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科学怪狗观后感。

一个人难以忘记的,往往是他/她观看过的一些影片,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会涌现很多感触。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科学怪狗观后感”,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科学怪狗》是一部来自美国的科幻动画电影,影片主要由马丁肖特和凯瑟琳欧哈拉等配音,剧情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科学怪狗》这是我第二次接触黏土动画,动画是黑白的,开头不免有点失望,动画的人物身材也不尽相同,或是细细的竹签腿,或是土豆一样的身体,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动画中讲述了一只狗斯巴基还有小男孩维克托的故事

小狗斯巴基不小心被车撞死,维克托十分伤心,偶然在老师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了启发,使用电击救活了斯巴基,维托克的同学知道后,纷纷效仿他,但是却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怪物,把小镇搞得鸡飞狗跳,聪明的维托克和勇敢的斯巴基使得一切恢复宁静。

看网上的小伙伴说《科学怪狗》和《僵()尸新娘》如出一辙,网友痛批蒂姆波顿江郎才尽,影片中表达出来的黑暗,各种离奇的事物,天马行空的想象构成了这部电影,维克托救活小狗,小狗救出维克托,影片的最后维托克放弃了再次用电击救活小狗,但是小狗却奇迹般的复活了。

我想蒂姆波顿是想通过这部电影表达自己的生活,一个怪咖青年,所有人都不相信他能成功, 作为一部翻拍电影,《科学怪狗》动用了新形势,填充了新的东西,无论好坏,至少让情节很切实的丰富了许多。因为感情的丰满,使这部定格动画有了那么些许别有风情的意义,很像是上了年纪的人在寻找逝去的青春与美好。

开篇黑化的迪士尼我便知道好电影要来了,这个哥特童话的缔造者又将发出黑色的光彩。

他电影里的大众仍是那么愚昧和悲哀,二十年前那只重生的机器狗搞得小镇天翻地覆,人们对未知的恐惧二十年后仍未消退,人仍是那么善于曲解可能。

而他电影里的主角总是像他的缩影,轻度自闭却聪明,永远不放过这世界奇异的精彩,永远对美好悸动且心跳。

我觉得一部称为好的电影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沿展出一片风景,而这部电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似乎黑得深不见底,导演借着怀旧的旗号重拾了他初时的黑色缤纷,蝙蝠侠里破旧的童话火车和脏脏的大黄鸭,僵尸新娘里摇滚的骷髅,这些我都历历在目,曾经架构起了一个黑色世界,却缤纷得耀眼。

你看,现在不回来了吗?海龟哥斯拉,蝙蝠猫,异形鼠,不过讲真,家长该如何向小孩子解释呢?

在迪士尼的强压下,这个形象有点污垢的导演来了一个Happy Ending,我私心认为是他对这个世界美好的祝愿,也许有点妥协,但他从来想用暗衬托世界的美,不是吗?

这部电影有一丝向人嘲讽的味道,再过二十年后,我们能否对未知不再那么恐惧,不再那么善于曲解可能,而是善于制造可能,像一鱼大鱼一样游来游去,至少让孩子们像,好吗?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闪电狗》观后感


《闪电狗》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闪电狗》,我是属狗的,所以一开始看到这个电影名的时候就点开了。
它讲的是一个名为闪电(Bolt)的狗和它的主人(penny)是演员,但是因为一时的失误,闪电狗走了,他莫名其妙地被带到了一个地方,它一心只想着要回去找它的主人,它原先一直被放在了一个小房里,所以他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他在回去的时候顺便和一只猫和一只仓鼠一起旅行,他的两个好伙伴告诉它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闪电狗本来该是什么样的。回到家后,闪电狗真真切切地救了一次它的主人。
我想,闪电狗之所以叫闪电是因为它跑得像风一样快,它救主人的心理比谁都强。在之前,即使是在演戏,在它自己不知道是在演戏和自己事实上是没有超能力的情况下拼命救主人,这也显现出来了它对主人的真心实意。再者,当米腾(Mittens)一个劲儿地劝它不要跟着它的主人,不要去相信你这个主人是真实的时候,它一直坚定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去找它的主人。
虽然之前米腾也劝过闪电狗不要去找它的主人,但是这也是因为她的上一个主人无缘无故的抛弃了她,她也只是为了闪电狗不要经历她的过去。在闪电狗救她的时候她也很感动,这就是他们两个友谊的真正开始的时候。米腾和闪电狗真是不打不相识,在经过一次误会后,米腾一直跟着闪电狗。她可以说是闪电狗的管家。
在这部电影中,还出现了一个重要人物,它是一只仓鼠,名叫犀牛(Rhino),它是闪电狗超级粉丝,他自从闪电狗来旅行团队要东西吃时就跟着他了。这一路上,他也是闪电狗身边一个不可缺少的朋友,当闪电狗发现自己没有超能力时他都快崩溃了,他认为他已经没有能力去救别人了,他的勇气是建立在自己的“超能力”身上的,但是通过犀牛的劝说和鼓励之下闪电狗又重新振作起来了。在米腾和闪电狗分手的时候,是犀牛告诉米腾要站在自己的朋友这一边,所以犀牛是起到了诉说人的作用。

狗十三观后感


这部电影的名字真的很特别,细心的人将十三换做数字写法大概就会发现,原来简简单单的一个名字居然还有了这么大的含义!够永远是狗,但是人却有可能不再是人!看完这部电影,内心很平静但是思绪却飘远了!

都2018年了,有些传统的错误思想一直还是根深蒂固!这部电影,故事的情节其实也很简单,可能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恶毒的后妈,不太关心自己的亲爸,一只灵魂寄托的宠物,还有越来越成熟和虚伪的自己。

讲点剧透吧!电影的主人公是为13岁的青春叛逆少女李玩,父亲的再婚和弟弟的出生,都让她在这个家中显得越来越渺小与孤立。父亲是关心她,但是这是表面的,从来不关心她内心的真正需求。所以当她变得孤僻时,父亲想的是送一条狗!这是一个讨好她的工具,但是狗真的是个好东西,不像人!尽管李玩()一开始不接受它,但它依然对你好!这条狗被取名为爱因斯坦,就这样陪伴着这个内心无比寂寞的小女孩!没有人真正关心她的内心,没有人在乎她的感受,大人们总是想着给了好的物质就是最好的爱,可是,没有真的爱,物质是会变质的。

后来,爱因斯坦走丢了,李玩疯了一样的找它,就此和家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爷爷受伤,奶奶走丢,这些她都没有在意,她就想找到这个自己精神世界的唯一寄托!父亲恼怒,打了李玩,没有丝毫的情感,但是在打完之后,父亲有后悔了,他开始道歉。此时的李玩似乎开始变得懂事了,她开始不再执拗与寻找爱因斯坦而接受了新的那只长得很相似的狗狗!

但是,事情并没有因此而归于平静。李玩的弟弟,因为是家里的男孩子而从小就受宠,被宠的有些过头了,也很叛逆,会拿晾衣架打人!后来他的目标转向了这只新的狗狗,他打了这条狗,狗狗在反抗的过程中将弟弟弄受伤了。虽然这只新的狗狗也渐渐进入了李玩的世界,但是这时却又一次,因为继母和弟弟给无情的踢走了!后来我们知道这只新的狗狗虽然摆脱了被吃掉的命运,但是它绝食死了!原来的爱因斯坦,被其他人收养了!

