年过去,对她的心意还一如往昔。
56年后,已72岁高龄的Fermina Daza在Florentino Ariza以书信方式安抚、开导下,最终从丧夫的哀痛中走出,并同意乘坐阿里萨公司的轮船开展人生最后的旅途。并与Fermina Daza在轮船上做爱,完成等待半个多世纪的肉体之爱。
这部影片让我感觉一般,当然有很多不寻常的地方,比如结构、对话什么的,但总感觉是一个男人一生在不断勾引不同年龄、肤色、职业的女性,并与她们做爱,他还在为自己的行为做日记,有点恋女的性癖和变态。据他自己说从青年开始的30多年里与622个女人做爱,却时时想念Fermina Daza,让我感到恶心。
影片并没有像有些影评说的引起我的思考,感到爱情的伟大,而是对Florentino Ariza的行为感到厌恶。我感觉这部影片要对爱情重新定义。
《霍乱时期的爱情》观后感
文/韩浩月
您认为我们这样瞎扯淡的来来去去可以继续到何时?船长问阿里萨,后者的回答是,永生永世!《霍乱时期的爱情》以这样的对话结束了全部的故事。在这句对话营造的画面里,可以想象阿里萨在回答船长问题的时候,根本没拿正眼瞧他,那时阿里萨的世界,已经被费尔米纳睫毛上初霜的闪光所笼罩。
这还真是一对老年版的杰克与露丝啊,虽然他们已经七八十岁,但并没法阻挡他们迟来的爱情,在幽暗的船舱内,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以及鲜花的香气。看到这个结局,得有多少读者,为费尔米纳的丈夫乌尔比诺医生打抱不平,他本该是本书的第一男主角的,没想到被钟楼怪人般的阿里萨抢了戏。这个花花公子,最擅长做的两件事,一是从各种诗集、名着中抄袭经典句子和段落,凑进他的情书里,其次就像永不放弃猎物的猎犬一样,随时现身。
从上述对阿里萨的描述,很容易能看出来,我对阿里萨这个人物并不喜欢。无论在书里,还是在对书的各种评价中,阿里萨都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人物。马尔克斯在开篇时把乌尔比诺医生塑造成一位名士,却在结尾时把无限光彩,留给了他也不见得喜欢的阿里萨,只能说,一个写作者是他笔下人物的上帝,可是,马尔克斯这个上帝是多么公正和仁慈。
只是,在马尔克斯公正与仁慈的表面下,一颗冷酷的心,却把爱情这颗有时鲜嫩、有时成熟、有时又惨不忍睹的桃子,蹂躏得稀巴烂。他用小说家的笔触写爱情,缔造了无数美好的段落以及令读者呼吸加快的句子,却用哲学家的思维,诚恳地告诉大家,爱情就是一场误会,是趋利避害的选择结果,是虚荣造作的产物,也是人的宿命。
乌尔比诺是不爱费尔米纳的,马尔克斯先生,您怎能如此残忍?这句话雷霆万钧,让多少已经无爱的男人,感到眼前一黑,仿佛老底被揭。老马无非是说,乌尔比诺爱上的是费尔米纳的容貌,费尔米纳爱上的是乌尔比诺的名声、地位、财富。这难道不是许多爱情产生的真实驱动力吗?这是主流爱情模式,没有什么值得批判的,我们中间很多人,用花哨的说法来掩盖爱情的真相,刻薄一点讲,在许多年过后,谁又能说,曾经真心爱过谁呢?
