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您的需要,小编为您提供《战争论》读书笔记。很多时候,书籍都可以教人成长,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优秀的书籍通常能够刷新我们的认知。需要好好的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战争的目的是使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为打到这个目的,必然要使敌人无力反抗。而使敌人无力反抗就必须要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这里的军事力量应该包括军队和敌人的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因为战争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所以其必须在感情的范围之内。因此战争的精神力量不应该忽视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在一些关系生死的殊死的斗争中。使敌人无力反抗一定要摧垮其国家和人发的抵抗意志,在理论上至少是这样的,其表面的特征可以是签订和约,要求苟合。这些特征至少说明敌人目前承认了失败,以后怎么样那是以后的事了。
在概念上分析,使敌人无力反抗会使斗争趋向于极端,然而在现实中必须也完全有必要对其修正。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不会为纯粹的逻辑而获得力量。战争是充满偶然性的,这也是因为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在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种不确定性并不与战争的目的即使敌人无力反抗矛盾。因为当一方不为消来敌人做准备或决心不进行决占而对方抱有积极的目的时刻消灭对手时,这一方在战争中必然会处于不利的局面,因为他在战争中在没有判定出对方不进行决战的情况下做出了消极的不决战的决心,这样在战争中他必然处于慌乱并且不能集中力量,限度使用力量。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可悲的。
所以使敌人无力反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摧垮敌人的意志力这个战争目的虽然不是每次战争都要达到的目的,但是它自战争一开始就存在于所有的军事行动中,只是由于政治目的或其它原因缓和或是遏制了。
关于战争论读书笔记
拜读大作前总要先搜集一下作者的资料,当然不仅仅是表达对先人的尊重。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我大约也不用读这一类书了。
冯卡尔克劳塞维茨参谋官阁下作为小贵族出身的普鲁士正牌科班军校毕业生,虽然实战战绩并不比他庙算功夫来的硬朗,但也不妨碍他书中相当一部分观点表现出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至少当时看来是这个样子的)。von爵爷所处的时代距今已近两百年,从书中援引拿破仑战争的史例看来,该时期方法主义盛行致使将军们的想象力达到一种近乎于贫乏的状态。最好的例子莫过于耶拿会战中路易亲王在扎尔费尔特,陶恩沁在多伦山,以及作为两翼的布吕歇尔和格拉威尔特都因袭用腓特烈之斜行战斗队型而全军覆没一事,除此还有同一时期拿破仑麾下将领清一色的热衷于集中大兵团血战和较早前法国革命时代流行宽大战线包围战法之史例为佐证。总的说来,书的名字起的够宏大,并且从篇幅上讲也算得上面面俱到,这得益于作者一生丰富的军中履历;不过可惜的是,因为克劳塞维茨将军亲自指挥重大战役的经验并不丰富(1815的林尼战役作为布留赫尔军团参谋长,败于拿破仑之手),同样我们从作者行文立意中也不难发现他若隐若现的以旁观战略决策者的角度进行阐述,所以在一些微妙的技术性问题(比如诡诈,兵力牵制)上显得有些流于表面,甚至对一些实际的困难(并不是全然无法克服的`,比如情报分析)抱以一定程度的逃避态度。
目前为止我只读完了第一卷,该部分有一个词的使用频率很高——“概然性”。这里所谓的概然性并不是指不可预测的随机事件,而是说因为情报不确定或者消息在传递过程中产生滞后性导致当前敌情的不明朗(类似游戏中的战争迷雾),然则这种情报的不准确有多大程度是源自客观技术限制,有多大程度是因为谍报人员的作业能力不足,有多大程度仅与将帅的优柔寡断相关联,有多大程度上因为只有被动获取而没有佯动误导,有哪些不确定性可以克服,那些在现行条件下无法解决。。。。。。这系列问题本就需要分类探究,深入讨论的。不过在情报一章中,作者固然没办法否认情报对一场战役胜负的重要性,却过分夸大了它的不可靠性和多变性,认为可靠的情报“不过是著书立说的人想不出更好地说法时提出的一种聊以自慰的可怜的遁词而已”,同时不知是否因为对不确定性带有一种先验性的偏见,作者干脆直接武断的盖棺定论“简单地说,大部分情报都是假的,而且人们的胆怯使情报的虚假性和不真实性变得更大了”。对于将帅而言,举棋不定固然是大忌,然则不至于因为这个原因就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更不至于“遵循这样一条规则:强迫自己,也就是说违反自己内心的想法摆脱恐惧而面向希望”。
我很怀疑战略部分诸多的概然性有多少只是基于技术的问题。至于后来的诡诈一章里作者认为“把大量兵力用来装模作样是危险的,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不发挥作用”和“在战略这个棋盘上,是不存在诡诈和狡猾所不可缺少的灵活性的”。哪怕退一万步讲,战略只需要作者所谓的果决眼力,那么紧随此章之后的《空间上的兵力集中》,《时间上的兵力集中》又将如何达成呢?难道仅仅依靠部队机动力的差异,或者又是概然性?
还有一章很有意思《军事天才》,这里作者说“由于各种情报和估计不可靠,以及偶然性的不断出现,指挥官会不断发现情况与原来预期的不同”“那么就需要以新的计划来代替它”“我们对这些情况的认识不是一次得来的,是逐渐得来的”,其实这里是说的情报频度的重要性,事实上具有相当洞察力的指挥官(军事天才)在高频的情报反馈下未必会如作者所言“动摇了对计划的决心”,计划本来就是拿来修改的,否则就成了教条。
因为时间的关系就在这里草草收尾,总的来说《战争论》确实是一本好书,有些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或许只是因为我们用了现代战争的眼光来审视而已,或许2XX年前的情况与我们想的完全不同,然而真实情况我们永远不可能知晓。
战争的目的是使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为打到这个目的,必然要使敌人无力反抗。而使敌人无力反抗就必须要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这里的军事力量应该包括军队和敌人的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因为战争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所以其必须在感情的范围之内。因此战争的精神力量不应该忽视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在一些关系生死的殊死的斗争中。使敌人无力反抗一定要摧垮其国家和人发的抵抗意志,在理论上至少是这样的,其表面的特征可以是签订和约,要求苟合。这些特征至少说明敌人目前承认了失败,以后怎么样那是以后的事了。
在概念上分析,使敌人无力反抗会使斗争趋向于极端,然而在现实中必须也完全有必要对其修正。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不会为纯粹的逻辑而获得力量。战争是充满偶然性的,这也是因为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在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们在战争尤其是在激烈的战争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任何的疏忽都会导致战争进程的变化(相对于战争发生前的预测的)。这也是偶然性。
在任何时候不能忘掉,战争是政治以另外的一种手段的延续。因此政治目的始终存在于战争的始末。也许战争过程的进程对原来的政治目的有影响,甚至较大的影响。但是我们通常认为这种影响一般不会根本影响原来的政治目的或是影响的限度极为有限。需要说明的是,在两方敌对感情和意图不强或是力量相对称时,政治目的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全左右战争的进程。即使在一般条件下,政治目的也会极大的影响战争的进程,或是严格控制其规模,或是无忌的放大其规模(即使没有什么真正的敌对意图和目的)。通常情况下是严格控制其规模。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是战争的固有属性。政治往往要比战争理智精明的多。而战争本身往往是充满偶然性的,暴力的。其中人的感情是关键的因素。
在现实中消灭敌人的军队和意志力往往要考虑自己的消耗,要考虑自身是否会被敌人消灭,还有当敌人的防御强于进攻时产生的间歇,这样战争也不会向极端发展。综上考虑由于自身的顾虑和客观的情况可能会使战争进程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好像使我们以前的分析失去了意义。实事也说明在很多的情况下真正的战争(即是两方的真实的撕打)并没有发生。应该认为战争中进行的军事行动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真正的战争进行的所有的准备,包括军事动员,物资运输,军队的调整集结。二是真正的战争,真正的撕打。可以知道在两方的力量相差悬殊时,当一方认识到对方的军事力量远远超出自己的力量时,就自动的放弃抵抗。这也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战争进程已经开始了。
这种不确定性并不与战争的目的即使敌人无力反抗矛盾。因为当一方不为消来敌人做准备或决心不进行决占而对方抱有积极的目的时刻消灭对手时,这一方在战争中必然会处于不利的局面,因为他在战争中在没有判定出对方不进行决战的情况下做出了消极的不决战的决心,这样在战争中他必然处于慌乱并且不能集中力量,最大限度使用力量。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可悲的。
所以使敌人无力反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摧垮敌人的意志力这个战争目的虽然不是每次战争都要达到的目的,但是它自战争一开始就存在于所有的军事行动中,只是由于政治目的或其它原因缓和或是遏制了。
“营销的首要原则跟战争一样,也是要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特劳特”药品零售市场发展到今天,如果剥离政府干涉、地方保护等特定因素,药店与药店之间的竞争往往已进入到残酷甚至血腥的地步,任何一个市场在没有特定情况变化的前提下,从来不会也不可能会平白无故多出一块蛋糕。任何一个市场竞争的胜出者,无一不是依靠大量从竞争者手中掠夺顾客资源从而取得胜利。中国营销专家杨清山就曾研究过中外80例著名商战,发现每一例营销主体的行为均具有明显的侵略性,比例为100%。因而就提出了市场侵略论,认为企业没有侵略就没有市场,没有侵略就没有发展,企业必须有效地打击、扼制竞争对手,才能达到竞争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同战争一样,弱肉强食,就成了这场残酷游戏中的唯一准则。因此,在大连锁发展的过程中,总是有大量的小药店、小品牌倒闭或是改弦更张。这是确实存在,也是我们必须去面对的残酷现实,这就是营销背后的战争本质。
市场竞争态势瞬息万变,在相互较量的过程中,胜出总是难以绝对,今天的胜利并不代表长久的胜利,为了取得胜利,各对手之间各种降价、促销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却往往并不奏效,彼此都挣扎在疲于奔命的边缘,企业疲惫、员工抱怨。唯有彻底地取得市场统治权才能使企业的生存进入到良性状态。因此,“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就成了争夺市场统治权的的必由之途。
在战争中,经过数千年来人们的血与火的经验教训积累和总结,产生了大量优秀的军事著作,提出了大量值得借鉴的军事经验和军事原则,同样,药店与药店之间的商业竞争中,要想用最小地投入,最快速地赢得市场统治权,同样也有着一系列可遵循的商业原则。
首先,在研究我们采用何种商业策略去取胜于一个局部市场或是进攻一个局部市场之前,我们首先应当研究的是我们在这个市场上处于怎样的一个竞争态势下,即自己的市场地位如何的问题。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蓝彻斯特法则,它以市场占有率为指标,为企业提供了达到市场安全地位的营销目标,可供借鉴和参考:
1、独占比率:73.9%。此时企业具有绝地的竞争优势;
2、寡占比率:41.7%。安全值,只要能保持此一数字,就能在未来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3、领先比率:26.1%。下限值,低于此数字,即使是第一品牌,市场地位仍不稳固,随时可能会被打倒;
4、影响比率:11%。表示已足够对整体市场产生影响;
5、存在比率:7%。不到此数字,不被承认具有竞争者的价值。
如果把药品零售市场中的市场地位比作是一个阶梯的话,那么,每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区域市场上(比如县、区),处于顶端的是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是一家公司,占有率的第2和第3名处于阶梯的第二层,再其后的3至4家处于阶梯的第三层,剩下所有的小公司、小药店都处在阶梯的第四层。
任何一个市场竞争主体都必须要根据所处的市场地位来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
第一种是防御战。
每一个独立市场上,只有处于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市场领导者才有资格针对崛起的竞争对手而发起防御战。
防御的实质是利用各种防御条件和防御因素,逐次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造成对自己有利的兵力对比。从连锁药店经营来说,一个区域市场的领先者,往往
具备几个特征:良好的当地品牌形象、在当地核心商圈具有经营时间较长且单店销售额处于当地领先地位的主要形象店、良好的当地政府关系背景、店长和员工队伍均相对稳定且成熟、主推品种在当地具备较强的消费群基础、主要门店均具备医保刷卡资质。以上这些优势,均是良好的防御条件,也是竞争者在短期内难以取得快速突破的一个个瓶颈。具备了上述条件,也就具备了发起防御战的先决条件。
以下,是发动防御战所必须遵循的几条原则。
1、不断地自我改进;
竞争导向与顾客导向两者是支撑企业向前发展的两大导向性因素,根据市场占有率的变化,两者的重要性总是在交替变化的。作为市场领先者,顾客导向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首要因素。因此,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去关注消费群的变化与需求、不断地自我改进是巩固顾客忠诚度的重要手段。在此过程当中,就必须随时对经营过程中比如商品、配送、价格、服务、营销手段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导致顾客发生抱怨的因素一一进行修复。很多地方性企业最终丢失掉自己原来的领先地位,大多数时候就是由于自我革新精神的缺失,导致顾客需求长期无法得到满足和积累太多顾客抱怨,因此在其它跨区域经营的连锁企业的攻击下一触即溃。2、在需要时重新定位,别给顾客改变的理由;
“定位”是营销大师特劳特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对当今市场营销理论影响最为深远的营销思想。其核心理念是以顾客的心智资源作为阵地,营销的成功以成功地占领顾客的心智资源为成功。药店经营当中,对定位的运用就是通过企业形象、价格形象、促销手段、服务理念等,去强化一个可以深深植入顾客脑海的概念,最终在顾客心目中形成“这是什么样的一个药店”的强烈印象。在此印象与顾客主要需求形成对接,并获得顾客认可的时候,这个药店也就成功了。任何一家地方性领先企业都有一个深植于顾客心目当中的牢固定位。经过我们大量的数据调查显示,大多数老牌的地方性领先企业、销售额领先的药店,很多是凭借“价格低”这一核心定位取胜的,然而价格优势毕竟只是促成顾客消费的因素之一,并不是全部,而且随着顾客群体的变化和消费能力、消费意识的变化,这一优势迟早会被弱化,同时,即使是同一定位本身,它的支撑点也容易被新的竞争对手发动的更为有力的攻势所切断,因此,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强化定位、再次定位、重新定位就非常有必要。即使你形成的是牢固的低价定位,但在竞争对手足够力度的价格策略、宣传手段的攻击下,你的低价形象仍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所取代。或者你的优势在于价格,但在竞争对手良好的企业形象、服务形象的打压下,如果你仍是维持一成不变的老样子,员工懒懒散散,门店脏乱不堪,即使你有仍占据牢固的低价形象,但随着顾客消费观念的变化,顾客消费场所迟早会发生转移。所以在对发起进攻的主要竞争对手进行研究的时候,首要关注的应是竞争对手的优势,在竞争对手立足未稳的时候就用同一定位,然而更大的优势来覆盖竞争对手优势,从而使顾客放弃改变的理由。换言之,如果对手的优势在于价格,那么我们就应该以更为突出,更加有力的价格政策和宣传手段去压制它、如果对手的优势在于服务形象,那么我们就应当以更为优质的服务形象去覆盖它。这一要点跟上一要点不同之处在于,上一点着重于顾客导向,以自我更新为主要措施,而这一点则着重于研究竞争对手的优势所在,针对竞争对手和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作为一个市场领先者最重要的优势,就是防御优势。防御优势使得固有存在的一些条件,如门店位置、地方政策保护、顾客认知、医保、消费习惯变得如同
一层层的壁垒,任何竞争对手都不可能实现短期突破,这一时间差足以让我们去强化或是重新定位。因此,作为一个领先者,可怕的其实永远不是竞争对手,可怕的是我们不去改变。
