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做一个大写教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大写教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8篇。

读的书越多,个人的魅力也会越大,作者写的作品使我们更富有理性。为了能够更好的去回味这样优秀的作品,不如将自己的感受写成一篇读后感,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1)

《做一名大写的教师》是薛发根校长真性情的随笔,没有干枯无味的长篇大论,让人觉得“大写教师”遥不可及。他用清简、睿智、厚实、幽默的风格再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表达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思考和见解,给人一种新鲜感,引人深思。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整体的感觉是教育处处需要慧心,大写的老师必定是个有心的、用心的老师。

一、用心才能看见“风景”

生活好似长流水,一旦你习惯了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用心的人,即使平凡无奇的日子,也能从中品咂出滋味,看到独有的风景。

在聆听名家的课时,我时常会感叹课堂实在精彩,但这课自己也上过,怎么我却上得那么平淡无奇呢?薛老师在书中告诉了我答案,名家课上的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实质上是除却繁杂之后艺术化的简约。授课者上起课来如鱼得水,听课者有所悟,拍手叫绝,都因教育者存乎一心。作为教师,先得践行初心,扎根讲台,在讲课讲学中立德树人。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航标灯,要用心育人。除此之外,还得独具匠心授知识,润物无声养习惯。薛老师在书中举了教学经典之作《狼和小羊》作为例子,没有思想,不会思考的老师可能会把经典教成淡而无味的白开水。单纯地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狼”和“小羊”,然后追问“狼是怎样的一头狼?羊是怎样的一头羊?”这样教与不教没有实质区别,学生难以获得一种进步感。若备课老师加入了自己的阅读思考以及策划独具匠心的实践环节,抓住羊和狼的两次“争辩”,聚焦“争辩”,教学生学习“如何争辩”,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争辩的对象,谁可与之争辩,谁不可与之争辩。若是狼,则走为上策。学生不仅仅获得“争辩”的知识和技能,更获得人际交往的生活智慧。

二、惜心才能走进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特别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精神和意志,作为老师要给孩子一张独立行走的名片。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永远记住激励比指责重要,告诉孩子“你能行,我相信你,再试试。”当我们总认为要教给孩子什么一生有用的知识,孩子又不感兴趣时,不妨放下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观察和感受孩子,看看他们真实需要什么,让孩子引领我们走进他们的奇妙世界,在通往奇妙世界的路上,孩子是我们的引路人,我们是孩子成长的航标。师生共舞,教育才会绽放不一样的烟火。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是一本用意深远的书。追随名师的足迹,思考教育的真谛和专业成长的路径,静下心来,好好“磨功”,希望自己可以从平凡走向优秀。(姚柳芳)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2)

对教育该有什么样的情怀?对儿童该有什么样的理解?对教学该有什么样的追求?对成长该有什么样的定义?……没有这样持续追问和深刻思考,就没有崇高的教育理念和独立的教学见解,也就难以成为大写的教师。——薛法根

《做一名大写的教师》是薛发根校长真性情的随笔,没有干枯无味的长篇大论,让人觉得“大写教师”遥不可及。他用清简、睿智、厚实、幽默的风格再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表达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思考和见解,给人一种新鲜感,引人深思。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整体的感觉是教育处处需要慧心,大写的老师必定是个有心的、用心的老师。

一、用心才能看见“风景”

生活好似长流水,一旦你习惯了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用心的人,即使平凡无奇的日子,也能从中品咂出滋味,看到独有的风景。

在聆听名家的课时,我时常会感叹课堂实在精彩,但这课自己也上过,怎么我却上得那么平淡无奇呢?薛老师在书中告诉了我答案,名家课上的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实质上是除却繁杂之后艺术化的简约。授课者上起课来如鱼得水,听课者有所悟,拍手叫绝,都因教育者存乎一心。作为教师,先得践行初心,扎根讲台,在讲课讲学中立德树人。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航标灯,要用心育人。除此之外,还得独具匠心授知识,润物无声养习惯。薛老师在书中举了教学经典之作《狼和小羊》作为例子,没有思想,不会思考的老师可能会把经典教成淡而无味的白开水。单纯地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狼”和“小羊”,然后追问“狼是怎样的一头狼?羊是怎样的一头羊?”这样教与不教没有实质区别,学生难以获得一种进步感。若备课老师加入了自己的阅读思考以及策划独具匠心的实践环节,抓住羊和狼的两次“争辩”,聚焦“争辩”,教学生学习“如何争辩”,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争辩的对象,谁可与之争辩,谁不可与之争辩。若是狼,则走为上策。学生不仅仅获得“争辩”的知识和技能,更获得人际交往的生活智慧。

