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亲密关系》读后感

《亲密关系》读后感

《亲密关系》读后感通用。

读后感大全专题“《亲密关系》读后感”推荐内容。

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阅读作品后,我们都对作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您知道如何为作品写一份真实的读后感呢?考虑到你的需要,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地编辑了“《亲密关系》读后感”,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亲密关系》读后感 篇1

这本书读第三遍了吧,床头柜上常放着一本,也会分享给最亲近的人。

常读常新。

心理学接触得越多,我理解的“幸福”就越来越与“爱”密不可分。如果没有感受到可以自由地探索世界和自我潜力、充分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创造力等等,又何谈“自我实现”呢?充盈的、流动的爱意难道不是这些的基础吗?而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对人格和灵魂体验的影响之大之深,似乎总是被低估的。利益和权力的斗争、愈加匆忙的生活节奏和无处不在的功利主义抢占了人们的心神和宝贵时间、侵染着关系的纯粹和美好,也无疑遮蔽了爱所具有的无穷的力量。

我之前开玩笑说,“我很担心我们这届年轻人”。自由比以往多了太多,“做自己”没毛病,一跑偏可能就变成纵欲了,而且可选项太多,这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自以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真知道么?

再者,飞速发展的科技和社会观念,让“消费”变得更轻松易得,甚至成为一些人的生活主旋律。无论对象是什么,奢侈品、性、娱乐甚至感情,过头了最后不都是在消耗自己。啧啧,瞧我们多难啊。要想不被推着走,得先跑得够快,还要看清方向。

我是挺理想主义,还有些追求完美,搞得自己有时候很痛苦不说,还容易连累身边的人。所以我现在很克制。不过说实话,别骂我“不现实”好吗,因为我觉得最现实的东西其实就是“爱”、“信任”这些貌似不太实在的东西了。不能因为摸不到就说它们不实在啊。沐浴在爱里的时候我最说得清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同样,最能看得见他者,《爱欲之死》里消亡着的他者,并在接纳彼此的不完美之余体会到完美的爱。能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存在、随着心脏一起跳动、随着晚霞一起绚丽,前进的方向自然就有了,幸福自然就有了。或许是因为它从本质上肯定了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吧。

我相信,爱是真实存在的,是我值得为之活下去的,爱永不消散。

《亲密关系》读后感 篇2

仿佛虚无缥缈,看人如何代入自己去解读。就像作者最后赋诗中一句“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经验、骄傲、谨慎、理性……说过的话,总有一个或几个代表过人的立场。恰好是你没说出的。

这书值得一览,就自己读而言,很多在生活中一一兑现。父母的争执永远找不到真正的点子,儿女旁观也看不清孰对孰错。亲密之人吵架,有的会暴力而为,有的会闷声不吭,有的则一走了之。

一切看起来唧唧歪歪,竟还常身在其中,不知摆脱,甚至有人一辈子无解也不解。

我们没有学到原因,对,现在发现原因要学,原因可学。书中月晕,幻灭,自省等阶段,何其相似,但由于当时没有意识,不持灯,身在迷雾而不察。

只有人能意识——行为背后真正的需求;只有人能直面——生活中映射镜子里的,真是自己。才能迈出第一步,触到心灵,进而有第二步:去想办法,安抚心灵。

这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和智慧。但请相信

如果没法信,恰好可以想想,是什么让我们丧失对美好的憧憬?这就是第一步了。

《亲密关系》读后感 篇3

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作者为克里斯多福.孟,并由张德芬女士翻译并推荐。

本书讲述了亲密关系由初识、发展、熟知、亲密所要经历的几个必经阶段,月晕现象、幻灭、内省、启示、亲密关系。

关于本书的几个重要观点及启示:

1、我们儿时绝大多数的行为,都以归属感和被重视的需求为出发点。2、我们真正需要的,没有人能给,也没有人能让我们快乐。期望无法满足。期望的目的是让需求得到满足,但在这同时,必然会发生两件事:第一,我们感到内心缺乏爱(如果我们需要某样东西,一定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其二,如果没有某个人——例如父母——来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没有足够的爱。3、期望=愤恨的前身。4、行为不端的孩子并不是坏孩子,而只不过是沮丧的孩子。当确认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到沮丧,然后导致他们做出某种偏差行为:引起注意,权利斗争,报复心理,自我放逐。5、每个个体需要对自己的感情负百分之百的责任,牺牲心态要不得。

任何一段亲密关系的发展都会出现很多问题,而且会不断出现,我们要始终抱着以爱为出发点,由灵魂指引我们作出选择,以更大的大局观去解决问题便不会纠结于小事了。

------书评摘自知乎网友。

本书告诉我们维持亲密关系的重要方法:爱。

正如本书结尾所说

“让爱在生命里生根发芽

那么美好的事就会发生”

《亲密关系》读后感 篇4

越长大你就会越觉得世界很大,自己很渺小,如尘埃,如蜉蝣。以前我们总是去学着看万千世界,而现在你就会发现,你是谁,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过什么样的一生才更重要。

看完奇葩说,高晓松这一段对感情的理解真的很戳泪点。什么是好的感情,我总跟我朋友讲,我说爱情这个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婚姻这个东西也许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人这一辈子真的太孤单,我的灵魂也没有强大到可以一个人需要独挡这一面。所以我需要有一个人,陪我一起面对。所以我把婚姻称之为“陪伴”。而爱情,我想是在和一个人格在一起。那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人生。人间不值得的,片刻皆须臾。这一生,我只想知道,我是谁。我想过什么样的人生,这比什么都重要。

亲密关系的建立,在于直面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在于正视自己是否独立的人格,在于是否以爱的名义思考问题。建立亲密关系之前,你要变成更好的自己,纯良的自己。

你之所以是你,是因为独立的你,自由的你,独一无二的你。

《亲密关系》读后感 篇5

有位哲学家曾说:“人的本质是关系”。一生中我们会与很多人建立亲密关系,比如家人,朋友,爱人等等,与爱人的亲密关系是比较特殊的。从相知相识相爱,从情侣到伴侣,我们是和一个陌生人慢慢建立一种更加亲密、持久的关系。以前我们老说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也对也不对,两个人连接着两个家庭,决定两个人最终在一起的不是你有没有车有没有房,而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一段稳定持久的亲密关系是两个人面对未来生活的基础。

两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或者说什么样的亲密关系是“健康”的呢?看个人的相处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爱情,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谈谈本书吧,“你的伴侣将会依所需而扮演这三种角色之一:一面镜子,让你看见引发你关注的不舒服感;一名老师,在你探寻真实自我的时候,激励与启发你;一名“玩伴”,开启并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这是我喜欢的模式,亦师亦友,两个人不仅仅是伴侣,还是搭档,玩伴,战友。有次看节目,黄磊说“好的感情就是能吃到一起,睡到一起,玩到一起”。当时觉得他这样讲太直白简单,现在想想也差不多是这个道理吧。文中讲了很多作者在面对亲密关系破裂后的感受,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啊,看到很多人因为两人关系不和谐整天吵架生气,我都恐惧了。作者在书最后表达过一个关键的字“爱”,说来感觉有点空。但是仔细想有道理,爱不是一味获取,而是会努力的付出,不求回报。因为你在付出的同时也就获得了回应。(当然前提是对方不是渣)爱不是控制,也不是一味的占有,是让他/她去呈现他/她本来的样子。如果两人之间出现矛盾了怎么办呢?作者最后领悟到的是先自我反省,对方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说对方怎么样的时候,是不是自己就是这样的?当然我觉得重要的还是沟通和交流,矛盾的冲突多是我们觉得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告诉对方你的真实感受,或许我们可以一起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作者还提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他会在两人出现矛盾的时候,假想两人亲密关系的时候他会怎么做,然后两人慢慢感情就和好了,这就是态度的问题。女生有时候生气可能是因为对方面对问题的态度而不是问题的对错,这个问题感觉是男女关系中比较敏感的话题吧,至少我觉得态度在亲密关系中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最直接。

