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长恨歌读后感

长恨歌读后感

严歌苓《扶桑》读后感——大勇、克里斯与扶桑。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当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我们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你看过几本中外经典名著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严歌苓《扶桑》读后感——大勇、克里斯与扶桑,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严歌苓《扶桑》读后感——大勇、克里斯与扶桑

这是一本我看了很久的书。这是一本我看完很久还迟迟没有写读后感的书。

一是因为自己懒,二是因为这本书确实太特殊了。这种写作手法,这种叙述方式。我听过,我想过,但是,我没有读过。要写好这样一本书,太难了。当我写完看书评,发现这本书即将拍成电影。我第一反应就是“完了”。对于一本夹揉了如此多复杂的感情,参合了太多题材进去的书,一部两个小时顶天的电影,基本不可能把所有题材和想法展示出来。电影的艺术在于渲染和铺张,而这本书的精华在于平和的对抗。这种对抗的力量,需要从文字中体现出来,激烈的电影几乎不可能表达出这种平和的感情。

我随便列几个关键词让大家感受一下这本书的宏大。

情感:自由式爱情、传统式爱情、性爱、好奇之爱、种族愤怒、圣母

题材:奴隶贩卖、在美华工、嫖娼、救赎

叙述方式: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时空插评、多线发展

我列的这些不完全的关键词,要串起来写好一个故事,已经即为艰难了。然而严歌苓不仅做到了,还把每个人都写得有些有肉。在文末附带的书评中,有一句话:“她将大家从来不曾直面,却几乎每天都在思考的污秽,赤裸裸表达出来,让多少人愤怒、惭愧、汗颜。”

是啊,扶桑带来的那种张力,又有多少性情少年能逃脱呢?自以为掌控了雌性,殊不知早已被母性征服了。我们阅读,置身其中,却早已被作者,洞穿揭露了生命的内在。

“男人一直是孩子,女人则是天生的母亲。”

呵。这么轻蔑的吗?嗯。实话。

其实整本书读下来,真的有种“哈姆雷特”的感觉。每个人眼里的扶桑,这个人,这本书,我相信都不同。我看到的是那个充满了复杂感情的传奇女子。而在书评中,就有人看到了那阶层的差异,种族的对抗。文末有一段书评说,严歌苓喜欢为“为输者写作”。没错,从世俗意义来讲,妓女扶桑确实输了。但是,从生命大和谐的意义来讲,扶桑是彻头彻尾的赢家。抛去我们死坳执拗的礼义廉耻,扶桑宛如一个传奇。在那个年代,那个区域,如此平静却又极致地追求肉欲,实在脱离现实。

但是小说,本就是现实的安慰剂,不是吗?

扶桑一词,出于我国的古籍。《说文解字》:“扶桑神木,日所出。”意思是,太阳从扶桑树种出来。作者引用于此,是借用了母亲的情感。所有男性,皆出于这种母性。

坦白说,这本书太难懂了。通篇读完,我也不敢说自己理解了其中的一半感情。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是拼在一起,仿佛成为了一本感情字典。我猜想自己,就像二十岁的克里斯,被八十岁的自己无情嘲笑。毕竟那种爱恨情仇,我都没有经历过。即便想经历,这个世界早已不同当年。物是人非事事休,怎奈作者书中情。

整本书几乎没有对话,更多的是无声的表情,描述。原来语言的力量,还能这样表现。

这里摘取一些作者的文字吧。

“我们口头上嚷到这里来找自由、学问、财富,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究竟想找什么。”严歌苓这样评价当今的出国热、留学热。坦白说我也是这样想的。从前我以为出国真的没什么意义,笃定不出。但是后来我才觉得,原来在人的精神上还有一层很虚的东西,叫做“视野”、“境界”。你说不出它到底代表了什么,打算它能给一个人气质、见识、谈吐增添不少色彩。而阅历世界,周游天下,与不同的人相交,是境界和视野增长的一大途径。也许迷茫,也许前程似雾,也许我们还不知道要去大洋彼岸寻找什么。但是我知道,勇于迈出去寻找,总比留在被窝里闭门造车要强出不少。

作者在描写扶桑时,用了很多“模棱两可”,甚至说不清的感情。比如这句话“有些冷,有些饿,有些困倦,扶桑看着马车上一颠一颠的灯。”于扶桑而言,这些肉体感觉最为直观,然而合起来,却又无法洞穿她内心的真实情感。仿佛1+1+1却不等于3了。