大概最令人动容的就是,后来李玩在明知道其他人的故意为之的情况下吃下了狗肉!也许很多人的青春都是这样的,被逼着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好像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自己,这种疼痛青春,会爆发但是终归平静。或许,正确的爱一个人的方式应该是从心出发!我们终究会被岁月打磨,变成光滑的石头!很硬但是没有了棱角。

《狗十三》观后感


影片《狗十三》观后感

原创: 彼令

本文不是影评,是感受。可能要看过电影才能同样体会。

我小时候也养过狗,有一次,夜幕降临了它都还没回家。我就面朝大山、面朝河岸,大声地喊它的名字。边喊边哭,想着它是不是在山上被老虎吃掉了,后来一想我们那边的山里是没有老虎的,就放心了;但是可能大山里有蛇呀,会不会被蛇放倒了,一下又好难过。

差不多喊了1个多小时,我都做好它已经挂掉、已经失踪的思想准备了,它竟然趁着夜色,跑回来了,身上还带了些污泥,想必是受了什么苦,可我又猜不出,一时间哭得稀里哗啦的。

我妈也很央就我,在我喊的过程中,没有阻止过我,到现在我还有点感谢她。

我有很多小情绪,经常得不到照顾。

一旦被照顾到了,就会铭记、感激。

①幼儿园放学后,我们在田边摘李子。一个斯文的大哥哥,发现几颗金黄色的李子,连着长在一个枝头上,他冒险爬上树,把那枝丫摘下来了,再从树上跳下来的时候,李子散落一地,所剩无几,我们几个小朋友,就哄抢地上散落的李子。抢的时候我还心惊胆颤的,因为别的大哥哥从树上打下来的李子,哪怕是普通的李子,要是被人捡了,他们都会厉声厉色地呵斥,让人交出来,稍不注意还会打人。

他却笑呵呵地,让我们不用还了,就拿着吃吧。20多年了。

②那天同事婚宴,酒席上,大家推杯换盏,喝到最后都去敬老板的酒了,我没有去,独自窝在角落,看他们谈笑风生。

有人特地好心过来教我,快去给大佬敬酒。我说他们都喝了很多了,可能也不想再应酬了,算了吧。教我的人说,你管他们喝多少干嘛,你要去敬了才是关键。

我转手拿起酒杯,又犹豫了,内心有些抵触,觉得喝酒也应该是你情我愿的事情,特意去敬老板感觉有点谄媚,最后还是决定,不要去敬酒了。

放下酒杯后,又出现了转机。老板特意叫到我,端着酒杯,唠了几句,我倒上了更多的酒,双手端起杯子,杯口低于老板,一饮而尽。我很感激,感激大佬不嫌弃,主动拉我一把。

然后我退下了,有些无所适从,坐在椅子上,埋下头。有人过来关心我,是不是酒精过敏,我内心差点哭了,有人能懂。这是我不擅长喝酒的一个原因,而且我的体质,喝酒多了是更容易得食道癌的。

③前几天回老家,小侄女也回来了,她被要求喊一些不知道该喊什么、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的长辈,但是没有人第一时间教她怎么喊。那种场面我是感同身受的,我不是不喊人,我是不知道怎么喊,但是有时候我都急得火烧眉毛了,我爸妈还总是略带责怪的语气说我,要知道喊长辈,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我,面前的这个长辈,该喊什么。

小侄女有报周末的舞蹈班,所以后来还被要求在长辈面前跳个舞,她不好意思,但是长辈们央求不休(虽然只是开玩笑,但是在小孩子看来可能就是为难,我能体会),我说,不用跳,懒得跳喔,我们好好吃饭。她很开心。

后来吃饭的时候,她要我坐她旁边,后来还说,舅舅,我们两个拍个照嘛。我们都很开心。

别逼一个最爱你的人即兴表演。

④我妈妈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上次回家我才知道,她每次查话费余额都是打人工客服,根据语音提示按了很久的号码,都问不到话费余额。我分分钟给她装了个营业厅App,演示了几次给她看怎么登录,然后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电话账号的套餐使用情况。她很开心。

今天她登陆营业厅App后,没看到余额,微信截图给我看了,语音说了一堆,按照我提示,还是没弄明白。然后我们用另一个手机开视频,对着她手机,我说一句,她操作一下,弄到最后,发现好像是运营商bug,这两天可能暂时看不到。我说可以发短信来查询,也很简单,也免费。然后我自己用短信的方式查了一遍话费,截图发给她,她还是说麻烦,算了不弄了。最后还说了一句:“我不想再麻烦你了。”

我才回想起来,我今天的态度不好,因为当时忙着要去洗澡、忙着要回别的事情,有点急躁,不像以前那么温和耐心。

是我没有照顾好她的小情绪。

以前她可是有什么软件不会用,都会打电话问我的。那种耐心讲解一个简单的问题的画面,很温馨。然后我又打了电话回去,道了歉,相互之间嘘寒问暖说了些,最后道别时我妈说:要是以后,你和你姐姐有一丁点给我脸色看的事情,我都不会去你们家玩。我说:哈哈哈哈,不会的不会的。

以前看到一句话:我们总是把坏的脾气给了最亲的人。我便希望以后,我能给最亲的人最好的脾气。

成长中的罹难 《狗十三》观后感

好像也没什么东西

关于成长,我们是否真的有思考过它的定义是什么。虽然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同,但我相信曹保平导演的《狗十三》一定可以给成长的定义给与一个独特的解释。

在电影的宣传海报上有这么一句话,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这就是生存法则。谁被杀害了?谁又是凶手?我想说的是,我们被杀害了,我们的本真与直率都被杀害了。在这个过程中,家人并不是真正的凶手,许多人的灵魂就死在了人们心照不宣的权力秩序 之中。

片段一:是我的选择?还是大人的选择?

电影一开场,我们就发现熟悉的一幕。十三岁的李玩和她的父亲以及老师正在讨论有关兴趣小组的报名的事情。李玩对于宇宙以及星空充满了热爱,所以她报了物理系。不过由于老师对于分数上的建议,李玩的父亲态度语气直接从“改吗?”转变到“改了”,将李玩的兴趣小组从物理系改成她本人毫无兴趣的英语系。这一幕,我想应该触痛了许多人的神经,有多少时候,大人们有关注到我们真正的内心世界?他们为你选择可能是他们认为对你最好的路,并非是你所想要的路。

然而,选择自己想要的路并非会不好,曹导在电影之中巧妙地运用了回弹的手段回答了这一问题,李玩用她的实力拿到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第一名,保送高中,用不同的方式同样地达到了父亲的期望。有些时候,选择自己想要的也并非很差。

片段二:我真的疯了吗?

