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在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往往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当我们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可能也会改变我们对事物以往的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不会在看完一本书籍后写一份读后感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是不用捕捉的,迎面而来的就让你招架不住。在这样的时代,遇到一本好书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春节期间,我阅读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应该说是一本好书,值得为之写下一点东西。

《把时间当作朋友》是李笑来写的一本畅销书,里面有很多看点。

人最宝贵的不是物质,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一天天的时间所构成的。我们一生就那么长,也就那么短,时间就这样的客观而寂静,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所谓的财务自由,也只不过是自己所作所为不被财务所困而已。所谓的生命质量,完全与我们在单位时间内的所作所为有关,你在时间的河流里,投注什么,你最终就会成为什么。

把时间当作朋友,首先要珍惜时间。这个话题看起来很容易,其实,我们做得很不够。书中提到的一个做法是写日记,但是日记的重点不是抒发感情,不是分享见解,而是把每天把所经历的事一一记下来,最好记下自己在每件事上所花费的时间。例如:早餐用时30分钟,上午打球100分钟,闲聊60分钟,读书100分钟……就这样,每件事都记下自己所花费的时间,这样,才会发现你的时间都到了哪里,你就会知道什么时间花费得值,什么时间被你浪费掉了。如果一星期的时间都这样记录,你就会进一步明晰自己的工作重点,就会避开不必要的浪费。我也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是,没有很好地记录自己的时间,不能让自己每天都能精进。真的值得借鉴。

第二个经验是,充分利用时间。每个人的进间都是有限的,但是,有些人能把自己的时间重复销售很多次,于是,他单位时间的价值就比一般人要高得多。哪些人的时间会重复销售呢?如有权利的领导,经常向人布道,传递自己的意图,他信息传播的越广泛,就相当于他的时间价值就越高;还有那些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释迦牟尼等等离开我们几千年了,还在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仿佛他们的生命被延长了几千年,这些人的时间都是被反复销售的,他们的价值最高。把时间反复销售,一靠演讲,影响身边人;二靠写作,影响同道者。无论演讲还是写作,都是分享自己的思想。所以,把时间当作朋友,要学会主动分享,特别是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利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可以让自己的时间更多次的销售,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选择单打多独斗的人,是没有出息的。

第三个经验是,不要走捷径,不要道听途说,要实践。在实际生活中,所有的大道理,其实不用学,大多数人都懂,都知道。但是,这里的“懂”和“知道”与真正的“相信”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纸上觉得终是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只有亲身体验过,经历过的东西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就像基层教师所做的课题研究,并不是要你发现什么大的教育规律,你发现不了,也没有那个必要,而是用你的教育实践印证一些普通的教育规律,然后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自己的教育信仰。我们普通人“做事”关键在“做”,没必要在“做”之前读那么多理论,没必要在“做”的意义、方法、价值过分讲究。前面我们所说的分享思想,何谓“思想”?只有自己经历过的,才是自己的思想,只有自己的思想,才有分享的意义和价值。

我的经验是,读书误人。从小上学,读了十几年书;毕业后,从事的行业仍然是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很容易走入“老学究”的思想误区。很多时候,只有自己做了,才会体验到做事的甘苦;只有做事,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有做事,才会一点点发现自己,成为自己。所以,像我这样总是在书本中穿梭的人,最应该放下书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点点拉长自己的生命。

书中第四个要点是,要懂得坚持。这里的坚持,指的是不容易做的事,而不仅仅是养生啊,早睡啊等等,一个好的坚持,不像“二十一天养成一个好习惯”那么简单,而是要五年,用五年的时间打磨自己,就会渐渐让自己优秀起来。何为坚持,就是重复,选准方向,不间断地重复。这让我想起了“写字”,民间有一个说法,成就一个书法家需要30年时间,其实,这三十年,就是重复和坚持。还有一个说法是,“宁短勿断”,意思是说,写字的时间不在于每天练多么长,而是能坚持多少天。

