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读了作品后,我们可能会对某些情节产生疑惑。读后感可以将快乐分享给更多的人,读后感大全小编为您准备了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敬请浏览本文内容!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1

我有幸听了xx老师的讲课——《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认为必须先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再学会员工管理,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在学习中,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并认识到了应该从自我心态管理和自我性格管理出发,通过确定工作目标,让工作更有计划性,并做到善始善终,使自己的工作始终围绕目标进行,通过责任意识将计划执行到位,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而团队的目标,要通过团队的每个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要求我们要加强内部沟通和团队合作,通过各种激励员工实现最终目标。

要实现目标,必须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同一时间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到最好。这就要求我们慎重设定自己工作的优先顺序。在工作上有一套完整的思路,使每个人各负其责,发挥个人的长处,使其在团队中做出最大贡献,让每个人都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员工,而是成了自己的管理者。这要求我们对员工做出客观评价并合理搭配,进行性格互补和工作流程配合,善于挖掘人才、激发潜力,做好授权和及时沟通。按照既定规范,最大效率的完成工作。

团队中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如何有效合作,相当大程度取决于人际关系,包括:上司,同事以及下属。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八面玲珑,而是出于真实的互助。用任何把戏去维持一个长期的人际关系是不现实的,真正的互惠互助才能有效保持。

单位的兴旺是我们每一位员工的期望,通过我们每个人学会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团结协作,合力多赢。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2

近日,阅读了德鲁克的经典著作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此书虽然写于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论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后,仍然影响着许多现代的管理者,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围绕着“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的核心观点,分为八章展开。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管理者为什么要卓有成效及先关问题,二到七章则针对如何实现卓有成效的五点要求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一章回扣主题。整部著述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使人一目了然。虽然,书中有些专业的内容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读过此书,仍然使我受益匪浅。在我看来,书中的许多观点并不仅仅适用于管理者,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及学习也有着许多的帮助。

一直以来,我在很大程度上认为管理是需要天分的,而书本的知识更多的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的在真实的管理中发挥作用。但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却改变了我的想法。德鲁克讲到“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而“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这些论述,激发了我学习管理的动力,并了解到有效性才是管理者所应追求的目的。

同样令我改观的还有德鲁克对管理者范围的限定。在书中作者将管理者的范畴扩大到了更宽的领域,不仅仅是企业,政府,军队,医院也都需要管理。而管理者也并不都是经理人,而是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他们可以下属众多,也可以没有下属,可以职位崇高,也可以职位低微,但是他们必须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要在工作中作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这一概念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管理者的传统理解,在我看来,在一定程度上,日常生活的我们也都是一位管理者,因为我们许多时候要为自己的未来决策,因此,无论是为了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或者仅仅是为自己的现实生活,我们都应学会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

针对如何卓有成效,德鲁克先生提出了五点要求,分别是掌握时间、讲求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及有效的决策。而这五点,必须成为管理者思想上的习惯。换言之,“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综合的实践。”而“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要学会这种习惯,必须经过训练。“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努力的去接受训练,培养使自己有效的习惯。

尽管德鲁克先生的五点要求,部分内容我还无法会意,而且对于并未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来说,实践起来有些困难。但是他对时间、发挥人的长处等方面的论述,仍然给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是在时间方面,德鲁克先生强调了管理者的时间总是被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占据,而且职位越高,时间被占用的比例就越大,因此,管理者应该学会管理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更多的成果。他在时间上的论述对我启发很大,因为虽然身为一名学生,我同样也有感到时间不足的经历。而且很多时候,原本感觉时间充分,但依然不能完成预定的计划。对此,我认为德鲁克先生的解决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他告诉我们,首先应该进行时间的记录,认识自己的时间究竟用在哪些事情之上,从而针对性的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其次,要进行系统的时间管理。德鲁克先生特别强调了要整块的运用时间,多数情况下,一些事情需要连续的时间才能完成,例如写一份计划书,连续的3个小时可以完成,但如果分成6个30分钟,则可能毫无进展,我便常常范此类的错误,经常把几件事情一起来做,一件事情没完成又去进行另一项工作,而结果往往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相信,如果可以如德鲁克先生所讲,整块的运用时间,我的效率可以提高很多。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3

今天看完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本很多成功人士推荐的书,看起来却没有太深刻的感受,可能是我还没有到达看这本书的地位。

其中最产生共鸣的部分,就是书中所说的“对时间的管理”。上班以来,一直觉得浪费了很多时间,尤其是在年底总结20__年一年的情况时,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没做。每天下班回来也感觉时间匆匆溜走,做饭,吃饭,上网,还没来得及干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就到了要睡觉的时候了。回想起来,每天晚上也就能看上两个完整的英语新闻,和朋友聊聊天,前段时间在网上种菜偷菜,现在回想确实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没有任何收获。很多时候也意识到自己正在浪费时间,却提不起精神去做该做的事情,感觉惰性又在侵蚀自己。书上说最好让别人帮忙记录自己的时间,我想如果真能找到一个人帮我记录时间,我一定会大吃一惊,自己曾经浪费的时间。

还有就是“要事优先”的原则,回想起来我总是无法掌握此原则,好像总是被周围的环境所牵制,尤其上班以后,闲的时候想静下心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如翻译资料、看书、学习,可是总是迫于办公室嘈杂的环境,无法静下心来。现在真的对此很烦恼,很多时候都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明明很想做一件事情,却总是一再耽误。

另外书中提到“要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这一思想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工作中,这种思想可能会更让人容易得到满足,也更容易让人保持奋斗的激情。其实这句貌似口号的一句话,并不是告诉人们要多么无私,可能更多的是告诉人们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够保持一种激情,从而产生更高的效率。

至于其它更多关于如何管理方面的思想,我可能收获得不是很多,毕竟眼前我的首要任务是把自己先管理好。从现在起,应该严格给自己一个时间的限定,按照自己的计划去进行,避免浪费更多的时间。还有保持好的心态,不要受外界环境所影响。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4

读完了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以后,有很多的感想。以前也读过很多管理学方面的书,但是大部分都是纯粹的理论方面的,以至于很多管理理论在脑子里都是纯粹抽象的东西。德鲁克先生用非常平实的语言给了我们很多的例子,使很多抽象的理论非常鲜活的重现在头脑中。虽然德鲁克先生是美国人,但是他却能够非常精确的概括出全世界管理人员的很多通病,他的很多思想和见解对我们国家的管理人员来说是迫切的需要学习借鉴的。

以下我是对本书的几点看法:

一、对“有效性”的看法

德鲁克先生所谓的“有效性”是指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的成果的一种手段。它有两个前提: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而是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

组织聘任一个管理者,当然是要求他的工作必须有效率,否则就是对组织资源的一种浪费。一个企业若管理了是无效的,那它可能都无法生存。这里德鲁克先生有一句话非常生动:管理的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这句话一开始看上去让人感到困惑。因为我印象中的管理的好的工厂,必定是有很多非常好的新闻,有很多动人的事迹。其实现在看来,那并不代表着管理的非常好,因为管理的好应该是有条不紊的运行。一个组织天天都有很多意外的事情发生应该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管理者应该把一些意外的事情变成例行的事情,努力把“非程序化决策”变成“程序化决策”,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很多资源和精力,更能使企业更加有效率的运作。

更为重要的是,德鲁克先生强调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有效的管理不一定是要看一个人的天赋。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让自己的管理更加有效。其实说到这一点,想起了我们国家的很多企业管理者。记得看过一个日本学者写的一篇文章,是有关中国的企业管理者的。他用非常精炼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社会的一个通病——浮躁。每个人都在追求速成、捷径、随波逐流,而很少有人能够沉静下来思考很多现象的原因。大街上的任何一家书店里都摆放着很多浮躁的书刊和培训班的广告,比如:口才速成班、一分钟掌握人际交往、十天学会经商之道、一夜暴富等。甚至有一本书是写中国企业怎样能在几年内赶超西方国家。然而这些东西都是不能速成的。西方国家的企业走到今天这一步,用了好几百年,其中积累的很多文化和精神的财富,是无法速成的。德鲁克先生说有效性可以学会,我个人认为,是让管理者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思考别人为什么能够做强,思考该如何向别人学习,也是告诉管理者,一种很高的境界是需要学习和积累的,没有捷径可言。说白了,就是一个“自我管理”,“一个连自己都管不好的管理者,怎么还能指望他管好别人呢?”。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管理者的'管理哲学必须改变——由管理别人转变为管理自己。德鲁克先生的这个建议对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都是极为有用的。

然后,德鲁克先生提出了学习有效性的几个方法:管理自己的时间、在贡献上下功夫、善用人的长处、要事优先。

二、“时间管理”

金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时间没了,永远不会回来了。时间是不可逆的,时间也是不等人的。每个人都知道时间很宝贵,也在努力的去珍惜时间,但是实际所做的和想做的完全是两码事情。正如德鲁克先生举的例子,某位董事长可以肯定自己1/3的时间用来研究业务,1/3的时间用来接待客户,1/3的时间用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然而秘书的统计令他大吃一惊:这三件事情基本上没花费时间,时间全部都被用于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了。我读到这里感觉很好奇,于是也自己做了一个实验。我个人觉得自己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天用8小时休息,2小时吃饭,1小时运动,6小时学习,1小时上网,6小时做其他的事情。这样看来,似乎并不是很紧张。但是第一天按照正常时生活统计下来是这样的:10小时休息,2小时吃饭,2小时运动,4小时学习,6小时做其他的事情,而且学习的过程中还做了其他的无意义的事情。无意义的事情占了80%。然后第二天按照事先规定的标准做了一下,感觉时间非常紧张。所以说,人对时间的感觉是不准确的,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以充分了利用好自己的宝贵的时间。

德鲁克先生在时间方面提出了另一个非常宝贵的意见就是把零散的时间集中起来,用整块时间集中精力办大事。正如前面所说的,管理者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用零零散散的时间处理重要的事情等于在浪费时间。零散的时间只适用于做零散的事情,而重要的事情,必须腾出一块时间,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去做,这是提高有效性非常重要的一点。

三、在“贡献”上下功夫

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对管理者的一个描述,就是管理者应该是贡献价值。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帮助同事发挥长处并避免他们的短处。我觉得这是管理者的价值所在,因为管理者如果做到这一点,其每个人的优势必将很大程度上发挥出来,这不但能够大大提高组织的效率,还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组织的目标。

德鲁克对管理者的另一个观点就是:管理就是承诺。没有承诺的管理不是管理,只是一种空口的指挥。有了承诺,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感,才能使组织具有真正的有效性。

