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三毛作品集读后感

三毛作品集读后感

《三毛作品集》读书笔记5000字。

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而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书笔记,你现在正在想写一篇读书笔记吗?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三毛作品集》读书笔记5000字,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三毛作品集》写了人生三毛的经历,本文由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三毛作品集》读书笔记5000字,欢迎大家阅读!

一口气读完十八册的《三毛作品集》,对三毛和她的作品有了比较粗浅的了解。掩卷沉思,感慨良多,在此略谈一二与各位对三毛有兴趣的同好交流。

一、 三毛的成名

三毛自己也多次自称,她不是一个好学生。她只上到初二就休学了,在家歇了六年,靠私人关系到大学做旁听生。没有毕业就休学出国留学,留学三年转了三个国家,平均一个国家一年,一年的时间分别学一下这三个国家的基础语言也就差不多了。虽然在《三毛一生大事记》里面有留学回国后在大学教德文和哲学的文字,我想,在大学教初级德文比较可信,教哲学比较可疑,否则,三年前的旁听生,休学出国转三年后就能回大学教哲学,岂非要成为那个大学的笑柄?然后不久,她远嫁国外做家庭主妇。三毛能成为风行一时的知名作家,除了她自己的努力外,功劳最大的当属台湾《联合报》。

《联合报》是台湾的两大报之一,三毛的成名系列散文《撒哈拉的故事》就是在该报副刊上首次发表,然后逐渐流传开的。这个系列散文出现的年代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正赶上台湾经济腾飞和走向世界,人们没有时间坐下来看长篇大论,同时又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所以富有异域风情的撒哈拉故事适时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正如某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仅仅撒哈拉这三个字就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紧接着西撒哈拉脱离西班牙的殖民地统治引起那里的局势动荡又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今天有一位作家在报上为我们连续推出伊拉克的故事或阿富汗的故事,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当然,仅仅靠时事热点掀起的读者热情是不能长久的,正当读者对撒哈拉故事中的三毛和荷西产生兴趣的时候,荷西意外逝世。这个意外立刻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联合报》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绝好的炒作机会,三毛热由此掀起新高潮。《联合报》的具体步骤是出钱让三毛周游中南美洲各国写游记,还派一位摄像记者为她的游记提供图像资料。周游结束后,紧接着就安排三毛做环台湾岛的演讲,这已经与演员做秀非常相似了。演讲的后面是在报刊上开设专栏,回答读者提问,这样就更加拉近了三毛与读者的距离。与这些相配合的还有写歌词,教学,拍电影等。三毛想不出名也不行了。

二、 三毛的作品

三毛的作品很有意思,作品集虽然多达十八册,但除了一册是电影剧本外,其余均为散文。而且三毛自己也多次强调她只会用第一人称写作,不会用第三人称写别人的故事,她说她写的故事都是她亲身经历或亲身感受的东西。在这十八册作品里面,我最喜欢的是《撒哈拉的故事》和《哭泣的骆驼》这两本,我甚至认为,她的所有作品,都没有能够超越她的成名作《撒哈拉的故事》的水平。

由于三毛一再强调她的文章都是写自己,所以这为读者通过她的文章了解她本人提供了便利。三毛1942年出生,1973年与荷西在西撒哈拉结婚,婚后,荷西外出工作,她做家庭主妇。当时,三毛周围没有什么太多的娱乐社交等机会,她不用为生计发愁,却有大把的时间,还积累了不少的人身经历和感受,所以正处于一个厚积薄发的大好写作时机。1976年,三毛35岁,正是一个女人成熟,又精力最旺盛的年龄,因此写出了《撒哈拉的故事》这样比较好的作品。但是1976年出名以后,接着出版的《雨季不再来》是她成名以前的旧作,甚至可以说是以前的习作,就连三毛自己对它也评价不高。

在三毛成名以后,她感受到了成名后的写作压力,原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休闲式写作,如今成了她的精神负担。正如她自己在作品中所说的那样,她长时间地冥思苦想,却写不出一个字来,甚至有十个月的时间,基本上停止了写作。当然在那样的环境下,她还是写出了比较好的文章,那就是散文集《哭泣的骆驼》,可以看成是《撒哈拉的故事》续集,这本文集也几乎榨干了她关于撒哈拉的最后生活积累。