3、随时关注竞争对手的变化、时刻准备阻止竞争者所发动的营销攻势;大多数进攻者都必须依赖发动强大的营销攻势去赢得胜利。进攻者分为两类,一是新进入者,二是市场占有率阶梯的第二、三位。针对新进入者,从选址开店开始,其行动就已经被暴露,此时,就应该从多个方面,比如人员招聘、商品结构、宣传方式、竞争优势等去关注竞争对手的情况,在竞争对手开业之前,就可以有一系列的手段去削弱和打击对手的攻势。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果从一开始就对新进入的对手的攻势进行持续地、对抗地打击,完全可以将对手的先期攻势消弥于无形。一旦对手进入前期营销效果不利,再进行二次、三次炒作就变得难上加难。这就是行业内的“炒冷饭”规律。但最忌讳的是对挑战者的行动漠而视之。
对于市场阶梯里的第二、三名,情况就显得相对复杂。但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研究对手的营销定位、相对优势以及相对变化和弱点。而当对手每一次发动营销攻势时都是一次对自身领先地位的一次挑战,因此,研究其营销定位和相对优势就是为自我完善和打击对手指明了方向。针对竞争对手优势的自我完善应是逐步进行的,当某一方面内部优势已完善到大过对手曾经的相对优势时,可一举发起大规模营销战役或是借竞争对手发动营销战役的同时果断迎战,采用相类似模式、更大规模、更大力度的营销战役对竞争对手进行持续打压直至彻底击溃。第二种是进攻战。
进攻战可由两类市场竞争者来进行,第一种是具备相当实力的跨区域连锁经营者,第二种是本区域市场阶梯的第二、三名。
作为跨区域连锁经营者来说,要打好对一个新进入市场的进攻战,首先从客观条件的把握上,比如选址、政府关系方面,应遵循三个原则和进入时机,否则不应轻易发起进攻战,而暂时只应以侧翼战的形式进行。
1是位置领先法则,任何一个区域性市场,都有其主要商圈,主要商圈内最重要的商铺,当其门面形象好、面积又大过竞争对手核心门店时,这样的商铺就如同战争中的战略要地,如暂无竞争对手占领,而同时当地领先者的主要门店位置并不理想时,则适用于此原则。一旦可以以合理价格顺利取得此类商铺的租用权,就为其后发动有影响力的营销战役提供了先决条件,但运用此原则的时候不可忽略的是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以及该市场规模的大小形成的投入产出比的问题。
2是贴身开店法则,如果当地领先者核心门店相邻近的商铺出现寻租机会,当地药监局对开店距离无明确限制时,则适用于此原则。领先者的核心门店一般都经营多年,具有稳定的顾客群和较强的商圈购买力,在自身优势明显大过竞争对手核心优势时,可运用此项原则。如果后期运作得当,则可借助采用各种营销手段吸引竞争对手多年经营形成的有效顾客群体,迅速击败对手;
3是资源优势法则,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就曾经说过,一个市场进攻者,要想取胜所投入的资源必须是市场领先者的5倍以上。作为一个需要短期内获胜的进攻者来说,有两点很关键,一是对一个区域市场的营销投入必须抱有充分的准备以及足够的实力,要不断投入、不断进攻直至将竞争对手击溃。二是硬件部分必须迅速取得优势。门店经营面积、门店数、门店可视面积、门店位置、经营品项数、商品数、共有品种价格优势、员工素质、服务设施、医保资质等都必须
是我们可量化也是应当快速掌握的硬件优势。综合来看,这些均是资源优势,也是能否获胜的一个个先决条件。
《孙子兵法》就曾开篇明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任何一个跨区域经营者,在进入一个新市场之前,必须对当地药监政策限制、医保审批条件、商圈状况、购买力,竞争对手的实力、竞争优势、商品结构和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在没有足够的实力时和充分的了解之前切不可轻易从正面发动进攻。否则陷入的必将是一场被动的、得不偿失和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甚至是踏上企业毁灭之途的开始。
对于已经进入到市场阶梯第二、三名的市场竞争者来说,要取得胜利就相对容易得多。
以下也有几个原则可以参考:
1、找到领先者核心优势中的弱点,并对其发动进攻:领先者的优势,一定是其吸引商圈内消费者的主要属性,这个主要属性,决定了市场主流所在。但任何优势都只是相对优势,不可能绝对。比如竞争对手的核心优势是低价形象,但其实际价格策略中一定存在可攻击的弱点。比如具有低价形象的竞争者一般均采用高低定价原则,在采用部分品种获取高毛利的同时又采用部分品种维持价格形象。但其部分高毛利的商品就是其弱点所在,与其价格形象相背离;或是对手有明确的低价口号,但其低价口号缺乏有力的支撑点时,则可以用更有力的口号以及更有力的支持点,以实证式营销的手段、以大力度的宣传攻势发起猛烈进攻,一旦领先者核心定位在顾客心智中损失殆尽,想短期之内重塑一个更有力的定位就绝非易事,如此一来,其所拥有的市场主流就完全有可能丢失;
2、不要同时在几个阵地上发起进攻:一个成熟的领先者往往具备多方面的认知优势:比如价格低、服务完善、品种齐全等,但如果想要同时在多个方面发起进攻,除非你已经具备非常优势,否则绝不可轻易为之。因此,一定要将主要竞争对手的几个主要优势分开,首先集中选准其核心定位发起进攻,在一个阵地取得胜利后再将胜利成果逐次放大到其它方面;
3、参看以上三个原则。
第三种是侧翼战。
应该说,侧翼战是对经营者来说最有创意也最具挑战性的一场游戏。发动侧翼战的主体,往往是一些实力并不突出的中小型企业,但如果跨区域大型连锁运用得当的话,也是一种相对稳健而且务实的战略手法。尤其是新进入市场,在采取进攻战的时机、条件不当的情况下,可以以侧翼进攻的方式逐步取得一个个的局部胜利,在时机成熟后一次性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即可迅速赢得全局的胜利。侧翼战是营销战中最具创新性的方法。拿破仑曾说:“对一个可以迂回取胜的阵地,决不要从正面去攻击。”从药店经营来说,可以发起侧翼战的地带其实很多。地段、经营品项、品种、服务等。任何的领先者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哪怕我们面对再强的竞争对手也能找到对其展开侧翼进攻的方法。以下,也是侧翼战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1、先从无人竞争的地带展开进攻;
首先,从地段上来看,某个区域市场的领先者一般都控制住区域市场的主要商圈地段,当竞争对手确实强到我们暂时无法突破时,我们可以采取回避的手段,重点选择到一些次级商圈,如社区等无强势竞争对手渗透的地方,在大池塘里只能做小鱼时,我们可以选择做小池塘里的大鱼。通过逐步吃掉一个个的次级商圈,最终也可以形成对主要商圈的封锁和合围。
其次,如果跟强势对手处于同一商圈的情况下,就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一是从经营品类上看,任何领先者都有其主要优势,要么中药、要么西药、要么器械,或是再进行细分到具体的品种上,比如呼吸系统、儿科、妇科、内服、外用、保健品,任何领先者都不可能把所有品项和品种做全做细做专业。我们都可以选择其最弱项的方面来发动进攻,并尽量从各方面将其做细做专业,同时采用宣传和促销手段来对顾客心智中的此方面认知进行强化,比如可以采用强化某一品类营销力度的方法强化顾客对某一品类的认知,以更具专业优势的形象去与市场领先者争夺某一特定的消费群体,最终形成自己的“蓝海”。药妆店、药诊店都是具有侧翼进攻特色的经营模式;
2、集中,再集中;
作为某一市场的领先者,往往其优势相对全面,但是,作为发起侧翼战的进攻者来说,将资源集中在某一点上就尤其重要。比如在某一区域采取集中开店模式,彻底吃掉某一区域较大量的市场份额,从而再将其它区域进行逐个击破,或是在品类经营和针对目标群体的服务上,围绕某一品类或是某一群体,从采购、配送、营销、服务、设施设备、客情维护等系统都做到资源的尽量集中,从而将某一品类方面的经营优势放到最大化,致使哪怕是领先者在此方面都无法竞争;
3、注意发展边际效应;
由于各种资源的相对集中所导致的优势地带的相对狭窄,导致了侧翼作战者的目标群体有限,要么是区域上的限制,要么就是认知上和经营品类上的限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顾客购物决策树的分析就尤为重要,通过对顾客购物决策树的分析,我们可以将顾客的认知集中到一个领域的同时,从边际上去寻找更多的拓展机会,最大程度去满足顾客的需求。
最后是游击战。
游击战是小规模的经营者有必要掌握的竞争手段。不同于侧翼战的是,侧翼战是找到一个暂时无人竞争的领域从而不断投入不断集中资源去将该优势做大,但游击战的主体却由于资源的相对匮乏以及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弱的原因,只能选择一种相对灵活的竞争方式。
因此,也有几条可以借鉴的原则:
1、机会第一;
对于游击战的主体来说,快速盈利,快速获取第一桶金从而在市场上得已立足才是根本,其余都是其次。因此,可以进入那些相对狭窄的领域进入竞争,例如可以选择与医院的合作、或是引进市场上较新的高毛利品种进行快速的营销投入快速获取回报等等,总之必须要发挥相对灵活的优势,注重市场机会的把握;
2、在一旦受到攻击时,要尽快退出竞争;
游击战的主体,相对弱小,也相对灵活,但由于资金实力等方面的问题,最忌与竞争对手长期做消耗实力的对抗,因此,选择竞争领域的'时候就要注意,最好是选择大型竞争对手不愿进入的领域,而且要注意投入的回报周期。如果是投入太大、回报周期太长的项目应考虑放弃,不能受到利益的诱惑而贸然投入,而导致泥足深陷。在一旦出现竞争对手作大量投入与自己争夺市场份额时,就应快速退出。
3、利用结盟的力量:
药店平价策略走到今天,一些常规品种上和品牌品种经过众多大型连锁不断地打压,加上小药店、小连锁在采购能力上的先天不足,此部分品种几无利润可言,但这些品种又如同可口可乐之于超市,属于不得不经营的内容。加之小药店和小连锁由于实力问题,也不可能有能力去发展自己的代理、贴牌
品种,在此局面下,再加上强势竞争对手进入后如果再采用以常规品种、品牌品种零利润或是负毛利的低价策略快速侵占市场掠夺顾客资源时,小药店很容易由于实力薄弱以及因为利润线被打断而被彻底击垮。因此,走上结盟之路是众多小型药品零售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手段。像国内的众多药店联盟如特格尔、pto等,提供了众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毛利品种,可以让小药店在品种上寻求与大连锁形成差异化的同时,维持自身的毛利;同时,也可以借助药店联盟提供的促销支持形成在强势竞争对手的间隙中独特的生存之道;
4、发挥服务优势,重视发展高端客户:
大、中型连锁往往以低价、促销策略拉拢并稳固一大批低端顾客,以会员策略巩固一批中端顾客,然而由于大型连锁快速扩张的背后,往往员工素质并不到位,虽然表面上服务标准化相对到位,但服务的根本——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却很难落地实施。大多是死板僵硬地采用一些标准化服务用语去营造服务氛围。然而对一些高端顾客——老病号、重症患者、特病患者却根本无法关注到位。小药店的优势就是灵活,而且小药店的经营者往往就是具有一定医药专业背景的投资者自己。因此,在服务上,在商品上、促销上都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去拉来顾客和稳住顾客。比如可以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去结识一群老病号、重症患者,在提供一定专业服务,比如采用经常上门提供量血压、测血糖、用药咨询或是甚至帮忙做些简单家务、经常上门看望并嘘寒问暖的方式来建立牢固的客情关系,并根据顾客的实际情况来保障顾客的用药需求。这类顾客往往用药量大、用药类别相对单一,在建立多个这类似的稳定顾客后,哪怕仅仅只是一家小规模的药店也能够在强势竞争对手林立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以上,是我总结的药品零售企业在制订发展计划和营销战略时根据自身的规模、市场地位等因素可以借鉴和参考的一些方法。纯粹个人之见,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同业指正,同时鉴于篇幅,关于细节问题也欢迎业内人士更多地与我进行更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战争的目的是使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为打到这个目的,必然要使敌人无力反抗。而使敌人无力反抗就务必要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那里的军事力量就应包括军队和敌人的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因为战争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所以其务必在感情的范围之内。因此战争的精神力量不就应忽视也不能忽视,个性是在一些关系生死的殊死的斗争中。使敌人无力反抗必须要摧垮其国家和人发的抵抗意志,在理论上至少是这样的,其表面的特征能够是签订和约,要求苟合。这些特征至少说明敌人目前承认了失败,以后怎样样那是以后的事了。
在概念上分析,使敌人无力反抗会使斗争趋向于极端,然而在现实中务必也完全有必要对其修正。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不会为纯粹的逻辑而获得力量。战争是充满偶然性的,这也是因为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在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们在战争尤其是在激烈的战争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任何的疏忽都会导致战争进程的变化(相对于战争发生前的预测的)。这也是偶然性。
在任何时候不能忘掉,战争是政治以另外的一种手段的延续。因此政治目的始终存在于战争的始末。也许战争过程的进程对原先的政治目的有影响,甚至较大的影响。但是我们通常认为这种影响一般不会根本影响原先的政治目的或是影响的限度极为有限。需要说明的是,在两方敌对感情和意图不强或是力量相对称时,政治目的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全左右战争的进程。即使在一般条件下,政治目的也会极大的影响战争的进程,或是严格控制其规模,或是无忌的放大其规模(即使没有什么真正的敌对意图和目的)。通常状况下是严格控制其规模。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是战争的固有属性。政治往往要比战争理智精明的多。而战争本身往往是充满偶然性的,暴力的。其中人的感情是关键的因素。
在现实中消灭敌人的军队和意志力往往要思考自我的消耗,要思考自身是否会被敌人消灭,还有当敌人的防御强于进攻时产生的间歇,这样战争也不会向极端发展。综上思考由于自身的顾虑和客观的状况可能会使战争进程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好像使我们以前的分析失去了好处。实事也说明在很多的状况下真正的战争(即是两方的真实的撕打)并没有发生。就应认为战争中进行的军事行动就应包括两个方面的资料:一是为真正的战争进行的所有的准备,包括军事动员,物资运输,军队的调整集结。二是真正的战争,真正的撕打。能够明白在两方的力量相差悬殊时,当一方认识到对方的军事力量远远超出自我的力量时,就自动的放下抵抗。这也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战争进程已经开始了。
这种不确定性并不与战争的目的即使敌人无力反抗矛盾。因为当一方不为消来敌人做准备或决心不进行决占而对方抱有用心的目的时刻消灭对手时,这一方在战争中必然会处于不利的局面,因为他在战争中在没有判定出对方不进行决战的状况下做出了消极的不决战的决心,这样在战争中他必然处于慌乱并且不能集中力量,最大限度使用力量。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可悲的。
所以使敌人无力反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摧垮敌人的意志力这个战争目的虽然不是每次战争都要到达的目的,但是它自战争一开始就存在于所有的军事行动中,只是由于政治目的或其它原因缓和或是遏制了。
《战争论》,19世纪军事理论顶峰的伟大之作,可与《孙子兵法》媲美的西方经典军事著述。《战争论》是军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觉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方法系统地总结战争经验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术价值。这部著作不仅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来源之一。
克劳塞维茨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
非军事界的人可能没有系统地读过《战争论》,但相信大多数人对军事是政治关系的延续这一名言都耳熟能详,这一名言即出自《战争论》。《战争论》是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观察、研究、分析的结晶。它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作者克劳塞维茨,普鲁士将军,被称为研究战争而真正摸索到其主题之根本的第一人。也是采取一种对军事史的任何阶段都能适用之理论的第一人。他很早就参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后进柏林陆军大学就读。做过拿破仑军队的战俘,一年后又投入各种战斗。1818年升任少将并担任母校校长。1830年离开军校接任炮兵训练总监。这部军事哲学书,是他把自己历史研究的成果和战争经验融合成一个完整的观念。在他突然去世后,被其遗孀在一个密封的包裹里发现。克拉塞维茨曾一再强调,他的原则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导。教育未来战争领袖的心灵,又或在其自我教育中提供指导,却不陪伴他走上战场。合理的理论并不能代替富有创造性的实践。这是克劳塞维茨的一贯坚持!经过了一战、二战的炮火,尽管有作者所处时机避免不了的局限,这部书依然被世界上大多数军事院校列为经典,为世界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熟读。克劳塞维茨被认为真正触到了战争的本质,他本来就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这部书是哲学,而不是操典。凡事研究战争的人,不管是军人还是文人,都应该有所了解。
尽管《战争论》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但其中阐发了一些在战争理论中引起一场革命的主要思想!
