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人与大海有感

读人与大海有感

读《北风与南风》有感。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读《北风与南风》有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短短几百字的寓言却蕴含着很深的道理。

故事的主人翁北风与南风打赌,看看谁的力量大可以让行人脱掉衣服,北风使出全身力气也没有让行人脱掉上衣,而南风只轻轻吹了那一口气行人变热的受不了脱掉了衣服。

读了这个故事不禁让我想到了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某些家长的孩子迷上了一些不该玩的游戏,比如说赛尔号,弹弹堂。我有一个朋友他非常痴迷网络游戏,后来她妈妈发现了,就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还严厉地警告他如果再犯决不轻饶。当时我朋友连忙点头认错,说保证以后再也不去网吧了。让而事后不久,我的朋友的妈妈在班主任的告知下得知孩子上课逃学去网吧上网,他妈听后非常生气,以前孩子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去网吧,现在孩子变本加厉在课上去网吧。她把孩子从网吧里揪出来,回家后又是一顿毒打,这位家长和北风一样采取粗鲁的方法,企图将行人的衣服强行吹掉,结果人们把衣服裹得更紧了。所以强行是没用的。孩子做错了事,如果大人一味采取强行的方式逼迫孩子就范是没用的。孩子表面服从,其实心里一点儿也不服气。可能事情一过便忘的一干二净。

有时往往事与愿违,孩子会越管越叛逆。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大人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采取合适的方法,向南风多多学习。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读《孔雀东南风》有感


一向看惯了美好结局的童话故事的我,看完了《孔雀东南飞》这部书,我的心中不由的涌出一泉酸苦之水。这时我的视线也早已模糊,我不知如何制止潸然落下的热泪。

《孔雀东南飞》是一部讲述出自书香门第的女子刘兰芝与当地少吏焦仲卿经历坎坷的爱情悲剧。在经历了无数磨难后,兰芝和仲卿终于成亲了。看到这里,我欣喜若狂。抱着带有浓重书香味的《孔雀东南飞》,我又唱又跳,仿佛我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尝遍了酸苦辣咸,比总是喝蜜的人更能体味到蜜的甜美。是啊,美好的结局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想想现在,青年男女们自由恋爱,完全不必被封建制度、封建思想所束缚,他们的婚姻历程中,苦涩远远比古代少得多,自然,甘甜就会比古代多得多。我们应该为如今的自由和幸福生活所满足。更应该珍惜。可是,现在社会中,却出现了滥用这种权利的人。他们婚后出轨,搞得家庭支离破碎,孩子们在成长的历程中只能过有父爱无母爱或有母爱无父爱的生活。心中的太阳或月亮被阴云笼罩,既使那边的光芒多么强烈,也很难将这边的阴云驱散。而这片不被驱散的阴云很可能成为孩子心头永远的阴影,影响他们的一生。单亲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

但是焦母是个势利之人,她一直希望仲卿能与秦大将军的女儿秦罗敷成亲。于是对兰芝百般刁难。当兰芝的父亲刘员外走后,兰芝在娘家尽孝为爹爹守陵。仅守七日,焦母便怪其织机闲暇多日,有些人就会乘机偷懒。她要兰芝没日没夜的织布,仲卿见不得母亲如此刁难妻子,多次要与其母理论,但都被孝顺的兰芝拦住。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兰芝的孝心实在值得我们这些后人学习。但是我认为,孝不一定是对长辈父母惟命是从,一切顺其意。如果这些作为长辈的,故意刁难,或者做法错误时,我们晚辈也应据理力争,指出他们的错误,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这才真正是为家庭利益着想,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同时,我是多么希望长辈们能够多为晚辈们想想,从他们的角度利益出发,从而考虑问题。实际上女儿的心思并不是攀附权贵,过有权有势的富足生活,更多的是希望能够一生得一知己,一辈子苦乐相依,这才是儿女们心中的真正幸福。