书中第五个要点是,不要懒。记得鲁迅有句话说,世上所有的失败都缘于两个原因:懒和怯。一个是胆小,一个是懒惰。斯科特·帕克说过,懒惰是最终的原罪。与懒惰做斗争,书中提到的最好方法就是纸和笔,每天都记下自己所做的事,看看时间都投入到什么地方。每天早起时,都写要将要做的事,读书笔记m.i1766.com一步步走向远方。对,就立足于眼前,心无旁鹜,做好眼前的事。生活充满了变数,不要做太远的计划,关键是立即行动,做好眼前要做的事情。书中还提到,“决定一个人富有的三个条件,一是出身,二是运气,三是努力。而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但是努力也是最应当的,因为我们能左右的只有我们自己,无论有无别人鼓励,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努力。

书中第六个要点是:不回避困难。所有降临到你头上的,你都要承担。很多时候,人是躲不过去了,就如老百姓说的“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我的体会是,身体出了一点小毛病,不要马上把它打压下去,把它一下子治愈,而要想想为什么会出这个小毛病,直面对待它。因为身体的小毛病常常是个小征兆,如果不从源头上治愈,就会“按下葫芦起个瓢”,起不到根本的作用。用一句官场的话说,做人要有担当精神,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能够担当,走过去,就是一片天。每次挑战,都是一次进步。

书中第七个要点是:不证明自己。我常常记得鲁迅先生传授的作文秘决:有真意,少造作,勿卖弄。做人,是做给自己看的,不能证明给别人看。就像书中作者说的,证明给别人看,恰恰是最浪费生命的一种行为。如果你比别人强,没必要证明给别人看;如果你不如别人,一味的证明是没有用的。做人,要真诚,有真意。做人,不能只比别人强一点点,那样,只会引起别人妒忌,强,就要比别人强得多,那样,才算真强。所以,做人做事都需要我们持续努力才行。

春节刚过,写下这篇文章,愿我不负时光,在时间的河流里投下我渐行渐远。作者:王少辉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都是平凡人,为什么若干年之后彼此已成天壤之别?时间这条船,为什么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梦想的彼岸?

前一阵子,虽然一大波考试和实验来袭,不过我还是抽空看完了李笑来所著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感觉里边许多观点颠覆了我早已根深蒂固的观念,我对时间这一概念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part0:所有人的困境

许多人都有时间恐慌症,经常对感觉时间不够用。没有时间了的感受和恐惧,使得他们超乎寻常的勤奋,哪怕只是虚假的勤奋,恨不能废寝忘食。而同样的感受,使得他们终日寻找捷径,美其名曰提高效率,而实际上却想着最好不费吹灰之力无论哪一种都注定是不现实的,因为,已经没有时间了这确是冷冰冰的现实。

part1:心智的力量

书中所谓心智指的是人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象、假设、推理,而后指导其行为。

心智不同于智商。一个人智商很高,会被人称赞为聪明,如果一个人心智力量非常强大,我们往往会用另外一个词去形容睿智。而前者往往被人冠以小字,而后者冠以大字。这样,就分得清心智与智商了吧。

每个人所拥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异会给每个人的一生带来无法估计的价值差异。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除了看得见的相貌、身材、出身、财富之外。

举一些例子加以阐述。

观察身边的人,你总会发现有一些人不愿意去学习某方面的知识,或者拒绝学习某个科目,他们是基于以下的逻辑的:我知道我现在要学习、要努力,这个没问题。问题在于,学习也好,努力也罢,就好像投资一样,都是要投入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的。如果在我根本不能确定我现在的学习究竟能给我带来怎样的结果的情况下,我就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那我不就是连傻瓜都不如了吗?所以,你必须告诉我,学这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没有用的东西我才不会去学呢!这是一个非常完整,也合情合理的逻辑。

但是,面临同样的问题,有些人却是按照以下的逻辑思考:正是因为我不知道它有什么用,所以我才要学呀。不知道有什么用处的东西说不定会在以后有很大的用处呢!这也是一个非常完整,也合情合理的逻辑。或者这类人根本就没想过这个问题,时间就直接花在学习上面去了。

如此看来,两个逻辑必然导致两个结果,一个拒绝学习,虚度接下来的日子,一个愿意学习,每时每刻都充满着收获,两者的时间质量便有了天壤之别。这就是所谓的不同的心智力量导致的价值差异。