随着她和荷西离开西撒哈拉,荷西先是失业,然后又在1979年意外去世,这样的打击使三毛的创作环境和心态都受到了重创,从那以后,可以说,她一直没有从这种打击中恢复过来。1981年回到台湾以后,她被传媒和盛名所驱使,几乎失去了自己,她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她去演讲,她回答读者的来信等,她已经从一个作家蜕变成一个社会工作者,或者说一个布道者。从某种角度来看,1991年三毛的自杀,可以看成是一个布道者最完美的结局。

当撒哈拉一旦离三毛而去,她的文章中只能出现一些回忆,答读者来信,甚至收藏物介绍之类的内容。当三毛的文章内容回到了普通老百姓熟悉的生活中来之后,三毛的光环也就自然暗淡了。

三毛文章中最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是她的真诚和爱心,此外还可以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三毛对身为一个海外中国人的自豪和对祖国的热爱。在她的笔下,对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外国人的批评讽刺随处可见,就连对她的岳父岳母也不例外,例如,她在文章中说,荷西刚刚去世,公公婆婆就通过女婿在饭桌上开口与三毛理论怎样分割继承荷西与三毛的住房。当然,在三毛的后期作品中,她这方面的转变比较大,所有民族一律平等的地球人概念表达得比较强烈。三毛作品中比较消极的东西是对教育制度的全盘否定和对前世今生之类灵异神秘世界的过分渲染。

三、 三毛的爱情

读三毛的作品不能不谈三毛的爱情,因为三毛的作品都是散文,都是直接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受和理解,与其他作家的作品中的爱情观与作家的爱情观相分离的情况不一样。纵观三毛的一生,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爱情的失败者,她一直在渴望爱情,但却一直没有获得真正的爱情,在她的前半生是没有找到,在她的后半生是找到了也不能接受。

从三毛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她在少女时代就曾有过割腕自杀的记录,是不是因为初恋问题,她没有明确说明,但从她喜欢琼瑶的书,喜欢看《红搂梦》,喜欢阅读来看,可能性非常大。她之所以出国留学,根据她在文章中介绍,是为躲避恋爱问题。

从三毛的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三毛对爱情是非常苛求的,在与荷西结婚前,32岁的三毛可以说对爱情已经是曾经沧桑难为水,而且在这之前的许多追求者都是荷西无法相比的。三毛一直说,荷西苦恋她六年,但从来没有说她也恋了荷西六年。在那六年里,三毛三年在国外,三年在台湾。在国外期间,最少有三位追求者都是在最后一刻才被三毛拒绝:在西班牙时,被一位日本籍的富商同学追求;在德国时被一位后来成为外交官的德国同学追求;在美国时,被一位台湾籍的在美博士追求。这些人都远比荷西优秀,都比荷西更加接近三毛的爱情标准,但是三毛拒绝了,因为三毛心目中的爱情标准比这三位所能达到的还要高。回到台湾的三年,当她终于选到了愿意结婚的人,却在结婚前被死神夺走了未婚夫。三毛在未婚夫去世不久,就背井离乡与荷西仓促结婚,是因为爱情,还是因为对爱情的绝望,已经非常清楚了。

从三毛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荷西与三毛婚后的关系并不融洽,争吵不断,更重要的是三毛是个感情细腻丰富的人,荷西是个粗线条的大男人倾向很严重的人,两个人在性格上,文化上,情趣上,人生观上等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再加上,荷西忙于工作,整天不在家,所以,在撒哈拉的三毛几乎是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写作使她走进理想的世界。

但是我这样说,并不否定三毛与荷西之间有爱情,但有的是先结婚后恋爱的爱情,更重要的是这种爱情产生于三毛出名之后。因为当《撒哈拉的故事》出版以后,荷西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三毛的丈夫,而成了三毛笔下的一个理想人物,读者需要这样一个理想人物,三毛更需要这样一个理想人物。在荷西意外去世后,这个理想人物得到了进一步的神化。正是这种神化,使得三毛背上了永远无法卸下的枷锁,不管她多么渴望爱情,为了维护神化了的荷西与三毛的故事,三毛都不能再与任何人结婚,尽管荷西去世时,三毛才38岁。

三毛曾经说过,她是个比较传统的人,主张嫁鸡随鸡。其实,这样的表白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不一定是三毛真实的想法。三毛从小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而是一个叛逆性很强的人,再加上在国外生活十几年,她的爱情观不可能那么陈旧。读她的《倾城》,可以感觉到她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强烈地爱上一个人。从她未婚夫去世后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与荷西结婚,也可以看出她不是一个主张寡妇不改嫁的人。但是为了她自己塑造的荷西与三毛的完美形象,她不能再嫁。