但作为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描写的爱情,不会停留在庸俗的中年家庭婚恋剧层面,他选择挖掘爱情更不为人所知的真相。费尔米纳在第一次见到阿里萨时,就产生了让他赶紧滚开、离她越远越好的想法,哪怕在几十年之后,阿里萨再次以少年的姿态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对他的心态依然没有改变。这样的费尔米纳我们多么熟悉,大学女生宿舍楼下垃圾桶里那些水分犹在激情犹在的花束,就是当代费尔米纳们干的。可惜那些男生们,没有阿里萨那样的勇气,他们沿着墙角,选择一个暗处,悄悄地溜走了。
像阿里萨那样的坚持有何意义?小说可以创造一个伟大的故事,可是现实生活,容不下这样的无耻谎言:一个在无数女人床上滚过的男人,竟然暗示他一生都在为自己最初的暗恋对象守贞,费尔米纳笑而不语,爱情在那一刻真的成了永恒,一种缺乏现实证据支撑、纯属于精神意淫层面的永恒。
有人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写尽了爱情的种种面目,阅读完它,会让那些无论什么时候都对爱情欢呼雀跃的人,蓦然安静下来,心里掠过一丝亘古存在的悲凉爱情终归是个易碎品,是面哈哈镜,是容易随着时间、境遇变化的东西。人作为爱情的容器,有时收纳困难,爱情四处流溢,有时则空空荡荡,爱情已化为空气溜走。
对于男人来说,认识到爱情的悲凉一面未必不是好事,或会让男人更为强大,成为爱的魔术师。可惜,大多数男人,在大多数时候,只能做那个值得信赖的乌尔比诺,度过小有摩擦却安安稳稳的一生。至于爱情(那种文学化的爱情)却是属于阿里萨的。把荣誉给乌尔比诺,把爱情给阿里萨,这也算各得其所吧。
最近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乡村爱情2,很受欢迎,收视率很高。我也每天都看。我觉得赵本山这个剧本好像讲述的是他自己身边的事,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小品演员甚至农民企业家,付出了不少的艰辛,他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多次扮演老太太老头,为了使观众逗乐,而且还把自己的民间艺术二人转发扬光大,让那些农村演员有了很多就业机会,逐步过上小康生活,这说明他致富不忘本啊,不仅自己致富还要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富,这种奉献精神让我敬佩。我唾弃那些看人家成名就眼红,故意败坏别人名誉的那些人,太没有道德了。
我觉得最后一集最感人,就是当玉田得知刘英怀孕要去镇里做流产的事,他终于良心发现,向刘英承认了错误,并把刘英接回去那段,我激动的都哭了。还有永强和小蒙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了,真是好事多磨啊,他们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份感情的。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拍的很朴实,真正体现了人们生活当中经常遇到的那些琐碎的事,演绎的有血有肉很真实,结局很祥和。
《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书由加西亚马尔克斯所著,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2000字,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读一本小说读到凌晨两点,并且非常想找个人聊一聊的心情,大学毕业后好像就没有发生过,可能也是因为渐渐没有了一起这样读书并可以毫无负担打扰的人。
《霍乱时期的爱情》那个单独读来一头雾水但特别诱人的结尾,让我克服了屡读《百年孤独》读不下去的马氏恐惧症,开始读这本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
您认为我们这样瞎扯淡的来来去去可以继续到何时?他问。
阿里萨早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日夜夜之前就准备好了答案。
永生永世!他说。
摘录来自: [哥]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蒋宗曹 姜风光译)
选择的版本是黑龙江出版社姜蒋旧版,因为事先做功课看到对比南海出版社杨玲翻译的新版,提到对马氏强烈个人风格的大长句的处理,新版采用更符合现代阅读习惯的方式拆成了短句,并且经常使用惊叹号。而旧版保留了长句的原貌,并且对惊叹号非常克制。虽然阅读马氏大长句一直是对注意力、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大挑战,但我还是为了原汁原味,愿意挑战。
