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模板。

书是人的好朋友,它帮我们打开世界的一扇窗。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阅读相关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如何在读书笔记中全面的总结自己的收获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篇1

《非理性繁荣》书名取自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理事主席格林斯潘1996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演讲中,谈到当时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下面我们来看看《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1500字,欢迎阅读借鉴。

美国金融学教授罗伯特?J?希勒的新作《非理性繁荣》出版后,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在此书中,希勒用了较多的金融行为学理论来解释九十年代后期美国股市的泡沫成因。

由于中国股市这几年的连续上涨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这在美国股市更为剧烈。希勒就指出,那些相信股市会下滑和连续减速的人由于年复一年不断地出现判断错误,对自己的.坏情绪很敏感。

那些不断预测下滑的人由于总是在错,会痛苦地感觉到丢面子。由于对认识世界的满意程度是自尊和个人身份的一部分,很自然地,以前悲观的人想建立一个不同的世界观,或至少会在公众面前呈现出不同的态度。也正因为如此,“空翻多”的能量有时会很强大,甚至很多人在高位也奋不顾身地涌入市场。尤其是当股票投资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文化,投资人更是害怕“踏空”。

对于人们为什么不能做出独立的判断和选择,一般的解释是迫于社会压力的屈从,人们害怕被看成是另类或是傻瓜,他们的判断受到了动摇。

但社会心理学家早在五十年代就通过实验表明,人们未必是害怕在一群人之前表达一个相反的观点,而是“传统理性”告诉他们,当大部分人都做出相同判断时,那么差不多可以肯定,大部分人是正确的。所谓顺势而为。

人们对股评家、分析师和经济学的所谓“权威”的依赖感。尤其是在社会分工日益明显的今天,人们信赖专家成为一种习惯,总以为专家推荐的股票或走势的看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跟他们走没错。

还有一点也颇值得关注,就是投资者经常对价位高估习以为常,只有等到股价跌了个50%甚至100%,才恍然大悟。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人们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往往会受到身边因素的影响。

在股市中,暴涨和暴跌适合喜欢刺激的投资者与大牛市的热潮。但一般而言,阴跌和缓涨则容易让人轻信,或者说有时更能把一般投资者套住。其中的原理就是利用了价格的持续性能给害怕风险的人以心理依托。

在市场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有些向来谨慎的人会突然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举动,这往往是和信心过度有关。过度自信有许多表现形式,最典型的事是“事后聪明”,它使人们认为世界实际上很容易预测。

1987年10月19日美国出现“黑色星期一”之后希勒做过一个问卷调查。第一个问题是“你当天就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反弹吗?”在没有参与交易的人中,有29.2%的个人和28%机构的答案是肯定的。在参加交易的个人和机构中也有近一半人认为是知道何时反弹。

“事后聪明”确实在股市中频繁发生,除了过度自信外,也可能与“虚荣”倾向有关。市场的真正命脉在于信息与判断未来,虽然后者是极难做到的事情。

在希勒看来,美联储主席格林斯可能也是金融行为学的研究对象。1996年12月4日,希勒向格林斯潘和美联储董事会作了证明股市水平不合理性的报告。第二天,格林斯潘就发表了“非理性繁荣亢奋”的演说,导致股市暴跌。但仅仅几个月后,格林斯潘又站到了乐观派的一边,提出了“新时代”的看法。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篇2

第二次拜读这本曾为希勒教授带来无穷声誉的经典著作,尽管在很多地方还是不太能完全把握他的思想(也许也有翻译的问题),但相信他的思路已大抵掌握并认同!

本书重点是分析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这些泡沫的形成原因以及人的心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作为一名行为金融学家,希勒教授指出以下一些重要的思想:

1、人类的行为最终推动着金融市场的运行;

2、泡沫崩溃所蕴含的风险比人们认识到得要大得多;——想想07年;

3、“投机性泡沫”:价格上涨的信息刺激着投资者的热情,并且这种热情通过心理的相互影响在人与人之间逐步扩散,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推动价格上涨的投机行列,完全不考虑资产的实际价值,而一味的沉浸在对其他投资者发迹的羡慕与赌徒般的兴奋中;

4、当整个时期的房价指数经通货膨胀修正后,我们发现房价上涨并没有那么多;

5、当事件朝着一个极端的方向发展,通常是由于众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其中任何单个因素都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

6、供给与需求才是真正影响股票市场价格水平的根本因素。供求双方的行为是市场心理研究的一部分,正是这种行为驱动了股票市场的变化;

7、在股市达到顶峰之前人们的预期往往过于乐观,而此后,人们的预期却又显得过于悲观;

8、投资者选择将其判断的依据建立在多数专家都认可的基本理论上;

9、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之间有时可能存在着交叉反馈,随着房地产市场中投机活动的增加和社会的不断变化,这种反馈可能在未来不断加强;

10、新闻媒体无论是在为股市变化进行铺垫还是在煽动这种变化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1、股票市场的价格并不完全由基本面来决定;

12、人们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作出的决定往往会受到身边因素的影响;

13、人们总是倾向于过度自信而不是信心不足;

14、人们并不总是像事先想好的那样行事;

15、机构投资者并不一定比个人投资者聪明;

16、远离那些被高估的股票,才是明智的战略;

17、股票可以下跌,而且可以下跌很多年。股票市场可以被高估,同样可以低估许多年。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篇3

最近读了希勒写的《非理性繁荣》。这是一本学术著作,作者把非理性繁荣作为了一个研究对象从结构上,文化上,心理上进行了研究。我佩服作者的丰富的知识,严谨的考证,细心的调查,但我不太喜欢这种典型的西式研究方法,一切用图表数据说话,然后试图解释这些图表数据说明的东西。书我读起来有些拗口,这是因为我浮躁的心态,翻译的不畅。我只是简单的翻了一遍。但这过程中,围绕非理性繁荣这个命题,我确实想到了很多,这有很多我已经形成的观念和正在形成的观念,借此机会我正好把它表达出来。所以这并不是一篇读后感。

关于非理性?

投资者心理对经济理解总是延迟和放大的。中国自20xx年后的快速增长,直到05,06年才体现到股市上来,而且投资者放大了对经济增长的感触,07年就进入非理性的状态了。危机也在那时埋伏,当股市开始下跌,很容易就进入了bengpan,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恐慌,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很轻易的跌破基本面关口和心理关口。人也如此,发达时,自信和欲望也会极度膨胀,以为天下唯我独尊;落魄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自杀的心都有。股市就是由这样的人构成的,所以也有这样的性格。人要认清自己,成不骄,败不馁,任何时候都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成熟的股市也应该这样。但话又说回来,不成熟的股市才有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

庞氏骗局和击鼓传花

我在想这种放大效应是如何传播出去的。贪婪和恐慌最终是如何被放大到了疯狂。这其实就是个庞氏骗局,说白了就是传销。庞氏骗局因为臭名昭著的麦道夫而被大家所熟悉,传销在我国是明文禁止的。大盘涨了,所以更多的人进来,所以大盘再涨,直到泡沫破裂。bengpan也是如此。大多数投资者都知道其中的端倪,为什么他们还参与到其中呢?我想这是一种“击鼓传花”的心理,每个人都不会认为自己就那么倒霉轮到最后一个,每个人都相信自己能都获利逃脱。这就是赌博了。

在关键点操控

还有一个命题是大盘如何从一小部分人的狂欢演变成了全民狂欢。这类似于病毒传播模型,但我并不做过多地分析。我记得有个临界值,当感染比率大于这个值的时候,就有可能使整体都感染。我想说的是,临界值附近是个很危险的区域,这使得操控变成了可能。可能投入并不太多的资金,就可以使狂欢成燎原之势。这与索罗斯的观点很像。他就找到了这样的一个时机,狙击了英镑。我相信这样的投机机会会经常存在的。

书中提到的一个小故事我很感兴趣。为什么《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么出名,远远超过了其它同时期的作品?这幅油画从艺术上真的超过其它作品很多吗?作者的儿子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作者查证了一些资料,这幅油画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对它进行了炒作,又发生了很多其它的故事,强化了人们心中的印象,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又开始对它进行细细的论证,最终巩固了它作为一个超伟大作品的地位。这其实也是一个泡沫形成的过程,包含了传播,正反馈,或许还有一些关键时刻。当然,这个泡沫永远不会破碎了。因为艺术这种东西无法估价。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2000字汇总6篇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我们能够在阅读当中学会悟道,作品的作者是作者,读完这部小说后,内心欣喜。表达心里震撼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其写进自己的读后感里,如何能快速写好读后感呢?栏目特意为你整理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篇1

每当我向身边的朋友、同事和同学们表达价值投资概念的时候,他们多数表示了深深的怀疑。被他们问及最多的话题就是,当前中国的股市,适合做长期投资吗?

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纠正一下。如果是炒股票、做波段,可以问在当下;但如果是对价值投资这样一个长周期的投资活动而言,这个问题就应该改正成这样:从现在到未来的十年或者二十年间,适合做长期投资吗?这样时间范围和标的才对应得上。对于这个问题,一开始我是用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来进行解释的。回答的多了,自己也发现这个解释存在着不尽合理的问题。因为经济和股市虽然存在着相关性,但是是否一定是强相关,他们的增长步调是否一定是一致,这却是不能够下一个定论的。因为后者比前者具有更多的随机性。

这个问题还存在着一个潜台词,那就是是否只有美国的股市比较适合做价值投资,而中国这样一个法制不健全,股市发育不良的环境下,不一定能够提供价值投资的土壤。那么,美国的股市又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呢?

罗伯特﹒J﹒希勒著于2000年的《非理性繁荣》,正是一本分析美国上世纪末股市繁荣现象,以及整个20世纪美国股市发展的重要作品。“非理性繁荣”一词,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1996年12月5日,面对全球股市的持续繁荣与大幅上涨,作为当时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在华盛顿对当下的股市做出了“非理性繁荣”的判断。这一判断震惊了世界,被称为“格林斯潘震撼”并导致欧美股市暴跌。但在这之后,美国股市出现了长达三年的大牛市,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道指)从6500点一路上涨至12000多点,格林斯潘对股市的判断被彻底否定。从那以后,格林斯潘就对全球股市三缄其口,就连当年纳斯达克股市上涨至5100多点、市盈率已达850多倍时,格林斯潘也没有对股市发表任何评论。

2000年,希勒使用“非理性繁荣”为题著书,成为当年投资类图书经典。此时,道指突破了11700点,距离1896年5月26日公布时的40.94点,增长了286倍;距离1972年11月14日的1003.16点,增长了11.7倍;距离1995年11月21日的5023.55点,增长了一倍。即便是在道指诞生一百年的2006年5月间,指数也在11000点区间。从这个总体趋势上来看,股市一直向上,走向繁荣。但是,1929年股市崩盘,直到60年代才再次回到原来的点位;70年代的股灾,也是到了90年代初才再次回到原来的位置。和中国股市18年间五次起落相比,美国的股民可谓是既有幸福的一代,又有痛苦的一代;而中国的股民,却只是悲喜交加的一代。

这本为2000年处于网络股和科技股泡沫中的美国投资者所写的书,善意地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公众常被认为学会了股票在下跌之后总会反弹这个基本常识。我们已经看到,许多证据证明大部人是这样想的,但是他们想错了。股票可以下跌,而且可以下跌许多年。股票市场可以被高估,同样可以低迷许多年。

“公众常被认为了解到,从长期看股票总是优于其他投资,比如债券,所以长期投资者投资股票会好一些。我们看到,有证据表明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想的,但他们又想错了。在数十年的时间里,股票并不比其他投资优越,也没有理由相信它将来也会这样。

“公众也常被认为了解到,股票投资聪明的做法在于选择共同基金,因为它们了解市场的变化。我们发现大部分确实是这么想的,但是他们又一次错了。选择业绩良好的共同基金所获得的收益比投资者想象得要少。”

既然被评为年度最佳读物,至少说明讲得内容得有一些道理能够支持结论,并且说服了一些读者。作者列举了12条主要原因用以说明2000年牛市的形成诱因,社会力量如何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放大机制以推动牛市不断走高,新闻媒体和新经济思想如何扮演关键性角色,以及投资者群体又是如何一起在人性的作用下共舞狂欢。放在2008年的春天来看,除了12条诱因的其中二三要对其略略地调整之外,其它的一概不动,我认为应该也可以对当下中国的股市进行完整地诠释了。

价值投资的先行者,巴菲特的师傅格雷厄姆经过多年的打拼,格雷厄姆联合账户到1929年为止资金已达250万。但是随后的崩盘以及之后的危机接踵而来,尽管格雷厄姆非常小心谨慎,还是在1930年损失了20%。以为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他又贷款来投资股票,然而所谓的底部一再被跌破,1932年联合账户跌掉了70%之多,格雷厄姆也濒临破产。痛定思痛,格老力著《有价证券分析》(SecurityAnalysis)一书,是对1929年西方世界经济大萧条深刻反思的产物,奠定了格老作为美国及至世界的证券分析家与投资理论家的地位。年轻的巴菲特看了1942年格老的又一部力作《聪明的投资人》(TheIntelli-gentInvestor)之后,毅然决定选择哥仑比亚大学就读并终生追随格老。

格老虽有价值投资理论,但生不逢时,30年代的大萧条和40年代的世界大战使其无用武之地。但是巴菲特幸运得多,格老的理论让他四十余年来大放异彩,直至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巴氏1963年收购并改组了BerkshireHathaway公司,使其成为他的投资利器。但是不幸的事情还是没有放过他和其它任何投资者:70年代的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以及水门事件的双重打击,使美国工业生产下降22%,失业率高达11%,通货膨胀率达到18%,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1973年1月的最高点1016点下跌到1974年底的557点,纽约股票交易所市值下跌了40%。197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也缩水超过50%。自1982年底美国经济摆脱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进入复苏以来,美国已经历了长达95个月的经济扩展,创下了举世瞩目的和平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扩展记录。80年代初期,股票价格开始回升,到1987年8月份道指达到2722点。10月19日,华尔街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股票崩溃,单日跌幅达22.6%,巴菲特损失了市值的25%。1999年3月16日,在美国经济继续强劲增长、无通胀压力和网络、科技泡沫的推动下,道指一度突破10000点大关。而巴菲特则在泡沫中业绩平平,1999年竟然只有0.5%的回报。

结果呢?巴菲特2008年致股东的信中写到:“2007年我们的资本净值收益为123亿美元,这使得我们的A股和B股的账面价值同时增长了11%。在过去的43年里(意味着自这一任管理层接手那天开始),我们的股票账面价值已经从每股19美元涨至78008美元,相当于每年21.1%的综合增速。”

看上去,希勒的观点和巴氏的业绩存在矛盾,其实不然。希勒所指得是普遍意义上投资领域的规律;而巴氏则是在规律的之下,运用价值投资所产生的特殊效果。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一是判断我们所处的时代会向着什么样的趋势前行,二是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检视自己的投资理念,找到有哪些是属于自信过度,又有哪些是属于异想天开。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篇2

《非理性繁荣》书名取自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理事主席格林斯潘1996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演讲中,谈到当时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下面我们来看看《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1500字,欢迎阅读借鉴。

美国金融学教授罗伯特?J?希勒的新作《非理性繁荣》出版后,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在此书中,希勒用了较多的金融行为学理论来解释九十年代后期美国股市的泡沫成因。

由于中国股市这几年的连续上涨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这在美国股市更为剧烈。希勒就指出,那些相信股市会下滑和连续减速的人由于年复一年不断地出现判断错误,对自己的.坏情绪很敏感。

那些不断预测下滑的人由于总是在错,会痛苦地感觉到丢面子。由于对认识世界的满意程度是自尊和个人身份的一部分,很自然地,以前悲观的人想建立一个不同的世界观,或至少会在公众面前呈现出不同的态度。也正因为如此,“空翻多”的能量有时会很强大,甚至很多人在高位也奋不顾身地涌入市场。尤其是当股票投资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文化,投资人更是害怕“踏空”。

对于人们为什么不能做出独立的判断和选择,一般的解释是迫于社会压力的屈从,人们害怕被看成是另类或是傻瓜,他们的判断受到了动摇。

但社会心理学家早在五十年代就通过实验表明,人们未必是害怕在一群人之前表达一个相反的观点,而是“传统理性”告诉他们,当大部分人都做出相同判断时,那么差不多可以肯定,大部分人是正确的。所谓顺势而为。

人们对股评家、分析师和经济学的所谓“权威”的依赖感。尤其是在社会分工日益明显的今天,人们信赖专家成为一种习惯,总以为专家推荐的股票或走势的看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跟他们走没错。

还有一点也颇值得关注,就是投资者经常对价位高估习以为常,只有等到股价跌了个50%甚至100%,才恍然大悟。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人们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往往会受到身边因素的影响。

在股市中,暴涨和暴跌适合喜欢刺激的投资者与大牛市的热潮。但一般而言,阴跌和缓涨则容易让人轻信,或者说有时更能把一般投资者套住。其中的原理就是利用了价格的持续性能给害怕风险的人以心理依托。

在市场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有些向来谨慎的人会突然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举动,这往往是和信心过度有关。过度自信有许多表现形式,最典型的事是“事后聪明”,它使人们认为世界实际上很容易预测。

1987年10月19日美国出现“黑色星期一”之后希勒做过一个问卷调查。第一个问题是“你当天就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反弹吗?”在没有参与交易的人中,有29.2%的个人和28%机构的答案是肯定的。在参加交易的个人和机构中也有近一半人认为是知道何时反弹。