二、惜心才能走进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特别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精神和意志,作为老师要给孩子一张独立行走的名片。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永远记住激励比指责重要,告诉孩子“你能行,我相信你,再试试。”当我们总认为要教给孩子什么一生有用的知识,孩子又不感兴趣时,不妨放下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观察和感受孩子,看看他们真实需要什么,让孩子引领我们走进他们的奇妙世界,在通往奇妙世界的路上,孩子是我们的引路人,我们是孩子成长的航标。师生共舞,教育才会绽放不一样的烟火。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是一本用意深远的书。追随名师的足迹,思考教育的真谛和专业成长的路径,静下心来,好好“磨功”,希望自己可以从平凡走向优秀。(姚柳芳)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3)

书店闲逛,看到了《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这本书。“大写”二字甚是吸引我,在这个“加长版”寒假,拿来细致地翻阅了一遍。特级教师薛法根用60多篇教育随笔,阐述了“大写”,就是思想上有大视野,道德上有大境界,教育上有大智慧,事业上有大作为。“做一个大写的人,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薛老师努力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修炼自我的方向。

书中的教育随笔,语言朴实无华,真实再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化解,留给我们无限的佩服、赞叹!

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特点,而采取恰当的方式。这个方式一定要符合所教学生本人的个性特点,否则,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经验,让我感触颇深。

一、教师要像孩子那样地去想

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我们就要了解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小时候的情形,把自己置身于孩童时期。”回到童年”,把自己当成学生,像孩子那样地去想,可以触摸到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那些沟沟坎坎,或许能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段距离。教师是读者,要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和思想。教师要思考学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比如在阅读中不认识的词语,未见识过的事物、现象,没经历过的情感、事件,诸如此类不理解的地方。这样的学生视角,可以让我发现孩子独立阅读所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针对性解决。

二、让每个孩子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大班额教学,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集体中共同学习,最大裨益,在于每个学生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学习智慧。我们在集体的学习过程中,尊重集体中每一个学生,凭借集体的力量去支撑每一个人的思考。要听得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出的声音,哪怕是很微弱的,哪怕是幼稚的,哪怕是错误的。这种不同的声音足以让人产生新的思考。何况,一个意外的不同声音,往往会产生连锁效应,让集体思维向纵深发展,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结果。

三、用不同的步子走路

教学的理想状态是:每个学生都能按照预设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进,最终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然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跨出的脚步有长有短,因而学习的进程有快有慢。教与学的落差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而只能尽可能地缩小。基于学生的差异,在教与学的落差中,寻找学生的发展空间,给予实实在在的指导,让学生获得点滴的进步,渐渐缩小了教学的落差。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慢慢地成长。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即使每一步都很小,但只要不停步,让每个孩子用不同的步子走路,走出各自的精彩来。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之旅。追随他的思想脚步,或许我也能进入一个全新的教育境界,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杨红梅)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4)

暑假期间,有幸读到著名教师薛法根的书《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本书中的教育随笔,语言朴实无华,真实再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化解,留给我们无限的佩服、赞叹!通过阅读,我感觉自己似乎更加的懂得了教育的真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担子的分量。

在这本书中,我理解了大写就是包容:既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又要包容学生的不足。其中,书中的一篇教育随笔《落差的教学转化》,很能体现这一点,让我感触颇深。

在这篇教育随笔中,他这样描述: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比这更难的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的确,你的思想,你的学识,你的经验,要成为别人脑袋里的东西,不仅仅取决于你的教,还取决于别人的学。所教的未必就是所学的,教过了也未必学到了,其间出现的偏差、误差所形成的教学落差,足以证明教与学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教学的价值正在于寻找这个落差,研究复杂关系背后的可循规律,从而实现有效的教与学。

这段话阐述了教与学的相对统一性。的确,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特点,而采取恰当的方式。这个方式一定要符合所教学生本人的个性特点,否则,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在这里,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经验:

01

角色置换:像孩子那样地去想

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我们就要了解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小时候的情形,把自己置身于孩童时期。回到童年,把自己当成学生,像孩子那样地去想,可以触摸到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那些沟沟坎坎,或许能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段距离。

