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读了杨晓编著的《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心中颇有感触。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对有效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学习已成为一种时尚,一个新理念。它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而是一种生活习惯。如何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怎样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显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让学生学会很重要,教学生会学习更重要。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引导。在教学中,要巧妙处理教和学的关系,既研究教材教法,又探索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联系到平时的教学工作,感受颇深。实现有效教学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可以把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更直观形象的传输给学生,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鼓励质疑,激活思维
“疑是思之端,学之始”,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矛盾转化的过程。在讲《勾股定理》时,学生问:为什么是平方和啊?在质疑和解疑的良好互动中,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生质疑时他们提出的问题可能听起来非常简单,有时还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嘲笑,但是我们要拿出正确的态度,及时给他们解答,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鼓励。
最后,我借余教授的话来对有效教学做下总结:教师对教材钻研深刻,上起课来就会微言大义,发人深省,从而让学生听起来轻松,嚼起来有味。与深刻相对立的是肤浅,肤浅的实质是智慧的疲软,肤浅就像一锅二十七八度的温开水,既没有沸汤的那样的烫人,也没有寒冰那样的彻骨。因此,你不要指望从肤浅者的教学中去寻找刻骨铭心的印象。
《有效教学》读后感
随着课堂教学的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每一位教师都在寻找、积累和建构自己的有效教学的经验,力求低投入,高产出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大长进、发展。笔者认为当前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几个点来优化教学。
一、把握本文的基点
各篇课文的基点各异,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的基点,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虽说一千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毕竟还是哈姆雷特,而不会变成孙悟空。因此准确解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前提。
二、找准课堂切入点
就教学来说,找到个性化教学的视角,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因为这样可以使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文题,等等。在正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中掏出极宝贵的可教因素,通过二度创作,精心设计,突破一点,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的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本的内核,从而让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比如有位老师上的《天鹅的故事》,紧紧抓住感动一词,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感动老天鹅,感动天鹅群,感动老人,最后感动读者,感动所有的人,让人们懂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体会到天鹅的顽强和团结精神。
三、捕捉情感兴奋点
有效的教学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需要和差异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知识有热情,善于培植学生的兴奋点,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就表现在如何合理而有效地点击到学生愿意兴奋、能够兴奋的关键点和关节点上,从而不断推动学生智力和思维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HTTp:///为您编辑]
四、创设思维生成点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知识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寻求发散点,并有效进行思维的发散,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利用课文所留出的空白点,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可以利用课文主题的相似点,开展拓展性阅读活动;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未知领域,抓住知识盲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指导他们进行研究性阅读活动;可以找到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的交叉点,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时,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试试写写菲格雷总统饱含深情,动人心弦的演讲稿。一是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情感,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进行了训练,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统一。
阅读是利用语言文字积累更多知识,找到更佳的思维方式,读完作者的作品后,我对其中的情节产生了饶有兴趣的心情。在我们希望表述阅读中的情感时,通过写读后感的形式记录下来。笔者精心整理出最新的 "有效教学读后感",阅读后相信能够有所收获!
正确、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重心和灵魂,对语文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起着导向作用,能促进这些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学目标正确与否、明确与否还成为评价一堂语文课优劣的标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把握与确定,教学目标的正确、明确能减少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前一定备教材、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现状来制定正确、明确的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晋灵公不君》这篇文言文时,首先当然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其次要求学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让那些具有出色品质的人物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得到情感上的教育。
教学内容的科学与否会直接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一定要针对我们的学生,要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如不考虑学情,教学内容就无法落实,学生无法弄懂弄透,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无法实现。比如,在讲王国维的《十则》时,如不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去大谈文艺理论,学生就会既不感兴趣,也不可能理解。其次,教学内容应走进生活。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把语文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高中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对语文教师每一堂课所制定的教学内容也会结合自身的阅历形成个性化的理解,此时,让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将那些作家、作者的情感体验引入到学生自己的相类似的生活体验中去,让学生自己与生活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家作者对话,这必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节的时候,学校为每位老师都准备了一本书和一个笔记本,其中的涵义不言自明:读书记录,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我得到的是加里鲍里奇著的《有效教学方法》一书,最近利用休息时间,每天翻看几页,拖拖拉拉,总算是“啃”完了这本书。些许感触,记录一二。
一开始拿起这本书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有效度娘释义:(动词)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在教学中我们不就是为了实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吗?初读我发现这本书对于一线教学的我非常实用,它不但给予我们行动的指南,而且还融入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教学实践,在这本书里给我们介绍了很多课堂教学中的例子,手把手教我们怎么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教学。
要进行有效教学就应该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要上好一节课我们不但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得当的教学方法,有序的课堂教学组织,轻松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要重点突出,难点有突破,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评价。
布鲁姆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反思自己的课堂,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们会忽视班级里的一部分弱势群体即后进生。
在教学“小小图书馆”时,我先让学生讨论33-7的计算方法,正当小朋友争先恐后的回答自己在计算中的成绩时,我发现一个女生在做自己的事情。她很安静,从开学到现在,课堂上基本没有她高举的小手,而作业更是“不堪入目”,正确率很低。有时叫她回答问题,也听不见她的声音。我发现她注意力不集中,便把她叫了起来,让她来回答:13-7=?。等了好一会儿,我才看见她的嘴巴动了一下,而此时教师里已开始沸腾,小朋友们纷纷举手争着想回答,嘴里还喊着“我——我——”她的声音可以说没人听见(也许包括她自己)。我本想叫其他学生回答,但忽而一想,再给她一次机会吧,我们决不能放弃一个学生,于是我先叫全班小朋友安静下来,再次倾听她的回答。我用眼睛紧紧地注视着她,说:“你刚才的回答是正确的,你能不能再一次大声地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当时我也没听见她所回答的得数,但根据上学期所训练的口算情况,我知道她会回答正确。)再小朋友静静的等待中,她看了我一眼,我微笑的对看着她,她终于清晰地说出了得数“6”。小朋友都投去惊讶的目光,因为她在我们班是被同学们公认的笨孩子。“好的!有了进步!你想不想做的更好呢?”再一次,我让她又说了一遍。这次她的声音响亮了,眼睛迅速地看了我一下,脸上露出了怯生生的微笑。从这一刻起,她好像寻回了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偶尔也会见到她高举的小手,专注的神情;在课下,有时她还会主动跑过来与我拉拉家常……
教育是一门雕塑心灵的艺术,“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带着朋友般的热忱与亲切来聆听学生的倾诉,要知道: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相互倾听,相互应答的过程。教无止境,要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只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多读书多实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 我们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 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许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 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如下述讨论的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笔者把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与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教学准备策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说,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如书面计划就叫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一般说来,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 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限于篇幅,这里只谈两个问题:一是课堂教学阐述的是目标,而不是目的;二是对目前教案管理的一点看法。
