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龟虽寿有感600字

读龟虽寿有感600字

谈谈《龟虽寿》 (250字)。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谈谈《龟虽寿》 (250字),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谈谈《龟虽寿》

《龟虽寿》是三国时代曹操《步出夏门行》的第四首诗。全诗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一首一排四个字的诗,也是曹操刚建立魏国时写的一首诗。

《龟虽寿》诗意是:好马虽然衰老而且卧在槽中,日行千里的志向却毫不动摇;有理想有作为的人到了晚年,建功立业的决心仍然很高。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顽强进取的精神。其中的骥指好马,伏枥指卧在马槽,烈士指有理想有作为的人。

人们常用这首诗来鼓励别人不怕困难、顽强拼博。一个人只要有理想、有志气,不管他年纪多大,他都会取得成功。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犟龟》有感250字


我非常喜欢看书,也看过许多有意义的书。《犟龟》这本书,我在寒假里看过不知道多少遍了,别看它是一本很短的绘本,它可蕴含着大道理呢! 这本书里描述的是一只小乌龟陶陶的经历:它听了鸽子们的谈话,决定去参加狮王的婚礼。一路上,陶陶遇到了种种的阻碍和劝告,但它没有放弃,坚持着自己的目标,一直在努力克服困难,最后看到了梦寐以求的隆重婚礼庆典。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要有坚定的目标和执着的信念,还有坚持不懈的勇气,不能轻易地就被困难打倒,也不能逃避困难,而是要战胜困难。读到这里,我想到小时候的我总是会半途而废。 幼儿园小班时,我非常喜欢下围棋,于是,我缠着爸爸妈妈给我在外面报一个围棋班。刚开始我挺喜欢的,因为老师教的都是基本功,很容易学会。可到了后面,老师教我们对打,我一直是输的,没有赢过一局。随着时间的流失,我对围棋的兴趣逐渐变淡,也变得有点讨厌,便不再去学习了。爸爸疑惑地问:“你为什么不学了?一开始不是很想学的吗?”“因为围棋太难了,而且我是这个班里的唯一一位女生。”我伤心地回答道。现在一想起来,就觉得会羞愧不已,如果我能坚持到现在,说不定已经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小棋手了。发现小时候的我,就缺少了像小乌龟陶陶一样的决心和坚持。 让我们好好读读这本书把!相信你还能从小乌龟陶陶身上找到更多的正能量!

犟龟读后感250字


【篇一:犟龟读后感】

我们班借了一本书,书名是《犟龟》,在这本书里,有许多小故事,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犟龟》、《出走的绒布熊》。

犟龟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名叫陶陶的小乌龟,它决定要参加狮王的婚礼,一路上,有不少动物都说他走到慢,劝它不要参加了,可它那倔强的性格,让它继续前进着,终于,它成功参加了婚礼;出走的绒布熊讲的是:一个旧的绒布熊,它想知道自己活着是什么意义,它知道许多动物都知道自己活着是什么意义的时候,在失望时被一个小女孩收留了,最终,它知道自己活着是什么意义。

这本书不仅给我了快乐,还让我懂得了一些道理: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篇二:犟龟读后感】

星期五下午第三节是语文课,李老师给我们讲了绘本《犟龟》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学习乌龟淘淘那种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

我上小学以后,报的特长班是古筝,每个礼拜都要弹古筝,坚持了很久很久。这个暑假我古筝考级考过了三级。这中间我有好几次都不想弹了。爸爸每次都鼓励我:儿子,既然你选择了弹古筝,就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就这样,我坚持下来,才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如果我半途而废,肯定会一无所得。

我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向犟龟学习。不会的题多读读,多问问,多查查,把不会的东西给弄明白。不管你这件事做得好不好,只要坚持到底总有一天会胜利的。