一、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1.战争绝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
2.政治决定战争。
3.战争反作用与政治。
二、消灭敌人军队与保存自己军队的目的相辅相成。
1.适情确定战争的目的。
2.消灭敌人军队是战争的最高目的。
三、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战争理论。
1.理论应是一种考察而不是死板的规定。
2.光辉的战例是最好的老师。
3.战争理论必须考虑时代的特点。
四、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1.军事天才是各种精神力量和谐的结合。
2.军队的武德是一种可以单独考察的特殊的精神力量。
3.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融合在一起的。
五、民众战争,是战争的发酵过程的扩大和加强。
1.民众战争是战略要素突破过去人为的限制的结果。
2.民众战武装是一种巨大的战略防御手段。
六、进攻和防御两种作战形式是相互交错的。
1.防御是由巧妙的打击组成的盾牌。
2.防御是一种较强的作战形式。
3.迅速而猛烈地转入进攻是防御最光彩的部分。
七、战略上最重要的准则是集中兵力。
1.数量上的优势是最普遍的至胜因素。
2.要在决定的地点和关键的时机集中兵力。
1832年,普鲁士过世将军克劳塞维芡的著作《战争论》问世,这本书首度以战争事实来印证探索战争的共通法则,迥异于仅描述战争或只研究武器技术发展的兵书,而成为近代兵学的原典。时至今日,《战争论》被译成多国文字而影响了现代各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的战略思想,并被列为西点、圣西尔等重要军事学校必读经典,克氏也成了世界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战争理论家。流传150余年的《战争论》,字字珠玑,随处摘取一句作为论例,顿觉光芒四射,这天,它最后在我的手中!
读完全书后,我得到一个结论:要做营销,就必须要读《战争论》!克劳塞维芡将战争描述的是如此出神入化,读着都能够闻到一股浓浓的硝烟味,似乎参与了这一场“大战”!
书中有一句很的话,我觉得是最经典的,特引于此——“要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着队伍走向胜利。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茫茫黑暗中,用自我发出的微光,带领队伍前进。”
克劳塞维茨在探讨战争的属性问题时认为,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战胜敌人、打败敌人,透过战争的全部现象就其本身的主要倾向来看,战争是个奇怪的三位一体:暴烈性的要素,使战争成为一种盲目的自然冲突,概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动,使战争成为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性,使战争成为一种纯粹的理智行为。这三个方面,分别主要同人民、统帅和它的军队以及政府有关。他说:这三种倾向像三条不一样的规律,深藏在战争的性质之中,同时起着不一样的作用。
他在探讨战略和战术区别的问题时指出:战术和战略是在空间上和时光上相互交错,但在性质上又不相同的两种活动,如果不精确地确定它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
他还在把所谓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联系起来考察的基础上指出,由于在纯概念的抽象领域里:所思考的对象是一场自行其是的、除了服从本身内在的规律以外不受任何其他规律约束的那些力量的冲突,因而它导致了战争的行动在经常不断的相互作用下趋向极端。
《战争论》,从战场血淋淋的角度,让我真正领教到它的残酷,也体悟到商战的激烈,透过这本书,我庆幸有缘能比别人早一步去吸收。其实,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往往让我们忽略了——在我们前进的同时,点亮一丝光束,告诉所有的人,我在路上,我在前进!所以,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这样去做,也就造成了他永远成不了好的“领航员”。
这天,真的感谢克劳塞维芡《战争论》,也感谢他给了我一把光束,我会紧握着这道光,告诉我身边所有的人:我在路上全速前进!
古语言: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这是感触是非常难得的,它是我们去写作读书笔记的宝贵素材。你对写读书笔记熟悉吗?你不妨看看战争论读书笔记精选,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由于时代的限制,书中的一些观点是不正确的,有些观点,特别是一些军事学术上的具体问题,同今天的客观实际不相符。但是作者是第一个自觉地采取辩证法研究战争理论的军事家,也得出了一些至今看来仍然正确的论断。恩格斯和列宁对其中某些观点也有过好评。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曾说:“目前我正在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他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奇特的,而书的本身是很好的。”
克劳塞维茨不是一个在战场上很有成就的军人,他的一生没有经历过什么重大的战役。此外,虽然深受德国哲学的影响,但是他还称不上是哲学家,所以他写的书既算不上地道的军事著作,也算不上地道的哲学著作。但是关键在于他有了创新,用哲学的方法来解释了军事学。
实际上,这本书是他xx年的手稿,在他死后由他的夫人帮他整理出版,书中很多的章节都不完整。克劳塞维茨自己也曾经在遗稿中说过:假使我过早地去世,因而中断了这项工作,那么现有的一切东西当然只能叫做一堆不像样的思想材料了。它们将会不断地遭到误解和任意的批评。
《战争论》读后感2000字
《战争论》是十九世纪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所著。作者的思想受当时的德国古典哲学影响很大。由于时代的限制,书中的一些观点是不正确的,有些观点,特别是一些军事学术上的具体问题,同今天的客观实际不相符。但是作者是第一个自觉地采取辩证法研究战争理论的军事家,也得出了一些至今看来仍然正确的论断。恩格斯和列宁对其中某些观点也有过好评。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曾说:目前我正在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他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奇特的,而书的本身是很好的。
克劳塞维茨不是一个在战场上很有成就的军人,他的一生没有经历过什么重大的战役。此外,虽然深受德国哲学的影响,但是他还称不上是哲学家,所以他写的书既算不上地道的军事著作,也算不上地道的哲学著作。但是关键在于他有了创新,用哲学的方法来解释了军事学。
实际上,这本书是他12年的手稿,在他死后由他的夫人帮他整理出版,书中很多的章节都不完整。克劳塞维茨自己也曾经在遗稿中说过:假使我过早地去世,因而中断了这项工作,那么现有的一切东西当然只能叫做一堆不像样的思想材料了。它们将会不断地遭到误解和任意的批评。
如果作为读者你想从这本《战争论》中得到一些打仗的诀窍,那么你肯定会非常失望。因为这本书通篇描写的是什么是战争,而不是如何战争。在这本书中,我个人觉得他得出的比较有价值的观点有一下几点:
一、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即暴力)的继续。他的这个观点得到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公认,应该说这是这本书中最最重要的贡献,即使意思形态不同的共产主义者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列宁在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的社会沙文主义的斗争中,曾不止一次的引用过作者的这句名言,同时还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始终把这一原理公正的看作探讨每一次战争的意义和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向就是从这个观点出发考察各种战争的。在书中他定义了一种绝对战争的概念,即最大限度地使用暴力手段。但是实际战争中,好像并没有这种战争发生。不管战争惨烈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达到作者笔下的绝对战争的标准。当这种战争被弱化后,他背后的主谋(政治)就浮出了水面。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战争只能被定义为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
二、人民战争。他的这个观点比***要早提出近一百年,所以有人曾经提出***的军事思想不过是克劳塞维茨的翻版。(在战争年代,***的确拜读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至于***是否剽窃别人的观点,这个命题就让历史学家求证去吧)。人民战争这个概念虽然在书中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但是毕竟是作为一种战争的方式提出来了。这与他用辨证的方法写军事学著作一样,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人民战争的描述主要出现在他书中山地作战和后勤这两大块。
三、指挥系统扁平化。这个概念不知道是不是由他首次提出来的,但是无论如何,这个观点和现代的军事指挥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不谋而合的。例如美国的的未来战场指挥系统中,作战指挥部可以对单兵直接下达作战命令。这样既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也避免了信息在多次转达(传统的信息传达方式)后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或者被夹杂了很多传达者的主观意见。
四、提出了战略和战术的划分。虽然现在有很多关于战略和战术的划分标准,但是克劳塞维茨的划分方法也还是比较独特的。他指出:战术就是如何战斗,而战略就是如何运用战斗。
简单的说了一些我认为《战争论》中比较有意义的四点后(其实远不止这些,只不过水平有限,还有就是懒得写),也应该对他错误的观点进行一下驳斥。
一、防御是比进攻强的形式。
这个观点是充斥这整本书的观点,书中作者认为,防御是消极的,进攻是积极的,防御的最大利益就是等待。因此,防御者通过防御比进攻在形式上强的因素来抵消进攻者在实力上强的要素,从而达到彼此平衡的状态。其实作者这样把防御和进攻单独的列举出来谈是不正确的,因为,任何进攻都会以防守而结束,而防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攻。(都是指广义上的)应该说防守和进攻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实作者在最后的几章中也提到了进攻和防守不可分割,可能因为是手稿,所以造成了我无法领会作者的原意。但是进攻和防守在我认为绝对没有强弱之分。
二、万物绝对化、极端化。
可能作者是因为受了当时哲学的影响,什么东西都会追求绝对的概念,不时的就会使得自己陷入追求极端的逻辑怪圈中(当然,读者更受罪)。例如,他指出只要是战争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动用暴力。他曾经痛斥不流血的战争这种观点,认为在战场上一定要歼灭敌人的主力。虽然他指出了战斗力中精神要素的重要性,但是他不明白攻心为上的战争规则,也不懂得上兵伐谋的道理。而关于这点,我国的孙子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其实这种暴力最大化观点和他提出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矛盾的。因为,从广义上来讲,既然政治是战争的目的,那么战争就必须受到政治决策者的影响,也就是说,政治的眼光要超越战略的眼光。如果一味追求暴力最大化而忽视政治,那么政治必将成为战争的奴隶。而且,如果战争一味追求暴力,那么战争就称不上艺术,而应该改名叫屠杀。
战争的起源或萌芽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呢?战争这个名词会不会从我们的字典里消失?读完《战争论》我只得到一部分答案,还有一部分答案可能永远无法明白。
战争是敌我双方搏斗无限放大的结果,战场上,我与敌人搏斗为了生存,我会尽一切办法打败敌人,格斗技巧,武器状况,都可能决定我的生死。无数个我这样的军人去搏斗,去打倒敌人,那就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武器状况,军人整体素质,阵型,战术等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所以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对大清的木质船,大刀片子占有绝对的优势,也自然能得到战争的胜利。
那么战争起源于何处?远古时代人少,不可能有战争,只有两个野人为一个雌性野人打架或决斗,就像动物那样为了交配而已,其实就是为了生存的延续。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出现了部落与部落,人种与人种,国家与国家的战斗,说到底还是为了一种目的,一种更好的发展,生存的目的。如日本的扩张就是为了适应人口的增多。所有的战争都逃不开这样的目的。从原始的征服到现代的政治。都是为了获得利益,如果没有利益,就没有人愿意去战斗,战争是两败俱伤的,从来没有赢家。所谓的胜利只是将自我的损失加于敌方而已。所以战争是政治的一种手段,一种得到利益而流血的过程。
人存在于世界,如果不克制自我的欲望那么就一向会有争斗,小则国家内部而已的阶级利益矛盾,大则国与国的生死存亡。战争会与人的思想境界有关,人类从来都是在索取,向大自然,向自我有潜力征服的国家,(所以有了殖民地,有了奴隶)。上天给予人有限的潜力,人却有无限的欲望。
所以战争萌芽于人类的欲望,随着社会进步,有了国家有了政治制度,战争就成了统治者获取更大利益的工具。从秦灭六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逃出这个范围,打着民族强大复兴的旗号去强行夺取其他民族发展的权利(殖民要求,租界,关税,巨额的战争赔款),人类多么可耻啊!!而战争则成为政治的手段,成为别国插手他国的工具。
而战争能否消失就在于人类社会能否真正的团结在一齐,没有国界,没有人种的歧视,让教育真正发挥作用,认识到我们都是地球人。那样战争才有可能真正的从字典里消失。
而《战争论》从政治的角度出发,认为政治主导战争,战争只是手段,政治才是目的。这很正确,认识到这点,我们看待一场战争就更能有力的把握它。我们不需要思考“忘战必危,好战必亡”等格言,记住政治的目的就能深刻的理解战争,美伊战争就大概如此吧。人类的最终归宿就应还是一个大同社会,但愿都能认清战争的本质。
中国人爱好和平,我们不期望战争,但若要是认为我们好欺负,你们有潜力征服,那么来吧,我们理解挑战。你用你的价值观衡量世界,我必将你的价值观还到你的身上。明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同时不要忘了一句话:兵者,国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要我说读后感谈不上,我认为你把握以下所说的就差不多了,毕竟是欧洲版的《孙子兵法》,其权威性应用性自然无与伦比,一千个有一千个战争论,你心里的想法远远比他人提供的更重要,你说呢。
克劳塞维茨通过军事活动的考察认为,军事活动具有自己的特点,"企图为军事艺术建立一套死板的理论,好像搭起一套脚手架那样来保证指挥官到处都有依据,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1卷,121页)事实上,无论这种死板的理论多么面面俱到,都不可能完全解决战争理论与战争实践之间的矛盾。为消除战争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理论不应是对战争实践的规定,而应是一种考察。"这种考察就是对事物进行分析探讨,它可以使人们对事物有一个确切的认识,如果对经验进行这样的考察(对我们来说也就是对战史进行这样的考察),就能深入地了解它们。"
(第1卷,122一123页)也就是说,理论不应当成为一套供战场上使用的代数公式,不能通过规定死板的原则,为人们指出狭窄的必然的道路。相反,理论应该"成为通过书本学习战争问题的人的指南,到处都为他们指明道路,使他们顺利前进,并且能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防止他们误入歧途";"理论应该培养未来的指挥官的智力,或者更正确他说,应该指导他们自修,而不应该陪着他们上战场,这正像一位高明的教师应该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智力,而不是一辈子拉着他走一样。"
(第1卷,123页)总之,战争理论主要是帮助指挥官和从事战争的人们"确定思考的基本路线,而不应像路标那样指出行动的具体道路。"
(第1卷,124页)只有根据上述观点,才能消除战争的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建立一种令人满意的作战理论,即是说,建立一种有目的、切合实际的作战理论。而且这种理论只要运用得当,就会不断接近实际,以致消除理论脱离实际的反常现象。克劳塞维茨认为,要考察战争,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从研究和思考中获得,也可以从战争实践中获得。指挥官应该像蜜蜂从花里采蜜一样,善于从战争生活中吸取精华。在克劳塞维茨看来,是否运用战争史例是一回事,运用得是否恰当则是另一回事。并认为,能否正确地运用战争史例,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地说明和理解有关的战争问题。还由此扶出了运用战争史例的四个着眼点:"第一,用史例说明某种思想。在论述问题时,当作者的思想不能为人们所理解,或者容易被人误解的情况下,引用战争中的史例来说明自己的思想,以保证读者能正确理解作者的原意。第二,用史例说明某种思想的运用。既一般地论述某种战争手段有效性的思想,又应注意引用战争史例指明使用手段时的各种具体情况。第三,用史例证明自己的论点。当需证明战争中的某种现象或某种行动,可能会产生何种效果或结果时,用过去已发生的事实往往更有说服力。第四,通过详细叙述某一史例或列举若干史例从中吸取某种教训。
