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再读水浒传有感作文

再读水浒传有感作文

再读《给未来的记忆》有感。

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再读《给未来的记忆》有感”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再读《给未来的记忆》有感

承妈

希羽读书会要分享河合隼雄的《给未来的记忆》这本书,因为强烈的责任心吧,还是在读书会前几天再次翻看了一遍。本打算简单翻翻,找找重点。结果,再次打开书,竟然再次被深深的感染了。应该说,比起第一次阅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触。边读边抄下那些打动自己的句子,同时记录下自己为何被打动。写着写着,仿佛跟着作者的记忆,找寻到自己过去岁月的星星点点,那些记忆敲打着我的心灵。

父母偏心的危害极大

作者家祖上在农村是有些财产地位的,过去日本农村,长子是继承家业的人。所以只把长子当宝贝,长子吃白米饭,其他孩子吃麦饭。作者的父亲是老二,受够了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愤然离家,宣言要做一个一辈子吃白米饭的人。作者的父亲很努力的学习,成为齿科医生,开了自己的齿科诊所。真的实现了富有。曾经的不公平待遇,让他对待六个儿子都是一样的。而继承了家业的伯父,成为一个花花公子,败光家产。用作者的话,可能正因为有进取精神,没法儿墨守成规地继承农业,伯父才会一直的所谓堕落下去吧。

父母的心是否公正,是否真心的同样的爱每个孩子,孩子是非常清楚的。这一点也是最近才领悟到的,我一直告诉自己,爸妈是公平的,也不断和别人说我的爸妈是公平对待儿女,没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其实我如此不停地告诫自己,就是因为内心深处不是这样认为的。在图书馆做故事妈妈的三年时光里,不断以儿时记忆创作的故事里,找到了记忆深处藏着的忧伤和委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重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现在可以很好的释放那些委屈,很好地接纳父母。曾经有过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很抵触父亲的。因为深深觉得自己是父亲的负担,同时更深隐藏的是不满与怨恨。

应该说当爱不平等的时候,无论是被重视的还是被轻视的孩子,他们的内心都是不健康。父母的行为深深影响孩子的成长。即使被重视的孩子,也会因为被重视而被限制。这一点给我敲了警钟,我的孩子,作为独生子女,他得到的重视何其多。他的自由空间还够吗?他的反抗、愤怒、不配合......是在为自己的人生争取吗?!

拿第一的人,肯定有很多做过头的努力都是白费掉的吧!

作者自小就是学霸,然而总是第二,似乎很难考第一。老师们总是气得牙痒痒:再努力一点点,就可以成为第一的。作者说:拿第一的人,肯定有很多做过头的努力都是白费掉的吧!

这句话让我震惊不已,思绪一下子回到初中生活。那时候,我就永远是班上的第一名。几乎每个早上,自己早早起来晨读,那一张张卷子,做了无数遍,再回顾无数遍。一直以来,都以那段时光的成绩骄傲啊!可是此刻,我崩塌了。那时候,我除了学习,还有什么?几乎没有参加学习以外的任何活动,甚至没有交下几个要好的同学。那时候就因为学习好而看不起同学,以至于毕业后不愿意和那时候的同学来往,应该是不愿意接触那是的自己吧!其实,我以学习而自傲,遮掩的是无数的自卑,我看不起的不是同学而是自己。为第一做了太多努力,全都是白费啊!

丰富多彩的生活

总结一下作者的生活,小时候疯玩,跟着哥哥们读书,听音乐,玩乐器,妈妈拉着手风琴大家唱着歌。中学以后,开始去音乐会,看歌剧,大学的时候进入学校乐团,学习乐器。出国留学的时候和老外们学跳舞,看画展,尝试画画.....这个家伙真是多才多艺,生活很是丰富多彩啊!在如此多爱好,玩得如此嗨的情况下,依旧可以成为学霸,成为一流的人才。

想到自己的求学生涯,特别是大学生活。既没有参加什么社团活动,也没有谈个恋爱,就那么过去了。没有学出个什么样来,也没有去玩。一直在干嘛呢?自卑地躲藏着,总是担忧着未来,没有享受到大学的美好,也没有找到出路,甚至不知道从何处去着手未来。好可悲,荒废啊!