需要选择版本的同学,可以对比感觉一下:
例如:阿里萨突然发觉时光逝去的一段:
在十二月里的一个礼拜日,面对战胜了大剪刀的玫瑰丛,他看见站在刚架设起来的电线上的燕子时,突然发现母亲去世以来已经过了许多年了,奥林皮亚苏莱塔被杀害以来过了更长的时间,而距费尔米娜给他回信,表示同意,声称将将永远爱他那个遥远的十二月的下午,则逝去了更长的岁月。旧版
十二月的一个星期日,当墓地的玫瑰丛已经战胜了修枝的大剪子,几只燕子停在为通电灯而刚刚架起的电线上时,他暮然间发现,母亲去世后竟已过去了这么多年,距离奥林皮亚苏莱塔被杀,则过去了更多年,而距离那个遥远的十二月下午,费尔明娜达萨给他回信说可以,并说会永远爱他,更不知已经流逝了多少岁月新版
这部小说是马尔克斯获诺奖后的第一部作品,完成于 1985年,他时年58岁。新版书的腰封(腰封总是令人讨厌)上赫然一句:《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发自内心的创作,读完全书,后半句我信了,但前半句并未找到确切出处。网络搜索浏览4-5页,是我目前能花费在检索上的时间,在此条件下,能找到的马尔克斯谈《霍乱时期的爱情》就是以下这篇文了,是1986年马尔克斯接受阿根廷《新闻记者报》记者卡洛斯甘贝达的访谈的部分内容, 想深入了解创作背景的同学可以自行阅读。
没时间看原文的同学可以看以下我摘录出的重点:
1) 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间:
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得从19世纪的80年代开始,因为这是一篇贯穿人物漫长一生的情史,是一生中不同年龄期对爱情的思考,而不是像某些地方人们所指的那种老人爱情。为此,我不得不对19世纪末的历史作一番研究,但没有打算搞得像历史学家们要求的那样严格和精确,不过我在描写殖民地时期的时代气氛上,比如那时的生活方式,劳动形式,人们的饮食、风俗习惯等是一丝不苟的。
2)问:书中描写的城市是现实中哥伦比亚的哪个城市?
答:这是想像出来的一个地方,它具有哥伦比亚加勒比海地区三个城市的因素,这就是:卡塔赫纳、圣玛尔达和巴兰基利亚。这三个城市相距很近。
3)问:请你谈谈文学上有关描写亲身经历、情感和激情的题材。
答:那种认为一个人可以写他没有经历过的事,写他没有以此为基础而经过构思的事的见解,我是完全无法理解的。我永远也写不出从概念出发的小说,我从来都是以形象和情感出发,而整本书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从概念出发可以写文学评论或论著,但不能写别的东西。
4)问:你在哈瓦那举行的知识分子座谈会的开幕辞中说,我们拉丁美洲人跳过了20世纪,失掉了我们19世纪的某些美德,即,大公无私、浪漫主义和对爱情的恐惧。
答:比如说最后一点吧,我的小说里就写了许多,在我小说的许多地方,我一直都写到对爱情的恐惧。我有这样一种印象:爱情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伴随着恐惧,有些恐惧的时刻不仅在恋爱关系中表现出来,而且在性关系中也是如此。在我的小说中有这样一个人物,他是一个诱奸者,每次他走到床前,总是怕得要命,仿佛是第一次。而每次改变情人,他都有同样的恐惧;他说他每次都要重新学习干那种事,仿佛永远是第一次。
凌晨时分写的这段朋友圈,在此刻读完最后一章后,感觉有点儿过分了,但我仍然对阿里萨的作为不能感到100%的感动和认同,很复杂,好像突然没了观点,也许这才是有力量的作品吧。
多久没熬夜看小说,但这本真是看的我抑郁愤懑。熬到这会儿,终于看完第五章,简直了:这就是一个性瘾患者莫名发情昼夜胡搞的自白史呀。诶,这样说话不符合我温婉女文青的气质,还是引用一水儿好评的说法吧:这部小说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明天斗终结章,有吐槽一万字的冲动。
全书给我的感觉,用一首歌来概括,能概括70%吧。 有空再继续写,也许越写越明白自己的观点。
《浪 费》
多久了我都没变
爱你这回事整整六年
你最好做好准备
我没有打算停止一切
想()说我没有志愿
也没有事情好消遣
有一个人能去爱多珍贵
没关系你也不用给我机会
反正我还有一生可以浪费
我就是剩这么一点点倔
称得上我的优点
没关系你也不用对我惭愧
也许我根本喜欢被你浪费
就算我再去努力爱上谁
到头来也是白费
不如永远跟你耗来得快乐
对不对
《天台爱情》观后感
近来现已良久没有去影院看电影了,作业不顺心,感触疲乏,也没有啥格外想去看的。关于周杰伦的这部《天台爱情》,如果没有这次的观影时机,大概只会在网上看一下。究竟我不是杰迷,所以这部影片对我来说还会去看的缘由即是本片被界说为音乐剧,中国很少有这个类型的影片,加上周杰伦的音乐仍是值得必定的,所以仍是小小的等待一下吧,虽不能和欧美干流的音乐剧混为一谈,可是仍是期望能够给国产电影带来新的打破!