【篇三:犟龟读后感作文】

我读了《犟龟》这本故事书,它讲的是:有一只普通的乌龟,他住在一棵枯树下,有一天一只鸽子与另一只鸽子谈论狮王二十八世要举行婚礼了,将邀请所有的动物参加。

乌龟听了,它决定也要去。在路上它遇见了蜘蛛、蜗牛、壁虎、乌鸦,它们有的嘲笑说:看你的腿多短,还想去参加婚礼?有的说:路太远,去,已经来不及了。犟龟说:我的决定是不可以改变的。犟龟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它虽然没看到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但却意外的参加了狮王二十九世盛大的婚礼。

使我明白了,做事情只要像犟龟那样,一旦目标确定,就执着,勇敢,乐观地向着目标一步一步地迈进,就会遇到最盛大,最美好的人生庆典。

【篇四:犟龟读后感】

这篇文章主要讲小龟陶陶去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由于行动缓慢,在旅程中克服种种困难,跋山涉水后终于赶上了一场婚礼,而这场婚礼已经是狮王二十九世的了。

读完后我沉思片刻,犟龟陶陶让我想到自己,又怎能不是一个犟字了得,此犟非彼犟。我喜欢新鲜的事物,对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感到很好奇,想去接触、去尝试,但每做一件事情前没有像陶陶那样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没有考虑到事情的难易系数,所以没能一犟到底。

通过学习陶陶的犟之后,在它身上迸发出了一股惊人的犟力,那是一种执着,让我肃然起敬。我想说:陶陶,我要学你的犟,意志坚定,不达目的绝不放弃,在人生的路上做一个倔强的前行者。

【篇五:犟龟读后感】

犟龟,是德国作家米切尔恩德的一幅作品。这本书不仅文笔流畅,而且让人读后很有感悟。

书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乌龟陶陶正在悠闲的吃草,无意中听到这样一个消息:狮王二十八世将要举行盛大的婚礼,谁都有机会去参加。陶陶便想∶我也可以去参加呀!于是第二天时,她便出发了。一路上,乌龟陶陶受尽了嘲讽和困难,但她并没有放弃,一上走了下去。尽管知道了狮王二十八世婚礼被取消,也没有放弃。最后,看到了狮王二十九世婚礼盛大的场面。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我们人都要走上人生的旅途,都要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如果你在途中摔倒了,就不想再走了。那时,没有人会好心的拉你一把,再告诉你:走下去吧,这才能让你成功。因为,他们也要赶自己的路途,不想放弃人生的美好时光,也不想让时光放弃自己。所以,我们要坚定目标,再持之以恒的走下去,最后才能成功,才是人生最大的场面。

【篇六:犟龟读后感】

我读完了《犟龟》这个故事,书里面讲了一只乌龟叫淘淘。它要去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淘淘是听见雄鸽萨罗莫说的,萨罗莫还说:狮王二十八世邀请所有的动物来参加,但是要快,因为狮子洞路途遥远,而庆典马上就要开始啦!

淘淘一听,也要去参加。他在路上遇见了许许多多的动物,有蜘蛛发发、蜗牛师师、壁虎茨茨、乌鸦喷嚏。

这些动物都跟淘淘说了一些阻止他去的话,每当淘淘听见的时候就会说:只要一步一步往前爬,就一定能到。最后,它终于到了,但是,不是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而是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但是它依然很高兴,因为他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应该学习淘淘那种坚持的精神,想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篇七:犟龟读后感】

读了《犟龟》这个故事,使我深受启发。

乌龟陶陶虽然是一只普通的乌龟,但听到鸽子夫妇的谈话:狮王第二十八世邀请了所有动物去参加他的婚礼。乌龟陶陶得知狮王邀请所有的动物,当然也包括我了。陶陶想了很久以后才决定去参加狮王的婚礼。陶陶作为跑得非常慢的动物,她不仅不自卑,而且还说自己的四条腿虽然短但结实。

在去狮王洞的途中遇到蜘蛛发发,嘲笑她的腿短小;遇到蜗牛师师,说她走的方向反了,以及有热情的挽留;遇到了壁虎茨茨嘲笑她已经过去一星期婚礼;还遇到了乌鸦阿嚏那不屑一顾的眼神。但是陶陶却仍然坚持向狮王洞走去。陶陶虽然没有参加到第二十八世狮王的婚礼,但她参加到第二十九世狮王的婚礼。

我反复读了《犟龟》这个故事,使我深有感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陶陶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

【篇八:犟龟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犟龟》,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犟龟》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分吧!

