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感谢拼命的自己读后感

感谢拼命的自己读后感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 读书赏析(3)篇。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也许下面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 读书赏析(3)篇”正合你意!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1)篇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致不完美的自己

你不完美,你感受到忧伤、愤怒、焦虑、嫉妒、内疚这些负面情绪时,勇敢点,不要怕,因为,倘若你学会敏锐捕捉并且坦然接受它们,你就能获得不可思议的成长,而这种成长对于一个人的心灵来说,至关重要。他认为坏情绪,对我们有极大的帮助和正面意义。这些情绪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而且这些情绪并不是我们的敌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接纳它们,并要感谢它们让我们越来越坚强,体验更多生命的无限精彩。

愤怒、悲伤、恐惧、内疚,这些负面的东西,貌似在自己的身上体现的不多,所以看一些案例的时候,并不能深入进去,很难找到共鸣的点,虽然有些话说得对,但是兴趣减了大半。其实每个人心理上或多或少的都有些问题,但是中国人很少去看心理医生,因为觉得那些事是丢人的,那是自己的隐私,不足为外人道也,久而久之,小病成疾,在自己封闭的圈子里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真有这样恐怖的,当然这是少数。

在我读这本书之前还知道一点心理学常识,就是挖掘你产生这样的心理、行为的根源,才能解决你这个心理问题。一些书上把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找到心桥”,就是在你心里面架起一座桥,让你走过桥的对岸,去看一看真实的你自己及发生事故的现场,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样的思路,其实还是在想办法完全解决你心里的问题,而很多时候压抑多年的心病通常不会在短时间内完全释放。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则提出了一个思路,通过转换(把愤怒转变成诉说,把诉说转变成倾诉,再把倾诉转变为交谈,把交谈转变为找寻问题,这样,找到问题接能解决问题)从而解决心理的一些问题。这个思路非常不错,是因为很多时候一些压抑的事情无法释放,但大部分人都是有最喜欢和最讨厌的事情,这两者之间一定能互相转换的介质和可能。

化悲痛为力量,逆来顺受,这样的词语就是让我们接受我们不同时期所拥有的不同情绪,这并不是下次,只是让我们觉得不完美,也无需压抑、掩饰自己的这种不完美,我们唯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从不完美中捕捉到自己心灵成长的契机,从而让自己的心灵获得成长。

关注我的书友或许会感觉到,我的想法、书评和转发的软文,大都是积极向上,有一定启发意义的,从来不把负面的情绪传递给大家,并不是没有负面的心情,自己要善于调节,压抑、暴躁等等都是致癌的因素,所以不要让自己脾气太大,也许这么说不科学,但是心平气和没什么不好,当然那并不是软弱的表现,如本书说的该愤怒的时候也得适当的愤怒。

人生何必追求完美,完美主义者一般都活得很累,不洒脱,我是这么认为的,也许完美主义者会驳斥我,反正自己是不完美的,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就是再好也有人说你的不好。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2)篇

无意间在简书里面看到影子影写的一篇文章《那些年,曾经刻骨铭心的自卑啊》,恰好自己又在读的这本书里面看到了类似的观点,那就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不可磨灭吗?在她的那篇文章里写的是这种影响是不可磨灭的,但是可以改变。而在这本书里面也运用了很多文字来表述作者对于原生家庭关系对一个人的影响的看法。书中多次提到“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其实质是童年时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这种关系当我们长大后依旧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并潜移默化的去影响我们。比如我们小时候有一个暴力的父亲,那时我们没法改变,没法发泄愤怒;长大后就可能找一个同样有暴力倾向的男朋友,并企图去改变他,但,这是不可能的。

我觉得书中过于强调了童年时孩子与父母关系,即原生家庭关系对我们性格以及人生的影响。童年时所发生的事情在我们长大后还会重演,并且可能不止一次。强调我们要去接受,这就是我的命,是不可更改的事实。有一点点宿命论的观点。而且书中引用了不少台湾学者孙隆基以及一些西方心理学人士的观点来进行论证。

原生家庭关系虽然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这一点我们必须接受,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自己,让自己未来的家庭不再如此。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3)篇

在做错一件事后。有的人会抱怨别人,有的人会责怪自己。我就是那个后者,不管发生任何事我都会责怪自己,记得发生了冲突,我哭了,我依旧觉得自己问题,为自己的情绪失控抱歉,就因为这样一个我,所以大家反思不到自己问题,依旧会认为是我自我了,自我带入了,自己没有问题,因为我这样一次次的妥协,其实对别人是非常不好的,因为会让入侵者越来越自我,越来越不会换位思考,忽视人性最基本的情感需要和感受!而我总会道歉自己问题,其实是懦弱,也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文里说了,要表达愤怒,警告别人不要对自己空间的入侵,这是正确的,我却为这种正确的行为道歉,就是我太在意外界的评分分系统,别人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如果没有真正的接受它,它会在你的潜意识里。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