书中虽然列了很多亲密关系直通指南,但是我并不认为会有哪一种方式是一劳永逸可以拿来解决自己的所有问题,还是两个人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妥协,相互用爱来维系两个人的感情吧。感情是需要经营的,但也是在两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健康的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共同成长,共同进化的。

《亲密关系》读后感 篇6

很幸运在内心矛盾困苦的时候读到此书。在渴望亲密关系的路上,希望勇气能带我走到全新个人内在幸福与平和境界。有能使身边人幸福快乐的学习之心,创建一个安全舒心充满爱的空间。

只见心理学很神奇的存在,以后会多多关照,持续学习。

爱情中,最美好的不是两情相悦,而是因为两情相悦,你看到了那个最美好的自己。

一旦我们承诺于伴侣,我们的幸福快乐就取决于我们和伴侣之间的联结程度了。

实际上理想伴侣不是你的救世主,不过,他们确实可以成为打开你内心世界的钥匙,使你最终能够拯救自己。

韦恩·戴尔(Wayne Dyer)博士有句名言:“当你改变对事物的看法,你所看到的事物也会改变。”

因此我们与父母之间的联结产生裂缝,同时也与自己的关系产生裂缝,进而否定与迷失自我,因而心生那些怨天尤人、内疚、毫无价值、不可爱和不够好的深层感觉。

当你愿意视伴侣是你的一面镜子,是你探究自己的更阴暗面和情绪的入口,并且开始相信自己在某方面与自己讨厌伴侣的那一面也一模一样时,你们的关系就可以从地狱转到天堂,刹那间,你就可以瞥见穿越雷区的那条路径。

如果你潜意识决定你再也不要麻烦别人,寻求他人的帮助,那么,你很可能会成为一个独来独往的人,并且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久久不能自拔。一个孩子可能会因此发展出非凡的想象力,不过这也是一个极为孤独的处境,很难与他人产生交流,并且感受他人的心情。

假设基础不稳固,那么,当我们的自我结构随着童年建立起来时,我们就不得不加一些奇奇怪怪和精心推敲出来的构造进入我们的建筑内部,以弥补早期基本结构的弱点。透过巧妙的DIY为我们独一无二扭曲的心灵裂缝补丁外,你甚至还可能会加入一些绳索及滑轮的复杂系统,将这些全部串联起来,然而这些会耗尽你的情绪能量,造成你以后的人生退缩不前。所有被淡忘的痛苦都会纠缠地存在于这个改造过的自我的结构中。

爱触动我们内心深处,到达那些我们甚至从未察觉的部分,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感动,并且释放每一个人。所有的心灵碎片,没错,我们指的是所有的伤痛,所有未被感觉到的痛苦、未被满足的需求都将在这道闪耀的光芒中显现出来,一切将无处遁形,真爱的光芒照亮所有不真的自我,为的是让自我被看见、被转化和被疗愈。

在我们的经验中,有一种“大爱”远远超越浪漫的爱情。有些人称之为合一,有些人称之为神性,其他宗教则有不同的专有名词。我们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来称呼它,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感觉它——眼前美丽的夕阳、怀抱婴儿、阅读一本具有启发性的书,或者有人完全信任我们。不管是人或事物,都会不声不响地穿透我们的防卫,透过爱、赞赏、感激、慈悲深深打动我们。在那一刻,我们的觉知全然敞开,引领我们尽可能远离相反的方向——我们的愤怒。

感恩,感激,去爱,是对父母最好的激励

一开始我们可以从接受我们的父母已尽力做到他们的最好,以他们当时的精神心智成熟度而言,他们已经尽力了。正如如果我们为人父母,我们也是如此。然而,当然他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不过,除非我们能够将心比心,感受他们内在的混乱和从他们的角度了解他们的世界,不然,我们有什么资格评断他们对我们所做的事情是恶劣的、错误的甚至是滔天大罪呢?这是一个常见的陷阱,心中总是在那里想着如果我们的童年美好一些,我们现在的生活就不会这么苦了,或者关系上就不会遇到这种麻烦了。

爱不是刹那的心有灵犀,它需要时间,更需要心力。

——里奥·巴士卡力

在电影《西雅图夜未眠》中,女主角安妮问她的精神分析学家朋友丹尼斯关于他是如何爱上他妻子的:

安妮:“当你第一次见到她时,你就知道她是你的唯一——是某种神秘、宇宙不可知的力量,是命中注定的吗?”

丹尼斯:“安妮,当我们被某人吸引时,过程只不过是我们俩的潜意识互相吸引。因此,所谓的命中注定,其实只不过是两个疯子自以为他们两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希望有个人出现,让我进行下一步,卡在这儿很久很久了

通常我们的生命历程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不过,有些时候,我们开始担心改变,害怕向前发展,于是故意让自己停滞不前,创造一个问题让自己卡住,仿佛再也没有其他问题比让自己困在死亡期更安全了。

害怕未知、害怕进入难以预计的领域是很自然的。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我们相信的是与“真爱”在一起就代表从此会幸福快乐的神话。我们总认为从此我们会幸福,不需要做任何事,只要坐享其成就行了。但是生命与关系的运作并非如此,幸福快乐的伴侣是双方共同成长与转化,生命唯一不变的原则就是改变,然而改变可能会让人胆怯。

我们一起到户外露营,只有我们俩,徒步走一段很长的路,并且承诺回答对方所问的任何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秘密和令人痛苦的家庭真相一一被揭开,不过,这个方法确实有效,不仅让我们更加坦诚真实,而且可以更自在地与对方相处。

我们不断聊天,再次认识对方。我觉得我好像开启一个全新与令人着迷的话题,神奇的是杰夫对我非常好奇,非常开放,我们畅所欲言,感到一切都很轻松自在。

关系就如同我们的想法,都有一个大方向,然而不管那个方向是什么,永远都可以改变。决定方向的主权在我们手上,无论情况有多么糟糕,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可以扭转颓势。只要我们愿意学习与改变,我们就能拥有心之所往的关系。

通常,男人比较容易通过性感受到爱,而女人则是比较容易通过浪漫、被重视和被呵护感受到爱。这种差异往往也会造成关系两极化。

如果我们都能够以仁慈与爱心来呵护植物,那为什么我们不能以此对待家人呢?除非我们付出给身边的人,否则他们是不会更上一层楼,变得更好的。唯有我们愿意改变,外在的世界才会改变,我们的转变才是一切转变的开始,这就是爱的力量。爱可以改变一切,而修炼场就是我们的亲密关系。

幸福快乐与成功是我们人生共同的目的。如果我们不快乐,那我们还有第二个人生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疗愈自己,直到我们再次感到幸福快乐。

