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奇迹之屋读后感

奇迹之屋读后感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教育的奇迹读后感”,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篇一: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教育的奇迹》一书,一本神奇的书籍我读完了这本书,受益匪浅,受到的启发很大。本书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同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每个父母都是农民,孩子就是庄稼,你对待孩子的态度,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是的,作为父母和老师切忌不要随意地把孩子定性为差孩子、坏孩子,只有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好孩子、聪明孩子、优秀孩子、正常孩子来对待,他们才可能成为父母和老师所期待成为的人。实际上,每个孩子都具有无穷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要和别的孩子攀比,也不要和家长当年的能力相比,应该多为孩子喝彩,多对孩子进行鼓励。

【篇二: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暑假里心血来潮,买了好多茶叶,大红袍、龙井、碧螺春、铁观音、正山小种。于是,忙里偷闲(此忙为带孩子忙),沏上一杯好茶,捧上一本好书,品香、品味、品读!

身为教师,便离不开教育的主旋律,而教育的乐章,要用爱去谱写。几本书中,朱永新老师主编的一本《教育的奇迹》,让我很受感动。此书由四个篇章组成,分别是家庭教育的奇迹、教师的教育奇迹、自我教育的奇迹和学校教育的奇迹。这些奇迹的诞生都来自于一个爱字,唯有爱能化腐朽为神奇。

周弘用爱将失聪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一位令人惊叹的神童;胡厚培用爱将弱智的儿子舟舟培养成世界唯一的弱智指挥;荣晓鸣用爱将先天脑瘫的儿子荣博征服美国名校;名师孙维刚用爱浇灌学生心灵的成长;校长刘京海用爱鼓舞学生走向成功;再生父母李圣珍老师用爱感化学生人性的尊严一个个教育的奇迹,实在让人震撼,为之感动。特别是李圣珍老师的人性教育故事,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是爱孩子,爱教育,提倡人性的高贵和尊严。在这爱的教育理念下,李老师魔术般地转化了无数的问题少年和所谓的差生。凭着一颗热忱的心和一份真诚的爱,李老师把一个个动物变成了人,她是孩子信赖的好母亲,是学生钦佩的好老师,是年轻人喜欢的大朋友。一位平凡的母亲,却被成千上万的孩子视为再生父母。这份爱是何等的温暖,何等的的神奇,何等的伟大呀!

感动书中的奇迹,也便细想身边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身边也不乏有些性格怪异、思想偏激、行为散漫、调皮捣蛋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的成因,我们似乎了解的太少。没有像李老师那样细致入微地了解学生形成的原因,自然不能对症下药,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自然也就收效甚微了。每一个孩子都渴望爱,被父母爱,被老师爱,被社会爱。爱是无限的,让我们像那些用爱创造奇迹的前辈们学习,用自己真诚的爱,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让他们在爱的暖流中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让他们的梦想插上美丽的翅膀,勇敢地飞翔!相信努力,定能成功,也让我们一起用爱创造教育的奇迹吧!

【篇三:教育的奇迹读后感作文】

《教育的奇迹》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平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读完这部书之后,感触也挺大。

《教育的奇迹》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的?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是绝对,但也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若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一言以蔽之,只要满怀虔诚的心态,施以更加优良的教育方法,这些人就会成为更加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是呀,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养他了。如果我们细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如果每一位父母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许他可能缺乏纪律观,但是,他却非常爱好劳动,喜欢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他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欢画画,画的作品非常有新意。在孩子上身上其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如何去挖掘。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和父母能够带着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去孩子,总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孩子。

记得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实在太多: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问题时,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或者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使孩子那颗稚嫩的心一次次地受到打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材与否是人的潜力发掘和发展的必然,是人的一种不应受到抹杀的天性,而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仁在有意无意中,却摧毁了这种必然,践踏了这种天性,创造了一个个不该发生、令人痛心的奇迹!我国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中的责任。因此,父母首先要端正的是自己的态度,坏孩子笨孩子差孩子问题孩子这些定性的词都不能随便用在孩子的身上,只有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好孩子聪明孩子优秀孩子正常孩子来对待,他们才可能成为父母期待成为的人。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思绪万千: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对此,我深有同感。在我看来这些七八岁的孩子都应该是快乐幸福的,而这学期,有一个班的一个学生却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沉默寡言,课间还躲在角落里,上课不愿发言,性格孤僻,行为也较为散漫,学习成绩也不太好。为什么阳光般的年龄却是如此默然呢?我在脑子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决定去了解一下她的家庭,希望从那里能得到答案。通过我的了解,她三岁时,父母离异,她跟着父亲过,父亲没有固定工作,经常找一些人在家里酗酒、打麻将,很多家务活都得她干。即使这样,父亲一不顺心还要打她。在学校里,她总觉得老师、同学歧视她,对她冷淡,因而自卑心理严重。教师的爱应该像阳光照射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温暖每一颗还十分稚嫩的心,特别是那些心灵受过伤害的学生。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给她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她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得到父母的抚爱和家庭的温暖,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不愿和人交往,胆小,天常日久成为班上的后进生。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学生,乃至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关心教育这样的孩子,并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协调好离异双方和孩子的关系。我决心以行动去温暖她,消除她的自卑心理,唤起她的自尊。在这过程中,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而是要号召全班同学和家长共同协助和配合,一起来帮助她走出迷茫,迈向成功。这个学生渐渐地变了,性格开朗了,学习成绩也上来了,特别是和同学们一起玩了。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去赏识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相信: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篇四: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最近读了《教育的奇迹》这本书,感想很多。十几年的教龄,说来也不短,通过阅读,再结合现在的小学教学经验,感触颇多。通过阅读这本书,才真正感觉到教育的无穷力量,要当一名好教师的职责与不易。本书共录入18个真实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让人刻骨铭心,让人感动不已。书中不管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还是学校的领导,他们都相信一条: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和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该从中学习什么呢?书中提到了要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刚刚工作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至今难忘。

记得一天布置完作业后,其他学生都飞快地拿起笔开始做了起来,却见某某同学仍在傻傻的发愣。我不由的怒火中烧,因为这个学生本来基础就差,再加上学习兴趣不浓,所以成绩很不理想。我站在讲台前厉声说道:某某,你是不是又不想做作业了?他轻声回答说:我不舒服。你不要给我找借口了,不想学就早点回家。说完我也不去看他,就去巡视其他学生做得怎么样。过了不多久,只听一个学生叫到老师,某某吐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把视线转向那里,我也赶紧走到他身旁,只见他脸色煞白,神情非常痛苦。我连忙叫一个学生去弄点水给他漱口,另外叫一个学生打扫呕吐物。此时我多想对他说声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但却始终没有说出口,只简单的说声你休息一会,就走开了。

回到家我在想,如果那是一位好学生,我会怎样去做。也许我会走到他身旁,仔细地询问他哪儿不舒服,或者伸出手摸一下他的额头是否发烫。但我不仅什么都没做,而且还粗暴地训斥了他,这所有的一切都只因为他是一个后进生。

所有的老师都喜欢成绩好、听话的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其实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怀与爱护,他们的心更敏感。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越来越差跟他在学校老师对他的关心够不够,受到老师的漠视有着很大的关系。作为一名老师,只要你能做到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甚至多点关怀后进生,孩子们才会更亲近你。

【篇五: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假期里有幸拜读了朱永新主编的《教育的奇迹》一书,受益匪浅。我不知疲倦地欣赏着这本神奇的奇迹带给我的新生力量!

《教育的奇迹》这本书里面的故事让我震撼、引人深思。书中的故事让我懂得教育不是为了选拔天才,更不是把人分成天才和傻子。上帝让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赋予每个人一个成功的机遇,成功的可能。

当我们真正领略了教育的真实意义,也就不再怀疑这些功成名就的天才的成功必将是一种必然!

《教育的奇迹》主要讲的是一些当代名人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是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是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是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书中还写到了世界上唯一的一名弱智指挥周舟。他是一个先天性智残孩子。舟舟是不幸的,舟舟又是幸运的。作为他的父母,从未把他当成残疾儿童,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来培养儿子的智力。利用他超常的音乐天赋,不断培养和给予他锻炼的机会。作为一个智障孩子,舟舟是幸福的。上帝关闭了他智慧的大门,却开启了他指挥的殿堂。看来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更多是家人的责任!总之,无论是来自哪一个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创造真正的奇迹。而这一个个奇迹的背后,无时无刻不在显示人性的爱!是爱,各种各样的真爱,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

所以,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那就是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人的潜力是巨大的,要相信每一个人都应该而且可能做得最优秀,做得最卓越。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其实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怀与爱护,他们的心更敏感。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越来越差跟他在学校老师对他的关心够不够,受到老师的漠视有着很大的关系。对待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我们应该有亲切的语言,温暖的笑容和恰当的包容,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我们的包容与鼓励,多点包容,多点鼓励,孩子的进步就会很大很快。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我们要明白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首先,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和成人相比,孩子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们不受束缚,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心上很少受概念的约束。因此,他们不可能去认真思索一个问题,注意力也不可能长久地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这反而使孩子能无拘无束地想他们所想,超出成人的想象,创造出令人惊异的场景。善于教育的老师,往往能够顺孩子的天性,不断诱导,把孩子培养成才,而不会按照自已的意志强迫儿童改变自已的天性。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区别,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发展孩子的特长,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强制孩子服从家长的意愿,而是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再次,多为孩子喝彩,不要像防坏人一样防孩子。孩子有优点也有缺点,这是肯定的。在与孩子的交流中。父母和老师一定要避免使用一些不良的语言和态度,而应该多为孩子喝彩,多对孩子进行鼓励,父母和老师也不要把孩子当成坏人一样的防着、管着、而是应该信任孩子、赞赏孩子。

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是绝对,但也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篇六: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假期里,学校要求在假期读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书籍,写写心得。于是我便上网查找了一此书籍。最后朱永新的《教育的奇迹》一书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这本书中的教育成功经验来自于一个教育的门外汉,这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这一切来自一个爱字人世间最普通也伟大的父爱。他们用父爱使教育出现奇迹得到成功,成为教育家。我们呢?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学会在言行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长,在学习中升华。

《教育的奇迹》书中介绍了周弘用母语玩字法教女儿识字,他从来没有强迫女儿非得把这些字认会。正是这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使女儿对文字发生了兴趣,从此婷婷在书的海洋里自由地汲取知识如痴如醉。周弘带着双耳全聋的女儿走上了一条与命运抗争的路,一条充满希望但不平坦的路,一条没有捷径的路。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所著的《幼儿才能开发》正是这本书改变了周弘一生,也使女儿实现了超越,从一个聋哑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少年女大学生。

胡厚培看到了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教授申白普利和美国职业作家奥个兹合著的《儿童世界》一书,书中阐述的观点让他深受启发,他选择了音乐刺激法。使舟舟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舟舟的早期教育中,第一次有成功的喜悦感。他便有意识地让舟舟欣赏更多的歌舞和交响曲的排练,并对舟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提示,舟舟认识了很多的乐器,懂得了很多世界名曲。这为后来舟舟当上乐队指挥起到了很大作用。书中还有很多的例子不再一一介绍,每个教育成功的经验背后都有一条不平坦的路,他们用耐心、爱心、责任心来填平这条不平坦的路,使残疾人成为有用的人才。

看了此书我被书中成功的奇迹所感动,认为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书籍,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改变,远远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学习是辛苦的,但更是快乐的,是一种用努力酿造的快乐。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向《教育的奇迹》中每个教育成功的人士学习,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每位学生,使他们人人成才,我们必须认真读书学习增长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书育人,认真、有责任心地工作,只有这样才不愧为人民教师。因为学习,我们胜任着我们的工作,我们将学习与工作合为一体,我们实现了我们美好的生活,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篇七: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读了《教育的奇迹》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作者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实在太多: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症结,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甚或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一次次地挫败孩子那颗稚嫩的心

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学生就如同是一株株幼苗,需要真心的关注,悉心的浇灌和细心的呵护。爱就如阳光一样给孩子温暖,似甘露一样给孩子滋润,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教师的无限关爱无论他是差孩子、坏孩子,好孩子、聪明孩子、优秀孩子、正常孩子等。每个孩子都具有无穷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要和别的孩子攀比,也不要和家长当年有能力相比,应该多为孩子喝彩,多对孩子进行鼓励。关键是父母和教师如何去挖掘。爱是一种等待,爱是一种引领,爱是一种责任。让爱走进校园,让爱走进家庭,让爱产生智慧,让爱留下岁月抹不去的美好回忆。让我们相信教育,因爱而美丽!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篇八: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今天,我有幸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教育的奇迹》,读完后让我感觉到:它虽然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但是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平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读完这部书之后,感触也挺大。

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仔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牛顿曾经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在牛顿的亲人中,除了年迈的祖母和改嫁的母亲外,还有一个亲舅舅。他叫威廉艾萨库,毕业于剑桥大学,是一位牧师。威廉从牛顿安静、多思的性格中,下意识地感觉到牛顿身上有别的孩子没有的东西。对学习毫无兴趣的牛顿,在期末考试中总是处在差等生的行列之中。班上的同学就给牛顿起了个绰号,叫他笨蛋牛顿。威廉舅舅对此很不满意。为了培养牛顿的学习兴趣,威廉经常给牛顿买学习用品、课外读物等。一有空闲,威廉就到农场给牛顿讲外面的世界。在舅舅的开导下,牛顿对读书有了一些兴趣。舅舅又给牛顿买来科学方面的书籍,对他进行有目的的引导。这些书都是关于数学、生物和科学简史等方面的。他想,读这些书也许能够培养牛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牛顿的成功是对威廉舅舅最好的回报。

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也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若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一言以蔽之,只要满怀虔诚的心态,施以更加优良的教育方法,这些人就会成为更加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是呀,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养他了。如果我们细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如果每一位父母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许他可能缺乏纪律观,但是,他却非常爱好劳动,喜欢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他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欢画画,画的作品非常有新意。在孩子上身上其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如何去挖掘。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和父母能够带着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去孩子,总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孩子。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思绪万千: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对此,我深有同感。在我看来这些七八岁的孩子都应该是快乐幸福的,而在我曾经教过的一个班里,有一个学生却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沉默寡言,课间还躲在角落里,上课不愿发言,性格孤僻,行为也较为散漫,学习成绩也不太好。为什么阳光般的年龄却是如此默然呢?我在脑子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决定去了解一下她的家庭,希望从那里能得到答案。通过我的了解,他七岁时,父母离异,她跟着父亲过,父亲没有固定工作,经常找一些人在家里酗酒、打麻将,很多家务活都得他干。即使这样,父亲一不顺心还要打他。在学校里,他总觉得老师、同学歧视他,对他冷淡,因而自卑心理严重。教师的爱应该像阳光照射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温暖每一颗还十分稚嫩的心,特别是那些心灵受过伤害的学生。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给他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他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得到父母的抚爱和家庭的温暖,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不愿和人交往,胆小,天常日久成为班上的后进生。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学生,乃至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关心教育这样的孩子,并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协调好离异双方和孩子的关系。我决心以行动去温暖他,消除他的自卑心理,唤起他的自尊。在这过程中,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而是要号召全班同学和家长共同协助和配合,一起来帮助他走出迷茫,迈向成功。这个学生渐渐地变了,性格开朗了,学习成绩也上来了,特别是和同学们一起玩了。

其实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更多是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还是舅舅、姑妈、后妈等人的责任!总之,无论是来自哪一个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创造真正的奇迹。而这一个个奇迹的背后,无时无刻不在显示人性的爱!是爱,各种各样的真爱,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教育的奇迹》有感


暑假闲暇之余,我也会翻翻书籍,品品书的清香。其中崔华芳编著的《教育的奇迹》这本书,让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身处教育第一线 ,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地穿梭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穿梭于教材和学生之间。催促着学生,追逐着时间,匆匆忙忙地奔向着那些既定的教学目标。总是在期待自己所教的学生个个都能出类拔萃,可又总在每次考试后为那些没能达到自己预期目标的孩子而叹息。牛顿、爱迪生、达尔文、爱因斯坦在年幼的时候也曾是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糊涂虫”“讨厌鬼”“愚笨儿”……然而成年以后的他们却成为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个巨人。面对和他们类似的孩子,需要的是作为老师的我们,能够透过表面深入内部去寻找、发现那些他们潜在的能量,并将这些能量激发,使之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推动他们不断地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发现……这些潜在的能量不会那么轻易地被我们激发,那就需要我们善于分析思考,设计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而这就是教育的智慧——“因材施教”。

翻阅书中,仔细阅读那些奇迹的创造者的故事。无论是那些凭借成功的家庭教育将残障儿童培养成人的父母,还是那些书写学校教育奇迹的老师们,在他们身上有种共同的特质,那就是热爱。他们热爱自己的孩子,热爱自己的事业。正是这份浓厚的爱,支撑起他们不懈的信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这让我从中悟到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爱,赏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激励他们。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提到某某学生是差生。其实,我们不该随意地给孩子定性为“差孩子”、“坏孩子”,只有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好孩子”、“聪明孩子”、“优秀孩子”、“正常孩子”来对待,他们才可能成为父母期待成为的人。实际上,每个孩子都具有无穷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要和别的孩子攀比,也不要和家长当年有能力相比,应该多为孩子喝彩,多对孩子进行鼓励。关键是父母和教师如何去挖掘。人性各异,特点不同,儿童时代尤为明显。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经在《孟子集注》中注云:“对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意思就是说,善于施教者是根据每个孩子的特长而进行教育,使才能一般的孩子得到一般的成就,才能较优的孩子取得优秀的成就,没有不可以教育的孩子。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明白:尽管孩子的能力有高低,都应该根据孩子的才能、兴趣、爱好等不同来因材施教。我班的一名小男孩,生性懒惰,缺少教育,学习习惯差。自从我接管以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先是找他谈心,旁敲侧击,及时表扬、鼓励。慢慢的,他和我越来越亲近,有事没事爱主动找我说话。我也以此机会鼓励他学习,半个学期过后,他从我班的后三名一跃成为中等学生。我们还一起制定一个计划,朝优生行列迈进。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创造,奇迹就会出现。

掩卷沉思,回忆着书中这些创造奇迹的老师、父母,在他们身上我首先看到了智慧的光芒在闪耀。教育是艺术,学生是璞玉,只知一味地凿击敲打,而没有预先的精心构思设计,是难以有精美的艺术作品诞生的。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是绝对,但父母老师的教育也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上,我们需要思考、学习的还有很多。当然成功谱写教育奇迹的因素还有很多。但我想当我们有了智慧,有了爱,其余的那些因素也必会不难具备。只要我们悉心去努力,用心去创造,我相信教育的奇迹也定会属于教育一线上平凡的你我。

《教育最伟大的奇迹》读后感


《教育最伟大的奇迹》读后感

《教育最伟大的奇迹》读后感之一:

“赏识是欣赏、拥抱与赞美;赏识是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觉得“我能行”;赏识是关注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为孩子营造一个愉快、舒展的成长环境;赏识是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泄气,多赞扬、少斥责;赏识是优点的放大,缺点的缩小;赏识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赏识是爱,是尊重、理解、宽容前提下的爱,是包含信任和等待的爱,是和谐而平等的爱,是鼓励孩子追求成功的爱,更是陪伴孩子品尝失败的爱。”这是《教育最伟大的奇迹》中的一段文字,它深深地吸引了我。

批阅学生的作文,常常为他们所写的错别字而烦恼。但近日却批到一个令我感到挺新鲜的词“奖台”,更没想到一个组批下来竟然有三位学生写了相同的错词。奖台与讲台,同音而不同义。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所站立的是一个对他们有诱惑力的神圣的三尺讲台。或许这三个孩子曾多次来到讲台之前,满怀喜悦地从老师手中接过奖品,心中还保留着同学们向他们投去羡慕的眼神的甜蜜,耳边还回荡着同学们送去的热烈的掌声。因此,多年来他们心中对讲台的理解便是老师表扬嘉奖他们的舞台,自然而然也将讲台写成奖台了。

提起笔将奖台圈出改正,有些于心不忍。只怕这一圈将他们美好的映象打得支离破碎。的确每一个孩子的心底都渴望成功,渴望老师的肯定。被人肯定是一种内心无法形容的喜悦,而这种喜悦又将会激励她去继续努力去获得老师的再次认可。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对我的表扬,那是因为我仿照一篇课文写了一篇较好的作文。从此,我对语文课有了兴趣,我的语文成绩不再那样糟糕。同样,我也怀念小时候老师每堂课前的表扬。尽管表扬的只是谁今天的作业全对了,谁的默写得了100分,谁的字写得很端正,但是每一次表扬,我与我的同学都期待这一串名字中能有自己。讲台上的老师带给我们的是一份期盼,一份快乐,一份甜蜜。

