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名人记有感

读名人记有感

读《学记》有感:用综合性学习长善救失。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学记》有感:用综合性学习长善救失》,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用综合性学习长善救失

——读《学记》有感

周丽珍

01

近些年,我们学校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科技实践活动嫁接起来,用科技的平台"玩"语文,用语文的方式"玩"科技,从2013年至今,连续将5个大型"综合性学习"活动送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都获奖。在一片赞许声中,也有人发出质疑。当他们看到一批批孩子"抛弃"课本走出校园,走进山野村镇时;当他们看到人头攒动的教室旁边那个空荡荡的教室时;当他们看到孩子们不光是写作业,还画作业、拍作业、剪作业、唱作业、"查"作业……时;当他们看到同学们可以几个人共同做一份作业而不是独立完成时……他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是在上课吗?

这是在上课!这是在上语文课,这是在上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02

"综合性学习"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基本理念"中,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积极提倡". 2001版《语文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中也有表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2011版修订为:"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语文课标》为什么要提倡"综合性学习"?是"长善救失".因为长期以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严重缺失。正是因为严重缺失,2016年暑假,《人民日报》才会刊文痛批语文教育:《为何一写作文就"撒谎"》。这篇文章最后说:"学生作文失真的问题,实际上是学生远离生活、失去生活的问题。今天的语文教育需要更宏阔的胸怀和视野,还孩子以生活本身,方能培育出真正的情怀。"

"长善救失","长善"和"救失"要并重。我们比较一下两个版本《语文课标》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表述就会发现,2001版侧重于"救失",2011版是"长善"和"救失"并重的。如:2011版《语文课标》"课程设计思路"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表述,就在2001版"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前,增加了"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长善"我们一直在做,"救失"我们做得怎么样?很不好!正是因为很不好,2016年暑假《人民日报》才那样痛批语文教育。

03

"长善救失"作为教育原则最早出现在《学记》第十章,原文如下: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文如下:

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失败的原因,或者是贪多嚼不烂,或者是知识面偏窄,或者是不求甚解,或者是半途而废。这四点,是由于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教师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和才智水平,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发挥优点克服缺点。

落实"长善救失"原则的前提是"知其心",即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和才智水平,但从整体上看,现在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才智水平的程度,远远不能和古代教师比。这个"不能比"不是说现在教师的素质下降了,而是古今学校教育的体制不同:古代多是一人包班,而且是复式班,现在多是分班分科细密。了解是需要时间的,分班分科越细密,单个教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就越短,教师对学生"善"与"失"的了解就越不够,进而"长善救失"的落实就不到位。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有,"综合性学习"就可以。"综合性学习""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就变分为合了。

04

我们学校将语文与科技实践活动嫁接,组织大型"综合性学习"活动,时间长(少则一年,多则四年),涉及的单位多(少的五六个,多的一二十),而且经常整班整班地带学生外出考察,但我们基本不占用课内时间,而用"碎片时间"."碎片时间"指的是课后时间、周末时间、节假日时间等。我们用课内时间"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用"碎片时间""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我们是"长善"和"救失"并重的。而且我们在"救失"的同时也在"长善".

2017年12月1日,经过三年半的多轮次培训后,我们把我们班的学生带到宁国市兴宏工艺标本有限公司,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习标本的制作。我们班从2014年4月开始实施"我的标本我的手"大型"综合性学习"活动。整整一天,所有学生都完成了一件标本作品,有动物,有植物,每一件几乎都是工艺品。之后我们布置研究任务:所有人研究自己亲手做的标本,准备向全校同学解说。

同学们一头扎进网络,几天后,一份份口语化的解说词出来了,有长有短,有好有差。少数是纯粹的网络语言,这些孩子不会把网络语言变成自己的口语。

已经口语化的解说词,无论质量如何我们几个指导老师都不管,我们只是帮那些不会把网络语言变成自己口语孩子。但是,我们故意把他们几千字的资料删减得只剩二三百字。

我们先安排学生模拟解说。一轮模拟下来,很多学生主动说:我的解说词太少,只能说一两分钟,而人家能说十来分钟,我要补充。于是,他们自己去补充了。

等孩子准备得差不多了,我们安排三年级学生来参观,现场气氛非常活跃。等三年级学生参观完毕,我们问他们什么感觉,他们说:我们准备的东西基本没用,这些三年级的同学不听我们解说,尽提些奇葩的问题,许多问题我们根本回答不了。我们问:那该怎么办?他们说:我们还要继续查阅资料。

