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教育的力量读书笔记

教育的力量读书笔记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模板5篇)。

关于写作品读后感您了解哪些方面?用心去读作者写的作品,我们总能从中收获许多感动。为了更好的品尝这书中的韵味,我决定写一篇作品,编辑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1)

《教育的力量》这本书在我的案头放了很长时间。总是读读停停。它不像文学小说那样引人入胜。但读过这本书的每一段之后,慢慢的咀嚼和回味,却像一味营养丰富的鸡汤滋润心田,回味悠长!

这本书里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一个有思想的老师:他的言行不会随波逐流;他的内心生活不会单调乏味;他的工作不会只停留在教书匠的阶层。

如何使自己变得有思想呢?

学习与思考是让我们变得有思想的主要途径。许多名师都如饥似渴的大量阅读下载各种书籍。正是这些阅读下载,丰富了他们的思想,充实了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想想自己不算是一个爱学习的老师。给自己找了许多的借口,要批改作业、要备课、要与家长交流。就是没有时间读书。虽然也是两眼一睁,忙到黑灯。但浑浑噩噩,没有自主思想支配下的主动性。读过更多的好书之后,愈加感到自己的不足。有时会有意无意的把书里的某种方法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如:面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业忘带了,上课搞个小动作;等等。我会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处理问题。或善意的提醒,或用一个期待的眼神,让我的学生明白:他不是老师的敌人,而是老师的朋友。这样不用批评,更不用惩罚,就能把问题解决。这种想法源于《给教师的建议》中的一个建议。这本书中也描述了宽容的力量。有时。我们会为某种小事火冒三丈,正想拍案而起。但是,宽容两个字提醒我:我面对的只是个孩子。有必要发一场火吗?这种想法在脑中一现,就犹如给心中输入了灭火剂。接下来就能理智的处理问题了。

要想使自己变得有思想,还要不断的思考。思考教育的方法怎样更加艺术化。思考教学怎样才能高效。如果把读书看做一个吸收的过程,思考就是咀嚼过滤后消化有营养的东西。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在不断的思考中,发现以往的不足,在反思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育方法。

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把读的书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不断的思考,才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经过不断地思考,我写的读书笔记和教学反思,给我的工作帮助很大。不断坚持写教学后记,能够促使我很好的理解教材内容。更好的服务教学。记下每一个教育故事,过后才会发现它的意义和价值。如:我教的一个学生,她的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是她喜欢帮助老师和学生做一些事情。如:每天下课后,她会主动到前面帮我送作业。并把作业整整齐齐的放在我的桌子上。当我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后,对她就多了一些留意。课堂上我会经常关注她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这样,她也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学习也进步了,在同学们面前,也自信了许多。从这个教育实例,我体会到:在工作中,很多时候是感性的对待一件事情。过去后把它记录下来,经过反思,会理性的看待它。也会总结出以后面对这种事情的合理方法。这也算是教学反思的一大好处吧。

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才会成为一个受到学生欢迎的老师!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2)

肖川教授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要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言语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是啊!教育是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作为教师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这个道理,但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做法却仍是肤浅。在讲授《四季》这一课,提到一年的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时,有个学生问“老师,一年为什么会有四个季节呢?”我不假思索的回答“因为地球的公转啊。”当孩子听到我的答案时,是一脸的迷茫点了点头。看到孩子脸上的表情我不仅反思自己,我的答案对孩子来说是天书,孩子不明白,我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查书,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对!

我们应该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带入自己教育的范畴内,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镜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永远都充满希望和自信。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自己去“想”,更要发展学生的思考思维和研究探索的意识与能力。我们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发表意见,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独立研究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高品质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驾驭课堂,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从而造成课堂效果不满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才能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读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好像和肖川教授谈心,一些教育上的疑难杂症随之蒸发、心理豁然开朗。

对待教育,我们必须怀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负责的情怀,引领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引领学生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我们承载着社会、家长对下一代的希望,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的,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始终保持一种率真的勇气和向善的本性,让学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让我们的学生都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有用的人才。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3)

不经意间,时光的脚步步履匆匆,它伴随着我一路走来,转眼间使我从一名教育行业的新兵,步入有所业绩的“老”教师的行列,也使我悄然走进教育工作的高原期。但值得庆幸的是,我有幸成为中山区名师培养工作室的一名成员,于是我经常有机会与专家对话,向更多优秀的同行学习。在导师的引领下,我开始与书为友,开始进行理性的思考,重新踏上专业成长的幸福之路。

近日我拜读了北师大教授肖川的《教育的力量》。这部书是肖川教授创作的教育随笔的精选集。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是这部教育随笔集的主线和灵魂。作为一位教育家,肖川教授的文笔不仅充满理性的睿智,而且还弥漫着儒雅、温馨的浪漫。我留恋往返在其中的字里行间,一次次回味蕴藏其中的教育魅力,引发我对教育产生了许多思考,其中,“良好的教育”是我思考的一个重点。

肖川教授说:“在我所能想到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秉有渊深的学识、清明的才智、通达的情性、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一直以来,我们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们的学校、社会也都试图在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什么是良好的教育?

肖川教授说:“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教师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教育实施者,但我们并不能保证我们所实施的教育都是“良好的教育”。我认为,要使自己实施的教育真正成为“良好的教育”,并不是一件易事,至少要从以下二个方面做出艰苦的努力。

一、是充分认识实施“良好的教育”的重要意义

实施“良好的教育”的意义何在?肖川教授做了回答:“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而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简单地说,“良好的教育”可以使一个人拥有力量,从而使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并能建设美好的社会。只有有这样的认识,才能有希望成为“良好的教育”的实践者。

二、是为实施“良好的教育”创造条件

肖川教授对“良好的教育”的描述是美好的,是令人向往的。然而要将它变为现实,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就个人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而且也是能够做的,应是从主观上创造条件。我认为,要实施“良好的教育”,从主观上要创造很多条件,但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如果把教育理解为,教育者向被教育者传授知识的过程,那么“良好的教育”恐怕永远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教育究竟是什么?对这一点肖川教授给我作了深刻的阐释,他说:“教育是社会的价值引导与个体的自主建构相统一的过程。”学生的各种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都应是在“社会的价值引导”通过“个体的自主建构”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不是靠什么灌输给他的。这就是说,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造就自主发展的人——使受教育者通过自主养德、自主学习、自主健体和自主管理,使自己成为全面、和谐、有个性发展的人。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教育只有造就自主发展的人,才是“良好的教育”。

肖川教授说:“读书与思考是我们变得有思想的不二法门。”“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我想,如果自己在工作中读书再多一些,思考再多一些,行动再多一些,那么自己实施的教育就可能真正成为“良好的教育”。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4)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500字!

这本书,我反复阅读了其中的一些文章,对我的帮助很大。比如:因为今年我要撰写市级数学课题《在小学数学领域逐步转化学困生提高数学成绩的分层探究》,我参考了李镇西老师的《如何善待“后进生”》,教育专家李镇西在此文中独到的观点,让我脑洞大开,受益无穷。

书中提到: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是教师本人先“转化”自己。“转化”自己什么呢?换一种儿童的眼光。是的,如果你换一种眼光,准确地说,是站在后进生的角度看他,你的心情也许会不一样的。你不但会感到这些孩子可怜,而且可敬一一后进生长期坚持听他听不懂的课,他换来的是什么呢?是老师的呵斥,是同学的嘲笑,是家长的打骂一一这就是我们号称“以人为本”的教育给他们的全部“馈赠”。

然而,面对呵斥,嘲笑和打骂,他们从来不气馁,不丧气,不悲观绝望,第二天依然背着书包来到学校走进课堂,而且还乐呵呵的,对老师还是有礼貌,对同学依然友好,回到家里照旧叫“爸妈,我回来了”。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你有吗?我所教的班级里曹胤晨和邓佳俊就是这样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逐步地转化他们,慢慢地他们也喜欢听课了,上学期期末考试,邓佳俊数学成绩竟然上了六十分,曹胤晨同学也进步了不少。《教育的力量》为广大同行献上了一份可供借鉴的行为指导,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教育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5)

第一次看到“快乐是一种美德”这句话是在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一书中,当时心里就莫名的激动。

说起快乐,很多老师会无奈地摇头说:“我不快乐!”是的,社会的竞争、工作的压力、家长的期盼、学生的素质……这一切已经使身为教师的我们身心疲惫。其实,在现实面前,我们往往放大了痛苦,在一点一滴中流失了本属于我们的快乐。

做个快乐的教师并不难,主动权就在你手中。我们只要踏踏实实地工作,事事尽力去做,做到问心无愧;热情真诚地做人,与人友善,给人欢笑,给人快乐;自己给自己营造一个快乐的空间,去放飞心情,去收获快乐。只有当你真正快乐了,你才无愧于你做教师的职业;也只有当你真正快乐了,你才能教出快乐的学生来。对于成长的孩子来说,拥有快乐的童年生活比拥有知识更重要。

“快乐是一种美德,快乐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个性品质。快乐是心灵的清新剂,它能够使我们的内心变得明朗、亮丽、旷达和温暖”。是啊,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整天抱怨的人,我们都会喜欢那些非常阳光、带给我们快乐,能够唤起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柔情的人。“心底无私天地宽”,做个快乐的教师吧!快乐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美德,也是对别人的一种美德。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坦然面对自己所没有的,在今天我们应当拥有这种美德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快乐的面对每一个相遇的人,把快乐传给每一个与我有缘的人。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必备」《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11篇


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往往会写一篇读后感,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1】

读《教育的力量》这本书是一种享受,让我觉得经受了一场思想的洗礼,更让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他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让我感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认真读完这本书,心理受到很大的鼓舞,明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要为祖国培养杰出的人才;心里升腾起一种力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起的社会责任与使命。读完这本书后,我从中得到很多体会:

在《教育的力量》中,肖川老师给我们谈人生,谈教育,谈幸福,让我领悟到了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不同于任何制造业的活动。他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激荡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活动,关注学生成长的教育一定包涵着爱,感恩,希望,探索,自由与自主。作为一名教师,爱就是对学生的了解,尊重,责任,关怀和给予。缺乏了解,爱就是盲目的,就没有对学生的信任,爱就会演化为支配和控制;同样没有对学生的责任、关怀和给予,我们对学生的爱就是苍白的、无力的。在这里,肖川先生对教育中的爱的诠释是如此的精辟,深刻,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给予学生的还应该有感恩,有希望,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学会憧憬未来,从而在学生心中发掘出向上生长的力量。我想,如果我们的教育若此,那必定是成功的教育,和谐的教育,更是人文的教育。

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感受颇多。“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是人们对教师的赞誉。它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而我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我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学生,教书就要先育人,在几十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的动力。把从书中学到好的东西都给学生。

《教育的力量》一本充满智慧和博爱的书,一本感受真诚和温情的书,一本润泽生命和心灵的书!读了这本好书,我以后要不断的学习,用知识来塑造自己,不断进步。读一本好书,有如交一个益友。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让我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以后我还要读书,读好书,同时也倡导我的学生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在以后的工作岗位,更加努力,爱岗敬业,奉献精神,对学生关爱备至,做学生的引路人,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优异的教育教学工作来回报奋斗小学,为奋斗小学的教育事业添砖增瓦。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2】

近来,我潜心研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专著《教育的力量》。伴着阵阵墨香,我陶醉在文字的海洋里。读肖川先生的书,是一种享受。就犹如与老朋友娓娓交谈,那么亲近、真切、理解,因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与劳累感觉是那么值得,幸福感与成就感就会萦绕心头,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自然也成为我的一种愿望,他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让人感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让我迫不及待地读下去