有没有人曾经想过人和人的大脑是什么样的关系?估计许多人只能从物理层面对其进行区分。设想一个场景,你本来在努力复习,因为期中考试快到了。忽然你旁边的人玩起了游戏,你看着心里痒痒的,你也跟着想玩了。于是,你以今天没吃早饭以致自习效率低下为由,打开电脑玩起了游戏。等你筋疲力竭得结束游戏之后,天啊,已经过去三个小时了,是时候该吃中午饭了以上场景是不是有似曾相识之感?其实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到底是你想玩游戏,还是仅仅是你的大脑想玩游戏?有没有可能你是想认真复习的,只是你的大脑想玩而已。

这样就引出了下面的命题:你并不是你的大脑。大脑控制你的行为,但是你控制你的大脑!试想一下,大脑作为你的一部分,你却让它控制了你的全部,这不是主次颠倒了吗?要知道,大脑作为一个生理器官,它会随时随刻产生消极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你真正愿意付诸实现的吗?所以,不要再让自己成为自己大脑的奴隶,而要选择翻身做主人。领悟了这个道理,颇有一番拎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扯离地球的韵味,虽然后者已经被物理学证明是永远不能实现的。

认识到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之后,我们便可以有所行动。比如,控制自己的情绪,推迟满足感等等。这里有必要提到一个关于大脑遗忘痛苦的机能。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遗忘痛苦。此功能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其在人类的可延续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下,一个人一生会遇到多少不如意的事,会承受多少痛苦,假如这些痛苦你都铭记在心的话,你能活得快乐吗?你能活得精彩吗?你可能已经发现,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是否觉得已经逝去的日子特别的美好呢?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肯定不是的,因为如果那是真的话,那么说明人活着真是越活越不美好了。这显然是不对的。从大脑遗忘痛苦的角度出发便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回忆的美好只是因为你把当时绝大多数的痛苦都给淡化遗忘了。即使你不是故意的,但是你的大脑会自动帮你完成这工作,除非你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忘却那些痛苦。你若不信,你能想起你上个月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上上个月呢?

啰嗦了这么多跟遗忘痛苦有关的内容,只是为了以下阐明它与学习的关系。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从小快乐地学习,寓快乐于学习之中便被大力提倡,不管其初衷是什么,从遗忘痛苦的角度出发,这绝对是无比正确的,因为痛苦地学习到的东西我们大脑会自动遗忘呀!这是多么可怕呀!我现在终于知道我为什么每次背完单词都记不住了,无论我用了多么高的记忆技巧。换个角度讲,认识到这个,那么自然就知道改善学习效果的方法之一便是努力使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书中举了一个人背单词的例子,他想方设法说服自己每背一个单词就相当于自己在未来多收入若干美元,这样,他每天背几十个单词就相当于赚了几十美元呀!这能不快乐吗?虽然不知这方法对我是否有效,不过这倒是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part3:提高心智,和时间做朋友

所谓和时间做朋友,说的是合理地利用时间,从容优雅的生活,而不是被各种的没有时间了所苦苦折腾。

从这个角度看,人类也许是地球上最尴尬的物种之一:长期的进化使人类发展到今天这个高度,但是,每个人在出生的那一刹那,实际上居然在与其他的动物站在几乎同样的起点上,心智要从零开始进化。

获取更多的知识几乎是开拓自身心智的唯一手段。书中强调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也提到了关于学习的量变引起质量的阶梯状爬升过程。

其中有一点比较吸引我的是关于正确对待老师的话题。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学生因为讨厌老师而拒绝学习。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无论如何都不应该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深思一层,老师也是人,也有犯错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过分依赖老师,科研能力很强的老师并不一定就能教得很好,用自己的学习结果去衡量老师往往也是不正确的。

part5:小心所谓成功学

现在社会流行成功学,只要看看各大书店关于此类书的畅销就可以略窥一二了。

书中花了一整章的篇幅去批判成功学。比如,作者认为所谓成功学的核心缺陷是其对成功的定义。成功学对成功的定义是相对性的,如果你比社会上许多人活得更好,那你就是成功的。如此的定义必然导致其根本性的错误,因为相对是没有尽头的。也有些东西是无需比较,也不能比较的。

