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做一个大写教师读书笔记

2023《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

2023《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就是人生的望远镜,最近读了作品,感受颇多。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我们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的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2023《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主题相关内容,是小编为您呈送的,希望您阅读后有所收获!

2023《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篇1)

书店闲逛,看到了《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这本书。“大写”二字甚是吸引我,在这个“加长版”寒假,拿来细致地翻阅了一遍。特级教师薛法根用60多篇教育随笔,阐述了“大写”,就是思想上有大视野,道德上有大境界,教育上有大智慧,事业上有大作为。“做一个大写的人,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薛老师努力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修炼自我的方向。

书中的教育随笔,语言朴实无华,真实再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化解,留给我们无限的佩服、赞叹!

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特点,而采取恰当的方式。这个方式一定要符合所教学生本人的个性特点,否则,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经验,让我感触颇深。

一、教师要像孩子那样地去想

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我们就要了解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小时候的情形,把自己置身于孩童时期。”回到童年”,把自己当成学生,像孩子那样地去想,可以触摸到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那些沟沟坎坎,或许能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段距离。教师是读者,要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和思想。教师要思考学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比如在阅读中不认识的词语,未见识过的事物、现象,没经历过的情感、事件,诸如此类不理解的地方。这样的学生视角,可以让我发现孩子独立阅读所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针对性解决。

二、让每个孩子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大班额教学,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集体中共同学习,最大裨益,在于每个学生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学习智慧。我们在集体的学习过程中,尊重集体中每一个学生,凭借集体的力量去支撑每一个人的思考。要听得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出的声音,哪怕是很微弱的,哪怕是幼稚的,哪怕是错误的。这种不同的声音足以让人产生新的思考。何况,一个意外的不同声音,往往会产生连锁效应,让集体思维向纵深发展,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结果。

三、用不同的步子走路

教学的理想状态是:每个学生都能按照预设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进,最终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然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跨出的脚步有长有短,因而学习的进程有快有慢。教与学的落差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而只能尽可能地缩小。基于学生的差异,在教与学的落差中,寻找学生的发展空间,给予实实在在的指导,让学生获得点滴的进步,渐渐缩小了教学的落差。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慢慢地成长。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即使每一步都很小,但只要不停步,让每个孩子用不同的步子走路,走出各自的精彩来。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之旅。追随他的思想脚步,或许我也能进入一个全新的教育境界,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杨红梅)

2023《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篇2)

冲着案例教师思维方式两个关键词,我借阅了王晓春老师编写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思维方式案例点评》一书。以案例讨论问题的形式来承载教育思想,想来应该比枯燥乏味的理论书籍有趣味多了,而教师思维方式一词也隐隐的让我有些期待。这两年,面对学生群体的日趋个性化,工作在教学一线,担任着班主任的我有时真觉得自己的思维有点跟不上新生代的孩子了。

翻开目录,好多话题我们都很熟稔,好多做法我们都是奉行了多年。如今看来,不至于全然舍弃,却也实实在在有必要重新思考。教育的复杂性,诚然不是能听风就是雨的,教无定法,不是吗?

1、迷信说教

书中言:迷信说教,迷信嘴皮子功夫,迷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教育界的流行思路。很多语言已经形成了套路,自动化了,教师只要一张口,那些东西就会沿着固定的河道奔腾而下,学生都快把这些说辞背下来了。

诚然,要说现在的学生,写保证书,写认错书时,多半思如泉涌,格式规范,随手拈来。作为中学教师,越来越觉得语言教育的无力感了。

结语:教育的关键是体验,亲身的体验。作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境上,而不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上。要知道,孩子主要是在行动中,而不是在言论中成长的。

2、不妥协主义

书中言:大批家长、教师的思维方式是针锋相对的和学生较劲,进攻到底,不带妥协的。攻不上去怎么办?宁可败退,也不主动撤退。失败了还不承认,也不接受教训,下次继续搞不妥协主义。但这种冲冲冲的办法往往只能用来对付胆小的、年龄小的孩子。万一孩子横竖不吃,你会看到家长和教师完全变了一副面孔,成了迁就主义者和逃跑主义者。他们会对孩子做很多无原则的让步,处处哄着孩子。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这是败退,不是撤退。

这两年,敢于直言不讳的学生日渐多了起来,惟命是从的学生少了。铃声响了,你想拖堂几分钟完成教学任务,会有学生当面抗议,提醒你下课铃已经响了。学生上课看课外书,你想没收,会有学生质问,我的书,你凭什么没收。面对做出这样抗争的孩子,硬顶根本不管用,可一味退让,也无疑不利于班级建设。

结语:教与学这一活动,是通过无数的冲突与妥协才得以实现的,它绝不是作为理想环境中的纯粹的过程展开的。教师要懂得妥协的艺术,做一个聪明的撤退者,知道分寸,知道撤退路线,而且知道何时反击。当然,妥协是有原则的,底线不能突破。

书中还有很多鲜活的案例和王老师鞭辟入里的分析,不做赘述。诚如王老师所说,他想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醒每位教育者解剖自己,形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而不是拿来主义。但愿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能做一个敢于反思自己教育思维的老师,而不是一味的复制他人思维方式的老师。

2023《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篇3)

《做一名大写的教师》是薛发根校长真性情的随笔,没有干枯无味的长篇大论,让人觉得“大写教师”遥不可及。他用清简、睿智、厚实、幽默的风格再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表达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思考和见解,给人一种新鲜感,引人深思。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整体的感觉是教育处处需要慧心,大写的老师必定是个有心的、用心的老师。

一、用心才能看见“风景”

生活好似长流水,一旦你习惯了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用心的人,即使平凡无奇的日子,也能从中品咂出滋味,看到独有的风景。

在聆听名家的课时,我时常会感叹课堂实在精彩,但这课自己也上过,怎么我却上得那么平淡无奇呢?薛老师在书中告诉了我答案,名家课上的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实质上是除却繁杂之后艺术化的简约。授课者上起课来如鱼得水,听课者有所悟,拍手叫绝,都因教育者存乎一心。作为教师,先得践行初心,扎根讲台,在讲课讲学中立德树人。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航标灯,要用心育人。除此之外,还得独具匠心授知识,润物无声养习惯。薛老师在书中举了教学经典之作《狼和小羊》作为例子,没有思想,不会思考的老师可能会把经典教成淡而无味的白开水。单纯地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狼”和“小羊”,然后追问“狼是怎样的一头狼?羊是怎样的一头羊?”这样教与不教没有实质区别,学生难以获得一种进步感。若备课老师加入了自己的阅读思考以及策划独具匠心的实践环节,抓住羊和狼的两次“争辩”,聚焦“争辩”,教学生学习“如何争辩”,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争辩的对象,谁可与之争辩,谁不可与之争辩。若是狼,则走为上策。学生不仅仅获得“争辩”的知识和技能,更获得人际交往的生活智慧。

二、惜心才能走进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特别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精神和意志,作为老师要给孩子一张独立行走的名片。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永远记住激励比指责重要,告诉孩子“你能行,我相信你,再试试。”当我们总认为要教给孩子什么一生有用的知识,孩子又不感兴趣时,不妨放下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观察和感受孩子,看看他们真实需要什么,让孩子引领我们走进他们的奇妙世界,在通往奇妙世界的路上,孩子是我们的引路人,我们是孩子成长的航标。师生共舞,教育才会绽放不一样的烟火。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是一本用意深远的书。追随名师的足迹,思考教育的真谛和专业成长的路径,静下心来,好好“磨功”,希望自己可以从平凡走向优秀。(姚柳芳)

2023《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篇4)

我读完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2023《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篇5)

暑假期间,有幸读到著名教师薛法根的书《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本书中的教育随笔,语言朴实无华,真实再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化解,留给我们无限的佩服、赞叹!通过阅读,我感觉自己似乎更加的懂得了教育的真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担子的分量。

在这本书中,我理解了大写就是包容:既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又要包容学生的不足。其中,书中的一篇教育随笔《落差的教学转化》,很能体现这一点,让我感触颇深。

在这篇教育随笔中,他这样描述: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比这更难的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的确,你的思想,你的学识,你的经验,要成为别人脑袋里的东西,不仅仅取决于你的教,还取决于别人的学。所教的未必就是所学的,教过了也未必学到了,其间出现的偏差、误差所形成的教学落差,足以证明教与学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教学的价值正在于寻找这个落差,研究复杂关系背后的可循规律,从而实现有效的教与学。

这段话阐述了教与学的相对统一性。的确,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特点,而采取恰当的方式。这个方式一定要符合所教学生本人的个性特点,否则,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在这里,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经验:

01

角色置换:像孩子那样地去想

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我们就要了解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小时候的情形,把自己置身于孩童时期。回到童年,把自己当成学生,像孩子那样地去想,可以触摸到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那些沟沟坎坎,或许能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段距离。

教师是读者,要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和思想。教师要思考学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比如在阅读中不认识的词语,未见识过的事物、现象,没经历过的情感、事件,诸如此类不理解的地方。这样的学生视角,可以让我发现孩子独立阅读所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针对性解决。

02

集体思维:让每个孩子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大班额教学,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集体中共同学习。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差异,不尽相同。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上教师常常只让几个优秀的学生发言表态、慷慨陈词,自认为其他同学即便不会,一听便知。造成绝大多数学生成了听众和看客,因为教学的时间有限,发言交流的机会更有限。于是,少数优秀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掩盖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真相,尤其是那些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困境。在异口同声懂了、会了中,学生与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教与学的落差也越来越大。无视这一隐藏着的教学落差,就是自己欺骗自己。

班级授课的最大裨益,在于每个学生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学习智慧。所谓的集体思维,就是确立并尊重集体中每一个学生,凭借集体的力量去支撑每一个人的思考和活动的体制。简单地说,就是要听得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出的声音,哪怕是很微弱的,哪怕是幼稚的,哪怕是错误的。这种不同的声音足以让人产生新的思考,也足以体现教学民主。何况,一个意外的不同声音,往往会产生连锁效应,让集体思维向纵深发展,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结果。

珍视每一个学生的思考,才能形成集体思维,才能让教沿着学的轨迹前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感受和疑惑,抓住教学的良机。

03

差异教学:用不同的步子走路

教学的理想状态是:每个学生都能按照预设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进,最终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然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跨出的脚步有长有短,因而学习的进程有快有慢。我们的教学目标,几乎都是统一既定的。而40分钟的限定,让那些慢了半拍的学生赶上优等生,根本不可能,这就成了教学落差的悲剧。

教与学的落差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而只能尽可能地缩小。学生间的差异、教与学的落差,善加运用,可以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和契机。如果教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调节教学目标、改变教学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和兴趣,那么就可以缩短教与学的落差,改善教学的实际效果。将教学落差转化为差异教学,让每个孩子用不同的步子走路,走出各自的精彩来。

