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我的单位馆有感

读我的单位馆有感

读《我的大家庭》有感。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读《我的大家庭》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读了这篇《我的大家庭》文章后,使我从心中感到很悲痛。世上怎么会有从来不关心孩子成长的夫妇,怎么能够不关心自己的孩子的一切一切。
在学校里敏敏虽然成绩很好,但是她并不快乐。长期以来很少与同学有语言交流。老师和同学多次帮助她,想使她走出阴影,能和同学们共学习,齐劳动,同欢笑。但是在她的心灵深处总是感觉很孤单。
但愿天下父母都能关心自己的孩子,爱护自己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和谐美满的民族大家庭》读后感


《和谐美满的民族大家庭》读后感

二年二班 薛蓉儿 辅导老师:王艳艳

今天我读了一篇《和谐美满的民族大家庭》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伟大的新疆维吾尔族母亲的故事,她的名字叫阿尼帕?阿力马洪。她生活俭朴,含辛茹苦的养育了来自六个不同民族的19个孩子,攒了很多钱却总也不舍得花,都给孩子们交了学费。她的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荣获了“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新疆十大杰出母亲”的光荣称号。

故事中还提到一个叫“胖虎”的孩子,他因为一点小的不如意,就要离家出走,直到知道了阿尼帕妈妈的故事,他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心好好学习,回报爸爸妈妈,回报祖国。

故事中有非常了不起的母亲,也有她非常优秀的孩子们。相比之下,我们今天生活在很幸福的时代和很幸福的家庭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但是我们仍然不会轻易满足,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情而不开心,或者胡乱抱怨,甚至稍不称心就大发脾气。

读书会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也能学到很多哲理,让我懂得珍惜生活,懂得幸福的可贵。除了读书,如果能像故事中的“胖虎”那样,去采访一下这样的妈妈和这样的家庭,对我们的教育会更深刻。今后每当遇到小小的困难,我们都会想起榜样的故事,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我们的任何困难都不再是困难。

生活艰难也好,生活幸福也好,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是薪茹苦的养育着我们每一个小宝宝,他们不求回报,不怕艰辛,遇到困难从不低头,也从不向我们诉苦。这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故事。

我爱我的爸爸和妈妈,我爱我的祖国和家乡,我爱我的学校和老师,我爱我的生活和未来!

老师给的任务,熬夜完成,辛苦我们全家:

一,先出声读熟

二,三句话总结故事大意

三,拼命的抒发感想

四,金牌爸爸出面润词斧正

五,成稿,宝宝朗诵

六,白金妈妈终极校对

用时:21:00至23:30

读刘我风新著《大家影集》有感


中国需要"大家精神"

——读刘我风新著《大家影集》有感

杨向明

2015年即将过去,这几天整理书籍杂志和资料,突然想起,还有两篇文章没有写,一篇是《大家影集》读后感,一篇是怀念一位大学老师的。

实际上,这两篇文章在10月初都写了开头,读后感这篇还时不时敲了读书时的一些随感,未想由于电脑故障,"两个开头"都丢了。在忙碌间隙,我几次回想这两篇文章的开头,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以前多次唠叨国人"健忘",不料自己也染了"失忆综合征".

有些人与事忘记了也就罢了,有些人与事是无论如何不能忘却的。正如《大家影集》封面上的一行字"重拾湖北历史中至关重要,却被人遗忘的人与事".而这本书的封底还有着另一行字"从影像中观看历史,以历史的维度重新观看照片".

我们不能遗忘历史,自己走过的路也需要时常回头看看。历史或者说是生活,充满了太多的遗忘与被遗忘、背叛与被背叛。错误不断地重复上演,有时候用大错来掩盖小错,以至于最后错误太大了,谁也承担不了。

所以,我们需要记录,需要白纸黑字来提醒自己、提醒人们,不要遗忘过去。所以,以访谈和照片形式为主的《大家影集》的出版,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这种意义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愈显重大。

面对始于1900年的人与事,我们不能遗忘什么呢?我像祥林嫂一样,絮絮叨叨反反复复,与朋友们谈论民国,还有80年代。有朋友说,中国有太多富豪,可惜没有贵族,中国需要真正的贵族精神。他还解释说,真正的贵族,视民族安危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并以此为家族荣耀。

"贵族"一词似乎不太符合国情,受《大家影集》启发,说"大家精神"更为贴切。说到"大家",我们总是想到"大师"、"世家".这两者有着关联性:由平民出身的大师,往往能造就世家;而书香旺盛的世家,往往会产生大师。当然,"大家"之根本,在于独立、高远和情怀。

阅读《大家影集》时,我总是为人物的敢为人先、经世济民、求真务实所感动。在这本书里,高官们是扑下身子为民实干的,是勤俭持家、生活如普通百姓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们是敢说真话、不畏权威、为民请命的。为什么时常感到他们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不是因为他们去世或变老,而是因为"大家精神"式微。

也有人说,中国不需要那么多大师。我在与对方辩解之中,说了郁达夫纪念鲁迅的一句话,"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这句话后面还有几句,我就不敲了。我想问,郁达夫的批判过时了吗?

《大家影集》是对"大家精神"的纪念和呼唤。从2007年至今,楚天都市报《影集》版采访了300多位人文大家,此次《大家影集》从中精选了90篇。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老校长章开沅先生收藏《影集》样报,他说,"如果没有科技,中国要亡国;但是如果没有人文,中国要亡种!"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先生曾致信编辑部,"缺失人文、缺失精神文明的社会,甚至比缺失科学、缺失物质文明的社会还野蛮、还可怕。"这是《大家影集》的意义,也可视为楚天都市报人文情怀的一个缩影。

写到此,我必须说,不论媒体如何演变,我相信,在一代两代人甚至几代人心里,楚天都市报是一座粮仓一道丰碑和一种不灭的记忆。科技日新月异,报纸这种载体无法避免衰落,就像纸张取代竹简,可是那一张张新闻纸所坚守的公平正义、所传递的温暖善意,会继续下去。只要守望还在,我们需要探寻的,只是新的路径,曾经也走过这般艰辛的路。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传统媒体、媒体人会在这样的境遇,出版像《大家影集》这样精美的书籍。毕竟现在没有多少人会静心读书,更不说是翻翻关于陈年往事却又不以解密为噱头的书。有的书,可以去看电子版,但有的书,真的是需要捧在手上慢慢读。作为一名好书之人,我很感谢刘我风老师编著了《大家影集》。在我心里,她是一位真正的读书人、荐书人。她主持"连载"、"读书"、"人文周刊"等,十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给百万读者奉上一本又一本好书。

看到这里,如果您是都市报的粉丝,肯定会问,刘我风老师原来是女士呀,不是先生?我当年第一次看到这个超帅的名字,也以为自己可以没大没小,与"我风兄"把酒临风不醉不归呢!不过,在我心里,可亲、敬业的刘姐博学多才、学问高深,从这个角度,称呼刘我风先生也不会错。可惜彼此工作太忙,又不在一个部门,平时交流并不多,希望以后能多跟刘姐聊聊天,尽管我的确担心接不上话儿。

再说说阅读《大家影集》的感受吧。一个真实的体验是,读不够。文章小标题的字号和大标题相差不大,而文章末尾的刊发日期又总被我忽略,以至于我时常觉得还有精彩内容想再往下看时,发现是到了下一篇。如果文章再长点,把"采访实录"都发出来,那该多好。当然,这是一个无理的要求。

时光或快或慢溜走,新年的脚步渐渐近了。再一次捧起《大家影集》,黄色调的封面似乎更加泛黄,而中间那张黑白照片上面的人物好像活了。

我的幸福家庭


我们家是幸福的一家。家中有4位成员:我,爸爸,妈妈和奶奶。奶奶家在农村,自从我出生后,才从农村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好来照顾我。可是就是因为我长大了,奶奶也想回到她的老家,所以又搬回去了。我耐不住焦急的思恋,这不,一到放假,我又回去看她了。

嘀嘀车子已经启动了,我把头扭过去,高兴望向窗外。看着窗外不断闪过的树木,人家和冉冉上升的炊烟,我才回过神来,这正值早晨,家家都在做早饭呢。想起做饭,我就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我起身又别过脸,对着正在自我陶醉的老妈:妈,借下手机。我面无表情的说。虽然这样,但还是让老妈怀疑了起来。干什么啊?老妈一脸的不解。那个,没事,打个电话给同学问个事情。我内心偷偷的想:为了大家的健康,请原谅我善意的谎言吧!哪知道老妈一脸的不相信。我还是说出了真相:想让大家中午别在奶奶家吃饭了。我们去饭馆吧。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没事,你放心吧。算了,你们不信就算。我又赌气地把脸转过去。想起那件事,我还记忆犹新。

几年前,奶奶回老家打扫屋子的时候我去过。在墙角里,有一个比缸矮一点的怪东西,上面积满了灰尘。它口大,底儿小,下半部还有一个口子。奶奶告诉我,这叫缸灶。做饭时,用一根竹管对着口呼呼地吹气。弄的屋子里浓烟弥漫,呛得大家直淌眼泪。时过中午还没吃上饭。我急得直哭。

嘀嘀奶奶家到了。我一看,呵!外面重新粉刷了一遍,显得光亮如新。我一走进大门,一进客厅一台大彩电就印入眼帘。我吃惊地长大了嘴巴。但,我最关心的并不是这个。我怀着惊喜又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厨房。哇!一台锃亮锃亮的电磁炉静静的躺在那儿,在向我微笑哩!我一回头,就看见了站在门口的奶奶。看着我惊讶的样子,奶奶呵呵地笑了,说:如今党的扶持政策好,不仅给老人补贴,你大叔也靠好政策承包了土地,养了鸡,鸭和鹅。日子也一天比一天红火。他们和你们家给我添置了这么些家具,过上了幸福生活。我这心里真是感谢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啊!

