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乐园》读后感
读《失乐园》有感(一)
读完这本书已经很久了,一直没机会把读书笔记整理出来,今天闲暇便决定把它整理出来。
名字很有趣,一直想要拜读一下,于是下了电子版的小说。《失乐园》是当代日本著名小说家渡边淳一的作品,作品讲述的是一场悲剧性的婚外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都市生活和当代日本人的种种心态。本书在日本出版后曾长期雄踞畅销书排行榜榜首,改编成同名电影和电视剧上演后更是家喻户晓。
从《失乐园》中让我产生了一丝疑惑,是追求真爱重要?还是为了父母维持现有婚姻重要?本书显然侧重于前者,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来说似乎更多人会选择后者,而本书描写的背景恰恰是日本,为了如三月樱花般短暂的美而献上死亡做为祭品是日本人特有的性格。 书中运用大量笔墨来描写心理活动和性行为,性行为的内容占了差不多80%,写的极其细腻而唯美,读起来虽感些许色情,但联系起当时背景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日本都市生活和日本人对婚姻自由,性自由的种种心态。男女主人公并不是因为缺少关爱而去寻找外遇,他们既厌倦家庭又留恋家庭 ,他们做出的所有姿势,都是不知如何自卫的自卫,是生命最后的激越阶段的背水一战。
性,并没有那样不可言说,它象征一种自由,也象征一种回归。为可以更深刻的了解性,我把同名电影看了一遍,还看了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书虽然还没看完不过确实了解了一些关于性的知识,远比我们想象的那样狭窄,性其实宽泛的很。而电影,拍的要比小说含蓄的多,大量色情部分并未完全拍出来,结尾也以一种比小说开放的形式结束,以唯美的视角展现司空见惯的婚外恋主题以及影片深层叙述所揭示的人的生存悖论。
正如作者所说,我写的不仅仅是婚外恋的问题,我关心的是爱的转变。在不同时间段里,爱也在不断的变化,没有永久的爱。我写的是人的本性,以及真实的感情的变化。人们受到的传统教育是,爱一个人就要对他全心全意,事实上,你不能否认变化也是一种真实存在。
读《失乐园》有感(二)
我小时候看过一本日本的小说《失乐园》,里面有很大段的性爱细节描写(性这个东西,对于女人来讲,文字比画面美)小说讲的是两个中年人偷情的故事,他们彼此更加贪恋对方的身体,最后迫于社会和内心道德的压力双双殉情(但是我觉得这不是他们殉情的唯一原因,他们殉情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他们对自己熄灭而又复燃的激情的不舍,却又没有找到延续的方法,日本人是不是有通过自杀追求永恒的心理传统?)
我这两天又把这本书翻出来看,被男主角妻子的一段独白打动了"我想了很久,也许爱情就是这样,像一个沙漏调转瓶口后,你本来给一个人的爱注定会流向另外一个人,可是当初究竟是谁颠倒了瓶口呢,是你,还是她?或者究竟是我?我一直以为我们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会陪你一直走下去,却哪里知道,原来走了这么久,只是陪你去接另一个人而已。
读起来很伤痛呢,可是我并不真正的同情这样的伤感和苦楚,也许伤痛之于文学或者艺术是一种美,但是之于生活却是苦楚。
失婚的确是一种伤痛,我们接受的教育是爱一个人就要全心全意,可是结局已经改变了,我们浑然不知道如何面对出发时的心情,可是变化本来就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存在,我们不能因为我们不希望有变化就忽略变化的存在,或者否定变化存在的合理合法性。
那么我们要修正的是我们出发时的心情,婚姻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唯一方式,也不应当成为给予我们幸福和快乐的唯一源泉,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很好的时代,我们都和男人一样有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为什么要让自己的人生倒在失婚这样一个小小挫折面前,法律和道德都没有阻止我们从新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为什么要束缚在自己内心的狭隘里。