在新课程日趋深入的今天,肖川博士字里行间渗透的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理念,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他说的高考制度,是“全面的丰收,导致全面的平庸。”说得真是精彩极了,“大考小考的排队分等,使学校成为造就败者的场所,进而导致厌学和恐学,导致内心的畸变和人格的扭曲。”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呢?肖川博士又好的告诉我们“现代社会需要培养的是具有理性精神、具有广博深厚的基础文明的教养、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自由与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概括地说,就是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社群的人。”他希望我们的教学是一种完美的教学,并且阐述了新课改下的学习方式,在我们学习新课程的同时,完全有必要好好的研读一番,因为“有效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在肖川教授的《祝福教师》一文说到:“教师是一种职业,一种古老的职业,一种将与人类共在的职业。随者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很多职业,诸如警察、军人、侦探、保安、门卫等等都将消失,但教师这个职业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它将永存。正是她,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这段文字尤为让我感动,是啊,作为教师的我们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还承载着太多家长对我们的希望和学生对我们的期望,所以我们更要用百分的努力去面对他们,这样才无悔此生。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走在知识的最前线,应该懂得尽可能多一点,这样在面对学生时才会做得更好,才会无愧于心。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这本书让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有思想的好老师,运用教师的智慧去启发和引导孩子,让他们永远充满希望和自信。在对待孩子们的时候,我们教师要有超强的责任心与耐心,认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3】

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有师生之情,有父子之爱,有朋友之谊,也有天底下最无私的母爱。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好书《爱的教育》,书中以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在一个学年里的记事,穿插着一则则美好和真实的每月故事,其中最让我感到的是《寻母记》。

故事中讲述的是一个出身贫困人家的十三岁的男孩,只身一人从热那亚出发去美洲寻找为了赚钱还债而当女佣的母亲。刚开始母亲会通过丈夫的表兄写信与家里联系,一年过去了,自她寄来一封长信说她身体不好后便断绝了联系。家里人通过各种方法都无法与母亲取得联系,这时小儿子马可,不顾去美洲的危险,主动向他爸爸提出了去美洲找母亲的请求。刚开始他父亲没同意,认为一个十三岁的小孩,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后来通过马可讲述他寻母的计划,以及他父亲的一个船长朋友答应可以免费带马可去美洲,马可的父亲还是同意了。于是,马可开始了千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经历了一个人的孤独和恐惧,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可马可没有放弃。凭借着马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好心人的帮助,终于找到了躺在医院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的出现使母亲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的母亲手术后完全康复。

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发现妈妈病倒在床上,头晕得很厉害,还吐了好几次。我担心极啦,本能的放下手中的笔和作业,急忙奔向妈妈,看着满头流冷汗的脸,我小心翼翼地打上热水,用热毛巾不停地擦拭着妈妈额头、脸及颈部,慢慢地,妈妈好多了。

从中让我明白:爱是无私的,是不可阻碍的,爱的力量很伟大的。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4】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虽然贵重,但只要读好书,就会得到比黄金更贵重的东西——文化知识。

我有幸拜读了肖川老师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我带着一份闲适和虔诚,陶醉在文字的海洋里,潜心研读了肖川老师的教育专着——《教育的力量》。读肖川老师的书,是一种享受,他让我觉得是经受了一场思想的洗礼,更让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他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让我感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认真读完肖川老师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心理受到很大的鼓舞,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要为祖国培养杰出的优秀人才;心里升腾起一种力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必须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与使命。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从中得到很多体会:

体会一:在《教育的力量》这本书中,肖川老师给我们谈人生,谈教育,谈幸福,让我很有收获。他让我领悟到了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不同于任何制造业的活动。他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激荡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活动,关注学生成长的教育一定会包涵着爱,感恩、希望、探索,自由与自主。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爱就是对学生的了解,尊重,责任,关怀和给予。缺乏了解,爱就是盲目的,当然也很肤浅;而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就没有对学生的信任,爱就会演化为支配和控制;同样没有对学生的责任、关怀和给予,我们对学生的爱就是苍白的、无力的。在这里,肖川老师对教育中的爱的诠释是如此的精辟,深刻,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给予学生的还应该有感恩,有希望,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心存感恩。学会憧憬未来,有美好的盼望。从而在学生心中发掘出向上生长的力量。我想,如果我们的教育若此,那必定是成功的教育,和谐的教育,更是人文的教育。

体会二:《教育的力量》不仅对教育有独到的见解,理论高深,而且肖川老师的随笔优美动人,总能感受到那是流淌在他内心深处的鲜活的文字,所用知识信手拈来。我叹服肖川老师的博大精深,更为他优美动人的文字所倾倒。“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读着这一句句一行行如诗如歌的文字,怎不令人怦然心动呢?

体会三: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感受颇多。“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是人们对教师的赞誉。它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而我们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学生,要教书就要先育人,几十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向上的动力。把好的东西都给学生。《教育的力量》这本书就教我们如何教育好学生,教好学生怎样做人。

《教育的力量》一本充满智慧和博爱的书,一本感受真诚和温情的书,一本润泽生命和心灵的书!读了这本好书,使我更加坚信要努力学习,用文化知识来塑造自己,武装自己。读一本好书,有如交一个益友。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让我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一定要继续努力多读书,读好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南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这个校外教育事业添砖增瓦。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5】

肖川先生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譬如说,要尊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应该优先于’成材’,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等等。教育的道理,之所以都是些大道理,就因为教育是关涉人心的工作,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皆然。由此我想到,我们平时对学生日日提醒、教导的,正是经过了岁月的洗淘和一代又一代人社会历史实践的检验的道理,想到了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恐怕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笔者强调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在我们思考教育问题的时候,多一点历史的意识,少一点理智的虚妄,这样我们就会对教育的理解当会更细致、更深入。古老的智慧需要反复的咀嚼,需要不断的切已体察,不是简单的诵记就可以得其真传的。由此,想到我们对学生的日日提醒,也要自己先不断咀嚼其真意,并且联系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并且带着发展的眼光和辨正的态度去教导学生。

肖川先生提到教育即解放,他也提到,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读了这段话,我有被提醒的感觉,似乎我就徘徊在探索,启蒙,宣传和灌输间,徘徊在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指示、命令之间;徘徊在丰富认识和统一思想,徘徊在尊重、信任和消极防范之间,似乎稍不留神,就会误入非教育的歧途。我们应该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带入自己教育的范畴内,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镜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永远都充满希望和自信。

书中提醒着我们,不能只习惯于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要学会观察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善端,我们该对别人多一份对人的信任和由衷的尊重,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暂时还处于落后的学生,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肖川先生说: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地方,就会有快乐!快乐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肖川先生的文章真是美文。喜也,怒也,哀也,乐也,无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也许是平时所养成的一种职业习惯,我们已经看惯了也写惯了那类扳起脸来说教的文章。读完整本书,让我感受到,对待教育,我们必须怀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情怀,教学生去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学生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在这个当前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该时刻提醒自己的,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始终保持一种率真的勇气和向善的本性,让学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6】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500字!

这本书,我反复阅读了其中的一些文章,对我的帮助很大。比如:因为今年我要撰写市级数学课题《在小学数学领域逐步转化学困生提高数学成绩的分层探究》,我参考了李镇西老师的《如何善待“后进生”》,教育专家李镇西在此文中独到的观点,让我脑洞大开,受益无穷。

书中提到: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是教师本人先“转化”自己。“转化”自己什么呢?换一种儿童的眼光。是的,如果你换一种眼光,准确地说,是站在后进生的角度看他,你的心情也许会不一样的。你不但会感到这些孩子可怜,而且可敬一一后进生长期坚持听他听不懂的课,他换来的是什么呢?是老师的呵斥,是同学的嘲笑,是家长的打骂一一这就是我们号称“以人为本”的教育给他们的全部“馈赠”。

然而,面对呵斥,嘲笑和打骂,他们从来不气馁,不丧气,不悲观绝望,第二天依然背着书包来到学校走进课堂,而且还乐呵呵的,对老师还是有礼貌,对同学依然友好,回到家里照旧叫“爸妈,我回来了”。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你有吗?我所教的班级里曹胤晨和邓佳俊就是这样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逐步地转化他们,慢慢地他们也喜欢听课了,上学期期末考试,邓佳俊数学成绩竟然上了六十分,曹胤晨同学也进步了不少。《教育的力量》为广大同行献上了一份可供借鉴的行为指导,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教育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7】

爱的力量-《教育其实很简单》读后感2000字!

《教育其实很简单》这本书是赵校长思想的精华,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书,边思考,边反思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一线的教师,必须承认教育是需要智慧的,有智慧的教育就是有“爱”的教育,教育的智慧就是爱的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

反思自己最近的工作,我发现开学已经接近三个月,感觉自己和孩子们相处的一直还算不错,可是就在前两个周我突然发现十六班好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当然这个变化并不是我希望看到的——自主管理能力严重滑坡,整体班风非常消沉。具体有如下表现:

自习纪律大不如以前。这主要是因为纪检部的同学不再认真负责,只是坐在讲台上做个样子,小组长对组内违纪情况也基本上不管不问。第五周的晚自习被通报自习纪律乱,这是开学以来的第一次,当时非常着急就在班内发了一通脾气,但第二天晚自习得时候仍然不能保持安静。很多次都是我前脚出门后脚就开始说话。

班内承包的一些具体事务基本无人问津。原先的讲台一整天都是一尘不染的,但最近几周讲桌面上总是堆放着一堆堆的废学案、粉笔头,布满了灰尘,也没人收拾。

韵律操激情不足。开始做韵律操后,我让十三班和十六班面对面的做,我本来想一般这种情况下两个班一定会向两只斗鸡一样比个高下,但是我非常沉痛的发现,十三班像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斗鸡,而十六班就像一只瘟鸡,完全提不起神来。

并且还有一件事情让我的打击非常大,就是上一周结束的好教师评选中,我在十六班只得了四票,我应该是所有首席导师里面最凄惨的。

我知道有问题一定就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些问题很有可能是因为我在一些方面的疏忽,如果继续这样听之任之,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可能是极为不利的,想到这里我就找到各部长、小组长和他们进行了谈话,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原因,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只是很紧张并不敢说什么,我跟他们说并不是要批评他们,而是要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班集体进步,后来其中有个组长说,他们感觉我跟他们不亲了,感觉我好像不是很喜欢十六班,老是偏心与十三班。听了后我很有感触,的确,可能是因为接十三班比较晚,所以在十三班的精力投入上比较多一点,总以为和十六班相处的熟悉一些,因此很多时候都只是像例行公事一样板着脸到十六班转一圈,出了问题就是到教室里发一通脾气,总以为这样能解决问题,并且也很少与他们谈心,很少和男生玩耍,可能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和他们的距离一点点的拉远,久而久之,十六班的学生对我就敬而远之了,在楼道里见了也只是远远的打一声招呼,很明显的,我在十六班孩子心目中的分量大不如以前。

弄清原因后,我和十六班的孩子们聊了一节课,首先是跟他们道了歉讲清楚我的疏远不是刻意为之,只是因为对他们比较放心,觉得他们很优秀自己可以做的很棒,然后表达了我对他们现状的担心和焦急,跟他们说这样一直下去并不利于班集体的进步,学生们也是很懂事的,听了我的话,也表现的很着急很理解,最后和他们约定,我会做回以前的老班,希望他们也能做回积极向上的学生。事情过去一周了,在这一周里我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谈话中多了表扬和鼓励,遇到问题也不再是简单粗暴的处理。这么做了以后,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们的心在逐渐向我靠拢,出现的那些问题也在逐渐消退,他们课上变得积极主动,课后热情活泼,晚自习的纪律也变得越来越好。

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为师多年,每一年和每一批学生教学相长,教师给学生的不在于爱的多少,而在于爱的智慧,对班级的自主管理,不是彻底的放手,而是爱的长久关注,道路的及时指正。通过这个事情我觉得,不只是班级管理,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但要学生亲其师,教师必先爱其生。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和心理健康的形成。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二中有句名言:“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人,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有原则的、公正的、理智的,不是无原则的、迁就的、偏袒的,它是关爱性与严格要求的有机统一。