“事后聪明”确实在股市中频繁发生,除了过度自信外,也可能与“虚荣”倾向有关。市场的真正命脉在于信息与判断未来,虽然后者是极难做到的事情。

在希勒看来,美联储主席格林斯可能也是金融行为学的研究对象。1996年12月4日,希勒向格林斯潘和美联储董事会作了证明股市水平不合理性的报告。第二天,格林斯潘就发表了“非理性繁荣亢奋”的演说,导致股市暴跌。但仅仅几个月后,格林斯潘又站到了乐观派的一边,提出了“新时代”的看法。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篇3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繁荣,储蓄、股票、房贷、基金、债券等金融理财产品,已深入千家万户,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当今社会几乎人人离不开金融,学金融,懂金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因此,作为当代青年,应将金融学作为自己的一项人生必修课。经朋友推荐,我阅读了金融系列图书之一的《非理性繁荣》,对股票投资有了新了认知,颇有收获。

《非理性繁荣》描述了导致20世纪90年代股票市场泡沫的心理因素。该书序言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末的股市呈现出一个典型特点,即投机性泡沫:暂时的高价得以维持主要是由于投资者的热情而不是与实际价值相一致的预测。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市场可能维持高位甚至大幅攀升,但在未来十年或二十年里,股市的总体前景将会是非常惨淡,甚至十分危险。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结论。

对于股市,“什么是利好消息”是每个人都想知道的,只要掌握利好消息,人们就可以通过投资来获利。而希勒的《非理性繁荣》却告诉投资者,这样的方式不完全可行。作者告诫投资者不要过于相信自己已经掌握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规律。目前的金融学不足以提供确定的结论,而且不能完全理性地预测和理解股价的波动规律,作者指出“非理性”心理使得我们的对未来的预测很不可靠。

对于导致股价变动的原因,作者试图把潜在因素拓展到更多领域,讨论更多人类行为和事件:从1929年的金融危机,到生育高峰,从通货膨胀到社会中的赌博文化,从贸易结构到媒体如何影响政治,几乎涵盖了我们能够想到的所有影响到股价的因素。犹如一个庞大的模型,变量集合可能是个无底洞。他指出,在决定股价因素中,股票价值很重要,但是人们的信心和非理性或许对宏观性的股价波动有更大的影响。

在作者看来,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体投资者,都难以摆脱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即使投资者是在追求一种理性的目标,结果往往也难以实现。我们当然不能说投资者是赌徒,可是谁敢说自己没有赌心?亏了的想翻本,赚了的还想赚的更多,市场就这样被自我放大、自我增强起来了。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比较自信,觉得自己肯定能赚钱,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信心过度,可是几次波动下来,大家又觉得还是随大流走最保险。于是,“社会传染病”也就由此而产生了。这本书中总结了社会心理学对这种现象的分析,使人颇受启发。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认为“股票在下跌之后总会反弹”是个基本常识,而作者却证明他们想错了——股票可以下跌,而且可以下跌许多年;股票市场可以被高估,同样也可以低迷许多年。人们还会认为“从长期看股票总是优于其他投资,比如债券,所以长期投资者投资股票会好一些”,然而作者证明他们又错了——在数十年的时间里,股票并不比其他投资优越,也没有理由相信它将来也会这样。在《非理性繁荣》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统计数据、最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等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从这里,我感受到了自己先前对股票投资认识的局限性。保有一份理性的投资心态,避免情绪化的投资给我们带来不良的影响,是我阅读该书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对财富梦想的狂热追逐、人类社会的贪婪和由此带来的恶果,对引导广大普通投资者如何防范和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有极大的帮助。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篇4

第二次拜读这本曾为希勒教授带来无穷声誉的经典著作,尽管在很多地方还是不太能完全把握他的思想(也许也有翻译的问题),但相信他的思路已大抵掌握并认同!

本书重点是分析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这些泡沫的形成原因以及人的心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作为一名行为金融学家,希勒教授指出以下一些重要的思想:

1、人类的行为最终推动着金融市场的运行;

2、泡沫崩溃所蕴含的风险比人们认识到得要大得多;——想想07年;

3、“投机性泡沫”:价格上涨的信息刺激着投资者的热情,并且这种热情通过心理的相互影响在人与人之间逐步扩散,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推动价格上涨的投机行列,完全不考虑资产的实际价值,而一味的沉浸在对其他投资者发迹的羡慕与赌徒般的兴奋中;

4、当整个时期的房价指数经通货膨胀修正后,我们发现房价上涨并没有那么多;

5、当事件朝着一个极端的方向发展,通常是由于众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其中任何单个因素都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

6、供给与需求才是真正影响股票市场价格水平的根本因素。供求双方的行为是市场心理研究的一部分,正是这种行为驱动了股票市场的变化;

7、在股市达到顶峰之前人们的预期往往过于乐观,而此后,人们的预期却又显得过于悲观;

8、投资者选择将其判断的依据建立在多数专家都认可的基本理论上;

9、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之间有时可能存在着交叉反馈,随着房地产市场中投机活动的增加和社会的不断变化,这种反馈可能在未来不断加强;

10、新闻媒体无论是在为股市变化进行铺垫还是在煽动这种变化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1、股票市场的价格并不完全由基本面来决定;

12、人们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作出的决定往往会受到身边因素的影响;

13、人们总是倾向于过度自信而不是信心不足;

14、人们并不总是像事先想好的那样行事;

15、机构投资者并不一定比个人投资者聪明;

16、远离那些被高估的股票,才是明智的战略;

17、股票可以下跌,而且可以下跌很多年。股票市场可以被高估,同样可以低估许多年。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篇5

很是遗憾,也很是震撼,差不多一年前就把这本书买回来了,但是一直没有列入阅读重点。还是先让你和我一起分享下这本书绝妙的闪光点,也许更为合适:

股市大幅度下跌以后,房地产也会出现较快上涨。(这个观点对于中国股市2007年和2008年解释还是具有说服力的)。

自由市场的一个基本缺陷就是:经济的繁荣总是会伴随着道德标准的衰退,直到一些丑闻或者巨大震撼事件暴露出来。(麦道夫事件以及AIG高管奖金分配,对这个法则做了最直接而深刻的注解)。

贷款人无抵押贷款超过2年半收入,传统上就认为这个人贷款过高。(对比我们今天按揭总款,这个数据保守的让人感到夸张)。

美国按揭28/36原则:抵押借款不能超过贷款人总收入的28%,贷款人的贷款总额不得超出总收入的36%。(看看这个数据,你也许会冷汗淋漓)。

股价是由真实价值推动的。(想想你对股市的看法,你对股价的看法?)

当然如果仅仅只有这些,我还只能说这本书比较精彩。他够不上对笔者的震撼。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很久以来,这个博客基本上看不到对房地产具体项目的论述,而是一些关于宏观经济,关于城市和关于行业经济的论述。正是基于对这些领域的理解,以及心得,这本书带给笔者的才是震撼性思维:

中国从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开放以来,房地产收益率为6%/年,股票是10%/年(一个上海的房地产商人的统计数据,他有一个专职的股票理财人,他的合作伙伴经营者上海银七星室内滑雪场,在2007年笔者所在的企业曾经试图引进这个商业项目,到目前为止,他是笔者接触到非核心区最为成熟的商业发展模式,这点在今天笔者仍然非常确信)。中国改革开放30年GDP平均增幅超过8%(没有确切数据,不过可以看到成型的图表),1982年—2005年,中国平均储蓄率为:6.42%(一年期,且没有包含88、89年期间银行保值储蓄的保值率),中国平均贷款利率约为9%(一般而言存贷款利差在2—3%之间),CPI年平均增长率为6.1%。

所有基本数据齐全了,因为股市投资收益率和楼市投资收益率数据非官方渠道,因此你只能看做是一个近视数据,通过近视数据你能获得的信息是,将钱存在银行并不会比你投入在房地产市场少赚钱,甚至还会更高;如果你是贷款投资房市,那么亏损是肯定的。从长周期数据来看,基本不支持投资房地产市场会增加你的财富。但是你会发觉投资房地产市场确实让某些人变的更加富有,这个原理我们也认同,关键在于我们对于投资市场波动的态度。这里涉及到穷人经济学和富人经济学的差别,因为资本市场是连带市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祸不单行更大频率发生在穷人身上。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把仅有的资产全部投资,但是在资本市场下跌时候,你的就业,你的工资可能会受到连带影响,而你被迫在低位割肉,因此被迫亏损,其主要原因在于你无法自由选择交易时间给你带来的投资损失;第二个法则就是,你没有充裕的时间和财力调整你的投资策略,比如我们都知道,如果房地产开发商从一开始就购地并不进行生产销售,那么无限囤积土地一不会有亏损风险,二会获得更大收益,但是如果资本不富裕,你被迫将购置的土地用于开发,但是当你把土地消耗掉以后,再次购买土地的时候,土地价格上涨一定会超过房地产利润的上涨幅度。这也就是房地产企业,往往会一个项目失败,导致整个公司倒下的原因。从公司规模来说,万科是全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但是相对于李嘉诚先生来说,万科显然仍然属于穷人,因此两者行为差别就显现出来,万科被迫对地王进行开发,而李嘉诚则可以停止投资,搁置开发等待开发时间来获利。

上面我们探讨的是绝对富裕与相对富裕的投资案例。因此纯粹的投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致富的手段和方向。《穷爸爸和富爸爸》只是给你编织了一个惊心动魄的美丽传说,当然这种传说在你身边或许可能真实存在。但你一定要相信,这个会是极少数个案,而不构成大家致富的共同途径。

因此对于股市和楼市,书的作者给出的答案,其实并不新鲜,只是因为前面大量的论证而显得更有说服力。就是分散投资,让自己变的象富人一样进行交易。在保障生活充裕的情况下,运用时间杠杆来调整你的投资策略和节奏,不要相信你的智慧去给市场博弈。作者罗列的美国股市20多年时间表明,基金仅仅能获得股市大盘正常的盈利,当然这点也可以说明,在中国08年几乎无一基金公司盈利的现实状况,英雄不是总会出现的,在这个多方博弈市场,即使英雄也会发出好汉难敌四手的感慨,英雄就这样被消灭的。

当然文章的多数建议,仅仅针对那些相信自己仅仅是这个社会普通大众一员的群体,对于自己智慧具有相当自信的人,也许本文观点可靠性就显得不值一文。依照笔者的经验,投资策略对于个体的价值并不大,比如你在2002去买一只股票和2002年去买黄金或者2002年去购置房屋,你仔细分析后,你会发觉其实他们收益率都大致相当。当然如果全部存入银行你会发现你的亏损,这仅仅是你把周期设置在6年时间,如果再向后延续一个6年,或者两个6年,你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其实是无比小的。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篇6

关于这本书我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去买一本而是直接在网上下载的电子文档来读的。首先,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吧。《非理性繁荣》书名取自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理事主席葛林史班1996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演讲中,谈到当时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从那时起,许多学者、专家都注意到美国股市因投机风气过盛而引发的投资泡沫现象。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甚至多次预言美国的投资泡沫将破,可是每当美国股市有衰竭的症候时,就会有另一股投机热潮注入,让股市得以暂时维持不坠,直至近日方有软着陆的迹象。

在《非理性繁荣》(第二版)中,罗伯特希勒教授对2000年第一版的内容进行了适时的修正和更新,重新阐述了市场波动这一给他带来国际声誉的主题。希勒在第二版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他以一种更加清晰和彻底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那些可能动摇经济运行和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市场泡沫的产生和破灭。

在第一版中,希勒教授成功地预言了股市的下跌,而在本书中,他将研究扩展到了目前炙手可热的房地产市场,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论述美国国内和国际房价的历史走势。

在本书中,希勒通过大量的证据来说明,如果20世纪90年代末的股市,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中隐含着大量的泡沫,并且最终房价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中开始下跌。他认为,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之后,许多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这使得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房地产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因此,非理性繁荣非没有消失,只是在另一个市场中再次出现。

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希勒教授描述了金融市场波动的心理根源,并且着力列举和论述了自由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所固有的不稳定性。比如,艾伦格林斯潘著名的非理性繁荣演说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他认为,最终摆脱这种困境的途径在于社会制度的改进,比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保险品种以保障人们的收入和住房,以及更加分散化的投资选择。就像该书的第一版一样,《非理性繁荣》的第二版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阅读和讨论。

《纽约时报》的保罗克鲁格曾这样评价这本书曼罗伯特希勒先生揭示了金融市场非理性的一面,在这方面,他比同时代的其他任何经济学家做得都多。罗伯特﹒J﹒希勒著于2000年的《非理性繁荣》,正是一本分析美国上世纪末股市繁荣现象,以及整个20世纪美国股市发展的重要作品。非理性繁荣一词,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1996年12月5日,面对全球股市的持续繁荣与大幅上涨,作为当时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在华盛顿对当下的股市做出了非理性繁荣的判断。这一判断震惊了世界,被称为格林斯潘震撼并导致欧美股市暴跌。但在这之后,美国股市出现了长达三年的大牛市,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道指)从6500点一路上涨至12000多点,格林斯潘对股市的判断被彻底否定。从那以后,格林斯潘就对全球股市三缄其口,就连当年纳斯达克股市上涨至5100多点、市盈率已达850多倍时,格林斯潘也没有对股市发表任何评论。

2000年,希勒使用非理性繁荣为题著书,成为当年投资类图书经典。此时,道指突破了11700点,距离1896年5月26日公布时的40.94点,增长了286倍;距离1972年11月14日的1003.16点,增长了11.7倍;距离1995年11月21日的5023.55点,增长了一倍。即便是在道指诞生一百年的20xx年5月间,指数也在11000点区间。从这个总体趋势上来看,股市一直向上,走向繁荣。但是,1929年股市崩盘,直到60年代才再次回到原来的点位;70年代的股灾,也是到了90年代初才再次回到原来的位置。和中国股市18年间五次起落相比,美国的股民可谓是既有幸福的一代,又有痛苦的一代;而中国的股民,却只是悲喜交加的一代。

这本为2000年处于网络股和科技股泡沫中的美国投资者所写的书,善意地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公众常被认为学会了股票在下跌之后总会反弹这个基本常识。我们已经看到,许多证据证明大部人是这样想的,但是他们想错了。股票可以下跌,而且可以下跌许多年。股票市场可以被高估,同样可以低迷许多年。

公众常被认为了解到,从长期看股票总是优于其他投资,比如债券,所以长期投资者投资股票会好一些。我们看到,有证据表明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想的,但他们又想错了。在数十年的时间里,股票并不比其他投资优越,也没有理由相信它将来也会这样。

公众也常被认为了解到,股票投资聪明的做法在于选择共同基金,因为它们了解市场的变化。我们发现大部分确实是这么想的,但是他们又一次错了。选择业绩良好的共同基金所获得的收益比投资者想象得要少。

既然被评为年度最佳读物,至少说明讲得内容得有一些道理能够支持结论,并且说服了一些读者。作者列举了12条主要原因用以说明2000年牛市的形成诱因,社会力量如何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放大机制以推动牛市不断走高,新闻媒体和新经济思想如何扮演关键性角色,以及投资者群体又是如何一起在人性的作用下共舞狂欢。放在20xx年的春天来看,除了12条诱因的其中二三要对其略略地调整之外,其它的一概不动,我认为应该也可以对当下中国的股市进行完整地诠释了。

价值投资的先行者,巴菲特的师傅格雷厄姆经过多年的打拼,格雷厄姆联合账户到1929年为止资金已达250万。但是随后的崩盘以及之后的危机接踵而来,尽管格雷厄姆非常小心谨慎,还是在1930年损失了20%。以为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他又贷款来投资股票,然而所谓的底部一再被跌破,1932年联合账户跌掉了70%之多,格雷厄姆也濒临破产。痛定思痛,格老力著《有价证券分析》(SecurityAnalysis)一书,是对1929年西方世界经济大萧条深刻反思的产物,奠定了格老作为美国及至世界的证券分析家与投资理论家的地位。年轻的巴菲特看了1942年格老的又一部力作《聪明的投资人》之后,毅然决定选择哥仑比亚大学就读并终生追随格老。

格老虽有价值投资理论,但生不逢时,30年代的大萧条和40年代的世界大战使其无用武之地。但是巴菲特幸运得多,格老的理论让他四十余年来大放异彩,直至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巴氏1963年收购并改组了BerkshireHathaway公司,使其成为他的投资利器。但是不幸的事情还是没有放过他和其它任何投资者:70年代的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以及水门事件的双重打击,使美国工业生产下降22%,失业率高达11%,通货膨胀率达到18%,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1973年1月的最高点1016点下跌到1974年底的557点,纽约股票交易所市值下跌了40%。197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也缩水超过50%。自1982年底美国经济摆脱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进入复苏以来,美国已经历了长达95个月的经济扩展,创下了举世瞩目的和平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扩展记录。80年代初期,股票价格开始回升,到1987年8月份道指达到2722点。10月19日,华尔街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股票崩溃,单日跌幅达22.6%,巴菲特损失了市值的25%。1999年3月16日,在美国经济继续强劲增长、无通胀压力和网络、科技泡沫的推动下,道指一度突破10000点大关。而巴菲特则在泡沫中业绩平平,1999年竟然只有0.5%的回报。

结果呢?巴菲特20xx年致股东的信中写到:20xx年我们的资本净值收益为123亿美元,这使得我们的A股和B股的账面价值同时增长了11%。在过去的43年里(意味着自这一任管理层接手那天开始),我们的股票账面价值已经从每股19美元涨至78008美元,相当于每年21.1%的综合增速。

看上去,希勒的观点和巴氏的业绩存在矛盾,其实不然。希勒所指得是普遍意义上投资领域的规律;而巴氏则是在规律的之下,运用价值投资所产生的特殊效果。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一是判断我们所处的时代会向着什么样的趋势前行,二是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检视自己的投资理念,找到有哪些是属于自信过度,又有哪些是属于异想天开。

总而言之,这本书可以算是一本经典之作,无论我们是否是做金融研究的都应该读一下这本书。

指南读书笔记模板


读后感大全专题“指南读书笔记”推荐内容。

古语言: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而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那些收获瞬时涌现,需要即时把它记录下来。你对写读书笔记熟悉吗?读后感大全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指南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指南读书笔记(篇1)