无意间,在妈妈的枕边发现一本《感谢自己的不完美》的书。这是一本心理自助书籍,作者武志红是一位资深心理学专家。这本书以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向告诉我们:负面情绪等等不完美的一面,在成长中的积极作用。阻碍我们成长的,不是因为自身不完美,而是自己不肯承认自身的完美。只有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能使得自己越来越强大,离梦想越来越近。

扪心自问,父母、老师在讲道理时,我也觉得父母、老师讲的道理都正确,也明白,但是为什么对我却起不了作用呢?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那是我没有,也从未真正的接纳过不完美自己,骄傲、自满、畏难、不坚强、毅力不坚定,这样的我,是我一直都不想面对的,一直在逃避,排斥。

然而,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去拥抱不完美的自己。别抱怨自己的不完美,一个充满自信、向着美好的未来走去的人,是不会抱怨自己的缺点的,而是应该感谢它,拥抱它。因为成功之路是靠自己的不完美迎来的。

比如,两个人去采矿,他们用的工具是一样破,可当挖到特别硬的石头,其中一个人抱怨工具太烂而放弃了,而另一个人没有抱怨,而是克服困难,一点一滴地用工具将石头打破了,从而得到了钻石。

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因为自己总觉得自己是高智商,可他什么也不是,没有任何作为。他找了许多心理医生,都没用,他一直还是觉得自己智商高,别人都不如自己,因此跟周围的人都相处得不愉快。这样过了十多年,他又找到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那医生什么也没说,只是让他看电视,可当他听到电视里的一句话:你骗得了别人,但你骗不了你自己!这时的他恍然大悟,开始相信事实,不再想着自己是是虚伪的高智商,而是真实的自己一位普通人。他激动地对那位医生说:谢谢你,是您让我找到了真实的自己。而医生却说:不,你不应该感谢我,而是应该感谢那句话。

曾经有同学叫我屈神,因为在思维训练的题型上,我常以做题速度和正确率著名,因此,曾经的我也以为自己是高智商,常常喜欢挑难度高的题目来做,却不重视基础题的训练。于是,一份答卷,基础题的分数是扣得最多的,卷面分数拿不了高分。现在我明白了,自己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我应该做到的中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个知识点,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次的作业和考试,一点一滴地凿开坚硬的石头,做真实的自己,做自己心灵的王者,不做高智商和神。

读完这本书,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这八个字:接纳自己,悦纳真我。书中告诉我们:人之所以不完美,才有足够的空间进步,才能体会到努力后达到成功的喜悦。好的心态,有助于我们健康的成长,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_1800字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1800字