对于李玩来说,爱因斯坦(李玩的狗狗)意义重大。在爱因斯坦走丢以后,李玩开始发了疯地寻找。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具备过激行为。家里的人们为了将她安抚下来,使出了“狸猫换太子”的计策。当李玩收到狗狗找回来的通知时,甚至不顾是否有最后一节课跑回了家中。可对于一个对自己的狗真正有爱的人,难道真的会认不出来真不是自己的狗吗?面对着成人的欺骗,李玩不屑地叫嚣着事实,可这在成人的世界是行不通的。在众人的“指鹿为马”,李玩不得不留下委屈的泪水,也只能接受这条“爱因斯坦”。

片段三:对于他们而言,这就叫做成长

回想一下,我们从何时起,接触到了“酒桌文化”,长辈请酒时怎样都要回,敬酒时一定放低杯身。李玩在电影之中,经历了三场宴会,这三场宴会就是李玩在人情世故之中成长的体现。

至关重要的是最后一场,这就是李玩完全“成长”的体现。为了庆祝李玩拿到全国竞赛第一名,李玩爸爸为她置办了这一场宴会。在这之中,李玩的爸爸要求李玩给叔叔敬酒,李玩一言不发,也将杜康饮尽,正式进入成人的酒桌世界。

而真正升华的戏份在后面,李玩在来宴会之前,刚刚了解到另外一条“爱因斯坦”逝世的消息,而叔叔并不知情。为了祝贺李玩,叔叔特意为李玩点上一盘红烧狗肉。面对叔叔的邀请,以及家人们的注视之下,李玩淡淡地说了一句“:谢谢叔叔。”然后吃下了狗肉,这同时获得了父亲的认可。在宴会以后的车程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李玩爸爸脸上的喜悦之情,甚至他告诉李玩“:你是爸爸的骄傲!”对于他们而言,这就是李玩成长的表现。

中国式父母眼中的成长

在一部分的家长眼中,所谓的“你长大了”就是要你听话、懂事。听话则是在要求我们不能说的不要说了,懂事则又是要求我们学会察言观色。他们用他们认为对孩子而言是最好的教育,将孩子一步步逼上了成人世界的道路,而在这个过程中用自己的爱一步一步地将孩子地率真与本性的脸打烂,最后换上一副叫做伪善的面具,这就是所谓的“成长”。

题外话:那些反抗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像李玩这样的人不少,甚至有些人反抗的态度更为坚决。可他们的后果是什么呢?面对这些孩子的不顺从,类似于杨永信的恶魔应需而生,过去的豫章书院、临沂第四人民医院丑闻层出不穷,即使遭受到舆论的攻势,他们也能在这个社会继续生存,而原因正是背后有这些家长的支持。反抗的人们,就这样被送进了这些恶魔机构。进去过后,这些孩子又是他们眼中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了。

总结

曹保平导演的《狗十三》让人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无声无息的压抑,甚至让人时而充满了愤怒。极具表现力的画面和演员精湛的演技不得不让人们回去思考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什么电影在拍完后等了五年才能够上映,就是因为他批判了现实,指责了我们所不敢言述的事情。因此我推荐大家有空就去阅览这一部佳作。

引用一句台词,往后,这样的事情还多着呢。

《狗镇》观后感


《狗镇》观后感

原创: 何菌子

刚看完《狗镇》,背后一阵发麻,直到输入这一行字时,这种感觉仍在持续。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我想和屏幕前的你分享这部电影,因为在这部电影里,人性的善和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剧情简介(177分钟)

封闭守旧的美国小镇闯进了一个神秘女子格蕾斯(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饰)。她美丽善良,正在逃避歹徒追杀。

镇中的作家汤姆力劝村民留下这个女子,让她暂时在镇里避过难关。然而条件就是格蕾丝要干各种农活来偿还。

人们同意了,不久后却发现格蕾丝是一个通缉中的逃犯。大家要把格蕾丝赶走,最后答应,如果她更卖力的干活,才可以在这里逗留。 格蕾丝日以继夜的劳作,终难逃过不幸的事情发生。

一个镇民在警察搜捕后,强暴了格蕾丝。龌龊的事情拉开了序幕:人们开始随意的污辱她,甚至连汤姆,也揭开了善良的面具,格蕾斯沦为镇上的一条狗,干活,受罪,善良的心也有了渐渐的改变。

镇上的人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女子的神秘身世,让此刻的污辱成为了他日的灭顶之灾。

这部电影最开始令我眼前一亮的是在舞台上,小小的一席之地,用白笔在地上画了房子,摆上寥寥几个道具,一个村庄的样子便完全浮现在了眼前。我想每个人脑海中的都有不同的画面,但那个画面一定是你印象最深的。这便是导演的高明之处之一 —— 以极简的方式勾勒出每个人心中存在的“狗镇”,提醒我们,“狗镇”就在我们身边。

一开始看起来是有点奇怪,甚至有些滑稽,就像是小孩子在过家家。但是一切剧情发展需要的道具都在上图,除了手枪,锁链和女主。

有一个理论说的是电影精彩只需要一把手枪和一个女人就够了(具体是怎么说的我忘了,暗指精彩的电影通常含有性和暴力)。如果给你手枪,锁链,女主,你会构造出怎样一个故事?《狗镇》里是用锁链锁了女主,并像对待一只畜生一样对待她,最后整个村子都罪有应得地死去了,除了那只没有做任何错事的名为摩西的狗。

如果我只是这样告诉你,你可能会觉得,一个恶人村,遭受了应有的惩罚,这是多么稀松平常的事啊,与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恶有恶报”的教育别无二致。那么,如果我告诉你,那些村民,一开始都是善良地接受了她,虽然有抱怨,有迟疑,但对她还不错,你是否会好奇为何他们逐渐变成了残暴的贪婪的恶人?

在片子里的解释是“因为我们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所以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虽然这种劳动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一句话乍一看是完全在理的,但后来愈加严重的虐待行为完美地诠释了破窗效应——有裂纹的玻璃更容易激发起人们的破坏欲,何况是柔弱又美丽的女主呢?

一开始只是加重她的劳动强度,后来在警察来搜查她时查克包庇她的同时对她进行了侵犯——后来所有的人都威胁她,侮辱他,男性视她为妓女,女性视她为荡妇,将她们对丈夫不忠的恨意通通发泄在她娇嫩柔弱的身上。

只有一个人除外。

她的恋人,一个写作只写了“伟大”与“渺小”两个词语的自封的作家,一个带领她进入狗镇并说服村民接纳她,愿意为她放弃从小到大所处环境的男人。这样的男人,会是她生命中的星光吗?

并不是。

他爱她,但最后背叛她将她送还给黑帮老大的也是他。只是因为她没有满足他的欲望,像满足其他人那样。“你大可像其他人那样胁迫我。”“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竟连这样小小的愿望也不满足吗,你这白眼狼!”看出来了吧,他的话竟如此熟悉——我付出了什么是因为我希望得到些什么,这才是人性,与善良不相关,更别提爱了。

看的时候我有些难受,因为我曾遭受的校园欺凌与电影上的发展竟如此相似,庆幸的是我的“狗镇”只是一个寝室的女生而没有更多人,即使是这样我也遭受了床单被泼水,鞋子被扔,包里的东西被倒出来等一系列已经无法用恶作剧来定义的恶行。

我像女主格蕾丝一样试图说服自己原谅他们。

—”我为什么不该慈悲为怀?“

—”不,有时候应该慈悲为怀,但你的标准要一致,这才公平。你有错应该受罚,他们也一样。“

—“他们是人。”

—”人要不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然要,但你不给他们机会。这是极端的傲慢。“

是的,自以为慈悲为怀是种伪善,更是一种极端的傲慢。无论是我还是格蕾丝,和狗镇上的人有着惊人的一致:傲慢,自以为是,行恶而不自知。

那么你也是这样的吗?

