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中国梦读书笔记

中国梦读书笔记

《阿狸·梦之城堡》读书笔记。

古语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经典作品书籍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阅读的过程就是大量感触和思考涌现的过程,这些感触可能瞬间即逝,我们需要记录下来。那么,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阿狸·梦之城堡》读书笔记”,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寒假只有短暂的一个月,一眨眼的工夫就过去了,想读曹文轩的长篇纯美小说,却挤不出大把的时间品读,就选择了徐瀚的畅销绘本《阿狸·梦之城堡》,《阿狸·梦之城堡》读书笔记700字。本以为绘本就是精致的图画配上千篇一律的文字,但这本却异乎寻常,独出心裁:温暖绚丽的色彩,如一颗石子,在我心里激起圈圈涟漪。

主人公是只红色的小狐狸,叫阿狸。你也许很熟悉它,每天都能看到他在qq上可爱的表情:,

看过只会觉得他可爱,可当你真正仔细读它,了解他,才会发现这只小狐狸有多么纯真。也许你走过北纬东经,在面具社会里忙忙碌碌,见过此男彼女,才会感觉到阿狸的宝贵。

看了一遍遍《我相信》,相信我们都在用心出演自己人生的这幕话剧;相信我是丑小鸭,即使没有白天鹅的命运,我也活得很开心;相信人的内心都深藏着邪恶,只在于是否能勇敢面对……你,也相信吗?

看到《影子》我耳边回响起影子说的话:“把自己淹没在嘈杂的人海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读书笔记大全《《阿狸·梦之城堡》读书笔记700字》。却不知道嘈杂的地方只会让你们更孤独,喧嚣之后是更深的落寞。”是啊,我从来都没有想过人生的意义:是把自己淹没在嘈杂的人海中?还是用心聆听花开的声音,感受风的私语,了解亲人对你的爱?那一瞬间,我似又乎明白了些什么。

看了《妈妈》,刚开始觉得死亡是个太过悲观的主题,不敢面对。我们其实真的可以用另一种角度去看待死亡,不是只有恐惧与伤感,虽然死亡越等越远,但妈妈还是对小阿狸说:“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你尽管再也听不到我的声音,再也看不到我,我却从未走远,你看不到我,我却从未离开你,你要知道,我永远爱着你。”合上书后恍然大悟,死亡能让肉体消失,能让声音消失,却不能让灵魂,让爱消失……

如果你对家人漠不关心,就来看《阿狸·梦之城堡》吧;对这个世界产生厌倦,就来看《阿狸·梦之城堡》吧;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信心,就来看《阿狸·梦之城堡》吧……童话与梦想最能打动人心。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暮光之城》读书笔记


如果要选择死去的方式,能代替自己爱的人死去,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句话出自暮光之城里面。对啊!世上有一种东西永远也控制的就是爱,因为有了爱,才出现了如此多的奇迹。
《暮光之城》是以爱德华和贝拉的爱情故事贯穿全文的,17岁的爱情故事。高中时代的纯情,或许永远会牵扯着内心深处最最柔软的悸动,爱的没有伤害,爱的毫无保留,爱的至于只有责任,爱的不得不发狂!而当一个人类对吸血鬼说:我爱你。的时候,这样的爱情早已超越一切,没有世俗的烦恼,也不用什么海誓山盟,只有对方的一个眼神就足以。这样的爱情唯美,但还是免不了瑕疵爱德华拥有这样强大的力量,还是不能全力保护贝拉。
你香甜独特的气息是引领我爱你的线索,但我最浓烈的爱意却只能用死之来演绎。这是一句甜蜜又致命的表白,爱德华的爱从来不会表达出来,但却是挚深的爱,任何的外来物质都无法把他们分开。而让我震惊的东西还有很多,例如:贝拉的执着,爱德华无尽的爱,杰克的守候,贝拉的死心塌地,爱德华的牺牲,杰克的痴情。足以让我学到很多道理。也许我永远也无法理解爱德华和贝拉之间的爱到底有多深。
小说里的情节一幕幕都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爱德华、贝拉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情愫,让他们的爱情坚不可摧。以至于爱德华控制住自己想要吸贝拉的血的欲望都控制住了。第二部才让很多暮粉流泪了,而我从来铁石心肠的人都哭的天昏地暗,哭的原因当然是很多,为爱德华离开贝拉而哭,为爱德华想保护贝拉却不行而哭,为贝拉的自残而哭,为他们的爱情而哭,而我却打心眼里的佩服贝拉,她发现自己只有做一些危险的事情,耳边就会出现爱德华的声音,于是做危险的事情,只是为了能听到爱德华的声音,爱到这时对方已经融入自己的生命了,这样的无法自拔。我看到的是贝拉的坚强,爱德华的无奈。
故事一点一点渗进了我骨子里的血液,一点,一点

暮光之城读书笔记


《暮光之城》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妮·梅尔写的系列小说,在此,小编为大家准备好了暮光之城读书笔记,一起来学习吧!

