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我收获颇丰。读后感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你知道如何写出一篇有感染力的作品读后感吗?或许你需要"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这样的内容,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000字!
以前分享过一篇有关“呼吸式阅读法”和“流水式阅读法”的文章,文中还提到了一种葱鲔火锅读书法,有朋友给我发私信问:怎么有名字这么奇怪的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好不好?
葱鲔火锅读书法的名字虽然很奇怪,不过这个确实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说到读书的好方法,真是因人而异。
我之前分享过一篇介绍《快速阅读术》的文章,书的作者印南敦史每个月能读60本书,并且写出高质量的书评,印南敦史对在阅读过程中勾勾画画的做法是难以接受的,对于将书中有用的内容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的人,他更称之为“奇人”。
台湾著名的学者李敖先生就是这样的“奇人”,他的“大卸八块读书法”就是看到书中有用的东西直接剪下来,所以他读完一本书,可能要剪掉两本,因为有时同一张纸的正反两面都有他想要保存的内容。
印南敦史和李敖两人读书的方法大相径庭,但不可否认,这两位都是阅读的高手,他们的故事让我认识到:好的读书方法没有固定的定义,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
我最喜欢的读书方法主要是葱鲔火锅读书法,这是我在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学到的读书方法。
这个方法以火锅命名,葱鲔火锅就是葱段金枪鱼火锅,是以葱和金枪鱼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葱段属于配菜而非调料,奥野宣之以此命名的寓意就是提示我们要把摘抄和评论看得同等重要。
奥野宣之的葱鲔火锅读书法,全程分五个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书,把喜欢的那一页折角。
在通读全书的时候,我借鉴了印南敦史的快速阅读方法,这个方法我昨天分享过,我用这个方法快速将书通读一遍,读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感兴趣的内容,我就把这页书的上面折一个小角,为第二次阅读标注重点。
采用折角的方式比单纯用笔在页面上做标记可以省去很多翻找内容的时间,自从使用了这个方法,我在读完书以后回过头来再查找有用信息的时候,我可以从书的侧面查看折角的痕迹,快速找到那一页,大大提高了第二次阅读的效率。
第二步:通读之后,把折角的那些内容再读一遍,如果仍觉得好就再折一个角。
经过第一个步骤以后,已经把自己喜欢的内容挑选了出来,这一次要把经过挑选的内容读再一遍,第二次阅读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第一次标记的内容有些其实并不太重要是可以舍弃的,如果第二次阅读仍然认为重要的,就在这页书的下面再折一个小角。
通过两轮的折角阅读,书会变得越来越厚,如果有些珍藏版的书籍自己舍不得折角,就用贴标签的方式来代替,不过这种情况是极少的,因为书毕竟是用来读的,而不是为了收藏。
第三步:把折两个角的内容再读一遍,仍觉得好就用笔画下来。
第三遍读就要开始动笔了,不过这里还不是摘抄而是划线做记号。
我会把第三次阅读后还认为重要的内容用荧光笔做标记,荧光笔即醒目又不遮挡原来的文字,是我非常喜欢的标记方法。现在翻开以前读过的书,里面有各色荧光笔的记号,这些都是阅读的痕迹。这种做法印南敦史是难以接受的,不过,没关系,我们选择读书方法的标准是自己用着舒服而不是别人看着顺眼。
第四步:把画下来的内容再读一遍,仍觉得好就摘抄在本上。
我现在读书做摘抄就是通过前面这四个步骤筛选后的内容,这样可以确保摘抄的文字都是对自己真正有用的内容,以后再翻阅笔记的时候,这些笔记可以帮我快速回忆起一本书的要点,一个普通的B5笔记本,有时我能记录50多本书的摘抄,这些摘抄是我需要定期回顾翻阅的内容。
第五步:对摘抄的内容写评论。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方法,不过还是有很多人读书是不写笔记的。单纯只是读书并不能让你掌握书中的内容,一味读下去和没有读过的效果相差无几,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有思考: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哪部分对自己最有用?为什么这部分最有用?有什么感悟或者类似经历?这些思考的内容都可以写下来,这些都将能为自己智慧的来源,成为自己独有的宝藏。
采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介绍的葱鲔火锅读书法,一本书至少要读四次,而且精华全都记录在笔记里并带有自己的评论,这就像奥野宣之在书中所说的:读完每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
当然,好的读书方法有很多,而且它们并不是相互冲突的,你完全可以借鉴不同大师的读书方法然后微调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
我现在的读书方法就是以葱鲔火锅读书法为基础进行的微调,首先是利用流水式阅读法快速通读全书,通读的时候利用葱鲔火锅读书法选择要摘录的内容,然后模仿RIA便签读书法把摘抄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之后再写下自己的感悟或者评论,这样既能掌握熟练掌握书中的要点,又能积累写作素材,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这是我喜欢的读书方法,你是如何读书的呢?
如何做笔记让你事半功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人认知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闲暇时间进行自我提升,其中阅读书籍就是良好的自我提升途径。很多人在读书时会发现有一个同样的疑惑,为什么阅读的时候身心振奋,但是过几月却想不起来当初触动自己的是什么内容?这大概是古今中外读书人都曾有或者现在仍有的疑问,而古人也早已经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
“动笔墨”就是泛指的做读书笔记,做事情要讲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做读书笔记也是一样。那如果系统地培训自己做读书笔记的能力呢?《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这本书可以帮到你。
如果说阅读是输入的过程,那么如何运用阅读获取的知识获得一项新的技能并运用在现实生活场景中,就是内容输出的优良体现。南宋陈善在著名的《扪虱新话》中也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那么如何利用笔记做到读书知入知出、事半功倍呢?这本书就为我们点出了2个要点,其一是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其二就是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
1、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会在人生中留下痕迹,利用读书笔记可以让你的读书成果一目了然。我们在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读书要做笔记,可以制作美文摘抄,这是学生时代每个人都要完成的一项作业。但是当我们成人之后,没有了老师在背后的鞭策,你会发现能坚持做读书笔记的人寥寥无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是我们要对待读书笔记的态度问题。因为大部分人一想到读书笔记,第一反应就是太麻烦了浪费时间。
但其实读书笔记应当以“能坚持下去”为首要目标,比如在最开始,你读完一本书可能只在本子上写下了:“《XXX》这本书读起来真是跌宕起伏“,只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其实也是你的读书感悟,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是当你翻出读书笔记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也会想起当时的澎湃的心情。
所以做读书笔记一定不要追求完美,不要有心理负担,毕竟不是要复印出版的读物,随心意想写成什么样子就可以写成什么样子。
对于做读书笔记的技巧,作者还提出了以下几条有建设性的意见:
1)改变读书方法
要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就像上学的时候给同学讲一遍题目之后,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一样,当你以写读书笔记为前提去读书时,读书的质量也会提升。
2)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
读书笔记要学会抓重点,不要一味求全也不可能360度全覆盖所有的知识点,只要抓住对自己有益的点你就收获到了很多。
3)阅读中通过三遍法做标记
第一遍要通读,将有价值的那一页书页上方折一个角;第二遍要重读折角的重点内容,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就在书页下方折一个角;第三遍阅读折了2个角的书页,仍然认为重要的内容进行标记,无法割舍的内容做笔记。通过三遍法阅读做标记,你的笔记内容将十分精简。
4)通过摘抄促进对书的消化
不动笔墨不读书,摘抄可以促进、加深我们对书的记忆,同时在抄写的过程可以加深理解,有时会灵光一闪就想通了某个点。
5)读完书之后重读书评以加深思考
这一部分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通常大家读完书做完读书笔记就结束了,但是通过阅读书评,你可以从另外一个人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这次读书体验。
2、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
无论看书还是做笔记都只是一种途径,一种提高自我的途径,最终都是要学以致用。因此读完之后要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主动思考,主动联系你阅读的这本书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阅读完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这本书,有哪些观点是对你有启发的?你是如何理解笔记对于读书的作用的?读完这本书你打算如何提升自己记录读书笔记的方式?