焦母见兰芝对自己的刁难视而不见,百依百顺。心无他计,只得寻仲卿的姑母商量如何赶走兰芝。仲卿的姑母一向都与焦母一个鼻孔出气,也是个势力之辈。焦母刁难兰芝的招式大多都是从她那儿学来的。这次她对焦母说:其实,重要因素还在仲卿身上,你应该逼得是仲卿呀,想想是吧?焦母听了她的话,到家以死相逼,扬言,要媳妇就没有娘。仲卿迫于无奈,含泪写下了一纸休书,想想仲卿的姑母,她苦心费力地煽动焦母拆散别人的婚姻,她能得到什么?无非就是一些权势,有事难办便可寻来有靠山的外甥媳妇。可是她真得能得到吗?即使仲卿真得如她所愿,但那时我想仲卿的心理对她只有痛恨,会对它心存感激吗?以我看来,她这么做事毫无意义的,这样只好在晚辈的心里埋下怨恨的种子,不会有任何收益。现在社会上也有许多像仲卿的姑母那样的人,为了一时的私欲,去做那些损害他人的事情,其实,损人就一定利己吗?我看不然。就算他从这件事中获得了无尽的财权,他真的会快乐吗?晚上他会安详的睡到天亮吗?所谓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那么反其意而说,就是做了亏心事的人,就算再风平浪静的夜晚,无论别人睡得多么安详,他都不会安稳地睡到天亮。因为鬼无时无刻不在缠着他。

故事的结果令人可歌可泣。在那些所谓的长辈用封建思想硬把兰芝与仲卿拆散之后,由于种种巧合和人的成心捉弄。一对苦命鸳鸯几乎同时殉身。焦仲卿误以为兰芝另有新欢悬梁自尽,而兰芝则信以仲卿在上京途中遭害走上了悬梁,看完了这个故事,试问谁的双眼还能够清晰地看清任何事物呢?这不仅是一个故事,它代表着深受封建社会毒害的无数对夫妻的磨难经历。多么可怕的封建社会,封建思想,它就像被吴敬梓所指责的科举制度那样深深地侵害了人们的身心。在满腹的心酸之中,我似乎找到了无尽的甘泉,它冲走了酸苦了味道。我多么地庆幸,我生活在一个民主的社会当中,这里像我这样的女孩永远都不会受到封建的束缚。再也不会有许多人冲到兰芝、仲卿的覆辙,没有民族和性别的歧视。我们这一代人是多么的幸福啊!我们真正生活在一个鲜花簇拥的社会当中。阳光会无时无刻地照耀在我们的心头。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恨恶封建社会,恨恶当时人们对女性的歧视,讨厌什么晚辈必须服从长辈。这个时代是我们新一代的天地,对于长辈的意见,我们只会采取对的,绝不会一味的服从。

我爱《孔雀东南飞》,它让我明白了对封建社会的本质,从而学会了珍惜现代生活,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读《北风和太阳》有感作文400字


《北风和太阳》故事讲述的是:北风以为自己很强大,总想和太阳争个高下。一天,北风和太阳打赌,看谁能让行人脱下大衣。北风毫不客气地向着路上的行人吹起大风,可是不见起色,于是北风便发动了一次又一次进攻,风力一次比一次更大,行人感到越来越冷,便把大衣裹得更紧了,北风终于黔驴技穷,再也无能为力。轮到太阳了,它镇定自若地把光和热洒向行人身上,阳光逐渐变强,天气越来越热,行人便脱下了大衣。

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我懂得了,做一些事情光有力气是不够的,有时候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北风是很强大,一上来便劈头盖脸地对行人一阵狂吹,由于不得要领,空有一身本领,却无能为力,结果只能匆匆败下阵来。而太阳轻而易举地让行人脱下大衣,原因就在于它看得很清楚,用对了方法,自然是一举成功。

这个故事也让我想起了平常自己去下棋、拼积木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和体会。刚自己总是很着急,急于求成,没有弄清事务间的规律,用对方法,结果自然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很难一下子把事情做好。在经历许多次失败与挫折后,我渐渐意识到,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经验,把握事务的发展规律,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读《北风乍起时》有感350字


《北风乍起时》讲诉了老王匆匆给儿子打电话说寒流快抵达武汉了,加了衣服没有,儿子却挂了,老王的母亲给老王打电话,话语却和老王打给儿子的惊人的相似,当老王问起母亲那儿的天气,才知道母亲那儿早已雪花飞舞。

这前后看似巧合,但父亲对儿子,母亲对儿子叮咛中蕴含着无尽的关爱和深深的牵挂。老王只顾给北风尚未到达武汉的儿子声声叮嘱,却忘记了给北风呼啸,雪花纷飞的哈尔滨的母亲一声问候。父母永远是关心孩子的,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爱,我们的一点一滴都离不开自己的爸爸妈妈。

可我们想过没有,你真正关心过自己的父母吗?文章末尾以疑问句结尾,引发读者的深思,我们不妨自检一下,人间最温暖的亲情,竟为什么是这样的?