到了晚上,吃了新灶做的饭,似乎特别有劲。我打开了电视机,一首《好日子》响起:今天是一个好日子呀大家都载歌载舞,幸福极了。我偷偷的看了一眼奶奶,她也笑了,还拍手给我们打拍子呢!脸上也出现了红晕。显得更加年轻了。按照奶奶的话呀,就是;对亏了党的好政策,才会这么幸福呀!看着大家济济一堂的样子,听着大家幸福的欢笑声,我不禁深吸一口气,嘴角也不知不觉地翘了起来。

这就是我的幸福家庭!

读和美家庭有感


读和美家庭有感(一)

作者:周娴禄小

《和美家庭》这本书中讲到孝亲爱老,这是一个良好的家风,要求着子女孝敬父母,不要认为给父母大把的钞票,让他们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就是尽孝心。我们的父母年纪越来越大,现在的生活条件也是越来越好,父母所需要的并不是物质上的补贴,而是子女的关心,经常给父母打电话,问候一下,让父母知道我们在关心他们,打电话时其实也不需要说什么慰问的话,只要陪父母聊聊天,说说每天发生的事情,这样就足够了。

人生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我们慢慢地在长大,会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新的家庭,而父母也在慢慢老去,细细算来,我们能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太少了,当我们想玩什么好玩的、吃什么好吃的,享受自己美好的生活时,不要忘记自己年迈的父母,多回家看看,陪他们聊聊天,陪他们好好吃顿饭。

这本书还提到阅读对家庭的影响。现在中国人的阅读量是越来越少。阅读,从家庭开始,读书升华睿智,读一本好书会让我们更加坚强,更加睿智,书可以怡情,可以睿智,可以益智……家庭阅读,影响孩子阅读。

父母中有喜欢并且经常看书的,会直接影响孩子对阅读的喜爱程度,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喜欢且经常看书而喜欢读书,这一点,十分让我认同:去年我任教了一年级,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孩子,几乎都是识字量非常非常少的,基本不认识字,而班级中,有个小姑娘让我印象深刻,这个孩子可以在没有拼音的情况下,将一篇短文全部读完,这对于一个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后来经过了解,原来孩子的父母都是"书呆子",他们一家三口最享受的是,饭后,三人捧着各自的书,细细品读,在别人看来,这是多么无聊的生活,但正是这样热爱读书的氛围,让这个孩子主动地爱上了读书。可见家庭的阅读对于孩子的影响力。

家庭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让书香伴随每一个日子,让阅读伴随每一个家庭。倡导家庭阅读,建设书香家庭!

读和美家庭有感(二)

学校组织阅读《和美家庭》一书,此书一共六章,从家庭美德的弘扬、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家庭理财的实用知识、家庭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低碳与 智慧的生活方面,结合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生动的讲述着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家庭关系,让爱情保鲜,让生活更充满情趣,让家庭更温馨。其中书中有几章读完后剖有感想。

在西方国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商人死后去见上帝,讨论他们在尘世中的功绩。第一个商人说:"尽管我经营的生意几乎破产,但我和我的家人并不在意,我们生活得非常幸福快乐。"上帝听了,给他打了50分。 第二个商人说:"我很少有时间和家人呆在一起,我只关心我的生意。你看,我死之前,是一个亿万富翁!"上帝听罢默不作声,也给他打了50分。这时,第三个商人开口了:"我在尘世时,虽然每天忙着赚钱,但我同时也尽力照顾好我的家人,朋友们很喜欢和我在一起,我们经常在钓鱼或打高尔夫球时,就谈成了一笔生意。活着的时候,人生多么有意思啊!"上帝听他讲完,立刻给他打了一百分。 家庭是人生的基础,人生不能没有家庭,书中说的好:"夫妻恩爱,有爱才有家,"夫妻之间不仅仅有爱,还要彼此尊重,虽然夫妻关系是一种最为亲密的关系,但是两个人相处久了,发现彼此的缺点和不足的时候,说话会肆无忌惮,无形中就伤害了彼此。一个和美的家庭,不仅要有好的家风、夫妻彼此相爱、尊重,更要相互理解、忍让和信任,我觉得这样的夫妻关系,一定会有一个温馨的家庭。

当然,一个家庭不仅只有和谐的夫妻关系就一定是完美家庭,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书中所说的婆媳和睦。现在电视剧里拍了很多婆媳大战的电视剧,以前听说过一些俗语:"婆婆难当,媳妇难做。""十对婆媳就不和"等等。但是,真的和婆婆朝夕相处后,我感觉自己是家中调和婆媳关系的最重要的人,就像书中说的:从辈分上来说,媳妇是晚辈,应该孝顺长辈。从身份来说,媳妇掌握一定经济权利,是主动者。就算和自己爸妈还有闹别扭的时候呢,何况是婆婆呢?如果遇到矛盾,我认为我们做晚辈的就应该心胸宽阔点,不必为了一点儿小事,一句话而斤斤计较。更何况,现在年轻人工作特别繁忙,( )孩子一般都给婆婆照顾,如果还斤斤计较,处处发火,那对于小年轻来说太不懂事了。和婆婆搞好关系,是夫妻和谐关系的基础,节日、生日买买小礼物啊、经常做做婆婆爱吃的菜啊,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当代智慧女性和婆婆融洽相处的必备条件吧!

书中一章说重家教,育子孙。虽然宝宝还小,但看了后让我重新对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看法。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高尔基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能做到的。"虽然看着孩子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再到欢蹦乱跳至自己上学。这一路的艰辛,我想只有作为家长后才能了解。但是,如果爱变成了溺爱,如果爱不对,是无法教育好孩子的。在学校教学,看到很多家长都爱"护短",这种溺爱是无法真正能教育出一个成功自信的孩子的。俗话说的好:小树要砍,小孩要管。

家庭是一个温馨的心灵载体,是我们生存的事业走向成功和事业走向成功和辉煌的后盾。

读和美家庭有感(三)

仔细拜读了《和美家庭》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平易近人,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家庭教育》一书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现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家庭教育发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为每个家庭、每个老师、每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极其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来读 20 世纪初我国的教育专著——《和美家庭》,颇有感触。

读梁衡《文章大家毛泽东》有感


读梁衡《文章大家毛泽东》有感

廖家鹏

前些时候,我有幸拜读了梁衡先生的大作《文章大家毛泽东》(载《人民日报》二○一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学术"副刊),颇受启迪,获益良多。

应该说,梁先生本身就是一个文章大家,而且是一个时刻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学者。他秉持国家责任、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的宗旨,以深邃的思想和战略的高度,去洞察和审视一切,对历史上的名人名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论,发而为文(包括他自己写的一些文章),对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一代都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确实是"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

《文章大家毛泽东》,就是梁先生新近奉献给我们读者"含英咀华"的一篇佳作。

无可否认的是,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其一生的革命生涯中,写下了许多气壮山河的鸿篇巨制,"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这些文章蕴含着丰富深邃的思想和宝贵的经验。这是毛泽东奉献给中华民族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他老人家留给我们后人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对于这么一座蕴藏丰富宝藏的名山,可是以前却很少有人去认真进行发掘。梁衡先生独具慧眼,以其睿智卓识,敏锐地认识到毛泽东文章的巨大价值。《文章大家毛泽东》一文,正为我们今后认真深入地学习,研究和借鉴毛泽东文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使我们在思想教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和文章写作都大有稗益。

梁先生在文章中,首先开门见山地把文章大家毛泽东放在一个历史的、传统的高度进行评价,赞誉他是继汉司马、唐韩柳、宋**、清康梁逶迤竞秀的群峰中一座巍峨的高峰。

梁先生把毛泽东不同历史时期所写的各种不同的文章,或政论文,或演说词,或新闻消息,甚或书信、祭文都予以广泛深入地分析评述,从内容到形式,从文章风格到语言特点,评述都很深刻、中肯。

梁先生从"思想与气势"、"说理与用典"、"讽刺与幽默"、"通俗与典雅",四个方面具体分析毛泽东文章的特点,并深刻阐述了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示人以金针。

梁先生评价毛泽东文章的第一个特点首在磅礴凌厉的气势,这种气势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总结社会规律,借历史交替、风云际会、群雄逐鹿之势,纳雷霆于文字,排山倒海,摧枯拉朽,宣扬自己的政见。而且这种文字不仅仅是作者用笔写出来,而更是他全身心投入救国救民那种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的结晶,是劳其心、履其险、砺其志、成其业,然后发而为文。

毛泽东的文章为什么气贯长虹,力透纸背,在文章大家中独树一帜,主要的是他的文章有思想,有个性化的思想,而这种思想正是时代的思想,是一个先进的政党、一支战无不胜的队伍的思想,这正是文章的风骨。有趣的是,毛泽东他自己论文,不似苏轼以泉作比,而是以黄河比:"文章须蓄势。河出**,一泻至**。东屈,又一泻到铜瓦。再东北屈,一泻斯入海。行文亦然。"他在《讲堂录》中说:"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毛泽东立志超越古人,他也确实超过了古人。他学贯中西,博通今古,难怪其文倒海翻江,独步古今。所以说"风格就是人"!

