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水浒传读后感练习

水浒传读后感练习

《民国银行练习生记事》读后感。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民国银行练习生记事》读后感,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民国银行练习生记事》读后感

罗星

拿到《民国银行练习生记事》这本书,起先对记事类书籍有些陌生,主要是以前未阅读过,读了之后,将杂琐的感想整理一通之后,有了对以往读书不一样的感受,书中记载了民国时期胡守礼、徐寿民等人在银行做练习生的经历,这本书虽然摘录的是民国时期的事情,却与现今的银行生活息息相关。以下是我阅读之后脑子里蹦出来的一些想法和感受,特此记录。

一、“活”在制度里。

不管是现代,还是在民国时期,银行业对风险的认识也是在不断的追索,小到招聘的准入条件,“介绍人”的介入,正是目前保证担保的原型吧,应对当时资讯不发达的情况,无疑是一种防范风险的措施,虽然最终保人制度效果不尽如人意,但在风险制度改良尝试的道路上,银行业印上了许多历史的痕迹。

在用人方面,书中提到时任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事务长,曾当面向其校友推荐其同乡,对方以该行招考简则为作证答复并致以歉意。在当时监管体制还未足够完善的情况下,可以看出当时该银行招聘制度的执行还是很到位的,在鼓励推荐和介绍的同时,依章办事。这或许只是作者摘录的个例,作者也提到也可能有不经过招聘及考试而直接录取的情况,但依章办事,尽职尽责在银行业是必须严格执行的。

对于银行练习生的录取工作,从笔试到口试,再到体检,每个环节都制定了明确而具体的标准,这些标准在确保生源质量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乃至后篇记载的练习生培训及待遇都有明确的制度体系。这点让我颇为触动,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制定出在现今社会都可称周密的标准,不可谓不难得,也让我更深刻意识到银行业对规则制定的重视,做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迹可寻,风险才能可控。

近些年来,银行业里头的经济案件时有发生,数量多、金额大、造成的损失触目惊心。然而,经过剖析和反思,我们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每个经济案件的发生无不与制度有关!也许是由于制度缺乏、或由于制度不完善、也可能是由于制度执行不严等原因,造成了一些问题。在我们不断最求高业务增长的同时,忽视了制度的建设,以致出现制度滞后于业务发展的状况。所以,要让银行机构在市场的大洪流之中独善其身,切实加强银行制度建设,强化制约监督机制是必要的手段。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规章制度就是把控风险、规避风险的武器,若武器都生锈,武器要来何用!

在各家院校报送学院参加招聘考试的时候,记载江苏省立上海中学报送了该校当年度商科毕业班学生,同时也提出了对该校报考生加考经济学等科目的申请,而浙江兴业银行以“考试科目已拟定,不能加考科目”答复。若反观现今社会,如此情况也许正好相反,报送单位肯定会最大程度的为被保送者争取最大的便利通过考核,以此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量,获得更大的社会威望。民国时期保送院校在执行自身保送权利的同时对其职责和义务也没有丢下,我想这更使得社会单位对其院校的权威和威望给予更大的肯定,百年名校确真名不虚传。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会对眼前的暂时利益看得极其重要,而忽略了长远的利益流失。就比如客户经理对追求业务的增长而忽视遵循制度的限制,往往在计算每个月绩效收益的时候,关注点只集中在业绩的提升,因为其对这个月到手的工资帮助最大,而脱离制度产生的风险或许不会在这个月出现,在有了这个月的侥幸,下个月也不会注意到风险的爆发或许会影响其一生的职业生涯。

我认为,从业就是一场修行,遵循准则,稳扎稳打才能牢固基础,才能走得更远,贪功冒进,一味追求即时利益而以侥幸的眼光看待风险,必然会是修行一途的障碍。

二、“活”在未来的希望。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人生就是奋斗”。

民国银行招聘简介中“而有志入银行服务”一句,同时对录取之前需要进行体检也相当重要,这看出民国时期的银行业也很看重员工德智体的兼备。反映出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考虑综合能力的导向,就现如今社会而言,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是从业后有兴趣、有志向在这个行业或这个岗位走下去的,而非迫于其他原因投出个人简历。在录取通知发出后浙江兴业银行对一位落选考生答复就可以看出用人单位的态度,该考生致函表示家里情况艰苦,希望谋得工作,但同情归同情,规则归规则。

人才需要足够的斗志和激情去奉献自己的能量,同时拥有支持奉献下去的体魄,才会在鱼龙混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浙江兴业银行给出对应试者的看法:“除注重笔试成绩外,更注重口试,笔试及格而口试不及格的,也未必能录用。”其标准为“笔试及口试并重”。从胡守礼收到录取通知可以看到,民国时期的银行对用人方面,也很看中应聘者的个人综合能力,虽然对于胡守礼而言,出身寒微,学历不高,也没有特别的社会关系,但是他有理想,有对未来的希望。胡守礼在口试时说到“不在待遇多少,而在将来的希望”,这或许是打动面试官最强有力的理由。而后书中记载练习生确实收入普遍较低,但拥有希望就是坚持下去的理由,生活需要鼓着勇气,挟着期望,向着光明事业的前途努力迈进。

三、“活”在信用、操守和周密。

书中记载中国银行青岛分行经理王祖训对练习生提出的四点要求:“信用”、“操守”、“诚实”、“周密”。我想这也是直至现今社会银行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四个修养和准则。

“信用”和“诚实”二字在社会分量多种所有人都清楚,但信用并非一两天可以形成,也不是做一两件事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是慢慢的积累,在他人心里对你人格的感官,而“诚实”也反映你的信用。在“信用”的名称解释上,所谓信用,是指依附在人之间、单位之间和商品交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信用构成了我们人和人之间反复交往。所谓言不信者,行不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用的建立即是关系的建立,也是做人的根本,无信之人谈何交际。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同时也是经营信用的企业。银行所经营的就是对客户信用的风险,客户将现金存入银行,获取银行给予的存款利息,相信银行会按约定的期限给付利息并保证存款安全。银行将吸收的存款向客户发放贷款,相信客户也会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

“操守”是我们身处社会立身的第一要义,也是银行业的第一行为准则,坚定职业操守,坚守道德底线,是反映银行从业人员个人的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文明教养以及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我们的客户普遍对银行的人员赋予的期望及要求比一般人高,是因为我们拥有的专业技能赋予了我们更多的权利,在我们执行权利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履行义务和遵守职业操守,以此获得社会的尊重和信赖。

“周密”即是精细缜密,银行里不论何种岗位,周密是做事的必备条件,银行员工的些微疏忽,可能导致重大的损失。周密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时刻做到,书中练习生丁志进将抄月报作为训练自己缜密工作的方法,也许我们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将其养成自身习惯。

没有离得开业务流程的人,也没有离得开人把控的业务。业务的持续推进,有赖于人的操控。一个业务办理的流程,会经过几个不同职能部门的员工,各负其职,但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来问题,将影响整个业务的结果。人是决定业务结果的重要因素,而思想是决定一个人能动性的根本,每个人的心思缜密,将维持整个流程的正常运转。

这本书给予我的也许在阅读第二遍的时候还会有很多很多,银行业是一个注重制度和操守的行业,我相信自己能够胜任现在以及以后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学习的路上。或许我们会在坚持奔跑的道路上遇到些许迷茫,偏向了错误的方向,这时候停下来找找路标,再继续前行,向着未来的希望。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观《偶像练习生》有感_小学观后感400字


《偶像练习生》是一档由张艺兴作为全民制作人代表,而屏幕前的我们,作为全民制作人,从100位努力的练习生里选出9位练习生,成为最终出道组合NINEpERCENT的成员,从2018年的1月份开始,越努力,越幸运!这个口号就成了所有练习生的坚持的信念。

第一期节目,乐华的七位小哥哥吸引了我的目光。其中,黄明昊和范丞丞更是让我印象深刻,范丞丞虽然在第一次舞台表演时,即兴说唱失了误,但是在后面的节目中,也是很好的展现了自己的说唱实力!黄明昊,可盐可甜,是一个超级暖心的哥哥。其实,他也不过17岁,可是,跟同龄人相比,却显得很成熟。这点让很多nana姐姐心疼不已。

还有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来自香蕉娱乐的林彦俊练习生了,林彦俊的组合真的很奇妙呢!又乖又帅还臭屁。他还当过兵。林彦俊真的就像是电视剧里演的制霸少年,制霸少年林彦俊!橘妹永远爱着你!

偶像练习生里可盐可甜的小哥哥很多,说真的,女孩子应该尝试着追一下星,因为你追的那个明星,是你最想成为的样子啊!一旦你有了目标,你就会一直向前冲。山外青山楼外楼,我的少年百分九!