昨天刷朋友圈,发现一个和我同龄的朋友离婚了,她结婚很早,不到20岁就生了孩子,孩子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我刷了她近一年的朋友圈,发现她已经从曾今的愤怒,迷茫和痛苦中走出来,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自己全新的人生。如果是以前,我也许会发一些鼓励和安慰的话给她,但是现在我不会,婚姻是私生活,外人没有评论的根据也没有评论的必要。失婚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挫折,就像高考没考好,驾照两三年都拿不到一样,它只是一个挫折和伤痛,我们要做的是,不要让这些挫折和伤痛变成人生不可逆的损失。
读《失乐园》有感(三)
为什么久木与凛子选择双双赴死
木兰 至臻
电影画面很美,让人感到一种灵肉合一的美好,毫无低俗、猥亵之感,这才是真正的、纯粹的爱情,才是高超的艺术作品吧。同样的题材,有人写成了色情小说,有人写成了传世之作。同样的作品,不同的人看了感受也不同。余尝曰: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不论作者还是读者,能与一般人不同,全在境界与发心。二流作品让人看到国民性,一流作品让人看到人性。每每接触人性深处的那片黑暗时,我都会因为能量不足以驾驭而心生恐惧。好在这部作品表达的是人性美好的一面,而非罪恶。看到主人公因追求幸福而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最后为了保住这种极致的幸福而选择赴死,满心惆怅,为之惋惜,并甚为所惑。
可能大部分观者会产生与我相同的感受,既然为了得到这份爱放弃了一切,冲破了一切枷锁,为何不就此长相厮守,反正所居之处已远离尘世。起初我百般不解,细思之后才觉得这就是名作的高明之处。
一、人本能痛苦的释放
既然如此悲剧的结局会让人痛心,那不如反向思考,如果结局是很多人期待的圆满,那这作品的境界未免太低,只是一个简单的婚外恋故事,主人公的行为只能反映出一般的国民性而非人性,作家的写作手法再差一点,可能只反应出人性中自私贪婪的一面。"性本善"与"性本恶"的辩题,自古至今争论不休,比起"性恶论"我更尊崇"性善论",进一步想,可能善恶是人性的两面。但观之所有伟大的作品,不管借何题发挥,主题一定表达了对"真善美"永恒的追求,对人性善良一面的赞扬,无论结局是喜是悲,所用手法是正面褒扬,抑或反讽。就像本书,写的是人性本能的欲望,但他们的死反映出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哪怕他们的行为被社会伦理道德界定为自私、不道德,但他们只想追求纯粹的幸福,而非自私的占有,满足贪婪的欲望。
凡事重心不重相,人们约定俗称的道德只能算是"人道",而非"天道",看似合理,若追本溯源,只是统治阶级用来安定民心,教人做奴才的。大道无形,怎会被具象的制度规划出呢!东方的集体主义文化与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相较之下,压抑了很多人性的本能。那为何会压抑本性的生活规矩是合理的、被社会所接受的,而追求个性,释放本性的行为就会被视为异端?这是文化对人意识长期浸染的结果,难说是非好坏。但不得不承认追求个性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当合理的,并且大有益处。西方的"文艺复兴"、我国的"五四运动"都在追求个性解放,结果造就了一个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也指出,儿童在每个发展阶段的性本能未得到满足会造成相应方面的人格缺陷,他虽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但是他着重强调了"力比多"才是推动人格的向前发展的内驱力,也就是"本我"阶段的重要性。两位主人翁的选择正是对被压抑的本能需求的释放,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想,顺应本能自由发展的生活方式才是所谓的"天道"?试想自然中无意识的植物,无人去修剪,自由生长,这难道不是顺应"天道"而生吗?
