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习惯好不等于能力强——《习惯的养成与改变》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我们上高中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中外经典名著。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习惯好不等于能力强——《习惯的养成与改变》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习惯好不等于能力强——《习惯的养成与改变》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我教书的这几年,深刻的体会到一个事实,上课听课很认真的学生,作业做得很认真的学生,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甚至有可能排在倒数。上课听课没那么认真,作业做得貌似随意的学生,成绩也不一定会差,甚至有可能拔尖,你没办法。我相信这么矛盾的事情每个老师都遇见过且深有体会。这种情况背后的原因,我想用《习惯的养成与改变》这本书的作者王晓春老师的观点“习惯好不等于能力强”就可以解释。

王老师认为能力的形成源于多种因素,习惯只是因素之一而已,光靠培养习惯是不能保证提高能力的。比如能力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灵感。灵感根本不属于习惯,靠重复某种行为是无法培养出灵感的。可见,培养能力与培养习惯并不是一回事,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两回事。如此说来,我们若把教育简单地锁定为“养成良好习惯”,那就严重地窄化了教育领域,必定会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弄不好还会妨碍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育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我个人的经验,过分强调全面良好习惯的培养(这正是我们教育的主流趋势)培养出来的最优秀学生多半是中等人才,甚至是平庸之辈。他们很“完美”,却无法卓越。

可能王老师的话有些偏激,但却是有些怪才证明了他的话不无道理。这个社会,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还是领导都更加偏爱那些中规中矩的人,因为那样的人愿意服从,好管理,让人省心。但是中规中矩的人更受偏爱,有可能会限制某些方面有着过人天赋,而其它方面特立独行的人的发展。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将来能过个安安稳稳的日子,不愁吃不愁穿就行。很少有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有一番大作为,因为那样风险太大。所以,很多孩子有创造力的举动可能到了家长和老师眼中就变成了调皮,不听话,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有创造力的行为如果不能得到认可,甚至还有可能受到惩罚,那么孩子的创造力有可能渐渐被世俗的眼光和标准所磨灭,长大以后难以卓越。

看完王老师的观点,我觉得对待孩子不仅应该有一颗包容心,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奇葩的行为开出异常美丽的花朵。我们不一定能拥有独特的视角去欣赏孩子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和行为,但是欣赏不了却可以尝试理解,理解不了也可以尝试忍受。只有时间知道我们的忍受会不会带来难以想象的惊喜。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习惯的力量》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习惯的力量》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好书,看一本,研究透了就足够。翻翻很多书,特别是讲营销类、怎样抓住顾客心理方面的书,会发现都借鉴了这本书中关于习惯对人类影响的理论。

中心思想: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弄清楚习惯的原理,产生和变化。

书本结构:个人习惯-公司和组织习惯-社会习惯

书的主题是如何通过暗示和激励等手段,改变人的习惯,进而改善人的生活,彻底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硬知识:

1.大脑除了传统的区域划分外,还可以想象成层级式划分。控制习惯化的部分是大脑的基底层,该区域是回忆行为模式和由此引发行为的核心区域。基底层在大脑其他部分休息沉睡时扔在工作。

书中有例子讲到习惯力量的科学研究支持:有位71岁的老人,由于得了病毒性脑炎,损伤了一部分大脑:由白色脑细胞组成的内侧颞叶,从而影响了他的记忆,情绪控制等认知活动。

2.习惯的形成基础:大脑将一系列自动的习惯性行为组合在一起,形成习惯的基础。比如到下午3点就想吃点心。看见一棵树就知道右转。

3.习惯的套路:暗示+惯常行为+奖赏。

暗示可以涵盖所有事物:气味,颜色,天气,最常见的是时间。

奖赏鼓励和刺激欲望,反过来又加深奖励的分量。

用“竞争反应”替代原有行为。

自己对书的总结和看法:

1.有很多电视剧采用同样的理论:有老年痴呆或者记忆问题的人,会因为习惯而回到熟悉的地方。

2.习惯养成的过程:大脑将很多单独的动作或行为组成模块,变成自动化完成的过程。

3.核心习惯:找到平时被自己忽视的习惯,改善并养成新的积极习惯。

美国铝业的案例:奥尼尔怎么想到把安全放在首位?