《犟龟》这本书,分为好几个故事,我不再为大家一一介绍了,直接介绍《犟龟》这个故事吧:一天,小乌龟在洞前吃着树叶,忽然听到一对鸽子在交谈:狮王二十八世要举行婚礼了,它邀请了所有的动物都去参加。小乌龟心想:为什么我不去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呢?去狮子洞的路程很远,但对于从未见过世面的小乌龟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诱惑。经过认真思索,第二天,小乌龟终于上路了。途中它不仅遭到其他动物的嘲笑和阻止,而且还走了许多的冤枉路,在遭遇二十八世身亡婚变的情况下,它仍然前行,最后有幸赶上了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看到了最盛大最美丽的场面!

从乌龟的身上我们明白了坚持到底的道理,我们要学一学这个倔强的乌龟哦!

谈谈金瓶梅读后感800字


谈谈金瓶梅读后感800字

《金瓶梅》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世人读《金瓶梅》者多,而不善读者也很多。

一开始阅读《金瓶梅》,常会笼罩着淫书的阴影,有一种道德理性主义绝对化的障碍。摆脱误读,需要一个过程。

读《金瓶梅》不可以快读、粗读、略读、选读,要读五遍,把一百回当一回读,要一气看完,不可零星看,要从形象整体上把握全书,贯通气脉。离形得似,遗貌取神,探得其神髓与真精神,走出阅读误区。

《金瓶梅》虽有淫话秽语,但不是淫书。写淫话秽语的目的,在于揭露与批判。在贬损肉体、摧残人性、禁欲主义的时代,作者从人本位思想出发,以童心说、自然人性论为基础,把性放在了人类生存的基础位置,大胆地肯定肉体,显示情欲的自然性,合理性。

《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关注女性,观察了解女性,也感受研究女性,努力去理解女性,在描写她们被扭曲的人性之时,他也很细微地展现了女性身上的美和这种美的被毁灭。作者以新的发现、新的感受,创造性地塑造了潘金莲等成功的艺术典型,实现了小说艺术的重大突破,建造了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潘金莲对封建伦理纲常是淫荡的反叛,畸形的亵渎,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的反作用。她是个害人者,又是个受害者,而主导的方面是被侮辱被损害者。潘金莲的形象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剧命运。《金瓶梅》塑造的潘金莲形象有开拓意义,在历史上有冲击反叛亵渎封建伦理的进步作用。也要看到这一形象表现的纵欲、反理想、反理性,完全无视首先规范的局限性。作者从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联系上描写潘金莲,表现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女性自我生命的觉醒。

西门庆作为16世纪的小说人物,是一个具有复杂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富商、官吏形象。他是商场上的强者、官场上的贪吏、情场上的豪杰。但是,好景不长,韶华易逝,他33岁,适逢事业高峰青春少壮之年暴亡。西门庆死了,其生命在延续,托生为孝哥。结局是西门庆的化身孝哥被普静和尚幻化,做了和尚,走向禁欲之路。西门庆由纵欲而走向毁灭,以此惩戒人,启迪人追求乐而有节的律动。

《金瓶梅》作者在暴露人的阴暗面,表现对人性本体的忧虑,表现对时代苦难的体验和对社会的绝望情绪,否定现实,散布悲观主义。但是,他不知道人类怎样美好,看不见未来。百回大书写了一个社会的无可救药,因果报应说的宗教成了维持一种真意人生的唯一出路。

《金瓶梅》作者的观察力、感受力是第一流的。作者打破了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是绝对的坏,这种黑白两色观察角度。小说表层上描绘丑、描写情欲,却反映了深层的变态的爱、变态的心理、扭曲的性格,从而创造了艺术美。