既然是观后感就先说一下影院吧,咱们这次去的是UME双井影院。我自认为北京的影院去的也差不多了,UME的影票就算是团购的也要比通常的影院贵,不过好在硬件设备仍是不错的,并且座位的组织的比拟合理,前排的观众不会太挡后边的视野。歇息区也有满足的方位。最值得一说的是,这里有巨幕厅哦,喜爱的观众能够去试试。
先说本剧《天台爱情》的卖点歌舞吧。对这个我是报了很大的等待的,不过看下来有一点小小的绝望。歌舞的呈现都明显比拟勉强,就像是一场表演报幕相同,一场场的呈现,不是很天然。并且呈现的场数也不是许多,让人觉得不过瘾,也有点不那么像歌舞剧了。不过好再音乐仍是很好听的,典型的周氏曲风,多少能补偿一下。
再说一下本剧的艺人。周董就不必多说了,除了耍帅,演技仍是那个姿态,万年不变。女主角一直是咱们重视的焦点,我觉得没有咱们说的那么差啊,长的挺美丽的,声响也很好听,舞蹈跳的也不错,结束坐在断桥上的哭戏让我形象深入。我觉得一个艺人,一场戏,有一个镜头让人难以忘怀也算是成功了。本剧的副角仍是亮点多多的,徐帆总算摆脱了中国大妈的形象,演了一次新鲜,王学圻也诙谐了一回,至于那个爆破头更是许多观众的独爱吧。
至于本片的故事,大概也算是看了最初就晓得会怎样开展,结束是啥姿态的那种了,我也就不多说了。说几个观众的反响吧。周董引以为傲的露台求爱的局面,仍是很新颖的,像他说的,做到了电影中的第一次,不过结束他拿着一朵玫瑰花送给女主角时,我说了一句怎样玫瑰还有粉色的,我妈接了一句那是月季,当场笑抽!还有即是结束,我邻座的女孩看哭了,这是不是小小的成功那!
最终说一下我的感触吧,其实露台上的人就和咱们这些流浪在异乡的人相同。没有归于自个的一片天,咱们蚁居在一起,为了自个的愿望日子。咱们能够很藐小,可是咱们有着真实的兄弟,他们平常和你嬉皮笑脸,可是在你危险的时分一定会挺身而出;咱们没有身份位置,却有着自个的愿望和多姿多彩的日子。所以仍是放下作业上的不愉快,去享用人生吧!
《沉迷爱情》是一部于郑允浩、庆收真和崔大哲等主演的奇幻爱情悬疑电视剧,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一起去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此剧讲述了拥有能读懂他人心里想法超能力的男子和一个拥有双重人格女人之间的浪漫悬疑爱情喜剧故事。
看了两集,还不错,允浩服完兵役回来不止气质飞升,演技都提高了不少,暂时还没看出来男女主的cp感,不过剧情挺好的,两个主演也不错,很搞笑
配角戏太多影响整部剧的节奏。前期铺垫太多,悬疑和爱情融合得不够吸引人。不过女主第二人格出来后有趣起来了,第二人格好美,想站男主和第二人格。
遭人NTR还要被雷劈,郑允浩你也有今天
允浩新剧,怎么都要来支持一下的
郑允浩很帅,但剧情很烂。超能力的设定,俗得不行。电视剧就不能贴近生活一点吗?