但是顺应本性的生活方式在被法律、道德规范过的社会是不被世俗所认可的,做出此等选择的人也是不被现世所接纳的,甚至被大众看做异类。很多人会在诸多不被伦理道德认可的事件的充斥下,感叹人性的复杂。但我却反而认为,这些被视为各色人群的怪人的人性才是最简单的,复杂的人性是被社会规范改造过后的人的。真正让我们感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他们。写到这里,我明白了开篇引用的那段话里所谓的"怜悯心"从何而来。他们并不是怪人,只是比俗人多了一些执念,更想要追求本性中才有的纯粹,对人类这种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多了一些坚持。人根本上是动物,动物的本性怎么会复杂呢?正如真理永远是最简单一样,人的本性亦如此。而这种坚持需要对抗世俗眼光的莫大勇气,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并没有他们勇敢,我们宁愿被世俗同化,随大流地行事,而他们冒天下之大不韪,虽说是为了自身,但是正是因为有这类人的存在,才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人之根性,让我们明白"我们生之为幸福而来","应该追求现世的幸福".对他们,我们没有理由另眼相看,应该多加怜悯,他们行为的影响在某种高度上并不逊色于为推动社会发展而前仆后继的仁人志士。
二、爱到极致非有死亡不能成全
戏剧分三类---悲剧、喜剧、正剧,而这三类中,最能引起人心灵震撼的非悲剧莫属,这是由人本性所决定的,因为人潜意识里压抑的是不愿回忆起的痛苦而非欢乐。我能够理会作者的说法,完全把死亡看成是一种消极的事物并不正确。物极必反,变化时刻蕴含其中,当它达到极点之后除了下降别无他路,要想留住这种极致的幸福,就只能让它在此刻结束。大多数人都认为"生"是一种追求永恒的好方法,古有秦始皇东巡蓬莱求"长生不老术",今有各种科技助人留住青春,其实生死只是人存于世间的两种形式,应该具有相同的功能。相对于漫长的生,死亡则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达方法,是事物为了能够留下一种强烈印象的方法。从我们自身来说,亲人的离世往往能使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成长,能让我们永远记住他当年的音容笑貌。他虽然已不在人世,但是在他的死在我们心中铸就了永恒。有时"生"做不到的事,"死"却能很巧妙的办到。这使我想到《山楂树之恋》中那句感人的字幕"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在最美好的年纪里老三跟静秋相遇,我臆测静秋日后对丈夫的爱一定不会抵过对老三的,但怎奈世事无常,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老三就这样去了,给静秋留下了一辈子的回忆。在她日后想起他时,永远是他潇洒帅气的样子。死虽拆散了这对鸳鸯,但生的结局就一定是好的吗?爱情与婚姻不同,没有永恒的爱情,即便是最炽热的爱也会因婚后浸泡于日常琐事而渐渐变得乏味,到头来,相爱的人只会成为生活的伴侣。就像《伤逝》中的涓生与子君一样,两个接受了先进思想离家追求纯粹爱情的恋人,他们的爱情最后还不是抵不过生活琐事的打磨,导致两人相看却生厌。一段感情在最纯粹的时候选择结束,就像蝴蝶在最美的时候死去一样,留下的永远是最美的样子。如此想来,也就不再为他们选择殉情而感到可惜,反而觉得这或许是最具智慧的选择。苟且偷生,长相厮守,那是俗物才会做的事,他们的爱虽源于动物的根性,但追求已超过基本欲望的满足。能真正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思想所达到的层次定非普通人所能及。一个人的修为达到一定层次之后,便真的不会再有悲喜,任何事在你眼中都会是完美的,哪怕是死亡。
追求个性解放是值得提倡的,但任何事物存在必有其合理性,社会伦理道德存在了这么多年,我相信利是大于弊的。最起码,对于我自身来说,它能助我进行自我改造。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平凡人,可能没有那么多勇气与执着去追求那些纯粹的东西,但是我们不去做那些小众,在大环境下规矩地生活也能获得不一样的幸福。我们生是为幸福而来,不同的人追求不同,但一定会有一种幸福属于我们。放浪不羁、追求本性的人与被社会制度道德改造后的人,我觉得无法去评判优劣,他们的处事方式都是可以理解的。并不能因为本书反映了被社会伦理束缚的人的反压迫,就全面否定社会伦理道德的正面作用。两个人要追求的这种纯粹的幸福,光双方愿意放弃一切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其他人的成全,他们二人也是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在一起的。片中久木妻子大度地牺牲自己,成全他们二人,提出离婚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被社会制度改造后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去包容那些追求本性的人的行为,社会可能也无法安定。不论从久木与凛子的殉情,还是从久木妻子的牺牲上,我都看到了不同追求下人性善良的一面,我想只要我们都向善而生,那么追求不同又有何关系,世界正是因为大家各自的不同才如此充满生机,生活正是因为这些不同所造就的境遇才使人觉得值得来人间走一遭!
失乐园英文读后感
The success of Miltons paradise Lost oplexity makes the poem more controversial.The reason . The poet portrayed Satan as a bra一ve hero that pl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Nonetheless, our emotions are still fired. Our first encounter .Obviously, the poet's criticism and condemnation of God were out from the social reality of United Kingdom. The tyrant was the embodiment of Stuart. Milton laid his own political tendencies in the great Satan. He portrayed Satan's resistance as the justice resistance to authoritarian rule and a bold challenge to the violent regime.