《指南》作为国家指导性文件,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和教育建议。《指南》解决了困扰教师的实践难题,看了此书,对我帮助甚大,感触颇多。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读全文,对《指南》的基本框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如:《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习与发展目标,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共32个目标。二是教育建议,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我们老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教育建议。

全书从五大领域做了详细的介绍。语言领域从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方面,强调语言领域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以及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幼儿提供与同伴和成人交流的机会,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萌发幼儿对文字的兴趣。科学领域以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个方面,强调幼儿的科学学习应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健康领域从幼儿身心状况、幼儿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方面,着重强调了三点:一是幼儿积极健康的身心状况不仅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二是身体动作和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三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适宜的锻炼和有规律的生活。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保持愉快的情绪,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反对成人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在艺术领域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

通读全书,让自己的教育理念更为丰富。幼儿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者。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在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体验、分享合作、享受快乐。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孩子年龄越小,个体差异就越明显。成人不应要求孩子在统一的时间达到相同的水平,应允许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所呈现的发展“阶梯”,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重视家园共育,倡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注重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家长和幼儿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学习《指南》,让我们有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去关心幼儿、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为幼儿成长创设宽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指南读书笔记(篇2)

正如《指南》的“说明”中所说,《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有些语句虽然意义相近,但是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详细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指南读书笔记(篇3)

这次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感触更深。指南细致周到的从家庭、幼儿园、社区出发,帮助了我们一线老师梳理了自己在园组织一日活动的要求及注意的细节。

以往幼儿教育总是以学习一些基本知识作为了重点,使得幼儿园教育总是不时的具有小学化倾向,违背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而《指南》犹如指南针为迷茫的我们指明方向,在每个具体目标后提出了适宜的具有指导性的建议,指出了我们一日活动的注意点,有利于我们组织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对照指南我们了解自己所带年龄班的孩子哪方面发展适宜,哪方面是滞后的需要多加强引导的,哪方面是好的,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特色。感触最深是观摩了中班组的一课三研《小小超市送货员》。一备课老师的目标制定的很宽泛,对已中班孩子来说快跑多少米比较适宜,所以一备时老师对具体目标没有明确,使得活动准备的场地距离布置的很短。在认真学习了指南提出的指标后,我们重新调整了目标,同时结合目标,重新布置场地等,让孩子们尽可能的技能达到做大程度的练习。抛砖引玉,在自己执教了小班组的一课三研活动《拖拉玩具来追我》,对小班孩子如何利用自制体育玩具进行集体教学,进一步思考了自制体育玩具如何玩,如何发展技能,发展怎样的技能,并在活动中技能得到做大程度练习,也明确了小班健康活动如何发展技能多样性。指南适宜的提出了以孩子的健康的重要。以往的纲要也提出了保护孩子的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但指南更具体深入的提出了在园如何进行健康教育。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以及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指南在注重幼儿体能发展的同时,更注重了其他的资源的渗透。

指南体现了一日生活节课程的理念。如吃东西时细嚼慢咽。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事无巨细,指南从幼儿的生活学习各个环节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让老师更关注、重视幼儿的保育工作。

指南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总是急,急于将故事、歌曲、数数等内容通过短短十几分钟统统教给孩子,当有些孩子没掌握时,老师便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于是分贝不由自主的提高了、脸色也越来越严肃,于是区角游戏变成了老师补差的场所,如此恶性循环,这些发展较慢的孩子便会对幼儿园和老师产生畏惧,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指南明确指出了幼儿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蹲下身子,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要了解这个年龄斑孩子的发展水平,可能孩子的表述还不够完整,其他小朋友都会了只有他还不会,不要急,孩子就是孩子,当你的脚步快于孩子的脚步,孩子会跟不上来,要放慢脚步慢慢带领他,帮助她得到合理的发展。

指南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指南提出了应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其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及成果。现在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有些孩子养成了养尊处优、自我为中心,将家长对自己的的爱是理所当然,而忽略了自己对长辈对身边其他人的尊重。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作为教师我们要理解孩子,去倾听他们的内心后,有立场的表述自己的观点,不迎合家长和幼儿,而是积极和家长交流,取得家长的理解,同时对孩子的行为要求作出立场适宜的回应。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受保护的权力,作为教师既是老师更是妈妈,只有从心里爱孩子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孩子才能在幼儿园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指南读书笔记(篇4)

冲着这本小说的盛名去看,不像我印象中的科幻小说那样,有关于生命、宇宙及一切的终极问题的探讨...也许有也不一定。

感觉全书是靠作者的吐槽堆砌起来的,用亚瑟在宇宙中见到的一些事物影射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事物。尴尬的是,直到结局前几页,我都还在以为这本书的作者是个美国人,所以书中的影射都是美国社会的一些现象,结果最后告诉我作者是个英国人,小说是在英国背景下写的。真的是很尴尬啊。

全书其实有几个明显的转折点做故事场景的分隔,不知道是不是有该书做舞台剧剧本的原因在内。

第一个场景是在地球上,引出主人公人类亚瑟和来自已经被毁灭的星宿七的搭车客福特·大老爷。就在亚瑟还在为自己的房屋不被推倒建高速引桥做斗争的时候,福特请他喝一杯,告诉他地球马上就要被毁灭了。

的确,地球马上就要被毁灭了,沃贡人很快进入了大气层,发布通知,因为地球在宇宙某在建“高速公路”的规划路线上,所以两分钟后地球将被毁灭。有意思的是,沃贡人毁灭地球用的理由和与地球人不算交流的交流,与亚瑟和政府斗争保卫自己的房子的情景不谋而合。所有的强权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历史总是在不断重演。

再当亚瑟醒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第二个场景:沃贡人的飞船。然而沃贡人并没有那么好客,相反,他们非常讨厌搭车客这种宇宙生物,于是亚瑟还没有从地球被毁灭,全球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残酷现实中惊醒,就不得不面对有关生死存亡的难题:如何从沃贡人手下存活。

与此同时,在宇宙的某个角落,银河帝国政府的总统赞法德在大庭广众之下偷走了宇宙最伟大的拥有无限不可能性引擎的飞船“黄金之心”号。

这艘拥有无限不可能引擎的飞船成功创造了十分有意思的巧合,比如最终聚首的四位船员,竟然在很久以前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故事的进行充满各种跳跃性,在作者诙谐的语言中反转不断呈现眼前,让人不由的惊叹于他丰富的想象力,这在我每次内心大震的时候就在书上写下的“弹幕”上有所体现。

如果有一天,你不得不踏上搭车漫游银河系的旅程,记得带上一本银河系搭车客指南,告诉自己“别慌”(Don’t Panic)。

指南读书笔记(篇5)

利用空余时间,我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指南解读》分两个部分详尽地阐释了指南的精髓,分别是:怎么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怎样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解读》通过详尽的阐述和案例分析、结构图、示意图等方式逐句分析《指南》的各项目标要求,并补充指南的内容。通过枝干图和饼图清晰明了地画出来了指南中的五大领域十一个子领域及其目标结构,并对每一个目标进行了概括理解。其中为了读者更好地认识举例了很多幼儿园的小实例。

《指南》提出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的观察幼儿,在幼儿的活动中生成观察目标。有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它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带了蚕宝宝到幼儿园,后来蚕宝宝破茧成蝶后死了,一群小朋友都围着蚕宝宝开始讨论它的死因,有的说饿死的,有的说病死的,有的说毒死的等等。这个案例很好的说明了指南帮助我们全面观察、了解幼儿的指引,提供幼儿足够的发表意见和交流的欲望,提出教师观察的重要性,要了解幼儿观察的欲望,帮助幼儿学习与发展。

我们在平时幼儿的学习生活中也要积极地抓住机会,提供给幼儿更多探索创造的条件,并从中观察幼儿的行为和发展,帮助幼儿取得进步。

关于《指南》艺术领域目标的内涵与价值,这一部分的《解读》主要通过问答的这种简单有效的方式进行,在读者对《指南》里的各项目标提出质疑了以后,《解读》来解释指南的目标的合理化。

比如在模仿学习中,《指南》艺术教育指出,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的要求。”而有人提出既然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幼儿绘画也通过模仿来学习来完成,比如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中大部分就是教师提供范画供幼儿模仿,然后幼儿照着老师范画来学习绘画,但是指南又要求我们不要提供范画,这个如何解释呢?解读中详尽地解释了所谓的“模仿”的含义,模仿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真实物品或者自然景观引起的自我主动模仿,而不是简单的依样画葫芦,解读还通过案例来说明幼儿自己创作的绘画往往比范画临摹有印象有意义。

想起我们在平时的美术教育中似乎为了课程简单化,也忽略了儿童的自发模仿和创造,呆板的繁华临摹会扼制儿童想象力的发展,这就导致儿童不是千篇一律的绘画分格。有的幼儿不喜欢绘画,总是说:“老师,我不会。”想起儿童初期都喜欢乱涂乱画,怎么长大了反而不会画了呢?因为他们脑子里有了模糊印象的固定模式了,这种固定模式不清楚,但却牢牢的固定住儿童的思维。因此《指南》中对儿童艺术思想的解放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指南读书笔记(篇6)

#序#

1.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投资者,首先要擅长企业经营。其二,最好的投资方式是让你的企业为你投资,以个人名义进行投资是最差的投资方式。

2.富爸爸的准则是:我的企业为我投资,大多数人不富有是因为他们作为个人而不是作为企业主进行投资。

3.世界上最富有的投资者并不是购买投资,而是创造投资

4.税法是不公平的,它由富人制定,为富人服务。如果想致富,就得利用富人适用的税法。

#我该投资什么#

1.我们在过去两年赚的钱比我头20年赚的钱还多。第一个100万最难赚,这种说法真的很有道理。

2.富爸爸的儿子和儿媳他们是很好的团队。

3.可能成为投资者的3个E.education教育;experience经验; excessive cash充足的现金。

4.税法是不同的,在一个象限合法的在另一个象限可能不合法。这些细微的区别在投资上会造成巨大的差异。

#选择#

1.安全,舒适,富有。这3种选择的优先次序不同,一个人的生活就会不同。

#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1.不要担心钱的问题,做好自己的事,自然会有很对钱。或者,不要以没钱为借口而不去争取你想要的东西。

2.你有什么样的金钱观念,你就会有什么样的金钱现状。你只有首先改变你的金钱观念,才能改变你的金钱现状。

3.如果你想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就必须知道富人的脑子里在想什么。

4.每当缺钱的恐惧与焦虑在我的五脏六腑翻腾时,我就会做富爸爸教我的一个练习,我对自己说:世界上有两种金钱问题,一种是钱太少的问题,另一种是钱太多的问题。我想要哪一种?

5.情感经常操纵着人们的生活,恐惧和怀疑会导致人们贬低自我和缺乏自信。

6.钱少时应该有个财务计划,钱多时也应该有个财务计划。两个钱多时没有计划,你就会失去所有的钱,回到你唯一知道钱少的计划中去,回到90%的人熟悉的那个世界,那个没有钱的世界。

7.人们越寻求安全,他们的生活就会越贫乏。安全和贫乏结伴而行。

#为什么投资常令人困惑#

1.投资是一种计划,而不是某种产品或者某种程序。投资是一个非常个人的计划。

2.投资项目或者投资工具能够把你从现在的财务状况,送到未来你想要达到的财务状况。

3.有人可能只投资股票或只投资房地产,他变得完全依附于股票或者房地产等工具,而看不到其他可以运用的投资工具和投资程序。久而久之,这个人就变成推手推车的专家,推着它永远在原地打转。

#你计划变富还是变穷#

如果你想看清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只需要听听他说的话。

#计划使你致富#

1.投资仅仅是一个由固定程序和策略组成的计划,是一套致富的系统——这一切几乎能保证你致富。

2.相信我,涉及投资时,简单好于复杂。

3.如果你有一个简明的策略,并认真执行,投资和致富就会水到渠成。

#你怎样找到适合你的计划#

投资是一种团队活动。你的财务团队成员可以包括:财务规划师,银行经理,会计师,律师,经纪人,簿记员,保险代理人,成功的顾问。

#现在就决定长大后你想要什么#

1.富有、舒适、安全实现财务忽悠的计划。

2.虽然我赚了很多钱,但是我花时间建立更多的企业、去跟更多的投资、去赚更多的钱,做这些事情的原因是,赚钱能够使我保持年轻、充满活力。

3.我们从生活这个绝妙的礼物中发现的可能性越多,就越能保持年轻的心态。

4.即使富有是你的第一选择,安全与舒适仍然要在富有之前予以考虑。关键在于,如果你想富有,就需要所有这3种计划。

#每一种计划都有代价#

1.从你认识到时间的宝贵以及时间有价格的那一刻开始,你将变得更富有。

2.穷人用金钱来衡量,而富人用时间来衡量。

3.代价是用时间来衡量的。

#你想坐在桌子的哪一边#

1.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如果你学习成为一个投资者,你将会越来越富有。

2.当一个人从桌子的一边坐到另一边时,他的世界观也随之改变。

#投资的基本原则#

1.投资不是赛跑。你并不是在与别人竞争,竞争者的财务生活一般是大起大落,所以你不要一心想要着拿第一。

2.如果你作为一个投资者,专注于提升自己的经验和教育,你就会获得巨大的财富。

3.富人的目标就是让钱为他工作,而他自己不必工作。

4.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选择与你相伴一生的游戏呢?

5.投资的第一条基本原则是要弄清你在为哪种收入在工作。

6.投资的第二条基本原则是要尽可能有效的把你的劳动收入转化为证券收入或被动收入。

7.投资的第三条基本原则是通过购买证券将劳动收入转化为被动收入或者证券收入,以保证劳动收入的安全性。

8.投资的第四条基本原则是投资者本身是真正的资产或者负债。

9.投资的第五条基本原则是真正的投资者总是能为任何情况做好准备,

指南读书笔记(篇7)

在《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性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如“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等,《指南》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支持”、“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维需要发散,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发散,《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生活在教育的条条框框之中,他们需要自主,因为只有自己动手动脑得来的直接经验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要想摆脱“填鸭式”的教育,想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相信在《指南》中就能够找到答案。

或许我对《指南》的解读还不够深入,还比较片面,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

《易经》读书笔记模板


小编给你提供了以下的《《易经》读书笔记》,结束了作品的阅读,我们也会赞叹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人们在读过这个作品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怎样才能更加精练生动地写好自己的感受呢?相信您在阅读网页内容后有所收益!

《易经》读书笔记 篇1

《周易》这本书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听说过了,不过它比《论语》这些书要神秘得多,我还记得是从外公那里第一次看见这本书的。正是过年,淘气的表弟不知道从哪里翻出来了一本发黄而且还没有封面的书,结果外公很宝贝地拿过这本书,不让表弟玩。外公就说这是《易经》,然后叔伯们,姑丈们都说这本书很好因为年纪太小,记不太清楚,不过,《易经》是一本好书,我从小就知道。

渐渐长大,还是没有拜读这本书,我心中有小小的疑问:这本书不是很有名吗?怎么都没有怎么看到同学看呢?

大学后,专业的原因我正式有机会阅读了这本书,而且知道《易经》也叫《周易》。

看了才知道,这是一本关于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及卦辞、爻辞的书。简单一点说,就是类似于看风水,算命的书。难怪外公会读它我外公的业余兴趣是帮人家楼房看风水。

不过,虽然是关于算卦的书,不过我还是怀着浓厚的兴趣读下去,因为我得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名言居然是出自于《周易》,我想,这本书不会那么简单,应该是一本充满哲学的书。

作为四书五经中的一本,《周易》在古代是专门用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也讲述了怎么处理自然与人,人与人的关系。

《易经》读书笔记 篇2

刚刚读了一本关于《易经》的书,整理读后感。虽然读完一本书,对易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也是只知皮毛。摘取些感受比较深刻的东西:

“只要我们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大家凭良心,时时立公心,自己先力行,人人如此,自然合理变通而生生不息。”

“只有仁是万事万物的共通需求,仁则生,不仁则麻木而枯死。做人必须不厌不倦,终生追求仁德。所以道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人人自尊、自重、自律,以提高自主的尊严”、

“从事科技研究和应用的人士,唯有谨慎、敬天,力求合理,才可以无咎。否则有如不谙水性却掉入旋涡中,当然十分危险。”

“易学告诉我们:有常才有变。坚守常则,才可以应变制宜,必须有所不变,然后合理地有所变,千万不可以为变而变,变到离经叛道,大家都受害。”

“中是百发百中而又恰倒好处;庸是用得良好的效果;中庸表示道德实践恰到好处”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我认为应该的,别人不一定有同感。”

“人的生命有限,原本是一种无奈。人必有死,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追求永生,又成为大家共同的愿望。”

“从择偶开始,慎选婚姻的适合对象;最好一生只谈一次恋爱,也只结一次婚;恋爱的对象就是结婚的对象,最为幸福;结婚后要尊敬天地、祖先和双亲;夫妻也应该彼此尊重;在性爱之外,也应该有共同理想及兴趣;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邻居有义;人人重视品德修养,共同以致中和为目标‘重视家庭教育和生活,不能以个人主义者自居。”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人人都有自主性,我们应该都应该加以尊重;认为自己和一般动物没有两样,象动物那样活着就可以;或者人为万物之灵,必须有异于一般动物;这种自我定位由个人自作自受,不必勉强也无法伪装。”

“西方人辩明是非,只就事理上着眼,对事不对人。炎黄子孙分是非,必须分到圆满的地步,大家才觉得满意。圆满的意思,其实就是大家都有面子,才不致产生纷争。我们采取’合‘的观点,’全‘的立场,所以不可能对事不对人。”

“孔子自述他的一生,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矩。”

“天高明,无所不覆;地博厚,无所不载;人效法天地,才能开启自己的智慧。人必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良好的思虑习惯,发挥自由的思虑的能力。”

