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知识大迁移》读书笔记10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因此,我们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中外经典名著,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了可以记住当时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就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在你看完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后有没有收获一些人生哲理?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知识大迁移》读书笔记1000字”,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知识大迁移》读书笔记1000字:

花了1周时间读完威廉·庞德斯通的《知识大迁移》。下面说说读完本书我有哪些收获。

这是一本很「严谨」的研究各类知识对人们生活、财务上有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应该如何求知和成为什么类型的人才才能更好的应对高速变化的未来。

「严谨」是因为本书使用了大量篇幅,用调查数据来讨论缺乏某种知识会影响到人们的哪些方面。在数据的地方我选择了速读,只在结论处做「只字不差的阅读」,喜欢数据统计的可以选择精读,其中提到了一些调查统计方法和框架。

书中大多数研究调查对象为美国人民及其他欧洲国家,所以书中的一些结论不一定适合我们,仅作为参考。

有一个贯穿全书的重要概念——「达克效应」,根据维基百科上的解释:是一种认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

Kruger和Dunning将其归咎于元认知上的缺陷,能力欠缺的人无法认识到自身的无能,不能准确评估自身的能力。他们的研究还表明,反之,非常能干的人会低估自己的能力,错误地假定他们自己能够很容易完成的任务,别人也能够很容易地完成。康奈尔大学的DavidDunning和JustinKruger于1999年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此认识偏差。

简单来说,达克效应就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是无知的。这个比不懂装懂还要恐怖!

而造成「元认知」缺陷的原因,书中已经给出了结论——缺乏基础常识,导致人们无法在现实世界中对一些信息深度加工和联结,从而对信息产生错误的理解,这进一步加深了自己的认知偏差。

再一个,获取信息的渠道如果存在问题,也会出现「达克效应」。比如,经常阅读新闻信息的人如果选择的新闻来源是带有强烈的个人偏见或是经过过度简化的,读书笔记那能从中获取有用信息的可能性很低,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你的思考。

针对这个问题,本书的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选择声誉良好的在线报纸、电视新闻节目用于获得宏观视野

选择定制新闻工具和社交网络,用于订阅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公众号、聚合类新闻软件

最后,作者提出:「狐狸」式的广博胜过「刺猬」式的专精。

却实,在分工越来越精细的互联网时代,如果只知道埋头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时间长了很容易出现思维定式。而如果在精通自己领域的情况下,还能学习更多领域外的知识,不但能促进自己领域专业能力的进步,还能提升自己的认知广度和深度,这对生活、财务的好处不言而喻。

pS:老实说,阅读这本书时真的很枯燥,70%左右的内容都与民意调查、数据图表有关。总的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确实不太好,5颗星我给3颗,主要还是看在有点收获的份子上给的。作者:FullStackBlack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升级认知——《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读书笔记2000字


升级认知——《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读书笔记

第一次读逻辑思维出品的书,读的很快,一口气酣畅淋漓。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知识焦虑的时代”。第一篇文章《只有改变才能看见未来》,作者张泉灵,从投资人的角度,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直播平台为例,指出“改变”,传播方式的改变,让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认知观点,我们觉得无意义的事情,或许对特定的人群是有意思的。二是讲到融资的本质是助推,提到“速度”,落脚点是这是个足够快的时代,我们必须不断改变思维模式,而且还得改变的足够快。第二篇文章《现代世界的诞生》,以牛顿为切入点,讲了牛顿的贡献以及贡献的背景,引入了一个词“观念地层”,指出人类文明的发展伴随观念的生成,新的观念是在老的观念上层层累积的,而现代生活构建在特定的观念地层之上,结论就是阅读的唯一目的是升级自己的认知,我们不仅要知道什么观念是对的,还得知道它们累积在多少观念之上,在什么时间才变成对的。这里提到了两本书,《机械宇宙》与《文明副产品》。