《失乐园》读后感1100字
久木和凌子害怕幸福的易变性和年龄的衰老,在他们认为最幸福的时刻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
爱是永恒的,这句话只是对于整个人类世界而言,人类存在一天,爱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对于个体来说,爱是易变的捉摸不定的。曾经的一往情深海誓山盟,谁也不能保证不在时间的腐蚀下崩塌。
难说久木和凌子的出轨到底是因为欲望还是爱情,可能爱情中裹挟着欲望,而他们双方是最能够满足彼此欲望的契合之人。
欲望是人的本性,无穷无尽,不讲道德不讲伦理。而偏偏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又必须要承担某些社会责任。人终其一生,就是在人性和社会性这矛盾的两者之间做选择。自我约束要靠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纵欲和禁欲就在一念之差。
婚外情,在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非道德的关系,往往伴随着背叛和不负责任。因为人们普遍认同的是,婚姻制度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产物。但是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任何人为的制度都是对人性的一种压抑和束缚。对婚姻的忠诚和责任也是社会加在个人身上的枷锁。如果像久木和凌子那般向往极乐,那也就不顾世俗的眼光了。在外人看来有失道德和责任心的婚外情无疑是大错特错不可原谅的,而对于当事人双方来说,他们只会认为与其受困于无爱的婚姻关系,追求真爱又错在何处。
或许大部分人会认为久木和凌子最后的殉情是一种任性,对自己和家人都不负责任的行为。其实这是因为大部分人从小到大被灌输的观念就是“生命高于一切”,可是对于他们来说,爱就是是信念,爱高于一切甚至生命,爱到极致就满足了,即使一生了结在半途也无悔了。如果从小到大被灌输的观念是“爱情高于一切”,那想法就会不一样了。
贯穿婚外情兴亡的整个过程中,九木在决定自杀之前犹豫了许多回,而凌子自始至终都横下了一条心。在日常相处中,两人并行的时候,久木总害怕被熟人看见,而凌子往往表现出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这也是男女之间最大的区别了。在一段曝光之后伴随着道德谴责的关系面前,男人会放不下事业地位和既得利益,而女人在这方面往往会表现出不一般的果敢。本质上是由当时社会角色分工所决定的,拥有的多了损失的也就会越多,而趋利避害又恰恰是人的本能。历史久远一些的《安娜·卡列尼娜》也是婚外情,最后也是以女性的死亡悲剧收尾。《了不起的盖茨比》两对婚外情,一对以欲望为基础的关系,女方死,一对以爱情为基础的关系,男方死,千金只为买美人一笑,盖茨比死于太痴情。反正不管是因何原因死了谁,不管是名著还是电影,婚外情都没有好下场。这就是社会所推崇的人生观和爱情观的体现了吧。
《失乐园》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渡边淳一所写的,关于现代人婚外情的小说,被誉为绝唱。小说出版后,改编成同名电影和电视连续剧,渡边淳一与他的《失乐园》由日本远扬国外。
小说描写了端庄贤惠的医学教授之妻松原凛子与某出版社主编久木祥一郎,在一次社交场合邂逅相识。工作狂的丈夫对凛子的冷漠,因工作变动而失意的久木与妻子不冷不热的麻木关系。无爱的家庭婚姻与难于抵御的情感诱惑,使凛子与久木陷入婚外情的漩涡。精神共鸣和感官的欢悦体验使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意义。放纵的迷醉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凛子的丈夫以不离婚进行报复,久木被匿名信困扰面临降职而不得不辞职。亲人的疏离与世人的白眼使他们秘密同居偷食禁果的人被逐出乐园。为了返回乐园,永久的生活在乐园里,他们踏上了不归之旅,却道:活着太好了!