郑振铎评价《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可谓中国小说的发展的极峰。

毛泽东认为,《红楼梦》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同样,《金瓶梅》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在帮助我们了解封建社会、了解历史这一点上,两书是互补的。《金瓶梅》塑造了不朽的文学经典西门庆,主要写市民阶层的生活,侧重在下层;《红楼梦》塑造了亘古未有的典型贾宝玉,主人写贵族生活,侧重在上层。《金瓶梅》重摹写生活,是写实的;《红楼梦》重表现情感,是写意的。《金瓶梅》是生活小说、市井小说,《红楼梦》是诗意小说。《金瓶梅》是下里巴人,《红楼梦》是阳春白雪。

《金瓶梅》是成人小说。成人小说成人读,少年不宜。

读《谈谈学习习惯》有感 (550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关于学习习惯的文章。读完后,我深受启发。原来,最近我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是一些坏习惯在作怪呀!

和文中提到的坏习惯如出一辙,我最大的缺点就是学习马虎,丢三落四。你看,前天没带橡皮,昨天没带尺子,今天又没带作业本;课本中明明是她,抄在作业本上就成了他;草稿本上是做对了,却在誊写到试卷上时面目全非。为了这个,我可没少挨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我也因此尝试到了坏习惯带来的恶果,期末考试中,因将大于号写成了小于号,与一百分失之交臂。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坏习惯改掉。

我的第二个坏习惯就是上课不专心,容易开小差,坐不住,尤其是快到下课时就更听不进去了,心思早已飞到课后的娱乐当中。有一次,我在上课时开小差,一个重点没听见,回家想了好几天都没想明白。这真是上课一分钟,课后几天功啊!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课堂35分钟对我的学习是多么至关重要,老师是我们的指路人,如果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我们搞不明白,课后花几倍的时间也不一定能补上。我要痛改前非,努力改掉这个毛病。

我还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学习不定时,不定量。学习时完全凭情绪,情绪好可以一直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也干不了。这样饥一顿饱一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这个毛病非改不可!

这三个坏习惯影响了我的成绩,我一定要彻底地和它们说拜拜。妈妈说:有志者事竟成,我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

上海静安区一师附小四年级:黄山

谈谈《游子吟》 (400字)


《游子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孟郊写的。全诗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描写了母亲为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的情景。歌颂了母亲的慈爱像太阳的光晖,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

每当我读到这首诗,我都会想到妈妈妈养育我长大,为了健康成长,妈妈每天变着花样地给我做饭,还为我检查作业,辅导我的功课。

我还会想到姥爷,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姥爷就在医院陪着我。有一次,我在医院住了八天,姥爷就陪了我八天。我的病好了,我又活蹦乱跳了,姥爷头上却多了许多白发,脸上的皱纹也更深了。姥爷虽然不是妈妈,但却给了我比妈妈更多的爱。

还有我的姥姥。舅舅在上海工作,每次舅舅回来,姥姥都要给他准备很多好吃的,每当舅舅回去时,姥姥又会在他的行李里装很多好吃的。

我喜欢这首诗,这首诗也写出了我对亲人的爱。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二年级:余亦凡

读《谈谈方法》有感3000字


读《谈谈方法》有感3000字

教师 陈大勇

《谈谈方法》这本书是笛卡尔的处女作,本书的全名是"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

一、我对本书的整体阅读感受和感悟:

本书在内容上阐明的道理发人深省,能够让你久久回味,受益无穷;书中运用的语言明白晓畅,毫无雕琢刻意之感;讲述的方式自然流畅,娓娓道来;最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本书体现出严密而清晰的逻辑思维,其严丝合缝,环环相扣。在我看来,一本好的著作,严密而清晰的思维比华丽的语言重要得多,真切地说理比滔滔雄辩更具有透彻人心的力量。再加上笛卡尔的真切说理并不是枯燥地说理,它在本书中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现实生活中生动具体的实例,读来让你仿佛觉得这位智者就在你的眼前和你亲切地交流。在书中让我感受到了笛卡尔发自肺腑的真诚,感受到了他超出常人的睿智,更让我感受到了他力求正确运用理性寻求真理的决心和毅力。我觉得读他的书除了佩服和吸收他的睿智之外,作为一个一线的教育实践者,还应该运用他提供给我们的方法身体力行。