生活是一条河流,对着河流一刀切下去的截面便是一部电影。一部好的电影不只能带给你美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能引发你的思考。

THE END

《黑白怪医 JekyllandHyde》观后感600字


《黑白怪医 JekyllandHyde》观后感

老公的评论: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戛然而止、余音绕梁的欧美剧了。多半是因为编剧以为还有下一季吧,所以《黑白怪医》第一季的结尾交代的很有些不清不楚,但是正式这种不清不楚,反而让这部剧集没有烂尾,留给我了我更多的想象空间。

我们一直很喜欢看灵异类的文艺作品的,看这部《黑白怪医》,特别是当那本记录着各种怪物的书籍出现的时候,让我觉得这部剧集就是英版的《格林》一个怪物来对抗想要破坏世界的其他怪物的故事同时,他还要应付的是关于自身的难题。

应该说,编剧在整个故事中设置了三大视力是比较有想法的,主人公有着自己的力量与筹码,与其他两方面的人、怪物、力量有交集却更有对立,我比较欣赏主人公的态度做自己,谁的账都不用买。

对于爱情主线,其实也算是交代清楚了,一边是欺骗感情的特工,另一边是敢爱敢恨的酒吧老板,如果说一开始我也觉得特工显得很善良,不忍心伤害她的话,那么当一切真相大白,我认为无论是杰基尔还是海德,都应当选择酒吧老板贝拉!

一季被砍,相对有点遗憾的是很多埋好的伏笔失去了展示的机会,比如崔十大人到底是怎样的存在?比如杰基尔小分队未来还会有怎样的成员加入进来,有的时候,想看到每个坑儿都填上是一种偷懒的想法,其实,自己去想象一个开放式故事会更有趣一些。

好看的英剧越来越少了,还是真挺喜欢听英音的感觉的,期待其他好英剧!


老婆的评论:

等我接受这部电视剧时,已经快结局了,有的时候,我实在不明白,编剧们在塑造一个角色时为什么要搞那么长的前期交代,很多时候让人没有看下去的欲望。就如这部电视剧,我以为前几集对于主角罗伯特-哲基尔的交代太长了,更好的做法不是应该一边处理怪物一边把他的性格和特点融入进来吗?

至于塑造的大反派崔十大人,到最终还是那颗心脏,这个角色说的很厉害,到最后也没有出场,可见,电视剧不应该那么的拖拉。假如这部电视剧最终的目的,只是为了阻止崔十大人的复活,而丹斯队长是反派的代表的话,其实丹斯队长的戏也不是很多,所以,中心思想到底是什么?难道一方面想说海德的厉害,另一面想说反派的人才是厉害,几个小罗罗就能把海德弄成这样,最终也不知道海德和丹斯队长是否同归于尽了?

在这部剧中,我还以为故事出场的主要人物太多,这样不能把主角完美的刻画出来。其实我希望的支线内容是罗伯特-哲基尔应该出开场就开始打怪,主线内容是寻找解决海德和崔十大人的心脏的问题,至于军情六处和赞美党参与就可以,不用太多的剧情安排。

最后,我不是很喜欢一个主要演怪物的电视剧中,还来一段卧底爱情故事,搞复杂了。

科学电影观后感


写观后感时,要把整篇文章融为一体,让“感”与“观”相辅相成。观后感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总结、思考作品的内容与主题。那么,如何写出一篇关于某部作品的观后感呢? 读后感大全编辑经过研究,为大家分享了一篇标题为“科学电影观后感”的文章,希望您们会喜欢!

科学电影观后感 篇1

浩茫的宇宙充斥着未知与神秘,人这一小小而又奇妙的生物的诞生也揭开了探索宇宙的序幕。从上古描述天空的神话到“地心说”,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了解到自己是如此渺小地生活在一个奥妙无穷的物质世界中。马克思主义不但向我们介绍了一个物质的世界,也帮助我们去认识这个宇宙与自身。

一、宇宙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

从影片中,我们清楚的地了解到宇宙的本原是物质。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所以说运动是绝对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答案。宇宙的万物,大至一个星体,小至一粒尘埃,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只不过是在原子的数目上的差异。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正是这些运动着微粒构成了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

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学者们各抒己见,大致可分为唯心论与唯物论。唯心论更加倾向于意识,认为物由心生,不去想,那个物体就不存在了。可是我们试想一下,先闭上眼睛,那么我们对接下来会接触的事物并没有印象,这样就符合唯心论的条件了。然后去触摸一只小兔子,这时实验者会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在抚摸一只兔子。按照唯心论的说法,既然心里没有想到这只兔子,它就不会存在,那么也是感觉不到的。很显然这是错的。同样,唯心论也暗含了没有人类也自然没有物质的观点,而《宇宙与人》正说明了这一点的错误性。在150亿年前,也就是人类还不存在的时候,宇宙就已经确确实实的存在了。

因此宇宙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了解这个宇宙。

上古的神话给宇宙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宇宙因无法被认识而更加神秘。但是,科学家们并没有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他们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告诉我们宇宙是可以被认识的。哥白尼所阐述的“日心说”虽然在当时被视为谬论,但是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用实践证明了他认识的正确性。宇宙正是在这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再到认识的过程中慢慢被揭示的。而且这个过程一直反复延续着。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西西里岛观测站、德国天空巡警队以及各国的射电、红外、光学望远镜,宇宙的神秘面纱正一点一点被揭开。是否有外来生物、是否还有其他智能的形式存在,至今科学尚未发现任何有利可靠的证据。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终究有一天,科学必将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科学电影观后感 篇2

影片名为《宇宙与人》,除了向我们揭示宇宙,还要启迪我们去思考人与宇宙的关系。宇宙与人的概念是相互依赖的,因为宇宙的存在产生了人,因为人的探索使我们有了宇宙的概念。我觉得他们更像是恋人的关系。

人类在探索宇宙的同时,也在试着去改造它。既然它作为我们的恋人,我们就有义务来保卫它因此我们要提高的道德水准,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对于宇宙的厚爱,人类是不会辜负的!正如影片最后感慨的:“从人类用笨拙的手在岩壁上用简单的图形记录自己的生活,到创造辉煌的史前文明,最后穿越宗教的黑暗,迎来科学的曙光,只用了几万年。既然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那么精神的道德准则就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奇迹,爱护好自己和自己的同类,让这个宇宙为这个地球而骄傲!