严歌苓描述这些情感时,用的手法是如此之轻。她没有用“非常”,而是用“有些”。然后齐总那种文字的重钧,却在无形中体现出来。比如这一句“阿白的竹床唱起来,出来了节奏:咿呀、咿呀、咿呀。阿白今天晚上有饭吃了。”读到这一句时,我心中大为苦闷。天啊!这是嫖娼啊!这是卖淫啊!这是人性最为污秽的一面啊!扯着礼义廉耻当遮羞布的读者,读书笔记怎么能够直面这种文字呢?竹床“唱”!?那简直就是英文里面的“grate”,隐含着折磨的含义啊,怎么能用“唱”这种阳春白雪的词汇呢?最后一句更是直面惨淡人生。有饭吃!?难道不每个人都有饭吃吗?人又怎么能靠出卖肉体来获取那一点点果腹和饱足呢?

唉。终究不是同路人。

作者在第一次描述年幼的克里斯时,有这样一段文字:“就是这副处于过渡期的嘴唇,无声地阅诵一个个神话和历险故事,咀嚼和吞咽了这些故事,从而喂养了他无边际的好奇心。”在作者眼里,克里斯看遍了无数故事,是这些故事造成了他对东方的好奇,又是这些故事使他深陷其中。而扶桑,究竟是一剂药引,点燃了这些好奇,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作者描写了一段虐待华工的场景:“他一声不吭地给吊在那里,心想忍一忍就会过去。正是这一声不吭的忍使他们开始往他身上下刀,割裂了他的舌头、耳朵、鼻子,正是他谜一样的沉默与温良使他们震怒。对于不可解的东西,他们失去了最后的理性。克里斯没看见这具吊在海风中零碎了的人体。他没有意识到不可解的东西引起的迷恋与敌意是相当强烈。”

没错,正是对未知的好奇,那种夹杂着迷恋与恐惧的好奇,促使人类去探索未知。其实从这一层面讲,克里斯与这些施虐者并不区别。只是克里斯用爱去探知,而他们用恨。

在描述华工的悲惨处境时,是这样的,“他们蹲在那儿是等候床位。屋里的人起床后,把床腾出来,他们才能进去睡。他们倒是不来管克里斯,蹲着已睡着了,如同蹲枝而息的一排平和的鸟。”吃、喝、住、行。这些在我们今天看来是生存基本保障的东西,在当年是多么奢侈。连睡,仿佛都是一件奢侈品。

又如这段话:“我记不清有多少个瞬间,我和丈夫深陷的灰眼睛相遇,我们战栗了,对于彼此差异的迷恋,以及对于彼此企图懂得的渴望使我俩无论多亲密无间的相处都不作数了,战栗中我们陷在陌生和新鲜中,陷在一种感觉的僵局中。”

这段话是严歌苓在文中的插叙。她描述了她与现任丈夫(一位美国外交官),来源于情感的亲密,来源于血脉的疏远。

于严歌苓的文字中,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中的忍耐,所蕴含的力量。犹如太平洋的海水,任你人世间千变万化,他则来者不拒。

“他们如此柔缓,绵延不断地蔓延,睁着一双双平直温和的黑眼睛。”

“从未见过如此温和和顽韧的生物。”

“拖着辫子的矮小身影一望无际地从海岸爬上来,以那忍让一切的黑眼睛逼你屈服。”

“他们的温和使残忍与邪恶变成了不可解的缺定义的东西。”

这几句话,都是作者在描写华工,跨越了太平洋,远赴旧金山的场景。坦白说,从广州坐十来小时飞机到旧金山都让我难以忍受,更不要说那些百年前乘着船在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中颠簸一个月到达大洋彼岸的华工了。然而,忍,一忍再忍,几乎是那年那地的华人,无法选择的选择。

“酒使你摧残别人,鸦片使你忍受被人的摧残。他们在这个初生的城市形成一个不可渗透的小小区域,那里藏污纳垢,产生和消化一切罪孽,自生再自食,沿一种不可理喻的规律循环。他们的生命形式是个谜。”

曾经,我们读过很多文章,看过很多视频。《中国人,你为什么不自信?》《你还要忍到什么时候?》又好像“大过年的”,“忍忍就过去了”这种万年通式,使得中国人,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存在。

“你以为海以它的汹涌在主宰流沙,那是错的。沙是本体,它盛着无论多么无垠、暴虐的海。尽管它无形,它被淹没。”

