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冰鉴读后感1000字

冰鉴读后感1000字

《冰鉴》读后感心得体会。

孟子曾说过:“饱食、暖衣而无书教,则近于禽兽。”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中外经典名著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只要我们认真的看过一本书并投入进去,就一定会在书中感悟到不一样的人生道理。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那么,现在你是否对写读后感而一筹莫展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冰鉴》读后感心得体会,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冰鉴》读后感心得体会:

对于曾国藩的了解最早是从书架上的《曾国藩家书》所闻,初中在学近代史时,太平天国的灭亡咎取自于湘军的挥师,而领导者正是曾国藩,后又问他是北洋水师一把手李鸿章的老师,封疆大吏马革裹尸而还左宗棠的引导者,不可不畏。在对王阳明的高度评价之余,对曾国藩半个圣人的称号也随之产生,说其为清朝核心的柱石也不为过。

然而,笔者真正认真读曾国藩,也是从这本《冰鉴》开始。《庄子.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中关于如何看人有精辟的八句话作为开端:1、穷之以辞以辨其智;2、远使之而观其忠;3、近使之而观其敬;4、烦使之而观其能;5、卒然问焉而观其知;6、急与之期而观其信;7、委之以财而观其仁;8、告之以危而观其节。此段话也作为历史中高级管理者所称颂的识人之法,人生短短数十年,谁又能经得起这样那样的考验和折腾,所以最后能够胜出的是,真正可以被精炼而出的人才。对于《冰鉴》并非在此之上枚举数例以示迎合,而是曾大家在一生相人中所总结而出。

简单归纳而言,从一、骨;二、面(含五官);三、情;四、神;五、声;六气等六个方面的微观细节来品评一个人。

一骨:此主要只头骨。头骨构成了整体面相的框架,头骨是否平整,颧骨是否凸显,颌骨是否宽平,后骨是否函内等均是考虑范围。诸葛亮因魏延有反骨,而断定其有谋反之意,马岱手持密诏诛杀魏延。但历史的另一侧认为魏延的将才之气不应以此而亡,反而觉得诸葛亮仅因反骨而杀魏延不妥。哎何是反骨,请读者自行百度。头骨的学问在民间也有些学问,小孩头骨有没有睡平是其中的一种,另外还要把头睡对称等。仔细观察每个人的头型,会发现有微妙的不同。

二面:对于相人而言是最重要的,其中五官又是重中之重,又分为两层,

1)五官的相对位置——五官的相对位置决定了是否有张好的囊,而决定万里挑一的灵魂的是那双水润的眸子。相由心生,喜、怒、肃等相均是内心长期活动的体现,五官中最重要的是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任何心理丝毫的变动,都会在眼睛中有所体现,眨眼、直视、躲闪等都可看做是心理波动。与眼睛相配和的眉毛、鼻子、人中、嘴巴、耳朵相对位置,聚集-松散,三庭分布,左右上下距离等都可有对应的代表。

2)五官的立体感——眼睛的深邃、眉毛的修长/杂乱、鼻梁的高低、鼻尖的斜正、嘴巴的宽窄、上下唇的薄厚、耳垂的大小等,都会对五官的立体感产生一定的影响。眉以修长顺为佳,鼻以梁骨鼻尖高为宜,眼以勿凸勿凹为上,唇以厚实为要等,综合而言有立体感的五官,更让人赏心悦目,相中为佳。

三情:面相中所反映的各类情感,长期可见的喜、笑、怒、肃、哀等。每有事情发生,面相上便会有相应的情感类的反应,但时间久便会在面相上有刻印,爱笑之人,嘴角上扬,体现心中的喜悦,久而久之周围的也愿意向他靠拢;嘴角下抑之人,反应着阴郁的情感,随时有哀伤的发生,也折射出内心的不悦与郁闷。爱皱眉头之人多愁,挑眉上竖之人易怒,眼角下耷暗淡无神之人易哀等,情感在面相上一览无余。

四神:貌有清、奇、古、秀之别,匹之以行为举止,所表现出来的神态,各人之间也大有不同。黑脸的张飞/包公的严肃、红脸的关公的忠义、白脸的曹操的奸险,每个人的将自己的神态表现到极致,体现在京剧中人物的神态中。举手投足之间,相貌眼神之余,神态是一张名片,代表着一个人的状态。长期表现出的个人特点的神态,因事情走向而产生神情微妙的变化亦能说明心态的调整,可见一斑。

