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七宗罪观后感

七宗罪观后感

《七宗罪》电影观后感。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我们将观后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观后感。梳理纷繁的思维,可能用写观后感的方式来实现。你正准备写一篇观后感吗?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七宗罪》电影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宗罪》观后感

今天我看电影了,《七宗罪》这部电影其实早就有耳闻了,从不敢自己单独看,要不是这么多人一起看,真的不敢看下去,而现在从和大家的分享中,也终于知道了看它的意义所在。影片中的纽约,灰暗、潮湿、肮脏、混乱,接连不断的命案,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影片《七宗罪》开头是老少两代警官追查杀人凶手,感觉好像一部侦探片。被杀者的惨象和阴森的作案现场在影片开头就让人心理紧张。在案子进行到第三个时,他们突然领悟到凶手是以杀戮的方式进行传道,在以上帝之名惩罚被天主教认为遭永劫的七种大罪:暴食、贪婪、懒惰、愤怒、骄傲、淫欲、嫉妒。片子的宗教意义也就从这里开始显现,并在剧情行进中愈加强调,特别是将近影片最后,凶手极力控诉的一段话,他说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来惩罚那些有罪的人!?~他看似义正言辞的辩护背后,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到极点~!凭什么他认为自己有个权利去充当这个救世主的角色呢?这个最初的心理就是罪恶的根源~!

另一方面,影片也近代社会的演变推到了一个晦暗的极点-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理性摧毁了宗教信仰精神,认为科学技术万能的人类觉得理性可以实现一切。不错,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的确推动了西方社会的飞速进步,促其完成了现代化的过程。可是,理性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束缚自身的枷锁。依照齐美尔的看法,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诸如效率、计算、守时这些理性化的东西,这样的理性化其实就是一种物化,金钱和商业价值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唯一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金钱的厉害变得日益冷漠。(观后感 )《七宗罪》中,对现代城市的冷漠现实不断被展示。比如威廉提到遇到强奸犯的女士不要喊救命要喊救火才会有人关注;受到房东欺骗的大卫和tracy住着一栋不断受地铁震颤的房子;房东把被折磨成活鬼的房客当做最好的房客,只是因为他会定期收到放在邮箱的房租.。这一切的一切不正暗示着这个末世的肮脏和丑陋么?这也是为什么整个影片给人的阴雨绵绵,灰暗,压抑的感觉~!

而其实,真正让我们警醒,让我们为之一怔的是,影片最后的那句话,这座城市每个角落每个家庭不都是上演着七宗罪么?如此一句,振聋发聩,想开口申辩的瞬间,却又被惊愕到哑口无言,这也是为什么看了它这么久之后,心里至今也不无法释怀的根源所在~!是啊,若纠察罪孽,谁能站立得主?神若纠察,谁能站立得住?!今天才刚听教会的弟兄讲道,说到:我们悖逆,犯罪,无异于将耶稣重钉十字架。而在下午电影分享时,这句话突然就出现在我脑海里,心里真的很害怕,自己不禁开始暗暗对号入坐,的确,我没有贪婪么?贪吃么?我的思想时刻干净么?天啊,我甚至都不敢再往下深想神啊...神啊,真是求你,不要掩面不顾你的仆人,真是求你时刻保守和炼净我们这些本不配的儿女!在审判来临的日子,当我来到你面前,当我呼求主啊主啊时,你却说,我可以从你们所结的果子中分辨出你们来,因为不是那些终日呼求主啊主啊的人,定能进天国的~!真是不要让我们在地上的日子白白地过去了,而不被算在神的心意里,主啊,求你赐我智慧的心,好叫我如何数算自己的日子,阿门.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观电影《七宗罪》有感


电影《七宗罪》观后感

《七宗罪》--暴食、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暴怒--被天主教认为是遭永劫的七种大罪,曾屡次出现在《圣经》、著名绘画作品及中世纪教会人士布道的题目中,特别是在托马斯阿奎那的宗教著作、但丁的《神曲》和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论述犹为著名。

影片《七宗罪》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晦暗的背景叙述了一个极富哲学意味的犯罪故事:一个疯狂的凶手自认上帝,将对天主教七大死罪的惩戒逐条实施,在追凶的过程中,新老两界警探与罪犯斗智斗勇,最后却出现了出人意料与令人深思的结局。影片中的七桩案件忽隐忽现,若明若暗,不时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片中对犯罪心理学做了详尽的描述,而罪犯通过《圣经》的道德审判来杀人,更具社会意义。一个警察最终成为凶手计划的执行者,这是对社会和人生的讽刺,还是对茫茫之中,天主那七大信条的不可抗拒,或是象征了这多罪该罚的人世间的混乱的生活秩序?

《七宗罪》是一部让人发狂的影片,它在某种程度上严肃地探讨了有意义的暴力与无意义的暴力的差别。它也激起了每一个人的原罪意识,看过影片的人都不免胆战心惊--用不着怀疑,你也有罪。

开头是老少两代警官追查杀人凶手,感觉好像一部侦探片。被杀者的惨象和阴森的作案现场在影片开头就让人心理紧张。在案子进行到第三个时,他们突然领悟到凶手是以杀戮的方式进行传道,在以上帝之名惩罚被天主教认为遭永劫的七种大罪:暴食、贪婪、懒惰、愤怒、骄傲、淫欲、嫉妒。片子的宗教意义也就从这里开始显现,并在剧情行进中愈加强调,特别是将近影片最后,凶手极力控诉的一段话,他说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来惩罚那些有罪的人。

影片似乎只是在向世人展示:人性堕落,有罪之人会遭惩罚。这样片子就有种道德劝诫的警世意味,让人看后可能反省自身是否有罪。然而,什么原因让这些人产生罪恶,让凶手不可忍受而以上帝之名以杀戮的方式来进行惩戒,影片好像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是因为信仰的缺失吗?在西方,启蒙运动发现了理性,自此,理性被逐渐推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的自我意识不断膨胀,充分肯定了人类的理智,开始蔑视上帝。到了近代,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理性摧毁了宗教信仰精神,认为科学技术万能的人类觉得理性可以实现一切。不错,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的确推动了西方社会的飞速进步,促其完成了现代化的过程。可是,理性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束缚自身的枷锁。(观后感 )依照齐美尔的看法,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诸如效率、计算、守时这些理性化的东西,这样的理性化其实就是一种物化,金钱和商业价值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唯一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金钱的厉害变得日益冷漠。影片中,对现代城市的冷漠现实不断被展示。比如威廉提到遇到强奸犯的女士不要喊救命要喊救火才会有人关注;受到房东欺骗的大卫和tracy住着一栋不断受地铁震颤的房子;房东把被折磨成活鬼的房客当做最好的房客,因为他会定期收到放在邮箱的房租.

老威廉的态度其实就是现代城市人的代表,他对这个世界很是厌恶,在目睹一场街边的抢劫案后钻进出租车,司机问他去哪里,他说:far far awayI dont know this place any more。他选择的态度是逃避。他这种心理在一次和大卫的酒吧谈话中被大卫揭穿,大卫还表示自己不会如此,知道这个世界的罪恶,但仍然坚持下去与它斗争。威廉没有反对,他的想法的确如此,他意识到自己也应该积极面对这个世界,不能再逃避,所以他回家后砸掉了那个让他更感孤独的闹表。并且最后警官问他退休后将要去哪里时,他说:around,Ill be around。可是,大卫的坚持不是盲目乐观,是因为他有动力有信念,那就是对妻子的爱。片子中,可以看到大卫结束和威廉的内心对话回到家后,抱着妻子说:I love you,very much但是威廉的坚持就有些不得已,而且仅仅是种个人行为。

这是部绝望的片子,它向人们展示了世界的罪恶和冷漠,但是没有告诉人们怎样避免这种境况的恶化。是保持人性的善和对上帝的皈依吗?可是片子塑造的拥有美好人性的tracy最后也被凶手残忍杀害。片中展示的是世界最为阴暗的一面,对于美好光明温暖的一面完全遮蔽,大卫与tracy的爱情尚且算作这个黑暗底色的一束光线,最后也由于tracy的被杀而消逝。人的出路在哪里?影片最后老警官威廉援引了海明威的一句话: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and worth fighting for。I agree with the second part。这个结尾太没有说服力,这个世界不是个好世界,如何值得人们去奋斗?