教师要无条件的尊重学生。特别是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自卑感较强,缺乏自信,他们更需要教师的体贴信任和鼓励。尊重学生生而为人所具有的一切,尊重他所展示出的独特天性,尊重他对自己生活的全部权利。作为对他们未来生活的尊重,相信学生意味着归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全部主权。我们的教育应当尽量避免代替学生做决定,因为未来的生活是属于他自己的,而且只能他自己做出决定,所以我们应该在他接受教育的时间里尽可能教会他们如何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而绝不是教给学生哪个选择是正确的。

教师要相信学生,如果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进步就失去教育的意义了。儿童的可塑性很强,经过正确的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人。即使有了过错,只要引导得法,也能改正错误与“昨天告别”。教师应用父母兄长般的关爱去抚慰他们的心灵,或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或导之以引,激发他们向上的热情。

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只要教师充分认识到爱的作用,懂得爱的智慧,切实把握好师爱的分寸,潜心付出,爱严结合,就一定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学生应有的回报。

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的职业责任,也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一种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智能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8】

一本经典之作,读的遍数越多,越能感觉它的意蕴深厚,越能获得无尽的启迪。远到教育名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卢梭的《爱弥儿》,叶圣陶先生的《叶圣陶教育名篇》,近到新一代教育专家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朱永新的《享受与幸福》,肖川的《教育的力量》,无不是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感觉给自己的教育教学插上了羽翼。

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已经反复读了几遍,其中很多篇目都给我眼下的教育教学以有力的指导,成为了我教育教学实验的动力。我也从肖川教授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要义》一文中更加明确了为什么要指导学生质疑和赏析,从而更坚定了我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的信心。

自主学习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品质,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是其首要特征。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现实的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学生并未真正卷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从而使学习感受不到智力劳动的快乐,缺乏深厚的精神生活的背景和氛围。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不敢放手,课堂控制过度,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正是基于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才坚定地要在我们的生物课堂上放开手来,把课堂放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去思考,去表达,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造就一代会自主学习之人。

尽管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是那么不易,那么辛苦,但看到孩子慢慢地学会了质疑,学会了欣赏,进而学会了多元化地理解课本内容,养成了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反思总结的习惯,那点辛苦早飞到了九霄云外,留下的满是无以言表的幸福和成就感。

肖川教授指出:一个自主发展的人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品质。当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进而激发起自己良好的学习品质,这不正是我们当老师的所期待的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造就自主发展之人,这是肖川教授《教育的力量》带给我教育教学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9】

寒假里,我阅读下载了肖川先生的著作《教育的力量》一书。每一篇文章都很吸引人,也给我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书中从不同的几方面阐述了作者对教育、教学、营造幸福人生等问题的见解。如“教育的方向、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聚焦课堂、心灵的阳光”等多个主题。这本书让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有思想的好老师,运用教师的智慧去启发和引导孩子,让他们永远充满希望和自信。在对待孩子们的时候,我们教师要有责任心与耐心,认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在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一篇主题文章中,我学到的很多,例如教师的五项修炼:心地善良,表情要安详,气象要宏大,言说要谦和,举止要磊落,这是对教师的期望,也是受人尊敬和受人欢迎的所有人的共同品质。还有教师的成长策略:广泛阅读下载,仔细咀嚼;深入探索,自觉反思;及时总结,着力提升;团队合作,真诚交流。这些都是我应该认真学习的。还有要听取他人给教师的建议,那是对我的一种帮助。

在聚焦课堂这一篇主题文章中,书中说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在新的课程改革下,作为教师要适应教育的潮流,多掌握一些信息、知识、经验与智慧,使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自如,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在这次课程改革中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还要多学习,使自己懂得尽可能多一点。学会自我反思,反思自己是一个有进取的意识,一个好学深思,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人,还是一个墨守陈规、固步自封、得过且过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多提出疑问,只有发现新的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提升自己。在教学中,提出质疑就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是一本很棒的书,书中的很多话语成为我们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我要加倍的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10】

暑假里我认真读了宋洪昌撰写的《教育的力量》一书,使我得到了心灵的震撼。原来身为人师的我,在家庭教育中不自觉的走入了一些误区。整个暑假,我在反反复复的研究书中的每一个案例,然后认真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进行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还说:“巧言令色,鲜仁矣。”这就是说,在德育工作中老师必须遵循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人们都追求言语的说服力,但我们一线的教师始终不比那铜牙铁齿的辩客,思想品德教育更应当追求。但一个人的言语究竟有多大的说服力,不仅要看这些话里包含了多少真理,还要看教师自身的行动。言行一致,一言重于九鼎;言行不一,话再动听,我们的小学生也不会记得,真正的充耳不闻,更不用说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言与行相比,更要重于行,古语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以身育人,德育养德。

一、在孩子的教育上缺乏耐心,易怒,不懂得尊重孩子。

二、重“堵“不重“疏”和“引”。命令太多,却不懂得艺术。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耐人寻味———“一天,一个三岁的小孩拿起一把尖锐锋利的剪刀在玩,母亲一看,大吃一惊,生怕孩子一不小心伤着自己,她命令孩子放下剪刀,可是孩子怎么也不肯。于是她急中生智,想起孩子爱吃苹果,便急忙给孩子拿来一个苹果。孩子一见,便放下剪刀,伸手去拿苹果。就这样,母亲用一个苹果“换”回了孩子手中的剪刀。”我很佩服这位母亲的机智,由此也深受启发。比如自己以前硬性要求孩子少看电视,却忽视了给孩子“换”件有意义的事。

三、太看重孩子的考试结果,却忽略了成长过程的美丽。有时候,孩子成绩不理想,就失望、焦灼、发脾气,终止孩子看电视的权利。是非常片面的,也是很不理智的,这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孩子的未来可以在我们的潜移默化中铺就。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必须每天接受大多数同龄孩子所接受的生活信息。比如看动画、玩球、游戏等。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加以干涉,而要引导有方。

四、进行“听话式”的教育,很少尊重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总是刻意追求孩子是否听话,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建议,这就势必会压制孩子探索的欲望,压制孩子的求异思维,压制孩子的创新意识萌芽,从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个人,没有独立意识,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个性,也就意味着缺乏缺乏创造,意味着思维会了无生气。所以应该“解放孩子的大脑和双手,给孩子流出空间让她自己去思考和创造。”

五、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去比较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足。恨铁不成钢。这种心理会更多地埋没孩子的优点,无限放大孩子的缺点,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是非常不利的。正如书中所说“孩子没有自信,如同一个人的了软骨病,是难以站立起来的”。孩子的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会遇到无数的困难、挫折乃至失败。因此,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就很难正确的应付。一个人的成功,既要靠能力,又要靠机遇,无论是发展能力还是抓住机遇都需要自信作为支撑。所以要从多角度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去赏识孩子,帮孩子高高树立起自信的风帆。

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并且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家庭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艺术,这是《教育的力量》给我最大的启示。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11】

《教育的力量》这本书在我的案头放了很长时间。总是读读停停。它不像文学小说那样引人入胜。但读过这本书的每一段之后,慢慢的咀嚼和回味,却像一味营养丰富的鸡汤滋润心田,回味悠长!

这本书里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一个有思想的老师:他的言行不会随波逐流;他的内心生活不会单调乏味;他的工作不会只停留在教书匠的阶层。

如何使自己变得有思想呢?

学习与思考是让我们变得有思想的主要途径。许多名师都如饥似渴的大量阅读下载各种书籍。正是这些阅读下载,丰富了他们的思想,充实了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想想自己不算是一个爱学习的老师。给自己找了许多的借口,要批改作业、要备课、要与家长交流。就是没有时间读书。虽然也是两眼一睁,忙到黑灯。但浑浑噩噩,没有自主思想支配下的主动性。读过更多的好书之后,愈加感到自己的不足。有时会有意无意的把书里的某种方法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如:面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业忘带了,上课搞个小动作;等等。我会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处理问题。或善意的提醒,或用一个期待的眼神,让我的学生明白:他不是老师的敌人,而是老师的朋友。这样不用批评,更不用惩罚,就能把问题解决。这种想法源于《给教师的建议》中的一个建议。这本书中也描述了宽容的力量。有时。我们会为某种小事火冒三丈,正想拍案而起。但是,宽容两个字提醒我:我面对的只是个孩子。有必要发一场火吗?这种想法在脑中一现,就犹如给心中输入了灭火剂。接下来就能理智的处理问题了。

要想使自己变得有思想,还要不断的思考。思考教育的方法怎样更加艺术化。思考教学怎样才能高效。如果把读书看做一个吸收的过程,思考就是咀嚼过滤后消化有营养的东西。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在不断的思考中,发现以往的不足,在反思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育方法。

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把读的书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不断的思考,才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经过不断地思考,我写的读书笔记和教学反思,给我的工作帮助很大。不断坚持写教学后记,能够促使我很好的理解教材内容。更好的服务教学。记下每一个教育故事,过后才会发现它的意义和价值。如:我教的一个学生,她的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是她喜欢帮助老师和学生做一些事情。如:每天下课后,她会主动到前面帮我送作业。并把作业整整齐齐的放在我的桌子上。当我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后,对她就多了一些留意。课堂上我会经常关注她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这样,她也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学习也进步了,在同学们面前,也自信了许多。从这个教育实例,我体会到:在工作中,很多时候是感性的对待一件事情。过去后把它记录下来,经过反思,会理性的看待它。也会总结出以后面对这种事情的合理方法。这也算是教学反思的一大好处吧。

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才会成为一个受到学生欢迎的老师!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集锦7篇


古语有云: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阅读相关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这时候,我们可以去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来记录自己的感悟,写好读书笔记,有哪些关键要点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集锦7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1)

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有师生之情,有父子之爱,有朋友之谊,也有天底下最无私的母爱。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好书《爱的教育》,书中以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在一个学年里的记事,穿插着一则则美好和真实的每月故事,其中最让我感到的是《寻母记》。

故事中讲述的是一个出身贫困人家的十三岁的男孩,只身一人从热那亚出发去美洲寻找为了赚钱还债而当女佣的母亲。刚开始母亲会通过丈夫的表兄写信与家里联系,一年过去了,自她寄来一封长信说她身体不好后便断绝了联系。家里人通过各种方法都无法与母亲取得联系,这时小儿子马可,不顾去美洲的危险,主动向他爸爸提出了去美洲找母亲的请求。刚开始他父亲没同意,认为一个十三岁的小孩,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后来通过马可讲述他寻母的计划,以及他父亲的一个船长朋友答应可以免费带马可去美洲,马可的父亲还是同意了。于是,马可开始了千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经历了一个人的孤独和恐惧,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可马可没有放弃。凭借着马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好心人的帮助,终于找到了躺在医院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的出现使母亲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的母亲手术后完全康复。

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发现妈妈病倒在床上,头晕得很厉害,还吐了好几次。我担心极啦,本能的放下手中的笔和作业,急忙奔向妈妈,看着满头流冷汗的脸,我小心翼翼地打上热水,用热毛巾不停地擦拭着妈妈额头、脸及颈部,慢慢地,妈妈好多了。

从中让我明白:爱是无私的,是不可阻碍的,爱的力量很伟大的。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2)

一本经典之作,读的遍数越多,越能感觉它的意蕴深厚,越能获得无尽的启迪。远到教育名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卢梭的《爱弥儿》,叶圣陶先生的《叶圣陶教育名篇》,近到新一代教育专家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朱永新的《享受与幸福》,肖川的《教育的力量》,无不是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感觉给自己的教育教学插上了羽翼。

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已经反复读了几遍,其中很多篇目都给我眼下的教育教学以有力的指导,成为了我教育教学实验的动力。我也从肖川教授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要义》一文中更加明确了为什么要指导学生质疑和赏析,从而更坚定了我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的信心。