谈到三毛的爱情就不能不谈她的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这是她唯一的一本电影剧本,完成于她自杀的前一年1990年。剧本由名演员林青霞和秦汉主演,但由于剧中的男主角是一个日伪时期的文化汉奸,所以电影拍好后遭到禁映,甚至被指责为美化汉奸。其实这部电影纯粹是感情戏,不是政治戏,它是三毛一身爱情故事的缩影:她是一个为了爱情追求一生,付出了一切的人,但却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爱情,就像影片中的女主角一样,明明知道自己所爱的人不值得爱,对自己不是真心,还是义无反顾地去爱。

四、三毛的自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毛是《联合报》的一个拳头产品,所以《联合报》必须竭尽全力维护这个产品的完美无缺,三毛自杀明明是一个铁定的事实,《联合报》在三毛最后一册作品集《高原的百合花》的序言中还要否定三毛是自杀,说三毛绝不会自杀,三毛的死是工作劳累所致,是为读者鞠躬尽瘁,因为他们认为自杀有损三毛的完美形象。我觉得这样的序言,纯粹是出版商为了商业的需要故意曲解三毛,否则,就是太不了解三毛的内心世界了。

三毛是幸运的,虽然她出生于战乱年代的1942年,却因出生律师家庭得以无忧无虑地躲过许多生活的艰辛。但是三毛又是不幸的,因为她没有一个真正可以爱的人,她多次强调,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只有三个:父母和荷西。遗憾的是,荷西早逝,与父母的关系又长期不和谐。三毛的叛逆性格的形成可能源于家庭对她的严格要求,更由于三毛从小就一直屈居姐姐之下,产生了严重的自卑自闭心理。进入青春期后,再受到外界的不如意刺激,不得不休学在家接受心理治疗。

初中休学后,父母在安排治疗的同时,还安排三毛学画,这样可缓解三毛精神上的紧张,休学六年后,父母原来是计划让三毛去大学旁听美术,但在最后一刻,三毛自作主张选择了哲学。哲学能使聪明的人更聪明,但也容易使不聪明的人更加不聪明,容易使人钻牛角尖,使人走极端。三毛从对爱情的苛求,一百八十度地转为对爱情的无求嫁给荷西,不能不说与这三年选修的哲学有关。

三毛出身在一个基督教的家庭,她自己也是一个基督教徒,但由于她的叛逆性格,使得她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基督教徒,因为她除了信基督教之外,还信佛,这一点是有违基督教教规的。三毛还相信飞碟的存在,相信非洲的巫术,相信神秘力量,相信前世今生,她在《万水千山走遍》一书中说,她确信她的前世是印地安人,她在参观了敦煌的石窟后,她听到了石佛对她说的话。她最喜欢的两本书之一是《红搂梦》,她想到过出家,而自杀是另一种出家。

三毛成名前一直不快乐,成名后在短暂的快乐之后也陷入了长期的不快乐。不管在事业和婚姻上,在成名前,三毛都是父母眼中的失败者,就是成名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三毛的文章也不被父亲和家人看好,所以三毛在父亲面前一直很自卑。三毛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她把依附父母也看成是自己的失败,但又缺乏独自生活的能力,她把父母的过分关爱看成是负担和束缚,荷西的早逝,更使她感到虽生犹死般的孤独。

三毛在作品中无数次地写到过自杀,她说1981年如果不是琼瑶用了整整七个小时强迫她答应不自杀,她早已不在人世。她之所以留下,是为了不伤害活着的亲人以及广大爱她的读者。可是十年以后,她发现自己在家人心目中的重要性远没有她自己想象得那么重,她有一篇文章形象地描述过这种心情:在一次家人聚会上,她三次大声宣布她要结婚了,但没有任何一位家人做出她期待的回应。

在她生命的最后十年里,她除了三年讲学之外,主要的时间用于巡回演讲,回答读者来信,可以说是在用她的生命反馈报答社会,像一个布道者一样。在此期间,她在忍受着精神上的孤独之外,还要忍受肌体上病痛的折磨。从众多的读者来信中,她看到的,感受到的大多是人们的抱怨,痛苦和求助,所以她要尽一己之力去帮助别人,在公开发言中呼吁人们要向逆境抗争,要热爱生活,要爱人。她生命中最后的十年,可以说几乎不是为她自己活的,是为家人和读者活的,她在尽她的一份力。当她觉得她已经完成了她的使命,她有权选择休息,或许这个决定,在她去世的十年前就已经计划好了。