世界上的父母都是关爱自己的孩子的,逝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亲情。孝敬长辈,你做到了没有?让我们将这个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

《北风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北风行》

【内容】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王琦注:“鲍照有《北风行》,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李白拟之而作。”(《李太白全集》)李白的乐府诗,不满足因袭模仿,而能大胆创造,别出新意,被誉为“擅奇古今”(胡应麟《诗薮》)。他的近一百五十首乐府诗,或“不与本辞为异”(胡震亨《李诗通》),但在艺术上高出前人;或对原作提炼、深化,熔铸出新的、寓意深刻的主题。《北风行》就属于这后一类。它从一个“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一般题材中,出神入化,点铁成金,开掘出控诉战争罪恶,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题,从而赋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义。

这诗一起先照应题目,从北方苦寒着笔。这正是古乐府通常使用的手法,这样的开头有时甚至与主题无关,只是作为起兴。但这首《北风行》还略有不同,它对北风雨雪的着力渲染,倒不只为了起兴,也有着借景抒情,烘托主题的作用。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借助于神话传说。“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就是引用《淮南子。墬形训》中的故事:“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高诱注:“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怪诞离奇的神话虽不足凭信,但它所展现的幽冷严寒的境界却借助于读者的联想成为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描写足以显示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几句意境十分壮阔,气象极其雄浑。日月不临既承接了开头两句,又同“唯有北风”互相衬托,强调了气候的寒冷。“号怒”写风声,“天上来”写风势,此句极尽北风凛冽之形容。对雪的描写更是大气包举,想象飞腾,精彩绝妙,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歌的艺术形象是诗人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统一,李白有着丰富的想象,热烈的情感,自由豪放的个性,所以寻常的事物到了他的笔下往往会出人意表,超越常情。这正是他诗歌浪漫主义的一个特征。这两句诗还好在它不单写景,而且寓情于景。李白另有两句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二者同样写雪,同样使用了夸张,连句式也相同,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却全然不同。一个唤起了浓郁的春意,一个渲染了严冬的淫威。不同的艺术效果皆因作者的情思不同。这两句诗点出“燕山”和“轩辕台”,就由开头泛指广大北方具体到幽燕地区,引出下面的“幽州思妇”。

作者用“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等一连串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忧心忡忡、愁肠百结的思妇的形象。这位思妇正是由眼前过往的行人,想到远行未归的丈夫;由此时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对远在长城的丈夫的担心。这里没有对长城作具体描写,但“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一句可以使人想到,定是长城比幽州更苦寒,才使得思妇格外忧虑不安。而幽州苦寒已被作者写到极致,则长城的寒冷、征人的困境便不言自明。前面的写景为这里的

叙事抒情作了伏笔,作者的剪裁功夫也于此可见。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鞞靫”是装箭的袋子。这两句是写思妇忧念丈夫,但路途迢远,无由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饰有虎纹的箭袋寄托情思,排遣愁怀。这里仅用“提剑”一词,就刻画了丈夫为国慷慨从戎的英武形象,使人对他后来不幸战死更生同情。因丈夫离家日久,白羽箭上已蛛网尘结。睹物思人,已是黯然神伤,更那堪“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物在人亡,倍觉伤情。“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一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思妇将种种离愁别恨、忧思悬想统统化为极端痛苦的绝望心情。诗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诗人并不止笔,他用惊心动魄的诗句倾泻出满腔的悲愤:“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捧土”是用典,见于《后汉书。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是说黄河边孟津渡口不可塞,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黄河当更不可塞。这里却说即使黄河捧土可塞,思妇之恨也难裁,这就极其鲜明地反衬出思妇愁恨的深广和她悲愤得不能自已的强烈感情。北风号怒,飞雪漫天,满目凄凉的景象更加浓重地烘托出悲剧的气氛,它不仅又一次照应了题目,使首尾呼应,结构更趋完整;更重要的是使景与情极为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人几乎分辨不清哪是写景,哪是抒情。思妇的愁怨多么象那无尽无休的北风雨雪,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这两句诗恰似火山喷射着岩浆,又象江河冲破堤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只有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才有生命力。叶燮的《原诗》又说,夸张是“决不能有其事,实为情至之语”。诗中“燕山雪花大如席”和“黄河捧土尚可塞”,说的都是生活中决不可能发生的事,但读者从中感到的是作者强烈真实的感情,其事虽“决不能有”,却变得真实而可以理解,并且收到比写实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此诗信笔挥洒,时有妙语惊人;自然流畅,不露斧凿痕迹。无怪乎胡应麟说李白的乐府诗是“出鬼入神,惝恍莫测”(《诗薮》)。