基于学生的差异,在教与学的落差中,寻找学生的发展空间,给予实实在在的指导,让学生获得点滴的进步,渐渐缩小了教学的落差。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慢慢地成长。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即使每一步都很小,但只要不停步,就会慢慢赶上来,缩小教学的落差。缩小教学落差的过程,其实才是教学最亮丽、最动人的风景。

总之,通过读书体会到要做一个大写的人,做有尊严的教师、大写的教师,是教师一生应努力的目标。这也是我在教学生涯中所追求的目标。

2023《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篇6)

难得独守一份静怡,拜读了薛法根老师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一书,如清风一缕,他的字带我阅读到一段颇具质感的教育人生。

薛老师在书中说:"作为语教师,面对学困生,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不应回避,而要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去解困、去解难。有了这样的.专业精神,才会在求解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会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教育学,获得属于你的专业尊严!"我在薛老师的教学案例中感受到一个语教师深邃而独特的思考,他总是在看似平易中寻得语的特有味道。我很高兴在众多节中,读到对儿童的呵护与潜心解读。这是一位语教师的人情怀中最闪光的地方,一个没有心怀童年世界的老师不能迸发出颇具灵感的教学体悟。

薛老师在书中提出"只教不懂,不教已懂的",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倡"三不教":学生不懂的不教,学生自己可以弄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可以不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问题,再由师生共同梳理提取堂上学生合作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堂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学讲堂的新鲜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事,而不是三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薛老师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体验教学"的重要性,他说,没有经历,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成长。当然,薛老师提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要的"、"好的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是无言的老师"、"无限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教育不求快而求真,不求出名而求实效"、"教师在堂上允许学生犯错,甚至鼓励学生尝试错误。"等教育思想都让我受益匪浅,他说,一个不曾把心放在高处的教师,看见的只能是满身的疲劳和满腹的牢骚。把你的心放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上,你的胸怀就会变得宽阔而高远,所有凡尘杂事,都会被悄悄滤去,留下的必定是满园的教育风景和无限的教育乐趣。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去追求更美丽的教育风景和更快乐的教育乐趣。

在薛老师的成长路上,我读到了一份执着,一份近乎痴迷的执着。在他一路前行的状态中,我越发感觉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尊严不是自外部评价,而是自于内心的自我认同。我想,如能坚持,不久的将,我的教育人生定会灿烂无比。

2023《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篇7)

最近刚读完一本书——《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这本书是由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薛法根所作。本书60多篇教育随笔,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之旅。通过阅读,我感觉自己似乎更加的懂得了教育的真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担子的分量。看了这本书后,当我再碰到违纪学生,我都会动一番脑筋再作处理。读了这本书中的“对话生成精彩”“素质涵养风格”两篇,我才知道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让我知道如何更好的面对问题,那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问题,必须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选择适当的时机,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虽然我不能说自己在这方面表现很出色,但起码我也在不断的努力,因为我明白善于思考的教师是特别受学生欢迎的。

在我看来,如今的孩子爱他们的人很多,理解他们的人很少。其实,他们对爱的感知最敏锐,一个眼神、一个手语、一个暗示他们都心神俱会。只要你对教师这一职业拥有热爱,努力付出,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心不设防的那份单纯与率真,孩子便会构成了你的天堂,你自己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也会很快乐。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定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学习,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全体学生为中心,以每个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做一个现代化条件下的老师。

对于我这个年轻的教师,要学习的还很多,要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实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努力用充满爱的教育去教育我的学生们,编写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也才能更加的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光荣称号。

2023《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篇8)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我用闲暇时间断断续续读了两个多月。这本书就像我手边的这杯淡茶,每读完一篇或者一个章节,我都清晰地感到在我心里散发着醍醐般的清香。

教师职业的路上风雨兼程,我们在奉献牺牲自己的同时,更需要发展自己,使自己的职业生活灿烂起来,丰实起来,精彩起来。人生的路上如同过隙的白驹,惊鸿一瞥间,一个人从出生躺在母亲枕边的嗷嗷待哺到晚年病床枕边离开这个世界,短短一生,昭示我们应该时时坚守自我梦想之心、完善自我提升修养之心,对教师职业的敬畏之心来看待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如同我,从走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在思考,我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做新时代合格的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这块我一生耕耘的天空里飞得更好更踏实更高远呢?

我思考关于教师工作的负重,其实多干点工作没什么,不要抱怨;其实每天多些时间思考自己的工作没什么,不要懒惰;其实多一些人生的挫折也没什么,不要退缩。其实很多时候我也有过失意、迷茫、痛苦、失败,这些其实都没什么,这些经历只能砥砺我在工作中的脚步走得更稳一些、更好一些、更正一些,正因为我负重了比别人更多的人生历练,我才可能跌倒得比别人少一些啊。

我思考关于和学生的换位,我知道,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所以,参加工作后,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换位思考,只有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多方位地去审视学生所学习的空间,才能善待自己和自己的学生。做事做人多替学生着想,不自以为是,学会尊重学生,不强求、不怠慢、不干涉,勇于担责。只有这样才能不作茧自缚、固步自封。

我思考人生命的长短,生命有长短,岁月无定数,日子一天天在重复着,人生全部的学问就在于和时间打交道了。时间无尽无休,生命前赴后继,是这样的道理啊!如此,我们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我思考活着的方向,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一句话,人生重要的不是所处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我到现在没有完全理解这个话的意思。我只记得人的快乐,其实是要经营好自己的长处,如果站错了位置,那对于人生也是一件痛苦的事啊。只有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上,才能经营有声有色的人生。美国的富兰克林总统说的好: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那么,活在当下的我们重要的就是要经营好自己教师这个职业啊,教书育人这就是我们的长处!

没有经历过岁月无情的磨砺,就不会有创造幸福的力量;没有经历过暴风骤雨的洗礼,就不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没有全心全意教学的思想,就弹奏不出学生心中永远的敬佩!

幸福这个词只有寥寥几十笔,几十秒钟就可以写完。但它深刻的含义,却需要我们用一生去细细体会。

在马克思的故居,有这样一句话:不求人生显赫,为了人类幸福。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把职业的幸福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2023《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篇9)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薛法根老师所著的一本书,有缘走近薛法根老师,得益于一位亦师亦友的姐姐的推荐。《大学》里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浮躁的内心犹如这三伏天的太阳,炽热而躁动。欲有所得,必先静心。于是,我选择了阅读,读一本由名字吸引我的书,借以此事静心。然而,却收获匪浅。

做老师已经七年有余,然而我现在的工作依然是每天紧张忙碌,平庸肤浅。对于教育,我是热爱的。理想中的教育是闲适的,是摒弃了急功近利后的一种自然,是摆脱了紧张忙碌后的一种恬静,是拒绝了平庸肤浅后的一种深刻。回首过去,想到自己刚入职时的初心,好像走得远了,常困于工作中的琐事,而忘记了自己当初的教育信条。我教的是语文,看到的却应该是孩子整个人生。阅读此书,回顾往昔,我有以下两点感悟。

一是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人的创造力源于好奇,而孩子的天性是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知识于他们而言就是新奇的事物,了解新奇事物的唯一途径是学习。从教以来,我始终认为我所遇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所以每一个孩子都是重要的。孔子说因材施教,我更愿意选择相信每一个孩子,肯定每一个孩子,除了知识,我更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唤醒学生心灵深处那个向善向上的本能,并不断激励他,使之成为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学习于他们而言就是喜欢的事情了。

二是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我们的工作中肯定都遇到过各种“问题学生”,他们身上总是有我们无法预测的“不完美”。对此,我们常常花费很多时间让这些孩子身上的“不完美”改变方向,向其他大多数人看齐。然而,看了薛老师的书,我在想这样做真的正确吗?教育本就是求同存异,顺应儿童的天性,培养具有独立思想的人,而不是扼杀儿童的天性。最好的教育是最适合孩子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孩子感觉最好的,而不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以为最好的。好的教育,一定会用足够的时间,让孩子慢慢长大;一定会有足够的耐心,静等花开的声音;一定会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更肩负着开启人类心智的使命。保持对学习的无限热情,树立对学习的无限信心、获得终身有益的习惯,让每个孩子通过学习习得认知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做事的自由、生活的自由、做人的自由,从而实现人生的自由,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的价值追求!学习改变命运,因为通过学习,可以获得无限的自由,而这便是教师能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2023《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篇10)

第一次捧读薛法根老师的著作,竟然有些懊恼未曾亲临现场观摩薛老师的课堂,那必定是从容淡定的,并且闪烁着智慧之光。《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一部教育随笔,真实再现了薛老师专业成长的心路历程,一共包括四个章节:教育的闲适、专业的尊严、用心才能看见、悄悄地长大。这本书实在有意思,薛老师敢说敢言,仿佛每一个词都发乎心间,一字一句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也让我——一名资历尚浅的教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我在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是否浮躁了一些?

薛老师心目中的教育闲适,意味着有时候需要“浪费”时间,用闲适的心态去迎接未知,消化已知。教育闲适,意味着不再灌输知识,扼杀想象力,泯灭好奇心;意味着与学习浮躁的心态对抗,保持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意味着每一位教师要学会选择与适当放弃,踏着从容的步伐走上自己的个人专业成长道路。薛老师所言甚是。但是我在一边看,也一边产生了自己的疑问。刻板的传统教学缺少自由、游戏、快乐,容易让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幸福,感受不到课堂的魅力,因而总是出走。急躁中的学习难免流于形式和程序,如同机器一样,失去了自己的体悟和灵魂,对于语文,尤其如此。只是,该如何闲适?或者说,如何有智慧地闲适?个中的尺度应当如何把握,而不至于堕入懈怠?这是我今后需要探索明白的问题。

薛老师认为,好的教育应当具备的两个条件:愉悦感、进步感。愉悦感是一种情感动力,而进步感是一种持久的内驱力,让孩子慢慢成长。我深以为然。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事情,不要把所有的教育变成了“记忆之学”,抹杀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应当是一件幸福的事,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还应当考虑他们从中能获得的愉悦感。学习是快乐的,进步也是可能的,学习才能持续下去。我们不但要教学,还应当育人。立人以德,即体谅他人,认识自己;启人以智。即运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怡人以情,即让学生能享受学习,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由心而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切,都并非可以急功求成的事,我们教师可以日积月累,多阅读、多思考,一步步搭建自己专业成长的台阶,让成长多一些沉淀,多一份从容,方能迈得更远!(黄凯敏)

2023《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篇11)

放暑假了,难得独守一份静怡,我倾心拜读了薛法根老师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一书,如清风一缕,他的文字带我阅读到一段颇具质感的教育人生。

薛老师在书中说:作为语文教师,面对学困生,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不应回避,而要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去解困、去解难。有了这样的专业精神,才会在求解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会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教育学,获得属于你的专业尊严!