篇【1】:暮光之城读书笔记

如果要选择死去的方式,能代替自己爱的人死去,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句话出自暮光之城里面。对啊!世上有一种东西永远也控制的就是爱,因为有了爱,才出现了如此多的奇迹。

《暮光之城》是以爱德华和贝拉的爱情故事贯穿全文的,17岁的爱情故事。高中时代的纯情,或许永远会牵扯着内心深处最最柔软的悸动,爱的没有伤害,爱的毫无保留,爱的至于只有责任,爱的不得不发狂!而当一个人类对吸血鬼说:”我爱你。”的时候,这样的爱情早已超越一切,没有世俗的烦恼,也不用什么海誓山盟,只有对方的一个眼神就足以。这样的爱情唯美,但还是免不了瑕疵……爱德华拥有这样强大的力量,还是不能全力保护贝拉。

“你香甜独特的气息是引领我爱你的线索,但我最浓烈的爱意却只能用死之来演绎”。这是一句甜蜜又致命的表白,爱德华的爱从来不会表达出来,但却是挚深的爱,任何的外来物质都无法把他们分开。而让我震惊的东西还有很多,例如:贝拉的执着,爱德华无尽的爱,杰克的守候,贝拉的死心塌地,爱德华的牺牲,杰克的痴情。足以让我学到很多道理。也许我永远也无法理解爱德华和贝拉之间的爱到底有多深。

小说里的情节一幕幕都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爱德华、贝拉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情愫,让他们的爱情坚不可摧。以至于爱德华控制住自己想要吸贝拉的血的欲望都控制住了。第二部才让很多暮粉流泪了,而我从来铁石心肠的人都哭的天昏地暗,哭的原因当然是很多,为爱德华离开贝拉而哭,为爱德华想保护贝拉却不行而哭,为贝拉的自残而哭,为他们的爱情而哭,而我却打心眼里的佩服贝拉,她发现自己只有做一些危险的事情,耳边就会出现爱德华的声音,于是做危险的事情,只是为了能听到爱德华的声音,爱到这时对方已经融入自己的生命了,这样的无法自拔。我看到的是贝拉的坚强,爱德华的无奈。

故事一点一点渗进了我骨子里的血液,一点,一点……

篇【2】:暮光之城读书笔记

我读的第一本由儿童文学跨越到的书,就是《暮光之城·破晓》。我和老妈看了电影版的《暮光之城》第一部和第二部之后,就开始搜罗起来《暮光之城》的原著书籍来。现在我已经读完了《暮光之城·暮色》、《暮光之城·新月》、《暮光之城·月食》、《暮光之城·破晓》四本暮光之城系列的书了。

我最喜欢的,还是《暮光之城·破晓》。伊莎贝拉就是在这一集里变为吸血鬼的。爱德华在前一集里对伊莎贝拉说过:“我决不会把你变成吸血鬼,虽然你很想改变。你应该知道,其实做一个吸血鬼并不是光有那么多好处。生命如一个转轮,生老病死是自然的事情。我们就是被踢下转轮的一群人。只有在你十分危难或患绝症的时候,我才会吸你的血把你变成吸血鬼,让你不会死。”在这一集里,伊莎贝拉确实患了绝症。吸血鬼生育不了,除非人和吸血鬼交配,才能生育。伊莎贝拉和爱德华结婚生育了,但是生育后,女人一定会死,男吸血鬼却不会死。伊莎贝拉生下了半人半吸血鬼的女孩安娜,但自己就快要死了。爱德华迫不得已,于是吸了伊莎贝拉的血,伊莎贝拉在经历毒液渗透的痛苦以后,就可以得到永生和吸血鬼的一切力量了。

伊莎贝拉作为一个吸血鬼,几乎无法养活自己。于是爱德华一家就开始教伊莎贝拉如何捕猎:如何咬断飞奔中的麋鹿的喉咙,如何吸干野兔的血。但渐渐地,伊莎贝拉发现,作为吸血鬼它拥有不同寻常的力量。她有一个保护罩,能保护罩在罩子里的人……