自主学习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品质,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是其首要特征。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现实的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学生并未真正卷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从而使学习感受不到智力劳动的快乐,缺乏深厚的精神生活的背景和氛围。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不敢放手,课堂控制过度,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正是基于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才坚定地要在我们的生物课堂上放开手来,把课堂放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去思考,去表达,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造就一代会自主学习之人。

尽管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是那么不易,那么辛苦,但看到孩子慢慢地学会了质疑,学会了欣赏,进而学会了多元化地理解课本内容,养成了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反思总结的习惯,那点辛苦早飞到了九霄云外,留下的满是无以言表的幸福和成就感。

肖川教授指出:一个自主发展的人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品质。当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进而激发起自己良好的学习品质,这不正是我们当老师的所期待的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造就自主发展之人,这是肖川教授《教育的力量》带给我教育教学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3)

近来,我潜心研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专著《教育的力量》。伴着阵阵墨香,我陶醉在文字的海洋里。读肖川先生的书,是一种享受。就犹如与老朋友娓娓交谈,那么亲近、真切、理解,因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与劳累感觉是那么值得,幸福感与成就感就会萦绕心头,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自然也成为我的一种愿望,他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让人感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让我迫不及待地读下去

在新课程日趋深入的今天,肖川博士字里行间渗透的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理念,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他说的高考制度,是“全面的丰收,导致全面的平庸。”说得真是精彩极了,“大考小考的排队分等,使学校成为造就败者的场所,进而导致厌学和恐学,导致内心的畸变和人格的扭曲。”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呢?肖川博士又好的告诉我们“现代社会需要培养的是具有理性精神、具有广博深厚的基础文明的教养、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自由与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概括地说,就是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社群的人。”他希望我们的教学是一种完美的教学,并且阐述了新课改下的学习方式,在我们学习新课程的同时,完全有必要好好的研读一番,因为“有效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在肖川教授的《祝福教师》一文说到:“教师是一种职业,一种古老的职业,一种将与人类共在的职业。随者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很多职业,诸如警察、军人、侦探、保安、门卫等等都将消失,但教师这个职业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它将永存。正是她,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这段文字尤为让我感动,是啊,作为教师的我们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还承载着太多家长对我们的希望和学生对我们的期望,所以我们更要用百分的努力去面对他们,这样才无悔此生。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走在知识的最前线,应该懂得尽可能多一点,这样在面对学生时才会做得更好,才会无愧于心。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这本书让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有思想的好老师,运用教师的智慧去启发和引导孩子,让他们永远充满希望和自信。在对待孩子们的时候,我们教师要有超强的责任心与耐心,认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4)

对像我这种从来没有执教经验的小白来说,卢安克先生的《是什么带来力量——乡村儿童的教育》很容易让人产生浓厚的兴趣。

卢安克先生作为一名地道的老外,却能在中国待那么久,并对中国的乡村儿童、乡村教育有很深刻的了解,还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独到的教育方式,这些都不禁让我对这个人产生了敬仰之情。

“真正的农村教育研究不可能是在办公桌上计划的,而只能是通过自己在农村的生活,通过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学生来发生的。”

没错,真正的农村教育绝不是纸上谈兵,它需要我们扎根农村,与那些需要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经历他们经历的,体会他们体会的,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慢慢知道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山区的孩子往往是孤僻、害羞的,他们通常比较排斥外来人进入他们的生活,这时候就要十分注重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往往一点小事就可能对他们产生不小的影响,卢安克的书中就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方法。

印象最深的一篇,也是我感觉对我们意义最大的一篇,要数作为教师与志愿者里的一篇“作为志愿者”。我们去帮助那些身处大山的孩子们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的匆匆一瞥,到底会在他们的人生中起到怎样的影响?敢肯定的是,我们能做的是微乎其微的,我们只不过是派对上的惊喜,夜晚划过的流星,自然远远不及那些身处山区的乡村教师。他们扎根于此,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使得孩子对他们产生了信任,而这些信任正是他们教育工作的最好帮手。

卢安克先生喜欢用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和孩子们进行交流,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也很好。像书中提到的《三个世界》、《和平剑》、《在乎》、《梦别》等等,中间的过程对孩子们的意义是很大的,这些我们都可以尝试一下。

每个去山区想要支教的志愿者都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想去体验一下支教的生活,在自己的人生阅历上添上几笔;有的可能单纯去玩;而我想大多数的人应该是怀揣着梦想的。他们大多也是来自农村或者是山区,并想要给孩子们传达的是一种信念,一种希望。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5)

一本经典之作,读的遍数越多,越能感觉它的意蕴深厚,越能获得无尽的启迪。远到教育名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卢梭的《爱弥儿》,叶圣陶先生的《叶圣陶教育名篇》,近到新一代教育专家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朱永新的《享受与幸福》,肖川的《教育的力量》,无不是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感觉给自己的教育教学插上了羽翼。

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已经反复读了几遍,其中很多篇目都给我眼下的教育教学以有力的指导,成为了我教育教学实验的动力。我也从肖川教授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要义》一文中更加明确了为什么要指导学生质疑和赏析,从而更坚定了我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的信心。

自主学习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品质,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是其首要特征。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现实的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学生并未真正卷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从而使学习感受不到智力劳动的快乐,缺乏深厚的精神生活的背景和氛围。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不敢放手,课堂控制过度,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正是基于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才坚定地要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放开手来,把课堂放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去思考,去表达,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造就一代会自主学习之人。

尽管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是那么不易,那么辛苦,但看到孩子慢慢地学会了质疑,学会了欣赏,进而学会了多元化地理解文章,养成了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反思总结的习惯,那点辛苦早飞到了九霄云外,留下的满是无以言表的幸福和成就感。比如学生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就质疑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中华为什么不振?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中国公民被洋人的汽车轧死后,中国巡警不敢为中国人撑腰,群众也是敢怒不敢言外,还有哪些方面能表现中华不振?而这些问题课文中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可这些问题对于生活在现代中国的孩子来说也实在不好理解。这时,我并没有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有关书籍,去上网查找资料,也就是请学生去自主学习。经过自己的努力,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一方面比教师的讲解有更深的感受,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着力要培养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自主学习,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智力劳动的快乐。同时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了解了20世纪初期中国的社会现实,进而为周恩来总理能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并且为之奋斗的一生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肖川教授指出:一个自主发展的人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品质。当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进而激发起自己良好的学习品质,这不正是我们当老师的所期待的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造就自主发展之人,这是肖川教授《教育的力量》带给我教育教学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6)

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带着一份闲适和虔诚,我再次潜心研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专着——《教育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这本书中,肖川老师有一句话,使我感受颇深,肖川老师提到“教育即解放,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读了这段话后,我有一种被唤醒的感觉。想想在平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自己的有些做法,我深感做为人师的不称职。为了让班级的纪律安静,以自己的意志强制学生不要乱说话;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有些问题曾经让学生无数次机械记忆;在有时的课堂上,为了加快课程进度,强行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几岁的小学生,正是活泼开朗、思维敏捷,可塑性极强的时候。当学生乱说话的时候,身为老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是不是不够吸引学生,老师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不够;当学生同样的问题经常出现错误的时候,身为老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不适合学生;当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思维不敏捷的时候,老师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虽然教育不是万能的,但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应该试着引领学生探索新知;与学生平等对话、自由的交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在公开、平等、宽松的教育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7)

《教育的力量》这本书在我的案头放了很长时间。总是读读停停。它不像文学小说那样引人入胜。但读过这本书的每一段之后,慢慢的咀嚼和回味,却像一味营养丰富的鸡汤滋润心田,回味悠长!

这本书里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一个有思想的老师:他的言行不会随波逐流;他的内心生活不会单调乏味;他的工作不会只停留在教书匠的阶层。

如何使自己变得有思想呢?

学习与思考是让我们变得有思想的主要途径。许多名师都如饥似渴的大量阅读下载各种书籍。正是这些阅读下载,丰富了他们的思想,充实了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想想自己不算是一个爱学习的老师。给自己找了许多的借口,要批改作业、要备课、要与家长交流。就是没有时间读书。虽然也是两眼一睁,忙到黑灯。但浑浑噩噩,没有自主思想支配下的主动性。读过更多的好书之后,愈加感到自己的不足。有时会有意无意的把书里的某种方法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如:面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业忘带了,上课搞个小动作;等等。我会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处理问题。或善意的提醒,或用一个期待的眼神,让我的学生明白:他不是老师的敌人,而是老师的朋友。这样不用批评,更不用惩罚,就能把问题解决。这种想法源于《给教师的建议》中的一个建议。这本书中也描述了宽容的力量。有时。我们会为某种小事火冒三丈,正想拍案而起。但是,宽容两个字提醒我:我面对的只是个孩子。有必要发一场火吗?这种想法在脑中一现,就犹如给心中输入了灭火剂。接下来就能理智的处理问题了。

要想使自己变得有思想,还要不断的思考。思考教育的方法怎样更加艺术化。思考教学怎样才能高效。如果把读书看做一个吸收的过程,思考就是咀嚼过滤后消化有营养的东西。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在不断的思考中,发现以往的不足,在反思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育方法。

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把读的书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不断的思考,才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经过不断地思考,我写的读书笔记和教学反思,给我的工作帮助很大。不断坚持写教学后记,能够促使我很好的理解教材内容。更好的服务教学。记下每一个教育故事,过后才会发现它的意义和价值。如:我教的一个学生,她的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是她喜欢帮助老师和学生做一些事情。如:每天下课后,她会主动到前面帮我送作业。并把作业整整齐齐的放在我的桌子上。当我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后,对她就多了一些留意。课堂上我会经常关注她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这样,她也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学习也进步了,在同学们面前,也自信了许多。从这个教育实例,我体会到:在工作中,很多时候是感性的对待一件事情。过去后把它记录下来,经过反思,会理性的看待它。也会总结出以后面对这种事情的合理方法。这也算是教学反思的一大好处吧。

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才会成为一个受到学生欢迎的老师!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

《教育的力量》读书笔记1000字


闲暇之余,拜读了肖川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读这本书的最大感受像是与老朋友娓娓交谈,那么亲近、真切、理解,因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与劳累感觉是那么值得,幸福感与成就感就会萦绕心头,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自然也成为我的一种愿望。

他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写道:遇到问题现在很多的人只会想一想,发表一点意见和个人看法,而不会思考。所以,那些意见和看法,往往经不起推敲,显得肤浅,甚至似是而非。

作为教师的我,深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做法仍是肤浅。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想,更要发展学生的思考策略和研究探索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发表意见,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独立研究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高品质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于缺乏深入的 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驾驭课堂,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从而造成课堂效果不满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才能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向学之心,即使再高明的专家,恐怕也不能对其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按着马的头让它饮水。自我反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理论支撑的,高度自觉的对自己实践的回顾与审思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自我反思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至于同伴互助,是一种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和真诚分享。

作为教师,教育探索并不一定要有研究课题,如果你真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更好地胜任你的工作,为了更好的成长,而不是因为外在功利的诱惑,那么,只要你愿意,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进行。它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只需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

这本书让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有思想的好老师,运用教师的智慧去启发和引导孩子,让他们永远充满希望和自信。在对待孩子们的时候,我们教师要有超强的责任心与耐心,认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生活充满人性的光辉,让我们的心灵荡漾在博大、深邃、光明、温暖的思想之中。

2024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模板(5篇)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篇一)

1.表演完毕,班头向观众道谢后,大家都起身挤出场外。我被挤在群众中,正出场门的时候,觉得有人触我的手。回头去看,原来就是那小艺人。小小的黑脸孔上垂着黑发,向我微笑,手里满捧着果子。我见了他那样子,方才明白他的意思。