理解了这些,对三毛的自杀就不会觉得奇怪,也不会觉得三毛的自杀与她生前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不向困难低头等的文章有什么矛盾。我甚至觉得,三毛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点类似于安乐死。

更多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三毛作品集《温柔的夜》读书笔记600字


.断断续续,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温柔的夜》这本书。书中带给我最深印象的,莫过于三毛的善良和荷西的忠厚。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夫妻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文章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或许是三毛的真实经历,或许是三毛的心理想象。但不管怎样,每一篇作品都透着三毛对人的看法,对人生的启迪和概括,并且是那么恰如其分。每读一篇,我的心情都会静谧起来,尽管情节也有曲折趺宕,但三毛语言的特色,总不至于让我有大起大落的心理起伏。游离其中,就仿佛来到漫山遍野的花丛当中,有一条小路,漫步迈向前方,两旁飘溢着花的芬芳。走着走着,眼前突然闪出一个大花园,顿时让人豁然开朗,心境明亮。沉浸在这样的情景当中,总是有所期待,想象着三毛对这件事又会有什么样的精辟哲理。

其实,吸引我读下去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化身真实中的三毛,去游览、去经历五彩斑斓的生活路程,去感悟、去体验丰富多采的酸甜心路。一直很崇拜那些飞来飞去的人,当然也喜欢读他们关于在路上的书籍作品。三毛就是这样一个作家。一个中国女孩,年纪轻轻就留美游欧,后来还让人吃惊地嫁给一个大胡子的西班牙人。可结婚五年,荷西就意外去世,这使三毛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有句话说,每个不幸的东西,都让我心灵颤动。我喜欢三毛的作品,却不是因为怜惜,而是因为崇拜。

阅读中我发现,三毛的心理反应竟和我出奇的相似(或许这也是每一个忠实读者的感觉)。这是人性的善良还是性格的懦弱?我不去追究,只想静静地体会。毕竟,意识是我自己的,谁也夺不去,谁也左右不了。就如三毛做的一样:心灵上受到亏欠,一辈子也不安心,世俗的东西又算得了什么。

我喜欢三毛,喜欢《温柔的夜》。

三毛作品集《我的宝贝》读书笔记1500字


《我的宝贝》,这是我读三毛作品的第一本书,这本书记录着她的生活片段和心灵轨迹,文字风趣幽默,甚是好看,于是乎被她深深地吸引,很有耐心的看了下去。

首先,从它的缘起开始,作者介绍说她有许多的收藏,全是一些古老的东西,她说她的这些宝贝珍藏,每件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并把她的宝贝用照相机拍了下来,保存起来,后面的所有故事就是根据她看到的任意一张照片,然后写下的一篇篇故事,最后,因为某些原因,她把这些东西送给了别人。

她的宝贝很多,每个宝贝后面都有一段珍贵的记忆,和那些可爱的人。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林妹妹的裙子:因为她的父亲说她的衣服不 够,所以她买了两条裙子,一条是从古董店里买来的,是那种桃红色的古裙,就像红楼梦里林妹妹穿的,她把衣服穿到欧洲的大街上时,总有人问裙子的做工,她笑 着回答:这是中国一位姓林的小姐送的,不好买哦!看到这里时我就想笑。另外一条是宝钗妹妹的,相传当年宝钗把她的裙子陪给了袭人,袭人嫁人之后,有一 次翻东西时,就看到了这条裙子,并把它收到箱子里去了。后来流落到民间,流到了她的家里,大概就是这条裙的来历了。两位红楼梦里的人,现在活脱脱的以另一 种姿态显现了出来。

红心是我的:小时候,我买过一颗绿色的心,很好看,放在手上冰凉的,很舒服,后来,不知怎的,弄丢了。作者三毛也有买心,在一个小摊子上,有五颜六色的心,好似调色盘,她打算买十个,然后,跟那位卖家谈价钱,于是乎,有了下面很搞笑的对话:

他说:心哪里可以减价的,要十个心放在哪里?

三毛说:可以送人。

他说:你将这么重要的东西拿去送人,自己活不活?