我就想问下允浩退伍半年又进去的心情
不服输的我,31分钟弃
這個尺度突破對老鄭來說相當可觀啊 一臉禁慾悶騷偶爾還少女心可以說是相當撩了。
剧本有点无聊,男主是有多闲总是围着女主转。而且感情戏进展太快 允浩还是帅的但是这一对cp不搭 两集弃
变态们的巅峰对决!允浩微胖了啊?
快进看完第一集,没有继续追的欲望。pS庆收真颜值回春了这部剧里挺好看的。
实在喜欢不起来,正常人脑袋里真的会在碰到一个陌生人的时候有那么多内心戏吗?就算有真的全都是些脏乱差吗?为什么总要把别人设定成俗人腹黑只有女主白莲花呢?!
允浩请你不要演戏了!!!不演戏你就是男神!
小姐姐第二人格真的好美啊
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小说是很多人都看了很有感触的,其中描述的爱情故事真的是好感人啊,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2000字和大家一起分享!
《霍乱时期的爱情》那个单独读来一头雾水但特别诱人的结尾,让我克服了屡读《百年孤独》读不下去的马氏恐惧症,开始读这本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
您认为我们这样瞎扯淡的来来去去可以继续到何时?他问。
阿里萨早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日夜夜之前就准备好了答案。
永生永世!他说。
摘录来自: [哥]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蒋宗曹 姜风光译)
选择的版本是黑龙江出版社姜蒋旧版,因为事先做功课看到对比南海出版社杨玲翻译的新版,提到对马氏强烈个人风格的大长句的处理,新版采用更符合现代阅读习惯的方式拆成了短句,并且经常使用惊叹号。而旧版保留了长句的原貌,并且对惊叹号非常克制。虽然阅读马氏大长句一直是对注意力、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大挑战,但我还是为了原汁原味,愿意挑战。
需要选择版本的同学,可以对比感觉一下:
例如:阿里萨突然发觉时光逝去的一段:
在十二月里的一个礼拜日,面对战胜了大剪刀的玫瑰丛,他看见站在刚架设起来的电线上的燕子时,突然发现母亲去世以来已经过了许多年了,奥林皮亚苏莱塔被杀害以来过了更长的时间,而距费尔米娜给他回信,表示同意,声称将将永远爱他那个遥远的十二月的下午,则逝去了更长的岁月。旧版
十二月的一个星期日,当墓地的玫瑰丛已经战胜了修枝的大剪子,几只燕子停在为通电灯而刚刚架起的电线上时,他暮然间发现,母亲去世后竟已过去了这么多年,距离奥林皮亚苏莱塔被杀,则过去了更多年,而距离那个遥远的十二月下午,费尔明娜达萨给他回信说可以,并说会永远爱他,更不知已经流逝了多少岁月新版
这部小说是马尔克斯获诺奖后的第一部作品,完成于 1985年,他时年58岁。新版书的腰封(腰封总是令人讨厌)上赫然一句:《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发自内心的创作,读完全书,后半句我信了,但前半句并未找到确切出处。网络搜索浏览4-5页,是我目前能花费在检索上的时间,在此条件下,能找到的马尔克斯谈《霍乱时期的爱情》就是以下这篇文了,是1986年马尔克斯接受阿根廷《新闻记者报》记者卡洛斯甘贝达的访谈的部分内容, 想深入了解创作背景的同学可以自行阅读
没时间看原文的同学可以看以下我摘录出的重点:
1) 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间:
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得从19世纪的80年代开始,因为这是一篇贯穿人物漫长一生的情史,是一生中不同年龄期对爱情的思考,而不是像某些地方人们所指的那种老人爱情。为此,我不得不对19世纪末的历史作一番研究,但没有打算搞得像历史学家们要求的那样严格和精确,不过我在描写殖民地时期的时代气氛上,比如那时的生活方式,劳动形式,人们的饮食、风俗习惯等是一丝不苟的。
2)问:书中描写的城市是现实中哥伦比亚的哪个城市?