我在薛老师的教学案例中感受到一个语文教师深邃而独特的思考,他总是在看似平易中寻得语文的特有味道。我很高兴在众多章节中,读到对儿童的呵护与潜心解读。这是一位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中最闪光的地方,一个没有心怀童年世界的老师不能迸发出颇具灵感的教学体悟来。

薛老师在书中提出只教不懂,不教已懂的,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倡三不教:学生不懂的不教,学生自己可以弄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可以不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问题,再由师生共同梳理提取课堂上学生合作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学讲课堂的新鲜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薛老师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体验教学的重要性,他说,没有经历,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成长。当然,薛老师提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要的、好的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是无言的老师、无限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教育不求快而求真,不求出名而求实效、教师在课堂上允许学生犯错,甚至鼓励学生尝试错误。等教育思想都让我受益匪浅,他说,一个不曾把心放在高处的教师,看见的只能是满身的疲劳和满腹的牢骚。把你的心放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上,你的胸怀就会变得宽阔而高远,所有凡尘杂事,都会被悄悄滤去,留下的必定是满园的教育风景和无限的教育乐趣。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去追求更美丽的教育风景和更快乐的教育乐趣。

在薛老师的成长路上,我读到了一份执着,一份近乎痴迷的执着。在他一路前行的状态中,我越发感觉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尊严不是来自外部评价,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自我认同。我想,如能坚持,不久的将来,我的教育人生定会灿烂无比。

濮阳市第三小学 丁玉花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小编推荐小编推荐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专题“做一个大写教师读书笔记”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下面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也许也许是你在寻找的内容,作者写的作品浓缩了伟人的智慧。把这些感悟写成一篇读后感就能让我们的思想得以具象化,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1)

第一次捧读薛法根老师的著作,竟然有些懊恼未曾亲临现场观摩薛老师的课堂,那必定是从容淡定的,并且闪烁着智慧之光。《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一部教育随笔,真实再现了薛老师专业成长的心路历程,一共包括四个章节:教育的闲适、专业的尊严、用心才能看见、悄悄地长大。这本书实在有意思,薛老师敢说敢言,仿佛每一个词都发乎心间,一字一句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也让我——一名资历尚浅的教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我在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是否浮躁了一些?

薛老师心目中的教育闲适,意味着有时候需要“浪费”时间,用闲适的心态去迎接未知,消化已知。教育闲适,意味着不再灌输知识,扼杀想象力,泯灭好奇心;意味着与学习浮躁的心态对抗,保持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意味着每一位教师要学会选择与适当放弃,踏着从容的步伐走上自己的个人专业成长道路。薛老师所言甚是。但是我在一边看,也一边产生了自己的疑问。刻板的传统教学缺少自由、游戏、快乐,容易让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幸福,感受不到课堂的魅力,因而总是出走。急躁中的学习难免流于形式和程序,如同机器一样,失去了自己的体悟和灵魂,对于语文,尤其如此。只是,该如何闲适?或者说,如何有智慧地闲适?个中的尺度应当如何把握,而不至于堕入懈怠?这是我今后需要探索明白的问题。

薛老师认为,好的教育应当具备的两个条件:愉悦感、进步感。愉悦感是一种情感动力,而进步感是一种持久的内驱力,让孩子慢慢成长。我深以为然。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事情,不要把所有的教育变成了“记忆之学”,抹杀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应当是一件幸福的事,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还应当考虑他们从中能获得的愉悦感。学习是快乐的,进步也是可能的,学习才能持续下去。我们不但要教学,还应当育人。立人以德,即体谅他人,认识自己;启人以智。即运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怡人以情,即让学生能享受学习,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由心而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切,都并非可以急功求成的事,我们教师可以日积月累,多阅读、多思考,一步步搭建自己专业成长的台阶,让成长多一些沉淀,多一份从容,方能迈得更远!(黄凯敏)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2)

对教育该有什么样的情怀?对儿童该有什么样的理解?对教学该有什么样的追求?对成长该有什么样的定义?……没有这样持续追问和深刻思考,就没有崇高的教育理念和独立的教学见解,也就难以成为大写的教师。——薛法根

《做一名大写的教师》是薛发根校长真性情的随笔,没有干枯无味的长篇大论,让人觉得“大写教师”遥不可及。他用清简、睿智、厚实、幽默的风格再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表达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思考和见解,给人一种新鲜感,引人深思。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整体的感觉是教育处处需要慧心,大写的老师必定是个有心的、用心的老师。

一、用心才能看见“风景”

生活好似长流水,一旦你习惯了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用心的人,即使平凡无奇的日子,也能从中品咂出滋味,看到独有的风景。

在聆听名家的课时,我时常会感叹课堂实在精彩,但这课自己也上过,怎么我却上得那么平淡无奇呢?薛老师在书中告诉了我答案,名家课上的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实质上是除却繁杂之后艺术化的简约。授课者上起课来如鱼得水,听课者有所悟,拍手叫绝,都因教育者存乎一心。作为教师,先得践行初心,扎根讲台,在讲课讲学中立德树人。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航标灯,要用心育人。除此之外,还得独具匠心授知识,润物无声养习惯。薛老师在书中举了教学经典之作《狼和小羊》作为例子,没有思想,不会思考的老师可能会把经典教成淡而无味的白开水。单纯地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狼”和“小羊”,然后追问“狼是怎样的一头狼?羊是怎样的一头羊?”这样教与不教没有实质区别,学生难以获得一种进步感。若备课老师加入了自己的阅读思考以及策划独具匠心的实践环节,抓住羊和狼的两次“争辩”,聚焦“争辩”,教学生学习“如何争辩”,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争辩的对象,谁可与之争辩,谁不可与之争辩。若是狼,则走为上策。学生不仅仅获得“争辩”的知识和技能,更获得人际交往的生活智慧。

二、惜心才能走进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特别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精神和意志,作为老师要给孩子一张独立行走的名片。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永远记住激励比指责重要,告诉孩子“你能行,我相信你,再试试。”当我们总认为要教给孩子什么一生有用的知识,孩子又不感兴趣时,不妨放下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观察和感受孩子,看看他们真实需要什么,让孩子引领我们走进他们的奇妙世界,在通往奇妙世界的路上,孩子是我们的引路人,我们是孩子成长的航标。师生共舞,教育才会绽放不一样的烟火。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是一本用意深远的书。追随名师的足迹,思考教育的真谛和专业成长的路径,静下心来,好好“磨功”,希望自己可以从平凡走向优秀。(姚柳芳)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3)

炎炎夏日,以书为伴,获得内心的一片清凉。这个假期与薛法根老师结缘,源于他的一本书《做一个大写的教师》,吸引我的首先是书名,其次是书中内容,进而越读越想读。薛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此书读起来甚是有趣,书中的一些观点亦引发我的思考。回顾我七载有余的教学生涯,真是有些相逢恨晚。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与各位同行共享。

从小我们都在背诵《论语》中的名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时候都懂的道理,却在日常琐碎的工作中忘却了。有人说我们常常只顾低头赶路,却往往忘记抬头看看沿路的风景,回顾我过去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总是奔赴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路上,而忘记把每一堂课都变成最精彩的一课。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课,我们是否都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教学生学语文?我们都教过《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至于为什么教,往往莫衷一是。有人为识字学词而教,指向语文知识;有人为教学生练习朗读叙述语言和角色语言而教,目的在于语文技能;也有人为了教学生认识狐狸的狡诈,乌鸦的爱慕虚荣,指向思想内容。而今,我受薛老师启发,如果我再一次教这篇课文,我会把课堂聚焦在狐狸对乌鸦的“循循善诱”上,教学生学习“如何循循善诱”,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交际对象,采取正确策略,谁可与之循循善诱,谁不可与之循循善诱。若是智商更胜一筹的狼,循循善诱的计划就只能胎死腹中了”。我想这样的教学课堂,不仅仅交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能让他们懂得用“循循善诱”与人交际的生活智慧,实质上已经指向了学生“言语智能”的发展了。

言语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其基本表现就是我们语文课上关注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言语智能是人在这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言语能力、表达机智、表现艺术以及内在的人文素养、精神底色。想要在语文课堂上为言语智能而教,就要转变我们的教学思维。教学生一篇课文,不能止步于学生明白“课文讲了什么”,还要琢磨课文中“是如何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不那样说”、“我会如何说”,如果长久以往,学生一定会获得一种言说的方法、能力与智慧,这就是言语智能。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多方面的智慧潜能,而教育的意义在于发现、唤醒并促进智慧潜能充分而自由地生长。对语文老师来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现、唤醒并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

言语智能就如我们常说的语感、直觉一般,这种语感和直觉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千万次的倾听揣摩中反复锤炼与打磨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于无数次的反复练习中习惯对言语材料和语言形式的自觉关注。当然,言语智能植根于学生识字学习,必须重视每堂课字词量的积累,也必须重视每篇课文特有的表达形式。要做到以上第二点,就必须教师在研读教材、深挖教材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每篇课文的内容,透过内容看到背后的形式,以及形式背后的结构,才能上有特色的的语文课,做到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发展言语智能,应该会让语文课堂变得简单清晰起来。

正如薛老师所说,从“讲语文”到“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而从“教语文”到“育智能”,则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为言语智能而教,是语文教学的时代召唤!做言语智能的责任担当者,是我们的时代使命!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4)

书店闲逛,看到了《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这本书。“大写”二字甚是吸引我,在这个“加长版”寒假,拿来细致地翻阅了一遍。特级教师薛法根用60多篇教育随笔,阐述了“大写”,就是思想上有大视野,道德上有大境界,教育上有大智慧,事业上有大作为。“做一个大写的人,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薛老师努力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修炼自我的方向。

书中的教育随笔,语言朴实无华,真实再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化解,留给我们无限的佩服、赞叹!