这段话写于克里斯爬上妓院的窗,偷窥扶桑的场景。克里斯以为,扶桑会痛,扶桑会哭,扶桑会有万千难堪不忍委屈无奈苦难。但是他唯一没有料到的是,扶桑很快乐。扶桑吸纳了一切来自肉欲的快乐,尽情享受其中。我不敢猜想,她是否企图让克里斯去理解,感受她的那种快乐。只是更可怕的是,她的沉默。她不声张,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

克里斯是一个神奇的男孩子,脱于世俗。在描述他的家庭——库凯家。作者有这样一段文字:“军人和诗人是最接近的。诗人对人灵魂的征服和占有相当于军人对实质世界的征服和占领。诗人有理想和爱,军人有正义、信仰和仇恨。这些都是使人发热活发冷的激情。”

文中在描述克里斯时,除了描述年幼的他,与扶桑相处的他,还创造性的描述了六十岁(年老)的他。我无从知道这些内容究竟是来源于作者的合理推测,还是她确实寻找到了这样衣蛾文学样本。只是很有趣。

六十岁的克里斯,想起了扶桑时,给他投入的一个理由是——母性。“他心目中的母性包含了受难、宽恕和对于自身毁灭的情愿。”

作者在描写扶桑第一次时,用了大量的情感描写。没有动作的诱惑,没有语言的嘶吼,甚至连那个给予她第一次的男人都不记得了。有的却是这样一段话:“她发现那细细的快乐在疼痛的那一头。非要穿越整个貌似广漠无际的疼痛去够它。抵触和反抗,心里的冤屈和愤怒阻碍这穿越。扶桑迎了上去,在疼痛上硬撞,火星四迸中,快乐倏地来了。那个时刻扶桑活得像正被刀刮去鳞的鱼。”

就是这段文字。我读的第一感觉是,扶桑怎么能这么贱啊。这是在卖淫啊。她是在出卖自己的肉体啊!她怎么能,怎么有资格,在这里面寻找快乐呢?仔细回想,还是自己道貌岸然了。就像《驴得水》里面最经典的那句台词:“凭什么用你的道德来绑架我的利益。”这里不也是如此吗?我尝试用我的道德去理解,强行架给扶桑,但那不过是我一厢情愿罢了。快乐就是快乐,无分贵贱。

文中的高潮——克里斯与扶桑的爱情,以作者的角度写了一段描述扶桑的文字。“你(扶桑)有美貌、温存,再加自由。他(克里斯)将不会料到,那些男人不存在,你便不存在了。你的美貌、温存正和残酷、罪恶相辅而生,对应生辉,没有苦难,你暗淡得如任何一个普通女人。”

作者这段话,可以说是点命了全本中,扶桑美貌的来源。我相信到了扶桑这一层,很多嫖客(包括花钱的以及在大清洗中强奸的)都把以扶桑发生关系为荣。因此扶桑成为了一种象征,象征着男性的尊严,征服。

在克里斯被赶离美国,远赴欧洲的路程上,他终于领悟了。“他看着阴暗早晨的海,几乎叹出声来:多么好的女人,诚心诚意得像脚下一抔土,任你踏,任你在上面打滚,任你耕耘它,犁翻它,在它上面播种收获。好在于她的低贱;任何自视高贵的女人身上的女性都干涸了。带着干涸死去的女性,她们对男人有的就剩下了伎俩;所有的诱惑都是人为的,非自然的。从这个时候起,女人便是陷阱,女人成了最功利的东西。克里斯在自己的社会里看到足够的女性,早已干涸的女性。这个海洋上的清晨他想,扶桑是个真正的最原本的女性。”

这段文字如此的原始,暴露,仿佛一夜间把一切人类文明的智慧打翻,重新回到了野蛮时代。

文中还有一些意外的观点和收获。比如作者临时起意,在一段现实记录中加入了关于作家杰克伦敦的一段话。“这位中国人崇拜的小说家,认为中国人是阴险的,懒散的,是很难了解和亲近的,也不会对美国有任何益处的。”真是讽刺啊。

在文中,作者有很多处借着对扶桑的描写和评价,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作者对于婚恋的看法:“出卖是一个弹性很大的概念。人们认为你在出卖,而不认为我周围这些女人在出卖。我的时代和你的不同了,你看,这么多的女人暗暗为自己定了价格:车子、房产,多少万的年收入。好了,成交。这种出卖的概念被成功偷换了,变成婚嫁。”严歌苓真的是一个可爱的作家,在如此抽象的作品中点出了一个现实中的观点,出匣自鸣。