本学期,刚批完第一次习作,我手捧作文本进教室,宣布了获得“优”的作文得主。当我的目光与学生接触时,我看到了一张溢满兴奋的脸。我的心不由一动,作了这样的打算,以后可得多表扬表扬学生。

是到了问问自己的时候了,你曾给过学生多少成长的快乐,曾给过他们多少快乐的回忆?让“奖台”永驻在孩子们心田。

《教育最伟大的奇迹》读后感之二:

爱的教育是真诚的,也是可贵的,更是富有生命意义的。对孩子而言,真正的爱不单单是给予,更不仅仅是说教,爱是一种相互的影响,相互的欣赏,相互的宽容,相互的期待。爱需要时间培养,更需要真情付出。在爱的晴空里,倾听孩子的倾诉也是一种爱,一种包含了教育的爱。这是我在平凡朴实的工作中感悟到的生活真谛。

我们班上有个女孩儿叫小媛,和她的故事有点儿戏剧化,但却着实让我体会到了孩子的心声需要我们大人们静心地倾听,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更应真诚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一节班会课,我正在讲台前滔滔不绝地表扬班中的好人好事,同时也毫不客气地批评了一小部分同学的不良表现。当我说到班中某位小干部是我最得力的小助手时,我分明看到了小媛眼中闪过一丝不服,同时她的嘴角向左撇了撇,似乎还发出了一声鄙夷的“哼”。我顿时大怒,天真的孩子怎能有这样的表情?纯洁的心灵怎能被狭隘的嫉妒“污染”?班中若长此风,那还了得?……我越想越难抑心中不满,于是当场批评了这位傲慢的女同学。她在我的义正词严下低下了头……下课铃声响起,我满意的“收拾残局”,总结陈词:我们要学人之长,真诚地欣赏他人,学习他人的优点。一番自认为得意地教育结束了。

工作的繁忙让我忘了这件事,但受了“伤害”的孩子却并没淡忘这些不快……

事发后的第三天,我在家中的信箱里发现了一封信,稚嫩的笔迹让我一下子认出它的主人就是小媛。展开信纸,仿佛开启孩子的心扉,娟秀的文字好似真诚的话语娓娓道来。女孩儿首先向我道了谦,对她那天的表情感到后悔,并保证她会改正在家中养成的“跋扈”。接下来很多的篇幅是她向我介绍她自己,说了她的梦想,谈了她的性格,还介绍了她的特长,并且表达了她很愿意成为我第二个得力助手的愿望……两页多的文字为我呈现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和一个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读完信,我心潮起伏,甚至有些想哭的冲动:高高在上的老师们手握粉笔,在讲台前“指点江山”,大有将所有知识传授学生的豪情壮志。一旦孩子犯了错误或过失,就捶胸顿足、十恶不赦一般。但何曾想过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生命,纵然他有过错,他也有尊严;我们面对的学生仅仅是个儿童,从无知到懂事,需要经历岁月的洗礼。细细想来,我们有时候的“恨铁不成钢”真的是没有必要。

我以此为诫,告诉自己,与其瞪大眼睛发现并纠正孩子的错误,还不如我微笑着去发现和赞赏孩子的优点。身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学会弯下腰,蹲下身,做孩子的倾听者,做孩子的真朋友,走进他们的世界,欣赏他们的精彩。这就是我在工作中的收获和感悟,这些感触将促我更好更快地成长为能得到学生喜爱和拥护的老师。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1000字


朴实无华的封面上,《教育的奇迹(十八个刻骨铭心的教育故事)》吸引了我的眼球。这十八个教育故事如何刻骨铭心地进入读者的内心是我亟待了解的内容,同样身为教育者的我也很想知道那一个个教育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翻阅目录,知道这十八个故事被分成了四篇,分别是家庭教育的奇迹;教师的教育奇迹;自我教育的奇迹和学校教育的奇迹。这四种分类对我们这样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来说,里面肯定会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饥似渴地,我扎进了“书海”中……

书中每一个故事都那么激励人心,让人心潮澎湃:我们如何更贴切地对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如何让自己获得更多、更高的提升;如何配合学校,共同为学校的各项建设尽力,这一切都有值得借鉴的内容和实例,这真是一本好书啊!而那么多故事里,“教师的教育奇迹”中五个故事更让我感慨万千。在里面,除了“沙利文老师和海伦·凯勒”的故事略有耳闻,其他四个都非常陌生。有幸,我再一次“认识”光明使者“沙利文小姐”,她的“通过生活本身学习”的教育,使海伦“有了学习语言的钥匙”,开了眼界,生活变得充实、美满和有价值。联想到处于3——6岁阶段的幼儿,他们许多经验都来自于亲身的体验和实践。《纲要》和《指南》也非常重视幼儿体验习得的经验,如果我也像沙利文小姐那样充分利用好“通过生活本身学习”的教育,我们面对的健康幼儿是不是发展会更出色?我想,有了这样阅读的体会,在教育教学中,我的思考会更全面。

在拜读用“生命铸就辉煌的孙维刚老师”的故事时,我一次次被故事中的事迹打动,眼泪一次次从眼眶涌出。孙老师的一生看上去确实平凡,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可他真的创造了一个个的奇迹。看这些事例时,我总不自觉地问自己:假如那个时候的老师是我,我是否也能做到像孙老师那样?虽然,我也知道在面对我的那群小朋友时,我也是充满真诚与真爱的,但我却不敢说我能做到像孙老师那样。我非常认同孙老师的“做学问,先做人。”虽然,在幼儿阶段,小朋友们还不需要有很多学业上的担当,但是,幼儿期的小朋友如果能学会做人,那将影响他们一生的成就。孙老师认为:“作为一个中学教师面对流俗,我也许是苍白无力的,我无法左右社会的大气候,但可以“构建”我工作范围内的“小气候”。”是啊,面对刚入园的幼儿,他们就是一张毫无瑕疵的“白纸”,在这“一张张白纸”上,我添上的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还是万综复杂的社会流俗?在幼儿期的三年时间里,我也可以“构建”我工作范围内的“小气候”。我不期望这些小朋友们毕业后能够有多记得我这个最启蒙的老师,我只期待,我的付出能对他们的成长有利。如果能达到这一点,我就觉得很欣慰了。所以,孙老师的故事看到后面,我的心里好像被什么堵住了,就像他的学生和同事们想的那样,我不希望他这么早就走,他应该长寿 ,应该让更多的人爱戴,让更多的人在孙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创造新的教育奇迹。

同时,我也非常敬佩富有挑战及创新精神的刘京海校长和苏静老师。可是,最让我觉得暖心的,还是平凡的母亲——李圣珍老师的人性教育。李老师的核心教育理念就是爱孩子,爱教育,提倡人性的高贵和尊严。李老师真懂孩子,真懂孩子的心理,她那一个个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仿佛很远,又感觉很近。故事中小主人公身上发生的事情似乎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不管是亲见的,还是听闻的,我们有没有也如此地爱孩子,如此地理解他们的心理,并给予一定的尊严和权利?我爱李老师,喜欢李老师的教育理念,但我现在却没有李老师那样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我唯有的也只是一颗爱孩子的心,如果用这样一颗心去真切地体会,感受幼儿的内心世界,相信,在幼儿面前,我也能读懂只属于他们的“语言”,他们也会对我有充分的信任。

虽说现在的孩子难教,除了那些无法避免的客观原因外,现在的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比我们那个年代不知多了多少,而且,现在的孩子从胎儿时期就或多或少地有过一些 “早教经历”。在这样的大前提下,老师如果无法预知或感受到孩子的心理,我们的教育可能真的做不到“事半功倍”。从莎利文老师到年轻的苏静老师,他们的故事各有不同,他们采用的教育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但纵观前后,有一点他们是共通的,那就是“爱”。有了这份爱,所有的困难都成为了强大的推动力让老师们去战胜;被这份爱包围的人将获取更多的正能量去面对属于他们的人生。我愿意做这份爱中的一小部分,让我的孩子们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尊严。我想创造的——是这样的师爱奇迹。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也是一位母亲。成为妈妈以来,我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读了《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这本书后,我感触很深。

刚开始,看到有关此书此人的介绍时,觉得罗恩老师太神了,他怎们能做到这些呢?他是人还是神呀?带着疑问,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全书,发现罗恩老师是个散发着迷人风采,有着神奇魔力的人,在他的周围团结这一群和他一样教育者,他们能紧紧抓住学生和家长的眼球,让学生实现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最吸引我的是这本书和市面上的很多畅销家教书籍不太一样,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从一个男性的角度上来阐述教育,而我们平时读到的书往往都夸大了母亲对于孩子的影响,无形之中弱化了男性角色在孩子成长中的影响和力量。我们清楚一个孩子的成长绝对不可能只有母亲或者女性参与,因为性别不同,导致思维方式也有很多不同,所以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世界里不可替代。而书中的罗恩先生虽然是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但是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他是一个完美的父亲、兄长、朋友,甚至是玩伴,可以说,他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优秀的参与者,指引者。

罗恩先生不仅是一位老师,还一个严格的、有独特思维的并且十分孩子气的不拘一格老师,他请学生到家里吃饭,也和学生赌气闹别扭,偷偷和同事去同学家里给房间来一个“焕然一新”,激情的时候甚至站在课桌上讲课,但是他在内心里关注孩子、理解孩子,他有针对性的对待每一个孩子,知道怎么做、如何做才是真的对他们好。

制定班规并且随时根据情况补充班规,最重要的是不折不扣的执行它们;让课堂成为充满激情的地方,提高孩子们课堂学习效率;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走进他们的生活;让孩子相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高期望带来不可思议的进步;在老师和家长之间搭一座信任之桥;别给学生补考的机会,让他们明白机会只有一次;对暂时答不出问题的学生是“救场”还是掌声鼓励;组织策划旅游,但不是单纯的游玩,而是另一种形式的高效的学习;牺牲与家人朋友的休闲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校事务和教学上……

曾经抱怨“我们小学部的活动怎么这么多呀!”“哎呀!×××怎么这么皮呀!” ……现在想想真是惭愧!好的教育没有国界。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能像罗恩像雷夫那样与身边的孩子、家长一起创造奇迹!创造新东方的奇迹!创造中国的奇迹!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


【篇一:《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

当我从《天天向上》看到罗恩。克拉克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一下子就被他幽默,风趣,甚至有点神经质的形象给吸引了。于是我想更多的了解这个传奇般的人物,当我在网上看到有关他的书,就立即毫不犹豫的买了两本。

在书还没有到来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和孩子一起看了由他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热血教师》,让我大致了解了他是怎样把一个全区最烂的一个初中毕业班调教到最后竟然成为全区第一名的过程。我想强力推荐老师们看这部电影,在老师们抱怨自己的学生的时候,有没有像罗恩一样想想该如何对待那些孩子们。正如罗恩老师说的那样,教育无国界,没有那个孩子天生不爱学习。

当书邮寄到家的时候,我更是兴奋不已的一口气把它读完了。(呵呵,我建议家长和老师更应该读这本书哦)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第一:很多老师之所以没有在教育上取得成就,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罗恩老师那样的教育激情。你能想象到一个老师在包揽班上33名学生的所有课程,英语,数学,地理历史,美术等等,还想尽各种稀奇古怪的无厘头的方式方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这得需要多少时间,精力和热忱才能达到的境界啊!而我们有些老师只负责一门课程还在抱怨压力大,学生们考试不理想,就把问题推在孩子的不努力上,甚至批评家长。罗恩老师想传达给同行的理念就是:一定要有激情。当你和孩子们在一起工作时,特别是和那些把你逼得发疯的孩子们在一起时,一定要看到这些孩子的潜能。想办法让你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缘的梦想,无论条件有多么艰苦,挑战有多大,你必须关照每一个孩子,并看到他们的潜能。(不过,虽然我现在都有当老师的冲动,但是我静心思考,如果我真的是老师,能做到这样吗?很不简单耶!一个月,一年。会坚持多久呢?平心而论做老师也很不容易哦!)

第二:在同样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克拉克竟然能大胆的突破传统的教育,在本着对孩子成绩的负责任的前提下,寻找创造性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们爱上学习。看似有时候和成绩不搭边的无厘头的做法,却激发了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学生们自己想学习,那么进步自然就快了,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第三:与原来对美国教育的认识所不同的是,虽然罗恩在对教学上幽默,风趣,甚至不惜搞笑,但是他对学生的素质和学习要求极高。由他的话来讲就是:高期望带来不可思议的效果。这表现在他制定的《55条班规》上和近乎严苛的课业要求和那些让同行和家长大呼不可能完成的学习任务。结合实际我想现在好多家长和老师都盲目的学习西方教育,有时候却忽略了教育的重点。我看到现在中国的好多学校组织出国学习,说得最多的就是人家的课外活动多么丰富多彩,家校互动多么多好,可是更多的没有真正的领会和认知该学的到底是什么?当然课外活动多了,对孩子们兴趣培养很有好处,可是不能因为这个,把正事给耽误了是不是。在家校互动的事情上,好像也是不太尽人意哦!不过没有完美的教育,大家都在努力改进啊!(咿呀,批评的太露骨了吧,实话实说吗,怎么教育我们的孩子的吗!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勇于在错误面前低头不丢人,反而自欺欺人更可怕。)

第四:说了这么多,其实感触最深的就是即使不能在中国遇到罗恩这样的老师,克拉克的那些教育的故事也让我倍受鼓舞,作为父母,有义务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怀揣梦想,敢于实践。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与其抱怨体制,抱怨学校,抱怨老师,抱怨家长,不如把这些抱怨的时间用在做如何对孩子们成长更有利的事情上呢!哎!要学的还很多呢!

【篇二: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

当我很小的时候,我父亲是一个老师,他是在我们市里面的比较糟糕的一个学校,都是别的学校挑剩下的生源。我常常听到我父亲在说他班上的孩子,说有些小孩根本就没办法教,成天调皮捣蛋,在社会上跟一帮混混混在一起,让他们自生自灭算了。

而我虽然没有那么糟糕,却也常常在当时市里面最好的学校的老师嘴里得到诸如废人、你完蛋了之类的高端词汇。只因为我成绩往往排在年级倒数10名以内。

你给我出去。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5个字。

于是我常常在学校里漫无目的的游走,天气很好,那时候的空气污染好像没有这么严重。因为我们市区并不繁华,所以街上车辆滑过空气的声音非常清晰:就这么哗的一下过去。学校环境干净整洁,上体育课的孩子们在操场上跑步。我就在学校操场旁的厕所里躲着,等着下课。

为什么我要躲在厕所里?因为如果你在学校里游走的话,而且是漫无目的的,那就等于你脸上写了两个字差生或者四个字赶出教室,路过的老师或者是教工总要往你脸上多看两眼,一脸厌恶的深色。于是我干脆躲在厕所里,等着下课铃声的响起。

时间却总是显得很漫长。

我不止一次的想过要把数学老师给杀掉,时间、地点、方式,我总是尽量想得很周详。会出现什么情况我努力全部考虑到,因为我还是不想被抓到,不想让父母知道他们的孩子杀了人。但是最后总是因为换了数学老师而不了了之。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叫梦,我觉得我的未来一片灰暗。

老师在我背后的窃窃私语,课堂上同学们的灼灼目光,总让我如芒刺在背。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尚对人们有美好希望,只是不知道希望原来承受起来这么艰辛。

在从初中到高中的6年中,我始终认为老师就是我们的敌人。而这不是从一开就客观存在的,老师们从始至终不断在为这个信念添砖加瓦。他们从来不看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他们从来不管在讲台两侧的孩子,偶尔有看到,也是轻蔑的眼光和嘲讽的口吻。那时的我真是单纯,居然完全没有听出来,只觉得老师的笑话确实好笑,而且我是主角。

孩子我觉得是完全无害的一种动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再少年老成也不会比一个三十多的成年人老谋深算。但是为什么这些老师就不愿意给这些孩子一点点尊重?或许他们认为不需要,一个孩子的尊重?

或许怎么看也不值钱。

所以克拉克老师是个单纯的人,他没有将这些价值量化,他只是觉得有付出就肯定有回报,知识不是空气。知识看得见摸得着,一下吃不完就慢慢吃,总能吃饱。而有知识,考试就不再是问题。他更觉得,只要他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孩子就一定会尊重他。

片尾还有克拉克老师的书出版了的消息,其实我并不看好这本书。有方法,没热情,没用。这是个悲哀的想法,我的想法一向很悲哀,我总是认为把事情想得足够糟糕,你就绝对不会失望,这是一个简单的计算题,正是我的数学老师教给我的。

【篇三:《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作文】

暑期读了《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一书,还看了以罗恩老师的真实故事为背景改变的电影《热血教师》,深有感触。

刚开始,才看到有关此书此人的介绍时,觉得罗恩老师所做的事太不可思意了,他是怎样做到的呢?带着疑问,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全书,发现罗恩老师是个散发着迷人风采,有着神奇魔力的人,在他的周围团结这一群和他一样教育者,他们能紧紧抓住学生和家长的眼球,让学生实现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克拉克学校最最与众不同的便是他们风格各异的活动,他们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孩子参加许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比如帮助困难的家庭布置一个新家;由航空公司赞助孩子们出游;在学校里设置一堵回忆墙,留下孩子的精彩瞬间;别出心裁的分院开学典礼;为了迎合年轻学生的爱好而在卫生间上贴满整堵墙的明星海报,以及为了给孩子们留下珍贵的回忆而定期设置的既疯狂又奇妙的各类穿越时空主题活所有这些活动,他们都会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热情和诚意争取赞助,不需要花费学生任何费用。孩子们既能在这类活动中得到不少的快乐,又能学习到许多有益的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克拉克学校还会教授孩子们很多与知识无关,但却非常重要的与人相处之道,比如真诚地为同学鼓掌,用充满热情的鼓励带给他人信心与勇气;比如当别人回答不上问题时,耐心地等待而非抢答当然,克拉克老师并非是万能机器人,他也有疲累到不想说话的时候,但是,即使再累,只要一站到讲台上,即使只有四五个小时睡眠时间的他,依然能自欺欺人地用一句大家早上好!我们开始新的一天吧!迅速点燃全班同学的热情。

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景都会在克拉克学校里出现,这些创意的设计是罗恩和他的同事们为了吸引学生,为了激发学生热爱这所学校,热爱在这所学校的学习而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为孩子们付出如此多的心思和精力,如果不是出于一种对孩子的爱与责任,能做到吗?这正是我从罗恩老师身上吸取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是的,我们不能改变体制,但是我们能改变我们自己,正如罗恩老师所说的:当你走进教室,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违反纪律和有学习障碍的孩子,那你肯定会变得手忙脚乱。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律师、商界精英、艺术家和总统,那你就会自如地以你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并对成功有着自我期待的学生。罗恩老师的做法是不能复制的,但是他的理念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果我们能像克拉克学校的老师那样本着对孩子的热爱,本着对孩子未来负责的态度,那么我们也会绞尽脑汁产生许多奇思妙想,我们也能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教育!