读完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不是全部描写吸血鬼的小说中的鬼都是恐怖的,鬼也可以被塑造的形象很好,《暮光之城》系列就是一个范例。希望大家去读读,我郑重推荐这一套书。

800字《巨人的城堡》读书笔记范文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巨人的城堡》,读了这本书,我感觉到了马小跳他们的调皮可爱:

在他们四个调皮蛋当中,只有马小跳去过高尔夫球场,但是,马小跳发现了一座非常奇怪的房子:门很高,窗户也很高,整天关着门窗,好像没人住。

马小跳把自己的重大发现告诉了他的三个铁哥们,他们就开始了侦查行动。

马小跳、毛超、唐飞、张达都带了望远镜去侦察,经过他们的仔细观察,他们发现,那里竟然住着一个巨人!

那是一个巨人的城堡,巨人的名字叫做阿空,他不愿意与人结为朋友,但是,马小跳他们却与阿空交上了朋友,因为阿空喜欢马小跳他们这几个小孩子。

阿空非常的高,身高大约是2米49,比姚明还要高。阿空告诉马小跳他们,阿空想马小跳他们那么大的时候,就已经有1米7了,18岁那年,他的身高就已经达到了2米49。就在这个时候,他的腿出了问题,他的腿如果站立超过1个小时,就会非常的疼,所以必须坐下或躺下。

马小跳、张达、毛超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夏林果,而唐飞却把这个秘密告诉了杜真子。

夏林果将这个不可告人的秘密有告诉了路曼曼,路曼曼也要跟着去,正好这个时候,马小跳他们正在为阿空种土豆(因为喜欢吃土豆),正好缺少人力,所以,叫上路曼曼、夏林果、还有杜真子是可以的。

张达外婆家的桃子正好都熟了,他的外婆正愁着没有人摘,马小跳他们便一起来到了张达的外婆家。

张达的外公得了老年痴呆症,智商只相当于一个小孩子的智商。

桃子都摘下来了,张达的外婆做了鲜桃宴,鲜桃宴只是贵宾来了才做,阿空是贵宾,马小跳他们占了阿空的光,能吃上鲜桃宴了。

鲜桃宴是三菜一汤一主食,有鲜桃拔丝、枣泥核桃、玻璃桃片、红桃汤、鲜桃肉包。马小跳他们吃得非常香。

阿空想了想对张达的外婆说:外婆,我要留在这里!因为你们需要我的帮助!

最后,外婆把阿空留了下来......