除此之外,所谓成功学还在方法论上犯了逻辑错误。绝大多数关于成功学的书都是这样阐明自己的观点的:某人过去是这么干的,而现在他成功了。所以如果你现在也这么干,那你也一定会成功。稍微冷静点地分析就可以发现,他这么干就成功不代表你也这么干也会成功呀。与其说许多人无法看出其中破绽,倒不如说他们不愿意看破,他们希望有一个可以快速成功的美丽的谎言去满足他们急切的欲望,因为他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part6:更多思考

除此之外,书中还深入思考了许多问题。现简要记录如下:

①努力是应当的,无需强调。虽然客观上出身、运气等比努力起得作用都大,但是努力仍然是最重要的!因为前者无法改变,只有后者可以改变,所以要将其发挥到极限。

②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人际关系学说甚嚣尘上,然而其核心缺陷却在于过于强调技巧的重要性。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所能结交到的朋友绝大多数都是与你相当水平的人,要想获得高质量的人脉,根本解决之道是提升自己的水平。

③效率低下很多时候是因为回避困难。许多人在着手一堆任务时,总是不自觉的选择最容易完成的,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在上边。但是却忽略了困难的任务,重要因困难而重要,困难因重要而困难,只有完成困难的(也就是重要的)任务,才算得上有效率。

此书可谓给我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思考,真心感谢作者李笑来的贡献。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发现一个完整的统一理论可能对我们种族的存活无助,甚至也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自从文明以来,人们即不甘心于将事件看作互不相关而不可理解。他们渴望理解世界的根本秩序。今天我们仍然亟想知道,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人类求知的最深切的意愿足以为我们所从事的不断探索提供充足的理由。而我们的目标恰恰正是对于我们生存其中的宇宙作出完整的描述。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类的一切追求不外乎如此。可是这简单八个字,又岂止是那么简单。

这个世界分两种人,一种人穷其一生,追求的是对这个世界的完整描述,一种人更喜欢用已有的知识去实践,前者带来了科学,后者带来了技术。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并不存在高下之分,但只有前者,才能写出这样一本书,才能写下开篇的那些话。因为他们无可救药地问自己:

我们应该如何去完整地描述这个世界?

从人类自身的大小尺度来看,我们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大量在这个尺度的信息,并且通过对微观和宏观不同尺度的探索,掌握了许多超出感官认知的知识,继而改造出了目前这个信息时代,可是这样就够了吗?当然不够!

我们应该如何去完整地描述这个世界?

微观尺度上从微生物到细胞,到分子,到原子,到质子、电子和中子,再到夸克,我们依旧没有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基本粒子——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构件?

我们早已无法光用肉眼的看去探索微观尺度了,取而代之的一个词叫“观测”,即不一定看到,但通过各种转换和设计,我们能观测到一个信息,在基础知识足够的情况下,这个信息可以支撑我们去理解那些看不到的东西。

虽然这个问题可能会被人类本身的存在所局限,虽然很可能人类本身作为理论中的一部分是无法跳出这个世界来得到客观的统一完整理论的,但这并不会让人们忘记那个几乎发自内心本能的疑问。

我们应该如何去完整地描述这个世界?

同样的,宏观尺度也无法给出解答,如果光速无法超越,那我们永远无法看到那些早已远去的物质,更别说整个宇宙了,人类甚至永远无法接触,无法记录,无法观测,甚至无法理解的某些东西,难道就真的不存在了吗?我们也仅仅是这个完整世界的,其中之一罢了。那就这样放弃了吗?不会,永远不会,就像我们有些时候觉得人类会不由自主地往灭亡的方向走一样,这个描述世界的追求是本能的,就像你前方有一个黑洞,即使知道看一眼你就会被湮灭,你也会忍不住去看一眼的,因为你在这个问题上又可以前进一步了,这种欲望是无法克制的。

我们应该如何去完整地描述这个世界?

我们是穿梭在星际间的小小浮游,转瞬即逝。

可是我们依然努力地看见了宇宙,如此壮美。

假定我们是理性的生物,既可以随心所欲地观测宇宙,又可以从观察中得出逻辑推论。在这样的方案里可以合理地假设,我们可以越来越接近制约我们宇宙的定律。

然而,如果真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理论,则它大概也将决定我们的行动。这样理论本身就决定了我们对之探索的结果!