一、由于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然而我们的教师对此研究得不够,往往误把“目的”当作“目标”,导致一堂课的任务也要写上“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写作技巧”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这些对得不明、错得不白的语言,或者说是“正确的废话”,对实际的课堂教学没有管理或评价的价值,也就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着重讨论教学目标阐述的问题。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争辩能力”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如有位教师在写《海燕》(高尔基)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写了“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学生的写作技巧”到底“进步”了多少。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如“根据地图,指出我国的首都北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的道理”或“在10分钟内,学生能完成15道简单计算题”等。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就提供的某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3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4个单词”等。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理想)。
二、教学准备的结果是教学方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案。对教案的管理本身其实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管理教案的目的是为了后续教学实施行为即45分钟的课堂效益。然而,目前对教案的管理有一种倾向就是走向过于繁琐的所谓规范化、标准化,对所有的教师采用同样的模式进行统一的管理,而且管理的要求过于具体、过于详尽、过于死板,这可能是教学管理的大忌。我们知道,对教案的规范化管理对新教师和欠胜任教师来说是必需的,但对合格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而言,过于规范可能是弊大于利。教案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有时也可以是在头脑里的思路。既然是合格教师或优秀教师,教学准备的产物应该是多样化的,大可不必追求一种形式或模式。教学实施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艺术,需要个性化,而没有个性化的教学(包括教案),就不可能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再者,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容易导致教师产生不信任感。如果把这种管理权部分交给学生,由学生来评价教师的备课是否认真与充分,形成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校本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的改变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准备后的实施不是贯彻计划,而是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课上学生的反应。研究表明,教案过于详尽的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反应反倒不敏感,较少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和进行讨论。相比,准备计划简略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准备计划详尽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表现要差些。这就说明,如果教师不随机应变,过于详尽的教案就有可能起副作用。教案毕竟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在实施时的灵活性非常重要,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差别往往也就在于此。
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上述的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一般说来,教师在课堂里发生的行为按功能来划分主要是两个方面:管理行为与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是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和确保单位时间的效益;而课堂教学行为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的、事先可以作好准备的行为,这种行为称之为主要教学行为;而另一种行为直接指向具体的学生和教学情景,许多时候都是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因而事先很难或根本不可能作好准备,这种行为称之为辅助教学行为。综合上述的分析,我们把课堂教学实施行为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等三类,每类行为的指向、类别及决定因素详见下表。
课堂教学行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体,上述只是提供了“一种”描述性的分类框架,还有其他多种分类方法。让教师了解这些行为类别,不是要求每个教师都非常熟练地掌握每一种技能,这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有些技能并非依靠培养或培训能获得的',而是取决于教师本人的课堂经验与人格素养。然而,重要的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会选择。选择教学行为的依据主要有教学的目标、内容、学生准备程度、时间和教师自身素养等。行为是为目标服务的,什么样的目标决定用什么样的行为,同样,内容对行为也有制约作用。如体育与数学的目标不一样,内容也不一样,所采用的教学行为也应该不一样。学生准备程度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动机准备与知识准备,不同阶段的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同一班级的学生各人的学习动机准备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行为时,还要研究学生的准备程度。对每位教师来说,其他四种因素有可能是相同或差不多的,但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却不可能是相同的,因此,在选择主要教学行为时,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是最重要的。世界上不可能有“说话像演说家,写字像书法家,上课像表演家”那样的教师,我们不要奢望每位教师都去做这种不现实的理想的人,但是我们可以要求每位教师都去按自身的优势来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如有位教师可能粉笔字写得不好,让她花很多时间去练习,结果也不一定写得有多好,但是她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那么她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语言的优势,利用电脑或投影仪来代替自己的板书,她照样可以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倡导每个教师都应该做这样聪明的人,而不应将种种不现实的要求强加给每一个教师。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这一定义说明了评价行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
尽管“评价”一词早就在我国的教育文献中出现,而且出现的频率也很高,然而,评价的背后所支撑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却没有具备,许多人还以为评价与考试、测验没有什么区别。为此,我们有必要说明一下评价比考试、测验先进在什么地方,它的意义何在?一般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也就是说,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它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或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而不是给学生分三六九等。
――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如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它已经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包括对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等。
――在方法和技术上,它不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评价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
―― 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得评价是一种开放的、持续的行为,以确保评价自身的不断完善。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即测定或诊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其达到目标的程度。因此,它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也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假如评价的结果是学生取得了进步,说明该教师的教学是有效的;反之,假如评价的结果是学生没有什么进步,说明该教师的教学就没有多少效果。
从评价活动的组成来看,学生的学业成就评价包括确定学业成就评价的依据、编制学业评价的试题、实施以测验为主的评价活动、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等几个方面。这里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需要教师具备试题编制技能,而目前由于大量的试题集,有部分教师经常照搬照抄练习题和考试题,导致本来自己应该具备的试题编制技能的丧失,这样的后果是不可想像的。如目前学生学业负担或作业量等问题,其中教师方面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己能否编制试题。经过我们的研究,会编试题的教师如果心态正常,一般说来,他的学生课业负担就不会太重。否则,教师自己很少或几乎不编试题,他所教的学生往往负担就过重。
教师课堂行为的评价特别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在西方国家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然而在我国却很难推广。这主要是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观念与认识问题,如学生观、评价观、感情分等;二是技术问题,即不知道怎样操作。尽管这两方面的问题都需要解决,但这里只谈技术问题。要使学生评价达到一定的信度与效度,必须处理好这些技术问题:(1)首先必须明确本校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评价指标。(2)评价指标控制在10至15个,而且必须是具体、明确,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就能做出判断。(3)尽可能收集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信息。(4)指标的产生尽可能校本化,要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5)开学初就应把评价表发给每位教师,并告诉教师,在期末由学生在这些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这便于教师学会自我管理。(6)尽可能每次让一个学生同时评价15门或更多门学科的教师,这样每班随机取样15名即可,以避免个别教师作假。(7)由于所有量表都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统计结果的处理需要谨慎,如不能给教师排名次,也不能当做发奖金的惟一依据。可以告诉每一位教师两个分数,一个是他本人的总分,另一个是全体教师的平均分。得分较差的教师可以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处理,或者对他们下个学期的教案进行规范管理。如果这些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学生评教师的科学性就可以得到保障。经过我们在高中阶段的研究,在学校采用学生评教师制度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校本化和民主化,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有利于改善学校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利于改善学生在学校时的心理环境。下面就是一所高中采用的学生评价教师课堂表现的量表,仅供参考。
受评学科: 受评教师: 评价时间: 年 月 日
我认为该老师的主要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建议是:
最后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有效教学策略不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它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位教师形成自己的有效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双边活动,所以要想完成拟定的教学目标,就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他们都能学到东西.在授课时,以第二类的学生作为基准,同时兼顾第一类和第三类的学生.恰当安排这三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使他们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从易到难,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使第一类的学生能“吃得下”教学内容,第二类的学生能“吃得好”,第三类的学生“消化殆尽”.例如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了6个问题:①什么叫函数?映射?②如何理解“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③如何理解“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④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这两者之间有何关系?⑤请从映射的角度给函数一个定义;⑥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在这6个问题中,前面两个问题是属于基础知识范畴,我要求第一类的学生务必掌握它们;中间两个问题属于中等程度的知识,要求第二类的学生能“吃透”它们;最后两个问题难度稍大,我要求第三类的学生掌握它们.通过这样的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学生起巩固、发展、深化作用。作业的设置遵循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外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练习题(含补缺查漏题)、巩固题和综合深化题。
各层次题量各不相同,完成形式及要求也有区别,有的层次要详细解答,有的只要写出答案,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量力而行,对难以完成综合灵活的稍难题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将客观题按解答题格式完成。这样布置作业,让学困生完成基本作业要求后,从成功的喜悦中,激发起获取更大成功的愿望;让上层生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动力;让中层生从“前后夹击”中追求新的满足。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在开展高中数学的课堂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在参照预设的课堂提问内容并进行课堂提问时,应当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进程,合理安排发问时间,确保提问的有效性。在进行新知识教授的过程中,教师需鼓励学生积极且充分的参与到课堂问题的探讨中来,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就对问题的认识达成一致;引导学生就教材中的具体范例和课堂实训内容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尝试,在已有图式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图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方法的共同点和规律;教师应辅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图层中概括和提炼出知识结构,使之得到进一步深化;
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并通过有效提问,激发其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其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喜爱;教师在抛出课堂问题后,应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迅速的在头脑中找到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点,从而达到激活其“反思点”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需注重语言组织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使得数学语言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师在开展课堂提问活动的过程中,需注重提问的数量和质量,采用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确保问题能够为全班级学生所接受。通过设置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问题来满足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各异的学生的需求。把学生作为课堂教育教学的主体,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建立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有效提问的时候,要注意与当前的时事新闻、热点问题相结合,或者是与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历相结合,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为背景,设计一些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以此体现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共鸣,可利用学生对问题背景的关注,来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对现实事件的设置和引入,学生会对提问更加感兴趣,希望去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意义和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等。教师设计生活类题目,一方面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强大功能从而爱上数学;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生活类题目,消弭了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让学生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观察身边的世界,分析事件背后的数学原理,增强了数学的应用能力。
读了《有效教学十讲》一书第一讲之后,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和课堂教学观察,发现对信息技术现状和制约信息技术有效性的因素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信息技术普遍两种存在两种现象:一是课堂教学结构松散,时间浪费的多;二是形式多样,缺实质性内容,一节课让学生掌握的东西太少。
而这些现象与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随意性直接相关,经过深入的分析,我们认为这些随意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表达、教材的使用、教师的演示操作以及教学的组织等方面,为此我们提出,有效教学:从“六要”起步,即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流程要精细、教材使用要适度、教学语言要精神、演示操作要规范、教学礼仪要强化。教学的随意性折射出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更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态度决定教学的成败。
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坚持从我做起、从“六要”做起,才能克服教学的随意性,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要强化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也有一个实效性的问题。我们认为,教学反思:有着落才会有实效。教学反思要从实效着眼:教学反思只有着眼课堂教学的实效,从评价实效的几个方面审视教学才具有针对性;要从整体着力,落实到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时段;要从习惯着手,即从学习的习惯、修订的习惯、提炼的习惯、交流的习惯着手全面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
课堂教学的实效是一个评价范畴的概念。但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实效又是一个有准确内涵的概念,广义上讲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有效达成”。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其教学实效有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表现两个方面,外在的表现就是指课堂教学的氛围:学生的注意力、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等,内在表现则指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等。
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科任务,我们认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定位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学生的学习情感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有兴趣、有激-情,全面参与学习活动,自主探究时凸显个性,协作学习时又能融合互动。是否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设计学习活动,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②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获娶加工处理、管理、交流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学是否从应用的实际出发,不唯技术而技术,体现“在应用体验中构建知识、提高信息素养”的理念?③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生归纳、推理、分析、综合、评价等深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创造能力初步培养。教学是否关注学生动脑,是否重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否强调学生学会规范表达操作?④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是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教学是否设计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环节,合理安排探究、合作学习环节?这里所说的“最大限度”其实也是一个概指,更为合适的说法可以是“尽可能的”。其反应课堂教学的效率、效益和效果的最大值取向。
郭振礼
读了《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这本书,我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有着很多的实际的意义。有效教学,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有一定理论者指导,并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既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着眼于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
书中讲到有效教学必须要考虑三个要素:投入、产出和体验。投入即效率,也就是学习特定内容所花时间的多少,或单位时间内学到知识的多少。产出即学习结果,是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也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指标。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体验,这也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方面。
书中,作者通过理论、教学案例,结合自己的感悟,总结归纳出一些实际教学中的成熟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的教;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的教;让学生爱学、乐学的教。理论联系实际,让我们读来有如在品香茗,回味无穷。
相比于书中案例里提到的那些教师的教学机智,想想在我的实际教学中,我真的非常稚嫩,上课前已经把课设计好了,但学生的回答离我的预设答案有点远,我就容易自己把答案讲出来,进而失去了本来预想达到的目标。其实,由于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的回答陈述不清,表述不完整的情况非常正常,这时,作为教师,应采用语言补充引导、直观辅助、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学生自己领悟、感受。这是我接下去要着重努力的方向。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能把快乐带给学生是最重要的。针对不同的内容,通过演一演,生动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通过猜谜、魔术引发其好奇心;通过故事、想象加上幽默的语言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爱上你的课,爱上你这个老师。