过了两天,我们又安排五年级学生来参观。五年级学生理性些,双方互动得非常好,孩子们非常自豪。五年级学生也提了不少他们回答不了的问题,促使他们继续查阅资料。

就这样,我们多批次地安排学生去参观,这帮孩子每一次接待都是一次磨炼,之后又是一次提高。

2017年12月28日,是这些孩子最骄傲的一天,来自宁国市个中小学的50多名老师来参观了。他们个个自信满满,阳光灿烂,和各位老师互动自如。反馈时,老师们给的评价是:惊叹、神奇、如果不是亲身感受简直不敢相信,等等。

05

上文的这个活动起于探究,终于表达。这"探究" 其实是目标驱动下的主动阅读,其中涉及到了识字;这"表达"其实是口语交际;要完成好这个口语交际,必须将查阅的资料进行处理,还要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口语,这要写作。探究的过程,是自主的,也是合作的。从探究到表达,孩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这个活动,把"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把"自主、合作、探究",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10个关键词融为一体,这是"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同时,这个活动还联系到了植物、动物、美术等学科,联系到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这是"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因此,从课程方面看,这是"综合性学习",这是"长善救失".

学生个体在这个活动中也"长善救失"了。现在教师没办法对每个学生的"善"与"失"了解透彻,但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自主发现别人的"善"而认识到自己的"失", 又自主救了自己的"失"而长了自己的"善".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而我们认为,基础教育,不患"多"而患"寡", 不患"易"而患"止",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综合性学习"是可以"长善而救其失"的。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制作汉字小报 ――《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活动 (650字)


汉字已经有四千多岁的高龄。它是中国的一大瑰宝,也曾对日本、韩国造成重大影响。现在,我们的交流已经离不开它。

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我们听得眉飞色舞、如痴如醉。当老师说要制作汉字小报,让更多的人对汉字有更深的了解时,我不禁兴奋起来。脸上是一副认真听课的表情,可心里呢?已经浮想联翩:安排哪些内容呢?用什么例子才能吸引别人呢?我的小报会不会最受大家欢迎呢?各种想法装满了我的脑袋,连下课铃声都没有听到。

下课时,回家的路上,我都在构思:先回想上课时老师讲了汉字的哪些方面,回忆哪些内容最能增长见识和最受人欢迎。接着确定了小报的主要内容,先写卷首语,再写汉字的演变史和各种字体,然后写一些好玩的字谜、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

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工了。先拿出纸张和水彩笔,再上网收集一些资料,接着认真地一笔一划地写了起来:先写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如坚强不屈的壮士屹立在山峰;再画人,是仓颉,是他,是他,创造了我们文明的开始,是他,是他,创造了我们简便书面交流的开始;再写一些字,有些躯干矮短、两边修长,有些外部轻灵、内部紧凑;最后,画朵美丽的荷花,如少女轻柔摇摆,让小报更美观、漂亮。

夜幕笼罩了天空,我意犹未尽地放下笔,甩甩沉重的手臂,揉揉酸胀的眼睛,踢踢麻木的腿,惬意地伸个懒腰,得意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再次感受汉字的巨大魅力,快乐地说一声:汉字,中国的瑰宝,我爱你!

六年级:钟莹

我学《缇萦救父》的故事


每 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历史故事,我也不例外,在我的《弟子规千字文》这本书中,就有一则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那就是《缇萦救父》。

《缇萦救父》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缇萦的父亲淳于意喜好医术,常常治病救人,但是有一次被人诬陷开错了药方,送进了官府,被判肉刑。缇萦知道后,决心去长安为父伸冤。汉文帝看了她的状子后,被她的孝心感动了,赦免了淳于意的罪。看了这个故事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让我懂得我们要向缇萦一样,做一个孝顺、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谢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长,他们每天为我们洗衣、做饭……而我们却在旁边玩玩具、看电视,偶尔还会对他们发脾气,现在想起来自己做的真是太不对了,我们不能给爸爸妈妈添麻烦,反而还应该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还应该感谢老师,这位辛勤的“园丁”每天为我们“浇水”、“施肥”,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应该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并且给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还应该感谢那些在地震发生时,帮助过我们的叔叔、阿姨们,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来救助我们,有的甚至还失去了生命,这一切让我们记忆犹新,以后我也要学习他们,积极地去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