读一本书读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将重要内容反复阅读揣摩思考,才能将书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精神粮食,而阅读读书笔记就是一个快速重复重要内容的高效途径。通过重读笔记,将已经消化了的知识再进行一次次精细的雕琢,吸收内化为自我提升的一部分。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作者在后记中呼吁大家,当你读完这本书,请一定要尝试在读书的时候带上一本笔记。
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信息的收集、整理从而形成自己熟悉的逻辑链条,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结构再输出的过程,将知识从他人的转化为自己的过程。所以不妨从手边的这本书开始,从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开始做读书笔记,相信你一定会遇到一番新天地。
记得有位日本畅销书作者在线下开专栏讲座,有位读者特意过来告诉这位作家说:“先生,你的书真的太好了,特别喜欢你写的书。”
然后这位日本作家问读者:“您可以告诉我,书中您最感兴趣的部分吗?”这位读者瞬间哑口无言。其实类似这样的经历很多人都有,我们看过很多书,如果有人问我们:“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你最喜欢书的那个部分?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它的优点是什么?”
你能保证自己完全回答出来吗?读书看似简单,如果真正学以致用是需要方法的。
今天介绍日本的“笔记大神”奥野宣之,他的工作和生活都是用手写笔记代替。已经记录了184本笔记。
对于读书笔记他有丰富的经验,并且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依据和大家分享,这本书的名字叫【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书中浓缩了他十年来高效做读书笔记的技巧和经验。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影响是:原来小小的笔记只要不断地坚持下去,一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人的变化。
什么是一元笔记?一元笔记有什么好处?
作者独创的一元笔记方法,本质就是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记录都放在这个笔记中。
一元笔记的好处是自由度很高的去记录一切,不需要分类整理,每天发生的事情都记录在一起。
这样杂乱无章的记录好处是便于活用信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容易坚持,长期的记录只需要在一个笔记本上。
一元笔记的运用技巧:
1,可以书写任务内容,平时多记录一些小想法。比如灵光一现的创意。
2,按照时间的顺序去记录,可以随时随地的去写,并且让自己保持非常放松的状态。
3,附上日期。
4,灵活运用速记和略记。
5,可以粘贴,平时看到新闻报纸、书评、各种传单等,只要对自己有想法的东西都可以贴在笔记本上面。
如何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成精神财富?
1⃣️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做笔记
在做读书笔记之前,要确认这本书是不是自己最想阅读的书?平时看电视、浏览新闻的时候发现自己喜欢的话题,写在笔记本上,通过记录来掌握选书的主动权,看清自己的最真实的需求。
平时去书店,看到海报上推荐的新书,诱人的文案很容易误导我们冲动做决定,这本书到底是不是符合我们的需求?买回家后放在一边完全不去阅读。这是为冲动买单。
冰月曾经一个月买了88本书,放在书架上很有成就感,这些书我都是通过各种平台和大咖推荐买的,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书真的适合我吗?
这些书对我有用吗?这些书我真的会阅读完吗?最后的结果是大部分书原封不动,最后搬家的时候只能便宜卖给二手市场了。
如何找到自己的阅读真实需求呢?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去取材,平时记录的笔记,才能列出反应自己真正需求的读书清单,这样的清单也能对我们持续阅读下去起到助力的作用。
做笔记是为了让我们的读书成果一目了然。
第一次阅读一本书,一定要自问:这本书对我最重要的是什么?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什么?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做笔记会大大增加我们的读书效率。
2⃣️读书笔记是我们的知识储备。
人很容易健忘,比如大家能记得上星期一午餐吃了什么吗?应该很难回忆起来,更何况是阅读的书。
每次写完读书笔记,过几天需要重新再回忆一遍,这时候你会发现很多新想法,有些忽视的内容会重新审视。
读书笔记就像我们的回忆录一样,重新翻阅的内容,经过我们的思考加工会变成属于我们的知识,这些思考可以作为写作、提案的知识储备。
总结:学会做一元笔记,从日常生活中搜集的素材,才能更好帮助我们了解自我,找到最适合我们的阅读书籍。读书笔记不是单纯的记录,还需要通过“摘抄+感想”的输出方式,帮助我们的思考灵活运用。
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有感1500字
ZYF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奥野宣之。这本书是我去年1月份买到手的,当时看了一遍,但看完后觉得很多内容没有消化掉,心里觉得一定要再细细看一遍,结果一拖再拖就拖到了今年才重新过了第二遍。
乍一看书名,没看内容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和我一样,误以为这本书是一本纯针对怎么阅读的技巧类书籍。读完以后,才发现自己对于“读书”这个概念太狭隘了,作者让我感受到了新的视角。
全书中,有几个新颖的观点、方法让我很是受用,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
一、关于读书。
读书其实可以广义的包含五个阶段: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其实从选书,记录购书清单,读书的步骤就已经开始了,一直到做好读书笔记,还要重读活用笔记才行。
二、关于选书。
1、随时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冒出来的想法。比如想看什么书?记录自己对什么感兴趣,记录自己的知识需求等。
2、真正的了解自己读书的目的和需求(要有目的的读书)。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明确目的后,就可以采取合适的阅读方式来阅读相对应的书籍,是精读、还是略读。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真正需要,对自己有帮助的书上。
三、关于阅读和记录。
在书中的第三章,作者展示了自己的阅读及笔记方法,这部分内容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来,让我们看看作者的读书、笔记方法是怎么样的把!
1、“通读——重读——记录”阅读法。作者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阅读方法,来帮助我们分阶段筛选出真正重要的,和自己有共鸣的精选内容。大大避免了,我们以往在读书做笔记的过程中,什么都想摘录的误区,减轻了做笔记的工作量和压力。以下这段摘自原文。
(1)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2)重读: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 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3)标记: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接下来,再读一遍(3)中的内容,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就可以了。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读起来有点绕,大致可以简单概括下,就是:
第一遍从头到尾通读,把内容觉得好的那几页,书页上折一个角;
第二遍只读有折角的那几页,思考筛选,把仍觉得内容好的几页,在书页上再折一个角(共两个角);
第三遍只读折两个页脚的部分,再次筛选,把依然觉得好的内容做上记号(横线、波浪线,圈圈画画等);
第四遍只读做了记号的部分,再次思考筛选,把仍无法割舍的好内容,摘抄到笔记本上。
这样一来,我们其实是通过4次阅读,来筛选出自己真正需要的内容。不仅加深了印象,也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不过这个方法,我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些问题,一是,如果一张纸的正反面都是觉得重要的内容时,折角就有些容易复杂混乱。二是,对于有些爱书之人,真是不忍心对书本进行折角和涂涂画画。三是,这个方法不适用于电子书。pS:文中有提到用贴不同颜色的标签来标记“通读——重读——记录”这三个阶段,我觉得不喜欢折书的读者,可以用彩色标签来代替折角这个方法。
2、葱鲔火锅式笔记法。写读书笔记前要先记录下:写读书笔记的时间(20180404)、书名、作者名三个要素,便于后期制作电子检索。 接下来正式开始笔记,主要要写下以下两部分内容:
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在书写的摘抄和评论前,分别标记“圆圈”和“五角星”便于直观区别,利于重读时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段是原文摘录,还是自己的评论。整体的笔记就是一段摘抄一段评论的形式来排列书写的。而不是抄完所有段落再写评论。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需要采用葱鲔火锅式笔记法,根据自己的读书目的,以及书中内容对自己的重要性来决定。
3、摘抄什么?一定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本书中,作者非常重视,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和书本产生的思维碰撞和互动。作者表示,一定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至于其他的内容,无论是客观很重要的段落,还是作者想强调的部分,只要没有共鸣,都不用摘抄。
4、摘抄段落时,要找“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的内容,而不是让人觉得“理应如此”的文章。找到一本感同身受的书,当然是好的,但是至少说明这本书么有带给你新的内容。如果看完这本书,觉得“哇。原来是这样啊!”,当书本的内容可以带给你心灵上的震撼,刷新你的认知,比起前者,这其实更值得摘抄呢!