优秀的书籍会使一个人的品德不断提高,不断上升,作品是作者埃尔热写的,读后很让人感动,令人感慨良多。读后感分为哪几个部分?根据您的要求小编为您整合了一些优质的信息“战争论读书笔记”。
《战争论》,19世纪军事理论顶峰的伟大之作,可与《孙子兵法》媲美的西方经典军事著述。《战争论》是军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觉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方法系统地总结战争经验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术价值。这部著作不仅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来源之一。
克劳塞维茨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
非军事界的人可能没有系统地读过《战争论》,但相信大多数人对军事是政治关系的延续这一名言都耳熟能详,这一名言即出自《战争论》。《战争论》是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观察、研究、分析的结晶。它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作者克劳塞维茨,普鲁士将军,被称为研究战争而真正摸索到其主题之根本的第一人。也是采取一种对军事史的任何阶段都能适用之理论的第一人。他很早就参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后进柏林陆军大学就读。做过拿破仑军队的战俘,一年后又投入各种战斗。1818年升任少将并担任母校校长。1830年离开军校接任炮兵训练总监。这部军事哲学书,是他把自己历史研究的成果和战争经验融合成一个完整的观念。在他突然去世后,被其遗孀在一个密封的包裹里发现。克拉塞维茨曾一再强调,他的原则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导。教育未来战争领袖的心灵,又或在其自我教育中提供指导,却不陪伴他走上战场。合理的理论并不能代替富有创造性的实践。这是克劳塞维茨的一贯坚持!经过了一战、二战的炮火,尽管有作者所处时机避免不了的局限,这部书依然被世界上大多数军事院校列为经典,为世界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熟读。克劳塞维茨被认为真正触到了战争的本质,他本来就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这部书是哲学,而不是操典。凡事研究战争的人,不管是军人还是文人,都应该有所了解。
在读完鲁登道夫的《总体战》和乔良老师的《超限战》之后,今天开始读《战争论》了,这对于我来说已经是第三次翻开克劳塞维茨这本经典之作了。还记得第一次是在进入大学之初,我慕名而来,但是在翻了五六页之后,深奥难读的文字,枯燥无味的论述让我彻底打消了读下去的念头,我的第一次尝试也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第二次是在伊拉克战争之后,由于研究“社会化战争”这个课题的需要,我鼓足了勇气再次翻开了那本放在书柜角落,并已经落满灰尘的《战争论》,这一次我几乎是用火柴棍撑着眼皮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上中下三册翻了一遍。翻是翻完了,但是基本上就没有看懂,唯一的收获就是记住了一句话:“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而如今我又一次翻开了它,面对长达一千多页的这本书心情是复杂的,我希望此次能够从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但心里不禁有些担心自己能否坚持把它读完。读《战争论》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它需要耐心,需要毅力,需要我们用脑子去思考、去体会。书有不同类型,当然我们读书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对于《战争论》这样一本作者用了毕生心血写成的经典之作岂能想读武侠小说一样呢?
读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学习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踏实的学风,没有读书破万卷的积累,我们那里可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呢?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下也没有绝顶的天才,人需要付出才可能得到回报。回首四年大学生活,洋洋洒洒写下了三十多万字,也有不少得以见报,小试牛刀,小小的成功心情是喜悦的。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奋斗的开始,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写得多了渐渐有些江郎才尽的感觉,在研究一些深入问题的时候我才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
读书是需要坚持的,学习也应该是一种习惯,静心、静心、再静心,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是该磨刀的时候了,停下笔,多看书。如今在一次翻开《战争论》我也不期望能够完全将他吃透,只是希望有所收获,并希望以后看第四遍、五遍、六遍的时候每次都能有所收获。
19世纪军事理论顶峰的伟大之作,可与《孙子兵法》媲美的西方经典军事著述。《战争论》是军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觉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方法系统地总结战争经验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术价值。这部著作不仅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来源之一。
作者克劳塞维茨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他先后研究了1566~1820xx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
《战争论》首次把西文军事思想综合成为一个具有内存联系的理论体系,初步揭露了战争的复杂本性、内存的运动规律、整体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战争上升到战略层次、战术层面等系统内容。
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我就给他做一下广告了,可惜没有广告费,哈哈。
本以为《战争论》将是很军事的一本书,就是会有什么战争图例啊,战争剖析啊什么的,反正看起来应该挺费劲,因为毕竟是论述战争的经典
可是一看,这书太棒了,我简直不能认为这是一本战争书,真的,这是一本关于哲学,关于修养的书,或许就叫战争艺术吧
能深刻影响人一生的书,对我来说,并不算多.但这本书显然是其中之一.
一个民族的活动种类越单调,军事活动在这个民族中越可能占据重要的地位。出现军事天才的机会就越多。
对这本书最初兴趣起源于作者与拿破仑之间的些许微妙联系。作为“军事天才”的拿破仑,他的辉煌他的落魄都为人们津津乐道,因而探索他的事业巨细也成为了我的一个小兴趣。说到战争,虽然这本战争论距离我们已有好些年份,但是,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很多信息不因时间为转移,只要世界还存在着与当世之时共同的某一属性。
放眼近年来的伊拉克战争,我们可以明白,战争无非是国家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自我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看待战争,研究战争,战争论精心研究了战争中的一切因素,分析对当今战争理论和实践有相当大的指导借鉴作用。
其实,处于自身的局限性,对本书最大的印象就在于本书关于人道主义的否定给予了我巨大的冲击力。善良者希望在炮火中寻得平衡,幻想着类似电影一样可以巧妙的处理大慯之事的幸运办法,然而人道主义赋予我们的善良唯是的道德观念在战争这里往往覆于破灭,战争的实质就是如此残酷。
不造成破坏又使对立方臣服的意志并不能冠冕堂皇的称之为战争的艺术,这也并不是军事艺术真正的发展方向。纵使此论观之甚美,但其实质是必须克服的错误思想,不能犹豫厌恶残暴这个要素就忽略其艺术本性,客观存在之物,我们需要正视。
另一点论述与之有类似的情结,也确实让我在如此浩瀚的文字中产生了些许共鸣,既为不确定的感情因素。我们的理性告诫我们应该追求斩钉截铁的“是或不是”,我们的情感却驱使我们逗留于“大概”“也许”之间。哲学探索和逻辑推理的道理会将人引入陌生的“冰冷”世界,而侥幸的情感则带人步入偶然的幸运国度。尽管概率不定,但思维的惰性总是让人们偏至于感性的不肯定。
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见。排斥肯定,实际上是对自我规箴的逃避,将事情或事物推至“不确定论”则是为自己找到龟缩的硬壳,世界本为相对,大范围运动中确实存在多方不确定,以巨论小,言其不顺可,言其顺亦可。这就是“不确定论’者的法宝。
一切若都定位未知,那世界则太为混沌了。
“营销的首要原则跟战争一样,也是要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特劳特”药品零售市场发展到今天,如果剥离政府干涉、地方保护等特定因素,药店与药店之间的竞争往往已进入到残酷甚至血腥的地步,任何一个市场在没有特定情况变化的前提下,从来不会也不可能会平白无故多出一块蛋糕。任何一个市场竞争的胜出者,无一不是依靠大量从竞争者手中掠夺顾客资源从而取得胜利。中国营销专家杨清山就曾研究过中外80例著名商战,发现每一例营销主体的行为均具有明显的侵略性,比例为100%。因而就提出了市场侵略论,认为企业没有侵略就没有市场,没有侵略就没有发展,企业必须有效地打击、扼制竞争对手,才能达到竞争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同战争一样,弱肉强食,就成了这场残酷游戏中的唯一准则。因此,在大连锁发展的过程中,总是有大量的小药店、小品牌倒闭或是改弦更张。这是确实存在,也是我们必须去面对的残酷现实,这就是营销背后的战争本质。
市场竞争态势瞬息万变,在相互较量的过程中,胜出总是难以绝对,今天的胜利并不代表长久的胜利,为了取得胜利,各对手之间各种降价、促销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却往往并不奏效,彼此都挣扎在疲于奔命的边缘,企业疲惫、员工抱怨。唯有彻底地取得市场统治权才能使企业的生存进入到良性状态。因此,“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就成了争夺市场统治权的的必由之途。
在战争中,经过数千年来人们的血与火的经验教训积累和总结,产生了大量优秀的军事著作,提出了大量值得借鉴的军事经验和军事原则,同样,药店与药店之间的商业竞争中,要想用最小地投入,最快速地赢得市场统治权,同样也有着一系列可遵循的商业原则。
首先,在研究我们采用何种商业策略去取胜于一个局部市场或是进攻一个局部市场之前,我们首先应当研究的是我们在这个市场上处于怎样的一个竞争态势下,即自己的市场地位如何的问题。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蓝彻斯特法则,它以市场占有率为指标,为企业提供了达到市场安全地位的营销目标,可供借鉴和参考:
1、独占比率:73.9%。此时企业具有绝地的竞争优势;
2、寡占比率:41.7%。安全值,只要能保持此一数字,就能在未来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3、领先比率:26.1%。下限值,低于此数字,即使是第一品牌,市场地位仍不稳固,随时可能会被打倒;
4、影响比率:11%。表示已足够对整体市场产生影响;
5、存在比率:7%。不到此数字,不被承认具有竞争者的价值。
如果把药品零售市场中的市场地位比作是一个阶梯的话,那么,每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区域市场上(比如县、区),处于顶端的是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是一家公司,占有率的第2和第3名处于阶梯的第二层,再其后的3至4家处于阶梯的第三层,剩下所有的小公司、小药店都处在阶梯的第四层。
任何一个市场竞争主体都必须要根据所处的市场地位来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
第一种是防御战。
每一个独立市场上,只有处于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市场领导者才有资格针对崛起的竞争对手而发起防御战。
防御的实质是利用各种防御条件和防御因素,逐次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造成对自己有利的兵力对比。从连锁药店经营来说,一个区域市场的领先者,往往
具备几个特征:良好的当地品牌形象、在当地核心商圈具有经营时间较长且单店销售额处于当地领先地位的主要形象店、良好的当地政府关系背景、店长和员工队伍均相对稳定且成熟、主推品种在当地具备较强的消费群基础、主要门店均具备医保刷卡资质。以上这些优势,均是良好的防御条件,也是竞争者在短期内难以取得快速突破的一个个瓶颈。具备了上述条件,也就具备了发起防御战的先决条件。
以下,是发动防御战所必须遵循的几条原则。
1、不断地自我改进;
竞争导向与顾客导向两者是支撑企业向前发展的两大导向性因素,根据市场占有率的变化,两者的重要性总是在交替变化的。作为市场领先者,顾客导向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首要因素。因此,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去关注消费群的变化与需求、不断地自我改进是巩固顾客忠诚度的重要手段。在此过程当中,就必须随时对经营过程中比如商品、配送、价格、服务、营销手段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导致顾客发生抱怨的因素一一进行修复。很多地方性企业最终丢失掉自己原来的领先地位,大多数时候就是由于自我革新精神的缺失,导致顾客需求长期无法得到满足和积累太多顾客抱怨,因此在其它跨区域经营的连锁企业的攻击下一触即溃。2、在需要时重新定位,别给顾客改变的理由;
“定位”是营销大师特劳特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对当今市场营销理论影响最为深远的营销思想。其核心理念是以顾客的心智资源作为阵地,营销的成功以成功地占领顾客的心智资源为成功。药店经营当中,对定位的运用就是通过企业形象、价格形象、促销手段、服务理念等,去强化一个可以深深植入顾客脑海的概念,最终在顾客心目中形成“这是什么样的一个药店”的强烈印象。在此印象与顾客主要需求形成对接,并获得顾客认可的时候,这个药店也就成功了。任何一家地方性领先企业都有一个深植于顾客心目当中的牢固定位。经过我们大量的数据调查显示,大多数老牌的地方性领先企业、销售额领先的药店,很多是凭借“价格低”这一核心定位取胜的,然而价格优势毕竟只是促成顾客消费的因素之一,并不是全部,而且随着顾客群体的变化和消费能力、消费意识的变化,这一优势迟早会被弱化,同时,即使是同一定位本身,它的支撑点也容易被新的竞争对手发动的更为有力的攻势所切断,因此,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强化定位、再次定位、重新定位就非常有必要。即使你形成的是牢固的低价定位,但在竞争对手足够力度的价格策略、宣传手段的攻击下,你的低价形象仍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所取代。或者你的优势在于价格,但在竞争对手良好的企业形象、服务形象的打压下,如果你仍是维持一成不变的老样子,员工懒懒散散,门店脏乱不堪,即使你有仍占据牢固的低价形象,但随着顾客消费观念的变化,顾客消费场所迟早会发生转移。所以在对发起进攻的主要竞争对手进行研究的时候,首要关注的应是竞争对手的优势,在竞争对手立足未稳的时候就用同一定位,然而更大的优势来覆盖竞争对手优势,从而使顾客放弃改变的理由。换言之,如果对手的优势在于价格,那么我们就应该以更为突出,更加有力的价格政策和宣传手段去压制它、如果对手的优势在于服务形象,那么我们就应当以更为优质的服务形象去覆盖它。这一要点跟上一要点不同之处在于,上一点着重于顾客导向,以自我更新为主要措施,而这一点则着重于研究竞争对手的优势所在,针对竞争对手和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作为一个市场领先者最重要的优势,就是防御优势。防御优势使得固有存在的一些条件,如门店位置、地方政策保护、顾客认知、医保、消费习惯变得如同
一层层的壁垒,任何竞争对手都不可能实现短期突破,这一时间差足以让我们去强化或是重新定位。因此,作为一个领先者,可怕的其实永远不是竞争对手,可怕的是我们不去改变。
3、随时关注竞争对手的变化、时刻准备阻止竞争者所发动的营销攻势;大多数进攻者都必须依赖发动强大的营销攻势去赢得胜利。进攻者分为两类,一是新进入者,二是市场占有率阶梯的第二、三位。针对新进入者,从选址开店开始,其行动就已经被暴露,此时,就应该从多个方面,比如人员招聘、商品结构、宣传方式、竞争优势等去关注竞争对手的情况,在竞争对手开业之前,就可以有一系列的手段去削弱和打击对手的攻势。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果从一开始就对新进入的对手的攻势进行持续地、对抗地打击,完全可以将对手的先期攻势消弥于无形。一旦对手进入前期营销效果不利,再进行二次、三次炒作就变得难上加难。这就是行业内的“炒冷饭”规律。但最忌讳的是对挑战者的行动漠而视之。
对于市场阶梯里的第二、三名,情况就显得相对复杂。但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研究对手的营销定位、相对优势以及相对变化和弱点。而当对手每一次发动营销攻势时都是一次对自身领先地位的一次挑战,因此,研究其营销定位和相对优势就是为自我完善和打击对手指明了方向。针对竞争对手优势的自我完善应是逐步进行的,当某一方面内部优势已完善到大过对手曾经的相对优势时,可一举发起大规模营销战役或是借竞争对手发动营销战役的同时果断迎战,采用相类似模式、更大规模、更大力度的营销战役对竞争对手进行持续打压直至彻底击溃。第二种是进攻战。