2.那妇人非常欢喜,好像说不出答谢的话来。这时我瞥见有一个小孩,在那没有家具的暗腾腾的小室里,背向外,靠着椅子好像在写字。仔细一看,确是在那里写字,椅子上抹着纸,墨水瓶摆在地板上。我想,在这样暗黑的房子里,如何写字呢。读书笔记忽然看见那小孩长着赤发,穿着破的上衣,才恍然悟到:原来这就是那卖菜人家的儿子克洛西,就是那一只手有残疾的克洛西。乘他母亲收拾东西的时候,我轻轻地告诉了母亲。

3.雨不绝地下着,风吹雨点打着窗门,夜色暗得没一些光。费鲁乔疲劳极了回来,身上满沾了泥,衣服破碎了好几处,额上负着伤痕。这是他和朋友投石打架了的缘故。他今夜又和人吵闹过,并且赌博把钱输光了,连帽子都落在沟里了。

4.没有办法,过了一会儿,只好提了衣包懒懒地走开。他悲哀得很,心乱得如旋风,各种忧虑同时涌上胸来。怎样好呢?到什么地方去好?从洛赛留到可特淮有一天的火车路程,身边只有一块钱,除去今天的费用所剩更无几了。怎样去张罗路费呢?劳动吧!但是向谁去求工作呢?求人布施吗?不行!难道再像方才那样地被人驱逐辱骂吗?不行!如果这样,还是死了好!他一边这样想,一边望着无尽头的街路,勇气愈加消失了。于是把衣包放在路旁,倚壁坐下,两手捧着头,现出绝望的神情。

5.我们早想吸那小山上的空气,昨天下午两点钟,大家在约定的地方聚集。代洛西、卡隆、卡洛斐、泼来可西、可莱谛父子,连我总共是七个人。大家都预备了水果、腊肠、熟鸡蛋等类,又带着皮袋和锡制的杯子。卡隆在葫芦里装了白葡萄酒,可莱谛在父亲的水瓶里装了红葡萄酒,拨来可西着了铁匠的工服,拿着四斤重的面包。

6.他真是一个有趣的小孩。一进门就脱去了被雪打湿了的帽子,塞在袋里,阔步地到了里面,脸像苹果一样,注视着一切。等走进食堂,把周围陈设打量了一会儿,看到那驼背的滑稽画,就装了一次兔脸。他那兔脸,谁见了也不能不笑的。

7.母爱是一本我终生无法读完的巨著;母爱是一片我永远也飞不出的天空。

8.当枯黄的秋叶随风摇曳时,深秋飘然而立校外,月光下,父亲的影子拉得很长,硕大的风衣将瘦骨嶙峋的父亲裹了进去,我心头一阵酸楚。

9.人世间的真情就像一张大网,时刻温暖着人的心扉,就如妈妈的爱一样,永无止境。

10.岁月,是一首诗,一首蕴含丰富哲理的诗,岁月是一峰骆驼,驮着无数人的梦想。

11.船的命运在于漂泊;帆的命运在于追风逐浪;人生的命运在于把握,把握信人生,方能青春无愧。

12.往事如歌,在人生的旅途中,尽管有过坎坷,有过遗憾,却没有失去青春的美丽。相信自己,希望总是有的,让我们记住那句话:错过了太阳,我不哭泣,否则,我将错过月亮和星辰。

13.假如生活中你失败了,请不要将忧伤的泪水写在脸上。失败也是一种收获,生活中最得要的是有一份十足的勇气和一个创业的胆量。

14.曾经以为,一次无奈的哭泣,便函是人世间所有的沧桑;一个小小的挫折,便函是人生所有的失败。是十四岁告诉我……

15.我将滑稽画册给他看。他不觉一一装出画上的面式来,引得父亲也大笑了。回去的时候,他非常高兴,以至于忘记了戴他的破帽。我送他出门,他又装了一次兔脸给我看,当做答礼。他名叫安东尼阿?拉勃柯,年纪是八岁零八个月。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篇二)

清冷的冬日,我坐在书案前静静地翻看着《爱的教育》。这是一本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不朽作品。书中写出了发生在四年级男生安利柯身边的各式各样感人肺腑的小故事。读着读着,我感觉有一股温暖平和的气息在身边蔓延开来。一个个简单明朗的故事就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交织在一起,奏出和谐美妙之曲。

读罢,我掩卷深思。“爱”是一个肉眼看不见,手也触摸不到的东西,却无时无刻都在,只有用心去感受……

书中讲述的《小抄写员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叙利奥看到父亲为了养家糊口除了当铁路工人,晚上又接一些抄写文件的工作,十分辛苦,于是每天等父亲休息后,悄悄地熬夜为父亲抄写没有抄完的文件。由于经常熬夜,叙利奥常常会在白天打瞌睡。他遭到父亲的误解后依然坚持抄写。真相终于被爸爸发现了,爸爸心疼得流下了泪水,为有这样一个懂事的儿子而感动。

小故事让我明白天底下没有一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有个别素养不高的父母会选择用打骂来教育孩子,但那也是另一种爱的表达方式。然而世界上有很多孩子不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不愿意担起家里的任何责任,好像父母只是我们的“保姆”,只要管好我们衣食住行就好。他们总认为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甚至稍有不如意就撒泼打滚。

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的一件小事。那是暑假里的一天,妈妈提醒我抄写英语单词。我肯定地说自己已经抄过了。妈妈不信,指着我的鼻子说,“你说谎。你把本子拿给我看。”当时我怎么也找不到那个英语本子,就直接对妈妈说:“本子丢了。”爸爸闻讯冲过来痛批了我一顿。我自然理直气壮地回击。爸爸被我气走了,妈妈也不愿搭理我了。隔了一个星期,我忽然发现那个本子在沙发的玩偶下面。我立即“耀武扬威”地将本子拿给父母看。当时我觉得自己做得超赞,现在想来却羞赧不已。

父母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养育成人,从我们呱呱坠地起。他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我们的一举一动所牵动。从我们蹒跚学步起,父母的身影就从未离开过,粗壮的大手牵着稚嫩的小手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父母不应该是我们最亲密的人吗?我们有什么理由因为一点小误会去埋怨他们呢?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敞开心扉,时时刻刻懂得感恩。

爱是如此伟大!除了父母慷慨给予的爱之外,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各式各样的爱环绕着。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护士阿姨们温柔呵护我们;年幼无知时,老师孜孜不倦地教我们新的知识,带领我们探索未知的世界;迷茫无助时,同学总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我关怀与温暖。爱总会陪伴我们的一生,永不离去!

我望望书案上的口罩,想着在新冠病毒疫情严峻的日子里,白衣天使毫不犹豫地投入疫战,四面八方的人纷纷捐助。这种大爱无疆的精神更是震撼着我的内心。

书籍和周围皆洋溢着爱,如同暖阳将寒意融化。它也蔓延至我的心中,让我开始更细致地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无限美好……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篇三】

从前,我买了一本《爱的教育》,我没有好好的阅读它,总是随便翻几页就过去了,此刻放暑假了,我正好趁这机会好好地读一次了。

《爱的教育》这本书它是有十分十分多的小故事组成的,故事中所展现许多美德,给我们树立起朴素而又正确的是非标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里面其中的一个小小的故事,它说的是:小主人公安利柯,在街上散步的时候,遇见了一个十分瘦弱、脸色苍白、还抱着一个小孩子的女乞丐向安利柯讨钱。他什么也没给这个女乞丐,只是看着她就摆摆手走开了,其实安利柯身上装着许多钱的,他只是不想把钱给那个女乞丐。

其实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安利柯的行为,是安利柯妈妈说的话。她是这样说的:“你不该这样。一个真正不幸的人伸手乞求时,我们不该视而不见、假装不知啊,尤其是为了吃奶的小孩儿而乞求的母亲,那怀中的小孩说不定正饿着,如果真是这样,那位母亲该是怎样的难过呀!假如你母亲——我,不得已要对你说‘安利柯啊,今日不能再给你食物了’,你想,那时的我,心里会是怎样的难过的呢?”

看了他母亲说的话,我想起了以前,以往站在我面前的、那些要求我帮忙的那些穷人,家里也说不定一样有正饿着的老人和小孩正需要我的帮忙,如果当时我能够给他们一些钱,或者就一个硬币,他们必须会感激万分,可是我当时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因为我当时认为他们这一些又脏又臭的乞丐根本不需要我们大家的同情。回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我的脸不由的红了……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篇四)

有一句明言说得好:“读一本好书就是与高尚的人谈话”,我已找到这位良师益友,她就是《爱的教育》。刚下完一场雨,空气中有种清新的味道,天空像被水洗过的蓝宝石一般,柔柔的阳光洒进窗户,窗外唧唧喳喳的叫声使我的心情像雨后的天气一样的格外爽朗,我翻开了《爱的教育》,在《爱的教育》里有一所学校,这儿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心,他们有明亮的眼睛,童真的思想。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教育着我,还教会我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教会我对弱小的同情,对朋友的友情,对老师的师生情,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让我的灵魂受到震撼,让我感动,让我快乐,让我潸然泪下,让我敬佩。在这本书中无处不在的都表达着一个“爱”字。

令我印象最深的两篇文章《卡隆的母亲》和《少年笔耕》。《卡隆的母亲》中卡隆的母亲因病去世了,卡隆虽然是最胖的一位同学,但是在这几天,他瘦了许多,眼睛又红又肿。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脆弱的,因为他毕竟是一个孩子,谁也无法改变悲剧的发生。同学和老师见了小小的卡隆背负着失去母亲的痛苦,都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让卡隆从失去母亲的阴影中走出来,让他回到以前那个快乐的卡隆。卡隆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他得到了许多别人的爱和关怀。

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应该多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特别是失去亲人的人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关怀和照顾,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带给他的温暖。《少年笔耕》主人公叙利亚是一位十二岁的五年级学生,他的父亲在铁路做雇员,家里还有几个更小的孩子。一家生活十分艰难,为了生存,他的父亲为别人抄写书稿赚钱,每天要抄到很晚,叙利亚十分体谅父亲,深夜趁着爸爸睡觉了,为爸爸抄书稿 ,换到了一些钱,写了一百六十张才赚两角钱,就这样叙利亚夜晚拼命地为爸爸抄写书稿,白天疲惫不堪。这篇文章令我十分感动,叙利亚几个月来很少睡觉,为一家人的生计而工作,他是多么伟大。

人类只有三种情感是强烈而单纯的,对知识的追求,对爱的珍视,对人类苦难的悲悯。《爱的教育》教会我将爱心融入平凡的劳动和学习。去读吧,当你读完整本书你会更加体贴父母,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去读吧,去用爱创造美好的世界!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篇五】

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悄悄地照进屋内,正好照在了书桌上的那一本《爱的教育》。我坐在椅子上,轻轻拿起书看了起来。

《爱的教育》记录了小男孩安利柯在三年级时在校内校外的所见所闻。以及安利柯对家庭、学校、父母、兄弟姐妹、师生之间关系的看法。

书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个主人公——卡伦,讲述了他在课堂上:一个小男孩因为受到别人的羞辱而气愤地将墨水瓶丢向欺侮他的同学,可不料却丢在了刚走进教室的老师身上,当老师质问是谁做的时,卡伦勇敢地站起来替同学承担了错误。

感受:当读完这篇的时候,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我想不到一个仅只有三年级的学生,竟有如此勇敢和乐于助人的崇高品质。再想想我们生活中能有哪一个人会像卡伦那样做。当我们做错事的时候,总是想着怎样才不会被老师发现,怎样才不会受到批评。而卡伦呢,明明不是他做的,可他却为了不让同学受到批评,而硬说是自己做的。这多么感人,多么震撼人心啊!我在心中深深地佩服他,敬佩他。

《爱的教育》这本书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还教会了我们,人间是充满温暖,充满友情和亲情的。

精选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1000字


以下“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相关主题内容,为栏目小编收集并整理,就比如作者写的作品,每次读完都有不一样的看法。写读后感时,我们要分析材料,亮明自己的基本观点,欢迎大家参阅本文!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 篇1