四、其他技巧。
1、用“独创版权页“记录书的履历。在书的版权页处,记录自己的购书地点、购买时间、阅读结束日期、标记结束日期、制作读书笔记日期。一是可以方便笔记,二是加深自己对书本的印象和联系。
2、名言要贴在显眼处。把遇到的深受感动的话语打印出来,贴在醒目的地方。
3、杂志要边撕边读。带整本杂志太沉,那就边撕边读把!撕一部分,放在包里,并把看过的,没用的广告业直接丢进垃圾桶。
以上都是我个人觉得有用,并可以实践起来的观点和方法,希望对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也有帮助。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其实已经读了有两周了,第一步是快速浏览过去的,第二遍原计划是一章一章跟着老师读,然后写读书笔记,画思维导图,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跟上老师的节奏,所以最后读的特别的无趣,还不如我第一遍读的时候感觉好。可能因为落后于队伍,有心里压力了,所以读书的感受反而不好了。
现在调整自己的节奏,按照自己的节奏读书,写笔记或者读后感,这样轻松些,至少不要让自己觉的写读后感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先让自己爱上读书,才可能写出跟书籍相关的文章吧。
这有点像微习惯里说的了,先从练一个俯卧撑开始,没有压力,才可能坚持的久。
说会这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的笔记读书法》,书名已经说明了一起,这本书就是教我们用记笔记的方式,消化吸收书籍的内容。
我觉得书中提到的几点特别值得注意
第一,读书笔记一定要坚持,才能看到效果。这个坚持,要从开始不会写,一直到后来找到适合自己的笔记方法。不会写,或者不知道该记录书籍什么东西的时候,那就记下阅读的时间,书名、作者、出版社等等基础信息,对这本书的简单评价,比如我觉得这本书很好,或者我觉得这本书不好,我没读懂等等,写下自己内心的真是感受就好了。这样就不会让自己觉得写读书笔记是件特别耗费精力去思考的事情。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坚持下去。
坚持的另外一个元素就是不中断。必须每天都记录,每天都拿出你的读书笔记写两下,慢慢的读书笔记成为你的习惯以后,打开笔记本写笔记就不会是一件难事了,而且你会发现越写越多,越写越深刻。
第二,用不同的符号标记照抄的原文和自己的评论。
对某段文字有想法了,就摘抄下来,在前面用一种符号标记一下,作者用的圆圈,自己的评论在摘抄的下面一行,用另一种符号标记,作者用的五角星符号。这样你就知道当你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是什么感想。
第三,要定期重读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理解书籍而写,那么,如果你不想让这些想法只是停留在纸面,就要重读笔记,再次复习一下书中的内容,与当时自己的思考融合在一起,让书籍的内容升华为自己的处事智慧。
这三点是我读完这本书后,感受最大的,我要沉淀一下,我相信这本书还会给我不一样的感受,让我有不一样的收获的。
近两年越来越喜欢看书,喜欢看书时候与自己的独处时光。尤其是今年工作上跨行,一切从零开始,内心经常会焦虑不安。睡前如果不看点书让自己静下来,估计会彻夜难免了。
越是看书,越觉得自己不会看书。如果把书比作水,而大脑是容器。那我觉得我的大脑就像个竹篮,即使给我一个瀑布,我也存不住一点水。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买本有关阅读的书。本意买《如何阅读一本书》,结果下错单,买成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虽然买书是因为乌龙错,但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却觉得非常庆幸自己买了这本书。虽然它废话有点多,内容重复太多,但依然不影响它给我提供了超实用的笔记读书法。
01
你是读书还是看书
当我选择读书这件事情,都会经历选书、买书、读书的过程。当读完一本书,回想书里内容,好像什么都没记住。
因为我么是在看书,而不是读书。读书的目的是思想的输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的多了自然可以写出漂亮的文章,是这样吗?
作者告诉我们,读书除了选书、买书、读书,更重要的还有两点:读书笔记和活用。只有做好读书笔记并且活用,一本书的价值才能成为我所用。这就是读书和看书的区别。
02
一句话的读书笔记
很多人说,读书笔记我知道啊,是不错,但是太耗费时间了,没有办法坚持。
的确,每次读书让你写几百字的读书笔记会很难坚持。所以写好读书笔记首先是坚持,你只有坚持写读书笔记,它才会有价值。
你跑步健身也好减肥也好,上来给自己定一个每天10公里,最终肯定会放弃,因为太难了。读书笔记也是一样,看到书里一段文字或者一个故事,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心得,这样就简单多了。
读书笔记诀窍是,专注于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从一句话开始,写下自己心声
读书笔记很难坚持,原因是笔记追求完美或者字数,写的少了感觉自己没有认真,甚至怀疑自己态度不端正,坚持几天就放弃了。简书就是要求你每天写100字就算是日更,因为简单,所以很多人能坚持下去。低要求、每天坚持写,读书笔记才有价值。
法国文学家鹿岛茂先生,这样阐述读书笔记的作用:图书都是有重点的,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详读。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03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包括: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摘抄、评论
之所以把这种读书笔记取名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就是因为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重点放在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文章和写主观评论。
通过摘抄促进对书的消化,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加深理解。
选择摘抄标准:选择摘抄,不是让人觉得理应如此而是这么一说有道理。当然选择摘抄的内容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做。
评论,记录自己当下想法很重要,读书时获得感想正式你原创思考的源泉。
亚瑟叔本华《读书论》中写道:如果你认为读书就是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
所以,摘抄可以积累文字素材,而评论可以增加自己的原创素材。这也正是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魅力所在。
04
读书笔记提升自我能力
读书笔记写完,不代表你就掌握了记住了,而是温故而知新。
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思想输出,写读书笔记时遇到应该摘抄哪段文章,应该如何评论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思想输出的第一步。
在固定场所中重读笔记,在自己的生活圈里选择一个重读笔记的时间,要为重读笔记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养成重读习惯,可以一周一次或者三天一次
重读让为思想增色
需要简单回顾-重读读书笔记
想回忆更多时-参考书中的重点段落
想从头看起-重读原书
当你不耐烦的觉得这本书我读过很多遍了时,你已经开始有信心了。
如果说读书时为了丰富自己的思想,那读书笔记的作用就是让自己更有深度。
做好笔记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摘抄和评论进行明确区分,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写读书笔记可以锻炼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会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写读书笔记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
创意源自既有信息的重组,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说,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读书笔记可以实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05
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技巧
不依赖网络,多用参考书,如果发现有趣额事情,就马上写到笔记本里,没错,这就是随想笔记
多读百科全书,百科全书就是这样一种能将好奇心与思想输出结合起来的工具。
通过订阅来提醒自己,因为每天生活都是以工作为主,感觉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心里满是戾气。这种时候翻翻充满生活气息的杂志,感受那令人怀念的家庭气氛,心情也能得到调节。
书店里不只有新书旧书,还会有以外发现。如今的书店里能接触的同领域的书籍恐怕都是一模一样。其内容也会受到时代精神的共同影响,导致每个人获得信息都大同小异。所以,可以去旧书店看看,那些与现代截然不同的思想输入可以让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得到进一步的飞跃。
旅游的时候,尽量到当地书店看看,买下跟那片土地相关的书籍