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特点,而采取恰当的方式。这个方式一定要符合所教学生本人的个性特点,否则,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经验,让我感触颇深。

一、教师要像孩子那样地去想

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我们就要了解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小时候的情形,把自己置身于孩童时期。”回到童年”,把自己当成学生,像孩子那样地去想,可以触摸到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那些沟沟坎坎,或许能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段距离。教师是读者,要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和思想。教师要思考学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比如在阅读中不认识的词语,未见识过的事物、现象,没经历过的情感、事件,诸如此类不理解的地方。这样的学生视角,可以让我发现孩子独立阅读所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针对性解决。

二、让每个孩子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大班额教学,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集体中共同学习,最大裨益,在于每个学生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学习智慧。我们在集体的学习过程中,尊重集体中每一个学生,凭借集体的力量去支撑每一个人的思考。要听得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出的声音,哪怕是很微弱的,哪怕是幼稚的,哪怕是错误的。这种不同的声音足以让人产生新的思考。何况,一个意外的不同声音,往往会产生连锁效应,让集体思维向纵深发展,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结果。

三、用不同的步子走路

教学的理想状态是:每个学生都能按照预设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进,最终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然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跨出的脚步有长有短,因而学习的进程有快有慢。教与学的落差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而只能尽可能地缩小。基于学生的差异,在教与学的落差中,寻找学生的发展空间,给予实实在在的指导,让学生获得点滴的进步,渐渐缩小了教学的落差。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慢慢地成长。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即使每一步都很小,但只要不停步,让每个孩子用不同的步子走路,走出各自的精彩来。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之旅。追随他的思想脚步,或许我也能进入一个全新的教育境界,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杨红梅)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5)

放暑假了,难得独守一份静怡,我倾心拜读了薛法根老师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一书,如清风一缕,他的文字带我阅读到一段颇具质感的教育人生。

薛老师在书中说:作为语文教师,面对学困生,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不应回避,而要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去解困、去解难。有了这样的专业精神,才会在求解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会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教育学,获得属于你的专业尊严!

我在薛老师的教学案例中感受到一个语文教师深邃而独特的思考,他总是在看似平易中寻得语文的特有味道。我很高兴在众多章节中,读到对儿童的呵护与潜心解读。这是一位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中最闪光的地方,一个没有心怀童年世界的老师不能迸发出颇具灵感的教学体悟来。

薛老师在书中提出只教不懂,不教已懂的,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倡三不教:学生不懂的不教,学生自己可以弄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可以不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问题,再由师生共同梳理提取课堂上学生合作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学讲课堂的新鲜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薛老师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体验教学的重要性,他说,没有经历,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成长。当然,薛老师提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要的、好的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是无言的老师、无限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教育不求快而求真,不求出名而求实效、教师在课堂上允许学生犯错,甚至鼓励学生尝试错误。等教育思想都让我受益匪浅,他说,一个不曾把心放在高处的教师,看见的只能是满身的疲劳和满腹的牢骚。把你的心放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上,你的胸怀就会变得宽阔而高远,所有凡尘杂事,都会被悄悄滤去,留下的必定是满园的教育风景和无限的教育乐趣。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去追求更美丽的教育风景和更快乐的教育乐趣。

在薛老师的成长路上,我读到了一份执着,一份近乎痴迷的执着。在他一路前行的状态中,我越发感觉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尊严不是来自外部评价,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自我认同。我想,如能坚持,不久的将来,我的教育人生定会灿烂无比。

濮阳市第三小学 丁玉花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6)

最近刚读完一本书——《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这本书是由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薛法根所作。本书60多篇教育随笔,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之旅。通过阅读,我感觉自己似乎更加的懂得了教育的真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担子的分量。看了这本书后,当我再碰到违纪学生,我都会动一番脑筋再作处理。读了这本书中的“对话生成精彩”“素质涵养风格”两篇,我才知道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让我知道如何更好的面对问题,那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问题,必须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选择适当的时机,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虽然我不能说自己在这方面表现很出色,但起码我也在不断的努力,因为我明白善于思考的教师是特别受学生欢迎的。

在我看来,如今的孩子爱他们的人很多,理解他们的人很少。其实,他们对爱的感知最敏锐,一个眼神、一个手语、一个暗示他们都心神俱会。只要你对教师这一职业拥有热爱,努力付出,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心不设防的那份单纯与率真,孩子便会构成了你的天堂,你自己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也会很快乐。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定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学习,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全体学生为中心,以每个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做一个现代化条件下的老师。

对于我这个年轻的教师,要学习的还很多,要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实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努力用充满爱的教育去教育我的学生们,编写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也才能更加的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光荣称号。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7)

难得独守一份静怡,拜读了薛法根老师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一书,如清风一缕,他的字带我阅读到一段颇具质感的教育人生。

薛老师在书中说:"作为语教师,面对学困生,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不应回避,而要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去解困、去解难。有了这样的.专业精神,才会在求解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会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教育学,获得属于你的专业尊严!"我在薛老师的教学案例中感受到一个语教师深邃而独特的思考,他总是在看似平易中寻得语的特有味道。我很高兴在众多节中,读到对儿童的呵护与潜心解读。这是一位语教师的人情怀中最闪光的地方,一个没有心怀童年世界的老师不能迸发出颇具灵感的教学体悟。

薛老师在书中提出"只教不懂,不教已懂的",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倡"三不教":学生不懂的不教,学生自己可以弄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可以不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问题,再由师生共同梳理提取堂上学生合作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堂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学讲堂的新鲜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事,而不是三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薛老师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体验教学"的重要性,他说,没有经历,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成长。当然,薛老师提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要的"、"好的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是无言的老师"、"无限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教育不求快而求真,不求出名而求实效"、"教师在堂上允许学生犯错,甚至鼓励学生尝试错误。"等教育思想都让我受益匪浅,他说,一个不曾把心放在高处的教师,看见的只能是满身的疲劳和满腹的牢骚。把你的心放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上,你的胸怀就会变得宽阔而高远,所有凡尘杂事,都会被悄悄滤去,留下的必定是满园的教育风景和无限的教育乐趣。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去追求更美丽的教育风景和更快乐的教育乐趣。

在薛老师的成长路上,我读到了一份执着,一份近乎痴迷的执着。在他一路前行的状态中,我越发感觉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尊严不是自外部评价,而是自于内心的自我认同。我想,如能坚持,不久的将,我的教育人生定会灿烂无比。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通用


写作品读后感时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让人产生情感共鸣。为了更好地记录自己的想法,我们不妨写一写读后感,我们特地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1)

放暑假了,难得独守一份静怡,我倾心拜读了薛法根老师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一书,如清风一缕,他的文字带我阅读到一段颇具质感的教育人生。

薛老师在书中说:作为语文教师,面对学困生,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不应回避,而要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去解困、去解难。有了这样的专业精神,才会在求解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会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教育学,获得属于你的专业尊严!

我在薛老师的教学案例中感受到一个语文教师深邃而独特的思考,他总是在看似平易中寻得语文的特有味道。我很高兴在众多章节中,读到对儿童的呵护与潜心解读。这是一位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中最闪光的地方,一个没有心怀童年世界的老师不能迸发出颇具灵感的教学体悟来。

薛老师在书中提出只教不懂,不教已懂的,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倡三不教:学生不懂的不教,学生自己可以弄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可以不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问题,再由师生共同梳理提取课堂上学生合作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学讲课堂的新鲜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薛老师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体验教学的重要性,他说,没有经历,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成长。当然,薛老师提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要的、好的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是无言的老师、无限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教育不求快而求真,不求出名而求实效、教师在课堂上允许学生犯错,甚至鼓励学生尝试错误。等教育思想都让我受益匪浅,他说,一个不曾把心放在高处的教师,看见的只能是满身的疲劳和满腹的牢骚。把你的心放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上,你的胸怀就会变得宽阔而高远,所有凡尘杂事,都会被悄悄滤去,留下的必定是满园的教育风景和无限的教育乐趣。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去追求更美丽的教育风景和更快乐的教育乐趣。

在薛老师的成长路上,我读到了一份执着,一份近乎痴迷的执着。在他一路前行的状态中,我越发感觉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尊严不是来自外部评价,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自我认同。我想,如能坚持,不久的将来,我的教育人生定会灿烂无比。

濮阳市第三小学 丁玉花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2)

书店闲逛,看到了《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这本书。“大写”二字甚是吸引我,在这个“加长版”寒假,拿来细致地翻阅了一遍。特级教师薛法根用60多篇教育随笔,阐述了“大写”,就是思想上有大视野,道德上有大境界,教育上有大智慧,事业上有大作为。“做一个大写的人,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薛老师努力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修炼自我的方向。

书中的教育随笔,语言朴实无华,真实再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化解,留给我们无限的佩服、赞叹!

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特点,而采取恰当的方式。这个方式一定要符合所教学生本人的个性特点,否则,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经验,让我感触颇深。

一、教师要像孩子那样地去想

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我们就要了解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小时候的情形,把自己置身于孩童时期。”回到童年”,把自己当成学生,像孩子那样地去想,可以触摸到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那些沟沟坎坎,或许能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段距离。教师是读者,要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和思想。教师要思考学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比如在阅读中不认识的词语,未见识过的事物、现象,没经历过的情感、事件,诸如此类不理解的地方。这样的学生视角,可以让我发现孩子独立阅读所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针对性解决。

二、让每个孩子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大班额教学,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集体中共同学习,最大裨益,在于每个学生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学习智慧。我们在集体的学习过程中,尊重集体中每一个学生,凭借集体的力量去支撑每一个人的思考。要听得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出的声音,哪怕是很微弱的,哪怕是幼稚的,哪怕是错误的。这种不同的声音足以让人产生新的思考。何况,一个意外的不同声音,往往会产生连锁效应,让集体思维向纵深发展,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结果。

三、用不同的步子走路

教学的理想状态是:每个学生都能按照预设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进,最终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然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跨出的脚步有长有短,因而学习的进程有快有慢。教与学的落差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而只能尽可能地缩小。基于学生的差异,在教与学的落差中,寻找学生的发展空间,给予实实在在的指导,让学生获得点滴的进步,渐渐缩小了教学的落差。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慢慢地成长。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即使每一步都很小,但只要不停步,让每个孩子用不同的步子走路,走出各自的精彩来。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之旅。追随他的思想脚步,或许我也能进入一个全新的教育境界,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杨红梅)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3)

我读完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4)

最近,我阅读了薛法根老师的著作《做一个大写的教师》。它犹如一缕和煦的春风吹醒了行走在教学之路上迷惘的我。薛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深深地让我折服。那一篇篇真挚感人的教育故事;一段段睿智简约的教学片段;一句句真诚友善的激励之语……激起了我的教育热情,打开了我的教育思路,唤醒了我的教育初心。

一、爱的力量,让教育梦成为现实。

1.怀揣着一颗炽热的教育之心。

薛法根老师30年来,无论再忙再累,他每天晚上都坚持伏案在书桌前看两个小时的教育理论,边看边做批注、笔记,一点一点地记,一点一点地啃。即使后来担任学校的校长,他也坚守在教育的一线,刻苦钻研教学工作,一心一意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寻求高效简约的语文课堂。薛老师曾说:“一个不曾把心安放在高处的教师,看见的只能是满身的疲劳和满腹的牢骚。把你的心放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之上,你的胸怀就会变得宽阔而高远,所有的凡尘杂事,都会被悄悄滤去,留下的必定是满目的教育风景和无限的教育乐趣。”试问,如果一个教师对教育没有一颗真挚的炽热之心,又怎么能在繁琐的教育事件中保持平静的心态?又怎么能在平凡琐碎的日子里周而复始地坚持研究?