四、发挥人的长处

德鲁克先生强调发挥好下级的长处,而不是紧盯着别人的短处不放。因为一个人的短处是已经形成了的,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的,很难在改变了。与其花很多资源和精力去帮助一个人改变他的短处,不如另择他人,选择在这方面擅长的人。然而,现在的大部分管理者都是天天责怪员工不擅长的工作做的不好。这让我想起了“木桶理论”,实际上在现在看来,“木桶理论”在管理上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我觉得一个人的长处就像是士兵的剑,在战场上是要用剑来击败对手。每个人都有短处,我们就要制作自己的盾,用来防止自己的短处被别人戳穿。所以,现实中,人们应该花精力去专注于他擅长的事情,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五、“要事优先”原则

在这里,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三点:做事要专一、做事要讲究顺序、忘记过去。

所谓“一心不能二用”讲的就是做事要专一这个道理。“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是事事躬亲,事事不精,结果是所有的事情都没做好,还浪费了时间,还不如不做。老子曾经说过“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而现在的人很多都是贪多求全,总是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干完更多的事情,结果是结果都很差,这也许也是浮躁的一种表现。

光做到“心无旁骛”还不行,做事讲究顺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很多人做事情都是先做让自己感到压力大的,这往往导致了一个后果:牺牲很多重大的要务,因为一个任务中最耗时的部分——将决策转变为行动的过程我们没有时间去考虑。还记得小时候读《伊索寓言》时的一个故事:一天,老鼠以自己的性命为筹码向狮子挑战,一定要同它决一雌雄。不料,狮子却拒绝了它。“怎么?难道你害怕了吗?”老鼠得意地问道。“非常害怕,”狮子说,“即使你拿自己的性命与我决斗,我也无法答应你。因为你实在长得太小了,就是全身的肉加在一起也填不满我的一道牙缝儿。用跟你决斗的功夫,我可以抓到更好的猎物。”确实,看到很多人天天在忙碌,却没有成就,也许自己也算是这样的一个人吧。我们不能增加时间的长度,却可以拓宽时间的宽度。只有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值得做的事情上,才能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每时每刻都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就可以获得了比别人多出一倍以上的时间和精力。那些在人生中最有成就的人,不一定是最忙碌的,但一定是效率最高的。许多成就突出的人,反而很少加班,他们做起事来不紧不慢,却轻轻松松就把业绩搞上去了。因为他们总是把每一件事情的轻重缓急分得清清楚楚,从而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排列组合。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那些最重要的事情紧紧不放。李敖老师也曾经说过:你的生命是那么短,全部生命用来应付你所选择的,其实还不够;全部生命用来做你只能做的一种人,其实还不够。若再分割一部分生命给“你最应该做的”以外的,不论是过去的、眼前的、未来的,都是浪费你的生命。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谁也无法改变。如果给我们带来的是幸福,那么我们应该感恩的享受,若是不幸,我们应该现实的接受,并努力去改变。管理者要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要摆脱不再有价值的过去。所谓今天,乃是昨天所做决策和所采取行动的结果。也就是说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必须不停地花费时间、精力和材质,来弥补及跳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不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是自己做的还是其他人做的,管理者都要弥补和抛开。事实上他在这方面所耗的时间应该比其他任何任务所耗的时间都多。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几点感想,总结起来就是:自我控制,珍惜时间,善于贡献,发挥优势,做事专一。虽然比较浅显,但是以后再读的时候,肯定会有更多的感受。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希望自己以后能够真正的沉静下来去思考和开拓,一步步的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5

根据人力资源课老师的推荐,我有幸拜读了德鲁克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受益匪浅。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通过阅读总结,我认为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当做到:

一、重视目标和绩效管理。通过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让自己的工作更有计划性。使自己的日常工作始终围绕目标进行,通过责任意识将计划的执行到位,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而现实中团队的目标,要通过组织来实现。这要求我们要加强组织内部沟通和团队合作,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和培训等手段来实现组织目标。

二、做好时间管理。我认为要更好的实现目标,同一时间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到最好。这就要求我们慎重设定自己工作的优先顺序,将宝贵的时间资源进行最合理的划分。

三、用人所长。如何发挥一个人的长处,使他在团队中做出最大贡献,这是我们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的目的。这要求我们根据工作中时刻变化的形势,对人员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合理搭配班子、进行性格互补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人才、激发潜力,做好授权和及时沟通。

四、进行有效决策。管理者每天要做很多决策,这必然分散他的注意力,降低决策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关注经营核心,集中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响经营结果的核心业务上,从关乎企业命运的战略目标着手,审慎制定战术策略和行动措施,按工作的轻重缓急安排先后顺序,充分发挥组织内各人的专业学历、经历特长,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做好综合分析和换位思考,把握机遇,有胆有谋,进行有效的决策,完成组织目标。

五、关注运营体系建设。达成目标要讲究方法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上有一套完整的运营管理体,使组织内各人各负其责,按照既定规范,最大效率的完成日常工作,将更多的经历和时间给予“危机管理”,才能确保企业长盛不衰。

结合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关于有效管理的方法和案例,我更深刻的认知到管理能够优化经营效果,特别是战略目标的确定、组织结构的设置、激励政策关注的核心对经营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并书中的成熟做法,对照自身的不足,对日常工作进行了改进:

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强化时间管理和进度控制,时刻强调有效决策,将管理的基本常识用到日常工作中,关注自己的核心业务绩效,重视长久利益,做到顺时应势、与时俱进。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6

从开始学习“管理学”,我就借了这本书,可也是最近才艰难的将其读完。其中部分语言和论断总会让我很有感觉却理不出头绪。我有很努力的去读,去理解,可似乎读后的成效没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最终我在本书第二章中发现,其实我读书的方法完全是错误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个很没成效的时间管理者。但总之,我很佩服德鲁克这位管理学领域内“大师中的大师”。他这本六十年代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至今仍在给人们许多启发,真的堪称经典。今天,我只能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谈一谈我的感想。

“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在大多数人的定义中,管理者是那些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也就是说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指挥下属开展工作。这定义没错,但一个管理者若真想有所作为,想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一步并不是学会管理下属,而是要先学会管理好自己,使自己在工作中卓有成效,使自己的工作有效。我认为,书中提出的那些有关自我管理的方法其实对每一个人都适用,因为每个人也都是自己时间的管理者,每个人的工作也都需要卓有成效。

我想先从我自身角度出发,谈谈如何实现自我管理,我们学生应该如何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者。

高中生活是一板一眼,步步为营的。到大学的第一感觉便是混乱,没逻辑。似乎每天都很忙,有很多作业,社团有很多活动,整天早出晚归,可每天睡前总会感到忙了一天就好像啥也没干。其实大多数新生的生活都缺乏规划,更别说时间管理上的卓有成效了。高中时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被别人管理,学生们在老师,家长的安排下循规蹈矩的生活,可此刻的我们,是自己时间的管理者,一分一秒都得自己掌握,因此,学会卓有成效就更加重要了。所以首先我们要树立这样的理念: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且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也是必须学会的。那么我们学生应该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者呢

第一,我们需要掌握好自己的时间,规划好自己的生活以至于未来。“有效的管理者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而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事总是想起啥做啥,很少提前规划过自己的业余时间,只是本着把该做的.作业做完,累了就看看电影,玩玩游戏的心态在生活,可我们也常常会完不成作业,电影游戏也没能尽兴。我们可能对未来很有想法,可却从没想过实现理想的具体步骤,也有些学生走在父母规划好的路上,一直被别人管理着。所以我想,我们的时间和生活应该在规划中进行。

我们的未来也应该在有条不紊的实现。因此,掌握时间就变得很重要。“如果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时间实际上怎么耗用的。”书中提到管理者应先按周期记录下自己时间的使用情况,然后消除那些浪费时间的活动来达到对时间的有效利用。对我们学生而言,我们应该做的是对时间的提前规划,今天我可以支配的时间是多少,我所应该完成的任务有哪些,我什么时间应该完成什么任务。书中提到一点让我颇有受益,“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必须集中他的自由时间。”我们做事需要的也是整块的时间,高度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去完成这一时段的任务。正如我需要一整块时间来完成这篇论文,而不是今天写一点,明天写一点。将时间和任务分块,效率是会非常低下的。这也就是我开篇提到的我所犯的错误。

第二,我们应该学会要事优先。如今的我们习惯性的随性去做事,我们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喜欢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一起,有时甚至都牺牲了完成作业的时间。但对学生来说,学业应是第一位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是啊,在上一条规划时间的同时,我们应秉承要事优先的原则,集中整块的时间来做重要的事情。所以对任务完成的顺序,我们也应该做出具体的规划。

第三,我们应该学会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并充分利用他人的长处。“有效的管理者对于本身的工作,要从长处出发,使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每个人首先应了解自己的局限性,并充分学会扬长避短。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使自己学有所用,同时在遇到自己的短肋时,也应该学会向他人需求帮助,充分利用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也会提升完成的质量。

最后,我们应该学会忘记过去,摆脱昨天。“管理者专心一志,第一原则是要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我想这一点是每一个浙大学子都应该学会的,也是老师们在不断强调的。从高中时的佼佼者到此刻的芸芸众生,无论心理落差怎样大,我们都必须学会忘记,因为只有摆脱了过去,你才能以现在为起点全力以赴的前进。忘记过去的成就,现在才是起跑线,摆脱昨天,我们应该做的是超越自我,从此刻起卓有成效。

我想一本好书,会对你终身受益,你不同时期读,收获也会是不一样的。或许现在我对这本书的理解还很浅显,但我想我还会拿起这本书精读,去品出更深的意味。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7

彼得·德鲁克是一个具有魔力的管理大师,每次读他的书,总是棒卷在手,思维顿开。虽然他的书我已经读了很多,有的已经读了数遍,甚至开了专门的培训讲题,比如眼前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20xx年11月,学校派我去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纪念彼得。德鲁克去世一周年纪念论坛,与巨匠的作品对视,从此爱上,一发不可收拾。

和今天许多挂着管理大师名头的作者不同,彼得。德鲁克是一位深入企业实践、并基于实践提出解决办法的实战型管理咨询者。避开艰深的术语,通俗易懂地传递管理者的实践,是这位现代管理之父著书的特点,在他的书中,我们几乎看不到管理模型和数据分析,有的只是一位长者、智者娓娓道来的.智慧分享。

彼得德鲁克是一位真正的以第三方身份深入企业,以“影子”观察者的视角透视企业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尤其关注管理者的行为规律,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从多个案例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提炼升华,最终成书。

这和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企业家自己著书立说又有不同,企业家成功地经营了企业,便总结经验著书立说固然很有借鉴意义,但由于身在其中,往往容易流于个体的经验主义,或禁不住地夸大些东西,掩盖些东西,让读者看到的总是被粉饰后的案例和观点。