教师是读者,要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和思想。教师要思考学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比如在阅读中不认识的词语,未见识过的事物、现象,没经历过的情感、事件,诸如此类不理解的地方。这样的学生视角,可以让我发现孩子独立阅读所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针对性解决。

02

集体思维:让每个孩子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大班额教学,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集体中共同学习。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差异,不尽相同。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上教师常常只让几个优秀的学生发言表态、慷慨陈词,自认为其他同学即便不会,一听便知。造成绝大多数学生成了听众和看客,因为教学的时间有限,发言交流的机会更有限。于是,少数优秀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掩盖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真相,尤其是那些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困境。在异口同声懂了、会了中,学生与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教与学的落差也越来越大。无视这一隐藏着的教学落差,就是自己欺骗自己。

班级授课的最大裨益,在于每个学生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学习智慧。所谓的集体思维,就是确立并尊重集体中每一个学生,凭借集体的力量去支撑每一个人的思考和活动的体制。简单地说,就是要听得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出的声音,哪怕是很微弱的,哪怕是幼稚的,哪怕是错误的。这种不同的声音足以让人产生新的思考,也足以体现教学民主。何况,一个意外的不同声音,往往会产生连锁效应,让集体思维向纵深发展,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结果。

珍视每一个学生的思考,才能形成集体思维,才能让教沿着学的轨迹前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感受和疑惑,抓住教学的良机。

03

差异教学:用不同的步子走路

教学的理想状态是:每个学生都能按照预设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进,最终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然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跨出的脚步有长有短,因而学习的进程有快有慢。我们的教学目标,几乎都是统一既定的。而40分钟的限定,让那些慢了半拍的学生赶上优等生,根本不可能,这就成了教学落差的悲剧。

教与学的落差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而只能尽可能地缩小。学生间的差异、教与学的落差,善加运用,可以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和契机。如果教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调节教学目标、改变教学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和兴趣,那么就可以缩短教与学的落差,改善教学的实际效果。将教学落差转化为差异教学,让每个孩子用不同的步子走路,走出各自的精彩来。

基于学生的差异,在教与学的落差中,寻找学生的发展空间,给予实实在在的指导,让学生获得点滴的进步,渐渐缩小了教学的落差。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慢慢地成长。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即使每一步都很小,但只要不停步,就会慢慢赶上来,缩小教学的落差。缩小教学落差的过程,其实才是教学最亮丽、最动人的风景。

总之,通过读书体会到要做一个大写的人,做有尊严的教师、大写的教师,是教师一生应努力的目标。这也是我在教学生涯中所追求的目标。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5)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薛法根老师所著的一本书,有缘走近薛法根老师,得益于一位亦师亦友的姐姐的推荐。《大学》里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浮躁的内心犹如这三伏天的太阳,炽热而躁动。欲有所得,必先静心。于是,我选择了阅读,读一本由名字吸引我的书,借以此事静心。然而,却收获匪浅。

做老师已经七年有余,然而我现在的工作依然是每天紧张忙碌,平庸肤浅。对于教育,我是热爱的。理想中的教育是闲适的,是摒弃了急功近利后的一种自然,是摆脱了紧张忙碌后的一种恬静,是拒绝了平庸肤浅后的一种深刻。回首过去,想到自己刚入职时的初心,好像走得远了,常困于工作中的琐事,而忘记了自己当初的教育信条。我教的是语文,看到的却应该是孩子整个人生。阅读此书,回顾往昔,我有以下两点感悟。

一是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人的创造力源于好奇,而孩子的天性是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知识于他们而言就是新奇的事物,了解新奇事物的唯一途径是学习。从教以来,我始终认为我所遇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所以每一个孩子都是重要的。孔子说因材施教,我更愿意选择相信每一个孩子,肯定每一个孩子,除了知识,我更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唤醒学生心灵深处那个向善向上的本能,并不断激励他,使之成为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学习于他们而言就是喜欢的事情了。

二是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我们的工作中肯定都遇到过各种“问题学生”,他们身上总是有我们无法预测的“不完美”。对此,我们常常花费很多时间让这些孩子身上的“不完美”改变方向,向其他大多数人看齐。然而,看了薛老师的书,我在想这样做真的正确吗?教育本就是求同存异,顺应儿童的天性,培养具有独立思想的人,而不是扼杀儿童的天性。最好的教育是最适合孩子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孩子感觉最好的,而不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以为最好的。好的教育,一定会用足够的时间,让孩子慢慢长大;一定会有足够的耐心,静等花开的声音;一定会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更肩负着开启人类心智的使命。保持对学习的无限热情,树立对学习的无限信心、获得终身有益的习惯,让每个孩子通过学习习得认知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做事的自由、生活的自由、做人的自由,从而实现人生的自由,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的价值追求!学习改变命运,因为通过学习,可以获得无限的自由,而这便是教师能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6)