2.关爱并无限信任每一个孩子。

薛老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正充满智慧的教育必定充满了教育的大爱。”是的,爱是教育的灵魂。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一个班四十几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起点、学习能力不一样,这就难以避免学困生的存在。当然,我班也有。小浩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记忆力不强,语文识字能力较差。每次学完新课后,我都会单独留他下来,教他独字、识字。通常一天下来,他最多也只能正确地书写一半的生字词。面对着他,我总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压抑自己的不耐烦。但是每次看到一大片空白的听写本或者几乎全错的试卷,我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怀疑孩子是否用心去学习,是否有能力学好!有时甚至想直接把他放弃。看了薛老师的《给孩子一张自由行走的名片》一文,我深深地感到每个孩子都很重要。身为教师要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同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的热情,无论孩子的基础有多差,只要对学习保持无限的热情和信心,就一定能学好。

二、组块教学,言意兼得,唤醒孩子的智慧潜能。

薛法根老师的语文课堂充满智慧,以“发展儿童言语智能”为核心目标,简单、扎实地进行教学,并逐步形成了清简、睿智、厚实的教学风格。

简约的组块教学其实一点也不简单,它犹如中国的水墨画,用简单的线条和黑色墨水勾画,却包含丰富的内涵,是简约中的丰富。组块教学的简约之美,美在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乍一看,好像所有教学环节都化简了,但是不代表老师要做得事情就减少了,相反,对语文老师的专业化要求更高了。

我们在运用“组块教学”时,首先,要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解析每一项语文能力形成的过程阶段及相关的知识背景。明确每一个阶段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我们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就能学得深入细致。其次,要善于从文本中捕捉具有教学价值的知识点。文本解读是我的短板,不说解读的新颖性与深刻性,但也常常犯人云亦云或者过于肤浅的毛病。在教学时往往会跟着课文内容跑,课文写了什么就教什么,忽略文中深处最具核心价值的知识点,导致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总是停留在“知其然”的阶段,却达不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高度。最根本的症结就在于自己相关的理论知识相对匮乏。为了治愈研读教材“肤浅、错误、散乱”等顽症,我觉得离不开两个办法:一、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语文相关的书籍、文献,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培养语文课程意识。二、多花点时间反复朗读文本,反复研究,反复琢磨,找出具有真正教学价值的语言材料。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显得深刻和实在。最后,要擅长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加以重组、整合,形成教学内容板块,实现一个内容板块包含多个教学内容。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很多、很杂,如果我们不加以选择,想着面面俱到,而教学时间又有限,那势必会造成语文课堂的高耗低效。“组块教学”重组教学内容,将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然后围绕“内核”,将选编的相关内容有机组合,形成一个个教学板块。这样的“组块教学”使教学任务更加集中,也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薛老师主张语文教学理念要走向智慧,要以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为核心目标,因此,组块教学中的每一个板块都要体现言语智慧教育。我记得薛老师上《小露珠》一课时,他将文中大量“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这样的短语重组成一个教学板块,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朗读、识记。既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又促进言语的发展。薛老师面对着文本,往往有一双慧眼,他总能根据文本的特点将课文中的词语进行重组,给人一种惊喜感与敬佩感。反观自己的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是我最容易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识字方面的内容基本都是教材指定的生字词教学。而且在教学时,大多也只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识记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这样的识字教学,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学生学起来往往兴趣不大。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紧跟在薛老师的身后,多研读教材,多思考,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将“讲课文”变成“学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唤醒学生的智慧潜能!

薛老师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追求大道至简的教学。书中的每一个篇章都充分地展现了薛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灵活自如的教学机智和“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风格。虽然我不具备薛老师高超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艺术,但是我相信只要初心不改,认真地研读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让学生学好语文,启迪学生的心智。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5)

《做一名大写的教师》是薛发根校长真性情的随笔,没有干枯无味的长篇大论,让人觉得“大写教师”遥不可及。他用清简、睿智、厚实、幽默的风格再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表达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思考和见解,给人一种新鲜感,引人深思。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整体的感觉是教育处处需要慧心,大写的老师必定是个有心的、用心的老师。

一、用心才能看见“风景”

生活好似长流水,一旦你习惯了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用心的人,即使平凡无奇的日子,也能从中品咂出滋味,看到独有的风景。

在聆听名家的课时,我时常会感叹课堂实在精彩,但这课自己也上过,怎么我却上得那么平淡无奇呢?薛老师在书中告诉了我答案,名家课上的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实质上是除却繁杂之后艺术化的简约。授课者上起课来如鱼得水,听课者有所悟,拍手叫绝,都因教育者存乎一心。作为教师,先得践行初心,扎根讲台,在讲课讲学中立德树人。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航标灯,要用心育人。除此之外,还得独具匠心授知识,润物无声养习惯。薛老师在书中举了教学经典之作《狼和小羊》作为例子,没有思想,不会思考的老师可能会把经典教成淡而无味的白开水。单纯地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狼”和“小羊”,然后追问“狼是怎样的一头狼?羊是怎样的一头羊?”这样教与不教没有实质区别,学生难以获得一种进步感。若备课老师加入了自己的阅读思考以及策划独具匠心的实践环节,抓住羊和狼的两次“争辩”,聚焦“争辩”,教学生学习“如何争辩”,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争辩的对象,谁可与之争辩,谁不可与之争辩。若是狼,则走为上策。学生不仅仅获得“争辩”的知识和技能,更获得人际交往的生活智慧。

二、惜心才能走进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特别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精神和意志,作为老师要给孩子一张独立行走的名片。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永远记住激励比指责重要,告诉孩子“你能行,我相信你,再试试。”当我们总认为要教给孩子什么一生有用的知识,孩子又不感兴趣时,不妨放下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观察和感受孩子,看看他们真实需要什么,让孩子引领我们走进他们的奇妙世界,在通往奇妙世界的路上,孩子是我们的引路人,我们是孩子成长的航标。师生共舞,教育才会绽放不一样的烟火。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是一本用意深远的书。追随名师的足迹,思考教育的真谛和专业成长的路径,静下心来,好好“磨功”,希望自己可以从平凡走向优秀。(姚柳芳)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6)

难得独守一份静怡,拜读了薛法根老师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一书,如清风一缕,他的字带我阅读到一段颇具质感的教育人生。

薛老师在书中说:"作为语教师,面对学困生,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不应回避,而要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去解困、去解难。有了这样的.专业精神,才会在求解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会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教育学,获得属于你的专业尊严!"我在薛老师的教学案例中感受到一个语教师深邃而独特的思考,他总是在看似平易中寻得语的特有味道。我很高兴在众多节中,读到对儿童的呵护与潜心解读。这是一位语教师的人情怀中最闪光的地方,一个没有心怀童年世界的老师不能迸发出颇具灵感的教学体悟。

薛老师在书中提出"只教不懂,不教已懂的",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倡"三不教":学生不懂的不教,学生自己可以弄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可以不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问题,再由师生共同梳理提取堂上学生合作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堂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学讲堂的新鲜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事,而不是三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薛老师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体验教学"的重要性,他说,没有经历,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成长。当然,薛老师提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要的"、"好的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是无言的老师"、"无限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教育不求快而求真,不求出名而求实效"、"教师在堂上允许学生犯错,甚至鼓励学生尝试错误。"等教育思想都让我受益匪浅,他说,一个不曾把心放在高处的教师,看见的只能是满身的疲劳和满腹的牢骚。把你的心放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上,你的胸怀就会变得宽阔而高远,所有凡尘杂事,都会被悄悄滤去,留下的必定是满园的教育风景和无限的教育乐趣。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去追求更美丽的教育风景和更快乐的教育乐趣。

在薛老师的成长路上,我读到了一份执着,一份近乎痴迷的执着。在他一路前行的状态中,我越发感觉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尊严不是自外部评价,而是自于内心的自我认同。我想,如能坚持,不久的将,我的教育人生定会灿烂无比。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笔记)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薛法根老师所著的一本书,有缘走近薛法根老师,得益于一位亦师亦友的姐姐的推荐。《大学》里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浮躁的内心犹如这三伏天的太阳,炽热而躁动。欲有所得,必先静心。于是,我选择了阅读,读一本由名字吸引我的书,借以此事静心。然而,却收获匪浅。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http://www.dhb100.com

做老师已经七年有余,然而我现在的工作依然是每天紧张忙碌,平庸肤浅。对于教育,我是热爱的。理想中的教育是闲适的,是摒弃了急功近利后的一种自然,是摆脱了紧张忙碌后的一种恬静,是拒绝了平庸肤浅后的一种深刻。回首过去,想到自己刚入职时的初心,好像走得远了,常困于工作中的琐事,而忘记了自己当初的教育信条。我教的是语文,看到的却应该是孩子整个人生。阅读此书,回顾往昔,我有以下两点感悟。

一是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人的创造力源于好奇,而孩子的天性是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知识于他们而言就是新奇的事物,了解新奇事物的唯一途径是学习。从教以来,我始终认为我所遇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所以每一个孩子都是重要的。孔子说因材施教,我更愿意选择相信每一个孩子,肯定每一个孩子,除了知识,我更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唤醒学生心灵深处那个向善向上的本能,并不断激励他,使之成为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学习于他们而言就是喜欢的事情了。

二是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我们的工作中肯定都遇到过各种“问题学生”,他们身上总是有我们无法预测的“不完美”。对此,我们常常花费很多时间让这些孩子身上的“不完美”改变方向,向其他大多数人看齐。然而,看了薛老师的书,我在想这样做真的正确吗?教育本就是求同存异,顺应儿童的天性,培养具有独立思想的人,而不是扼杀儿童的天性。最好的教育是最适合孩子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孩子感觉最好的,而不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以为最好的。好的教育,一定会用足够的时间,让孩子慢慢长大;一定会有足够的耐心,静等花开的声音;一定会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更肩负着开启人类心智的使命。保持对学习的无限热情,树立对学习的无限信心、获得终身有益的习惯,让每个孩子通过学习习得认知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做事的自由、生活的自由、做人的自由,从而实现人生的自由,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的价值追求!学习改变命运,因为通过学习,可以获得无限的自由,而这便是教师能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对教育该有什么样的情怀?对儿童该有什么样的理解?对教学该有什么样的追求?对成长该有什么样的定义?……没有这样持续追问和深刻思考,就没有崇高的教育理念和独立的教学见解,也就难以成为大写的教师。——薛法根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www.dhb100.com/

