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800字。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观看一本好书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读后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常写读后感可以锻炼我们的写作水平。一般我们会怎么样去写读后感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800字”,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看完《月亮与六便士》,只能感叹自己平庸的头脑,还不如斯特里克兰的老婆洞明,她明白他不会回来了并很快就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读完全文也没有看到月亮与六便士的文字,在徐淳刚的译后记中看到,是泰晤士报文学增刊之前给毛姆《人性的枷锁》刊发一篇书评,称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菲利普•凯里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为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毛姆喜欢这个说法,所以有了这个书名。

毫无疑问,斯特里克兰是本书中追逐月亮的人,但毛姆描写的让人反而喜欢不起来,斯特里克兰的突然离开,没有人理解。不像释迦牟尼出家修道,是为了普渡众生。斯特里克兰只是为了画画,为了画画必须弃妻与子女出走吗?可能他自己也无法解释清楚。

人到底有无必要追求这种精神,抖音上经常有外国人冒险的视频,评论都是“外国人少是有原因的”。一眼望到了尽头的人生,总是令人乏味,却是一个平凡的人所最想拥有的生活,如果这能令你满意。

文章中我的视角就像旁观者读者一样,好奇斯特里克兰的一生,谈论他的无情与自私,却无法真正理解,在斯特里克兰身上看到了一种异样的生命之光,顽强,耀眼。因为大部分只是道听途说,毛姆留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而现实里就算高更这种蓝本也是少之又少,但并不妨碍我们想象。

我怀疑人有无灵魂,所以对真正的自由也保持怀疑,可能想象力才是真正的自由,在梦中是自由的,现实中走到哪里都有枷锁。

生命的意义难以捉摸,随波逐流就有点浪费生命,人生应有所追求,你所追求的就是你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都是自己赋予的。我们不需要像斯特里克兰一样与世隔绝,热爱生活才能享受生活。不疯魔不成活,我们可能没有斯特里克兰这种机会,但不妨碍我们选择自己的生活。

斯特里克兰最后的作品应该就是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生命的最后一问,斯特里克兰已经在绘画中找到了答案,我却还没有思考。最重要的也不是答案,过程可能更重要,电视剧《装台》里八叔修五福就很好,不论修没修到,整个过程还是非常有意义。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800字扩展阅读

《月亮与六便士》 (优质范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00字

毛姆这个作者今年突然进入了我的世界,从上一本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开始,因为前面两本书读得十分枯燥,所以问若水推荐一本可以一口气读下去的书,于是第二本毛姆的书进入眼帘《月亮与六便士》。

刚才简单查了一下,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这个名字倒是起得非常有意思。看书的时候没有去查这本书的背景,但是一路看下来也知道主人公大概在历史上可以找到原型,而且多半是个印象派的画家。我对印象派的画作知之甚少,也是要通过搜索才知道他是以保罗·高更为原型创作的这个故事。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他那本书评让我开了很多窍的原因,我这次突然能够看得出这本小说了那些起承转合的戏剧冲突了,毛姆去推进这些冲突的写作手法也很特别,用一个第三方转述或者听说的方式,让故事的冲突层层递进。最意外的是主人公最后结束于塔希提,这个地名对于我来说实在有点太过熟悉,从神盾局特工第一季开始就被寇森反复提及“It’samagicalplace”,然而事实却完全不同。高更真的葬于这个小岛上,毛姆也是在这个小岛上游历之后写成了这本《月亮与六便士》,以至于我都要开始相信这真的是一个magicalplace了。

我其实很羡慕这种找到人生意义的人,无论是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还是意外之喜突然找到的。思特里克兰德可以突然之间抛妻弃子放弃证券行的工作开始颠沛流离的专心做一个画家,在某种程度上令人羡慕,现实中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又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找不到命中注定的destiny,也许是美剧看得多了,这个频繁出现的词总是让人疑惑,难道真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destiny?还是这些不过是电视剧或者小说里的镜中花水中月?思特里克兰德有时候也厌恶自己身上的人性那一面,所以才会在偶尔表现出来以后显得冷酷无情。也许艺术家们真的要远离尘世,才能找到那种精神巅峰(疯)吧。

最近一段时间的闲散倒是也让我想问自己这个问题,人生注定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以前总觉得自己有答案的,但是最近几年反而踌躇犹豫了很多,做市场部的工作我其实心里并不那么认同和喜欢,偶尔的成就感也不过是得到夸奖和认可时产生的,大部分的时候都心怀疑虑,事情这样做真的是对的吗?人生这么过真的就可以了?