第二章是“从经济学开始升级认知”。包括三篇文章,《聪明人怎么看世界》,《认知差距的本质》,《经济学改变世界》。这里提到“经济学思维”以及《魔鬼经济学》的作者史蒂芬列维特,通过书中的例子分析相扑运动、点球、恐怖分子袭击等来说明现代世界是极其复杂的,结构复杂,协作复杂,人心复杂,而聪明人就是能够利用经济学思维,看到更多的事实。人与人认知差距的本质就是能否完成经济学思维的转换,具体又涉及机会成本的概念,并且必须权衡,没有什么是值得不顾代价地去追求的。作者总结了十六个字“承认代价,比较权衡,不问是非,只争高下”。随后,又用德索托对秘鲁政治的影响为例分析了经济学对现代社会深入骨髓的影响,再次阐释了“保护产权”以及“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这里提到了张五常的《经济解释》,《卖桔者言》。

第三章是“创新,升级认知的工具”。第一篇文章,《创新就是这么简单》,提到葛文德的两本书《医生的修炼》和《医生的精进》,利用里面的医学例子来阐述只要坚持做、持续做,系统做,用死磕的工匠精神去做事情,也是创新,这是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第二篇文章《创新:是树,也是网》,讲了阿什顿《创造》里的观点,创新也好,创造也好,两点,一是解决自身具体的问题;二是全人类形成一个新创造的线,再连接成网,一个巨大的创新就出现了。由此衍生出现代社会的创新已经完全不是单个人,单个点,以诺贝尔奖为例,以后的评选机制终将改变。我们需要借鉴的是《文明是副产品》一书中指出的现代创新的五种新机制:给予、借用、杂交、发明、互动。第三篇文章《认知升级与窘境》,作者王煜全。从投资人的角度讲了积木式创新、开放式创新,最后提到中国式创新,中国缺少高校的科研成果,也缺少转换科研成果的企业,但是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制造业,因此对创新产业链某个环节的控制比全面自主创新更有价值。

第四章是“商业思维的升级”。第一篇文章《物种战争:重新理解商业社会》,主要谈到《上帝的跳蚤》,从细菌和病毒来换个角度看现代的商业社会,一是不要小看小物种,不要轻视任何新东西;二是竞争的三个层次,力量,数量,多样化;三是最值得警惕与期待的东西应该还没产生。第二篇文章《如何打造你的联盟》,作者是樊登,这里提到的书是《联盟》和《商业的本质》,主要讲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取决于个人创造了多少价值,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企业要打造优秀的联盟,对愿意留下的员工,要培养他成长;对想要离开的员工,要给出合适的推荐;对想要创业的员工,可以给他投资。

第五章是“这个世界会好吗”。第一篇文章《重新理解人类社会》,谈到的书是王东岳的《物演通论》。先提到了解新思想的共识,一是要打破知识领域的界限,站在宇宙138亿年演化史上去看问题;二是人类任何思想变化,本质上都是信息尺度的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三是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地位一路跌落,由万物之灵到猴子进化,人的生存境遇越来越惨。然后m.i1766.com介绍《物演通论》的核心观点:递弱代偿。递弱指越后演的物系,总质量越低,稳定度越差。代偿就是用其它的条件和方式来维持自己的存在度。万物的递弱代偿表现在,一对外界的依存条件越来越多;二对环境的感受力越来越强;三自由度越来越高;四结构度越来越复杂。但是递弱代偿是否是终极真理还有待验证,关键看它是否自洽、他洽、续洽。第二篇文章《理性乐观派》,关于人类未来,《物演通论》的观点是悲观的,但作者是理性乐观派,认为社会越往前发展,分工越细,协作越丰富,经济越发展,当前的问题在未来总会被解决。原因是总规律不可逆,人性不可逆,分工总趋势不可逆。由此作者又做出了商业社会的几个推论:一是社群经济不可避免;二是商业分工中的中间环节不可去掉;三是共享经济中的兼职的状态不稳定,应当尽快完成分工的转化;四是未来的企业竞争将以群团化的状态进行,企业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代偿,共同发展,抵御竞争;五是新的商机已经到来,商业每进行一次分化之后,再次媾和就会产生新的产业;六是企业要做大,就要与更强的企业进行合作;七是越小而美,越稳定。

逻辑思维不愧是知识的搬运工,整本书读下来,像是打开了一扇窗户,看到了一些原本不会遇到的美书,智者,里面提到的书籍都值得一看。喜欢书里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被空间和时间这两堵大墙死死地压缩在肉身的牢笼中,唯一能够让我们越狱的就是知识”,但感慨的是升级认知谈何容易,路漫漫其修远兮。作者:发光的银杏树

读书笔记1000字


读书笔记:《爱是承担》

有人说,爱是分享,我觉得分享之后就是承担;有人说,爱是力量,我觉得力量是用来承担的;还有人说,爱是荣耀,可是我觉得没有承担一切,怎么会得到赞同,荣耀?