《做一名大写的教师》是薛发根校长真性情的随笔,没有干枯无味的长篇大论,让人觉得“大写教师”遥不可及。他用清简、睿智、厚实、幽默的风格再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表达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思考和见解,给人一种新鲜感,引人深思。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整体的感觉是教育处处需要慧心,大写的老师必定是个有心的、用心的老师。

一、用心才能看见“风景”

生活好似长流水,一旦你习惯了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用心的人,即使平凡无奇的日子,也能从中品咂出滋味,看到独有的风景。

在聆听名家的课时,我时常会感叹课堂实在精彩,但这课自己也上过,怎么我却上得那么平淡无奇呢?薛老师在书中告诉了我答案,名家课上的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实质上是除却繁杂之后艺术化的简约。授课者上起课来如鱼得水,听课者有所悟,拍手叫绝,都因教育者存乎一心。作为教师,先得践行初心,扎根讲台,在讲课讲学中立德树人。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航标灯,要用心育人。除此之外,还得独具匠心授知识,润物无声养习惯。薛老师在书中举了教学经典之作《狼和小羊》作为例子,没有思想,不会思考的老师可能会把经典教成淡而无味的白开水。单纯地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狼”和“小羊”,然后追问“狼是怎样的一头狼?羊是怎样的一头羊?”这样教与不教没有实质区别,学生难以获得一种进步感。若备课老师加入了自己的阅读思考以及策划独具匠心的实践环节,抓住羊和狼的两次“争辩”,聚焦“争辩”,教学生学习“如何争辩”,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争辩的对象,谁可与之争辩,谁不可与之争辩。若是狼,则走为上策。学生不仅仅获得“争辩”的知识和技能,更获得人际交往的生活智慧。

二、惜心才能走进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特别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精神和意志,作为老师要给孩子一张独立行走的名片。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永远记住激励比指责重要,告诉孩子“你能行,我相信你,再试试。”当我们总认为要教给孩子什么一生有用的知识,孩子又不感兴趣时,不妨放下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观察和感受孩子,看看他们真实需要什么,让孩子引领我们走进他们的奇妙世界,在通往奇妙世界的路上,孩子是我们的引路人,我们是孩子成长的航标。师生共舞,教育才会绽放不一样的烟火。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是一本用意深远的书。追随名师的足迹,思考教育的真谛和专业成长的路径,静下心来,好好“磨功”,希望自己可以从平凡走向优秀。

书店闲逛,看到了《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这本书。“大写”二字甚是吸引我,在这个“加长版”寒假,拿来细致地翻阅了一遍。特级教师薛法根用60多篇教育随笔,阐述了“大写”,就是思想上有大视野,道德上有大境界,教育上有大智慧,事业上有大作为。“做一个大写的人,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薛老师努力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修炼自我的方向。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www.dhb100.com

书中的教育随笔,语言朴实无华,真实再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化解,留给我们无限的佩服、赞叹!

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特点,而采取恰当的方式。这个方式一定要符合所教学生本人的个性特点,否则,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经验,让我感触颇深。

一、教师要像孩子那样地去想

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我们就要了解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小时候的情形,把自己置身于孩童时期。”回到童年”,把自己当成学生,像孩子那样地去想,可以触摸到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那些沟沟坎坎,或许能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段距离。教师是读者,要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和思想。教师要思考学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比如在阅读中不认识的词语,未见识过的事物、现象,没经历过的情感、事件,诸如此类不理解的地方。这样的学生视角,可以让我发现孩子独立阅读所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针对性解决。

二、让每个孩子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大班额教学,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集体中共同学习,最大裨益,在于每个学生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学习智慧。我们在集体的学习过程中,尊重集体中每一个学生,凭借集体的力量去支撑每一个人的思考。要听得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出的声音,哪怕是很微弱的,哪怕是幼稚的,哪怕是错误的。这种不同的声音足以让人产生新的思考。何况,一个意外的不同声音,往往会产生连锁效应,让集体思维向纵深发展,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结果。

三、用不同的步子走路

教学的理想状态是:每个学生都能按照预设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进,最终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然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跨出的脚步有长有短,因而学习的进程有快有慢。教与学的落差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而只能尽可能地缩小。基于学生的差异,在教与学的落差中,寻找学生的发展空间,给予实实在在的指导,让学生获得点滴的进步,渐渐缩小了教学的落差。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慢慢地成长。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即使每一步都很小,但只要不停步,让每个孩子用不同的步子走路,走出各自的精彩来。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之旅。追随他的思想脚步,或许我也能进入一个全新的教育境界,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8篇


读的书越多,个人的魅力也会越大,作者写的作品使我们更富有理性。为了能够更好的去回味这样优秀的作品,不如将自己的感受写成一篇读后感,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1)

《做一名大写的教师》是薛发根校长真性情的随笔,没有干枯无味的长篇大论,让人觉得“大写教师”遥不可及。他用清简、睿智、厚实、幽默的风格再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表达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思考和见解,给人一种新鲜感,引人深思。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整体的感觉是教育处处需要慧心,大写的老师必定是个有心的、用心的老师。

一、用心才能看见“风景”

生活好似长流水,一旦你习惯了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用心的人,即使平凡无奇的日子,也能从中品咂出滋味,看到独有的风景。

在聆听名家的课时,我时常会感叹课堂实在精彩,但这课自己也上过,怎么我却上得那么平淡无奇呢?薛老师在书中告诉了我答案,名家课上的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实质上是除却繁杂之后艺术化的简约。授课者上起课来如鱼得水,听课者有所悟,拍手叫绝,都因教育者存乎一心。作为教师,先得践行初心,扎根讲台,在讲课讲学中立德树人。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航标灯,要用心育人。除此之外,还得独具匠心授知识,润物无声养习惯。薛老师在书中举了教学经典之作《狼和小羊》作为例子,没有思想,不会思考的老师可能会把经典教成淡而无味的白开水。单纯地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狼”和“小羊”,然后追问“狼是怎样的一头狼?羊是怎样的一头羊?”这样教与不教没有实质区别,学生难以获得一种进步感。若备课老师加入了自己的阅读思考以及策划独具匠心的实践环节,抓住羊和狼的两次“争辩”,聚焦“争辩”,教学生学习“如何争辩”,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争辩的对象,谁可与之争辩,谁不可与之争辩。若是狼,则走为上策。学生不仅仅获得“争辩”的知识和技能,更获得人际交往的生活智慧。

二、惜心才能走进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特别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精神和意志,作为老师要给孩子一张独立行走的名片。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永远记住激励比指责重要,告诉孩子“你能行,我相信你,再试试。”当我们总认为要教给孩子什么一生有用的知识,孩子又不感兴趣时,不妨放下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观察和感受孩子,看看他们真实需要什么,让孩子引领我们走进他们的奇妙世界,在通往奇妙世界的路上,孩子是我们的引路人,我们是孩子成长的航标。师生共舞,教育才会绽放不一样的烟火。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是一本用意深远的书。追随名师的足迹,思考教育的真谛和专业成长的路径,静下心来,好好“磨功”,希望自己可以从平凡走向优秀。(姚柳芳)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2)

对教育该有什么样的情怀?对儿童该有什么样的理解?对教学该有什么样的追求?对成长该有什么样的定义?……没有这样持续追问和深刻思考,就没有崇高的教育理念和独立的教学见解,也就难以成为大写的教师。——薛法根

《做一名大写的教师》是薛发根校长真性情的随笔,没有干枯无味的长篇大论,让人觉得“大写教师”遥不可及。他用清简、睿智、厚实、幽默的风格再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表达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思考和见解,给人一种新鲜感,引人深思。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整体的感觉是教育处处需要慧心,大写的老师必定是个有心的、用心的老师。

一、用心才能看见“风景”

生活好似长流水,一旦你习惯了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用心的人,即使平凡无奇的日子,也能从中品咂出滋味,看到独有的风景。

在聆听名家的课时,我时常会感叹课堂实在精彩,但这课自己也上过,怎么我却上得那么平淡无奇呢?薛老师在书中告诉了我答案,名家课上的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实质上是除却繁杂之后艺术化的简约。授课者上起课来如鱼得水,听课者有所悟,拍手叫绝,都因教育者存乎一心。作为教师,先得践行初心,扎根讲台,在讲课讲学中立德树人。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航标灯,要用心育人。除此之外,还得独具匠心授知识,润物无声养习惯。薛老师在书中举了教学经典之作《狼和小羊》作为例子,没有思想,不会思考的老师可能会把经典教成淡而无味的白开水。单纯地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狼”和“小羊”,然后追问“狼是怎样的一头狼?羊是怎样的一头羊?”这样教与不教没有实质区别,学生难以获得一种进步感。若备课老师加入了自己的阅读思考以及策划独具匠心的实践环节,抓住羊和狼的两次“争辩”,聚焦“争辩”,教学生学习“如何争辩”,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争辩的对象,谁可与之争辩,谁不可与之争辩。若是狼,则走为上策。学生不仅仅获得“争辩”的知识和技能,更获得人际交往的生活智慧。

二、惜心才能走进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特别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精神和意志,作为老师要给孩子一张独立行走的名片。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永远记住激励比指责重要,告诉孩子“你能行,我相信你,再试试。”当我们总认为要教给孩子什么一生有用的知识,孩子又不感兴趣时,不妨放下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观察和感受孩子,看看他们真实需要什么,让孩子引领我们走进他们的奇妙世界,在通往奇妙世界的路上,孩子是我们的引路人,我们是孩子成长的航标。师生共舞,教育才会绽放不一样的烟火。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是一本用意深远的书。追随名师的足迹,思考教育的真谛和专业成长的路径,静下心来,好好“磨功”,希望自己可以从平凡走向优秀。(姚柳芳)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3)

书店闲逛,看到了《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这本书。“大写”二字甚是吸引我,在这个“加长版”寒假,拿来细致地翻阅了一遍。特级教师薛法根用60多篇教育随笔,阐述了“大写”,就是思想上有大视野,道德上有大境界,教育上有大智慧,事业上有大作为。“做一个大写的人,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薛老师努力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修炼自我的方向。

书中的教育随笔,语言朴实无华,真实再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化解,留给我们无限的佩服、赞叹!

