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居里夫人自传读书笔记

居里夫人自传读书笔记

洛克菲勒自传读书笔记2000字。

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这句就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阅读时,我们一般都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收获。那么,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书笔记吧!你对写读书笔记熟悉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洛克菲勒自传读书笔记2000字,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一开始我是很排斥读名人传记的,片面地认为不过是个人或其代理人往其脸上贴金的故事书而已,对于国人的还好,对于外国人更是缺乏兴趣。但今年我读了,虽然花费了好几周的时间才啃下来,倒不是文字的艰涩所致,而确实是利用了碎片的时间零星地读着,终于近日完成。

洛克菲勒家族的大名如雷贯耳,最早要追溯到上初中的时候,政治课本上提到资本主义垄断的时候,洛克菲勒和他的美孚石油公司的罪恶简直罄竹难书,万恶的资本主义托拉斯,靠着血腥野蛮的原始积累巧取豪夺,甚至左右一国之政局,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这本洛克菲勒自传,说来也巧,是我用农行积分换的,要在平时我基本上不会买这类书籍。这本自传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他白手起家、苦心经营的人生经历,并择取一些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单独列章重点讲述。传记的故事性较强,看着不会很累,书也不厚,但是比起小说的阅读进度又不可同日而语。洛克菲勒从16岁开始工作,从每天只有5美分工资的小学徒成长为举世瞩目的金融巨贾,其一生不可谓不传奇。从他的成功经历中不难看出,首先他是一个勤奋的人,他孜孜不倦的工作了40年,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步一个脚印创建了石油帝国,让常人叹为观止。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即使干着最下层的活,他也能动脑筋去思考如何提高手头的工作效率,并因此得到老板的赏识,让他在短期内实现转型,而与之对比鲜明的是,他的一些同事也已经年复一年地在这个岗位上做了很多年,却仍然在原地踏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此言非虚。他还是一个懂得管理的老板,洛克菲勒终非池中之物,一旦手头有了一定的资金,他便开始自立门户。他曾在对儿子的信中写道,标准石油公司的部分行为准则是,培养下属主动为公司做事,这就需要下放权力,知人善任,如果事必躬亲,那么就容易像诸葛武侯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他还对下属说,你要尽快找到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培养他做你的工作,然后自己坐下来,动脑筋想想怎么才能让公司多赚些钱。华为总裁任正非曾经有过一句箴言:要砍掉高层的手脚,中层的屁股,基层的脑袋。我觉得这种管理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如同洛克菲勒所说,最好的总裁都是管理时间的专家,他们精通如何分配时间,他们会同家人朋友共享快乐时光,还会去旅游,参加慈善活动、体育锻炼,娱乐活动或者只是静静地思考。这也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人和事,有些很忙的岗位,干的好的人照样能抽出时间和家人共享天伦、外出游玩。有些清闲的岗位,却整天价哭爹喊娘的嚷着忙死了,这时间的管理有时候未尝不是给逼出来的。为什么说洛克菲勒有大智慧,首先他55岁就离开公司去做慈善了,这和马云有点像,他也离开阿里了,赚钱已经不是他后半生的主要目标了。或者我们可以说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自然有心思去鼓捣这个那个,但是知易行难,至少我们看到这世间还是有很多人是放不下的。洛克菲勒先生对慈善事业的贡献在于他树立了慈善运作管理的典范,开启了慈善新时代。这也正体现了他作为大企业家的社会担当。我们小老百姓做慈善可能就是捐点钱,他们做慈善则是要把慈善这个“蛋糕”做大,让慈善基金真正发挥作用,落到实处。

自传的后半部分是洛克菲勒写给他儿子的信件,我本以为是凑数的,可是看过之后,不禁汗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些信件一共22封,但肯定不是全部,是经过了精心的筛选,每封信都有一定的主题,或是热情鼓励,或是循循善诱,足见其为人父母之用心良苦、拳拳爱意。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洛克菲勒十分重视家庭的教育,这也许是所有创业之主最基本的共同点吧,创业难,守成更难,所谓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是所有创业之主最担心不过的噩梦,洛克菲勒先生离开公司后,对公司的关注一日都没有放松,对继承人约翰的教育始终若即若离,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最大支持,抑或当头棒喝。但我在信件里看不出丝毫的严厉和控制欲,更多的是慈父的关心和规劝,可以想见他儿子拿着这些颇具温度的信件时的心情!这让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父亲,父亲的来信伴随着我求学的生涯,直至大学。每逢大考,鸿雁传书,字里行间,透着鼓励,每每为我之精神支柱,给我无限力量。只可惜这些信件我没有好好留存,否则编成一本,真的非常有纪念意义。受到洛克菲勒的影响,国庆节前,提笔给刚读小学的儿子写了一封信,在电话微信普及的时代,这种笔墨挥就的书信也许更能带给人以莫大的惊喜,而静坐桌前,思考着如何给一个人尤其是你的亲人朋友写信时,这基本上已经算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读别人的传记,能体会别样的人生,好像又多过了一辈子。说到底,读点传记是有好处的,哪怕是再烂的传记也能为你带来足够多的获得。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洛克菲勒读书笔记600字模板3篇