为了好成绩而努力读书,并未感知到读书的重要与美好,只有考试成绩维系的自尊,当好成绩不在,坍塌,迷茫,自卑与无助。从小我就一直把读书当成爱好,告诉别人:我爱读书!其实,自称喜欢读书的我,并没有真的走进书,只能算是走近书吧。除了所谓的读书爱好还有什么?哎呀,我不会唱歌的。运动我可不行,就连跳皮筋我都玩不好呢。跳舞,天哪,我身体不协调啊!写作吗,应付考试而写的文章,可想而知了......想来,我的生活该是单调无趣到什么程度。故而,更加的只剩下学习。并且,学习是多么冠冕堂皇的爱好啊!

其实自己应该是行的

作者虽然一直都是很优秀的,但也一直与自卑为伴。书中作者回忆到别人推荐他做什么的时候,总觉得自己不行。甚至会想:“干什么?拿我玩儿啊?”作者反观过去领悟到:总是从反面想,其实自己应该是行的。

这些,我也体会到了。成为妈妈以后,自己就被孩子督促着不断的改变着。特别是最近三年,有了很好的觉察,也有了很多的变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要试试》,那段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开始鼓起勇气去试试。试试的结果是,发现自己还是可以的。于是发展到我能行!再到近一年吧,参加了单位的一些活动,表现不错。开启跑步生活以后,竟然完成了两次马拉松的半程比赛。如今也在学习瑜伽呢,发现自己不是身体僵硬的,四肢不协调的人啊。在练习舞韵瑜伽的时候,那种柔美的舞蹈的感觉,棒极了!于是乎,发现不仅我能行,我还不错噢!

拓展自己的生活,尝试和体验不同的事物,带给我新鲜、惊喜、快乐、自信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特别是自信,那是超越自卑,用事实证明我能行而不断慢慢积累和建立起来的。作者的人生感悟,带我整理了自己的心路历程。由此,感叹读书的有用的!我想现在读书真的成为自己的爱好之一了!

有人指导的读书

说到读书,不得不感叹作者自小的读书氛围。他家有很好的读书习惯,哥哥们又是特别好的读书引路人。他们给推荐好书,指导怎么读书。一家人会一起讨论书,甚至演练书中情节。这种读书是有好的书单,好的分享,好的思考,好的延展的。

借此也想到自己小时候可读的书真的少,家长也不支持,他们认为课本以外的都是闲书,对学习(其实就是考试)没帮助。那时候,我把零花钱都用在买盗版书上了。直到给孩子买书,当当上那些精美的正版图书啊,让我感动不已。于是,想着给自己买书看吧。竟然不知道买什么书,看什么书?

特别感谢这个时代,手机上有单的公众号。看了推荐理由,图书简介,就知道自己想要是哪一本书。特别幸运的是遇到张羽,从邻居做到心灵密友的孩子妈。推荐给我很多书,带我去了家长课堂,学习九型人格又认识了年妈。年妈开办读书会五年了,我俩也有幸加入其中。和那么多爱书之人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一起感悟。真是太好了!

希羽读书会

感受到读书会的好处,我俩想到召集身边的爱书之人,一起来读书,一起来分享。于是就有了希羽读书会。写完第一期通告,忐忑的等待着回应。会有人感兴趣吗,会有人参加吗?张羽说:就算谁都不来,有咱俩呢,咱俩开个读书会也不错啊。

没想到,身边这么多爱读书的人。每次推出书单,大家第一时间买书,读书,尽量赶到读书会和大家一起聊聊那本书,聊聊自己的心声,听听他人的感悟。用秀丽的话:参加读书会,给心一个安放的地方!真的好感动!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再读《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有感


再读《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有感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建议,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现在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读《给未来孩子的信》有感600字


自从读了张淑海的这篇文章后,我对做人又有了一番新的领悟。

是她告诉我无论是什么样的人,一定要有理想。人有了理想,才会有目标,才会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不断奋斗,不断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无论是谁,只要有理想,就会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外貌其实并不重要,理想它可能锻造出你的气质。

是她告诉我理想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实现的,而要我们去争取。在争取途中,也是坎坷曲折的。但是不要紧,只要有坚定的信念,苦中作乐,不受任何利益的诱惑,学会坚持。

是她告诉我,要做个脚踏实地的人。人生是短暂的,不要贪图虚荣、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每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但也要坚信自己的能力。不要去依赖别人,做什么事,也不要轻易放弃。

是她告诉我做人要有感情,人与人相识,相交是一种缘份,与人相处中,肯定会有争吵摩擦,但细想一下,在这大千世界,能有几个与我相识,相交的又有几个人呢?珍惜朋友之间纯真的友谊。要学会尊重,学会理解。

是她告诉我要独立。只有从小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成人后,自己才有可能在社会中立足,适应环境,跟上潮流。要学会看到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人心,分辨真假,体味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要做一个有素质的人。不要有贪小利之心,别人说话时,不要打岔。做一个坚强自信的人,同时也要有志气,不要嫉妒别人有好的东西,再好的也是别人的,靠自己劳动得来的果实,才是最好的,最珍贵的。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

因此,战胜自己比征服他人还要艰巨和有意义。关键还是活出精彩的自我,真实的自我,努力打造一个完美的自我!