彼得德鲁克是一位高产作家,一生著书立说39部,且几乎都成为了世界管理界的重量级畅销书,每一部书都是观点详实,通俗易懂。我最爱读、也是受其影响最深的有三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果管理》、《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等。

昨日整理书橱,再次翻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忍不住又脑洞大开,立刻将其部分观点融入到下周我即将开设的课程里,并辅以现实案例。

感谢大师,这才是真正的管理鸡汤。

附录: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管理者最有启发的几个观点

时间管理:卓有成效得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而往往从时间安排入手。他们并不是先做计划,而是先去了解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哪里,然后尽可能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把时间用在最能产生效率的重要的事情上。它包括三个步骤:记录时间、管理时间、合并时间。

人员管理:如果企业管理人员10%以上的时间花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花在解决纠纷问题上,花在权力之争和对合作的质疑上,那就说明这个工作组里的人肯定是太多了,人们彼此侵犯,造成绩效阻碍,而不是实现绩效的手段。

管理者沟通:上级越是强行对下属灌输些什么,下属就越是可能听不到正确的信息。下属会选择自己愿意听的东西,而不是你说的东西。

重视贡献: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该常问问自己:我对我所在的组织做了什么贡献?对贡献的承诺,就是对卓有成效的承诺。没有这种承诺,一个人就会自欺欺人,欺骗他服务的组织,欺骗与他一起共事的同事。

自我管理:管理者集中金币得首要原则是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放弃事情”得清单比“要做事情”的清单更重要。

以上当然不是本书的全部观点,若想完整学习,不妨亲自捧卷在手,与大师零距离对话。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8

彼得·德鲁克是著名的管理学家,是在大学的管理学课程上被屡屡提起的管理学界大师级人物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旧译《有效管理者》)就是其管理学名著之一。那会在学校昏暗的夹杂着腐烂的书的味道的图书馆某开架阅览室,在各种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书中间,发现了一本《有效管理者》的小册子。我读完颇受启发,对课堂学的管理学有了新认识,可惜的是很快随着大学生活的流逝淡出记忆了,留在脑海里的只剩下那个书名和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等那么几个名词。

管理学是一门关于实践的科学,其理论是建立在几百年来的管理实践基础上的,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学院派的所谓管理学家们,把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提升组织效益或者管理者能力。而管理学只有放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才会发挥其作用。管理学科的学生,经常被认为专业性不强的原因,就是在于他们没有管理实践的背景,从而只能机械的学习理论知识,暂时不能活学活用。这种观点,也是我毕业参加工作很久后才认识到的。

如今再次打开这本书,就会和平时的工作结合起来,看到很多话能够感同身受,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反省。

第一章《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开宗明义,是总纲。把这一章读懂了,基本就明白了全书的核心内容,后面的几章,都是对第一章的展开。

讲有效的管理者,就要定义什么是有效,什么是管理者,为什么需要有效的管理者,而管理者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

首先,为什么需要有效的管理者?因为这是时代的呼唤。百年以来,世界从体力工作时代逐步过渡到知识工作时代,从单一组织形态发展到多组织形态。知识工作的不可衡量性与组织的复杂化,交融在一起,使得知识工作者只有有效的开展工作,才能确保组织的效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大背景。

其实,对管理者来进行定义。什么是管理者?德鲁克提出,并非有了下属才叫管理者。“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集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这个说法拓展了管理者的范围,当然不用咬文嚼字的去给这个管理者下定义,而是要明白这是一个成果导向的概念。

第三,为什么管理者需要有效性?因为他们面临着残酷的现实,埋没着他的能力。如果不致力于改善,将使他难以取得好的绩效和成果。

1、他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

2、他往往被眼前的事务困住,而无法高瞻远瞩,又或者原地踏步,拘泥于固有的工作方式方法;

3、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足,无法发挥彼此的长处;

4、管理者更多的关注组织内部,而忽略外部的现实、趋势和变化。

第四,什么是有效性?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多才多能,所以有效性不是给高大全的完人准备的,而是更专注于某一领域。如果每个领域都实现了有效,那么这个组织就会兴旺发达。有效性也不只是有效率,而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

第五,卓有成效是如何实现的?有效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实践的一种习惯。

1、时间管理:知道时间花费在什么地方,控制时间,系统工作。

2、成果导向: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没有成果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

3、取长补短:善于利用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善于抓住有利形势。

4、要事优先: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顺序,并坚守这个顺序。

5、有效决策。

好了,我们看到,第一章介绍了有效管理概念出现的时代背景,定义了管理者和有效性,面对严峻的管理低效困境,提出了实现有效性的五个方面。后边几章,就会是详细的展开,也会有一些具体的方法。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9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里面并没有讲什么大道理,或者很深奥的东西。里面讲的都是在理论上可谓相当简单、但在实践中却容易混淆不清的道理。

比如说书中讲到“对于没有突出表现的主管,应该无情地调职,调到适合他的岗位,这个管理者的责任”,而现实中很多企业对于“没有功劳却有苦劳”的管理者网开一面;又比如说“管理者必须记录时间、善用时间、减少时间的浪费”,看似不值一提,但实践中管理人员没有做到卓有成效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可以归结为“时间非常有限却未被充分利用”。

类似观点书中比比皆是,看似简单,做到却比较苦难,因此德鲁克把自己在企业调研中获得的经验,撰写成此书,对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进行系统性总结,通过一系列简单有效的步骤,引导管理者从毫无经验、摸索前行顺利过渡到不断创新、卓有成效。

当然本书中处处充满智慧,本篇读书笔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提及,因此我把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观点总结如下,提醒自己加以借鉴,给自己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

一、谁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书中所谓管理者是指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产生决策,并通过内部其他人员加以实施,从而改善对外部的输出,并从外部获取收益的人。可见管理者并非单单是处于管理者职位的人,至少还包括了组织性和技术性工作者。

然而如何衡量管理是否卓有成效书中写道:“所谓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功的手段。我们既然不能增加资源的供给量,就应该设法增加资源的产出量。”但是卓有成效的量化标准是短期收益翻倍还是企业长期存在还是只要项目不失败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标准。这是令人困惑的。也许是因为无法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也许是根本就不存在一个这样的标准,因为卓有成效本身含有主观的判断。

虽然没有标准,但是,德鲁克对于卓有成效应该从事的工作内容进行了限定,那就是管理者必须面向未来,从事创新性活动,做出重要决策,使企业得以长期存在。例如以下3种活动:

产出直接成果,并通过组织将成果应用到外部,取得效益,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接班人。

二、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要做到卓有成效,就要珍惜时间、自我管理、有效决策、坚定执行。具体阐述如下:

减少浪费的时间:

1、不要让别人浪费自己的时间。学会谢绝、授权。

2、不要让自己浪费别人的时间。只做自己擅长的、重要的事。

3、减少不必要的组织内部沟通时间。组织的规模要合适。用信息系统进行实时沟通,减少会议。

管理者首先是管好自己,产生了实践性知识,养成以下习惯,才能管好组织:

1、善用时间。

2、以终为始,为成果而工作。

3、善用长处,善于借势。

4、集中精力处理要事;

5、做有效的、正确的战略决策;

6、着眼于贡献。实现3个转变:由技术到观念;由机械性工作到分析方法;由效率到成果要避免使管理者陷于无效的4种陷阱:忙于别人的工作;忙于日常工作;管理决策执行不力;忙于内部事务,无暇关注外部趋势的变化。

要避免决策失误的陷阱,做到:

1、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2、重视机会,而不能只看到困难。化机会为挑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生产性。

3、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

4、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要注重决策的有效性:

1、能区分情景属于规则还是例外。只进行创新性的重大决策。

2、有效的决策者遇到问题总是先假设该问题为“经常性”,致力于找出真正的问题,而非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

3、有效的决策必须满足边界条件,必须足以达成目的。

4、有效的决策首先要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

5、能有效地推行,落实谁来执行、如何执行等问题,并注重反馈。

要坚定执行,保障决策产生效果:

1、对于没有突出表现的主管,应该无情地调职,调到适合他的岗位,这个管理者的责任。

2、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要坚持对过去的决策和计划进行检讨。任何计划若无法证明其确属有效及需要,便该立即放弃。

3、若要开拓一项新业务,则应该先删除一项现有业务,并将已证明是最有才干的人抽调出来负责,如此才能避免组织的膨胀;

4、推陈才能出新。我们的问题不是缺乏创新,而是缺乏创意的执行。如果人人都在为昨天的任务而忙碌,那么公司是无法创新的。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10

管理学一代宗师——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堪称经典著作。读过第一章就使人豁然开朗,领悟到“有效性应是管理者所应追求的目标”,因而激发起强烈的阅读兴趣。近日,认真学习、阅读了第二章,更是受益匪浅。

第二章讲的是“掌握自己的时间”。我们从小就背诵过很多名言警句,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但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的确没有静静地思考过,读了本章节感触颇多。其实,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他们往往会从时间安排上着手,他们并不以计划为起点,而是将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作为起点,然后管理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最后,再将“可自由运用的时间”,由零星而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可见,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这三个步骤,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

时间的供给,丝毫没有弹性。不管时间的需求有多大,供给绝不可能增加。时间的供需没有价格可以调节,也无法绘制边际效用曲线。而且,时间稍纵即逝,根本无法贮存。昨天的时间过去了,永远不再回来,所以,时间永远是最短缺的。

管理者如果要管好自己的时间,第一步就是记录其时间耗用的实际情形;第二个步骤就是要做有系统的时间管理。我们先要将非生产性的和浪费时间的活动找出来,尽可能将这类活动从时间表上排除出去。事实上,一位管理者,大刀阔斧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绝不会有太大的风险。人总有一种倾向,高估自己地位的重要性,认为许多事非躬亲不可。纵然是最有效的管理者,仍然免不了有许多不必要的和非生产性的工作。第三步是将可以自行支配的零碎时间集中起来。时间分割成许多段,等于没有时间。时间如果能集中,即使只有一个工作日的1/4,也足可办理几件大事。反之,零零碎碎的时间,纵然总数有4/3个工作日,也是毫无用处。

因此,对时间的控制与管理不能一劳永逸。他们要持续不断地做时间记录,定期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还必须根据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的多少,给一些重要的活动定下必须完成的期限。

总而言之,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若不将时间管理好,想管理好其他事情就只是空谈。而分析自己的时间,也是系统地分析自己的工作,鉴别工作重要性的一种方法。

“认识自己的时间”,这是通向有效性的道路。

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11

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我们的目标,那怎么才算是卓有成效呢?