民国先生读后感


民国先生读后感

潘晓丰

暑假读了《民国先生》,感触颇深。此书以扎实的史料功夫,流畅优美的文字,再现了近代教育家和知识分子不为之人知的风采、情意、抱负与挣扎。从北大校长蔡元培,到好父亲梁启超,从教育实业家张謇、陈嘉庚、李光前,到出版巨擘张元济、陆费逵,从名人雅集,到友人情谊,本书呈现了民国文化人的人生百态和民国新教育各方面的图景,读之令人感叹。

在近年来的民国热中,民国教育也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此书通过各章角度独到的观察、叙述,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民国文教生活的全景画,其丰富的内容能让读者对民国教育的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此书叙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文人往事以及作者的身边事,文字平易而不失文采,娓娓道来像演说也如好朋友之间的聊天,读来十分亲切。

书中以人带事,不但介绍了民国时传统学校教育的情况,也探讨了家庭教育,教育出版,学校音乐教育等问题,令读者在感慨之余,也对当下的教育产生思考。

特别是梁启超先生的事例,更令人受启发。梁启超先生早年投身政治,但出生入死的残酷生活并没有让他变得世故、冷酷、无情或者圆滑,他总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重情感,那么富有人情味,他的整个人生观贯穿着“爱”和“美”。他说:人类生活,固然离不了理智,但不能说理智包括尽全人类生活的全内容,此外还有极重要一部分——或者可以说是生活的原动力,就是情感。情感表出来的方向很多,内中最少有两件的的确确带有神秘性的,那就是“爱”和“美”。

梁启超这种人生态度,对他的孩子们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而他的孩子们也都得到了他的真传,虽然每个人都有一部艰辛的奋斗史,但他们个个生机盎然兴会淋漓,从不悲观,个个都在追求“爱”和“美”,成了人生的成功者。

由于孩子远离身边,梁启超只能在书信中了解孩子们的思想、生活、学习的新情况。收不到他们的信,每次都焦急万分,而收到来信时,则会像小孩一样高兴得手舞足蹈。在信中,梁启超常常这样称呼他的孩子:大宝贝思顺、小宝贝庄庄、那两个不甚宝贝的好乖乖、对岸一大群孩子们、一群大大小小孩子们、老白鼻……从这些称呼当中可以足见他是多么疼爱自己的孩子。

俗话说,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向父母讨债的。天下没有一个孩子的成长不必耗费父母的心血,真可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同样梁启超的这些子女也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在梁启超给子女的家信中,也能常常看出作为父亲的煎熬与纠结。

梁思成与梁思永,从小就是一对活宝,专爱调皮捣蛋,对他们的成长,梁启超没有少操过心。1923年5月8日,他在给思顺的信中写道:“你最爱的两位弟弟,昨日,从阎王手里把性命争回。”原来5月7日,思成与思永开着刚从菲律宾带回来的汽车被另一辆汽车撞伤了。时隔三天,5月11日,梁启超在给思顺的又一封信中写道:“前两天我去看他们,思永嘴不能吃东西,思成便大嚼大啖去气他。思成腿不能动,思永便大跳大舞去气他。真顽皮得岂有此理。”须知此时的梁思成已经是22周岁的大人了,尚且如此顽皮,可想梁启超的孩子绝非天生优秀,全是后天成就。因为这场车祸,梁思成推迟一年出国留学,并留下了终身残疾:他的左腿比右腿短了一截,更严重的是他的脊椎受到了严重损伤,后来得天天穿着钢制马甲。但梁启超并未对这样的孩子打骂相加,甚至连腹诽都没有,反而仍在信中给予赏识与鼓励:“这回小小飞灾,很看出他们弟兄两个勇敢和肫(纯)挚的性质,我很喜欢。”对推迟一年出国,梁启超还特别写信给梁思成宽慰他:“盖身体未完全复元,旅行恐出毛病,为一时欲速之念所中,而贻终身之戚,甚不可也。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畏。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进行了一场精神的洗礼,读《民国先生》,使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刻意练习读后感


刻意练习读后感(一)

鬼猫猫

因为觉得自己一直很颓废,不爱学习,所以情人节那天(巧合)买了一大堆有关学习如何学习的书,其中一本就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刻意练习"大概是作者自己发明出来的概念,就是比其他方式都厉害的练习方式。

在这里作者手撕"一万个小时"法则。他的意思是,首先并不是每个领域都需要整整一万小时,几千或许就够了;第二如果不是刻意的练习,你练几万小时都白搭。

刻意练习的三个基础概念:有目的的练习、大脑的适应能力、心理表征。

有目的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走出你的舒适区,但要以专注的方式制订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订一个计划,并且想出检测你的进步的方法。还要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

大脑的适应能力

你在某件事情上有足够多的练习,你的大脑会"重新布线",使他可以重新走入他的舒适区,然后你继续挑战更难的,你的大脑会继续"重新布线",以适应新的挑战。

大脑对处于舒适区之外却离得不是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

心理表征

杰出人物跟一般人的区别就是:有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

什么是心理表征?

比如说提到猫,如果你从来没见过猫,那么猫对你就没有意义,你对猫没有任何心理表征。如果你是猫奴,可能立马想到一大堆信息,什么四足,猫粮,投喂禁忌等等关于猫的各种细节,完全不需要从记忆里去调取,在这里,猫就在你的心理表征集里。

另一个例子,如果你是老司机,可能开车的时候,跑神儿了,等你醒悟过来可能都到家了,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到家的,完全没印象,在这里,开车以及一般的路况处理,都是你的心理表征。

再来一个例子,我的朋友暖圆同学,对穿衣搭配很是在行,看到一件在商场里的衣服,就能知道好不好看,跟什么款式、颜色的衣服搭配是什么风格,适合哪种天气场合,要搭哪双鞋哪个包,简直了!我也在暗中通过刻意练习来加强这方面的心理表征,比如看日本的时尚杂志,看一页,告诉自己,这是好的搭配,然后继续下一页。

等一下。

眼熟。

想一下。

这他喵的不就是"有监督型机器学习"吗!

是的是的,刻意练习相当于人类版的机器学习,与其这么说,倒不如说有监督型机器学习就是通过刻意练习(训练集),建立起强大的心理表征(算法)。

最后关于刻意练习的总结:

好导师,有目标,有反馈。

个人感想

终于呼应标题了……

有孩子的人,我建议你买来看一看,第7章: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指导你把孩子培养成杰出人才。其他章节还有很多小建议,比如:

如果你的孩子在追求一个目标,比如说,学钢琴,因为一些原因,中间停下来一段时间,孩子不愿意继续下去,这时候你可以跟他达成一个协议:努力练习到停滞之前的水平或者超过之前的水平,就可以放弃。也许到那一天,他已经又来兴趣,不愿意放弃了。

另外,本书中有句话对我震撼很大,堪称当头一棒

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我马上就想到了自己:工作五六年,我对 python 和 Qt 的使用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绝大部分的开发需求都可以熟练应对,甚至多数写 UI 的时候都没有感觉脑子在运转,像是一边开车一边想事情,身体在自动驾驶。大概保持了两三年,真真感觉一点进步都没有!

半年前,我的领导跟我说快去看看《python Cookbook》吧,里面好多高级方法,当时我是拒绝的,理由是我看过,没什么卵用,普通方法也可以解决问题呀,然后在我的舒适区里继续岁月静好。

对方在"f**k you f**k you"的骂我,我自岿然不动,激将法对我无效。直到他怼着我脸说"你已经不是公司 python 最厉害的人了",我才惊觉,他裤子都脱了。于是我撒丫子就跑,狠狠把《python Cookbook》过了一遍半,才总算喘口气。之后在项目中强迫自己使用高级方法,这才感受到高级在哪儿。

如果你不学高级用法,你就不知道好处,你也就开发不出高级的东西(写框架什么的)。东西先用了,才有资格评价好不好用。

你在对流层的云层下,以为这里就是天了,等你穿过云层,才知道你站的有多低。后来开始看 python Reference,后来又知道了 pEp(别误会,没开始看只是知道有这么东西了)。真的,才走了一小段路而已。

你,还在舒适区里呆着吗?

作者有话说:

这一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我已经体会到了其中的艰难。本书看完之后就留下"走出舒适区"五个字,其他都已经忘记,为了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提炼出核心内容,画出思维导图,我是翻来翻去好多遍,书角折了一个又一个,脑子中依然一团浆糊。夜已越来越深,离写不完就得裸奔不到一个小时了,焦虑渗透到了每个毛孔。于是我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书的思维导图不做了。

《刻意练习》读后感(二)

大家好,我是李迎霞,很高兴今天又抢了一次机会和大家分享、交流、学习。我针对最近的学习情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刻意练习》。这本书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经过研究,作者发现: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是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有一个畅销书《一万小时理论》,作者就是直接把他的研究成果"概念化"和"流行化",但是真正想达到卓越和杰出人物,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万小时,而是要有目的的练习: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2、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

3、练习包含反馈;

4、需要走出舒适区。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很多人的疑惑就是在于,我在这件事里也付出了长时间,很多的努力,为什么看那个人好像花费的时间并不多,精力也不大,为什么他的成绩就要比我的好?这本书就针对这样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

作者为了辨别出优秀的表演者与杰出的表演者之间的区别,在柏林艺术大学的小提琴学生中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优秀、优异和杰出三组学生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差别。《易经》里讲: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你每天只是重复读一小段内容,可能就会对其中一小段内容有点儿印象。但是咱们七天重复学习的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强化一个小的关注点的过程当中,慢慢累积,扩大这个关注点。

2、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

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独奏练习所花的时间总和。优秀组平均练了3420个小时,优异组5301个小时,杰出组7401个小时。这个大学生练习的每时每刻都尽力保持专注,集中精力听着作者报出的数字,记忆、复述,每秒钟一个数字,没有任何走神的空间。实际上每一个人情况都不一样,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种专注的能力都需要训练,当你开始执行计划的开始,你就需要突破了。

追忆民国文人风骨——《民国的腔调》读后感1500字


追忆民国文人风骨——《民国的腔调》读后感1500字:

“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从来没有如近几日这般更能对这句话感同身受,因为写不出来,读书笔记从昨天深夜拖到今天深夜,简直对自己恨到抓狂的地步——以前为什么不多读一点书!