【篇四:《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

曾经读过一些关于教育的书,感觉空洞理论较多,实际操作性不强。但是当我把《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这本书读完时,我看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感受到了奇迹二字的含义。与其说罗恩创造了教育的奇迹,还不如说罗恩用他的教育激情点燃了他身边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也点燃了我心中的教学热情。

阅读的过程确实感觉非常奇特,仿佛跟随着作者来到克拉克学校,一点一滴地感受着学校在教育体制及教育理念上令人震撼的举止。是的,震撼二字是唯一能准确地表达我的感受的词语,因为在克拉克学校,看不到任何体制化的刻板教条的框框,相反,所有校方及老师的出发点都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激发他们的潜能,平等、尊重及信任这样的元素如此自然地流动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克拉克学校最最与众不同的便是他们风格各异的活动,他们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孩子参加许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比如帮助困难的家庭布置一个新家;由航空公司赞助孩子们出游;在学校里设置一堵回忆墙,留下孩子的精彩瞬间;别出心裁的分院开学典礼;为了迎合年轻学生的爱好而在卫生间上贴满整堵墙的明星海报,以及为了给孩子们留下珍贵的回忆而定期设置的既疯狂又奇妙的各类穿越时空主题活动。所有这些活动,他们都会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热情和诚意争取赞助,不需要花费学生任何费用。孩子们既能在这类活动中得到不少的快乐,又能学习到许多有益的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克拉克学校还会教授孩子们很多与知识无关,但却非常重要的与人相处之道,比如真诚地为同学鼓掌,用充满热情的鼓励带给他人信心与勇气;比如当别人回答不上问题时,耐心地等待而非抢答。当然,克拉克老师并非是万能机器人,他也有疲累到不想说话的时候,但是,即使再累,只要一站到讲台上,即使只有四五个小时睡眠时间的他,依然能自欺欺人地用一句大家早上好!我们开始新的一天吧!迅速点燃全班同学的热情。

就像他所说有时候,重要的并不是我们内心的感受,而是我们如何表现,只要你表现出一种情绪,它通常也会转化成为你内心的感受。读到这里,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动了。回过头来看我们的教育,或许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的缘故,教育所关注的重点却放在了根本无法代表个人能力的分数上。孩子们的最宝贵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学习热情却就这样一天天地丧失甚至被扼杀。而我们教师在疲于应付各类检查和上交各种资料的同时,对学生、对工作也失去了激情和创造性。我们真的该好好思索,我们要带给学生些什么,仅仅是分数吗?我想,不是的。也许,我们更应该教给学生走向社会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目标,为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而努力。

克拉克能够赢得孩子们的信任,走进孩子们心中,靠的不仅仅是广博的知识,有趣的讲课方式和高明的手段,而是他对孩子们的古怪刁钻与非难的宽容之心,是他将孩子们坚硬和冷漠的外壳渐渐融化的真诚之心,是他对孩子们点点滴滴的呵护与关爱,而他真正让孩子们为之折服的是他掩饰不住、伪装不来的伟大的闪耀着智慧之光的人格魅力,要知道知识和智慧是不能划等号的。我们应该和孩子们建立的是彼此平等、互相尊重、亦师亦友的关系。

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好的教育其实没有国界。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能像罗恩那样与身边的孩子一起创造奇迹。

【篇五:《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

我一直觉得,自己早已经过了相信奇迹的年龄。虽然在平淡无奇的人生中,那些童年时曾经有过的梦想偶尔也会在脑海里一闪而过。然而在更多的时候,我只能告诉自己,灰姑娘变成公主,如果不是童话,就一定只是幻想。对于一个早已不相信奇迹的人来说,阅读这样一本关于教育奇迹的书籍时,自然是抱持怀疑态度的。

但是阅读的过程确实感觉非常奇特,仿佛跟随着作者来到克拉克学校,一点一滴地感受着学校在教育体制及教育理念上令人震撼的举止。是的,震撼二字是唯一能准确地表达我的感受的词语,因为在克拉克学校,看不到任何体制化的刻板教条的框框,相反,所有校方及老师的出发点都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激发他们的潜能,平等、尊重及信任这样的元素如此自然地流动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克拉克学校最最与众不同的便是他们风格各异的活动,他们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孩子参加许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比如帮助困难的家庭布置一个新家;由航空公司赞助孩子们出游;在学校里设置一堵回忆墙,留下孩子的精彩瞬间;别出心裁的分院开学典礼;为了迎合年轻学生的爱好而在卫生间上贴满整堵墙的明星海报,以及为了给孩子们留下珍贵的回忆而定期设置的既疯狂又奇妙的各类穿越时空主题活动所有这些活动,他们都会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热情和诚意争取赞助,不需要花费学生任何费用。孩子们既能在这类活动中得到不少的快乐,又能学习到许多有益的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克拉克学校还会教授孩子们很多与知识无关,但却非常重要的与人相处之道,比如真诚地为同学鼓掌,用充满热情的鼓励带给他人信心与勇气;比如当别人回答不上问题时,耐心地等待而非抢答当然,克拉克老师并非是万能机器人,他也有疲累到不想说话的时候,但是,即使再累,只要一站到讲台上,即使只有四五个小时睡眠时间的他,依然能自欺欺人地用一句大家早上好!我们开始新的一天吧!迅速点燃全班同学的热情。

就像他所说有时候,重要的并不是我们内心的感受,而是我们如何表现,只要你表现出一种情绪,它通常也会转化成为你内心的感受。读到这里,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动了。回过头来看我们的教育,或许是因为就业压力太大的缘故,教育所关注的重点却放在了对知识未经消化的堆砌及根本无法代表个人能力的分数上。孩子们的最宝贵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学习热情却就这样一天天地丧失甚至被扼杀。假如你在学校中随意拦住一个孩子,问他学习的过程和意义是什么。他可能会回答学习就是从小学读到大学,或是研究生、博士,然后找到一份可以养活自己及家人的工作。这样的回答中充斥着一种习惯式的麻木与悲哀,我们无法从孩子身上感受到任何的热情与期待,更看不到他们的梦想所在。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认为我们也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才能激发孩子内在的潜能,点燃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保护他们珍贵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而从家庭方面来看,在独生子女已经超过城市中学校人数的2/3的今天,父母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儿童教育上,也愿意为了孩子的明天付出更多的时间与耐心,这当然是值得欣慰的。然而这种关注也因其唯一性而显得有些过度了。我们不再像上一代那样频繁地责怪和打骂孩子,我们懂得跟孩子说话时必须注意方式,懂得鼓励他们,激发他们潜在的能力与自信。但是同时,我们的家长也必须懂得过犹不足的道理,既要充分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要让他们适当地受挫,看清真实的自己。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曲奇饼干,假如我们让不该得到的孩子得到,那就意味着他们将丧失继续努力的动力与能力。

当然,克拉克老师和克拉克学校都不完美,克拉克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也会因为不懂得孩子内心的情绪而为孩子贴上不正确的标签,贾伊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甚至在他的学校里,也依然存在罚站或被关教室这样的惩罚方式。但是,我们同时必须看到,他一直在努力地思考和改进,不断地创造自己,然后否定自己,破坏自己,再重新创造,这或许就是克拉克学校永远充满活力与新意的最重要原因。也是我们作为一名教育者真正应该学习的地方。

【篇六:《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

暑假读了《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感触良多,反思克拉克老师,我认为他的卓越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克拉克有超强的教学责任心,他的第一节课虽然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设计了一节没有课本知识的思想引导课,希望让孩子喜欢他,可还是在莎美卡的捣蛋中败下阵来。接着他的学生对他的爱车及教室的破坏,等等,在学生反复的排斥中,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没有怨言,甚至没有一句对学生正面的伤害,而是一直在努力的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灵。

2、克拉克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了解孩子的天性,发觉孩子的闪光点,分析劣性的成因,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在克拉克的眼里,调皮捣蛋的莎美卡、胡里奥都是优秀的,他认为莎美卡拥有天生的领导能力,胡里奥热情豪放,极具艺术天赋。更让人佩服的是,克拉克人不在课堂也知道某某孩子在做些什么,可以说克拉克在教学中投入了无限多的精力了。他敏锐的观察能力,对学生无限的关爱,信心百倍的期待是值得我学习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细心的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关爱和期待。

3、克拉克善于思考,以诚动情,激发学生的斗志。利用机智的教学方法挽回了一群走在人生边缘的无知少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班调皮捣蛋的孩子习惯由来已久,克拉克不急不燥,逐步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喜欢上自己,喜欢上自己的课。他是怎么做的,跟他的学生学双人跳,他学会双人跳,他的孩子要学他的知识来做交易,在学双人跳时他摔了好多次,每一次都昭示着他让孩子学习知识的决心;为了吸引学生安静认真地听自己讲课,他承诺,只要学生安静地听,每过15秒钟,他就喝下一瓶酸奶。为了看老师出丑(呕吐),也为了好奇,学生真的安静地听老师讲课,老师喝掉了不知道多少瓶酸奶。但是,他让学生看见了自己要他们学习知识的毅力和决心。为了让学生记住美国的总统和历史事件,老师自编了说唱,配上音乐,边跳边唱。终于,付出的努力有了回报。

我不可能像克拉克一样建立一所学校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我可以学习他以一腔热情去投入到每一节课堂上和每一天的生活中。

【篇七:读《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有感】

打开《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一书,就被他的教育方式所吸引。书里面列到的教育现实,很切合我们现在的教育,触动了我的心灵。我们很多人都在抱怨体制、抱怨学校,却只是抱怨,对现实没有一点作用,罗恩却是要我们用抱怨体制、抱怨学校的时间去做对孩子成长更有意义的事,就像我们不能改变太阳升起的时间,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与其无休无止地怨这怨那,不如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使我们的小环境得到改变,也比什么都不做强得多。

罗恩也认识到应试而教是做教师的一种悲哀,但他同时也认为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成绩负责。他认为提高成绩不必应试而教,教师的职责是想出很多办法让学习变得有趣,同时实现教学的最高水准,并提高分数。这一点最能吸我,因为我们现在很多有良知的老师都在为此困惑,如果能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解决这个问题,那真是学生的幸事,教师的幸事。

罗恩认为,教好学生的基本理念就是激情。他在整本书里传递的就是两个字激情。教师激情四溢,学生精力旺盛、积极进取,这才是我们需要的课堂,这才是有生气的课堂。而罗恩就是从这里出发,让他的激情教育走出了美国,走向了世界。

看完全书,合卷在案,不免陷入了沉思: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以诚待人、以礼待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知书达理、温文尔雅,也是我们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我们始终重视德的说教,可是现在却让一个西方人用是的,先生一句话,用说话中的一个细节来教育我们要讲礼貌,从中多多少少得到了一些启发。

一个孩子只有一次成长的机会,老师指导和培养一个孩子的机会也只有一次!我想,只要我们大家都有一颗爱心,从一个小小的细节做起。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优秀是可以教出来的,细节可以创造奇迹。

希望改变就从这个时候开始。

【篇八:《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看到书名时我只是被奇迹这两个字吸引,可当我翻开书本,看到这其中的文字后,就开始被这位老师的教育方式所深深吸引。读完此书,我感觉收获颇丰。

一、走进孩子的生活

使学生用功和表现出敬意的关键是与他们建立正确的关系。首先,要向学生们表达你的关心,这样做会让其他的一切都变得容易起来。最容易的一个办法是对他们微笑。如果孩子们认为你乐于见到他们,你喜欢和他们在一起,那他们就会更加喜欢你,并且会很快以微笑回报。是的,作为老师,应该成为一个可以信赖的顾问、一个教育者,以及一位指导者,甚至有时候还是一个父亲或者母亲。

二、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地方。

在课堂上,老师们不应该无精打采、学生们昏昏欲睡。教师应该能够解决课堂中出现的典型挑战,来激发学生全力以赴、鼓励每一个孩子获取成功。整整那一年,罗恩老师都致力于寻找使课程有趣的方法。我们用彩色粉笔在人行道上计算代数题,他布置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他们尝试用60秒或更短的时间解出这些挑战性难题,而且还通过使用足球、食品,以及更多的歌曲来使课堂变得有趣。开始每堂课时,如果学生们不能尽力而为地解决黑板上的难题,他会给每个孩子一只气球和魔力记号笔,让他们在气球上解题。60秒之后,解出正确答案的学生就可以坐在气球上并把它压破。他用了很多诸如此类的妙招,来使课堂活力四射并气氛高涨。

三、让孩子相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

作为老师,要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梦想,并且让他们知道我们相信他们能够梦想成真。一旦我们发现他们身上的潜力,他们也就会开始发现自己的潜力。这样就会自如地以我们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并对成功有着自我期待的学生。孩子们的潜力就在那里,而我们的职责就是发现潜力,鼓励潜力,并让我们的孩子知道,我们毫不怀疑地坚信他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四、高期望带来不可思议的进步

如果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你自己所期望的东西,你寄予的期望越高,那么效果就越好。以最高标准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并绝不降低期望,这种做法造福了每个学生。这为他们每个班级应该如何确定目标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并为他们整个学校确立了一个基调,即以高标准带动高成就。

回首自己的教学生涯,罗恩发现,在教育学生上获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信念,即教出最优秀的学生,绝不降低期望。他发现孩子们就如同时刻面临一场挑战,当呈现给他们的是积极的鼓舞,而且让他们感受到被鼓舞的状态时,他们就会愿意奋力一搏。

五、在老师和家长之间搭一座信任之桥

当你对家长的辛勤工作表达感谢和赞赏,并对他们的努力表示肯定时,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去完善自己的工作。我们应该明白,如果家长和老师之间彼此鼓励,那么就能够营造一种有利于孩子们成长的氛围,而且这种氛围带来的影响将极为深远。

作为老师,应该记得向家长们表达感谢。当你了解到某个家长为了孩子的考试而用心辅导时,就应该为他的出色工作喝一声彩。要让家长们知道,他们在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尊重他人的意识上所作的努力。你还可以和家长们分享孩子们做过的好事;或者让你的学生写一首诗,并作为节日的礼物寄给他们的父母。重要的不是你要专门去做些什么,而是你要向家长们伸出友谊之手,并让他们知道,你很尊重他们,非常感谢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所作的努力。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所学校,以罗恩老师的教学方式教育着这所学校里的每一个孩子,这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我们可以从书中读到孩子们的快乐与激情,这都来源于罗恩老师的教育理念。我们不难感觉到,这位罗恩老师是真正喜爱着自己的这份职业和孩子们的,所以他用他的全部激情来为教育这个事业服务,来为孩子的未来指路,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这本书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好的教育其实没有国界。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但却能像罗恩那样走进孩子的生活,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对他们充满高期望、相信他们、营造有激情的课堂和他们一起创造教育的奇迹。罗恩老师正是在不改变教育体制的前提下,创造了奇迹般的教育方式。

【篇九:《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书心得】

近日读了美国当代著名教师罗恩克拉克的著作《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感慨良多。没读这本书之前,从报刊、杂志或一些学术报告中,对美国的教育总抱有一种仰视的态度。本书从一个客观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美国基础教育的现状,读后,让我对美国式的教育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全面的认识。

作者,罗恩克拉克,教过的孩子很多走人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成为社会精英。他们当中有阿莉兹比尔哈佛高材生,白宫实习生,一个险些被埋没的国际政治人才;威利震惊了美国广播公司记者的小小演说家在当教师之前,罗恩克拉克从未想过要成为教师,却在一次偶然的代课经历之后,走上了三尺讲台,这个改变他人生的决定同时也改变了美国许多孩子的命运。他对学生近乎严苛的课业要求和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让父母、同行大呼不可思议,却奇迹般地催生出孩子们的无限可能。那些看似无厘头的教育实践,恰恰是点燃孩子们学习热情,激发孩子们求知欲的火种罗恩克拉克传递给我们教育界同行的一个理念就是激情当和孩子们在一起时,特别是和那些把你逼得发疯的孩子们在一起时,一定要看到这些孩子的潜能。想办法让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远大的梦想,无论条件有多么艰苦,挑战有多大。必须关照每一个孩子,并看到他们的潜能。

全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不一样的克拉克学校;第二部分父母是孩子成长中举足轻重的力量;第三部分营造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氛围;第四部分课堂之外。第一部分,作者从让孩子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不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曲奇饼干、高期望带来不可思议的进步、在老师与家长之间搭一座信任之桥、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你所希望的并非感谢、走进孩子的生活、无私奉献的精神、用找借口的时间想办法解决问题、要么不做,要做就全力以赴、孩子们登上了时代广场大屏幕、孩子能在你身上看到学习的热情吗?对每个孩子都视如己出,疼惜他们、成功源于精益求精的态度、记住姓名是了解的第一步、音乐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永远不要轻视一个孩子、勇往直前,别让任何机会擦肩而过、把学习热情注入孩子的心灵深处、孩子们的惊喜之旅,与曼德拉不期而遇、学会掌控一个房间、孩子们,我飞起来了、爱学生所爱,不管他们爱得多另类、克拉克学校的麻瓜方式;第二部分父母是孩子成长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作者从美好的愿望不足以帮助孩子成功、别做直升机家长,你不能保护孩子一辈子、礼物是为了表达感谢与欣赏,感恩、珍惜父母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小问题会变成大麻烦、爱玩游戏的尖子生,也会被奖学金拒之门外、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即使最乖的孩子也会撒谎、有些孩子需要你更多的耐心、孩子会努力成为你所期望的样子、帮孩子学习词汇的方法、别做硬币式家长;第三部分营造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氛围。从小孩的年龄特点出发,从最最特别的开学日开始,坚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学好、这才是真正的开放日、穿正装的老师们、每一分钟都价值不菲、别让内部通知扰乱了课堂、别随意干扰教学时间、课堂上,教师不要坐下来、课堂上,教师最好别用手机和电脑、别把珍贵的课堂时间用在做家庭作业上、让你的课堂每分钟都有吸引力、好老师,大班小班都一样、激动人心的分院礼新学年的精彩开场、神水事件、奖励计划请学生到老师家吃饭、希望你们能打电话来、别放过任何一个答不出问题的孩子、让课堂动起来、每节课都是音乐课、站到桌子上讲课、每间教室都该有个红按钮、寻根的积极教育、一场风马牛不相及的音乐剧、对家长也要有所要求、挑战赛最好玩的学习、八年级女孩之夜、别给学生补考的机会、为同学鼓掌、那些贴在墙上的回忆、让演讲更生动、用眼神关注每个孩子、千万别待在同一个地方、你教的是学生,不是黑板、让死气沉沉的学生复活、微笑是管理孩子最好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表达方式、自欺欺人到假戏作真、规矩的力量给孩子的行为设限、只责怪孩子是不公平的、让老师们站高点儿、搞笑课堂。第四部分课堂之外。筹划大受欢迎的家长夜校、家长和老师的水球大战、理想中的学校、穿越时空主题日、如果有学生一直喜欢你,你肯定有做错的地方、优秀的教师是学校的生命线、试讲至关重要、让孩子走进学校的历史、孩子只会理解字面意思、一件小事带来的巨大改变、让孩子终身受益的人生课、第二家长、特色教室、消灭怯场,人生才有机会大放光彩、将忌妒拒之门外、你无法了解学生的全部,但可以全心爱他们、教孩子拥有世界公民的眼界、在全世界复制克拉克学校的教育理念、我从来都不想空手而归、良性循环、手写感谢信、先做好自己,再求助于人、在开始的地方说再见。

罗恩老师他强调对学生的尊重、鼓励以及和家长的良好沟通,同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纪律和规范,学会尊重他人,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他以一个客观的姿态,为我们呈现了美国基础教育的疲软无力,这对中国千千万万无条件膜拜美式教育的家长无疑是一记警钟。他颠覆性的教育理念,正在引发一场全球教育革命。时至今日,东西方教育孰优孰劣的争论已经毫无意义,罗恩正在创建一种全新的、世界性的教育模式。他如何将两种文化里最好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相结合,让孩子们既能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又具备极强的学习能力,始终保持对学习的无限热情,主动追求卓越?

这本书不仅是写给老师的,更是写给父母的。本书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好的教育其实没有国界。确实,作为教育者,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能像罗恩那样与身边的孩子一起创造奇迹。无论父母,教师。

【篇十:读《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有感】

假期中无论是家人或是朋友相聚,也许是我们的职业,也许是都为人父母,每次总会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孩子,也会有一个牢骚满腹的话题-教育。今年于我、于我的家人,感受更深,家中两个初三学子,长辈们无一不感叹,他们学习太累了!无一不叮嘱,要注意休息哦!无一不无奈,现在的教育怎么了,读书的孩子真可怜!于是乎,牢骚、埋怨接踵而至,作为既是一位心疼儿子的母亲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常常被问得无以作答,只能保持沉默,尽管我自认在我的课堂中有激情,尽管我自认对儿子属于理智的教育,但同样也会有太多的无奈,也会有太多的不得已而为之,哎!

这就更让我想到了在假期中再次细细品读的一本书《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封面中很醒目的一句话: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能与孩子一起创造奇迹。短短的一句话,把我深深地吸引了。翻开扉页,那一个个小标题更是让我的眼睛不愿再离开: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地方、让孩子相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对每个孩子都视如己出,疼惜他们、别做直升机家长、营造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氛围等等,尽管是薄薄的一本书,每一篇读来都让我感受很深,都让我不自觉地会和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相联系,有些可以让我小小地得意一番,自我表扬一下,有些心得,但更多的是让我心灵触动,让我静静地反思。

他教过的孩子有很多走入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成为社会精英。他以一个客观的姿态,为我们呈现了美国基础教育的疲软无力,这对目前中国千千万万无条件膜拜美式教育的家长无疑是一记警钟,更对当下中国教育模式和体制引发的悲剧加以警醒。尽管书中所述的有些他对学生近乎严苛的课业要求和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也让一些父母、同行大呼不可思议,但却奇迹般地催生出孩子们的有限可能,那些看似无厘头的教育实践,恰恰是点燃孩子们的学习激情,激发他们求知渴望的火种,这难道不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吗?