“人生下来就有命,一切有定数,不想改变就依定数而行,要想改变就可以改变。”

个人理解易经还是宣扬中国的古文化,讲究仁义礼志信的做人原则,反对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批判人类对大自然所带来的不良危害,否定了西方文化和现代人的浮躁心理。读过之后,感觉自己充实了一些,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收获也不小。

《易经》读书笔记 篇3

自己初读《易经》的肤浅认识,从人最初接受启蒙教育到最后有所成就时应谦虚谨慎、居安思危的发展过程进行简要分析,和大家共同学习。

一、蒙学习改变命运

蒙,是《易经》中的第四卦,《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是说,山下有泉水,但要想发现甘泉,必须设法准确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着必须先进行启蒙教育。君子必须行动果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蒙的本意就是事态不明朗,前景蒙昧不清,看不到真相,象征幼稚愚昧。有蒙昧则必须要启发,大自然依赖阳光和清风来化解蒙昧,而引用到人类本身的成长过程,就突出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蒙卦的中心内容,是讲述如何对待幼稚和蒙昧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对待学习的问题。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蒙开宗明义就说了出来:亨。蒙卦卦辞第一个字就是亨,蒙昧怎么能亨通呢?《易经》是以此告诉人们,人处在童稚蒙昧状态,只要加以恰当的教育,就可以得到启蒙,不断学习就会不断进步,前途就必然是亨通的。

回到现实世界,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一无所知,到入学接受教育,再到参加工作,这个过程让我们学到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业务知识及社会知识,不断的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渐渐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那是不是参加工作以后就可以不学习了呢?当然不是。世界在前进,环境在变化,故步自封、停止不前,无疑会被时代所抛弃。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学习的意识深深植根于大脑,向前辈学、向同事学、向工人学、向书本学,努力营造学习氛围,争做学习型员工,创建学习型组织。在学习意识的推动下,给自己搭建施展才华、展现自我的舞台,为公司发展做贡献。

二、需机会在等待中出现

当我们通过启蒙教育和自发学习学有所成时,就希望有一个合适的平台让自己施展才华。但每个人的机遇有所不同,人的一生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或时机不成熟时学会耐心等待。《易经》中的第五卦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等待的问题。

需卦的卦象是上为坎为水,下为乾为天,为水在天上之表象。《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其寓意就是云在天上但雨还没有落下来,因此不能急进,只能静静地等待时机。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遇到艰险时,要审时度势,耐心地等待时机。能进则进,如果暂时不能前进,那么就要善于等待,在等待中伺机蜕变。但是,等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急功近利者不会等待,往往慌不择路,落得一败涂地;狭隘自私者不善等待,常常锱铢必较,而失去了许多机会。

等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策略。古时候有唐顺宗在太子的位子上等待二十六年终成正果,诸葛亮高卧隆中等来了一代明主贤君才使其才华得以充分施展,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积蓄力量才攻灭吴王夫差,这些都是历史上关于等待的最好的例子。反观我们,消费至上的浮华世界造就了我们急于求成的功利心态,缺少耐心、迫不及待地追逐功成名就。真应该好好学习古人那种意境在机会没有到来之前只需饮酒作乐,何其洒脱,何其自然!这并不是要我们在机会没有到来之际一味吃喝享乐,恰恰相反,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因此在等待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持一种自然和超脱的耐心,又要时刻不忘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乐观地投身于工作和学习之中,以昂扬的热情和扎实的基本功迎接机会的垂青。

三、谦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行为修养。当我们抓住机遇在事业上有所发展的时候,保持冷静的头脑和谦虚谨慎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谦,是《易经》中的第十五卦,《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意思是说,高山潜伏于地下,象征着高才美德隐藏于心中而不外露,所以称作谦。君子总是损多益少,衡量各种事物,然后取长补短,使其平均。对于谦卦,周公是大力推崇的: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小足以守其身。在《易经》六十四卦中,谦卦是很特殊的一卦,因为只有谦卦的六个爻辞中没有一个爻辞言凶,没有一个爻辞言害,统统吉利,处处通达。由此可见,自古以来社会对谦逊心态的重视,也充分肯定了它在提高自我修养、融洽人际关系方面的重要性。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自负的青年和尚,听说有一位高僧如何了不起,心里很不服气,就到高僧那里去讨教。高僧什么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地为他斟茶,茶水溢出来了,还继续斟。青年和尚说,大师,茶水溢出来了。大师说,是啊,杯子满了,什么也装不下了。青年和尚一听,顿时开悟了:自满和骄傲,就是一个已经装满茶水的杯子,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了,还能有进步吗?青年和尚得到了高僧的点化,开悟了,可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现实生活中像青年和尚一样的人是不少的,他们总是抱着惟我独尊的清高心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最终将被时代所淘汰。要知道,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虚心学习,努力寻找不足,是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的一项必修课。

四、既济成功后要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能够健康地向前发展,是因为始终有一种忧患意识在促使其不断自我调整,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缺乏这种忧患意识,终将会被时代淘汰。尤其是在我们小有成就之时,更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忘记居安思危。《易经》中第六十三卦既济,就是要告诉我们在成功之时要居安思危,才能永葆太平。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意思是说,水在火上,比喻用火煮食物,食物已熟,象征事情已经成功;君子据此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弊端,采取预防措施。本卦坎卦在上,坎为险,寓意是:虽然成功了,但危险仍高悬在头上,稍不留神,内忧外患就会接踵而来,导致混乱不堪甚至土崩瓦解。因此,在事情成功之后,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种种弊端,防患于未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古人是以此来告诉我们,在成功的时候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章》里的这句话说的是,一个国家只有始终铭记自己的内忧外患并逐一去克服它,才能生存下来,才能逐渐走向强大。同样道理,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应该时刻持有忧患意识,成功的时候更应如此。 因为忧患意识可以提醒我们,未来的竞争是如何残酷;忧患意识可以引起我们的深思,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相对未来还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去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我们惟有时时刻刻不忘用心学习,谦虚谨慎,居安思危,才能与时俱进,保证个人与公益的持续发展。

《易经》读书笔记 篇4

今天把《易经的奥秘》这本书看完了,大概用了两三天的时间,包括在地铁里的时间。这本书讲的道理比较浅显,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读物。以前我还买过一本《周易入门》,可是好像有点看不懂,就没继续看下去。据一个同学说,南怀瑾的《易经杂说》也是本不错的书。哪天有时间找来看看。

读完曾仕强的这本书,有以下几个观念得到了纠正:

一、阴阳相对立。其实易经中的阴阳是不可分的,而且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二、卦有好坏之分。以前我认为有些卦是好的,有些卦是不好的。其实,没有好坏之分。比如大过,初看好像是犯了大错误,是凶险。但是大过也意味着改革和冒险,如果度过了险关,就会有一片新天地。对于创新来说,有时候必须要度过大过这一关。

三、易经是用来算命的。其实易经讲的是自然规律,是演化,是过程,而不是算结果。算命其实是周易的很小的一个部分。如果你算出了结果,那么如果是好结果,你要不要继续努力?如果是坏结果,你难道要等死吗?你算的是心态,是调整的方式。易经的作用绝不至于算命。

四、命是不可把握的。其实,时也,命也。命并非是自己不能把握的。命,要靠你自己去造,种什么花,将什么果,这就是命。因果规律就是命。

《易经》读书笔记 篇5

《易经》写的是主人公沈琵琶从港大求学到二战中香港失守、回返上海时期的内容。书中涉及到一大家子的混沌关系、人性在物质下的黑暗、香港战乱时期的艰难生活及男女学生的些微混乱关系、与比比的友谊。当然,最重要的是首次详细地披露了她与母亲掺杂着现实利益的难堪的关系,尤其是钱,使她看清了她母亲,也一点点地毁了对母亲的爱。一股冷凉寒意钻到骨髓里。相比之下,她在姑姑那更依恋、更觉温暖些。

她曾带笑地对她母亲说:“我心里一直都过意不去……可是我会把钱都还给你的。”她对母亲的爱令人心疼:“爸爸没有伤过我的心,我从来没有爱过他。”当历史老师布雷斯代资助她八百元,却被她母亲在牌桌上输光了时,她想“八百元,为什么偏偏是八百元”。

她写到自己的穷,当姑姑为省钱自己包包子吃时,她这样写“琵琶喜欢这些包子,皮子硬得像皮革,她偏喜欢吃,吃在口里像吃的是贫穷。我们真穷,她心里想,眼泪涌了上来。”这是一个太悲的故事,繁华落尽,往事成烟,忽忽若失。她的回忆是沉重的枷锁,劈伤读的人的心。可是,她的笔调,一贯地,缓慢,如船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她的笔下没有什么特别惊心动魄的情节,照旧地,琐碎的细节一路流淌下去。我觉得,她不像在写小说,而只是在诉说生活,琐碎、平凡。可是,看的字越是这样的沉静,说的话越是带着笑,然而,捕捉到的却是更深的悲与辛酸,直惹引你唏嘘与黯然。在战乱中寄人篱下、孤苦伶仃时,她说“失去生命,她失去的是什么?也许是活下去的机会吧。可是活下去的机会不等于是生命,生命没有近似的东西……她真正活过吗?太多的事情总是不请自来……太多的事情,却又一无所有。”

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单个人在繁华喧闹、无穷无尽的世界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个世界上到底谁比谁更幸福?我们谁也不清楚,也许大家都生活的很难。

《易经》读书笔记 篇6

暑假带学生去羑里城研学后,对《周易》产生了兴趣,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认真读起来。

《六韬·三略》曰:“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万物寻。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

天时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四季更轮往复,正如世间一治一乱;昼夜晨昏交替,又似政权一起一伏。人的一生,像潮水般有起有落;人世的悲欢与离合,恰似月亮的阴晴与圆缺,草枯草长,国合国分;一盈一虚,一阴一阳。人是自然的一分子,人世就是自然的化身,这一思想在《周易》这部书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当你读几页《周易》后,就会被这其中阐述的道理深深吸引,为中国古人的智慧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周易》曰:“乾道变化,各在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周易》向我们传递了凡事都要遵循自然的规律,符合自然的,就是值得提倡的;违背自然的,就是不可取的。而如今,人类却想方设法地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类自以为科技已经很先进了,似乎可以与大自然一较高下。但人类不知道,在自然面前,人类永远是幼稚的孩童,一旦大自然报复人类,那灾难将是毁灭性的。

读《周易》,就是为了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我们积极地学习《周易》,推广《周易》的博大精神,不仅是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人的智慧,更是为了人类未来的和平幸福。所以,我认为,静下心来,认真地研究研究《周易》,是十分有意义的!

《易经》读书笔记 篇7

看了曾仕强先生写的《易经的奥秘》,吃惊不小,易经的最高追求居然不是大吉大利,而是无咎!咎是过错之意。人一辈子当然不可能不犯错,但尽量不要犯大的过错。

曾先生告诉我们,易经中的吉凶观和我们通常的理解是有区别的。我们所指的吉与凶其实就是好与坏,而易经中的吉与凶对应的是得与失。顺应自然就能得,也就是吉;反之就会失,也就是凶。是故,拔苗助长谓之凶;日上三竿鼾如雷,夜半歌声冲云霄同样是凶,我想。

为什么易经的最高追求不是大吉大利呢?曾先生的分析令人信服:“大吉大利有什么用?吉的后面一定是凶,因为吉凶是连带的。当你得到某些好处的时候,也定会失去一些东西,不可能只占便宜,而不吃一点亏。比如你做生意,如果生意很好,那你就很忙,根本没有时间看电影;如果生意不好,那就赚不着钱,但却有时间看电影。这就看你自己要选哪一个了,不可能是什么好事你都要,而所有不好的`事都跟你无关,有一得必有一失。”基于这样的认识,曾先生提倡别勉强追求任何事情,但是要尽力。

曾先生还写了本书——《胡雪岩的启示》,字里行间也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

《易经》读书笔记 篇8

《易经》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我还没上学的时候,家里一套厚厚的精装书,上面的两个大字,便是易经,这是爸爸最喜欢的书之一,听爸爸说,他小时候很穷,买不起书,便把老师的书借来,手抄了一本,连插图都是仔细的画上去的,我便觉得这是一本绝世好书,但当我认字了之后,却怎么也看不懂易经,总是翻着翻着就睡着了,而父亲却一遍又一遍的翻阅,从中领悟到了很多,有时候,爸爸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不记得东西放在了什么地方,都会用其中的卦象占上一卦,结果还很准,也许会有人说我迷信,但《易经》的卦象是有根据的,是科学的,有道理的,因此,真的好佩服爸爸可以把易经看的那么透,遇到难题,只要给他一个字,一个笔画数,就可以由此知道事物的好坏。而我却连《易经》的大概内容都不太理解,这学期有幸选了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这门课,也给我一个名正言顺的读《易经》的机会。

《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是群经之首。六十四卦是易经的总精脉,它具有象、数、理、卦象、卦德、卦辞的丰富哲理,自始至终是,六十四卦分八个组,以宇宙万物自然之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以阴阳互变为导线,象征天体运动是昼夜永不停息的。又演绎出社会和人生万事的变化。它又具数的深邃特征太极生两仪阴阳,在阴阳两态中,再加上一个阴态或者一个阳态,使三个态的阴和阳重叠连成一小卦,共有八个不同组合,便称为八卦,卦的形成是离不2开三的互相变通,三生万物的作用。三个小卦再加三个小卦重叠成一个双重六爻卦象,不同的卦象排列出有八组,八组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万事万物的类象,其中有千变万化的易理,所以六十四卦是智慧的哲理学。看着里面的配图,以及对历史的简要介绍,我渐渐的对此产生兴趣,开始对神话产生向往,不由的把他和《山海经》,以及龙生九子等传说联系在一起,但是,从学术角度来说,《易经》是一门科学,《易经》的形成过程是几千年历程,从伏羲先始画八卦,以后经过炎帝、黄帝,双从夏周三代,不断地演化,到周文王重新画后天八卦图,整理卦辞、爻辞,后来又经过孔子作《十翼》上下几千年中文化的结晶。它是源自历史各时期中统治者的权术经验、教训、功、利、德、贞的总结,也曾是历史朝代中的帝王国权者行使统治和执政朝纲时的《经论》和教诲书。但曾因六十四卦被视为占筮之辞,披上了迷信的外衣,作为预测吉凶的辞令,六十四卦成了古代头领们掌权和使用权力必定要使用的秘密的摇卦占卜。而早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各学派为它正名,他们认为是可生以史为鉴灵警奇奥的奇书。

易经是一门最高的哲学,不是算命学,所以路边的算命先生根本不代表易经学说。易经分为三种方式解释了整个社会三类人。道家的老子学说是易经中最难,也是最高的学问,它是代表社会最高层阶级的利益和生活态度;儒家的孔子代表中层阶级的利益和生活态度;墨子是代表我们普通百姓的利益和生活态度。这就是易经成为哲学之3父。易经是一门预测科学,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易经里有卦象,就是说8*8=64个卦象分别解释了不同的结果。那就是说卦是预测你现在可能会面临的一种生活的现象,不是本质;也解释了这样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去解决这个现象带来的后果。在这里,人们都会把它解释成命理,运气然后怎么怎么去化解。其实,对于命跟运易经有很好的解释,因为卦只代表现象,你自己想想看一个现象能包括了你的真实的本质内容吗。

能解决掉你发生的不好的一切事情吗。能成为你心灵安慰的一种寄托吗。不能的!易经就告诉你一些为人的道理,孔子的理论以及墨子的理论是我们要学习的。学习这些理论后你才能很好的去理解易经讲的卦象是唯物主义哲学,不是算命的。它是可以预测到人生某些阶段一些不顺利的事情以及灾难的事情,但是要变的。卦根据你行为的方式以及实践的经历要产生改变的。易经中易本身解释就是变的意思。就是说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才是真正的道理。我们学习易经就是要学习孔子的做人理论以及墨子的做事理论,一个人能很好的做人,很好的做事情,有非常好的修为,那么有可能成为有作为的人,那就是高层阶级的领域,才能去学习道家的道理。学习易经可以从中看到自己所处环境所产生的很多现象,然后好好总结研究,改变它,改变了这些现象,让它往好的方向发展,那就改变了你的运。唯物主义哲学讲,命不可变,运是可变的。其实,运的不断改变,也能导致小阶段的命的改变。阴和阳总是处于一个平4衡的阶段,好坏循环往复!学习易经的态度是积极的,不能总拿那个预测现象来对自己的命,整天不做事,整天乱想,那什么运都不会来。积极的学习其中的精华,积极的吸收于利用,易经它只是能帮助你看到你将要发生的现象,所以真正解决事物还是靠自己的品质和意志。