近来,我潜心研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专著《教育的力量》。伴着阵阵墨香,我陶醉在文字的海洋里。读肖川先生的书,是一种享受。就犹如与老朋友娓娓交谈,那么亲近、真切、理解,因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与劳累感觉是那么值得,幸福感与成就感就会萦绕心头,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自然也成为我的一种愿望,他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让人感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让我迫不及待地读下去

在新课程日趋深入的今天,肖川博士字里行间渗透的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理念,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他说的高考制度,是“全面的丰收,导致全面的平庸。”说得真是精彩极了,“大考小考的排队分等,使学校成为造就败者的场所,进而导致厌学和恐学,导致内心的畸变和人格的扭曲。”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呢?肖川博士又好的告诉我们“现代社会需要培养的是具有理性精神、具有广博深厚的基础文明的教养、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自由与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概括地说,就是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社群的人。”他希望我们的教学是一种完美的教学,并且阐述了新课改下的学习方式,在我们学习新课程的同时,完全有必要好好的研读一番,因为“有效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在肖川教授的《祝福教师》一文说到:“教师是一种职业,一种古老的职业,一种将与人类共在的职业。随者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很多职业,诸如警察、军人、侦探、保安、门卫等等都将消失,但教师这个职业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它将永存。正是她,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这段文字尤为让我感动,是啊,作为教师的我们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还承载着太多家长对我们的希望和学生对我们的期望,所以我们更要用百分的努力去面对他们,这样才无悔此生。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走在知识的最前线,应该懂得尽可能多一点,这样在面对学生时才会做得更好,才会无愧于心。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这本书让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有思想的好老师,运用教师的智慧去启发和引导孩子,让他们永远充满希望和自信。在对待孩子们的时候,我们教师要有超强的责任心与耐心,认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 篇2

不经意间,时光的脚步步履匆匆,它伴随着我一路走来,转眼间使我从一名教育行业的新兵,步入有所业绩的“老”教师的行列,也使我悄然走进教育工作的高原期。但值得庆幸的是,我有幸成为中山区名师培养工作室的一名成员,于是我经常有机会与专家对话,向更多优秀的同行学习。在导师的引领下,我开始与书为友,开始进行理性的思考,重新踏上专业成长的幸福之路。

近日我拜读了北师大教授肖川的《教育的力量》。这部书是肖川教授创作的教育随笔的精选集。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是这部教育随笔集的主线和灵魂。作为一位教育家,肖川教授的文笔不仅充满理性的睿智,而且还弥漫着儒雅、温馨的浪漫。我留恋往返在其中的字里行间,一次次回味蕴藏其中的教育魅力,引发我对教育产生了许多思考,其中,“良好的教育”是我思考的一个重点。

肖川教授说:“在我所能想到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秉有渊深的学识、清明的才智、通达的情性、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一直以来,我们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们的学校、社会也都试图在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什么是良好的教育?

肖川教授说:“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教师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教育实施者,但我们并不能保证我们所实施的教育都是“良好的教育”。我认为,要使自己实施的教育真正成为“良好的教育”,并不是一件易事,至少要从以下二个方面做出艰苦的努力。

一、是充分认识实施“良好的教育”的重要意义

实施“良好的教育”的意义何在?肖川教授做了回答:“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而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简单地说,“良好的教育”可以使一个人拥有力量,从而使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并能建设美好的社会。只有有这样的认识,才能有希望成为“良好的教育”的实践者。

二、是为实施“良好的教育”创造条件

肖川教授对“良好的教育”的描述是美好的,是令人向往的。然而要将它变为现实,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就个人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而且也是能够做的,应是从主观上创造条件。我认为,要实施“良好的教育”,从主观上要创造很多条件,但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如果把教育理解为,教育者向被教育者传授知识的过程,那么“良好的教育”恐怕永远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教育究竟是什么?对这一点肖川教授给我作了深刻的阐释,他说:“教育是社会的价值引导与个体的自主建构相统一的过程。”学生的各种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都应是在“社会的价值引导”通过“个体的自主建构”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不是靠什么灌输给他的。这就是说,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造就自主发展的人——使受教育者通过自主养德、自主学习、自主健体和自主管理,使自己成为全面、和谐、有个性发展的人。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教育只有造就自主发展的人,才是“良好的教育”。

肖川教授说:“读书与思考是我们变得有思想的不二法门。”“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我想,如果自己在工作中读书再多一些,思考再多一些,行动再多一些,那么自己实施的教育就可能真正成为“良好的教育”。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 篇3

暑假里我认真读了宋洪昌撰写的《教育的力量》一书,使我得到了心灵的震撼。原来身为人师的我,在家庭教育中不自觉的走入了一些误区。整个暑假,我在反反复复的研究书中的每一个案例,然后认真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进行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还说:“巧言令色,鲜仁矣。”这就是说,在德育工作中老师必须遵循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人们都追求言语的说服力,但我们一线的教师始终不比那铜牙铁齿的辩客,思想品德教育更应当追求。但一个人的言语究竟有多大的说服力,不仅要看这些话里包含了多少真理,还要看教师自身的行动。言行一致,一言重于九鼎;言行不一,话再动听,我们的小学生也不会记得,真正的充耳不闻,更不用说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言与行相比,更要重于行,古语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以身育人,德育养德。

一、在孩子的教育上缺乏耐心,易怒,不懂得尊重孩子。

二、重“堵“不重“疏”和“引”。命令太多,却不懂得艺术。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耐人寻味———“一天,一个三岁的小孩拿起一把尖锐锋利的剪刀在玩,母亲一看,大吃一惊,生怕孩子一不小心伤着自己,她命令孩子放下剪刀,可是孩子怎么也不肯。于是她急中生智,想起孩子爱吃苹果,便急忙给孩子拿来一个苹果。孩子一见,便放下剪刀,伸手去拿苹果。就这样,母亲用一个苹果“换”回了孩子手中的剪刀。”我很佩服这位母亲的机智,由此也深受启发。比如自己以前硬性要求孩子少看电视,却忽视了给孩子“换”件有意义的事。

三、太看重孩子的考试结果,却忽略了成长过程的美丽。有时候,孩子成绩不理想,就失望、焦灼、发脾气,终止孩子看电视的权利。是非常片面的,也是很不理智的,这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孩子的未来可以在我们的潜移默化中铺就。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必须每天接受大多数同龄孩子所接受的生活信息。比如看动画、玩球、游戏等。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加以干涉,而要引导有方。

四、进行“听话式”的教育,很少尊重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总是刻意追求孩子是否听话,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建议,这就势必会压制孩子探索的欲望,压制孩子的求异思维,压制孩子的创新意识萌芽,从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个人,没有独立意识,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个性,也就意味着缺乏缺乏创造,意味着思维会了无生气。所以应该“解放孩子的大脑和双手,给孩子流出空间让她自己去思考和创造。”

五、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去比较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足。恨铁不成钢。这种心理会更多地埋没孩子的优点,无限放大孩子的缺点,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是非常不利的。正如书中所说“孩子没有自信,如同一个人的了软骨病,是难以站立起来的”。孩子的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会遇到无数的困难、挫折乃至失败。因此,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就很难正确的应付。一个人的成功,既要靠能力,又要靠机遇,无论是发展能力还是抓住机遇都需要自信作为支撑。所以要从多角度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去赏识孩子,帮孩子高高树立起自信的风帆。

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并且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家庭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艺术,这是《教育的力量》给我最大的启示。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 篇4

一本经典之作,读的遍数越多,越能感觉它的意蕴深厚,越能获得无尽的启迪。远到教育名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卢梭的《爱弥儿》,叶圣陶先生的《叶圣陶教育名篇》,近到新一代教育专家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朱永新的《享受与幸福》,肖川的《教育的力量》,无不是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感觉给自己的教育教学插上了羽翼。

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已经反复读了几遍,其中很多篇目都给我眼下的教育教学以有力的指导,成为了我教育教学实验的动力。我也从肖川教授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要义》一文中更加明确了为什么要指导学生质疑和赏析,从而更坚定了我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的信心。

自主学习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品质,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是其首要特征。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现实的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学生并未真正卷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从而使学习感受不到智力劳动的快乐,缺乏深厚的精神生活的背景和氛围。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不敢放手,课堂控制过度,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正是基于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才坚定地要在我们的生物课堂上放开手来,把课堂放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去思考,去表达,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造就一代会自主学习之人。

尽管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是那么不易,那么辛苦,但看到孩子慢慢地学会了质疑,学会了欣赏,进而学会了多元化地理解课本内容,养成了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反思总结的习惯,那点辛苦早飞到了九霄云外,留下的满是无以言表的幸福和成就感。

肖川教授指出:一个自主发展的人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品质。当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进而激发起自己良好的学习品质,这不正是我们当老师的所期待的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造就自主发展之人,这是肖川教授《教育的力量》带给我教育教学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 篇5

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有师生之情,有父子之爱,有朋友之谊,也有天底下最无私的母爱。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好书《爱的教育》,书中以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在一个学年里的记事,穿插着一则则美好和真实的每月故事,其中最让我感到的是《寻母记》。

故事中讲述的是一个出身贫困人家的十三岁的男孩,只身一人从热那亚出发去美洲寻找为了赚钱还债而当女佣的母亲。刚开始母亲会通过丈夫的表兄写信与家里联系,一年过去了,自她寄来一封长信说她身体不好后便断绝了联系。家里人通过各种方法都无法与母亲取得联系,这时小儿子马可,不顾去美洲的危险,主动向他爸爸提出了去美洲找母亲的请求。刚开始他父亲没同意,认为一个十三岁的小孩,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后来通过马可讲述他寻母的计划,以及他父亲的一个船长朋友答应可以免费带马可去美洲,马可的父亲还是同意了。于是,马可开始了千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经历了一个人的孤独和恐惧,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可马可没有放弃。凭借着马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好心人的帮助,终于找到了躺在医院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的出现使母亲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的母亲手术后完全康复。

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发现妈妈病倒在床上,头晕得很厉害,还吐了好几次。我担心极啦,本能的放下手中的笔和作业,急忙奔向妈妈,看着满头流冷汗的脸,我小心翼翼地打上热水,用热毛巾不停地擦拭着妈妈额头、脸及颈部,慢慢地,妈妈好多了。

从中让我明白:爱是无私的,是不可阻碍的,爱的力量很伟大的。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 篇6

第一次看到“快乐是一种美德”这句话是在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一书中,当时心里就莫名的激动。

说起快乐,很多老师会无奈地摇头说:“我不快乐!”是的,社会的竞争、工作的压力、家长的期盼、学生的素质……这一切已经使身为教师的我们身心疲惫。其实,在现实面前,我们往往放大了痛苦,在一点一滴中流失了本属于我们的快乐。

做个快乐的教师并不难,主动权就在你手中。我们只要踏踏实实地工作,事事尽力去做,做到问心无愧;热情真诚地做人,与人友善,给人欢笑,给人快乐;自己给自己营造一个快乐的空间,去放飞心情,去收获快乐。只有当你真正快乐了,你才无愧于你做教师的职业;也只有当你真正快乐了,你才能教出快乐的学生来。对于成长的孩子来说,拥有快乐的童年生活比拥有知识更重要。

“快乐是一种美德,快乐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个性品质。快乐是心灵的清新剂,它能够使我们的内心变得明朗、亮丽、旷达和温暖”。是啊,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整天抱怨的人,我们都会喜欢那些非常阳光、带给我们快乐,能够唤起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柔情的人。“心底无私天地宽”,做个快乐的教师吧!快乐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美德,也是对别人的一种美德。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坦然面对自己所没有的,在今天我们应当拥有这种美德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快乐的面对每一个相遇的人,把快乐传给每一个与我有缘的人。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 篇7

对像我这种从来没有执教经验的小白来说,卢安克先生的《是什么带来力量——乡村儿童的教育》很容易让人产生浓厚的兴趣。

卢安克先生作为一名地道的老外,却能在中国待那么久,并对中国的乡村儿童、乡村教育有很深刻的了解,还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独到的教育方式,这些都不禁让我对这个人产生了敬仰之情。