七宗罪观后感


七宗罪观后感

夜班闲的没事,在百度上简单的用文字回忆了一部20年前的美国电影《七宗罪》。虽然七八年前看过一次,当时剧情里某些细节似懂非懂,直到刚才最终清楚了电影里的剧情。

看后突发有了感觉,是不是只要是披露人性好坏的电影,如果拍摄到位,看后是不是都会让人思考,思考自己与电影里人物的思想,行为是否有相似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很多人性,就像窦唯唱过的《高级动物》。每个人也有最鲜明的一种人性,就像《七宗罪》里那7个受害者。复杂的社会有着复杂的人性,鲜明突出的人性,突出的人性有善与恶,物语类聚,社会里就有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人之初,性本?,真不好说。

中国电影不怎么喜欢披露人性,因为怕口碑,怕票行,更怕这怕那。因为群众多数好面子,那些人不喜欢被披露的人就会说你拍的不好,不真实,甚至痛骂。慢慢的也就去拍摄关于亲情,爱情,悲剧,反正是感人为主的电影,来博得大家的眼泪而已。还有一点,就是往往拍摄的都是表面的东西,就像讲述故事,但故事的思想,透露的本质却模模糊糊。经典的电影是有思想的,没思想的电影没人记得住。

说回来,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最鲜明的人性也许就是最大的弱点。坏人有可能利用自己的人性优势去利用别人的人性弱点,使得自己成功谋利。电影《七宗罪》中凶手约翰·杜体现了出来。自己的鲜明人性很难被自己发现,即使发现也很难拿捏。而善于拿捏自己或别人人性的人很少,拿捏不好就有可能走向极端。

古今中外,关于人性方方面面道理,谚语的话很多很多,毕竟人性就有很多种,但其作用无非都是劝说,告诫他人。在我看来,每个人最鲜明的人性一旦被发现、利用上,通向的只有死亡。

七宗罪观后感影评


《七宗罪》是一部由摩根弗里曼、布拉德皮特和凯文史派西等主演的悬疑惊悚犯罪电影,影片首播于1995年,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是相对较高,一起去看看吧!

是我看电影太少吗,完全出乎意料的结局。电影情节和想象的也不大一样,没有很血腥。真正关于案件的描述很少,更多的是对话、思想和过程。好像有点重点不够突出和逻辑混乱?印象深刻的是两个警探在酒吧的谈话 I mean, its easier to lose yourself in drugs than it is to cope with life. Its easier to steal what you want than to earn it. Its easier to beat a child than to raise it. Love cost. It takes effort. )到这个世界的、为什么此刻我会以这样的方式活着、等我死亡后还会记得什么、我记得这辈子发生的事情吗、我不想忘记我的爸爸妈妈怎么办。每次一深入思考,就会怕到浑身发抖。这也是为什么,长大以后变得越来越担心,可能真的是,拥有的太多,就更害怕失去。有时候会担心,我会不会某一刻以一种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死去,我还没来得及告诉家人我的想法怎么办。我会不会今晚睡去就再也醒不来。真的怕。之前在《爱离别》中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说,人在40岁以后就要开始写遗书。提前写好。他自己在写的时候,几度泪流满面,因为有太多太多的牵挂和不舍。我之前就想过,要早早写遗书的,今天看电影的时候,更是坚定了这个想法。既然无法避免,那就享受过程吧。

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 大多数情况下,我是认同这一整句话的。

更: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非黑即白,影响一件事情的因素很多很多,一个人不可能真正完全的理解另一个人。一个在别人眼里的残渣,甚至十恶不赦,都有可能是为了某个信念。但是,法律本身作为制约人性的冷兵器,必须是非黑即白的,不能带任何因素,现在的法律是不健全,它难以健全就是因为非黑即白的不确定性。

需要加个备注,制度本身应该是冷血又黑白分明。不然永远都有漏洞。但是人心人性不可能是非黑即白。

七宗罪是目前唯一一部别人评价特别高而我不喜欢的电影,当然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就是演员的演技,这点没得说,但有三个槽点实在绕不过去。

1,推理了半天,靠FBI的一张资料破案其实这样的剧情本来可以接受,但是电影前半段那个黑人老警察已经花了那么多时间,而且每次思考时表情还特别凝重,那么认真,结果,还不如FBI的一张纸

2最后变态告诉年轻警察他杀了年轻警察的老婆,并使愤怒的年轻警察杀了代表嫉妒的自己,而年轻警察也会受到法律制裁,所代表七宗罪的七个人也就满了。这段剧情可能在别人看来是神作,在我看来就是烂尾,因为警察当时的愤怒是变态所造成的,并不是他本人就可以代表愤怒,而变态自己也不能代表嫉妒,不像前几个人有代表性,比如代表贪食的大胖子或代表贪心的律师。所以最后那段剧情感觉是编剧想不出合适的人物了,用年轻警察和变态凑数。

3这部电影中的变态杀人犯太不喜欢了,美国电影中的变态形象太多了,不乏经典的,我就喜欢沉默的羔羊里的汉尼拔。而这部电影里变态实在太水了,要智商没智商,要武力没武力,逼还装的贼大。

综上所述就是我不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意见,如有不同想法,欢迎交流

讲实话,从我刚开始对电影产生感觉的时候,对于芬奇这位导演一概不知。首次接触他是我看完《异形3》之后,《异形》系列电影我基本上都看过,但是唯独第三部在整个电影的空间感和叙事风格与其他几部完全迥异的,继而就去查阅了芬奇导演的其他相关作品。

刚好,我近期又刷了一次《七宗罪》,借此机会来谈一谈观看之后的一点感悟。或许很多人在看完后《七宗罪》之后,大都把这部电影当做一部很普通警匪片或者是犯罪片来看,这样的看法也不能说绝对有错,只是我个人还是习惯把它当做一部黑色电影来看,如果是当做警匪片或犯罪片来看,很容易就走进探讨电影剧情的圈套,如此一来,观影的视野就会大大变窄,导致出现的最大的问题便是重剧情,轻主题。但是,如若放在黑色电影的层面,看电影的深度就会大不一样,因为大家都知道,黑色电影主要是就某一种社会现实的弊端进行强有力的批判的一种电影类型(注意是电影类型,并不是类型片),换句话说这种类型的精髓就在于批判,由于批判内核的加入,所以在探究《七宗罪》的时候,就不能把它当做是普通的警匪片来看了。之前,我也看过一些黑色电影,比如韩国电影《阿修罗》,把对国家政权腐败的丑态的讽刺到了极致,美国电影《达芬奇密码》则是把宗教纷争揭露的一览无余,当然有人把中国导演杨庆的《火锅英雄》也当成是黑色电影来看,我个人不敢苟同,因为这部电影中发生的事情毕竟只是一个小群体的犯罪,并不是一种社会现状,所以还构不成黑色电影的最重要的组成要素。那么,回头来看《七宗罪》,如果你只看到芬奇在本部电影中讲的七起案件,视野未免狭隘,你得去仔细探究罪犯约翰的犯罪动机,他跟每一个死者都有很大的仇恨吗?都没有!他是对这个罪恶的城市失望之后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警示世人,这个才是动机。自然而然,罪恶的城市自然会成为一个绝大多数人会抛弃掉的垃圾,殊不知,你丢掉的才是芬奇想要表达的重点。他要讽刺的就是这个城市的罪恶,只不过他把这个目的隐藏在案件侦破的外壳之下,敏感的人自然眼睛是雪亮的,愚钝的人却是能看到表象。另外,有的人也说,《七宗罪》在探讨宗教的可怖性,也说得过去,曲解教义嘛,但是只要细思,归根结底还是罪恶的问题。

看完这个电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点是人与环境之间好像并不是很友好。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人与环境的关系。(一)、先来看看黑人警官萨默赛特,在《七宗罪》的序幕中,展示了他上班之前在家里的空间(我们在电影分析中习惯性会将环境称之为电影空间,后续的环境都会用空间来代替),微弱的灯光从不大窗户投射进来,整个空间极度阴沉,不大的房间充斥着各种非常规则的矩形家具、摆饰,是的不大的空间更加显得局促,除此之外,芬奇还用一个长焦去展示,这就使得整个空间又再一次被压缩,再就是萨默赛特对着镜子换衣服,但凡有一点生活常识的都知道,镜子是可以延伸空间的,但是镜子本身的镜框却限制了空间的延伸,反而使得空间更加狭小,这个空间对萨默赛特非常不友好,所指向的不外乎是以小见大,萨默赛特与社会的关系大致也不过是这样了。(二)、再看米尔斯,这个年轻的白人小警察的出场方式很特别,第一次出现在狭长拥挤的走廊,芬奇甚至差点剥夺了他的话语权,一句简单的我是米尔斯之后,快速就将场景转换了,没有给他太多说话的时间,紧接着的下一个场景中,米尔斯和萨默赛特的谈话过程的空间,瓢泼的大雨,具有压倒性的建筑物,还不时有人群逼向米尔斯,行进的空间被阻塞,跟萨默赛特的生活空间如出一辙局促带来的窒息感。米尔斯的生活空间对他也同样不友好,米白色的房间布置营造出一个轻松、温馨的空间,然而这样的空间从侧面烘托出了米尔斯对这个城市幻想,换句话来说他还是个孩子,但是这种性格放到整个城市,就岌岌可危,罪恶的城市并不会对一个孩子手下留情。(三)、最后是罪犯约翰,他的生活空间的展示是在一场追逐戏当中,很多人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抓捕罪犯上,从而忽略了他的生活空间。首先是阴暗、狭窄的走廊,并且还亮着红色的灯,拥挤的楼梯间,错综复杂,分割这整个电影画面,人物在其中只是零星半点,下水道水管,倾倒之感的楼房,压抑的地下停车场,脏乱、拥挤、混乱的街道旁到处都是冒着热气的垃圾堆,这是约翰整个活动空间的真实写照,他的房间内中亦是冗杂的,极度阴沉的光线,各种令人作呕,让人细思极恐的作案证据,综合起来就是一个人间地狱,这跟约翰作案手段的残忍毒辣完全吻合,恰似一个地狱中的魔鬼。由此可见,芬奇在他的电影中对于空间的理解之深,电影归根结底先是一门空间艺术,《七宗罪》算是对空间作了一个教科书是的阐释。