大鹏认为,关于卓有成效,德鲁克主要强调了两点,那就是效率和效果,而这两点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德鲁克首先强调的是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组织规模的扩大,随时可能面临决策,参与决策的人在增多,决策的时效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决策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象德鲁克所说,“对工作效率问题再也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态度了,再也不能继续对其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了”。面对瞬时万变的市场,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企业将丧失良好的盈利机会,在投资市场就更加明显,象最近白银市场,如果投资者不能迅速作出决策,很可能在暴跌中血本无归。

除了效率,效果是管理的永恒主题,效果包括两个方面:正确决策,如果决策错误,再有效率也没有用,甚至会加速企业的败亡。决策得到贯彻执行,即使决策正确且迅速,如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也无法称之为卓有成效。

那如果能让决策卓有成效?首先就是加快信息在企业中的传递速度,不要因为企业层级、部门分割,让过多的时间耗费在流转和扯皮中。其次,决策不能由个别人垄断,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决策专家队伍。第三,对决策流程进行梳理,明确对常规事项的处理流程和标准,对特殊事项的报告制度。这样才能降低决策失误的概率,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效果。

决策不要过分依赖于个人,从而降低决策风险。明确分工和授权,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让管理变得卓有成效。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篇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被选着优先来看的一本书,在同事的书柜中看到,遂决定优先看此书。一路读来,还是很不错的。在这里记下记忆深刻的几个观点:

1、谁是管理者:在本书中,管理者一词,将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这里有举例的战场上的一位青年步兵上尉,明确指出。行动的决策由战场上的每个人自己决定。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的理解是有很大出入的。

2、关于组织的用人。关于选用全才的认识。我们任用的人才,充其量也只能在某一项能力方面比较优秀。而某一项能力较强,自然在其他能力方面就不免平平了。

我们必须学会这么一咱建立组织的方式:若某人在某一重要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就要让他充分发挥这一特长。我们不能一味拔高能力的标准来期望管理者的绩效,更不能期望万能的天才来达成绩效。我们只有通过改进工作的手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不应该期望人的能力突然提高。

你弹莫扎特的曲子时,也许不可能像钢琴家施纳贝尔演奏得那样好,但是并没有理由说,你不必像施纳贝尔那样地练习音阶。最伟大的钢琴家,如果不肯辛勤演练,也一定无法演奏莫扎特的曲子。

3、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

(5)最后,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4、时间管理重点项

(1)人事决策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因为决策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只有在反复考虑多次之后才能看清楚。通用汽车公司前任总裁斯隆先生的例子。初步判断后,隔几天甚至几星期后,再拿出来重新考虑,而且不会受第一次判断的影响。斯隆先生一向以知人善任而闻名。

(2)诊断时间,用本子记录并分析。华为时间管理中有详述。一总经理参加礼貌性聚会后的反思。

5、用人:多个军方用人的实例,如林肯时期的南北战争,格兰特将军的故事。一家连锁商店总经理提拔年轻职员的故事。一位主管如果说少不了某人,那么不是主管不行,就肯定是那位少不了的某人不行,甚至于两人都不行。所以,他的做法是立刻将那位少不了的某人调职。

6、决策时反而意见的应用。

【篇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彼得德鲁克是一个具有魔力的管理大师,每次读他的书,总是棒卷在手,思维顿开。虽然他的书我已经读了很多,有的已经读了数遍,甚至开了专门的培训讲题,比如眼前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2006年11月,学校派我去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纪念彼得。德鲁克去世一周年纪念论坛,与巨匠的作品对视,从此爱上,一发不可收拾。

和今天许多挂着管理大师名头的作者不同,彼得。德鲁克是一位深入企业实践、并基于实践提出解决办法的实战型管理咨询者。避开艰深的术语,通俗易懂地传递管理者的实践,是这位现代管理之父著书的特点,在他的书中,我们几乎看不到管理模型和数据分析,有的只是一位长者、智者娓娓道来的智慧分享。

彼得德鲁克是一位真正的以第三方身份深入企业,以影子观察者的视角透视企业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尤其关注管理者的行为规律,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从多个案例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提炼升华,最终成书。

这和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企业家自己著书立说又有不同,企业家成功地经营了企业,便总结经验著书立说固然很有借鉴意义,但由于身在其中,往往容易流于个体的经验主义,或禁不住地夸大些东西,掩盖些东西,让读者看到的总是被粉饰后的案例和观点。

彼得德鲁克是一位高产作家,一生著书立说39部,且几乎都成为了世界管理界的重量级畅销书,每一部书都是观点详实,通俗易懂。我最爱读、也是受其影响最深的有三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果管理》、《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等。

昨日整理书橱,再次翻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忍不住又脑洞大开,立刻将其部分观点融入到下周我即将开设的课程里,并辅以现实案例。

感谢大师,这才是真正的管理鸡汤。

附录: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管理者最有启发的几个观点

时间管理:卓有成效得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而往往从时间安排入手。他们并不是先做计划,而是先去了解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哪里,然后尽可能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把时间用在最能产生效率的重要的事情上。它包括三个步骤:记录时间、管理时间、合并时间。

人员管理:如果企业管理人员10%以上的时间花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花在解决纠纷问题上,花在权力之争和对合作的质疑上,那就说明这个工作组里的人肯定是太多了,人们彼此侵犯,造成绩效阻碍,而不是实现绩效的手段。

管理者沟通:上级越是强行对下属灌输些什么,下属就越是可能听不到正确的信息。下属会选择自己愿意听的东西,而不是你说的东西。

重视贡献: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该常问问自己:我对我所在的组织做了什么贡献?对贡献的承诺,就是对卓有成效的承诺。没有这种承诺,一个人就会自欺欺人,欺骗他服务的组织,欺骗与他一起共事的同事。

自我管理:管理者集中金币得首要原则是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放弃事情得清单比要做事情的清单更重要。

以上当然不是本书的全部观点,若想完整学习,不妨亲自捧卷在手,与大师零距离对话。

【篇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作文】

书中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简单易懂,写的都是一些比较细微的东西,举了很多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很有道理,非常贴近生活,不敢说我一下子就被它给吸引住了,但我还是觉得我值得一看。

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养成好的管理习惯呢?通过学习感受到,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养成五个好习惯:

第一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

他们会系统的工作,善用这些有限的可控制的时间。时间管理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很重要,决定了个人的成效。

第二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常自问:对我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永远强调的是责任。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重视勤奋,但忽略成果。对于重视对外界贡献的人来说,他们能为适应新职位而变,能适应不同的价值观承诺而变。、

第三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下属的长处。

见人之所长以及用人之所长管理者要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这就要求个人要知己知彼,古人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充分沟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善于利用不同的人的优点,共同完成任务。

第四有效的管理者要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

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否则反倒一事无成。管理者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人遭遇了重大的失败,改正并不太难,他们能检讨自己。可是昨天的失败和成功,却能留下无尽的影响,远远超出其有效期。所以有效管理者必须经常检讨他们和同事的工作计划,要经常问:如果我们还没有进行这项工作,现在我该不该开始这项工作?如果不是非办不可,他们就会放弃这项工作,或者将它搁置起来。至少他们不会再将资源投入到不再产生价值的过去。而对于已经投入的最佳资源,尤其是非常匮乏的人力资源,他们会立即抽调出来,转而投入未来的新机会。推陈才能出新,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

第五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彼得通过研究发现做重大决策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特性:他们解决问题,都着眼于最高层次的观念性认识。他们先透彻的思考该决定的是什么,然后研究制定决定的原则。换句话来说,他们的决策,并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需要,而是战略性考虑。他们的决策具有以下五点特征:1)要确实了解问题地实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边界件。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和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被接受。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5)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要培养一种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养成不急不躁的心理,这样才能考虑长远利益;其次,要有一颗包容心,这样才能不至于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又一颗包容心,才能让他人充分发挥他人的长处,容他人之短处;坚持才是卓越之道。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管理大师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值得我们认真去读、必定会有新的收获。

【篇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德鲁克所说的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四个局限性概括:(1)自己的时间不由自己控制(2)忙于日常事务(3)有效性通过别人得以实现(4)身处组织内部,了解外部世界受到局限。

德鲁克说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5大要素:时间管理、重视贡献、扬长避短、要事第一、善于决策。和史蒂芬柯维总结的7个习惯有一定相似之处。

诊断时间的三种方式:(1)找出根本没有必要做的事情(2)找出可以请人代劳的事情(3)找出自己浪费他人时间的事情。

浪费时间的因素:(1)缺乏制度和远见(2)人员过多(3)组织不健全,表现为会议过多。(4)信息功能不健全。

如果参加会议的时间占到总时间的1/4以上,那一定是一个浪费时间的不健全的组织。

贡献的有效性,表现在3个方面:(1)自己工作的内容、水准和影响(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上司、同事、下属等等(3)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会议、报告等。

只有外部世界,才是产生成果的地方。

一般机构对成效的要求表现在3个方面:(1)直接成果(2)树立新的价值观以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3)培养未来所需要的人才。

管理者的失败,因素很多。常见的原因,应该是他本人在出任一项新职位时,不能或不愿为适应新职位的需要而改变。

有效的人际关系的要素:(1)互相沟通(2)团队合作(3)自我发展(4)培养他人。

一般人都是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和要求成长起来的,知识工作者更是如此。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有怎样的成就,就会有怎样的成就。如果他们对自己的要求都不严,就只能原地踏步,不会有任何发展。反之,如果对自己要求很高,他们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物,而所费的功夫也不见得比那些没有出息的人更多。

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也越多。

世界上才能过来没有发生过下属的才干反而害了主管的事情。

因人设事的结果,是为了安插某一个人,一大群人都受到连累。

能建立起第一流经营体制的管理者,通常不会与周围的同事及下属保持过分亲密的关系。

有效管理者用人之道:(1)职位不能责备求全(2)职位要求严格,涵盖广泛(3)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考虑职位要求什么(4)用人之所长的同时,必须容人之所短。

正直的品格本身并不一定能成就什么,但是,一个人如果缺乏正直和诚实,则足以败事。所以,人在这方面的缺点,不能仅视为绩效的小指。有这种缺点的人,没有资格做管理者。

做一项新工作,本身就是一场赌博;倘若在另聘新人来做,就是赌上加赌了。

确定事情优先级顺序的原则:(1)重将来而不重过去(2)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困难(3)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4)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篇五:《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一、要用人所长

管理者要运用人的长处,面临的第一关是择人。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所以,他的用人决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不管是谁,如果他在任用一个人时只想避免短处,那他所领导的组织最终必然是平平庸庸的。所谓样样皆通实际上可能是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多。

一个管理者如果仅能见人之短而不能识人之长,因而刻意避其所短而非着眼于发挥其所长,则这位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位弱者。他会觉得别人才干可能构成对他本身的威胁。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之所以用人,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所好。