学习易经不是说我预测出来命不好,我就不努力了,我今年婚姻不好,我就不结婚了。不是这样的,易经它是告诉我们万事要中庸,中庸不是极端的意思,解释为恰到好处。事物要符合规律,符合现实要求。就象婚姻好坏,其两个人的结合,最好的结合是门当户对。这个是古代人智慧,有他一定的道理。现在人不是要求这个,要求哪个,最终只有门当户对的婚姻幸福可能性最大,婆媳关系也最容易融洽。为什么现代单身大龄青年这么多啊,就是没有处理好自己的位置,你到底适合哪个位置,有些人经常说:宁缺勿滥!这种不符合规律的盲目要求怎么能找到幸福!学习易经这要看你带着什么目的读它。它关系到哲学思想、天文地理、政治策略、军事计谋、伦理道德、行为科学、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医学养生、信息预测、文艺美学等等,甚至现代的前沿科学如计算机软件、遗传密码、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等等,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真是仁者见之谓仁,智者见之谓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总的说来,它当然是一部揭示万事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哲理着作。《易经》,在古代是士大夫必读的高深教科书;书中提到,全世界中国人的脑筋最好,最活,因为中国人最懂得5变通其实,自然辩证法很大程度上也在讲变通。好中有坏,坏中有好,不好不坏,不坏不好,由坏变好,由好变坏,反反复复,无穷尽也。《易经》中有的道理是深刻的,亘古不变的。你看,易经说宇宙万物归根到底是由两种因素构成的:阴,阳。仔细想想,它的高明简直超出人类智慧了。你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接近的证明这一点,从我们知道原子是可分的开始,就已经往这个方向迈步了。因为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是物理不可分的,分到最后是什么呢?说的好,就是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生万物!我们的祖先,他们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因为他们追求的是智慧,从本质上说,我们的祖先重视的智慧,他们不怎么重视知识。最开始说的读书,实际上指的是明理,读书读的是道理,道理是与智慧相关的东西。然而现在,读书是去学知识,学一些谁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对不对的东西,尤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读书早已经不再是它最初的含义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外国人提自然辩证法,其实在科学面前他们欠缺让自然引导他们的科学,我们讲师法自然,不是没有道理的。其实,我觉得我们学的课程是不能叫自然辩证法的,叫辩证法还可以。宇宙中唯一的东西是什么?就是自然,自然是不能加界的,加了界,就讲不通了,只有国家才有界,地区才有界,植物界,动物界也可以。自然是整合的东西,如果自然可以再加界,就表示自然之外还有东西,那就不对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学的辩证法充其量也只是《易经》中的很小很小一部分,冠之以自然是很6不合适的。看过《易经》后变的非常乐观,不管什么样糟糕的事情我都似乎不在乎,就像其中的一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有什么大不了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在我阅读《易经》时,我第一次体会到,这个世界并不那么黑暗,不管有多糟糕都会慢慢好起来,这就是穷则变吧!又应一句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看的那六十四卦,倒不像算命,更像是人生处在什么阶段应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当你春风得意时,不要忘乎所以,当你悲痛欲绝时,应该告知自己,新的历程即将开始;当你青春焕发却一无所有,别要忘了你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创造一切;当你的事业初成却不堪一击,别忘了自己的能力正处人生之鼎盛时期;当你为自己的身体与精力的衰竭而彻夜难眠时,别忘了你拥有的物质财富是一般人所不敢与之的;当你步入人之末年而感叹生之短暂时,别忘自己是饱经世事的老者,受到族人的尊敬。

当然,人的一生充满各种变数,但我相信《易经》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我读完此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易经》给人的世界观带来的影响。抗迫害能力特强,很多事情别人认为不可能的,自己居然能忍受的了。起初,自己读《易经》充其量只是想了解一下中医理论的源头,没想到居然让《易经》深深地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大概就是天意吧!不过,我得感谢《易经》,给我如此大的精神力量去面对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

呼吸读书笔记模板


敬读阅读读后感大全整理的呼吸读书笔记,读完作品之后,我们不妨尝试写一篇读后感。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读后感?敬请浏览本文内容!

呼吸读书笔记【篇1】

最不像科幻的科幻!与看上一本书是同样的感受:这怎么能建议上架科幻类呢?这明明应该在哲学类上架好吧!

9个小故事,看不懂程度逐步递增。最后那篇《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确定不是论文?平行世界不陌生,但交互影响的思辨过程,太绕了。就个人理解来说,感觉应是落点是否“人性本善”。无论多少的平行世界,善或者恶,就像命运是否有它的注定性。我觉得吧,有!

再说说《大寂静》,很短小精悍,内容思想有点像《三体》宇宙定律的对面。颇具人文色彩,还带有环保意味。无论是宇宙还是自然界,都是人类不了解的,但是只要是生命,都有共性的吧。

最好看的当然是《呼吸》,太文艺了,太有感觉了,那些文字。前半部分即是脑洞打开的角度,也是很机械的描述,纯工科的内容。但后面就怎么脱实向虚了(捂脸)。就这样没有防备的文艺了一把。

姜老师的视角真的很独特,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他从能延展未来,并同时上升至哲学的高度,还能保持事件的单纯。脑洞大开,其实也挺烧脑,主要是思辨性太强,而且get到点得想好一阵。所以,看起来引人入胜又好累。

呼吸读书笔记【篇2】

《呼吸》读后感1000字!

“年轻人,你想知道自己的未来吗”,这里有个年门,穿过它可以去到20年后的未来,遇到年长的自己,与之攀谈,可以学到很多,少走很多弯路。如果能取悦陛下,我愿重述这个环形叙事的故事。

视角一:哈桑

我穿过年门,来到20年后的未来,开罗城依旧熙熙攘攘繁华无比。走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一个炼金术士叫住我,问道:“年轻人,你想知道自己的未来吗”。我笑而不语离开,去求见了和我一样出身的富豪。

当我见到富豪后,我整个人都呆住了。这个富豪不是别人,正是20年后的我。富豪见到我,满面堆笑,称在此等候我已多时,因为他和我这么大的时候也曾去见过年老的自己。一番交谈后,我向他询问了积累财富的方法,他对此并未说什么,只让我以后经过一条巷子时,要改变方向,往北走。我又问自己未来的妻子如何,富豪道,他要先买一个关子。

我回到现在,每次经过巷子的时候,一直谨记富豪的话,后来终于躲过了一件马踏人的惨案,后知后觉,惊魂未了。我便去问富豪,他当时可曾有受伤?富豪说,你所经历的一切正是我曾经历过的啊,傻孩子!

后来,富豪让我体会了一把未知的快感和魅力。然后告诉了我一个藏宝地点,我疑惑问道:“这个是谁告诉您的”,富豪说,这是更老的自己告诉他的。我回到现在,如愿在一颗树下挖到宝藏。那么,又是谁告诉更年老的自己呢?

视角二:20年后哈桑的妻子

这几天,我经常看到丈夫和一个小伙勾勾搭搭、窃窃私语,不免心生狐疑,便走到窗前向内探看。小伙转过身来,在满面烛光的照耀下,我看清了他的脸,震惊之余后退了两步。

正是这张脸,勾起了我的豆蔻年华和少女春心。那时候,丈夫有着俊美的面庞、不歇的体力和高超的床事技术,可随着丈夫年老体衰,对这事渐渐没了兴致,一说起便称在加班连连喊累。寂寞空庭春欲晚,满地梨花不开门。我便对年轻的丈夫起了“歹意”。

我穿过年门,回到了二十年前的开罗,便马上租住在离年轻丈夫近的小巷里,伺机下手。一天,当我路过一间当铺时,看到到年轻的丈夫正在里面,手里拿着一件我结婚时佩戴的项链。记得结婚时,丈夫又说,这件项链是他此前挖到宝藏中最珍贵的宝贝。丈夫向店家问了价格,便匆匆拿着项链离开了。这时,我听到当时站在丈夫身后一伙人的一个阴谋:其中一个瞥见了那条项链,便向带头的说道,大哥,这里出现了时所罕见的项链,难不成我们埋在树下的宝藏被人截了,刚刚离去的小伙,之后一定还会再来,我们埋伏此处,到时重夺宝藏便结果了他。

我听闻此言,暗想不妙。思忖再三后,我找到年门,回到现在拿回项链,又去到二十年后,把未来的自己和项链请了下来。于是,当丈夫拿着项链再次出现在当铺时,两个我、三条项链出现在一个时空。时所罕见的项链不再罕见时,也就化解了危机。

借这个机会,我和年轻丈夫便交往上了。解衣宽带后,体验不好,年轻丈夫很笨拙,全然没有当初自己第一次时的骁勇和奇妙。马上,我便想通了此间因果。我带着笨拙的丈夫一次次尝试,教会他所有的技巧,直到遇到年少的自己。

当替年轻丈夫解决完危机,二十年后的自己要回去时,我告诉了她树下宝藏的秘密,随后,她告诉了更年老的丈夫。

呼吸读书笔记【篇3】

《呼吸》读后感1500字!

《商人和炼金术师之门》可以说事最不费脑了,甚至有些像在看一千零一夜,故事有些宿命论的感觉,不管是穿越到未来,还是能回到过去,其实人生本质上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或者说觉得你命运的更多的还是取决于个人的性格和三观,即你的选择(颇有存在主义的味道),还有一个点也非常有趣,还有当我们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人生会走向哪里时,自己的当下的努力、当下的体验才会有趣,才能在真正的意义上体验到生命的乐趣;如文中所说

“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我们都无法改变,只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们。”

《双面真相》这篇有些像黑镜中的一集,事实的真相和被情感过滤后的真相之间的差异,对过去有选择的记忆才塑造了现在的自己,对过去的选择性遗忘、对过去经历的美化(或丑化),发生这件事是一回事,如何记忆这件事又是另外一件事,所以说一切还是源于个人的选择,这些都是记忆系统不可少的浪漫化的过程,或许当科技发展到我们能事无巨细的调用自己的记忆时,我们会怀念遗忘的能力;

《软件体的生命周期》对于与人工智能正确相处的探讨,其实看的感受有些像自己养猫的感受,当另一个生命有足够的感性后,我们不能强制他做什么、我们不能带给他痛苦、不能让他限制他的自由、不能去掌控他的生命,就像我们不能去掌控一个孩子、掌控一个宠物,因为他有自己的人生,

“我们都明白自己抚养数码体的动机。要是我们的数码体能学会实用的技巧,那当然好极了;但假如他们学不会,我们也不应该觉得这是失败。也许贾克斯确实能挣钱,可他并非为挣钱而生的。他和那些德雷塔、那些除草机器人都不一样。不管他能解决多少谜题,能做多少工作,这都不是我把他养大的原因。”

但这样想想的话,人工智能有什么意义呢,培养一个人工智能和培养人的时间相差无几,虽然可以制作副本,但当他有足够的感性后,那些人类不愿做的苦活累活,他们也不愿意做,毕竟我们不能给一个有情感的东西带去痛苦,另外谈到是否应该赋予人工智能法人资格,也即赋予它更改自己程序的自由,如果人类可以有变成她想成为的样子,为什么人工智能不能有这种自由,所以说,个人来看,如果你没有准备好为另一个生命付出无私的爱与极大的耐心,最好还是不要想要去拥有一个人工智能或赋予人工智能过多的情感,因为像养孩子、养宠物一样,有情感的人工智能不是拿来玩的、更不只是来给你干活的,如文中所述的照料人工智能的感想,不是和养宠物、养孩子是一样的体验吗?

“如果我没有照料过你,我的生活会更简单,但不会像现在这样快乐”

《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首先,非常喜欢这个题目,焦虑可以说是自由选择带来的副作用,这一点就很值得探讨,故事主要是讲述能与平行世界的自己交流的故事,其中提到的一个点挺有意思的,虽说人比人气死人,当自己的和平行世界的自己的比较时那不更是气死,为什么同样的先天条件,生活也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当然如《蝴蝶效应》一样,这一切差异都来自一些微小的选择;另外讲到当面临是否要做错事时的选择时,很多人会去平行世界看自己的选择,如果大部分人选择了做好事,那表明自己本质上还是个好人,现在做错事只是一时冲动,只有当大部分人选择了做错事,才说明自己的是个坏人,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选择是先于本质的,也即萨特所说的“存在先于本质”

“你的选择很重要。你作的每个决定构成了你的人格,塑造了你要成为的那种人。如果你想成为总是把多找的钱还给收银员的人,你现在的行为决定你将来是否会成为那种人。每次你表现得慷慨大度,你都是在塑造一个下次更有可能慷慨大度的人。”

呼吸读书笔记【篇4】

年度科幻,作为一个自诩科幻迷的读者,肯定不会错过。短篇集,虽然没有长篇那么宏大,但是作者很会写,那么小小一个故事冷不丁就戳中你了。

如果有时空之门,可以回过去到未来,但是这个世界只有一个,逻辑永远自洽,那么所有结局都已注定,还是否要去努力改变。

如果宇宙终归寂静,那么我们的活动,是否加快了这个过程,那如果是?是该停下来么,显然不是,探索自身与探索宇宙一样艰深。

人的思想到底是不是自由了,一个小装置就能撕裂我们的常识,其实对于自由的定义,一但抠字眼起来总会变成诡辩。。。。谁或者什么又能完全自由,不存在的。

当虚拟ai拟人化到类似人类成长,那么对这个ai该如何处之,是人还是物,根本无法辨清。退一步,对于真实人类,抚养下一代又该秉承什么原则才是好的呢没有答案,一切都太难了。

与其上相反,ai育儿会是超越人类的存在,还是只能制造低能,科技到一定程度后,更多的选择是不是就一定会更好?

人类从说到写越来越不依赖自身记忆,那么,到底是完全客观正确而毫无感情的记录更好,还是充满感情但是主观错漏百出的记忆更温馨,这是一个度的问题,记忆有其温柔自私的一面,而记录也有事实正确的存在必要。

世界是神创的,吗?现在的科学就一定正确么,我们从何而来,该到哪去,这永恒的问题,答案永远似是而非。相较于时空穿梭,多重宇宙就不存在逻辑悖论,当平行宇宙中的自己相见后,由于可以见到不同选择的不同后果,那么每一次选择,还要遵从什么原则呢,未来所有分支的你,是现在的哪个你决定的呢,又该如何对待现在的选择?

姜的故事,不宏大,设定都是小小的,但是意义一样深刻,而且,特别的温柔,所有故事中,不论是时空还是人物都趋向于善良的本心。

最后有感而发,自己自诩科幻迷,但是看的不多,迷科幻是因为科幻小说的优越性就在于它一定会发人深思,好的科幻作品它一定夹带私货,而以科幻形式写出来,又可以很好的避免审查。不过这同样带来门槛,这私货不一定是好的,也不一定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需要读者有尽量多的知识来发现它,以及足够牢固的世界观体系来防止被它带偏。所以,介于自己浅陋的知识,多充实自己,再去体味更多优秀的科幻。

呼吸读书笔记【篇5】

重新捡起《呼吸》,读到了它的妙处。当你完全沉浸进去,读懂它巧妙的情节设计和隐藏在文章背后作者试图整理探讨的观点时,那些曾经令人生畏的物理专业术语就可忽略跳过。

很体贴的是,每篇文末都附加一篇小文说明当初写作的动机和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如果说之前的阅读是在不断地推理寻找答案,后记就是帮你进一步理清思绪,或者提供看世界的另一种眼光。

书的头尾两篇都是讨论平行世界,但各有侧重。《商人和炼金术之门》讲的是人能穿梭于过去和未来,过去的自己甚至能和将来的自己一起挽救现在的自己,但是未来仍和过去一样确定,无法改变。

《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人可以通过棱镜联系各个平行世界中的自己,由于粒子的干扰,每个平行世界都自行发展,并非完全重复。同一起事件,由于当事人当时的选择不同,会有很多种可能,这些可能性在各个平行世界中自行发生发展。所以,这里未来是不确定的,完全开放的,有无限种可能。

后记中说,这其实是自由意志的讨论: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你必须拥有不同选择的能力。但最后,正如马丁路德金对着教会为自己辩护时说:“我站在这里,无法去做别的。”一个人过去所有的经历,所有的自由选择形成了基本的性格特征。正是基于此,在拥有无数中选择时,你无法去选其他任何的可能,即使那意味着更简单、舒适、或看得见未来的人生。

《双面真相》是关于记忆的真相。文字文明相较于口头文明,意味着什么。人的主观记忆夹杂着很多潜意识的情感、心理因素,并非当时场景的客观再现。经历组成人生。我们的记忆并非生命中每时每刻的客观积累,而是根据特定时刻编排的故事。所以,是故事和编织故事背后的情感、心理因素织成了人生的道路。

正如林中路所说: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达西的新型自动机器保姆》虽然是科幻,其实论证了婴儿0—3岁时无意识接收的信息将直接决定人的理解思维能力。和刘慈欣的宏大叙事相比,特德姜都是找小的切入口来叙事,但短篇结构精致,推理缜密,是科幻文的另一个极致。

呼吸读书笔记【篇6】

“生与死,谁都逃不掉,看不透,但我们有适应和处理的能力;就算无法掌控,也能因为对生和死的探寻,去寻找人生的意义。”——露西(保罗的妻子)

在知乎上关注的一个问题《医生发现自己的了癌症,会怎么样》,其中一个答主推荐了这本书,刚好朋友圈有书友也推荐了这本书,我便找来读读。在此之前,读过《最好的告别》,直面衰老带来的死亡;也读过《StillAlice》,看着一名优雅杰出的女性逐渐被老年痴呆打败,这是疾病带来的伤害。这两本书对我触动很大,但还只停留在书本上,直到今年国庆,爸爸生病,我在医院陪住了一周多,看到很多身上插着大管小管的病人,我才第一次对要人命的疾病有了具化的印象,生好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作者保罗是一名神经外科住院医生,他的履历表明,他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当他从住院医生毕业,他将会有更辉煌的人生,然而这一切被疾病打断。20xx年,36岁的保罗被确诊肺癌晚期,二十二个月后,保罗去世。这本书是保罗的遗作,但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成,后记部分是由他的妻子露西完成。在这本书里,有保罗在求学阶段和成为住院医生阶段对医生、疾病和生死的思考,也有确诊之后他的工作、治疗和生活的变化。尤其触动我的是保罗治疗阶段的身体变化,初步治疗之后保罗还能为病人做手术,可是后来,保罗的身体状况直线下降,随后那么快,一个生命就消逝了。一般人对于绝症的到来是“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消沉--接受”,而保罗完全是反着来的。作为医生,他对死亡做足了准备,完全接受现实;然而他又不大可能很快死去,这样的情况让他迷茫、萎靡不振;随着抗癌技术的发展,也许他还能再活一年两年甚至更长;但是这种大病势必让他不能享受从前那种正常的生活了;他希望知道自己能确切活多长时间,又假设自己应该能活很久。

保罗算是活得明白的,也许是作为医生的便利,他可以选择和自己的主治医生共同讨论治疗方案,也可以选择作为病人完全听从主治医生的安排。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做了两件事——一是寻求另一个层面的生命的意义,他们的女儿在保罗确诊一年后出生了;二是写下这本书,在奋笔疾书的过程中探寻人生的意义。