我们可以选择:选择责怪对方、要求他们改变、与他们分手,或者,我们对自己的感觉负责任,坦诚与对方沟通,解决该问题,并且向前迈进。因为每一个问题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课题、一种洞见。如果你以正确的角度去检视,学习认识自己永无止境。

恋爱的本质:你的生命大幅地拓展,你的世界充满无限可能性,你的心扉敞开,而且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

由于他们往往是我们生命中很重要的人物,所以毫无疑问地我们会经常想起他们。我们评断他们的结果就是造成自己不快乐且心神不宁,而且还无法安然入睡。

评断会造成我们的世界定格。当我们坚持世界就是我们所想的那样,迟早我们会觉得受困动弹不得:困在我们的关系、我们的事业或我们的生活中。

在工作坊中我们经常被问道:“在一段关系中走出死亡区最快的方法是什么?”答案很简单:与你的伴侣沟通出你心里对他们真正的看法。任何关系之所以产生距离是因为我们言行不一。如果我们嘴巴说的和心里想的完全是两回事,那么关系就会渐行渐远,不久就会有各种杂事和闲杂人等介入两人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关系变得平淡无趣。

假设你心口合一,那么你们的关系绝对不会沉闷!许多人对这个建议的反应是,如果他们真的告诉伴侣有关他们的想法,那么这段关系就会结束。然而,如果你不这么做,彼此之间的鸿沟和沉闷会与日俱增,直到关系走到一个死寂的地步。

我们的心理是一场骗局,花时间无止境地分析就等于是在钻研一场幻象。

承诺

若要拥有成功的关系,我们需要持续有意识地承诺于我们的伴侣——事实上是每天——并且抛开认为我们比他们优越或差劲的信念。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永远心向着你的伴侣,带着感激、欣赏与温柔之心,这些都是爱的本质。要有企图和决心让你们的关系更好。

有意愿

我们不需要钻研透彻、了解我们所有的神经系统、分析我们大脑的运作,或者拥有博士学位。唯一我们需要的就是意愿;愿意学习与寻找更好的方法。当我们愿意开放心胸虚心学习时,我们需要的老师或书籍或启示自然会奇迹般地出现。正如有句话说: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

信任

就我们的经验而言,任何情况永远都有出路,前提是我们愿意学习和改变。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所坚持的看法并不一定对时,那么我们就别再“自以为师”,学习信任人们与生命中所发生的情况,看看这一切如何点出我们的误解之处。鼓起勇气,不管是什么,就是与这个“本然”共处,并且穿越它,进而从中建立你对自己和生命的信任度。我们开始明白他人并不是真的故意惹我们,而是因为他们内心的痛苦,因此我们要学习敞开自己接受他们,因为我们怎么对待生命,生命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我们。

重视自己和你的伴侣

在这个领域研究多年后发现,阻碍我们幸福快乐与成功最大的障碍是我们的自尊心。许多人用努力工作、角色或无数的补偿来掩饰自己的无价值感。表面上也许我们表现出在生活上如鱼得水,不过,我们心知肚明这并不是事实,而我们的伴侣往住也是如此。不过,我们可以改变,并且以相对较简单的方法。第一步就是看重我们生命中的人、事、物。当我们看重周遭的一切时,我们也会开始看重自己的价值。当你下定决心,并且愿意以信任看待生命中任何情况所带来的课题时,你将会对你的生命感到更有价值,同时内心会充满赞赏与感激。

《亲密关系》读后感 篇7

“我们通常会把自己从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满足的需求,全部投射在那个爱我们、让我们觉得特殊的人身上,觉得有了他(她),这些需求都会得到满足了。”

“责怪他人、批评他人行为、指责他人不愿改变,其实是一种轻而易举的手段,能够简单地利用道德批判,将自己提升到一个高于他人的位置,也使我们摆脱了自身的不安。”

克里斯多福将亲密关系(主要是爱情)分为四个阶段:月晕,幻灭,内省和启示。在这方面,他的观点和《少有人走的路》中爱这一章有些相似,爱情在起初是热情狂喜与极乐,一切那么美好不存在任何缺点,这个阶段的爱愿意为对方做任何事。进入到第二阶段后,矛盾争吵开始产生,你甚至会觉得在对方身上找不到任何吸引你的地方。一直到第三阶段,亲密关系能够让你找到机会直视自己的内心,由此可以发现多数争吵的源点是人在逃避内心的痛苦,而那个痛苦多半是你幼时或者曾经的求而不得。如果你有勇气正视过去的痛苦,那么就有机会进入最后一个阶段,看到自己的本质得到启示。“寻找亲密关系,寻找真挚的伴侣,其实是在寻找自我。”

如果要衡量从这本书里学会了什么,还很难,时至今日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人际交往,从书里到实际运用还是一个磕磕绊绊的过程,时常感觉挫败在于读过的书听过的道理看过的经验不少,却还是碰到那么多焦头烂额挫败愤怒的事,直到看到这句话“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亲密关系》读后感 篇8

《亲密关系》这本书樊登老师讲解过,他非常认可这本书的价值,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所有人际关系共同的必经阶段及其原因,并找出一种简单又自然的方法来克服障碍,向更高层级的“灵魂关系”迈进。张德芬老师也推荐我们去读这本书,她个人读了两遍,收益匪浅。亲密关系是我们人生的最重要的关系,跟我们的幸福紧密相关。

几乎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很棒的亲密关系。这么说可能还不够贴切,许多人终此一生,花费大量精力在寻觅伴侣这个似乎永无止境的冒险旅程中不断地寻找、失去或离开某个人,如此反复循环,直到觅得理想的伴侣或至死方休。即使寻觅最终得偿所愿,有时亲密关系也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在最初始的兴奋与希望退去之后,不满与挣扎可能随之而来,其中复杂的情绪困扰,就连天才也无法解决。亲密关系问题的真正根源往往像个无解的谜,因为在看似单纯的寻找和留住那个“特定的人”的过程背后,其实有着不为人知的目的。你也许会很惊讶,但事实上所有亲密关系的问题和挫折,都为了这个目的而存在,而且蕴藏着希望。

一段亲密关系要经历四个阶段,它们分别是月晕、幻灭、内省,和启示。

首先在月晕阶段,两个人可以说是如胶似漆,分开一小会就思念得不得了。而伴侣身上的优点,简直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即使对方有些小毛病,在自己眼里都成了可爱的象征。

当我们进入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幻灭阶段时,你会发现原来他也不过是个普通人,他们身上的臭毛病也不少。甚至,一些你原来十分欣赏的优点,在幻灭阶段反而成了分手的导火索。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恋人都是抱着非常高的期待走进爱情,但是他们没能熬过幻灭阶段带来的巨大落差,于是他们纷纷死在了幻灭阶段上。但是如果你能够度过这一阶段,并进入到内省阶段,你会有一种全新的体验。

内省阶段,也就是第三个阶段,你会发现,即使对方的行为令人讨厌,但是你开始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更要命的是,你开始意识到自己也会做出那些令人讨厌的行为。你开始理解你的伴侣,同时也更加了解自己了。

最后,是启示阶段,在这个阶段,两个人都接受了彼此的不足,携手共同成长,你们惊讶地发现,原来爱情竟然可以如此的充盈、美妙。这种美好带来的踏实感,比最初热恋时候的还要多得多。