二、我对本书中的几个问题的理解

1. 我对本书六个部分之间内在逻辑的理解

表面上看,这六个部分之间貌似各说各的,好像作者在随意而谈,谈到哪儿就算到哪儿;但实则不然,我觉得这六个部分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

首先,作者谈到良知(或理性)的重要性;接着,讲他通过运用良知,发现"世界上根本没有一种学说真正可靠"(这里就他所生活的时代而言);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内容。正因为他认为"没有一种学说真正可靠",他才致力于对"正确运用理性寻求真理的方法"的研究,通过思考,他提出了所寻求的这种方法的几条主要规则和几项行为守则;这就是文章中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内容,这是笛卡尔哲学的方法论部分。当然,要建立起真正可靠的学说,光有方法作指导还不够,还必须突破认识上的限制,这也就有了第四部分对灵魂的认识和对神的认识。有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作指导,笛卡尔在第五部份当中介绍了运用这种方法和认识所取得的成就。最后,要想人类在科学上取得长足的发展,还必须要做很多事情,所以,在第六部分中,笛卡尔讲述了一定要做哪些事情才能在自然研究方面比过去前进一步,这是他的反思和提出的希望。我认为这就是本书这六个部分的内在逻辑。

2.我对"我想,所以我是"(旧译为"我思,故我在")的理解

我们先来看一下笛卡尔这个命题产生的推理过程:

笛卡尔认为:"任何一种看法,只要我能够想像到有一点可疑之处,就应该把它当成绝对虚假的抛掉。"

"既然感官有时欺骗我们,我就宁愿认定任何东西都不是感官让我们想像的那个样子。"

"既然有些人推理的时候出错,连最简单的几何学问题都要弄乱,做出似是而非的推论,而我自己也跟别人一样难免弄错,那我就把自己曾经用于证明的那些理由统统抛掉,认为都是假的。"

"最后我还考虑得到,我们醒时心里的各种思想在睡着时也照样可以跑到心里来,而那时却没有一样是真的。"

"既然如此,我也就下决心认定:那些曾经跑到我们心里来的东西也统统跟梦里的幻影一样不是真的。"

"可是我马上就注意到:既然我因此宁愿认为一切都是假的,那么,我那样想的时候,那个在想的我就必然应当是个东西。我发现,"我想,所以我是"(旧译为"我思,故我在")这条真理是十分确实、十分可靠的,怀疑派的任何一条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所以我毫不犹豫地予以采纳,作为我所寻求的那种哲学的第一条原理。"

毫无疑问,作者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建立在怀疑一切的基础之上的。作者认为知识不可信,感官不可信 ,过去的不可信,现在的不可信,一切都是值得怀疑的,在如此一层一层地筛选排除后,最后他发现,我怀疑这,怀疑那,但是"我"却无法同时怀疑"我"在怀疑,因为,只要我一怀疑"我"在怀疑,就正好证实了"我"在怀疑。

这里笛卡尔所说的"我怀疑",实际上就是"我思想。"正如他在文中所说,"我认识了我是一个本体,它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结合前边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我"无法怀疑"我"本身的思想,也就是说,"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我们可以继续推论出,思想,正是"我"存在的依据;反过来,只有存在,才能思想,即笛卡尔所说的"必须是,才能想".这便是这个命题的内在逻辑。

我们注意到,笛卡尔在这里所说的是"我想"或者"我思",他不说我看到、我听到等话语,可以看出,他重在强调意识或认识的作用,因为必须要具备思想、具有意识或者认识,看到的、听到的才能成为"我"所知道的,才能成为知识或者真理。