然后是人与人的关系,重点看的还是萨默赛特和米尔斯的关系。萨默赛特是在这个罪恶之城生活了很久很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too long,他在电影中所展现的便是对这个城市极度绝望,想逃离或者逃避这里的一个马上要退休的老警察,但是他是善良的,在序幕中的案发现场,他首先问的是有孩子目击这一切吗?一句看似普通的话却一点也不简单,他担心的是城市的罪恶沾染纯洁的孩子,他很懂这个城市的本质,回头看米尔斯,极力的想融入这个城市,极力争取案件的主导权,然而却遭到萨默赛特的处处挤兑,在此,我习惯性的会把他们俩看做是大人和小孩,萨默赛特似乎在教米尔斯去了解这个城市的罪恶,继而是走投无路之际的共同面对,小孩并没有学会,最后被罪恶侵蚀,这跟米尔斯的命运重合度极高。罪恶的城市、无可救药的城市,萨默赛特是个现实的人,自然能够生存,然而米尔斯却是理想化的人,活不下来也合乎情理。另外,就是约翰在影片尾声跟米尔斯的人物关系,芬奇做了一个让我觉得非常厉害的处理,经常性把约翰和米尔斯放在同一个画面,约翰在前,米尔斯在后,一大一下形成对比,此外,约翰在画面中的运动幅度几乎没有,而米尔斯的运动幅度大且频繁,一静一动形成对比,很显然在这个场景中约翰要比米尔斯有发言权,换句话说,约翰控制住了整个局面,其后在表现约翰是也是仰视,太阳光从约翰的身体四周散发出来,宛然就是一个带着圣光上帝正在审判着此刻抱头鼠窜的米尔斯一般。

另外一个点就是除了画面之外的元素,那就是声音。在序幕当中,但凡看电影仔细一点的就会注意到,在萨默赛特失眠的片段,第一个声音就是床头的钟摆声,富有节奏的滴答声,这跟萨默赛特内心深沉,思索无眠的状态在心理节奏上是一致的,然后就是画面的之外的声音,深夜室外的嘈杂人生和狗的狂吠声,这也恰恰在营造画外的空间,一个不安、躁动、充满危险性的罪恶之城。其次就是赛摩赛特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的片段,图书馆内的警察用收音机播放的悠扬的音乐,严格来说这个声音是属于图书馆这个特定空间的,但是在这个片段中实则包含了两个场景的相互转换,一个是萨默赛特所在的图书挂空间,另一个就是米尔斯在找寻案件漏洞的空间,场景从前者转换至后者,音乐却没有停止,而是流入了米尔斯的空间,一方面,这是作为转场的一个元素,使得剪辑会更加流畅,另外一个,场景转换并不意味着情感也随之转换,此处的音乐携带者焦灼的情绪流窜于两个场景之间,并且到第三个场景转入只是还未断绝,也就预示着这个场景中的米尔斯依旧沉浸在上一个场景的情绪之中。中音乐的使用是我在其他同类型的电影中很难见到的,还有就是抓捕维克多的片段,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叙事的节奏,接到抓捕维克托的命令,音乐的节奏骤然上升;接着萨默赛特产生怀疑,音乐节奏突然变缓;警察全员出动,节奏紧;萨默赛特与米尔斯车中交谈,节奏松;警察全员到达现场,节奏紧;发现维克多并无威胁性,节奏松;维克多诈尸,节奏紧。这个片段的,显然是通过音乐起伏的一波三折在控制节奏,但是国产电影在运用音乐的时候却是伟哥型,有一两个起伏已经不错了,如《烈日灼心》和《记忆大师》等电影,音乐就远远不及芬奇在《七宗罪》当中的造诣。

当然,在《七宗罪》当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可以去分析的点,有人说该部电影就是一个光元素作业,这也就成为一个重点的分析元素嘛,其实芬奇的电影,是悬疑片的典范,他在玩剧作结构,精巧的构思,就好比在《七宗罪》中,谁都想不到,凶手自首之后,作案的过程却从未停止,也没有想到凶手把自己也设计成一个连环杀人案的受害者之一,这个脑回路却是令人叹服,妙哉!

七宗罪观后感范文


电影《七宗罪》的最后一句台词,除去引用语句的光明力量,在晦暗的影片结束之时给人以小小的生的希望,总也是对现存罪恶的一种形式上的反抗。基督教所定义的七宗罪,广义上所涵盖的远非罪恶这样简单,从其适用于所有宗教的博爱来看,所谓七宗罪,意指人类无法自控的欲望之罪。关于此,结合影片本身,尝试简单探究如下:

饕餮Gluttony

作为食欲的罪恶,以旁观者的眼睛看,影片用一个斗室昏暗的光线勾勒出一个令人作呕的犯罪现场,腐败的食品让人毫无食欲,仿佛能让人感受到现场的腐臭味,这恐怕让那些一边看电影一边吃零食的观众不安。在影片开头即以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情节抓住人心,惊悚片的典型特征着实叫人击节。然而警察并没有获得太多有力的现场证据,让故事在一团迷雾中继续发展。

而在进入现场前,米尔思给老头萨摩赛端了杯饮料(或者和早点有关的食物),在进入现场前,年轻人和经验十足的老警探之间的区别用这个小细节就足可管窥。其一,即是刑事案件的现场,通常不可能给人什么胃口,反胃应该是经常的事情,老者选择不进食,年轻人却相反。这至少证明,米尔思生活有规律,若不是按部就班,起码正常。再者,开头一幕交代的萨摩赛早上起来喝水的画面,按正常饮食规律,他的行为是摄取人每天需要的关键元素,而非罐装饮料或者其它。这证明了萨摩赛起码是个懂得最简单实用生活方式的人,因为他单身,不用在上班前对身边的女人说再见之类的话。

第一个案件,其实就是对个人生活最直接需要的无限放大,当生存的必要手段变成了贪婪的进食,其最终的惩罚变成了吃到死这样一种恶心的结果。我不知道圣经上关于此的描绘是怎样的,第一宗罪,再放眼看,甚至能看到整个社会对各种可食用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受害者的死因,除了头上被枪口之类的硬物顶伤,只有饮食超过极限给人身体带来的伤害。其一:受害者被迫,其二:受害者肥胖至极,这样的死亡方式,有点死得其所的无奈,其三:凶手作案手法用在受害者身上有种极端的讽刺意味。

关于食欲的思考

如果把日常生活中节制的食欲看作一种具有神明意志的行为,符合所有道德准则的话,食欲不仅是必要的,甚至可以变成一种美德。世界纵然不甚美好,有能力为之奋斗的前提却是如此的物化,既然无人能够免俗,那所有可能称之为奋斗目标的东西,全都逃不开其物质性的根本。电影用饮食开头的这一宗罪,除却借一个令人意外的开场增加悬念电影的可看性,其电影之外的暗喻,在镜头下面,隐藏的是一种让人不安的真相:没有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何来所有人类社会的一切?


贪婪Greed

人类种种的欲望,无处不见贪婪二字。故事把贪婪的受害者设定为知名律师,大约在那样的社会体制中,律师不仅体面,而且收入可观。在第二案件的现场,有一个俯拍的镜头,那办公室之豪华宽大,让人在注目现场血迹的同时,不禁感觉到扑鼻而来的铜臭味。律师的死因与威尼斯商人中一磅人肉的情节如出一辙,关于名著的情节我无意细考,而死在豪华的厅堂内,死者有如被上帝之手裁决,其视觉上的发人深省完全不亚于莎士比亚名著所创造的情节桥段。故事至此,已不仅仅限于宗教层面,编者开始把描述案件当作反观社会整体的手段,逐步深入黑不见底的人性的深渊。

探寻贪婪的表象之下

关于第一个案件,米尔思与萨摩赛有小小的摩擦,老干探认为凶手没有明显的动机,一定还有下文,年轻人则血气方刚,以警察的惯性思路来判断案情。而当第一个死者胃里面的残片引导出两个案件的关联后,证实了案件之间的联贯性,萨摩赛退却了,他想要选择安静的过完警探生涯的最后一星期。米尔思却一往直前,虽说表面上拒绝老头的帮助,但是在下一个案件发生前,他只能冥思苦想。米尔思的工作状态具有普遍的共性,而萨摩赛则一如凶杀电影中常常出现的引导者一般,睿智又不乏凡人的弱点。

两个案件,两个警探,矛盾重重,这时米尔思的妻子开始介入,一顿晚餐,一种任何国度都会用的交流感情的手段顺利化解两人本来就不大的矛盾。这里出现了翠茜的愿望:希望丈夫能在新环境中尽快与新环境融合。这看似简单的晚餐,实则在不经意间将两个案件的原罪――饕餮和贪婪的正常状态联系起来。在使得故事具有较强联贯性的同时隐喻了符合正常逻辑的欲望,结构精细如此,当令同类型影片失色。