影片《宇宙与人》带领着我们在宇宙之中畅游,徜徉在宇宙150亿年的时空里,遥看地球的诞生,生命的进化,聆听物质创生的述说,观赏宇宙伟大的史诗般进程。影片详尽、真切地表现人类所认识到的宇宙重大事件以及人类认识宇宙的智慧。

科学电影观后感 篇3

浩茫宇宙,包容了一切事物,包括可能的,不可能的;现在的,未来的;而人,一个小小的生物,落足于一个宇宙中的小小的尘埃――地球上,二者根本没有可以比较的余地。然而,人的思想却比宇宙还大,比宇宙还广,于是便比起来了:宇宙,人,孰为主宰?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存在大约200万年了,而200万年之前,甚至更久远――以至于地球形成之初的情形,我们都无法具体了解,就更不用说不知道年龄的宇宙了。据说存在宇宙大爆炸的历史,但宇宙为什么爆炸,爆炸之后的物质何去何从,如何形成宇宙的各个部分,至今仍无确切说法。宇宙的空间之大,其物质之多,也许真和人类的思想有得比。在太阳系之外,存在着银河系,而银河系之外还存在着河外星系,而河外星系之外呢?也许,一个没有概念的空间。

宇宙中发生的事很多都出于我们的知识范畴,或是我们无法做到的、看似不可能的事。如《宇宙与人》影片中所介绍的太阳与木柴燃烧的原理:在本质上,木头的燃烧只是原子们互换位置放出一些化学能,燃烧后,原子核的质量一点没有减少。而太阳的燃烧和篝火原理完全不同,它在让原子核燃烧。 爱因斯坦用著名的质能转换的公式计算出,核能量能达到普通化学能量的万倍。宇宙中最高效的核能是氢聚变成氦,也就是4个氢原子聚变成一个氦原子,这个过程可以有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虽然只有千分之七,但物质的能量太大,如果把1000克氢原子中千分之七的物质转换成能量,就相当于4000吨石油和6000吨煤。在一节只能烧几分钟的树枝中所蕴藏的核能,足以把一盏100瓦的灯泡点亮100万年。

我们一直以为太阳会一直“照顾”我们,永远没有消亡,然而这错了,大错特错。影片中提到,太阳终究不是永恒的能源。太阳只有2次核聚变,90亿年的氢聚变和大约10亿年的氦聚变。当氦燃烧完的时候,太阳的引力会继续塌缩而且将没有抵抗,此时,它的力结构将会出现一些不稳定而喷出一些外围的物质,然后这些物质会形成艳丽的光环。在宇宙中有许多这样的气体光环,这些都是类似我们的太阳这样的恒星的死亡符号。如果它们之中有被孕育过的生命,不知它们有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化到智能,并且在它死亡之前寻找到新的居住地,幸运的是,人类有至少40亿年的时间来做准备。

星系并不是宇宙最大的物质集团,它们有更大的组织,我们的银河系就同大约20多个星系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大星系团。在这个星系团中,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是其中的最大的两个星系,它们各有几千亿颗恒星,相距3000万光年,就是说每秒30万公里的光,在它们之间旅行一趟都要3000万年。

在星系之外,似乎有无穷的星系,目前观测到最远的星系离我们有130多亿光年。

人类看到到的宇宙是有限的,然而,人类惊异地发现,即便不看到整个宇宙,也能判断宇宙究竟有多大,在干什么。而在这个如此大的空间里,人类及地球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角色,甚至于可以忽略不计,而宇宙是一个群体,一个物质的群体,在银河的彼岸,是否还有另一种“人类”呢?

答案是肯定的。宇宙中千千万万个尘埃,千千万万个星系,遥遥之外,也有千千万万种生物在它们的“地球”上生存。不同的环境肯定会有不同的生物形态,也许它并没有四肢、五官,而是以别的形态呈现出来。但是,也许在它们之中,有比我们生存年代更久远的,有比我们具有更高的文明的,也有可能和传言中的一样,能够驾驶着高速宇宙飞船,自由来往于宇宙各个星球之间的,甚至有能够在它们的星球之间用某种感应电波来自由交流的,等等。我们并不是宇宙中的唯一存在者,但却好像被冷落在宇宙的某个角落里,闭关发展,在浩浩宇宙空间中寻找一些填补自己的失落感的安慰。

人类的失落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加重的。在21世纪的文明里,人类已经能够摆脱这种失落感的尝试了,比如无人宇宙飞船远航太空探访,人类登上航天飞机到太空与地球周边的“邻居”打交道,等等。在地球上,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三个国家已陆续成功地把人类送上了外太空,作科学研究,并能成功返回家园。最近中国已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宇宙飞船,把两名宇宙员送上了外太空,宇宙又多了两位地球的访客。随着物理科学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眼光也在宇宙中越看越远,越看越广。这些对于人类来说,意义是非凡的,宇宙就是这以一步一步地,坦露在各种生物眼中,完成宇宙群体沟通这一最终大任。

走进科学观后感


篇一:走进科学观后感

走进科学是我最爱看的节目之一,它让我受益匪浅。

让我最印象最深刻的是“群棺丽影”。它是揭密古代,挑战我们的未知的极限。节目的内容是一次考古。那是在江西靖安县的一个地方,在那发现了47具棺木,棺木的年代是在2500年。在打开主棺木时看见的是男性的尸骨。考古队长大胆推测这是一个族群遭遇灭族之祸而死亡的墓群。但在主棺木中发现了七环龙纹的金器和呈半月型的玉佩,这让考古队长的推测被推翻了。考古队长认真研究那金器和玉佩之后发现那金器和玉佩十分珍贵所以拥有它的人应具有很高的身份地位。后来他就推测这是一个战死的将军墓,而其他的墓是与他一起战死的战士。但在打开其他棺木检验起尸骨性别时发现在这47具棺木中有大多数的尸骨是女性,而且年龄在15至25岁,身高1.65米左右。这些都是正值花样年华的女性而且在考古队一位女性研究员对她们面部骨骼的分析,那些女性的样子都是非常美丽的。发现的这个线索让考古队长的推测再一次被推翻了,从女性尸骨的这个线索让考古队长联想到了古代时非常残忍的陪葬。古代的陪葬条例是从秦始皇的儿子开始实行的。但在后来的改朝换代中渐渐撤消,可是在明代这套刑罚又被朱元璋实行。到了清代这种刑罚终于消失。我想说也许这墓的主人也许就是那时候的人吧!最后的结果我不知道,但是在看那期节目的过程中我也好象跟随考古队员的探索进入不可思议的古代。

在看完走进科学之后,不仅让我了解了更多的知识,还让我有了不断探索的勇气。我想你看过的话肯定与我有一样的感觉。

篇二:走进科学观后感

在这个暑假我收看了很多中央十套的“走近科学”。

其中有一集的开场白非常奇怪,是一个女生走在路上看到“烟酒”两个字,屏幕上就浮现出两个阿拉伯的数字十。我看了也非常的迷惘,到底是什么意思,后来主持人解释说:“这个数字代表的是‘烟酒’二字的笔画数。有一个女孩叫做程婷婷,这个女孩一看到汉字就可以快速的反映出这个字的笔画。”

这个叫做程婷婷的女孩担任的是导游工作,他每次带团都会让团员随便抽几个字,让她说出笔画数,团员就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报纸考程婷婷,结果完全无误!这让她的团员都吓了一跳,还有些人捂住嘴巴笑了笑。看到这里,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她能够看到字就说出笔画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种可能:一、她把字典背的滚瓜烂熟。二、通过偏旁组合的方法快速说出笔画。三、特异功能。其中一和二是不可能的,因为曾经有个人为程婷婷做了个测试,靠他的记忆力,一般般,跟正常人差不多。再考她图形识别能力,结果是比常人快一些,离超常还有一点距离。所以第一二种假设是不成立的,难道莫非她真的有特异功能。专家又靠名叫眼动仪的设备来测试。所谓眼动仪就是可以通过机器来观察眼睛的动作,结果也不是很好,程婷婷观察她已熟悉的汉字的时候眼睛是看这个字的轮廓的,看生僻字的时候是看偏旁的,所以也说明不了什么。