梁先生评论毛文的第二个特点是知识渊博,用典丰富。

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其使命是从外国借来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中国人民推翻旧中国。要让广大民众和党员干部懂得自己的思想,就需要用中国人熟悉的旧知识和人民的新实践去注解,这就是他常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一种真本事,大本事,需要革命理论、传统知识和革命实践三样精通,缺一不可。特别需要对中国的典籍烂熟于心,并能结合当前实际翻新改造。在毛泽东的文章中,随处可见恰到好处的用典,而且这种用典出于行文的必需,绝非哗众取宠。

梁先生归纳毛泽东行文用典大致出于三种情况:一是从典籍中找根据,证目前之理,如《为人民服务》一文引用司马迁的话,《关于国民精神总动员的号召》中对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忠、孝、仁、义予以新的解释,这些都是政治领袖和文章大家的功力,能借力发力,翻新经典为已用,既弘扬民族文化,又普及了经典知识。二是到经典中去找方法,以之来比喻阐述一种道理。毛泽东的文章大多是论说文,是写给中国的老百姓或党的中基层干部看的。所以搬出中国人熟悉的故事,以典证理,成了他常用的方法。梁先生特别推崇毛泽东"七大"闭幕词这篇重要文章,不仅简短得仅千余字,而且讲了一个《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真是一典扛千斤。三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渲染效果,随手拿来一典,妙趣横生。如《别了,司徒雷登》中,引用李密《陈情表》中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来形容美国对华政策的破产。让人一看,对司徒雷登夹着尾巴走路的那副狼狈像就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接着,梁先生在深刻阐述毛泽东行文时左右逢源地运用典故来说理这一显着特点以后,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他说:"领袖应当首先是一个读书人,一个读了很多书的人,一个熟悉自己民族典籍的人。他应该是一个博学的杂家,只是一方面的专家不行;只读自然科学不行,要读社会科学,读历史,读哲学。因为领导一个集团、一场斗争、一个时代,靠的是战略思维、历史案例、斗争魄力和人格魅力。这些只有到历史典籍中去找,在数理化中和单一科学中是找不到的。"这是多么发人深省!

这里梁先生着重强调,作为领袖人物要能驾驭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必须具有极大的政治智慧,应该得益于渊博的知识尤其是对自己民族的传统典籍烂熟于心,从而去接受我国几千年来无数先贤的智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

但是,这仅仅是对领袖人物的要求吗?对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所以,梁衡先生的这番话就显得格外意味深长而且是语重心长了!

梁先生对党的干部如何提高治国理政能力,他指示了门径:要读社会科学,读历史,读哲学,到历史典籍中去找。毛泽东也说过,读史是智慧之学。

梁先生由评价毛泽东文章第二个特点是知识渊博和用典丰富因而进一步联想到要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必须精通历史,这是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足见其见识超迈、卓尔不群。

在《文章大家毛泽东》一文中,梁先生还分析了充满辛辣的讽刺和轻松的幽默是毛文的第三个特点。

对敌人辛辣的讽刺,对自己人轻松的幽默,在毛文中随处可见。这是毛泽东对自己事业、力量和韬略有充分信心的表现。

对敌人的讽刺,如《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一文讽刺国民党不敢发动群众抗战;沈辽战役敌军大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一则消息《东北解放军正举行全线进攻》中则讽刺蒋介石对军事失败**驴技穷;毛泽东还讽刺党八股像"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这些尖锐的讽刺,见棱见角,说明他眼光敏锐,能看到要害。

对自己人的幽默,显得轻松,不慌不忙,说明他有气量和睿智,肚子里有货。

平时,评论文章,说要做到雅俗共赏真不容易。梁衡先生评价毛文的第四个特点正是通俗与典雅的完美结合。

梁先生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毛泽东在行文何以能把典雅与通俗完美结合的成功秘诀。

他说,毛泽东是乡间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又是战火中锻炼出来的领袖。毛泽东在学生时期就受过严格的古文训练,具有深厚的古文造诣。后来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一方面和工农兵在一起,学习他们的语言,一方面又勤奋好学,手不释卷,常常阅读包括小说、诗词、曲赋等文学书籍和笔记在内的各种书籍,须臾不离。他写诗、填词、写赋、作对、写新闻稿和各种报告、电稿。同时,又密切地联系工农兵群众。因此,毛泽东的文章典雅与通俗共存,朴素与浪漫互见,时常既有乡间农民的口语,又能见到唐诗宋词和古文里的句子。

例如,毛泽东1916年在游学路上写给友人的信(《致萧子升信》)中写道:"一路景色,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日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暖气上蒸,岚采舒发,云霞掩映,极目遐迩,有如画图。"这段清秀优美的文字,与王维《山中与裴秀才书》、徐霞客《三峡》简直不分伯仲。

他在抗日时期所写的《祭黄帝陵》,从中可以看出他深厚的古文功底。正如他在延安接受斯诺采访时说,他学习韩愈文章是下过苦功的,如果需要他还可以写出一手好古文。由此可见,毛泽东早期的文字竟是何等的典雅。但是为了斗争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他放弃了自己熟悉的文体,学会了使用最通俗的文字。他说,讲话要让人懂,反对使用"霓裳"之类的生僻词。如他写的《为人民服务》、新华社消息《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击蒋傅军进扰》等文中,完全是老百姓的语言,是一种面对面的告诫、谈心。虽是大会讲话、新闻电稿,却通俗到明白如话。

尽管毛泽东的文章有许多大众化的口语,通俗易懂,但典雅并未因此而丢掉。他也有许多文字端庄严谨,气贯长虹的佳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就是典范之作。

更多时候却是"既上得厅堂,又下得厨房",亦庄亦谐,轻松自如,像《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就体现了这种特点。

总之,毛泽东在众体皆备的文章中,异彩纷呈。梁先生评价说,"文章五诀"形、事、情、理、典,毛泽东的文章是典范。不管论文、讲话、电稿等何种文体,毛泽东笔走龙蛇,皆能随手抓来一个形象,借典说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浅出。他开创了政论文从未有的生动局面。

毛泽东以其文章的典范之作及其风骨和独特的语言风格,使他成为一个文章大家和开时代风气的一代宗师。其间到底给我们后人什么启示呢?

孟子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读毛泽东的文章,也应了解他的一生。

综观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他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在艰苦漫长的革命岁月中,表现出一个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得心应手的斗争艺术和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

古人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毛泽东把文章当作领导革命、号召民众的利器和战胜国内外一切敌人的锐利武器。在他一生中,笔和书一样是须臾不离身的。

郭沫若先生评论毛泽东的诗词时说:"经论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

我们说,毛泽东的文章,也一样堪称"泰山北斗",不过它就并非像诗词那样属于"经论外"之"余事",而是"经论"内之"正事"即所谓"经国之大业"(其实毛泽东写诗词也常是"经纶正事",因为他常以诗纪史,有意无意地用诗记录了他打江山和建设新中国的主要历程)。可以说,毛泽东的文章也是时代的产物,它真实地反映了那个风雷激荡的时代风貌和人民斗争的历程。

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一代伟人和开国领袖,绝不是什么天命,也不是纯粹的机遇,而是他的经历,他自身的砥励及其种种特质,作用于中国历史洪流的需要和必然结果。

毛泽东虽然生于山村的农家,但是他从小就立下了救民救国的雄心壮志,如饥似渴地读书,以寻找匡时救国的良方妙计。当他16岁进入**县**学堂读书,校长李元甫先生要他写一篇"言志"的文章时,他就从国弱民穷的现实,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志向,把个人荣辱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来写,奋笔挥毫,直抒胸臆,一篇作文,一气呵成。当李元甫先生看到这篇文章,先是被那工整清秀的蝇头小楷所吸引,当看完文章内容时,那高远深邃的立论,华美典丽的词章,纵横捭阖的笔法,令他兴奋不已。所以他高兴地对管事的先生们说,我们**学堂发现了一位建国的栋梁材。李先生把毛泽东当作是旷世奇才。毛泽东的这篇《言志》和《宋襄公论》、《救国图存论》等文章都被老师赞扬为"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观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的好文章。就在**学堂读书时,他还专门学习了"康梁体"的文章。毛泽东的文章都是围绕着"学以致用"这一中心论点加以论证的。

