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自己设计的读书笔记

自己设计的读书笔记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书笔记。

有名人说:“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而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好好写一篇读书笔记,你现在正在想写一篇读书笔记吗?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今天,终于读完了这本书《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初读这本书的感觉,有点儿艰涩,读不懂。可是细细地读,慢慢地想,你就会读懂它。读完后感觉作者思路还是很清晰的,自己也是收获满满。

有1000个读者就会有1000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同一本书的感悟都是不一样的。读完这本书,我把这本书的内容概括为三部分:

一、拥抱你的不完美

1.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但是缺点并不是你的敌人。

认识自己的坏习惯,并找出它的原因,然后针对性的去改正它,这样你才能走出困境,生活更完美。不要总是逃避自己的坏习惯,认为它多么可怕,其实坏习惯也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而恰恰是因为它让你有了改变的动力。

2.把恶习当朋友来接纳。

例如,当你不想做事情的时候,其实是你的内心告诉你,你太累了,需要休息了。我如果你不休息,而是强迫自己完成这个任务,那么你就会发展出很多个与自己的人格相敌对的次人格。从表面上看我们似乎很负责,很正常,但是我们潜意识里,会有很多冲突。即使次人格被暂时压下去,但是说不定哪一天它还会来一个大爆发。因此我们要倾听内心的需求,发现内心的使命感,才能培育好习惯。

例如,很多人都下定决心减肥却屡屡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减肥,是为了保持健康,还是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漂亮。如果减肥的动力,只是让自己看起来更漂亮,那么是很容易失败的,但是如果是让自己更健康,更好的帮助家庭、养育子女,那么成功的几率会更大。当你真正喜欢做一件事时,自律就会成为你的本能,这就是找到了使命感。

学会了和次人格对话,又找到了改变习惯的使命,是不是就ok了呢?绝非如此,尽管最重要的问题解决了,但改变恶习仍需要一点:

3.立即去做。

如何去做呢?第一,从最容易的事情开始;第二,每天必须做一件事情;第三,每天必须不做一件事情;第四,不要积累太多的未完成的事情;第五,有决定胜过没有决定。

接受心理问题,带着你的心理问题去积极生活;打开心扉,寻找你身边的业余心理医生;理解他人,自己去做一名好的业余心理医生。

二.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的关系决定了这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

1.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文中有一个小女孩,小时候父母离异,爸爸是个花花公子,爷爷奶奶对她不错,她五岁时,奶奶去世,六岁时,爷爷去世,姑姑对她很好,爸爸把钱花在情人身上而忘了给她交学费,都是姑姑帮她垫上的。同学们,没有一个喜欢她,大家总是嘲笑她,嘲笑她衣服难看,嘲笑她穷。这样的事件经常发生,她终于承受不住了,她想到了自杀她拿出一张纸,这边写活着的理由,那边写死去的理由,这边只有寥寥几个,那边则是长长的一页。写完之后,她感到无比悲伤时哭起来,开始啜泣,但慢慢变成了号啕大哭,以前她哭过不少次,但没有哪一次如此伤心,在她最伤心的时候,她内心深处突然蹦出一个声音对她说,你很惨,非常惨,但你有力量好好活下去。

后来,这句话救了她。不仅如此,这句话还极大地改变了她。她不再关注别人对她的评价,也不再恐惧别人对她的拒绝和嘲讽,而且,更奇怪的是,自从好好哭了这一场后,好像也很少有人在意她,奚落她了。她的性格越来越开朗,有了许多自己的朋友,人生也越来越清晰,自己去创世界,开启了自己成功的一生。

2.每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

最常见的磨难,是家庭遗传。特迪的父亲是个酒鬼,喝醉后会一整天一整天的毒打特迪。父亲伤害特迪是因为他原先也受过伤。特迪的祖父也是一个打孩子的变态酒鬼,他虐待并毒打儿子。特迪的父亲,想忘记这个真相,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小时候爱做白日梦,长大了则酗酒,进入醉酒状态后心中的仇恨失去了控制,最后将这个仇恨投射到儿子身上。这是暴力的遗传,我们不难见到一些家族一直在延续这个毁灭性的循环。

3.理解并接受内心的小孩

如果童年的磨难太重,化解并不容易。重做自己的父母就是扮演父母的角色和内心的小孩沟通,以化解被伤害感。书中有许多鲜活的例子。

刘涛,著名的成功人士,拥有自己的公司,坐拥数套别墅。有一天,他捡了一只又脏又丑的小狗,还到处大小便。妻子喜欢原先干净聪明的泰迪,刘涛却只喜爱这只丑狗。最终因为这只狗他和妻子产生了极大的矛盾。找到作者分析原因,原来刘涛小时候并不快乐,他有一个比他帅气的弟弟,妈妈总是偏爱弟弟,刘涛努力的讨好妈妈却总是得不到他想要的爱。现在的这只狗就寄托了小时候自己的愿望,虽然长得丑但一样应该得到最好的呵护。