呼吸读书笔记【篇7】

开始读《呼吸秋千》时,我正在回家的火车上。而与故事中讲述的人们相比,知道目的地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与我不同,他们坐在如牲口棚的车厢内,跨越一道道国界,家乡的风雪和草木都被留在轨道的后面。从一个冬天到另一个冬天,夜晚更加漫长,雪落在生者和死者的心上。于是他们开始唱这只歌:

林中月桂吐艳

战壕白雪皑皑

一封短短信笺

字字伤我心怀

总是哼着这同一首歌,直到人们再也没法分得清,究竟是人在唱,还是空气在唱。

饥饿、劳动、乡愁。三者萦绕在十七岁少年的生活里,赫塔米勒创造自己的词汇,饥饿天使,心铲,呼吸秋千,以解释为何这个男孩能在劳动营活着,活下去,却注定的孤独。

我绝不会认为描写战争是男人的专利,只有托尔斯泰能写出《战争与和平》,索尔仁尼琴才写《古拉格群岛》而女性作家就诸如简奥斯汀只能写写一个家庭农庄里的二三事。赫塔米勒运用缜密创新的词语,细致地描绘战争对立给个体带来的创伤。这是以散文连缀而成的长篇小说,有着诗的结构和大量内心独白。小说试图提醒人们在苦难背后并非优雅但始终坚韧的,人的灵魂。赫塔米勒创造了一种近乎残酷的美感。饥饿是天使,死亡是幸运,草木是食物,未来是乡愁。而少年心里知道,饥饿从来不是美好的恩赐,它只是如那颗嵌在肋骨中的炉渣,在其余生如影随形。天使的光环让他看起来不那么面目狰狞,在一遍又一遍的回忆下,竟生出一丝丝对过去日子的感念。在黑暗中,饥饿成为一点余温,一点光明。告诉自己我还活着,我还不能死去,我会回来的。什么是余生?余生是带着自己新长出来的肉和新的箱子,里面确仍然是饥饿和旧的行李上路。

看唐顿庄园第二季,战争开始,庄园面临变化,每个人都要牺牲。牺牲这个词看上去很唬人,换成妥协,转变,或者挑战似意义更为积极。但其实质都是在现实面前放弃某种舒适的状态。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别人为自己牺牲什么,打着保卫家国的旗号也是因为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没有理由去埋怨被历史玩弄于鼓掌的命运。死亡与生存,究竟谁是 谁的 不幸。 但是通过 暴力,强迫手段剥夺人的自由,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打着什么样的旗号,都不能视为正义的存在。战争只是一个幌子,胜负双方都无权要求他人为自己在权利和欲望这场冠冕堂皇的生灵涂炭中付出代价。

于是她写人的冷漠,愤怒,隐忍,无处不在的故乡,无可救药的漂泊感,如同遥远的云:

风迎面吹来,整个荒原侵入我的身体,想让我崩溃,因为我是那么羸弱,而它是那般贪婪。

天和地就是世界。天有那么大,因为里面挂着大衣,每个人都有一件。地有那么大,因为到世界的脚趾有那么远的距离。那儿太遥远了。人们不能去想。想到那个距离,就生出一种感觉,像胃里一阵空荡荡的恶心。

我承认她是对的,因为清理尸首时,人们目睹了解脱;脑袋中那个坚硬的巢;呼吸中那加令人眩晕的秋千,胸口里那部热衷于节奏的泵,腹部那间空荡的候车室,都最终获得了安宁。从未有过纯粹的头的幸福,因为每张嘴里都是饥饿。

在皮包骨头的日子里,我的头脑空空如也,除了永远嗡嗡作响的手摇风琴,日日夜夜反复奏响着:寒冷刀一般割着,饥饿欺骗着,疲惫重压着,乡愁耗损着,跳蚤虱子叮咬着。我想跟那些没有生命也就不会死亡的物体做个交换。我想在我的身体和空中的地平线及地上的土路之间,达成一个拯救交换协议。我想借用他们的持久韧劲,让我没有躯壳就能生存,直到最恶劣的时候过去,我在滑落会自己的躯壳里,出现在棉衣里。这和死亡无关,反而和死亡恰恰相反。

通篇都是这样触目的描写。她善于观察,因为长期被迫保持沉默,而她每一个词语都有重量,如铅球砸在百米外的沙地里,也闷闷地敲在和平的日子中。

故事的情节总是可以三言两语交代过去,但小说家的任务之一,即还原甚至放大在不可复原的环境中的人的境遇和感受。因此有了比喻,夸张,反讽,拟人等修辞,甚至模仿和自我创造。最近方韩吵的热热闹闹,本来也觉得方有些胡搅蛮缠,但放在历史看来,是不是只是科学方法和文学创作的一次不大不小的矛盾呢?

假期待在家里,放空自己,应该再向里面填充什么。我想自己是幸运的,身上的横肉告诉我,你饥饿的只有头脑。在一次次聚会,一次次和喜爱的人告别过后,发现自己的空虚在每一根发梢起舞。我想念那个十四个小时都充满斗志的自己。远行后想归去,回来又想离开。

优秀读书笔记模板


最近读了比尔盖茨和沃尔特迪斯尼的传记。

发现他们两个光鲜的外表的背后,其实是那么的平凡。他们除了在自己的领域了是天才外,在其他的很多方面甚至不能和一个常人相比。或言,倘若他们离开了自己所在的领域,他们将是地球上很肤浅的动物,没有人会把他们与“天才”一词联系起来。他们的性格存在着种种缺陷,在学校里他们绝对不会是三好学生,但所幸的是,社会不需要他们是三好学生。他们掉到了适合自己的土壤,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很多人都会对用“充满传奇色彩”来形容他们的成功,并高高地把头抬起去仰视他们,对他们顶礼膜拜。没有人会想过,也没有人敢想,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成功。何必?拥有梦想并为之奋斗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假如我们能做到,我想我们同样能让无数散光灯聚焦在我们身上。

盖茨和迪斯尼是雄鹰,因为他们具有雄鹰那种展翅的天赋;他们也是蜗牛,因为他们具有蜗牛那种执着的精神。我们可能不是雄鹰,但我们可以选择做一只蜗牛,坚持不懈地爬行,相信会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

理想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能给你带来一个百万年薪的工作 ,而在于它是否能丰富你的一生。好了,驼上你的理想,做个蜗牛,开始爬行吧。

另外,在盖茨和迪斯尼的所创立的公司的企业文化,即“致力于为顾客提供最好,最新的产品于服务”的理念,是商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一个体现。微软在操作系统以及办公软件等方面的霸主地位至今无人可以撼动,而迪斯尼公司依旧是最具有品牌价值的娱乐帝国。盖茨与迪斯尼的成功不是偶然,微软与迪斯尼公司的强大也不是偶然,这两家公司所体现出来的契约精神是现代商业文明的核心文化。反过来纵观我国的“三鹿 ”就可以看出我国当代的企业家还未领会这一文化,我国的商业文明程度依旧处在小农经济时代。

热爱祖国的人很多,但真正慧心于祖国的人很少,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依旧长路漫漫。

英语读书笔记模板


古语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为了可以记住当时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就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你对写读书笔记熟悉吗?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英语读书笔记模板”,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英语读书笔记 篇1

一、与教材对话: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每一套教材都代表着某一种教学理念和实践方法,教师在使用一套新教材之时,应站在编者的角度钻研全套教材,努力理解和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教学思想和设计精神,把握教材的特点,使之在我们的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与教材对话,首先要尊重教材,读透教材;与教材对话,更要超越教材,走向生活。我们不妨尝试一课三案:钻研教材,独立思考,形成初案;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写出教案;课后反思,精益求精,补充另案。

江苏版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按照话题功能结构的体例编写,在备课时,我们可着力于话题生活化,功能结构协调化。在初案中,我们应该重点研读教材,明确教学语言与语境语言,把握关键语句与困难语句;在教案形成阶段,我们应分析语用因素,结合师情学情,选择设计各环节活动:课后,结合教学实际再回头看自己的教材解读,及时补充另案必不可少。另案中,可以反思一节课对教材处理的成功之举、败笔之处、学生感受,当然,对教材的再教设计是最终目的。我们对教材的研读应该追求从有它无我到有它有我,最后达到有我无它的洒脱境界。

二、与学生对话:关注学情,真心真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在备课时,教师还应该时时在心中与学生对话,在与学生充分对话的基础上进行的备课活动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你对这个话题了解了多少?牛津小学英语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在我们设计新单元的教学时,这个问题可以提示我们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学生已知已会的基础之上设计教学内容,把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

通过这节课你将学到什么?你是怎么学的?还可以学得更好吗?新课程呼唤我们的教学从知识本位回归到三维目标。这一连串问题指向的就是一节课中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比较关注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及体验。其实,真正的有效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从浅层次的学会上升到会学与乐学,这样的学习才会让学生的终身学习获益。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还要结合教材内容。预设大量的与学生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必须付出真心真情。教师真心真意对待学生,才能让孩子们之间真心真意,课堂才会真实。这些年的英语教学实践证明,我们已经从期待表演的、热闹的、师生对答如流的课堂转变为期待真实的课堂和真实的交流。真实的教学问题、自然的教学过程、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三、与自己对话:勤于反思,勇于实践

作为教师,我们是否有勇气常常与自己对话,反思自己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加以弥补呢?叶澜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在备课及上课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常常问自己三个问题:这节课应该怎么上?在分析教材,研透学情的基础上知其然;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上?站在英语教学理论的高度分析教材教法,知其所以然方能掌握规律,举一反三;这节课还可以怎么上?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加强反思,及时提升。知其未尽然才能将遗憾变为自我发展的动力。

有位英语教学专家曾总结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语言是有声的,所以课堂教学是听和说的体验:语言是有形的,所以课堂教学是读和写的体验;语言是有情的,所以课堂教学是情感交流的体验。我们在备课时亦可结合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自问:我们的课堂有声、有形、有情吗?我们的学生有思、有感、有收获吗?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教师的教育理念、备课设计都对学生的兴趣、动机和认识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学要努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创造的机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首先就要从备课人手,通过备课过程中的三对话落实新课程理念,切实提高备课质量。

英语读书笔记 篇2

Background of Jane Eyre

Jane Eyre is the masterpiece of Charlotte Bronte, an English woman author in 19th century. The works possess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It is also thought that this book is author’s autobiography.

Introduction of Jane Eyre

Jane was a pure and thinkable woman, who lived in substrata of society and struck with life. But she was fractious and the sprite of perusing happiness. The works sing the love respecting each other and break away from conman customs and preoccupation. The most successful of this book is to figure a female image who dared to gainst and try for liberte and egalite.

Characteristics of characters

Jane Eyre was a born resister, whose parents went off when she was very young, and her aunt,the only relative she had,treated her as badly as a ragtag. She had a terrible childhood but it’s not affected her future because she is poor but aspiring, small in body but huge in soul, obscure but self-respecting girl.

Jane was also a thinkable woman in her love, she thought love is equal, free and respecting, so she gain a happy ending with beautiful personality.

My thoughts of Jane Eyre

Jane owns goodness for her lover, Rochester, who lost arms and eyes, and also for someone who had hurt her.

Jane owns pursuit for justice; it helps her to promote goodness on one side and check the badness on the other side.

Jane owns self-respect and clear situation on equality. Also her life experience is hardships, but she never underrates herself. She thinks everyone is the same. She has the right to gain happiness through hardworking.

Jane owns toughness, confidence and striving for life……

She is not beautiful and wealthy and very normal in conman’s mind. But in my opinion, the beauty on the face is not important than in the heart because the beauty of heart could live forever but not the beauty of face.

So, to me or to all girls in the world, we needn’t inferiority and complaint with ourselves if we don’t have beauty and wealth because the true happiness is not gained by the tow things. Actually, we should learn to be a person who is like Jane, how fearless woman.

英语读书笔记 篇3

根据英语词汇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英语的实际要解决词汇教学难点应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尽可能增强课堂趣味性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应加强学法指导尤其对反应迟钝、记忆力差的学生首先要教会他们单词的读音及拼写的规律读准、掌握好音标。因为只有学生先掌握了发音能听、能说方可更快地学好书面语言如果学生听不懂单词的发音或说出的单词别人听不懂记再多的单词也起不到口头交际的作用。

1.激发兴趣体验成功。

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凡符合需要的事物都可能引起人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正是以学生对知识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既是过去学习的产物也是促进今后学习的手段。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尽量为他们创设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唤起主体意识发挥主动精神。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活动让他们的知识得到及时的使用和巩固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亲其师信其道”引导学生逐步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2.分层施教各尽所能

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掌握词汇的要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更多成功和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层层递进使每位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如由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对同一新知识的掌握所需的时间有差异因此在词汇教学中针对词汇量多、拼读难的特点可以安排五分钟时间指导学习困难学生反复认读、理解掌握;而基础好的学生则可通过归纳反义词、近义词、词类转换及用词造句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和提高从而达到不同程度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还可开展异质组互助合作学习增加各层次学生的参与以结对子形式以优带差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3.加强音形义的联系

掌握词的最佳途径之一是把音、形、义结合起来激活具体的语言行为动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以保证输入的信息进入长期产生性记忆。要解决音和形的联系应先培养学生按字母、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拼读单词的能力。按字母、字母组合读音规则拼读拼写单词是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最佳途径。

英语读书笔记 篇4

暑假期间,本人认真研读了《现代英语教学法》这本书。读完掩卷而思,感想颇多。说实话,这是本人第一次去认真研读一本教学理论的书,很多以前教学过程中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也就豁然开朗了。

这本书开头从现代英语教学法的起源谈起,交代了现代英语教学法的起源,从历史和变革中分析一条设和中国国情的教学法。现代英语教学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入阶段。60年代中期,西方就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并且对英语教学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对英语教学达成了以下的共识:

1、把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

2、重视英语教学大纲。

3、注意英语学习者的因素。

4、开展对英语学习过程的研究。

该书的第二部分是对现代英语教学法的流派及分析。一共介绍了八种流派,并对每一种流派加以分析。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劣两面。从这一章节我可以看出,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方法都不是完美的,都是从英语学习的其中一个角度进行阐述的。作为英语教学的实施者,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各个教学方法仔细的加以研究并理解其背后的教育理念,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融会贯通。比如口语法、听说法、功能交际法等等,我们完全可以看出,语言的学习是为了交际。学生的口语提高能够培养他们的语感,从而从交际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再如认知结构法、自觉实践法都是强调学生的智力以及他们的实际应用。所以这一章节给我的启发就是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既要侧重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又要给学生以合理的训练量,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知识的积累,又有能力的提高。

接下来,该书又从现代英语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入手,高屋建瓴,剖析了外语教育的哲学思想以及英语学习的目的,英语学习的学习观、语言观、教育观、方法观。在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和问题。怎样客观地分析问题、恰当地解决矛盾,需要掌握认知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并遵循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客观规律。这就需要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来分析研究英语教学法,在实践中多方面考虑人的因素、教育因素以及英语教学的需要问题。可以看出,我们英语学习的需要是世界发展形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学习英语能够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通过英语传递的思想、文化、情感等有鉴别能力。学习英语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发展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内容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

现代英语教学法的基本原则。该章的第一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英语教英语。 在以前的教学实践中,我总有这样那样的顾虑而不敢在英语课堂中全程使用英语。而该节的理论让我有了理论的支撑。我们的母语都是汉语,这对我们的英语学习产生了负迁移。如何帮助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沉浸在英语的使用氛围中呢?为了多给学生营造使用英语的氛围,多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实践机会,那么我们课堂上就要尽量使用英语教学,帮助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就其实际操作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如开始上课时打招呼用语、课堂用语、布置作业以及考试结果的总结等等。2、一些直观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具体的实物、图片、动作、事例加以展示。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在课堂上用英语解释英语的可能性就越大。与此同时,一些表达抽象概念的词汇用英语是很难解释的。例如,只说一个“爱”字就足以表达love这个词,而如果用英语解释就要说warm and kind feeling,并要说 That’s maybe a feeling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between lover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etc。

书的主体部分侧重介绍功能交际法。首先,所谓功能交际法,即以语言功能为纲,培养学生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有效交际的目的。我们不应把它只看做是语言教学中的一种方式方法,而应将它作为一种教学思想、一个教学体系来加以认识、研究。它主张语言的学习从功能到形式,从意念到表达。它是把语言功能意念和语言交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综合教学法理论。它把语言在应用中的各种功能作为预备知识,视不同的语言环境、说话场合、交流对象等因素,选择恰当的交际方式,最终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教学界对功能交际法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有人认为功能交际法不需要教授语法知识。知识一种错误的看法,误解了功能交际法的本意。传统的语法教学是语法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注重传授语言形式和规则方面的知识,忽略了语用知识的传授,故而不能达到教授语言的最终目的——交际。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培养出一批的“哑巴英语”。但是反过来讲,如果没有语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交际也只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若没有必要的语言结构知识或语法知识,怎样运用语言表达功能意念呢?无用赘述,我们的英语教学再不能回到那种用很长的时间语法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中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和学生都从语法结构的形式教学中完全解脱出来,只需通晓功能意念交际规则即可,这种想法是根本不现实的,导致的后果也是同样可怕的,它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就应该不断地探索研究,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理解把握功能教学法,与课堂教学结合。

1、营造有利于交际的课堂气氛。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不是让学生呆板地一味“遵守纪律”。搞好每堂课的开头,要在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可以以一则小的幽默故事开头,也可以对刚刚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简单的交流评论。

2、开展好课堂上的交际活动教学大纲设计和教学法应适应在课堂教学及教材使用中运用交际法的需要,我们在课堂上一定要组织好相应的交际活动才能配合教材和交际教学法的使用,真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满足语言交际的需要。