我读完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7)

第一次捧读薛法根老师的著作,竟然有些懊恼未曾亲临现场观摩薛老师的课堂,那必定是从容淡定的,并且闪烁着智慧之光。《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一部教育随笔,真实再现了薛老师专业成长的心路历程,一共包括四个章节:教育的闲适、专业的尊严、用心才能看见、悄悄地长大。这本书实在有意思,薛老师敢说敢言,仿佛每一个词都发乎心间,一字一句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也让我——一名资历尚浅的教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我在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是否浮躁了一些?

薛老师心目中的教育闲适,意味着有时候需要“浪费”时间,用闲适的心态去迎接未知,消化已知。教育闲适,意味着不再灌输知识,扼杀想象力,泯灭好奇心;意味着与学习浮躁的心态对抗,保持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意味着每一位教师要学会选择与适当放弃,踏着从容的步伐走上自己的个人专业成长道路。薛老师所言甚是。但是我在一边看,也一边产生了自己的疑问。刻板的传统教学缺少自由、游戏、快乐,容易让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幸福,感受不到课堂的魅力,因而总是出走。急躁中的学习难免流于形式和程序,如同机器一样,失去了自己的体悟和灵魂,对于语文,尤其如此。只是,该如何闲适?或者说,如何有智慧地闲适?个中的尺度应当如何把握,而不至于堕入懈怠?这是我今后需要探索明白的问题。

薛老师认为,好的教育应当具备的两个条件:愉悦感、进步感。愉悦感是一种情感动力,而进步感是一种持久的内驱力,让孩子慢慢成长。我深以为然。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事情,不要把所有的教育变成了“记忆之学”,抹杀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应当是一件幸福的事,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还应当考虑他们从中能获得的愉悦感。学习是快乐的,进步也是可能的,学习才能持续下去。我们不但要教学,还应当育人。立人以德,即体谅他人,认识自己;启人以智。即运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怡人以情,即让学生能享受学习,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由心而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切,都并非可以急功求成的事,我们教师可以日积月累,多阅读、多思考,一步步搭建自己专业成长的台阶,让成长多一些沉淀,多一份从容,方能迈得更远!(黄凯敏)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8)

放暑假了,难得独守一份静怡,我倾心拜读了薛法根老师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一书,如清风一缕,他的文字带我阅读到一段颇具质感的教育人生。

薛老师在书中说:作为语文教师,面对学困生,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不应回避,而要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去解困、去解难。有了这样的专业精神,才会在求解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会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教育学,获得属于你的专业尊严!

我在薛老师的教学案例中感受到一个语文教师深邃而独特的思考,他总是在看似平易中寻得语文的特有味道。我很高兴在众多章节中,读到对儿童的呵护与潜心解读。这是一位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中最闪光的地方,一个没有心怀童年世界的老师不能迸发出颇具灵感的教学体悟来。

薛老师在书中提出只教不懂,不教已懂的,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倡三不教:学生不懂的不教,学生自己可以弄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可以不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问题,再由师生共同梳理提取课堂上学生合作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学讲课堂的新鲜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薛老师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体验教学的重要性,他说,没有经历,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成长。当然,薛老师提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要的、好的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是无言的老师、无限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教育不求快而求真,不求出名而求实效、教师在课堂上允许学生犯错,甚至鼓励学生尝试错误。等教育思想都让我受益匪浅,他说,一个不曾把心放在高处的教师,看见的只能是满身的疲劳和满腹的牢骚。把你的心放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上,你的胸怀就会变得宽阔而高远,所有凡尘杂事,都会被悄悄滤去,留下的必定是满园的教育风景和无限的教育乐趣。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去追求更美丽的教育风景和更快乐的教育乐趣。

在薛老师的成长路上,我读到了一份执着,一份近乎痴迷的执着。在他一路前行的状态中,我越发感觉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尊严不是来自外部评价,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自我认同。我想,如能坚持,不久的将来,我的教育人生定会灿烂无比。