“真正的农村教育研究不可能是在办公桌上计划的,而只能是通过自己在农村的生活,通过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学生来发生的。”

没错,真正的农村教育绝不是纸上谈兵,它需要我们扎根农村,与那些需要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经历他们经历的,体会他们体会的,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慢慢知道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山区的孩子往往是孤僻、害羞的,他们通常比较排斥外来人进入他们的生活,这时候就要十分注重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往往一点小事就可能对他们产生不小的影响,卢安克的书中就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方法。

印象最深的一篇,也是我感觉对我们意义最大的一篇,要数作为教师与志愿者里的一篇“作为志愿者”。我们去帮助那些身处大山的孩子们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的匆匆一瞥,到底会在他们的人生中起到怎样的影响?敢肯定的是,我们能做的是微乎其微的,我们只不过是派对上的惊喜,夜晚划过的流星,自然远远不及那些身处山区的乡村教师。他们扎根于此,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使得孩子对他们产生了信任,而这些信任正是他们教育工作的最好帮手。

卢安克先生喜欢用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和孩子们进行交流,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也很好。像书中提到的《三个世界》、《和平剑》、《在乎》、《梦别》等等,中间的过程对孩子们的意义是很大的,这些我们都可以尝试一下。

每个去山区想要支教的志愿者都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想去体验一下支教的生活,在自己的人生阅历上添上几笔;有的可能单纯去玩;而我想大多数的人应该是怀揣着梦想的。他们大多也是来自农村或者是山区,并想要给孩子们传达的是一种信念,一种希望。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 篇8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虽然贵重,但只要读好书,就会得到比黄金更贵重的东西——文化知识。

我有幸拜读了肖川老师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我带着一份闲适和虔诚,陶醉在文字的海洋里,潜心研读了肖川老师的教育专着——《教育的力量》。读肖川老师的书,是一种享受,他让我觉得是经受了一场思想的洗礼,更让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他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让我感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认真读完肖川老师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心理受到很大的鼓舞,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要为祖国培养杰出的优秀人才;心里升腾起一种力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必须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与使命。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从中得到很多体会:

体会一:在《教育的力量》这本书中,肖川老师给我们谈人生,谈教育,谈幸福,让我很有收获。他让我领悟到了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不同于任何制造业的活动。他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激荡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活动,关注学生成长的教育一定会包涵着爱,感恩、希望、探索,自由与自主。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爱就是对学生的了解,尊重,责任,关怀和给予。缺乏了解,爱就是盲目的,当然也很肤浅;而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就没有对学生的信任,爱就会演化为支配和控制;同样没有对学生的责任、关怀和给予,我们对学生的爱就是苍白的、无力的。在这里,肖川老师对教育中的爱的诠释是如此的精辟,深刻,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给予学生的还应该有感恩,有希望,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心存感恩。学会憧憬未来,有美好的盼望。从而在学生心中发掘出向上生长的力量。我想,如果我们的教育若此,那必定是成功的教育,和谐的教育,更是人文的教育。

体会二:《教育的力量》不仅对教育有独到的见解,理论高深,而且肖川老师的随笔优美动人,总能感受到那是流淌在他内心深处的鲜活的文字,所用知识信手拈来。我叹服肖川老师的博大精深,更为他优美动人的文字所倾倒。“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读着这一句句一行行如诗如歌的文字,怎不令人怦然心动呢?

体会三: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感受颇多。“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是人们对教师的赞誉。它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而我们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学生,要教书就要先育人,几十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向上的动力。把好的东西都给学生。《教育的力量》这本书就教我们如何教育好学生,教好学生怎样做人。

《教育的力量》一本充满智慧和博爱的书,一本感受真诚和温情的书,一本润泽生命和心灵的书!读了这本好书,使我更加坚信要努力学习,用文化知识来塑造自己,武装自己。读一本好书,有如交一个益友。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让我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一定要继续努力多读书,读好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南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这个校外教育事业添砖增瓦。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 篇9

肖川先生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譬如说,要尊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应该优先于’成材’,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等等。教育的道理,之所以都是些大道理,就因为教育是关涉人心的工作,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皆然。由此我想到,我们平时对学生日日提醒、教导的,正是经过了岁月的洗淘和一代又一代人社会历史实践的检验的道理,想到了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恐怕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笔者强调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在我们思考教育问题的时候,多一点历史的意识,少一点理智的虚妄,这样我们就会对教育的理解当会更细致、更深入。古老的智慧需要反复的咀嚼,需要不断的切已体察,不是简单的诵记就可以得其真传的。由此,想到我们对学生的日日提醒,也要自己先不断咀嚼其真意,并且联系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并且带着发展的眼光和辨正的态度去教导学生。

肖川先生提到教育即解放,他也提到,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读了这段话,我有被提醒的感觉,似乎我就徘徊在探索,启蒙,宣传和灌输间,徘徊在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指示、命令之间;徘徊在丰富认识和统一思想,徘徊在尊重、信任和消极防范之间,似乎稍不留神,就会误入非教育的歧途。我们应该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带入自己教育的范畴内,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镜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永远都充满希望和自信。

书中提醒着我们,不能只习惯于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要学会观察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善端,我们该对别人多一份对人的信任和由衷的尊重,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暂时还处于落后的学生,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肖川先生说: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地方,就会有快乐!快乐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肖川先生的文章真是美文。喜也,怒也,哀也,乐也,无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也许是平时所养成的一种职业习惯,我们已经看惯了也写惯了那类扳起脸来说教的文章。读完整本书,让我感受到,对待教育,我们必须怀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情怀,教学生去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学生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在这个当前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该时刻提醒自己的,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始终保持一种率真的勇气和向善的本性,让学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 篇10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500字!

这本书,我反复阅读了其中的一些文章,对我的帮助很大。比如:因为今年我要撰写市级数学课题《在小学数学领域逐步转化学困生提高数学成绩的分层探究》,我参考了李镇西老师的《如何善待“后进生”》,教育专家李镇西在此文中独到的观点,让我脑洞大开,受益无穷。

书中提到: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是教师本人先“转化”自己。“转化”自己什么呢?换一种儿童的眼光。是的,如果你换一种眼光,准确地说,是站在后进生的角度看他,你的心情也许会不一样的。你不但会感到这些孩子可怜,而且可敬一一后进生长期坚持听他听不懂的课,他换来的是什么呢?是老师的呵斥,是同学的嘲笑,是家长的打骂一一这就是我们号称“以人为本”的教育给他们的全部“馈赠”。

然而,面对呵斥,嘲笑和打骂,他们从来不气馁,不丧气,不悲观绝望,第二天依然背着书包来到学校走进课堂,而且还乐呵呵的,对老师还是有礼貌,对同学依然友好,回到家里照旧叫“爸妈,我回来了”。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你有吗?我所教的班级里曹胤晨和邓佳俊就是这样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逐步地转化他们,慢慢地他们也喜欢听课了,上学期期末考试,邓佳俊数学成绩竟然上了六十分,曹胤晨同学也进步了不少。《教育的力量》为广大同行献上了一份可供借鉴的行为指导,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教育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 篇11

爱的力量-《教育其实很简单》读后感2000字!

《教育其实很简单》这本书是赵校长思想的精华,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书,边思考,边反思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一线的教师,必须承认教育是需要智慧的,有智慧的教育就是有“爱”的教育,教育的智慧就是爱的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

反思自己最近的工作,我发现开学已经接近三个月,感觉自己和孩子们相处的一直还算不错,可是就在前两个周我突然发现十六班好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当然这个变化并不是我希望看到的——自主管理能力严重滑坡,整体班风非常消沉。具体有如下表现:

自习纪律大不如以前。这主要是因为纪检部的同学不再认真负责,只是坐在讲台上做个样子,小组长对组内违纪情况也基本上不管不问。第五周的晚自习被通报自习纪律乱,这是开学以来的第一次,当时非常着急就在班内发了一通脾气,但第二天晚自习得时候仍然不能保持安静。很多次都是我前脚出门后脚就开始说话。

班内承包的一些具体事务基本无人问津。原先的讲台一整天都是一尘不染的,但最近几周讲桌面上总是堆放着一堆堆的废学案、粉笔头,布满了灰尘,也没人收拾。

韵律操激情不足。开始做韵律操后,我让十三班和十六班面对面的做,我本来想一般这种情况下两个班一定会向两只斗鸡一样比个高下,但是我非常沉痛的发现,十三班像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斗鸡,而十六班就像一只瘟鸡,完全提不起神来。

并且还有一件事情让我的打击非常大,就是上一周结束的好教师评选中,我在十六班只得了四票,我应该是所有首席导师里面最凄惨的。

我知道有问题一定就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些问题很有可能是因为我在一些方面的疏忽,如果继续这样听之任之,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可能是极为不利的,想到这里我就找到各部长、小组长和他们进行了谈话,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原因,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只是很紧张并不敢说什么,我跟他们说并不是要批评他们,而是要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班集体进步,后来其中有个组长说,他们感觉我跟他们不亲了,感觉我好像不是很喜欢十六班,老是偏心与十三班。听了后我很有感触,的确,可能是因为接十三班比较晚,所以在十三班的精力投入上比较多一点,总以为和十六班相处的熟悉一些,因此很多时候都只是像例行公事一样板着脸到十六班转一圈,出了问题就是到教室里发一通脾气,总以为这样能解决问题,并且也很少与他们谈心,很少和男生玩耍,可能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和他们的距离一点点的拉远,久而久之,十六班的学生对我就敬而远之了,在楼道里见了也只是远远的打一声招呼,很明显的,我在十六班孩子心目中的分量大不如以前。

弄清原因后,我和十六班的孩子们聊了一节课,首先是跟他们道了歉讲清楚我的疏远不是刻意为之,只是因为对他们比较放心,觉得他们很优秀自己可以做的很棒,然后表达了我对他们现状的担心和焦急,跟他们说这样一直下去并不利于班集体的进步,学生们也是很懂事的,听了我的话,也表现的很着急很理解,最后和他们约定,我会做回以前的老班,希望他们也能做回积极向上的学生。事情过去一周了,在这一周里我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谈话中多了表扬和鼓励,遇到问题也不再是简单粗暴的处理。这么做了以后,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们的心在逐渐向我靠拢,出现的那些问题也在逐渐消退,他们课上变得积极主动,课后热情活泼,晚自习的纪律也变得越来越好。

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为师多年,每一年和每一批学生教学相长,教师给学生的不在于爱的多少,而在于爱的智慧,对班级的自主管理,不是彻底的放手,而是爱的长久关注,道路的及时指正。通过这个事情我觉得,不只是班级管理,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但要学生亲其师,教师必先爱其生。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和心理健康的形成。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二中有句名言:“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人,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有原则的、公正的、理智的,不是无原则的、迁就的、偏袒的,它是关爱性与严格要求的有机统一。

教师要无条件的尊重学生。特别是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自卑感较强,缺乏自信,他们更需要教师的体贴信任和鼓励。尊重学生生而为人所具有的一切,尊重他所展示出的独特天性,尊重他对自己生活的全部权利。作为对他们未来生活的尊重,相信学生意味着归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全部主权。我们的教育应当尽量避免代替学生做决定,因为未来的生活是属于他自己的,而且只能他自己做出决定,所以我们应该在他接受教育的时间里尽可能教会他们如何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而绝不是教给学生哪个选择是正确的。

教师要相信学生,如果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进步就失去教育的意义了。儿童的可塑性很强,经过正确的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人。即使有了过错,只要引导得法,也能改正错误与“昨天告别”。教师应用父母兄长般的关爱去抚慰他们的心灵,或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或导之以引,激发他们向上的热情。

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只要教师充分认识到爱的作用,懂得爱的智慧,切实把握好师爱的分寸,潜心付出,爱严结合,就一定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学生应有的回报。