本书的内容分为了上下两部分,除了对男女主人公内心的深刻剖析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把奇妙的心理活动与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溶入到异域特有的四季更迭的绮丽环境里,令人感觉荡气回肠。他们在梦幻与现实、灵与肉、欢悦与痛楚相互交织中,渐渐沉迷,最终无法自拔。深陷在那在他们眼中至纯至美的情与欲中,离社会越来越远,最后选择在幸福最顶点时结束生命,把幸福保留在最完美的时刻。这样的方式在凛子与久木的心里是最美的,但是,在一部分读者心里恐怕就不是这么想。不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发表什么言论。
但是,对他们而言到底什么是乐园。是两人同居的屋子,还是两人幽会的时光,亦或是两人死后要去的地方。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这样的乐园对社会大多数人来说却是禁地,是会失去快乐的地方。只有深陷在里面的人,才会认为那是快乐的乐园。所以,失乐园,仅仅只在他们的眼里是可以真正感受生命、体验爱情与欲望的伊甸园而已。
《失乐园》读后感800字
《失乐园》是弥尔顿晚年口述创作的第一部叙事长诗,也是诗人最伟大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常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相提并论。它的题材主要取自圣经《旧约?创世记》。在《圣经》中,人类失去乐园的故事只有寥寥数语,弥尔顿却以惊人的博学和丰富的想象把这个简单的故事演绛成了长达12卷的宏伟史诗。
长诗的情节由两条线索相互交织而成,一条是撒旦率众反叛,被贬入地狱,他立志复仇,引诱人类堕落,最终受到严惩;另一条是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的诞生、堕落和失去乐园。两条线索通过撒旦引诱夏娃偷食禁果的情节联系起来。诗歌的主旨,根据诗人自己的说法是申明永恒的天命,对人类证明上帝的公正,然而诗中的上帝却并不可亲,形象也不清晰生动,反倒诗中那位堕落天使撒旦被描写得有声有色,成为长诗中最引人注目的角色。诗人倾注了自己作为一个坚定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激情和革命理想,将撒旦塑造成为一个意志坚强,敢于蔑视权威,有着不屈不挠的勇气的叛逆者。对于这个形象的刻画,诗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很不相同,当撒旦决心采用诡计复仇,附身于毒蛇去引诱无辜的人类始祖时,他的形象就使人感到猥琐可鄙了。
也许史诗真正英雄是那两位可亲可爱的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他们的形象寄寓着诗人对理想人格的企盼;他们的爱情抒发了诗人对理想婚姻的赞美;他们的故事则展现了一幅人类从理想的云端走向坎坷的现实的壮阔图景,体现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严肃思考。
整部长诗规模宏伟、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瑰丽。长诗采用抑扬格五音步无韵英雄诗体,创造了如江河奔流般碎碟流畅的节奏和音响;结构上采用典型的史诗技巧,从倒叙开始,层层深入,主次分明。诗歌不仅有波澜壮阔的叛乱场面的展示,也有对亚当、夏娃生活细节的捕捉,更有对乐园里自然景物的优美描绘,使作品兼有恢宏壮阔和柔和细腻之美。
全诗共有一万多行,这里选取了反映亚当、夏娃堕落前后生活的代表性诗段来欣赏弥尔顿如何用诗的语言讲述人类原罪的由来。
《失乐园》读后感800字
爱情从来都没有错,可是不顾一切地相爱,往往会伤害他人,伤害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只是爱情的代价,有时失去的不只是亲人朋友,还有生命。当相爱只能用死亡来成全,悲壮到近乎疯狂的爱,犹如灿烂的烟花。
对于大多数人,一生中不止会出现一个人,爱情是有保质期的。年轻时候轰轰烈烈的相爱,会随着时间慢慢消退,这是残忍的现实。婚姻之于爱情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答案不是每个人都确定,因为一切都在变,人的思想也会因为变化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
