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唐诗读后感800字

唐诗读后感800字

《唐诗风物志》读后感400字。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当我们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可能也会改变我们对事物以往的看法。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你有没有写过有关中外经典名著的读后感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唐诗风物志》读后感400字”,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唐诗风物志》读后感400字:

如果说要穿越,我最想穿越的朝代应该就是唐朝了,印象里那有金碧辉煌的长安,有让人倾心的鲜衣怒马少年郎,有女子敢爱敢恨的缠绵依恋……

小时候看《大明宫词》,对小太平遇见薛绍的那一场戏记忆深刻,我想不仅是我,那一幕应该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白月光与朱砂痣。

人生若只如初见,小太平以为她遇见了自己的爱情,没想到遇到了一生的悲剧,新婚之夜薛绍让她独守空房,而她后来在与武攸嗣的新婚之夜,她将薛绍对她的伤害重演。

我爱《大明宫词》里的太平,在很多时候,我甚至觉得她像是一个现代女性,不论是她的优点,还是她的缺点。

这本《唐诗风物志》应该是我几年前跟着《秦朝穿越指南》一起买的了,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读(还不是因为懒)。这个作者我不是很熟悉,当时应该是看封面比较好看所以就买了,当我耐下心来读完这本书之后,更加清晰的认识了我喜欢的长安。作者:若岚CATEA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唐诗《游子吟》读后感500字


唐诗《游子吟》读后感500字
走出学校以后很少读古诗了,所看的除了工作所用的资料,就是一些快餐文学。昨天去亲戚家里做客,去意外的听到了小孩子在背诵古诗。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孟郊所作,其大意很好理解,是说慈母做着手里的针线活,为将要出远门的儿子缝制衣服。外出的行装,缝得密密实实,怕的是儿子短期内回不来,在外地没有人给他缝补。谁能说细嫩的小草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给它的恩情呢?孩子们同样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惠呀!
从上大学起,便和母亲聚少离多,一年不过能见上一两面而已。借口不外乎,学习忙,工作忙,要出去玩,回家坐火车太累。
后来有幸进入百草工作,学习到了公司的企业文化,每天晨会都在宣读,传承传统文化,学习中医知识,我们要为全天下的老人尽孝!(读后感)
我也总在疑惑,我为天下老人尽孝,谁为我的母亲尽孝?母亲独自在千里之外的老家生活,我如何尽孝,每月给寄上几百上千块钱,还是每天打一个电话?我又怎么知道母亲没有报喜不报忧?父母在不远游,子欲养而亲不在。这些话总在敲打着我的心。
终于,在去年,公司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在哈尔滨开设分店,不但把公司的家,孝,寿文化传播到了我的家乡,更让我这个在外面漂泊子十年的游子可以在母亲身边尽孝。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500字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500字

篇一: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魏一坤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叫《东周列国志》的书。

这本书记叙的是从西周末年周幽王朝政败落敌人入侵,东周建立一直到六国被灭,秦始皇统一天下。

这里讲述东周时期的各位诸侯王互相争战,互相将自己国家的太子送到别的国家谈和当人质,这种方式让我感到古代人思想的落后,心眼不好,而且一道各国发生矛盾,两国交战时,被攻的一方城内除了卫兵之外还要让百姓也扛上斧门。棒子。锤子来守城,真不知道古代的那些大王是怎么想的,卫兵就要保护百姓,让百姓先撤,如果百姓也要战斗,那卫兵和百姓有什么差别,百姓当不当卫兵有什么关系呢?这让我感到古代人的精神、意志太落后,只会索取,会奉献的没几个。而有一点让我最痛恨的就是,为什么在守城弹尽粮绝时或天灾人祸没饭吃时,就把自己家的小孩子或是看到的小孩子,不管是亲生的还是领养的,不管是亲戚的还是朋友的全都将小孩……为什么小孩就要被大人或老人吃掉,为什么古时的大人就不能割两块自己的肉给孩子吃。古时的大人跟现在的妈爸跟本没法比。我也不说了,大家都眼见为实。为什么那么残忍,怎么能……他们也有舍不得的,但他们不是大家都饿着,宁愿饿死,也不动孩子一个手指头,而是两家人交换孩子,互相吃肉!可气!可恨!可恼……