再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再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合上《平凡的世界》,思索为何一部陈旧的作品竟微微触动了这个浮躁的年代?答案很简单,40年过去了,这本书的读者们依然平凡着。

80后生人的你我并不曾亲历那种深入骨髓的贫瘠,那为何我们仍会被少平、少安的故事打动?因为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同样平凡的自己!的确,那个贫瘠的时代永远地过去了,但平凡的人们渴望不平凡的挣扎却从未停止。

许多人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人生的励志鸡汤,告诉我们平凡的人也可以活得不平凡。但在我看来,这并不是路遥先生所要表达的终极情愫,少平和少安的故事以平凡收场,所谓的平凡,就是终于在遗憾与无奈中放弃了挣扎,认命了,也就踏实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对《平凡》的解读,在我看来,路遥先生的文脉中隐藏着对平凡的尊重。他给了我们摆脱平凡的希望,又让我们在希望的尽头重归平凡。他告诉我们,这条弧线就是我们的生命,它从平凡开始,无论划出过多美的曲线,终归是要归于平凡的,所以我们要珍惜和尊重这份平凡,因为这才是我们生命的起点与归宿。

许我胡思乱想,假如90年代的路遥先生可以续写《平凡的世界》,我想,少平、少安两兄弟定是冲入了改革的浪潮,在历经了一系列刻骨的艰辛与铭志的蜕变之后,他们终于征服了命运,变得不再平凡!所谓不平凡,许是远离了那片贫瘠的土地,在北京或上海叱咤风云,甚至是站在世界的中心喊出了中国人不再贫穷的豪言!他们有了更多的会议、更多的酬酌、更大的梦想,世间天地、海阔天空!男人的雄心终于得到了释放,曾经所有的挣扎、妥协与不甘终得释怀,生养出一份俯视过往一切贫瘠和情感的好日子来……故事发展到这里才可谓一部完美的励志鸡汤!可那样还是路遥先生么?还能让我们感动落泪么?还是那个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平凡的世界》么?一定不是了,也一定不会这样结束的。

我想,路遥先生会这样写下去:少平衣着华丽的西式正装,但却没有了过往清澈的眼神,脸上的笑容也变得微妙起来。当一切都被飞快地推向极致之时,他病了,病得很重,历年的劳累、心机、应酬浸染了肝脏。中药、手术都止不住刻骨的钻痛,那个以为遥远的终点瞬间就来到了他的眼前。那几日,他突然想吃家乡的馍馍,怀念着黄土地的味道,竟吃不下许多,期望也已渺然。他的故乡村落已经消失,消失在开发区一望无际的厂房里。他的家人们住进了农民别墅,不再种田,不再挨饿,老人老去,小辈另有自己的活法。物是人非,物是人非,就连曾经修起的窑洞也淹没在了宽阔的马路下,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了,即使是已经功成名就的少平。

读到这里,有些人会说,你的立意有问题啊,若是这样,那平凡的人追求不平凡的意义何在?生命的意义何在?难道混吃等死不成?当然不是,挣扎是人生是最宝贵的动力,但在我看来,对于绝大多数的你我而言,它的意义并非改变平凡,而是让我们可以在挣扎到再无一丝力气之时有资格平静的说一句我已尽力了,只是运气不好吧,然后安静的回归平凡的世界,回味着用尽全力划出的优美曲线,踏踏实实的生活下去。

当你我老去,我们一起重回平凡的世界。

读《致未来的你——给女孩的十五封信》有感


有这样一本书,它能让我们每个女孩从心理到生活上彻底改变,它是了解我们内心灵魂的伙伴,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心灵成长的力量!它的文笔犹如清晨的雨滴坠在叶尖,又如夜色中的月光洒在旷野。它就是《致未来的你给女孩的十五封信》。

这本书主要是以回信的格式写的。写给那个名叫伊莲的小女孩。实际上我们每个处于花季的女孩都是她文中的伊莲。作者用十五封信告诉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忧虑烦恼以及如何克服我们心灵上的问题丛林,同时又为未来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语言细腻生动,娓娓道来,文中的每句话都叩击着我们的心灵。