懒惰Sloth

懒惰这个词在现实生活种可能的表现方式太多,任何场所任何时间的任何行为,都可能有懒惰的影子。第三个受害者不再是案发,而是凶手在引导。律师案现场物品中唯一被颠倒的画,后面藏了若干指纹印,在暂时没有线索可循的情况下,指纹比对似乎是短时间内唯一可循的断案手段。两人在资料搜寻和连夜思考的疲劳下终于睡着,醒来的星期三早上,恰好出现了指纹携带者,一个在警局颇有案底的家伙。

令人惊讶的是,现场和特警和干探们预料的完全不一样,所谓凶手的床上是一具和死尸无异的人体,浑身都是伤口,更令人冷汗的是他居然还活着。床上的照片显示,他已经被折磨了整整一年。此人究竟有多懒无可考,仅仅是贪婪案中律师辩护过的一个社会败类而已。不过其死法(暂且认为他已经死了),则完全称得上懒惰二字,在一张床上躺上足足一年,不死也要瘫痪,况且还被人一点一点的折磨,还别有用心的在他身上注射各种药物以防止感染,不经控制其死亡的速度,更无限延长了死者的痛苦。

讽刺与懒惰之间

我把老少二人在躺椅上的休息看作是凶手对警察的一种嘲弄,你就懒惰吧,一丝的放松,带来的却是另外一个惨不忍睹的案件,意外也好,刻意也好,连环杀手以一天一个的速度不断给米尔思和萨摩赛增加麻烦,

二人快力不从心了,似乎凶手一直比他们快一步。而记者的骚扰,更让年轻的警探愤怒异常,案件参与者中常见的猫捉老鼠式的平衡就这样破坏了,事情发展的天平正斜向凶手那边。而凶手以记者身份的介入,在完整的看完影片后,我们不难发现,凶手用钓鱼一般的手段观察着调查此案的警探,是啊,如此张狂和明显的讽刺,是该我们的警察做点什么的时候了。一味的紧追不舍换来的却是对他们疲劳后小憩的嘲弄,这在影片正邪双方之间的对话中,无异于激化了他们本就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

关于孩子,关于希望

影片进程过半,在已经交代的剧情中萨摩赛关于基督教七宗死罪的理论虽然一步步得到验证,但是对于案情却没有一点实质性的帮助,而一般逻辑推理较好的电影往往不会出现过多的无用情节,接下来要交代的对象自然就是破案的进展――而此时却插进一段关于翠茜怀孕的情节。

这孩子的出现似乎突兀的很,在影片情节上矛盾么?多余么?决不这样简单。

翠茜怀孕了,但是她却恐惧着新生命的诞生。因为自己身边的男人时刻都在与世间各种邪恶作对,她和米尔思童话般的爱情历程伴随的却是时刻都要提防的种种罪恶。当幸福在家门之外难以企及,当丈夫热爱着一份随时可能紧急出动的危险职业,关于二人世界充满爱意的旅程带来新生命的问题,妻子犹豫着,惊惧着这世界可能给孩子带来的种种危害。她寻求萨摩赛的帮助,到底要不要留下孩子。而萨摩赛告诉她,他曾经在年轻时在同样的情况下放弃了新生命的到来,这使他一直后悔莫及。一个经年累月从事刑事案件的老者,此时的表情似乎在寻找作为父亲的姿态,纵然世间有太多的恶,为之奋斗一生依然值得。我们没法从银幕上得知翠茜的决定,而猜测也似乎成了多余,将孩子带到人间等同于将希望带到人间,如此,纵然世间始终不美好,终有为之奋斗的最初动机吧。

转机,并未转势

案件没有进展,二人在萨摩赛耍小聪明式的手段中盲目查案,虽然未免有些逻辑上的牵强,终究可以将剧情合理的向前推进。两人在联邦调查局朋友的帮助下查到一份名单,就是经常借阅敏感书籍的读者。我们不知道名单上是否只有一个名字,但第一个追查的叫约翰杜的家伙正是他们的目标。在叩响约翰杜大门的那一刻,罪与罚的天平开始向有正义一方倾斜。约翰意外的发现两人找上门,然后是雨中追逐,最终约翰逃离,而米尔思受伤。对于米尔思在约翰枪口下余生这一情节,可以看作是猫鼠游戏中的一个岔子,既然凶手从来不做无准备之案,也就没有必要下手,况且片中的米尔思也似乎在约翰的目标之外。而进入约翰的住所,萨摩赛发现了约翰有如罪恶百科全书一样的日记,而米尔思却发现了他们两的照片:原来凶手已经盯上了他们。对于最终有关嫉妒与愤怒的安排,在此已经可见一斑。

他们既已发现了凶手,该是转机的时刻到了,第一次的正邪对话是如此的意外,以致于约翰不得不电话通知说他将要对下面的行动做小小的改变。警察占了先机?不是,约翰不过暴露了自己的老巢,而主动权依然在他自己手中,何时何地再作案,这和米尔思二人发现其住所没有直接关系,这临了的一通电话似乎又再讽刺了警探的效率。

傲慢pride

死者是一个自尊心建立在容貌上的女子,被割掉了鼻子,容颜尽毁,如何苟延?不如自杀。这已经是第四个受害者,而现场出现的那种凌乱,和前几个精心策划的现场相比,没有了那种神秘的恐惧感,直接的令人发指。在与警察交锋后,约翰已经加快了步伐,作案已经不再缜密如前,惩罚几乎成了唯一目的。其实现场没有太多的证据显示死者有多美貌,也完全没有必要。这在前面的精心安排后,显得有点仓卒,也正是如此,相信故事发展下去会更令人无法猜测。或者案件现场可以更有条理,也或者还能在现场找到些其它案件的蛛丝马迹,这在和萨摩赛二人不期而遇后显得有些仓猝,但依旧残忍的遵循着他七宗死罪的惩罚教条。

淫欲Lust

如果米尔思他们的动作能再快一点,或者死掉的妓女就可能幸免。然而这样一个聪明的罪犯对于橡胶工具的兴趣似乎有点不着边际。可以想象,这个受害者被杀的现场是怎样一种惨象,因为施者已经恐惧的连说话都带着一种极度扭曲的不联贯。米尔思和萨摩赛,两个一度欣喜于破案进展的干探,就此沉默。

两人下班后来到酒吧,闲谈中透出一种对约翰杜的无可奈何。决意将案件侦破后再退休的老头也已经到了情绪的极限,他砸掉了身边那时钟一样的东西,还剩下多少时间给他?他已经不在乎了。整个案件带给他的冲击,无异于几十年精心破案的成就感被完全摧毁,他似乎回到了当初的原始状态。到底怎样在道德上界定约翰杜的罪恶,他似乎已经没了主张。

嫉妒Envy、暴怒Warth

约翰杜的投案自首,就像是对警察办案不力的嘲笑,血淋淋又残酷。已经是第七天了,无踪毫无人性的凶杀,让萨摩赛十分不解。对待约翰自首,米尔思的态度仿佛轻松许多,毕竟凶手已经被他们控制了。律师代表约翰的要求,让案件继续发展,因为最后的两具尸体。与其说是约翰自首,不如说萨摩赛和米尔思继续围着约翰转。约翰身上的血迹证明他不是在说谎,坚持萨摩赛和米尔思通行的要求使他看上去俨然一副游戏操纵者的模样,毫无阶下囚的卑微感。

结局,第七天的下午七点零七分,翠茜的头颅给约翰带来了来自米尔思枪口的数颗子弹。凶手已然了结性命,然而胜利的却不是警察。约翰嫉妒米尔思幸福的二人世界,暴怒使得冲动的米尔思射出了惩罚的子弹。尽管影片在多处细节上有着这样那样的逻辑性有待商榷,但最终结局的震撼力是那样令人信服,以致于结尾任何总结性的描述都显得多余。

在影片最后,上司问萨摩赛:你去哪里?
萨摩赛说:就在附近,哪也不去。(原话:around)

最后一幕:落日的黄昏中,萨摩赛站立在一片昏黄的旷野,孤独却又那样的决然。 人性的逻辑

如果说身而为人有任何的可悲,莫过于降生之初那一声啼哭的无助。你不仅仅以最原始的状态来到人间,还有随之而来的种种欲望。影片展现了基督教中指名道姓的七种人类欲望,虽然人们所有的欲望远远不止这些,但单单是人哺乳期就天生的食欲,就将所有人毫无例外的介定为欲望的动物。这或许就是影片把贪食作为第一宗罪展开故事的动机所在,沉重如此,乃是《七宗罪》最为黑暗的人性逻辑最集中的表现。

如果说有人可以撇开七宗罪所有的罪恶,我可以把它奉为神明。影片主题正是要展现一个充满恶之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所有可能的美好不过是生活中那海市蜃楼一般的幻象,可望而不可及。是的,没有人能逃脱命运里无处不在的欲望,而更没有人能逃离这世俗生活中随时可能的命中注定。我把这叫做冥冥中黑暗的现实,无处可寻却又无处不在。