当平淡的生活失去了色彩,平稳跳动的心久违了激情的光临,早已忘记了怦然心动是如何的美妙,此时,另一个人的出现给了这些逝去的事物一个重生的机会,年轻时的感觉突然而至,而且愈加强烈,这是爱情再一次降临,让人兴奋不已。人到中年,更加懂得了爱情的真谛,因此这样的爱情该是如何的让人难以自拔,让人忘乎所以。
终于这张爱情的网将两人紧紧捆住,他们互相依偎,寻找温暖。没有什么能将他们分开了,时间和空间也不可以。人在爱着的时候总是盲目的,以为在彼此怀里就能脱离开现实世界,而对方就是全部。人们不会相信自己那时有多大的勇气与毅力,在爱情的世界里奔跑呼喊,乐此不疲。人们更不会想到,那种强大的力量会有用光的一天。
平静的生活已经完全打破,家庭、婚姻背离了原来的轨道,失去了控制。无论是眼泪还是恐惧,都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连时间都束手无策。美满幸福的结局只停留在童话里,现实是无情的。漂泊的爱情找不到立足点,只能在空中飘飘荡荡,没有归宿。归宿,其实有的,现实世界承受不了这份沉重,于是把它交给死亡。
死是一件那么简单又困难的事情,终于,死亡让两个人以爱情的名义紧紧拥抱在了一起。而这份代价过于昂贵,爱情化身罂粟,消亡的不仅仅是生命,爱的火焰也渐渐熄灭。
在脸周围消融的雪,还有那个恐怖的爱情故事,都是有阴谋的,黑色的如同头顶忽然飞过的乌鸦。而我们又是如何地后知后觉,过分浓烈的爱情成了杯中之鸩,我们却欢笑痛饮。
《失乐园》读后感1300字
这本书于我,就是一本黄色小说,跟王小波的书差不多。不同的是王小波的书,我没完整看完一本,这本书却拖拖拉拉看完了。多多少少的也讲了些道理吧,不过最奇妙的还是渡边淳一能把那场景描写的那么细致,很多地方看的我脸红心跳。
总体来讲是个悲剧,而且是我不太能理解的悲剧。首先爱情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于书中已经人到中年的男女主角来讲,他们的或许也是爱情?但是不得不承认一点,我们一辈子,遇到的人和事都是有先来后到的。你可能因为先认识了A就再也不能入目比A甚至漂亮一百倍的人了。悲剧的是,你已经和A结婚生子,却遇到了让你更加沉迷的B!可是我想知道,难道你娶A的时候,不是爱着她的吗,不是山盟海誓吗?说到底就是责任感太薄弱,打着爱情的幌子,为自己开脱。如书中描述的,爱情不会持续一辈子,激素分泌只是一阵子,最后都是平淡平凡。难道当我们跟自己的合法配偶趋于平淡的时候,就理所应当的去找下一个激情对象吗?或者是像书中的男女主人公那样,早预料到最后会趋于平淡,甚至移情他人,就双双自杀定格在最“相爱”的那一瞬呢?真是有点可笑,难道因为彼此性和谐,就觉得相见恨晚,就不对自己原本的配偶家庭负责任了呢?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去睡遍所有异性,最后跟性交最和谐的那个结婚,离婚率就能降低了呢?可能是因为我并没有涉足婚姻,所以“口出狂言”。没浪够,最好先不要考虑婚姻,人之所以要结婚,就是一种约束,不至于像狗狗那样肆无忌惮的啪完拍拍屁股走狗,还要想着怎么瞒着妻子家人,怎么解释彻夜未归?
久木因为和凛子长时间沉迷于性,而与身边的人疏远,工作也因此一塌糊涂。久木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他却选择逃避,变本加厉的沉迷沦陷于和凛子的二人世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就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久木与凛子的沉沦,对他们彼此正常的社会关系都产生了不良影响。在凛子家人反对,社会舆论压力下,他们选择逃避,互相取暖,最后走向灭亡。他们想用双双殉情,来向众人证明彼此的相爱,但是最相爱的两个人不是应该互相促进吗,不是会互相成就吗?最起码不是让对方没有工作,与社会脱轨,最后只能赖着对方吧。四五十岁的人了,冷静的去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没有吗,甚至都没有尝试去解决。说到底即使不自杀,他们之后的生活也不会太如意。因为除了性,他们并没有真正的生活过,而生活却不仅仅只有性而已。
目前,大部分中国人还是谈性色变,性,本身不是什么丑恶的东西。是因为从古至今有很多像久木凛子这样沉迷与性,而频发破坏正常社会秩序的事情,才会让我们谈性色变吧。古有汉成帝沉迷性媾最后死在女人的“温柔乡”;古有明目张胆的青楼妓女,现有小三出轨。就是因为性给人们带来了这种种破坏性的后果,我们才觉得性是邪恶的。但当你抱着一个襁褓中粉嘟嘟的小婴儿时,你还会想到他是产生于某次“丑恶”的交媾吗?