疏懒已久,虽然《民国的腔调》这本书是去年就已读过,但因一向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比如写笔记、读后感之类,又无好记性,读过的书便如睡过的觉,醒了头脑是一片空白,短暂的梦随着时间的了流逝几乎完全淡忘。若不是这次的读书笔记打卡活动,自小学后再未写过读后感的我,一向自诩热爱文学的我,仍不知自己这只井底之蛙肚子里的墨水少到何种可怜的地步。往事觉来心自警,人贵在自律,今后真当勤勉,做一个有正确打开方式的读书人。

《民国的腔调》这本书共分32个章节分别记录了鲁迅、胡适、郁达夫、张恨水、沈从文、齐白石、老舍等共32位最知名、最具个性的民国文人,从每个人的为人处世、生平事迹、文章作品及小考证等方面,将他们各具风采的品性与精神特质,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字里行间看得出作者博览群书,文化底蕴深厚,语言平实又不失文采,仿佛在向读者讲述一群他所追慕的至交老友,不疾不徐,娓娓道来。通过他生动的描述,那一个个早已离我们远去的生命又重新在纸上鲜活起来,而不再是书本上的一串字符。

我一向是个读书不如买书多的人,虽然寓居他乡漂泊不定的情况常会成为抑制买书的因素,但因购物车里常年放有心仪的书,遇上当当京东大的满减活动发现真的便宜了很多时,仍是忍不住要剁手的。如此,几年下来也积累了几十本书,看完的不超过一半,有两本甚至至今还未拆封。这次读书打卡活动伊始,之所以选择《民国的腔调》这本书,我想是源于自己由来已久的民国情结吧。作为国体,民国短命而粗糙,但现代文学的大致框架,却在那三十年间奠定而成。那个时代盛行留洋之风,一些知名的民国文人几乎都有留洋经历,比如我们熟知的鲁迅、胡适、徐志摩、林徽因都曾留学一国甚至游历欧洲各国。民国作家将汉语言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一方面承接传统,一方面借鉴西方。彼时出版业趋于繁荣,办报纸杂志盛行一时,很多报纸专门辟副刊专发各类文学作品,卖文为生者大量涌现。这也使当时一些思想叛逆、有文化素养真才实学的新女性有了独立谋生的可能,比如张爱玲、苏青、萧红。

都说乱世出英雄,我认为时势造文人,君不见,民国时期前有军阀混战的动荡不安,后有日寇侵华的炮火连天——他们身逢乱世,兵戈不绝,但不少文人著书、教书为稻梁谋的同时,更以思想说服人、感染人、影响人,这是何等的心胸与情怀。更有甚者,读书笔记为了民族大义与国家大业,敢置生命于不顾的顶风出言发声,比如时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的闻一多。上个月去云南旅行,特意在昆明停留一天,去寻访了神往已久的西南联大旧址,在博物馆内看到了闻一多先生的手迹,他收藏、题跋过的书,还有他被特务暗杀后抢救无效鲜血淋漓地躺在病床上的惨状......他就埋葬在联大校园旧址,面朝着旧时的校门,被一些在同时期牺牲的同仁包围在中间,如众星拱月般。至今犹记,那个骄阳似火的午后,我在他的墓碑前,读着他的生平简介,唏嘘不已。

诚如作者在自序里所言,“民国的腔调,不单指腔调,更指民国文人的风格气度,文章姿容”。民国文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气度、文化襟怀,今人鲜见。民国文人的作品中也自有一种当下所看不到的宁静与舒展,散发着难以抵挡的文化魅力。

在还没有动笔写这篇文字之前,我百度了“读书笔记”,百科里说:“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并举了列宁记忆力惊人却勤动笔记下大量读书笔记和托尔斯泰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记事本记录读书、谈话时美妙和重要的话这两个例子。看后惭愧不已,巨人尚且如此,浅薄如我,又有何理由不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呢?民国文人也好,外国文人也罢,包括《民国的腔调》作者,生于1984年仅仅大我3岁却已学富五车的胡竹峰,都是黑夜中最亮的星,激励着我前行。他们星光灿烂,我在草地上乘凉。作者:素琴

民国风度读后感


民国风度读后感

高二(5)班谢蓝萱

这是一本太轻太轻又太重太重的书。

合上书,有一句话在我脑中不停地回响: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句从两千多年前传来的话,轻盈而浪漫,一如书中描写的那些长袍的袍角,在历史的风尘与炮火中,亭亭而立,却又飘得潇洒而轻盈。

书中描写的大多是民国时期的文人雅士,初次遇见这些陌生的名字,加上每篇一千多字的叙述,这些人的身影仅能在文字后留下的大片思想的飞白中隐约呈现。他们所处的年代,离我们并不远,但那些身影却仿如隔世。并且,在那些如磐石般墨黑的身影里,有什么,已经或许永远定格在历史中,成为人们永远的怀念和无法企及的优雅。但,不知为什么,初见这些沉默的背影,我想到的第一个词居然是:轻盈。

是的,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眼中,这群老先生最美最优雅的地方,正是在于,在那样一个沉重的年代,他们能用思想漫步云端,在阳光下,专心地吹着自己心爱的泡泡,像孩子追赶风筝般,用纯粹的喜欢,去追逐一项常人看来无比沉重的事业。这就是所谓的赤子之心吧,在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年代,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能像孩子一样用心追逐、保护自己的学问,能像孩子一样,用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的眼去环视天下,能像孩子一样固执、坚持,与权势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把生命置之度外,只为那份正直与纯净,没有世故,没有做作,那种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的文人风骨,慷慨,正直,自由,纯净,执著美得让人无所适从。

那个纷乱的年代,用自由两字,孕育出了这样一代人:他们用骨子里的士字,让那个年代升腾旋转到一个让人无比向往的高度,与春秋战国魏晋遥相呼应;也用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力量,汇成一片没有杂质的自由天空,让文化的鸟儿自由飞翔,不受伤害。鲍鹏山评价庄子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里守护心灵的树,而这些百年前的身影却足以让我感觉到,庄子并不孤独。他们执著守着的,都同样是,中国人最原始的纯真与轻盈。

而正如老子所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让人心发狂,在这样一个五光十色的年代,我们每个人都在战车上奋力拼杀,我们不知道在追逐什么,也渴望找回那份纯真。但那些背影化成鲜血淋漓紧攥着的拳头,化成一声重重的叹息,化成遥不可及的距离,让我们在黑暗中迷茫无措,只好一次又一次眺望那些守着月亮的遥远的树,叹息着在寻求生存的道路上与他们越走越远。我们是失去翅膀的孩子,我们在黑夜里,在迷乱的霓虹灯中找不到月亮的方向,我们太重太重,这个时代因为金钱和欲望也在不断下沉,只有千百年前这些自由的灵魂,用同样固执的手,死死钩住这个沉重民族的灵魂。

这一刻,不知为何,那份轻盈,忽然重得让我想落泪。

历史,同样给这些轻盈的灵魂开了个可怕的玩笑。反右,文革,让这些轻盈的灵魂从此掉入万丈深渊,无辜地承担比死亡更可怕的惩罚遗忘。今天,当我从历史的风尘中重新凝望这些模糊的、本该大放异彩的脸庞,我不敢直视他们的眼睛。那段太突然、太残酷的历史,让我只好呆立颤抖,连泪水都无法落下。

同样轻盈的一批人,却因一步之差天各一方。这是太重太深的一步,重得让满天星斗一瞬间化为灰暗,重得,直至今天,它深深地痕迹仍横亘在这个民族心中,一触便是惊心的痛,毕竟,那是斩断灵魂的一刀。

我望着那些珍宝在火中烧成灰烬,血与泪什么也留不住。或许,这就是上天给这个太重的民族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吧,那些珍宝,即使留下,在今天能有多少,真正深入人心?