影片的逻辑

自有电影诞生以来,从来没有哪一部犯罪电影能如此黑暗却又让人不得不真心希望看见世界的美好。影片在故事情节上遵循了案发和案破的基本逻辑,但是却用一种近乎于绝望的画面完成了故事的所有前因后果。当黄昏降临,黑夜的必然暗示了罪恶的永无止境。在叙事中,通过图书馆资料调查案件和约翰杜用极短的时间了解米尔思夫妇这两个情节点在逻辑上略显牵强,而约翰的犯罪动机也只停留在神意的表象,在最终的完整案件中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但电影本身的这个缺憾恰好又验证了完美对于人们来说始终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状态。影片不是完美的,却足以在创作者的这个暇疵中显现出一种遗憾的美感。不是无懈可击,却足以震撼人心。

纵观影史经典的罪案电影,在众多单方面表现罪恶和最终恶棍伏法的情节比较下,影片有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比任何一部犯罪电影都明显的多出一种宿命感,不可逃离也欲罢不能。你无法用通常先入为主的观念猜测结果,这在感官上给了观众一种无可替代的惊悚和悬念,这就是影片逻辑上的成功。虽然影片第一个死者是所谓的冲动犯罪的结果,有和米尔思的愤怒之罪重复的嫌疑,不妨把这看作影片一种黑色幽默式的首尾呼应。


影像的逻辑

影片从头到尾都持续在一种阴冷的画面氛围中,从开头不见阳光的早晨,到案件现场的恐怖,无不笼罩着恐惧的气氛。

摄影师并没有给出大量的血腥来制造恐怖,多样的场景布置,在让人感觉真切的同时,用阴暗的冷色调构建的影像世界,恰好体现出凶手比受害者更为离奇病态的心理世界。

影片有三场场雨景,开头的贪食罪,米尔思借阅的经典名著导读和米尔思与约翰的雨中追逐。第一处,意在洗刷罪恶的愿望,用雨中的警察来体现,如同无尽的雨丝,罪恶没有尽头,雨似乎也没有停的意思。第二处,意在嘲讽,米尔思对于查案中必要的阅读很是无奈,雨点打在车窗上,似乎在嘲笑他的年轻幼稚。到了第三处,就不只是嘲弄这样简单了,雨中的正义与罪恶都面临一种必然的选择,罪恶在嘲笑正义的同时,似乎也对正义的软弱有一种莫名的同情,冰冷的枪口不是在判决米尔思的生死,而是在不可意料的相遇后宣战,正义与邪恶的对立头一次在连绵的雨中达到了无法复制的精彩。

最后那一片旷野,是影片唯一一场全景用暖色调展现的戏。尽管在情节上冷到了牙根,可无尽的金黄色稻浪,还是让人在一丝暖意中结束了观影。对应影片最后一句台词,还是给了人走出影院面对阳光的勇气,而不至于垂头丧气到沉浸于对未来的绝望。

那一抹希望之光

《七宗罪》在无数优秀的电影中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我最割舍不下的一部。不仅因为故事的精彩――倘若如此,看过几遍就足够了;更不是因为演员和导演――虽然参与者都足够优秀。让我最为之动容的还是影片在阴暗的剧情下掩藏的那种悲天悯人。影片用商业性的故事,独到的叙事方式,把一个犯罪故事用情节和影像上升到人性的深度,普通升华为非凡,和片中描绘的罪案一样的震撼,又如此深入人心。

再多的罪恶,再多的欲望,始终是人类无法摆脱的枷锁之一。当你能正视在电影中出现的所有罪恶,剩下的问题,在于选择:选择节制或者选择放纵。这全在于每个人一念间的些微差别,却能引导每个人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为之奋斗可以和片中的约翰杜一样,有太多的理由,每个人为之奋斗的,除了那叫做欲望的东西,还有很多,那是约翰无法体会的。精神病患者是很多观众情愿扣在约翰头上的帽子,而在他极度冷酷无情的行径下,其实还有关于审判和裁决的影子。自命不凡自然是约翰自我神化的畸形结果,但这些明显带有审判意味的案件无不暗示着凶残以外关于文明的定义。

影片中关于孩子的出现,是一种希望之外的原始驱动力。因为正常情况下,孩子不仅是生命的希望,还是文明的延续。虽然最后翠茜的死亡将这一切抹煞,却不足以扼杀整个社会体制里每天都会诞生的新生命。

最后的画面:黄昏,萨摩赛独自站立。对应最后的台词,就算世界永远不是美好的,也都值得为之奋斗。黄昏以后的黑暗和必然到来的黎明,必然永久对立。正是如此,萨摩赛在黄昏中的身影,犹如黑暗中的守护者,让人可以安心在黑暗中奋斗,前行。这也是《七宗罪》最后的精华所在,虽然阴郁充斥全片,希望之光在最后一刻却如此的温暖。 麦童 2007年1月17日

《七宗罪》观后感250字


《七宗罪》观后感

《七宗罪》一部让人绝望的电影!还有一周就能功成身退的警探,却遇上了此生最棘手的案件。处女作《异形3》的不尽如人意,查点让大卫芬奇就此离开电影圈,还好三年后他遇上了这部让他一举成名的《七宗罪》。作品有着很出色的文本基础,将连环杀人案与宗教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步步递进,一切的铺垫都为了突显结局反转的浓墨重彩。鲜明饱满的人物,沉稳睿智的William、血气方刚的Mills、温柔贤淑的Tray、冰冷残忍的John,都给观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全片充斥着压抑的氛围,充斥着罪恶的城市总是在下雨,看够了社会阴暗面的William一心只想逃避,而当他遇到因心中有爱而敢于直面黑暗的Mills夫妇时,又看到了黑夜中的那一丝光亮。真所谓绝望可能就是抹杀掉那最后的希望,随着Mills的一声枪响,John的仪式正式完成,城市又一次回到了死一般的寂静。8.5分。ps: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 I agree with the second part.

观《七宗罪》有感


《七宗罪》观后感

《七宗罪》是一部以宗教为题材的电影,影片围绕基督教中的七宗罪展开,电影集悬疑、恐怖为一体。在讲述宗教同时,映射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作为好莱坞一部经典影片,《七宗罪》给人们带来了太多感触与反思

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这是天主教教义所指的人性七宗罪。《七宗罪》正是以这些罪展开:城市中发生了连环杀人案,死者恰好都是犯有这些教义的人。凶手John是一个变态的宗教杀手,自己认为自己是神派来的使者,代表神以七宗罪的名义来惩罚世人,他故弄玄虚的作案手法,令资深冷静的警员萨摩赛和血气方刚的新扎警员米尔斯都陷入了破案的谜团中。他们去图书馆研读但丁的《神曲》,企图从人间地狱的描绘中找到线索,最后从宗教文学哲学的世界中找到了凶手作案计划和手段的蛛丝马迹。凶手前来投案自首,这令众人都松了一口气,以为案件就此结束,怎料还是逃不出七宗罪的杀人逻辑,这次凶手瞄准的目标,却是那个犯了愤怒罪的警员

提到影片,还不得不提及两位主角:萨摩赛(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饰)和米尔斯(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饰),这两位新老侦探的对比很鲜明,特别是在酒吧里面对话的那一段,点出了两者不同的态度:一个是稳重、阅历丰富然而无奈、选择逃避的老者;一是个性冲动、情绪化,还带着乐观、认为可以改变世界的年轻人。在办案手法上,萨摩赛的细心和自身的文学修养,不断发现线索,才慢慢的让案情清晰可见。相比之下,米尔就显得躁动不耐烦。这案子若是单独他一人决计是理不出头绪。萨摩赛更关注罪犯传递的隐含信息以及思考深层的犯罪动机以试图找到破案关键。他们两个的性格也在向我们启示着许许多多,引发我们诸多思考

如今这个社会,科技的发展、信仰的缺失,人们陷入无尽的空穴与幻灭之中,宏大叙事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冷漠、信仰缺失、各种幻灭的时代。影片中的社会冷漠与幻灭不断的被展示:Somerset去图书馆查阅书籍时其他图书管理员在打扑克牌,这是对知识渴望的幻灭;年轻的警探Wills和他的妻子由于受到欺骗而住进每天都会有地铁哄哄压过的房子,这是信任的幻灭;遭受威胁的女士不喊救命而要喊失火了才可以得到关注,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关系的幻灭。七宗罪最终是个悲剧,该死的都死了,不该死的也死了。剩下两个侦探,一个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个带着满心遗憾地离开了。卫道士的卫道或许震撼了社会、震撼了世人,但是最终并没有改变世界。时间仍在继续,社会仍然在进步,罪恶 依然在发生。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这部影片在诉说着这样一个现实:有些东西纵然我们一时无法看到、无法了解却依然存在,七宗罪时时刻刻萦绕着人类的心灵,指引人的心灵渡向地狱,走向毁灭。米尔枪杀凯文那种无奈、绝望的表情正是对七宗罪的最好诠释,因为即使被萨摩赛告知约翰的目的就是要以他的枪杀作为伟大作品的句号,米尔仍然无法克制自己。而人类就像米尔无法摆脱愤怒一样无法摆脱七宗罪。 七宗罪,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称之为罪,最多只是一种过失。只不过当它变得极端、偏激,就会成为一种罪。毕竟,人不是神,中国的古话中也有说人无完人,即使是神,谁又能说在古希腊神话中,那些高高在上的神,没有缺点呢?人,总有些欲望、有些追求,但那并不是罪啊。与其说《七宗罪》是一种讽刺,还不如说是种警醒,警醒人们好好把握事情的分寸,尤其是欲望。警醒人们正视、重视自己的缺点和过失。从影片的结局似乎在向人们表明:那些人性堕落的人最终将会受到惩罚。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下,就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些被杀害的人从出生就是堕落的吗?如果不是,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堕落?是什么导致了他们人性的幻灭?是由于上帝死了的原因,还是当时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人类理性的发展?毫无疑问,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革,但其也伴随着对宗教神学的挑战,对信仰的怀疑。