作者提出这个命题,显然这与近代哲学的主要目标有关,其主要目标是为新兴的科学建立基础,他拿认识论作为第一任务。

在这里,为了不让大家引起误解,根据我在文中所读到的信息,我想对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做一个说明。笛卡尔这种普遍怀疑实际上是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选择批判,并不是一概否定的虚无主义(其认为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正如他在文章当中所说:"对每一个问题我都仔细思考一番,特别注意其中可以引起怀疑、可以使我们弄错的地方,这样,就把我过去马马虎虎接受的错误一个一个连根拔掉了。我这并不是模仿怀疑论者,学他们为怀疑而怀疑,摆出永远犹疑不决的架势。因为事实正好相反,我的整个打算只是使自己得到确信的根据,把沙子和浮土挖掉,为的是找出磐石和硬土。"可以看出,笛卡尔所说的怀疑和批判一切不等同于否定一切、摒弃一切,而是否定假的,摒弃通过理性思考后站不住脚的,进而肯定真的。

另外,我还想补充一点,我觉得笛卡尔的"我想,所以我是"(或"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还体现了人的自觉与自醒。这有点类似于中国魏晋时期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在中世纪的哲学里只有神,也就是上帝,上帝主导一切,决定一切,人们只能诚服于上帝,并期望依靠自己的绝对虔诚,来换取上帝对自己的青睐,使自己在死后能够荣耀地升入天国。因此,人的地位也就相对十分低下,人往往被明明白白地忽视,这样,就更不用说人具有想主宰世界的主人翁意识了。笛卡尔提出的这个命题,无疑是对世界的一声呐喊,无疑是对人这个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所进行的一次有力地正名,让人类认识到自我的存在、自身的价值。因为人类只有认识到了自我的存在、自身的价值,人类才会竭力克服自然条件的局限,打破各种桎梏的樊笼。无疑,在这一点上,笛卡尔是很前卫的,当然他是伟大的。

3. 我对笛卡尔的方法论的认识

用理性寻求真理的方法的几条主要的规则:

"第一条是: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

"第二条是: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

"第三条是: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就连那些本来没有先后关系的东西,也给它们设定一个次序。"

"最后一条是: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

笛卡尔经年累月地集中精力寻求一种如同数学这样推理确切明了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能够借助它获得确定无疑的真知的途径。

其规则的第一条意在告诉我们凡是我们没有十分清楚地、极其分明地理解的,都不应该把它们当成是真的,这是对待问题的态度,使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避免作出轻率的判断和先入为主之见;其规则的第二条旨在告诉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难题应采用分治的方法,应将其分成若干部分来解决,这有利于全部问题都能得到妥善地处理;第三条告诉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切忌没有先后顺序,按照认识的规律,应采取先易后难的认识策略,一步一步地提升其难度,直至复杂问题的解决,这里强调的是我们解决问题时给它安排次序的重要性;第四条强调了对待问题要具有足够的严谨性,尽量全面地考查问题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充分地、彻底地解决问题。

《谈谈方法》这本书的全名是"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无疑,作者提出的这四条规则在我们解决问题时确实能够给我们以正确指引,无论是他的怀疑一切、小心求证的态度,还是由易到难、各个击破的方法,或者是分门别类、严谨考察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今的科学技术得以飞速地进步,其背后所依赖的正是这种正确的方法论的指引。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阅读之后的一些浅薄的理解,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结语:

千年不移的是业已尘封的岁月,不可断绝的仍是人们纷纭的评说。笛卡尔不是圣人,他只是一个运用理性不懈追求真理的思想者,他只是一个在思想领域的拓荒者。在这个伟大的灵魂面前,一切的批判都是如此的苍白无力,一切的赞扬也都无法形容他带给人世的光芒。面对这个伟大的灵魂,我想,我们除了虔敬,剩下的仍是虔敬。

喜欢《谈谈《龟虽寿》 (25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龟虽寿有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