十五封信的内容各具特色。从我们的身体到生命,再从生命到爱的表达直至走向成熟的第一步。在细细阅读的过程中,能渐渐看清我们未来的模样。每个故事都打动着我们的心灵,没有泛泛的说教,没有无病呻吟的感慨,没有所谓严肃教条的说教。如阵阵清风吹进我们的大脑,如无声的细雨洗涤着我们孤独迟疑羞怯的心灵。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封信就是第三封最最珍视的生命。这封信用了一个名叫沈若雯的女孩因为朋友的背叛、老师的责骂而轻易的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跳楼自杀!读完了沈若雯的故事后,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也许我无法感同身受地体会沈若雯的绝望,她的内心一定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屈折与痛苦,但不管怎么样,看到这么一个处于花季的少女这么快就凋谢了,怎能不让我感到痛惜!仅仅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跳楼,草草结束自己的生命,确实太作文可悲了!她这么做是对生命极大的不负责任。也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像沈若雯这样的事件,我们真的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绝不让沈若雯的悲剧再次重演。有那么一句话说得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旦和老师同学有了误会和矛盾,首先要检讨自己,如果自己的确被误会,我们也应该心平气和的和他们做一次心与心之间的真正交谈,让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

我本人就遇到过类似的事件:以前我和我的同学关系非常好,可以说是推心置腹无话不谈,但不知怎么的,有一次她把我的难以启齿的隐私添油加醋的给广播了出去,让我在同学中间丢尽了脸。为此我们大吵了一架,我下定决心和她割袍断义,画地为牢!事后冷静下来,发现这件事我也有错,即便是最好的朋友有些隐私可以深埋在心底,不必和盘托出,这样做并不会淡化我们之间的友情。真正的好友应该是互相尊重,互相体谅!第二天,我正准备和她谈一谈,她却先我一步,给我道了歉,并且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们又一次和好了。所以说假如我们真的被误会,遭人耻笑,即便是周围全是鄙夷的目光,我们的心一定要坚强!我们可以找父母和老师倾诉,不要沉默,不要悲伤,不要自我封闭,不要唉声叹气!

《致未来的你给女孩的十五封信》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觉。我相信这本书会陪伴我度过我的多愁善感的少年时光,这些柔软的有着青涩的瓜果味道的文字,一定会滋养我们这颗颗对现实对未来怯生生的、却又是迫不及待的长大的心。

再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的世界》这部书已经读了不下十遍,每读一遍都有一点点新的认识。前几天实在是没事干,拿起此书又读了一遍,感触良多。这几天一直想为此书写一个读后感,实因对全书理解仅是皮毛,久久未曾落笔。今日鼓起勇气,将自己对全书的一点见解写下来,供漫漫人生路上回味、品尝。

首先,我得提提路遥老先生在书中描绘出的许多动人的故事情节,尽管看起来很是普通平常,但每当看到那些地方,内心深处都会达到一些共鸣,使人忍不住为其精妙的描述手法所感叹。记得文章开始写出了少平与红梅在青春年少的岁月里那种朦朦胧胧的情感,我们姑且就叫它“情感”吧。因为在他们那个年龄说是爱情还是很遥远的。他们之间虽然没有过多的语言表述,但是那种清澈的目光,绝对会让一个青春年少的少男少女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没办法用语言描述的热流。

当润叶这个书中主人公之一出现时,作者又穿插的描述了她和少安小时候那些青梅竹马的过往。使我们不得不想到自己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那些儿时的玩伴。当少安收到润叶的“恋爱信”时他含着热泪回想起了他和润叶小时候的点点滴滴。少安心里明白那些过往的童年趣事已经离他远去了,因为他们都生活在一个很现实的社会中。他,孙少安,孙玉厚的大小子,怎么可能和一个公派的、美丽、大方的老师组成自己的家呢?尤其是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是啊,现实的生活总是让很多年轻时美好的梦想变得那么、那么的遥远。到现在我还觉得少安当时是多么的成熟,他的选择完全是正确的,因为我们都成长在一个现实的国度!