我们的视野因读书而开阔,通过阅读作者所写的作品,我收获颇多。我们撰写读后感时,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进行分析。或许你需要"洛克菲勒读书笔记"这样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洛克菲勒读书笔记 篇1

《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三十八封信》已经读完挺久了现在也会时常重读,今天有兴致写一篇读后感。

拥有财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创造一种是竞争,洛克菲勒是竞争致富,但是他更体现了合作的价值,他的价值观让我看到了在竞争激烈的商界,如何利用各种资源来取得胜利。

自信,你是自己命运的主人灵魂的船长,在一生的旅途中常常会感到恐惧和自卑,洛克菲勒眼里只有勇往直前,他说“行动是消除焦虑最有效的方法”,恐惧源于对比,我们不应该应为他人的成就而感到沮丧,我们应该和过去的自己对比,只要相对于过去有所进步,那么我们就不必恐惧。每天进步持续进步,不论多少。不进步就意味着退。

运用聪明的竞争策略保持理智,富有远见,需要思考的足够远,就如同玩游戏一样,你不能因为一次的失败而自暴自弃,你需要分析信息确定目标,坚决执行,时刻记着没有任何例外。

分析对手的优缺点,努力了解竞争对手,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质,以此做出理智的决策。

计划好成功的行动步骤,再将其变为现实,学习心理学、利用借贷放大利益,最后勇往直前,勇气往往是最大的因素。

洛克菲勒读书笔记 篇2

书中的信件记录了洛克菲勒在1998年中的人生智慧和成功之道。他这些信的价值,正如艾伦.格林斯潘所说的:“比洛克菲勒家族富可敌国的财富还要重要。

他曾写给儿子一封叫《不要找借口》的信。这封信让我受益匪浅。信中讲到了斯科菲尔德船长打高尔夫球又输了,他有些气急败坏了,他一怒之下把他那根很漂亮的高尔夫球杆给扔掉了,结果他只能再买一根新的。但是斯科菲尔德船长还有另外一点令人称赞。尽管输球会让他不高兴,但是他认为赢球本身并不代表一切,而是努力去赢球的过程才最重要的。所以,不管输赢他从不找借口。

这让想起了上次做题的时候。

星期六上午,我在家做题。当我做到最后一道题目的时候,我不会了。我在傍边放了些草稿纸,一边看着题,一边在纸上画图、列算式、计算。但是答案总是不对。我开始不耐烦了。开始找理由来回避这道题。“什么啊!怎么不对了啊?是不是出错题了啊?”,我不耐烦的问道。说完我就把题扔到一边,干别的去了。后来我看了答案的解题过程。我发现是我错了。可我不愿意承认,就找借口说:“我写错数了”。但在我看完这封信之后,我学习中不再是这样了。我会去注重过程,弄明白每一道题是为什么。这样,我在后面做题时,少犯了很多错误,大大提高了正确率。

我们在做所有的事情时,都是一样。输了、错了,不要找借口。及时的改正这些错误,加强练习,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洛克菲勒读书笔记 篇3

约翰·洛克菲勒,十九世纪首位亿万富翁,人称“石油大王”。

首先我个人想谈谈关于此书的“真实性”,因为有些朋友提出这本书可能不是洛克菲勒本人所写的,我想说的是我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什么,在这里,我不证明,我也不说真假,我只谈内容本身,但我没说真假这个问题不重要,首先,这本书对我个人来讲是颇有收获与心得的,所以我推荐大家阅读的原因是它有值得你花时间去阅读它的价值,我自以为不管你现在处于人生的迷茫期也好,又或是目前遇到了生活/生意的瓶颈也罢,你都可以买来看看,或许还值得你一看再看,乃至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做一些笔记,这本书也许不能给你一个可以拿满分的教科书答案,但也许你能从中得到一点生命的启示。我想,就是莫大的收获了。