后来各国连年征战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国,最后秦国灭了其他七国统一天下。这时东周呢?早就在历史上记录住了。

篇二: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中华五千年历史,有着丰富多彩的故事,有尔虞我诈的公,有智勇双全的蔺相如,还有狡诈猥琐的骊姬,而这些人物都出现在《东周列国志》里,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蔺相如,他机智勇敢,完璧归赵,大义凛然,让廉颇负荆请罪。

故事中赵惠文王买下了一个"和氏璧",秦昭襄王想占为己有,派使者跟赵惠文王商量说:"秦国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惠文王左右为难,大臣缪贤说:"有个门客叫蔺相如,这人智勇双全,我推荐他来做这事。"赵惠文王就派蔺相如去出使秦国。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发现秦国并没有交换的诚意,蔺相如决定将自己的头和璧一起撞到柱子上。有秦王担心璧玉破碎,马上改变态度,表现出很有诚意的样子。蔺相如看到这一情形,答应五天后再来交换。之后,他装扮成了乞丐,把和氏璧送回到了赵国,廉颇不服蔺相如的才能,决定羞辱他,但是在得知蔺相如是为了顾及大全才忍辱负重,廉颇十分羞愧,负荆请罪,流传至今。

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不是很像我们同学之间的关系吗?有时,我们会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就争,为了一点小小的荣誉就吵,这样,不但会影响同学之间那珍贵的友情,甚至还可能会得不偿失,常常出现的结局就是两人都要接受批评,多不合算啊!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不能心中只有自己,而忽视大体局面。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应该要学会彼此关心,彼此帮助,让我们身边的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篇三: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贾云扬

《东周列国志》讲述的是2000多年前,周幽王腐败无能,使得各路诸侯纷纷谋反,天下大乱。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介子推。他跟着着晋文王重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我很敬佩他的忠诚,有一次他在帮助重耳登上王位的途中,重耳很多天没吃东西,饿得很是难受。于是介子推便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给重耳吃。我想介子推一定也很多天没吃东西了,但他为了重耳,能割下自己的肉给他吃,可见介子推的忠心。他使我想到了我国在抗日期间,也有许多对祖国忠心耿耿的英雄。如王二小,他为了祖国,把敌人引进我军的埋伏圈内,但自己却牺牲了性命。这难道不是对祖国的忠心吗?明知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自己会死,但他还是义无返顾的去了。但还有一些对祖国不忠的人,就是那些汉奸,他们没有经受住敌人的威胁,而成了对方的走狗。

介子推还有一点令我敬佩那就是他很孝顺。在重耳登上王位的时候,重耳要他当官,但他不肯,要回家赡养老母。于是重耳便放火烧山,但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出来。一开始我读的时候,我觉得介子推很傻,放着大官不做,却要回家赡养老母。但我转念一想,介子推的父母抚养了介子推,但介子推年轻时就跟重耳四处闯荡,现在清闲了,就应该孝顺父母。但社会上有些人却跟介子推相反。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有一位30岁的人,他离家出走了,因为父母没有满足他的愿望。我觉得,他这么大不务正业还要父母抚养,还跟父母要这要那,不满足就离家出走实在是不应该。

篇四: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同学们!一月不见,可曾想我马庆原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书是《东周列国志》,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这本书,不少同学都写了读后感,现在,让我来谈谈我对《东周列国志》的感受。

西周的最后一个皇帝"周幽王"为了褒姒的一笑竟大动干戈,点燃了烽火台,弄得诸侯团团转,结果敌人真的来了,他又点燃了烽火台结果诸侯们一个都没来导致了西周灭亡。这是多么愚蠢的做法,这和"狼来了"的性质不一样么

《卧薪尝胆》最让我敬佩的人是越王勾践。他在越过辅佐君主。一次,吴国为了报以前越国侵犯的仇,发兵伐越,结果大败,后来吴国君主死后。波的儿夫差继位吴王。他打败越国后,越国勾践求饶,吴国答应了。与施工见到了吴国养马,而且整天穿着童仆的衣服,天天斩草料喂马,还舔过夫差的大便,夫差见勾践如此忠心于他,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其实,他每天都要卧薪尝胆,不忘国耻。就这样,20年后,文中训练的精兵终于灭了吴国。他那种短时忍辱,最后报仇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假如我们因为一时冲动而导致结果不堪设想时就完了。