五声:此处是将声与音分开,声为在空气中传播的主波动,而音为声至产生的余波,类似于敲钟后的余音。用声音的洪亮、清亮等特点,来代表一个人的中气和态度,如同电影中威武之人声如洪钟,才学满腹之人声音清亮,奸邪之人声音曲细,病入膏肓之人声如摩挲等。而音是辨别声的辅助,所谓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是对声音的绝佳盛赞,声音好听到在耳旁持续存在,永不消亡,如同在音乐厅欣赏交响乐般美妙。而声音以洪亮、清晰为佳,忌浑浊,摩挲。

六气:生活中常说气色好坏,气是内在力量的外在体现,中气是否充足,能体现出人身体的优劣,状态的好坏。在做事、谈吐、思考等各方面综合体现,而非单一条件所产生的结果。气又分颜色,以紫、青、黄为佳,以赤、白为弱。而一般所谓的气色,是从脸色而看,辅之以眼神、眼袋、黑眼圈等细节来判断。

《冰鉴》之冰,笔者以为冰者寒也,静也,心静方可观万物;鉴者,辨也,以经验而为之,以静心以辨人,分是非,断吉凶,成万事!作者:莫枫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简爱读后感心得体会


简爱读后感心得体会:

夏洛蒂﹒勃朗特写的这一本《简爱》使我受益匪浅,让我认识了一个精神崇尚、拥有独特人格魅力的简﹒爱,她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_

简﹒爱是一个坚强的人:她父母双亡,跟着舅妈生活,唯一对她好的舅舅也死了,她饱受欺凌和偏见,但他还是忍耐了很久,这才使他最后有了离开这个家,走另一条路的机会;后来,她当了家庭教师,尽管这个家庭的主人罗切斯特与她针锋相对,裁缝格莱思威胁她,罗切斯特的亲戚朋友也不喜欢她。但是她还是顶着种种压力在桑菲尔德生活了下去,最终得到了罗切斯特先生的好感并爱上了简﹒爱;当简﹒爱知道罗切斯特先生有妻子,自己不应该再这儿待这时,尽管他爱罗切斯特,离开先生还不如死去,但他还是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即使没带钱包,也要离开这儿。后来,先生的妻子放火烧死了自己,使先生对简的爱更深了。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有时坚强地顶住压力,能使事情的情况变得乐观。

简﹒爱也是一个乐观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当她在里德舅妈那儿饱受侮辱,她没有想过自己的未来将会迷茫,她想尽一切办法到学校上学,这样既可以学到知识,让他以后有维持生活的方法,还可以不受舅妈和表兄妹的欺辱;她失去了谭波尔小姐这位良师时,没有想以后要在学校里煎熬着度日,而是今早离开学校,去做一位家庭教师,找到自己的快乐;她内心矛盾又坚定地到另一个地方打工维持生计,不在意自己爱的罗切斯特先生,而是找到一份乡村教师的工作,这样一来,不仅使自己更欢受迎,而且还意外地得到了三个堂兄妹。让我明白了:有些时候暂时放弃一些东西,可以得到更多的收获。

简最大的特点是渴望平等,她在舅妈家忍受着舅妈的偏心和表兄妹、佣人有恃无恐的侮辱,有一天忍无可忍,喊出了自己心中渴望与表兄妹平等,不能忍受舅妈没有理由的侮辱。她在学校认识了一位益友:海伦,海伦年纪小小就死于重病。

后来,是简爱在她光秃秃的坟墓上立了一块墓碑,向世人宣誓:无论是贫穷、低贱的人,还是富有高尚的人,他们都是有尊严的:“至少我们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到了上帝面前!”她因为罗切斯特先生爱高贵的英格拉姆小姐,瞧不起真诚爱着他的自己,而愤怒地喊出:“我不是无足轻重的人!我有感情,虽然我穷,出身低贱、不漂亮、瘦弱矮小,但我又灵魂也有心!”我们是平等的!后来罗切斯特先生也只爱她一人,放弃了高贵的小姐。想到这儿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将心比心,不能为了点小事而闹不和,只有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才能同舟共济。读后感m.simayi.net

这句话也表达出了作者夏洛蒂的思想感情:人人都是平等的,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男人不一定就高贵、女人不一定就低贱!只要孜孜不倦的努力,就一定能和天才平等。

生活中,我们也很难看见像简这种有纯真感情的人了,她完全是因为自己爱罗切斯特才努力追求他。不像现在的其他人,很多人都不是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而是因为对方富有。简没有因为先生失明而离开他,因为她真诚地爱着先生。如果让我们在真爱和富有中选择一个,很多人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富有。告诉我们:不要太看重金钱,能使自己真正幸福就行。