以上均来自于一个并没有婚姻的无知青年的纸上谈兵,可能大多已婚人士,会嗤之以鼻我的异想天开。但最起码此刻的我是这样的心境。
《失乐园》读后感1500字:
木心说:好的作品将道德隐得深,更不做是非黑白的评断。
渡边淳一的这部书我是2008年看的,他真的是把凛子这个原本楷书般工整保守的女人写成了一笔狂草。
他写她的衣着。初次见面时的白色小西装,严谨干练;书法典礼上的紫色和服,温婉明艳;父亲葬礼时的黑色丧服,庄重忧郁,这些描写把凛子的不同风格的美展现得很全面。尤其是当凛子上台领奖的时候,久木心想原来这个答应和我上床的女人是如此优秀,这个男人的心中充满了骄傲感。
他写她的语言。首先是不说,心里是这么想的,是这么要的,但是不好意思说;后来,说了,很含蓄地,这时的她已经变成行楷了,但转而又说“我们会下地狱吧”“父亲不会原谅我的”“你惩罚我吧”,这些句子体现了凛子内心的矛盾和煎熬。一方面她享受着肉体的欢愉,一方面忍受着道德的审判和社会认知的压力。这是作者的好,不让读者感觉凛子是一个天生淫荡的女人,相反,她是端庄贤淑、甚至有点冷傲的,这样一个女人竟然堕落了,那是怎样的诱惑才能诱使她转变呢?或者说是怎样的家庭环境逼得她这样呢?作者写出了凛子的理性上被动接受和潜意识里的主动渴望,这点很绝妙,你看完整本书之后,看了那么多的细节描写之后,你依然觉得凛子是纯洁而美好的。这才是作者最厉害之处。凛子曾羞愧地对久木说:“唉,我成了一个放荡的女人。”久木扑哧笑了,说:“你的确是,但你同时又是端庄而矜持的。”
久木不仅仅喜爱凛子的身体,更喜爱凛子的矜持。他们相处一年了,凛子还会在换衣服时用和服的外罩遮着身体先穿上内衣,再脱下外罩。凛子是害羞的,并且始终害羞。凡此种种可以看出凛子是一个内心有社会规范和约束力的人,她灵魂上的束缚和枷锁很重,却在遇到久木后一层层打开。写这样一个人背叛了家庭背叛了丈夫是不是更加说明了她的婚姻是一片废墟,而她看着久木时的双眼既充满了对现实的绝望,又有一种仍然求生的乞求。
人不都是一边做好“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的准备,一边随时观望着哪怕可能性极低的机遇。
日本社会的集团意识也是很压抑个性的,因此婚外恋这种情况不可能被外界接受,也没有人敢承认接受。如果事情败露,久木将身败名裂,事业严重受损,而凛子也将在人言中万劫不覆。两人都知道结局的悲惨,但仍然不肯放弃,最终只好以死明志,这是一种很纯粹的方式,凛子在书法展上展出的作品是“恋死”,她做到了,先恋,后死。我想这是渡边淳一设计的一个唯美的情节,为了不让这个“恋”受到任何的打击和玷污,他让他们死,在极致的疯狂中死去。
只有唯美主义者才会想到死,因为他们不能忍受一件美好的事物变质,不给它任何机会变质,在要变之前就杀死它。想到李敖写的一首小诗中的一段:有情可要恋爱,然后就去远行,唯有恋得短暂,才能爱得长久。渡边淳一在这部作品里极尽唯美之能事,无论是写情,还是写性,都酣畅淋漓。凛子在一个小旅馆里和久木做爱时说:“现在的我是最美的我,此后我将陨落,我只要你记住现在的我。”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肯定已经抱着死的信念了。她的狂放也不再掩饰了,她一步步攀登情欲的巅峰,终于成了自由潇洒的狂草,书法中的最高境界。
死,确实可以净化人和事。凛子和久木最后的定格是赤裸相拥(是电影),完成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真言。
回到现实来看看,都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两个人那么的不负责任,没有道义,利己主义,不考虑他人的感受(类似的指责说也说不完)。是不是法律应该重新调整一下,婚姻可以有年限?比如一年、五年、十年?先定个五年期限,五年过后,可以自动解约,重新选择。除非这两个人过着过着,不愿撒手了,白头偕老还非你莫属了,这才是自由意志的结合,这样的情况99.999%不会发生婚外恋!