由浅入深吃透难懂的书
把书堆成山,读书不再难。
把名著放在枕边
常带三本书同时阅读
在家里每个角落放满书
去掉外封,让读书变得轻松
不能小看有声学问,比如听书、视频
名言要贴在显眼处
读后感从摘抄开始
用复读机让读书更方便
书架是读书生活的基地,爱读之书一角,废弃书一角,读书笔记一角
平日里自诩喜欢读书,但并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读完这本书,发现读书居然可以这样有趣而实用。在此分享给简友,希望我们共勉。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今天正式开始解读《如何阅读一本》开始我们的知识探险之旅。通过我们对这本书的整体结构的把控,本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序言、内容(四篇)、附录、索引,按照顺序今天我们将要介绍是本书序言部分,但是我发现本书还有一个部分就是译者序,我读了一下很有意思今天我们先来聊一聊这篇译者序,我相信它会对你阅读这本书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一、译者序的作者是郝明义,这篇译者序共分为一下几部分,它们通过演绎的逻辑思维连接起来的具体程序如下:
①译者如何接触到这本书②引出本书两位作者传奇经历③两位作者如何写出《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样的伟大作品④作者读过这本书的感受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得到帮助并进行感谢⑥对本书的伟大做了一次总结
二、下面我们来结合以上思维流程进行一下具体说明:
1、译者如何接触到这本书
作者是在1999年距离这本书的第一版(1940年)出版六十年后,再一个极为偶然的机缘下接触到这本书。
2、引出本书两位作者传奇经历
作者的这极为偶然的机缘是什么---《益智游戏》这部电影,通过它引出了这两本书的作者之一查尔斯范多伦,根据范多伦的经历又引出了这本书的另一个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并介绍了两位作者的传奇经历,为了避免凑字数的嫌疑大家可以自行查阅搜狗的人物百科比百度更详实具体。
3、两位作者如何写出《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样的伟大作品
命运让两个人走到了一起,确切的说应该是艾德勒这个忠厚长者帮助了范多伦这个有才华的年轻人走出了人生低谷,范多伦为报艾德勒的知遇之恩,帮助艾德勒一起完成了对《如何阅读一本》初版的大幅修改,这才有了这本伟大的著作新版《如何阅读一本》。
4、译者读过这本书的感受
译者结合以上两人的经历与自己阅读这本书的收获,发出了自己对这本书的感受。
(1)羞耻,这么晚才发现这样一本经典,感慨自己在阅读方面走了多少的弯路
(2)何其有幸,帮助译者解惑了困扰其多年的在读书方面的问题,并促使其做了许多的印证和总结
5、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得到帮助并进行感谢
译者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感谢了在翻译过程中对其帮助的人,尤其提到了朱衣这位前期翻译,并指明自己的工作只是对其翻译成果的一种校阅,同时并为本书的跳票进行了道歉
6、对本书的伟大做了一次总结
在最后译者对本书序言做了一个总结式的评述(明天我们将讲到此章节),同时也介绍了此书的伟大,从1972年至2003年3月31日亚马逊网络书店的排行榜上,《如何阅读一本书》排名569名,历久弥新。
我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的阅读这本书,我不止是一本书,它更是一种方法,是一种自我学习的方法、是一种增强自我力量的方法、是一种提高自我效率的方法、是我们实现阶层跃迁的阶梯与基石。相信大家都会认同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读书永远是提升我们的最便捷的方法,那么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使用这种快捷的方法,期待你我通过本书的学习一起提高,完成自己的梦想实现幸福快乐的人生!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一)
苏轼曾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题记
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差事,而是一种应当一生去追求,去秉持的习惯。然而读书不是认字,不是图个热闹,懂得如何去读书当是养成这个习惯最重要的事情。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看来好笑,可能大多数人看到都会觉得它近乎废纸,心中想着"我连读书都不会吗?"其实不然,读懂一本书还真的没那么就简单。
书中说有许多人看书仅仅是打发时间,甚至看完就忘,"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当同情".这话看似冷酷,其实正是对读书而不得其法的我们最深刻的诠释。
它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是渐进掌握的,上一层次包括下一层次方法。第一层次基础阅读,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对句子的理解,只要识字即可,对读者要求并不是很高,同时所收获到东东西也是最少的;第二层次检视阅读便是要求读者将眼光从句子放到全书的格局上,这样读者所获得的便不仅仅是单句的知识,而是全书所写的内容,这便高出了一个层次;第三层次是分析阅读,如果仅仅是追求消遣或者娱乐就不需要用到这一层次了。这一层次就要求我们在对书中表面的内容了解后,对作者想表达的深层的思想进行咀嚼和消化,着重于理解和提升;第四层次便是主题阅读了,这一层次对读者的要求很高,此时读者的眼光就不再局限于一本书之上了,而是要从多门数中寻找相同的观点,进行总结、磨合以及升华,我想这应该是最顶级的读书方法了。
以前资源有限,古人看书尚需"手自笔录",前辈看书也许四处淘选,而如今我们想要看书几乎是随手可得。现在不会有人再去以读书作为消遣,更多的是为了提升自己,与别人的思想碰撞摩擦,所以依我看来,读书的前提条件就是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所以,我在看完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后觉得自己最需要提升的就是这一点。我们总是被一些所谓"畅销书"的噱头所吸引,而并未检视它究竟是否适合自己。由此看来,对于早已熟练基础阅读的我们而言,检视阅读是我们在挑选书籍时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
其次,现代人最需要的就是使自己浮躁的内心平静下来,而连续的思考不失为静心的一个极佳途径。主动地去翻阅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在检视后以全局的眼光思考它的脉络,将全书连贯起来,这使得你会沉浸在自己的脑海中,不仅仅收起了平时的浮躁,更能帮助你解开在分散阅读时的疑惑,同时这种新的视角将会带给你一些原先意想不到的新的感悟,这也正是分析阅读的价值所在。
最后,所谓的主题阅读,按我的理解要建立在一定的阅读量上才能做到。换句话说,这个层次教我们的是在阅读了很多书而又理不清他们之间关系的时候,如何去系统的理解,辩证的分析,最终学以致用。在做主题阅读时,要在脑中同时思考多本书中类似的内容,无论观点是相同的还是矛盾的,都要用自己的判断力和价值观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我认为,这一层次才是将书本上的东西或用起来的关键。
我算是一个爱看书的人,但是总感觉读书时有着亏欠:读到好书时感觉自己的阅读不求甚解亏欠了作者;读一般的书时又感觉在亏欠自己的时间。然而看了这本书后,我的这个困难便迎刃而解了。我现在正在读一本叫做《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的书。里面的内容虽然是用很浅显的语言写出来的,但思想却着实很有深度。我在读这本书时,不再把自己局限于一句话或是一本书中,而是把阅读当成是一个和自己以往阅读过的书中的内容进行对照和联想的过程。在看完后我惊讶的发现,我不仅仅对这本书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对以往读到的那些名人传记、社会学著作当中的内容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可以说,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总体来说,还是要感谢作者,因为这套方法是我无论对国内的著作亦或是国外的著作都在此产生了兴趣,并且有了很多有趣的想法和预期,因为我知道这样有方法有条理的阅读一定会比以前盲目的阅读拥有更多的活力,迸发出新的火花。
本文作者:阎之耕,来自软件153班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二)
记得在中南读书时,导师给我们列的书单中,第一本书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当时在图书馆粗略的翻读了一下,觉得太理论化,也就没太用心去读。今天,在孩子学校的推荐下,专门去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只有借的书看起来才有动力,因为有归还日期,要是自己买的,就会变懒)。
打开目录,一览下来,发现这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教导我们如何去阅读一本书,不过别小看这本300余页的图书,并不容易阅读,尤其是第一次阅读本书,大部分人会感觉非常吃力。建议反复阅读这本书的目录,有耐心的思考几遍,理解目录的结构关系和大体含义后开始阅读。