教师真是一个有学问的职业。不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还要把这些都交给学生,而且硬生生的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还不行,还要用各种方法:有趣的故事、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动作等等方式,让学生快乐的学。我想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更新教学理念,积累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身体力行,不断实践,改进,再实践,才能形成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读后感》
我在闲暇之余阅读了《有效教学66个经典案例》这本书,并感觉受益匪浅。“有效教学”指的是以最少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首先,有效教师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我们应该怎样去从事自己的教育教学才是最有效的,要时时提醒自己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效地教学,而有效的教学需要的是有效的教师。一个没有事业心,不懂得赏识自己的学生的教师,即使他的业务水平再高,也不会赢得学生对他的赞同。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永远有一双公正的眼睛;永远有一个圣洁的思想。让学生能够对他(她)产生亲切感并对他(她)所教的内容感兴趣,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其次,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点。
通过阅读《有效教学66个经典案例》,使我更清楚地意识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就要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教师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的硬塞给学生,而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把握教材,用好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使教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深刻哲理和美学等都得以充分表现,以此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智慧。教师不是“教好教材”,而是“用好教材”。
再次,了解学生的起点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
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必须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让教学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因为学生来源面广,知识结构各不相同,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对本门课的具体掌握情况,这样撰写出来的教案才有针对性,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以达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目的。
最后,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活动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点。
作为一名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指导、点拨、评价、矫正,从而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炼精华,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教与学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不是教和学的简单相加,而是教与学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的情感交融过程。要想使教学有效,一定先让学生的学习有效,要想使学生的学习有效,一定先让学生能够全面参与。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经历,在经历中获得知识、获得能力;在经历中掌握方法,体验情感。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鲜活的,多样的手法促进学生的参与实效性,从而,使师生的共同参与创造活动成为有效教学的核心点。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追求有效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永恒主题,我们应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实践和反思,切实抓住、抓紧、抓好课堂40分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落实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和精神,使有效教学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最近我读了《有效教学》第三单元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这本书对我的专业教学给予了很大的启迪与指导,而这一单元更从教学实际为我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思考的方向。
本单元从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互动、有效管理、有效练习、有效策略六个方面较为完整的介绍了我们如何去做到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下面我就从有效备课这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备好课是一个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尤其是对我这样的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来说备课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有效地备课是我应该多学习多思考的,这一单元就让我在这一方面收获很大。
有效备课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里(时间、精力、努力、物质),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有效备课是教学经验、教学积淀的总结。有效备课是教学思考、教学研究的深入。有效备课是解读教材,超越教材的创新。有效备课是教学反思、教学经验的升华。
书中提到的适合“入格”型教师的“三备法”就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第一次备课,自己独立深入钻研,不参考任何资料;第二次备课,参照相关资料,看看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想一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想到的智慧;第三次备课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就小学英语学科来说,课的前期准备工作很多,但备课无疑是其中是最基础却又最重要的工作,因为备课质量的好与坏、备课的全面与否都直接决定了教学工作的成与败。有效备课,就是要以尊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情况为基础,准确地预测和评估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将之消灭于未然或过程中,确保学生全面有效地掌握各个知识点。
备课就是对教材把握上的一种深入。我们要深钻教材、多思考方法对自己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处于网络时代的我们,也可以适当开拓自己的眼界,但是绝对不可以下载教案。一旦失去了自主教学设计的习惯,离一个失去思考能力的人也就不远了。
在教学中,强调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运用。这就要求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要充分的发挥。在这部分有效指导的学习中,也让我收获许多。我觉得,老师的指导一定要适时。要在最恰当的时候进行指导。不要指导的过早,要给学生自主研究的时间和机会。另外,指导要适度。不能包办替代,指导不是完全的告诉与给予。要防止不必要的指导,以免剥夺了学生尝试方法的机会。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追求的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的收获与体验,更要求我们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作为一名新教师,备课工作不够扎实,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计不足,导致英语教学效果有时不甚理想,而且由于缺乏英语教学经验,在备课过程中有时会过分地相信和依赖教师用书,认为书中提到的重点和难点就是主要考点,因此就作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忽视学生掌握过程中真正遇到困难的知识点,这导致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因为现代英语教学测试更注重考察学生对英语知识掌握的全面性,所以经常会考到一些很细微的知识点,而这一部分往往是在我备课过程容易忽视的。因此,备课过程中,一方面要善用但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用书,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另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学生实际的接受情况,做到“重点难点不放过,微小细节尽掌握”,只有这样的备课才能对英语教学工作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实现有效教学。
我将继续研读这本书,从中多学习些为我的成长和发展有用的精华,为早日成为一名好教师努力。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摘 要】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专题调研后,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学的实效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整合多种方教法,实现情景、知识和交际的过程统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作用;合理加减,活用教材,从而使高中英语能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广大教师和学生主体活动以及课堂内外的教与学活动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学的实效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在教学理念上,有不少教师滞留在传统教学的层面,围绕高考要求转,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更多的是考纲要求,而不是以《课程标准》为准。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还有不少教师注重知识量的过密的输入,用语言做事,完成任务型教学的相应措施不配套、不到位。第三,在教学手段上,依然“一根粉笔一张嘴”。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等设备缺乏或不能得到有效的综合运用。针对调研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笔者认真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认为要进行有效的高中英语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首先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功能。从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做起,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和活动为中心的新课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学有所用,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乐学兴趣,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真正变英语教师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教学组织者、设计者和指导者。我教人教版高一英语Unit 7 Cultural Relics中的Reading A City of Heroes的话题是英雄城。通过对精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文章St Petersburg和Peter the Great的历史和人物有了了解和认同,并会应用Where there is a river, there is a city等句式。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渐次提问,从八一起义的南昌城到抗日的台儿庄,串讲其他名城和相关人物引导他们深思Who made the city great? What plays an important parts to make something(someplace)different?引导学生深度思考,Peter the Great is gone. The City remains the city,从而悟出It is people who made the city great. 教师顺势引申,举例并深入到Where there are people. there is(are)…,完成了对学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情意教育,并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教师利用这些素材,借助学生已有经验,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促使综合运用所学语言完成“四会”任务。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范文网 )不仅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要使英语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知识学习、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和情感都要渗透到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和谐作用,尽力使其合力走向良性正循环。英语教学始终守记用语言做事,交际教学并非仅指口语和听力,而是全面技能,听说读写的相辅相成,语法教学必须有序进行,扎实打好基础,要在教学中重视巩固扩大这些基础知识并学会运用。