4.一个幸福的家庭意味着什么?:安全感,归属感

菲尔普斯的录像:前摄和预演,来说明小成功的作用。人与人的差别,越往高处越细微。细微优势,就成了决定胜败的关键。而专业与业余,第一与落后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保持并稳定的发挥细微优势。

小成功的作用便是如此。通过稳定发挥,达到连锁反应,促成其他优势的效能。

思想颠覆:

1.过去我们一直认为习惯不能改变。或过于乐观的认为短时间习惯能够改变。

这本书告诉我们,一旦习惯养成再也无法改变。即使脑部损伤,或多年以后,曾经的习惯还会浮现出来。而习惯本身是一种刻意或深思之后采取的选择结果。

知道这一点,对谨慎的养成一种习惯至关重要。例子:终生不能改变的赌徒。

2.尽管习惯不能被擦除,但可以被替代。学会利用冷、热认知,作大象的耳语者。

3.大脑是人体最耗能的器官之一。形成习惯是大脑采取的省能模式。通过将习惯组块化,减少思考。单纯的想去掉习惯是简单粗暴的反本能。

4.奖赏鼓励和刺激欲望,反过来又加深奖励的分量。结合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想追求同样的感受,就要加大奖赏的力度和分量。这也是赌注越来越大的原因。

5.黑天鹅与灰犀牛。利用危机,和重大的人生转折重塑习惯。

认知升级:

1.结合已知的经济学知识。很多看似无意的消费模式,其实是商家利用习惯的底层逻辑刻意引导和制造的结果。出门处处皆是坑,学会做个聪明的买家,魔高一丈需要我们道高万丈。

2.一个人每天有40%的行为是由习惯决定的。而一个群体就是由拥有各种习惯的人组成的。认识和理解这些不同的习惯,有助于改善自己的世界观。调整与自己,与他人,乃至与社会世界的关系。

3.当惯常行为养成习惯时,大脑被释放,或休息,或关注于其他事物。所以可以反推,想改善或替代习惯,要让大脑重新回到并关注于当前的习惯当中,找到突破口。

4.刻意练习遇到黑天鹅时的反应,将其变成习惯。

5.就连意志力也可以被刻意培养成一种自发习惯。

6.同伴压力是生意成功和社群自我管理的关键。

跨界和引申部分:

1.人生需要的处理的关系无非是这几类:向内,向外,向后,往前,向上。

2.一本书的学习过程就是理解,拆分,重新组合,结成网络,最后内化而做到无剑。

3.现代企业管理中,如果员工认为要求和规章是一个选择,或者因为帮到别人而开心,就会减少单纯接受命令而消耗的意志力。通俗讲,赋能的力量在于给予员工掌控感和决策权,使其讲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投入到工作中。

4.推动员工的高级阶段是帮助其自我推动,形成并扩大涟漪效应,最后稳固和保持成习惯。

读书笔记金句摘抄:

1.威廉詹姆斯说过:“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是有其固定的形态,但却是习惯的集合体。有现实生活的习惯,感情生活的习惯,还有思维的习惯。这些习惯系统化地构成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不管最终命运如何,我们都无法抗拒。”

2。放开思维,相信自己是有可能改变的。我的自由意志行动的第一步应该从相信自由意志开始。相信自身可以改变,利用习惯。

第一次做事时有些困难,但很快越来越容易。在经过足够的实践之后,一切讲变得半机械化,或者几乎完全不需要意识你就能做。

一旦我们选择想变成什么,我们就会越来越熟悉自己实践过的方法,就像一张纸或者一件大衣,一旦折过或者叠过,就会永远沿着同样的痕迹折叠下去。

3.习惯的真正力量: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习惯。一旦做出选择,并且成了自发的行为,那这个选择不仅真实可行,而且似乎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对周围环境和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创造了自己周围的世界。

就像鱼被水包围,水就是习惯。我们每天都被不假思索的选择和无形的决定包围着,而你只要看到它们就会发现它们。

4.水是习惯运作方式最贴切的类比。水先是自己冲出一条路,之后这条水路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深。在停止流动之后,水会回到原来的地方,重新开始流动之后,这条水路又会沿着原来的轨迹出现。

《富有的习惯》读书笔记及感悟2000字


《富有的习惯》读书笔记及感悟2000字:

书名叫《富有的习惯》,不消说,是一本励志类鸡汤书。那天中午在公司边上的这家书店瞎逛时,还是忍不住翻看了它的扉页。要说啊,这书的装帧还是非常重要的,估计这里面有心理学的种种因素。反正,最终结果是,我不仅翻阅了这本书的大致内容,还把它买了下来。花了比网上书店要贵的价格。因为书里头几页言简意赅很务实的语言,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从寂寂无名到功成名就,从普通百姓到腰缠万贯的富翁,并不是痴人说梦。决定生活品质的绝不完全是过去或现在所拥有的条件。这些条件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做到以下三点的改变,改变就会发生。

第一:不断进步,积累技能和知识

第二:专注

第三:坚持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改正自己的习惯,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掌

握成功人士的必备特征。”