最后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但他逼迫百姓们修建万里长城,是百姓们感到绝望。后来陈胜和吴广将军举行了农民起义,秦朝灭亡了。

从西周到秦朝,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没有永恒的国家,也没有永恒的皇帝,只有永恒的人民,还有永恒的忠臣,谢谢!这是我的理解。我们大后天见。

篇五: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叶峥

书是教会我们做人的良师益友,是给予我们知识的无形老师,是陶冶我们性情的神奇之药,是引领我们走向知识殿堂的金色钥匙。《东周列国志》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东周列国志》记述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烽火岁月,刀光剑影,群雄纷争,充满着危机四伏的味道。书中一个个小故事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如《千金买笑》《退避三舍》《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等。孙膑围魏救赵,告诉我们要有时不能硬拼,而要攻其要害;越王勾践杀文种告诉我们"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退避三舍告诉我们要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楚王断带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凡事要宽容大度。

廖志忠《我们台湾这些年》读书笔记400字


廖志忠《我们台湾这些年》读书笔记400字

想看廖志忠的这本书,不是一天两天了。人很奇怪,你喜欢什么,总是会碰到什么。就比如当年我很崇拜琼瑶的时候,随便一翻开这本书,总是能看到“烟雨蒙蒙在台湾有多火爆”,“琼瑶的小说怎么样”,“二秦二林又如何”等等。

也的确是怀着这样的期待看的这本书。不过看完后的感受,却不仅仅局限于琼瑶,还有其他的感慨。

一直以来,台湾似乎永远只存在在我们的脑海之中,对台湾的印象也很刻板,大概就是教科书上的台湾地图,以及琼瑶小说中常见的上世纪台湾普通家庭所住的日式房子“榻榻米”。至少,我对台湾的了解仅限于此。

通过《我们台湾这些年》,让我们对台湾的民众生活有了一点了解,最起码知道了台湾的小老百姓和我们大陆没有什么不同嘛——照样吃喝拉撒睡,照样有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孩子们照样会面临升学的压力,大人们照样会面临工作的压力,少男少女们也照样会追星追得不得了……

随着深入看这本书,印象中台湾的神秘面纱会被一点一点剥去,这到底是好是坏呢?

《任志强回忆录》读后感3000字


《任志强回忆录》读后感3000字范文,欢迎阅读赏析!

【前言】

经“营创读书会”广州分会的推荐,最近购买并阅读了著名企业家也是名人的老任的回忆录。原来对他不甚了解,只知他是房地产著名“死多头”,一直鼓吹房价会涨,被称为“人民的公敌”。一读之下,让我丰富了对他的认知,改变了对他的刻板印象,十分敬佩其为人。

老任原为华远集团总经理,任职二十余年,2011年退休,2014年正式卸任,该回忆录就写作于其退休之际,出版于2013年。退休后其热心公益,并在微博上收获粉丝无数,越活越精彩,成为了更加著名的公众人物。

他的自传洋洋洒洒五十余万字,应了他封面的那句话“哪怕一个再渺小的个人,也可以为一段历史,甚至一段很重要的历史背书”。任志强先生这句表白,既可以当真,把他当作历史巨变洪流中的一个代表性个体样本来看,个人命运带上了时代的烙印;但老任也过谦了,他总是不甘于做一个旁观者,而是“投身于争取社会进步的潮流之中”,或多或少影响了历史,也体现了他这一代有“家国情怀”人的强烈“责任感”。

惜乎,论财富,他本可以成为王健林这样的民营企业家,甚至成为“首富“;但他在时代与家庭的影响下,没有选择当个体户或是当官,而是选择了”华远“—国有民企,而受到了诸多牵绊。但论他以一己之力推动社会的进步,以及传播正能量的影响力而言,他对社会的贡献却是远大于王健林的。