回答我的,只有沉沉的叹息。

闭上眼,千百年来那些轻盈的灵魂都褪下了血与泪的痕迹,穿上新做的春服,在沂水边重复那两千多年前的美好故事。

愿这份轻盈,真的能钩起这个太沉太沉的民族,钩起那么多沉没的心灵,但谁又能知道,这些名字,还有多久,才能被人从历史的泥淖中真正钩起?

《大淖记事》读后感


《大淖记事》读后感一

《大淖记事》是汪曾祺晚年的作品,写的是他的家乡高邮的风土人情。每当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总是会联想起其老师沈从文的《边城》。同样是描写家乡朴实的民风,同样是清新空灵的语言,连故事的主人公也有一点点相似。只是,和《边城》相比,《大淖记事》的情节更加淡化,就像是在静静的水中投入了一块小小的石子,荡起了几圈涟漪,又迅速地平静下来,融入大淖安宁和谐的生活之中。有人物,有情节,的确是小说重要的元素——故事,但是在大淖这个足够大的生活背景下,这样的故事很容易就被湮没了。因此,《大淖记事》这篇小说,让读者记忆深刻的不是主人公的爱情故事,而是获得了一种心灵上的平静。从这一点上来说,这篇小说收到的功效是与散文类似的。这就有悖于大多数小说的特征,打破了传统的小说和散文的界限。
首先,作者以绘制地图一样的热忱详细描述了大淖周边的环境。大淖就像是地标一样被定格在中央。北去是北乡各村,东去可达邻县兴化,而南面是一个废气的轮船公司。对地理的描述并没有到此为止,接着又以轮船公司为轴介绍了西面的瓦房和东面的茅草房,以及南面的东大街。在文章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感觉都像是一篇中规中矩的写景散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很能感受到散文的细腻。一方面,作者细致得唯恐有丝毫的遗漏,连雪白的粉墙上,黑漆大书的“鸡鸭炕房”四个字也不放过。另一方面,把人的感官也充分地调动了起来,“紫红色的芦芽”、“灰绿色的蒌蒿”、“雪白的丝穗”、“沙沙作响”、“吆吆喝喝”、“骚尿”让读者在视觉、听觉、嗅觉上都受到刺激,仿佛身临其境。汪曾祺就像一位临摹现实的画家,非常忠实于原貌,多少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些散文写实写意的味道。
在建构故事方面,汪曾祺并不急于让主人公登场,在叙述了足够多的乡土风貌后,才有了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小锡匠十一子的亮相。故事开始了吗?似乎不是。作者让十一子露了一下脸就转而着手写与锡匠生活完全不同挑夫生活。看到第四节,文章过了一半,两个主人公终于接上头了,这才觉得有了故事。但是,如果想就此以看小说的心态,急急地期待情节的发展变化的话,就会再一次的失望。显然,在《大淖记事》中,每一个主要人物的出场都不是直白的。在作者写尽了锡匠如何打锡,日常如何消遣后,我们盼到了十一子;在了解了什么是挑夫,见识了豪爽的女挑夫后,巧云出现了;而认识刘号长前,作者也没吝啬笔墨讲述他的保安队。渐渐的,读者已经习惯于人物出场前,故事被有意无意的阻隔。这种阻隔当然是在为每一个人物的出场做铺垫,但是感觉作者的意图并不仅限于此,他是在介绍他的乡亲们和乡亲们的生活,把故乡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在读者眼前,这是一幅有声有色的乡村全景图,是作者熟悉的,感到亲近的,清晰印在大脑中的。这种阻隔也模糊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没有了小说那种情节与情节的连贯,我们随时可以沉浸在风土人情的描述中,将故事远远抛在脑后。如果硬要给故事找一个高潮的话,应该是十一子被打这一段。但是就在读者的情绪刚刚紧张起来,并没有到达顶峰的时候,作者又使我们放松下来,似乎不愿意打破整篇文章追求的平静。有意思的是,在《大淖记事》中,和祥写故乡的物故乡的人相比,汪曾祺是惜墨如金地勾勒出了整个故事,而多使用短句和对话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这样的阻隔和写作侧重点的不同,达到了情节淡化的效果。
《大淖记事》没有惊心动魄,虽有波折也绝不是跌宕起伏。文章的基调始终是平和的,再大的事都有平静的时候,总之,生活在继续。汪曾祺的家乡的确是个很与众不同的地方,首先,没有多数乡村的保守,相反它在很多问题上是让人惊异的开放。这里的女人没有“三从四德”的束缚,可以做男人的工作,她们生活得很随意很自由,正是在这个并不富裕的乡村有着很多地方无法实现的男女平等。其次,这里人人凭本事吃饭,几乎从来没有为生活担忧过,就算是巧云这样柔弱的女子也能靠劳动养活两个大男人。大淖的人没有生活的重担,也没有过多的欲望,他们是一群为了生活而生活的积极又简单的人。在这里,时间几乎是静止的。最后,是大淖淳朴的民风。人们不爱嚼舌头,也不背地里说长道短。当十一子受伤后,大家纷纷杀鸡凑钱,全都是真心实意的热情。所以,大淖本来就不是一个容易发生大事件的地方,当然也不会是小说理想的取材地,因为这里太闲适,太宽容,太和谐,只适合淡淡地品味。
把《大淖记事》当做小说来读是会失望的。或许汪曾祺没想让我们记住十一子和巧云,只是在向我们描绘他的家乡,让我们记住一个风光独特的地方,一群热情纯朴的乡亲。

大淖记事读后感二

大淖即位大湖,其周边的民俗风景,一如湖水般汪洋深沉。
身为一篇不可多得的民俗散文,《大淖记事》很好地朴实醇和的语调塑造了两个单纯而又互相依恋的人啊。全篇语言简朴优美,令人联想到悠悠与花树。虽然故事里有曲折,有灰暗,却被很好地以景,以乡情淡化了,仿佛在说着:”罢了罢了,也无关紧要了“,这是它的魅力所在。文章脉络清晰,不疾不徐,缓缓图之,是有点静好岁月的意味了。它重在写景,重在些乡情,使人生出渺小而感动的神韵来,带着点回忆的笔触,使人惆怅。
这儿的民风倒是有点太纯醇直白了,男女之情毫无拖沓,却又不能说是放纵。这是一种真性情,是属于人类本性的直坦与开放。这是一种把情爱写在脸上,记在心底的风气啊。一个女人有了丈夫,再”靠“上一个也不足为奇,却使人能够理解并原谅他们。主人公的相识便是于此。巧云因与小锡匠的相遇而顿生爱情。几番小捉小摸,小锡匠终于签上了巧云的手,然而好景不常,是在另一个乡邻恶霸刘号长看上巧云的时候。刘号长得知小锡匠的存在后,竟是背后密谋杀死小锡匠,幸而未能如愿。刘号长也在骂声中狼藉而去。故事不长,却却也有滋有味,像生活,也真的是生活。想来经历了这事,巧云与小锡匠也更应难舍难分,福祸相伴了吧。
在历史上,乡村并不仅属于一心单纯的村民,走出的旷世书生何曾少过?乡村,作为一个精神领域的灵魂故乡,确实抒发着来自乡壤的自然与土地气息,正是因为这份来自乡野的纯粹,自得的意境,才更显出人的清闲与善美来。而这,亦是所有出自”故乡“”老家“”故地“等回忆性散文人事的共同特点。我想这份恳切的人情与诗意的坚守,或许才是作者写文所要歌颂的一大初衷吧。

《刻意练习》读后感3000字


《刻意练习》是我等了许久,不得不讲,也是必须要讲的书。随着工作熟练度的不断深入,感觉每天工作都是套路,自我陷入到了可怕的舒适区,如何跳出舒适区,如何能在工作中跃迁,这就需要刻意练习,这也是读《刻意练习》的初衷。

一、刻意练习是否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提起刻意练习,让人们最先想起的就是一万小时定律,但其实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相符的。

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赫伯托.西蒙经过研究发现一个规则,他取名叫做十年规则。所谓的十年规则,是指凡是练习国际象棋5-10以上的运动员,脑海中都会储存有5万-10万的国际象棋棋盘。后来赫伯托.西蒙根据这条规则,进一步研究,于1978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首位发现经济决策理论的经济学家。1976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心里学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根据这条十年规则,对国际象棋棋手进行了再一步研究,发现国际象棋棋手掌握5万-10万国际象棋棋盘,是经过了不懈努力的结果,并发表论文,首次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概念。1996年安德斯.艾利克森和两个学生共同发表了一篇《刻意练习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论文,进一步阐述了刻意练习的重要意义。这就是刻意练习的起源。

1993年美国心里学家马克西姆.格拉德维尔根据安德斯.艾利克森在1976年发表的论文,提取了刻意练习中关于时间的阐述,写出了一万小时定律的论文。2005年马克西姆.克拉德维尔根据他发现的一万小时定律的论文,写出了一本名为《异类》的畅销书,瞬间风靡全球。

2015年安德斯.艾利克森为了纠正一万小时定律,和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普尔合著了《刻意练习》一书,书中认为一万小时定律完全是为了符合市场需求,而写出的畅销书,偏离了刻意练习的本质。