三毛说:可以留一个给自己。

他说:自己居然还留下个?!那么送掉的心就算是假的,不叫真心了。

三毛笑着说:你到底是卖还是不买呀!

他说:这个,你买去,刻得饱满,染得最红的一颗,不要还价,是你的了。

最后,他从他的衬衫里面掏出来了一颗红色的饱满的心,作者笑的买了下来。想来这个卖家在心上面较劲,倒是不甘示弱,大概他的那颗心是热情的、真诚的,所以,他要别人对自己的心也是忠诚的,问心无愧的。

刻进去的生命:有一年,三毛去台湾,一去就是几个月,留她丈夫一个人在远方的家里,当她回来时,丈夫给了她两个铜盘,在这上面,他倾诉了对妻子的爱,对海的爱。我觉得一切爱尽在无言中,真挚的爱,不需要甜言蜜语,它就像大自然一样本身并不需要任何雕琢。

痴心石:这是有关亲情的故事,这次的宝贝是父母在海边捡的石头。三毛在小时候开始,就喜欢收集稀奇古怪的东西,还被亲戚叫成怪人,有一次还从外面把树根拿回了家,她的父母并不责备她,反而包涵她。许多年过去了,全家人打算一起去海边,第二天早上,因为她起得迟了,就没去,父母和小弟去了,回来的时候,还责问她怎么不吃中饭,她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在洗东西,后来,还神秘兮兮的不给她看,最后爸爸拿出两块石头,他们知道女儿喜欢画石头,这是他们辛辛苦苦在海边捡的,里面包含着父母对子女的痴心的爱。我读完之后很感动,父母无条件的支持儿女,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爱,就像那两块痴心石一样,无怨无悔。

广东来的老茶壶:香港广播电台邀作者去录音,她以为只是访一场,觉得又有飞机坐、又有旅馆招待、又有好酒好菜好朋友,真是值得去的。她没想到电台给她安排了六个不同单元的 节目,还要她全上,匆匆的见过好朋友金庸夫妇和倪匡后,就又做了四场访问,做完之后已到深夜。第二天早上,她准备偷溜到古董街,没曾想,撞见了两个女记 者,不接受她们的采访,想走了,但她们一直跟着她,于是到了古董街,还甩不掉她们,她就坐在石阶上,还点上了一根烟,居然她们过来拍照,她立即转过脸去, 把烟往后一藏,突然,她看见一把大茶壶,接着跟老板讲价格,最后买了下来,再后来为了感谢那两位女记者,她接受了采访,她说,如果不是她们,就不会得来这件宝贝。可能有时候,缘分是很奇妙的东西,不管是人和人的,还是人和物品的,一切的一切,都有因缘的巧妙安排,要珍惜这份得来不易的缘。

一本书看完了,从一篇篇的故事中,懂得了许多的道理,对作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了解到了她的一些生活习惯,觉得这样子的人生也是很好的,闲静、舒适,并且,可以一直活得这么的潇洒。

可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珍贵的宝贝,在心里某个角落。静静的躺着,静静地躺着。

我推荐大家看一下三毛的我的宝贝,真得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你也可以把它当成故事书看,也别有一番趣味呢。

三毛作品集《雨季不再来》读书笔记1000字


生命所有的神秘与极美在蜕变中彰显了全部的答案。 题记

如梦的花季,似水的年华,梦幻的雨季萌发青春的活力。生命大半朝生暮死,但它的色彩让人目眩神迷,每一个生命的神秘与极美都在雨季后蜕变出它的答案。三毛曾说人之所以悲哀,使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是要这么自然地消失过去。而人之可贵,也在于我们因着时光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得到长进。岁月的流失固然是无可奈何,而人的逐渐蜕变,却又脱不出时光的力量。她一生短暂,但经历不凡,因此在她从二毛蜕变成三毛时她经历了她人生中最频繁的雨季,也因此她把人生了解的如此透彻。雨季的来临无法逃避,但是在经历无尽的雨水之后,这种日子总有停住的一天,那是躺在床上,睁开眼睛,不再是灰濛濛的天空,不再没有黎明的曙光,不再静的只有雨冲流的声音,时分不再静止,我们会再度看到阳光驻留在我们的脸上。那时,我们会看着阳光,然后说,雨季过了,雨季将不再来。