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特点,而采取恰当的方式。这个方式一定要符合所教学生本人的个性特点,否则,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经验,让我感触颇深。

一、教师要像孩子那样地去想

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我们就要了解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小时候的情形,把自己置身于孩童时期。”回到童年”,把自己当成学生,像孩子那样地去想,可以触摸到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那些沟沟坎坎,或许能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段距离。教师是读者,要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和思想。教师要思考学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比如在阅读中不认识的词语,未见识过的事物、现象,没经历过的情感、事件,诸如此类不理解的地方。这样的学生视角,可以让我发现孩子独立阅读所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针对性解决。

二、让每个孩子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大班额教学,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集体中共同学习,最大裨益,在于每个学生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学习智慧。我们在集体的学习过程中,尊重集体中每一个学生,凭借集体的力量去支撑每一个人的思考。要听得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出的声音,哪怕是很微弱的,哪怕是幼稚的,哪怕是错误的。这种不同的声音足以让人产生新的思考。何况,一个意外的不同声音,往往会产生连锁效应,让集体思维向纵深发展,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结果。

三、用不同的步子走路

教学的理想状态是:每个学生都能按照预设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进,最终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然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跨出的脚步有长有短,因而学习的进程有快有慢。教与学的落差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而只能尽可能地缩小。基于学生的差异,在教与学的落差中,寻找学生的发展空间,给予实实在在的指导,让学生获得点滴的进步,渐渐缩小了教学的落差。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慢慢地成长。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即使每一步都很小,但只要不停步,让每个孩子用不同的步子走路,走出各自的精彩来。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之旅。追随他的思想脚步,或许我也能进入一个全新的教育境界,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杨红梅)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4)

暑假期间,有幸读到著名教师薛法根的书《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本书中的教育随笔,语言朴实无华,真实再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化解,留给我们无限的佩服、赞叹!通过阅读,我感觉自己似乎更加的懂得了教育的真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担子的分量。

在这本书中,我理解了大写就是包容:既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又要包容学生的不足。其中,书中的一篇教育随笔《落差的教学转化》,很能体现这一点,让我感触颇深。

在这篇教育随笔中,他这样描述: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比这更难的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的确,你的思想,你的学识,你的经验,要成为别人脑袋里的东西,不仅仅取决于你的教,还取决于别人的学。所教的未必就是所学的,教过了也未必学到了,其间出现的偏差、误差所形成的教学落差,足以证明教与学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教学的价值正在于寻找这个落差,研究复杂关系背后的可循规律,从而实现有效的教与学。

这段话阐述了教与学的相对统一性。的确,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特点,而采取恰当的方式。这个方式一定要符合所教学生本人的个性特点,否则,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在这里,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经验:

01

角色置换:像孩子那样地去想

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我们就要了解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小时候的情形,把自己置身于孩童时期。回到童年,把自己当成学生,像孩子那样地去想,可以触摸到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那些沟沟坎坎,或许能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段距离。

教师是读者,要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和思想。教师要思考学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比如在阅读中不认识的词语,未见识过的事物、现象,没经历过的情感、事件,诸如此类不理解的地方。这样的学生视角,可以让我发现孩子独立阅读所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针对性解决。

02

集体思维:让每个孩子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大班额教学,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集体中共同学习。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差异,不尽相同。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上教师常常只让几个优秀的学生发言表态、慷慨陈词,自认为其他同学即便不会,一听便知。造成绝大多数学生成了听众和看客,因为教学的时间有限,发言交流的机会更有限。于是,少数优秀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掩盖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真相,尤其是那些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困境。在异口同声懂了、会了中,学生与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教与学的落差也越来越大。无视这一隐藏着的教学落差,就是自己欺骗自己。

班级授课的最大裨益,在于每个学生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学习智慧。所谓的集体思维,就是确立并尊重集体中每一个学生,凭借集体的力量去支撑每一个人的思考和活动的体制。简单地说,就是要听得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出的声音,哪怕是很微弱的,哪怕是幼稚的,哪怕是错误的。这种不同的声音足以让人产生新的思考,也足以体现教学民主。何况,一个意外的不同声音,往往会产生连锁效应,让集体思维向纵深发展,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结果。

珍视每一个学生的思考,才能形成集体思维,才能让教沿着学的轨迹前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感受和疑惑,抓住教学的良机。

03

差异教学:用不同的步子走路

教学的理想状态是:每个学生都能按照预设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进,最终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然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跨出的脚步有长有短,因而学习的进程有快有慢。我们的教学目标,几乎都是统一既定的。而40分钟的限定,让那些慢了半拍的学生赶上优等生,根本不可能,这就成了教学落差的悲剧。

教与学的落差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而只能尽可能地缩小。学生间的差异、教与学的落差,善加运用,可以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和契机。如果教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调节教学目标、改变教学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和兴趣,那么就可以缩短教与学的落差,改善教学的实际效果。将教学落差转化为差异教学,让每个孩子用不同的步子走路,走出各自的精彩来。

基于学生的差异,在教与学的落差中,寻找学生的发展空间,给予实实在在的指导,让学生获得点滴的进步,渐渐缩小了教学的落差。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慢慢地成长。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即使每一步都很小,但只要不停步,就会慢慢赶上来,缩小教学的落差。缩小教学落差的过程,其实才是教学最亮丽、最动人的风景。

总之,通过读书体会到要做一个大写的人,做有尊严的教师、大写的教师,是教师一生应努力的目标。这也是我在教学生涯中所追求的目标。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5)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薛法根老师所著的一本书,有缘走近薛法根老师,得益于一位亦师亦友的姐姐的推荐。《大学》里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浮躁的内心犹如这三伏天的太阳,炽热而躁动。欲有所得,必先静心。于是,我选择了阅读,读一本由名字吸引我的书,借以此事静心。然而,却收获匪浅。

做老师已经七年有余,然而我现在的工作依然是每天紧张忙碌,平庸肤浅。对于教育,我是热爱的。理想中的教育是闲适的,是摒弃了急功近利后的一种自然,是摆脱了紧张忙碌后的一种恬静,是拒绝了平庸肤浅后的一种深刻。回首过去,想到自己刚入职时的初心,好像走得远了,常困于工作中的琐事,而忘记了自己当初的教育信条。我教的是语文,看到的却应该是孩子整个人生。阅读此书,回顾往昔,我有以下两点感悟。

一是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人的创造力源于好奇,而孩子的天性是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知识于他们而言就是新奇的事物,了解新奇事物的唯一途径是学习。从教以来,我始终认为我所遇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所以每一个孩子都是重要的。孔子说因材施教,我更愿意选择相信每一个孩子,肯定每一个孩子,除了知识,我更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唤醒学生心灵深处那个向善向上的本能,并不断激励他,使之成为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学习于他们而言就是喜欢的事情了。

二是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我们的工作中肯定都遇到过各种“问题学生”,他们身上总是有我们无法预测的“不完美”。对此,我们常常花费很多时间让这些孩子身上的“不完美”改变方向,向其他大多数人看齐。然而,看了薛老师的书,我在想这样做真的正确吗?教育本就是求同存异,顺应儿童的天性,培养具有独立思想的人,而不是扼杀儿童的天性。最好的教育是最适合孩子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孩子感觉最好的,而不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以为最好的。好的教育,一定会用足够的时间,让孩子慢慢长大;一定会有足够的耐心,静等花开的声音;一定会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更肩负着开启人类心智的使命。保持对学习的无限热情,树立对学习的无限信心、获得终身有益的习惯,让每个孩子通过学习习得认知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做事的自由、生活的自由、做人的自由,从而实现人生的自由,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的价值追求!学习改变命运,因为通过学习,可以获得无限的自由,而这便是教师能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6)

我读完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7)

第一次捧读薛法根老师的著作,竟然有些懊恼未曾亲临现场观摩薛老师的课堂,那必定是从容淡定的,并且闪烁着智慧之光。《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一部教育随笔,真实再现了薛老师专业成长的心路历程,一共包括四个章节:教育的闲适、专业的尊严、用心才能看见、悄悄地长大。这本书实在有意思,薛老师敢说敢言,仿佛每一个词都发乎心间,一字一句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也让我——一名资历尚浅的教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我在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是否浮躁了一些?

薛老师心目中的教育闲适,意味着有时候需要“浪费”时间,用闲适的心态去迎接未知,消化已知。教育闲适,意味着不再灌输知识,扼杀想象力,泯灭好奇心;意味着与学习浮躁的心态对抗,保持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意味着每一位教师要学会选择与适当放弃,踏着从容的步伐走上自己的个人专业成长道路。薛老师所言甚是。但是我在一边看,也一边产生了自己的疑问。刻板的传统教学缺少自由、游戏、快乐,容易让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幸福,感受不到课堂的魅力,因而总是出走。急躁中的学习难免流于形式和程序,如同机器一样,失去了自己的体悟和灵魂,对于语文,尤其如此。只是,该如何闲适?或者说,如何有智慧地闲适?个中的尺度应当如何把握,而不至于堕入懈怠?这是我今后需要探索明白的问题。

薛老师认为,好的教育应当具备的两个条件:愉悦感、进步感。愉悦感是一种情感动力,而进步感是一种持久的内驱力,让孩子慢慢成长。我深以为然。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事情,不要把所有的教育变成了“记忆之学”,抹杀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应当是一件幸福的事,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还应当考虑他们从中能获得的愉悦感。学习是快乐的,进步也是可能的,学习才能持续下去。我们不但要教学,还应当育人。立人以德,即体谅他人,认识自己;启人以智。即运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怡人以情,即让学生能享受学习,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由心而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切,都并非可以急功求成的事,我们教师可以日积月累,多阅读、多思考,一步步搭建自己专业成长的台阶,让成长多一些沉淀,多一份从容,方能迈得更远!(黄凯敏)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8)

放暑假了,难得独守一份静怡,我倾心拜读了薛法根老师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一书,如清风一缕,他的文字带我阅读到一段颇具质感的教育人生。

薛老师在书中说:作为语文教师,面对学困生,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不应回避,而要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去解困、去解难。有了这样的专业精神,才会在求解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会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教育学,获得属于你的专业尊严!

我在薛老师的教学案例中感受到一个语文教师深邃而独特的思考,他总是在看似平易中寻得语文的特有味道。我很高兴在众多章节中,读到对儿童的呵护与潜心解读。这是一位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中最闪光的地方,一个没有心怀童年世界的老师不能迸发出颇具灵感的教学体悟来。

薛老师在书中提出只教不懂,不教已懂的,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倡三不教:学生不懂的不教,学生自己可以弄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可以不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问题,再由师生共同梳理提取课堂上学生合作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学讲课堂的新鲜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薛老师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体验教学的重要性,他说,没有经历,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成长。当然,薛老师提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要的、好的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是无言的老师、无限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教育不求快而求真,不求出名而求实效、教师在课堂上允许学生犯错,甚至鼓励学生尝试错误。等教育思想都让我受益匪浅,他说,一个不曾把心放在高处的教师,看见的只能是满身的疲劳和满腹的牢骚。把你的心放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上,你的胸怀就会变得宽阔而高远,所有凡尘杂事,都会被悄悄滤去,留下的必定是满园的教育风景和无限的教育乐趣。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去追求更美丽的教育风景和更快乐的教育乐趣。

在薛老师的成长路上,我读到了一份执着,一份近乎痴迷的执着。在他一路前行的状态中,我越发感觉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尊严不是来自外部评价,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自我认同。我想,如能坚持,不久的将来,我的教育人生定会灿烂无比。

濮阳市第三小学 丁玉花

2023《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


读的书越多,人才会越通透,优秀的书籍通常能够刷新我们的认知。写好一篇读后感常常能帮助我们理清阅读思路,更好的理解作品,你有没有关于写作品读后感方面的疑惑呢?经过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精心整理,推出2023《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敬请浏览本文内容!