1913年春,年届20岁的毛泽东以第一名考取**公立第四师范学校。连校长在看过他的文章后也击节叹赏:"这样的文章,我辈同事中有几个做得出来。"毛泽东的文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实,文章的高下不仅仅表现在文采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思想,立意要高远。毛泽东无意以文章名世。他写文章是要抒写他救国救民的宏伟抱负。他刻苦读书就是要为救国救民储才蓄能。他认为救国救民必须有本领,那本领从何而来?只有学习。在**"一师"读书时,毛泽东喜欢杨昌济先生授课的《伦理学》,爱读德国哲学家、伦理学家鲍尔生的《伦理学原理》一书。在认真读这本书时,结合我国先秦诸子百家、宋明理学及王夫之、谭嗣同、梁启超、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与之比较,综合研究,分析批判。常常有独到见解。在仅有10多万字的书上,竟用毛笔小楷写下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示,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他对道德、人生、历史、宇宙的看法。许多地方还联系我国历史和"五四"前后的政局及思想动态,加以分析对比,这些批语,充分表现了青年毛泽东惊人的思维能力和创见,初步显示出他作为一个严肃的思想家的宝贵品质。

由此可见,毛泽东读书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纵观毛泽东存世的一些文章,可以发现,毛泽东文章风格的形成,如果以1921年为标志,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古文,后期是白话文)。

1921年,毛泽东在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他选定了其人生奋斗的目标与方式,此后,他便为之而战斗终生,这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因为他确定了人生的目标与信仰,所以他全面摆脱了个人主义,全身心投入民众运动,而同时把自己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大众、人民情感之中。

唯其如此,毛泽东文章的风格也随之出现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这就是他不再在文章、书信中刻意古典、雕琢诗句,他写的散文、书信,更多的是就事论事,力求论得透彻,而语言却较平易(这与他更多地接受新文学观念有关)。

1921年4月10日,毛泽东在《新时代》创刊号发表了《外力、军阀与革命》一文。该文就与以前的文风已有很大的不同,文中很少雕琢词句,深入浅出。这种文章风格,即由此固定下来。

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编印的《革命》第四期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是毛泽东思想的奠基之作,也是他的政论文特有风格的定型之作,虽然该文中仍有许多经过锤炼而通俗易懂的诗句、联语。

由此可以看出,与早期的文稿(1921年以前)比较,毛泽东的政论文,已脱尽文言,十分口语化、大众化,但他仍保留了一个优点:用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四言诗句、对联,锤炼语言,使行文简洁、生动、活泼。他的那篇《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一文,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这完全是服务于现实的革命斗争的需要。

我们知道,毛泽东前期的文章,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浓重的文言味(1919-1921年,毛文虽趋向白话,但常有浓重的文言味,1921年以后才渐渐脱尽文言)。

毛泽东从5岁在外婆文家寄居时就开始从其舅父接受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8岁开始在**六处私塾上了6年学。他概括为"六年孔夫子"。由于他天资聪慧,有惊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老师点读的《四书》、《五经》、《孟子》、《左传》、《公羊春秋》、《通鉴纲目》等史书,毛泽东都能背下来。这些儒家经典使毛泽东获益不少。此外,他还喜欢读顾炎武的《日知录》,该书提倡实地考察,遇事源本索根,这对他以后思想的发展起了积极的影响。16岁考入**县**学堂读书,在此虽然只有半年,但他除练习功课外,还选择了韩愈、苏轼等古文作家的文章勤读,加圈加点。他好学不倦,无书不读,尤爱康、梁的文学,于是多方获益,比在**更多更系统的阅读了中外文学、政治书籍,其中还有许多诗集,从而打下了深厚扎实的学问根底。

毛泽东从小深受民歌童谣、乡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熏陶,他对《诗经》情有独钟,从少年读到老年,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且能活学活用。他一生善用四言体诗,出口成诗,满口的诗句。他是以诗为文,其文颇似古代的赋、近代的散文诗风味。此外,他对《楚辞》也下过一番功夫,用力甚勤。当年他在《讲堂录》中就用蝇头小楷将楚辞中的《离骚》、《九歌》等诗篇全文抄录下来,竟有11页之多。一段时期内,毛泽东专攻《诗经》、《楚辞》,深有收获。得益于前者,使他掌握了现实主义方法和比兴手法,而其浪漫主义的方法和铺陈手法则正是得益于后者。

1912年春,毛泽东在新军中当了半年兵退出后,考入**高等中学。在该校毛泽东初显文学才华,他以诗为文,颇得师生赞赏,如《商鞅徙木立信论》为其代表作。此文继承了古代文学家辞赋的一些长处,以赋笔为文而又不事语言藻饰,纯出自然。国文教员、前清秀才柳潜批曰:"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恰似报笔,而义法亦骎骎入古","逆折而入,笔力挺拔","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力能扛鼎","积理宏富","……言之凿凿,绝无浮烟涨墨绕其笔端,是有功于社会文字"。真是推崇备至!

毛泽东在**高等中学只读了半年,就退学自修,常到**省图书馆看书,广泛接触了中西文艺作品和西方大批哲学政治书籍,从而接受了西方的某些进步思想。

1913年,毛泽东考取**省立第四师范读书,这时,他在老师指导下,系统阅读了中外文艺名着(包括许多诗歌、辞赋),而且,这时的读书已经有了一个大的飞跃:一是所读更深更广,二是自学与老师讲解结合,三是写下大量的笔记。这种博览精研的读书,无疑对进一步提高毛泽东的文学素养极有好处。

在《讲堂录》中,毛泽东提到的古代诗歌辞赋家、文学家,从先秦时代的庄子等人一直到近代的王夫之、曾国藩等人。可见他一定是系统读过这些作家的作品的。

毛泽东在致友人的信中曾经有一段精妙的寓言(自拟主客对话,谈到牡丹的"华而不实"与瓜的"实而不华"),充分展示了他的形象思维活动、善于寓理于事的特点。该文颇有先秦散文味,有庄子文枚乘赋的优长,语言风格却似韩愈,标志着他的文章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这与他重视国学是互为因果的。

早在1915年6月25日《致**生信》中就谈到,"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遍而后专门",并进一步引申"文学为百学之原"。1916年2月29日致萧子升的信中更强调,"右经之类13种、史之类16种、子之类22种、集之类26种,合77种。据现在眼光观之,以为中国应读之书止乎此。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

正是建立在深厚的国学基础上,因此,毛泽东的文章能够左右逢源、汪洋恣肆、雷霆万钧而气盛言宜。实为古今文章之典范。

正因如此,毛泽东的文章,可以说,古今文章家无出其右者。他"挫万物于笔端,吐磅礴于寸心",时而诗歌、辞赋,时而联语,散句,笔走龙蛇,令人叹止。

从1911年到1918年近十年间,毛泽东在**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洗礼,同时,他也接触了西方近代的哲学思潮和中国的改良主义,尤其十月革命的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又使毛泽东的人生观沐浴了新的霞光!

青年毛泽东与时俱进,完全跳出了旧文人传统"读经"的老路,带着他的满腹经纶积极投身时代的滚滚洪流中去,这就使得他的文章充满新时代的气息,挟带着时代的风雷和战斗的锋芒,撼人心魄!

下面试举几篇文章为例说明之:

1917年10月30日,毛泽东写了《夜学招学广告》,这是他写的第一篇白话文,标志其写作由文言开始转向白话。

1919年7月21日,毛泽东在《**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一)》,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白话论文,其中一段极具文采和诗意。

8月4日,又发表《民众的大联合(三)》其中诗歌性的语言甚多,颇具文采,他在此文中大量运用对偶,排比句式,形式上看颇似一篇骈赋,内容却新鲜可喜,了无南北朝时期片面追求形式华美而内容空泛的文风。

12月31日,毛泽东与彭璜等联名上书国务院《对于张敬尧私运烟种案之公愤》(上海《申报》1920年1月26日发表);

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罗宗翰等人发出《为反动张敬尧侵吞**省米盐公款给熊秉三等的快邮代电》,文笔犀利,中多四言诗句及偶句、韵句,此代电综合了诗歌、骈赋、散文之长,读之琅琅上口,痛快淋漓,而又完全摆脱了形式主义,此文因为有充实的内容和愤激的感情,因而是一篇讨张的战斗檄文。

1月19日,毛泽东又与陈绍林等联名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发表《**人控诉张敬尧十大罪》,这更是一篇以诗为文的杰作,其笔力雄健,势如三军,地动山摇,令张氏汗颜,比起骆宾王的《讨武曌檄》,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系列的文章,除内容颇具号召力、鼓动性,文辞也雄奇,文采斐然。