当三毛还是二毛时,她追求每一个年轻人自己也说不出到底是在追求什么的那份情怀,也许显得叛逆,但对于生命的探索和生活的价值上,她显得很执着,即使那时的二毛还未经雨季,得不到答案,但是她对于生命的热情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每一个人都有值得她去追求的东西,对于长大后的三毛来说,生命的神秘与极美仿佛就是那么一样东西,蜕变后的她在生活中寻找乐趣,那种乐观的心态总是那么让人感动着。

学习生涯中的磕磕碰碰就如三毛所说的雨季,其过程与她不尽相同,但是在平凡中总有那么一点有趣的事,我们的生活却远没有想像的痛苦,反而多了几分别有的滋味:每天与太阳赛跑成就了自己从未有过的美丽;为了一道题与同学甚至老师吵得不可开交,在学校的活动中的趣闻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加上了一个又一个的砝码,却在更多的日子,体味到了解出一道难题的酣畅、取得好成绩的兴奋和欣然入眠的快慰。

在连绵的雨季中,曾经摔倒在水洼中,向四周看看,没人在意你是否受伤,没人会把你扶起来,世界依旧运转,人们依旧做自己的事,于是在自己爬起来后,发现在雨季时期,靠自己是很重要的。在不绝的雨季中,曾经因为下雨的阴霾心情不好,总觉得什么事都不想做,也想找个人或物品来发泄一下,向四周看看,没有人会因为你心情不好而让你发泄,雨季不会因为你心情不好而走远,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不会因为你心情不好而停止,于是我发现雨季时期保持乐观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就像三毛说的乐观与悲观,都流于不切实际。一件明明没有希望的事情,如果乐观的去处理,在我,就是失之于天真,这跟悲观是一样的不正确,甚至更坏。

于是,用乐观的心态,我发现雨季的水声也非常悦耳,天气虽然阴霾但是凉爽,雨季虽然不是让人觉得快乐的,但是经历过后就是一场蜕变心灵的雨季将不再来。既然无论如何都要面对,不如就用更加乐观的心态吧。

三毛的雨季已经过了,而我的显然才刚刚开始,但总有一天,我也会想她说的一样穿着情节干燥的黄球鞋,踏上一条充满日光的大道,那时候,像她一样说,看这阳光,雨季将不再来。

雨季过了,雨季将不再来。

三毛作品集《送你一匹马》读书笔记1500字


自从看过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我就对那个既是一个能在脚上制造出水泡并一遍遍通过走路磨平水泡的坚毅行者,又是一个仅以丝-袜就结束生命的匆匆路人的三毛充满好奇,于是在书店放弃了原来的打算而跑到三毛的面前拿起了《送你一匹马》。

在看的过程中我仍然习惯性的想要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每一篇文章的涵义,可是总是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在每一篇文章中我所能感悟和得到的总有很多,在这本书的自序中有人曾问三毛她自以为的代表作是哪一本书?她是这样回答的:是全部啊!河水一样的东西,慢慢流着,等于划船游过去,并不上岸,缺一本就不好看了,都是代表作。是的,自己的东西每一样都是好的,这让我想到的是何必非要执着于曾经最美好的一些片段而忽视那些在自己成长的艰辛历练呢?集结每一段快乐的、痛苦的经历才能编织出一个完整的人生,所以人生中经过的每一段都是一件宝贝!

《爱马》中她说并不执着于拥有一匹摸得着的骏马,那样就也只有一匹了,这个不够。有了真马,落了实相,不自由,反而怅然若失。这自然而然的让人联想起无数个爱情故事里那为了一棵树而放弃一整片森林的感人情景,这显然与它背道而驰,但是换另个角度想想,如果是在攀登人生高峰的时候,总是在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停下脚步,那么永远看不到更美的风景,所以不要轻易落下实相,永不停止攀登最终才能站在顶峰俯瞰美景!《回娘家》让我深深体会到,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在心里面那个真正愿意停留、愿意依靠的家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有自己父母的家,在那里可以失去一切的防护能力,没有牵绊,没有苦痛,可以像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受着爸爸妈妈的荫庇和宠溺,我想不管一个人的岁数多大,都会希望还能够回到父母的怀抱中,不用面对任何纷扰,沉浸在那份孩童的欢喜中。《梦里不知身是客》中孔子的游于艺,其实这篇文章本是写对书的爱、对念书的不刻意,而那种不刻意又往往使她能够在书里书外有所得,或许我们真该对凡事无须刻意、执着,顺其自然的游于其中可能就会抓住那块刻满真理的浮木。《野火烧不痉中说 一个好农夫,当田就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不能再去做梦又说只是看人喜欢哪一种游戏,便参加了那一场追求,的确,她是一个十分尽责的老师,甚至于有学生为以她这样的才学而仅仅教他们这群陶陶然不知有他的学生而抱不平。而我们呢?是否也应该停止在那块田的面前做梦呢?我已经踩在了医学的田地里,现在就应该在里面认真的播种、除草、施肥,等待着收获吧。《一生的战役》是一篇女儿写给父亲的信,这是在父亲对她所写的那篇拥有骄傲生命的小草的文章,表现出的感动后的一封回信,我没有她那样的经历,无法感受到他的父亲对她的付出,但是却让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因为对我的没有止境的付出而身心憔悴,我知道这是我无法还清的,只有让自己更好才能让他少操心。《说给自己听》、《简单》、《天下本无事》