濮阳市第三小学 丁玉花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


对教育该有什么样的情怀?对儿童该有什么样的理解?对教学该有什么样的追求?对成长该有什么样的定义?……没有这样持续追问和深刻思考,就没有崇高的教育理念和独立的教学见解,也就难以成为大写的教师。——薛法根

《做一名大写的教师》是薛发根校长真性情的随笔,没有干枯无味的长篇大论,让人觉得“大写教师”遥不可及。他用清简、睿智、厚实、幽默的风格再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表达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思考和见解,给人一种新鲜感,引人深思。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整体的感觉是教育处处需要慧心,大写的老师必定是个有心的、用心的老师。

一、用心才能看见“风景”

生活好似长流水,一旦你习惯了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用心的人,即使平凡无奇的日子,也能从中品咂出滋味,看到独有的风景。

在聆听名家的课时,我时常会感叹课堂实在精彩,但这课自己也上过,怎么我却上得那么平淡无奇呢?薛老师在书中告诉了我答案,名家课上的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实质上是除却繁杂之后艺术化的简约。授课者上起课来如鱼得水,听课者有所悟,拍手叫绝,都因教育者存乎一心。作为教师,先得践行初心,扎根讲台,在讲课讲学中立德树人。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航标灯,要用心育人。除此之外,还得独具匠心授知识,润物无声养习惯。薛老师在书中举了教学经典之作《狼和小羊》作为例子,没有思想,不会思考的老师可能会把经典教成淡而无味的白开水。单纯地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狼”和“小羊”,然后追问“狼是怎样的一头狼?羊是怎样的一头羊?”这样教与不教没有实质区别,学生难以获得一种进步感。若备课老师加入了自己的阅读思考以及策划独具匠心的实践环节,抓住羊和狼的两次“争辩”,聚焦“争辩”,教学生学习“如何争辩”,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争辩的对象,谁可与之争辩,谁不可与之争辩。若是狼,则走为上策。学生不仅仅获得“争辩”的知识和技能,更获得人际交往的生活智慧。

二、惜心才能走进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特别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精神和意志,作为老师要给孩子一张独立行走的名片。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永远记住激励比指责重要,告诉孩子“你能行,我相信你,再试试。”当我们总认为要教给孩子什么一生有用的知识,孩子又不感兴趣时,不妨放下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观察和感受孩子,看看他们真实需要什么,让孩子引领我们走进他们的奇妙世界,在通往奇妙世界的路上,孩子是我们的引路人,我们是孩子成长的航标。师生共舞,教育才会绽放不一样的烟火。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是一本用意深远的书。追随名师的足迹,思考教育的真谛和专业成长的路径,静下心来,好好“磨功”,希望自己可以从平凡走向优秀。(姚柳芳)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专题“做一个大写教师读书笔记”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下面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也许也许是你在寻找的内容,作者写的作品浓缩了伟人的智慧。把这些感悟写成一篇读后感就能让我们的思想得以具象化,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1)

第一次捧读薛法根老师的著作,竟然有些懊恼未曾亲临现场观摩薛老师的课堂,那必定是从容淡定的,并且闪烁着智慧之光。《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一部教育随笔,真实再现了薛老师专业成长的心路历程,一共包括四个章节:教育的闲适、专业的尊严、用心才能看见、悄悄地长大。这本书实在有意思,薛老师敢说敢言,仿佛每一个词都发乎心间,一字一句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也让我——一名资历尚浅的教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我在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是否浮躁了一些?

薛老师心目中的教育闲适,意味着有时候需要“浪费”时间,用闲适的心态去迎接未知,消化已知。教育闲适,意味着不再灌输知识,扼杀想象力,泯灭好奇心;意味着与学习浮躁的心态对抗,保持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意味着每一位教师要学会选择与适当放弃,踏着从容的步伐走上自己的个人专业成长道路。薛老师所言甚是。但是我在一边看,也一边产生了自己的疑问。刻板的传统教学缺少自由、游戏、快乐,容易让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幸福,感受不到课堂的魅力,因而总是出走。急躁中的学习难免流于形式和程序,如同机器一样,失去了自己的体悟和灵魂,对于语文,尤其如此。只是,该如何闲适?或者说,如何有智慧地闲适?个中的尺度应当如何把握,而不至于堕入懈怠?这是我今后需要探索明白的问题。