亲密关系是表达人生高低潮的一种艺术。就像所有的艺术一样,它也需要个人天分、基本教育和不断的练习。虽然每个人的亲密关系都是与众不同的,但其中还是有一些共同的倾向。许多人把需求和感觉当作爱;许多人相信争吵时一定有一方对,一方错;许多人经常想操纵或控制另一半;遇到瓶颈也是常事;还有许多人甚至害怕爱和亲密!当了解了这些倾向的由来之后,我们就可以采取实用的原则,并依据个人状况来解决问题,使我们的亲密关系升华成一种全新的爱的体验。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亲密关系》读后感范文通用


读书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书中重新发现生活,更准确地理解生活的艺术。在读了作者的作品后我被深深的感动了。读后感要求我们观点明确,真情实感。那么,关于写作品读后感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亲密关系》读后感范文,带给大家。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亲密关系》读后感范文 篇1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蛮吸引我去探寻答案的,后面的1/4几乎是刷完的,有点失望。

我比较喜欢的几点:

亲密关系的四阶段:绚烂、幻灭、内省、启示

任何一段爱情都会经历生老病死。这四个阶段让我放下对爱情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亲密关系中,“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这点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

放下自己的立场,对方自然会改变他的立场。任何一个冲突并不一定要争得鱼死网破,一定会有一个双赢的方案。这是我最喜欢也最想在我自己的亲密关系中去尝试的一点。

我不喜欢的几点:

作者过于绝对的认为童年时期我们未满足的需求与创伤决定了亲密关系的模式。我同意童年时期的经历对亲密关系的模式影响很大,但是在我们面临亲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时,并一定非要处理过去未满足的需求与创伤,也可以针对当下的状态,并且除了关注问题之外,也能关注到这段关系中积极的一面。

作者过于强调投射。你讨厌对方的每一点都是你自己特质的投射。

我以为作者会对他所提出的一些问题给予很好的建议,读到后面很失望,因为无非是追随你的内心,你的灵魂,真理,然后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在举自己的例子时,说到自己是受到了“天启”,还说自己有这方面的能力。那我只能说,我和作者不是同一个物种。

综上,这本书还是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但是最多只能在认知层面上,具体实践方面提及的过于虚了。

《亲密关系》读后感范文 篇2

这本书说的是“平衡的艺术”,贯穿全书的是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的平衡。不仅包括一个人内在的平衡,也包括两性相处之间的平衡。先做到自己爱自己,才能做到爱别人,或许指的就是先处理好自己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的天平,才能成为异性的砝码,根据对方和自己的需要增添砝码,转换磁极,达到“异性相吸”的结果。

感觉每个人都有两个时间和空间,在一个空间里表现男性一面,在另一个空间里表现女性的一面。所以了解一个人,只有把两面都了解了以后才能下定论。

推而广之,成年人的“童心未泯”也是一种平衡。

男性需要“洞穴时间”去调整转换,女性需要交流分享去转换。但是女性是要回归到女性特质为主的最终状态,男性要回归到男性特质为主的最终状态,这是生理结构决定的。也就是说,虽然是平衡,对于男性来说,男性特质是主菜,女性特质是调料,没主菜吃不饱,没调料不好吃。对于女性则反之。所以恋爱中的女强人“男性为主特质”的转换(一般男性只会朝更加男性化的特质发展),因为压抑越大,反弹越大,所以很可能引起关系的破解,貌似书中隐含了前面的那个假设,没有明说。

男人是“成就感”型,女性则是“关爱,倾听”型的。所以男性倾向于“提出解决方案”,女性倾向于“找人倾诉”。

感受就是,更加了解了自己,认清了自己“女性”的一面和“男性”的一面。针对过去半年自己的状态加深了认识。读完这本书花了好长时间,一是自己看书本来就慢,二是小白菜有待提升,哈哈哈。好像是从《来自星星的你》里看了解到这本书的,一直觉得这种畅销书,难免有偏颇,没看。

正如书中所说,此书乃“老少皆宜”,兼具理论与实践,可是以理论为主。

《亲密关系》读后感范文 篇3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要发自内心的百分百付出。即使你能付出百分之百,实际投射的付出可能也只有百分之五十。

真心诚意地付出,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你不会觉得心力交瘁,也不会因为得不到感激而愤愤不平,当然也不是为了偿还罪恶感才付出。这样的付出是完全不求回报的。你是听从自己的心在做事,因为你知道,这样的付出对每个人都好,当然也包括自己。如果你的动机是为了爱或为了了解爱,那么你就只会注重付出的过程,并且了解只有在真心付出的时候,你才会用开放的心去“接受”。

最近的观念也得到了一些更新,如果面对开始的恐惧或紧张,要做的不是躲避而是去勇敢的面对,自信一点。拥有去开始的一段感情的心态,理解到它往往不是自己选择的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而是一个刚刚好的时间点,所以我们不应受一些限制,听从自己内心就好。在一段感情中,保持着开心这就够了。carpediem活在当下,及时行乐。

我也认同书中作者的一处观点,并不认为婚姻关系是灵魂关系的必要条件,也不认为灵魂伴侣们的外表和行为会和人们想象的一样。在灵魂之路上走得愈久的人,就愈不会被绚丽的外表或教条所影响。所以,去学习无条件的爱,减少怀疑和多想,增加信任和沟通,也要注重其内心世界。我也愿翻山越岭去看你眼中的世界。

“如果你想尽快到达一个地方,最快速的方式就是,你已经在那里了。”

《亲密关系》读后感范文 篇4

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

两个相爱的人

在地球上创造了一座伊甸园,

并开启了天堂之门。

经验说:“这是不可能的。”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骄傲说:“这太可笑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谨慎说:“这太冒失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理性说:“这不合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迷信说:“这会带来霉运。”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远见说:“这没有希望。”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当你说话时,要让你的话语发自于爱。

当你沉默时,要让你的沉默发自于爱。

当你骂人时,要让你的责骂发自于爱。

当你与伴侣相互保护时,你们彼此的保护也应该发自于爱。

让爱在你的生命里生根,

美好的事就会发生。

遇到自己真正的亲密导师——灵魂,让灵魂摆渡我走过所有的荒野。这是一本特别好的书,我认真读了书中的每个字,也感觉能映射在我的生活中。了解到投射理论的应用,明白我们对别人的评价都是对自己过去生活经验的投射,也了解到怀疑理论是自己曾经在某方面遭受到挫折而不相信自己能做好接下来面对的新的伴侣关系,持续的怀疑让我们不相信自己。到达一个地方最好的办法是你已经到那里了,生活中希望爱人爱自己就必须按照爱人已经爱我的标准去爱对方,成功的捷径是按照已经成功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的暗示,这样你就是在选择珍惜生命,奔向积极的前方。

《亲密关系》读后感范文 篇5

与伴侣共同探索自我-《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读后感1000字!