这本书我读完了,它让我懂得,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好友阿容读书笔记


以下是我对好友的读书笔记:
好友阿容先生年底将出一本新书,我由衷地为之高兴,这将是他的第七本散文集,连同已出版的两部长篇《火城》《姐妹》,阿容的作品已达九部,他给自己预设的写作目标是一生写出十本有价值的书,这对于现在很在写作状态的阿容来说,这个目标必将被其远远超越。
因是老友,阿容先生把一件又苦又乐的差事交给我,用他的话说就是给文字把把关,把关一说于我而言是万万不敢当的,羞煞我也。友命不可为尽力而为之,这部书稿收录了阿容2011年写的《本质上,我们都是无所谓主义者》等共计51篇散文随笔,我静下心来,认真而专注地阅读这部约20万字的雄浑悲壮的文稿,心里很想为之找出几个错字别字或标点或语法上有毛病的地方,可最终也没几处文字要把关的,倒是阿容独具个性特色的文字魅力和字里行间迸溅出深邃睿智的思辨火花,让我越读越沉醉其中,最终,关没把成,几个字眼总不停地在脑海中跳跃翻腾:一个时代的吟者,想到以前曾写过的读书札记系列之一《一个思想的舞者-----阿容篇》,与《一个时代的吟者》恰构成了姊妹篇似的,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就以此为题再写篇读后感了,感悟肤浅,阿容兄见谅。
阿容先生的文字,虽然每篇的篇幅都很长,皆有三四千字,阅读起来却不觉得冗长枯燥,反而让人像着了魔似的越读越觉得韵味绵长,相信读过他博文的博友会有同感。他的的文字,像一条忧伤的河流,让你读出疼痛,读出孤独;像一首激越的交响乐,让你读出犀利,读出辛辣,像一名禅悟生死淡出红尘的圣徒,读出祥和,读出超脱,更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随着他的思绪去思去悟。
阿容先生是名公务员,也是名作家。有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悲悯心,关注底层老百姓的生存状态,激愤社会现象中折射出的种种的恶性顽疾,可凭一己之力,想要改变什么比登天还难,改变不了那就用手中的笔呐喊几声总可以了吧。呐喊的声音能被接受和采纳多少呢,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这就形成了一种矛盾,而这种矛盾注定他的人生将要比别人痛苦许多。
人生因思考而改变,生命因思考而有别样的感悟。思考与感悟一直贯穿于阿容先生的生命长河中,进而流淌于笔端化成行行文字。如果说阿容之前的散文集《红尘随想》是他就一件事、一句话、一种现象、一个人......而写下的哲思妙想的结晶,是思想碎片的凝聚的话,那么他2010年的散文集《想着人生边上走去》和即将出版的新书,则让大家到了一个挣扎的矛盾的孤独的悲观的却又理性的且能自我超脱的思想者阿容的形象,他的思想成熟理性,文风极具个性特色,他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关于自我灵魂的叩问,对于生死观的探寻,以及对于种种社会现象的追溯,一个一个问题的抛出和探究,很哲学很形而上,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在他眼里变得如此有意义,司空见惯的现象被他解读得如此有意味,他的文字深邃睿智而又干净纯粹,辛辣犀利又入木三分。
阿容先生说:一个民族的复兴,不只是经济,精神性的东西,才是一个民族永不没落朝气蓬勃的动力。鲁迅早就痛斥国民的劣根性,在《我们的奴性》一文中,阿容指出中国的可怕,就在于这种奴性,一方面他愿意在他的上级面前做奴,一方面他又在自己的下属面前欣然接受这些人的阿谀奉承、卑躬屈膝的奴性。当下,说信仰真是个让人觉得稀缺的词汇,《也说信仰》中一文中其实,对大多数民众来说,他们不需要政治信仰,他们需要精神上的信仰,当下的国人,即使他们加入了某党某派,也并不表明他们就有了彻底的归属,有了信仰,至于老百姓,他们什么信仰也没有。他们只要有饭吃,有衣穿......,说到尊严,谁不想拥有,可很多普通的小老百姓在执法者面前被管理时,一点尊严也没有。《尊严》中说到一个国家如何才能使他的国民生活得幸福?或者,一个国民生活在什么样的国度才会有幸福感?----我以为,作为一个国民,在受到执法管理者管理时,能受到最基本的尊重、同情,哪怕是怜悯,我也感到生活在这个国度是温情的、是幸福的。
作为一个思想者,阿容先生的思绪始终处于飞扬的状态,自伤自怜式的悲观与绝望不会引起大家的共鸣,他不是陷在小我的怪圈里自怨自艾,他苦恼和绝望的东西、苦苦思索的东西恰是我们所缺失的和亟待需要的,他忧郁的是整个社会的日益物化而导致人精神上的缺钙,面对诚信的缺失而导致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教育体制的弊端到令人焦躁的社会治安,从贫富分化到城乡差别,从文明缺失到信仰问题,从官员贪腐到世道人心的沦丧......
因为有担当,而变得痛苦,因为心生悲悯,而变得焦躁,因为心中有爱,而变得郁闷,困惑,甚至于疼痛,悲伤和绝望。省作协主席范小青这样评价阿容:忧伤的文字背后,是一颗炽热的赤字之心,振聋发聩的拷问,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审视自己的灵魂。鲁迅式的犀利与哲学的思辨,令人感喟沉思。阿容先生的确是一个有思想深度的学者......
托尔斯泰说: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弄明生活的意义。而这些,阿容先生都做到了,他早就参透生死看淡名利,他变村上春树的生活模式与生活态度:把玩孤独,把玩无奈为拥抱孤独,享受孤独。当一个人痛心绝望与世道人心污浊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具备了高洁的品质,已经与世俗划开了界限。他也知道今后的岁月怎么样才能更有意义地活着。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阿容是个思想者,自我审视和审察一直贯穿在他生命的长河中,而他的思想的结晶也将会引起越来越多人的自我审察与思索,他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他也将影响到很多人,使很多人的人生变得有价值。
阿容,他是一位时代的吟者,他的思想他的文字注定会成就非凡人生。我真心的祝福他,愿他在文学界越走越远。