整本书没有华丽的词藻,用大量的具体事例介绍了克拉克学校里发生的一件件平常的事,一个个普通的孩子。比如书中介绍了很多克拉克学校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孩子参加许多有趣的实践活动,风格各异的活动。孩子们既能在这类活动中得到不少的快乐,又能学习到许多有益的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如克拉克学校还会教授孩子们很多与知识无关,但却非常重要的与人相处之道,比如真诚地为同学鼓掌,用充满热情的鼓励带给他人信心与勇气;比如当别人回答不上问题时,耐心地等待而非抢答

看完此书,让我觉得更珍贵的是书中所阐述的教育理念,所阐述的一些经典的处事方法,所阐述的一些独特的教育实践活动,老师的教育方法,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等,这对我来说很有收获。

在克拉克学校,一直秉持着一个理念:让孩子们相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就如罗恩老师所说:当你走进教室,看到的不是一班违反纪律和有学习障碍的孩子,而是一班律师、商界精英、艺术家和领袖,那就会自如地以自己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并对成功有着自我期待的学生。

每个人只有乐于为自己的目标奋斗时,这些目标才会实现,在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有一位学生从小立志要当兵,上学时喜欢体育运动,锻炼身体,之后应征入伍,在部队里表现也非常好,又报考了军官学校,入党,提干,现在已经是地方消防支队的队长了。一路走来,也有很多的辛苦,但他从没有放弃,也从不抱怨,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这是他从小的梦想!一个孩子不要否定自己的梦想,对自己做的每件事尽心尽力,在过程中自己就能体会到快乐,享受这份独特的乐趣。所以无论作为一名教育者,还是作为父母,我们都要鼓励孩子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当你陪伴着他们获得成功后,他们已经从你那里得到了远多于成功的幸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相信孩子。要对学生充满慈爱之心,宽容之心,忍耐之心。作为教师绝不能因为学生的一时不开窍而丧失信心,批评一顿,不理不睬,一味地埋怨。那样只会使学生产生惧怕之心,永远树不起信心和勇气。一位朋友的女儿,从小性格很阳光,家庭教育背景也不错,进入某个名校初中就读,本想如愿以偿了,但没想到好景不长,因为一位老师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打压了孩子的自信、产生了敌对的情绪,让这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彻底改变了,不愿学习、怕去学校、不愿面对老师同学,对自己越来越没有自信,脸上看不到笑容,常常泪流满面,全家痛苦不堪,最后父母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只能离开了那个学校,换个学习环境。

所以我想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信任学生,要对他们怀有较高的期待,学生就会微妙地觉察到老师对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进而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同时也会激发学习兴趣,想学、乐学、学而不厌,产生自我学习的动力,同时在赞扬声中逐渐提高自信,不断进步,不断成功,从而实现期待的目标。

让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感兴趣,有时上讲新知识时,没等学生去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就告诉他们这样的题应怎样去做,在做题时避免哪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所有可能出错的地方都替学生提前想到了,堵上了。学生就成了做题的机器,哪里还有创造力?为何不相信学生呢,如果我们能多为孩子提供一些这样的创造的机会,他们一定会展现出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力。

罗恩老师的做法是不能复制的,但是他的理念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果我们能像克拉克学校的老师那样本着对孩子的热爱,本着对孩子未来负责的态度,那么我们也会绞尽脑汁产生许多奇思妙想,我们也能创造属于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要充满信心,充分的尊重他们的人格。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得好:成功,是靠成功推动的。让自信扎根学生的心灵,唯有如此,我们所培养的一代新人才能把握属于他们的未来。

每个人都要心怀远大梦想,永远不要放弃坚持真我,相信自己与众不同,无所畏惧。可能有些人觉得自己过得平淡就是幸福,但是孩子有无限的可能性和潜力,所以要鼓励他们怀有远大梦想,不管是多么的不切实际,但是这样他们至少有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啊!

【篇十一:《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

上学期我校组织全体教师看了以罗恩老师的真实故事为背景改变的电影《热血教师》,暑期本人还读了《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一书,深有感触。他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好的教育其实没有国界。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能像罗恩那样走进孩子的生活,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对他们充满高期望、相信他们、营造有激情的课堂和他们一起创造教育的奇迹。

一、教师要有激情

当教师拥有标新立异的创造力和自由时,奇迹就会发生。这是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罗恩曾经在一千个学生中对此进行调查。在智慧、创造性、快乐这几个备选项中,大多数学生选择的都是快乐。他因此了解到一个快乐而充满激情的课堂对学生是多么重要。

美国有句谚语: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是你却无法让它喝水。罗恩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能力,他只是做了那个用关爱与激情点燃学生学习欲望的人。

二、让孩子相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

作为老师,要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梦想,并且让他们知道我们相信他们能够梦想成真。一旦我们发现他们身上的潜力,他们也就会开始发现自己的潜力。这样就会自如地以我们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并对成功有着自我期待的学生。孩子们的潜力就在那里,而我们的职责就是发现潜力,鼓励潜力,并让我们的孩子知道,我们毫不怀疑地坚信他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三、在老师和家长之间搭一座信任之桥

我们应该明白,如果家长和老师之间彼此鼓励,那么就能够营造一种有利于孩子们成长的氛围,而且这种氛围带来的影响将极为深远。作为老师,应该记得向家长们表达感谢。当你了解到某个家长为了孩子的考试而用心辅导时,就应该为[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他的出色工作喝一声彩。要让家长们知道,他们在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尊重他人的意识上所作的努力。重要的不是你要专门去做些什么,而是你要向家长们伸出友谊之手,并让他们知道,你很尊重他们,非常感谢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所作的努力。

四、制定规则

他说:恰当的行为举止与礼仪修养,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他不厌其详地制定这些规则,有了这些规则,学生不再只关心自己的目标,而使班级有了家的氛围。他认为,只有当孩子们变成了一家人,大家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真正的学习才会在教室里发生。即中国古语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因此,吸收本书的营养为中国特色的教育所用是必要的。

【篇十二:读《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有感】

让孩子相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

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做到的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梦想,并且让他们知道我们相信他们能够梦想成真。罗恩克拉克

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素质中的重要因素,是个体对自己的一种态度、认识、评价和信念。一位名人说过,一个人的失败其实质是自信的丧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自信与自卑两者的累加效应。愈是自信,愈会成功,愈成功则愈自信。反之,愈是缺乏自信则会导致更深的自卑。在竞争日趋激烈,关系日趋复杂的当今社会,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条著名的教育原则:让每一个儿童都抬起头来做人。因此,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让自信扎根学生的心灵,去唤醒由于心理、环境、教育等多种原因,处于抑制状态的人的激情、灵感、积极性、创造性等主体意识,去开发沉睡着的主体力量呢?

一、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既包括记忆、思维、想象等一般能力,也包括绘画、音乐、交往等特殊能力。能力是自信心最重要的基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感到自己对所要完成的事能够胜任,自然就能充满信心地去做。反之,不仅在事先就畏缩、担忧,尝试若失败则更会打击其自信心,由此引起恶性循环。以前,班内有一女生,极度缺乏自信,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做什么事都缩在后面。我从培养她的交往能力做起。先让她做小组的背书组长,开始她总是完成不了任务。就从教她该怎样跟人交流,遇到问题该如何处理入手,并私下里要求其小组成员主动配合。几次以后,她基本上已能完成任务。接着又让她做组长,经过一次次的尝试、锻炼,随着能力的逐渐提高,其自信心也慢慢增强了。终于她不仅能够按照我的指点能和同学和睦相处,独立处理问题,而且组长工作也较为出色,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与尊重。由此可见,教师不妨根据学生能力的大小有意识地让他们承担一些责任,这样做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能力,还可使他们从中得到自信,明白有许多事情我能做好、我有能力。

每个学生天赋是各异的,能力方面也各有千秋。教师的评价体系、衡量标准不能仅仅集中在学习分数上,应更全面些,要善于发现、鼓励学生的长处。否则只会使那些擅长学习的孩子常受表扬,而学习稍差的孩子由于常受批评,学习成绩不如意而产生自卑,丧失了自信,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专长,顺势加以引导及培养,促进他们在某方面具备其他孩子所不及的专长。这样,即便一些学生将来在学习上不佳,也不致因此而灰心丧气,反倒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奋发努力,或许还能干出一定的成就来。培养学生的专长,学生就有了一种竞争优势,具有了上进的动力,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自信。

二、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适当鼓励,及时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活动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发挥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自信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合作参与实验、展示发现成果、表演、演讲、辩论等。并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因为人有联合他人的倾向,在和他人的交往状态中,有一种比个人更丰富的感觉,感到更能发展自己的自然禀赋。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

人的自信需要外界的认同和赞赏。某一行为倘若得到外界的肯定,人的自信也会由此大增。学生正处于自信形成的过程中,更离不开成人的肯定和赞扬。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带着5岁的男孩乘公共汽车,上车坐了一段路程后,一位年迈的老婆婆上车了,母亲起身让座,并对男孩说:来,小大人,站一会,看看能不能坚持住。小男孩高高兴兴地站在座椅旁,并认真地扶着座椅不让自己摔倒。这样,孩子由于做成了一件小事而受到赞赏,他就会更乐意去做更多的事,接受更多的挑战,以获得更多的肯定和成功的喜悦,其自信也随之日趋强化。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于学生,尤其是处于儿童、少年的学生来说,却并不一定适用。因为他们并不具备用未来规划现在的能力,在他们看来,任何失败可能都是永久性的、灾难性的,因此,要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如何让学生获得成功?一般而言,成功是指个人或团体在具体活动中,达到预期的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们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其为之努力,切合实际能够达到的目标。其实这也正体现了教育学中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一下子提出很高的要求,令学生望而生畏,而应从较低要求开始,让学生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子,品尝成功的滋味,然后再加大力度,让学生拾级而上。在活动告一段落或结束时,给予适当的评价。当然,评价的方式并不只限于表扬,可以是能使学生明确感知的各种形式。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担忧,集中精力面对压力和挑战。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评价鼓励,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这一点,在实践中已得到充分证明。我班有个学生,上学期有一段时期各方面表现特别差,经常是这个老师刚批评完,那个老师又找上他,尤其是作为班主任的我,每天林林总总的事加起来不知要说他多少次。但他不仅没有进步,反面破罐子破摔,什么都落在最后。见到老师躲躲闪闪,说起话来结结巴巴,再无自信可言。见此情景,我尝试着转变教育方法,尽可能的找他的闪光点,尽量多地找机会表扬他,鼓励他,少批评责怪。一段时间下来,他自己也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么差了,相反觉得自己也是有长处的,对班级也是有贡献的。自信心慢慢增强,思想上也逐渐变得要好起来,这时,我进一步对其加以鼓励,良性循环就形成了。

三、教给学生消除自卑心理的方法,使之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自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学生人格的特质。遇事乐观开朗的学生大都较为自信,相反,遇事悲观的学生则大都自卑。乐观的自我评价,表现在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时,看到的更是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能主动调整情绪,保持平衡的心态。

与自信相对的自卑,往往来源于对周围事物的躲避心理,对他人的紧张心理,对自身的否定心理。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剖析自己的心理,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能力。有学生经常在周记中谈到自己的错误和失败,显得很灰心。而我总是针对他的优点说其实你很不错,告诉他们要把失败看作是再学习的机会,能充分认识一件事取得成功的过程不止一个环节,但是失败,极有可能是一个环节出错,没有必要指责整个过程。教育他们从多个环节中寻找差错并再学习尝试,这样就可能获得成功。以此消除他们学习上的紧张心理。当然也不是一味鼓励他们争第一,也不要把一时的失利看成是永恒的失败。

此外,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要充满信心,充分的尊重他们的人格。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相信孩子。要对学生充满慈爱之心,宽容之心,忍耐之心。作为教师绝不能因为学生的一时不开窍而丧失信心,批评一顿,不理不睬,一味地埋怨。那样只会使学生产生惧怕之心,永远树不起信心和勇气。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信任学生,对他们怀有较高的期待,学生就会微妙地觉察到老师对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进而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同时也会激发其兴趣,使之想学、乐学、学而不厌,产生进步的动力。并学会在学习中摸索感悟,在赞美声中逐渐提高自信,不断进步,不断成功,从而实现教师期待的目标。

给人以自信,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要充分的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劳动,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教师要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让他们真正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还要信任学生,与学生民主协商。如果说民主是架在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那么信任则是这座桥的桥墩,相信学生拥有的潜能,给学生真正的民主。更要鼓励学生放宽视野,敢于批评。因为盲目服从、一味接受的学生永远只能生活在老师的阴影里,成为知识的奴隶。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尊重和赏识中树立自信,相信自己,超越自己!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得好:成功,是靠成功推动的。让自信扎根学生的心灵,唯有如此,我们所培养的一代新人才能把握属于他们的未来。

教育奇迹读后感模板5篇


如何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呢?读完作品,我们内心或许会与作者产生诸多共鸣。如果你的内心在阅读作品后有很多想法不妨记录一篇读书感悟,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编辑帮大家整理的教育奇迹读后感。

教育奇迹读后感 篇1

当我很小的时候,我父亲是一个老师,他是在我们市里面的比较糟糕的一个学校,都是别的学校挑剩下的生源。我常常听到我父亲在说他班上的孩子,说有些小孩根本就没办法教,成天调皮捣蛋,在社会上跟一帮混混混在一起,让他们自生自灭算了。

而我虽然没有那么糟糕,却也常常在当时市里面最好的学校的老师嘴里得到诸如“废人”、“你完蛋了”之类的高端词汇。只因为我成绩往往排在年级倒数10名以内。

“你给我出去。”这是我印象最深的5个字。

于是我常常在学校里漫无目的的游走,天气很好,那时候的空气污染好像没有这么严重。因为我们市区并不繁华,所以街上车辆滑过空气的声音非常清晰:就这么“哗”的一下过去。学校环境干净整洁,上体育课的孩子们在操场上跑步。我就在学校操场旁的厕所里躲着,等着下课。

为什么我要躲在厕所里?因为如果你在学校里游走的话,而且是“漫无目的”的,那就等于你脸上写了两个字“差生”或者四个字“赶出教室”,路过的老师或者是教工总要往你脸上多看两眼,一脸厌恶的深色。于是我干脆躲在厕所里,等着下课铃声的响起。

时间却总是显得很漫长。我不止一次的想过要把数学老师给杀掉,时间、地点、方式,我总是尽量想得很周详。会出现什么情况我努力全部考虑到,因为我还是不想被抓到,不想让父母知道他们的孩子杀了人。但是最后总是因为换了数学老师而不了了之。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叫梦,我觉得我的未来一片灰暗。

老师在我背后的窃窃私语,课堂上同学们的灼灼目光,总让我如芒刺在背。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尚对人们有美好希望,只是不知道希望原来承受起来这么艰辛。

在从初中到高中的6年中,我始终认为老师就是我们的敌人。而这不是从一开就客观存在的,老师们从始至终不断在为这个信念添砖加瓦。他们从来不看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他们从来不管在讲台两侧的孩子,偶尔有看到,也是轻蔑的眼光和嘲讽的口吻。那时的我真是单纯,居然完全没有听出来,只觉得老师的笑话确实好笑,而且我是主角。

孩子我觉得是完全无害的一种动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再少年老成也不会比一个三十多的成年人老谋深算。但是为什么这些老师就不愿意给这些孩子一点点尊重?或许他们认为不需要,一个孩子的尊重?

或许怎么看也不值钱。

所以克拉克老师是个单纯的人,他没有将这些价值量化,他只是觉得有付出就肯定有回报,知识不是空气。知识看得见摸得着,一下吃不完就慢慢吃,总能吃饱。而有知识,考试就不再是问题。他更觉得,只要他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孩子就一定会尊重他。

片尾还有克拉克老师的书出版了的消息,其实我并不看好这本书。有方法,没热情,没用。这是个悲哀的想法,我的想法一向很悲哀,我总是认为把事情想得足够糟糕,你就绝对不会失望,这是一个简单的计算题,正是我的数学老师教给我的。

教育奇迹读后感 篇2

这学期有幸拜读了朱永新主编的《教育的奇迹》一书,受益匪浅。我不知疲倦地欣赏着这本神奇的“奇迹”带给我的新生力量!

《教育的奇迹》这本书里面的故事让我震撼、引人深思。书中的故事让我懂得教育不是为了选拔天才,更不是把人分成天才和傻子。上帝让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赋予每个人一个成功的机遇,成功的可能。

当我们真正领略了教育的真实意义,也就不再怀疑这些功成名就的天才的成功必将是一种必然!

《教育的奇迹》主要讲的是一些当代名人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是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是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是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思绪万千: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对此,我深有同感。在我看来这些五六岁的孩子都应该是快乐幸福的,而这学期,有一个班的一个幼儿却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沉默寡言,课间还躲在角落里,上课不愿发言,性格孤僻,行为也较为散漫,学习也不太好。为什么阳光般的年龄却是如此默然呢?我在脑子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决定去了解一下她的家庭,希望从那里能得到答案。通过我的了解,她三岁时,父母离异,她跟着父亲过,父亲没有固定工作,经常找一些人在家里酗酒、打麻将,很多家务活都得她干。即使这样,父亲一不顺心还要打她。在幼儿园里,她总觉得老师、、小朋友歧视她,对她冷淡,因而自卑心理严重。教师的爱应该像阳光照射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温暖每一颗还十分稚嫩的心,特别是那些心灵受过伤害的孩子。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给她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她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抚爱和家庭的温暖,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不愿和人交往,胆小,天常日久成为班上头疼孩子。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孩子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孩子,乃至转化为孩子的心理动力,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关心教育这样的孩子,并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协调好离异双方和孩子的关系。我决心以行动去温暖她,消除她的自卑心理,唤起她的自尊。在这过程中,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而是要号召全班孩子和家长共同协助和配合,一起来帮助她走出迷茫,迈向成功。这个孩子渐渐地变了,性格开朗了,特别是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去赏识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相信: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教育奇迹读后感 篇3

新学期里,和往年一样,如约收到了学校发给老师的一本教育书籍,这学期的是美国明星教师罗恩·克拉克的《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这对于处于教育困境中的我来说犹如一场及时雨,它给予教育之花更丰润的雨露。阅读之后,我收获颇多。

走进孩子的生活。这绝不只是简单说说而已。罗恩告诉我们:使学生用功和表现出敬意的关键是与他们建立正确的关系。在罗恩所在的克拉克学校也会接受有许多行为问题的特殊学生,达坎就是其中的一位。那怎么样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增进友好关系呢?罗恩老师通过和孩子共进晚餐的机会,达到了这个目的,使她愿意和老师敞开心扉,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很有必要的,它是学生获得学业成功的前提。文中还介绍了走进孩子生活的多种方式。其实,总结起来,就是和孩子共同去做一件事,一起参与,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迎合他们的健康的兴趣爱好,更好地引导孩子。实际上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行为方式有问题的孩子,班上的小侯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位。开学第一天,其母对他千叮咛万嘱咐,望他新的学期里能有好的表现。谁知他的反应让全班同学都很意外,“你走吧!烦不烦!”小侯同学对其母吼道。新学期的第一天里,他可真是让大家狠狠“铭记”了他,很是“与众不同”。想必是个“难搞定”的问题孩子。经过了解,果真出自于单亲家庭,品质,学习都是个问题。对于这样的孩子,外表貌似不可一世,内心其实孤独空虚。之后曾多次尝试与其沟通,了解一下他的想法,均以失败告终。看过罗恩老师的《罗恩教师的奇迹教育》这本书,不妨可以尝试尝试,尽可能发现小侯同学的兴趣爱好,并参与其中,以此来打开他的内心世界,从思想上给予他正确适宜的引导,使其有所改观。走进孩子,不能成为一句空话。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一点上,罗恩老师主要告诉我们如何教会学生真正的学习。老师要求学生看书,学生只是“看”而已,并不懂得“看”的真正含义。结果,老师们还恨铁不成钢地说:“我花了大量时间让孩子学习,考试成绩怎么还是不理想?”殊不知,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学习。罗恩老师通过陪伴学生,倾听学生,进而观察并找出学生学习中的缺点和漏洞,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如何学习,认真记住书中内容。是抓关键点,背诵默写,还是圈点勾画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一些实质性的行动和方法的。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我们也会忽略这一点,一味地要求学生学,不如交给他们学的方法和策略,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别“放过”任何一个答不出问题的孩子。课堂提问,学会等待学生。罗恩课堂等待学生的艺术,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鼓励和信心。当学生回答问题吃力,停顿时,我们不要立即否定他们,也不要让其他同学来“解救”他们,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在等待他们说出答案的过程中给予鼓励,消除其紧张感,让他们有更多思考的时间,最终说出正确又满意的答案。课堂提问,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企图”蒙混过关,更不要降低老师对孩子的期望。我们要相信学生,静待花开,往往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书中罗恩老师告知我们的教育智慧不仅仅这些,他的很多教育理念都可以为我们所用。从中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热爱学生,有教育思想,愿意为孩子的成长努力付出的好老师。教育无国界,好的教育理念我们都愿意接受,学习并实践。通过阅读《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这本书,我须学以致用,定能走出教育困境,继而用心灌溉出更多优秀的祖国的花朵。

教育奇迹读后感 篇4

放假时学校布置假期要看两本教育书籍,到底看什么好呢?无论干什么都想着这件事,在微博上看到介绍《罗恩老师的教育奇迹》,就在网上搜了搜,说实话,我很少有这样的耐心去看一本教育书籍,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感觉现在教育方面的好书很少,更甚至缺乏读书的心境。读《罗恩老师的教育奇迹》我是用了一天的时间一睹为快。

文章分四个部分:一是不一样的克拉克学校,二是父母是孩子成长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三是营造让孩子爱上学习得氛围,四是课堂之外。每一部分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正是克拉克学校有着“与众不同,无所畏惧,点燃激情,独立自由”的罗恩精神,才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从这所学校走出了很多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名牌高校的学生。他们的教育故事感动了千万个父母,他们的教育理念推到了东西方教育无形的墙壁。

阅读此书,我体会最深的是对待教育要用心——树信心、要细心、有耐心。

教育要想成功,首先要树立自信心。无论处在何种境地,我们都应把一份自信留给自己,同时也送一份自信给学生,面对学生缺乏自信的表现,我总是尽自己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树立信心。遇到困难时,不是选择逃避退缩,而是以最好的心态去挑战自我,勇往直前。如今,在课堂回答中,有一部分同学不再胆怯羞涩,而是用最响亮的声音说出心底的答案;在小组活动里,很多学生不再畏畏缩缩,而是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只有教与学同时保持信心,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把一份信心留在心底,对学生对自己说:我们能行!