女儿突然生病了,变得很粘妈妈,除了上班精力大部分集中在宝宝身上,而且最近工作有点忙,于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亲密关系》的阅读进度及质量下降了,周六才读完,今天加班完才有点时间梳理一下。

书中带给我的观点很多。其中最受启发的有几个。

伴侣并没有改变。夫妻之间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是对方变了,其实变的不是对方,而是我们,我们对伴侣从“完美”这个幻象中拉回现实,发现他们的不满足我们灵魂需求的点,而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看清内心的需求。

阅读童年就痛的相关章节时我深有同感,也很容易从回忆中找到相对应的经历,一切的不愉快似乎找到了源头,在此不展开赘述,避免成为童年回忆录。这几年都喜欢讨论原生家庭,从书中观点可折射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长远的,是方方面面的,是极其重要的,并且,处理不好会延续下去,例如每个人容易掉进对家庭死忠的受害者监狱陷阱里。

要学会直面自己的情绪,尤其当内心被愤怒占据的时候,因为愤怒总是猛烈而短暂又缺乏理性的,能让人做出很多疯狂的举动,学会控制住一时的猛兽,可换来更长远的和平。直面自己的情绪对处理悲伤也很重要,悲伤让人无法提起精神,让人对生活失去兴趣,危害不亚于愤怒,让自己的悲伤如流水静静流过石头搬,平静地来,也让它平静地走,不需要依赖别人的开解,让自己走出来。女儿前两天生病不舒服的时候,让老公帮忙冲奶,但是他没有调好水温,要拿奶瓶去降温,宝宝哭着等,但是我心里挺着急的,内心想说他几句,但是他冲水回来的时候,我已经平静下来了,不到一分钟时间,那一分钟抱着哭泣的宝宝,我心里想他也想快一点,但他的“失误”造成的最坏后果也不过是宝宝多等待一两分钟,况且他这个“失误”也只是我定义的“失误”,用稍高一点温度冲奶也有有利的一面,而冲奶这么简单的事情我去带任何情绪评价他不好的话,只会让大家心理埋下不快。我让我的情绪——着急,恼怒,慢慢来了又走,然后给头脑清醒看清问题,就避免啦一场潜在的矛盾。

还有一个重要启发是和伴侣分享情绪,与上一点不同的是,直面情绪是一个人的事情,分享情绪是两个人的参与,且有利于增进感情,可以减少或解决权力斗争,我知道,我可以轻易和伴侣分享情绪,但是我家那位也许会有一些理由而自己默默承担,这一点我不会勉强他,也不会说抱有期待,双方觉得舒适也是很重要的。

受害者监狱让我找到了生活中很多问题的源头,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原生家庭,对原生家庭模式的影响,让我经常左右为难,经常随着着原生家庭的模式思考、做事,以及依附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丧失自我本性,让我做很多事情不快乐,也是牺牲心态的一种表现。这个找到本性,也许可以以后继续拓展阅读,去好好深入探讨一下。

整本书看下来,收获不多也不算少,总结出来原因有三:一是第三部分开始有很多内容显得虚无缥缈,作者用词过于哲学化、感性化,让人捉摸不透;二是我个人方面动力不足,当时我与老公自己关系已经回到日常和谐状态,对生活也颇为满意,对问题导向的动力变少了;三是有一些部分不能好好地结合自身实际看,感受就会没那么深,思考也会没那么深入。

日后有机会我会和伴侣分享书本当中的一些观点,希望也能给他带来帮助,然后也会通过拓展阅读,累积经验继续自我完善伴侣相处、人际方面的方法论,希望能在这方面越做越好,避免踩雷,当然也会将本次收获适当应用到生活当中,避免沦为纸上谈兵。

《亲密关系》读后感范文 篇6

很喜欢这本书,最后的那首诗作为结尾很有深意,首尾相应;不管亲密关系发生了什么,首先问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期待落空,或者是自己想要掌控别人的小小恶魔又出现了,又或者那个小我出现了,不停告诉我,我做不到,我就是该这样失望着,不能抱任何期望;或者,这次遇到的难题其实是我太自我了,自我到看不见一切,盲目的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因为这样会让自己好受些,不必思考,证明他人的错自己才是好人,站在了道德的高点。

很多时候,爱人就是天使;当然,不在天堂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是牺牲者,其实只是我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东西,我看到的是爱人的不善解人意,爱人的不解风情,爱人的坏脾气;却忽略了爱人的关心,忽略了自己有能力负责自己的事而不应该要求别人引导自己,给自己一个现成的答案;忽略了自己的不负责任,冲动。只有在我找回爱的时候,我才能冷静的看到自己行为背后的需求,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偏差行为,才给到自己机会成长。

我老在看电视的时候非常激动,甚至冲动到发火,把电视关掉后仍旧急吼吼地;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渐渐思考,发现这就是我看到了阴影人物后的反应,我的抗拒,我现在要开始学会挖掘真理,试着多理解我的阴影人物。每次我激动个没完的时候,我先生总是在旁边笑到不能自已,他觉得我可爱到不行的同时我也觉得他可爱极了。

我觉得书中所说的let真的很重要,允许,相信(我理解的臣服)。那句话我印象很深,你想知道让你生命变得丰富的秘密吗?秘密就是—你的生命已经非常丰富了。是的,谁说我们的生命就不丰富呢?除了自己

投射,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确实有认真的想我所不喜欢的人或者事物,我讨厌的点在哪里,不能接受的原因是什么,是我内心深处哪一处在蠢蠢欲动。

总之,读书是一种探索的过程,与作者交流,与自己沟通和解,很有趣。

《亲密关系》读后感范文 篇7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亲密关系的修炼方法》,从书的启发性,即硬核知识方面来讲,这本书可得3.5星(5星满分),但由于文笔过于拖沓、啰嗦,尤其是上半部,只能得3星。当然,不排除翻译水平影响原著的因素。

全书的核心表达,大意如下:

男人、女人由于性别差异、激素不同,造成性格迥然,内心需求不同。但出现一种新的认知,即男、女身上可兼具男性、女性性格、行为表现于一身,只是程度不同,体现场合不同。

男性偏重结果,需要信任、接纳和欣赏。女性注重过程,需要关心、理解和尊重.

接受差异,认识自身及伴侣或朋友两种不同性格的比例,在关系/相处中不断调整、磨合,最终达到平衡。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认识,人天生就具备“慧”(请注意,慧与智不同),但有些人悟性高或在某一方面有慧根,可能会“无师自通”,但大部分人需要不断地学习、经历来弹拨浮尘,顿悟真谛。阅读此书并对比了一些身边朋友的经历,我发现有些人根本不需要看这本书,就做了和书中一样的事情。所以这本书适合天生对情感关系处理不太有慧根的人,或经历情感失败后需要了解自身问题的人,有些理论和数据确实有醍醐灌顶的效果。例如女性一个月当中为何出现非常大的情绪波动,激素是如何影响整个过程的,如何平衡,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将一个月分为三个阶段,即“你们的时光”、“我们的时光”和“我的时光”。这一段落,无论对男、女,都很具启发性,值得阅读。但读过此书后,我也不乏一种担心,所谓情感经营,在某种程度上讲确实需要一点点“技巧”作为辅助,但这要建立在高情商之上,存在于无形之中方是锦上添花之笔。如果过于注重技巧,而情商又欠佳,则适得其反。所以古话说得对,尽信书不如无书。拾取精华,反思自我,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情商指数,正视自己与他人的情感需求,真诚地满足自我和伴侣或朋友,这才是阅读此书的真正意义所在!