这本书里的三十四篇文章都让我感受到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东西,或许她的每一篇文章的本意并不是我所想的那样,但是不论怎样,那些都是我从中所得。有人说:三毛的文章忽东忽西捉摸不定,好一场胡闹,不管她是怎样的胡闹,她闹出来的都是真性情、她闹出了我的思考、闹出一个和以前不一样的我。

借用她在书中的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还是一定要走,只是走得这条路由我选择,在一年前我就已经慎重的选择了这条路的方向,既然是我选择的,那么无论在路上会遇到怎样的险阻、甚至是想重新选择,我都会把它重棒打下去,路一定要走,而且,带着三毛给我的那些方方面面的感触,我还要走的色彩缤纷的。

三毛作品集《梦里花落知多少》读书笔记1000字


三毛的一生都在找寻着属于自己的爱情。可终其一生,都没找到,最后自杀。关于她的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正是写的她的爱情的回忆。三毛的爱情像一场梦,童话一样的梦。在梦中诞生,又在梦中逝走。

《梦里花落知多少》写的是三毛生命中最浓黑的悲戚,破裂了童话,也破了她的生活。三毛一直不敢直面这里吸走她情感的回忆。盲目的悲哀,茫然的抬不起头来,闭着眼睛只是走,走,走。从瑞典到马德里再到那纳利岛,从那纳利岛又到她已经完全忽视了自己的思考,在她独特的悲哀中带着点轻盈的调子,愈发显得那颗心不堪一击,久久不能风干。

《梦里花落知多少》写出在黑暗时期的不容理解,但这些恰恰是最坦诚的。三毛一生中的至爱不幸身亡,对于三毛无形中是一次多么重大的打击。他们俩走过了那么多风风雨雨,还有勇于同自然挑战的精神,在沙漠中举行的婚礼等,让她都难以忘怀。荷西的离开带走了她一半的生活,一半的希望。在生活的面前三毛也曾想过与荷西一同离去。可是最后她还是选择了生,她生下去的理由则是为了别人,为了父母亲人,她不想让父母再拥有失女之痛,所以她拼命想用时间来逃避。无数个夜晚中梦到与荷西在一起,犹是她的思考变乱。

一页页翻过了三毛的生活,点点滴滴都记叙了她热爱生命的旅程,仿佛看见她穿着长裙,在阳光下飞舞,以无比伦比的姿态晾晒着一串串回忆。

我喜欢她的个性,欣赏她的爱情,佩服她的勇气.她一生,自杀多次,为屈辱,为爱情.她最后一次自杀终于是成功了,她扑进了死神的怀抱.也许死是她最好的作品,也许荷西的死早已带走了她生的勇气。也许她撒哈拉那幸福的六年预支完了她的幸福。

《梦里花落知多少》我看几次,也哭几次.我被感动,彻彻底底的。她每个文字都渗着对荷西深切的怀念,眷恋,还有那深刻的爱意。在没有荷西的恶梦了,她以为走的会是她,可是她不知道最后是荷西躺在她的怀里,让她泣不成声地叫着荷西,安息。荷西,安息。荷西死在了他另一个情人大海的怀抱里,那一天是中秋节!