薛老师认为,好的教育应当具备的两个条件:愉悦感、进步感。愉悦感是一种情感动力,而进步感是一种持久的内驱力,让孩子慢慢成长。我深以为然。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事情,不要把所有的教育变成了“记忆之学”,抹杀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应当是一件幸福的事,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还应当考虑他们从中能获得的愉悦感。学习是快乐的,进步也是可能的,学习才能持续下去。我们不但要教学,还应当育人。立人以德,即体谅他人,认识自己;启人以智。即运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怡人以情,即让学生能享受学习,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由心而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切,都并非可以急功求成的事,我们教师可以日积月累,多阅读、多思考,一步步搭建自己专业成长的台阶,让成长多一些沉淀,多一份从容,方能迈得更远!(黄凯敏)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2)

对教育该有什么样的情怀?对儿童该有什么样的理解?对教学该有什么样的追求?对成长该有什么样的定义?……没有这样持续追问和深刻思考,就没有崇高的教育理念和独立的教学见解,也就难以成为大写的教师。——薛法根

《做一名大写的教师》是薛发根校长真性情的随笔,没有干枯无味的长篇大论,让人觉得“大写教师”遥不可及。他用清简、睿智、厚实、幽默的风格再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表达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思考和见解,给人一种新鲜感,引人深思。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整体的感觉是教育处处需要慧心,大写的老师必定是个有心的、用心的老师。

一、用心才能看见“风景”

生活好似长流水,一旦你习惯了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用心的人,即使平凡无奇的日子,也能从中品咂出滋味,看到独有的风景。

在聆听名家的课时,我时常会感叹课堂实在精彩,但这课自己也上过,怎么我却上得那么平淡无奇呢?薛老师在书中告诉了我答案,名家课上的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实质上是除却繁杂之后艺术化的简约。授课者上起课来如鱼得水,听课者有所悟,拍手叫绝,都因教育者存乎一心。作为教师,先得践行初心,扎根讲台,在讲课讲学中立德树人。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航标灯,要用心育人。除此之外,还得独具匠心授知识,润物无声养习惯。薛老师在书中举了教学经典之作《狼和小羊》作为例子,没有思想,不会思考的老师可能会把经典教成淡而无味的白开水。单纯地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狼”和“小羊”,然后追问“狼是怎样的一头狼?羊是怎样的一头羊?”这样教与不教没有实质区别,学生难以获得一种进步感。若备课老师加入了自己的阅读思考以及策划独具匠心的实践环节,抓住羊和狼的两次“争辩”,聚焦“争辩”,教学生学习“如何争辩”,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争辩的对象,谁可与之争辩,谁不可与之争辩。若是狼,则走为上策。学生不仅仅获得“争辩”的知识和技能,更获得人际交往的生活智慧。

二、惜心才能走进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特别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精神和意志,作为老师要给孩子一张独立行走的名片。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永远记住激励比指责重要,告诉孩子“你能行,我相信你,再试试。”当我们总认为要教给孩子什么一生有用的知识,孩子又不感兴趣时,不妨放下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观察和感受孩子,看看他们真实需要什么,让孩子引领我们走进他们的奇妙世界,在通往奇妙世界的路上,孩子是我们的引路人,我们是孩子成长的航标。师生共舞,教育才会绽放不一样的烟火。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是一本用意深远的书。追随名师的足迹,思考教育的真谛和专业成长的路径,静下心来,好好“磨功”,希望自己可以从平凡走向优秀。(姚柳芳)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3)

炎炎夏日,以书为伴,获得内心的一片清凉。这个假期与薛法根老师结缘,源于他的一本书《做一个大写的教师》,吸引我的首先是书名,其次是书中内容,进而越读越想读。薛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此书读起来甚是有趣,书中的一些观点亦引发我的思考。回顾我七载有余的教学生涯,真是有些相逢恨晚。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与各位同行共享。

从小我们都在背诵《论语》中的名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时候都懂的道理,却在日常琐碎的工作中忘却了。有人说我们常常只顾低头赶路,却往往忘记抬头看看沿路的风景,回顾我过去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总是奔赴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路上,而忘记把每一堂课都变成最精彩的一课。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课,我们是否都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教学生学语文?我们都教过《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至于为什么教,往往莫衷一是。有人为识字学词而教,指向语文知识;有人为教学生练习朗读叙述语言和角色语言而教,目的在于语文技能;也有人为了教学生认识狐狸的狡诈,乌鸦的爱慕虚荣,指向思想内容。而今,我受薛老师启发,如果我再一次教这篇课文,我会把课堂聚焦在狐狸对乌鸦的“循循善诱”上,教学生学习“如何循循善诱”,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交际对象,采取正确策略,谁可与之循循善诱,谁不可与之循循善诱。若是智商更胜一筹的狼,循循善诱的计划就只能胎死腹中了”。我想这样的教学课堂,不仅仅交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能让他们懂得用“循循善诱”与人交际的生活智慧,实质上已经指向了学生“言语智能”的发展了。