《亲密关系》读后感范文 篇8

一、前言

最近重读了克里斯多福孟的《亲密关系》,这本书我去年读过一遍,但是去年看完之后没有任何的输出,所以里面的理念很快就忘了。

这次重读,是仔仔细细地读,不图快,读的过程中有很多启发和体悟。当然,这次会让自己做一些输出和整理。一方面是帮自己梳理知识框架,把书中内容融合到自己的认知体系里。另外一方面也是想分享一些观点和看法,希望能给更多人带来一些启示。

二、启示

启示一:掌握人际关系密码

《亲密关系》这本书我很久之前就听过,但是一直满足于听樊登讲书,自己没有去看。但当我真的打开这本书看到张德芬写的序的时候,还是很受震撼,后悔没有早点翻开这本书。

张德芬在里面提到:亲密关系不只限于男女关系,只要双方亲密到一定程度,向对方敞开到一定程度,家人、同事、朋友、同学,都可以算是亲密关系。只是男女关系是里面张力最强、能量最大,所以也是冲突最大、最令人心碎的。

所以,学习处理亲密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和我们关系比较紧密的人,或多或少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影响。如果关系处理得好,能给彼此加分和赋能;如果关系处理得不好,便会给彼此带来减分和消耗。

学习亲密关系,本质上也是在掌握人际关系的密码。不管你是单身还是有伴侣,都可以看一看这本书。因为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许多人际关系,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亲密关系的影子。

启示二:认识你自己

伴侣是镜子、是导师、是伙伴。

伴侣是你的一面镜子,通过亲密关系,我们能够发现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伤痛。

伴侣是你的'一位导师,通过亲密关系,能够引导你去治愈内心深处的伤痛,并且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伴侣是你的一位伙伴,你们可以一起去探索这个世界,一起去做一些事情。

伴侣是来帮助你认识你自己,却不是来为你的幸福负全责的。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可能会对伴侣还有过高的期望。期望越高,失望越深,期望往往是通往地狱的深渊。把对方逼得太紧,这就好像对方身上有一把让我们幸福的钥匙,却胆敢不给我们。

所以,期望低一点,给对方多点空间,让ta做自己。同时也要明白,自己要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而不是靠别人来给予我们幸福,为我们的幸福负责。

启示三:亲密关系的背后不是浪漫,而是需求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里说过:每个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种东西,一种是归属感,一种是价值感。

童年未得到的满足,我们以为他已经消失不见,而选择忽视了,其实它一直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当我们遇到伴侣,开始一段亲密关系的时候,我们会变得非常兴奋,甚至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依然精力充沛。

但如果把这个问题深究下去,就会发现这种兴奋无非有两种原因:

第一,两个人的边界暂时被打破,有生以来第一次能够拥有和分享另一个人的人生。

第二,觉得自己的需求即将被满足,尽管这可能是在潜意识里的。

但是,两个人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灵魂装在不同的肉体,不可能真的合二为一。所以在之后的相处中,如果管理不好自己的期望,不懂得包容和磨合,也不肯去反思和学习,那么这种亲密关系很快就会经营不下去。刚开始的浪漫,会消磨的毫无痕迹,而取而代之的是乏力、无味、以及激情消退后的倦怠。

启示四:自先成稳,而后爱人。

爱人先爱己。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是没办法真正爱别人的。因为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内心是缺乏爱。自己没有的东西,又怎么能给别人呢?

自己是自己的第一爱人。对自己的爱,本自具足。这样更容易激发自己的内在力量,不会对伴侣怀有过高的期望,更容易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这里要澄清一下,一个越爱自己的人,不是对别人漠不关心,也不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而是更善于和别人相处,更善于处理好彼此的关系。

三、总结

亲密关系,不只限于男女关系,学习它,能够让我们掌握人际关系的密码。

伴侣是来帮助你认识自己的。

自先沉稳而后爱人,对伴侣降低期待,自己是自己的第一爱人。

《亲密关系》读后感范文 篇9

柏拉图在《会饮篇》里有一个小故事,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为宴会上的人们讲了一则奇妙的寓言:很久以前,我们都是“双体人”,有两个脑袋、四条胳膊、四条腿,由于人类的傲慢自大,众神之王宙斯把人劈成两半,于是人类不得不终其一生苦苦寻找另一半,但是被劈开的人太多了,找到“另一半”成了最难的事情之一,但是孤独的“半人”仍然苦苦寻找着。

阿里斯托芬说这就是爱的起源,“半人”这种不完整的状态更隐喻着个体永远是未完成的、残缺的,它诉说着人类精神的孤独,和人类试图从孤独中走出来的焦虑。

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亲密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

每段亲密关系都会遇到困难,而每个问题的背后,都伴随着某种情绪的伤痛。就是这种伤痛,导致争吵、批评或互相指责。如果我们遇到困难却纵容自己任意发怒,这将会让两人的感情渐行渐远。也许一段时间之后,问题会消失,而我们又再次得到平静。但这样的平静,代价却是很大的,因为我们把伴侣拒于千里之外,深怕与他们亲近会造成更多痛苦。

每个家庭都会吵架,看似引起争吵的事情很简单很容易避免其实争吵琐事的背后是原生家庭带给我们深深的伤害,你以为你会忘记其实这段记忆储存在你的潜意识里。

和心爱的人吵架并不能解决任何事,而只会让我们愈来愈不信任对方,也愈不信任我们的爱。我们原本应该让爱来疗伤并拉近彼此的距离,但我们却让怒气将彼此的距离拉大。

人类有一个倾向,就是对事情的反应往往过于急躁,所以人们很难了解其实所有的状况都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妻子忘了去拿你的干洗衣物,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不是做对,也不是做错。你的男友花太多时间在朋友身上,并不代表什么。状况本身并没有好坏,好坏是由你来决定的。状况是不是等于问题,要看你怎么去诠释它。你会有负面的看法,是因为过去的创痛影响了你。

在亲密关系中,因为失败和无力感而想要放弃的这种经验,是一个清楚的指标,表示内省的过程已经开始了。

在两难的时候,如果你能不把自己当作悲剧的主角,并且表达决心,像这样说:“我愿意接受这两个选择中的任意一个,或都不选。我最想要的东西就是真理。”那么只要你是诚心的,你就能自然地了解到下一步该怎么做。

这一切源于爱。

当你说话时,要让你的话语发自于爱。

当你沉默时,要让你的沉默发自于爱。

当你骂人时,要让你的责骂发自于爱。

当你与伴侣相互保护时,你们彼此的保护也应该发自于爱。

让爱在你的生命里生根,

美好的事就会发生。

《亲密关系》读后感_1800字


《亲密关系》读后感1800字

这本书以后应该还会读,值得反复读。本书的主旨是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讲亲密关系分为月晕、幻灭、内省、启示四个阶段,分析每个阶段的关系特点,思想根源和详细攻略途径。

一,月晕阶段

因为情绪需要被伴侣吸引,改造伴侣变成梦中情人形象,还要失败,进入幻灭。

攻略,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给伴侣,找到自身真正的需求,学会接纳对方,接纳本来的自我,而不是需要什么让自己变得完整。

二,幻灭阶段,月晕的光彩是不实的。

因为儿时就有的归属感和确认自我的需求未得到满足,导致四中偏爱行为

引起注意,权利斗争,报复心理,自我放逐

核心是权利斗争,冷战,避而不见,冷嘲热讽,争吵

根源,为了远离痛苦(确认归属感和自己的重要性失败),所以远离痛苦的根源,远离对方

我们宁愿争吵也不愿面对伤口,是因为生气比承受心碎要简单的多。

在进入一段新的关系时,我们会把过去的旧伤也一并带去。痛苦的信念往往会让我们产生对自己和世界的一些限制性信念,我和他们相处不来。

亲密关系让我们发现平时不易察觉的旧伤。过去的创伤让我们对自己产生多好的想法,需要用健康的方式处理好。

当被卷入权利斗争,你要切记,我生气的原因,不是我想的那回事。

发怒的原因

怒气麻痹我们心中的痛苦,压过所有的情绪,甚至麻痹身体的痛苦。

能让对方有罪恶感,从而有效的控制对方行为。

愤怒的表达方式,攻击,情绪抽离,被动攻击

逃避痛苦最好的方式,站在自己是对的一方,让别人看起来像是错的一方,争论对错成为吵架的焦点。

亲密关系是治疗旧有的情绪伤痛的最佳环境。我们从来不是因为自己所想的原因而不快乐。

我不想谈你是怎么伤我的心,吵架原因

不好不坏(・∀・)触发机关……旧痛复发……痛苦原因

先有情绪,例如悲伤,失望,再用这种情绪去诠释遇到的事情,所以不是事情很糟糕,是我们的情绪出了问题!