最后科学人员作出了一种假设,程婷婷不停的在开发脑中语文的部分,所以她能看字说笔画,要是以后这种技术又在别的方面上的话,对国家的发展也会有极大的好处。

篇三:走进科学观后感

昨晚看了《走近科学》感触挺大的,故事是这样的:一天,一个农民在赶牛时,用鞭子抽了下牛;就在这时,他的头脑突然很痛,原来他脑伤了;当他到医院检查出有个异物,当医生把异物取出来时,发现异物是一截钢丝;警-察检查了现场后发现他是因为鞭子有一段是用铁做的,抽打时,地上正好有石头;铁的碰到石头断了一截,那一截有反弹回去冲进了大脑所以这样了;但是,他很幸运,没有后遗症。

这件事,都是因为操作时不小心而引起的,它们给了我深刻的教训。我觉得,只要做事细心、认真,它们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于是我决定,以后做任何事,即便是一件小事,我都要细心认真得完成它们。

《走近科学》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档电视节目,因此,我自然看过许多。然而,不曾有一次,我像这次一样的认真;也是长久以来唯独一次,得到了如此丰厚的收获。

本期节目讲述的是古时的作战兵器----三弓床弩。顾名思义,三弓床弩由三张弓组成,其中第三张弓方向与其它两张弓相反,目的是为了加大弦的行程,以增大箭镞的射程,而上弦则是由绞盘旋转拉动挂钩来实现的,这些无不体现了古人的智慧。然而,这件冷兵器时代的攻城利器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已经很长时间了。本期节目中介绍的“能人”又让我们领教了三弓床弩的风采。

“能人”名叫吴景刚,是一个着名的木雕工艺师。他曾经成功复原出了诸葛连奴等很多古代兵器。但对床弩测试历程,却是一波三折。

床弩第一次发射,只有29米远,实在令人大失所望。随后的几次测试,箭镞都是无力般的矮矮的飞出几十米一头栽下来。难道三弓床弩只是一个传说?吴景刚不相信,经过仔细检查,发现两弓之间的弦卡在了滑轮上。但是即使纠正了失误,床驽也不肯认真“工作”。吴景刚仔细推敲,认定是弓的张力不够,于是重新设计、叠加了三层竹片,又对弩箭进行了改良。功夫不负有心人,床弩射程接近200米,不禁令我拍手称好。

吴景刚的精神怎能不令人赞叹。几次的失败,都不能使他消沉,他用一次一次的尝试和实践证明了古人的智慧,也证明了自己。难道我们不应该有所启发吗?

世界上每个人都犯过错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失误而放弃实践的机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也是我们中学生所缺乏的。邓小平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更要积极的学习科学文化只是,为自己插上理想的翅膀,真正去“走近科学”,去证明自我。

雪怪大冒险观后感范文欣赏


《雪怪大冒险》是一部来自美国的动画歌舞电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影片主要讲述了雪怪和人类意外相遇之后发生了一系列搞笑逗趣的故事。剧情丰富,画面精致唯美,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一起来看看吧!

云层上的大脚怪和人类先是战争,一番波折后,又团结起来。看完《雪怪大冒险》,我最想说的就是:牵手吧,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人类是高级动物,是有感情的,是有思想的,也最应该懂得互相帮助。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互相帮助。他们一起打猎,一起摘果子,也一起面对猛兽的威胁。如果没有相互帮助,不知道是不是还有我们现在的人类。

几十万年来,人类繁衍了一代又一代。我们一边牵手互助,也一边敌视厮打。古希腊战争,一战,二战。在这个星球上,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战争,多少生灵遭到涂炭。

人类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没有和平的环境一切都是空谈。国与国牵手,能带来和平共同发展;人与人牵手,也一样能共同进步。

一天跑完操,我们班一位男生,洒了袁新辰的位子很多瓜子皮。我连忙拿起扫地的工具,为她打扫得干干净净。袁新辰听说了这件事,一下课就跑到我的课桌旁,一直向我道谢。以后,每当我有困难时,她都来帮助我。

作为一名新时代小学生,我体会到了相互帮助的好处,也真诚的说一句:牵手吧,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电影狗13观后感


什么是成长?大概就是那种一瞬间的成长吧。原来你可以闹,可以哭,后来你发现,其实这都没什么用。所以,你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情绪,开始变得像个大人一样。这部《狗13》,不同的人看有不同的体验吧,我们都或多或少经历着。

看《狗十三》这部电影纯粹是个意外。朋友新买了一台投影仪在调试,画面打在客厅的白墙上。他说他有这个视频平台的会员,我随口说了句:不如放《狗十三》吧。其实电影天堂应该早就有片源出来了,我刻意回避去看这部片子,我知道作为在成长中受过伤害的人看这部片子情绪一定绷不住。

《狗十三》这部片子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整个故事相当真实,没有为了编写故事营造冲突而搞出一些极端的剧情。李玩的爸爸离婚后再婚又生了一个儿子,他并没有因为新的家庭完全就不管李玩了,虽然是有些顾不上她,但也没有某些影视剧中的彻底不管。李玩的后妈也没有因为护着自己的儿子成为恶毒的继母,她对李玩谈不上感情,但至少人面功夫也做足了。这些都是最平常的生活。甚至说,电影真实到,李玩李堂高放的校园早恋剧情在我中专的班级里就有过类似的事情,李堂对李玩那种微妙的态度,李玩对高放的态度,简直就是我中专狗血往事的再现。

李玩的爸爸让李玩报了不喜欢的英语班,买了一只狗给李玩作为补偿。狗跑丢了,全家人的解决方式不是安抚一个失去了宠物的少女,而是买一双旱冰鞋,旱冰鞋不起作用那就买一只长得差不多的狗告诉李玩这就是你的狗。当昭昭用叉子戳这只狗最终被狗咬,爸爸的解决方式不是了解狗为什么会咬人以及狗和女儿的感情,而是把狗送走。当这只狗死了,爸爸又一次给出了一个解决方式:再买一个长得差不多的狗。

爸爸其实是爱李玩的,他为了李玩的英语不好着急让堂姐来给她补习,女儿英语演讲他带了相机来捧场,女儿成绩第一保送高中他为女儿庆祝。只是,他和女儿的第一场对戏居然是他打女儿,之后一次又一次用狗来伤害女儿。答应陪李玩看电影,却故意错过了放映的时间,答应陪李玩去看天文展览却先要去个应酬,到了闭馆也没有去成。让女儿在酒席上给生意伙伴敬酒同时又责骂女儿放学后不回家在外面喝酒。

中国的家长们从来不去想子女们到底在想什么,因为他们从不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认为孩子是属于自己的私有物品,我想怎样就怎样,我要决定我的孩子的人生。当我的孩子有了情绪,随便哄哄就行了,哄不好就打骂。他们爱子女,他们的爱真诚,同时又伪善;他们的爱炽热,同时又粗暴。我曾经在超市见过一个坐在购物车里的五六岁男孩想买烤鸡,妈妈说:不买!就是不买!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都说了不买了!我一直记得那个孩子一脸委屈的样子,如果孩子继续坚持要买烤鸡,你猜他妈妈会不会动手打下去?