进攻战可由两类市场竞争者来进行,第一种是具备相当实力的跨区域连锁经营者,第二种是本区域市场阶梯的第二、三名。
作为跨区域连锁经营者来说,要打好对一个新进入市场的进攻战,首先从客观条件的把握上,比如选址、政府关系方面,应遵循三个原则和进入时机,否则不应轻易发起进攻战,而暂时只应以侧翼战的形式进行。
1是位置领先法则,任何一个区域性市场,都有其主要商圈,主要商圈内最重要的商铺,当其门面形象好、面积又大过竞争对手核心门店时,这样的商铺就如同战争中的战略要地,如暂无竞争对手占领,而同时当地领先者的主要门店位置并不理想时,则适用于此原则。一旦可以以合理价格顺利取得此类商铺的租用权,就为其后发动有影响力的营销战役提供了先决条件,但运用此原则的时候不可忽略的是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以及该市场规模的大小形成的投入产出比的问题。
2是贴身开店法则,如果当地领先者核心门店相邻近的商铺出现寻租机会,当地药监局对开店距离无明确限制时,则适用于此原则。领先者的核心门店一般都经营多年,具有稳定的顾客群和较强的商圈购买力,在自身优势明显大过竞争对手核心优势时,可运用此项原则。如果后期运作得当,则可借助采用各种营销手段吸引竞争对手多年经营形成的有效顾客群体,迅速击败对手;
3是资源优势法则,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就曾经说过,一个市场进攻者,要想取胜所投入的资源必须是市场领先者的5倍以上。作为一个需要短期内获胜的进攻者来说,有两点很关键,一是对一个区域市场的营销投入必须抱有充分的准备以及足够的实力,要不断投入、不断进攻直至将竞争对手击溃。二是硬件部分必须迅速取得优势。门店经营面积、门店数、门店可视面积、门店位置、经营品项数、商品数、共有品种价格优势、员工素质、服务设施、医保资质等都必须
是我们可量化也是应当快速掌握的硬件优势。综合来看,这些均是资源优势,也是能否获胜的一个个先决条件。
《孙子兵法》就曾开篇明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任何一个跨区域经营者,在进入一个新市场之前,必须对当地药监政策限制、医保审批条件、商圈状况、购买力,竞争对手的实力、竞争优势、商品结构和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在没有足够的实力时和充分的了解之前切不可轻易从正面发动进攻。否则陷入的必将是一场被动的、得不偿失和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甚至是踏上企业毁灭之途的开始。
对于已经进入到市场阶梯第二、三名的市场竞争者来说,要取得胜利就相对容易得多。
以下也有几个原则可以参考:
1、找到领先者核心优势中的弱点,并对其发动进攻:领先者的优势,一定是其吸引商圈内消费者的主要属性,这个主要属性,决定了市场主流所在。但任何优势都只是相对优势,不可能绝对。比如竞争对手的核心优势是低价形象,但其实际价格策略中一定存在可攻击的弱点。比如具有低价形象的竞争者一般均采用高低定价原则,在采用部分品种获取高毛利的同时又采用部分品种维持价格形象。但其部分高毛利的商品就是其弱点所在,与其价格形象相背离;或是对手有明确的低价口号,但其低价口号缺乏有力的支撑点时,则可以用更有力的口号以及更有力的支持点,以实证式营销的手段、以大力度的宣传攻势发起猛烈进攻,一旦领先者核心定位在顾客心智中损失殆尽,想短期之内重塑一个更有力的定位就绝非易事,如此一来,其所拥有的市场主流就完全有可能丢失;
2、不要同时在几个阵地上发起进攻:一个成熟的领先者往往具备多方面的认知优势:比如价格低、服务完善、品种齐全等,但如果想要同时在多个方面发起进攻,除非你已经具备非常优势,否则绝不可轻易为之。因此,一定要将主要竞争对手的几个主要优势分开,首先集中选准其核心定位发起进攻,在一个阵地取得胜利后再将胜利成果逐次放大到其它方面;
3、参看以上三个原则。
第三种是侧翼战。
应该说,侧翼战是对经营者来说最有创意也最具挑战性的一场游戏。发动侧翼战的主体,往往是一些实力并不突出的中小型企业,但如果跨区域大型连锁运用得当的话,也是一种相对稳健而且务实的战略手法。尤其是新进入市场,在采取进攻战的时机、条件不当的情况下,可以以侧翼进攻的方式逐步取得一个个的局部胜利,在时机成熟后一次性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即可迅速赢得全局的胜利。侧翼战是营销战中最具创新性的方法。拿破仑曾说:“对一个可以迂回取胜的阵地,决不要从正面去攻击。”从药店经营来说,可以发起侧翼战的地带其实很多。地段、经营品项、品种、服务等。任何的领先者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哪怕我们面对再强的竞争对手也能找到对其展开侧翼进攻的方法。以下,也是侧翼战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1、先从无人竞争的地带展开进攻;
首先,从地段上来看,某个区域市场的领先者一般都控制住区域市场的主要商圈地段,当竞争对手确实强到我们暂时无法突破时,我们可以采取回避的手段,重点选择到一些次级商圈,如社区等无强势竞争对手渗透的地方,在大池塘里只能做小鱼时,我们可以选择做小池塘里的大鱼。通过逐步吃掉一个个的次级商圈,最终也可以形成对主要商圈的封锁和合围。
其次,如果跟强势对手处于同一商圈的情况下,就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一是从经营品类上看,任何领先者都有其主要优势,要么中药、要么西药、要么器械,或是再进行细分到具体的品种上,比如呼吸系统、儿科、妇科、内服、外用、保健品,任何领先者都不可能把所有品项和品种做全做细做专业。我们都可以选择其最弱项的方面来发动进攻,并尽量从各方面将其做细做专业,同时采用宣传和促销手段来对顾客心智中的此方面认知进行强化,比如可以采用强化某一品类营销力度的方法强化顾客对某一品类的认知,以更具专业优势的形象去与市场领先者争夺某一特定的消费群体,最终形成自己的“蓝海”。药妆店、药诊店都是具有侧翼进攻特色的经营模式;
2、集中,再集中;
作为某一市场的领先者,往往其优势相对全面,但是,作为发起侧翼战的进攻者来说,将资源集中在某一点上就尤其重要。比如在某一区域采取集中开店模式,彻底吃掉某一区域较大量的市场份额,从而再将其它区域进行逐个击破,或是在品类经营和针对目标群体的服务上,围绕某一品类或是某一群体,从采购、配送、营销、服务、设施设备、客情维护等系统都做到资源的尽量集中,从而将某一品类方面的经营优势放到最大化,致使哪怕是领先者在此方面都无法竞争;
3、注意发展边际效应;
由于各种资源的相对集中所导致的优势地带的相对狭窄,导致了侧翼作战者的目标群体有限,要么是区域上的限制,要么就是认知上和经营品类上的限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顾客购物决策树的分析就尤为重要,通过对顾客购物决策树的分析,我们可以将顾客的认知集中到一个领域的同时,从边际上去寻找更多的拓展机会,最大程度去满足顾客的需求。
最后是游击战。
游击战是小规模的经营者有必要掌握的竞争手段。不同于侧翼战的是,侧翼战是找到一个暂时无人竞争的领域从而不断投入不断集中资源去将该优势做大,但游击战的主体却由于资源的相对匮乏以及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弱的原因,只能选择一种相对灵活的竞争方式。
因此,也有几条可以借鉴的原则:
1、机会第一;
对于游击战的主体来说,快速盈利,快速获取第一桶金从而在市场上得已立足才是根本,其余都是其次。因此,可以进入那些相对狭窄的领域进入竞争,例如可以选择与医院的合作、或是引进市场上较新的高毛利品种进行快速的营销投入快速获取回报等等,总之必须要发挥相对灵活的优势,注重市场机会的把握;
2、在一旦受到攻击时,要尽快退出竞争;
游击战的主体,相对弱小,也相对灵活,但由于资金实力等方面的问题,最忌与竞争对手长期做消耗实力的对抗,因此,选择竞争领域的'时候就要注意,最好是选择大型竞争对手不愿进入的领域,而且要注意投入的回报周期。如果是投入太大、回报周期太长的项目应考虑放弃,不能受到利益的诱惑而贸然投入,而导致泥足深陷。在一旦出现竞争对手作大量投入与自己争夺市场份额时,就应快速退出。
3、利用结盟的力量:
药店平价策略走到今天,一些常规品种上和品牌品种经过众多大型连锁不断地打压,加上小药店、小连锁在采购能力上的先天不足,此部分品种几无利润可言,但这些品种又如同可口可乐之于超市,属于不得不经营的内容。加之小药店和小连锁由于实力问题,也不可能有能力去发展自己的代理、贴牌
品种,在此局面下,再加上强势竞争对手进入后如果再采用以常规品种、品牌品种零利润或是负毛利的低价策略快速侵占市场掠夺顾客资源时,小药店很容易由于实力薄弱以及因为利润线被打断而被彻底击垮。因此,走上结盟之路是众多小型药品零售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手段。像国内的众多药店联盟如特格尔、pto等,提供了众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毛利品种,可以让小药店在品种上寻求与大连锁形成差异化的同时,维持自身的毛利;同时,也可以借助药店联盟提供的促销支持形成在强势竞争对手的间隙中独特的生存之道;
4、发挥服务优势,重视发展高端客户:
大、中型连锁往往以低价、促销策略拉拢并稳固一大批低端顾客,以会员策略巩固一批中端顾客,然而由于大型连锁快速扩张的背后,往往员工素质并不到位,虽然表面上服务标准化相对到位,但服务的根本——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却很难落地实施。大多是死板僵硬地采用一些标准化服务用语去营造服务氛围。然而对一些高端顾客——老病号、重症患者、特病患者却根本无法关注到位。小药店的优势就是灵活,而且小药店的经营者往往就是具有一定医药专业背景的投资者自己。因此,在服务上,在商品上、促销上都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去拉来顾客和稳住顾客。比如可以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去结识一群老病号、重症患者,在提供一定专业服务,比如采用经常上门提供量血压、测血糖、用药咨询或是甚至帮忙做些简单家务、经常上门看望并嘘寒问暖的方式来建立牢固的客情关系,并根据顾客的实际情况来保障顾客的用药需求。这类顾客往往用药量大、用药类别相对单一,在建立多个这类似的稳定顾客后,哪怕仅仅只是一家小规模的药店也能够在强势竞争对手林立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以上,是我总结的药品零售企业在制订发展计划和营销战略时根据自身的规模、市场地位等因素可以借鉴和参考的一些方法。纯粹个人之见,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同业指正,同时鉴于篇幅,关于细节问题也欢迎业内人士更多地与我进行更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战争的目的是使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为打到这个目的,必然要使敌人无力反抗。而使敌人无力反抗就务必要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那里的军事力量就应包括军队和敌人的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因为战争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所以其务必在感情的范围之内。因此战争的精神力量不就应忽视也不能忽视,个性是在一些关系生死的殊死的斗争中。使敌人无力反抗必须要摧垮其国家和人发的抵抗意志,在理论上至少是这样的,其表面的特征能够是签订和约,要求苟合。这些特征至少说明敌人目前承认了失败,以后怎样样那是以后的事了。
在概念上分析,使敌人无力反抗会使斗争趋向于极端,然而在现实中务必也完全有必要对其修正。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不会为纯粹的逻辑而获得力量。战争是充满偶然性的,这也是因为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在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们在战争尤其是在激烈的战争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任何的疏忽都会导致战争进程的变化(相对于战争发生前的预测的)。这也是偶然性。
在任何时候不能忘掉,战争是政治以另外的一种手段的延续。因此政治目的始终存在于战争的始末。也许战争过程的进程对原先的政治目的有影响,甚至较大的影响。但是我们通常认为这种影响一般不会根本影响原先的政治目的或是影响的限度极为有限。需要说明的是,在两方敌对感情和意图不强或是力量相对称时,政治目的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全左右战争的进程。即使在一般条件下,政治目的也会极大的影响战争的进程,或是严格控制其规模,或是无忌的放大其规模(即使没有什么真正的敌对意图和目的)。通常状况下是严格控制其规模。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是战争的固有属性。政治往往要比战争理智精明的多。而战争本身往往是充满偶然性的,暴力的。其中人的感情是关键的因素。
在现实中消灭敌人的军队和意志力往往要思考自我的消耗,要思考自身是否会被敌人消灭,还有当敌人的防御强于进攻时产生的间歇,这样战争也不会向极端发展。综上思考由于自身的顾虑和客观的状况可能会使战争进程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好像使我们以前的分析失去了好处。实事也说明在很多的状况下真正的战争(即是两方的真实的撕打)并没有发生。就应认为战争中进行的军事行动就应包括两个方面的资料:一是为真正的战争进行的所有的准备,包括军事动员,物资运输,军队的调整集结。二是真正的战争,真正的撕打。能够明白在两方的力量相差悬殊时,当一方认识到对方的军事力量远远超出自我的力量时,就自动的放下抵抗。这也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战争进程已经开始了。
这种不确定性并不与战争的目的即使敌人无力反抗矛盾。因为当一方不为消来敌人做准备或决心不进行决占而对方抱有用心的目的时刻消灭对手时,这一方在战争中必然会处于不利的局面,因为他在战争中在没有判定出对方不进行决战的状况下做出了消极的不决战的决心,这样在战争中他必然处于慌乱并且不能集中力量,最大限度使用力量。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可悲的。
所以使敌人无力反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摧垮敌人的意志力这个战争目的虽然不是每次战争都要到达的目的,但是它自战争一开始就存在于所有的军事行动中,只是由于政治目的或其它原因缓和或是遏制了。
战争的目的是使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为打到这个目的,必然要使敌人无力反抗。而使敌人无力反抗就必须要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这里的军事力量应该包括军队和敌人的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因为战争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所以其必须在感情的范围之内。因此战争的精神力量不应该忽视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在一些关系生死的殊死的斗争中。使敌人无力反抗一定要摧垮其国家和人发的抵抗意志,在理论上至少是这样的,其表面的特征可以是签订和约,要求苟合。这些特征至少说明敌人目前承认了失败,以后怎么样那是以后的事了。
在概念上分析,使敌人无力反抗会使斗争趋向于极端,然而在现实中必须也完全有必要对其修正。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不会为纯粹的逻辑而获得力量。战争是充满偶然性的,这也是因为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在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们在战争尤其是在激烈的战争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任何的疏忽都会导致战争进程的变化(相对于战争发生前的预测的)。这也是偶然性。
在任何时候不能忘掉,战争是政治以另外的一种手段的延续。因此政治目的始终存在于战争的始末。也许战争过程的进程对原来的政治目的有影响,甚至较大的影响。但是我们通常认为这种影响一般不会根本影响原来的政治目的或是影响的限度极为有限。需要说明的是,在两方敌对感情和意图不强或是力量相对称时,政治目的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全左右战争的进程。即使在一般条件下,政治目的也会极大的影响战争的进程,或是严格控制其规模,或是无忌的放大其规模(即使没有什么真正的敌对意图和目的)。通常情况下是严格控制其规模。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是战争的固有属性。政治往往要比战争理智精明的多。而战争本身往往是充满偶然性的,暴力的。其中人的感情是关键的因素。
在现实中消灭敌人的军队和意志力往往要考虑自己的消耗,要考虑自身是否会被敌人消灭,还有当敌人的防御强于进攻时产生的间歇,这样战争也不会向极端发展。综上考虑由于自身的顾虑和客观的情况可能会使战争进程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好像使我们以前的分析失去了意义。实事也说明在很多的情况下真正的战争(即是两方的真实的撕打)并没有发生。应该认为战争中进行的军事行动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真正的战争进行的所有的准备,包括军事动员,物资运输,军队的调整集结。二是真正的战争,真正的撕打。可以知道在两方的力量相差悬殊时,当一方认识到对方的军事力量远远超出自己的力量时,就自动的放弃抵抗。这也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战争进程已经开始了。
这种不确定性并不与战争的目的即使敌人无力反抗矛盾。因为当一方不为消来敌人做准备或决心不进行决占而对方抱有积极的目的时刻消灭对手时,这一方在战争中必然会处于不利的局面,因为他在战争中在没有判定出对方不进行决战的情况下做出了消极的不决战的决心,这样在战争中他必然处于慌乱并且不能集中力量,最大限度使用力量。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可悲的。