3、 既要训练学生的准确度,又要训练学生的流畅度。对于学生的准确与流畅,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我们要两者加以结合。既不能有错必纠,又要做到在适当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方法及友好的态度加以纠正。

英语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我觉得我们更应该透过这些方法去研究方法背后的理论,从而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才能知行合一,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总之,这本书给了很大的启发,也激励了我今后要更加努力的研究教学论论及方法。

英语读书笔记 篇5

这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生涯,让我感慨颇多!回想起,当初的上课时的情形,一切是那么的清晰,仿佛就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

通过这两年在大学的英语学习,我对于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方面有以下的看法:虽然在教学内容较单一的情况下,但在英语教学方式方面相对来说,教学形式还是较丰富多彩的,具体地说: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采用了有趣生动的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如:游戏化地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学生上讲台、看音像资料等来传授教学内容。

对这种形式的教学,我觉得很不错! 与我们高中枯燥的英语课堂相比,这种利用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教学方式,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乐意被我们接受,提高了我们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 当然,采用何种教学形式,取决于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班级规模、班风等实际因素。显然采用了合适的教学形式能较大地激发学生学习。

另外,另一种值得一提的教学安排就是英语PPT展示。 对于英语的PPT展示的教学安排,很多人不支持,觉得没意义,不如不用上课更好。

但我个人觉得,它是利远大于弊的。 因为这种教学安排给了我们很多的学习空间,让教学的互动性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激情给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考验个人的自我约束的意识。可能部分的同学还停留在老师一个人在讲课,学生在下面听的中学教学模式中,很难理解这其中的意义。因此,有一部分同学在机房学习时,因自身的自律意识不强而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看视频,聊QQ,发邮件等。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也是对学生的自我管理与约束方面的考验的平台,在这平台上,学生将能逐渐摆脱掉依赖老师与家长的监督来学习的不良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与增强自己的学习意识。只是,在这转变过程当中,老师等要学会引导这些学生,这样这种教学方式。

教师读书笔记模板


古语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而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如何才能将读书笔记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你整理的教师读书笔记,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教师读书笔记 篇1

我们教师学习新知识面对新挑战不容忽视。它可以提供我们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比知识更强大的力量,用知识武装的人是无法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像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学习,读书成为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可以充分利用业馀时间,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简单地学习新的东西,扩大新的想法。总的来说,阅读对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以反映在几个方面。

一、阅读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看问题,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之所以说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能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对整个人的关系,就像记忆对个人的关系一样。书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录了古今历代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更高的水平上看到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更高的起点。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根据前人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大大促进了个人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社会的持续和发展也是如此。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的,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巨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二、阅读拓宽人的视野。

书中的知识包罗万象,他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的知识更加全面。可以更深入地思考问题,事物广泛相关,现代许多实践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妨碍自己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最大限度地降低未来的不确定风险。就像做股票的人要了解今天的政治经济形势,更好地分析股票趋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必须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我记得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演讲时说,现代科学没有明显的界限,必须理解相关科学。

在这方面,伟大的领导恩格斯是广泛学习的典范,他只上过中学,但他兴奋地读书,十九岁时可以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中断学习和研究,所以被马克斯称为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正确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帮助。从经验中,我们可以体验知识的力量,体验书作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阅读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无善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良师益友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书就是这样的人。一本好书就像一个好老师。它可以教你如何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书可以安慰我们的心,摆脱悲伤和痛苦的羁绊书可以把无聊的岁月变成快乐的时光。书一定会把各种各样的信念注入我们的头脑,让我们充满崇高的喜悦和思想,让我们忘记爱情,灵魂升华。

因此,我们必须倡导和支持阅读,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有能力的教师,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教师读书笔记 篇2

生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为人民生活向前、向上需要的、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的教育;

陶行知指出: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

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

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为什么主张社会即学校呢?

陶行知还认为:

‘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

他说,社会即学校这一原则,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而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

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学,是传授知识给学生,如不精于业务或不懂业务,则教不好课。陶行知曾指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每一个教师,都要切实掌握所授学科的知识技能,并要逐步达到精通的地步。陶行知认为,教师应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他指出:读书多,则积理富,积理富,则随时应用,绰有余裕矣。只有博识多闻,上课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做到问一答十,举一反三;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更具说服力。

在学习方面,教师也必须责无旁贷地给学生做出好学、勤学的榜样。教师更有责任在业务上力求长进,努力跑在学生的前头,才能引导他们不断前进。

教师读书笔记 篇3

自从参与县国培办《教师阅读与专业成长》课题后,不知不觉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每次读完一本书,回味一下,顺手写写不成熟的读书心得体会。这次是读了语文教师成长丛书《名师透视:语文教学智慧篇》。读完后,让我对语文教师有了新的认识,语文教师身上的关键词:诗意、智慧、敏锐、洒脱、儒雅、激情、幽默、严谨、悟性、良心。也从一个个成功的教学案例弄明白: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牢牢抓住语言这条根。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固然重要,但若失去语言这条根,也就失去了语文学科的个性,失去了个性也就毫无价值可言,因为事物的价值大多附着在其个性上。在这本书中认识很多的语文名师,深深被他们的教学思想吸引。

从这本书,走进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的"方寸田园"。通过反复深读,触摸到诗意语文的性情本色,深悟诗意语文的生命真义。诗意本是语文之基因,与生俱来,本体生成。用诗意语文育诗意之学生,实乃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亦为语文教师的终极之追求。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其根本取向在于"用语文点燃学生的生命",促进"生命的总体生成",也透视他的"诗意语文"的教学智慧。

从这本书,认识了史建筑老师,他让学生在语文的海洋里遨游。他认为,好的语文课之所以姓"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紧紧抓住了文本语言这条主根。有了这条主根作为依托,再联合其他提供养料和水分的侧根、须根,才构成了枝繁叶茂的植株在地下的有力支撑。相反,如果削弱乃至缺少了这一支撑,植株的生命力可想而知。如今语文课的个性与己任却有着不同程度的虚化和缺失,我们见到了许多这样的课:大肆渲染地导入,费尽口舌地绕弯子,迟迟走不进文本,刚走进文本,却来了个"蜻蜓点水",急匆匆地走出了文本,架空分析,虚浮链接,"外围战"打得不少,"巷战"打得不多,有时像历史哲学课,有时像主题班会,有时像曲苑杂坛,有时像正大综艺,就是不像语文课,"少、慢、差、费"带来的贫瘠且不说,还"肥水不流外人田"。

从这本书,还认识了孙建锋老师,在读孙建锋老师的教学文本过程中,觉得他富有才气、幽默风趣。你看他在"心灵独白"中的用语:"我有点像罗文""学生是我的老师""处女课""我是一片茶叶"等等。特别是在孙建锋老师的文本中字里行间跃动着一种灵气和心动的声息,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一种"一种生命的情怀释放"与"心灵的真诚召唤"。其中那些不断跳入你眼帘的妙语佳句,紧紧牵动着你的眼球,传达出让你"心动"的语文教学真义,使你有一种启迪心灵的震撼和豁然开朗的愉悦,也使你在阅读的沉醉中顿然醒悟:"这不就是享受语文"嘛!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由于语文名师较多,也没有逐一罗列他们的思想了。总之,《名师透视:语文教学智慧篇》对全国卓有影响的语文名师的教学智慧作了全新的透视,可谓写尽了语文名师教学智慧的美丽。他们打破了过去那种隐蔽教学心灵和内在教学情感的自我封闭模式,注重教学主体意识的坦诚表现,率真诚实地呈现自己的教学心态,吐我教学之情,言我教学之志,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智慧个性与姿容、敏锐的教学视角与感悟,传达了对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心灵体验和理性思考,抒写了对语文教学现象和课程改革真义诠释。

教师读书笔记 篇4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所以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我的心境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一、博大而炽热的爱,在爱中不断认识自己

名言说:“热爱是最好的教师。”是的,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仅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认为: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常常是我们的方法太少。

众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习,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标示了有效教师高尚的师德境界。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教师,它往往胜过职责。”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己。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时刻警醒自己

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坚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齐活动,一齐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教师说:教师仅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斯霞教师直到七八十岁高龄还在与不学生亲切密接触,谭迪敖教师整天与学生一齐沉浸于小发明之中,多年如一日,乐此不疲。试问他们又怎样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又怎样会不亲其师信其道呢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教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在学习与反思中,不断发展自己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仅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可见要成为有效教师对于学习的至关重要要有深刻认识,要把学习作为自身发展、胜任教学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深入的思考,那么既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善。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他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它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他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深层次的对话,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断地自己反思则是发展自己的必由之路。

四、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

新课程标准十分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己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忙,团结的力量大,团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一位特级教师总结自己的待人之道是:“念人之功,容人之过,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多么豁达的胸怀,剖析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是我们前进的灯塔,沿着名师的足迹,不断的自己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

教师读书笔记 篇5

寒假里,我拜读了《教育与美好生活》。看了书之后,引起了我的深思。

罗素,一个20世纪享誉世界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对教育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经验均浓缩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

罗素说,有些品性只能为具有某些特点的人群所拥有,还有一些品行则应为所有人所具备。我们不能着眼于让每个人都具有诗人气质来构筑我们的教育。以下4种特征便可奠定理想品格的根基:活力、勇敢、敏感、智慧。

我们中国的教育往往是求全的教育。我们总是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要求所有学生达到教育的所有目标。这便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也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直处在学业无法优秀的焦灼感中。君不见,有多少三四岁的孩子因为钢琴热的不断升温而早早地就被父母赶到了钢琴上。有多少满脸哀怨的琴童,就有多少惟恐孩子在某一方面落后的家长。“求全心理”已成为中国教师和家长(其实是中国教育)的一种无法摆脱的“隐痛”,这里面既有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留下的痕迹。

罗素说,儿童的生活原本是充满期盼的,他总是指向将来的可能目标。这是促使儿童上进的动力之一。但是,如果总告诉儿童将来会比过去更糟,这不啻会令儿童的生命之源干涸。

《中庸》读书笔记模板


相信你应该喜欢我们整理的《中庸》读书笔记,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没有书籍就如同没有阳光,读作者写的作品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我们如果用文字的方式来记录下来就是一篇读后感。

《中庸》读书笔记 篇1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典文化名著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暑假中阅读了《中庸》,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可谓是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

中庸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使人弃旧向新,在于是人得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确定志向,志向确定才能心静不乱,心静不乱才能神思安稳,神思安稳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有收获。

相反如果内心急躁,很难去认真全面的思考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

对于“中庸”的理解,以前只知道一些皮毛而已,当自己去真正研读时才知道其内容之多。

在第二章《时中》中“时”,不仅指时间,时代,也指时机,既不要超越阶段,也不要被时代抛弃,既不能急躁冒进,也不可故步自封超越现实是偏激,跟不上步伐是落伍,我认为中庸的意思很大部分的意思与“时中”的概念是一致的。

庄子在《齐物论》中认为“中庸”是这样的“中”是原则,“庸”是实践,中庸就是知与行的统一。

《中庸》读书笔记 篇2

中庸读书笔记精选

前一阵子一直在看(中庸),后来因为一些琐事而搁置,再次捧起此书,才发现:快要到期了。续借。

看了这本书的一半,其中有两句话令我印象深刻。

其一,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最难者最高,就是因为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履行它。连大学者孔子都感慨中庸之道的曲高和寡,可见其难处。然而恰恰是这样,才显得它的难能可贵。

我们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这种天性使我们不会仅仅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而是有更多的欲望,有更队对于美好事物追求的冲动。然而,对于美好事物的欲望如果无节制地膨胀,就会变成贪婪的欲望,美好事物也会因此而变得丑陋不堪。记得有位同学跟我说过,人本身就是欲望的综合体。说的不是一般的对。“水满则溢,月满则盈”的道理比比皆是,这也是中庸之道不易行的原因之一。

人在社会群体中生活,是社会的一粒尘埃。社会其实就是一个大市场,不平等的交易和意料之外的`事时时有可能发生。谁都想把事情做得更好,谁都想要取得事业的成功,谁也不愿意经受失败的打击,于是各种矛盾、挑战、竞争、和冲突应运而生,无法避免。这时,中庸之道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是也正因为人们的本性,“民鲜能久矣”。

其二,子曰:“人莫不饮食。鲜能只味也。”孔子拿人们品味吃喝来比喻中庸之道不被一般人所理解,通俗易懂。

对于我们每天都要应对庸常生活,陈旧而又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只是一个模式的复制,今天跟昨天一样,明天也似乎与昨天没什么不同,我们就是这样一天天度日,每天都是吃饭,睡觉;睡觉而后又吃饭,只是捱着日月,推着时光,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体味出生活的滋味。

人活着的唯一目标,就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并非为了“生活好”而努力着。言而真正体悟到“生活的美好”的人却没有多少。谁能解其味?

其实,幸福就深蕴在这庸常的岁月之中,只有回过头时,才有一丝的遗憾或回味。一种时过境迁的没有很好把握的落寞。

忽然觉得自己很老,经常发出一些乱七八糟的感叹。算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是真实而又努力地活着,也就足矣。因为生命并不需要我们可以地去怎样做。

《中庸》读书笔记 篇3

独爱《中庸》,在暑假,又一次的捧起《中庸》,细细研读。书并不厚,但感悟颇深,下面,让我来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中庸”是一种存在,是一种天地间人与万物生存所依附的关系,是时间和空间的完美契合。是包容,也是利用。借天地间的一切,为我所用。《中庸》中句句哲理,值得我细细研读。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君子之行,自觉自悟自律自警。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无论是通达顺遂还是身处困厄乖蹇,一时一刻也不敢懈怠,不敢放纵自己。无论日常事务如何繁杂,都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凝神静修,永远保持心境平和宁静,须臾不离道义的原则。固守着,坚持着精心的呵护着,培育着内心的美好道德,使内心回归明净,塑造真实美好的自我。

作为一名山大人,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越是在隐蔽的地方越加小心自砺,不留下愧憾;越是在细微的小事上越是用心尽力,不出现疏漏。因而,在平时生活中,即使在独处的时候也要恭敬谨慎,心怀戒惕,严格自律。细读《中庸》,渐渐地就明白,人心就是一面镜子,照的见别人也找的见自己。自己的心镜照见自己的人性,别人的心境,照见的是你的人品。因此任何事都不可疏忽。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君子之道,就想要去远方,必须先从脚下起步;又宛如要登上高山,必定先从低处出发。面对消逝的岁月,仰望掩埋着先祖业绩的废墟,我们在大路上走来走去,却总是不知道要去哪里,从何处做起。我们平庸,因而我们对于美好的未来总是仰望,而不知道如何接近,认为高远而不可抵达,这正是我们平庸的根本原因。事要一件一件地办,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仞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是天地间孤独的旅行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最卑微的事做起,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天下之事,制之在始;始不可制,制之在末。”也许这世上有很多是我们不能改变的,所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从自己做起,从最近处着手,使自己顺其自然,一步一步的取得成功。

身在山大,每一天都在成长,每一天都在进步。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仞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是天地间孤独的旅行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广泛学习,深入探索,周密思考,明辨甄别,忠实奉行。人生也有涯而求之无涯。学习是毕生的事业,时间是永恒的主题。学问之道在于坚持不懈地日积月累别无捷径。一切的成就都是建立在长期的坚实的积累之上的,不要抱有幻想。没有相当的积累工夫,幻想着在某一方面做出惊人的成果或是取得突破都是不可能的。苏轼说:古之立大事业,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拨之志。唯有树立积土成山,驽马十驾的治学精神,才有可能求得真知,成就事业。

不偏不倚的立身处世哲学,不折不扣的太平和合境界。独爱中庸。

《中庸》读书笔记 篇4

很多人说进入了大学就开始步入了社会,既然步入了社会,就应该学会在社会中生存,在社会中发展。虽然我不太赞同进入大学就步入社会这个观点,但大学作为一个亚社会,我们大学生在这里学习、生活,就应该或多或少学一点为人处世之道,而我们都知道《中庸》集合了古代圣贤的处世之道,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本着学习的目的,我读了《中庸》这本书,并写下这篇心得。

在初读这本书之前,我曲解了中庸思想,将它与折中主义、圆滑划等号,无疑把它视为贬意词。但是,随着慢慢的阅读,我对中庸思想渐渐深入。中庸思想之所以能够千古传承下来,是有它社会存在的合理性和固有的文化内涵的。中庸思想体现了事物自身的内在规律,反映在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对于我们现代人的身心发展、协调人际关系等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对于中庸思想的现代解读什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中庸心得体会}.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的人被日益汹涌的物欲所困,追名逐利,甚至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以破坏为手段,结果可想而知,误解、抛弃和毁坏了许多宝贵的东西,把本不该误解、抛弃和毁坏的思想和智慧否定了,其中就包括中庸思想的许多合理成分,如做人要讲诚信,要仁爱,不偏不倚,做事要有尺度,不走极端,要恰到好处等等。中庸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辨证法,对今天认识和观察世界,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诸多问题仍具有极大的价值,而并非有些人所说的这已经跟不上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变化了,已经老套了。

《中庸》读书笔记 篇5

暑假里,我与家长共同阅读了“羊城分级阅读“系列的《中庸》这本经典读物。

经过与家长共同阅读,我突然觉得读书的确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中庸》是一本文言文的经典书籍,虽说这本书很难读懂,但是我借助电脑的力量觉得其中很有意思,并且也让我领悟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庸》部分的一个片段说的非常有道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城,意城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思就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这段说的很对,知识十分重要,知识来自于对万物事的认识,有了知识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有了知识的人,品行会良好;有了知识的人才会管理好家庭,才能成就梦想。这本书真是上上下下都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着,比如“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这句话,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们中国的主席“习近平”,他不仅有知识,有修养,他的家庭也是十分和睦的,他孝母爱妻,首先把自己的家庭管理好,才去管理好国家大事,治理好国家,铲除贪官污吏,为百姓谋幸福,发展国家。因为有了这些政府官员,中国才会富强!