当李玩痴迷于平行宇宙喜欢看霍金的《时间简史》,应酬上的张哥说这是小孩子看的书,人应该多读经典着眼于眼下。李玩的爸爸在整个应酬上对张哥都是恭维讨好的态度。成人和孩子,或者说家长和子女的最大的代沟就是:家长们在意的是如何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争向上游,而子女们活在梦想的世界里。电影通过最后爸爸在车上唱红歌忏悔自己不是一个好爸爸以及与前妻打电话后痛哭的情节给予了爸爸一些谅解。成人世界有成人世界的挣扎与无奈,中国的家长们其实是在更为伪善和粗暴的原生家庭里长大的,他们在他们家长的教育下和社会环境的催逼下从平行宇宙里的小王子成长为了连男人哭吧不是罪都成了奢侈的成人。他们成长时中国普遍的大环境,中外文化交流的闭塞,在教育子女方面他们并没有可以参考和学习的榜样,加上所背负的责任和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用或哄骗或打骂的粗暴方式去解决子女的问题。

李玩可以拒绝一杯不爱喝的牛奶吐在地上,可是电影结尾她犹豫了几秒之后吃下了一块狗肉为了维持人情世故。她也正挥手告别她的平行宇宙,逐渐成长为压抑内心真实的成人,用伪善和粗暴去对待她的人生。

李玩的继母的儿子,连路都走不稳的昭昭,被父母以爱的名义,以不输于起跑线的目的送去溜冰。他一次又一次地摔倒,他一次又一次地央求教练领着他溜冰,教练却不顾他的请求。在电影中,属于他的残酷成长比李玩来得更早。看到这里,我没有绷住我的情绪,大骂了一声草泥马。

谁该为李玩的成长忏悔?谁该为昭昭的摔倒忏悔?是爸爸吗?是继母吗?我的成长之伤又该向谁问责?这声草泥马回荡在空旷的客厅里我朋友一脸惊讶地看着我。我可以用这声草泥马去问候谁?悲哀的是我找不到一个可以问候的人。我想,导演真正想说的是,爆粗之后,和解吧。

狗十三电影观后感


狗十三是最近很火热的电影,让很多的人心有感触,其中的故事是讲诉了一个女孩的成长,里面的原生家庭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很大,带给很多人感同身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狗十三电影观后感3篇,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吧。

这个畸形的世界啊,中国式教育的残忍,你有没有感受过重男轻女的家族里,作为女孩,那种寒心,甚至都会质疑自己是否真的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世界。

狗十三真的压抑又说不出具体哪里最戳我好像很多瞬间都似曾相识又离我很远了不愿想起又被剧情带着回忆和这个片子产生不了共鸣的人你们太幸福了真的。

想到德善爸爸说:对不起,女儿 爸爸不知道,对大女儿,要好好好教育;对二女儿,要好好关心;对小儿子,要教他好好做人。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我,也是第一次做爸爸。我的女儿,就稍微体谅一下。

电影的后劲真的很大了,最后李玩吃下狗肉,看到爱因斯坦却跟姐姐说我刚才好怕她认出过来,幸好没有的时候,差点哭出来。海报上有句话,每一次成长都是一次凶杀案,因为这样的成长太普遍了,所以没有人觉得不对劲。

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接受着不喜欢的东西,常常放弃心爱的东西,或是被迫,或是甘愿,不想分开也得分开,不想接受也得接受。哭吧,哭完把眼泪擦干净,这样的事情,以后多着呢。

影片的小女孩看了多让人感到不懂事。真正在青春里感到痛苦艰辛的孩子,不会因为一只是不是原来的狗跟父母爷爷奶奶闹这么大。他们的矛盾冲突在与稀松平常的生活里没有让自己获得平等人格来对待的权利。而这部片中冲突起因是一条狗,漫长的寻狗镜头加上片末勿食狗肉的呼吁总让观众跳戏。

你看,这个孩子好懂事啊。你怎么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协呢?从电影院出来整个人都很压抑,开始回忆自己的成长多少都和李玩有着重合。原生家庭的教育真的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一个孩子,没有能力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就不会考虑要孩子,这不是自私而是负责任。

《狗十三》令我想起了自己的两个经历。

小的时候曾祖母家里养着一只猫。据说比我还要大上几岁。也就是我五六岁时,她就已经十几岁了。那只小花猫几乎占据了我童年的全部。

那时候,几个孩子常常采花帮它打扮。又为它假设一个生日的日子,摆满小零食为它过生日。看到邻居家有一个小公猫,又不顾它挣扎地抱着去和人家公猫结婚。

孩童时的许多馊点子都用在这是小猫身上。但是她总是很温顺地任由我们摆布。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猫和其他小动物校内相比,在我心里是不一样的。对猫的深深热爱大抵也是在那时候开始的吧。

而在我四年级的暑假,也是曾祖母走了的第二年。在亲戚家聚餐时,一位姑姑说:前几天回老家,那只老猫走了。在前面的旧房子发现的,只剩下一些毛了...:

后面说了什么我已经听不清楚了。无数次想过小花猫也会离去,那一刻我听到我的世界里,彷佛有一个东西轰隆一声倒下了,发出了巨大的声响。喉咙突然像被棉花堵住了一般,周围的世界变成了哑剧,再也听不见什么。

啪ldqu()o;啪眼泪一滴两滴。那时候才刚刚开始吃饭,一桌子的亲戚,可是我不顾一切地冲进了房间,眼泪止不住的流。我知道这种行为在大人看来是不懂事的。隐约听到饭桌上有人说:傻瓜连饭都不吃,为了一只猫...

我知道这样的行为很不懂事,不吃饭也改变不了事实。但是那只猫陪伴我很久,我和她有许多的回忆,如果不理解,至少我希望他们沉默也是好的。

可是那一句为了一只猫,不值得却是如此的令人心痛,那种不被理解的感觉像是再被插了一刀...

就像剧中的李玩,她说:找不到能不能不要随便拿东西糊弄我,当我是傻瓜吗其实我特别理解她的心情,她只不过是想找回爱因斯坦,而不是想要一只狗。那种不被理解的感觉多么相似...