我阅读本书目前的收获是了解了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前三种阅读方法是针对图书类型,主题阅读是针对阅读目的。其中分析阅读作为一项最为核心的能力,需要重点掌握。而主题阅读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只有真正掌握了主题阅读才能深刻、快速的研究某个特定主题。
其实,《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主旨就是要告诉读者:读书要主动。主动阅读——这是一个我认为最重要的观点。书中说:任何学习都不应该没有活力,就像任何阅读都不应该死气沉沉。阅读时越是带着自己应有的积极、主动态度,以及尽量让自己阅读得更加有活力,才能够更有所得,阅读的效果才会更显著。道理的确如此,要培养孩子积极主动阅读的态度与习惯,家长们必须做好持之以恒的准备。
"增长理解力"是我们阅读的最终目的,书中说"知识(Knowledge)不等同于理解(Understanding)".但我觉得,理解力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没有知识信息的积累,何来的理解力?所以,主动阅读加经常阅读,才能帮助我们"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更深入的体会,此时就像自我的破茧而出。"
"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书要咀嚼与消化。" 在选择阅读内容时,要养成阅读目录的习惯。不要被书中文法或文章结构阻碍,不必要每词每句都读得透彻,重要的是在最少时间内掌握书的重点、主题框架等,再以此来判断一本书是否是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
挑书的步骤:
1、阅读书名、副标题、序,总结主题并归类。
2、细读目录页,概括性地理解书中内容的基本架构。
3、检阅索引,可以评估书中的主要涉及点,再细读重要词目的内容获取第一感受。
4、挑几个跟主题相关的连续段落读下去。
一本书读完之后,我们应该提出的4个问题:
1、该书整体上谈些什么?
2、书中具体讲了什么,怎样讲的?
3、书中的内容有道理吗?是部分有理还是全部有理有据?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报纸上香港大学推荐的书单中,毕业后的那个暑假,闲来无事,就在网上下载了其中几本书的电子版来读,其中之一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初读此书,感觉讲得非常好,至于好在哪里,也说不大清楚,只是书里面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以往从来都是被忽视的阅读指导原则,让我如获至宝,并在以后的阅读中有意识地去这样做,如拿到一本书,先浏览书名,前言,目录,后记,粗略的从整体把握本书的构架,知道讲了什么,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分析阅读。
第二次拿到本书,是在双11网上购书的快递里。因为好书是值得收藏和反复阅读的,所以有不少书都是我之前在网上阅读或借阅之后,再次买来读的。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对于本书的阅读又提上了日程,并且此次阅读我也做了笔记,但这一笔记不成体系,比较零碎,只是涉及到相关感兴趣的语句记录了下来。所以阅读了几章后觉得还是没有掌握本书,读后收获的还是第一次阅读的体验,再加上比较忙没读完,此书便被再次搁置。(而通过这些年阅读经验的积累,我发现两个问题:1、很多书读第一遍的时候,印象是最深的,以后每次再读,当时会感觉形成了对本书的更细致的认识,可没过多久,便又忘得一干二净,体验仍旧是最初的,让人很困扰。2、对于一本需要认真阅读思考的书,一个是用时非常长,再一个就是一定要有规律的持续不断的阅读,如每天一章,否则一旦搁置,便前功尽弃,再拿起时,对前面的理解也忘的差不多了,很难再形成前后知识的整体的把握,所以就得重新从头来过。)
第三次拿到新书阅读,便是学校的同读一本书活动指定下发的阅读书目。这样一来既有外在的压力,又有了自己想要重新阅读的内在动力。于是认真阅读每一个部分,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来做好理解与批注,并且在阅读过程中一边阅读一边运用书中介绍的方法。如注意每一句话的意思,分析整个段落的主旨,从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主旨,并进行知识点的归纳与概括。进而形成对整个章节知识点的把握,在分析阅读完本章后,列出本章的知识框架。这一过程让我觉得本书成为了我自己,我获得了比初读本书时更多且更加透彻的体验。除此之外,也因分析思考获得了一些具体技巧,如在读一本水平高于自己的书时,不要边查字典边阅读,这样不利于提升自己的理解力;是否抓住主旨的检验办法是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一点对于分析历史试题尤为重要;逗留与倒退的不良习惯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速度等等。
正如翻译者所言读完这本书的两种强烈的感觉,先是羞耻,开始怀疑自己第一遍读时是否确定把书读完,如果读完的话,为什么后边的那么多细节没一点印象呢,虽然早早就读过本书,但并未让本书真正为自己所用。其次是何其有幸,就如同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所言,这本书帮我就读书这件事情的思索和困惑,作了许多印证和总结。如在讲历史习题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的理解力非常差,常常抓不住主旨,选择与材料主旨无关的选项,是因为中学生阅读水平到达基础阅读阶段后便停滞不前,理解力跟不上,而这一能力并不是背会历史就能提升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内没有相关课程来进行基础阅读之上的阅读层次的训练,而本书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也让我们看到了提升孩子成绩的希望。感谢本书的存在,让我的阅读更加有效。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作者所写的作品一定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在写完作品读后感后你学习到了什么?由此,读后感大全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女神上的第一节就是《读书之法》培根的论读书里面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为什么要阅读要怎么去阅读完整的阅读过程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去做读书笔记怎么去利用笔记这本书能帮你找到答案
做笔记也是需要技巧的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的自己当时所想读书所得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我总结的平时做课堂笔记的方法:
1.笔记一定要留白方便以后加笔记用活页笔记本会更好
2.不同的parttopic之间要分开帮助区别
3.在每一个大主题下要写出提纲就像课本的目录一样总体的提纲和part中的提纲这样以后看笔记的时候会很清晰也很容易找到你想要的内容
4.把你对于一句话的当下理解或不懂得地方写在旁边
这里面讲的读书笔记更加专业更加长久条理清晰更加有逻辑地去做笔记这正是我所缺失的
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不思考。”哲学家迪卡尔说过这样一段关于“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名言。
人生白驹过隙,证明自己活过、存在过真的只能通过思考了吗?每天在群里闲聊刷屏行不行?不行,因为“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而不在于口水;靠感觉和情绪行不行?那我们和小猫小狗又有什么分别?“人因会思考而高于万物,统率万物,高贵得如同世间的王。”
好吧,既然真的只有思考才能证明我们的存在,那具体要如何做呢?《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以下简称《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就给出了很好的记录思考的方法。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提倡用笔记整理读书生活、养成随时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通过“葱鲔火锅式”的摘抄方式,让原书的精髓和自身的思考互相擦出火花,让你真正通过读书带来思考上的神奇转变。
作者奥野宣之在日本可是出了名的“笔记本专家”,他在工作和兴趣中都坚持用笔记本记录,在NHK和TBS电视台被报道后引起了热烈反响。除了本书,他还著有《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这么有创造力,和他平时善用笔记让思考保持活跃度不无关系。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用“葱鲔(wei,第三声)火锅式”笔记法,制作一本记录自己怦然心动的笔记本。
1、摘抄与评论并存
大葱在我们中国的食材里一般属于配菜,但是在日本的葱鲔火锅,也就是葱段金枪鱼火锅里,它和鱼肉则是平分秋色的主菜。
而葱鲔火锅式笔记法,意思是摘抄和评论就像大葱与鱼肉并存一样,一段摘抄,一段评论,再一段摘抄,一段评论,不断循环往复。为了让日后查看时不会傻傻分不清,你在摘抄段落前标以○,在评论段落前标以。
我记得小时候做摘抄笔记,就纯粹是摘抄,把书上的好句子抄下来,那时候并不注重评论。但是在读书时,我们所受到的启发,萌生的想法,产生的回忆,都是非常珍贵的,如果不记录下来,过了也就过来,不会重来。而这些心里活动,对于我们个体来说却是独特的体验,我们怎能就此放过?