三、让心灵回归自由

1.学会接受自己的全部

小到个人,大到世界,似乎时时刻刻都有事情发生。于是,有些人就会控制欲望生出。个人控制自己,是为了压制一些令自己暂时不能忍受的体验。例如,失去了亲人,这时产生的痛苦太大,我们以前的心理结构会被彻底打破,我们惧怕,于是极力控制自己。然而,越控制,越失序。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无论自己怎么控制它都不会消失。相反,它会沉的潜意识深处,成为我们无法碰触的阴影,并常导致一些可怕的事情发生。当你悲伤时,你最值得做的就是和悲伤融为一体。这一刻,我就是悲伤,悲伤就是我,接受自己的悲伤,接受自己的全部真实感受。

接受过去,接受自己的父母,接受自己的坏习惯,接受当下,接受愤怒,接受内疚,有时恐惧,接受存在的各种关系,接受悲伤。

2.理解自己,接受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面对宿命只能接受,有什么样的父母,我们不能改变,没有丝毫的选择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这正是我们生命最大的价值所在,你要好好的存在,就得改变自己。有的人不想面对自己的内心,不想理解和接受自己而想直接改变自己,但这样做的时候经常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我们必须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然后才能很好的改变自己。

3.给自己一个仪式,开始一段征程

心灵的成长并非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我们需要一些具体的仪式来呼应心灵成长的节拍。

一次生命,是心灵不断成长的过程。人生成长仪式的缺乏,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通病,但顺带着也把很多非常有必要的仪式一并给消灭了。

在生活中,我们的人生不断的发生转变,每一次转变,我们都需要一些仪式来提醒自己。例如,孩子的成长仪式~成年,成家;家庭团聚仪式~春节,中秋;告别的仪式~分离,亲友离世;纪念仪式~清明,毕业……

这些仪式都在提醒我们,我们的人生的确有过一些转变,我们必须直面这些转变。假如逃避这些转变,我们的心灵就会生病。

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科学,在当今社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学习。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大,希望有兴趣的朋友都来读一读,收获属于自己的知识。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小编推荐小编推荐

《轻轻走向完美》读书笔记


篇一

《轻轻走向完美》的作者毕淑敏先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从女性的视角来诉说着女性的世界。在这个封建旧思想的笼罩下,亦或是上帝造人之际的设定,似乎都让女性这个角色处于了劣势地位。然而,伴随着改革的开放,各种先进思想的洗礼,都告诉了我们男女平等的道理。在性别上,本就没有孰强孰弱,有的只是每一个看待问题角度的不同罢了。作为一个女人,她承担了这个世界上最复杂最精细最充满开创性的劳动她创造新的人,包括女人也包括男人。女人,用自己的身躯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构建了一个有一个的家庭,为家庭付出了汗水。为子女,为爱人付出了自己的青春,承担着这样一份责任的女人,怎么该被世人认为是弱者呢?又怎么该被世人的低俗的眼光所轻视呢?在世俗的眼光下,自我逃避,懦弱时,命运不公时,似乎成了最响亮的幌子,而借此的遮蔽下,滋生了一种听天由命的漠然。

但事实上,作为女人,并不该自我轻视自己的性别,不用因此去刻意模仿男人,取而代之的,更该是为自己是一个女人而感到自豪与骄傲,相信自己是重要的,尊重自己的性别,爱自己的性别,唯有正视自己,才能更美更好更优秀的告诉世人,女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弱者。女人,更应相信,我们的纤纤细手同样可以在这钢筋水泥的世界里涂上柔和华美的颜色。女人的美丽并非是单单追求外在的靓丽,相对而言,更多的是内在的充实。虽然,外表的靓丽会随时光的磨砺而有了岁月的痕迹,但成熟、平和、端庄,只会让女人这两个字更充实。然而这一切并非与生俱来,需要的是阅历、经验和眼界。这一切仿佛是在爬上,倘若因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腐旧思想而自我放弃了攀登高山,放弃了一览众山小的机会又怎么会开拓自己的眼界,收获大气端庄?眼光的狭窄只会让这样的女人成为一只井底之蛙,成为一个似坊间传闻般面容可憎的老妇人,就好似鲁迅先生笔下的豆腐西施般令人惋惜之余多的是憎恶。相反而言,唯有不断的追求,向上探索,才能见到更远的美景,拥有的即将是更持久更永恒的美丽。对于女人而言,内心的充实也许未必能如外貌般让人一眼倾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的相处之下,喜爱倾心之余,更是他人的敬佩与尊重。

在很多人的心里,一个人是否完美与他是否成功几乎是画上了等号,但事实其实未必如此。成功固然能够给我们带来了足够丰富的满足感、成就感,但有时大多数人都被这光鲜亮丽的荣耀下遗忘了那星星点点的瑕疵,或是不以为然,而失败有时带来的并非只有落寞。当直视失败时,我们才会收获更多。反复追求之后,也才会贱贱领悟到结果未必一定是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体验,是成长路上的基石,同样也是因这些经历丰富了我们的一生。这就好像神农氏尝百草一样,唯有尝过、经历过、体验过才会累积经验,著成后人的《神农本草经》。同样,追求一件事就好似是一场旅行,最后结果不论好坏,成功与否都只是一个纪念品,途中那些尽收眼底的美景才是这场旅途中最宝贵、最有意义的收获。