教学中要正确估量教师的态度、价值和个性对学生和学习的影响。着力教师的自主发展,把自己的经验思考转变为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论思考,有效地提高教学行为的反思水平,增强自己对真实英语的语言应用的意识,把自己在新理念观照下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见解p创意及教育教学实践案例运用于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进步。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视不同的课本素材、学习任务等,灵活运用讨论法、辩论法、表演法、探究性调查法和引申法。老师可就学习的话题/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发表意见,补充更新,整理汇总,互相考问,这种讨论法其有较大的操作性。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看法,相互争辩,调动各方智慧和积极性,使思路处于激活状态。笔者在教NSEFC Book IB Great Woman的(Reading)时设计了一个话题“Imagine you’re?traveling?alone to the South Pole. What will you take with you? And why?”这类问题的回答因人而异,精彩纷呈。说Take a Chinese national flag的理由很让人欢喜。有的答Take a dog or computer等回答也令人忍俊不禁。在回答What will happen to an sixty-year old lady when?travelingalone?时,更是把课堂气氛激活到极点。
新课标要求老师有新理念和施行新理念的操作能力。较好的英语课应采用多种创设情景,充分用足英语教学本身的真实情景进行教学以及利用英语本身和上下文创设情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把知识点化难为易,在情景中操练学生,提高语言实践的质量。同时思想教育等要点到妙处,水到渠成。教学过程要不断创设实用情景?精点语言知识?全面训练技能?进行互动交际?养成思维能力?开始新的有效交际。努力在多信息、快节奏、高密度、勤反复上做好文章,真正使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能收获最大化、最优化。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e时代,计算机和英语是两大基础学科,也是两大工具学科,因此英语教学与计算机的应用整合是相得益彰,两美两赢之举。我校各班都装配有小媒体设备,加上校园网、ftp等的支持,充分用足网络资源已是可能和必需。教师注意运用媒体时,要做好以下事情:①帮助学生掌握internet的常用技巧。②推荐、介绍合适的英语学习网站,如中小学英语教研网、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室,中学英语合作网、英语猫、高中英语网等等。③鼓励使用网络图书馆,适时完成研究性任务。④用好网络交互性,增强口语交际水平和笔头写作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通过网络可以得到更多自我充电的机会,提高自身语言文化、信息技术素养,提高英语素质,主动构筑终身教育体系,促进英语教学向更高层次延伸拓展。
新教材的主编龚亚夫先生曾说过:“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要全教;教的不一定要求全会;会的并不一定全考。”教师要把握的度就是在新课程规定的基本要求或较高要求,以实现学生英语学习最近发展区。
针对一般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活化教材显得尤为重要。新教材全新的、多源化的、原汁原叶的英语环境,对于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在完成教材内容之余,可以进行拔高和拓展。如教Book 2A Unit2时,可以补充介绍英语国家报刊新闻写作的一些基本通识,并适量地进行英美报刊导读(如《英语文摘》),甚至在单元末还可以让学生编辑一份英语报刊(素材可上网找)。而对于基础知识尚有困难的同学,应该具体分析每单元上目标底线,取舍Warming-up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Grammar,以人为本,尊重大班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大胆就Speaking和talking作删减。即便listening也应该有较多的听前铺垫和提示语言,并考虑改编成Multiple choice等形式。基本生词则要求掌握,如通过听写等老办法。在教会学生了解相关的语法现象的前提下,突出补充阅读,贯彻 篇章整体教学,在阅读技巧和能力的培养上多花功夫。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全面关注学生的知情意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牢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原则,整合多元学习方式,勇于实践,积极反思;以教材为基础,激活教材,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时俱进,全方位地用好媒体资源;重视不同课型的模式教学,加强英语教学的实践性,注意创设情景的实用性,重视写的能力的培养,充分注重过程评价,同时拓展学用渠道,新课标指导下的有效教学就能显效,新课标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的目标就一定能达到。
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追求“教学的有效性”还是“有意义的教学”》这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作者写的内容很贴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说出了开展教研活动和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幼儿园老师比较关注的问题。作者结合实例讲解,让我知道了在开展教研活动以及日常的教学活动时如何追求有意义的教学。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效”和“有意义”;第二部分“教学”的意义;第三部分追求有意义的教学。读了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以下说说我在文章中获得一些收获:
文章中讲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课”的比例不高,所以我们追求它的价值实现,减少那些不值得上得无意义的课,减少那些上得无意义的课。”要追求有意的'教学。
备课备什么?要追求有意义的教学,就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备幼儿上”而不是放在“备教材上”。具体的说把准备教给幼儿的有关内容与幼儿的经验联系起来,通过非正式的谈话或投放相关的材料让幼儿摆弄,预先了解幼儿已知道些什么,还不知道什么,有哪些错误的经验,判断其中有哪些可以通过教学让幼儿理解,哪些是用任何方法都无法让幼儿理解的,从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一旦对幼儿已有的经验心中有数,那准备教案就更有针对性了,教学的意义就体现在为幼儿建立经验的连接体。在日常备课中,我觉得自己在备课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活动设计,想怎样将活动设计的精彩,虽然在设计活动时也关注幼儿,但是不像文章中关注的幼儿这一方面这么多,看了文章以后,我觉得自己要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要更多的关注与幼儿,将活动与幼儿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说课说什么?文章中讲到,说课放在平时就是课后的反思,说课要把握的重点是活动过程与预期的关系,主要是分析活动的非预期效应(包括正反两方面),分析非预期事件的发生频率和性质(是预期不周还是期待生成),分析预设活动中生成的教育行为。说课具有其他人无法代替的特殊意义,因为只有执教者最清楚自己的预期以及预期外的效应,而评课者只能依据教案上的目标。当教师对自己的预期内和预期外的效应做出原因的假设和分析时,教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就能得到体现。
观课观什么?文章中讲到,观课观课观什么?关键在于观摩活动提供哪一类的课更有意义,如果提供的都是课程以外的教学活动,都是执教者自己生成教学内容,及时课上的再好,也会因为观摩者无法领会到课的精髓,生搬硬套而失去意义。应该是大家上过的或是要上的课,只有多看相同的内容的课,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培育起教学的智慧。因此,教师选择和准备一些经典而优秀的教学材料作为共同研讨的内容,尤为重要。这样避免了教材选择中的科学性、教育性的问题,“吃透教材的”问题不大,自然就会将备课的重点转向“吃透幼儿”。而一些教学内容之外的活动设计可以以案例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作为学习交流的内容。我也很同意作者的看法,多研一些活动计划之内的课,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很有帮助,这样做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吃透教材”,在开展活动时心里更加有数,有针对性。
这篇文章还是很值得看的,文章中作者的一些理念还是很好的,值得学习。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本文研究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指导学生将朗读与阅读教学、与其他语文基本训练相结合,探究指导朗读的方式,培养语感等途径来实现朗读教学。
教师为了实现朗读教学目标,要对教学过程涉及的内容、流程、组织等因素进行优化选择和调节。这种思维层面得抽象构思,我们称之为朗读教学的策略。
朗读教学的策略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主线策略。
这一策略意指:以《语文课程标准》形式出现的基本目标,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必须以语文课程目标作为教学的主要线索,在语文课程层面对朗读教学的方向、内容、节奏和成果都进行总体把握和全局性控制,保证朗读教学在《语文课程标准》框架内进行。
《新课标》提出: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同时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1.重视示范指导。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示范指导与协调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要抓好两个点:(1)完整的示范朗读学习过程实质是以朗读为线索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阅读。(2)示范朗读学习的技能和态度。教师朗读教学过程中的示范是在具体的语文课中进行的,根据不同的内容,具体示范些什么、怎么示范,就有了重点、步骤、技巧等。示范可分为两方面:一是纯粹的外显技能和态度,如轻重音、停顿、语气的处理;一是看不见的内部思考技巧。
2.指导学生朗读与阅读教学、与其他语文基本训练相结合。
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与阅读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促进的。对一篇文章来说,教师的讲解是剖析,朗读则是综和。讲解是深入到字里行间,分析指点重在理解;朗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重在感受。前者是“走进去”,后者是“走出来”。只有二者紧密地结合,才能丰富阅读课,深化朗读课。
语文基本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朗读只是其中一项。各种基本训练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应当在指导朗读时,注意与其他语文基本训练结合,以使朗读效果更佳。
朗读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是朗读教学的目的是否明确。
《新课标》对不同年级的朗读要求不一样,这是由学生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决定的。教师在指导朗读时也应当有所不同。低年级是“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克服的毛病是顿读和唱读,做到不读断句。中年级继续“练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注意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读出“不同的语气”。随着识字量增多,课文加深,高年级对朗读的要求应放在感情处理的指导上。
《新课标》对朗读的要求分三个层次,即“正确的读”“流利的'读”,“有感情的读”,指导时就应分三步,步步落实,步步提高。
朗读训练是应该分层次的。对学生朗读水平的培养,应该遵循从“正确”到“流利”再到“有感情”的发展脉络,分步骤地培养。
不同年级的的学生朗读的水平不一样,因此在指导时就应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4.指导方式要多种多样,常见的指导方式有如下几种:
(1)巧评价,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1)评价语言要亲切真挚。
2)评价方法要多样自然。
3)评价切入点巧妙,点拨语感。
(2)联系语境指导读。语境即语言环境,相同的词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3) 渲染情境读,创设情境对于有感情朗读具有得天独厚、举足轻重的作用。创设情境主要有以下方式。
从视觉角度,利用图片、投影等方式,为学生展现与课文情境相关的画面,是情境渲染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