《阿Q正传》读书笔记


众所周知《阿Q正传》不仅是鲁迅最优秀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上最杰出的小说,所谓旷代文章数阿Q。小说集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精神胜利的阿Q形象,这一形象不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共同特征,而且概括了当时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无论从艺术概括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阿Q这一形象都是高居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切形象之上的。另一方面,其塑造形象的方法也是相当高明的,其精当的环境描绘,精彩的对话描写,深刻逼真的心理表现,冷峻峭拔、含蓄精练又饱含讽刺的语言都让人赞叹。可以说,《阿Q正传》已经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它的很多方面都是今人学习的一个典范。
但是,就像光芒四射的太阳也难免有黑子一样,《阿Q正传》也不是白璧无暇,在它第九章《大团圆》的最后写阿Q临刑前看到众看客的眼光的一段心理描绘,在艺术上就存在明显的硬伤。
当阿Q看到那些等着为杀人喝彩的人们,作者这样写到:这刹那中,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了。四年之前,他曾在山脚下遇见一只饿狼,永是不近不远的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那时吓得几乎要死,幸而手里有一柄斫柴刀,才得仗这壮了胆,支持到未庄;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会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远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
对于看客,鲁迅是铭心刻骨、深恶痛绝的。在日本学医时看幻灯片,看到外国人杀中国人,而其他中国人在围观,脸上现出麻木的神情,那一镜头极大的刺激了鲁迅,并在他心里定格,他认为,凡是愚弱的国民,无论体格如何健全茁壮,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而自己的第一要做,就在于医治他们的灵魂,从此弃医从文,为改造国民性而奋斗。对于看客内心的阴暗丑陋鲁迅在多篇作品中都有揭露和抨击,在《药》中写华老栓去买人血馒头时,那些看客的丑态是:三三两两聚集,又围成半圆,脖颈伸得很长,仿佛多鸭,被无形的手提着了似的;在《祝福》中作者写人们的那种生了蛆的同情是,跟着祥林嫂围观祥林嫂来一遍一遍地听她阿毛的悲惨故事;在小说《示众》里,鲁迅用整篇小说来揭示看客内心的阴暗;在《阿Q正传》的前文写阿Q的丑陋是,从城里回来向别人大谈其杀革命党的见闻,嘴里还津津乐道着杀头,好看!好看!在其杂文中也有多处对这种看热闹看杀头的癖好的批判。这里鲁迅再一次用尖锐犀利的语言,穿透了看客的皮肉,活画出看客的灵魂。这样描绘的确使文章更具批判力量,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但这段描绘虽然在思想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上却是失败的,它不符合艺术的真实。一、以阿Q的精神境界,他是不会有这样的思想的。阿Q是个充满精神胜利的善于自欺欺人的麻木又糊涂的小百姓。以前且不说,就是在决定自己生死的画供时,尚且不知道怎么回事,还懵懵懂懂地立志要画得圆,直到走向刑场,他也没能像窦娥一样觉醒,只是自欺欺人的高叫着再过二十年又是一个,连对这个害他至死的社会的最起码的痛恨都没有。阿Q太可悲、太可怜了。可悲又可怜的阿Q怎么会突然产生了深刻的思想,对看客产生了入木三分的认识呢?阿Q不也曾是一个看客吗?不要说阿Q,即使是能对当时社会的黑暗有一定认识的比较清醒的知识分子,又有几人能认识到看客内心的丑陋与阴暗呢?这段描写显然不符合阿Q思想的真实,是作者鲁迅写到这里再也忍无可忍,于是将笔锋一转,借阿Q的联想对看客极尽揭露与鞭挞,是作者用自己的思想代替了阿Q的思想,这显然是文学创作的大忌,在艺术上是失败的。二、即便阿Q有这样深刻的思想,即便这种联想的内容对于阿Q来说是合理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一个走向刑场就要被枪决的人,也决不会再在内心对看客表现出那样的痛彻骨髓的憎恨。他可能会痛恨冤枉自己的所谓革命党;可能依然记恨假洋鬼子不准自己革命以至于落到今天的结局;可能怕让王胡小D辈知道了笑话;也可能自欺欺人地想,未庄谁敢犯杀头的罪,我阿Q就敢了,于是就心满意足地走向死地;当然更可能什么都不想,而只是死前的恐惧。总之,无论如何,在临死前的最后时刻,他是不会单单联想到看客怎么样的。作者这样描写在艺术上也是失真的。
也许这一切作者都知道,但写到这里,作者对看客的憎恶已经难以用理性来控制,也别讲阿Q有没有这么深刻的思想,也别讲在此刻有没有可能去作如此联想,反正即使犯忌,即使做出艺术的牺牲,也要把自己锋利的匕首投枪掷向看客了。也许在这里作者已没法解决思想和艺术的冲突,只好舍艺术而求思想了。尽管《阿Q正传》存在这样的艺术缺憾,但我们还是能够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的。再说,毕竟瑕不掩瑜,即便如此,《阿Q正传》仍不失为我国现代文学上最优秀的小说之一。

相信《《阿狸·梦之城堡》读书笔记》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国梦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