粗粗翻看,精读少许,感受颇多。本着“读书不必完、收获不必多“的原则,特提炼两点体会,并思考启示行动,与大家分享。

【读书笔记】

老任很爱读书,他的学识与能力多数都是通过读书与学习获得的。他一个初中还没毕业的人,如何在改革浪潮中拼搏呢?他在改革开放后就去参加各种夜校,去学计算机、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并给自己定了每天至少读六万字的读书任务,连续几年恶补才让他有了些底气,在后来企业经营中发挥了作用。

读书不光增长了他的才干,还使得他逐步学会了独立思考,有了一套自己独立的想法、独立的分析方法,还培养了他的研究精神和对知识的尊重。他后来组建研究团队,早在1984年就做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让政府官员们开了眼界,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制度改革的先行者。他还牵头资助了REICO工作室(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冯仑说“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包括中央政府在内,研究经费数量最多、时间最持久、水平最高的一个研究团队”。“所以他的批评和建议是有一个特别扎实的研究作为背景”。

退休前后,他还参与了多个读书会的发起与组织。他认识到“社会的觉醒、青年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需要通过读书会这个渠道来完成”。因为当下社会中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大多会通过网络快速获取信息,而读书被忽略了,但网络信息常常是碎片化的,远不如读书来得系统和网站。他认为“读书更重要的是学习别人认识与判断事物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也希望读书会为整个社会的进步起到思想动员的作用。

【思考启示】

老任的爱学习、对知识的尊重、对独立思考能力的看重、对读书会作用的认识,让我惺惺相惜。

一个人应该持续学习,一个组织也应该持续学习,一个国家当然也应该持续学习。前有《第五项修炼》提出了“学习型组织”,近有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的源泉在哪里?就是要持续学习、独立思考、不落窠臼。

读书会丰富我们的认知,加深看待问题的深度与广度,才会不偏听偏信,才会不偏激,更加理性。老任提出的很多批评,其实都是中肯的,都是他深刻全面理性思考的结果,只是听者戴着情绪来听,抗拒批评意见而已,放下情绪,认真反思之下,被批评者都能从他的批评中大有收获,改正之下大有进步。这在他与“潘石屹”的亦敌亦友的关系发展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读书会”这一形式非常好,组织得当,善莫大焉。“营创读书会”亦是如此,清华大学郑毓煌教授做了件大好事,一年多来,各地分会纷纷成立,聚集了一批爱读书、追求进步之人,也带动了更多人的转变。

【行动改变】

走出去,参加了线下的“读书会”:我上周发出第一篇读书分享,也是与身边人的一次互动机会。恰好“营创读书会”广州分会要组织线下读书会,向我发出了邀请,我鼓起勇气、腾出时间去参加了,就在今天下午。地点别出心裁,在珠江边琶醍艺术区澜创空间的清健健身举行。我们一起观看了任志强先生的讲座视频,并现场进行了分享交流,前后还在健身教练带领下做了放松运动,见图。

影响更多年轻人,计划组织校内“读书会”:我的领导高瞻远瞩,早就看到了读书会的重大作用,这学期也鼓励我们教师开展读书会活动,这是我举双手赞成的。所以我计划在本月,再在校内组织年轻学生,来一起读书分享。

持续学习,重温《第五项修炼》等书:持续学习,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提出了“学习型组织”,我去年曾重温过,从中还引申学习了《系统思考》,觉得很有助于丰富自己思考方式的复杂度。学习“反思”,近日还购买了学习型组织的中国实践者邱昭良博士的《复盘》一书,准备把这几本书再串起来好好看看,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真诚责任可贵家国命运共联。

【读书笔记】

在多篇他人所写的序或后记中,都说老任“诚实”、“讲真话”、“真人”、“较真”、“直”;他还老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态度”,执着于”自己的责任、使命,追究存在的意义”,有着“这一代人的家国情怀”。

潘石屹说“诚实是一切美德的基础,一个讲真话、诚实的人,最终会赢得所有人的尊重,包括他的对手”。

他的“真诚与责任”试举一例,他在1998年国家推出房改文件全面推进商品房市场化之际,第一个提出要同步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的,还连续十年提出此类提案。做为一个开发商,操了“总理”的心,还得罪人,他图啥?还不是因为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冯仑说他“真诚希望政府好,希望能够通过改革、改进政策和方法,让政府工作更有效率”。他敢于“讲真话”,还因为他有底气,不是为了自身和企业利益而发声;还因为他和其企业“身正不怕影子歪”,诚信规范。为此他被抓进过监狱而无罪释放,他所在企业被查无数次却没有发现问题。