南风过沧海


时光代序,光阴匆匆。

她依旧在等待,守着湘西的山与水,天与船,等待那个俊逸洒脱的人归来。

题记《边城》有感

年少时读书,便喜欢沈从文,喜欢他笔下烟云弥漫的湘西,喜欢那些似乎可以挤出水的青春和朴素得发不出声音的爱恋。喜欢《边城》,一条小船将一个女子的生命从纯真的此案摆渡到彼岸未知而复杂的世界。

翠翠正如她的名字一般,是一个纯粹的孩子,也会有恐慌嗔怪,也会有言笑晏晏。那是属于她的,亦是整个湘西茶峒的清与翠,不带一丝污浊,放眼望去,人景皆为天赐。

可是,流光奔逝得太快,从不等待笨拙的选择,只是稍稍耽搁,就惊觉已被它抛下了太远。翠翠是这样,天保、傩送又何尝不是如此?一场单纯朴素的爱恋,翠翠不说也不清楚,天保、傩送不说却十分清楚。两人唱山歌,是他们第一次明确表达对翠翠的喜欢,只是后者仍不知情。

于是,便这样的错过,最终无法回头。

在小说的结尾写着:他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可这个明天又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呢?有人说希望傩送回来,与翠翠终成眷属。然而,天保的死,却是横亘在两个人之间的鸿沟,作文填不平,也迈不过。其实戛然而止的剧情恰到好处,美满或遗憾,都是一个很美好的梦。

我想问翠翠,寂寞吗。翠翠的等待告诉我们,不寂寞。正如三毛所言:寂寞如影,寂寞如随,旧欢如梦,不必化解,已生共生,要割舍它倒是不自在也不必了。等待与时间无关,它是一种习惯,自由生长,而她却无力抵抗。

有时我们也在等待。幼年时固执地站在窗前,只等拥有那个玩具;青年时等春花等秋雨,等一切美好的未来;中年时等一场眼光交汇的爱,等一个相濡以沫的人;暮岁了,等每一天的日出和日落,等离开的日子。

佛说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惧会,五阴盛。

翠翠这一生,也许是苦的,祖父离去,傩送不归,孤身一人,在小船上摆渡往来的过客,他们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翠翠这一生,也许是甜的,那年的傩送,那年的端午,永远刻入翠翠心里,生生世世流年碎影,天荒地老莫失莫忘。

但幸好,她能有那些回忆度过余生。如翠翠,如我们,这世界上总会有一个如傩送一般的人,能够颠覆你的世界,如同南风掠过沧海,潮起潮落,此生再不能静谧。

可南风掠过沧海,谁又忍心责怪?

酒酿于宋,花开于诗 —读《何曾吹落北风中》有感


李艾珊

唐诗是牡丹,华贵大气,雄伟磅礴,辞藻瑰丽;元曲是玫瑰,九曲肝肠,娇艳动人,情节丰富;宋词,亦或宋诗,则是一丛清菊,在岁月的角落,在水一方,清净怡人。
宋代,是一个繁华似锦,富贵空前的朝代。她拥有万人景仰的才学,高度发展的经济;同时,她又是一个积贫积弱,颠沛流离的朝代。从宋朝建国,到北宋的消亡,再到南宋消失,历史起起落落,无数百姓流离失所,痛不欲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多少文人墨客,怀着“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决心,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把国家的未来和深深的热忱,刻进了文章,扬名了千古。
在宋词中,我看见了“人间何处无春色,只是西楼人未归”的期盼与感伤,看见了“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的物事与人非,看见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与壮阔……那是诗人丰富的内心,伤怀的时事。
在宋词中,还有苏轼“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高洁傲骨,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屈铮魂,有辛弃疾“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无奈叹息,有“一身烟雨任平生”的释然,有“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惋惜……
宋词,是文学,又超脱了文学,她不仅是诗人自己的写照,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令人陶醉,又启人深思。
谁在空虚中独守河山?谁在寂静中安稳岁月?谁听风?谁吟雨?谁一袭蓑衣度余生?是宋词!她如一丛野菊,盛放在角落,默默地记录着离人游子的绵绵思念、亡民百姓的飘摇艰辛,她从不言语,因为她就是最好的辞令。纵然最后,她在北方的铁蹄下断了根,碾成尘,但她的沁香早已浸透了历史的长河,带着她残缺却依旧舒展的花瓣,继续向前。
“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千百年后,那些文人墨客笔下的文字,依旧被我们传诵着,只是,历史再也无法重现于此罢了。

读后感《读《北风与南风》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人与大海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