自小被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我们,一直被教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虽然也知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仔细品来,我们的素质教育好像都是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应该做给谁,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在追求完美成为“内圣外王”的路上,很多人孜孜以求,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目标英勇奋斗,虽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然而这些正向德行教育效果却未如约而。。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近日读了武志红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好像突然有了新的理解和新的认知。在正向德育教育告诉我们应该达到什么样结果追求完美的时候,我们却不知道如何面对我们的问题我们的缺陷、我们不完美的时候如何应对?人无完人金无完赤,很多时候我们承认每个个人都有品行的的缺失,但是如何“改正”这些缺失我们却是好像一无所知。甚至于“三省吾身”“日日新”虽然让我们做到世人眼中的越来越优秀,却让我们自己越来越痛苦,以至于很多人自卑、郁闷、压抑、关系疏离甚至抑郁自杀和恶意伤人。
我们的不完美都有一点不愿意承认但是又永远不能回避的特征“自私性”。我们需要食物、需要空气和水、需要性,为了保卫我们基本的生存我们才会富于攻击性,自私是所有人的天性,是动物的本能,而其主要表现方式性与攻击是人类的两大基本欲望职能。这两大职能既不丑陋也不低等。性是为了建立关系,驱动我们走出人与人之间的孤独,建立各种关系基础;攻击给我们留下充足的个人生存空间,保持独立与个性。如果转换思维换成另外一个角度,性与攻击就是爱与自由,恰如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性与攻击就是为了捍卫爱与自由。
自私带来所有我们日常习惯的养成,我们必须明白坏习惯都是我们的人性。坏习惯不是我们的敌人,它是我们内心的需要,它曾经保护我们、贯穿我们的成长的过程。如果用心地反省,你会发现坏习惯是我们的朋友,它是我们真正的本性,趋利避害是我们的本能。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有时必须压抑自己的天性,而压抑内心天性造成痛苦的产生。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社会和家庭,我们的今天就是过去所有社会关系的积累。社会知识和社会关系的积累,会造成所谓的错与对。如果现实与内心的选择违背,不能满足内心深处选择的“对”,我们内心的想象就会成为所有的痛苦伤悲。我们对现状的反抗就会成为思维上批判,情绪上负面。
人天生不完美,可是不完美又给我们带来痛苦悲伤。拥抱痛苦认清痛苦是我们真正改变的力量。如果大家都想降低痛苦,避免痛苦,方法只有一个:认识痛苦的意义,直面痛苦的本源,悲伤会成为我们完结悲剧的力量。人生充满不幸,痛苦和悲伤将我们飞翔的翅膀捆绑。如果我们学会接受,拥抱痛苦,认清痛苦,重获自由的心灵将再次飞翔。
放飞自己,重获自由,接受过去。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命运,家庭是我们唯一不变的选择,我们因为过去而成长,否定过往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反抗。接受过去,面对未来,成长的答案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放飞自己,重获自由,接受当下。否定当下的现实,就是对自己的自恋。愤怒、悲伤是深层次是因为你内心深处你认为你比别人强。
放飞自己,重获自己,接受悲伤。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认清并接受人生悲伤的真相,而不是胡思妄想,会帮助我们走出悲伤。
放飞自己,重获力量,接受愤怒。愤怒是对我们最大的保护,保护我们的私人的利益和空间,是我们的的利益不会走向更大的损伤。
放飞自己,重获力量,接受内疚。内疚是报警某个关系付出与接受的关系的失衡,内疚的乙方需要尽快调整。过分的付出和过分的接受都会造成内疚,良好的关系应该基于付出与接受的平衡。
放飞自己,重获力量,接受恐惧。恐惧令人讨厌,恐惧却告诉你什么是你的最重要。因为珍惜最有价值的东西,自恋自私的你才会害怕恐惧。
放飞自己,重获力量,接受关系。如果想宽以待人,需要宽容自己。如果严于律己,你必定对人挑剔。内在关系模式,展现外部人际关系。

越懂得黑暗,越相信光明;越尊重真相,越有接受自己的力量;
感谢不完美,让我们拥有判断能力;
感谢不完美,让我们理解自己;
感谢不完美,让我们接受自己;。
感谢不完美,让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是为记。
2018年10月6日晚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800字


无意间,在妈妈的枕边发现一本《感谢自己的不完美》的书。这是一本心理自助书籍,作者武志红是一位资深心理学专家。这本书以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向告诉我们:负面情绪等等不完美的一面,在成长中的积极作用。阻碍我们成长的,不是因为自身不完美,而是自己不肯承认自身的完美。只有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能使得自己越来越强大,离梦想越来越近。

扪心自问,父母、老师在讲道理时,我也觉得父母、老师讲的道理都正确,也明白,但是为什么对我却起不了作用呢?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那是我没有,也从未真正的接纳过不完美自己,骄傲、自满、畏难、不坚强、毅力不坚定,这样的“我”,是我一直都不想面对的,一直在逃避,排斥。

然而,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去拥抱不完美的自己。别抱怨自己的不完美,一个充满自信、向着美好的未来走去的人,是不会抱怨自己的缺点的,而是应该感谢它,拥抱它。因为成功之路是靠自己的不完美迎来的。

比如,两个人去采矿,他们用的工具是一样破,可当挖到特别硬的石头,其中一个人抱怨工具太烂而放弃了,而另一个人没有抱怨,而是克服困难,一点一滴地用工具将石头打破了,从而得到了钻石。

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因为自己总觉得自己是“高智商”,可他什么也不是,没有任何作为。他找了许多心理医生,都没用,他一直还是觉得自己智商高,别人都不如自己,因此跟周围的人都相处得不愉快。这样过了十多年,他又找到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那医生什么也没说,只是让他看电视,可当他听到电视里的一句话:“你骗得了别人,但你骗不了你自己!”这时的他恍然大悟,开始相信事实,不再想着自己是是虚伪的“高智商”,而是真实的自己——一位普通人。他激动地对那位医生说:“谢谢你,是您让我找到了真实的自己。”而医生却说:“不,你不应该感谢我,而是应该感谢那句话。”