奥野宣之认为,我们读书要带有满足自己需求的目的,读完了还能记得住说了什么,能够向他人转述,比如它讲了什么,自己最喜欢哪部分,这本书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它的优点是什么。这样,你才算读了真的有收获,没有白读。但是这些收获,就只能从你的思考与想法中获得,光看光读是没用的。
你思故你在,记下你的只鳞片甲,记下你这一瞬间的想法,那就是你的独特体验。当你日后翻看时,你会有惊喜和庆幸的感觉。时光会带走一切,却带不走你留下的字迹和当时的闪念。
2、只记录怦然心动的语句你可能会说,摘抄多费事啊!确实,所以并不是任何你划线的地方都应该摘抄。如何选择哪些地方才需要摘抄呢?
在你第一次预览一本书时,先把对你最有价值的内容在页面下方折个角。
在第二次略读时,在折过页角的地方,如果仍然觉得非常好,就把上方也折个角。
在第三次精读时,在上下都折过角的地方,如果仍然觉得很有价值,你就可以动笔划线做记号了。
最后再重新读这些做了记号的部分,仍然觉得非常值得记住的话,你就可以摘抄到笔记本上了。
所以你看,真正要摘抄的部分,都是经过你反复阅读,严格筛选出来的,而在这样的过程里,你是不是也读了N多遍,对书的内容也更深刻了呢?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说,“只有让自己感动的段落才值得摘抄”,所以,你真正摘抄到笔记本上的内容,并不会多到成为负担。另外,如果真的是很长的段落,你还可以通过复印嘛。重点是“一定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
正是因为这些让人怦然心动的部分,才激起了你思想的火花,让你在当下产生了想法。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认为,“自己当下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摘抄这一段的原因和自己当时的想法才是日后值得参考的贵重资料”。
这将是一本满满记录着你所有怦然心动和思想火花的笔记本,是最具有你的个人存在感的东西。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经典韩剧《我的名字叫金三顺》,讲的是长相平凡又胖胖的金三顺和霸道总裁富二代男主的爱情故事。男主本无心,但是在某个时刻,开始渐渐对金三顺有意了起来。那个时刻,就是他无意中看到了三顺做蛋糕的笔记本的时候。笔记本上不仅记载着做蛋糕的方法,还有许多她的思考、想法和感悟,是一本世间绝无独有的带有“金三顺”个人印记的笔记本,这让男主对她有了新的认识,从此令眼相看。
最让人怦然心动的,就是你的思想。
3、重温笔记奥野宣之说“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你不用每次都重读这本书,只需要时时重读笔记本就可以了。
作家钱钟书具有过目不忘的超人记忆力,对读过的书总能信手拈来,但其实秘诀就在于他勤做笔记。杨绛曾说道:“做笔记很费时间。钱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才发现。钱钟书做笔记成了习惯。但养成这习惯,也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处,没地方藏书……他读完并做完笔记,就把借来的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送人了……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做笔记后并不是就算完了,钱钟书每天还会翻阅笔记,并经常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做笔记,再不断重读笔记,这就是为什么钱钟书能过目不忘的缘故。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同样也说,“葱鲔火锅式笔记”因为把书中重要的部分和自己的感想都统一了起来,所以也没有必要保留原书,重温笔记就行了,可以减少藏书。
“通过重读为思想增色”,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思想,而重读笔记能让自己更有深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重读笔记,就能让你回想起书里的大部分内容,而你每一次重温,就有了“读书百遍”的效果。
你总会遇到一些“命运之书”,成就或改变过你,在你感到挫败,情绪低落,或者外出旅行的时候,你重温笔记本就能重获精神力量,而不需要携带原书重头读过。
确定下具体的重读笔记的场景和次数,比如临睡前,每周一次,或三天一次,就可以做到了。
塑造了你精神财富的笔记本,也将塑造你的品格和生活。
奥野宣之说,一味读下去等于没有读过。其实一味活下去也等于没有活过。只有留下你个人思考的印记,才能证明你的存在,无论现在还是未来。
人正因为害怕没有存在感,才需要在人群中刷存在感,但是如果留下了有自己思考印记的笔记本,还有何可惧?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而你的阅读史,就是用笔记本记录下来,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吸收书的内容,磨练出更好的原创思考”。
一个人阅读之后的原创思考,才是一个人最好的存在感。
说起日本人,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和我有同样的想法:日本人对于整理这件事,是迷之迷恋。例如《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整理情绪的力量》、《断舍离》、《极简整理术》和《收纳全书》等等,都是关于日本人写的关于整理方面的各种技巧。特别是《断舍离》曾掀起一股风潮,让大家都开始主动反思:是不是过于买买买形成了物质成瘾等不良习惯。
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就是出自一位整理高手——奥野宣之。他曾在出版社与报社工作过,因为工作是面对大量信息展开的,所以他擅长信息整理术。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但他并未止步于此,还以“笔记本作家”的形象活跃于日本的电视荧幕。
今天介绍他的书——《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这本书讲的是书籍内容的整理与内化。分别从选书、购书、读书、如何记录读书笔记以及为读书笔记做好目录(以备重读)五个方面,介绍了一套系统的方法,指导读书。在这个过程中,才会找到喜欢的书,读真正想读的书,与书本展开一段美好之旅。更重要的是,从书中获取的知识与能力,可以用于提升自我,丰富自我。
如果把读书当作一件难事的话,估计你还没有掌握高效的读书方法。读完这本书,相信读书对你而言,有趣又简单。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800字:
很庆幸能读到这本书,它刷新了我对读书的认识。以前我是为了学习新知识,为了享受读书的乐趣,甚至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好学而去读书,实在是太肤浅了。
这本书给了我全新的认识,奥野觉得读书应该是为了与书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流,了解他的想法,促进自身的思考,从而吸收精华,为自身所用,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水平。要认真消化书中的内容,使之对自己有益。
有了这个目的,所以才有了选书、标记、笔记、书评、重读这一系列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由此才有了这本书的出版。书名中的“有效阅读”是全书的精髓!此书文字简单,通俗易懂,比大名鼎鼎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更适合初步学习阅读方法的学者。
我以前觉得专门花时间做笔记,写书评,太耗时间了,而且这个过程不那么轻松愉快,所以一直都没花什么精力去做这个。但是,恰恰是这些耗时、烧脑的事,反而更能促使我们思考和成长。
做笔记,写书评,正好是一个重新消化吸收、检索知识的过程,它促使我们提炼精华,深入思考,形成新的深层认知,从而改变原有的思维和行为,促进生活的变化。
浪费时间不算什么,但请不要浪费生命!