文学的意境与音乐的情境是相通的。优美的音乐,奇妙的音响,往往会唤起学生对美好情境的向往,伴着奇妙的音乐,走进文字描绘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对美好意境的想象,是渲染情境,触动朗读情感的有效手段。
《乡下人家》一课,每一幅画面都是一首迷人的乡间小曲。当夕阳西下月亮升起,纺织娘轻唱的时候。舒缓的音乐悄然飘起,在这美妙的乐曲的旋律中,学生们仿佛看到了乡间迷人的月夜,仿佛嗅到乡下人家独特、诱人的气息。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自然与文字融为一体,与缥缈的月色融为一体,深情的朗读更会带给他们无尽的想象。
语感是对语言现象的感知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理解力。”语感可以说是一种较高的语言文字欣赏能力。它影响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力、辨识力和驾驭力。要搞好朗读,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辨识力。语感可以促进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现象的反复感受敏锐地感知语言所表达的丰富内涵,较充分地领略文章中潜词用语的精妙,培养理解力,从而达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地表情达意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语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揣摩比较,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
B与联想和想象结合起来。
C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语感培养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综合朗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研究我们会发现,教师对自己的朗读教学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每一节课,每一次指导练习,想干什么,达到什么效果,应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一来,指导学生的时候才可能既方向正确又有具体针对性。这个结论借用崔峦先生的话就是“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
新课标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一、课堂教学活动要目标明确
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体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广泛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学生参与体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声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培养学生们语感的主要手段。但是往往外来语的陌生的语音,特殊的语法,会使小学生感到与母语巨大的差异,从而在内心产生排斥。因此导致在记忆和理解上的多种学习困难。如果这种困难一点点的堆积到一起,就会挫伤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在教学中采用形体语言教学就能解决这些困难了。如:在学习英文26个字母时,我就采用了形体语言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教师们会有同感,在学习英文字母时课堂会很沉闷,学生的积极性差,所以我吸取了这些经验教训。使得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既开动了脑筋,又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会了知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英语情景教育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外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仅活泼生动,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更易于创造、模拟母语学习环境,使外语教学在科学而且正确的方向上施行。“情景教学”是指:在外语教学中运用于交际的社会情景。脱离了社会情景,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景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我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互动。小学英语课中根据学生的年段不同,“师生互动”的着眼点也不一样。高年段的学生英语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同时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教师重在“导”,引导学生调动知识储备,使表达的内容更丰富、思路更开阔,句型更为完整与准确。
三、课堂教学语言简明易懂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十分重视正确使用课堂用语,在备课时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课堂对话情景做好充分准备,充分发挥它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使英语教学更有成效。同时,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
实施小学英语有效性的教学还有许多的技巧,有待于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研究与探索。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是完成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学期,我读了杨晓编著的《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心中颇有感触。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对有效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更多读后感请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如转载请标注来源!https://www.dhb100.com/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学习已成为一种时尚,一个新理念。它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而是一种生活习惯。如何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怎样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显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让学生学会很重要,教学生会学习更重要。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引导。在教学中,要巧妙处理教和学的关系,既研究教材教法,又探索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联系到平时的教学工作,感受颇深。实现有效教学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可以把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更直观形象的传输给学生,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鼓励质疑,激活思维
“疑是思之端,学之始”,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矛盾转化的过程。在讲《勾股定理》时,学生问:为什么是平方和啊?在质疑和解疑的良好互动中,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生质疑时他们提出的问题可能听起来非常简单,有时还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嘲笑,但是我们要拿出正确的态度,及时给他们解答,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鼓励。
最后,我借余教授的话来对有效教学做下总结:教师对教材钻研深刻,上起课来就会微言大义,发人深省,从而让学生听起来轻松,嚼起来有味。与深刻相对立的是肤浅,肤浅的实质是智慧的疲软,肤浅就像一锅二十七八度的温开水,既没有沸汤的那样的烫人,也没有寒冰那样的彻骨。因此,你不要指望从肤浅者的教学中去寻找刻骨铭心的印象。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www.dhb100.com/
《有效教学论》读后感
在同事的强烈推荐下,我正好借着着这个读书月活动的契机,认真的学习了《有效教学论》一书。读罢该书,实感受益匪浅,现将读书心得呈现如下:
书中提到有效教学有三个基本要素: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综合起来讲,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那么,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呢?
书中谈到首先要有效备课 。备课中讲到三种计划的制定,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这种能力。具体到日计划的制定,也提出要考虑三个要素
(1)学习者,包括了解学生个别差异及学生需要
(2)学科内容及其结构,在这里指出教师的责任,尽管教科书中规定了教学内容,但是教师还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再度开发。还提出了教师如何利用教材?即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文中指出教学目标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目标既不至于太抽象而令学生无动于衷,又不至于太具体琐碎而令学生不得要领。具体教学目标应该以激励学生热情的学习为标准;教学方法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要考虑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课堂管理因素组合,很轻松地指出教师是一个象受欢迎的男女演员一样的复合型的天才。
其次,有效指导 。主要讲了有效讲授与有效提问与倾听。在有效讲授的论述中教了我们三种技巧,[/为您编辑]感觉很亲切,很实用。象一位长者在循循教导,我浏览了刘教授的博客,其中对加入的条件有几条要求很耐人寻味。这样写:接受我的新生活建议,
1、让读书成为生活习惯
2、把体育锻炼当成头等大事
3、为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
4、不破坏、不挥霍自然资源
5、宽容他人的生活习惯,尊重文化多样性
6、保护动物,尊重生物多样性。感觉刘教授更加有血有肉,读起文章来更感觉亲切,似乎再听报告一样的感受,仿佛看到教授写书是的情景。文中关于保持节奏的策略也讲的很细致。如教学节奏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教学环节的过度及不同 主题间的过度要重视,要保证过度数量不多,尽可能有条理,简洁等。
总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践行书中所学,以期取得教学实践的不断进步
读书心得《有效教学》
长期以来,一直以为凭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改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四川省着名的教育专家肖成全教授认为,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现在,我们通常用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来替代好教师、好教学。我们在判断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时,要考虑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重视课堂里的师生的互动关系,并把师生互动作为有效教学的中心问题来考察。在进行课堂评估和标准化测验中我们发现,大约有五种教师行为与学生理想行为密切相关,我们称之为关键行为。因为它们对有效教学至关重要。这五种关键行为是:
1.清晰授课
这一关键行为是指教师向全班呈现教学内容时清晰程度如何。
有效教师授课时具有以下特点:
(1)使要点易于理解;
(2)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3)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的特殊习惯。
研究显示,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清晰而直接地与学生交流,他们常常跑题,他们的讲话或者其讲话的方式削弱了内容显现的清晰度。如果能很清晰地教学,呈现材料就可以少花时间,而且学生第一次就可以正确地回答你的问题。你也就有更多时间用于教学。
2.多样化教学
这一关键行为是指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教学内容。一般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多样化的提问,提问是最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事实问题或过程问题,聚集性问题或发散性问题。另一方面,多样化教学表现在对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方面。研究表明,教室里物质的质地、多样的视觉效果都能增强教学的多样性。
3.任务导向
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教师用于教授特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与任务相关的问题,教师必须予以回答的有:
(1)我讲课、提问用了多少时间?鼓励学生咨询或独立思考又用了多少时间?
(2)我组织教学并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用了多少时间?
(3)我评估学生行为用了多少时间?