曾经有同学叫我“屈神”,因为在思维训练的题型上,我常以做题速度和正确率“著名”,因此,曾经的我也以为自己是“高智商”,常常喜欢挑难度高的题目来做,却不重视基础题的训练。于是,一份答卷,基础题的分数是扣得最多的,卷面分数拿不了高分。现在我明白了,自己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我应该做到的中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个知识点,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次的作业和考试,一点一滴地凿开坚硬的石头,做真实的自己,做自己心灵的王者,不做“高智商”和“神”。

读完这本书,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这八个字:接纳自己,悦纳真我。书中告诉我们:人之所以不完美,才有足够的空间进步,才能体会到努力后达到成功的喜悦。好的心态,有助于我们健康的成长,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2000字


生命总有不完美,那是光进来的地方。阅罢武志红老师的这本《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合上书本,闭上眼睛,似乎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以前总是要努力把自己变的完美,总是想讨好所有的朋友,总是怕得罪任何一个人,总是想让别人对自己赞不绝口,后来发现,自己过得越来越累,因为自己的愤怒情绪一直被自己压抑着无处发泄,才会导致越来越疲惫。在做一件事情前,想到各个方面,一直畏首畏尾,时间久了,就容易焦虑起来,领导布置一项工作,怕自己完成不好,迟迟不肯着手,最终眼看就要上交任务了,才如热锅上的蚂蚁,加班加点,最终也没有拿出一份像样的成果,总以为自己再好好想想就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其实是自己一直不肯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武志红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引导人们学会接纳自己,学会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学会接纳愤怒、悲伤、忧虑、惧怕、忧愁,才能更好地接受自己,勇敢地去正视和面对自己的不完美。书中的观点我很赞同,比如,遇到了重大的问题,你不面对,却认为不处理你也可以很快乐,那么这快乐一定是表面上的,那个问题只是被你压进了潜意识,继续像毒瘤一样破坏你的心灵,于是,你白天对着许多人微笑,到了夜晚,你只好独自呜咽。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或多或少的令自己自卑的方面,比如身高不够高,长得不漂亮,肤色不够白,经济拮据等等,但我们都要学会去真正地去接纳自己这些不完美,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许你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羡慕你,比如如果你在农村,可能羡慕城市的车水马龙,而城市的人厌倦了钢筋水泥的生活,羡慕农村的自由和广阔。你羡慕那些坐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的公职人员,他们也许羡慕你每天忙忙碌碌,充实而快乐。所以,只要告诉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沉淀自己,让自己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那才是你成长的动力。

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一个瓦尔登湖,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去独处,写一段简短的心情日记,出去旅旅游,放松一下自己,都可以让自己逐渐看清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学着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生命总有不完美,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毕竟,人没有完美的人。

悲伤、愤怒、内疚、恐惧,这四种典型的坏情绪,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只是可能每个人分配在这些情绪上的比例不一样。

武老师写这厚厚的一本书,说白了,就是要让我们和自己的坏情绪做朋友,不要因为这些坏情绪而自责、紧张、难过、害怕每一种坏情绪自有它存在的道理。

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一味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只会让自己更加悲伤,只有正视自己的悲伤,承认悲伤的事实,不要逃避,更不要想着快速去减少悲伤,而应该试着去改变。当然,武老师也说了,不要总想着去改变别人,别人是不好改变的。我们要改变的是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习惯、改变自己的形象这里面,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心态,有人说过:心态变了,一切也就变了。

愤怒是对愤怒者的保护。

单看这句话可能你不太能理解是什么意思,但正文中的一段话让我立刻明白了它的意思。

愤怒首先是一个信号,它告诉你有人过分地侵入了你的空间,过分地控制了你。侵入你空间的那个人,无论其理由多么美好,你都应当捍卫自己。

看到这些文字,我立马想到了产假期间的洗衣机事件,于是赶紧到豆瓣写了一篇读书笔记。我的婆婆一定要给我们买一台手动的、大型的双杠洗衣机,说这种好用、洗的干净。在买之前不管我怎么央求她不要买,不管我怎样解释它不适合我们家,她还是买了。阳台上本就有一台洗衣机,现在多出更大体积的一台双杠洗衣机,我们的阳台更加拥挤。拥挤只是表面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这种洗衣机太耗费人工,倒来倒去太麻烦,我们光忙活孩子已经占据了很多时间,为什么还要浪费在这种没有必要浪费的事情上呢?总之,对于她的做法,我是极度愤怒的!但家里人全都说我烧包,意思就是婆婆好心好意给你花钱买洗衣机,你竟然不知好?!我也确实觉得自己可能是有点不知好。可是现在看了武老师的愤怒解析,我明白了,我的愤怒是对的,我的愤怒并不过分。就像他所写,婆婆正是打着这种洗衣机好,洗的干净的美好的理由,强行侵占了我们家的空间,所以,作为我们家女主人的我来说,我的愤怒是理所应当的!