所以使敌人无力反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摧垮敌人的意志力这个战争目的虽然不是每次战争都要达到的目的,但是它自战争一开始就存在于所有的军事行动中,只是由于政治目的或其它原因缓和或是遏制了。
战争的起源或萌芽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呢?战争这个名词会不会从我们的字典里消失?读完《战争论》我只得到一部分答案,还有一部分答案可能永远无法明白。
战争是敌我双方搏斗无限放大的结果,战场上,我与敌人搏斗为了生存,我会尽一切办法打败敌人,格斗技巧,武器状况,都可能决定我的生死。无数个我这样的军人去搏斗,去打倒敌人,那就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武器状况,军人整体素质,阵型,战术等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所以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对大清的木质船,大刀片子占有绝对的优势,也自然能得到战争的胜利。
那么战争起源于何处?远古时代人少,不可能有战争,只有两个野人为一个雌性野人打架或决斗,就像动物那样为了交配而已,其实就是为了生存的延续。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出现了部落与部落,人种与人种,国家与国家的战斗,说到底还是为了一种目的,一种更好的发展,生存的目的。如日本的扩张就是为了适应人口的增多。所有的战争都逃不开这样的目的。从原始的征服到现代的政治。都是为了获得利益,如果没有利益,就没有人愿意去战斗,战争是两败俱伤的,从来没有赢家。所谓的胜利只是将自我的损失加于敌方而已。所以战争是政治的一种手段,一种得到利益而流血的过程。
人存在于世界,如果不克制自我的欲望那么就一向会有争斗,小则国家内部而已的阶级利益矛盾,大则国与国的生死存亡。战争会与人的思想境界有关,人类从来都是在索取,向大自然,向自我有潜力征服的国家,(所以有了殖民地,有了奴隶)。上天给予人有限的潜力,人却有无限的欲望。
所以战争萌芽于人类的欲望,随着社会进步,有了国家有了政治制度,战争就成了统治者获取更大利益的工具。从秦灭六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逃出这个范围,打着民族强大复兴的旗号去强行夺取其他民族发展的权利(殖民要求,租界,关税,巨额的战争赔款),人类多么可耻啊!!而战争则成为政治的手段,成为别国插手他国的工具。
而战争能否消失就在于人类社会能否真正的团结在一齐,没有国界,没有人种的歧视,让教育真正发挥作用,认识到我们都是地球人。那样战争才有可能真正的从字典里消失。
而《战争论》从政治的角度出发,认为政治主导战争,战争只是手段,政治才是目的。这很正确,认识到这点,我们看待一场战争就更能有力的把握它。我们不需要思考“忘战必危,好战必亡”等格言,记住政治的目的就能深刻的理解战争,美伊战争就大概如此吧。人类的最终归宿就应还是一个大同社会,但愿都能认清战争的本质。
中国人爱好和平,我们不期望战争,但若要是认为我们好欺负,你们有潜力征服,那么来吧,我们理解挑战。你用你的价值观衡量世界,我必将你的价值观还到你的身上。明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同时不要忘了一句话:兵者,国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教学之暇,我有机会重读了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甚有感触。发现其中的很多提法在今天仍有合理性,尤其是把《战争论》中的一些观点,结合到高中历史教材的教学内容中,就更感觉到阅读此书对于拓展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认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战争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相关军事理论来分析中外历史中的战争问题,是我们教学的基本立足点。但是,历史上的一些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对于战争规律所作的一些合乎客观实际的理论探索,亦可作为我们对战争问题学习和教学的有益借鉴。克劳塞维茨堪称近代最杰出的军事理论家。他主要生活在工业革命时代的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期,早年曾以普通士兵的身份亲身参加过一系列战斗,1803年以后进入军事指挥阶层,1818年任柏林军校校长并晋升少将军衔。他对于那个时代的战争指挥和战斗情形有最直观的感受和经验。由于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其实施战争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飞速发展,对于战争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是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克劳塞维茨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法,对1619世纪初以及当时正在进行的战争进行了全面的检讨和诠释,耗时十年时间,写成了七十余万字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战争论》一书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和规律,19世纪下半期以及20世纪的很多重大战争和军事冲突也进一步印证了其理论的正确性,因而该书在近现代军事理论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影响在当今西方军事理论中无处不在,克劳塞维茨因此成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奠基人。即便在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的军事理论中,亦可觅其踪迹,是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军事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专门研究过《战争论》,他非常赞赏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的继续的论断,他还专门组织过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会,并对《战争论》中的一些论断作了批判和改造,用于指导中国革命战争。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最著名的一个观点即是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政治以暴力形式的继续。他说:由此可见,战争不仅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在以往的大多数军事理论家眼中,战争被认为是独立于政治之外的事物,这就割裂了战争与政治的内在联系,不利于人们去发现战争的真正起因及其规律,也无从正确地判断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克劳塞维茨正确揭示了战争的本质,是人类对自身矛盾冲突认识的一次重大进步。
克劳塞维茨说:具有积极目的的企图引起歼灭性行动,具有消极目的的企图则等待歼灭行动。以此来观看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的进程则生动地印证了这一点。中法战争中的马尾海战,清军福建水师之所以损失惨重,即是由于李鸿章具有消极性目的的避战妥协政策所招致的歼灭性后果。而冯子才在镇南关防御战中具有积极目的的主动出击,则予法军以歼灭性打击。再看中日甲午战争,李鸿章从战争开始就始终奉行避战求和的消极政策,清军在平壤和威海卫等战役中一再贻误战机,最终导致了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和整个战争的完全失败。同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的消极性的防御政策,最终导致了法国的全面溃败。
克劳塞维茨强烈批判了保守的消极防御,热情倡导积极防御。他说:防御的特征是什么?是等待进攻, 因此,防御这种作战形式决不是单纯的盾牌,而是由巧妙的打击组成的盾牌。 即使战争的意图只是保持现状,单纯的抵御也是同战争的概念相矛盾的,因为作战无疑不是忍受。应该把转入反攻看着是防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防御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迅速而猛烈地转入进攻(这是闪闪发光的复仇利剑)是防御的最光彩部分。这种积极防御的思想,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所倡导的积极防御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毛泽东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在防御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不断地予敌以有力的反击,逐渐消耗敌军有生力量,从赢得了整个战争局面的根本改变。
克劳塞维茨高度重视民众在战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生活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亲身经历过普奥干涉法国大革命的战争,也目睹了欧洲反拿破仑战争的壮观场面,甚至还参加了俄罗斯抗击拿破仑入侵的1812年卫国战争。在这些经历中,法国人民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欧洲各民族潮水般的反抗运动、俄罗斯民众坚忍不拔爱国精神,都使当时貌似强大的入侵者陷于不可自拔的困境,这些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形,在他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因而,他对民众在战争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的认识,超越了以往所有的军事家。他在该书的民众武装一章中,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其他一些章节也多次论及这一问题。他说:防御应该是:尽可能地准备好一切手段,最后还有不怕敌人而使敌人害怕的坚强民众。 由于民众参加了战争,于是,不是政府和军队,而是全体民众以其固有的力量来决定问题了。克劳塞维茨强调在抵御入侵时,军队要配合民众联合作战,他说:派去支援的部队越多,对民众的吸引力就越强,民众斗争的声势就会象雪崩那样越来越大。他还指出:不容否认,贫穷的、习惯于吃苦耐劳的民众往往也表现得更勇敢,更坚强。以此来对照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平原及太行山地区,中共领导的根据地人民的抗敌斗争,则是十分贴切的。太行山区的抗日军民长期生活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之下,严酷的太行山自然环境,造就了那里人民无比坚毅的性格,他们的抗日斗争成为了全国敌后抗战的楷模,成为侵华日军的梦魇。他还进一步指出山地是民众武装最合适的战场,这一观点同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中所倡导的武装全体民众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思想是基本吻合的。必须指出,他对于民众对战争所发挥的巨大影响,能有如此深刻的认识,这在当时富于封建性的普鲁士贵族横行的社会背景下是极为难得的。
克劳塞维茨非常重视在战争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他认为要赢得战争的胜利,首先必须是消灭敌人的军队,其次才是占领军事目标和地点。在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毛泽东同志对此观点作出了最精彩的诠释。在此过程中,毛泽东指挥人民解放军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主动放弃一些地方和城市,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迅速歼灭敌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胜利。表面上看,蒋介石在战争初期攻城略地,取得了令人吃惊的胜利,他也陶醉在这种胜利的幻象之中,竟不顾民主党派的反对,于1946年非法召开了国民大会,使其在政治上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而在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过程中壮大起来的人民军队则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克劳塞维茨反对逃跑式的退却。他说:一开始必须尽可能缓慢地退却,一般地说,以不受敌人摆布为原则。要坚持这个原则,就必须同紧追的敌人血战,为此作出牺牲是值得的。不遵守这一原则,就会加速自己的退却,不久就会成为溃败。以此观点来观察中央红军长征,则甚为恰当。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李德、博古在战术上采取了逃跑式的大撤退,完全失去了主动性。突破湘江之后,人马损失过半,情况已极为危急,完全是因为红军战士严明的纪律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才避免了溃败局面的出现。但是李德、博古仍旧奉行机会主义方针,听命于蒋介石的摆布,企图穿过敌军重兵设防的湘中地区,到湘西地区和二、六军团会师。在毛泽东的强烈建议下,红军才改向贵州方向进军,避免了羊投虎口的举动。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掌握了军事指挥权,通过四渡赤水之战,打乱了敌人的围剿计划,终于化被动为主动,不再受敌人的摆布,使红军转危为安。毫无疑问,四渡赤水之战是红军长征历史上的转折性战役,它使红军在军事上由被动转入主动。所不同的是,红军这一胜利不是靠血战硬拼获得的,而是毛泽东同志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所获得的。与此相反,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统帅叶志超在平壤战役失利之后,不能有序地组织清军撤退,更不敢与日军血战,而是畏敌如虎,狂奔五百里,完全是一派溃退的局面。
克劳塞维茨反对教条主义和照搬军事教科书,他认为军事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切情况的不确实性。他说:战争中的一切情况都很不确实,这是一种特殊的困难,因为一切行动都仿佛是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下进行的,这些由于光线微弱而不能看清的一切,必须靠才能去推测。在战争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情况,必须实事求是地根据实际情况来作出判断,这才有可能使军事指挥和决策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毛泽东同志在四渡赤水战役胜利之后,受教条主义影响较深的凯丰(何克全)讥笑毛泽东无非是在按照《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打仗,没什么创见。而毛泽东却说他没有任何一次战斗的指挥是靠《三国演义》的提示,至于《孙子兵法》,他根本就还没有读过。倒是是受了凯丰的提示,毛泽东后来抽空去翻了翻《孙子兵法》。事实上,在中国近代革命战争中所出现的各种情况,是在半殖民半封建特殊国情背景下发生的,是在任何现成的军事教科书都不能找到先例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正是排除了教条主义和军事成规的影响,在军事实践中根据千变万化的战场情况创造性地采取了各种战略战术,从而创造性地谱写了中国革命战争,这一史诗般的篇章。毛泽东同志所领导的一大批军队将领们,无不是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变化中,灵活而科学地把握战争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使他们的那些背诵过正规军事教科书的对手们,一个个焦头烂额、一败涂地。
《战争论》中所蕴含的智慧是无穷的,它所揭示的规律和原则也是永恒的。它所倡导的很多思想和原则是可以结合到中学历史教学中来的,也完全可以被中学历史教材中的战争史实所印证。历史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读好这本书,将有利于理论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贯彻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而带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而,我建议大家都来翻翻这本《战争论》。
1832年,普鲁士过世将军克劳塞维芡的著作《战争论》问世,这本书首度以战争事实来印证探索战争的共通法则,迥异于仅描述战争或只研究武器技术发展的兵书,而成为近代兵学的原典。时至今日,《战争论》被译成多国文字而影响了现代各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的战略思想,并被列为西点、圣西尔等重要军事学校必读经典,克氏也成了世界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战争理论家。流传150余年的《战争论》,字字珠玑,随处摘取一句作为论例,顿觉光芒四射,今天,它终于在我的手中!读完全书后,我得到一个结论:要做营销,就一定要读《战争论》!克劳塞维芡将战争描述的是如此出神入化,读着都可以闻到一股浓浓的硝烟味,似乎参与了这一场“大战”!