想想为什么有人练习不到一万小时却成功了,为什么又有人练习到了一万小时定律反而没有成功。关键取决于练习本身是否有效。

二、关于刻意练习的误区

对于刻意练习,对于努力,大部分人头脑中都会有这样的误区。

误区一,基因所致,我天生愚蠢,你天生聪明,所以你获得的成功要比我大。这明显是错误的,举个例子阐述一下。大家都知道音乐天才莫扎特11岁开独立音乐会,7岁独自编曲,4岁能听各种音高的故事,但却不知,莫扎特的父亲也是一名音乐家,为了训练莫扎特对音质的感觉,在莫扎特年仅两三岁的时候,就对莫泽特进行各种音高音阶的训练,而这种音高音质的训练普通人一般在上学后才进行。莫扎特比普通人早了四五年。所以不是莫扎特是音乐神童,而是莫扎特自小笨鸟先飞,比普通人早早的练习了四五年。再举一例,伦敦,英国首都,国际性大都市,但是伦敦却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所有的导航到了伦敦仿佛进入到了百慕大,导航不灵了。这时在伦敦想最快速,最方便到达目的地就是坐出租车,出租车司机可以到达任意一个伦敦地点。不是出租车司机天生厉害,而是他们在成为出租车司机前,经过了数次考试,这些关于街道的考试让他们脑海中记忆层面的海马体瞬间增强。

误区二,时间长了就是能获得成功。其实现在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工作时间长了,所以工作就有经验了,所以工作就能成功了。殊不知大部分人从事的工作,自工作两三年以后,每天每年做的都是重复性的工作,自己的思维意识已经被固化到了这些套路中,所谓的经验无非就是对最初两三年的重复,固定型思维极大的限制了我们的发展。不断重复,又不愿意跳出现有的舒适区,是不会成功的。

误区三,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收获,就能成功。举个中国男子足球队的例子吧,尽管不好听,但确实发人省醒。中国男子足球队,每年都会进行大量的集训,甚至集训时间比隔壁的日本、韩国集训时间还要长,但成绩却比日本、韩国差远了。关键两点,第一,中国男子足球队习惯性集训期间只练习一个动作下底传中,所谓的下底传中就是球传到两边,然后再往中间传,每次集训都练这一个动作,慢慢的,这一个动作成为了中国男子足球队的套路,球到脚下,自动化两边传,自动化的动作将中国男子足球队掉进了舒适区。第二,中国男子足球队经常讲以赛代练,从少年队到青年队,再到成年队,都是以赛代练,基础功没有练好,就去比赛,收益自然不会大。

三个误区都是对刻意练习的误解,只有正是刻意练习,才能收获益处。那么又该如何刻意练习呢?

三、如何践行刻意练习?

有一个乐器老师问学生如何练习,那个学生说:我就是练啊,练啊,一直练啊。老师问:遇到错的怎么办。学生说:错的就错了,然后就练啊,练啊,练啊。听的很耳熟,我们每一个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只知道如何去练,却不知道如何去反馈,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反馈了。

有没有想过,团体项目需要教练,因为需要团体的配合。那像网球、高尔夫、台球、游泳等单人项目为什么也要请教练,要知道有的单人项目教练,运动生涯远远比不上现在的运动员,可是为什么也要请教练。其实单人教练做的最根本原则,就是帮助运动员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并给运动员提供高效的反馈。

有目的地的练习,就是给你树立一个正确的心里表征。所谓心里表征,是指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里结构,或具体或抽象。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脑海中的套路。这就是请高手,请教练的好处,高手教练可以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帮你树立一个正确的练习方法,指导你刻意练习,并及时给你反馈。

当然高手教练更不是所有人都请得起的,这时候需要我们自己遵从刻意练习正确的黄金法则,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倒逼自己练习,每天给自己反馈。美国建国早期的伟人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早年受的教育水平很有限,能够写出通顺的句子就了不起了,但他又很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本名叫《观察家》的杂志,他发现杂志中的文章质量非常高,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写出那样漂亮的文章。但是他又不认识这些优秀的作者,给他反馈。那怎么办呢?他就去模仿这个杂志中文章的写作方式,最开始是他去模仿,他们怎样措辞呢?如果我自己写这句话怎么写,我写的方式和他比较,他的好还是我的好,为什么人家的会更好。

在用词提升之后,他还是感觉文章哪儿不对,就注意到,原来自己的文章的谋篇布局和结构逻辑也不对,所以他又把观察家杂志上的文章段落打断,自己重新梳理,我写文章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人家作者为什么有不同的顺序呢?在他不断的揣摩和研究下,富兰克林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作家。他的著作《穷查理智慧书》以及后来的自传都成为了美国文学史中的经典案例。

综上所述,跳出舒适区,由固定型思维模式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并有目的的练习,刻意练习,与高手交流,不断反馈,才是我们进步的阶梯。

四、推荐书籍

大部分人喜欢读历史,喜欢读文学,其实最根本原因是读历史、读文学,简单易懂。但是我们为了进步,必须要跳出自己读书的舒适区,读一些物理、生物、心理等不易理解不愿碰触的书籍,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认知。

简单推荐几本书,《跃迁》、《精进》、《终身成长》、《好好学习》、《学习之道》、《穷查理宝典》、《规模》。

影子银行读后感


影子银行读后感

仲秋时节,喧嚣过后,秋意已浓,不在适合再在天台感悟人生;

没有人晒团圆大餐,也没有了晒月亮、晒古诗,一切都渐渐恢复平静。

从6月份一来,回顾所感所悟,仍觉得自己似个看客。看着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看那碎片化的金融“世界”,仍没有形成自己的金融观。看了很多道理,却仍然没有融入这个世界。

但即使是看客,也能感觉到这里的精彩,每天的的新的故事在发生。如同一部时代大剧每天都在演绎新的内容。大剧名字就叫《改革再出发》,而阶段性解决也许还是要到2020年才能有所定论。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形成体系还需要太多的沉淀,而此刻仅仅想记录下对于时代下的不同碎片。碎片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所以会有一些跳跃。

关于证券市场结构:2020年形成多层次的金融市场结构。从资金提供端目前的问题在于银行一支独大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从银行业占据上市公司整体利润50%以上可以)。而信托、证券、担保公司、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p2p等都存货在银行的阴影之下野蛮生长。从企业生态端,并不是完美的金字塔(国有大型企业-民营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创业型企业-三板企业-场外企业),而是及其不健康的倒三角。国有低效率企业,甚至是淘汰产业企业可以不断得获得资金的补给,而真正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嗷嗷待哺。

关于“影子”银行:暂时定义为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机构。影子银行的规模究竟有多大,暂无官方统计。

关于钱荒:对于钱荒大家相对首先想到每年15%的货币增发,但目前GDp增幅仅不到8%,加上合理的通货膨胀3%左右,仍然由近4%的货币超发。为什么会缺钱?而随着出口的不景气、人民币升值,人力成本的上涨,原材料的上涨等多方面因素占据国民经济至关重要地位的民营企业却融不到资,倒闭的倒闭,跑路的跑路。钱都去了哪里?答案陆续揭晓。

关于利率:目前银行存贷利差为3%以上,加上高杠杆和“出表”业务是银行创造高额利润的三大法宝。按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水平,国内确实是有较大的空间来进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为何总理会提盘活存量不高资金增量?为何在钱荒发生时没有第一时间应市场哭声而递出奶瓶?为何一年多过去并基调仍没有变-“调结构,定向微刺激”?想根本原因是因为知道即使开闸放水,水也不会流到真正需要的地方,而只会加剧系统风险。目前水很多,只是水渠(体制)没有建好,导致资金空转或最终仍流向房地产。而盘活存量,对于利率要多的只需要做好定向引导和利率市场化。定向引导是把水引到该去的地方,而不是继续撑大泡沫;利率市场化是破产银行垄断,降低资金成本,让资金下沉至实体企业。当钱赚钱没有变得更困难,当投机变得更困难,资金和实业的结合才能起飞推动产业的发展。

关于刚性兑付:理财产品、信托是否应该执行潜规则下的“刚性兑付”,刚性兑付到底是在保护投资着,还是在误导投资者,或者是给相关利益集团创造确保套利模型的永动机。“刚性兑付”就如同扬汤止沸,等到炉火越来越旺,锅子越来越烫时候再集体整顿,留下一地鸡毛?这种先发展再“整治”的循环模式真的让人费解。

关于牛市:这是最近两个月一来讨论最多,也是没有什么悬念的话题。但保守起见,仍旧要补充一下,不是疯牛也不应该是非理性的牛市,而仍然应该是结构性牛市和慢牛。非典型复苏下的“牛市”:

关于国企改革:国企改革是经济改革中的最重要的一步,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逐步放手非国家命脉的企业国家经营权。不管是混合所有制的引入,还是公司管理层薪资方案(低薪+股权激励)的调整或是公司治理的重视。无论从中央6大企业的试点,还是个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都激起了市场的热情和期待。国企改革也被视为此轮经济改革成败的关键。