今天晚上,我坐着看开学第一课。我不断地在问,爱是什么?

爱是承担!小男孩鹏飞与奶奶相依为命,家里并不富裕,仅仅住这一间破旧的小平房,奶奶生着重病,行动不便,小鹏飞就每天中午跑回家给奶奶做饭,寒来暑往,没有一句怨言,生活的重担压在了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孩子身上,但是,小鹏飞用爱的力量,大声的告诉全世界:“我会坚强!”

《开学第一课》教会了我人要会自理,自理才能会承担,承担一切。

想到这我突然脸红了,小鹏飞六岁懂事,这时我们还沉浸在幸福的蜜海中享受着快乐,可他那么小就承担起照顾奶奶的重任,我们呢?闷心自问,有哪一刻想过替父母承担一些?

电视中的掌声想起打断了我,我转头继续看电视,主持人报着马鹏飞的一日安排。22:30—5:30仅仅只是他睡觉的时间,才五个小时。

才五个小时,说来也惭愧,我从来都睡十一个小时,爸爸妈妈老师都说我像个小婴儿,一天睡眠时间太足了。我也想过,可是毕竟没事做,我受到的锻炼太少了,身上根本就没承担什么,只会给别人增加压力,嗨!真应该向他好好学习,让父母轻松点。

想着,想着,我觉得如果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能承担的,那每个人将都轻松快乐,这样又让每个人有默默给予的精神,让国家更美好。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是承担不仅意味着承担身边的亲情之爱、友情之爱,更意味着恪尽职守尽心尽责,全心全意履行社会责任。爱国,就要做一个有责任的人。爱,让中国更美丽。

《神迹》读书笔记1000字


《神迹》读书笔记1000字:

看到爱玛·多诺霍这位爱尔兰作家的名字,前段时间看《房间》得知的,她荣获爱尔兰年度小说大奖等等许多国际大奖。《房间》就是作者看到2008年奥地利的弗里泽尔伦理案件的新闻,所以作者“决心以文学的方式描述这一事件所涉及的社会伦理命题和扭曲环境下人的精神景况。”多诺霍就是敢于处理有争议的题材的一位作家。

我拿着的《神迹》这本书,是多诺霍的另一部重要的作品,简介上有这样的介绍:“比《房间》更治愈,更直指人性深处”。当然很迫切的打开书阅读。

作者书中的细节描写深深吸引了我。在世人都知道安娜不吃任何东西时间,还仍然活着的奇迹,委员会从英格兰请来水平更高的护士,南丁格尔的学生莉比,在接受任务,观察小女孩安娜这个四个月没有吃任何食物的极其令人不解,奇迹般的事情。当然这样的事情极其不寻常,不符合常规,就会有许多的质疑。最先怀疑一定藏有食物,为了证明自己的质疑就会寻找有力证据,开始对安娜周边进行检查,“她把床垫摸了个遍……她也把棉芯垫枕摸了摸……”,“莉比在床上爬来爬去,用手摸遍每道木条下面,在所有球形扣件和转角里找剩余食物。”以至于连安娜手中的书也不放过,“书里会藏着吃食吗?莉比翻了书页,没有。”任何接近安娜的人,就连她的母亲的接触次数也要严格控制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通过这一些系列的细节描写,将这样这个事件烘托的更加生动,让我们读者记忆更加深刻。

在准备为安娜拍照时,南丁格尔的学生莉比护士说她曾经和南丁格尔拍照的时候,拍摄时间太长,其中有一个不安分的姑娘稍微动了一下,导致图像迷糊只能全部重新照。怕时间太长怕安娜摆姿势坚持不住,摄影社的赖利就说,“你现在算是见识到现代湿版摄影法高手了”。