后来,在我高二的时候也养了一只猫。橘黄色的小猫,在出生不久就来到我家了,圆圆胖胖的。拿绳子逗它,总会乐此不疲地和你闹,睡觉时会打盹,吃东西会狼吞虎咽,向你走来时像一个圆圆的毛球。刚刚为它洗完澡,很快就因为到处跑又弄脏了。

那时候我很爱它,几乎是到骨子里,几乎是睡前想,醒来起它就是我起床的动力。还记得有一次我悄悄地在它耳边说了一句:猫猫,我们结婚吧。被我妈听见了,还笑我,但是猫却听懂了一样,看着我,用头蹭蹭。

上课的时候都会想它想得出神。还记得那年春节,我和妈妈反复叮嘱:你要知道,我们家的小猫,是第一年过春节,它还没有听过鞭炮声。那天晚上鞭炮声很大,我几乎一夜未眠地担心它。

寒假结束,上学了,回来听妈妈可能猫猫想我了,闻着我味道爬到我床上了,还有书包上。那时候听着,突然就觉得那只猫,不像一只猫,像是自己很亲密的朋友一般。

后来我在乎的猫猫,还是丢了。这个消息是在饭桌上听到的。有那么一瞬间,像是回到了四年级的暑假。还是那个我,坐在餐桌上,甚至这种痛比四年级时还要更强烈。但是当时的我,比想象中淡定,没有表露任何的内心想法,强硬地忍住了眼泪。如鲠在喉,却强迫自己把那碗饭,一点一点地吞了下去。而后在房间捂住嘴巴,哭了很久很久。

所以,在影片最后,当李玩看到爱因斯坦却跟姐姐说我刚才好怕她认出我扑过来,幸好没有,却转身找一个没人的地方痛哭时。和我是多么的相似,那一刻没忍住,哭了。

后来才知道。原来,我与这部电影。也早有交集。

关于《狗十三》这部电影在看了wyn的推文以及它的热评第二条之后很想去看狗十三。

wyn说某种程度上说狗十三应该是被归类为「少女恐怖片」。说得真对,我哭成狗。

虽然一直也知道,重男轻女这封建思想。但是,到今天 ,在我们中国依然根深蒂固。个人觉得李玩算是幸运的吧。起码她有很疼爱她的爷爷奶奶啊。爱因斯坦不见的时候。李玩跑出去找狗狗。她爷爷年纪那么大了也陪她到外面跑。

当她爷爷出现在镜头前的那一瞬间我哭了。还有她爸为李玩的事情回家,跟她爷爷奶奶诉说时。

她爷爷说孩子是我带大的我不惯她谁惯她我的天呐, 这是什么神仙爷爷啊。

还有李玩奶奶是一个已经很久没有出过门的老人家了,为了找李玩,她选择了出门。结果迷路了,李玩爸爸责怪她的时候。 奶奶也是维护啊。

而我的爷爷奶奶,重男轻女我也是不奇怪的。只是每次想起我妈说,你爷爷当时知道你是个女生的时候,别人祝他得了个千金,他说了一句:嗨牌啧喔。

现在想起来依然会难过啊。其实爷爷已经不在了, 他走的时候我没有见他最后一面,可是还是哭了好久。也责怪爸妈为什么没有告诉我,尽管知道他一直重男轻女。

电影《狗镇》观后感


电影《狗镇》观后感

文/叛卡门

小时候,语文课本告诉我们人世间再苦,也总有一个世外桃源式的地方令人豁然开朗,而长大后,美丽而又有灵气的女孩如果落单到了某个小镇却总能掀起一阵腥风血雨。为何天使的降临反让人类主动化为兽类?热心的善念如何转换为理所当然的索取?个体在整个环境的驱使下究竟能守住几分良心?是人类太贪心?还是对自己残破人生的破罐子破摔?走近《狗镇》,人性的善恶直至结尾的爆发也不能令人舒畅一分,以暴制暴的方式让人想到了上帝惩罚埃及人的十诫,可当整个狗镇的人们都死在了为净化世界这个伟大使命上时,恶念也好堕落也罢,仿佛又都不重要了。片尾以众多普通的照片配合着欢快的音乐提醒着人们也很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导演的危言耸听,这样考验人性的故事往往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影片虽然时长将近三个小时,节奏却一点不慢,特别是占据大量背景的旁白以及人物之间的对白既快且带有相当多的戏剧感和独特的表达模式让人有些目不暇接。在极度简洁化的舞台之上,导演尽可能的忽略掉了一切日常用品,而鲜活傲慢的小镇居民死于枪击之后地上画下的唯一一个生物狗却活了过来,小镇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狗镇,反倒少了伪装。虽然还是有些为狗这种生物抱不平,作为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忠诚的动物却被拿来形容人性的低劣和阴暗,即便导演给出了狗改不了吃屎这种本性难移的说法来证明小镇居民的下贱和人性骨子里的本恶,但还是忍不住为狗抱屈,三个小时下来,可以说它是全片唯一一个让人喜爱的喘气的生物了,包括妮可基德曼饰演的圣母式的格蕾丝。狗知道报恩,而人类习惯忘恩负义,所以当它真正成为了狗镇,才真算是抬举了。

是非善恶在人心底本应有个天平,只是仅仅忙于生计的人们将之视作奢侈品、甚至垃圾品,日渐饥渴的心灵终于弥漫起遮天的沙尘暴遮住了心眼。小镇上的汤姆自命清高以哲学家的身份无数次给小镇居民传道,事实上他确实最虚伪懦弱的一个,因为只有他亲手给了格蕾丝最大的希望又亲手毁灭了它,在格蕾丝第一次被强暴而他却唯唯诺诺无所作为时骨子里的懦弱便展现的一清二楚,更不用说之后的种种背叛欺瞒和不知悔改。可从本片来看,不论太多或太少都成了错,格蕾丝的理解和原谅无形中成为了最大的纵容,他父亲和她最后的傲慢之争是全片的精华所在,父亲的傲慢因为看透了人的劣根所以凭借自己的权力和势力肆意践踏,在他眼中这都是最不值得被拯救的畜生;而格蕾丝的傲慢则来源于她品性中的博爱,她认为小镇人做出了那么多丧尽天良的事是因为本性,而自己不应该因为他们的本性而去怨恨,其实这和他父亲视人如狗的眼光没有什么区别。所谓以万物为刍狗才是天地最大的仁,还是给站在权力或任何事业的巅峰上的人听的,只有他们可以站在天的姿态看待苦苦挣扎的芸芸众生。

初看到影片的全透息很难不让人联想起《魔法圣婴》最经典的片尾一幕,导演拉开了床帘让观众亲眼目睹了真相,而本片是绝对的有过之而无不及。格蕾丝在遭受着非人的遭遇时小镇所有人还在安之若素的生活着,或许想着如何在奴役格蕾丝上找到自身的优越感,或者想着用更多的谎言来让自己心安理得。背景下的非白即黑最终在惩罚和审判之下变成了鲜血的红色,纯洁与肮脏本不是世界的唯一色调,弱小和无知也不是人类毁灭的原因,傲慢才是。虽然黑帮最后带着复仇性质来除暴安良,可却透露着对无政府主义的蔑视,谁知道究竟是夏娃受到了蛇的诱惑、还是蛇的出现恰好成为夏娃隐藏想法的一个借口呢,只知道单靠个体的自律和道德感去维持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是绝对不靠谱的,这也是法律和权力存在的意义,它给试图以知错然后快乐成长的人们一个清醒的教训,即是惩罚。而通过格蕾丝在小镇人们眼中的地位逐渐变化想必有《西西里》的一定借鉴,想到这里不免觉得真像个绝妙讽刺的笑话,金城武曾经为过期的罐头抱屈,那么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又想没想过淤泥的感受呢。

只有低微的人才会面对他人的脆弱而高高在上,带着施舍和傲慢做着残忍的事,甚至连原谅都不曾考虑得到。很难想象面壁者悲哀的想到自己要拯救的大部分就是这种人时的会是怎样玩味的苦笑,毁灭本身就是一种救赎。不论是圣母式的格蕾丝遗弃了狗镇,还是狗镇离开了世界,这个世界总算因此平静一些了。


喜欢《科学怪狗观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