还记得晓霞吗?就是那个地委书记的女儿,就是那个省报的记者,就是那个虎头虎脑的假小子就是那个深深地爱着她那“掏炭的黑男人”的田晓霞。相信全书中晓霞这个人为形象给每个读者都会留下深刻的影响,她是那么的活泼、有朝气,她身上有着当时那个年代女大学生所特有的气质。她是那么的质朴,那么的懂事。她是一个当她爸爸升职的时候,为了考虑到对她父亲的影响,不愿意和她父亲一起坐公家车的好女儿。又是深深地、死心塌地的爱着一无所有的孙少平的那个好女朋友。她那写着“不要见怪,不要见外”的小纸条,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当书中传来晓霞噩耗时,相信不光是男主人公少平,我想每一个读者都会流下泪水。我们惋惜这个年轻的生命,惋惜她和少平那美妙的、浪漫的罗曼蒂克,怀念那个风风火火的假小子。

还记得少平儿时的玩伴、一生的挚友金波吗?我想金波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还是那次为了少平,筹划了一次打他们班长顾养民的事开始的。从这时开始这个心思细密的挚情男孩才走进了我们的视线。当他从部队上提前复员后,他就有了一个生活习惯:拿着那个未曾谋面的藏族姑娘送给他的茶杯喝水,永远、永远的唱着他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啊,他是一个多情的孩子,他深深地喜欢着一个未曾谋面的藏族姑娘,也许这都有点不现实或是孩子气,但我们可爱的读者一定会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这个多情的小伙子,难道不是吗?

提起李向前,相信每一个读者都对这个男子汉有同情、有惋惜,但更多的是祝福。他深深地爱着他的妻子润叶。那怕在他们婚后润叶一直不理他,他还是深深地爱着润叶。这份感情将这个年轻懂事的汽车司机折磨的不像人样。当后来悲剧发生的时候,我们可爱的润叶又回到了他的身旁。但是,让我们回过头来想想,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为了一份美满的爱情、一个完美的家付出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他是生活中的一个好同事、好儿子、好姐夫,甚至是好女婿,他为了成为一个好丈夫基本上毁了他的一生。但他又是幸福的,因为他最终得到了他想拥有的那份至情至真的感情。这一切尽管来之不易,最终他还是得到了。这让我想到了路遥先生另一部书《人生》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张克南。是啊,生活绝对不会偏向任何一个人,只要年轻的我们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去奋斗,成功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降临到我们身上。

提了这么多故事中的人物,我们又不得不说说孙少平了。他的生活路线贯穿了全书,他那忧郁的眼神,他那血气方刚的男子汉气概,以及他对生活一些独到的见解,为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他是个平凡的人,甚至极为平凡,平凡的都不被人们注意。但他又是那么的让人耳目一新。记得他曾经给他哥说要想成为好兄弟必须先做好朋友。记得他给妹妹兰香的那一份长信,给我们的兰香幼小的心里真真意义上种下了希望的种子。他一直把自己定位在孙玉厚二小子的身份中,但他内心又是多么渴望离开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他和晓霞纯真、浪漫的爱情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影响。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他用他勤劳的双手在改变着这种不平凡,哪怕是再大的困难与挫折。当他面对一直看做是妹妹的金秀向他表白时,他再一次的向我们展现出了他成熟的一面。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我善良的惠英嫂子,是啊,他是一个掏炭的煤矿工人,而且还受了伤,惠英才是他最最合适的生活伴侣。

全书还有很多很多可爱、淳朴、善良的人物形象。像我们那个“二杆子”王满银;那个憨厚老实,又敢爱敢恨的田润生;那个“穷积极”孙玉厚两口子……每一个人物形象路老先生都描绘的那么惟妙惟肖,让人惊叹作者对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那些可爱的人生活细节的熟知,以及作者透过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简简单单的人或事,对生活深处的理解和感悟!

这部书包含作者对青春的激情、痛苦和失误,包含着劳动的汗水、人生的辛酸和对这个冷暖世界的复杂体验。更重要的是,它也包含了作者对生活从未淡薄的挚爱和深情。全书读完让我自慰的是,我们曾经真诚而充满激情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竭尽全力的劳动和奋斗过,并不记代价的将自己的血汗献给了不死的人类之树!

在我们的世界发生激烈演变的大潮中,人类社会将全然不同于以往的面貌进入另一个状态,我们生而逢时,不仅可以目睹一幕紧接一幕的大剧,也将不可避免的要在期间扮演某种属于自己的角色,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逃避自己历史性的责任。最后想想,这本书告诉我: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和奋斗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和的继续耕种!