“作为孩子,即使闯祸,性质与成年人也有天大差别。孩子闯再大的祸也不被看成罪行,普天下对于孩子都是宽容甚至护短的。于是,在从唐人区回来的日子里,他竭力地顽皮活泼,制造一个孩童的形骸供自己躲藏进去,躲开自己那已逐趋成熟的良知的责问。

做一个孩子是多么安全的事。任何罪过到孩子身上都成了过失,再大过失都可以被理解成过火的顽皮,抑或是恶作剧。并且,任何孩子,无论犯了多大过失,都有整整一生来改过,都可有足够的新的开始。

成年人都炫耀自己孩童时犯下的无论多么恶劣的过失。他们甚至带着溺爱的笑容揭露自己曾怎样偷窃和偷情。即使他们在成年后仍干这两件事,他们却只对遥远童年的自己有足够的勇敢与坦诚。

……

库凯家族的男人都有诗人那种鞭打自己良心的习惯,并且一面鞭打,一面去欠下一笔更重的良心债务。良心债务和鞭打良心是诗人的必要素质,也是库凯家男人最深的自得。”

这段话真是勾起了我的许多回忆,又写出了许多想法。灵魂写手,实在可怕。

“事情做绝就不再需要去忍受那份太折磨人的困惑;对于扶桑和大勇真正亲和仇的困惑,对于唐人区彼此杀戮又相依为命的关系的困惑。

……

他把事情做绝,是因为他在黄面孔里看不见一件绝对的事情,所有的是和非、曲和直都相互寄生、相互掩护、相互轮替更迭。”

对于未知的好奇,来自未知的诱惑,折磨了我们多久呢?

“那看见什么就不知怎样移开的目光还透出他的童心。”

“他的那么长一段成长和青春消耗在她那里,被那曲折的诱惑领着,把一份雌性的简单实现变成那样崎岖,那样丰饶和充满意外。通过她,他不仅走向女性,他还走向东方和远古,走向天真的一种原始。”

“仿佛与你扶桑的结合不是爱情、幸福那类肤浅的事,而是伟大的牺牲。抑或爱情到了这一步就没多少人性了,就成了种教条,理想,只能通过牺牲去实现。他拿你来成全他对于爱情理想的牺牲。他还想让他的民族和你的民族都看看,他的自我牺牲将成为一座桥,跨于种族的鸿沟之上。”

回看整本书,你不得不感慨,一切都是命。大勇的拼,大勇内心的柔软,大勇的恶,最终都对应到了扶桑身上。扶桑的美,扶桑的浪,扶桑的爱,让这个美丽的故事,几乎成了一个悲剧。恶贯满盈的大勇,却让人内心深处有一丝心态。深爱克里斯的扶桑,依然坚守着那对玉的承诺,即使将肉体出卖给了无数男人,但她在自己的内心,永远留了一处地方,给她那个没见过面的丈夫——大勇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约翰克里斯多夫》读后感


········· 《约翰克里斯多夫》读后感 银城小学五一班潘亦萱

·读完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长大了,明白了很多事,在书中,我看到了我自己,我看到了自己的胆小和不坚持,虽然约翰克里斯多夫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真诚、坦荡、执着、坚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虽然他有一个孤独的灵魂,但他更有英雄的血液。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 他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把风声、水声以及自然界中的一切声响融入在他的音乐里,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虽然他才10几岁就要承担起养家的重任,但这一点都不妨碍他对音乐的追求,虽然所有世人对他的思想很不理解,而且卷入一场斗争而被通缉,被迫流亡法国。所有的不幸,反而促使了他对音乐产生了更强烈的情感,他的音乐造诣更深了。反过来看看我自己,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和长笛,虽然有良好的环境好老师,但有时怕吃辛苦,能少练的就少练,反过来看看约翰.克里斯多夫他流落在法国的时候,为了坚持自己的音乐风格,宁可饿死也不肯像那些所谓的上流人士屈服,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境界啊!