夏洛蒂以自己为原型,写出了自己在文学之路上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打击,但都顽强地熬了过去,最终得到了成功。就好像文中的简爱受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收获了爱情和幸福。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坚强、放手和努力,这样才能使自己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作者:陆柏然

草房子读后感心得体会


《草房子》读后感心得体会:

“墙头摇曳出斑驳的花影,像极了桑桑吃的红菱。”“仿佛这一切从另一个维度而来,是另一个我迈动着轻快的脚步,在黄梅又青杏下,不言不语。”“泪眼蒙眬中天与地连成一片金色。是她,给了我光明_我的黑眼睛!”这些诗句节选自我的读书笔记_读《草房子》有感。

读书成就梦想:

“墙头摇曳出斑驳的花影,像极了桑桑吃的红菱。”“仿佛这一切从另一个维度而来,是另一个我迈动着轻快的脚步,在黄梅又青杏下,不言不语。”“泪眼蒙眬中天与地连成一片金色。是她,给了我光明_我的黑眼睛!”这些诗句节选自我的读书笔记_读《草房子》有感。

《草房子》作者曹文轩,小时候生活在江苏盐城一个很穷很穷的农村。他用儿童文学的触觉和清新典雅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物质匮乏下人性的光辉美好。和桑桑一起,我告别童年,永远地离开了那片朝夕相伴的草房子。然而,未曾告别的,是那些令人难忘的记忆。那首在月光下、在药寮里哼唱的歌,永远地印刻在我内心深处。

我曾以为自己是一个喜欢温暖文字的人,喜欢热烈奔放的文风。可是,当我看到《草房子》这样的文章,心脏还是不小心扑通了一声。清新淡雅如它,似初春刚抽芽般鲜润;平和冲淡如它,如秋空澄廓,情思飘逸而芬芳;静谧自然如它,如春雨融冰般鲜活。一切是那么纯净自然,不矫揉不造作,娓娓道来。干净纯粹的文字看似无心,却又饱含深意,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温暖,虽不张扬,却润物细无声,带给我无穷思索。

阅读点亮我心:

相信有很多同学都曾在幼时,甚至现在依然会捧读这部经典。小说里,主人公的言谈举止都与真诚团结、不畏艰难、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接合,也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开拓的精神价值取向相通。可以说,这部小说,不仅感动了我们今天这一代人,也必将感动下一代读者。当我静下心来读《草房子》时,萦绕在眼前的是一幕幕暖心善意和可贵人格的光环。透过纸张去感受那份细腻的时候,我读到的是成长所收获的勇气与爱。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是如此美好,读书写文章,会令人激动得满眼泪花。小姨指导我写诗,也在指引我思考什么是美、什么是爱。

小姨说,从表面上看,你的文字是平静的,但是底下涌动的感情却非常热烈,像是冬夜天空怒放的焰火,照亮了江河大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是的,凡事到了淡,其实就是热烈,就到了最高境界。这时,阅读就成为我们保持宁静冲淡的最佳方法。书籍教会我们的淡并非是对人生的冷淡,而是教会我们以冷静面对生活,用淡然来武装思想,练就强大的内心,坚持内心深处更恒久历新的东西。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母亲生病后,手术和化疗的痛苦把母亲折磨得瘦骨如柴。当我悲痛地握着母亲的双手,母亲却满含笑意地望着我,淡淡地说:“孩子,记住,否极泰来,痛苦与美丽并存,不论多么痛苦的事情都终将会过去,而美丽终将会流传。”现在回想起来,我的母亲不是某种宗教的信徒,但书籍给予的养分却早早把人类刚柔相济的精神表达得凝练写实。

气质决定格局,眼界决定成就。以前,我问小姨:我读这么多书,好多都忘了,那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呢?小姨说:读书好比吃饭,你从小到大吃过很多好吃的吧?真要问你究竟吃了哪些好吃的,你还不一定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你的骨骼和肌肉。所以,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

无需缅怀过去,占据大时代的C位,我们目光所及、脚步所量的都是环球风云,随着生长于斯的祖国继续参与、见证壮美的新时代。所以,请来品读书籍、感受文字的力量吧!让我们的灵魂被轻轻拂拭,让我们的内心重见清澈明净,让我们的前行有书籍相伴,一路点亮成长,将雄心和梦想铺展在时代的大舞台。