读《致未来的你—给女孩的十五封信》有感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殷健灵姐姐的书。

在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除了最本原的大自然,便是天真无暇的孩子了,尤其是莲花般的女孩,她们如芳馨的水中之荷,浑身散溢着甘香,历经尘世之劫,却了无垢痕伊莲,我相信,你正是这样的莲花。这十五封信充满诗意,有充满真情的信,正是作者写给口中的伊莲的。

其实,给我感触最大的是第九封信认识另一个自己。其实,在每个人心里,都会有另一个自己。不管你隐藏的有多好,也不管你是否遗忘了它,它始终是你,始终是你最真实的自己。在每个人心中都潜藏着另一个自己,一个不为人知的自己。有时,它会突然出现。它的突然出作文现,会让你吓一跳。

作者在信中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一方澄蓝的能滴出水的天空,一只飘逸的纸鹞,它努力向上向上几乎要将的小小身体融化在这片旷远里面。这一幅图景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向往。它写出了作者希望自己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希望自己是个坏孩子,来一场实实在在的心灵旅行。这或许就是作者心中的另一个自己。没有父母的唠叨,也没有那些烦恼,来一次彻彻底底的改变。做一个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的自己。这或许就是潜藏在我内心深处的另一个,另一个不为人知的自己。

在一个宁静而又详和的环境,努力倾听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声音。因为那样,你可能会意外的发现自己内心深处那个不为人知的一面。

再读《孔乙己》有感


再读《孔乙己》有感

泽宇

对于鲁迅,我想大多数人可能和我一样,对于这位伟大的战士的印象仅仅停留于中学时期的课堂。那个时候,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狂人日记,孔乙己,伤逝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篇目。然而,对于其文章的深刻内涵我的认识并不深刻。只是在人云亦云的说着什么“吃人的社会”,“愚昧的人民”等等。或许是因为我成长的这个应试年代,亦或许是严重不符合阅读年龄的我,呵,懵懂的少年哪里能读的懂鲁迅。

近日,离开校园初入社会的我刚刚稳定下来。也逐渐想起了从小母上大人对于我的国学教导,间断的读了一些“孔子”,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这一影响了“知识分子”——士数千年的学说有了些许认识,忽然想起了鲁迅笔下这位穿长衫的丑角,恰逢图书促销,便买回了《呐喊》来看。

再读孔乙己,“唯一穿长衫而站着吃酒”,“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偷呢”,“茴字有四种写法”这些熟悉的语句仍然是那么的讽刺,然而我心中确逐渐的产生了巨大的悲凉。毫无疑问,长衫最为知识分子的象征,也表明着孔乙己的身份。这位穷酸的书生,能说得出之乎者也,能讲得出茴字的四种写法,能信口拈来“君子固穷”、“多乎哉,不多也”等儒家经典名句,确沦为了整个社会的笑柄。

孔乙己,你真的识得字吗?那怎么没考个秀才?孔乙己本来欲做辩驳,确瞬间无话可说,如瘪了的气球一般。然,只有中了秀才才能说明识得字吗?自古以来,士总是少数,其理想抱负多不被人所理解,但大多仍受人尊重。什么时候开始,知识分子需要用世俗的虚名来证明自己的学识了呢?孔乙己是悲哀的,悲在他自己忘却了士的志气。他说得出“君子固穷”,确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知识分子的富足是其他阶层无可像想的,无论何时,外在的官职、财富等等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影响知识分子的志气,因为他们,或者说我们,有着我们自己引以为傲的支撑,有着富足的精神追求。

我们再来说说,孔乙己的窃。从始至终,他的偷窃行为只是道听途说,并配以他自身的伤残,让人更加的信以为真。如果他真的没有偷呢?这些无聊的看客所见未必是真,而丁举人在当时的社会如何成为了举人,又对同为穿长衫的孔乙己大打出手更是有违“士”的精神。这些人,又作如何评判呢?孔乙己是肮脏的,是有污点的,又何尝不是被这样一个扭曲的社会所逼迫。我们再来想想,是什么样的一个社会,让本本分分的读书人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证,去为了生计而抛弃了君子的气节,这与其说是个人的失足,更不如说事社会的悲哀。

说到这里,其实也是想到了现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然对于知识分子的地位和态度,并无显著进展。虽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喊了多年,虽然科技兴国的战略执行了多日。社会的导向并不是一句呼吁或者一两项行政政策能改变的。高考生报志愿以经济等专业为大热门,整个社会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博士硕士成为了工作的敲门砖,大量教授论文造假,甚至院士评选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内幕。不禁要问,当今的社会,又比一百年前好了多少呢?当今的知识分子又何尝不是处于孔乙己的窘境?