通过与家长共同读书,让我知道了自己知识的微薄,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今后要广泛阅读,不断理解中国文学的精髓。也让我从读书中懂得了如何尊重别人,并从中找到了快乐。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

《中庸》读书笔记 篇6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还可以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举止、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方,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总之,中庸是一种折衷调和的思想。

中庸之道与没有原则、人云亦云不同,这是一种必要的协调必不可少的关系。在职场中很多时候往往需要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因为职场也是一个大家庭,如果一味地讲究个性,没有团体合作意识,会搞得一团糟,也不利于集体的发展。因此,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保持一个中庸之道,确实在是明智之举。

《中庸》读书笔记 篇7

中散为万事,末合为一理 读《中庸》有感 儒家学说千年历史,留下来的著作都是精品,在读完《大学》之后,我又有幸拜读了并列为四书之一的《中庸》。

和《大学》一样,《中庸》也出自于《礼记》,在宋代被程朱推崇编注后重新受到重视并成为四书之一,是由孔子的孙子子思主笔的,身为官方的教科书之一,《中庸》对于教育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

相比起其他倾向于为政治服务提出措施政策和观念的儒家经典,《中庸》更倾向于描述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人性修养,提倡自我教育。

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发,《中庸》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的核心自我教育。《中庸》对于自我教育疏导有着非常好的启示作用,人们能够自觉的进行自我审查、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希望能够在此作用下,达到儒家学说教育人的目的,能够拥有仁的思想理念,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也就是人们常常说到的天人合一。

《中庸》首先肯定了孟子的人性本善的想法,认为天命之谓性,希望人们能够按照这种善良的天性进行自我教育,即率性之谓道,按照人道的原则去修治自身的道德行为,修道之谓教,达到仁的境界。不止如此,《中庸》还强调了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概念,提出学习者要有慎独的精神,即能顾强有力地坚持自我约束、自我监督,通过自我教育达到自我境界的发展。

《中庸》读书笔记 篇8

中庸有三层含义,一是中不偏,庸不易,二是指中正、平和,三是指中用的意思。

中庸中道出,人生需要不偏不倚,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社会情况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我们需要实事求是,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根据现实状况,实事求是的调整自己的计划和目标。这样讲来,要保持中庸,做到不变更自己的主张和目标,似乎有点难,然而我们依然会追求中庸,因为我们需要有一个持之以恒的目标,人生有时候也需要做到不偏不倚。子路曾经问什么是强,孔子回答:“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孔子认为能够做到中庸是强大的,一个人做到不偏不倚,不随波逐流,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定自己的原则。只有自己心中有一个强大的目标,做到不偏不倚,这样才是真正的强大。就像在战争中,反抗不一定是强,反抗也不一定是弱,就像《潜伏》里面说的“有一种胜利叫做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做占领”。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自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在孔子看来,中庸是很难实现的,然而,中庸为什么很难实行和彰显呢?孔子说:“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在现今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随波逐流,肆意妄为,没有原则,没有持之以恒的目标,越来越少的人做到不偏不倚,中正平和。我们需要多注重提升自己的内在涵养,学习中庸思想中的优秀部分。虽然中庸很难实行,但是也不是不可实行的,“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要实行中庸之道,也需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超人》读书笔记模板


有名人说:“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阅读相关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为了可以记住当时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就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你是否为此为写一篇读书笔记而苦恼了。以下“《超人》读书笔记模板”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超人》读书笔记 篇1

在谈论这本书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超人类主义”?粗略地说,超人类主义是利用科学进步——尤其是生物技术的进步——对当前人类的体能、智力、情感和道德等方方面面进行改善的浩大工程。超人类主义运动的一个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我们已经提到的,它打算从传统的医疗模式,即以“修复”和治疗疾病为主要目的的治疗升级到“高级”模式,即改善甚至“增强”人类。

对于这种技术,每个人并不陌生。在现代的医学中已经在一定的程度上应用到了医疗,特别是生育的”修复“上。但是,这依然无法解决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道德问题,似乎道德问题并不受法律所约束,但是不可否认道德有些时候比法律更加有效,所以,如何应用这项技术,形成所谓的超人类主义。我个人认为这才是关键。

不过,这似乎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在未来的不断发展中,是否会有人将这个魔盒打开,进行人类”增强“的目的呢?

《超人》读书笔记 篇2

说起超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电影有超人1超人:钢铁之躯,漫画有超人、超人正义联盟,还有很多数不胜数的动画片。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美国小说家马斯科迪的《超人不给力》。

这本书讲的是丹尼尔搬进了诺贝尔 格林小镇,在这里他认识了不少新朋友,他们既友好又古怪,因为他们有不同的超能力:飞行、隐身、放电、穿墙、顺风耳但是,他们只要一到十三岁生日那天,就会失去超能力,包括与超能力相关的记忆!答案都在细节里:一颗流星、女巫火焰、二战时的漫画书、裹尸布的秘密山洞,还有丹尼尔自己。

这本书以丢失超能力为线索,非常自然地记下了朋友们用超能力做的种种好事,也把大反派裹尸布接入故事,用种种疑问使故事逼真,以至于在最后采石场大决斗描写的有声有色,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本小说很有趣,大家可以读一读。

《超人》读书笔记 篇3

辫子姐姐郁雨君写的《我的超人同桌》,围绕“死党”“姐妹淘”“秘密”“白日梦”“灰姑娘”“小馋猫”和“超人”七大主题展叙述,书中十八篇文章,每一篇都有不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感受,我尤其喜欢‘我亲爱的白日梦妈妈’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何豆是个十岁大的小男孩,他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中:妈妈只有几岁孩子的智商,她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童话故事里,常常讲些童话故事里的话,模仿童话故事里的动作,把自己当成女王陛下,把何豆叫小王子,想象各种各样奇怪的事情,甚至给何豆取外号“荷兰豆”;有时出去买菜会迷路,何豆和爸爸要花很多时间去找她,日常生活需要人照顾。

因为妈妈没有妈妈的样子,何豆很少喊妈妈,更多时候叫妈妈的名字,好在何豆在班里学习很好,玩得也开心,但有时候也会带来很多烦恼;一次家长会,何豆的爸爸出差不能参加,妈妈自告奋勇去参加,何豆千叮咛万嘱咐,结果,最不能让他忍受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妈妈很重视这次家长会,特意去市场买了件新裙子,迷路了还找错了班级,害得何豆跑出班级找她,妈妈穿件滑稽的衣服,甚至在开会时大声说话,还叫他外号“荷兰豆”......何豆真想做只冬眠的熊。

妈妈一直都像个孩子,爸爸每次出差都会给他们俩带礼物,妈妈有时还跟何豆挣礼物,何豆一直不喜欢这个妈妈,爸爸总是安慰他要忍耐、教育他要发现妈妈的好。何豆十岁生日时,爸爸去上班,妈妈陪他过生日,妈妈一早起来买来大蛋糕,兴奋地在厨房为他做好吃的食物,还给他唱生日快乐歌儿;在爸爸给他的信里何豆知道了一个秘密:妈妈在生他时发高烧,为了孩子健康,延误治疗造成的,何豆很后悔对妈妈的不尊重不理解,他要努力地去爱妈妈。

通过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无私的爱和关怀,懂得了母爱的伟大;爸爸给予妈妈的爱是支持、理解、关心和包容,妈妈给予孩子的爱是生命,是全身心无私的爱,妈妈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学习更多的知识,增长本领,我们要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努力做个懂事的孩子。

《超人》读书笔记 篇4

前几天,我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书《百变小超人》。我有个习惯,买了新书就会立刻翻看,看着看着我就被故事牢牢的吸引住了。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在遥远的外太空,有一颗名为克里斯的小星球,它的科技十分发达。克里斯总统从下属的汇报中得知,地球上青少年的权益时常被侵犯,他们有的遭受大人们的恶意侮辱,有的由于管教不严而误入歧途。于是,克里斯总统为了挽救地球的未来,便任命地球上一名叫马米的小学生为正义使者,赋予他不可思议的变身本领,并指派拇指超人作为他的助手。就这样,一个又一个新奇有趣的故事在地球上发生了。

马米是一名心地善良的男孩子,他凭借变身术和拇指超人的帮助,一次又一次帮助身边的青少年化险为夷。同时,由于他生性调皮,也闹出了不少令人捧腹的笑话,他变成大恐龙在房间里欢蹦乱跳,结果引发了一场小型地震;他变成班主任的样子在班上大出风头,结果却和真正的班主任撞了个面对面;他变成市长把整个城市搅了个天翻地覆

我喜欢百变小超人马米,我要学习他乐于助人的精神。我要做一个聪明,但不顽皮的百变小超人。

《超人》读书笔记 篇5

《超人》冰心老人的的一篇文章,文章一开篇便指明主人公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他和人没交际,亦不爱带一点生气的东西。这源于他消极的人生态度,消极得固执。

他固执地认为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爱和怜悯都是恶德。一切不过是场戏,到处充斥着阴暗、黯淡、虚伪。父母子女,与其互相牵连,不如互相遗弃。他曾言语:不如行云流水似的,随他去完了。将自己的一生说得如此轻描淡写,毫不在意。可以真切地明了此时的他心中果真无爱的。连自己都不爱,何况父母、宇宙以及万物呢!

他的固执直到某深夜楼下传来的呻吟声而受到了威胁。如水月光使他想起美好温暖的事物,他无法享受,只觉着累极,可又因无法入睡而无法摈绝这些思想。几天下来,人憔悴得厉害,但行动上仍机械似的无生气的重复着。终于,心理的变化带来了行动上的表现。即使他的初衷是为了拒绝呻吟,拒绝母亲,拒绝宇宙和人生,拒绝爱和怜悯,但他的行为却让他人感受到了关怀和温暖,也许这是连他自身亦没有察觉到的变化,但在旁观者程姥姥看来,却是破天荒的事!

随着呻吟声渐悄,那几夜的思绪也渐渐朦胧不见。他又恢复了那个冷心肠的何彬,拒绝与外界的一切瓜葛。禄儿几次上门道谢都不被理睬。然而,当他有些无可选择的让禄儿帮忙买绳子回来时,禄儿红扑扑的脸蛋的亮晶晶的眼神对他真的毫无影响吗?何彬却不理会,拿着绳子自己走进去了。在我看来,似乎是刻意的冷漠,正体现出他心难以保持静如止水。甚至急于给自己找借口因为搬家之累才会显得反常。

何彬的反常是他的烦闷,即使没了呻吟的叨扰,却仍会不由自主想起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是他隐藏的爱已被唤醒,因着是与他从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站立在完全相反的一面,他的消极是如此顽固,可爱的潮水亦如此汹涌。两者势均力敌,从这里皆可理解之前何彬的慈悲,刻意的冷漠,烦闷等反常行为了。

正在何彬苦苦挣扎之际,禄儿送的那盆花儿给何彬消极的现世态度予以致命一击。那花儿的清香给河滨带来了离乱飞舞的繁星和温柔慈爱的母亲。终于,何彬的脸上露出了爱的神情,泪水也流了下来。是他最终坦白了自己,坦承了自己对爱的眷恋和渴望。

他为何以繁星赠以禄儿?他所拥有的是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和院子里的花;禄儿亦有慈爱的母亲和清香的花。他将自己所有而禄儿也许尚未发现但亦可拥有的美好拿出来与之分享。因为他们是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都是好朋友!这时的何彬已然不再孤身一人,他已与世界互相牵连。

我以为,母亲、繁星和花儿在文中反复出现,有暗示主旨之意。这些具体意象代表是那些温暖美好抽象的情感。超人指在人之上,既没有了正常人应用有的情愫感念,最终河滨恢复了非超人的意识,悔悟了自己从前的错识。虽然从他的行动表现上看,并未有巨大的改变,但其心理却完成了一次飞跃性的升华。相信不久的他的未来亦不再灰暗,而充满了美好的希冀和憧憬!

《超人》读书笔记 篇6

在这个炎热而又漫长的夏天里,我读了几本课外书,其中有一本书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这本书的名字叫《我的超人同桌》。

这本书讲了每个人的同桌,比如说是死党?吃货?或者是淘气鬼等等,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感到你 应该关心一下你的同桌。“灰姑娘”她是书中的一个主角,她很渴望有一位白马王子会起这一只俊俏的白马,带上她去皇宫。所以她永远都不会放弃,不会悲伤,更不会独自在一个角落里流下缄默的眼泪,因为她知道白马王子一定会来。还有一种叫死党,死党就是一张嘴就会损你,一出手就会帮你的人。她们是在你困难的时侯帮你想办法的人,也是你学习中有困难跟你一起想的人。

从中我感觉到了一个同桌是多么的伟大,也是不可缺少的,你是他的同桌,他也是你的同桌,你们应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如果你的同桌有什么坏毛病,你不要去讨厌他,你可以去帮他改正他的毛病,我想你的同桌也会把你的坏毛病帮你改掉,找出你的好习惯,让你继续坚持。

你的同桌比奥特曼还高,比多啦A梦还无所不能,比柯南还聪明的人。在这个炎热而又漫长的夏天里,我读了几本课外书,其中有一本书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这本书的名字叫《我的超人同桌》。

这本书讲了每个人的同桌,比如说是死党?吃货?或者是淘气鬼等等,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感到你 应该关心一下你的同桌。“灰姑娘”她是书中的一个主角,她很渴望有一位白马王子会起这一只俊俏的白马,带上她去皇宫。所以她永远都不会放弃,不会悲伤,更不会独自在一个角落里流下缄默的眼泪,因为她知道白马王子一定会来。还有一种叫死党,死党就是一张嘴就会损你,一出手就会帮你的人。她们是在你困难的时侯帮你想办法的人,也是你学习中有困难跟你一起想的人。

从中我感觉到了一个同桌是多么的伟大,也是不可缺少的,你是他的同桌,他也是你的同桌,你们应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如果你的同桌有什么坏毛病,你不要去讨厌他,你可以去帮他改正他的毛病,我想你的同桌也会把你的坏毛病帮你改掉,找出你的好习惯,让你继续坚持。

你的同桌比奥特曼还高,比多啦A梦还无所不能,比柯南还聪明的人。

《超人》读书笔记 篇7

东莞市袁崇焕中学 田睿蕴

以前,我总是以为法律这门学问有点枯燥,有点高深,有点遥远,在我阅读了《百变小超人》这套丛书后,我的想法完全改变了。

《百变小超人》是中国法制出版社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普法童话,被称作“最活泼有趣的法律书”,目前有《百变小超人1》和《百变小超人2》两部作品,分别以“权利保护——理直气壮做孩子”和“预防犯罪——法律护航,快乐成长”为主题,用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解法律知识。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小学生马米因为他的善良和勇敢,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赋予了神奇的魔法,成为一个守护正义的百变小超人,并且和来自克里斯星球的拇指超人成为了好朋友。由此,他们一起经历了好多好多不可思议的事。比如有一次,主人公马米考试没考好,不敢让爸爸来开家长会,他就变成爸爸的样子参加家长会,并以爸爸的身份在家长会上吐露了希望减轻学生们课业负担的心声,精通法律的拇指超人由于身体只有拇指那么大,就藏在马米的头发里,他告诉老师和家长们:法律规定,学校应当和家长互相配合,保证小学生们的睡眠、娱乐时间,不得加重学业负担。后来老师和家长们采纳了“马米爸爸”的意见。令人意外的是,学业负担减轻后,学生们得到了充足的休息和放松,学习成绩非但没有下降,反倒提高了一大截呢!

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小故事,不知不觉地,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法律知识,比如这则故事提到的休息娱乐权,还有隐私权、著作权等等。

《百变小超人》这套书让我感受到学习法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法律其实并不遥远,也并不陌生,他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像忠诚的卫士一样,无时不刻地守护着我们!

《超人》读书笔记 篇8

当我读完《我的超人同桌》这本书后,感触有许多,它让我体会到:和“死党”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珍贵;成长过程中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多么伟大……

这本书共有十八个小故事,每个都很有趣。我最喜欢的是与本书同名的一篇———我的超人同桌。

什么是超人?超人是行侠仗义,无所不能的人。当然,现实生活中他是不存在的。可能超人在所有人心中是非常帅的,这里要说的在“超人”却是又胖又笨的可爱的人。这个故事是讲的是,那位称作“超人”的同桌身上,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有时他性格超“二”;有时他脸皮超厚;有时他力气超大。所以大家叫他“超人”。“超人”同桌总是想坑别人,却又时而把自己绕了进去;他学习成绩不好,却从不沮丧;调皮捣蛋却很善良。真让我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超人”!有时我也在想,如果我有这样一位同桌,一定很有趣!但是,也会带来一定的麻烦。虽然他学习态度不好,可是他聪明、反应快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坚强、不脆弱,什么时候都是快乐的。我觉得现在的小学生压力都很大,除了学校的学习和作业,放学后,还要上辅导班,写辅导班的作业。有的小朋友都报五六个班,哪里还有寻找快乐童年的时间?大家都报班,一个人不报好像不思进取。我真的希望可以压力小一点,快乐多一点!所以,我喜欢这个小故事,它给我带来了快乐!也激励了性格内向的我,大胆思考、勇敢表达的信心!

书里还有一篇“我的白日梦妈妈”的故事。讲了荷豆的妈妈,因为生他时发高烧,后来就只能像三四岁小孩一样生活,爱做白日梦。荷豆一直抱怨妈妈,直到他十岁生日时,爸爸用书信的方式告诉了他原因,荷豆很惭愧!从此开始爱自己的妈妈!这个小故事让我很感动!也让我再次,深深的感受到父母的爱!有时,我也会不理解妈妈的批评,虽然我知道妈妈是为了我好!我也抱怨过妈妈,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以后,我要多关心父母,长大报答他们!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小故事都很有意义,它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也让我感受到读书的好处!以后,我会更爱读书!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模板》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