关于创业板:既然经济改革下最重要的是经济转型,传统企业想高科技产业的转型,那创业板(中国未来的纳斯达克)必将是未来经济的重心之一。虽然目前估值水平有一定高估,但从长远来看仍然承担了重要的使命。从IpO开闸对于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优先也有一定体现。而从排队的600多家拟IpO公司来看,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也占据了重要的份额。所以创业板创新高是值得期待的。

关于IpO:IpO的堰塞湖直接反应的问题是证券市场结构的不合理,新陈代谢功能的不健全。IpO发行的改革并没有受到市场的一致认可。(低市盈率发行导致的连续涨停,市场的狂热是在告诉投资者,目前市场平均估值仍旧太高,还是定价发行本身就不合理?)。而接踵而来的注册制改革能否让人真正看到证券市场融资功能的恢复还有待观察。证券市场原本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公开市场,有价值的

关于互联网金融: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犹如金融界门口的野蛮人,扰乱了金融界的平静。虽然有争议,也有挫折,但已不妨碍互联网金融在金融历史上已经开启了新的篇章,也将改变整个金融格局。不在是概念,而是从吸存、支付、结算、信用、数据等形成比传统银行更完整的体系,目前他只差一个牌照。

关于p2p:对于新事物,往往一拥而上然后倒下一片。是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也是试验品。战战兢兢得野蛮生长,从不规范到规范,从野孩子到正名。

关于民间高利贷:这里暂且定义为超过银行标准利率4倍为高利贷。神木(煤与房地产)也好,温州(房地产)也罢,那只是冰山一角,只是一个缩影。全民高利贷的背后是全民参与的庞氏骗局,终有击鼓传花的落鼓之时。违背市场规律的终究会受到市场的惩罚。高利贷走向了地产则地产已到反噬之时;高利贷到了企业,企业犹如饮鸩止渴;更可怕的是高利贷到了企业又间接到了地产,高利贷到了高利贷又到了房地产。大家都在过着到刀口舔血。

关于风险及风险定价:无风险利率的高企、资本的垄断、资本的价格双轨套利和刚性兑付都让风险无从定价。也让这个体系中慢慢丧失了对风险定价的能力。同时金融的分业经营也让这个市场缺乏专业的风险控制素养的机构。末端风控的缺失和对风险定价的能力的缺失,导致全民成为了资本的倒爷,最后将是系统的风险无法控制。

关于房地产:毋庸置疑,房地产下行的风险(或者房地产泡沫)目前仍是经济转型期的最不稳定因子。目前各地限购相应取消,高层默认,可以隐约感觉得到此风险已经让调控方变成被动,这预示着房地产的风险远比当初想象的要大,一旦出现硬着陆,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也是难以承受的。因为“资产价格的双轨制”和地产GDp模式下,整个社会都在玩资本的游戏。无论是理财产品还是银行贷款或是信托抑或是民间高利贷,或直接或间接都流到了房地产上,(只有房地产能够容忍如此高成本融资)。一旦房地产新开发规模、销售速度滞后导致严重的信用违约,真个社会的流动性将出现严重问题,进而导致挤兑,资本从逐利到资本避险,进入恶性循环。究其原因:资金发行量高企,而整个社会都处于间接高利率(人为高利率)下,产业空心化,资本空转,中小企业却无法得到有效融资,个人资本在通货膨胀下不断缩水,整个资本体系摇摇欲坠。-这样说自己都觉得有点危言耸听,但其系统风险往往超乎所有人的意料。

关于地方债:地方债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地方债的风险到底有多大?这两个问题也许是大家最希望知道的。目前没有结论,但可以知道的是,目前地方债投入的领域基本以地产、基建为主。而地方债的形式则绝大多数以信托、理财等影子银行为依托。高昂的融资成本和未来低回报率的预期是最大的隐患。一旦出现地方债违约,则连锁反应的灾难将迎面而来。

关于银行资产“出表”:银行出表的资产目前同样难于预估,10万亿?20万亿?而银行的出表引发的问题是间接推广了市场利率,加重了市场的融资成本,同时造成了权责不清。从银信模式到银证模式换汤不换药,而政策的调整也随时可能让现在疯狂亦风光的银证模式随时烟飞烟灭。

关于资金池模式:资金池模式的诞生,是创新与监管的不匹配的产物。资金池模式变相演变为合规的“庞氏骗局”.信托的资金池模式没有遵从资金和项目匹配的原则,同时信托本身应减少从业务端出发的模式而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模式、

关于金融捐客:民间“过桥”、企业融资、民间借贷等一旦有了银行、公务员捐客的参与,则就变了味。

关于错配:13年6月的“钱荒”,最大的导火线就是资金的错配。错配最大的风险就是产生可能的流动性问题。几乎月末,季末,年末,甚至打新都会推高隔夜拆借利率或回购利率。“缺钱”的正是这些有钱的股份制银行,商业银行。这个时间节点的揽储大战仿佛成为了市场的规律和靓丽的风景。

关于理财产品;理财产品从投资者来看获取了比银行高的投资收益,从融资方来看多了一种渠道获取资金。但理财产品的高利率是否可以持续?是否间接推动了社会融资成本?银行和券商的暧昧关系(银证合作)这种最明显的影子银行行为风险在哪,都需要重新审视。

关于资金价格双轨制:资金价格的双轨制犹如当年生产要素价格双轨制,必然带来腐败。形成腐败的模式轨道间的疯狂套利,是新型的投机倒把。利益集团享受着超低利率的补贴,而个人资产受通货膨胀率(体现在存款负利率上)带来的资产贬值,而形成的赤裸裸的财富掠夺。

关于美国退出QE量化宽松:退出所言也许太早,缩减已成趋势。退出QE也并不意味着境外资本会大规模回流美国,资本的回流也许在国美经济回暖之时就已经回流,而不用等到加息。至于欧央行减息也可以看出海外目前超低利率下仍不乐观。美国加息对于国内资本的影响情绪大于预期。(目前海外资本QFII等跑步进入A股也能佐证)

关于税改和工商注册改革:营改增和工商注册登记改革,属于整体改革的小试牛刀。效果也有所体现。对于激发创业热情具有积极的作用。后续仍然有更多的财税改革,产业改革、IpO注册制度改革,值得期待;所以所改革是前进的动力,只有改革才能让这一切不断往既定方向发展。

国资背景的影子银行:类似信达资产管理以购买不良金融资产为主营业务的国资港股上市公司,摇身一边变成变相套利(低利率2.5%央行贷款+无担保贷款到通过不良资产(非银)收购提供变相融资),资产价格双轨制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关于影子银行的趋势:伴随这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监管”,温州“金改”的“夭折”,银行自身的互联网化的“发奋图强”,社区银行的建立,上市公司小贷的热捧…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影子银行仍旧会保持暧昧的关系,在“和谐”“稳定”的基调中你中有我,我中有里的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监管体制的完善,形成江湖新秩序。

关于估值:首先证券国内证券估值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和成熟市场相比,对于上市公司分红没有相应的规范,所以通过股利为基础的折现估值基本没有任何用物之地。而可以通过pEG估值(常年保持相对稳定的盈利增长率)的白马股占到市场的比例可谓无足轻重。而目前市场上最活跃的无疑是经过重组并购,跨界整合的价值重估上市公司的天下,而在这些上市公司中主要靠情绪和预期及资金推动来重构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以目前A股市场上用的最多的只有相对较为傻瓜性的价格和企业价值乘数(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等)股值法。按照此方案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一线蓝筹(以银行和地产为主)绝对低估,二线蓝筹(证券、机械、资源等)相对低估,消费类、弱周期类稳定个股相对合理估值,而中小板、新兴产业相对高估。但目前的市场似乎于价值也没有形成共振,而是在不同的轨迹上运行。所以目前想通过传统的“估值”体系去寻找市场的机会恐怕暂时会有些徒劳。

关于分析报告:不忘初心,依旧想成为TMT行业的分析师,致力于TMT行业的产业资本服务项目。对于普通投资者很少去详尽的阅读分析投资报告,偶尔会看看结论。但对于分析报告本身就是一门综合学科和艺术。总结和投资建议?业务综述-行业分析,竞争分析,过往业绩,财务预测?风险评估-行业分析,政策法律风险,管理层风险,预测的达成风险?估值-模型,结论?数据支撑附录?旨在告诉投资者客观事实和存在机会与风险。也许结论很简单,粗暴。但过程却严谨、精致。

关于策略:谨慎乐观,顺势而为。理想状态下,房地产资金一是会回流至企业,提升实体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包括一些优秀的房地产企业。而是原本以前要流向房地产或基础形象工程(地方债)的资金会选择更好的水渠。抑或股市、抑或实体经济。在目前黄金不振,信托(主要是地产项目)风险累计、无风险利率预期下降(理财产品收益预期下降)和促进资产证券化改革,改善企业融资环境(IpO,定增,优先股等),资金逐性将在股市进一步得到体现,而目前股市的估值也提供了一定安全边界,股市的预期提供了收益预期。所以天时地利人和下证券市场是后期最值得资本投资关注的一个市场。当然核心都是为实体产业服务,资本享受的是实体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红利。