当他有一天功成名就,再也不是那个默默无闻、落魄音乐家了。他的作品都被人们争相演唱。然而,他仍然很淡定,坦然面对这一切,一点都不骄傲。显示了他的平凡和伟大。

·读完这本书,让我更知道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放弃、不自卑的面对逆境和困苦;不骄不燥的面对成绩;用情之真,爱之切的心态去面对友谊。我相信,伴随约翰.克里斯多夫整整一生的音乐,从今之后,也会伴随着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相信,音乐不仅让约翰克里斯多夫的世界变得绚烂迷人,也会让我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读后感2000字


英国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善写奇情谋杀案,是当今世界最畅销的小说作家之一。她一生写了侦探小说80部。浏览西方的剧院记录,克里斯蒂也高居榜首:由她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受到了各国观众的好评。她的恐怖剧《捕鼠机》是全世界连续演出最久的舞台剧,至今未息,它至少有25种语言译本,曾在42个国家上演。她的多产和受人欢迎,连莎士比亚都屈居第二。
这个不可思议的神秘的老太太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也许我们会在她的自传中找到答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于1890年生于一个充满温暖的家庭,并在那儿度过了非常快乐的童年:有阳光照耀的花园,有一位非常非常爱她的保姆。在这样的环境里,她长成了一个平静内向、不爱交际,但是很美丽的少女。她为人羞怯而慈爱,但内心却沸腾着创造的意识和奇特的欲望,这二者借助她那活泼的想像力,使得她随时可以向人描绘一个有着突变情节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她和英国皇家航空队的分队长阿切巴德克里斯蒂建立了美满的家庭,并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在那段时间,她更加发奋创作。她的才情和安宁使无数的女人羡慕乃至嫉妒,她悄无声息地脱颖而出,把她们都打败了。
但是克里斯蒂生活中的突变情节出现了。从1926年12月3日起,她似乎从地球表面消失了,外界众说纷纭。她的汽车被发现弃置在勃克郡一条公路旁。报纸悬赏寻人,千百名警察、士兵和民众搜遍了那一区域。12月14日,在约克郡哈洛加镇一家旅馆里,两名乐队人员看到有位客人很像《每日邮报》刊载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照片,于是报警。警察通知克里斯蒂上校,他来到哈洛加,会晤了那个女人,然后他告诉报界说:是我的太太。她已完全丧失了记忆她不认识我了。有些人认为这是宣传嚎头,目的是引人注意她的书那些书在她失踪期间销售一空另一些人认为她是在为一部未来的作品做实验。
克里斯蒂在她的余生始终不肯公开谈论此事,在这本传记中她也未透露事情的真相。就在那段时间里,原来她所深深挚爱的母亲病了,克里斯蒂一直在看护她,但在她母亲突然去世的时候她却不在她身边。一种永无追及之机的懊悔终日噬咬着她的心。可就在这个时候,她丈夫告诉她说,他已爱上了另一个女人,他要求和克里斯蒂离婚。就某种意义来说,那个为她所爱的男人变成了他噩梦中的歹徒。在这双重惨烈打击之下,这个羞怯内向、想像力丰富的女子,没有呼天抢地,也没有长夜失眠,而是遁入了可怕的遗忘症忽然间,她不认识丈夫,也不认识自己了。
专家的治疗挽救了她。重新复苏后的克里斯蒂马上和丈夫离了婚,并毅然踏上了由中东漂泊的旅程,以后许多年她一直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生活。约克郡的人在等待着她的消自,整个英国的人都在看她的好戏。克里斯蒂从容不迫,重新开始了她的追求:写小说和求快乐。她的小说几乎以每年两本的速度被迅速地创作出来,有时她几乎在几星期或几个月内就写出一本书来。她经常利用在浴室里的时间构思情节,为的是履行她所答应读者的;一定会有一本供圣诞节阅读的克里斯蒂小说。她之所以能如此轻松快捷地进行创作,一方面得益于天赋的才情,一方面也与她忘掉不幸追求快乐的心境有关。自从双重打击以后,她倍加喜爱在她所喜欢的地方、与她所爱的人在一起,做她所爱做的事。她在家中伴着钢琴自弹自唱,和女儿一起去海边游泳,或者打网球或褪球,一切她都很喜欢。甚至对许多简单的事情,诸如把新鲜的桃子放在祖传的精致碟子里吃,都会觉得兴奋可喜。(本文选自)
就是在这种自设的心境中,克里斯蒂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了,她成为一颗明星,一个超级畅销书作家。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她留下了80本侦探小说、9本其他的书、8出舞台侦探剧。
她是一个非凡的卓有建树的女人,她最非凡的地方在于能战胜命运赐给她的失败。她曾写道:我想,一个人也许应该回顾她曾经有过的羞辱和痛苦,然后说:是的,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这一部分已经结束了。无须再多想它。她把心思集中在创造和快乐上面,她在自传中写道:我现在可以死而无憾了。我过得很快乐!虽然我每年必须从年事表上划掉些项目。远足划掉了,唉,海水浴也不成了,牛排、苹果和黑草毒都不能吃了,小字印刷物也渐渐不能看了。但是剩下的还很多。我还能听歌剧和音乐会,还能阅读,以及倒在床上做各种梦感谢上苍让我有这么好的生活,这么多的爱。
虽然阿加莎克里斯蒂已经去世多年,但她的作品的销路仍在上升,社会读者群对她的好奇心依然相当浓厚,她仍长活于千百万读者的心中。我们每次读到波洛使用他脑中的灰色小细胞捕捉凶手,或者读到马普小姐一面一针不漏地编织毛线,一面协助警察破案,都会感到人生真是太有趣了。
人生是竞技场,人可以轰轰烈烈地挽回败局,也可以平心静气地战胜痛苦。失败落泪痛苦羞辱,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过去了就无须在意。要紧的是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去寻机会重新展示自己。这样回首往昔,才会发现除了叠叠脚印,还有累累金果。这便是《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要告诉我们的一切。