答:这是想像出来的一个地方,它具有哥伦比亚加勒比海地区三个城市的因素,这就是:卡塔赫纳、圣玛尔达和巴兰基利亚。这三个城市相距很近。
3)问:请你谈谈文学上有关描写亲身经历、情感和激情的题材。
答:那种认为一个人可以写他没有经历过的事,写他没有以此为基础而经过构思的事的见解,我是完全无法理解的。我永远也写不出从概念出发的小说,我从来都是以形象和情感出发,而整本书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从概念出发可以写文学评论或论著,但不能写别的东西。
4)问:你在哈瓦那举行的知识分子座谈会的开幕辞中说,我们拉丁美洲人跳过了20世纪,失掉了我们19世纪的某些美德,即,大公无私、浪漫主义和对爱情的恐惧。
答:比如说最后一点吧,我的小说里就写了许多,在我小说的许多地方,我一直都写到对爱情的恐惧。我有这样一种印象:爱情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伴随着恐惧,有些恐惧的时刻不仅在恋爱关系中表现出来,而且在性关系中也是如此。在我的小说中有这样一个人物,他是一个诱奸者,每次他走到床前,总是怕得要命,仿佛是第一次。而每次改变情人,他都有同样的恐惧;他说他每次都要重新学习干那种事,仿佛永远是第一次。
凌晨时分写的这段朋友圈,在此刻读完最后一章后,感觉有点儿过分了,但我仍然对阿里萨的作为不能感到100%的感动和认同,很复杂,好像突然没了观点,也许这才是有力量的作品吧。
多久没熬夜看小说,但这本真是看的我抑郁愤懑。熬到这会儿,终于看完第五章,简直了:这就是一个性瘾患者莫名发情昼夜胡搞的自白史呀。诶,这样说话不符合我温婉女文青的气质,()还是引用一水儿好评的说法吧:这部小说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明天斗终结章,有吐槽一万字的冲动。
全书给我的感觉,用一首歌来概括,能概括70%吧。 有空再继续写,也许越写越明白自己的观点。
《浪 费》
多久了我都没变
爱你这回事整整六年
你最好做好准备
我没有打算停止一切
想说我没有志愿
也没有事情好消遣
有一个人能去爱多珍贵
没关系你也不用给我机会
反正我还有一生可以浪费
我就是剩这么一点点倔
称得上我的优点
没关系你也不用对我惭愧
也许我根本喜欢被你浪费
就算我再去努力爱上谁
到头来也是白费
不如永远跟你耗来得快乐
对不对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尔克斯的文学作品,书中最深刻最真实的是对于人性心里的刻画,每一个人都是矛盾的,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作者对于人性有着超乎常人的认识,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这不是伟大的爱情。
一直觉得马尔克斯的文学作品比较晦涩难懂,或许是因为文化差异,或许是因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他的那本《百年孤独》,我买来后读了几十页便读不下去了,于是被我尘封在了书柜里。可是如今读完《霍乱时期的爱情》,我倒是很想回去把《百年孤独》看完。他是娓娓道来的讲故事,讲人性。
() 书名为什么叫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完结局便能懂了。结尾,已步入迟暮之年的男女主人公在船上旅行,因为担心他们这桩夕阳恋的情事可能会引起丑闻,于是船长升起了一面代表着霍乱流行的黄旗,护送这自我放逐到永远不分离的爱情。大概他们会一直漂泊在海上,但这也可能是他们最想要的结果。
年轻的弗洛伦蒂诺对菲尔明娜一见倾心,于是写信开始了炽热的追求,菲尔明娜也心动了,于是他们经常互通信件。