在上海,毛泽东写了不少文章,如《**人民的自决》等,语言简约、文风泼辣,笔锋犀利,以白话为之,略带古典。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所写的"**教育促进会"宣言(发表在1919年8月3日《大公报》)一文。该文大量运用四言诗句和对偶句式,形成这一时期他的文章风格的最大特点:古今结合,一气呵成,笔力俊健,气势如虹,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这也反映了毛泽东在接受白话文这种新文体时,不主张全盘抛弃文言文的精华,而是两者的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毛泽东以他卓越的写作实践和不凡的诗笔展示给当时矫枉过正而毫无文化气息、味同嚼蜡的许多"新文学作品"(包括胡适的作品)形成一个鲜明对比(前者新鲜活泼、情文并茂)。这表明毛泽东从实践上指出了一条新文学的发展之路:批判传统,不是简单抛弃、全盘否定,而是继承与创新,即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事实上,由于毛泽东青年时期钟爱《诗经》、《楚辞》,浸淫其中,深得其精髓,常在诗文写作中,对诗经的四言形式和内容活学活用,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这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魅力。不是吗?四言体这种表现形式,比起五言、七言确实有其独到之处,短小精干,语言精练,形式整饬,节奏紧凑,音韵铿锵,读来琅琅上口、痛快淋漓而气势雄健。《**人控诉张敬尧十大罪》一文,大多四言诗形式,这文绝非匕首、投枪之类可比,简直是一颗威力无比的巨型炸弹。周恩来"**南事变"后在重庆《新华日报》上题的一首四言体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在国统区这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如果换成五言,六言和七言,当会逊色不少。

以上所述,对毛泽东文章发展的轨迹大致勾勒了一个轮廓,其中发现一个重要特点,即他能够与时俱进,无论修身、治学和作文皆能积极投身时代洪流,尤以《**江评论》创刊宣言为其标志,表明毛泽东的诗文从内容到题材和文风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内容上,毛泽东完全摆脱了过去个人狭隘小圈子和上进、求知、友情、道德修养等题材,而将文笔投向社会,直指最大最紧迫的问题,包括社会的黑暗、制度的丑恶,民众的愚昧和文化的腐败等等;文风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他都用的是文言,写得一手好古文,有韩柳风格,又受"康梁体"影响,喜欢用典,有的文稿(包括书信)推崇古人、名人,中国古典式诗句、骈句,对偶特别多。从《**江评论》创刊宣言开始,毛泽东开始用白话写作,极少刻意雕琢,而爱用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俗语、成语、对联和排比句式。他的文章一般都通俗易懂,(当然其文化底蕴仍然相当深厚)。

因此,毛泽东的文章一直表现出这么一个特点:气势恢弘,境界博大,内涵深刻,语言精粹而大众化和民族化。

从毛泽东文章的演变过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一个作家文章家,要在文学上有所成就,除了作者本人必须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和理论基础,还要与时俱进,继承创新,不能抱残守缺,更重要的还要全身心投入社会和人民群众之中。"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血性文章血写成",这样的文章才能充满时代的气息和强大的生命力。

以上这些,都是笔者在仔细品味梁衡先生大作《文章大家毛泽东》以后所受到的启迪、体会和收获。

毛泽东的文章,与他的深邃思想一样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认真仔细地阅读,值得我们孜孜不倦地去探索、学习和研究。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梁衡先生,以其厚实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理论基础,以其长期扎根于实践的经历、丰富经验和自身的砥砺,及其对政治、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关心,用他的那支生花妙笔,为我们精辟地阐述了毛泽东文章的风格特点及其形成的深层次的原因。

梁衡先生,带着深厚饱满的激情,客观、公正而精辟地评价了毛泽东的文章。可以说,梁先生堪称毛泽东的文章知己。

当我们认真读过《文章大家毛泽东》以后,对毛泽东文章的风格有何特点及其何以能撼人心魄和鼓舞人心也就了然于心了。今后如何深入学习研究毛泽东的文章,梁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学海津梁,示人以启迪,示人以门径。

舍小家,为大家——读《筑梦路上》有感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霞湾校区307班 徐霖颢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黑水村变成幸福村》讲述的画面让人觉得一温一馨。

有一个村子叫古村,听水上说:“古村是个年代久远,无声无息的村子,已经没人住了。”很快有人修这些古老的房子,后来变得繁华起来了。

我家也有和他们一样的古老房子,房子已经有30多年了,爷爷说还 是爸爸和你一样小的时候盖的。就在今年夏天,杭州要开隆重的、令人瞩目的,全世界知晓的G20峰会,为了整个杭州城市的美观,政一府的工人们要把我们家古老的房子拆掉,我们都很舍不得,特别是爷爷一奶一一奶一。在那之前我们过着平凡的生活,老房子出门就是宽阔的马路,一交一通特别方便,我走路上学也只需要花短短的5分钟就可以了。但今年夏天为了G20说拆就拆,一转眼我只能住回外婆家了,当时因为弟弟在外婆家,加上外婆家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都是小朋友,我和他们见面后欢呼雀跃,一下子就忘记爷爷家老房子已经被拆的事情,就这样我在外婆家度过了我的暑期,马上开学了,一妈一一妈一带着我整理行李,我们回到了爷爷一奶一一奶一重新租的房子里,一进小区,我就觉得特别不适应,马路很窄,两边停满了车子,非常拥挤。一进家门,我更不一习一惯了,原来的家有3层楼,可现在变成了只有几个房间,加上爷爷一奶一一奶一特别节约,什么东西都不愿意扔,我感觉我住进了杂物堆。我真想住回原来那个古老的房子,虽然它很旧,但和宽敞,上学也很近。可是一妈一一妈一和我说,我们不可能再住回原来的房子了,那里已经变成了一片平地,以后那里要盖一幢幢高楼。会比现在更繁华,环境更好。一妈一一妈一还 说:“虽然我们不能住宽敞的房子了,但为了能把杭州最好的城市容貌在G20的时候展现给国际友人,我们的这点牺牲不算什么。”听一妈一一妈一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我也为G20增添了一份小小的贡献!

舍小家,为大家!原来离我这么近。我想在几年后我再回到我以前住的老房子的地方时,我还 是会想起它。

老师点评:

一场G20峰会,一温一暖着杭城大街小巷。没有华丽的辞藻,小作者用最朴实的文字讲述自己家为G20作的贡献以及对老房子的留恋:“我们家古老的房子将被拆掉,我们都很舍不得,特别是爷爷一奶一一奶一。”“我真想住回原来那个古老的房子,虽然它很旧,但和宽敞,上学也很近。”尽管留恋,但小作者还 是很明理:“听一妈一一妈一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我也为G20增添了一份小小的贡献!”情真动人!

指导老师:余筱琴

读《迷失中的家庭教育》有感


读《迷失中的家庭教育》有感

莫寒雪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中小学的教育打好基础。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起奠基作用,其教育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前途和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的优劣,国家民族的兴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面对各种家长和各种问题学生,我不断思考,我该如何做才能有效的指导家长和学生呢?

在寒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张慧娟著的《迷失中的家庭教育》,备受感触。本书以现实中学生案例为证,通过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家庭及家庭教育问题,提醒为人父母者,在教育子女的途中,多做正确的事。特别是在《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势在必行》这一章中,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华盛顿曾说过,“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这是以往有涵养的大人明智的做法。这种美妙的家庭情感,在我看来, 和大人赠给孩子们的那些最精致的礼物一样珍贵。”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良好的行为举止、得当的教育方法和谐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13年的教育工作中,我目睹了太多的学生因为家庭的不和谐,使他们的心灵产生极大的变化,对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他们表现为忧郁、孤僻、不自信、偏激或者易冲动、暴躁、好斗、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面对着这些迷茫的学生,我感到痛心,好好的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的因素,陷入痛苦、无助、进而破罐子破摔之中,成为家庭不和谐的牺牲品。

我曾经接过这样的案例:初二的班主任领着一位女学生,这位学生目无表情,她身后是她的母亲,双眼红肿。据反映,对学习没兴趣,对其他同样也提不出兴趣,整天一副冷漠的表情和一切都无所谓的态度。经常和社会青年聚到一起唱歌、喝酒,甚至夜不归宿。早恋、并且行为古怪,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旷课已成家常便饭,对于老师的批评,总有一百个理由回应,有时会因自己的心情不好大声辱骂老师。级长、班主任反复教育无效,甚至通知家长共同教育,然而效果甚微。

“如果不是为了两个小孩,我早就离婚了,可是小孩还是这么不懂事......”。在和这位母亲的交流期间,她向我诉说了她的苦衷。

我知道,这又是一起因家庭不和谐引发的家庭悲剧。我能想象到这位母亲在家庭战争中所受的苦,可是家长是否想过,夫妻之间相互攻击、谩骂、厮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终生难补的。经过我一番的开导,这位泪流满面女生终于向我诉说着她内心的苦楚与无奈。

“我害怕呆在家里,最害怕的就是父母的争吵到了极点时的战争,相互厮打着对方,父亲的咆哮,母亲没命的哭喊,我害怕得要命。领居们跑来看热闹,让我感觉有个地缝都想钻进去。羞耻感充满大脑,恐惧感急剧笼罩着整个身体,自己的脚都不知道是否能挪动,嚎嚎大哭的弟弟害怕地拉着我的手。争吵后,母亲夜不归宿,父亲整天的酗酒,醉酒后不停的骂母亲、骂我和弟弟,甚至在情绪失控时打我和弟弟。所以,我更喜欢和外面的朋友在一起,也只有在外面,我才感觉到开心”。