实引力子构成了经典物理学家称之为引力波的东西,它是如此之弱——并且要探测到它是如此困难,以至于还从来未被观测到过。

空间和时间一起,可以形成一个有限的四维的没有奇点或边界的空间。

迄今为止,大部分科学家太忙于发展描述宇宙为何物的理论,以至于没工夫过问为什么。另一方面,以寻根究底为己任的哲学家跟不上科学理论的进步。作者:良辰天

《时间都去哪儿了》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500字


《时间都去哪儿了》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500字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这句话是每一个喜欢《阿甘正传》的人都能背出的一句台词,他的中文意思是: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而你的暑假就像是巧克力中的一小块,你可以去慢慢品尝它的味道,也可以一大口直接吞掉。

暑假,是每个孩子都有梦想的假期。我们也不例外,在放暑假之前,我们会给自己定个目标,会制定好学习计划,制定好每天的日程安排,然后接下来做的就是等着暑假的到来。

当暑假真正到来的时,我们想的却是,现在还早,反正还有两个月,先玩会,明天再说……第二天,又想还早,明天一定早起看书...…第三天早上起来,刷会微博,玩会手机,一看时间还早,起来吃片面包,又睡一觉,一看中午了,吃个午饭,睡个午觉,一觉起来下午……又觉得时间不够用了,然后安慰自己道“明天一定早起努力看书”……如此反复,恍然间,两个月就过去了,要开学了。

回头望去,你发现你什么事都没有做,曾经制定好的减肥计划,你发现你又胖了;制定好的学习看书,你发现书本已经落灰;制定好的约上好友,你发现你们从未联系……

可是,看看身边的同学,他们在与我分享他们暑假的每一件乐趣,以及他们成功的完成了他们自己制定的计划。再想想自己,时间都到哪儿去了?突然觉得莫名的苦恼。这不正应验了那句话——我的暑假是在大口吃巧克力,而同学们却在一点点品尝……于是我下定决心,我要重拾自己的计划,并且努力去实现。

我想,我们虽然不能改变时间的速度更不能让时间停留,但我们能拓展时间的宽度。我们要充分利用命运给我们的分分秒秒;在忙碌和快节奏的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把每一天的生活变得有意义,有质量,有价值。作者:丘煜方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股市中有一句人人皆知的话: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其实读书又何尝没有风险呢?读错了一本书可能会让读者产生错误的认知,甚至会影响一生,毁掉一生;而读对了一本书,对人的一生或许会大有裨益。因为现在的书籍越来越多,到书店逛逛,映入眼帘的各类畅销书琳琅满目。图书或许已经从过去纯粹的“精神食粮”,逐渐演变为一种纯工业品,现在更像是快餐一样的快消品了,值得人反复阅读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在拿到《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像往常一样,随手翻翻扉页,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标题党”,用送一封信的故事吸引读者的眼球,甚至还吹嘘为“一本改变世界的书”。当看了接近一半的时候,敬业美德、商业信条、人生信条此类的词语浮现在我脑海中,这或许跟很多畅销书一样,应该是“心灵鸡汤”吧。当把这本书读完了之后,我才逐渐发现了这本书的不同之处。我便又仔细研读了几遍。“信使精神”是我对这本书的概括总结,这也将会成为我今后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标准。

当接到送信任务时,罗文中尉没有提出任何疑问,孤身一人,毫不迟疑,即刻出发。这应该就是“信使精神”的首要标准_忠诚。那么要对谁忠诚呢?对我个人来说,我认为要忠于祖国、忠于事业、忠于上级、忠于共产主义信仰。

在完成送信任务的过程中,战火纷飞、炮火连天给罗文中尉带来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在他孤身一人,历经艰险,秘密登陆古巴岛的时候,我仿佛身临其境般为他担心,想为他出谋划策,真担心他无法完成任务,耽误了加西亚将军及时调整战略部署。但是,直到他顺利完成任务,我才意识到,这样一个百折不挠、敢于冒险、全力以赴、勇于献身的战士,是不会被任何困难打倒的。这就是“信使精神”的第二个标准_担当。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生命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永垂不朽”。作为一名军人,就要担当起“军令如山”的职责;读后感

世界上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是稀有的,偷懒、推诿、取巧的人是无法走向成功的。就让“信使精神”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在我们工作中落地开花吧!作者:高双燕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