有效的管理者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他们问的是他贡献了什么?他们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他们问的是他能做些什么?所以在用人时,他们用得都是某一方面有所长的人,而不是在各方面都过得去的人。

真正苟求的上司总是先挖掘一个人最擅长做些什么,再来苟求他做些什么。过多的考虑人的短处,会影响到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怎么用人,有4个原则:

1、不会将职位设计成只有上帝才能胜任――一个职位,如果先后由两人或三人担任都失败了,这就肯定是一个常人无法胜任的职位,这个职位就必须重新设计。所以,有效的管理者,第一项任务就是要将自己管辖下的职位都设计得合情合理。只有让平凡的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的组织,才是好的组织

2、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涵盖要广。就是说,合理的职位,是对具有才干的人的挑战。同时因为职位的涵盖很广,所以人们可以把与任务有关的优势转化为确实的成果。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会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换言之,有效的管理者在决定将某人安置于某职位之前,会先仔细考虑这个人的条件,而且他考虑时绝不会只局限于这个职位。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之所长的同时,必须忍人之所短。

用人所长,不仅是有效性的要素,也是主管对下属的道义责任,是主管对其职权和地位的责任。专注于人之所短,不仅是愚不可及,更是有亏职守。他应该协助下属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如何管理上司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得设法充分发挥上司的长处。

要使上司能发挥其所长,不能靠惟命是从,应该从正确的事情着手,并以上司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议。若能从上司的长处上下功夫,协助他做好想做的工作,便能使上司有效,下属也才能有效。反之,如果下属总是强调上司的短处,那就象上司强调下属的短处一样,结果将一无所长。所以,有效的管理者常问:我的上司究竟能做些什么?他曾有过什么成就?要使他发挥他的长处,他还需要知道什么他需要我完成什么?至于上司不能做什么,就不必细究了。

有效的管理者会设法套出上司的某种态度和某种习惯,而向上司提出建议时,应考虑的不光是轻重缓急,更重要的是陈述的先后顺序。如上司长于政治能力,那么我们提出的报告就应以政治方面的问题居先,这样才能使上司易于掌握问题的重心,从而易发挥其所长。

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管理者的任务,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

【篇六: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的读书笔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仿如良师益友,书中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善用时间、关注结果、善用人才、要事第一、有效决策此五项说起来绝对比唱的好听多了,但是试问世间能做到这五项的人又有多少呢?我吗?你吗?他吗?所以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不多,失败的管理者比比皆是。

对于管理者而言,此五项说起来容易,要落实到具体问题和实践中去,就必须做到重视目标和绩效,做正确的事情;一次只是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要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但并不是说只做那些最重要的事情,要学会小试牛刀;作为一名管理者,知道自己所能做的就是要创新管理思维并且推陈出新、思考集体的远景和理念、思考未来;在选用人员时,要注重其是否有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要知道增进与人员沟通的必要性,但要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社会最新资讯;还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注意处事要坚持适度原则。

怎样才能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读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使我茅塞顿开。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掌握自己和集体的时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会格外重视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而努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自己、他人、以及一切世间具体物质和一切抽象物质的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下属的长处,还有一切可以利用的外界有利因素。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要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并且是正确的经营战略。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要注意培养个人的人格魅力,努力提高个人的信用指数。

愚昧无知的我,在此之前竟然认为管理是需要天分的,而书本的知识更多的是纸上谈兵,书本的东西只有权利出现在书本里,而没有义务出现在实践中,无法真正地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恰逢此时,《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改变了我的想法。

讲到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依我看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日常生活中的我们也都是一位管理者,因为我们许多时候要为自己的未来决策,例如,大学生职业规划等等。因此,无论是为了将来能踏上理想的工作岗位,或者仅仅是为实现满足自己的现实生活之需,我们都应学会使自己参与的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地进行。

由此可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努力的去接受训练,接受类似的管理训练,培养使自己处事会显得卓有成效的生活习惯。于我们学生而言,就已经是一种莫大的成功了吧。

管理者应该学会管理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的价值。作者在时间上的论述对我启发很大,因为我身为一名学生,我同样也有感到时间明显不足。而且很多时候,一开始感到时间挺充分的,但是到最后依然不能完成预定的计划,也只好仰天大喊罢了实属无奈之举啊。难道都是被逼的吗?呵,既然时间会逼得我们很无奈,反过来,依照事物的可逆性,我们也可以逼着时间,直到把时间挤出来。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提醒我们,要进行系统的时间管理。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发挥了自己的长处,然后又发挥他人的长处,不仅可以与他人更融洽地相处下去,而且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许多心理不健康的管理者早早结束自己的生命。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强硬的心理素质。要养成不急不躁的平稳心理,这样才能考虑周全;要有一颗包容心,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样才能顾及到大局利益,不会因小失大,才能让他人充分发挥他人的长处,让自己容忍他人的短处

看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我在想,成功还会远吗?

以上仅仅是我此次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后的阅读笔记,我想,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就在它有经久不衰且无穷无尽的价值,管理大师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去读,认真去思。

【篇七:《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彼得德鲁克是著名的管理学家,是在大学的管理学课程上被屡屡提起的管理学界大师级人物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旧译《有效管理者》)就是其管理学名著之一。那会在学校昏暗的夹杂着腐烂的书的味道的图书馆某开架阅览室,在各种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书中间,发现了一本《有效管理者》的小册子。我读完颇受启发,对课堂学的管理学有了新认识,可惜的是很快随着大学生活的流逝淡出记忆了,留在脑海里的只剩下那个书名和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等那么几个名词。

管理学是一门关于实践的科学,其理论是建立在几百年来的管理实践基础上的,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学院派的所谓管理学家们,把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提升组织效益或者管理者能力。而管理学只有放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才会发挥其作用。管理学科的学生,经常被认为专业性不强的原因,就是在于他们没有管理实践的背景,从而只能机械的学习理论知识,暂时不能活学活用。这种观点,也是我毕业参加工作很久后才认识到的。

如今再次打开这本书,就会和平时的工作结合起来,看到很多话能够感同身受,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反省。

第一章《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开宗明义,是总纲。把这一章读懂了,基本就明白了全书的核心内容,后面的几章,都是对第一章的展开。

讲有效的管理者,就要定义什么是有效,什么是管理者,为什么需要有效的管理者,而管理者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

首先,为什么需要有效的管理者?因为这是时代的呼唤。百年以来,世界从体力工作时代逐步过渡到知识工作时代,从单一组织形态发展到多组织形态。知识工作的不可衡量性与组织的复杂化,交融在一起,使得知识工作者只有有效的开展工作,才能确保组织的效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大背景。

其实,对管理者来进行定义。什么是管理者?德鲁克提出,并非有了下属才叫管理者。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集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这个说法拓展了管理者的范围,当然不用咬文嚼字的去给这个管理者下定义,而是要明白这是一个成果导向的概念。

第三,为什么管理者需要有效性?因为他们面临着残酷的现实,埋没着他的能力。如果不致力于改善,将使他难以取得好的绩效和成果。1、他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2、他往往被眼前的事务困住,而无法高瞻远瞩,又或者原地踏步,拘泥于固有的工作方式方法;3、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足,无法发挥彼此的长处;4、管理者更多的关注组织内部,而忽略外部的现实、趋势和变化。

第四,什么是有效性?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多才多能,所以有效性不是给高大全的完人准备的,而是更专注于某一领域。如果每个领域都实现了有效,那么这个组织就会兴旺发达。有效性也不只是有效率,而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

第五,卓有成效是如何实现的?有效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实践的一种习惯。1、时间管理:知道时间花费在什么地方,控制时间,系统工作。2、成果导向: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没有成果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3、取长补短:善于利用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善于抓住有利形势。4、要事优先: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顺序,并坚守这个顺序。5、有效决策。

好了,我们看到,第一章介绍了有效管理概念出现的时代背景,定义了管理者和有效性,面对严峻的管理低效困境,提出了实现有效性的五个方面。后边几章,就会是详细的展开,也会有一些具体的方法。

【篇八: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主要观点:

一、前提条件:

1、管理者必须追求成效;

2、成效是可以后天学习的;

二、要做到卓有成效需要以下动作:

1、记录好自己的时间,并分析自己的时间分配,时间分配是否高效,是否精力都花在有成效的事情上了。

2、管理者要把目光聚焦在贡献上,要问自己对组织的贡献在哪里,别人对你期望的贡献是什么,需要我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明确这些问题你就会成为一个对组织、周边有贡献的人。

强调贡献的好处:

a、可以促进相互沟通:大家都在想如何做出贡献的话就无形间统一了认识,产生共鸣;

b、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彼此做出自己岗位上的贡献,就可以存进整个团队的良性运作;

c、促进个人发展:因为强调贡献的同时就是在问你自己,我需要如何发展、学习、提升才能对组织做出贡献,我应该将我的哪些优点应用于工作上,我应该给自己设定怎样的标准;

d、帮助培养他人:同理于个人发展,给他人设定贡献期望,牵引其提升、发展;

e、可以让你从繁杂的事务中理出轻重缓急,重视贡献是组织的基本原则;

重视贡献就是重视有效性;

3、用人要用人所长,越有才干的人,缺点往往越多,平庸的人才会样样皆通,只想避免缺点,不重视长处只能导致平庸;只要有贡献就可以忍受他的缺点,只要这个缺点不严重影响他的贡献;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人所短。只要一个人能做些什么那么他的不足之处就是次要的了。

要用主管的长处:作为下属一定要了解主管的长处,为主管发挥长处创造条件,不要给领导出难题-他自己不擅长的东西甩给他,他会很郁闷。

任何一项人事任命都是一个赌注,只要能抓住某人的长处是什么,这至少是合理的赌注。

4、要事优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能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摆脱昨天,如果发现昨天的决策已经没有价值了则立刻停止,将精力投到真正收益的地方;

排优先级的关键:

a、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b、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

c、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

d、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方便;

要全神贯注于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上,要有足够的勇气,排开一切阻扰,聚焦于最重要的工作,这样才能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会成为他们的奴隶。

聚焦于发现机会,化机会为成果,肯定比解决旧问题更有生产性,解决旧问题不过是恢复昨日的平衡而已。

5、决策的要素:

a、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者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如果是偶然发生,则按情况个别处理。但是有人常犯错误:把经常性的问题视为一连串的偶然事件;还有一种错误:把真正的新问题视为旧病复发,仍用老办法解决;

b、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条件,即边界条件;

c、仔细考虑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的条件,然后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

d、决策方案时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e、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即成果的可度量性,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如绩效衡量和激励制度,绩效的牵引一定是向着目标导向的,体现出你真正提倡什么行动;管理者常用、最可靠的信息反馈方是:亲自视察;

6、有效的决策:

有效的决策者,不是盲目搜集数据,而是先提出思路、假设,根据思路和假设去搜集问题;

有效的决策来自于不同意见间的碰撞,一定要尽量多的搜集意见,完全没有分歧争议的决策绝对不是好决策,一定要警惕众口一致的决策,没有反对意见的决策风险极高;反面意见的好处:避免管理者成为组织的俘虏,可以提供备选方案,别无其他选择的选择无异于赌博;反面意见可以激发想象力;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一个决策,要想清楚,如果我们不做任何决策事情是偶会变糟,决策的投入产出比要考虑清楚。

有效的管理者决策一般不会太多,如果天天要做决策,时时要做决策,那恰恰说明他是个疏懒无效的人,肯定是组织设置、管理流程上出了什么问题。

三、其他散点:

如果组织出现少不了的人,必须将其调岗、开除,否则贻害无穷,不是说明主管不行就是说明这个人不行,或者组织设置不合理;

如何设置人事岗位:

a、不能设计成只有上帝才能胜任,职位必须由人承担,人肯定要犯错;如果一个职位多个人都失败的,那就要重新设计了;

b、要求要严,涵盖要广;不能只牵涉某个狭小领域,要能给人发挥特长的空间、机会;

考评不能聚焦于人的短处,要聚焦于长处,问如下几个问题:

a、哪方面工作他做的确实好;

b、哪方面工作他可能做得更好;

c、为了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他还应该学习哪些知识;

d、我有个儿子我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在他手下干活么?如果愿意,理由是什么,不愿意理由是什么;-考验品德;

建立组织时要让有所特长的员工充分发挥其长处,不要期望人员短期内能力突然提升,只能通过组织设置将其潜能发挥出来;

如何提升时间利用效率:

a、时间成块儿化才能提升效率,断断续续的做事情效率极低;

b、区分哪些事情可以不必做,哪些事情可以不必亲自做,哪些事情是浪费了别人/下属时间而无收益;

人事方面的决定一定要多多考虑、仔细考虑,多花点时间,多维度考量;

消除浪费时间的因素:

a、消除由于缺乏远见、缺乏制度带来的时间浪费,即重复出现的问题;

b、消除由于人员过多带来的时间浪费,如不必要的岗位、专家;

c、消除组织不健全带来的时间浪费,主要表现:会议多;

d、消除由于信息功能不全带来的时间浪费,信息共享与获取;

e、最后一步是将由你自己可以支配的零散时间集中起来;

有时候,一知半解比全然不知更可怕;

用人做事都要着眼于机会(将来),而不是着眼于问题(过去);

管理者的任务:要让各人的才智、健康以及灵感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组织的整体效益得到成倍增长。

下属与主管:如果上级主管能力不够,下属通常是无法爬升上去的,上司如果没有上升,下属只能屈居其下,如果主管有一天被免职了,继任者也往往来自别的部门,很少在本单位中选人提升,而且新人到任时总是带来自己的亲信,反之,凡是成功而升迁得快的主管,其下属也是最易成功的。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细细品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心中收益颇深,管理是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做对组织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管理者,不仅要有管理的方法,更需要会运用方法取得成效的技巧。要具备这些方法和技巧,就要在创业创新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作者从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人员优势等方面阐述了管理的方法技巧,这些对我们黄金生产企业来讲,很值得学习和借鉴。07年,山金人以"学**、赶招金、誓夺全国第一"为目标,弘扬黄金精神,创造黄金速度,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管理者锐意进取、奋斗拼搏的结果。观念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行动,作为生产管理者要从管理方向和渠道中寻求成功的方法,从时间、效率和人力方面做工作。

一时间

时间是世间最宝贵的东西,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时机就能创造无限生机,牢固树立时间观念,把握每一分钟,合理调配目标与时间的关系。在生产实践中,严格工作时间,不浪费工作时间,制定时间工作标准,科学地管理时间,规划时间,安排时间任务,统筹规划生产目标的进度。以班保日、日保旬、旬保月为环节,生产按部就班与时间赛跑,与目标追逐。

二效率

把握时间的同时,要客观地认清现实,分析工作中客观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在生产中,扫清制约生产的障碍,创造有力的环境因素,为生产创造条件,逐步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从本质上提高效率。淘汰落后的工艺,采用先进的工艺,改善和和创新工作的各种环节方式,推动标准化生产流程。科学决策、科学管理,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三人力

管理,是通过人来完成。发挥团体优势,以人为本,创造人为效应,增强共识,促进沟通。以集团核心价值观和终极目标为宗旨,关心职工,与职工同呼吸、共命运,凝聚人心。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职工的能动作用,使职工迸发出激情和力量。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发挥职工的所长,为企业服务。

"千淘万漉虽辛苦,吸进狂沙始到金",只用靠不断地学习、实践,才能领悟到管理的精髓,立足实际,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取得质的飞跃。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杨晫

内容简介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识组织中,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 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1909年生于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

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彼得·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

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几十部著作,已传播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其中《管理的实践》一书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的经典。

2002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作者:杨晫

(南开区图书馆"阅读推广大使")

德鲁克先生是我十分尊敬的管理学大师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则是先生众多著作中的经典。其独到之处在于对"管理者"的含义进行了重新定义,同时提出"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习的,又进一步从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注重对外界的贡献、善于发挥他人的长处、重要的事情优先处理、怎样做出有效的决策五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本书不是一部管理理论字典,而是德鲁克先生以其扎实的学识、丰富的企业咨询经验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从实际出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从人性、组织、社会的高度对"管理者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才能够卓有成效"这两方面,提出了思考方向和可行性措施,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全新的管理学画卷,文中所述一针见血,直击管理工作的弱点以及盲区。

书中,先生特别提出了作为一名管理者,脑海中要时常有"我能贡献什么"的概念。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数管理者只是关注所服务的组织或者上司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或是抱怨自己没有职权,所以做事情才会没有效果,却很少有人会考虑自己究竟能够为外界贡献什么。而先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问自己我能为外界(社会、组织、上司、同事以及下属等)做出什么有效的贡献,才能够挖掘出工作中尚未发挥的潜力,才能够做出卓有成效的决策。在这种贡献思维的驱动下,管理者才能够在根本的意义上去思考什么才是对组织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才能够让组织更加长久的发展。这不仅是管理理念的变革,更是在管理哲学层次上的升华。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仿如良师益友,虽然面对的是不同的事实,却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你不曾想、更不曾想到的理念,常有茅塞顿开之感。

目前,在国内企业当中盛行着一种历史继承下来的文化劣根性,那就是‘结果导向’,我们并不是说结果导向这句话有问题,也不是说关注结果不对,事实往往是这样的,领导关注的是结果,而非成果,是结果而非过程。其实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失败的结果和没有绩效的结果,其缘由都是因为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失误造成的。而当今的领导们、管理者们,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往往将责任归咎到下属身上,领导不承担责任,管理者也不承担责任,最后的结果是:失败是理所当然的,国家和企业都成了失败的最后买单人。那么谁应该对成果负责,我可以告诉大家,管理者对成果和绩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的成果和绩效负责,国家机构的管理者对国家的成果和绩效负责,那么谁是企业和国家的管理者呢?只要是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并产生了外部环境满意的成果和绩效,无论他职位多么低下,都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只要是管理者,无论身处何位,都必须卓有成效。我们非常清楚,中华历史文化经过了5000年,历史传承下来了伟大灿烂的文化,但也孕育出我们认为目前国家及企业的文化劣根性:浮躁、投机取巧、思想僵化,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几个小问题,其实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企业发展根基。我们有值得国际社会尊重的企业吗?费尔先生通过长期的卓有成效的企业治理(主要是四个方面),给美国人留下了一个让世界尊敬的企业-贝尔公司,然而我们的企业呢,1900年以后成立的企业,有几家健在?是王守义十三香,还是国窖1573?

作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我能做什么?我所能创造的成果是什么?而不是我不能做什么,我不能创造什么成果。反之,考虑用人时,应该着眼于机会而不是问题,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考虑的是一个面,而不是一个点,要卓有成效就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上司、同事、下属等的长处,而不是别人的短处,只要是这种短处和不足不对成果产生影响,则可以不考虑这种不足。

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大多都很浮躁,我们就拿企业内训来说,这是一个企业必须长期坚持做下去的工作,对培养企业后备干部和树立企业管理正向价值观有着非党巨大的价值,然而在很多企业里,这项开支被认为是浪费公司财物的一项工作而被抹去。还有就是企业管理标准化的问题,在目前国内企业,还没有哪家企业敢说,自身在企业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方面达到世界同行业的水平和高度。类似以上两个重大的问题还很多,都被中国的很多企业家甚至管理者给否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悲哀;浮躁就像阿喀琉斯之踵无形的长在中国企业的腿上,侵蚀着企业的机体、荼毒着企业的环境、摧毁着国家的根基。所以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杜绝浮躁的习气,并坚持因事用人的原则。

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首先在思想上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素质

1、要使工作卓有成效首先必须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分析和管理;包括整理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

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视贡献,包括自己和他人的贡献,他所追求的管理是:如果管理不能产生成果和贡献,管理就是失败的;如果客户对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不认同,管理者所提供的管理就是失败的。如果管理者不能培养他人,发展自我,他所提供的管理也是失败的。有效的管理者对成果负责,而不是结果,并不是完成了工作就完了,而是要达到成果和绩效的要求,简而言之,就是内部的贡献和价值要被外部环境所认同和接受。

3、充分发挥自己和他人的长处;这是管理者在用人时首要考虑的问题,着眼于长处而非短处,有效的管理者必须时刻问自己,他能做什么?他的能贡献什么?他适合其他岗位吗?

4、要事优先原则,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处理工作时会分出事件的轻重缓急,并会针对事件进行适当的分类和排序,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自己不是天才,能同时处理好两件甚至几件重要的事件的人屈指可数,所以,他们会着眼于一件重要的事情,并脚踏实地的把他们做好,然后再进行第二件要事。这样组织的成果和绩效才能出来。

5、有效的决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非常清楚,他们随时都会面临着决策,决策是每个管理者面对的工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所做的决策一般都是重大决策,所以决策的信息、要素、环境、内容、风险等都是决策所要考虑的因素。决策必然使之有效!