通往成功的教育同样需要细心。于细微处见精彩,教育的细节至关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要细心观察教育的细节,并在细节上下功夫,可以说罗恩老师是误打误撞进入教育这个行业的,可是他取得了科班人也难以达到的成就。他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细心,他会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并且给予他们必要的教育和引导,他会细心的积累教学经验,从最开始的毛手毛脚,到后来的熟练自如。他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他总能通过他的细心和努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他赢得了学生的尊敬,源于他的执着、观察力、细心,并始终抱着许三多式的不放弃的精神。

要想成就教育奇迹,还需要百倍的耐心。一个学生就是一片天地,一个学生就可能是一个奇迹,曾有人说:教育孩子就像种庄稼,种豆子不行就种高粱,种高粱不行就种玉米,种玉米不行就种棉花,总有一样适合他,只是我们还没发现而已。罗恩老师对待教育有常人做不到的耐心,找学生谈心,找家长交流,甚至帮助家长走上正确的教育轨道,利用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自我认知。这些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好的教育其实没有国界。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充满自信和激情,像罗恩老师那样走进孩子的生活,用心聆听孩子的声音,有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有我们骨子里不服输的干劲,相信我们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教育奇迹!

教育奇迹读后感 篇5

爱的教育是真诚的,也是可贵的,更是富有生命意义的。对孩子而言,真正的爱不单单是给予,更不仅仅是说教,爱是一种相互的影响,相互的欣赏,相互的宽容,相互的期待。爱需要时间培养,更需要真情付出。在爱的晴空里,倾听孩子的倾诉也是一种爱,一种包含了教育的爱。这是我在平凡朴实的工作中感悟到的生活真谛。

我们班上有个女孩儿叫小媛,和她的故事有点儿戏剧化,但却着实让我体会到了孩子的心声需要我们大人们静心地倾听,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更应真诚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一节班会课,我正在讲台前滔滔不绝地表扬班中的好人好事,同时也毫不客气地批评了一小部分同学的不良表现。当我说到班中某位小干部是我最得力的小助手时,我分明看到了小媛眼中闪过一丝不服,同时她的嘴角向左撇了撇,似乎还发出了一声鄙夷的“哼”。我顿时大怒,天真的孩子怎能有这样的表情?纯洁的心灵怎能被狭隘的嫉妒“污染”?班中若长此风,那还了得?……我越想越难抑心中不满,于是当场批评了这位傲慢的女同学。她在我的义正词严下低下了头……下课铃声响起,我满意的“收拾残局”,总结陈词:我们要学人之长,真诚地欣赏他人,学习他人的优点。一番自认为得意地教育结束了。

工作的繁忙让我忘了这件事,但受了“伤害”的孩子却并没淡忘这些不快……

事发后的第三天,我在家中的信箱里发现了一封信,稚嫩的笔迹让我一下子认出它的主人就是小媛。展开信纸,仿佛开启孩子的心扉,娟秀的文字好似真诚的话语娓娓道来。女孩儿首先向我道了谦,对她那天的表情感到后悔,并保证她会改正在家中养成的“跋扈”。接下来很多的篇幅是她向我介绍她自己,说了她的梦想,谈了她的性格,还介绍了她的特长,并且表达了她很愿意成为我第二个得力助手的愿望……两页多的文字为我呈现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和一个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读完信,我心潮起伏,甚至有些想哭的冲动:高高在上的老师们手握粉笔,在讲台前“指点江山”,大有将所有知识传授学生的豪情壮志。一旦孩子犯了错误或过失,就捶胸顿足、十恶不赦一般。但何曾想过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生命,纵然他有过错,他也有尊严;我们面对的学生仅仅是个儿童,从无知到懂事,需要经历岁月的洗礼。细细想来,我们有时候的“恨铁不成钢”真的是没有必要。

我以此为诫,告诉自己,与其瞪大眼睛发现并纠正孩子的错误,还不如我微笑着去发现和赞赏孩子的优点。身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学会弯下腰,蹲下身,做孩子的倾听者,做孩子的真朋友,走进他们的世界,欣赏他们的精彩。这就是我在工作中的收获和感悟,这些感触将促我更好更快地成长为能得到学生喜爱和拥护的老师。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读后感)


初读这本书,发现这是一本不同以往谈教育的书籍,没有严谨严肃的理论,没有一般的逻辑叙述,只是讲述一个个事例,而这些事例往往也根植不到我的身边,比如站在桌子上,比如滑梯,比如请同学到家里吃饭,比如参加节目,比如带孩子旅行……,太多太多个例化的东西只能说明是“罗恩式”的教育,效仿不来。只能当小说来看,我知道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www.dhb100.com

但这样颇具影响力的名人写的书应该不仅仅是这样的吧?于是,我又打开了它,慢慢发觉他的奥秘。他不仅是老师,还是数学老师,还是班主任,还是校长,所以他从学校,老师,家庭,家长,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多角度多方位的去给孩子打造成长环境,不仅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更是点燃孩子的生活的热情,勇气,自信。这不正是教育所要起到的作用吗!

我也深深感到,教育真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工程,要看到全面,而我们的眼光太狭窄,只看到一个个点。罗恩正是用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碎片化的经历,才形成了他独特的教育。

再次读,是在学校要交流感受的时候。我问自己读过书后到底学到了什么?我反思,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奇迹?罗恩本身是个有激情,热爱,能坚持的人。有激情,才不觉面对教学工作的枯燥,有热爱,才会觉学生的可爱,有坚持,才让教育的想法得以实现并影响深远。

我呢,激情,热爱快已消散,只剩下苟延残喘的坚持。那多的想法,大概还是停留在二十岁上班时的懵懂阶段。

再读,我又去查阅他的《55条班规》,查看《热血教师》。我在书上不起眼的位置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建立了一套原则、理念和价值观,这就是我们的办学理念,也是我们对亲似大家庭的团队的总结这写核心原则就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父母、和导师如何教育我们深爱的孩子的关键所在”。是啊,回想我们是因为这因为那,而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教育者的高度,失去了教育的热情,那有怎么能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呢?而疫情期间的家访,更让我感到,以前是没有走进学生的心里。我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保持应有的激情,全新投入到熟悉的工作中去。

合上书本我好像学到了什么,又好像脑子里什么都没有。这真是一本让人看了又看,爱不释手的书,不管你是家长,教育者,教学的管理者,你都会从中受到启发。谢谢罗恩!(景海霞)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这本书。罗恩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有故事的教育者。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http://m.dhb100.com

当罗恩老师游历美国50个洲,他看到有些课堂上老师们无精打采,学生们昏昏欲睡,授课内容了无生趣,而有些课堂老师激情四溢,学生精力旺盛、积极进取。他说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地方,他希望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状况,于是他建立了克拉克学校。这是一所不一样的克拉克学校,这是一所最好的学校,在这里,让孩子相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在这里,用心聆听孩子的声音;在这里,要么不做,要做就全力以赴;在这里,爱学生所爱,不管他们爱得多另类。罗恩老师老师的故事对我触动很大,我一直在反思自己,他所经历的一切如果换做是我,我会怎么做。

一所最好的学校

保持激情,热爱教育工作

当你遇见一群随时在闯祸的孩子们,你会怎么做?我会生气,我会抓狂。罗恩老师说,当你和孩子们一起工作时,特别是和那些会将你逼疯的孩子一起时,一定要看到这些孩子的潜能,想办法让你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远大的梦想,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挑战有多大,你必须关照每一个孩子,并看到他们的潜能。当你走进教室,如果看到的是一班违反纪律和学习障碍的孩子,你肯定会变得手忙脚乱,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律师、医生、商界精英,那你就会自如地以你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有着自我期待的学生。孩子们的潜力就在那里,而我们的职责就是发现潜力,挖掘潜力,并让孩子们知道,我们毫不怀疑地坚信他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这个理念,就叫做激情。保持激情,热爱教育工作。

别“放过”任何一个答不出问题的孩子

别“放过”任何一个答不出问题的孩子。当一名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你会怎么做?我会适当引导,引导过后依然不会,我便请其他小朋友来救场。然而在罗恩老师的课堂上,这种救场绝不会发生。他说:“我们不能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可以从课堂上消失,我们必须看到所有学生,所有人都必须为课堂知识负责,而且当老师提问时,所有人都必须到位。”在刚开学第一周,他就会告诉学生,当同学被叫起来,我们正在等待答案时,不希望看到其他学生挥舞胳膊或抢答。所有人必须安静地坐着,聆听他的答案,他还告诉学生们,要是有抢答的冲动,可以释放为“加油,你行的!”

一份以后的期许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教书就是制造惊喜,就是制造令孩子难忘的经历。今年8月我来到了泰河学校,在这里开启了我的教育之旅,当我得知要当班主任的那一刻,我既忐忑又激动。忐忑的是:第一次当班主任,我能处理好班级的各种突发事件吗?我能管理好班级吗?我能让学生信服我这个班主任吗?激动的是:我终于能体会到当班主任的感觉了。以前一直羡慕学生跟班主任总是特别亲,什么事都愿意分享。我和这帮孩子因为泰河学校而结缘,因为班主任而有了特殊的意义,我与他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我问自己想成为一名怎样的教师?我的答案是:我想成为一名影响学生让他们爱上英语的教师;我想成为一名能被学生记住的教师;我更想成为一名因为遇见我而让孩子觉得幸运的教师。我在努力站稳讲台的同时,也在努力践行自己“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的教育理念。用积极的生活态度来面对学生,需要智慧的的专业成长来完善自我,做明亮有光的教师,勇往直前,向阳而生。

一度迷恋“奇迹”,更崇拜创造奇迹的英雄!有幸在寒假前轮到我们组读这本关于教育的奇迹——《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罗恩克拉克本身就是个奇迹:偶然的的代课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从此走上了三尺讲台,创造了世界教育的奇迹。非科班出身居然能把教育做到炉火纯青、无人能及,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充满快乐而非苦燥,孩子们每天开心快乐、活力四射,教过的很多学生走入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成为社会精英。本书用101个教育小故事解密了教育的奇迹。今天我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来总结一下我的收获。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http://www.dhb100.com

015《记住姓名是了解的第一步》,克拉克学校全体教职工能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了解所有学生的家长,并和他们建立良好的联系。天呢,太不可思义了!克拉克学校想干一件事,家长们立即马上行动,有力出力、有智出智、有钱出钱。这让我想起了二初中的现状,因历史问题,家校之间信任度没有那么高,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学校不能放手去干,比如教辅的征订,其它学校可能订着没事,但二初中如果通知学生买,即使不强制,也会有家长捅到教育行政部门,结果可想而知,有些好的教育资源近在咫尺,却利用不上。通过疫情之后的家访工作,我也感受到家校之间的良好关系真是双方受益,家长和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孩子培养好,当老师走到学生家中去了解学生,就这一个举动都让家长感动,正如袁朝阳校长所说,家访这一个工作做好,咱的教学就好开展了。家访之后我更信这句话了!这项工作要切切实实开展下去,而非完任务。

记得当班主任第一年,有幸参加学校班主任培训班,由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其中俊颖姐就讲到她在学生到校第一天的第一面就能叫出学生的名字,而她的班级总是光彩夺目,她的学生总是群星灿烂!当读到这一篇的时候突然有种亲切感。当年开学第一天拿着座次表硬是一天时间就记住了班里的所有学生,开学第二天学生被准确无误地叫上名字,他们的表情我是记忆犹新的,此法绝对可以推广,次言之,开学一周之后能叫出学生名字也是可以的,而事实上一部分老师一学期之后,班里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仍叫不出名字来,别说他们的家长了。用心、走心才能把一件事做好!

020《孩子们的惊喜之旅》,书中多次提出带学生去旅游,“走出去才有世界观”克拉克的学生之所以很多走入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一大部分原因他们跟随学校走出去,现实教育生活中安全为天,各种外出活动被限制,似乎无所适从,但我们校长袁朝阳在大金店教育生涯中,也带领这些没出过门的农村孩子到北京看到北京大学、看到天安门上国旗冉冉升起,看到山以外的世界……我想这在孩子们心中留下的影响有可能是一生,那种积极向上、爱国、拼博……

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可以像罗恩和袁校长一样与孩子们创造奇迹”!

感受之三:热情!老师的热情可以把苦燥的教学变成表演,寓教于乐;热情可以让每一位教职员工把学校当成家,争先恐后为家而努力;热情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奔放,为总统的选举而出谋划策,这样的学习生涯是鲜活的、有意义的!有了热情,校园才有活力,青春才有色彩!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已经来临,疫情逐渐消退,孩子们即将重返校园,多么美好的期待,一起努力,创造二初中的奇迹!

“每个教育者都是有故事的人,每一个故事都会增加人生书页的厚度。一个有故事的教育者,要悉心体悟教育生活,探寻教育的真理。”今天我要说的这位有故事的教育者就是——罗恩·克拉克。

更多读后感请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如转载请标注来源!http://m.dhb100.com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克拉克先生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读过了这本《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我含着泪感觉到,奇迹真的可以在一个地方一直的发生,如太阳的普照,如瀑布的倾泻,不舍昼夜。

一个教师对着一群“烂苹果”,没有美轮美奂的艺术课,反而着重于学生的基础考试,让他们走进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成为社会精英,他有什么秘诀吗?难道他会魔法?

是的,克拉克老师拥有强大的魔法——激情。我想是上帝把他派来做教师的,他是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老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会从克拉克的身上吸取到无穷的力量,无限的创意,无尽的激情!然而,教育的奇迹不仅如此!克拉克的学校获得了很多赞助,其中泛美航空总裁竟然成为克拉克学校专属航空公司,提供给他和他的学生周游世界的免费机票。他们在南非遇到了曼德拉,在华盛顿获得总统保安们的全体致敬。他三次接受总统会见。他带领学生在奥巴马和麦凯恩竞选的时候,共同创办了一个竞选之夜,孩子们创作的竞选歌曲在优兔上达到上亿的点击……在克拉克学校,在克拉克和他的同事中,教育变成了一种魔法,不仅仅是他的学生,还有学生家长,还有整个社区,甚至全美国,全世界都为此感到惊奇!其实并不难,只要你有激情,只要你有梦想,你也可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完成一件又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有读者如此评价“好教师既像功能强大的望远镜,学生通过他可以看到更远处、更精彩的外部世界;同时,好老师又像显微镜,学生通过他可以更深入地观察自己的内心,将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可能性扩展到最大限度。”除了表示极力地赞同之外,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总有部分条例是如此地贴近现实,值得我们借鉴。

老师是功能强大的望远镜。真正的教育教你思考、质疑、辩论,给你更广阔的视野,只有当教育者站的得更高、看得更远时,所教育的孩子才能去向更高更远的地方。我们无法为某个时刻标价,大多一笔带过,但小部分印象深刻的却影响深远,相伴我们一生。所以我们要努力地创造特别的时刻。比如让孩子们登上时代广场的大屏幕、站上课桌、穿越时空“主题日”、外出游历、通知书——入学金色的《欢乐糖果屋》电影门票。

老师是精密度的显微镜。在克拉克的学校里老师不惜花费一切精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他们总是不断的创造让孩子们意想不到的惊喜。数学课上响起的流行歌曲,站在桌子上激情表演的老师,女生洗手间里张贴的男孩照片,到老师家共享晚餐的奖励……在这里考试不过是孩子们为所学而举办的庆祝会;在这里也可以像魔法学校一样根据不同孩子的特长、兴趣分成不同的学院,打造不同的奇幻教室,让每一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不加干涉;在这里老师们会记得所有学生甚至家长的名字,所有的人都像是一个大家庭……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以孩子的表现为借口,却忽视了自己的使命。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无限的潜能,而我们应该做的是为他们创造一个快乐的平台,找到他们热爱的东西,让他们充满热情和勇气,积极的探索人生。如果我们能够如克拉克学校的老师一样时刻注重细节,懂得深入挖掘孩子的内心,精益求精的做好每一件事,锲而不舍的力求教育的完美,学习的激情离孩子们将不会远,奇迹教育也会出现我们的身边。

每个孩子都有成长和成功的权利,而教育则在于实现他们的权利。教师的真谛更在于此,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开出花朵。教育应该有理想,有信念,有激情,而教育者就是在这样的信仰中前赴后继。

所以,一群有想法,有激情,肯付出的人在一起,就有可能创造奇迹。

读《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有感


一本可以点燃孩子们的学习激情四溢的畅销书;一本足以给我们教师以优秀的榜样的必读之书;一本足以给千千万万无视教育的家长一记警钟。

每当读此书,会让我沉浸于文字与图画的唯美之中,更敬佩于罗恩老师的创意教学之中,犹如亲身体验此事。阅读此书处处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睿智的气息。使我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教育是一种艺术,必须用心研究,用心去倾听,用心去包容,让教育成为爱,成为希望,成为奇迹。

有些孩子需要你更多的耐心——作者在此提及家长也需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要善于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有些孩子确实需要比别人更多一些时间来发挥才能。我也希望家长能与老师聊聊自己的孩子,也想家长能多陪陪孩子,能让孩子听到家长的鼓舞和赞美声。书中提到马修母亲的来信,这位母亲之前对孩子也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吼叫、嚷嚷以及责怪抱怨,最后使得他的孩子变得更加沮丧,到后来当他遇到绝望的时候先冷静自己,然后带上满心的耐心去倾听孩子,去鼓励和支持孩子,让孩子知道他们可以做到,这样孩子们就会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加自信。

倾听,这也是每个孩子所期待的,有些家长却不懂得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忽略了什么是孩子们真正的需要。作者强调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父母的陪伴,这样亲子关系就会更密切。读此处,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班上的学生,他们的父母不也是这样?王选是五年级转入的外来民工子弟的孩子,记得第一次见他,低着头眼睛不敢正视我,拘谨又带有几分自卑,看着让人很心疼。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他在是个贪玩但又机灵的孩子。小时候在奶奶身边长大,读小学才回到父母身边,由于顽皮,在家里常受父母的挨骂,甚至挨打。每次与他父母通话,在电话里她总是在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的不听话,从来没有听她夸过自己的孩子。记得那次跟着学生去租住的房子见着了他的父母,妈妈还带这一个7个月大的女儿,一见我就开始喋喋不休地诉说这孩子的不是,说着他要什么给买什么就还是不懂事,还拿出一件衣服给我看后背有一个三角形的洞:一件六七百的衣服穿到学校回家就成这样,于是孩子又是一顿毒打,手背上还挂着几道鲜红的伤痕。得知双休日父母上班这学生还要带7个月大的妹妹,让我很震惊,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本该属于他的无忧的童年在哪里?父母有没有去真正聆听孩子的心声,虽说家长瞒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却不懂孩子的心。于是我一五一十的对她说了一番话,分析了她的情况,让她改变以前那种教育方式,少责骂,多称赞,少动手,多倾听。后来有次遇见他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变了,如今能及时完成作业,变的懂事了。是的,王选在学校的行为表现也大有转变,成绩也不断在提升。孩子得到了父母的称赞,增加了其自信心。因此家长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使得亲子关系就会更加密切!