全书38封信,一字一句字里行间都是凝练的爱,是一位老父亲对爱子的谆谆教诲,作为父亲,这是他表达爱的方式。

作为读者的我,当我读完一封又一封书信时,我也渐渐地明白了这位老父亲的良苦用心,譬如书中有一封信写道在小约翰很小的时候,洛克菲勒就不愿让他的孩子知道自己身为富人的事,因为他担心他的孩子会因此腐化堕落、不可一世,在这一点上,我不禁赞叹,有这样一位明智的父亲,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我能给你财富,但给不了属于你自己的精彩的人生。

他是慈爱的父亲,更是一位开明的老师。

他是这样一位父亲:在你失意时给予鼓励,在你困惑时给予指引,在你成功时给予警醒

因为对于逆流而上的洛克菲勒来说,他十分清楚:“属于自己的人生,必须自己去走”,他送给孩子最大的礼物是夜里的一盏明灯,它是------生命的智慧。

洛克菲勒传读后感


《洛克菲勒传》,讲述了镀金时代石油巨富洛克菲勒的成长史,也介绍了标准石油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变成石油寡头的崛起之路。在这部书里,隐约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很多影子,难怪万科王石到美国留学,曾感概的说,研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对理解当今的中国特别有启发。他说的没错,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很多经济和政治现象都是相似的。在那个年代,官商勾结,法制薄弱,企业竞争无所不用其极,社会达尔文主义横行。
为了应对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工厂销毁产品只是权宜之计,关键还是要为产品寻求更加广阔的市场,或者在行业内进行并购重组去产能。洛克菲勒面对炼油企业无序的价格战导致行业生存困难,最早也是采用行业联盟来控制产量,后面发现力量太松散,采取了控制铁路运力,低成本的价格战,逼迫大部分炼油企业就范,把企业卖给标准石油公司。在兼并企业后,标准石油公司把很多炼油企业直接关闭了。通过并购重组,石油行业的行业秩序开始稳定,价格回升。

中国现在的很多重资产行业也是产能相对过剩,本来产能是可以自己出清,但由于涉及到银行还贷和保护就业的需要,地方政府长期输血支持导致僵尸企业长期存在,导致价格战和行业长期萧条。2018年,中国推出了“供给侧”改革,综合运用了环保和行政手段,强制出清“僵尸企业”,从而导致钢铁,煤炭,化工等行业景气大幅度回升,价格上涨让行业龙头利润暴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推出了“一带一路”计划,为国内多余产能寻找海外市场。

行业整合是很痛苦的,在镀金时代的美国,被并购的企业如能获得标准石油的股票,其实还是受益的。其实现在中国很多企业,如能按照合理的价格,卖给有成长潜力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置换一部分上市公司股票,还是不错的选择。当年很多炼油企业也是这么干的,少部分企业直接接受现金支付反而吃了大亏。那些死扛到底不卖企业的,大部分都破产倒闭了。在巨人的炮火射程内,还是合作双赢比较有利。

大部分人可能觉得自由竞争是好事,其实过度竞争导致的价格战,反而会让行业内所有企业都普遍亏损,苦不堪言。很多重资产行业的生存,需要规模优势降低成本来获利,客观上会推动少数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形成相对垄断的格局,这种自然形成的企业垄断,具有规模的经济优势,是行业的护城河。投资大家丘国鹭在《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就特别强调规模优势的壁垒作用,并建议大家,作为投资者,不要“战而求其胜,而要胜而求其战”,要投资最终胜出的垄断企业。

作为一家跨国企业的领导人,洛克菲勒获得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基督教的清教徒与马基雅维利式的企业君主形象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也许具有多重的人格面具,让他面对各种环境都能应付自如。俗语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伟人的光明面与阴暗面同时存在是比较符合现实世界的。

世界的发展常态是符合帕累托提出的“二八法则”的。自由的企业发展下去,基本上都形成了少数寡头垄断企业与为数众多的普通企业。自由的城邦混战,大概率还是会走向大一统,变成君主立宪制或是专制的国度。自由的个人发展下去,也会形成无数的小人物与少数的精英并存的局面。一切分化的背后,都有一种驱动的力量叫做“优胜劣汰”。

相信《洛克菲勒自传读书笔记20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居里夫人自传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