在我们以完美为目标的途上,我们努力着,我们奋斗着,我们竭尽全力的在让自己不断变得更好。或许说完美只是一个叫人向往却不切实际的桃花源,但在自我修炼,缝补灵魂的过程中,我们着实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让自己获得了更多,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

篇二

毕淑敏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作家,每次她的新作我都必看,这次我细细的拜读了她写的那一本《轻轻走向完美》。看完后,我的内心深受震动。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别人在说我想要的是完美的但更多的人说的是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所以我是带着疑虑去看这本书的,我们要怎么样才可以走向完美。

书中的内容囊括量挺大的,包括情感、心灵、爱情、婚姻、家庭、工作、健康及幸福等。读完这些章节,我终于明白书中完美的含义,其实是完成美好的意思。

书中的文字很优美,很容易让人徜徉其中,但是与此同时我又能在此得到深思。书中毕淑敏说,你的爱情等待你的看法,你的爱情验证你的看法,你能够有什么样的爱情观,你就有什么样的爱情,你的观念就是你的命运。我在生活中总是希望在爱情中找寻安全感,所以我不轻易的开始一段感情,一旦开始,我就希望自己可以彼此都用心经营,希望一段就是一辈子,不轻易的放手。所以我经常在爱情中患得患失,导致对方觉得很累。看了这本书,我才豁然开朗,是啊,我们的爱情观,不就是影响我们能不能长久,会不会幸福的密钥吗。也许我应该在爱情中学会享受,才能在爱情中得到幸福。

人生这段路,有很长的旅途,我们会在当中遇见很多美妙的风景,也许也会流很多泪,但是我们不就是在一段段风景中学会成长,不断的修炼自己,轻轻的走向完美。

《我不是完美小孩》读书笔记


《我不是完美小孩》本书描述了一个三年级小女生郝完美在学习、生活,尤其是与大人相处中的困惑与烦恼。大人从长大的那一天起就开始留恋和怀念童年的美好,幻想能再次回到童年,经历了生活磨练的大人也更能懂得郝完美同学的呐喊。几米说:这本书献给放弃追求完美的小孩和大人。几米之前创作的成人绘本不管是从画风还是从语言上,都是充满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寂寞,几米的小人们总是习惯于用忧郁的眼神望着前方,体味一个人的落寞。这在一定程度体现了现代都市年轻人心理状态,因此几米作品的读者对象也主要是大学生和都市青年。
在2010年推出的一部最新作品,也是《镜子里的小孩》之后又一部以儿童为题材的作品,几米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过我会想要做儿童绘本,但 几米 作品与传统上的儿童绘本有着本质的区别,几米创作的以儿童为题材的作品可以让孩子共鸣,让成人回味。因此这本书打破了阅读界限,从小学生到中学生,从大学生到都市青年,不同的人可以读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几米,每一个人读了《我不是完美小孩》,都将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这个小孩和我很像呢!
成长,其实是一种焦虑的训练;日夜谨慎地顾虑各种来自四面八方、原因不详的期待,我们活在别人的欲望与幻想中,适时调整自己要符合完美进行的基调。在《我不是完美小孩》,几米运用镜像投射,让我们看到每位小孩在镜子前,那种面对完美产生的可爱压力。似乎我们也看到曾经的自己,这种意识重迭的双层时空凝缩于小小镜框,映照出无限困惑与天真憨傻。我们在微笑中,看到过去也想到现在的自己︰在完美幻想中一切的跌跌撞撞。

自己拯救自己读书笔记


如果是《论语》是我们国家当中小孩子成长当中的必读书籍的话,那么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自己拯救自己》也就是人生当中必读的书籍之首。

因为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自己拯救自己》带来的人生的启迪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自己拯救自己》也是一度被认为是跨越时空的永恒经典,泽被后世的心灵福音。所以说,其在西方文化当中的地位也是可见一斑的。

在整本书当中,塞缪尔-斯迈尔斯主要是对于人生的奋斗精神作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概述以及诠释。其实,在整个的文学当中,宣扬奋斗精神的书籍可谓是层出不穷,所以,《自己拯救自己》为什么能够在这么多的书籍当中脱颖而出成为榜首呢?

从最重要的方面来说,大概就是因为整本书的思想引导其实是最为深刻的。因为对于奋斗这样的主题来说,往往人们理解的层面都是非常浅薄的。所以,对于整个的奋斗历程以及精神的理解也是非常片面的。

而对于读者来说,奋斗其实是一个非常具有内涵的事情。因为在奋斗的过程当中,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以及值得被记住的东西都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对于读者来说,真正能够带来的奋斗激情的励志书籍应该是思想非常深刻的。

而对于《自己拯救自己》来说,又刚刚好是迎合了读者这样的心理。所以,在整个的奋斗书籍的市场当中,本书的闪光点也是非常明显的。

读书笔记《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书笔记》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笔记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自己设计的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