教师何尝不是要用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教师要用心去聆听孩子们眼中的老师。记得有一次放学在走廊里陈军航(这孩子班级学习成绩善可,平时的行为表现不佳,也常受我批评)跟我聊他说:“我是跟他最聊得来的语文老师,因为以前的老师总是罚他抄课文不喜欢,但是他说我有时候很凶……”于是我一直在思考我哪些方面让他觉得我凶呢,我应该如何走进他的内心呢?后来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这个孩子从小跟奶奶长大,也没少挨奶奶的责骂,父母一直在国外,十几年了几乎没有几次见过自己的父母,听着就心酸。这样的家庭孩子太缺关爱了,于是他在家里的情绪也被无意识的带到学校里,上课坐姿不端正,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字迹潦草,也许在学校里的一些不良的行为表现是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平时我也特地关注他,有些事情也特地叫他去做,比如叫他帮我倒一杯水,然后跟他道声谢谢,看他自豪又带有害羞的表情还是蛮可爱地。后来慢慢地也许感觉被老师认可,他的行为表现改变了许多。是的,孩子的成长需要被关注,需要被认可,倾听孩子们的需要,让我们的心慢慢靠拢,彼此信任,奇迹必会出现。

读了罗恩老师的《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其中的每一处都值得我去细细品味,去深深琢磨。作为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用心聆听学生的梦想,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用点点滴滴的爱去感动每个孩子,用爱去换取孩子们的信任,教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分享,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相信学生并与他们一起追逐创造教育的奇迹吧!

创造奇迹的奇迹男孩读后感分享


读读好的奇迹男孩,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在阅读了奇迹男孩后,我想您对于这个奇迹男孩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奇迹男孩的理解。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奇迹男孩的读后感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整理的“创造奇迹的奇迹男孩读后感分享”,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创造奇迹的奇迹男孩读后感分享(篇一)

《奇迹男孩》是近期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比较火的一部作品,和印度的《神秘巨星》并驾齐驱。《神秘巨星》在商业营销上打着中国观众所熟知的演员阿米尔汗的招牌,而《奇迹男孩》则完全靠口碑相传和影视相关公众号推波助澜了,至少对于中国的大部分观众来说是这样。

先是老大在电影院看完了《奇迹男孩》,然后Bella给老大推荐了《Wonder》这本书,也就是电影《奇迹男孩》的原著小说。老大问我有没这本书的电子版,我觉得书的封面似曾相识的感觉,到自己的云盘里面一搜,还真有,在USATODAY这个文件夹里面,马上贡献了出来。《Wonder》这本书,在USATODAYs Best-Selling Books 12/21/2017十佳销售榜单中排名第二。

紧接着老大开始看《Wonder》的原版书,qq老师也悄不作声的开始看,看完书后说写得很棒,难度也不大,书中好几处还把她给看哭了。这下我就心痒痒了,趁着周末空闲,先从网上下载高清资源看完电影,然后立即看书,暂停手头正在看的《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三天时间看完。

《Wonder》这本书,之所以畅销且热度不减,我觉得作者抓住了几个点。一是内容简单质朴看起来比较轻松,就像中国原来有一档节目叫东方时空,它的口号是:讲诉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二是遣词造句简单,难度不大,可以覆盖不同年龄、地域和阶层的读者。三是书中传递出来的价值观被普罗大众广泛接受:天生残缺的人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中国有一个成语形容叫:身残志坚。四是多点叙事的文法结构安排得很巧妙,全书总共分八个章节,每个章节以不同的人物出场进行第一人称视角叙事,每个章节彼此连接又互相穿插,画面感很强,可读性就更强。

书中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家庭中有幽默风趣的爸爸,有把所有时间和精力扑在孩子身上的妈妈,有坚强懂事的姐姐,有出生时候遭遇不幸却又勇敢面对生活的弟弟小八月(核心男主角)。所有看点围绕小八月展开,他的日常生活,他的校园生活,他认识的新朋友,他和朋友产生的矛盾、和解,他的冤家对头等等。其中校园生活占据了全书的很大篇幅,也是电影中着力刻画的看点。

不同人群看这本书,应该会有不同的感受。比如我有一个快八个月大的女儿,我读到小八月一出生就动了二十多次手术这里就很难受,在电影中看到小八月出场的时候心里面也是咯噔一下,觉得人生来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衔着金钥匙,有的人一来到这个世界就经受诸多磨难。小八月第一次离开父母体验校园生活就遭受了他人的冷眼和排挤,认为他是一个不正常的人,甚至看到他就很害怕,他回到家哭着问他妈妈说为什么我会长成这个样子,为什么我要跟其他人不一样。电影和书看到这里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情绪波动,站在小八月的角度,他年纪轻轻就承受了太多不必要的痛苦,在情绪上他需要狠狠的发泄出来。站在小八月妈妈的角度,尽管她从头到尾不停地安慰和开导儿子,但她内心的痛苦可以从书中或电影里感受到。

在书的第二章,以小八月姐姐Via的视角进行描述,有一个场景印象很深刻。Via经常在夜晚透过门缝看到August的妈妈站在他的房间门口,长时间不说话,不知道她在干嘛。这幅画面使得August妈妈的痛苦跃然纸上。

在书的第六章,以小八月的视角进行描述,他们家的宠物狗Daisy(之前是流浪狗,被August的爸爸从外面捡来抚养)去世,他爸爸深夜一个人在客厅餐桌前抽搐,August上前轻慰。

书中这样的小情怀小感动比比皆是。作者是一个细腻的人,非常擅长描写人物的内心,通常只需要点一下,就像蜻蜓点水,水波荡漾开来,就是一个充满色彩和内容的画面。这些画面需要读者展开想象,通过想象,又达到了和作者的互动,这样的感觉是很奇妙的。

通过这本书,还可以吸收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内容,比如说如果你的家庭遭遇了这样的不幸,你会怎么去处理。你选择遵从小八月爸爸的乐观通达,或者选择遵从小八月妈妈的坚强隐忍,或者像小八月的姐姐那样,无论他遭遇怎样的非难,总是第一时间冲出去保护自己的亲人。除此之外,还有孩童之间的友情,代入感很强,几乎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跟着这本书,顺顾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正如前面说的,《Wonder》这本书难度不大,适合各个年龄阶层的人观看,也适合想要看英语原版书却一直找不到合适资源的人群,如果能细细把这本书读完,相信对其他原版书的阅读会更有兴趣也会更有信心。

创造奇迹的奇迹男孩读后感分享(篇二)

 如果你可以做一切正常人可以做的事情,比如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能跑能跳,能融入群体,走在街上不会引来别人异样的眼光,能每天健康的做自己的事情而不用为身体带来的疾病和缺陷所困扰,那就应该感谢生活了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群人,我们每天做的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弥足珍贵而又不可求的事情。 是美国作家R.J帕拉西奥的作品,自2012年出版以来,是连续三年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的精彩小说。 讲述了一个面部有缺陷的小男孩如何进入普通的学校,在经历了别人异样的眼光以及言语的打击之后,如何获得真挚的友情,获得大家的认可,重拾自信,积极的面对生活的故事。 当别人面对自己的严重的面部缺陷所做出的惊讶表情或是无意的言语时,那其实并不是容易接受的,何况还会有人恶意的讽刺辱骂,这对于一个人的心理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

而书中的小主人公奥古斯特做到了,他也痛苦,他也害怕,但还是勇敢的开始了自己新学校的生活,面对大家的异样眼光和一些学生的讽刺,他最终没有退缩,慢慢他收获了真正的友情和大家的认可。

quot;无论他们怎么说,你仍然如此美丽,流言蜚语不能把你击倒

无论从哪方面,你都无懈可击"

这个美丽,不是说一个人的外表,而是从内心里真实拥有的善良,是面对生活选择的善良,和勇气。

读这本书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一种温暖,爱奥古斯特的爸爸妈妈还有姐姐,还有最后死去的黛西(他们家的狗),还有奥古斯特在学校里交到的好朋友,他们没有像别人一样害怕嫌弃奥古斯特,而是给了他更多的温暖和爱。

还有感受到的对于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好好生活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总会被各种烦恼所缠身,而忽略了本该好好珍惜的事情和人。

只有以最重要的事情为导向,我们才会看到什么是我们该珍惜的,什么是我们不该多为此浪费时间和精力的。

这本书,很值得一读,那些自卑,对于生活充满抱怨的人,都可以看一下。能会发现,每个人都不易,不是只有你,才是最惨的。

创造奇迹的奇迹男孩读后感分享(篇三)

奇迹男孩是本引人入胜的书,开始时我以为是一部面部畸形人士的逆袭成功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渐开展和更多人物视觉的展现,让我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个孩子会怎么样,他能安然适应学校的生活吗?

奥古斯塔是8月的谐音,或许北半球的大多国家,八月都是即将收获的季节,但每个人都需要抗过一月的寒冬和七月的酷暑。

奥古斯特很不幸,他面部畸形使得他不得不承受周围人异样恐惧的目光,承受善良人们怕伤害到他而做出的掩饰行为,无意的伤害才是最大的伤害,可他自己却无能为力。

奥古斯特又是幸运的,他的家人爱他,周围有那么多善良的人们,虽然这些善良的人在选择善良上犹豫过。

奥古斯特的奇迹更应该是善良的奇迹,奥古斯特承载着这种善良。

我想每个人都不想成为奥古斯特,即使他获得了全场起立的掌声~每个人也都希望成为奥古斯特,在面临苦难时能遇到那么多善良的人。每个人也都希望是奥古斯特的朋友们,能够毫不保留的展现自己的善良和美好。

选择对的事,坚持做。

创造奇迹的奇迹男孩读后感分享(篇四)

这是一本绝佳的教育之书,多重视角看来看待发生的所有事情。关于长相,关于善良,关于命运,关于友情,关于成长,我们都能在书中得到思考和答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烦恼,每个人都会陷入困境,每个人都在同生活苦战并且永不放弃,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奥吉,我确信,这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

关于长相

以貌取人是人的天性,但真正的美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有时候,多花一些时间去了解别人的内心,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会或多或少的有疤痕或皱纹,这是一张展示我们过往经历的地图,而这样的地图,从来,从来都不会丑陋。就像那个温柔聪明,但因为脸部畸形,而又敏感脆弱的奥吉,从心底里觉得他酷呆了,你一定也会被他感染的!

关于善良

当你不知道如何选择时,选择善良,总不会错,而奥吉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就连欺负他的七年级大孩子,他也不忍心让之受到伤害……图什曼校长给杰克的信,也让我感动,他说,亲爱的威尔同学,我执教20年总结的一个经验就是,每件事我们都要看两面。其实,我能想象打架的起因是什么,殴打同学绝对是没有理由辩解的,但我知道,友情值得捍卫!这是一位多么睿智的校长,有时候真的会因为这样一个有力量的师者,而爱上以后未知的一切,至少我是这样的。

关于命运

生活不会厚爱任何人,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生活的本质就是一个困难接着一个困难,在解决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我们的能力得到锻炼,我们的性格得到磨砺,我们的心性得到提升,真正的勇者,永远只属于那些看透了生活的本质,依然热爱生活,勇往直前的人!

关于友情

只有付出真心,方能收获友情!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其实很奇怪,我们总是会用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打碎的镜子无法重圆来形容不能挽回的友情,但是友情却可以用真心来修补,奥吉和杰克是,维娅和米兰达也是,他们用真心修补过后的友情更加坚固!那些看清你,却依然喜欢你的,才是真朋友,值得珍惜一辈子,不是吗?

关于成长

成长,就是敢于选择自己走的路,这使得成长注定是一件痛苦但却饱含意义的事情。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无数次的心理地震,对我来说生命中最糟糕的一天,对别人而言却可能只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除了我们自己,甚至都没有人察觉到我们今天都遭遇了什么,这使得我们不得不独自面对成长的痛,但,请不要错失成长的勇气,勇于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为之努力,永不妥协!

创造奇迹的奇迹男孩读后感分享(篇五)

你的行为就是你的纪念碑——埃及墓碑文。

读完之后心情会放松很多。我喜欢作者从几个人的角度来讲故事、看问题,这样我们读者就能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的更全面。一边读一边审视自己,可能自己也遇到过“奥吉”,可能自己就是“奥吉”。

如何对待别人、如何接受自己,这不就是我们终其一生想要解决的难题吗?对待别人“比应该做的更善良”,心存善良,选择善良,我们都有可以更善良的能力。今年我所带的学生里依然有“奥吉”,一个是自闭症孩子,一个是“唐宝宝”,我想我需要更大的能力去做比应该的更善良的事,也应该把这种善良传递和感染其他孩子。面对自己时,也有过和“奥吉”类似的敏感、自卑,也想要躲藏、抱怨,恐惧冷落恐惧未来。但也正如“奥吉”一般,在成长中我逐渐认清自己,努力提升自己,开始接受自己。每一次努力让我多一分自信,每一次付出让我多一分笑容,每一次失败让我多一分坚持,每一次尝试让我多一分勇敢……当我微笑着接受自己时,我发现世界也在接受我!

我的行为就是我的纪念碑!

语文教师读《奇迹男孩》的教育笔记


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我相信每个人看了《奇迹男孩》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为了充分回味《奇迹男孩》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应该怎么写好一篇《奇迹男孩》的读后感呢?读后感大全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语文教师读《奇迹男孩》的教育笔记”,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师读《奇迹男孩》的教育笔记【篇一】

今天我读了《奇迹男孩》这本书,主角是奥吉,大名叫奥古斯特,他是一位“特别”的小男孩,说他“特别” 奥古斯特一直到五岁,已经大大小小做过了二十七次手术,他才可以呼吸、可以说话.....他十岁之前没上过学在家里他的爸爸、妈妈教他语文 、数学、英语......

奥古斯特到了十岁,他的父母决定送奥古斯上学。由于他有学习基础,所以他从五年级开始上。开学的前一天,父母带他拜访了校长图什曼先生。图什曼先生对奥古特十分友好,特意安排三个同学带领奥古特参观学校,奥古特害怕别人嘲笑他的脸,就一直躲在妈妈身后不敢离开。在妈妈鼓励下,奥古特才跟随三名同学去参观学校。但没想到三名同学一路上谈论的全都是他的脸,这让奥古特很伤心。第二天开学,奥古特带上了宇航员的头盔,这样别人就看不到他的脸了。到了学校门口,妈妈却摘下了他的头盔,告诉他要勇敢面对困难。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之后,奥古特学会了面对,还交了很多好朋友。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不要嘲笑他人的缺陷,要关心弱势群体。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不要逃避。

语文教师读《奇迹男孩》的教育笔记【篇二】

“颜即正义”这句话是许多“外貌协会会员”说出的。在如今,颜值似乎就是丈量一个人的标准,而《奇迹男孩》这本书,能带给你不一样的体会。

“我的出生是搞笑的”《奇迹男孩》的主人公奥吉以自嘲的方式介绍了自己,他经历27次手术,最终的面容却依然不太理想,进了学校之后,虽然一开始依旧收到了同学们带来的嘲讽、轻蔑的眼光,伙伴的欺骗与远离,但他并未放弃,通过家人、老师的开导与帮助,走出内心的封闭,融入了学校的生活,散发出了闪光点,创造了一个奇迹,毕业时的奖章就是最好的证明。

奥吉是一个小英雄,从一开始的内向、弱势到逐渐开朗、强大,他虽然有一张不完美的脸庞却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在成长的路上,他拥有聪明、幽默,有爱心的种种特点,这是他的外表掩盖不了的,这也是奥吉最后得到那么多人的尊重,收获了友情的真正原因。反观,我身边的一位朋友,也与奥吉差不多。

我的那个朋友小时候因为贪玩,导致只能拄着拐杖行走。我小时候并不认识她,甚至一起与小伙伴围观她,那手还不礼貌地指向她,嘲笑她的腿,还不懂事地拉拢许多人过来围观她。她的眼眶盈满泪水,默不作声地背对着我们走了,我们没有看到她那伤心难过的表情,反而故意大声说:“看呐,瘸子走了!”我们当时一心只想从她身上取乐,说出的话是多么难听,多么刺耳,现在每每想起那个时候的自己,都有种想攥紧拳头冲上去的感觉。

后来,我们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我能经常见到她了。有一次,我在下课时与同学嬉戏打闹,一不小心踩到了水坑,扭到了脚,本以为周围的伙伴会搀扶我一把,没想到她们竟然指着我,大笑地说:“瞧!她好像瘸子!”我根本料不到她们会这么说,眼神逐渐暗淡。这是,她过来了,我闭上眼,静静等待她的嘲讽,可不,现在角色互换了,我变成了当时的那个她。她的声音响起来,我等待着刺耳的话语,却没有想到她说:“把手给我,我扶你起来。”我愣住了,直到她吃力地搀起我,我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心中复杂的情绪,有震惊,有惭愧,还有感动……我与她慢慢接触,发现她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女孩,接着,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面对这些人,其实我们只需要摘下自己的有色眼镜,放下偏见,他们不需要让别人以为自己与众不同,他们只想成为普通人,拥有接近常人的生活,仅此而已。我们与他们将心比心,虽然做不到感同身受,但也可以接近他们。或许我们会因为同情而接触一个人,但与他们真正相处融洽的原因却是他们的性格,他们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他们还没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后,也是他们收获友情,收获尊重的时候。

“每个人一生中都至少应该获得一次全场起立鼓掌的机会,因为我们都胜过这个世界。”这句话应该是所有人的真实写照吧!

语文教师读《奇迹男孩》的教育笔记【篇三】

“当一件事情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当你不能同时抉择正确和善良的时候,请问你是选择正确还是选择善良?这个时候,我会选择善良。”这就是《奇迹男孩》的故事主题。

你肯定会问,善良不就是正确吗?难道正确不一定代表善良?我不想举那个众所周知的“你有权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例子,也不想提“抽梯事件”的例子,我只想说世间的一些“正确规则”并非发乎人们的初衷,在我们本心那纯纯的善良面前,在历史滚滚的车轮面前,那些人为的一时的所谓规则,就像螳螂细细的手臂那般显得渺小无力。

《奇迹男孩》,从它的书名我们不难了解,此书讲述了主人公奥古斯特——一个先天面部畸形的男孩如何度过他初中的第一学年,作者细腻地描写了这个孩子从戴着头盔不愿以真面目示人的怯弱、挣扎,到勇敢战胜自己进而蜕变的心理变化;通过奥古斯特因“丑陋”而被人取笑、轻视、侮辱,到靠自己的顽强努力和坚持获得学校奖励的经历,让人由衷感慨奥古斯特原来是那么的智慧、那么的坚强、那么的无畏,能够战胜来自周围的世俗偏见甚至歧视,这实在是“奇迹”,也应验了一句话:“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够打败你。”

我认为,此书的主题如果仅限于“从逆境中奋起”这样的描述,那类似的榜样这个时代已经太多,并不足以打动所有读者的心,打动大家的到底是什么呢?作者在书中不仅以奥古斯特为第一人称来叙述他的经历,更通过奥古斯特家人、同学、朋友的视角娓娓道来发生在奥古斯特身边的大小事件。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默默传递在人们心中的主旋律,如:姐姐维娅自始至终无私无我地对弟弟倾心爱护;同学萨默尔力排众议毅然选择了善待奥古斯特;哥们杰克威尔在忍受大半个班级排挤的情况下,依旧选择和奥古斯特做朋友;校长图什曼不顾校董会反对,坚持让奥古斯特上学。为什么他们没有随应世俗大流、顺从盛行的规则而听从内心?因为他们选择了自己心底那份不容隐没的善良。而奥古斯特在被他人欺凌侮辱后,仍选择了宽容和原谅,不至于使欺侮他的人退学,这更是因为奥古斯特内心一直保持着对所有人的那种最初的纯纯的善良。无疑,这些洋溢着温暖的良知、善意、爱心早已不被世俗的权势、财富、相貌、规则甚至是任何一个人所拘束,超越了一切,从而深深打动和感染了我们。也正因为如此,奥古斯特虽然其貌不扬,但身边呈现的诸多美好也就有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解释——善良,这更印证了校长的话:“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什么时候,你们都应尽可能对别人友善一点,那么世界真的会变得很美好。”

奥古斯特最终获得了学校一年一度的大奖,因为他“有能力通过自身的魅力激励更多的心灵”,正如他的获奖感言“不应该为我一个人鼓掌,而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为他鼓掌”,世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都在焕发着各自生命的光彩,都值得被尊重,尽管每个人的相貌不同、禀赋不同、能力不同、生存环境不同,但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正是这些不同的人、不同的生命存在形式组成了我们这个纷繁又美丽的世界。

“作为人类,我们所拥有的,不只是善良待人的能力,还有选择善良的能力。”无论相貌美丑、才能大小、财富多少,这都是你最大的权利,而如果你选择了善待他人、选择了内心深处那纯纯的善良,你就是那个足以胜过世界的奇迹。

教育书籍《奇迹男孩》读后感范文 (精选3篇)


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我们读了作者帕拉西奥 写的《奇迹男孩》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奇迹男孩》读后感,一篇属于自己的《奇迹男孩》读后感该怎么写呢?读后感大全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教育书籍《奇迹男孩》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书籍《奇迹男孩》读后感范文(篇一)

“你就是我们的奇迹!”