在往后的跟踪教育中,我除了定期和这位女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还多次联系家长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对这个家庭的关系有所缓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位女生在迷茫和无助中看到希望。最初,家长基于礼貌能配合我的工作,可渐渐的,便互相推卸责任,不断的找借口,因有工作而无法抽时间对小孩进行教育,甚至到了后来,电话那一头只留下“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的语音。这位女生,从满怀的希望到失望,我无法忘记那天,她在我办公室痛哭:“老师,我的父母亲都不爱我,不想管我,您还管那们多干嘛?我长大了,我会自己照顾自己的,您不用担心。”说完径直跑出去了。再后来,这位女生辍学了,虽然我和班主任多次努力,但是仍然无法挽回这位女生的求学之路。

其实,这样的案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他们或许沉迷网络年;或许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他们寄希望在外面得到温暖,从而出现早恋的想象;或许结交社会不良青年,打架斗殴,甚至抢劫等;或许逃课、旷课无心向学;或许在恐惧中、绝望中封闭自我,形成自闭小孩等。

在破裂的婚姻中,最无辜但受伤害最大的,往往是孩子,这种伤害是隐形而又长久的。婚姻本身没有对与错,不管是维持还是分手,都是婚姻中正常的选择,但是,因为婚姻中有了孩子,不管怎样的选择都必然要有所顾忌。在夫妻的纷争中,对孩子的伤害主要在于,夫妻间互相的仇恨、战争、折磨,以及父母对孩子的忽略。所以不和谐的婚姻给孩子造成伤害是一辈子的。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看到和睦、互相关爱的父母,父母之间的矛盾会让孩子无法承受。所以,不管家庭生活如何选择,不管父母之间的矛盾如何严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能做到双方互相尊重,维护对方作为父亲或母亲的尊严。任何时候,不要在孩子面前撕下温情的面纱,而把争吵和仇恨赤裸裸地暴露在孩子眼前。

爱是博大的,而且是有责任的,既然您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您就应该爱护他们,并且有责任照顾和教导他们。为了孩子的将来,作为家长平常应多给孩子一些关爱,了解孩子的心态,并与孩子进行有效地沟通,对于已经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才是为人父母的首要任务。

在工作中,面对出现的种种家庭教育的缺失,我该如何引导、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呢?

我想家庭教育事业的推动需要多方面共同参与,无论是相应的社会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整合发展。

首先,世界上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会做父母,就像我们种花,也必须先学会如何种花的技巧,知道如何施肥、浇水,才能开出好看的花。所以,为人父母前必须到相应的社会机构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且通过严格的考试后才能领取相关的证件,从而降低家庭教育的缺失。

其次,我们国家在追究未成年人监护者司法责任方面,还有不少需要完善之处,也需要制定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最低限度,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设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制定条款,对未成年人的抚养者监护人进行评估,要是孩子发生问题,就应该对其监护人给与调查和审核,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问责。

第三,教育行政部门应大力培训了一大批由国家认证的“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为举办家长学校提供了强大了师资保障,做好充分的准备。虽然,各学校都在成立家长学校,但是负责相应工作的老师并非心理学专业,所以在教育和指导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是有所欠缺。

由于重“分数”轻“德育”导致现行教育的畸形,如果能在义务教育阶段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同时匹配充足的心理教师,相信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学校认真开展好家长学校。

(一)、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和“赏识孩子”。

(二)家长要理智地对孩子施爱。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父母的爱,使孩子感到温暖和幸福,获得安全感,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家长不仅在生活上、学习上要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爱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从小懂得平等友爱。这种爱是充满亲情的、理智的,而不是偏爱、溺爱、盲目地爱。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个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我国古人十分重视环境的影响。在强调环境影响论上,教育家墨子作了十分精辟的论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他以染丝为例,来比喻人的品性是在教育和环境的习惯中形成的。据说孟母为了教子成人,曾三迁其居,从墓地之侧到市场之旁,最后定居于学校之邻,使孟子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传统的礼仪熏陶,懂得了许多规矩,并开始勤奋好学,立志成才。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影响孩子发展的众多因素中,除了教育外,环境也起着决定作用,而家庭文化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如一些父母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常常手不释卷,学而不厌,刻苦钻研,家里充满了学习与工作的气氛,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就会由单纯模仿父母学习过渡到自觉学习,并把它同化为自己的学习兴趣与行为模式,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另外,父母的社会交往也为孩子开辟了另一个成长天地,节假日,家中高朋满座,“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家长们交流思想信息,畅叙对人生的理解,无形之中给孩子添加了不少知识养料,对孩子的思想方法、学习习惯也是一种良好的熏陶。反之,一些家长自身厌恶学习,不爱看书读报,不思进取,经常打麻将、看电视,追求享乐,家庭精神生活贫乏,充满了庸俗的谈话,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污染。

(四)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

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起点!只是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走好自己的路,为我们的下一代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吧!

寄语:但愿所有处在婚姻之中的人们,好好经营您们的婚姻,少一份计较,多一份付出。家,不是讲道理、讲原则的职场,它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没有对与错,只有包容、迁就和真爱,它更是孕育我们爱情结晶的港湾,好好经营,且行且珍惜。同时,更希望即将步入婚姻的人们好好思考:我是否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和美家庭有感


和美家庭有感(一):和美家庭 幸福的起点

过完三八妇女节已有一段时日,近日来,漫步书香世界,我终于读完了单位给女职工寄来的福利--《和美家庭》这本书刊。这本书犹如一位亲切的大姐,与你娓娓交谈,处处透露着一种温馨与安宁,和谐与美好,让你懂得:"人生若好比大海上的航船,那么家就是遮风避雨的港湾。"

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以"家"为主题,从家庭美德、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家庭理财的实用知识、家庭阅读习惯的养成、低碳与智慧的生活六个方面,结合感人的故事,生动地讲述着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家庭关系,让爱情"保鲜",让生活更充满情趣,让家庭更温馨。

还记得小时候,父母由于工作性质,总是东奔西走,随着项目部换了一座城,又来到另一座城。儿时的记忆里,没有父母的朝夕陪伴,只有外公外婆的无微照料和严加管教。那个时候的自己,对"家"的定义没有更深刻的注解,也从没有觉得没有父母陪在身边是一种爱的缺失……

直到7年前,我遇到了他,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才深刻明白了"家"的意义,特别是儿子的出生,让我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开始觉得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重要性,更体会到了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影响力,从儿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陪伴和参与儿子每一个成长的瞬间。

当读完《和美家庭》后,我更深深的懂得,夫妻恩爱,关系融洽,才是家庭和谐美好幸福的基石。结婚七年来,我与老公相爱如初,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相互包容,用爱共同营造我们的家庭,儿子的出生更是给这个家增添了许多色彩。我们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与孩子一起成长,跨越充满挑战的各种门槛,完成爱的本质生华。

其实,家庭的完整才是幸福的归宿,而追求幸福的道路,需要保持一颗对未知事物会感到惊奇的心,让自己学到更多,才能拥有一份追求幸福的入场券。曾无意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房子完全不需要那么大,够用即可。太大了,就算你有银两买下来,也是暴殄天物。配偶不必求国色天香万里挑一,只要彼此价值观相同,见天有得聊说得来话,相互喜欢,就是神仙伴侣。车子主要是代步工具,不可把它看成是硕大的勋章或是族徽,彰显自己的财力丰厚不可一世。"我非常喜欢这段文字,简单明了的告诉了我们,真正的幸福并不一定去想要拥有更多的东西,而是充分享受我们已经拥有的一切,当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满足时,我们的幸福已然满满的。

我曾经看过一期调查节目,记者问:幸福是什么?穷人说:幸福就是有钱;富人说:幸福就是有闲;下岗工人说:幸福就是有工作;企业白领说:幸福就是不上班;双目失明的人说:幸福就是能看到光明;瘫痪在床的人说:幸福就是能下地行走……

幸福到底是什么?我想,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不同。但是,"幸福"一定不是奢侈的字眼,它不是有钱人的专属品,更不是用钱就能买到的奢侈品,幸福是一种心境,是一种知足的心境,恰到好处的幸福才是最真实的幸福。学会知足,找到这种境界,就会明白,曾经以为难以获得的幸福竟是如此容易。生活不可能总是给予你烦心的事儿,也不会总是给你顺心的事儿,顺与不顺也是相对而言。与其整日愁眉苦脸,不如拿起书本,仔细阅读,徜徉在书海中,就会找到另一个真实的自己。

如今的社会,已让我们背负上太多的压力,累也好,烦也好,终究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消化,再累的人生,沿途也有美丽的风景,它需要你有一双能够洞察幸福的眼睛;再烦的人生,也有欢乐的时刻,它需要你有一颗感恩知足的心去慢慢体会。

回头看见自己,始终微笑的面对每一天,一份稳定的工作,身体健康的父母,相濡以沫的爱人和活泼可爱的儿子,这些足以让我沉浸在幸福中,那么你呢?作为新时代的新女性,我们不仅要拥有自己的事业,更要兼顾好家庭、孩子与双方父母,这就是如今社会赋予新女性的职责与使命,或许你不是女强人,但却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的努力;或许你无法朝夕陪伴父母与孩子,却可以挤出时间常回家看看亦或是休假时带孩子旅游;或许你不是最优秀的,但却是某个人眼中的唯一。女人追求的完美幸福,仅仅是一个温暖的家,不需要太过豪华,小小陋室,昏黄灯光,粗茶淡饭,却已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时光。