《七宗罪》观后感800字


《七宗罪》观后感

暴食、贪婪、懒惰、愤怒、骄傲、淫欲和嫉妒这基督教的七重罪孽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大多是驱使人们犯罪的动机。罪犯约翰根据七项罪恶选取目标人物,为了追求心中的那份完美以上帝的名义去执行正义。他做的只是窃取别人的生命,并无法改变这个社会的现状,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消灭世间的罪恶,他错了,罪由心生,人和其他事物一样,是辩证的个体,集优缺点于一身。威廉告诉米尔斯,如果你在路上遭遇抢劫,你不要喊救命而要大喊救火,因为别人只关心他自己。

碰瓷党的诞生打击了一大批热心市民,原本好心办好事却被讹,他们利用别人的善心赚取自己的利益还不为此感到羞耻,看到类似新闻事件报道我会很气愤,我气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无耻之徒存在,为什么查出真相之后不把这些人枪毙,但是看到的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存在即合理,他们再无耻也是人,是贪婪、懒惰导致了这样的行为,他们的行为只是求财,只是惋惜他们的行为导致了一部分人的冷漠。之前乞丐的定义是为生活所迫,寄生于大众,而现在乞丐定义为高薪职业,有手有脚却想着坐享其成,甚至带着小孩一起坐在马路边乞讨,我们无法改变他们的想法,也无法阻止这样的发展趋势,不要气馁,因为连上帝也无法改变这个世界,那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做自己本分,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在老奶奶捡东西的时候帮个忙,在别人要摔跤的时候扶一把,在看到老大爷不容易地路边弹唱的时候赠一顿米饭,在游客问路的时候指条明路,勿因善小而不为,这些都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影片最后那句经典名言海明威说过:这世界是好地方,值得为此奋斗。威廉说自己同意后半句。是的,世界对我们可能不是充满善意,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吃过亏、受过苦,有时我们会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不再相信幸运会降临在自己头上,而幸福往往就在手边,你受苦受难的时候会收到来自亲人的关怀、朋友的鼓励,没有理由选择放弃。就跟高中做数学题一样,这道题可能不管你怎么想就是无解,但是偶然间换个角度就得出了正解,生活也是如此,路边布满荆棘,当你仔细看时便会发现荆棘之中开满小花,这就是生活的魅力。所以对待生活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万事都有解决之法,要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电影中的米尔斯和威廉形成了鲜明对比,米尔斯暴躁、急功近利,而威廉成熟稳重,经验丰富,威廉没有因为自己要退休就草草办理案件,没有因为自己要退休就推卸责任、为难新人,在米尔斯怀疑他的办案方式和推断的时候,威廉寻找证据去证明自己的推断,而不是和米尔斯进行无谓的争论,这表现了一个资历丰富的人该有的态度,也告诫我们不管在企业多久,就该保持入职时那种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虚心好学的学习精神。同事对你可能有诸多评价,利弊掺杂,因为你不是人民币做不到人人都爱,怀着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别人,遵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标准去吸纳意见,不要因为小事去和同事计较,关于对自己不好的评价,则要通过不断努力去证明自己,用实际行动去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做一个用积极心态去对待生活的人,满怀希望,奋力拼搏,这是自己一直以来遵循的信条,前方未可知,我们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收获最后的满足和欢乐。

观《画皮Ⅱ》有感:七宗罪


《画皮Ⅱ》观后感:七宗罪

《画皮2》终于揭开了面纱,早已被吊足胃口的观众想必又会引发一轮观影狂潮。而对于《画皮2》来说,到底值不值得大家掏腰包去电影院看,今天就具体来说说。

电影画面

打着东方新魔幻为旗号的《画皮2》在画面上可以说是做足了功夫,3D效果甚至可以喝《黑衣人3》等好莱坞大片相媲美,画面效果堪称惊艳。而对于早期网上流传华谊兄弟之所以放弃2D是因为2D版本有瑕疵,在西安的媒体试片会上,《画皮2》发行商华谊兄弟市场部负责人张玮钰表示,最终以全3D的形式发行是因为《画皮2》魔幻、动作的类型,用3D表现效果会更加唯美,更能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力,而他对影片的制作和质量更是特别的信心十足,他坦言观众可以通过观看这部影片,从而了解中国现在3D的制作最高水平。

影片故事

与第一部相比,《画皮2》的故事更为丰满,线索的多样性也让电影不仅仅是不爱情片。冯绍峰扮演的带有天生喜感和有些怂的流浪小青年庞郎,以及杨幂扮演的单纯极致不谙世事还没有入妖典的小雀妖雀儿,都让这不电影的可看性增强。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画皮2》是部没有讲好故事的电影,好在画面等技术层面及时的添补了这一不足。

电影主题

相比《画皮1》,《画皮2》的主题相对更为丰满。很多看过电影的观众将《画皮2》和《无极》相比较,但除了画面的追求外相似外,两部电影几乎没有相似的地方。《画皮2》关于心相与皮相的选择问题一直是紧扣叙事、贯穿全片的的主题。134分钟的片长在叙事上稍显拖沓,但无损主题的凸显。

音乐、摄影

从日本请来《大奥》的作曲者石田胜范让《画皮2》在配乐上显得格外出彩。配乐现在在电影中的位置不言而喻,为漫画配乐出身的石田胜范在美轮美奂的3D效果下让整个片子处在一种漫画版的情绪当中。而为《画皮2》执掌摄影机的香港金牌摄影师黄岳泰此次的表演也可以说是可圈可点。已经贵为香港金像奖三连冠摄影大师黄岳泰此次最大的功绩是用画面补足了故事的缺憾,画面成了诉说故事的语言。

美术指导

广告出身的导演,加上漫画家出身的美指让《画皮2》像一个真人版的日本动漫。这次《画皮2》东方新魔幻的定位非常到位,请来《最终幻想》之父天野喜孝来担任电影的美术指导,可以说是《画皮2》最成功的举措。就天野喜孝的画风而言,瘦削的脸、尖尖的下巴、细长的眼睛、眼角锐利、神态中带着轻蔑孤傲、些许悲伤、一股冷冰冰的味道都是电影中人物所表达出来的第一感觉。人物飘逸的头发与背景大自然的云气、高山等等的流动线都十分清晰。《画皮2》中周迅、赵薇、陈坤等人的妆容、服饰非常精准的体现了角色的特点和情绪。

电影宣传

《画皮2》自开拍之日起就受到了各种追捧。发行商和出品商在宣传上可以说用心良苦,当然也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就观众对于《画皮2》的期待就可见一斑,从开拍之初的导演确认,到周迅、赵薇两大影后的不合传闻,再到炒了半年的峰幂恋,《画皮2》从开拍之日起就没有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过。预告片中靖公主、小唯的两次换皮,周迅开场的破冰状都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导演乌尔善在首映式上对票房的自信绝不是空穴来风。

影片票房

乌尔善曾在成都首映会上一句我为那些和《画皮2》同档的华语片感到担心显得霸气侧漏。在西安的媒体试片会上,《画皮2》发行商华谊兄弟市场部负责人张玮钰表示:此次华谊兄弟对于《画皮2》的票房还是很自信的,尤其是3D版本的效果,3D版本并不是为了增加它的票房收入,主要还是一种对观众负责的态度,让观众感受到这部电影魔幻的题材的鲜明的特点,跟票房其实没有太多的关系。许多业内人士也表示,《画皮2》暑期3亿起跳绝非异想天开。

无论剧情多麽拖沓,画面渲染的多麽过分,《画皮2》都是部值得在电影院看的影片。在《泰坦尼克号3D》、《复仇者联盟》的围追堵截下,今年前半年华语片几乎全军覆没,《画皮2》在3D效果、摄影等方面绝对是不输好莱坞大片的制作,这对于华语片,已经是非常难得的。