爱是一朵花,花开之后要枯萎要凋谢。有的人愿意忍受枯萎,也要看到花开;有的人害怕承担凋谢,宁愿一辈子不看花开;还有的人买朵假花,让它“常开不败”,可是你知道吗?假花可以装扮得和真花一模一样,却不能生长。甚至连枯萎都不能。
凛子的婚姻就是一朵假花,久木的也是。
假,但可以永恒;
真,但稍纵即逝;
你选哪一个?(你是不是在偷偷地想:嗯!两个我都要!)作者:怡如君
《失乐园》读后感700字
失。乐园
第一本渡边的书,领略了性学大师的风采。
刚开始看的时候,被朋友调侃在看小黄书,其实整个看下来,专注于人性的地方更多,故事也讲的很好。至于不可描述的事情,可能是被和谐了吧。
关于感情。这本书从头到尾是从久木的角度来写,关于凛子,只有只言片语能拼凑出她的丈夫她的父亲母亲和她的家庭。从我的角度来看,久木之前的家庭算是不错的,至少不至于不能接受,男人对家庭不和和不满的接受度比女人低多了,但他们就是不会提出分开啊,非要逼深爱过的人自己提出来,然后还要假惺惺地挽留一番,其实内心早就开心死了,扯远了。总觉得久木是不爱凛子的,也许爱吧,爱身体也是一部分。想起之前同学说要找个妇产科的医生当男朋友,问其原因,答曰,太清楚女性的生理构造,出轨的可能性低。我不同意。每个人的身体都不一样的吧,有些人就是有致命的诱惑力。如果能冲着身体爱一辈子,也很难得。
关于性爱。一直接触到的是男人是下半身动物,书里说,男生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不能带来极致的快感,他们的女伴的表现更能刺激他们。男同胞们可以发表一下意见。
关于出轨。我觉得真心没有必要。偷偷摸摸,真的能快乐?如果真想和一个人在一起,一定是想要昭告天下的,告诉所有人,嘿,他是我的了。一旦不想在一起了,或者出现了更想在一起的人,为何不能大大方方放手呢?承受的痛苦也不少吧,何必呢?不明白。
关于人性。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集合。如果没有各种社会压力聚集在一起,可能久木和凛子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吧。
看完这本书,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挣扎,可是他们完全没必要走到这一步的。道德不是约束力,但你没遵守,不也是不开心吗?问心无愧然后野蛮生长。
《失乐园》读后感800字
这是一本非凡的小说,让我们看到我们灵魂深处的那些欲望与思索。《失乐园》对于人性的解剖是那样的精致,那是另一个别致的世界,却也与我们相关。
当爱情介入柴米油盐时,激情就会渐渐冷却,这也是为什么出轨的男人很难离婚去开始新的婚姻生活。除了在最幸福的顶点死去,往下,哪怕再形影不离,也只能走下坡路!只要活着,爱就会日渐枯萎,这是人性,谁也无法避免。好在现实生活里的男女无论情归何处都还是心系自我,理智永远走在爱情前面。曾以为这样的人多少是薄情的,甚至是花心的,但以另一个女人的角度去看,又多少是有责任心的,知进退的。如此说来,出轨的男女似乎也就沒那么不可原谅了。
“请原谅我们最后的任性,请把两人葬在一起!只此一个心愿。”如此畸爱,即便荒唐,却也很美。要有足够多的爱才敢一起赴死吧,但凡有一人犹豫,那也足以堪比笑话。奈何情深,向来命薄。又亦或是:往后余生,我不怕活着,只怕不再爱你。于是不得不在最幸福的时光里死去,这样就不会留有遗憾,因为他们知道之后的日子不会比现在更加幸福,因而,他们甘愿死去。这是我见到过最震撼人心的关于死亡的理由。
现实中,我们真的没有渡边笔下的问题吗?还是我们羞于承认,羞于自我审查?这本书给予婚姻的思考,还是很有深度的,激情像美丽的花朵,总在短暂相逢时。或许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凛子一样的女子,温柔贤淑,气质内敛,带的出手,上得了床。恨不得赶紧抓住这样的女性来浇灌焦渴的人生,进而两相陪伴在生命的巅峰戛然而止。《失乐园》留给我们太多思考:爱与性爱,性与人性。对于情感,我们该如何去维持才不至于因为日后的懒惰而变得无味?我们该如何做到在欲与情之间维持平衡?。。。。。扣问着每一对现实中的夫妻,情侣。
喜欢《读后感失乐园模板》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后感失乐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