这样想想,我的内心畅快多了,不再纠结于当初对婆婆的愤怒带来的内疚和自我怀疑。

当然,对于愤怒是否应该立即表现出来,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坏情绪可以有,但愤怒这种容易让人失去理智的坏情绪还是要视情况再考虑要不要发泄出来。因为愤怒容易引起冲动,冲动就容易说出一些不理智的伤人的话,事情过后很有可能会后悔。记得以前看过一句话:说出去的话会像钉子一样,即使拔出来也会永远留有一个洞。所以,自己的愤怒还是适当保留一点比较好,不知能做到这样理智的人会有多少?呵呵

不要内疚,这世界没有绝对的清白。

有的人总想做到问心无愧,总想做到完美,就是想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自己没有责任,殊不知,这种完美的人会给周边的人带来莫大的压力,甚至会让周边的人选择逃离。

书中的实例,完美妻子吓走丈夫,就是上述这段话的意思。其实,我们周边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批这种完美主义者。或许有的不能称之为完美主义者,但他们就是喜欢付出,无条件付出,不求回报,一旦对方有什么不满,那一定是对方的过错。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做的这么好,你有什么理由挑剔我,你挑剔我就是你有问题。

说到底,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做到那么完美,没有必要强迫自己一味的付出,该休息时就休息,该出错时就出错,出错了感到内疚也一样是一种正常的情绪。

恐惧告诉你什么对你更重要。

武老师告诉我们,恐惧无须战胜。

和之前的几个坏情绪一样,恐惧一样需要你积极面对。恐惧背后,恰恰可能藏着我们生命中最关键的答案。

文中例子中的JOE怕黑是因为他和女朋友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担心失去女朋友的心理导致了他很怕黑;还有一位张女士也是怕黑到极点,到了晚上没有人陪着根本无法入睡,这是因为她自己在5岁时曾被亲生父母在睡着之后送给了别人

看看吧,他们都怕黑,但是怕黑只要开了灯或者有人陪就OK了吗?怕黑只是表面的恐惧,静心分析原因才能摸索着找出最真实的答案。

所以,读完这本书,除了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坏情绪外,能投入进去看完一本对我来说稍显枯燥的书,可能是我最大的收获了吧。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_800字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800字

刚看到这本书时,书名就给了我莫大的心理安慰,原来不完美并不都是过错。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就像书中描述的那样,一层层剥掉了自己意识里包裹痛苦内核的洋葱皮,客观冷静地审视自己的内心,终于解开了多年来的困惑和迷茫:原来自己的不自信、苛求完美、轻微的强迫症、焦虑、甚至是对儿子过度的疼爱,都有其产生的某种心理根源。尽管剥洋葱皮的过程中被呛得眼泪汪汪,但心里却是久违的宁静和清明。
不同于那些慷慨激昂、在你耳边不停灌输“你一定要努力、拼搏、 成功”的某些专家,武先生反其道而行之,首先承认人性中的诸多不完美是客观存在的,完全没有必要为此羞愧和遮掩。作者对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细致科学的分析,同时联系自己的临床工作经历,列举了一些极具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案例,让枯燥晦涩的心理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如一剂对症良药,令人身心舒泰、如沐春风。现将我在阅读过程中领悟到的一些观点整理如下:
【1】 坏习惯或消极情绪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辩证的角度看,它们也有其积极的意义。我们应该接纳它们,并跟它们达成和解,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2】悲伤、愤怒、焦虑、恐惧等情绪都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侵入产生的本能反应,如果我们试图压制、消灭它们,它们会暂时沉入我们的潜意识里,一旦因某个诱因触发,便会爆发出成倍的力量,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3】一个人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大多可以追溯到童年的某种不愉快经历,或者是自己的某种情绪长期受到压抑和扭曲,最终以另一种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找到根源,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品尝过痛苦,才能尽情地拥抱欢乐;体验过失去,得到时才会倍加珍惜;目睹过死亡,才会对生命充满敬畏。。。。。。这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也正是这些不完美才构成我们完整的人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顺其自然,遵从内心,成就更好的自己!

相信《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 读书赏析(3)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感谢拼命的自己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