后记:

那些散落在竹丛与杂花间的草房子,那个被河流与荷花包围着的校园,充满了无尽的情趣与诗意。在桑桑并不连贯的印象里,野草丛充满了神秘,河水流淌着淡淡的忧伤。纸月似画,杜小康如诗,细马和秃鹤更是带着俊美少年的梦。甚至连桑桑自己的病痛,都在淡雅的文字中透着温馨的色彩。

朝花夕拾读后感心得体会


夕拾朝花,别有滋味_朝花夕拾读后感心得体会: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再读这段文字时,我已是不惑之年。初读它,我还是豆蔻年华,如今它又成了儿子的教科书,如故友重逢,我忍不住重读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收录了作者的童年和青年生活轨迹中的10篇文章:《狗·猫·鼠》记叙了鲁迅“仇猫”之缘由;《阿长与三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听到了一个孩子最童真的呼喊;《无常》诩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的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父亲的病》我看到了两个只会勒索钱财的中医,让鲁迅承受了亡父之痛;《琐记》记叙了作者去南京读书的经历;《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恩师,记叙了一生重要决定_弃医从文的经过;《范爱农》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挚友范爱农,为国家鞠躬尽瘁。本书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或抨击,或讽刺,或嘲笑,正是鲁迅对当时社会的反感与不满,让我看到了一个想让民族进步,想让社会安定的鲁迅。

鲁迅先生的作品是独一无二的_他的作品从不追求好词佳句的华丽,极尽朴素,干净。如“范爱农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阿长睡相极其讨厌,满床尽是一个‘大’字”,这白描似的手法,却是那么形象可感、个性鲜明、幽默风趣。

他的喜怒哀乐是毫不掩饰的。例如《阿长和山海经》中,他对保姆长妈妈起先是讨厌的,特别是她的切切察察,极不好的睡相,许多礼节让我不耐烦。

后来,她讲“长毛”欺压百姓的故事,伟大神力开始让他敬佩。在他渴望《山海经》时,阿长买来了,再一次对她敬佩。最后,她辞世了,他默默祈祷。一次次态度的转变,突出了阿长的朴实。

他擅长运用对比、暗喻、反语等,讽刺辛辣。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鲜明的对比,写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和他的敬仰之情。再如《狗·猫·鼠》中,他成功勾画了“猫”的形象,它是黑暗势力的象征,表明了除恶务尽,绝不姑息的彻底革命精神。这本《朝花夕拾》,虽是回忆性的散文集,却丝毫不改其辛辣讽刺风貌。他敢骂,骂苟延喘、阴险狡诈的人,骂貌似中庸的伪君子;他敢论,论国民众生的劣根本性,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悲剧之源。鲁迅先生,以笔作枪,字字掷地有声,真不愧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他的作品总能引起读者共鸣。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百草园不知唤出了多少读者童年的回忆啊!它也撩起了我尘封的记忆:夕阳西下,在马路边“跳房子”,直到大人们纷纷荷锄归来;冬日里,在教室走廊排成一排“挤油”取暖;炎炎夏日,卷起裤脚,拿着破簸箕,赶鱼、捞鱼;田埂边,趁暮色苍茫假装路过偷采一蓬莲子;闲来无事时,邀上几个伙伴磨瓦楞、踢毽子、跳皮筋……

《朝花夕拾》是鲁迅晚年之作,虽是晚年所写,又全是先生年幼之事。年幼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夕拾朝花,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啊!作者:章丽凤

《悟空传》读后感心得体会


悟空传读后感心得体会

几个月前,我读《悟空传》的时候,一直想写点什么,但整理思绪后很久后也不知从何写起。直至今日。

西游作为经典之作,历年来在荧幕上也呈现了丰富多样的相关影视作品,但无论怎么改编,也无论是哪个主题和故事情节,这世上从来都只有一个孙悟空。

《悟空传》里的悟空也还是要通往西天取经的那个,但这里的悟空不再是以往印象中只会降妖除魔,永远赶在第一时间一心解救师傅的那个。若不是《悟空传》在悟空身上赋予了哲学化的元素(从一出场已是五百年后丢失记忆的状态,却总是在努力寻找弄清些什么),也夹杂着作者本人对西游之行是否为一场精心策划的自杀怀疑,我还从没想过在原来的西游中,悟空带上紧箍咒后,是否也该看成一只猴子被慢慢驯化的过程——佛祖将我压下五行山,要我等来东土大唐之僧,要我护和尚西行,待到一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可修道成佛,西游终结。