2023《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篇1)

假期利用闲暇时间通读了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随意地翻阅着里面的内容,随即便被其中质朴无华却又十分真挚的语言所打动。

陶老师说“人们谈论更多、关注更多的往往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这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从身到心到灵的生命飞跃,则是超越专业成长的。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文化人。而要向拥有文化,就必须读书。经典文化一旦内化为教师的心里,外显出来的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不仅流淌着智慧的光华,而且还摇曳着思想的要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与教师的生命成长有着一种内在的维系。是的,读书能够指导实践。

正如陶老师所说的: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而幸福是一种感觉。付出则是这种感觉的源头之水。爱在于付出。人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生虽小,但他们也有心。你对学生付出了一份爱,收获的却是学生的很多份爱。爱在于奉献。我奉献,我收获,我幸福。

我们可以不是荣誉最多的老师,我们可以不是业务最棒的老师,我们也可以不是职称最高的老师,但我们不可以不是幸福的老师。物质上我们可以不富有,但精神上的财富我们无人能比。我们拥有比常人更多的幸福和成就感,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是我一生的追求。

2023《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篇2)

这个月,读了莫源秋老师的《做幼儿喜爱的魅力教师》,感触很深。《做幼儿喜爱的魅力教师》一书,阐明了爱是双向的:幼儿的成长需要教师的爱,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同样需要幼儿的爱。它告诉我们,做幼儿喜爱的教师,我们要努力使自身具备幼儿喜爱的条件:热情、友善、宽容、幽默、有才能、会关心人等。书中除了谈到了理论知识,还举了大量的例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借鉴性。

幼儿教师能否在工作中感到幸福,不仅关乎幼儿教师自己的幸福,而且关乎幼儿的幸福。因为一个视幼儿教育工作为不幸和煎熬的人,很难承担积极的、温暖的、充满生命情怀的幼儿教育任务,也很难用真诚的爱心与幼儿进行广泛的交往。只有由衷地感受到工作的幸福——乐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乐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乐在与同事的合作中,教师对幼儿教育工作才会充满热情,才会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才能以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去感染幼儿,让幼儿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幸福着他们的幸福,自然,他们也就成为了幼儿喜欢亲近的教师。书中的最后一章,从七大方面阐述了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看完之后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重视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成长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说过:"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就成为名师。"书中谈到了反思应该成为幼儿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特别作为新教师,活动后进行反思更是不可缺少的。书中讲到教师对幼儿教育实践的反思主要有三种,即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反思,自己平常在写反思时较忽略活动前的反思,书中的方法是可借鉴的,如:在设计教育活动内容时,我们应思考:如果幼儿学习这项内容,可能会有怎样的理解?在幼儿学习这项教育内容活动内容之前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或经验时,我能提供怎样的帮助,从而使幼儿的理解或经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点是平常自己在反思时较忽略的,在今后活动中应学习。同时,同一活动类型的活动可进行再次组织,再次反思,设计、组织完一次教育活动后,坐下来稍做反思,对得与失大致有所体会,进而思索如果再设计与组织同样或同类的活动时,应该如何设计与组织才能做得更好,这样在今后的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中就能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设计、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二、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习她人正确的人生观

书中说到:让微笑成为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习惯。我想平时我们也该确实如此,就如歌词所唱的一样: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笑是善意的象征,也是轻松的标志,它能给人带来内心的愉悦,使别人乐意与我们相处;见到同事,主动打招呼,主动微笑,与同事有了矛盾,要主动化解。除此还要真诚地帮助别人,真诚地与同事相处,当同事遇到困难时,尽我们的所能尽量帮助她们,只有这样,当我们自己遇到困难也才能得到别人真诚的帮助。

平时,要多向积极追求进步、工作成绩显著、工作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我们不仅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幼儿教育专业能力方面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受到他们那种健康的、不断追求进步和事业成功的应世态度的感染,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工作心态,而且有利于我们在分享这些同事们工作的快乐和幸福的同时,不断地发现自己工作中的快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想享受到工作中的快乐和幸福,就应该向那些快乐地工作、幸福地工作的同事看齐。

三、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幸福是一种个体的内心体验,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理想得到实现后一种持续的心情舒畅的情绪体验。直接影响个人幸福体验的是个人的幸福观,而非自己拥有名利的多少。一些人经常能体验到幸福,是因为他们具有与其现实生存状况相适应的幸福观,相反,一些人很少有幸福的体验,是因为他们的幸福观与其现实生存状况不相符合。可以说,一个人改正其错误的观念,就可以改变其对生活的体验,进而获得与之相应的不同程度的幸福体验。书中举了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看了这个例子,让我意识到幸福与否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而在于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我们有时候之所以没有幸福的感觉,那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不正确!这时,如果我们能换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任何食物都往积极的地方想,那么,我们就一定能过上充满幸福感的生活!

虽然平时我们对工作会有怨言,但是想一想,现实中,没有哪一项工作是十全十美的,好风景永远是在山的那一边。任何一项工作从事久了,总会生出倦怠感,我们应当正视现实,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过好每一天,反正"快乐也一天,痛苦也一天",为何不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呢?生活是精彩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会发现工作中有很多很多的快乐。

2023《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篇3)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丰富的文化基础作为资本,不仅仅因为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而是面对现在的孩子,面对他们小脑瓜里千奇百怪的想法,需要教师在精神和心灵上与之沟通、交流,让学生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拥有健全的人格。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需要多读书。陶继新老师在《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文中告诉我们:读书很重要,是我们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是提升人格的途径。而要读好书,是需要对所读书籍有一个正确取舍的。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这告诉我们,如果阅读高品位的作品的话,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中”;如果在“中”的层次阅读的话,我们得到的只是“下”。如果我们一直在阅读三流的作品,不管我们读了多少的书,也不会有生命意义的提升,也不会有因为阅读而感悟生命快乐的飞跃。所以读书要学会取舍,舍弃那些低层次的文化,取来的是思想与语言俱佳的作品。这样,就可以通过阅读,向大师汲取智慧与思想,甚至与大师进行心灵对话。久而久之,便会渐渐向大师靠近,自己的思想境界也会越来越高,在知识越来越丰富的时候,进而生成属于自己的思想与智慧。读高层次的书籍,就相当于在拓宽自己生命的维度。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我们在备课时,在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时,如果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我们的视野会变宽阔,我们关注的范围会扩大,在课堂中,我们会补充教材中的空白,能够旁征博引,能够以不变应万变,教学有一种汪洋恣肆的气势。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和语言魅力的时候,别忘了让这些经典的文化滋养我们自己的生命。让我们在晨读时,同学生一起诵读古诗词;让我们在休息时,去诵读《论语》等经典文学;让这些大师的思想引领我们的人生之路。只有这样,当我们面对不同类型的教材时,当我们面对个性不同的学生时,当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时,才能保持一颗淡泊的心,有一份心平气和的心情,远离浮躁的心境。

最近也读了薛瑞萍老师的书,她的书同样也告诉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去教学,一种最原始的心态去面对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地实施自己的教育。而且教师平和的心态也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教师,面对的是学生,阅读能让我们同学生一样,不断发展自我,不断完善自我。

读书不是一时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去坚持,并把它形成一种习惯,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读书不单单是为了工作,更是为了自己的精神追求,让我们读起来,让古今中外的经典滋润我们的生命!

2023《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篇4)

20xx年元旦来临之际,校长送给了我们大家的新年礼物——陶继新编著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陶继新老师的灿烂而纯净的笑容,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顿时就有种想快速读完这本书的欲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陶继新老师字里行间流落着从容淡定,平易亲切;包含着慷慨大气、恢宏深刻的思想。陶老师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操,这种情系教育心怀天下的情怀,应该成为我们一生不竭的动力。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那一句句警言箴语,那一段段经典释义,给了我很多人生启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把读书当作终身学习的任务,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读专业书、读文学书、读经典书,使自己的知识面广博起来,才能开阔自己的专业领域,才能开拓自己的视野,才能为自己积蓄能量。第二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守住心灵的那份宁静。要正确的看待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荣辱得失要看得淡一些。要对自己保持一种期待花开的心态,等待着自己自然成熟、自然绽放,不要浮躁,不要催熟。对安排的一些工作任务要抱着一种肯定的态度,不牢骚、不埋怨、不怨天尤人,那是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修养的一种磨砺。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把这习惯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必有收获。要养成买书读书的习惯,养成写反思写体会的习惯,养成写博客和交流的习惯。要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名师专家学习、向社会这个大百科全书学习。只有耐得住、守得住、挺得住,在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上,才能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个性蓝天。

其实幸福就是一种快乐心情,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心态、幸福也是品味生活的一种感受。

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与书为伴,向着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努力,但愿我们的老师能在理智与激情中工作,在激情中创造我们的幸福之路!用阳光心态享受教育,享受生活!

2023《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篇5)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以前我曾抱怨过教师职业的无聊乏味,曾因为工作的重复而淡漠了乐趣。其实幸福是一种心态,我们要用感恩的心态对待教学生活,在平凡、琐碎中,寻找快乐的种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我们就会觉得有这样一个岗位是幸福的:当我们坐在舒适宽敞的办公室里工作时,我们应该想到还有多少人为了生计正在不辞辛苦的劳作着;当我们抱怨福利待遇差的时候,我们要想着,还有多少人在为找不到工作而愁眉苦脸。在这样一个被誉为天底下最光荣的岗位上工作,我们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出无数有用的人才,这是我们莫大的荣耀,我们应该知足常乐。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来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少一些抱怨,少一些消极,学会享受生活,享受课堂,享受学生带给我们的快乐。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生命就会充满温馨;长存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收获更多幸福!回想在教学的生涯里有多少次这样的情景出现:感冒咳嗽时,学生将含片递到我的手中,老师您嗓子不好,含着它会舒服很多的。因为批改作业这肩膀不舒服,老师,我给你捏捏肩膀吧。多少次,刚准备到处翻找红油笔,给学生批批作业,一只红笔已经出现在我眼前,老师,给你用!不用再找了。这样的事例真的是举不胜举,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感受,它是教师个人价值观的体现。我们不能因为工作的重复而淡漠了激情。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只有懂得感受教育事业的幸福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教育的老师。

喜欢《2023《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做一个大写教师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