也许就是不断困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间,才是真正的人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00字


故事讲的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试想你的一个朋友,有份还不错的工作,有个幸福的家庭,虽谈不上无忧无虑,但也过得充实。平日里他处事低调,话也不多,以至于大多时候你都想不起这样一个人。偶尔看到他发的朋友圈,你想起他,随手也点了个赞。似乎我们都有不少这样的朋友,然而你能想象这样一个朋友突然离家出走吗?再听到他消息的时候,他已经到了巴黎学画画,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成为一名画家。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但不同以往,这并不是一个追逐梦想的人经历艰难最终实现理想的故事。

他的梦想道路注定异于常人,因为他是天才。一半冷酷,一半热情。他毫无顾虑的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只留给太太一封信,我不回来了。没有原因,没有歉意,到像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只是他真的再也没有回来。后来的故事他对待生活、周遭同样的冷酷,甚至到了极致。他自私、他目无他人,拒绝任何世俗,所以他也无所顾及。但他同样也是无辜的,因为他的眼中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他不像是在追求梦想,更像是追逐自己的厄运。然而他有多冷酷,就有多热情,画画像是唤起了他的灵魂,生命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面对生活的贫困潦倒、疾病缠身,他没有犹豫过,只凭极致的热情驱使前进。不为出名,不为认可,在生命的最后画出一幅伊甸园式的伟大杰作,却被要求在他死后付之一炬。

他是天才,不疯不成魔。历史的长河需要天才,但更多的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梦想,在追逐的路上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阻力,大到生活压力,小到柴米油盐。理想和现实像是一对冤家,每当我们怀揣梦想赶在路上,总是显得不那么尽如人意。然而他们也并非非黑即白。月亮与六便士,梦想和现实,一半坚守,一半妥协。当梦想照进现实,请保护他。

有人说,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_8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00字

大部分人就像斯特夫人一样,按部就班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找一个合适的人结婚,生孩子,赚钱,满足虚荣心或者功成名就,遵守社会道德,完成一生。我们就仿佛一出生就按照同一个套子去打磨,最终把自己把周围的人,把自己的孩子以及自己,打磨成适应套子的人,放点套子里过完一生。这个套子限制着我们,它是我们的社会道德,也是我们的信仰,也是我们的国家文化抑或是我们的习俗。套子带久了,慢慢渗进灵魂,与灵魂形成一体。我们已经不知道灵魂本来的样子。
但是总有一些灵性之光在某个时刻突然穿透了厚厚的套子,唤醒沉睡或半梦半醒的灵魂。亦或是,这些灵性之光从内心深处突然穿透且割裂了套子。于是开始走向寻求灵魂意义的道路,从此道德信仰仿佛再也阻拦不了自己。世俗之于斯特仿佛垃圾,全弃之。但肉体却是灵魂的寄托之所,依然有时会阻碍灵魂的寻找之路。继续漂泊,斯特最后终于来到了与灵魂契合的地方。这里人们更接近原始,更少的精神压迫,更少的社会道德约束,对人的看法更淳朴。人们在这里更多依赖对创世神上帝的信仰。斯特最终在此完成生命意义的寻找。在意义寻找结束,一切便终结于此。死后已与他无关。
成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到底是功成名就还是找到内在精神的实现。斯特的精神追求太过于极端。毛姆就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和普通的市民追求生活的方式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样来看是不是世俗的功成名就相比于精神的追求更加容易呢?真的没有资格去评判别人的生活方式是好是坏是成功或失败了,因为标准不一样,不是一个系统。
作品亦或工作,如果我们能够更关注在创造的过程中所体会到的心流体验,或者所带给自己的极致的心灵感受。而不总是在意这个东西能给我们带来的荣耀会不会我们更容易沉浸在事情本身幸福感会更高呢,谁知道。
读的时候,真的有很多地方拍手叫绝,有很多地方很感动。有些东西作者的描述太过于精准感动。