提到湿版摄影法,我就好奇了,看看这个文中这么稍稍提到的一个历史信息是否符合文中的历史背景,我进行了查询,得知这项技术在摄影行业在1850年-1880年间独领风骚三十余年。这个时间和南丁格尔的生平1820年-1910年是一致的。还有莉比看的杂志《一年四季》,书中有备注,读书笔记是英国作家狄更斯1859年创办和主编的文学周刊。还有“有一些坑里满是热巧克力似的东西,还有些坑里污水泛着光”,据我查阅在1866年约瑟夫-弗赖首次制造出固体巧克力之前,巧克力都是液体状的。通过前面的例子可以说明作者对历史背景的叙述也是力求真实,做了很多功课,对自己的作品极其认真,我们作为作者读这样认真的作品当然是很高兴,有所值,有所收获。

莉比和《爱尔兰日报》记者伯恩,到了无话不说的程度,得知了不少真相。斯坦迪什医生经过全面检查和几十年的研究及实践经验,得出结论是饿了的,建议强制性喂食,经过前面那么多的讲述做铺垫,到这疑似是高潮部分了,但莉比没有按建议去做,故事继续平淡的进行。后来莉比发现安娜母亲偷偷喂事物的秘密,还去委员会召开的秘密会场说出了真话,最终从安娜口中得知她禁食的真正原因,毅然决定放弃可能会危及到安娜生命的观察工作,并想尽办法的说服安娜进食,这一系列连续的事情发生,越读越精彩紧张,越停不下来了,索性一口气看完,最终他们远走高飞,过上幸福的生活。终究才松一口气,释然了!作者:胡子不瘦

《远见》读书笔记1000字


《远见》读书笔记1000字:

本书作者,我忘记了,一本职场规划类书,思路还是比较清楚的,不过更多的像是一本操作手册,有着翻译类书籍一贯的散乱,一下为读书所得,与你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职业规划的开始有三个阶段,15年为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应该武装自己,学习好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职业生涯所需的技能,全身心投入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学习沟通技巧,并创造价值。

第二阶段,聚焦自己的长板,做自己擅长且喜欢的。

管理者的6个建议:

1、时刻注意自己的易容与态度还有举止。

2、简洁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不断重复。

3、尽快选好团队成员。

4、每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最好在较小的团队中解决。

5、表现得像一个值得信赖得解答者。

首席执行官得特质:

1、城市且与公司文化契合。

2、智力上好奇敏捷。

3、提升业务业绩得经验。

4、真实、自我一是以及平衡。

5、活力、热情。

第三阶段,优化长尾,持续影响力。

大致得意思就是持续学习,扩大影响力,开创全新得领域。职场燃料是作者强调的一种职场可持续的动力,主要包括:可迁移的技能,有意义的经验和持久的关系。

可迁移的技能举例:学术学位、专业证书、语言、有点、情商、演讲、办公工具等。有意的经验:个人旅行、海外工作经验、企业管理、创业经验、写作、教学、工作之余的热情所在。

持久关系:关键同事、指路人、智囊团。

需要对时间的持续投资。努力成为某一领域的大师,这就离不开时间的持续投入。职业规划不只是工作而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因为职业技能将伴你终生。

实际行动:

1、是否在学习和成长。

2、我是否在对某些人,现在的公司乃至整个社会拥有影响力。

3、我体验到了乐趣。

4、我是否的到了适当的奖励兵创造价值。

职业冲突解决建议:

为人父母之道:

1、不要让职业生涯与为人父父母非此即彼。

2、找到一个热爱家庭得雇主。

3、找到适当得支持方。

4、设立现实得期望和界限。

5、管理你的时间和精力。

最后的一点点建议:

面临人工智能的竞争:明治之选事培养情商,创造力、协作能力建立信任关系。时间投资的地方:可持续增长的,简单的。怎样保持稳定的收入:持续工作才是稳定收入的源头。享受工作,在工作中感受快乐。(跟没说一样)

以上,为读书所得,希望对你有帮助。作者:聆风者呀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知识大迁移》读书笔记1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