孔乙己在那个悲哀的社会无声的死去了,现代知识分子,在现在的社会当中,又会何去何从呢?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读后感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读后感

文/薛鸽

近日,在王校长的推荐下,我有幸拜读了魏坤琳教授的《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一书。书中魏教授把大脑发展的能力归结为:智力脑、情绪脑、运动脑、语言脑、创意脑五个方面。既有理论高度,也有具体事例佐证,可谓是一本行之有效的婴幼儿大脑开发说明书。

在这五种能力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二部分情绪脑和第四部分语言脑。

处理坏脾气 妙招来帮忙

书中讲到爱发脾气的小孩时,我犹如找到与女儿相处中处理情绪问题的救命稻草,急切之情溢于言表。当时恰有这样一件事情正在困扰着我。

在这之前,我和女儿去超市购物,挑来挑去,她都没有选到自己心仪的东西,于是她要求去另一个超市,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了,她依然没有挑下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个时候她不快的情绪就像一个调皮的小人一样立刻出来捣乱了。刚开始她低声地抽泣,后来干脆大哭大闹。简单且无济于事的沟通之后,我也开始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就这样,我们之间发生了又一次的狂风暴雨。

学习了魏教授关于情绪脑的这个篇章后,我知道了处理情绪的三步骤,于是开始反躬自省。整个事件中,首先,我先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气,耐心引导孩子。其次,帮助孩子描述情绪,同时在她思考的时候帮助她平复自己的情绪。第三,帮助孩子分析情绪。告诉她哪里做得对,哪里做得不对。最后,和孩子一起反思这个事情。在反思过程中让孩子明白闹情绪不能解决问题,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亲子阅读 培养优秀思维品质

在第四部分语言脑中讲到了阅读的马太效应。真的讲的太好了。阅读的马太效应总结发现,小时候喜欢读书的孩子,以后会更喜欢读书,而且读书能力很强。

亲子共读,是我和女儿每晚最和谐、静谧的时光,女儿每天最期待的也是这个时刻。在我们周而复始的坚持下,女儿不仅越来越喜欢读书,而且在读书中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能想象,会思考,不时还能将不同的故事或人物联想起来。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亲子阅读的美好时光如期而至。当我讲到灰豆在房间里藏橘子,灰豆和爸爸妈妈来寻宝(橘子),灰豆在房间里把橘子藏在床下觉得有点脏,藏在沙发里,害怕被坐烂了,这时灰豆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时,我有意顿了顿,说:宝贝,我们一起想一想灰豆到底把橘子藏在哪里了呢?这个时候孩子看着书中图片,歪着脑袋说:我猜橘子藏到了他的肚子里。因为我看灰豆的肚子圆鼓鼓的。等讲到故事结尾时,灰豆真的是把橘子藏在了自己的肚子里(吃了)。宝贝开心地说:我没猜错吧,厉害吗?看,阅读给孩子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重新化为阅读的养分,滋养着她更加地爱上阅读,神奇吧!

阅读不仅增进了我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而且孩子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学会积极思考的优秀思维品质。

同时,在亲子阅读时,我还使用了魏教授推荐的阅读小技巧指读。阅读过程中,孩子一会看看图片,一会看看字,再听听我说的话,注意力更加专注了。

很庆幸加入了《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共读群,阅读打卡八天来,我受益匪浅。感谢大家的抱团取暖式的读书方式,感谢自己的坚持,让自己有机会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学到这么多的育儿经。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都是第一次,养育孩子真的不是简简单单的养,更要重视育。我们要时常反思,科学理性地育儿,培养高质量的未来之星。

再读《移动的学校》有感


心有戚戚焉(再读《移动的学校》有感)

与书结缘,亦是缘份。看这两本书,让同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感触颇多。离开中学好多年了,不知当年的那些“普通班”的孩子,生活走到了一条怎样的轨迹上?教者父母心,一念之间。

舊 雨

1

这两天看台湾全人学校前老师(李崇建老师和甘耀明老师)写的那两本书,感触得落泪好几次。下午把《移动的学校——体制外的学习天空》的后序重读一遍,再次感触落泪。心里的感动参杂着过去在中学教书的体验和感受而来,不能自已。

2

李崇建老师在后序里如此描述:2005年,在全人学校待了七年的他终于告别。陪八十二岁的老父亲回大陆探亲。老家在陕西省偏远的一个小山村罗家洼。他的亲戚们还住着窑洞。他的侄子、堂兄的子女,还在念中学。然而,他非常清楚如无意外,大部分也会复制堂兄的人生,在农村过一辈子。