在追求幸福的路上首先要爱自己。爱自己并不是自私,是对自己最高的肯定,是我们前进时鼓起的勇气,是我们掌握自己命运的信心。只是这一切,都不要着急,古人云"欲速则不达"!炼钢需要千锤百炼,绣花需要一针一线。在以幸福为目标的路途上,我们努力着,奋斗着,竭尽全力让自己不断变得更好,让幸福感从我们的和美家庭中洋溢出来,让清新的正能量在我们身边永远荡漾。

和美家庭有感(二)

王琪

从古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今人的"书籍是人类灵魂进步的阶梯",无不看出读书的良好作用。读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阅读中蕴含着重要的内涵。阅读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思接千载、出入六朝,与大家巨擘攀谈、泰斗耆宿交流、巨人英雄对话、向导领袖请教。

工作之后,公司坚持每年为我们职工发放图书卡,鼓励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推进员工阅读。每年都会去购买几本提升自己、扩展视野对自己有帮助的好书阅读,这样良好的习惯一直在保持。前几天公司又给所有女职工每人发放两本书,主要意义是倡导女性阅读,建设书香家庭。大家都在读书,但是,每个人读书的方法、感受和收获是不一样的。我读完其中一本《和美家庭》就有许多的体会和收获。

第一章《重家风、扬美德》读完这一章,我静静的开始发呆,情绪很复杂,有感动也有感叹。我感动书里的故事,感叹自己并没有做到实际行动上的孝!有一次,我听到一位奶奶说:老了以后,自己的孩子要是有当初她为孩子们付出一半的好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她还说:只要孩子们偶尔回来看看,偶尔买点她喜欢吃的给她,陪她吃吃饭说说话,她就知足了。我不解,为什么奶奶的要求这么简单。奶奶说:人啊,就是这样,有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庭,都只会全身心放在孩子和家庭上的,所以要想的开。我当时就心想,人老了真是可怜。想着想着就想起了我的父母,想象着父母以后会孤单就会好难过。我暗自下决心以后即使结婚了也要很孝顺,对父母很好!可是看了第一章后,我知道孝顺并不是"空想"而已!想想现在,我完全就做的不及格!我总是在放假的时候想跟朋友们一起疯玩,很少想起给父母打电话,经常会被父母说没良心,甚至到现在还总是享受着父母对我的宠爱,而我却几乎什么都没有做过!现在我都这样还想着结婚后要多好多好的,真是说空话呢!书里说的很对,行孝要及时,并不是等以后了怎么怎么的。人生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孝敬父母要及时,要趁着父母还健在的时候。而不是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追悔莫及。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趁父母还算年轻身体都还很好的时候,带着一起旅游。我想这样我爸妈应该会很开心吧。总之,行孝不能等。作为子女,我们要心存孝念,并付诸实际行动,让养育我们的父母快乐幸福地安度晚年。这是我看完第一章领悟最深的地方。

除了印象深刻的第一章还有第三章《管好家,理好财》虽然我至今还是未回,但是这章让我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婚姻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让我知道怎么可以更好的管好家,更好的理好财。

俗话说,理财就是理生活。生活是美好的,经济状况不应该成为我们享受美好生活的绊脚石,而应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股助力。我一直认为金钱就是万能的,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现在才明白,我的这一认识是很荒谬的。而且还让我进一步的认识到:利用金钱是能够获得更好的机会去实现梦想,结识更多的培养,游玩更多的地方甚至可以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我就是一位很普通的工薪族女性,我一直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专利,我不是有钱人,每个月的工资收入只够应付日常的开销,偶尔买件自己喜欢的衣服,根本没有多于的钱可理。在书中我认识到,有钱人毕竟是少数,而投资理财则是与生活休戚相关的事,即使我们不是有钱人,我们也无法逃避,因为即使我们积攒那点钱微不足道,也有可能集腋成裘,运用的好更可能是翻身契机。身为月光族的我,真是惭愧呀。总说是没有多余的钱去积攒,其实是自己不懂得理财而已。仔细想想,确实是只有拥有金钱,我们才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说了这么多,必须要提到的是,我也已经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合理的理财计划和理财目标。女生天生爱购物,遇到自己喜欢的衣服,根本想不到自己的实际经济状况,脑子一发热,一个月的工资分分钟就成交一件衣服。书里说"冲动是小偷"这个比喻很有道理。哪一次出去逛街不都是在冲动的情况下,把钱包里的钱花的一干二净呢?有很多物品买回家,就再也没有碰过了,也有过买完一回家就懊恼自己是不是傻啊,干吗买这些没用的回家啊。所以在这本书中我学会了很重要的一点"理性消费,避免冲动购物".这个真的很重要,我希望所有跟我一样冲动的女性都能领悟到这一点。现在还没有结婚,这么冲动也就算了,没有什么更多的负担。可是结婚后呢,这样的自己还能好好的经营一个家庭吗?所以说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我从现在慢慢改起,以后就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了。总之任何时候,不管是出去逛街还是出远门旅游,都不要盲目消费,要做一个内外兼顾的智慧女性,要做好预算,把钱花在需要的地方。

和美家庭,家庭是一个温馨的心灵载体,是我们生存和事业走向成功和辉煌的后盾。我们应平衡家庭与工作,避免顾此失彼,从容生活,激情工作,真正做到事业与家庭两不误。

这本书,让我领悟到了很多。有句话说的很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重要。就像我,一边阅读,一边成长。我们多读书,书就会和我们成为好朋友,让我们用脑想,用心记,在书中遨游吧!让我们在书里快乐享受书的幸福和快乐吧!

读《家庭作业》有感500字


《家庭作业》是一篇小故事,主要讲述了普通的初三学生小明生病了,没上课,便让同学把作业告诉他,其中数学老师留了两道高考压轴题,作为思考题。小明算了很长时间,用了很多方法,都没有解出来,可他一点也不灰心,继续计算,可还是一无所获。过了很长时间,他终于想出了方法。到他交作业时,老师激动地说,他做出了历年初中学生都没做出过的压轴难题。

我想,其实比小明更聪明,更有数学天赋的中学生有不少,可他们为什么做不出来呢?不是因为没有这个能力,而是听到没有中学生做出过后,产生了畏惧心理,觉得自己也做不出来,便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所以没人做出来。

看着这个故事,我也不禁想起了自己。那是我第一次做饭,我十分紧张,生怕搞砸了。我小心翼翼地提起油,向锅里倒,可是由于我生怕倒多了,只倒了一点,我把油后面又提起来了一点,结果倒多了一两倍,没办法,只能把多余的油倒出来。我生怕再生什么岔子,拿碗时,便更加小心了,可我太紧张了,手一滑,碗差点掉地上。妈妈见我手忙脚乱的样子,便让我别害怕做不好,放轻松些,于是我便压下心中的紧张,学着妈妈平时的样子做了起来,结果大获成功。

看来,同样是一件事,如果把它当做难题来解决,往往不如人意,但如果平常对待,结果往往大获成功,因为心态改变一切。

环保靠大家 ——读《青蛙军团爱地球》有感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阳光姐姐伍美珍写的书,叫做《青蛙军团爱地球》,这本书教会了我们该如何低碳生活,保护好周围的生活环境,让我们能有一个干净、低碳的环境快乐成长。这本书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青蛙军团爱地球》这本书讲了六年级四班的三个男孩提倡环保的故事。笨小孩黄金鑫不舍得把灯罩破了的小台灯扔掉,于是就把装雪碧的罐子裁剪好,罩在小台灯上,就成了一个雪碧小台灯。他看见家里没用的旧衣架他就用旧衣架做成了一条新的教鞭,并送给了老师。青蛙军团的环保行动,受到了老师们的称赞,他们三个还去五年级表演了一个关于环保和低碳生活的小话剧呢!

《青蛙军团爱地球》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这些生活道理:第一、要懂得废物利用,给予物品第二次的生命,就像笨小孩黄金鑫一样,把雪碧罐子做成了一个台灯罩,既美观又环保。第二、要懂得低碳出行,低碳生活,外出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外出购物是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最好可以自备环保袋,这样就可以减少塑料袋对周围环境的伤害。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这样爱护环境,也许地球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污染与伤害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会越来越美好了!