我们一直在谈MBO,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目标管理的根基必须是脚踏实地,兢兢业业,而不是投机取巧,很多时候,我们都非常崇拜一个知识渊博的专家和学者,总是认为他们必定卓有成效,然后事实证明,最没有成效的往往就是这些人,因为从知识-成果是要经过一个转化过程的,这个过程也可以叫做一个系统工程,断然不是投机取巧就能够做好的。人们的认知给这些人套上了光环,其结果,卓有成效变成了无效,浪费了企业宝贵的资源而没有实际的成果。所以企业和岗位都不需要天才,有效的管理者如果能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他的工作一定是卓有成效的。

如果我们沿用中国目前这种教育体制下造就的管理者,其创造力肯定在大学时代已经全部剥夺了。剩下的只有‘思想僵化’,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思想僵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会束缚你的管理,近而蚕食你的成果。如果思想僵化,你很难做到卓有成效,思想僵化最显着的体现是拒绝改变与创新,固步自封,缺乏团队的横向沟通与合作,凡事只重视表面,而不尊重本质。思想僵化是卓有成效的死敌,两者不能存在于一个有机的组织体系当中。思想僵化有时往往会伪装成‘重视原则’,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识别出这种伪造的思想和作风。

德鲁克先生与郎咸平教授对我的影响很深,他们虽然各自在不同的领域,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管理的有效性问题,过去人们总是追求卓尔不凡,我的理解是,卓越如果是由平凡的人创造出来的,那才是管理的境界。过去我们总是纠葛在管理的细枝末节,总是觉得每天很忙碌,但实际绩效却平平,那都是因为没有仔细地最自己的岗位和工作的有效性进行总结和反思造成的。比如,你学会记录时间吗?你坚持每天将每个时段做的事情进行记录了吗?你分析过这些时段所做的工作那些是有效,那些是无效吗?你学会管理时间吗?你学会删除无效的事件,然后将整理出来的时间进行管理吗?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你学会将重要的事件用一整块时间去处理吗?人最难管理的就是自己的时间,特别是管理者,要想卓有成效,就必须对时间进行分析和管理。

这个时代注定不会产生伟大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因为人们关注点早已偏移,即便管理者过程的有效性根本没发挥作用,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将这个看似已经失控的过程,转化为成果,至少在当下这片土地上,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是存在的,这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产物,也是这个时代悲哀。市场竞争、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总有一天会告诉我们正确的答案,其实答案已经远远的在哪里等着,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只是有些人假装‘鸵鸟’罢了。

最后,我的总结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首先做好组织沟通的工作,同时重视团队的协作与贡献,自己要不断的努力发展,并要为企业、下属、岗位培养接班人。再卑微的工作,只要其产生了令外部环境满意的成果和贡献,他就是一个“卓有成效的高层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基本观念大致是: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这个卓有成效并不特指某类特殊的人,而是通过学习能够到达的一个能力。

第一章讲述“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首先从什么是管理者入手,解释这个角色不仅限于传统观念上的公司管理层,而是只要在组织中对于运作会产生影响的任何个人。接下来弄清“成效”这个词。尤其是作者特别指出有效性与知识多寡、能力强弱的区别,后者并不能保证“有效”。所以知识工作不能用数量来衡量,也不能用成本来衡量。衡量知识工作主要应该看其结果,而不应该看机构的规模大小和管理工作的繁简。

第二章强调“掌握自己的时间”

作者讲到时间“租不倒,借不到,买不到,不能用其他手段获取,没有弹性,无法调节,不能存储,完全没有替代品”。这差不多是个最高优先级别的资源。但是现状是,人们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计划”通常只是纸上谈兵或美好的意愿,很少能真正有执行力实现。而且工作后,大部分时间就不再是自己的,而是其他人的,有些类似身不由己了,对于管理者尤其如此。所以多花些精力,或者说,多花些时间,来认真规划一下时间的管理,绝对是稳赚不赔的好买卖。

第三章提出“我能贡献什么”

这章作者强调了“贡献”并且简单得给出了几方面的衡量标准——直接成果、新的价值观、培养明天开发所需要的人才。接着谈到有效的沟通能使专业人员的工作卓有成效。通过“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培养他人”这几点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来加强沟通。

第四章出主意——“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因为我们的时间、资源、能力有限,组织才比个人更有生产力。如果不能用人所长,组织甚至不如个人的简单堆积更有成效。首先必须指出:用人所长但不要纠结于克服人的短处,没有缺点的人同样也可能缺少优点。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的能力来抵消人的缺点,使长处得到发挥。其次管理者需坚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设事”。即使“因事用人”遇到了困难,也不能“因人设事”,

关于职位的相关设定是从四个方面入手:1.职位设计,必须是可以达成的,如果有多人在此职位上失败,职位必须重新设计;2.职位需要有成长性,需是个可以获得成长经验,可以衡量与自我衡量的职位;3.虽然不能“因人设事”,但还是应该先考虑人可以做什么,后考虑事情需要什么人。这样可以为人找到“其他”适合的工作,而不会局限于眼下;4.容忍短处,与不去纠结短处相一致,但不能胜任的人应该果断予以调离,没有理由阻碍。 用人需要考评,这其中包括期望和绩效:哪些方面做得好;还可以做得更好的方面;可学习和发展的领域;以及是否相信其工作并且公正管理。而后是与上司的相处,让上司有效。这个就是要了解上司擅长的领域和习惯的交流方式,达到与之共同发展。最后提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顺应自己的个性,不会勉强自己,更可以轻松做到别人难以完成的工作。总结来讲就是,用人所长不是单纯的观念问题,而必须要果断的去实践。

第五章阐述“要事优先”原则

人的精力有限,所以争取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然后把这件事情做好。接着提醒管理者要“摆脱昨天”。摆脱昨天,最基本的含义就在于已经失败的东西,不能舍不得前期的投入,因为无论再投入多少都会跟着一起沉下去。此外作者还重点强调了事情的另一面:失败的过去可以放弃,同时也要警惕成功的过去,它同样会成为一种阻碍。接下来一个问题:要追加一项业务么?好,不过得先看看过去的业务是否应该删除一项!否则组织就会不断的膨胀。

这大概是在逼迫我们把新旧业务做一个对照,分出其中优劣。如果新的更好,当然旧的要靠边;反之如果旧的更好,就不需要急着更新。推陈出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随后是先后次序的考虑,作者的参考意见是“重视将来胜于过去,重视机会胜于困难,自己的方向不要盲从,高目标不要保守。

第六章说明“决策的要素”

首先讲述ATT的“费尔决策”以及通用公司的“斯隆决策”这两个案例,提出关于有效决策的五个要素:

1.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建立规则体系来解决经常性问题;

2.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

3.出解决方案所必要的条件,以及可能的妥协;

4.决策方案的可执行性;

5.通过反馈来验证决策的有效性。

第七章解决“有效的决策”

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而是基于现有自己的见解。好的决策,是应该从不同意见中来,非有不同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所谓的决策。同时作者提醒我们一件事情:决策的反面意见是不决策。作者在“我们应该如何判断?”给出的意见是用收益和风险来判断,预期收益就该做;而且做或者不做,必须选择一项不犹豫折中。

第八章给出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

这基本上这是个总结性质的章节。总结之前所阐述的观点:

1.时间管理,包括记录时间的使用和分析时间纪录。

2.管理者应该以贡献为目标。

3.用人所长。

4.要事优先,并呼应时间管理。

5.有效决策及其方法。

首先必须有个明确的目标——成效,然后必须对这个目标给出明确标准。针对我们的工作,第一是时间,自己的时间、他人的时间,怎样规划和管理才能获得更多的“有效时间”;接着是人力,不但要找到合适的人还必须要用他的长处,这才是人力的成效。最后针对某些关键环节,努力追求“决策的成效”。同时作者不断地强调: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也必须学会。

篇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一、 图书介绍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由美国德鲁克著作,许是祥翻译;2009年9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印刷出版。本书将把丰富的思想营养呈献给那些希望管理好自己的组织的管理工作者,以及渴望经营好自己的事业与人生的知识工作者。

二、 作者介绍

彼得-德鲁克,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奠基人。德鲁克著述颇丰,计有15部管理学著作,13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问题著作,2部小说,1部自传。他的著作被译成了20多种文字,畅销于世界各地。他卓越的学术成就给他带来了20多个名誉博士学位。作为管理学界的“智叟”,德鲁克年逾九旬而不辍耕耘,目前仍执教于加州克莱蒙特研究院,并不断解深刻的著述。代表作有《管理的实践》,《管理:任务、责任与实践》、《公司的概念》、《有效的管理者》、《后资本主义社会》、《旁观者》、《剧变时代的管理》等。

三、 推荐理由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诉我们:

1、一群平凡的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吗?

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要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

2、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3、每个人都必须卓有成效吗?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识组织中,每一位知识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 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四、 读书心得

谁是管理者?是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德鲁克认为:一个重视贡献,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在《卓

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中,德鲁克一再给我们看见,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卓有成效也是必须学会的。

如此,组织就能使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本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6个特征:

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他极为审慎地设定自己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那些过时的任务,或者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他知道时间是他最为珍贵的资源,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3、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作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他的原则是:我能作哪些贡献?为了达成整体目标,我如何激励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他的目标在于提高整体的绩效。

4、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他能敏锐地感觉到为一个关键职务选用人才,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知道,还没有人能永无过失。他知道人无完人。即使是最有能力的人也有弱点。他关心的是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致力于充分集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优势达成组织的目标。

5、他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他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他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

6、他只做有效的决策。

第一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从把事情做到到做对的事情。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动力,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效性,及他在工作中是否能有所成就。如果他的工作缺少有效性,那么他对做好工作和做出贡献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他将成为朝九晚五在办公室消磨时间的人。知识工作者必须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完成任务,自觉地做出贡献,自觉地追求工作效益。

其中有这么一个例子:记者问一位青年步兵上尉:“在战场混乱的情况下,你如何指挥你的下属?”那位青年步兵上尉回答说:“在那里,我是惟一的负责

人。当我的下属在丛林中遭遇敌人却不知道该怎么行动时,我也因为距离太远无法告诉他们。我的任务,只是训练他们知道在这种情形下应该如何行动。至于实际上该怎么做,应由他们根据情况加以判断。责任虽然在我,但行动的决策却由战场上的每个人自己决定。”

我们不能以有没有下属来判断是不是管理者,衡量工作要看其结果。

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一下五个习惯: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他们所能控制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会有系统地工作,来善用这有限的时间。

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他们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头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手段,他们会首先自问:“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

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他们还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他们不会把工人建立在自己的短处上,也绝不会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他们会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他们知道:要事第一。重要的事先做,不重要的事放一放,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办法,否则反倒会一事无成。

5、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他们知道有效的决策事关处事的条理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按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聚。他们知道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它绝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知道快速的决策多为错误的决策,真正不可或缺勤的决策数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性的决策,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 经典摘要:

1、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

2、对于“体力工作者”而言,我们所重视的只是“效率”,所谓效率,可以说是“把事情做对(to do things right)”的能力,而不是“做对的事情(to get

the right things done)”的能力。体力劳动的成果,通常可以用数量和质量来衡量,但是对于“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而言,他们的劳动成果很难用数量和质量来衡量。