与以往的励志鸡汤书不太一样的是,这本书没有用太多的篇幅去讲大道理。它只是举了生活中几个身边可能发生故事为例,跟大家分享了一个浅近的论点。那就是,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那些贫穷的习惯所导致,而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为富有的习惯造就的。这个状态不是静止不变的,相反,因为习惯的改变,穷人可以变得富有,而富人如果染上了坏习惯也可以失去原有的一切,堕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作者归纳了十条“富有的习惯”,建议读者每天对照,做上一个月,然后比较一下是否对其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要培养自己的日常富有的习惯,每天照做不误。--先自我评估一下,拿出一张纸,左边写下自己身上具备的坏习惯,右边写出你想改进好习惯。写出十条就好,每天对照,看看好习惯做到了没有。

我会设定每日每月每年的目标以及长期目标,全心投入,追求自己的目标。--理想的状况是先做大目标,然后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慢慢完成。当然,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大目标并不清楚,而立马可以实施的事情则是:定一个短期的具体目标,譬如:我在六个月内要把CpA考试拿下来,然后具体分割任务时就容易了,具体到每个月每个星期甚至每一天自己需要复习完成的进度。其他的譬如:我要在六个月内减肥十公斤;我要在两年内找到在纽约的工作;我要在三年内退休;等等。。。

我每天都要提升自我价值。--每天提升自我价值的方法之一就是不断吸取周边可以提供养料。可以是一个读书计划,可以是一个俱乐部的交流,可以是一个职业上的攻关项目,可以是一种财务投资工具的掌握。最简单的是试着每天花30分钟读书,长此以往试试看,效果会好得让你自己不敢相信。

我每天都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这条应该不难。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注意劳逸结合,保障自己足够的睡眠,适当锻炼,注意饮食结构,这是起码的事情。如果连这点都不在意或是做不到,你做穷人、可怜人就活该去吧。书中是建议读者每天睡够7到8个小时,读书笔记有计划地制定一个锻炼日程,刻意地对自己一周吃什么做点计划。对最后一点而言,花上周日二十分钟或许就能把自己下周的餐点菜单制定下来了。这比临时找吃的做法更容易保持饮食的健康。

我每天都要建立,并维护可持续的人际关系。--这一点,初谙世事的年轻人或许会忽略。人际关系的维护是一种需要呵护、滋养的东西。这跟谈恋爱差不多。恋人也好、已婚夫妇也好,都不可以让熟悉吞噬了礼貌。跟朋友、跟工作上有关联的同事、客户、老板、下属等等,更应该如此。其实,养成了与人为善的习惯,这一点也不难的。做的好一点的话,可以把对方的生日、重要日子记录下来,到时的一个电话,一个小礼物,会给人带来意外惊喜,长此以往的积累,会让人家对你有投桃报李的对等待遇。试着去为他人贡献点东西,不要想着回报。日久天长,你会自然而然成为朋友圈有价值受爱戴的那位。

我每天都会生活得很有节制。--节省是一种美德。即便很有钱了也要记得节省。对物质生活的节制和少追求,会让你日子过得比较轻松。人生中乐趣很多的,不少跟物质和金钱没有关系。多挖掘精神层面,生活内容会更加丰富。

我会告诉自己,现在就将当天的任务按时完成。--成功人士从不拖延,他们心无旁鹜地完成每天的工作,不会把今天要做的事,拖到明天。这个无需多说了。每天有个Todolist,一条一条划掉的感觉很好的。天天这样做就养成习惯了。

我会用致富思维面对生活。--什么是致富思维,其实就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感恩的心态。对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试着去找其积极的正面因素。刻意这样去做,会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因为好的态度赢得更加积极的连锁反应。养就了这样的习惯,其实是一种修行的高度,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受用终生的东西。

每次发出薪水后,我会拿出10%进行储蓄。--这一点很具体。对我们这些注重储蓄的东方人根本不是问题。对有的人来说,拿工资的10%去储蓄根本就是太少了。估计作者是针对美国社会那些喜欢超前消费的人们所给的忠告。其实这是很有必要的忠告。对我们来说,要记得去储蓄、去未雨绸缪。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如果这个常识都没有,那就别怪自己做穷人了。

我每天都会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如果做到了以上这些条,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过,刻意对自己有这方面的要求,保持冷静和情绪稳定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修炼。这是成大器的一个必要条件。每天晚上自省十分钟,看看自己情绪控制的情况,或许有用哦。我们都一起试试?

这本书买得挺值的。业余时间两三天就读完了。读中文书对笔者来说还是比较快捷。不过还是去找到了它的英文原版,发现这也是一本畅销书。当然啊,致富习惯谁不喜欢啊!书不厚,文字通俗,可读性很强。推荐。作者:乌龙茶

《微习惯》读书笔记与感悟800字


作者简介:

斯蒂芬·盖斯是个天生的懒虫。为了改变这一点,他开始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从2004年起在美国各大自我成长类网站上发表了许多文章。2011年,他开始运营自己的博客DeepExistence,为读者提供自我成长策略方面的建议。

适合读者及痛点场景:

1.无法养成长期坚持的习惯;

2.期望提升意志品质;

痛点场景:减肥、读书、备考、写作、集中注意力等。

什么是微习惯?