言语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其基本表现就是我们语文课上关注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言语智能是人在这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言语能力、表达机智、表现艺术以及内在的人文素养、精神底色。想要在语文课堂上为言语智能而教,就要转变我们的教学思维。教学生一篇课文,不能止步于学生明白“课文讲了什么”,还要琢磨课文中“是如何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不那样说”、“我会如何说”,如果长久以往,学生一定会获得一种言说的方法、能力与智慧,这就是言语智能。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多方面的智慧潜能,而教育的意义在于发现、唤醒并促进智慧潜能充分而自由地生长。对语文老师来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现、唤醒并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

言语智能就如我们常说的语感、直觉一般,这种语感和直觉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千万次的倾听揣摩中反复锤炼与打磨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于无数次的反复练习中习惯对言语材料和语言形式的自觉关注。当然,言语智能植根于学生识字学习,必须重视每堂课字词量的积累,也必须重视每篇课文特有的表达形式。要做到以上第二点,就必须教师在研读教材、深挖教材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每篇课文的内容,透过内容看到背后的形式,以及形式背后的结构,才能上有特色的的语文课,做到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发展言语智能,应该会让语文课堂变得简单清晰起来。

正如薛老师所说,从“讲语文”到“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而从“教语文”到“育智能”,则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为言语智能而教,是语文教学的时代召唤!做言语智能的责任担当者,是我们的时代使命!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4)

书店闲逛,看到了《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这本书。“大写”二字甚是吸引我,在这个“加长版”寒假,拿来细致地翻阅了一遍。特级教师薛法根用60多篇教育随笔,阐述了“大写”,就是思想上有大视野,道德上有大境界,教育上有大智慧,事业上有大作为。“做一个大写的人,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薛老师努力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修炼自我的方向。

书中的教育随笔,语言朴实无华,真实再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化解,留给我们无限的佩服、赞叹!

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特点,而采取恰当的方式。这个方式一定要符合所教学生本人的个性特点,否则,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经验,让我感触颇深。

一、教师要像孩子那样地去想

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我们就要了解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小时候的情形,把自己置身于孩童时期。”回到童年”,把自己当成学生,像孩子那样地去想,可以触摸到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那些沟沟坎坎,或许能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段距离。教师是读者,要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和思想。教师要思考学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比如在阅读中不认识的词语,未见识过的事物、现象,没经历过的情感、事件,诸如此类不理解的地方。这样的学生视角,可以让我发现孩子独立阅读所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针对性解决。

二、让每个孩子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大班额教学,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集体中共同学习,最大裨益,在于每个学生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学习智慧。我们在集体的学习过程中,尊重集体中每一个学生,凭借集体的力量去支撑每一个人的思考。要听得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出的声音,哪怕是很微弱的,哪怕是幼稚的,哪怕是错误的。这种不同的声音足以让人产生新的思考。何况,一个意外的不同声音,往往会产生连锁效应,让集体思维向纵深发展,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结果。

三、用不同的步子走路

教学的理想状态是:每个学生都能按照预设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进,最终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然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跨出的脚步有长有短,因而学习的进程有快有慢。教与学的落差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而只能尽可能地缩小。基于学生的差异,在教与学的落差中,寻找学生的发展空间,给予实实在在的指导,让学生获得点滴的进步,渐渐缩小了教学的落差。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慢慢地成长。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即使每一步都很小,但只要不停步,让每个孩子用不同的步子走路,走出各自的精彩来。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之旅。追随他的思想脚步,或许我也能进入一个全新的教育境界,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杨红梅)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5)

放暑假了,难得独守一份静怡,我倾心拜读了薛法根老师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一书,如清风一缕,他的文字带我阅读到一段颇具质感的教育人生。

薛老师在书中说:作为语文教师,面对学困生,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不应回避,而要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去解困、去解难。有了这样的专业精神,才会在求解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会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教育学,获得属于你的专业尊严!