自己的芳华_严歌苓的《芳华》读后感800字


自己的芳华——严歌苓的芳华读后感800字

我尚未看过这部电影,但突然对原著起了兴趣,花了些时间读完了严歌苓的《芳华》。作者笔下的每个人物都被定义在那个特殊年代的历史背景下,从他们的出身到他们的青春,直至他们的晚年,悲剧式的结局似乎是“芳华”这两个字最恰当的注解,伤感也注定是这部小说的灵魂。

在那年那月,任何人做任何事都避不开时代的限制,经验告诉我们,若要悖逆就会遭到周围所有人的背弃与唾骂,就会被那个时代所抛弃。即使在你的人生已经跌落谷底时,奇迹也不一定会出现。

没有人能够预料到几乎拿满了所有个人荣誉的军区模范标兵,在“触摸事件”曝光后的人生;也没有人能够预料到一心想嫁入豪门的纤纤柔弱的林妹妹,在经历了两段失败的婚姻后,用自嘲的口吻选择了孑然一身;

当然,我们也没有预料到出身高贵且姿色不凡的高干千金,在恣意挥霍了自己的青春后嫁给了“军队二流子”,最终不欢而散沦为了包租婆;

但最让我感到感动的是身材矮小、遭人厌恶的普通女子,在遭遇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却为自始至终都没有表白的爱恋,苦苦地守候了40年,只为在她至爱的人的遗像旁布满了他们初遇那天的冬青……

我始终相信人间有动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存在,这是《芳华》的文眼,也是给善良的人一种最温暖的慰藉。严歌苓的作品向来在揭示社会底层的一些罪恶上时毫不留情面的,使我们能洞悉平凡中的伟大,却也能窥测到伟大中的丑陋。其实我们不用过多地揭露他们每个人内心的丑恶或是骨子里的劣根性,因为在某个特定的年代里,任何的所作所为都会被张贴上那个年代特有的标签。就如同现在的我们也一样,生活在当下,身上也会带有这个时代的烙印。

人生本就不易,无论是哪个年代,无论大人物还是小角色,平凡或伟大,卑微或高尚,最终都会芳华落尽。或许,我们需要的是那多一点点的善良和慈悲!

珍惜自己的岁月,细细品味自己的过往,因为这些都是只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芳华!

我快步走向影院,轻轻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静静地等候电影的序幕拉开,独享我自己的芳华......作者:李亨

读王安忆《长恨歌》有感3000字


读王安忆《长恨歌》有感3000字:

开始读王安忆的《长恨歌》时,我暗暗地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沉下心去读,切不可心浮气躁。这次沉下心,慢慢读,细细品,总算得到了字里行间那一抹淡淡的上海风情。结束阅读,脑海中就像拉洋片一样,一帧帧的画面,鲜活跳动,蒙着一层西洋油画那淡淡的复古浅黄色,欲说还休中,千言万语,很是一番滋味。

我尤其喜爱王安忆给王琦瑶安排的出场和结局。王琦瑶颇具传奇性的人生,在四十年代的片场拉开了帷幕。她和自己的发小一起去片场看拍戏,那场戏是关于一个被谋杀的女人的。那女人穿着睡袍,半个身子躺在床上,半个身子垂到地上,女人不动弹,千年万载不醒的样子。四十年后,王琦瑶垂死的那一刻,思绪迅速穿越时间隧道,眼前出现了四十年前的片场。三面墙的房间里,一张大床,一个女人横陈床上,头上的电灯摇曳不停。她恍然明白,命运在四十年前就微妙委婉地安排好了自己的结局,床上的女人就是她自己,死于他杀。