书中一个故事,原本只需要短时间就可以建好的房子,花了2年才完工。从客观角度看,确实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过程中,主人对房子的建造过程投注了更多的时间和心血,和工人们有更多的相处和互动,而且自己的其他事情并未因此而耽搁。读后感·这些浪费在房子建成的那一天,化作了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些记忆将成为房子的宝贵的精神价值。虽然浪费了很多时间,但并没有浪费生命!
读书后的消耗和吸收,看似浪费时间,但并未浪费生命啊。对书籍的精炼、思考和输出,正好是知识重组、迭代的过程,它会把作者的思想,一点点的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促进自身的改变和成长。
记得有一个补钙的广告,补品不光要营养成分充足,更重要的是能被身体消化和吸收。要不然有再多的营养,只是从身体里过一道便离去,也是没有意义。看书也是一样,重要的不是接触了多少新知识,而是消化和吸收了多少新知识。
从现在开始,认知消化读过的每一本书,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很期待后面读书的收获呢!
带着问题阅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这本书是2周前看完的,一直没写读后感,主要原因是想在实践了里面的方法之后再分享。看看会有什么不同的体会。
上一篇《致每一个努力做自己的妈妈《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读后感》就是实践了“葱鲔(wei)火锅”式读书笔记而输出的一片文章。在用这个方式做笔记的时候,之前担心的无话可说,好像不存在了,当摘抄完成后,自己就有了感受,或许本身对这一句或是一段因为产生了共鸣才有做记录的想法,所以,只要把这个共鸣点记录下来就好了,像书中说的“瞬间的思考就像沸水里的气泡,只会出现一瞬间,如果马上把想法记下来,就算字迹再潦草,也比什么都不记好得多。”
整个读后感写的很快,因为要写的观点已经通过读书笔记表达出来了。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式,在简短的输入后很快的就会有观点的输出,尤其在我读了第一遍就有这样的收获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我认为这本书里值得学习的输入和输出方法。
1、输入:启动“筛选程序”+“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筛选程序,是分阶段把最重要的内容筛选出来。
1.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2.重读,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边。如果仍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叫也折起来。
3.标记,在重新读一遍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接下来,再读一遍3的内容,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就可以了。
为什么“筛选程序”也是输入的一部分,通过实践发现,如果没有筛选程序,要记录和做标记的内容太多了,我刚开始没有筛选,摘抄的内容太多了,以至于胳膊和手臂因为握笔用力和时间久都酸疼了。这反倒影响了做读书笔记的积极性和兴趣,通过“筛选程序”可以更有效率的减少需要写到读书笔记的内容。
同时,作者反复提到严格筛选重要的内容,并说读书是一项“对重要内容进行提炼的工序”,最后,围绕为什么读这本书进行思考。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是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写上自己的评论,因其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正如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
摘抄部分用“○”表示,而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思想和补充说明则表上“☆”,以此作为区分,交替标在每个段落前。
备注:葱鲔火锅,即葱段金枪鱼火锅,是以葱和金枪鱼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葱段属于配菜而非调料。
上一篇读后感就是大大的利用的这个方法而成的,因为读的是电子书,所以更加方便,只要复制书中的文字,做标记,再在下面写上自己对于此段话的感想或是观点,然后也做上不同的标记,就可以了。因为电子书,我是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的,只要是看到有共鸣的地方,就马上就用这个方法记录在手机的便签里,书读完,笔记也就做好了。
通过写这篇读后感,我重新梳理我的读书笔记,发现上面这个方法虽然方便,但并没有按照作者说的第一个方法进行严格筛选重要的内容,只是做了第二个方法“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这样不但摘抄太多而导致无法坚持,而且不利于把握整本书的重要内容,会以偏概全。所以,这也是写这篇读后感的重大收获。
2、输出:在博客上写书评+读书笔记是一剂解忧药
在博客上写书评
“有时候写完读书笔记你还想再做点什么,这时,我想你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博客吧。现在很多人的博客都是以书评为主,这也算是种潮流了。”
对应现在,或许简书、微博、微信公众号也是非常不错的输出平台吧,例如我这篇读后感就是发布到公众号和简书的。当很多人在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利用上面提到的第二输入方法“葱鲔火锅式”就可以很快输出一个观点或是一段想表达的话了,日积月累,随着观点的增多,就知道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最后就可以总结为一篇很有主题的读后感了。
当然,这种输出或许并不会带来大量读者,因为“现代社会对写文章的要求很高。为了让更多的人愿意读自己的文章,作者更需要积累一些写作技巧。但是,百家笔记网即使做好读书笔记,要写出一篇受欢迎的文章也是很困难的,光是磨炼修辞就需要付出很多精力。不管怎样,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原原本本地写在博客里,是最轻松的做法。”
很多关于写作的培训,各种写作的训练营招生,应接不暇,但我想无论拥有怎样的技巧,都需要先从简单的输出开始吧!
“写读书笔记可以锻炼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会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写读书笔记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
读书笔记是一剂解忧药
说是一剂解忧药,是因为作者说用读三本相同主题书的方法,就可以解决商务人士的烦恼,如沟通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后面扩大适用范围,说这种方法也适合用来解决个人问题。
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在烦恼要不要跳槽,那么不一定只有找朋友讨论这一个选择。想参考别人的做法、从书中获得建议,可以先定好“跳槽”“职业规划”“职场选择”“工作方法”这几个主题,选择三本中意的书来阅读。熟读之后边做读书笔记边思考,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方法和找熟人商量相比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人做出明智的选择。”
书中用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方:“这就好像请三位专家围绕某个问题给自己提意见,并让他们进行对比和讨论一样。”我深深的被这个比方吸引了,虽然这和我之前看到的一个观点类似“看5本相同主题的书籍,形成闭环”,但最终让我决定践行这个方法的是这个有意思的类比。
你看书就是这么有意思,不知道哪句话就会触动你。并且真的是一剂解忧药,可以帮助你解决很多思想上的问题,找到答案。
总结一下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读书方法,用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得到的答案应该算是一种高质量的输出吧。
或许对于新手小白来说,无论阅读(输入),写作(输出)的方法论有多少,但如果不去践行,那么一切都是零。再次想起这句话“人至践则无敌”。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600字!