我在薛老师的教学案例中感受到一个语文教师深邃而独特的思考,他总是在看似平易中寻得语文的特有味道。我很高兴在众多章节中,读到对儿童的呵护与潜心解读。这是一位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中最闪光的地方,一个没有心怀童年世界的老师不能迸发出颇具灵感的教学体悟来。

薛老师在书中提出只教不懂,不教已懂的,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倡三不教:学生不懂的不教,学生自己可以弄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可以不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问题,再由师生共同梳理提取课堂上学生合作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学讲课堂的新鲜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薛老师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体验教学的重要性,他说,没有经历,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成长。当然,薛老师提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要的、好的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是无言的老师、无限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教育不求快而求真,不求出名而求实效、教师在课堂上允许学生犯错,甚至鼓励学生尝试错误。等教育思想都让我受益匪浅,他说,一个不曾把心放在高处的教师,看见的只能是满身的疲劳和满腹的牢骚。把你的心放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上,你的胸怀就会变得宽阔而高远,所有凡尘杂事,都会被悄悄滤去,留下的必定是满园的教育风景和无限的教育乐趣。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去追求更美丽的教育风景和更快乐的教育乐趣。

在薛老师的成长路上,我读到了一份执着,一份近乎痴迷的执着。在他一路前行的状态中,我越发感觉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尊严不是来自外部评价,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自我认同。我想,如能坚持,不久的将来,我的教育人生定会灿烂无比。

濮阳市第三小学 丁玉花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6)

最近刚读完一本书——《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这本书是由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薛法根所作。本书60多篇教育随笔,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之旅。通过阅读,我感觉自己似乎更加的懂得了教育的真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担子的分量。看了这本书后,当我再碰到违纪学生,我都会动一番脑筋再作处理。读了这本书中的“对话生成精彩”“素质涵养风格”两篇,我才知道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让我知道如何更好的面对问题,那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问题,必须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选择适当的时机,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虽然我不能说自己在这方面表现很出色,但起码我也在不断的努力,因为我明白善于思考的教师是特别受学生欢迎的。

在我看来,如今的孩子爱他们的人很多,理解他们的人很少。其实,他们对爱的感知最敏锐,一个眼神、一个手语、一个暗示他们都心神俱会。只要你对教师这一职业拥有热爱,努力付出,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心不设防的那份单纯与率真,孩子便会构成了你的天堂,你自己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也会很快乐。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定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学习,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全体学生为中心,以每个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做一个现代化条件下的老师。

对于我这个年轻的教师,要学习的还很多,要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实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努力用充满爱的教育去教育我的学生们,编写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也才能更加的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光荣称号。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篇7)

难得独守一份静怡,拜读了薛法根老师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一书,如清风一缕,他的字带我阅读到一段颇具质感的教育人生。

薛老师在书中说:"作为语教师,面对学困生,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不应回避,而要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去解困、去解难。有了这样的.专业精神,才会在求解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会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教育学,获得属于你的专业尊严!"我在薛老师的教学案例中感受到一个语教师深邃而独特的思考,他总是在看似平易中寻得语的特有味道。我很高兴在众多节中,读到对儿童的呵护与潜心解读。这是一位语教师的人情怀中最闪光的地方,一个没有心怀童年世界的老师不能迸发出颇具灵感的教学体悟。

薛老师在书中提出"只教不懂,不教已懂的",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倡"三不教":学生不懂的不教,学生自己可以弄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可以不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问题,再由师生共同梳理提取堂上学生合作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堂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学讲堂的新鲜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事,而不是三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薛老师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体验教学"的重要性,他说,没有经历,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成长。当然,薛老师提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要的"、"好的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是无言的老师"、"无限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教育不求快而求真,不求出名而求实效"、"教师在堂上允许学生犯错,甚至鼓励学生尝试错误。"等教育思想都让我受益匪浅,他说,一个不曾把心放在高处的教师,看见的只能是满身的疲劳和满腹的牢骚。把你的心放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上,你的胸怀就会变得宽阔而高远,所有凡尘杂事,都会被悄悄滤去,留下的必定是满园的教育风景和无限的教育乐趣。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去追求更美丽的教育风景和更快乐的教育乐趣。

在薛老师的成长路上,我读到了一份执着,一份近乎痴迷的执着。在他一路前行的状态中,我越发感觉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尊严不是自外部评价,而是自于内心的自我认同。我想,如能坚持,不久的将,我的教育人生定会灿烂无比。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8篇》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做一个大写教师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