这本书带给我的比我预想的要多得多!不知道是不是偏见,了解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因遗传而有面部异常的小男孩时,我便主观代入了一个周围人由厌恶到理解最后接受的框架。但惊喜即在于,哪怕读者知道这个男孩的“奇迹”将会依此展开,作者的情节安排以及丰富的多人物角度呈现也使这本书包含了更发人深省的情感启迪。难道只有奥吉的善良与成长是奇迹吗?爸爸的幽默、妈妈的温柔、姐姐的善解人意促成了一家人温馨亲密的家庭关系,有句话叫“一个人接收到多少爱,便会拥有多少爱人的能力”;我想,就是这样的可爱家庭给了奥吉源源不断的爱的力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奥吉,哪怕遭遇很多先天的磨难,也始终会是一个散发着光芒的小太阳,给周围人带去正能量。他认清了朱利亚的虚伪与自私,也明白了杰克和莎莫尔等的真情。很高兴看到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优缺点,有成长过程中的迷茫与顿悟,这样立体的人物一个一个出现在奥吉的生命里,让我也感动不已!每个人都应庆幸自己不是一座孤岛,我们的成长有他们见证,更荣幸的是,通过彼此帮扶着历经坎坷,我们有幸在短暂的生命里间接获取了更真实的不同体验。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也是结交朋友最棒的体验之一。

感谢范同学的推荐我有幸看到这样一本优秀的外国儿童作品,如果我以后有了孩子,睡前故事里一定会有一个叫奥吉的小男孩的影子。

教育书籍《奇迹男孩》读后感范文(篇二)

 同名电影正在热映,虽未有机会观影,但可以想象最吸引观众的一定是造就奇迹的那份勇气、善良与关爱。

作者尝试从不同孩子的视角来讲述奇迹男孩的成长,如同译者所言,每个读者都会在其中找到自己在看待弱势群体时的影子。

10岁男孩奥古斯特因基因缺陷导致面部发育畸形,奇迹不仅体现在现代医学使他有了接近常人的生活,更体现在敏感的心灵如何在亲情、友情和社会文明的滋养下变得强大并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毫无疑问,奥古斯特是勇敢面对苦难的小英雄,但从弱势到强大的过程永远不是个人秀,能够真正融入社会更多源自亲情的关爱、友情的支撑和社会的容纳,而这恰恰是实现机会平等的根本之所在。

对奥古斯特而言,这是你的奇迹;对奥古斯特身边的人而言,这更是你们的奇迹。

本书对孩子是将心比心的成长引导,对父母则是滴灌心灵的情感塑造,值得亲子共读。

教育书籍《奇迹男孩》读后感范文(篇三)

“当一件事情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当你不能同时抉择正确和善良的时候,请问你是选择正确还是选择善良?这个时候,我会选择善良。”这就是《奇迹男孩》的故事主题。

你肯定会问,善良不就是正确吗?难道正确不一定代表善良?我不想举那个众所周知的“你有权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例子,也不想提“抽梯事件”的例子,我只想说世间的一些“正确规则”并非发乎人们的初衷,在我们本心那纯纯的善良面前,在历史滚滚的车轮面前,那些人为的一时的所谓规则,就像螳螂细细的手臂那般显得渺小无力。

《奇迹男孩》,从它的书名我们不难了解,此书讲述了主人公奥古斯特——一个先天面部畸形的男孩如何度过他初中的第一学年,作者细腻地描写了这个孩子从戴着头盔不愿以真面目示人的怯弱、挣扎,到勇敢战胜自己进而蜕变的心理变化;通过奥古斯特因“丑陋”而被人取笑、轻视、侮辱,到靠自己的顽强努力和坚持获得学校奖励的经历,让人由衷感慨奥古斯特原来是那么的智慧、那么的坚强、那么的无畏,能够战胜来自周围的世俗偏见甚至歧视,这实在是“奇迹”,也应验了一句话:“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够打败你。”

我认为,此书的主题如果仅限于“从逆境中奋起”这样的描述,那类似的榜样这个时代已经太多,并不足以打动所有读者的心,打动大家的到底是什么呢?作者在书中不仅以奥古斯特为第一人称来叙述他的经历,更通过奥古斯特家人、同学、朋友的视角娓娓道来发生在奥古斯特身边的大小事件。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默默传递在人们心中的主旋律,如:姐姐维娅自始至终无私无我地对弟弟倾心爱护;同学萨默尔力排众议毅然选择了善待奥古斯特;哥们杰克威尔在忍受大半个班级排挤的情况下,依旧选择和奥古斯特做朋友;校长图什曼不顾校董会反对,坚持让奥古斯特上学。为什么他们没有随应世俗大流、顺从盛行的规则而听从内心?因为他们选择了自己心底那份不容隐没的善良。而奥古斯特在被他人欺凌侮辱后,仍选择了宽容和原谅,不至于使欺侮他的人退学,这更是因为奥古斯特内心一直保持着对所有人的那种最初的纯纯的善良。无疑,这些洋溢着温暖的良知、善意、爱心早已不被世俗的权势、财富、相貌、规则甚至是任何一个人所拘束,超越了一切,从而深深打动和感染了我们。也正因为如此,奥古斯特虽然其貌不扬,但身边呈现的诸多美好也就有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解释——善良,这更印证了校长的话:“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什么时候,你们都应尽可能对别人友善一点,那么世界真的会变得很美好。”

奥古斯特最终获得了学校一年一度的大奖,因为他“有能力通过自身的魅力激励更多的心灵”,正如他的获奖感言“不应该为我一个人鼓掌,而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为他鼓掌”,世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都在焕发着各自生命的光彩,都值得被尊重,尽管每个人的相貌不同、禀赋不同、能力不同、生存环境不同,但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正是这些不同的人、不同的生命存在形式组成了我们这个纷繁又美丽的世界。

“作为人类,我们所拥有的,不只是善良待人的能力,还有选择善良的能力。”无论相貌美丑、才能大小、财富多少,这都是你最大的权利,而如果你选择了善待他人、选择了内心深处那纯纯的善良,你就是那个足以胜过世界的奇迹。

《奇迹的价格》读后感


《奇迹的价格》读后感

《奇迹的价格》读后感(1)

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她的小弟弟病的非常厉害可是父母没钱给弟弟治病,父母说只能等待奇迹于是她便拿出自己积攒的一枚五十美分的硬币去了药店去为他的小弟弟买奇迹。小女孩儿的信念,打动一位衣着考究的绅士,这位绅士就是著名的精神外科医生卡尔顿-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被小女孩儿的精神感动了,免费为小女孩儿的弟弟,菲利斯做了手术。弟弟得救了。事后妈妈问小女孩儿,你买的奇迹多少钱?小女孩儿笑了,她说:50美分加上一个小女孩儿的坚定的信念。读完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不管什么难题坚定的信念,一定能通过难关,不要放弃,因为办法总比问题多。

《奇迹的价格》读后感(2)

《奇迹的价格》是写一个叫苔丝的小女孩,8岁就很懂事了。有一天听到爸爸妈妈说弟弟病的很重,家里很穷,没有钱,只有做手术,才能保住弟弟的性命,但是手术的费用非常的贵,伤心的母亲只能盼着奇迹的出现。懂事的苔丝把自己积攒的钱都拿了出来,还很仔仔细细的数了三遍,就向药店走去。在药店里苔丝把弟弟的事情说给药剂师听,最后苔丝给药剂师说要买奇迹?药剂师的弟弟,是位著名的医生,他帮助了苔丝一家人,免费为苔丝的弟弟做了手术,弟弟的病好了。

苔丝很勇敢,也有执着的信心,表现出了对弟弟的关爱。还有医生帮助和无私的爱心,一起创造出了奇迹。

《正念的奇迹》读后感


《正念的奇迹》读后感

当我读完《正念的奇迹》这本书后感觉有很多话想说,这本书给我的启迪是:我们很多人,尤其是现在的我,没有活在当下,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而是一直活在焦虑中,有时甚至是在麻木中生活,这种状态让自己感知不到生活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么能够看管好自己的心,是学会正念的重要方式,让自己时时刻刻都能够感知到生命的美好,就是要学会以正念的思维方式去面对每一天每一刻的生活。当然,要想达到这个境界还需要用很多书中的方法去修练和学习。

记住,最重要的时刻永运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在;现在是我唯一能主导的时间。最重要的人永远就是那个当下和你在一起,在你面前的人,因为谁也不知道将来你是否还会与他人共处。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你身旁的人快乐,因为这就是人生所追求的。

下面与大家分享本书的精华:

32个正念练习

1.早晨醒来时,轻轻地微笑

在天花板或者墙上挂一根树枝或其他标示,甚至是笑这个字,好让你一张开眼就能看到。这个标示有提醒你的作用。

利用起身前的片刻掌握好呼吸,轻轻地吸进并吐出三口气,同时轻轻地微笑,随顺你的呼吸。

2.闲暇时,轻轻地微笑

不管在任何地方坐着或者站着,记得轻轻地微笑。

看着一个小孩、一片树叶、一副墙上的画,或任何其他相对来说的静物,保持微笑。

安静地吸气与吐气三次。轻轻地微笑,将你专注的所在处视为你的真实自性。

3.听音乐时,轻轻地微笑

听一段音乐,听上两、三分钟。

专注在歌词、曲调、旋律与音乐情境上。

注意你的呼吸,轻轻地微笑。

4.发怒时,轻轻地微笑

当你意识到自己在发怒,立刻轻轻地微笑。

安静地吸气、吐气三次,保持微笑。

5.平躺,全身放松

背部平躺,不要用垫子或者枕头支撑。

双臂放松,平放在身体两侧,双脚微微张开,向外舒展。

轻轻地微笑。

轻轻地吸气、吐气。专注于你的呼吸。

放松全身肌肉。放松每一寸肌肉,就好像它正要沉到地底下,或像悬挂在微风中的一片丝绸那般柔顺。

完全地放松,只要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微笑。

把自己想成一只猫,全身软绵绵地躺在温暖的炉火前。当猫的筋肉松弛下来,任何人的抚触,它都不会抗拒。

持续呼吸十五次。

6.坐姿放松

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或双腿交叉而坐(印第安式坐姿),或跪坐(日式坐姿),甚至做到椅子上,两脚着地。

轻轻地微笑。

吸气及呼气,保持微笑。

放松。

7.深呼吸

背部平躺。

平稳轻柔地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胃部的高低起伏。

当你开始吸气时,让腹部鼓起,好将空气带进下肺部。

当上肺部开始充满空气时,你的胸腔会开始鼓起。

腹部则会缩下去。

不要让自己累着了。

像这样继续练习呼吸十次。

一般来说,呼气会比吸气来得久些。

8.用脚步测量呼吸

缓慢悠闲地散步,不论是在花园里,或是沿着河或在乡村小路上都好。

像平常那样呼吸。用脚步来测量呼吸的长度-呼气和吸气的时间。

像这样继续几分钟后,开始借着多数一步来拉长呼吸,试着拉长呼吸时间。

不要强迫自己拉长吸气,自然就好。用心观察,看着自己是否会想刻意拉长吸气。

像这样继续呼吸十次。

现在,再多数一步来拉长呼气。

注意吸气是否也因为多走一步而拉长,只有在觉得拉长吸气会带来喜悦时,才拉长吸气。

像这样呼吸二十次,然后恢复平常的呼吸。五分钟后,可以再开始拉长呼吸的练习。觉得有点疲倦了,就恢复平常的呼吸。

反复几次拉长呼吸的训练后,呼气和吸气的时间会渐渐变得相等。

不要练得太久,练习呼吸时间相等十到二十次就好。

然后就回复到平常的呼吸。

9.数呼吸

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或散散步。

吸气时,要保持正念:我正在吸气,一。

呼气时,也要保持正念:我正在呼气,一。

记得要从腹部呼吸。

开始第二次吸气时,要保持正念:我正在吸气,二。

然后慢慢呼气,同样保持正念:我正在呼气,二。像这样一直数到十,然后再从一开始数起。只要数错或忘了数,就回到一重新开始。

10.听音乐时,随顺你的呼吸

听一段音乐。

深长地、轻柔地、平稳地呼吸。

随顺你的呼吸,但做它的主人,同时对音乐的旋律与情境保持觉知。

不要迷失在音乐中,要继续做你的呼吸和自己的主人。

11.谈话时,随顺你的呼吸

深长地、轻柔地、平稳地呼吸。

在听朋友说话以及自己的回答时,随顺你的呼吸。

就像听音乐时那样继续练习。

12.随顺你的呼吸

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或散散步。

从腹部 轻缓而平常地吸气,并保持正念:我正像平常那样地吸气。

呼气时,同样也保持正念:我正像平常那样地呼气。像这样继续呼吸三次。

在第四次呼吸时,拉长吸气,并保持正念:我正深深地吸进一口气;保持正念地呼气:我正深深地呼出一口气。继续呼吸三次。

现在,用心地随顺你的呼吸,觉知你的腹部和肺部的每一个动作。

跟着气息的出入。保持正念:我正在吸气,并自始至终都跟随着我的吸气。我正在呼气,并自始至终都跟随着我的呼气。

像这样继续呼吸二十次。再回到平常的呼吸。

五分钟后,重复方才的练习。

记得呼吸时要保持微笑。

一旦你能掌握这个练习,就可以继续下一个练习。

13.运用呼吸,静定身心以知喜

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

轻轻地微笑。

随顺你的呼吸。

当你的身心都安静下来,继续非常轻柔地呼吸,并保持正念:我正在吸气,让整个呼吸轻盈、平和。我正在呼气,让整个呼吸轻盈、平和。

像这样持续呼吸三次,在正念中生起这样的想法:我正在吸气,我的身心都平静、喜悦。我正在呼气,我的身心平静、喜悦。

在正念中持续这样的想法五到十分钟,或一个小时都可以:这要看你的状况和你有多少时间而定。练习开始和结束,都保持放松且轻柔。

如果你想停止练习,先用双手轻柔地按摩双眼、脸颊与腿上的肌肉,再回到平常的坐姿。

稍等片刻,再站起来。

14.对身体的姿势保持正念

这个方法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练习。

先专注在呼吸上,比平常安静且深长地呼吸。

不论你在走路、站立、趟卧或者坐着时,都对身体的姿势保持正念。

要知道你在哪里走路;知道你站立在哪里;知道躺卧在哪儿;知道坐在哪儿。

对你的身体为什么处于这种姿势,保持正念。

距离来说,觉察到你之所以站在山丘上,是为了让自己恢复精力,还是为了练习呼吸,或就是为了站着。

假如你没有任何目的,也要清楚观照自己并没有任何目的。

15.泡茶时,保持正念

准备一壶茶款待客人,或泡给自己喝。

在正念中,缓缓地进行每个动作。

不要失去正念让任何一个最细微的动作滑了过去,心中要了了分明。

了知你的手正握住茶壶把手,提起茶壶。

了知你将清香暖热的茶水,倒入杯中。

每一个步骤都要在正念中进行。

比平常更轻且更深地呼吸。

如果你的心散乱了,就要先看好自己的呼吸。

16.在正念中洗碗

轻松地洗碗,就好像每个碗都是你观照的对象。

把每个碗都看做是神圣的。

随顺你的呼吸,避免心思散乱。

不要想着快快结束这项工作。

把洗碗当成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洗碗就是禅修。

如果你不能在正念中洗碗,那你也不可能在静坐中禅修。

17.在正念中洗衣服

不要一次洗太多衣服。

只要挑出三或四件衣服来洗。

用最舒服的姿势站着或坐着,以免背痛。

放松地搓洗衣服。

注意自己用双手、双臂的每个动作,注意肥皂和水。

当你把衣服搓洗干净了,你的身心应该会感到像衣服一样干净清爽。

记住!只要你的心散乱,就保持微笑且看好呼吸。

18.全神贯注地打扫房子

将工作分成几个步骤:清理东西;收整书籍;刷洗厕所;擦洗浴室;打扫地板;清除灰尘。

为每样工作安排好相当充裕的时间。

动作要慢,比平常还慢三倍。

对每样工作都全神贯注。

举例来说,整理架上的书时,看着书,觉知它是哪本书,了知自己正要把它放在哪个位置。

了知自己正伸手去够书,并取下它。

避免任何突然或粗鲁的动作。

对呼吸保持正念,特别是在心神散乱的时候。

19.慢动作洗个澡

给自己三十到四十五分钟洗个澡。

一秒也不要急。

从一开始准备热水,到最后穿上干净的衣服,每个动作都要保持轻缓。

注意每个动作。把注意力放在身体的每个部位上,不要有区别,也不要害怕。

对身上每一道水流保持正念。

当你洗完时,你的心应该像身体那般轻盈、平和。

随顺你的呼吸。

想象自己身处于夏日洁净清香的莲花池中。

20.想象自己是一颗鹅卵石

静静地坐着并缓缓地呼吸时,将自己想象成是一颗将沉落在清澈河流的鹅卵石。

下沉时,没有任何目的引导你的动作,朝着河床柔软的沙地那完全的休憩处沉落。继续禅观那鹅卵石,直到你的身心得到完全的休息,就如那颗在沙地上休憩的鹅卵石。

将这样的平静、喜悦持续半个小时,同时注意自己的呼吸。

没有任何关于过去或未来的念头,能将你从当下的平静、喜悦中带离。

宇宙就存在于当下。

没有任何欲望能将你自此刻的喜悦中拉走,即使是成佛或度众生的大愿都不能。了知到无论是要成佛或度众生,都必须以当下纯净的安详为基础,才能实现。

21.正念日,做自己的主人

从一星期中抽出一天来,哪一天都好,只要能配合你的状况。

忘掉其他天要做的工作,不要安排任何聚会,或接待任何朋友来访。

只做些简单的工作,例如打扫房子、做饭、洗衣服和清扫灰尘。

一旦房子整洁干净,东西也都各归各位,就慢动作洗个澡。

之后,准备泡茶、喝茶。

你可能会读读经文或写信给好朋友。

然后,散散步来练习呼吸。

在读经或写信时,都要保持正念,不用让经文或信将你的心给牵引到其他地方去。

读经时,要了知自己正在读什么,写信时,了知自己正在写什么。

遵循同样的步骤,就像你在听音乐或和朋友聊天时所做的一样。

傍晚时给自己准备清淡的一餐,也许只要一点水果,或一杯果汁就好。

晚睡前再静坐一个小时。

在这一天,要散步两次,每次半个小时到四十五分钟。

睡前别再读任何书,而是练习彻底放松五到十分钟。

做你的呼吸的主人。

闭上眼睛,轻柔地呼吸(但别呼吸得太长),并跟随你的腹部以及胸腔的起伏上下起伏。

在这一天的每个动作,都该比平常至少慢两倍。

22.观照自己的五蕴

找一张你年幼的照片。

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

开始随顺你的呼吸。

呼吸二十次后,开始专注于你眼前的这张照片。

回忆并体验拍摄这张照片时,组成你当时的五蕴:身体特征(色)、感觉(受)、知觉(想)、心的功能(行)与意识(识)。

继续随顺你的呼吸。

别让记忆把你给吸引走或将你完全席卷。

像这样禅修十五分钟。

保持微笑。再将正念转移到当下的自己。

觉察你此刻的身体、感觉、知觉、心的功能与意识,看看组成你的五蕴。

问自己:我是谁?把这个问题深植在心中,就像深埋一颗新生的种子在松软的泥土中,并且浇水滋润。

我是谁?这个问题,不该被当作一个用推论性思维去思索的抽象问题。

我是谁?这个问题,不可能借由理性思考来回答,只能以整个五蕴来面对。

别试着寻找一个理性的答案。

观照十分钟,保持轻缓的深长的呼吸,以避免被哲学性思考拉走。

23.观照自己与宇宙

独自坐在一间黑暗的房内,或夜里独自坐在河岸边,或任何能够独处的地方。

开始觉知自己的呼吸。

生起这个念头,我将用手指指着自己,然后指向相反的方向,而非指着自己的身体。

照见你自己外在于你的色身而存在。

照见你的色身就在你的面前--在树间、草地上、叶缝中,在河里。

清楚觉照到你就在宇宙中,而宇宙也在你之中,假如宇宙存在,你就存在,假如你存在,宇宙也就存在。

既无生,亦无死,既无来,也无去。

轻轻地微笑。

看好呼吸。

观照十到二十分钟。

24.观照自己的骸骨

以你觉得舒服的姿势躺在床上、垫子上或草地上,不要用枕头。

开始随顺你的呼吸。

想象你全身只剩下一副白森森的骸骨,躺在地面上。

轻轻地微笑,继续随顺你的呼吸。

想象你所有的肌肉都腐烂、消散,只有骸骨躺在地上,想象你的骸骨已埋葬在地下,躺了八十年。

仔细观察你的头骨、脊椎骨、肋骨、髋骨、腿骨、臂骨与手指骨。

保持微笑,极为轻柔地呼吸,心与大脑澄澈、宁静。

你会了解那副骸骨不是你,你的色身不是你。

你与其他生命合二为一,不朽地活在树林与草地中,在其他人身上、在鸟兽间。在空中、也在海浪之间。

骸骨只是你的一部分,你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你不仅是色身,甚至是受、想、行与识。