我们把别人当做威胁安全和幸福的敌人,其实真正的敌人是自己的自毁倾向,即怀疑,无价值感,骄傲,孤独感,嫉妒,寂寞,憎恨自己。

报复,通过报复转移对自身痛苦的注意力

痛苦不能避免,要不要受苦却可以选择。

如果你想一窥自己的宿命,只要看看你的心态就可以了。

三,内省阶段,让你从自己内心找出所有的错觉和错误的根源

特点,伴侣不再迷人,爱和亲密感不再成长,碰到墙壁

在“受害者监牢”扮演三个角色,受害者,迫害者或拯救者,三个角色都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属于问题的一部分,解决问题要摆脱旧有知识

遇到问题不去解决或者逃避,去多问自己问题,了解自身真正的想法

问题的本质包括

要解决问题,必须要先跳脱出问题

所有问题都是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

你所看的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爱足以解决所有问题

……

左右为难的问题,考验你寻求真理的决心

对家庭的死忠会让亲密关系无法更上一层楼,让你执着于固定的行为模式。信念和心态,为了对家的归属感,我们放弃了自发性,灵感,创造力和真正表达自己的机会

内省让你发觉你的很多行为不是出于爱,而是罪恶感。这样的行为暴露你的牺牲心态。

牺牲遭致放纵,放纵者可能成为你愤恨的目标,甚至转为仇恨。当一个人做出牺牲,他可能选择在某些行为上放纵自己,抽烟喝酒等等

依附情节往往是人们自我牺牲的动机,为了不被抛弃,把自己塑造成某种固有形象。会有依附情节,是因为你觉得自己不可爱,必须改造自己,赢得关爱。

内省阶段,你的伴侣变成阴影人物,拥有你不愿接受,努力压制的你自身的特质,你需要接纳自己的黑暗面。

对性的罪恶感,阻碍能量的流动,需要开诚布公的说出你的恐惧、感觉和秘密

亲近的人存在竞争,比较谁更特别,更受欢迎,更独立。。。

怀疑的心理特点

怀疑一直存在你的心中

当你面对一个重大的选择或挫折的时候,怀疑的声音会变得更大

怀疑的心理会把过去的创伤投射至未来

怀疑的心理是小我维持自我局限观念的工具,让你无法了解真正的自己

怀疑的声音会用实际的事物造成你的恐惧,例如统计结果

所有的怀疑都是对自己的怀疑,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不被爱,也不可能成功

当你要像你的灵魂和目标以及美好的生活迈出一大步时,怀疑的声音会变得极其强大,怀疑想要为你把关,要想不被阻碍,把全部精神都灌注到追求真理上就可以。

四,启示阶段,发现真正的自己

通过任意门,达到结果,不去纠结过程和对错,只去关心和照顾彼此感受

量子隧道

灵光乍现

亲密关系是通往灵活的桥梁,我们在和周围的人互动中,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和自己对话。

《亲密关系》读后感400字


本周阅读了《亲密关系》前半部份。在手机软件上看的,但感觉还是喜欢纸质书,可以随时翻回去重复读,比较适合我这种理解能力差的人。

书里的内容说的很穿透人心,像是被心理医生猜透一切的感觉一样。读书的好处就是这,从别人的词句中审视自己,自己跟自己对话,反省自己。

书中的观点是,在所有亲密关系中产生的矛盾,原因都是曾经的阴影造成的,比如小时候的生活处境,父母的辱骂和不认可。这种小时候的阴影,在长大后,就变成一种需求,这种需求就渴望被满足,渴望从亲情或爱情中被满足,一旦不被满足,曾经的阴影就会再次出现,导致亲密关系发生危机。作者在书中举例介绍了这种亲密关系危机。当双方当事人了解了矛盾产生的原因,了解了对方的真实潜在需求,就能化解危机,更能促进感情。

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按照作者的观点,夫妻间的吵架,就是双方潜在需求不被满足,要想彻底解决矛盾,必须用心观察对方,并作出准确应对,最终达到持久幸福。

很明显,幸福是可以创造的,但是用真心换来的,需要经营。

《亲密关系》读后感(优秀范文)


作者把亲密关系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www.dhb100.com

“亲密关系”是为了引出我们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而存在的,如果总是逃避关系中不好的感觉,一个人就无法真正了解自己。“亲密关系”的功能,让人们可以去面对从内心重新浮现的不舒服感觉,以及认为自己不完整不够好的部分。

当我们摘掉所有面具,放弃所有防卫,消融所有信念,那个设计人生剧本的真正的“我”就会自然呈现出来。会发觉,一切的一切,都是“我”自编自导自演的戏,戏中的“我”藏得很深,为了更加精彩,还在外面做好了各种各样的伪装。当剧中的“我”历尽艰险、痛苦揭开层层伪装时,终于发现是一场戏,于是我就醒了,毛毛虫就成为了蝴蝶。

毛毛虫永远没办法知道、也永远不会理解蝴蝶的世界,但是,每只毛毛虫都可以变成自己的蝴蝶。只不过,在变成蝴蝶之前,自己会先变成作茧自缚的蛹。在茧里边面对自己制造的痛苦,任何挣扎或试图改变的行为都是徒劳的。蛹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放弃所有抗拒、全然接纳当下感觉、平静等待。直到有一天破茧而出成为蝴蝶。这时候,尽管生命从未中断,但是,蝴蝶已经成为与毛毛虫完全不同的生命了。当人醒来,生命还是那个生命,但是醒来的人已经不是梦中的人了。

“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

当开始寻觅人生伴侣时,我们通常不会察觉,其实我们真正在追寻的事物,伟大得超乎想象——要比两个灵魂之间可能发生的事大得多。我称之为“从亲密关系中体验到的真理”。在“灵魂关系”的路途上,我们不单是在寻觅爱情,还是在寻找一种能让我们一再陷入热恋的经验。就像勇敢的骑士寻找圣杯一样,我们希望从亲密关系中得到能满足身、心、灵三方面渴望的东西。表面上看来,我们似乎只是孤单,或渴望能有人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但事实上,在每段亲密关系的背后,我们的灵魂在运作着,引领我们去体验灵性上的满足。

我们当中有许多人想要亲密关系,并且需要的不只是慰藉与陪伴,这本书就是为这些人写的。我们需要的是能鼓励我们超越自我的伴侣;我们在追寻的是能激发人生意义与方向,并在我们受到考验时,给我们帮助的人际关系。这也就是“灵魂关系”。