每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恋爱方式。在他们那个时代,两个人不需要太多交流,只凭信件便可以产生轰烈的爱情。在我们看来,这样的爱情也许是愚昧的。两个人都没有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没有彼此了解过,真的能够幸福吗?更不要说古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还有许多甚至结婚之前都没有见过面的夫妻。
但是先辈们都是这么过来的,这样结婚,这样恋爱,这样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才有了我们。也许再过一个世纪,又有后辈来嘲笑如今的我们,嘲笑我们这个年代的恋爱太过于迂腐。可谁又知道呢。时代永远在进步,世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
费尔明娜她很快发现,其实她对弗洛伦蒂诺的喜欢不过是个幻影。我其实很理解费尔明娜,她大概是掉进了一个梦里,如今梦醒了,她清醒过来了。只留下了弗洛伦蒂诺一个人沉溺在幻影中无法自拔。费尔明娜嫁人了,嫁给了与她门当户对的乌尔比诺医生。
弗洛伦蒂诺痛苦不堪,他依然时刻关注着费尔明娜。他本来是决心守护自己的童贞,一直等着费尔明娜的,可是他大概也觉得孤寂了,非但没有洁身自好,反而过上了淫乱的生活。他流连于众多女子中排遣自己的寂寞。虽然他内心不断地告诉自己他最爱的还是费尔明娜,可是这样的爱,还是真爱吗?
弗洛伦蒂诺体会到了各种形态的爱情,不,此处不应该形容它们为爱情,朝露之情也配称为爱情?他经历了各种感情,最后一段,他的情人只有14岁。他这最后一个、只有14岁的情人,因为他答应她,如果努力学习的话,他就每周带她出去玩。为了不失去周末离校的机会,她始终保持着班上第一名的成绩。
他以慈祥祖父般的温和,狡诈地牵着她的手,逐渐把她领向自己的地下屠场。在这么多次年一次次精心算计的爱情之后,天真无邪的生涩味道别有一番新鲜的堕落的快乐。
当弗洛伦蒂诺抛弃了她,去寻了费尔明娜之后,她的成绩便一落千丈,最后选择了自杀。这一段相距五十几岁的、畸形的、悲痛的感情,叫人无论如何都无法把它跟爱情联系起来。
费尔明娜嫁给了乌尔比诺医生,这一段爱情大概可以称得上是门当户对。每一次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医生的暗忖忖的较量,都显得那么真实,又那么别扭。真实的是那关于人性心理的描写太过深刻,别扭的是,人总是矛盾的,喜欢自己折磨自己。乌尔比诺医生对费尔明娜有过不忠,在他们的婚姻里他曾出轨过。费尔明娜发现后,她不能够原谅他,搬到了农场里住了几年。不知道这样一个如此看重爱情忠贞的人,得知弗洛伦蒂诺以前的风流往事会作何感想。
相较于书中各种荒唐的感情,更精彩的应该是作家关于情爱心理、性爱心理以及老年人心理的描写。作家对人性,有着穿透生命的认识。
最后,迟暮之年的两个老人终于跨越世纪,走到了一起,但我好像并不觉得这段爱情有多伟大。两个人,一个是表面对爱情忠贞,实际上风流放荡的伪情圣;一个是嫁为人妇,安分守己过日子的女子,最后的结合不过是年轻时的情愫未断,年老后相依取暖罢了。有动容,但也仅止于此。一个人不管什么年纪,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但不要自己已经淫乱不堪,却还打着我为真爱守候的幌子。
人的本性或许是孤独的,但谁不是在这个世界中踽踽独行?
每个人都渴望爱与被爱。
如果说独处已经够难,那要求慎独便更难;如果说孤独一人本身已经让人难过,那就不如放手去爱去恨,何必遮遮掩掩,畏畏缩缩。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霍乱时期爱情观后感汇总》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霍乱时期爱情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