我有的时候读完什么书也确实完全不记得书里到底都说了什么。也明白读书笔记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其实看书真的好难真的静下心来。很多时候都是一本书稀里糊涂的就看完了,你再问我讲的什么,也是完全没有印象。
“读书笔记不只是用来记录读书过程的,还可以写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无需分类,你可以把一切都收录在这一本笔记本里”无论什么时候有了什么样的想法都可以写在这个笔记本儿里,只要当你想写的时候,不要耽误一秒钟,记下来就好。
“葱鲔火锅”笔记法,摘抄+评论的记录方式来写读书笔记,也可以避免不知道到底写些什么,可以用跟作者对话的方式,我现在看书基本也都是电子版的了,所以在阅读的时候会把自己有一些感触的话画下来,然后在看完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复制出来。就比较容易回忆起之前看书时候的思想过程。只是,暂时还没有做到真的手抄。
本书第三章说到: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笔记让读书成果一目了然·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就完成了一篇读书笔记,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大概半个小时吧,就能搞定。
书中还提到一个观点,当你在某个领域有问题的时候,不是去询问别人的意见,而是阅读与这个领域有关的三本书,自己从书中找答案,基本上阅读完三本书籍,你的问题也就得到了解答。
具体方法:
·A书要点+评论·B书要点+评论·C书要点+评论
·论点: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分别是什么?(要点+评论)
·论点:该选择怎样的结婚对象?(要点+评论)
·论点:没异性缘的人要做些什么让自己受欢迎?(要点+评论)
前三点的总结方法可参考“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做法,但在这种情况下,没必要花费太多时间去做摘抄,所以可以不采取“○摘抄☆评论”的格式,而是采用“○要点☆评论”的方式。
论点部分是分别每本书针对某个疑问的信息再加上自己的评论。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000字: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只要是读书够多,脑子里就会自然的积累文章,等到自己写文章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如神来之笔。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序言和第一章,在开始之前,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我们会读书吗?
2.读书的时候你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吗?你的读书笔记是摘抄还是写自己的见解?
1、近来,随着各种网络课堂的兴起,读书方法类成了最受欢迎的付费课程之一,如:一天阅读一本书,一年读100本书等等。
这个全民读书的时代,好也不好。比如,我们是不是该停下来想一想,读书是目的还是过程?过度强调读书过程是不是已经让我们忽略了最初的读书目的?
罗曼·罗兰说:没有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如果我们只是埋下头去一味的将读书当成是目的,就等于没有读书。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想法:读完书记不住书里的内容是正常的,书中的精髓多少都会融进我的血液、气质和灵魂里,然后对我产生影响。有时候,100%的内容只要我记住了1%就够了,剩下的99%自然会在我需要的时候“灵光一现”。
其实不然。人是健忘的生物,有时候我们连昨天吃过的饭可能都要费心去回想一下,更何况是在脑海里略过、和生活不沾边的知识呢?
最常发生的事情是“我好像在哪里听说过”或者“我好像在哪本书里读到过这件事”。
因此,读书不是逐字逐句的念完一遍,也不是为了拍几张照片,更不是一年读了200本书却一个作者都记不住。这种方式的读书,即使是每天读一本也是事倍功半。
2、读书不仅是陶冶身心的享受,也是汲取智慧的学习,而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
胡适说:无目的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读书,不过是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因此,奥野宣之认为,读书应该像带着明确的目的、充满主动性去读,并且要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
众所周知,笔记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因此,不难理解读书笔记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在我们固有的认知里面,读书笔记也许就是将书里面的精华摘录到自己的本子上,然而,奥野宣之在本书所说的笔记读书法并不限于此。它是一个非常系统、详尽的读书攻略,可以让我们在书籍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这种笔记法读书包含了从选书、购书开始到消化利用的最后一步,不仅可以帮助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还能教会我们怎样思考,将知识吸收为己用。读后感·笔记按照内容区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随想笔记、购书清单、各种报道的简报以及读书笔记。这几种笔记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
随想笔记记录我们“灵光一现”;购书清单积累自己要读的书籍,指导我们买书;各种简报收集喜爱的作者最新书记动态;读书笔记则是思考的证据。
最为关键的是读书笔记的部分,我们不仅仅要摘录,还要写下自己的联想和感受。还可以回顾自己曾经的笔记或者自身经历,做一个联想,将这部分思考也整理下来。
如果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包括了这几个部分,那么这本书我们已经至少吸收了大半了。
3、上面我们说了这么多种笔记,大家是不是要困惑了:这么多内容,我要准备几个笔记本?多少支笔啊?如果我们准备很多个笔记本和笔,先不说笔记的效果如何,仅仅是记笔记就让我们眼花缭乱了。
其实不然。《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推荐的是“一元化笔记”技巧。
理解起来其实很简单,我们要做的只是将我们要记录的内容都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只要我们按照时间顺序,附上日期就足够了。不必拘泥于笔记的形式,字体是横还是竖,我们甚至可以将喜欢的图片和文字剪辑粘贴到笔记本上。偶尔心血来潮,我们也可以在笔记上填几笔涂鸦,让笔记更生动。
我们只需要注意“一元化笔记”技巧的五个要点就可以:可以书写任何内容;按照时间顺序书写;附上日期;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可以粘贴。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习惯与书中的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独特风格的读书笔记。通过这样的笔记形式,我们不会漏过任何内容,还可以将生活和读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我们首先要明确,读书虽然不应该是功利的,但是至少是要有用。因此,读完一本能吸收多少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事情。“一元化笔记”读书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和消化书里面的知识,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将理论联系实践,让我们学有所用。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800字
美国教育学家埃德加·戴尔研究出的“学习金字塔”表明,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而通过做报告等亲身体验能够记住90%,因此思考和实干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这和目前我们所接触的主流学习方式是很不同的,单纯的阅读,恰恰是信息留存率最低的,其优点仅是信息获取的速度和数量。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指出,“所谓吸收资讯,就只是知道某件事发生了。”然而,知道某件事发生,并不是我们读书的本质目的。我们会停留于自己已经拥有了这段知识的错觉之中,并未加入任何自己的斟酌、取舍和判断。而且,即使我们已经多次阅读,也无法在脑袋中留下过多的印记。我想,有过相关阅读经验的人,都会了解这种情况。分享一个我的懒人笔记法:关键点截图→关键字标注→回忆召回。这个方法花费时间极少,使用方便,具体方法如下:阅读电子书或纸质书时,遇到陌生的知识点、新颖的观点、论证过程等,在看书的间隙,①使用手机截图(电子书)或拍照(实体书),注意图片需要包含页码②截图后可以标记简介概要的关键词,传输到微信“文件传输助手”便于记忆和查找③在需要时,不需要去找大段完整的阐述和论证。而是通过查找关键字或翻看图片,成为这一部分知识点有效的触发键,主动召回记忆,这样理解会更深刻。主动召回,意味着记忆和理解的加固。如果仅仅停留在重新阅读段落之上,不过是重新吸收了作者所介绍的知识和观点,不假思索地“吸收资讯”,是低效的读书。而关键词或关键图片的有效信息查找,会真正做到对此段内容的融会贯通。材料和观点,会在需要用到的时候呈现或调用,做到灵活运用。在标注出关键词,读后感以及此段观点、素材以及可做何种思考之后,一切交付于大脑,它自会建构出错综复杂的思维网络。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对每一处观点认真思考,主动建构出关联性。如果单纯做笔记,停留在记忆的层面,而不是被启发、主动理解的层面,读的书也不会被真正理解和使用。相对单纯的看书,更立体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大的长远收益。读书是学习,思考也是学习。读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思考的目的是学以自审。读书是一个吸取精华、丢弃糟粕的过程,而做笔记、思考、实践是巩固这些精华的方法,也即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途径。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