这实在是个精妙的结局,不动声色中展出了作者的良苦用心。这让我想起了英美文学中经常探讨的圆形叙事,还让我想起了希区柯克的电影,于无声中见惊鸿,才是惊艳。

除却这个结局,我同时想了很多,关于王琦瑶的一生。不可否认,阅读前禁不住好奇翻至书的扉页,赫然看到这个女人的结局,“死于他杀”,心中涌起了一种同情与怜悯。我天性中一向同情弱者,热爱皆大欢喜,伤感七零八落,当时真真想放弃。后来勉强继续,心中不免在阅读中将情感天平中的同情给了王琦瑶,惟愿她在人生途中不要太过艰难,毕竟结局已经注定,既然无法“现世安稳”,那么拥有一段“岁月静好”也是补偿了。

这何尝不是痴心妄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四十年的岁月,中国,抵得上欧洲一些小国两三百年见证的潮起潮落了。一个弱女子,一个历史有那么些不清楚的女人,如何能够“岁月静好”呢?

我时常在想,李主任、程先生、阿二、康明逊、萨沙、老克拉,王琦瑶真心实意的爱过谁呢?很难说。这几个男人,李主任让她从一个少女成长为一个女人,体验到一个男人所能提供到的庇护和安全感,那一抹任凭岁月如何变迁却掩不住的旧上海风情,就是因为和这个男人的瓜葛,才能让王琦瑶妩媚了一辈子。她的确是李主任圈养的“金丝雀”,但不可否认的是,两人是投入了真感情的,王琦瑶是怀着崇拜的心去爱这个人的,而李主任,在风口浪尖上呆过的男人,见到这样眉眼低垂的温柔人儿,心中那一抹温情,情欲也好怜惜也罢,还是给了她的。他的遇难,并不曾夸大这个男人在王琦瑶生命中的位置。只不过,每每回首,王琦瑶仿佛在隔了十万八千年的岁月,看待自己的前世,亦真亦幻。可以说,这个男人给了她传奇。

而说到程先生,真是令人叹气。他真是最爱王琦瑶的人。她成为上海小姐,她成为政府大员的外室,她未婚先孕被人抛弃,她生下来历不明的孩子被人指指点点,他待她始终如一,记得的永远都是那个在自己镜头下风情万种的王琦瑶。就差那么一丁点,他就娶了生了孩子的王琦瑶,最后放弃的时候,他近四十岁的人,像个孩子一样地痛哭。他放弃,不是因为俗世的眼光和指点,而是,他花了二十年的时间,终于明白,自己永远都走不进王琦瑶的心里。这个王琦瑶,动摇了他的平静生活,牵绊了他本应风平浪静的半生,可最后的最后,对着这样一个被踩到社会底层的王琦瑶,他甚至无法幸灾乐祸,他依然怜惜着她爱护着她。她是懂进退的上海女人,温柔地对待着他的爱情,同时却于无声中明白地回绝着他。这真是世上最温柔的残忍,本应撒向她的仇恨和诅咒,生生反攻倒算般涌向了自己。

而康明逊,能用来形容他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懦弱”。对,就是懦弱。的确,他有着说不出的苦衷,数不清的委屈。他是小妾的儿子,尽管是家里的独子,却要刻意疏远自己的生身母亲,巧妙讨好着大妈。但是!那个时代,谁没有一把辛酸泪,谁不曾深夜痛哭过?说到底,还是懦弱。懦弱着,却又贪心着,踟蹰着,向往着王琦瑶身上那一抹掩不去的老上海风情。她的眉眼,她莞尔的一笑,无不向他耳语着,旧日上海曾经如何地妩媚着,而如今这妩媚只能屈伸平安里这样的小胡同,听时光不动声色地在指缝中一滴一滴地漏下去,残忍哀怨。他思来想去,对着王琦瑶,喃喃说,你知道的,我没办法。他没办法管住自己的心,同时他也含蓄地告诉着王琦瑶,我没办法为你负责,你不要指望我们会开花结果。这,就是上海男人的私心、痴心、贪心搅拌在一起浓缩成的可怜巴巴的一句话——你知道的,我没办法。虚伪至极。