关于机会:改革的红利是目前最大的阶段性红利。但长期而言新兴产业的发展仍是最具持续性和成长性的机会。

新时代“互联网时代”的长线机会(新经济):----《互联网时代》观后感

互联网泡沫后的深蹲起跳再一次进入跨越式发展:社交,社会重新分工,维基,新媒体,虚拟世界,信息安全,在线教育,商业颠覆,隐私,大数据,伦理,全智能时代,奇点,全球脑。不断在刷新我们的认知,不断在颠覆我们观念。注定已经步入了指数级的发展,未来即现在。

虽然目前整体互联网时代相关概念公司估值较高,马克斯公开说明特斯拉股价过高,马化腾曾经公开表示过股价的过快上涨让他表示担心,而阿里巴巴上市估值1600亿左右下李嘉诚减持等等。但不妨碍新技术、科学技术发展下的新兴产业和优秀成功上市公司的涌现。不管是资本市场的重组还是白马股公司的涌现或者仅仅是商业模式创新给人带来的无限希望都注定这个领域是未来10倍、100倍上市公司的高产之地。让我们一起见证。

2014.9.9凌晨4:30李冬凉

拓展阅读:《影子银行》读后感

该书认为,影子银行主要有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结构投资载体、货币市场基金以及CDS\CDO\ABCp等机构、工具和产品。

影子银行本身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杠杆过高、评级机构评级过高。

对冲基金,我看是套利基金,而且可以借钱来套利,从事大量保证金交易。说明保证金交易以及多次重复抵押的回购协议,可以放大杠杆,具有巨大的累积效应,但也有巨大的收缩效应。对冲基金的奖金机制或收费机制极大地鼓励了杠杆交易。

私募股权基金,也借助债务杠杆进行收购,风险也很大。国内不能学。

结构投资载体(SIV),我仍然不能很好理解。据介绍,其运作是个独立的公司,主要靠发行短期票据,投资长期资产来赚钱。这个票据也是靠评级公司的评级来支撑的。银行是其主要股东。中国不能搞这种专门以短贷长的机构,风险很大。

CDS确实是一种信用保险,不过保险监督机构未能监管之。很容易变成一种赌博工具,应该控制其对赌的功能,发挥其风险交易的功能。而且要像控制贷款风险一样,将其计入相关机构的风险资产。如果交易对手过多,交易次数过多,就很容易出问题。我不太理解,美国是由创设机构承担保险责任吗?

在金融机构中,有过多杠杆,就应监管。否则就容易形成挤兑。这个不变的道理。

总的感受是,杠杆运用过多,监管空白,激励机制过度,评级不够谨慎,问题确实很多。

记忆银行读后感


记忆银行读后感(一)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记忆银行》的书,是由美国作家卡罗琳。科曼创作的一本儿童文学。这本书讲述了:小女孩哈普因为失去了妹妹哈妮而记忆与梦境不平衡。她在记忆银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爱与尊重,她希望能留在这里,找到关于妹妹的踪迹。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缺失亲情孩子扞卫与寻找亲情温暖的故事。它让我感受到姐妹之间血肉难分的亲情。让我想到了在家里我也有一个年幼、可爱的妹妹,我也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扞卫我们之间的亲情。我要学习书中哈普对妹妹真挚守护的品质,对妹妹关爱备至。这两个心心相印的小姐妹,一段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现实与梦境的相交更迭,文字2020与图画的奇妙讲述,带给了我一次最特别的阅读体验。记得以前妈妈刚生出妹妹时我是嫉妒的,怕妹妹夺走我在家中的地位。但经过一段时间对她的照顾,我发现她很可爱,并决心当个好姐姐,保护她。

这本书带给了我亲情的温暖,也让我明白了姐妹情深、海枯石烂心不变的道理!


记忆银行读后感(二)

一日元,很渺小,不是吗?可一日元,却改变了千代田银行的命运,千代田银行的董事会真的很智慧,他们善于抓住商机。一日元,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一个再小不过的数目了,千代田银行敢于创新,开创了一元储蓄,同时不因为一元钱的微不足道而无视。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是这样,首先要重视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哪怕再微不足道的事也不能无视他的存在。因为毕竟世事无常,谁也不会知道今日的沙砾是否会变成日后的珍珠。有的时候,平时最微不足道的事物也许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这基础上,还要勇于创新。有些想法听起来可能有些疯狂,但是只要你敢去做,就一定能成功。大卫。科波菲尔之所以会成为闻名于世的魔术师,就是因为他敢于尝试一个在其他魔术师眼中十分简单的魔术。只要敢于尝试别人从未尝试过的事物,你一定可以大放异彩!

成功其实很简单,重视身边的一点一滴,敢于创新,然后付诸努力,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的。


记忆银行读后感(三)

读了《记忆银行》后我对自己和亲人的思念与记忆的魅力改变了不少看法。最新记忆银行的读后感4篇最新记忆银行的读后感4篇。

《记忆银行》讲述了:一对相亲相爱的姐妹被冷血的父母拆散了,妹妹被丢弃在陌生的地方,父母强迫姐姐忘记妹妹,姐姐却始终不肯放弃,即使她不敢说出来,她也天天在梦里见到她。直到一天,她来到了记忆银行,开始了新的生活,真让人奇怪的是她一天到晚几乎只能在梦库里睡觉,这里也使她有点不习惯。有一天,他从那里的人得知能找到她妹妹于是她在记忆银行里四处寻找,为了在记忆银行里继续生存下去,她决定在记忆银行里找份工作,管理记忆银行的人让她擦存放着洛布格洛布的保险箱,有一次,她擦到了她妹妹的洛布格洛布,于是她打开保险箱,取走了她妹妹的洛布格洛布,当管理记忆的银行的人说要收走她妹妹的洛布格洛布时,她竟然把她妹妹的洛布格洛布吞进了肚子里,管理的人很生气,准备把她带到大厅的时候记忆银行发生了战争,生产洛布格洛布的口子被清除记忆人员的大铁球封住了,记忆银行到处是警报的声音,她飞快的跳到了顶上被封上了铁球的地方,始出了吃奶的力气把铁球拉了下来,洛布格洛布像风浪似的冲了下来,小孩们也跟着掉了下来,奇怪的是记忆清楚者的头儿竟然是记忆银行管理人的女儿,小孩们都一个个从顶上落了下来,她刚好接到掉落的妹妹,因为危机的解除,她和妹妹可以永远待在记忆银行里,工人搬来一大桶巧克力奶给孩子庆祝,还决定让孩子们把梦库挤满。夜晚,这对相亲相爱的姐妹抱在了一起,永不分离。

所以,她坚持了这么久的动力,是她和妹妹之间那无比亲热的爱,使她日夜挂念着妹妹,不怕困苦的寻找,她们的力量可以大过任何力量,却又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力量,这种力量众人皆知,却不是从都想发挥的力量,她就是爱的力量。

我从这本书中体会出了一条真理: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把我们保护着不受伤害,爱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动力所在。

历史深处的民国读后感


历史深处的民国读后感(一)

崔雨濛

最近在读《历史深处的民国(一 晚清)》,这本书消除了我对晚清的很多误解,读起来很有惊喜,尤其是书里提到的几个细节,让我眼前一亮。

第一个亮点是袁世凯。

在我的记忆里,袁世凯的形象一直是这样——一个土肥圆的无脑军阀形象。

从学校的教科书到小时候的电视剧,袁世凯差不多都是这个形象,他卖国求荣、欺骗孙中山、窃取革命果实、搞复辟当土皇帝……可以说是被黑的非常的惨,导致袁世凯在我心里也一直是这么个大坏蛋的形象。

但是真实的袁世凯并不是看上去这么无脑,他是个官二代兼富二代,家里不仅有钱,叔父辈中还出过一品二品的朝廷大官,叔叔袁保恒和李鸿章的交往也十分密切。

袁世凯23岁的时候跟随嗣父袁保庆平去朝鲜平定政变,一战成名。后来,李鸿章钦点袁世凯为清政府驻朝鲜的总督。

袁世凯帮助朝鲜政府建立了新军,平定了叛乱,击退了日军,不断为朝鲜续命,长达十二年,直到甲午战争爆发,袁世凯被迫回国,日本才有机会攻入朝鲜。

回国后,袁世凯奉命到天津小站训练新军。袁世凯的练兵奇才得以施展,他采用德国陆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使用新式武器,全面废弃"冷兵器"的战法,亲手缔造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陆军。

除了军事才能,袁世凯的政治立场也十分坚定——改革立宪,可以说他的每一步动作都在为实现这个目标做准备。

他明白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要有进有退,所以他废除科举的时候没有畏缩,立宪被皇室阻挠时也没有硬碰硬。