简单到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习惯。

例如,每天一个俯卧撑。

原理解释:

第一,为什么容易坚持?

因为容易,所以没有太多反感或者恐惧。

因为容易,所以容易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激励下一次任务的完成。

因为容易,所以不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即使遇到外界干扰也容易克服。

第二,为什么有效?

因为人的行为是有惯性的。一旦开始,就会顺便多做一些,效果也就明显了。

长期坚持简单任务的效果短期做很长且高难度任务的效果。

执行要点是什么?

切忌增加任务难度。

达成当日任务目标时,一旦难度增加,任务就不容易完成,随之产生对于习惯养成的反感、恐惧感、挫败感等等,因此,少即是多,小即是美。

为什么微习惯比普通习惯容易养成?

普通习惯往往任务很重,开始任务时会容易产生很强的反感和恐惧感。

而且,每个人的生活不可能一成不变,这就会导致任务无法完成,产生挫败感。

与之相反,微习惯因为简单,所以容易开始,容易结束,容易产生满足感,也就容易坚持。

如何实践:

1.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按周期进行执行,周期最后要预先安排放松时间。

完成任务后的“自信心膨胀”是正常心理状态,然后就会自然而然的希望“放纵”一下,放纵之后又开始对自己感到不满、自责。这会导致对于习自己的方案,认为自己是无法养成好习惯的。实际上,只要认识到这是正常心理现象即可,就好像充电宝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充电一样。

3.使用心锚。

将微习惯与自己的某一种行为建立链接,并让这种行为作为微习惯的触发器来使用。

例如,每天第一次看体育新闻之后一定要做一个俯卧撑。因为体育新闻是感兴趣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就用它作为触发器,引发微习惯的执行。作者:胡艺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如果前面一棵茂盛大树,过去我看到的仅仅是枝繁叶茂,而现在我会关注这棵树的根基,看看它周边的环境;

如果前面是一只狗狗,过去我只会躲闪,而现在我会试着看看他的主人,看看主人看狗狗的眼神,看主人的动作;

如果前面是一位朋友,我们细心交谈,过去我只聊聊便了,而现在我会试着去感知她的情感,她是高兴、伤心、激动还是焦虑;

面对自己,过去我仅仅是有事做事,而现在我会试着更关心自己的情绪,感知自己的情绪。

这些细微的改变,得益于8月与大家一起共读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大习惯》掩卷而思,受益良多,借此机会,与君分享!

认识自己

我们常说不断打拼就想拥有房子、车子、票子、孩子等,想拥有的很多,归根结底就是三种资产,实物资产、金融资产、人力资本。金融资产就是赚钱的能力,而对人力资本而言,是人控制着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可以说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自己作为用来为人处世和做出贡献的唯一工具。不投资人,投资哪里呢?不投资自己投资谁呢?

现在深刻体会一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因为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这是对人投资重视的一种体现。当人慢慢长大的时候,繁忙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难以满足的欲望,让我们逐渐忽视了成大后的自己,也需要不断进行投资。

人生就像是马拉松,自己才是这场赛事的主角,人生就像一本书,是我们自己一页一页的去翻,别人是无法代劳的。也让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需要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情感。

读书教育阅读

二、更新自我

仰望星空,深邃无边,人类何足挂齿,纵观历史长河,我们何不是如砂砾般渺小轻微。既已来之,感谢父母之情,更是要活出精彩,才不枉此行。

人类独一无二的天性,那就是:身体、精神、智力和情感。我们要在这四个层面不断磨练自己。作者建议我们每天“磨刀”一小时,身体力行,读书笔记不断坚持。让身体或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身体上,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因为身体发乎,受之父母,我们需要用心呵护,身体好才是一切的根源。

明白拥有好身体的终,便要积极主动进行关爱身体的始,了解身体构造、有对疾病的敬畏,才能真正的去了解自己,实现双赢局面。

星空银河背景素材

三、成长无捷径

现在一波知识付费的大潮流,很多名为“一小时教您如何逆袭”“1小时让你更新操作系统”等等,让人听着很爽,听完依然惆怅。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阿斯比林、创可贴式的成功学是没用的,成长是没有捷径。

不管是史蒂芬科维,长达30年的总结提炼,才完成这本影响深远的书,还是微软前战略顾问刘润老师坚持10多年笔耕不辍,这世上本没用捷径,善用方法和工具,可以提升效率,但仍需一步一步,日拱一卒!作者:芙蓉

《习惯好不等于能力强——《习惯的养成与改变》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