所有教师都需要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让他们享受学习。如果教师把大多数时间用于教授切题的内容,而不是把时间用在那些只是有可能需要的过程材料上,然后才让学生获得教学内容,那么,相比之下,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就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如果接下来课堂上师生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就可能更高!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学生实际投入学习材料的时间,称为投入率,与教师教授某个论题的时间不同。它是指用于学习的时间百分比,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真的在学习,忙于教学材料并从教师提供的活动中受益。有时尽管教师可能在任务导向下教学,也可能为学生提供了最多的内容,但学生可能并没有投入学习,这意味着他们并没有积极地思考、操作或使用教师提供的内容。这种不投入可能涉及对或隐或显的情感、精神上的漠然。学生们跑下座位、谈话、看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书的时候,很显然就没有投入学习。学生们的不投入方式还可能更加隐蔽,比如看起来精神集中但实际上却在走神。教学生活中令人不快的一个事实是:在上课的时候有可能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走神。在纠正这种类型的不投入可能很困难,它需要改变任务本身的结构以及对学习者的认知要求。这就要求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安排引发学生投入学习活动。
5.确保学生成功率
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呈现材料的难度水平已经成为任务导向和学生投入率相关研究的一个关键方面。难度水平由学生的成功率来衡量,也就是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有如下三种难度水平:
(1)高成功率:学生理解任务,只是偶尔因粗心而犯错误。
(2)中等成功率:学生不完全理解任务,犯一些实质性的错误。
(3)低成功率:学生压根不理解任务。
研究表明:教师的任务导向(教学时间)和学生投入率与学生成功率密切相关。中高等水平成功率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成就,这是因为教师讲到了较多的处于学生当前理解水平的内容。而且,产生较低错误率(高成功率)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对学科内容和学校的积极态度。调查研究显示,普通学生把大约一半时间花在那些能带来高成功率的任务上,研究还发现,一些学生在高成功率的任务上所花的时间超出平均水平,结果他们的成就更高,记忆力更好,对学校的态度也更积极。这些调查结果暗示人们:学生应该把60%70%的时间花在某些任务上,对所教材料他们几乎能完全理解,只是偶尔犯错。中高水平的成功率将使学生掌握课时教学内容,同时还提供了通过实践来应用所学知识的基础,因为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学生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一些思考,比如批判性思考和独立思考等。在策略方面,这对于自我导向学习和学会学习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很多教师这个学习阶段花的时间不够充分,而这个阶段对于学生达到解决问题和批判思考的目标特别关键。有效教师的一个关键行为就是,组织和安排能产生中高水平成功率的教学,并向学生提出超越给定信息的挑战。以上所述是促成有效教学的五个关键行为,也是有效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行为,只有具备了这样五种关键行为,教师的教学才可能是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读《有效教学》有感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和谐互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和谐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和谐互动的基础。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的交流和平等的对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和谐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教师是学生年长的伙伴,真诚的朋友,贴心的师长。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营造一种生动,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教师要摈弃自己唱主角,学生当配角,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同学当听众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引导着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谐互动的课堂需要对话和共享。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和谐互动的重要条件。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
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五,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
激发鼓励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并且在课堂互动中与别人交流和商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在集体讨论中自主选择话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生的思想和观点,教师可以使学生们共同对他们的学习负责。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和共同阐述的空间,自由选择的权利,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六,关注与倾听是实现课堂和谐互动的必要的修养。
和谐互动要求要学会关注。教师不仅要自己关注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生不只是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教师和其他学生,课堂上就不可能呈现出和谐乃至高效的互动。教师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着眼发展;不仅要关注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偏差的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意志等等。学会关注是和谐互动所必不可少的。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后感(一)
福田区上步中学 谢玉娟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的作者余文森老师以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阐述了现在及未来的教学走向——卓越教学。余老师在前言部分是这样写的:"追求卓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和要求。按照词典的解释,卓越的意思是非常优秀、超出一般、与众不同。实际上,卓越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气质、一种个性、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一种文化,卓越的本质是"超越":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永无止境。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不仅要让教学变得效果更好、效用更高,而且要让教学变得更有人性、更有意义、更有境界、更有内涵、更有品质、更有精神。"他还提到,"对教师来说,卓越教学首先需要确立的是卓越的思想、精神、态度,而不是去寻找一种具体的模式、行为和表现。"
这本书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卓越教学中的"以人为本的质量观",即要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幸福作为教学质量的核心内涵及首要指标。学习并不是学生的唯一任务,而只是学生全部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可是当前教育方向的偏差导致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各种培训、竞争,家长最怕的就是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学生在疲惫、劳累、压抑、烦闷、痛苦中学习和生活,他们的体力和智力均被摧残着,最后必然形成对知识的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需要考虑的是教学的意义和使命,要考虑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学生需要的、喜欢的,能够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教师不是技术性的工具,我们不能只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分数,教育工作者需要改变自己,在教育信念上改变自己,并且努力把上课变成一种快乐和幸福的活动。根据本书的精神和个人感受,我对今后的教育工作有以下四方面打算:
一。 教学理念方面
1. 时刻牢记"健康、幸福、品行、学业、个性"是学生成长和发展最重要的五
个要素;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既是教学的基础,也是目标,是落脚点;
2. 培养"会思维"的学生;
3. 做 "有温度课堂"的老师,真正接纳每一个学生,不单以成绩评价学生,重视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给学生安全感;
4.经常性地进行自测与评价,在反思中进步。
二。 教学内容方面
1.不断学习,打开学科边界走向综合。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努力揭示教材知识的价值;
2.关注如何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情感等融入教学过程,使其成为教育内 容的一部分;
3.把教材知识内容巧妙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即设置问题情境。
三。 学法指导方面
1. 注重处理好学生个体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给予不同学习风格学生充分空间;
2. 解决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教学的关系,教师的教要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在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上下功夫,在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上下功夫;
3. 解决好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每种学习方法都有它的特色,要恰当使用,不可流于形式。
四。 学生能力、素养培养方面
1. 重视培养学生的三大核心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
2. 帮助学生成为具有寻找快乐成为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3. 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均衡发展。
总之,卓越教学是从知识传承走向知识创生;知识在教学中得到增值,一切
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卓越教学,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用这本书的作者余文森教授的话说:"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永远只能在过程中。"我们且读、且思、且实践着。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后感(二)
我的读书梦,我的读、思、行
方萍
提起笔的瞬间,我突然意识到光阴荏苒,春去秋来,我已然为人师十九年,而这十九年来,我最可贵的品质和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从日复一日行走于教室,踱步于讲台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这得益于我的读书梦,我的读、思、行。