从西安搭车到山东。长途巴士在凌晨一点,放他们下了交流道,随即就近住宿。他六十五岁的大哥远从乡下而来,颠簸着旅途,没有电话联络,一整晚蹲在汽车站,不吃不睡,等不到他的父亲和弟妹。翌日。八十二岁的父亲,看见外貌比他更苍老的大儿子,困顿和疲倦的身影,既心疼且生气的教训着。数年不相见,彼此关心眷恋。但这样的一场父子谈话,却让两个老人都受伤。

大哥委屈的眼泪,从满是皱纹的脸孔滑下,伤心离开了旅馆。临走的时候,坚决不要他给他的钱,尽管他一年只能赚一千多块人民币。他的大哥频频感叹父亲年迈,无能陪伴。只交代他好好照顾父亲,就走了。大哥说的是秦腔,他陌生的口音。他说的是台腔,大家都听不太懂。这一幕留给他的震撼太深。

再早一些,十五年前。父亲与大哥初次见面。大哥千里迢迢从山东坐车到西安,身上扛了一麻袋刚从地里收来的花生,送给父亲当作礼物。至于满头华发的四姑,则是远从千里,两胁夹着两颗大西瓜,请父亲尝鲜。父亲自是又一阵心酸。然执拗又不善表达的性格,自是将他们数落了一顿。那可是他们的第一次重新见面啊。

3

李崇建老师写到这里,再次心里泛起酸楚。远从千里而外坐几天几夜的火车而来,吃力扛着最好的收成,又满心期待的要献给父亲,却被拒绝训斥的模样在他心里久久不能释怀。他们如此纯真,内心良善,为彼此设想,却也因为如此受伤。

这些景况,与他呆过的全人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亲子之间互相关爱,却彼此不了解的情状,不也是如此相似吗?

还有那些因为种种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能够顺利上学的学生们,如果他们都能在全人这样的学校受到这样的“看待”,会是另一番什么光景?

4

能够教书以及能够受教育,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今天我再次深深的感受到自己曾经历过的这些种种的幸福。

然而那些孩子呢?那些长大以后变成了另一个模样的“孩子们”,如果这个社会看待他们的眼光或对待他们的方式更多一些包容、温暖和理解,能够真诚的在他们年少的时候接纳他们,是否会好更多?没有天生不爱学习的孩子。“那些逃课的孩子们,那些不听话的孩子们,那些所谓没有礼貌教养的孩子们……”他们在应该接受教育的时期,并没有这么幸福。

5

全人学校这样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能够坚持坚守,信念、理想与现实敢撑)的学校不多。好多开始的时候是走着这样路线的“特殊”学校,在后来现实与经济的各种巨大压力中,慢慢又走回了“正常的轨道”。我并不是说正常体制下的公办学校或民办学校就不好。而是,教育的很现实很必须的一个本质是:为师者要先观照自身,才能真正看见自己的学生。这样的体制下的老师们,能够做到的,能有多少?有多少也曾满怀理想,最后又不得不屈服于当下?力不从心有之,后来的综合素质跟不上有之,走着走着功利心更强了转而走向另一条康庄大道的有之……教育的初衷和人的良善、良知以及职业素养里那本来很纯真的一面慢慢磨掉。多么令人感觉遗憾和心痛。

6

事实上,一所学校,应该有它自己的“主文化”。即:学生热衷于追求与探索,其进步与探索者非空幻的沉浮,而应以知识及生命经验作为经纬,进行创造性的摸索与学习,建构属于自己的世界观。

而建立任何一所学校的主文化,就只能必须先在教师队伍中培养和建立团队的主文化,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任何一所学校里都不能忽略跳过不谈,不去理顺。大家达成共识以后运用到课程与日常和孩子相处的模式中,才能慢慢的建立真正有序又创新主体文化,提供给老师和学生一个丰盛的知性的环境。

7

而所有的以上,均需要要求到每一个老师首先具有开放的胸怀与自我觉察的态度。在一起共事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大局观,理性的共同合作……等。

看似“简单”的要求,其实一点也不简单。然而,这正是每一个做教育的人应该迈向的最基本的一步。

初五

看起来做教育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啊。??

把人变得更简单了,把事做实在了,就会更好了。??

ABEL

曾用笔名:阿点、子矜、微尘。

用了二十余年的还是“舊雨”。新雨不来旧雨至,说的就是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们”。

嗜读爱写,十年如一。写过中篇小说《十年》、《空城》、《天望》等。写过专栏,常写书评、影评和乐评。偶写杂文,又不自量力,常写散文。有正当职业,师者道为先。写作画画,视为人生一大闲趣。

读后感《再读《给未来的记忆》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再读水浒传有感作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