他明白人才是最重要的政治资源,所以他一方面讨好皇室结交文臣,一方面也在军队在培养出了自己的北洋集团。

当然,袁世凯说到底是个政治家,为了实现目的,权谋和手段是必须具备的。他刊行军事书籍,制造舆论,向朝廷宣传自己在朝鲜的练兵事迹,才获得小站练兵资格。他向慈禧和高官重金行贿,才躲过了一次次要命的风波。

总之,袁世凯就是这么一个和曹操很像的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不是教科书里那个被黑透了的土肥圆。

第二个亮点是康有为。

与袁世凯相反,康有为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比较正面。教课书里说他是个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人物,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重要人物。

一开始提到康有为,我想到的第一个事情就是公车上书。传说甲午战争战败后,康有为发动一千多名公车举子联名上书,到督察院游行示威表示抗议。

然而实际上这一天朝廷内外风平浪静,没有任何历史记录表面有过这样大规模的游行。除了一本书——康有为的《公车上书记》,也就是说康有为自己编造了这一事件。

除了上面著名的骗局,康有为还伪造过一封光绪的诏书。

戊戌变法执行到九十几天的时候,慈禧警告光绪变法不要太激进,跟康有为、梁启超保持距离,否则光绪的皇位不保,于是皇帝下了一份密诏给康有为。

但是康有为在接到密诏之前就先伪造了诏书,说慈禧发怒,要革掉光绪的皇位,让康有为等人进宫营救。

而光绪的诏书里只是讲明了慈禧的态度,希望减缓变法的速度,让康有为去上海避一避。但是康有为依然拿着自己伪造的诏书大肆炒作,最终演变成维新派要劫持慈禧解救光绪的计划。

这就让慈禧忍无可忍了,于是慈禧软禁了光绪,然后宣布自己重新掌权,紧接着逮捕维新党人,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被处死。康有为和梁启超逃亡海外。

就是这样一个康有为,利用伪造的事件炒作,不惜搭上队友的命运,实在是没法称得上是圣人。

第三个亮点是汪兆铭。

汪兆铭,民国四大美男之首,同盟会合伙人,国民党"一大"主席团成员。除了干革命,他还是个学霸,18岁考中秀才,21岁官费留学日本,回国后当选同盟会评议部部长,主编《民报》。

二十几岁的汪兆铭即使放到现在,也绝对是男神级别的,要长相有长相,要见识有见识,还是《民报》的主编,文笔风趣,相传就连慈禧还经常读一读他的文章。

而且他的人格还特别完美,不贪不抽不嫖不赌,虽然相貌风流,但却不近女色,一门心思干革命。

就是这样的汪兆铭,受到了当时南洋巨富陈耕基女儿陈璧君的追求。这让汪兆铭很为难,他认为自己是革命家,时刻有生命危险,如果结婚会拖累妻儿。但陈璧君却坚持追求他,不仅推掉了父亲定好的婚约,还不惜生死加入了汪兆铭的刺杀小组。

1910年,汪兆铭、陈璧君、黄复生、喻培伦的四人刺杀小组到了北京,决定刺杀摄政王载沣。据说,在暗杀行动前夜,陈小姐要以身相许为汪兆铭饯行,但汪兆铭恪守礼法,断然拒绝。

可惜这次暗杀失败了,汪兆铭和黄复生被抓。黄复生主动认罪,说事情都是自己做的,与汪兆铭无关。汪兆铭说自己是《民报》的主编,刺杀摄政王载沣是他做的,与黄复生无关。

刺杀国家领导人的大罪都互相扛,真兄弟,真英雄也!

这里提一句,汪兆铭这个名字看上去很陌生,但是他的笔名大家都知道,叫"精卫".

长久以来,教科书和电视剧里的"汉奸"形象都是尖嘴滑舌、一脸猥琐的样子。但是真实的历史远比教科书鲜活的多,并没有什么非黑即白的定式。

汪精卫抗战时期的政治主张固然是与主流意识相悖的,但是年轻时候的他在人格上绝对是无可挑剔的。

总之,汪精卫这个人,很复杂很模糊,历史评价不一,但我觉得,他在人格上闪光点却是不能被掩盖的。

历史,还是要辩证的看,细节处总有意想不到的亮点。

历史深处的民国读后感(二)

对于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恐怕很多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红旗下长大的人都会有下面类似的几点感受:

一是这段时期的中国实在是太憋屈了,软弱的政府,腐败的官僚,贫苦愚昧无节操的国民似乎就是这个时代中国的全部代名词。无数的战争、无数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任何一个弹丸小国都敢来我中华大地上嚣张一把,把中国人踢翻在地吐上一口浓痰再踏上一只脚,这100年实在是我中华民族5000年来最没有尊严的一个世纪。而这100年的屈辱历史带来的种种后遗症一直遗留、影响到了今天。

二是除了一些对历史特别感兴趣、专门研究过的人以外,多数人对于这段历史的了解是以初高中的历史课本为基础,以各种电影、电视剧和评书为补充的。这样了解下来的历史其实是割裂的,片段的,我们很难把袁世凯,孙中山,段祺瑞,吴佩孚,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系统的穿插在一起,也很难把这些遥远的历史人物和我们所熟知的现代人联系到一起。

还有一点也是最致命的一点是畸形的应试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让我们形成了很多扭曲的历史观,看看下面几个说法是不是你也一直有类似的错觉:李鸿章签订众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大汉奸一枚。袁世凯就是一个跳梁小丑,凭借不知道哪里来的兵权把孙中山赶下台先当总统还不过瘾又当皇上所以最后身败名裂。康有为梁启超学富五车,是那个时代最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北洋军阀勾结外国势力,是一群祸国殃民的败类。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节老想着依靠外国势力取胜或是和日本妥协,缺乏不怕死的民族精神,所以才节节败退。抗战胜利只是因为美国的原子弹。二战时期苏联是中国的好朋友,给予了中国很多无常的援助等等等等。

2016年的最后一个月,有幸遇到这本《历史深处的民国》,花了两周的时间细细读完,毫不夸张的讲,这是我读过的最有趣的一本中国近代史书籍,也是一本可以改变你历史观的书。在这本书里你能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人生经历,能看到在面临选择时人们的挣扎和无奈,能看到诸多历史名人的正反面的行为,更能看到诸多历史的真相以及在面临亡国灭种危机时,我中华民族所表现出的同仇敌忾,顽强不屈的精神。是一本值得每一个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都去认真读一读的正史书籍。民族的富强国家的兴旺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自强、自尊、自省与自信,如作者所说,愿你我有生之年,再见中国君临天下。

历史深处的民国读后感(三)

看过《明朝那些事儿》之后,对这种高度雷同的追随手法已经没有多少惊喜了,读这种类型的书完全是"扒墙头、看热闹、涨八卦"的嫌疑。

刚刚读完第一卷,果然不出所料,除了事件年份能和学过的历史书吻合上,别的出入都比较大,有的完全相左,姑且听之任之、读之信之。

第一卷从道光皇帝讲到黄花岗72烈士,其中"大反派"李鸿章已经辞世,他的学生袁世凯继承了衣钵正摩拳擦掌,有段时间孙中山给李中堂写了一封信,侃谈治国壮怀激烈,结果没有收到回音,随后康有为撺掇着一帮人开始短命的戊戌变法。

这些人就是第一卷"反转"的四大形象,李鸿章因签订《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被骂史上最无耻卖国贼,袁世凯因复辟称帝被万人不齿并唾弃,而孙中山和康有为则是分别高举"民主"和"变革"两张大旗的先行者和实践者,载入史书名垂青史。

而据本书,李中堂忍辱负重,从谈判桌上或多或少还挽回点大清朝的脸面,袁大头虽有点钻营,但是个头脑清醒、思维创新、务实肯干之人,孙先生一心想民主,为了联俄私下协议竟想出卖东北主权,康无为更是政治幼稚,思想简单,甚至没事坏事、着急跑路的康谎谎和康跑跑。

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謇这个并不熟悉的名字,以41岁高龄考中状元,却弃官从商,走上一条实业救国的道路,创办企业、发展教育,成为中国实业家之父。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后面还有更精彩的二三卷。

民国时期稍纵即逝而且包罗万象,就是这种短暂和混乱让很多人不知道它明确的起止,也不知道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它确是多事之秋,但也是"人类群星闪耀之时",让人感慨虽然彼时境况何其艰难但是上天依旧钟毓于此。很多人在年青时就立下寰宇之志、勇挑千斤之担,很多人在迟暮时仍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即倒,当然也有很多人蝇营狗苟甚至倒行逆施。虽然民国的光辉犹如流星一样短暂,它的贡献却像是永久的瑰宝,在无数次矛盾和失败中终于找到了一丝光亮,引导了一条曲径,它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大变革对今天仍有遗泽,它的冲突和动荡也许就反映了这种民族性格中的韧性和坚毅,也是屹立不倒的最终因素。

喜欢《《民国银行练习生记事》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水浒传读后感练习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