3、我们无法对知识工作者进行严密和细致的督导,我们只能协助他们。知识工作者本人必须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完成任务,自觉地做出贡献,自觉地追求工作效益。

4、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动力,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效性,以及他在工作中是否能有所成就。如果他的工作缺少有效性,那么他对做好工作和做出贡献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从而成为朝九晚五在办公室里磨时间的人。

5、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本身具有效用的产品,他不生产有形的产品,他生产的是知识、创意和信息,只有通过另一位知识工作者,将他的产品当做投入,并转化成另一种产出,它们才具有实际的意义。再伟大的智慧,如果不能应用在行动上,也将只是毫无意义的资料。

6、组织是能使个人才干得以增值的一种工具。

7、什么是“管理者”,我们将其定位成: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作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

8、一位知识工作者是否是一位管理者,我们不能以他有没有下属而定。在每一个知识型组织中,总有人单独作战,虽然他们没有下属,但是他们依然属于管理者。

9、每一位管理者面对的现实,一方面要求他们具有有效性,另一方面却又使他们很难达成有效性。

10、管理者面临的主要约束包括:1)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2)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3)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之中,只有当别人能够利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算是有效;4)管理者是身处在一个组织的“内部”,受到组织的局限。

11、在组织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存在于组织外部。组织不能够像生物那样,以自身的生存为目的,组织是社会的一种器官,只有能为外部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后,才能算有所成就。

12、一般情况下,我们很容易找到的人才肯定不会是全才,所以我们任用的人才

充其量也只能在某一项能力方面比较优秀,而在其他方面表现平平。

13、今天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具有的一个缺点:以自己精通了某一狭窄领域的专门学问而自满,不屑于其他。

14、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的“有效的个性”。有效地管理者和不称职的管理者,在类型、性格和才智方面,很难加以区别。

15、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

第二章 掌握自己的时间

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他们往往会从时间安排上着手。他们并不以计划为起点,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那么如何将零星的时间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以下三步骤可实现:

1、记录时间;

2、管理时间;

3、统一安排时间。

时间对管理者的压力:每一位管理者的时间都是很大部分是被浪费掉的。表面上看起来每件事似乎都非办不可,但实际上却毫无意义。作为管理者需要坐下来与其他人共同讨论应该做些什么,为什么该做,然后才能弄清楚他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这样很费时。作为管理者还得匀出时间来,将目光由自己的工作转到成果上;由他的专业转到外部世界,因为只有外部世界才有绩效可言。作为管理者只能自己制定工作方向,所以他必须了解别人期望他做出的贡献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对必须使用其知识成果的人的工作情况,他也要足够了解。作为管理者他需要资料,需要讨论,还需要指导他人,而且他不但需要?a href="www./zhaoshangjiameng/"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加盟霞兜氖奔洌餐枰加盟芪碌氖奔洹?/p>

如何诊断自己的时间:1)记录时间耗用的实际情况,必须在处理某一工作的“当时”立即记录,而不能事后凭记忆补记;2)做有系统的时间管理;3)将可由管理者自行支配的零碎时间集中起来。

有效的管理者,第一步应先估计究竟有多少“自由时间”,真正是他自己的时间,然后保留出相当分量的一段连续性的整块时间来。一旦发现还有别的事情在“蚕食”他保留的时间,便立刻再仔细分析他的时间记录,再将其中比较次要的工作重新过滤一次。他们已知道这层道理,因此不至于过分删减。

篇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摆脱过去,掌握未来核心价值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感

我眼中的管理学从来都不是一门静态抑或纸上谈兵的学科,它的许多理论来源于实践,历经升华也会回到实践中检验,并从真实的事例中得以启发和印证。

由美国蜡烛制造商威廉·波克特与肥皂制造商詹姆斯·甘保于1837年在美国成立的宝洁公司,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百年老企业,到今天为止,它承载者对全球数十亿女性及婴幼儿用户的真诚关爱,从与消费者联系的情感诉求来演绎每一种品牌概念,以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在风雨变换不定的市场中屹立了177年不倒,成为了许多有思想,有见识和创新意识的年轻人最佳选择去向之一。

今年8月,其现任总裁阿兰·乔治·雷富礼在一次电话会议中,宣布即将裁撤其公司旗下的近100个品牌,主要是年销售额在1亿美元以下的品牌,多年来以多品牌称霸全球日化用品行业的宝洁,这一次,为了提高营业额,将资金和资源集中于发展成熟或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的品牌也不得不忍痛割爱,舍下那些市场占有率并不高的小品牌。

在过去,宝洁一直是多品牌细分管理的典范,“收购品牌”也一直是宝洁在业界的杀手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宝洁就先后收购了伊卡露、德国威娜、吉列等上百家公司及其品牌,其产品涉及洗发、洗涤、食品、卫生纸、护肤品、药品、剃须刀等几十个行业,渗透于全球160国家和地区。

而近年来,对于宝洁所面临市场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竞争在不断加剧。仅仅从中国市场看来,在美容、护肤品行业,就与欧莱雅正面面临正面交锋,欧莱雅依靠其旗下的兰蔻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一路走高,甚至有远超宝洁的趋势。更何况还有一直以来与宝洁如影随形,势均力敌的联合利华公司这一强大的竞争对手。

宝洁不仅要面对外来竞争对手的打压,还要考虑中国本土日渐崛起的日化用品品牌。中国的民族产业正在迅速崛起,相宜本草、纳爱斯以及广州立白等中国本土品牌正在这片有着巨大市场挖掘潜力的中国土地上飞速成长,日渐成熟,在洗涤用品、尿布、牙膏等系列产品中,中国本土的日化用品品牌已争得近乎半壁江山。根据宝洁公司于今年8月1日发布的季度财报显示,其同期净利润增长3%。但在宝洁现任已有67岁高龄的CEO雷富礼的眼中,这样的数字并不能让他

满意,宝洁也许还可以做地更好。

宝洁公司现任总裁雷富礼的一生也可谓披荆斩棘,一路拼杀,1977从哈佛商学院毕业便加入宝洁公司,从一个小小的碗碟清洗剂品牌助理做起,一路升迁,先后负责过公司亚洲分部和北美洲分部的工作,于2000年出任宝洁公司CEO,2年后成为宝洁集团董事长。2009年雷富礼在选定自己的继任者之后退休,而2013年5月经重新受聘又一次回到宝洁高层,再次成为宝洁的CEO和董事长。许多人提起这个向来温柔行事的总裁,便有一个形容——“并购狂人”,他也是鲜有的可以同时接受两种不同的决策理念的领导人。而今,做出从公司经营的300多个品牌中裁撤近乎一半品牌的决定,也是以创高盈利为目的。那些曾经收购抑或推出的品牌,已经失去了它曾有的价值,那么就需要管理者调整战略决策,主攻公司的核心价值,将更多的资源放在那些盈利效率高的品牌以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近几十年来,宝洁公司几乎90%的利润都是靠那几个核心品牌来创造,在公司盈利状况不佳的情况下,砍掉那些盈利能力差的品牌可以减少公司的负担,轻装上阵才能走地更远。

就像管理学大师德鲁克书中所写的那样,“管理者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要摆脱已经不再有的价值的过去”,“不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是他自己做的,还是前任做的,他都得弥补和抛开。”在我看来,宝洁公司总裁雷富礼要做的就是摆脱公司曾有的过去,他要进行的不是一次调整,而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变革,改变公司公司多品牌的经营战略,而要掌握公司的核心价值,主推为公司创高额盈利的品牌,集中优势和资源,将宝洁转变为高盈利的公司,提高宝洁的运行效率。

德鲁克说“我们至少可以把昨天遗留下来的,不能再产生成果的工作尽量减少”,宝洁公司CEO要做的就是要减少其公司运作品牌的数量,而提高其核心品牌的质量,稳固并扩大现有的日化用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整体的利润。

对于宝洁的这一举措,会对中国的市场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许多学者都有不同的说法,但是这无疑无论对于宝洁还是中国本土的产业都是一次重要的机会。于宝洁,摆脱掉过去小受众,低盈利的品牌,加强核心优势战略,不仅可以提高其盈利能力,也会精简宝洁的机构设置,提高行政允运行效率。于中国,这一改变也许会增加中国市场上日化用品的多样性,拉开更为激烈全面并且升级的竞争格局,也会使许多本土产业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

我们在做任何决策时,要考虑的因素多种多样,有边界条件、执行力、执行人员的能力、以及决策涉及的范围等等许多因素在内,但是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或是组织以更加有效地行事方式,达到所追求的目的。无论是对于个人、企业还是政府都是如此。

个人对于自己的管理,也同样是一种人力资源的管理,总有些时候,我们需要驻足停留,反思曾走过的道路,回味看过的风景,思索未来前行的方向,而不是一味地向前赶路,否则到头来走错了方向才悔然不已。人活于世,总是要向前看的,过去的,无论是辉煌的成就,还是不堪的失败,都造就现在如此性格的自己,而不应该成为未来的羁绊或障碍。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及时摆脱过去,过去的成就不是可以骄傲的资本,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劳永逸的,昨天的努力只能代表过去,而未来还需要不断调整方向,继续做更好的自己。

无论是自己所处的环境,还是现阶段努力的方向,抑或是学习工作的方法,都是可以改变的,当你认为陈旧的方法已经不能再让自己发挥更大的价值或者潜能的时候,也要适时地调整个人人力资本管理的策略。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的创始人之一——俞敏洪,想起了他也曾经历的那段人生的最低谷的岁月。不是所有成功的人的道路都是一路风雨无阻,春暖花开的。在北大求学时期的俞敏洪,是班里很不起眼的学生,他没有俊朗的外表,得不到喜欢的女孩的青睐,成绩也不是很突出,是一个湮没在人海中毫不起眼的再普通不过的人。那时的他也十分郁闷。后来大学毕业,他留在北大成为了一名教师,可是在北大的工作生涯于他而言也并不是那么地顺利,他受尽同事的排挤。终于,他在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之后,下定了决心,离开了他生活了多年却并不适合他的北大。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从一个还不到20人的小的英语培训班,做到现今培训机构遍布全国各地的英语教育领先集团;他也从一个一贫如洗的英语培训老师成为了当今中国称之无愧的“留学教父”,他为大量的中国学子铺就了国外求学之路。也许必要的时候,需要自己跳出那个不适合自己的环境,摆脱那个束缚自己的过去,才会到达一个可以尽可能发挥自己才能的领地。

微笑的脸总是面对前面,回头只是偶尔的调节动作。有时候,摆脱过去,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收获更优秀的自己,掌握自己更大的价值。

喜欢《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