小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感谢我们的爸爸妈妈、感谢我们的老师、感谢身边帮助过我们的人,做一个孝顺、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读《沉香救母》有感


小学读后感|读一本好书读后感|好书推荐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天上的三圣母握有镇山之宝宝莲灯。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读《沉香救母》有感,欢迎阅读。更多读《沉香救母》有感相关文章请关注读后感栏目!

读《沉香救母》有感一

我读了《沉香救母》这本书,读后感受很深,书中我最喜欢沉香这个人物,他拥有决心、信心和耐心。在沉香救母的过程中,二郎神一直追杀他,阻挠他救母亲,正因为沉香有决心、信心和耐心,所以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胜利。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天上的三圣母握有镇山之宝宝莲灯。一天,三圣母下凡游玩,遇到了一个年轻书生刘彦昌,刘彦昌和三圣母一见钟情,他们便结为夫妻,过上了恩爱无比的幸福生活。三圣母和牛郎织女、白蛇许仙一样,触犯天规被哥哥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后来三圣母生下了一个孩子,起名沉香。沉香得知身世之后,为了拯救被压在华山脚下的母亲,努力学习武功,经历了千辛万苦才找到一把神斧,只身赶赴华山,劈开了那牢不可摧的华山,救出了母亲。

看完这本书我体会多多,沉香的孝心,他为了母亲,历经千辛万苦。他刻苦练功,一心只为救出母亲,沉香母子相逢,亲情依依,苦尽甘来。沉香那种坚持不懈,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更深深地感受到,在生活中遭遇困难的时候,不能气馁,应该向沉香学习勇敢地去面对,去克服。

读《沉香救母》有感二

《沉香救母》是我们这个月学习的礼仪小故事,读好这篇故事后,我思绪万千,便写下了这篇读后感,沉香的母亲是天睥神仙三圣母。后来,妈被贬下人间并与人位书生刘昌结了婚生下了一个儿子叫沉香,后来三圣母被二郎神压在华山底下,沉香为了救母亲,拜吕洞宾为师,最后,他打败二郎神救出了母亲。

在这篇课文我知道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妈妈,如果没有妈妈是件悲伤的事。我还知道了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管是寒冬腊月,盛夏酷暑他都早起晚睡。一年一年的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出了一身功夫。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很感动。小沉香为了救母亲历经了千辛万苦,他的孝心让我敬佩。联想起我,我的妈妈为我准备好一切,我却没有沉香的那份孝心。每当妈妈下班一回家,我就拖着妈妈陪我一起写作业或运动,丝毫不给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一点休息时间,夜很深了,可是我还没有睡,往往就会妈妈的怀抱哭了。

读了《沉香救母》的故事后,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我想,我今年也8岁了,不能像以前那样老是在家里发脾气。应该向沉香学习来孝敬父母,比如说爸妈下班回家了,我就可以给他们倒杯茶,捶捶背。星期天帮他们扫地,洗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有好吃的东西先让爸妈吃等,来尽我的一份孝心。

读《沉香救母》有感三

我最喜欢上语文课了。因为可以看很多有趣的故事。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沉香救母》。我看了觉得非常感动。

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下。沉香为了拯救母亲,上山拜师学艺,每天跟着师傅习武练功。几年过去了,沉香15岁了,他他救母心切,吃吃尽了苦头,感动了仙人,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沉香用神斧劈开华山,救出了母亲,终于一家团聚。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沉香真是个孝顺的孩子,他为了救母亲,小小年纪,吃了很多苦,从未想过要放弃。我应该向他一样,好好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个好孩子。

读《狼性》有感


读《狼性》有感

偶然,在书店中,阅读了《狼性》这篇文章,使我顿觉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闭上双眼,仿佛,看见了一群群狼在野外捕食,一次失败,第二次再来;失败了,再来,再来面对挫折,狼群的反应不是沮丧,也不会表现出忧虑。狼群只是整装待发,投入眼前的新任务,继续向前进。深信在下次,胜利将属于他们。这就是狼性-----一种不怕困难,勇敢面对挫折,勇于尝试的精神。