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00字(读后感范文)


《月亮与六便士》中有这么一句话:“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头看到了月亮。”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m.dhb100.com

他,是斯特里克兰。在四十七岁时,他放弃了原本作为证券经纪人的安定生活,毅然选择了绘画。他的生活也从平静变得捉襟见肘、风餐露宿。在他死后,他才被世人知晓。

四十多岁的那天,斯特里克兰以画画的原由与妻子分离。到了巴黎后,他一度穷困潦倒。但他认识了善良的斯特罗伊夫,他也是位画家。斯特罗伊夫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他尊重、珍惜斯特里克兰。尽管斯特里克兰嘲笑他画技愚钝,对他的善良关心毫无感激之情,斯特罗仍不计前嫌地关心照料他。当斯特里克兰病重时,善良的斯特罗将他接到家中照顾,甚至让自己的妻子委身照顾他,拿出家中积蓄给他买药。结果,斯特罗的妻子竟然和斯特里克兰在一起了,并要和斯特罗一起走。可怜的斯特罗不在乎这段荒唐的事,依旧爱他的妻子,甚至提出要把他的房子给他们住。悲惨的故事总会以悲剧结尾,他妻子死于自杀,斯特罗也失去了精神支柱。

斯特罗的善良使他造就了懦弱的性格。他守不住自己的爱人,而对于不在乎自己的人卑躬屈膝。谁说善一定会有善报,我不禁对他的遭遇扼腕叹息。不过,斯特罗的出现为这本充满揭露人性的书,多了一丝善良与纯洁。

斯特里克兰诠释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梦想什么时候都不晚。

有些人为了梦想而放弃安宁的生活,也许会被认为是愚蠢的选择。在某种条件下,做自己想做的事,过一种让自己最开心的生活,自己始终处于宁静淡中,难道就是生活成了乱麻吗?

成为一名收入一万英镑的外科医生,与一个漂亮的太太相依而命,这就是成功了吗?

也许,成功取决于对生活赋予的意义,取决于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取决于对自己的要求。成功并不只是单纯的物质方面的成功,还需要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情感的升华。我们不应为了世俗钱财权利富贵而低头,去捡地上满街的六便士,也应该学会脱俗,在精神上造就自己,望望头上那最为皎洁的月光。(余得洋)

《月亮与六便士》(优质范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00字

拉近点,我想起中国第一位女舰长韦晓慧,35岁前她是华为企业的一名高管,有非常优秀业绩,拿着可观的年薪,有着令大家都羡慕的社会地位;35岁后,她却弃笔从戎,成为一名军人,39岁时,更成为中国海军第一位女副舰长。我时常在想,当她抛弃原来优越生活,决定追寻梦想,成为一名军人时,她的内心要经历多少次博弈,有多少个久久不能入眠夜晚,多少次幻想自己人生道路选择的后果。她所受到的挑战与压力并不比斯特里克兰少。但是她做到了,前半生和后半生,她过了两种截然不同生活,以勇气和智慧,活出人生中的高度和宽度。

不知道,大家有感觉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点业余爱好,孜孜不倦,从不懈怠,比工作更有趣!写作,做木工,剪纸,唱歌,或是游戏业余玩家,或是电影发烧友。

曾几何时,这些业余爱好在我们还是孩童或者青少年时,是我们梦想和信仰。就如我,也曾想过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但在生活道路上,我却离梦想越来越远。当我们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活口的工作,有了安逸与舒坦,我们便有了更多借口告诉自己,要甘于现状,要把过去幼稚想法好好的藏起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铁口,同一趟列车,同一个表情,同一种匆忙,我们生命就这样,被偷偷的撷取,静静的,甚至都忘记时间存在。皱纹悄悄爬到脸庞,我们从别人口中的孩子,变成孩子口中的阿姨甚至奶奶!我们的生命,真实的来过人间,但却从来没有感到过灿烂。我们还没有告诉世界,我来了!世界却让我离开了!

读了《月亮与六便士》,我的心底产生了一丝勇气和希望,纵然,我们缺乏足够勇气,做翻转。但至少在弯腰捡便士时,努力抬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喜欢《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8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