过去我一直以为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在一段婚姻中建立起亲密关系,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本书颠覆了我的想法,他让我真心的觉得恋爱是一个人的事。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s://www.dhb100.com/

在过去的童年生活中,我们最需要的归属感和被需要的感觉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将这些需求带到其他人身上,企图从爱情中获得。可你理想中的白马王子,其实也在寻找能够满足他这些需求的人,双方为了得到对方的认同及肯定,往往将自己包装成和对方一个特质的人,依此来相互吸引。

恋爱时心甘情愿地往对方身上贴上一个又一个的标签,以此来充实自己的空虚的内心,在往后的婚姻生活中,接触到了真实的一面,理想破灭,于是陷入了权力斗争中不可自拔,企图通过直接的情感要求或者间接的冷暴力去改变对方,双方都有这种想法,于是婚姻生活便变成了相互折磨的地狱。在经过自我反思,自我的人生意义追求当中去理解对方,才能够在晚年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

既然过去的创伤对我们如今的决策有如此大的影响,那我们的需求就不可能在别人的身上得到真正的满足。可经年的记忆早已石沉大海,我们应该如何改变对已经成为事实的事的看法?谅解你的父母并感谢他们。

不妨想象一下,以后你也许也会为人父母,你不能永远的控制好你的情绪,偶尔的暴怒和情绪的低落是正常的,你给予不了除了自己之外任何一个人安全的爱。那你就不可能在你的父母身上得到这种爱,但如果我说你对你的孩子没有一点爱,你会认同吗?在她出事的时候,难道你不会心急如焚吗?可你确实没有精力去顾及一个小孩子所有感受,又不知怎样去让她确定她得到的是一份坚定不移的爱。

伊于胡底的要求对万物止于此而言往往太过分,一个完美的人必然追求了“有”,又追求了“无”,所以他追求了完善,但从未经历就无法对“有”进行反思。所以我想,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多一点把时间用在填补自己的空缺上。

不要对你的伴侣有着强烈的期望,从而在她做到之前,你无法快乐起来。在这样的亲密关系互动中,在“小小的我”得到满足之前,我们不愿意去爱我们的伴侣。紧抱着需求不肯放手,又不让自己去爱,就这样,我们把自己推向亲密关系的地狱。

《亲密关系》读后感2000字


本书诠释了爱的本质,爱的误区和爱的历程。通常我们的爱,内心都带着从小到大长出来的期望,这期望让我们去找到想要的另一半,这期望也往往会在你期望的对象身上落空,从月晕到幻灭,本质上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重要性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然后开始战争,会导致四种主要的偏差行为。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权力斗争(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多少。)自我放逐(努力有什么用呢?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在亲密关系中,很多误区言行造就了很多的墙壁包围着我们,要如何才能穿墙呢?如何从内省走到启示,本书带我们一步步突破。

爱的真谛是什么?我最新的理解是:两个独立灵魂的吸引,一旦接纳和结合,就开始沉浸于爱,带着感恩和珍惜的心去付出爱,真爱是不在乎于条件、不在乎于对方的付出、不在意平常外在言行,真爱就是我愿意付出,不管对方如何,对方如何的状态和对待,我都予以接纳,只要他/她没有背叛爱本身!

以上是非常理想的爱,而现实和世俗的爱,往往是带着期望和需求,寻求另一个人来满足和完善自我。背后的原因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未曾获得满足的空洞,这里指的是精神层面,我们孩提时代就学会让别人来满足我们的需求,这个别人就是爸爸妈妈和家庭监护人,儿童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遗憾的是在我们绝大多数人成长过程中都有被忽视的经历,都有我不重要、我不被认同、我没有价值缺憾造成的空洞,当内心没有被满足,于是我们开始敏感的去外化解读社会现像,建立我们自己心中各种爱的标准,和爱的关联:你爱她==就应该这样啊!他爱我==就应该那样啊。然而,当爱的标准定义为对方外在的行为和条件时(他这样做就是不爱我,他不那样做就是不爱我),几乎没有一个伴侣能完全互相满足彼此要求,于是我们开始了爱的战争:从期待转为指责,从指责开始改造,从改造开始反抗,从反抗开始矛盾,从矛盾升级到开始放弃认清原理和现实之后,亲密关系教我们开始解构和解决问题:

1、绝大多数人由于成长的原因,我们内心有自我评价上的空洞(不知道自己重不重要、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价值),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归属感、有价值感,希望从外部获得尊重和善待,尤其希望最重要的伴侣来帮我们确认你自己人生是很有价值的!是很重要的!。

2、这些内心的空洞不是外在条件所能完全满足的,否则你难以解释为什么当少爷和王子一样会有这些苦恼,现实和电视剧里多少被7星级伺候着的富足公子还是如此不满,如此的反抗和叛逆!当内在被认同、被尊重的期待没有获得满足,我们的欲望就绝无止境!

3、改造他人是不可行的,我们从孩堤时代就在寻求不被控制,到成年了更加难以臣服于人,尤其是应该平等相待的伴侣!

4、我们内在的人生价值,无需别人来评价和指点,我们自己就可以验证和确认,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个体都有其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别人无可替代因此,我们没必要通过别人言行来确认我们人生的重要性,也没必要给别人这个权力来决定我人生的价值。

5、我的人生我做主,他的人生他做主,我们都只能做自己的主人!我们也必须做自己的主人,我们做的每一次选择,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做的,所以我们自己承担百分之百的责任,和他人关系不大。

6、我们内心幸福和快乐的感受,都是自己赋予自己的,同样的一件外在的事情,有些人看着开心、有些人做着难过、有些人没有感觉,这些感受都是我们内心的看法解读出来的,因此当你难受和不快乐时,那就换一个看法吧,你想快乐你就能快乐!本自俱足,感知幸福是一种能力,你能让自己快乐!

7、了解我和他/她的内在需求和原理,我们就不要妄图去控制改变别人,同时我们要透过对方言行看到其内在需求:是被理解、被尊重、被认同、被重视、被支持!

8、发生争执时生气,能带来虚假的力量感,但往往是麻醉内心的虚弱和缺憾,当我们从一个主题吵到另一个主题,那就该马上停下来反省,你是不是在指责或是抗拒了?你有没有倾听对方心声?你想赢得对方还是赢了对方?避免指责的方法:表达我信息,因为我的状态和感受都是我的事,表达需求要用请求式而不是要求式来提出!

9、考虑事情时,要把自己需求和对方需求一并考虑,才是平等、尊重的相处方式。

10、努力爱的纯粹一点,你爱他/她本就不应该因为房子、因为钱、因为做家务、因为听话,你爱他/她唯一的原因就是你爱他/她。当你感觉到你还爱他/她、你要爱他/她,那就去做让她/他感受到幸福和爱的事情,爱适合付出、而不适合索取,爱可能有先后之分、但没有多少之别,如果你感受到爱、如果你愿意爱,那就去爱吧!!

这个世上没什么天生一对最般配,也没有人能永远活在火辣、热情、浪漫的亲密关系之中,但我们能在亲密关系的旅途中,学习面对自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学习接受和放手,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亲密关系》教我们学会用爱酿造幸福秘方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之一,莫过于经过一番努力后,所有东西正慢慢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亲密关系》读后感通用》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亲密关系》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