这个时代变了,老任这老一代人身上的这种“家国情怀”已经在年轻一代身上不易看到了。冯仑说“从郭敬明的《小时代》中看出人的自我满足与个性张扬,只考虑自己的快乐与自由”,他呼吁“无论时代怎么变,都需要真实地改变我们现实中不合理的部分,关照自己生活的当下”。

【思考启示】

“诚信责任”是一种美德,我所在的商学院所倡导的文化价值观就是这四个字,我也深以为然。但在现实中,我们却常常会因利益与压力而无法坚守这一美德。

“诚信”的背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契约精神,没有契约精神,就没有市场秩序。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无法立足于社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契约精神,也难以强大。

想起历史上著名的李世民与魏征的故事,魏征敢于直谏,谱写了一段“贤主良臣”的佳话。但“忠言逆耳”,所以“难听”,没几个人听得进批评。

也想起李嘉诚的成功与其“诚实守信”不无关系,他曾说“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命的源泉;信誉、诚实,也是生命,有时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在自传中还提到了他的好朋友潘石屹的“诚信”,屡屡通过危机公关,坦诚面对批评与错误,敢于直面媒体的质疑,反而消除了负面的影响,赢得了许多人的同情和帮助。

我还不由得想到了最近美国的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面对隐私泄露事件,从一开始的遮遮掩掩,到后来的坦诚道歉和参加国会听证会,坦诚面对问题,真诚与主动承担责任的这份担当,也让他和FACEBOOK走出了阴霾。

说到“家国情怀”,我们很多人时常会对所处的组织、社会甚至国家,发出一些抱怨,甚至像岳云鹏的相声所说的对种种丑陋现象“忍不了”,但又不采取行动。组织、社会乃至国家,不就是由我们每一个个体所组成的吗?我们也必然要受到这个外部环境的制约或影响。这就像一条船快要沉了,如果人人都不愿出力舀水,而宁愿一起死吗?我们要改变环境,看似是困难的,实际上只要我们从改变自己开始,就能影响到他人、改变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每一个人都坐在同一条船上,休戚相关,让我们都能“位卑未敢忘忧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也通过“战狼2”、“红海行动”、“厉害了我的国”等的电影,提升对国家的自豪感,对社会的责任心。让我们都能扫除社会与身边的负能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传播正能量,尽好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责任。

【行动改变】

批评要注意方式方法:老任“说真话”得罪人,其实如果讲究下批评的方式方法,批评就没那么难以被接受了。例如面带笑容地说,老任就是公开场合不爱笑,批评就更“刺耳”了;再例如批评要关起门来批评,他给潘石屹的SOHO现代城提意见就同时发给了媒体,这不是挑衅是什么?我也一样,在此提醒自己——日后更要注意提意见的方式方法。

别人的批评要听得进:反过来,别人的批评要听得进。例如当有客户投诉时,别遮掩回避,别不高兴,这是别人帮你反思,给了你提高改进的机会呢。别人是爱惜你的,才会批评。最糟糕的是直接不理你了,不给你机会。所以在此提醒自己——下次再听到批评意见,要感谢!要高兴!不要生气,不要回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欢迎批评!

诚实守信,规则先行:诚实守信如何可行?大到社会完善征信体系,小到组织管理和个人交往之间应制定规则制度,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都变好人,坏的制度让好人都变成坏人。规则制度的制订,如果能让各方充分参与,坦诚相见,就能更为合理。我想起了我在谈判课上所讲授的“罗伯特议事规则”,有空应向大家普及一下。

承担责任,利他利己:人人都是环境的一分子,利他就是利己。提醒自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承担自己应尽的各种责任,主动做好力所能及的能帮助到别人和社会的事情,传播正能量。例如教室走时关空调、车上给老人让座……作者:张生

相信《《唐诗风物志》读后感4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唐诗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