十三宗罪观后感600字


冬天不是树叶不发,是天不由得;夏天不是树叶要绿,是身不由己。短短是的93分钟,《十三宗罪》紧凑的剧情向我展现了一段在金钱与人性之间身不由己的选择与斗争。
《十三宗罪》讲诉了一个心地善良的推销员埃利奥被公司开除因为支付不起一大笔费用而绝望时,接到一个神秘电话之后,为了巨额的奖金参加了13项挑战。挑战项目一项比一项困难艰巨,埃利奥的人性也遭受了巨大的考验,在人性的散失沉沦与一无所有之间,他进行着艰难的选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论是底层劳苦百姓,还是手握千万的富翁;无论是世外桃源的乐土,还是高楼林立的都市,财富永远是人们的追求。因为善良的举动,埃利奥举止了一名女士接受他们公司的黄金保险而被老板炒了鱿鱼,这令埃利奥十分的不解。失去了工作了埃利奥就等于失去了固定的生活费来源,绝望在他的身边萦绕。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金钱的魅力在埃利奥绝望的完美的呈现了出来。为金钱的稀少懊恼过的人一定可以理解埃利奥此时的心情,结果一个小小举动打死苍蝇,吃掉苍蝇就给埃利奥带了4000美元的收入,前后的差异让埃利奥想做梦一样迷糊,但也因此使得埃利奥接受了十三项任务的挑战。有钱能使鬼推磨,何况是一个平凡的为家庭收入烦恼着的男人。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多少人能抵抗住诱惑?吓哭小女孩,烧教堂盲人孩子的手工制品,同乞丐换衣服,这些挑战都在埃利奥的心里承受范围之内。可得知下一个任务是冒着被告辱尸罪名带着尸体去咖啡店时,到亲手给一个男人截肢时,埃利奥的内心正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截肢时喷涌到自己身上的鲜血就像诅咒一样将人性中像沉睡了千万年一般的暴戾,愤怒,邪恶慢慢的唤醒。
金钱与人性的对抗正在慢慢的展开。一步登天化身百万富翁的幻想时刻在埃利奥的心中如同一头猛兽在呐喊。影片的节奏正在慢慢的加快,让观众有点跟不上电影的剧情,我想,这是埃利奥内心的真实反映吧。在发觉自己的行为越来越离谱,越来越违背道德法律的时候,谁能想到埃利奥的神经已经蹦的多么紧,在婚宴彩排现场,他局促不安的动作,粗重的呼吸,大口的抽烟无不向观众展现他的内心。人不是野兽,人性中的善良就算人化为了野兽还是会存在的。当埃利奥站在一群开着摩托车狂奔的少年面前阻止他们脆弱的脖子撞上钢丝时,当埃利奥在一片断了头颅的尸体面前嘶声呐喊的将手机仍走时,人性的美压倒了金钱的欲望。得知最后一个任务是杀掉一个至亲之人时,埃利奥才晓得,金光闪闪的财富怎抵得上妻子一句温馨的问候。
丧失了人性,人还能称为人吗?万能的金钱能治疗受伤流血的灵魂吗?埃利奥的父亲用妻子的生命换来了百万富翁的机会,却成为了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一颗千疮百孔的心怎么寻找的到幸福呢。蛮冲直撞之后,才明白生活平静就是福;孤独空虚百年,才知道家人的重要;失去了一切之后,才懂得用被金钱玷污后的人性怎么能快乐。

观《第十三宗罪》有感


观《第十三宗罪》有感

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第十三宗罪》。初看名字仿佛是一个侦探片,看下去才知道是一部悬疑片。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埃利奥·布兰德是一个性格开朗而又温顺的的推销员。然而,即将迎娶一生挚爱的他却陷入了债务危机中。正当他为此感到绝望,走投无路之时,意外的接到了一个神秘的电话,他被告知已被挑选参加一场隐藏摄像头录制的真人秀电视游戏节目。只要他按照要求完成13项游戏任务,就能获得一笔总值620万美元的奖金。 艾利奥试探性的完成了前两项任务:抓住在他身旁飞来飞去的苍蝇;将抓到的苍蝇吃到肚子里去。紧接着数千美元突然出现在他的银行账户,埃利奥虽然持怀疑态度,但是金钱的利诱驱使他安慰自己是可以随时放弃这不亏本钱的游戏。然而,他却不知道自己陷入了他人的恐怖操纵之中,随着游戏的升级埃利奥特必须完成更为极端的任务,他也因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面对诱惑你会再怎么做呢?在我们前进的路上有很多这样那那样的陷阱,陷阱的前面有着这样那样的美丽花环,在美丽花环掩盖下的陷阱很多时候让人不知所踪。看看近期报纸、电视、网路中的一个个事件,他们的前途曾经是那么的光明,他们的位置让人们感到艳羡,现在的他们却成为一个个让人不齿的囚徒。我们要坚信一个道理,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永远掉不下馅饼,即便天上掉馅饼了,你也不会是那个被幸运砸到的他。我们要取得成功,依靠的不仅仅是不断地努力,还要时时警醒,不断的思考,这样我们的路途才能一片光明。

《不忠诱罪》电影观后感


《不忠诱罪》电影观后感

《不忠诱罪》又名《不忠》、《出轨》,是部讲述一个美国家庭妇女红杏出墙的故事。女主角康妮很成功的把女人出轨前的忐忑不安、出轨后的谎话连篇和最后对丈夫、孩子的愧疚以及想结束这场出轨游戏的心痛和决绝都表现得十分细腻、逼真、感人。每个小小的细节,不安而又迷惑的眼神都让观众始终抱着错综复杂的情感在欣赏着。

结婚11年,已有一个6岁儿子,刚过而立之年的女人应该早已把自己的精神和情感都抵押给了家庭和责任。总以为家庭是自己生活的全部却淡化了自身的存在,琐碎的家务活,脸上不断增加的皱纹和日渐苍老的容颜,一切都在悄无声息的、随着年华逝去而慢慢改变。有时会厌倦丈夫和孩子,有时会抱怨日复一日,永远做不完的家务活,其实,她真正厌倦的是再没有任何激情的生活本身。

那场街上的狂风让他们不期而遇,风韵依然的康妮招致了好色男的注目,并得到贴心关怀。她被帅哥的气质征服,她以为那是上天赐予的爱情,她投怀送抱,频频幽会,疯狂做爱。坐在地铁里,脑海中不断回放着和情人幽会的一个个场景,耳热脸红、带着几分羞涩的傻笑,就像一个初恋的小女生一样无法自控。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女人本身就接近于小孩,她们的思想是介于男性成人和小孩之间。虽然叔本华很讨厌女性,但这句话说的倒也中肯。每个女人都是长不大的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关于爱情和童话的美梦,时机一旦出现,就会紧紧抓住不放,试图在生活中圆梦。

可是康妮错了,她的那份诗意般的出轨浪漫彻底绑架了她的生活,同时也出卖了她的生活。编造成堆谎话,一而再、再而三推却老公共进午餐的相邀;频频购买名贵衣服、鞋子打扮自己,出于男人本能的敏感反应,丈夫爱德华还是看出了妻子不寻常举止的端倪。正陷入疯狂游戏的康妮此刻忘记了一个重要道理:能改变生活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带给她所谓爱情的人。婚姻生活的高墙之外景色诱人,可它仅仅是景色而已,随着四季更迭而变换,物是人非时,跳出围城之外的女人,还能享有在高墙内眺望的悸动和欣喜吗?

当康妮又一次正准备赴情人之约时,却偶遇了昔日女友崔西。在咖啡屋里,崔西坦承曾为出轨付出了代价,她郑重其事告诫眼前的女人说出轨注定是场悲剧时眼底里流露出的无尽忧伤。可这过来人的教训,并没能让已深陷刺激出轨游戏中的康妮惊醒自拔。是侥幸心理作怪,还是及时行乐的自私欲念膨胀使然,又或是正处于如坐过山车般疯狂状态而变得充耳不闻、毫无触动呢?

其实,电影中康妮的情人并不爱她,从康妮偶见其还和别的女人交往,足见这个男人是花心萝卜,是玩弄女性的情场高手,只当康妮是其中一个泄欲工具而已。此刻的康妮,幡然醒悟,明白了这只是一场情感欺骗游戏,心中充满了对丈夫和孩子的深深愧疚,欲望戈然而止,理智战胜激情,可就在她决定放弃这场游戏的时候,悲剧也随着上演了。

丈夫爱德华被下属的一句劝导提醒,不甘心戴绿帽的他,立即请人跟踪妻子行踪。一张张康妮与情人幽会的照片,就像一把把利剑深深刺痛着爱德华的心。也许是男人的尊严使然,也许是为了捉奸在床,也许是为了探究是什么样的优秀男人令妻子如此深陷其中、神魂颠倒。爱德华最终走进情敌家中,出于嫉妒和愤怒他杀死了妻子的情人,一场致命的不忠诱惑似乎也画上了句号,等待他们的是法律的严惩,还是逃命他乡隐居,故事没有给出肯定答案。

我想,电影故事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已婚的女人们,在确定要冲出婚姻的高墙,到外面享受出轨的刺激前,请先审慎权衡是否值得去为那可能是场飘渺的爱情游戏冒险。因为在这场游戏里,你的筹码是自己后半辈子的幸福,分分钟有可能是既输掉家庭又输掉情人的双输游戏,就算你赢得了所谓的新爱情,但你的丈夫和孩子肯定是这场游戏的受害者。试问,你能不被良心谴责,坦然接受吗?