乍看圆满,但细看才惊觉,原来这一切都是在依佛祖的旨意而行事啊。

在《悟空传》中,五百年后的悟空最常梦见的,是自己在天空中和天庭抗争战斗的场景,而回到五百年前,战斗也几乎从未停歇,哪怕它也曾一分为二,要一个碌碌无为的自己望着眼前年少时的另一个自己,为心中的梦想不停地挥舞且用尽力气,直到前面的自己再次燃烧起来。

我还记得悟空在回炉重造前,被天宫用极酷刑锁在铜柱高台脚下,几近残骸,末了,灰飞烟灭前,天性中的那一身傲骨和倔强仍不肯做低头认输的模样。

合上小说,感慨是有的。

在感性中,不仅悟空的一生要了“斗、战、胜”(为什么没有“佛”,是因为该小说中,“佛”本身已经是在主人公对立面了,隐喻中也看出作者是要来对此进行反抗和批判的),在紫霞的幻想中,五彩缤纷的花果山也是自己内心的向往之地,甚至做梦的时候,总以为自己就是果园里无忧无虑的那只小松鼠,在不顾旁人的反对和打断中,继续肆意遐想。

这让我想起不管何时,都有那么一群未曾走出校园的孩子,他们的脸上稚气仍未脱,每当谈笑未来时,眼神里却又总是散发出闪亮的光,和胸腔里沸腾着的热血是步调一致的。

但在现实中,和一个中途心灰意冷的悟空一样,和一个早已看清真实,带紫霞去看那死寂如灰的花果山的二郎神一样,在紫霞的幻想之外,她不知道看起来像是整日在果园中纵情玩乐的小松鼠,大多数时刻,它的内心是充满危机感的,它需要注意着那些看见的或看不见的敌人,打败对手,恐惧生死,就算有一天当其摆脱了现状站到了自己曾仰望的高处,才发现竟然还有无法企及的更高处。多么悲凉的事实啊!

可是我读《悟空传》已经26岁了。我看到的以上的做梦是过去式,心生悲凉也是过去式,更何况最后的结局还不是这样;我想到作者今何在写该小说正式出版是2000年,那么构思和起草该小说还应再往前推一些,当时的作者应该是对现实对社会有了一些认知,却又历经有限,思想意识正处于重要转变的时刻,其身上也是有叛逆精神的。所以我看《悟空传》的时候,我以为我是回头的,我是回头在看一个没怎么经历社会的年轻人写的小说,所以小说整体给我的感觉还是过于理想主义的。

我知道小说里的悟空一直不甘于屈服的“天”即是令人不舒服的束缚和规则,在众神均因害怕自己落不到好下场而不得不小心翼翼遵守这些规则时,悟空的行为和意志都形成一种抗争,在大环境中可以说是招敌无数,尽管其一直不愿更改初衷。

这一天,我也特别特别的累。眼前的生活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人,也有或多或少的规章制度和竞争生存,我不刻意将这些一直放在心头,也不将所有的这些一概而论为“不好的”,我想在人的天性中,安逸、自由、散漫都是能满足天性,令自身觉得愉悦的东西,但也有一种自我创造的高级约束叫“自律”,如果自律不够,就需要他人和外部环境来创造和制定条条框框,也就是让人不舒服的外在限制了。来到外面,我才发现,但凡有些不安全感,再佳的环境都无法抹去心头的那股恐惧,所以很多时刻我都是折腾和想要折腾的。

喘息之余,我也有那么一刻,想我要是有个金主爸爸该多好!这样我就不用每天不分风雨,也不分酷暑和严寒,从清晨工作至天黑,还要操心这和那的,可是……唉。所谓不劳作者不得食。真要是找个长期又可靠的金主爸爸,往后目光还是多对自身有要求吧。好歹前面也有亲爹亲妈不计回报地养了自己二十多年,小鸟终须要出来独自觅食,人也得学会知足啊!

再后来不知怎的,我就突然想起了《悟空传》,想到了这样一个斗战胜佛,还不是因为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因为无所畏惧,用一生都在战斗,所以尽管小说再怎么理想中二,悟空这样一个血肉丰满的灵魂人物,也是我们曾几何时还有着少年一样的棱角,不信天不信地,内心时刻喷涌出一股庞大的激情和热血,也才让人无比的怀念吧!作者:绝对有拖延的

《《冰鉴》读后感心得体会》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冰鉴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