王琦瑶怀孕了。康明逊果然没办法。他甚至没有勇气带着王琦瑶去小医院堕胎,他明里暗里避嫌。王琦瑶赌气说自己想办法,办法就是萨沙。萨沙是中俄混血的孩子,双亲是烈士,在上海这座海上孤岛上像浮萍一样飘来荡去。他看王琦瑶,没看到旧日上海的风情,那风情滥觞的时代离他太远,他只是个孩子,未曾赶上好时光。他看王琦瑶,看到了年纪稍长风情犹存的少妇身上,那股浓浓的母性。他像孩子一样依恋着王琦瑶,最终让王琦瑶在愧疚中放弃了对他的利用。萨沙投奔了远在俄国的姨妈,从王琦瑶的生命中退场。

王琦瑶最终留下了这个叫薇薇的女孩。在平安里任凭外面天翻地覆都不改和煦明媚小家子气的阳光中,她们孤儿寡母地走过了二十年。外面的世界荒诞着,喧哗着,动乱着,改变不了平安里上空那一小块蓝色的天空,改变不了岁岁年年在城市上空去往有声的鸽群。她和薇薇的母女情谊,说不上是舐犊情深,反而有些像姐妹之间的情谊,斗气、算计、攀比、关怀、疼爱、体贴,好的坏的天性中的,夹杂着上海女人骨子里的精明,全在这二十年里了。临了,薇薇结婚要去美国了,王琦瑶想着要从李主任留给她的那几根金条中抽出来给女儿,可转念一想,她有丈夫可以依靠,自己呢?罢了。

读到这里,不禁心酸地莞尔。上海女人的精明啊,在人类天生的母性中,都不甘示弱地打下了自己的烙印。

而老克拉,不得不说,真是王琦瑶风情一生中的败笔。两人遇见时,王琦瑶已经五十多岁了,过了知天命的年龄。风情和优雅未曾抛弃过她,年龄却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用一句话概括,王琦瑶在“优雅地老去”。而老克拉,他生错了时代。家境殷实,他向往的是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他唏嘘着,自己错过了这座城市风情万种的时代。而王琦瑶给了他一种错觉,觉得在这个女人身上他可以找到一丝旧日上海的风情。他在躁动难安的年纪,误以为这就是爱情了,他是真以为这可以让他上天入地大胆爱的。这座城市有那么多精致的女子,这些女子身上有着那么多的风情,可这些风情全都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是旧日上海的风情,他生错了时代,他与这座城市的相逢,晚了整整四十年。王琦瑶的眉眼,她的举止,甚至她的皱纹,都在惋惜地提醒着他她那个时代的风情无限,尽管风情已经在四十年的沉浮中隐匿,但仍有尾声。他拥着王琦瑶,像拥着一场已经不可得的旧梦。

而王琦瑶,居然向这种以爱为名的温情投诚了。那么艰难和孤独的一生,她都隐忍着心酸着走过来了,背影优雅,风情无限,纵然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依然无损她的传奇和委婉的优越感。她身上是有传奇性的,撑着度过这一生,她就是一个别人口中活生生的传奇模子。没想到,临了临了,她竟然败在了老克拉这样一个与自己女儿一般大的男子手下。跌倒的姿势如此狼狈,她甚至如乞丐般晃动着装有金条的匣子,可怜地祈求着老克拉,都是你的,我没有几年了,只要你能陪我度过这几年。

谁能想象这就是一辈子都那么风情万种的王琦瑶?她并非一直风光着,她是精明着本分着经营人生的。高处,她不曾张扬;低谷,她不曾破罐破摔。她连跌倒的姿势都是端着的,举手投足不经意间风情流露,以柔克刚地和这个时而癫狂时而安静的世界井水不犯河水地相敬如宾。谁能想象她能为了这样一段荒谬的忘年恋赌上自己的退路、骄傲、风情和优雅?她真是低到了尘埃里,明知这不是爱情,却像绝境中的人一样,死抱着那漂浮在河流中央的一截月光不肯放手,顾不得旁人在嗤笑着她水中捞月一场空。

退无可退的人生,生无所求的人生,死亡是唯一的解脱。借着别人的手,王琦瑶冥冥之中分毫不差地行走在命运仔细铺下的荆棘路上。最后的一刻里,她终于明白,故事的结局,在四十年前的片场中就已经注定了。可是只有自己冷暖自这人世间走过,九曲十八弯,痛过哭过欢喜过惆怅过,才能咂巴出这生命的滋味,而到这个时候,是苦是甜,倒没有那么重要了。

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很长,就此告别吧,王琦瑶,趁着风情仍眷恋你渐次苍老的容颜。文/丸子爱码字

喜欢《严歌苓《扶桑》读后感——大勇、克里斯与扶桑》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长恨歌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