电影《心理罪》观后感800字精选


读后感大全栏目推荐你阅读“电影观后感”等专题内容。

观看优秀的影视作品,总能让我们受益匪浅,看完电影后我们学到许多人生智慧。好的观后感能够打动人心,引发读者的共鸣。观后感要适当的总结全文,升华感点。你是否在为写作品的观后感而苦恼?编辑特意收集和整理了电影《心理罪》观后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电影《心理罪》观后感 篇1

《浅蓝深蓝》讲述了一个孩子寻找自信和友谊的纯真故事,同时也讲述友谊、竞争、自信等常见问题。

电影里的豆丁是一个很自信的孩子,他跟小伙伴们最爱轮滑,可是他却遇到了挑战:大王骑着飞车占领了这块地盘。豆丁站出来跟大王叫板,但他输了。以后不能在这里轮滑了,我觉得这个内容很真实,生活中孩子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但是电影中是以幼儿园的小朋友去讲述感觉有点夸大,本人觉得要是以小学的孩子去讲述比较合适。像这样的不良现象出现在幼儿时期感觉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当豆丁输了以后他失去了好朋友,尝到了失败和孤独的滋味。小豆丁的坚强使我震撼,虽然他一直生活在“大王”的压迫下,朋友的背叛下,可他不但没有畏缩,而且以惊人的毅力独自一人战胜了困难。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在失败后不气馁,不灰心、重拾自信的呢?在这一段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与沟通也显现出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在老师与家长的引导和沟通下豆丁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与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重新找回了自信。他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了大王的尊敬,赢回了好朋友和自信。在生活中孩子们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小矛盾,这时的孩子最需要大人的正确指导,让孩子用自己的优势赢回自己的尊严,这是对孩子一个很重要的心理指导。在本片中的家长都体现出了优秀家长的风范。

人生中最纯最真的友情应该就是在童年吧!人生最没烦恼的时候也应该是在童年了。影片中的豆丁那么的单纯可爱,童真童趣是最幸福的啦!在“六一”表演中豆丁帅帅地出现在轮滑队。表演以后,豆丁带小兰去游泳,两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的人儿在一大片蔚蓝的大海中掀起白白的水花,嬉笑着钻出水面。晚霞灿烂如画。让人回归到童年的美好,感受到了孩子的天真无邪,忘却了时间,让他们感觉到天色还早,可以从浅蓝色一直玩到深蓝色!

电影《心理罪》观后感 篇2

生命是短促,他也有尽头,眼一眨一生就过去了,我们人就像一个大石块,不可缺少生命与健康,生命是一个赌局,不可以重来。我们珍爱自己,珍爱生命,命没了,什么功成名就,什么金牌第一,全部都是子虚乌有,在生命的车站中,有一个车站最为重要,他就是青春期。

向我们六年级同学都已步入了青春期的门槛,我们更加要珍惜这个黄金时代,错过了,会后悔一辈子的。青春期时通向成年的过渡期。到了青春期,我们会有强烈的成人感,有许多的闭锁性,敏锐的批判性。青春期要多吃些谷类食物、牛奶、鱼、大豆、瘦肉,让自己在这青春期多吃些有利于成长的食物。在这青春期我们还要多做些运动,是自己在运动的过程中把不良的垃圾转移了,积蓄正能量,是自己投入到这种自我快乐的境界。在运动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适量的运动,适量的休息,这样才能长成——一个全新的自我。在青春期的自己,不能一直太紧张或压力山大,这会影响自己的生长。让我们在这个青春期好好的生长,让我在这个黄金期成长成一个新的自我。

老师还讲了,我们和异性朋友交友中,要注意场合,注意动作,俗话说:“男女授受不亲。”我们在与异性交友中也会释放烦恼,促进学习,增进健康,会有一个心理放松空间。

听了老师一席话,对我受益良多。让我对青春期有了一个新的了解,让我对青春期也有了一个慨念,让我们打呼:“呵护青春,珍爱生命。”

电影《心理罪》观后感 篇3

5月15日,我校请进修学校许老师为我们做了一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讲座心得体会。现谈谈自己的体会。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 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也不例外。 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 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 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 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 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 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个尽 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荆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 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 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这两天听了林芳老师的讲座,使我对教师心理健康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我 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 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 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通 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 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 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这次学习只是限于理论,怎样去落实还得靠我们平时的一点一滴的积累,靠我们去发掘,首先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记得我还 没有毕业的时候,学校的老师就经常播放一些异样的教学片断,看完后让我们评价。那些老师也实在是够格的,在课堂上衣衫不整,有些男老师衣服都不扣,就这样 敞开胸怀,我想他是讲得太热太投入了,有些又把脚踏上凳子,实在不雅观。这样一个形象是为人师表吗?实在不敢恭维,我们看得哈哈大笑。但同时也警告自己以 后一定要仪容整洁,严谨治学。心理学也说了,一些外观新奇的事物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甚至影响学生的情绪,如果你今天换了一个新发型,或穿了一件新衣服, 一定要先到课室里转转,让学生有一个接受的空间,不然学生可能会一整节课都看着你,后果可想而知。仪容整洁,人也显得有精神。教师就得要有精力,所以我们 必须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作风。

电影《心理罪》观后感 篇4

首先先说说评分,五星里一星是去平衡那些过分的黑粉们,一星给特效加摄影,一星给细微处的细节设置和剪辑的人员,两星给片中所有用心的演员,大家不要只盯着两位男主看,其他人也很有演技啊。

剧情对于我这个看过那么几遍原著的人来说,是不太满意的,前半段中规中矩,后半段有点天马行空,但是有些细节方面的设定还是有些令人惊喜的。

两位男主是影片重中之重,编剧也为两位演员改了一下人设,使得他们能更好的展现片中人物。影帝不用多说,一直是演技保障,打戏看的`我腰直疼;而之前备受质疑的李易峰,这会的表现倒是意料之外的不错,哭戏的确把握的很到位,当然其他地方只能说没拉后腿,但还是欠了一点火候。

说完演员,我们来聊聊剧情。编剧戏剧化的让三个凶手都死于搏斗之中,而且其中两个死的很惨,这在原著和剧版里是没有出现的。这就不知道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改成这样?也许是为了让大家不对警察失望,所以让方木出来间接或直接的害死了凶手,从而创造一个英雄形象?但这样来说,就把方木写的不是那么好了。

对于影版方木,我觉得他始终没有一个好人的想法……刚开始他对生命缺乏敬畏,而陈希死后,他却有拿走试剂想去为陈希报酬,邰伟在结尾说方木看清了自己,合格了,而我觉得,他恰恰是没有看清自己。他想做的也许从来就不是警察,甚至不是好人,他渴望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他的确不适合当警察,但他的骄傲也绝不允许他只是一个教师,对他来讲不是警察就是罪犯,所以他只能站上警察这条路。如果有第二部的话,也希望编剧能以此展开,让方木直视自己的心理罪!

电影《心理罪》观后感 篇5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豆丁,他原本十分自信。但有一天,他遇到了他人生中最严峻的一次挑战:小区新来了一个孩子,叫大王。大王以不容置疑的实力击败豆丁。从此,豆丁失去了自信,也失去了朋友。

当我看到豆丁因为失去自信、跌入人生深谷,同时失去好朋友的时候,我真想与豆丁见面,诚恳地告诉豆丁:“豆丁,不要灰心,不能因一时挫折而对自己说‘不行’。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失败并不可怕,但失去自信,会使一个人失去更多。”我还会向豆丁介绍科学家爱迪生的事迹。我会告诉他,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曾试实验过一千多种灯丝,每一次的失败都没有让他气馁过。当人们嘲笑他时,他却自豪地说:“我没有失败。因为我发现了一千多种物质不适合作灯丝。”这是多么令人钦佩的勇气和自信啊!

看了这部电影,使我认识到困难只是只“纸老虎”,我们要用自信去打败它。不要让美好的青春在一片“不行”声中蹉跎而去,等到醒悟时,双鬓已斑白。

电影《心理罪》观后感 篇6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_月_日上午,在厂多功能厅,机关一分会组织举办了女职工健康知识讲座,,由市妇幼保健医院刘医生授课,我听了后,受益匪浅。

许多工作繁忙而渴求美丽的女性尽管能抽出时间来做美容、买衣服,甚至服用保健品,却往往会忽视自己的饮食。吃是人生很大的一部分,所以吃好对以后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什么年龄的女性都要注意自己的饮食,科学搭配营养食谱,才可以保持美丽和活力。

健康是一个家庭幸福的根本,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应该说有健康不见得会拥有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健康是每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大的财富,管理健康就是管理人生。不管你的事业多大,不管你现在身体有多棒,不管你自信有多满,或者是前景再辉煌,必须要重视健康、保护未来。因此,我们时时刻刻都应该把健康放在首位。

健康的诠释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良好的一种状态,首先生理健康是指身体各种机能的健康,不患任何疾病,这主要是取决于我们健康的生活方式。生理健康固然重要,但心理健康和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不容忽视。在当今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患心理疾病的概率也越来越高。因为如果当人们承受的压力超过了某种负荷能力的时候,就会让人出现偏激情绪,往往会让人突然陷入一种茫然、焦急、狂躁的情绪之中,更有甚者对生命的绝望,这样带来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减轻这样的负面情绪呢?我个人觉得如果人能在适当的阶段给自己找一个出口,会逐渐排除这样的精神压力,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走向更辉煌的道路。

祝愿所有的人都能够时时保持一颗乐观平和的心,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过上健康的生活,请相信吧,当我们拥有了健康,我们将会拥有一切。

观后感《《七宗罪》电影观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七宗罪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