书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我觉得是最经典的,特引于此——“要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着队伍走向胜利。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茫茫黑暗中,用自己发出的微光,带领队伍前进。”
一个人的能力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是否在最劣势的时候,甚至处于最被动的状态下,是否发光,哪怕是一丝光线,也能指引后面的所有人前进,这就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然而,我们身边太缺少这样的领导者了。在战争开打后,许多领导者往往不知道怎么做,多数都不懂怎么
带领团队,更不要说是去发光了。
克劳塞维芡《战争论》,教导我们怎么在一场战争中去把握更多的机会;教导我们身先率人的基本心态和态度,毕竟具备这些,是参与战争的前提条件,它决定了战斗力是否爆发出来,是否更有“劲道”,决定制服敌人的力度。
作为中国企业,太需要“领航员”了,克劳塞维芡已经告诉我们最好的方法,也告诉我们怎样去参与一场战争。
克劳塞维茨在探讨战争的属性问题时认为,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战胜敌人、打败敌人,透过战争的全部现象就其本身的主要倾向来看,战争是个奇怪的三位一体:暴烈性的要素,使战争成为一种盲目的自然冲突,概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动,使战争成为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性,使战争成为一种纯粹的理智行为。这三个方面,分别主要同人民、统帅和它的军队以及政府有关。他说:"这三种倾向像三条不同的规律,深藏在战争的性质之中,同时起着不同的作用。"
他在探讨战略和战术区别的问题时指出:"战术和战略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相互交错,但在性质上又不相同的两种活动,如果不精确地确定它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
他还在把所谓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联系起来考察的基础上指出,由于在纯概念的抽象领域里:所思考的对象"是一场自行其是的、除了服从
本身内在的规律以外不受任何其他规律约束的那些力量的冲突",因而它导致了战争的行动在经常不断的相互作用下趋向极端。
要根据概然性的规律推断战争,必须依靠情报。他指出:情报是指我们对敌人和敌国所了解的全部材料,是我们一切想法和行动的基础。由于战争是一种敌我双方互相欺诈的行为,一方为取胜对方,总要千方百计地隐蔽真实企图,制造出种种假象,互相诱骗,因而使得在战争中所获得的情报中,往往有很大一部分是互相矛盾的,更多的是假的,绝大部分是不确实的。
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特性:首先,战争是充满危险的领域。战争是充满着艰难险阻的活动,当一个人接触到程度不同的危险时,只具有普通的勇气是不够的。要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泰然自若,就必须具备巨大的、百折不挠的、天生的勇气、强烈的荣誉心或久经危险的习惯。
其次,战争是充满劳累的领域。在战争中,劳累是暗中束缚人的智力活动和消磨人的心理状态的许多因素之一。要想不被劳累所压倒,就需要有一定的体力和精神力量。为此,指挥官应要求军队和部下,在战争中自觉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
其三,战争是充满不确实的领域。在战争中,一切行动所追求的只是可能的结果,战争行动所依据的情况有3/4好像隐蔽在云雾里一样,是或多或少不确实的。人们对隐藏着的敌情,只能根据不多的材料进行
推测,同时也很难每时每刻都确切地了解自己的情况,从而增加了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的困难。
其四,战争是充满偶然性的领域。人类的任何活动都不像战争那样,给偶然性这个不速之客留有这样广阔的活动地盘。偶然性会增加各种情况的不确实性,并扰乱战争事件的进程。由于偶然性的不断出现,就会不断发生预期计划与战争实际不符的情况,它直接影响到作战计划的实施。
克劳塞维茨通过阐述战争特性,指出了战争认识的特殊性,他说:"在实际生活里本来很少能做到一切行动都符合实际情况,在战争里,就更难做到了。在战争同人类其他活动中比较起来,人的认识显得更不完善,人们会遇到更大的危险和更多的偶然现象,因此,战争中的贻误……也必然要多得多。"
然而,他又过分夸大了战争的不确实性和偶然性的特性,他说:"战争中的一切情况都很不确实……一切行动都仿佛是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下进行的,而且,一切往往都像在云雾里和月光下一样,轮廓变得很大,样子变得稀奇古怪。这些由于光线微弱而不能完全看清的一切,必须靠才能去推测,或者靠幸运解决问题。因此,在对客观情况缺乏了解的场合,就只好依靠才能,甚至依靠幸运了。"
《战争论》,从战场血淋淋的角度,让我真正领教到它的残酷,也体悟到商战的激烈,透过这本书,我庆幸有缘能比别人早一步去吸收。
其实,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往往让我们忽略了——在我们前进的同时,点亮一丝光束,告诉所有的人,我在路上,我在前进!所以,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这样去做,也就造成了他永远成不了好的“领航员”。
今天,真的感谢克劳塞维芡《战争论》,也感谢他给了我一把光束,我会紧握着这道光,告诉我身边所有的人:我在路上全速前进!
由于时代的限制,书中的一些观点是不正确的,有些观点,特别是一些军事学术上的具体问题,同今天的客观实际不相符。但是作者是第一个自觉地采取辩证法研究战争理论的军事家,也得出了一些至今看来仍然正确的论断。恩格斯和列宁对其中某些观点也有过好评。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曾说:“目前我正在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他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奇特的,而书的本身是很好的。”
克劳塞维茨不是一个在战场上很有成就的军人,他的一生没有经历过什么重大的战役。此外,虽然深受德国哲学的影响,但是他还称不上是哲学家,所以他写的书既算不上地道的军事著作,也算不上地道的哲学著作。但是关键在于他有了创新,用哲学的方法来解释了军事学。
实际上,这本书是他xx年的手稿,在他死后由他的夫人帮他整理出版,书中很多的章节都不完整。克劳塞维茨自己也曾经在遗稿中说过:假使我过早地去世,因而中断了这项工作,那么现有的一切东西当然只能叫做一堆不像样的思想材料了。它们将会不断地遭到误解和任意的批评。
19世纪军事理论顶峰的伟大之作,可与《孙子兵法》媲美的`西方经典军事著述。《战争论》是军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觉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方法系统地总结战争经验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术价值。这部著作不仅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来源之一。
作者克劳塞维茨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
《战争论》首次把西文军事思想综合成为一个具有内存联系的理论体系,初步揭露了战争的复杂本性、内存的运动规律、整体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战争上升到战略层次、战术层面等系统内容。
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我就给他做一下广告了,可惜没有广告费,哈哈。
1832年,普鲁士过世将军克劳塞维芡的著作《战争论》问世,这本书首度以战争事实来印证探索战争的共通法则,迥异于仅描述战争或只研究武器技术发展的兵书,而成为近代兵学的原典。时至今日,《战争论》被译成多国文字而影响了现代各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的战略思想,并被列为西点、圣西尔等重要军事学校必读经典,克氏也成了世界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战争理论家。流传150余年的《战争论》,字字珠玑,随处摘取一句作为论例,顿觉光芒四射,这天,它最后在我的手中!
读完全书后,我得到一个结论:要做营销,就必须要读《战争论》!克劳塞维芡将战争描述的是如此出神入化,读着都能够闻到一股浓浓的硝烟味,似乎参与了这一场“大战”!
书中有一句很的话,我觉得是最经典的,特引于此——“要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着队伍走向胜利。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茫茫黑暗中,用自我发出的微光,带领队伍前进。”
克劳塞维茨在探讨战争的属性问题时认为,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战胜敌人、打败敌人,透过战争的全部现象就其本身的主要倾向来看,战争是个奇怪的三位一体:暴烈性的要素,使战争成为一种盲目的自然冲突,概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动,使战争成为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性,使战争成为一种纯粹的理智行为。这三个方面,分别主要同人民、统帅和它的军队以及政府有关。他说:这三种倾向像三条不一样的规律,深藏在战争的性质之中,同时起着不一样的作用。
他在探讨战略和战术区别的问题时指出:战术和战略是在空间上和时光上相互交错,但在性质上又不相同的两种活动,如果不精确地确定它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
他还在把所谓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联系起来考察的基础上指出,由于在纯概念的抽象领域里:所思考的对象是一场自行其是的、除了服从本身内在的规律以外不受任何其他规律约束的那些力量的冲突,因而它导致了战争的行动在经常不断的相互作用下趋向极端。
《战争论》,从战场血淋淋的角度,让我真正领教到它的残酷,也体悟到商战的激烈,透过这本书,我庆幸有缘能比别人早一步去吸收。其实,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往往让我们忽略了——在我们前进的同时,点亮一丝光束,告诉所有的人,我在路上,我在前进!所以,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这样去做,也就造成了他永远成不了好的“领航员”。
这天,真的感谢克劳塞维芡《战争论》,也感谢他给了我一把光束,我会紧握着这道光,告诉我身边所有的人:我在路上全速前进!