持续观照二十到三十分钟。

25.寻找你出生前的本来面目

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随顺你的呼吸。

集中注意力在你生命的起点--A。

了知到那也是你死亡的起点。

了悟你的生命和死亡同时存在显示:此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彼。如果彼不存在,也就不可能有此。

了悟到生命与死亡的存在,是相互依存的:其中的一个是另一个的基础。

了悟到你同时既是你的生,也是你的死,这两者并不敌对,而是同一实相的两面。

然后,专注在这双重显示的结束点--B,它总是被误称为死亡。

了悟到它乃是你生命的显现的终点,也是你死亡显现的终点。

了悟到到A之前与B之后,其实没有任何差别。

寻找你在A之前与B之后的本来面目。

26.观照一位逝去的挚爱

以你觉得舒服的姿势坐在椅子上或趟在床上。

开始随顺自己的呼吸。

观照一位逝去的挚爱,不论他走了几个月或几年。

清楚地了知到他全身的筋肉都已经开始腐化,只剩下一副骸骨静静地躺在地下。

清楚地了知到你自己的筋肉仍在这儿,仍在你的身上,仍然有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的聚合。

想想你和这个人过往与如今的互动。轻轻地微笑,随顺呼吸。

像这样观照十五分钟。

27.了悟五蕴皆空

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

开始调整你的呼吸。

观照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合中的空性。

逐一思维五蕴中的每一蕴,要了悟一切都在变化,既是无常,也是无我的。

五蕴的和合就如所有现象的聚合,都依循着相互依存的法则。

它们的聚合与解离,就如山顶云雾的聚集与消散,既不要执著,也不要否认五蕴。

要了知,喜欢与厌恶都是现象,属于五蕴的和合。

清楚了悟五蕴是空的,是无我的,但它们都是绝妙非凡的存在,就像宇宙中所有的现象,或存在任何地方的生命一样奇妙。

试着了解五蕴并没有真的经历生灭,因为它们本身就是终极实相。

借着这个观照,试着了悟无常是个概念,无我是一个概念,空性也是一个概念,你就不会被无常、无我和空性的概念所囚禁。

你将看到空性也是空的,而空性的究竟实相与五蕴的究竟实相,其实并无差别。

修行者必须彻底练好前面五个练习后,才能做到这项练习。练习时间视个人而定,可能是一个小时,也可能是两个小时。

28.慈悲地观照你最恨的人

静静地坐着。

呼吸,轻轻地微笑。

观照那个最让你受苦的人的影像,观想他让你最恨、最轻视或最厌恶的特质。

试着检视这个人的日常生活,什么会让他快乐,什么又会折磨他。

观照这个人的想:试着看透这个人依循何种思考模式与推理方式。

检视这个人希望与行动的动机是什么。

最后,思维这个人的识。

看看他的观点与知见是否开阔自由,是否被任何偏见、狭隘心胸、憎恨或愤怒所影响。

看看他是否是自己的主人。

像这样继续下去,直到你感到慈悲在你心底生起,犹如一口充满了清新之水的井,而你的愤怒与怨恨已然消散。

对同样的人,反复地做这项练习。

29.观照他人的痛苦,生起慈悲

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

开始随顺你的呼吸。

选一个就你所知最痛苦的人或最痛苦的家庭,或最痛苦的一个社团的情形,作为你观照的主题。

以个人为观照主题时,尽量看出那个人正在经历的一切痛苦。从色身的痛苦(疾病、贫困、身体的疼痛)开始。最好,开始思维由受所造成的痛苦(内在的矛盾冲突、恐惧、仇恨、嫉妒与内疚)。然后,再看看由想所造成的痛苦(悲观、以阴郁狭隘的心态思维所面临的问题 )。看看他的行,是否被恐惧、失望、绝望或仇恨所驱使。看看他的识,是否因为他的处境、烦恼、他周遭的人、他所受的教育、宣传或缺乏自制而封闭起来。

禅观这些痛苦,直到你的心生起像一股清泉般的慈悲,直到你能了悟那个人是因为环境与愚痴而在受苦 。你决定尽可能用最安静、最谦逊的方式,去帮助那个人脱离当前的困境。

以家庭为禅观的主题时,仍遵循相同的方法。先观照一个人的所有痛苦,然后再观照另一个人,直到你检视整个家庭的痛苦。了悟他们的痛苦就是你自己的痛苦,你不可能谴责这群人中的任何一个人,你必须尽可能以最安静、最谦逊的方式,帮助他们从当下的困境中解脱。

以社团为禅观的主题时,可以拿一个国家的情形当例子,而这个国家正饱受战争或其他不公、不以现象引起的痛苦。尽量了悟每个卷入这场斗争的人都是牺牲品,没有人希望痛苦继续下去,包括那些彼此斗争的党派,或看起来相当对立的两派。了悟并非只有某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要为这种情形而遭受谴责。

了悟这种情形之所以存在,乃是因为执著于意识形态,执著于一个缺乏公义的世界经济体系,而整个体系之所以屹立不摇,是因为每个人的愚痴和缺乏改变它的决心。了悟冲突的双方并非真的对立,而只是同一实相的两个面向。

看出最重要的事就是生命,相互杀戮和彼此压迫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记住《维摩诘所说经》中的话:

劫中有刀兵,

为之起慈悲。

化彼诸众生,

令往无争地。

若有大战阵,

立之以等力。

菩萨显威势,

降服使和安。

持续禅观,直到一切责备和仇恨都消失,直到慈悲与爱像一股清泉在你心中生起。发誓尽可能以最安静、最谦逊的方式,为觉知与和解而工作。

30.以无住行的精神工作

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

随顺你的呼吸。

取一个乡村发展计划或任何你觉得重要的计划,做为你观照的主题。检视这项计划的目的、即将运用的方法,以及与它相关的人。首先思维这项计划的目的。

了悟这项工作志在服务,在减轻他人痛苦,在生慈悲心,而非满足受赞美或被认同的欲望。接着,了悟这个计划所使用的方法,是在鼓励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别将这个计划视为一种施舍的举动。最后,思维与这个计划相关的人。

你还在用谁在奉献、谁在获益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吗?如果你仍然对谁是服务者、谁是获益者而有所区别,你是为了你和其他服务者而工作,而不是为了服务而服务。

《金刚经》说: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决心要以无住行的精神工作。

31.以缘起观来观照人生的成就

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

随顺你的呼吸。

回忆你人生中重大的成就,逐一检视它们。检视引导你迈向成功的才华、品格、能力以及其他有利的条件。

你认为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并因而感到自满和傲慢,检视这两种情绪。以缘起观来观照这整件事,看出你以为的成就并非真属于你自己,而是属于非你所能掌握的各种因缘条件的和合。

你能舍弃它们时,你才是真的自由了,不再被它们所困扰。

回忆你生命中最痛苦的挫败,逐一检视它们。检视你的才华、品格、能力,以及其他导致你挫败的不利条件。

检视你心中觉得自己不能成功所涌出的复杂情绪,以缘起观来观照这整件事,了悟你之所以挫败,并非因为你无能,而是因为缺少有利的因缘条件。了悟你根本无能为力去承担这些挫败,了悟在和谐挫败并非你个人的事。

了悟到这点,你就能自其中解脱。只有当你能舍弃它们时,你才真的自由了,不再受它们干扰。

32.不受限于缘起法,也不背离它。

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

随顺你的呼吸。

运用缘起观的一种练习:观你自己、观你的骸骨,或观逝去的挚爱。

了悟一切事物皆无常,没有永恒的实体。

了悟虽然事物无常,没有永恒的实体,然后它们却绝妙非凡。

当你不再受所有的因缘条件束缚,也就不再受非因缘条件的东西所束缚。

看看圣人,虽然不受限于缘起的教法,却也不背离它:虽然能将这个教法犹如一堆灰烬般地丢弃,却也能常安住其中,而不被它所淹没,犹如水上行舟一般。

一直观照,直到你了悟,悟道者不会被救度众生的工作所奴役,但也永远不会放弃救度众生的工作。

美丽的教育梦_《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美丽的教育梦_《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是全美著名的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的教学生涯的总结。这本书受到各个媒体各个专家名人的推崇,虽不像荐言所说的好的无以复加,但是这本书却足以引起我们深深的反思。雷夫在这本书主要记录了他所带领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所做的事情。

翻开这本书,笔者不得不感慨“矛盾是普遍的”,我们所诟病的那些教育问题在美帝也同样存在甚至更严重:

“教学过程中屡屡受挫和睡眠不足都是家常便饭。”

“种族歧视、贫穷以及无知长期在校园里占统治地位;再加上毫不领情、不懂得感恩的学生和教师队伍里素质低下的人,更是让问题雪上加霜。”

“或许教育界多的是不懂装懂的人,这些人教过几年书、打出几个响亮的口号、建立专属网站,然后到处巡回演讲。”

“很多教师为了维持教室秩序,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趴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

看来这些困扰着我们的问题,也困扰着其他国家的教师。即使著名的雷夫在多年前也曾做过这样的事情:感到疲倦沮丧的我,花了好几个星期寻找自己灵魂的本质,甚至反常地做了一件事_问自己到底值不值得再教下去。如果教育只剩下大量的如何提分如何高效如何在工作中免受惩罚反反复复的重复的“再生产”,而没有充满创新和智慧的“再生产”,那么教育也就只剩下无穷无尽的身心疲惫和职业倦怠了。

每一个踏进教育行业的人之初可能都带着一个美丽的教育梦,然而可能在几年后这个梦就被消残殆尽了。因为教育这个行业,如果努力了很难成功,处处碰壁,失败的挫折感挥之不去;然而如果不努力却可以过的很轻松。因此,真正爱教育并愿意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披荆斩棘更显得弥足珍贵。正如雷夫所说“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在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

这样的一本书或许可以唤醒很多教育者最初的梦想,因为他所创造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是我们所有教育者的愿景。这样的愿景饱含着无畏的付出和坚持,无敌的智慧和创造力,缺一不可。有了这些,我们才能看到那些美丽的像梦想一样的奇迹。

带孩子们去旅行:

带孩子们去旅行。在这个连课间都不敢让学生下课的时代,带孩子们去旅行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仍然有学校敢带学生去游学。我同学所在的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上学期全校师生带着军训教官浩浩荡荡坐着火车从深圳出发到武汉游学。且不说参观武汉大学、湖北省博物馆等人文景点带给学生的文化的洗礼,光是这样全校师生一起在路上的浩浩荡荡,全班同学一起互相关照、彼此分享的情谊,在途中为了学校荣誉而自我约束的自觉……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旅游或是课堂教育都无法匹及的。我想这就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吧,愿这样有魄力有远见的校长越来越多,这样开放有眼光的教育部门越来越多。

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雷夫在书中讲述了他如何在五十六号教室进行阅读教学的。很庆幸的是,我们也终于迎来了整本书的阅读。笔者曾经用了整整一个周集中进行《活着》的整本书阅读,那一个周我们对《活着》进行初读和再读,我们进行提问和质疑,我们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精彩纷呈,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阅读汇报更是惊艳。通过阅读和问题的引领学生自行解决了双层叙事结构、余华的写作语言与风格,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们探讨了活着的意义……很多之前设想的难以给学生进行交流的问题都很轻松的解决了。这是一次疯狂的尝试,但是这种尝试告诉我们,有了适当的指导和充足的时间,学生是可以与作者沟通的。但是离雷夫“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的理想还是遥不可及的,但是这一次的实验仍然是值得的。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思考,学生在不同的年级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应该有怎样的阅读指导,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经济学的天空:

经济学的天空。我想雷夫的这个经验不仅值得应用于班级管理还可以应用于家庭教育。雷夫在第五十六号教室制定了独特的经济制度。在开学初雷夫会给学生一个工作清单供学生选择:教室管理员、警官、办公室信差等,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薪资。孩子们必须选取工作存钱来支付课桌椅的使用费,存下来的钱还可以在拍卖会来购买文具和礼券。这不仅让孩子们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自我管理能力。

小结:

雷夫在教室管理制度、排练戏剧、科学创新、体育课安排等方面都有精彩的论述,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智慧和坚持。所以,要想让我们的教育生涯有意思,有幸福感,就必须充满智慧的去创造并持之以恒。当然这过程中必然有头破血流的挫败感,但是比起一潭死水的毫无波澜,这更有意义不是吗?

雷夫在书中的叙述的很多方法操作性都不太可观。例如丽莎做过的作业却找不到急于向雷夫解释时,雷夫选择相信她,并请她的好朋友帮她一起整理她的书桌。从那以后,丽莎再也不曾忘记带作业了。然而现实中事情远非这么简单,这样散乱的孩子不是一件事就可以改变的。纵使是这样,雷夫在教育中这些智慧的尝试和难能可贵的坚持仍然能给我们无限的启迪。作者:郝延丽

爱的奇迹读后感


爱的奇迹读后感(一)

最近看了一本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爱的奇迹挽救失足女儿的父亲200天手记》,这是一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非常畅销的日本书。该书用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一位从事媒体工作的日本父亲为了挽救失足女儿,在伤透了心、吃尽了苦、受尽了委屈都没能让女儿行为有所改变的境况下,不得不求助于警察局里的专业辅导人员,并按照专业人员的指示与女儿相处,最终凭借对女儿的爱和责任重拾父女情。读来让人感慨万千。书中那对可怜的父母,内心所经受的煎熬、灵魂的摧残、万箭穿心的疼痛,是常人所无法相像的。

这本书的译后记为《爱的震撼》,我花了几天的功夫看完这本书,书中那位任性、叛逆的女孩由香里的确震撼了我。一个体弱多病、乖巧听话的13岁女孩由香里,仿佛一夜之间性情突然大变逃学、交坏朋友、离家出走、偷窃、飙车、吸兴奋剂父母的苦心劝说、粗暴打骂,都不能令她回心转意。她变本加厉地叛逆堕落,一次又一次被抓进警察局,一次又一次地无视父母的存在,很难想象,一个仅有13岁的女孩竟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在心底筑起一道高墙,将父母阻挡于千里之外

为了走进由香里的内心,我看见了一位绝望的母亲竭尽所能,跪求朋友、求教专业辅导人员帮助,希望能听到孩子哪怕是一丁点心声。可孩子依旧如是,可怜的母亲泪湿沾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警察带走只有十多岁的孩子。母亲的心在滴血,灵魂在羞愧,此时的母亲在黑夜中彻底崩溃可怜的孩子却完全不能体会父母的心,一个无爱的灵魂已游走得愈来愈远。她的孩子还有拯救的可能吗?

要是谁家中有这样一个孩子,或许就是一场无法醒来的噩梦,或许是一颗藏在身边的炸弹,或许是一幢越垒越斜的危楼但是,由香里的父母用小心翼翼的爱,颤颤巍巍的呵护,改变了孩子的一生。他们无论怎样的境遇,即使内心翻江倒海,五味杂陈,留给孩子的始终是坚定的笑容,信任的目光。他们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她心本善良,相信她是世上最优秀的孩子,她也许只是一只迷途的羔羊,一时找不到回家的路。他们坚信,父母博大的爱,能融化坚冰,能点点石成金,由香里终会变为乖乖女回到父母的怀抱。

在这场爱与被爱,包容与放纵的博弈中,一对父女终于冰释前嫌,这真的不能不说是一个爱的奇迹。是爱的魔力融化了一颗冰冷的灵魂,是血浓于水的温暖唤醒沉睡的孩子,是幸福的曙光照亮家庭列车前行的路,是爱之有道的人格尊重明晰了迷途羔羊的人生路标。

家是避风的港湾,是心灵停泊的驿站,我们的家庭可能坚如磐石,也可能像积木一样脆弱。在不断堆积叠加的日子里,搭建家庭的积木也许会倒,但请不要惊慌失措,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的战争中,信任是胜负的关键所在。信任父母,信任孩子,信任孩子的朋友,信任夫妻,信任邻居,信任社会。当父母孩子的关系堕入冰点,逃避无疑是软弱的表现,相互指责也将会使关系危如累卵,只有用爱的力量,才能构筑温暖的家庭。

而爱的传递,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内涵。打骂是爱,却只能将彼此的关系推向悬崖边缘;猜忌是爱,却只能将彼此的信任化作乌有;溺爱是爱,却只能让孩子走向自私的深渊爱之有道,在于正确的方法,在于良好的沟通,在于彼此的信任,在于相互的包容。简单粗暴的爱意传递,虽能平息一时的争端,但却会埋下永久的危机。只有持之以恒的爱的释放,涓涓不息的爱心表白,永不言弃的真爱坚守,才能真正让家庭充满温馨与和谐。

真爱无言,方能温暖彼此;真爱无边,方能产生包容与信任;真爱无敌,方能成就一生的完美。


爱的奇迹读后感(二)

轻轻的翻开扉页,细细品着书中的每一段,每一句,每一字2020,全身心的好似受到了一次重生般爱的洗礼!

这是一本洋溢爱的书,因为有了爱,书中的人物顿时鲜活灵动起来。就好象生活在我周围一般亲切,书里充满着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

爱是没有地界,国籍,肤色,年龄区别的。只要你真诚得关爱对方,那你就会受到同样他人的关爱!

台湾高雄有一位妇女,怀孕39周时,突如其来的大火宣告了不幸的降临!当她获救时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周身都被烧焦,然而让医护人员倍感惊异的是:她的身体呈躯拱状,双手紧紧护住腹中的胎儿。医生掰开她焦黑的尸体后,赫然发现她的肚皮还是完好无损。约半个小时后,腹中婴儿依然取出!

这又是一个爱的奇迹,一位平凡的母亲用自己的生命创造的奇迹。这是以惊天地,泣鬼神啊!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不是一具行尸走肉,他是一个有灵魂的人。

爱无处不在,有爱便会有奇迹!


爱的奇迹读后感(三)

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母之爱,我们始终是父母心中最重要的。这篇讲的是:

有一个妇女在快要到家时,习惯的看了4楼自家的阳台,儿子正在期待着妈妈回家,当看到妈妈时儿子开始挥手,妈妈也有意地招手,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有危险,但可能已经晚了,儿子身体失去平衡而掉了下来。而这个妈妈不知为什么会跑的那么快,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那么长的距离竟接住了孩子,按当时的速度应该打破了百米世界纪录。而在当用同样重量的物品做实验,无论谁也接不住,甚至那个妈妈也没有那样的速度了。

由此可以得出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可以创造奇迹。因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无可预料的潜能,这种潜能平时是不会体现出来,它只是隐藏在身体中。但当有危险时刻来临时,他就会爆发出来,而爱就是其中的一种,它绝对可以创造出奇迹。

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不顾危险而挺身而出,这种爱中不掺杂一丝杂质。我们应该向父母的伟大而无私的爱而顶礼膜拜。在我们心头,要永远记住他们的恩情,用一颗炽热的心去回报他们。

相信《教育的奇迹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奇迹之屋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