细细地品读这篇文章,我似乎只能读懂败中求胜这个词。

多少人,在失败过后,总是选择逃避,而逃避的结果往往是失去了机会,失去了成功。正如文中所说,我们不但不应该畏惧失败,逃避失败,更应该鼓励失败。是啊,如果人人都害怕失败,逃避失败,那么,那些新的,有挑战性的的东西就没有人去尝试了,每个人也只是庸庸而过,不是吗?我们更应该学会鼓励失败,挑战成功,才能获得新的知识,新的感想,才能在失败中取得成功,取得胜利!

多少人失败了,总是抱怨环境的恶劣,却从不知道如何在困境中崛起,如何从困境中将自己磨练成强者。不是说:困境易成才吗?许多奇迹都在险恶的环境中出现的,顺境虽好,但它能消磨人的斗志。而逆境却能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和勇于拼搏的精神,使自己的能力超常发挥,是啊,只要抓住了逆境中的希望,把它作为动力向前冲,那么,成功一定会在终点迎接我们的。狼群都能这样做,何况是我们高等的人类呢?

准备失败!鼓励失败!败中求胜!挑战成功!

读罢,同学们,生活在幸福今天的我们,是否应该学着如何去挑战失败呢?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

读《给教师的建议》之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我们有时候会对一些事物有根深蒂固的认识,有些认识甚至根本就不对,改变起来很不容易,但不改又绝对不行,因为涉及到孩子的未来。

很多的时候,自以为教会了孩子好多知识,而只要孩子们把这些知识记住就会让老师很高兴,事实上有好多的孩子记住了不少却没有消化,不会运用,反而成了学习的负担,就像柳宗元笔下的小虫子,见一点拾一点,最后累垮自己。

苏氏告诉我们学知识,不是学习的目的而学习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学过的知识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

在教学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为了这样的事情而头痛: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育学生,学生却爱搭不理,无动于衷;我们声情并茂给学生们讲故事,却总有学生目光呆滞,心不在焉;面对这样的孩子们我们着急不安,甚至生气,其实,这说明这部分孩子已对学知识厌恶,产生了冷淡和不易接受性,这可是学习大忌,如此以往这个孩子的学习越来越疏远。

怎样改变这种状态呢?苏氏告诉我们,在上课时,学生的第一要务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思考,借助知识去认识周边的事物和现象,让学生体验到思考的乐趣,和运用知识的享受,久而久之,学以至用的能力就会逐渐形成,活学活用才有可能创新。

观《三毛救孤记》有感


《三毛救孤记》讲述的是三毛儿的故事。

三毛是个流浪儿。他出生在旧社会,从小失去了父母。天天在街上流浪。三毛做了很多好事,其中一件事令我非常感动,

一天,三毛在大街上流浪,忽然看见一位穿得很时髦的妇人正在毒打一个小女孩。三毛跑上前去,把小女孩救了过来,才得知,小女孩也是一个没有父母的孤儿,又被人贩子卖去做苦工,地主天天让她干重活,干不好不给吃饭,她好几天都没吃饭了。三毛赶紧从自己的破口袋里掏出自己唯一的两个馒头给了她,她狼吞虎咽地啃了起来。吃完了,小女孩又得回去了,不然,地主是不会放过她的。小女孩走后,三毛非常悲伤,他最痛恨有钱人,身为地主家,仗势自己有钱,欺压贫苦人,三毛决定把小女孩救出来,让她脱离苦海。三毛帮过一个算命盲人,便找他想办法救小女孩,他答应了,便和三毛一起去地主家算命,说:小女孩是一个天上的天文星下凡,必要让走她,因为她是你们家的克星之类的迷信话,地主信以为真,把小女孩放走了,从此,小女孩自由了,三毛也很开心。

自古以来,无数名小英雄为人民做好事。而三毛就是其中的一名小英雄,他的心灵如同雪一般纯洁,他为人民做的重种事迹,让我深深体会到小英雄的伟大,他有着顽强的意志,他有着善良,正直见义勇为的精神,我们要把他好的形象时刻记在心中处处以他为榜样,在学习上,在生活上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读《学记》有感:用综合性学习长善救失”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名人记有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