看了将近半个月,终于看完了这套厚厚的理论书。《战争论》一共有三卷,其中第三卷内容全是克劳塞维茨的草稿,还有一半的内容是附录。从总体来看,这套书对战争的定义,作战的方式等写得都很详细,细小到每一个环节。但这样反而觉得有些重复和啰嗦,不如《孙子兵法》那样简洁,给自己未留下想象的空间,如果真正的精读此书,反而怕引起教条主义,思维局限在一个区域。不符合战争多变化的特点。并且对我这种对军事不了解的初级读者来说,读着颇为费力。
《战争论》第二卷,我认为是全书的精华部分,尤其喜欢关于防御的那一篇,在战争中,我一向都喜欢防御,而对进攻兴趣不大。其中还谈论到战争的目的,也就是政治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战争就是政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政治服务于王权,是王权的工具,间接的军权也是服务王权。所以军事一直处在附属地位。如果金权超越了王权,军权依然能保持最初的样子,只是换了个服务对象而已。
书中大量列举了腓特烈大帝、拿破仑的战争事实,以前我对拿破仑进攻沙俄而遭到惨败一直很感兴趣(因为希特勒也是败在这里),在书中也得到强有力的分析,多的不说,只是最后总结性言论里说道,拿破仑的错误在于没有认真对比俄国与欧洲诸国的区别,用攻打欧洲诸国的方式去进攻俄国,结果遭到史无前例的惨败,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帝国灰飞烟灭。
此书内容太多(有77万字),并且都是理论性言论,我承认自己并未完全消化,这套书和《国富论》一样,等过几年后,我一定会重读的。
要我说读后感谈不上,我认为你把握以下所说的就差不多了,毕竟是欧洲版的《孙子兵法》,其权威性应用性自然无与伦比,一千个有一千个战争论,你心里的想法远远比他人提供的更重要,你说呢。
克劳塞维茨通过军事活动的考察认为,军事活动具有自己的特点,"企图为军事艺术建立一套死板的理论,好像搭起一套脚手架那样来保证指挥官到处都有依据,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1卷,121页)事实上,无论这种死板的理论多么面面俱到,都不可能完全解决战争理论与战争实践之间的矛盾。为消除战争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理论不应是对战争实践的规定,而应是一种考察。"这种考察就是对事物进行分析探讨,它可以使人们对事物有一个确切的认识,如果对经验进行这样的考察(对我们来说也就是对战史进行这样的考察),就能深入地了解它们。"
(第1卷,122一123页)也就是说,理论不应当成为一套供战场上使用的代数公式,不能通过规定死板的原则,为人们指出狭窄的必然的道路。相反,理论应该"成为通过书本学习战争问题的人的指南,到处都为他们指明道路,使他们顺利前进,并且能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防止他们误入歧途";"理论应该培养未来的指挥官的智力,或者更正确他说,应该指导他们自修,而不应该陪着他们上战场,这正像一位高明的教师应该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智力,而不是一辈子拉着他走一样。"
(第1卷,123页)总之,战争理论主要是帮助指挥官和从事战争的人们"确定思考的基本路线,而不应像路标那样指出行动的具体道路。"
(第1卷,124页)只有根据上述观点,才能消除战争的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建立一种令人满意的作战理论,即是说,建立一种有目的、切合实际的作战理论。而且这种理论只要运用得当,就会不断接近实际,以致消除理论脱离实际的反常现象。克劳塞维茨认为,要考察战争,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从研究和思考中获得,也可以从战争实践中获得。指挥官应该像蜜蜂从花里采蜜一样,善于从战争生活中吸取精华。在克劳塞维茨看来,是否运用战争史例是一回事,运用得是否恰当则是另一回事。并认为,能否正确地运用战争史例,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地说明和理解有关的战争问题。还由此扶出了运用战争史例的四个着眼点:"第一,用史例说明某种思想。在论述问题时,当作者的思想不能为人们所理解,或者容易被人误解的情况下,引用战争中的史例来说明自己的思想,以保证读者能正确理解作者的原意。第二,用史例说明某种思想的运用。既一般地论述某种战争手段有效性的思想,又应注意引用战争史例指明使用手段时的各种具体情况。第三,用史例证明自己的论点。当需证明战争中的某种现象或某种行动,可能会产生何种效果或结果时,用过去已发生的事实往往更有说服力。第四,通过详细叙述某一史例或列举若干史例从中吸取某种教训。
有着西方“孙子兵法”之称的《战争论》主要论述了战争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战斗以及战争计划等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战争论》读书笔记感想,希望大家喜欢!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m.dhb100.com
《战争论》读书笔记感想1
能深刻影响人一生的书,对我来说,并不算多。但这本书显然是其中之一。
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深刻的,这个道理已经被前人验证了多次。距我第一次读这本书已经快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期间我仍不时的翻阅它,只因它太过经典。克劳塞维茨用个最简单的事例去揭露战争的实质,战争即是搏斗,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斗争,在此期间,所有的手段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这样一来,那些看似不可理解的战争事件也变得清晰。为何作无谓的牺牲?为何军队要求绝对服从,即使错误?回头再看以前所接受的教育,所谓正义,所谓邪恶不过是宣传手段,战争以一种超乎人的意志运行,像台巨大的绞肉机源源不断的吞噬着人的躯体。
《战争论》读书笔记感想2
1832年,普鲁士过世将军克劳塞维芡的著作《战争论》问世,这本书首度以战争事实来印证探索战争的共通法则,迥异于仅描述战争或只研究武器技术发展的兵书,而成为近代兵学的原典。时至今日,《战争论》被译成多国文字而影响了现代各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的战略思想,并被列为西点、圣西尔等重要军事学校必读经典,克氏也成了世界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战争理论家。流传150余年的《战争论》,字字珠玑,随处摘取一句作为论例,顿觉光芒四射,这天,它最后在我的手中!
读完全书后,我得到一个结论:要做营销,就必须要读《战争论》!克劳塞维芡将战争描述的是如此出神入化,读着都能够闻到一股浓浓的硝烟味,似乎参与了这一场“大战”!
书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我觉得是最经典的,特引于此——“要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着队伍走向胜利。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茫茫黑暗中,用自我发出的微光,带领队伍前进。”
一个人的潜力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是否在最劣势的时候,甚至处于最被动的状态下,是否发光,哪怕是一丝光线,也能指引后面的所有人前进,这就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然而,我们身边太缺少这样的领导者了。在战争开打后,许多领导者往往不明白怎样做,多数都不懂怎样带领团队,更不要说是去发光了。
克劳塞维芡《战争论》,教导我们怎样在一场战争中去把握更多的机会;教导我们身先率人的基本心态和态度,毕竟具备这些,是参与战争的前提条件,它决定了战斗力是否爆发出来,是否更有“劲道”,决定制服敌人的力度。
作为中国企业,太需要“领航员”了,克劳塞维芡已经告诉我们最好的方法,也告诉我们怎样去参与一场战争。
克劳塞维茨在探讨战争的属性问题时认为,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战胜敌人、打败敌人,透过战争的全部现象就其本身的主要倾向来看,战争是个奇怪的三位一体:暴烈性的要素,使战争成为一种盲目的自然冲突,概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动,使战争成为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性,使战争成为一种纯粹的理智行为。这三个方面,分别主要同人民、统帅和它的军队以及政府有关。他说:"这三种倾向像三条不一样的规律,深藏在战争的性质之中,同时起着不一样的作用。"
他在探讨战略和战术区别的问题时指出:"战术和战略是在空间上和时光上相互交错,但在性质上又不相同的两种活动,如果不精确地确定它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
他还在把所谓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联系起来考察的基础上指出,由于在纯概念的抽象领域里:所思考的对象"是一场自行其是的、除了服从本身内在的规律以外不受任何其他规律约束的那些力量的冲突",因而它导致了战争的行动在经常不断的相互作用下趋向极端。
要根据概然性的规律推断战争,务必依靠情报。他指出:情报是指我们对敌人和敌国所了解的全部材料,是我们一切想法和行动的基础。由于战争是一种敌我双方互相欺诈的行为,一方为取胜对方,总要千方百计地隐蔽真实企图,制造出种种假象,互相诱骗,因而使得在战争中所获得的情报中,往往有很大一部分是互相矛盾的,更多的是假的,绝大部分是不确实的。
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特性:首先,战争是充满危险的领域。战争是充满着艰难险阻的活动,当一个人接触到程度不一样的危险时,只具有普通的勇气是不够的。要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泰然自若,就务必具备巨大的、百折不挠的、天生的勇气、强烈的荣誉心或久经危险的习惯。
其次,战争是充满劳累的领域。在战争中,劳累是暗中束缚人的智力活动和消磨人的心理状态的许多因素之一。要想不被劳累所压倒,就需要有必须的体力和精神力量。为此,指挥官应要求军队和部下,在战争中自觉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
其三,战争是充满不确实的领域。在战争中,一切行动所追求的只是可能的结果,战争行动所依据的状况有3/4好像隐蔽在云雾里一样,是或多或少不确实的。人们对隐藏着的敌情,只能根据不多的材料进行推测,同时也很难每时每刻都确切地了解自我的状况,从而增加了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的困难。
其四,战争是充满偶然性的领域。人类的任何活动都不像战争那样,给偶然性这个不速之客留有这样广阔的活动地盘。偶然性会增加各种状况的不确实性,并扰乱战争事件的进程。由于偶然性的不断出现,就会不断发生预期计划与战争实际不符的状况,它直接影响到作战计划的实施。
克劳塞维茨透过阐述战争特性,指出了战争认识的特殊性,他说:"在实际生活里本来很少能做到一切行动都贴合实际状况,在战争里,就更难做到了。在战争同人类其他活动中比较起来,人的认识显得更不完善,人们会遇到更大的危险和更多的偶然现象,因此,战争中的贻误……也必然要多得多。"
然而,他又过分夸大了战争的不确实性和偶然性的特性,他说:"战争中的一切状况都很不确实……一切行动都仿佛是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下进行的,而且,一切往往都像在云雾里和月光下一样,轮廓变得很大,样貌变得稀奇古怪。这些由于光线微弱而不能完全看清的一切,务必靠才能去推测,或者靠幸运解决问题。因此,在对客观状况缺乏了解的场合,就只好依靠才能,甚至依靠幸运了。"
《战争论》,从战场血淋淋的角度,让我真正领教到它的残酷,也体悟到商战的激烈,透过这本书,我庆幸有缘能比别人早一步去吸收。其实,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往往让我们忽略了——在我们前进的同时,点亮一丝光束,告诉所有的人,我在路上,我在前进!所以,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这样去做,也就造成了他永远成不了好的“领航员”。
这天,真的感谢克劳塞维芡《战争论》,也感谢他给了我一把光束,我会紧握着这道光,告诉我身边所有的人:我在路上全速前进!
《战争论》读书笔记感想3
在读完鲁登道夫的《总体战》和乔良老师的《超限战》之后,今天开始读《战争论》了,这对于我来说已经是第三次翻开克劳塞维茨这本经典之作了。还记得第一次是在进入大学之初,我慕名而来,但是在翻了五六页之后,深奥难读的文字,枯燥无味的论述让我彻底打消了读下去的念头,我的第一次尝试也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第二次是在伊拉克战争之后,由于研究“社会化战争”这个课题的需要,我鼓足了勇气再次翻开了那本放在书柜角落,并已经落满灰尘的《战争论》,这一次我几乎是用火柴棍撑着眼皮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上中下三册翻了一遍。翻是翻完了,但是基本上就没有看懂,唯一的收获就是记住了一句话:“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而如今我又一次翻开了它,面对长达一千多页的这本书心情是复杂的,我希望此次能够从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但心里不禁有些担心自己能否坚持把它读完。读《战争论》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它需要耐心,需要毅力,需要我们用脑子去思考、去体会。书有不同类型,当然我们读书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对于《战争论》这样一本作者用了毕生心血写成的经典之作岂能想读武侠小说一样呢?
读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学习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踏实的学风,没有读书破万卷的积累,我们那里可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呢?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下也没有绝顶的天才,人需要付出才可能得到回报。回首四年大学生活,洋洋洒洒写下了三十多万字,也有不少得以见报,小试牛刀,小小的成功心情是喜悦的。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奋斗的开始,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写得多了渐渐有些江郎才尽的感觉,在研究一些深入问题的时候我才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
读书是需要坚持的,学习也应该是一种习惯,静心、静心、再静心,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是该磨刀的时候了,停下笔,多看书。如今在一次翻开《战争论》我也不期望能够完全将他吃透,只是希望有所收获,并希望以后看第四遍、五遍、六遍的时候每次都能有所收获。
《战争论》读书笔记感想4
《战争论》,19世纪军事理论顶峰的伟大之作,可与《孙子兵法》媲美的西方经典军事著述。《战争论》是军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觉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方法系统地总结战争经验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术价值。这部著作不仅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来源之一。
克劳塞维茨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
非军事界的人可能没有系统地读过《战争论》,但相信大多数人对"军事是政治关系的延续"这一名言都耳熟能详,这一名言即出自《战争论》。《战争论》是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观察、研究、分析的结晶。它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作者克劳塞维茨,普鲁士将军,被称为研究战争而真正摸索到其主题之根本的第一人。也是采取一种对军事史的任何阶段都能适用之理论的第一人。他很早就参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后进柏林陆军大学就读。做过拿破仑军队的战俘,一年后又投入各种战斗。1818年升任少将并担任母校校长。1830年离开军校接任炮兵训练总监。这部军事哲学书,是他把自己历史研究的成果和战争经验融合成一个完整的观念。在他突然去世后,被其遗孀在一个密封的包裹里发现。克拉塞维茨曾一再强调,他的原则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导。——“教育未来战争领袖的心灵,又或在其自我教育中提供指导,却不陪伴他走上战场”。合理的理论并不能代替富有创造性的实践。这是克劳塞维茨的一贯坚持!经过了一战、二战的炮火,尽管有作者所处时机避免不了的局限,这部书依然被世界上大多数军事院校列为经典,为世界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熟读。克劳塞维茨被认为真正触到了战争的本质,他本来就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这部书是哲学,而不是操典。——“凡事研究战争的人,不管是军人还是文人,都应该有所了解”。
《战争论》读书笔记感想5
一个民族的活动种类越单调,军事活动在这个民族中越可能占据重要的地位。出现军事天才的机会就越多。
对这本书最初兴趣起源于作者与拿破仑之间的些许微妙联系。作为“军事天才”的拿破仑,他的辉煌他的落魄都为人们津津乐道,因而探索他的事业巨细也成为了我的一个小兴趣。说到战争,虽然这本战争论距离我们已有好些年份,但是,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很多信息不因时间为转移,只要世界还存在着与当世之时共同的某一属性。
放眼近年来的伊拉克战争,我们可以明白,战争无非是国家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自我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看待战争,研究战争,战争论精心研究了战争中的一切因素,分析对当今战争理论和实践有相当大的指导借鉴作用。
其实,处于自身的局限性,对本书最大的印象就在于本书关于人道主义的否定给予了我巨大的冲击力。善良者希望在炮火中寻得平衡,幻想着类似电影一样可以巧妙的处理大慯之事的幸运办法,然而人道主义赋予我们的善良唯是的道德观念在战争这里往往覆于破灭,战争的实质就是如此残酷。
不造成破坏又使对立方臣服的意志并不能冠冕堂皇的称之为战争的艺术,这也并不是军事艺术真正的发展方向。纵使此论观之甚美,但其实质是必须克服的错误思想,不能犹豫厌恶残暴这个要素就忽略其艺术本性,客观存在之物,我们需要正视。
另一点论述与之有类似的情结,也确实让我在如此浩瀚的文字中产生了些许共鸣,既为不确定的感情因素。我们的理性告诫我们应该追求斩钉截铁的“是或不是”,我们的情感却驱使我们逗留于“大概”“也许”之间。哲学探索和逻辑推理的道理会将人引入陌生的“冰冷”世界,而侥幸的情感则带人步入偶然的幸运国度。尽管概率不定,但思维的惰性总是让人们偏至于感性的不肯定。
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见。排斥肯定,实际上是对自我规箴的逃避,将事情或事物推至“不确定论”则是为自己找到龟缩的硬壳,世界本为相对,大范围运动中确实存在多方不确定,以巨论小,言其不顺可,言其顺亦可。这就是“不确定论’者的法宝。
一切若都定位未知,那世界则太为混沌了。
《战争论》读书笔记感想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战争论》读书笔记模板9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战争论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