为了三毛,荷西放弃大海,去了沙漠.他爱了她十三年.终于,三毛在恶梦醒来的深夜了,叫醒荷西,对他说出我爱你,说出了让他等了十三年的话.我爱你,爱你胜于自己的生命他们就那样在深夜里相拥,三毛的心绞痛又犯了,一直以为要走的是她。她哭着让荷西在她离去后定要去一个温柔的女子。放火也好,漂泊也好,只要他再娶。

可是她那痴心的丈夫还是离开了她,再他们结婚六年后离开了她,带走了她活下去的勇气,带走了她心灵的绿洲。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是呀,墓园了埋的不仅是荷西的躯体,更是他们的一段情。

我爱的人,不忍心留下你一个人再黑暗里,再那个地方,又到了那儿去握住你的手安睡?这是三毛内心最深的痛楚。就算你已成白骨,仍是春闺梦里相思又相思的亲人啊!谁能够忘记这涌自心底带泪的声音: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做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儿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生命中总有一些人或事,不用去追忆,因为它们早已深藏于我们的心底了,甚至润物细无声般的融入了我们的灵魂。感谢三毛陪我走过那漫长的岁月,感谢三毛陪我走出生命里最阴霾的天空!一丝心酸,一丝感动,这就是你,三毛,让我在梦里永远追随着你!

三毛作品集《稻草人手记》读书笔记1000字


我喜欢三毛,她用自己美丽的文字来书写记忆那片金色的沙漠,看《稻草人手记》,我会沉溺在那起伏的文字里,三毛会在潮起时跑到海边拣她的石头,会独身一人跑回老家而不告诉别人,会单身去寻找儿时梦想中的天空,一个很有主见的女人,她的生命中也许有很多不如意,但她的天空里充满了稻草人般的坚强与执着,能够充满色彩,绚烂美丽。

序言中那被麻雀嘲笑的不会动的稻草人,坚韧的立在麦田中。嘲笑稻草人的麻雀却不知道,它们嘲笑的稻草人此时露出的微笑是多么美丽。三毛在《江洋大盗》中将自己比喻成一位从空心人变成江洋大盗,不过是少年努力的学习成长的故事,这个传奇的女子,少年时期的辍学到成长到国外学习的生活经历也许并不是一帆风顺,但却用洒脱的文字将生活中的成长记忆的如此风轻云淡。《亲爱的婆婆大人》是小媳妇们千年不变的磨砺,《士为知己者死》是典型的爱妻以至畏妻的婚姻,《卖花女》是恶性推销的伟大范例,《巨人》是红发小孩独自撑起一个家庭的高大形象

三毛的《稻草人手记》不过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平凡记忆,却时刻表达了对生活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三毛热情的投入生活,对自我诚恳,并且深思的面对人生,许多实际上相当凄凉的际遇,三毛都能把它写的生气勃发、洒脱浑厚,她不是不知忧愁伤感,只是在生命里还有比伤感更强烈的东西存在。

乱发如芳草,更行更远更生照片居所看似苍凉凄惨如下地狱,实在内心幸福无边如上天堂。三毛总能在文字当中写下这种让人心灵受到洗礼的文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种种磨难,生命的坚强和脆弱,愤怒和平静,爱和恨,乐和痛,欢笑和泪水,都在那刹那间成为瞬间的温柔的微笑,微笑着面对曾经的过去、现在的开始和以后的未来。终归是一切的过往云烟,终归是都要变化的,终归一切要回归虚无的真实,没有变的是那虔诚的微笑。 也许我们在生活和工作当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如意的困难,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样样都少不了一番折腾,生活不会总是那么一帆风顺,碰碰磕磕,跌跌撞撞总是在所难免,但就像三毛笔下的稻草人一样,即使衣服破了,挂着枯枝般的手臂,看着美丽的麦田,露出虔诚的微笑来。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也许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也总是有各种困难,总有失去和获得,我们不必学林黛玉花谢花飞花满天的葬花之举,因为花谢之后终会归入大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又怎知那不是它热爱的生存方式呢?也许我们的道路上会失去很多,但我们也会有所收获,不要去在意一瞬之间的失败与失去,而是要露出虔诚的微笑来,迎接一次又一次磨难的洗礼,如凤凰涅槃,终会在熊熊烈火的洗礼后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我心中有一个不变的信仰,它是什么,我也不很清楚,但我不会放弃这在冥冥之中引导我的力量,直到有一天我离开尘世,回返永恒的地方。正如三毛这笔下的信仰与力量,走过千山万水,我们不离不弃,让一切都汇入生命的河流中,迎着温暖的夕阳,幻化成一次虔诚的微笑。

相信《《三毛作品集》读书笔记50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毛作品集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