九年前初识余文森教授,当时我在福师大教科院就读教育硕士,有幸地成了他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生。余教授上课睿智幽默,把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剖析得独到有味,宏观和细节阐述生动,理论和案例相互交融,给我留下及其深刻的印象,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之后拜读了他的《有效教学十讲》、《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等教育专著,正式开启了我的读书梦。
我的教育梦、读书梦很简单,我不是大学者,不是教育家,作为渺小的个体,我改变不了大环境,那就努力影响小环境。我不敢言学高身正,但可以无私奉献,我希望通过读书、读好书,充实我的人生、我的教师生涯,我希望我与学生之间不只是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关系,我常想如果我是一桶没有任何用处的死水,我会愧对学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渴望成为那样的涓涓流水,让学生们天天都喝到甜甜的水。即使这源头活水不够强大,也仍一如既往地充实、更新着。于是,我遇到了余教授的《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
读余教授的教育论著,使我深有感悟:教育不仅是一个严谨的知识传授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灵性和创造性的艺术过程。追求卓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要求,这部教育专著是时代教育精神的体现,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教育教学问题, 阐述了现在及未来的教学走向。——卓越教学,其视野之宽阔、思想之深刻,永远是我所不能企及的,却是我可以努力去无限靠近的。我把阅读当作培养教师的教育信仰有效途径。书中通过热情、严谨、和明晰的教育语言,让我体会到崇高的教育理想和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很好催化了我的教育信仰。
在书中,余文森教授提出:如果说有效教学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那么卓越教学则是对教学的理想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当有效教学出现了内涵知识化和窄化、教学活动模式化和机械化的倾向时,我们就应该反思了:追求教学的效果、效用、效率是对的,但凡事都应有度,物极必反。纵观现在的通用技术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无形扩张了教学容量,导致表演和走过场现象的发生,或者为了多腾出课时给学生动手实践,人为在单位时间内增加学习内容,学生被太多的知识填满,没有真正理解和内化,更无从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了。这样的通用技术课堂从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也是值得反思的。没有教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课堂是失败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己探索和深层次思考的课堂。
我的读书境界到底有多高呢?手执一书,凝神静气,独坐窗前,细细品读。即便不读,闻着这淡淡的油墨香也是一种满足。我经常在读书过程中掩卷沉思,发挥思维和想象力,按自己的思路一路畅想,然后打开书,比对文中思路再继续细读下去,思路与作者偶同,我会大欣大喜,若大相径庭也没任何尴尬。
那么余教授笔下的卓越教学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呢?和我想象的一样吗?余教授在书中非常鲜明地指出:相对与传统教学和有效教学,卓越教学是一种新教学。是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立德树人"以及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得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重要体现在从"知识导向"的教学走向"能力导向"的教学和"素养导向"的教学。这本书给了我在通用技术教学实践中的深刻启迪:
1、通用技术学科能力的培养重点在技术设计与制作解决设计技术问题的能力,识读技术图样的能力,技术与设计的表达与交流能力等。而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着眼点,从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等五个方面形成和发展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迁移学习,促进其终身发展。
2、卓越教学呼唤卓越教师,我顺应中国课改的历史潮流而来,怀着对技术与设计世界的虔诚而来,揣着教育责任心、抱着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书中的知识、经验加以选择和提炼,融进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信念、感受与经验,用激情与理智的感染力,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从知识型教师走向智慧型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思想型教学的卓越教师。今年暑假以来,我一场不拉地随着名师工作室的脚步,聆听余文森教授关于提炼教学主张的讲座和辅导,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的飞越就是拥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成为有教学主张的教师。从读书到思考与实践,再到行动起来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向卓越攀登,这种修炼充满正能量的诱惑。在这样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努力中,我懂得了教师生涯的意义。
我想,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只要用心浇灌,便会繁花似锦,收获的是教育的成功,体验的是教师的幸福。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后感(三)
探寻卓越教学的内涵
卓越教学,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用这本书的作者余文森教授的话说:"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永远只能在过程中。"需要我们且读、且思、且实践。
读了此书,让我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有着很多的实际意义。有效教学,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需要有一定理论指导,并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既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着眼于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课堂有效教学要求立竿见影,在乎眼前的教学效果,马上教,马上会,"即教即学即会","当堂达标".可是我们不能忘记"教学是一门慢的艺术",教学的很多效果是要慢慢显示出来的。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关注,特别是小学生。如果在每一个活动,每一个舞台,每一个空间都以孩子为本,关注他们,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拥有被重视的感觉。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唯有"学生为本,学生中心"的价值取向,才能培养出一批自信、阳光、敢于担当、睿智机敏、热情仁爱的孩子。日常的教学设计、活动安排必定要时刻从学生的出发点进行,将学生作为一切的焦点。此外,教师要带着丰富的情趣情感走向学生,与学生建立起真诚、和谐、温馨的情感关系。沐浴在教师美好的情感里,儿童的心灵就拥有了一片最灿烂的阳光,为学习和生活营建了一个安全的情感环境。
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的真实状况与需求就必须有一个在常态下与学生保持沟通的渠道。了解学生的想法,就一定要走近学生,平易近人,成为他们的朋友,与他们亲密无间。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与学生随意的沟通中能更加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以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教学强调纪律、秩序、形式、模式、规定和制度,追求统一的、标准的、固定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预测性太强,"没有意外惊奇".可是,我们忘了"生命不能被保证",真正的教学一定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名家大师拥有丰富的阅历,积累了大量的智慧和人生感悟,站在这样的观景台怎么会感受不到更宽阔的视野?若教师们在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更重视学生智慧的生产和人格的塑造,便可使他们理清志向,从而导航他们的人生。现代的教师都会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际上,即便能授之以渔也是不够的,还必须引领学生树立"渔"的思想,即要引导学生在心中构建渔场、渔业、鱼的世界。学生一旦有了思想,没有知识可以补充知识,没有能力可以锻炼能力;但若没有了思想,已有的知识可以遗失,已有的能力也可以荒废。因此,开启思想,催生智慧是教师工作的最高境界,正所谓:三流教师教知识,二流教师教能力,一流教师教思想。
教师真是一个有学问的职业。不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还要把这些都交给学生,而且硬生生的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还不行,还要用各种方法:有趣的故事、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动作等等方式,让学生快乐的学。我想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更新教学理念,积累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身体力行,不断实践,改进,再实践,才能形成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始终强调:"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代教书育人楷模于漪也真诚呼吁:"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的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把育人的种子深埋在自己心田,无时无刻不体现出对育人的诉求;把育人工作渗透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书是途径、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是根本。读完此书让我受益良多,以后会继续博览群书,驽马十驾。
要当好先生,先要当好学生。教师应当是手不离卷、心不离学的人。爱学习,爱读书,实质上是教师的职业习惯,同时也是教师人格的必要组成部分。这是吴松年老师《有效教学艺术》一书中的一句话。是的,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个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本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寒假里,我认真地读了这本书。首先被导论中的一段小诗所吸引:艺术的灵魂在于情感;艺术的魅力在于风格;艺术的源泉在于生活;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艺术的追求在于完美;艺术成功的标志在于共鸣。
我感触最深的是有关备课的部分。备课是个自觉过程,这种过程的特点在于教师的自我约束、自我要求,要用心去备课。备课不是为了应付上课,而是为了提高自我教学素质。我参加工作已经20多年,对教材掌握熟练,但如何把每节课都上成优质课,则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而吴老师给我指明了方向:要备出优质课,就要做一个苦练教学功力、体现教学艺术的老师;要不断积累经验、集聚精华,做一个不断进取、不断提升实践经验的、有自身教学魅力和教学风格的老师;做一个肯于学习钻研、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专业化水平和素养的老师。
教学是艺术,是无止境的,要把课上得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实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必须做到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学真谛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才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也才是一个对学生有很大帮助的老师。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有效教学》的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有效教学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