《青蛙军团爱地球》这本书的生活道理使我受益匪浅。

大家好才是真好——读《筑梦路上》有感


城南小学 五(4)班 傅佳琦

这学期我看了一本名叫《筑梦路上》的书,书中的许多故事感染着我,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五章中的第三节里面三个小故事,中的第三个小故事“900双暖心袜”。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2014年10月,《钱一江一晚报》启动了“一爱一在后备厢”的大型公益活动。就在发起活动的当天,四(5)班的学生以及家长代表变来报名,提出要捐助900双袜子。在和《钱一江一晚报》对接过后,四(5)班的家长们当天就去了市场置办袜子,当天下单,第二天就拿到了袜子。第三天一大早,长寿桥小学四(5)班师生和家长们就抱这900双袜子送到了一陽一光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手上。除了来自长寿桥小学这些热心的师生和家长,来自杭州学军小学也派出了15个家庭来义卖。

当我读完全文,非常感动。其中的一句,是在图片旁边的,说那里的孩子竟然在10摄氏度的气一温一以下,光脚一裸一鞋来上学。当时,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想象一下,当这么多的孩子顶着严寒来上学,并且光脚一裸一脚的来上学,恐怕脚早已冻得通红通红或者是早已没有知觉了。想到这儿,我知道还 有很多的小朋友们穿不上好的衣服,喝不上干净的水,自己已经比他们幸福很多很多了,所以我更要在平的生活好好珍稀很多在我们眼前的事物。

还 一句也让我格外感动,第七小节一位家长说得说,说“也许,我们的义卖品没有那行高大上,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想为山区的孩子尽绵薄之力。”对!我们的义卖品是没有那么的“高大上”,是没有特别的好,但是“我们”都可以去尽自己的锦薄之力,许许多多的力量和在一起就会变得很强大!

读完全文后,我又反复读一位家长说的话,她说“他们家的小孩子自从参加了这个活动以后,平时就没以前那么一浪一费了。对啊,我们也应该多参加参加这种有益的公益活动,更多的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和老人们。”

用一爱一去感恩,用一爱一去回报,用一爱一去孝敬,用一爱一去奉献。这可是一种大一爱一,也是一种情怀。他们普通、平凡,却让人惊叹和感慨。因为他们的一精一神伟岸,小小一滴水却映出了此太一陽一还 耀眼的光辉!假如在我们的周边能汇聚起这无形的小小水滴,那么,像大海一样的风采就自然形成了。

读《家庭教育》有感1000字


读《家庭教育》有感1000字

作者:清河区中小学生校外活动中心 邱肃

前一阵子我读了《家庭教育》一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不断的成长,家长只有不断的成长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让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让孩子更健康、快乐、向上,这就是做父母最大的愿望。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上各个方面都强,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爱孩子是天性,是与身俱来的,是连母鸡都会的事。但是教养好孩子却是需要足够的耐心,渊博的知识与不断进取的心。

有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学生,当人若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能够为自己找到合适的理由,当苗头越来越大的时候,就会忘记自己的责任。学生也是一样,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同样也能够为自己找到适当的理由,有社会因素,有家庭因素,有个人因素,也有智力因素。一旦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应当及时的找到学生进行谈心,告知学生,不比家庭比自己,当个人存在差异的时候,就应当穷则思变,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力气来换取平衡,因为家庭是无法改变的,环境同样也是无法改变的,所能够改变的仅仅是我们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

魏书生举了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如丁玉娟,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病故,但是丁玉娟在班内当着班长,考试还是全班第一;又如刘岩松,父亲有病,母亲智力发育不正常,刘岩送在家里洗衣做饭,家务活全都干,他又是学校号队的主号手,在班内是班长,在市运动会拿第四名,而且在学习上也不落后,是三年组的前5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洪占辉等等等等,他们的家庭很一般,但是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家庭的态度都很好,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庭而自暴自弃。现在的孩子多是娇生惯养,我们要培养孩子勤劳的品质,多让学生参与一些义务劳动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要让学生学会宽容,培养学生多做自我批评,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会少了一些“杂事”,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利用起来。当学生的德育培养好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同学的态度就会相应的好起来,也只有这样我们与学生的距离才会拉的更近,学校在管理方面也就会更加的得心应手。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的成熟,同时给孩子一个改变的机会。

《家庭教育》这份刊物将成为我的良师益友。这本书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为我们做家长的指引了一条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从此帮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长有了明确的方向,再也不走弯路,走错路。我们爱这本书,从中我们学到了外国、中国的一些名人、古人、现代的一些好家长怎么样教育孩子的范例。此外,还有把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书和家长以身作则相结合,中华美德教育,对孩子个人来说,是其做人基础,家长对待长辈也要做到孝道,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孩子,让孩子学会体谅父母的辛苦,尊重父母的选择,感激父母的养育,在发展到能用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的实际行为来报答父母。

幸福的家庭


有许多人,生在福中不知福,说五星级宾馆是最舒服的。可是,有着比五星级宾馆更好的地方家。它不是六星七星,不是千星万星,不是亿星兆星,而是无数颗星,远胜天上的繁星。

而家来自于国家,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一直都是维系我们民族荣辱与共,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能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树立人们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因此,我们要做一个爱国、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青少年。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在中国历史的宏伟画卷中,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人心魄的光辉篇章。在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爱国者始终以国家之务为己任,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是投死为国,以义灭身,其人其事留存青史。这种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历经千百年的淬炼,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强大的精神传统,成为国家团结一致的重要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

听妈妈说,计划经济时期凭证供应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两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平布。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吧,如果能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裳,让邻居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让现在的年轻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说现在的小天使们每个至少都有多套样式和质地都很好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食品的供应更是让妈妈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更不要说得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并要担心轮到自己时还有没有货物可以买到。因为争购食品引起大人们吵闹甚至是相互抓扯让孩子们惊恐不已,妈妈十几岁时最怕的就是让家长吆喝着去排队,常常在接受这个任务时嘴硬地说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酣畅淋漓。

韶光荏苒,岁月如流,转瞬间新中国建国已经60年了,60年来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军事战争七次战役基本全胜。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七上天等等。 其余科技上很多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 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 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各种文艺水平越办越高,渐渐地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影视文化上这个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国内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儿有这么多丰富的电视节目可看呢?体育上中国的成就太辉煌了,已经连续几届人类奥运会名列前三甲了,中国的优势项目称霸全人类。最近的刘翔、姚明还有冰上项目更是厉害,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力。民族自信心随着国力的壮大,人民也越来越富裕,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讲究。相信国力的的增强,我们中国未来会更好。

30年的征程,新中国建国60周年,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在新中国成立之际,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国家,那就是人口的问题。

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影响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理论体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科学道路。因此,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了急速的人口增长,使得国家不再为食而烦恼,更加注重贸易,也使得国家蒸蒸日上,让现在的我们过上达小康的幸福日子。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功于国家对百姓的艰辛付出,谢谢他们!

现在这个充满信息化的社会,看着这个日益飞黄腾达的街道,就暗自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培养你的国家做奉献。因为有他们才会有我们现在的小家。

读红手指--家庭的责任有感100字


最近一直都追着看东野大叔的书,

《红手指》讲述一个对待生活不断逃避的父亲,如何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逃避杀人的责任,试图让痴呆的母亲顶罪而陷入不幸,最后的一点点良知,留给人们一点点温情。

看着这部小说,不禁心生悲凉,对于自己的家人,越来越冷漠甚至想要抛弃亲人。对待养育自己的父母,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善待家人~~

我的一家_我的家庭说明文800字


我的一家是当今中国社会中无数普普通通的家庭中的一个,一个和睦的充满幸福与温馨的四口之家:爸爸,妈妈,弟弟和我。

爸爸多年从事教育工作。从前曾先后作过中学教师,教导主任;现在仍在一所中学作领导工作。在我的记忆中爸爸每天都是很繁忙的。爸爸的性格内向,为人正直,工作中不徇私情。他的不苟言笑,每每使我感到敬畏。除了工作以外,他最大的兴趣和爱好便是读书和集邮。每次出差回来,他的旅行袋里总会多上几本新书(文、史、哲方面的);爸爸的集邮兴趣好像与生俱来,早在小学读书的时候他就开始搜集邮票,现在算起已近万枚。这些邮票都分门别类地藏于他的集邮册中。

妈妈和爸爸一样,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多年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在学校里,她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极强;在家里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生活上无微不致地照顾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时常引导我们读一些健康有益的书,帮助我们端正人生态度。妈妈的性格活泼、开朗,很喜欢唱歌。不知是教师的摇蓝师范学校铸就了她这样的性格,还是这样的性格使她最终选择了小学教师这个职业。

如今,爸爸妈妈虽已都进入了中年的行列,但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他们的精神却更加振奋,干劲也更足。

我和弟弟是家里的核心人物,一个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一个是他们的心肝宝贝。他们对我们关心倍至,但从不放过我们身上的缺点和毛病。弟弟的天赋很好,正在读初一,他喜欢数学,更爱好足球,有时不免也因此影响了学习,爸爸经常对他进行循循善诱的教导。

我的兴趣和弟弟截然不同。爸爸的博览群书,使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妈妈的音乐素质,又使我对音乐特别敏感,基于这样的性格和多年来家庭环境的影响,当我初三毕业时便毅然报考了师范学校。

我的一家居住在城南的一幢居民楼不被人注意的一角,但在我的心目中,却是那样的温馨他给我亲情,给我欢乐,因为那里有爸爸的关怀,妈妈的爱护,弟弟的纯真。

我的一家,是平凡的一家,是无数普普通通家庭中的一个。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我的大家庭》有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我的单位馆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