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的职业责任,也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一种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智能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5篇


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范文一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半个学期的课程就要结束了。在假期里,我读了朋友给我推荐的好书。这本书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百多年前,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创作的。

这本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使我受益非浅。《爱的教育》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其中每月例话里面的《马里奥的微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十分感人。本文记述了一个十二三岁的意大利少年马里奥乘上了一艘开往马耳他岛的巨轮。在船上,马里奥结识了一个好同伴,这个女孩子跟马里奥年龄差不多,只不过个子比马里奥高了一点儿。经过聊天,马里奥知道,原来这个女孩子叫克莉泰,跟他一样都失去了父母,是来投奔亲人的。深夜,可怕的风暴来了,甲板的东西

都被卷走了,船底也经受不住风暴,破了,水汹涌的灌了进来,眼看船就要沉了。乘客们都惊慌失措,跑到甲板上号啕大哭起来。一半的乘客都跳入了事先准备的小艇里,可只有一艘小艇,小艇上已经坐满了人。只够再容纳一个小孩子了,而克莉泰和马里奥都十分想下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眼看小艇离船越来越远,马里奥把机会让给了女孩,女孩跳入小艇,得救了。大船即将沉没,但马里奥面对死亡反而从容镇定,十分开心。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十分感动,我想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习少年马里奥,学习马里奥舍己为人甘牺牲,面对危险十分镇定,十分坚强的品质。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范文二

我读了《爱的教育》里的一个故事让我知道一个道理。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烧炭工和绅士》讲的是诺比斯和贝蒂吵架。诺比斯见理屈就骂贝蒂的父亲是叫花子,贝蒂听了这句话羞怯极了。到了家就告诉了爸爸,他的爸爸就到学校找老师抱怨,这时诺比斯的爸爸听到有人在说自己的名字就问怎么回事,老师就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诺比斯的爸爸非常生气,就把诺比斯叫过来向贝蒂道歉,并向贝蒂的爸爸握手。诺比斯道完歉之后,贝蒂的爸爸往贝蒂背后一推,贝蒂就和诺比斯拥抱了起来。

这个故事的道理不用说你也应该知道就是不要傲慢、不要瞧不起人。否则会使别人伤心,自己也会受到惩罚。

我就经历过,有一次我上剑桥,老师把我安排的到了一个同学的旁边,我见他脏就不搭理他,躲他生怕他碰上我。结果我挨了顿骂。从此以后,我再也不瞧不起人了。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范文三

我的书架上静静的伫立着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当我心烦意乱时我总会捧起它认真的阅读,它就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经典作品----《爱的教育》。爱的教育读书笔记小说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记载下的点点滴滴的日记,成为展现成长故事的连环画卷。每一篇都闪耀着爱的火花。这火花绚丽多姿,五彩缤纷:有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关怀教育;有热血少年对祖国的赤胆忠诚;有朋友间的真诚友谊;有陌生人之间的温暖帮助;有人与人之间的尊重理解......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虽然故事中的人距离我们上百年,却仿佛就活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感动至深。

比如书中有个故事叫《伦巴第的小哨兵》,讲的是一位军官让一位少年上树去看看有没有敌人的踪影。于是,少年爬上了树,这时三颗子弹划破了天空的宁静,少年中弹了,少年像断了线的风筝从树了掉了下来。军官赶紧跑过去,用手帕捂住他的伤口,少年的头猛的下沉停止了呼吸。军官如遭电击似的愣在那里。过了几分钟,军官埋葬了少年。我想少年是为国家而死,为了人民而死的。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少年的死就重于泰山。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为祖国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范文四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本书通过一个小学生日记的形式,反映了社会个阶层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处置方法。

听母亲告诉我,老师一天要上五节课,外加一节体育课,晚上还要到夜校上两个小时的课,睡眠的时间太少,吃饭也很马虎,总是匆匆忙忙胡乱吃几口算是完成了任务。由于他从早到晚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怎能不积劳成疾呢?(这是《爱的教育》中的一段)老师为了同学奔波劳碌而积劳成疾,这难道不令人感动吗?这完全可以体会到老师对学生们的关心是多么的真挚!而这种关心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

中国的文圣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爱人。可见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

其实,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最纯洁的。敢问有哪位当老师的不爱自己的学生呢?我们小学时候的语文老师就是一个好例子。每天放学以后,她都会自己一个留在教室里批改作业,或是对当天上课的情况做一个总结。她女儿每天7 点钟来找她回家吃饭,她总是对女儿说:你等一会或者先回家,我很快叫行了。但是,她女儿一等就等到十点多了。而且,她是不会请假不上班的,即使是生病了,也坚持回来跟我们上课。老师与学生就是这样,他们之间总是散发着爱的香味,令人陶醉不已。

在一个美丽的世界中,除了环境美以外,还需要有爱的存在,只要世界充满了爱,那么世界才能够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一起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吧!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范文五

这个星期我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本书《爱的教育》。这本书通过对生活朴素的描写,使我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我认为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封父亲的信《要学会爱人》,主要内容是讲,安利柯的父亲看见安利柯走路时不小心撞了一个妇人,连对不起也没说就走了,感到非常生气,并告诉他今后应该怎样尊敬别人,培养好的品德。

说实话,其实我有时也和安利柯差不多,每当有家长陪同时我都很有礼貌,但当家长不在时我就变懒了,见到谁就当没看见,头一低就过去了,连句话都懒得说。

记得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碰见我家对门的阿姨,我连理也没理,低着头就往前走,装做没有看见,也不知人家是怎么想的,是不是从此把我看成一个坏孩子呢?总之,我这样是非常不礼貌的。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还有一次,也是在上学的路上,当我走到马路口时刚刚变红灯了,我便停了下来,这时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奶奶因没看见红灯,继续往前走,眼看对面的车就要过来了,本来这时应该赶紧把老奶奶拉回来,可我还在犹豫,到底去还是不去呢?正当我犹豫不决时,我身旁的一位阿姨连忙把老奶奶拉回来,并对她说:红灯了,先不能过。之后,又把那位老奶奶送过了马路。看到这些,我非常的后悔,后悔我当时犹豫什么。我发现我的爱心突然间全都飞走了。我对自己说,以后可千万不能再这样了。

一个人要培养好的品德,必须从小事做起。小事不注意,将来就成不了大事。

今后,我要学会关爱他人。如果看见有小同学摔倒了,就连忙扶起来;看见有人遇到困难,要及时帮助;包括给老人让路、给盲人引路、见穷人施舍、见伤员施救这都是文明的表现,这都是爱的表现。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笔记【5篇】


阅读一本名著能够对我们人生我们的观念思想有很大的作用和益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爱的教育名著读书笔记,欢迎阅读。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假期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爱的教育》,我非常喜欢,一口气就读完了。

爱这一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呢!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师如此细腻的用行动教会孩子怎样去爱。《爱的教育》中,作者把爱比作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

当安利柯的老师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女儿;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你们之中,我一个都不愿责罚,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让我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于他,这位老师的坦诚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让我们意识到,老师或家长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么重要!

每个人在生活中,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些错误,可是我们作为小孩子,却常常受到严厉的批评;而我们的进步却常常会被忽略!每个人都不希望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差生,或者爸爸妈妈不喜欢的坏孩子。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老师给我们最好的安慰,也是最深刻的爱。

读了《爱的教育》我深受感触,我懂得了爱的方式有很多,也懂得了有很多种爱。伟大的母爱,宽大的父爱,同学之间友好互助的爱。爱有很多种,需要你用心去感悟,感受身边所有的爱吧!让爱播进每一个人的心中,传扬爱的精神。相信有一天世界各地都有爱的存在。明天就是爱的世界。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最近有一本书让我废寝忘食,他就是令全世界的父母和孩子们感动的伟大作品-《爱的教育》。这本书主要以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共100篇文章。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每当我看完一次《好友卡隆》这篇文章都会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个身强力壮、挺拔魁梧的好友卡隆的形象,一个愿意牺牲自己生命去救助朋友的人。

艺术来源于生活,读完这篇文章,我会想起我的几个朋友:甘思源、刘奕成、罗海麟和李政君等。他们都是我要好的朋友,但是能做到像卡隆这样的朋友不多。就在最近,我们科学试验小组在做试验时应该是第一个完成试验的,可是我的一些朋友盗用我们的方案。还有就是我们同学之间玩的侦探游戏,我一直以为甘思源就是接到神秘信件的人,想不到他居然是叛徒,把我们所说的计划全部告诉写信人。我自己一直在编写小说,当我拿给我的朋友看后,他竟然把内容记下,经过改编比我早一步写出来。他们或许只是为了一时的自私而去伤害朋友间诚挚的情感,但是跟卡隆的精神背道而驰,使我一度感到彷徨与迷惑。我最信任的朋友只有从一年级到现在一直关心我、帮助我、支持我,真正把我当成朋友的-刘奕成和李政君,他们就是我的卡隆.我很羡慕安

利柯有卡隆这样的朋友,希望我们身边有乐于助人的,越来越多的卡隆出现。现在我也要努力一下,让我成为他们心中的好卡隆,交上更多的朋友,帮助更多的人,再把以前的朋友争取回来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在整理班级图书的时候,偶然发现新课标必读书目里有《爱的教育》这本书,早就听说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曾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100多年来此书一直畅销不衰,曾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连环画,读者遍布全世界。但是我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阅读。

拿起这本书,脑海中涌现了好多的疑问,在这美丽的世间爱究竟是什么?在这本书里爱又是怎样去体现的呢?它又带给了我们什么教育的结晶呢?带着这些未知的疑问我走进了《爱的教育》去探求我想要的答案。

这是一本以日记形式撰写的小说,书里的每一个故事虽然比较短小,但是每一个个小故事都讲述着那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那老师与学生的情感、那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这一切的一切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内中包含了父母的爱、同学的爱、老师的爱,以及社会的爱,这些在安利柯的心里种下了光明的种子,教育了他怎样去爱,又怎样接受爱。字里行间折射出的全是一颗纯真透明的爱人之心。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看了这本书,也想到了现在的自己,身在教师岗位,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很好的方法的现实之下,有时候也以教师的权威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在师生情感上划出了一道情感交流的鸿沟,而《爱的教育》给了我很多的启迪。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要潜移默化;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要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要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让学生快乐成长;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给家长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如在《我们的老师》、《父亲的老师》、《我弟弟的女老师》这几篇日记中描绘的师生之间的爱是那样的亲切、自然。在《我们的老师》一文里,作者用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语言描写了老师在回应学生的问候时的神态、关心孩子时手的动作、批评孩子时的语调等,给我们勾勒出一个慈祥的、感性的、亲切中不失威严的好老师形象。《弟弟的女老师》一文所描写的那些情景仿佛就是我曾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女老师怎样教换牙的孩子学拼音,怎样处理孩子们带到教室来的东西,怎样应付上课时突发的事件,怎样克制自己情绪,怎样在发火后后悔等等。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此书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有许多挫折、跌倒和失败,但是一个良师必须适时适切地,来激发学生们自信心。让他们勇敢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并在困境中坚强的站起来,坚持的走下去。

从《爱的教育》中,从安利柯的身上,我终于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源自父母和长辈的精神力量,父母、老师只有教会他如何关心别人,如何与人团结合作,如何热爱劳动并创造生活,他才能在成年后不至于孤单、自私,而始终以乐观、善良之心快乐一生。

四、所获

我们要热爱身边的人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它主要讲: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安利柯在父母慈爱的教导下,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别人的优点。小主人公极富有同情心,喜欢帮助他人,是一个极富有上进心的不可多得的少年,作者用日记的形式把家庭、社会、学校都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都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这本书充满了儿童情趣的幽默语和十九世纪意大利引入胜的习俗风尚,描写了发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本书是一部流伟世界各地的名着,它是以日记方式来写的,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伦巴底的小哨兵》是一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位流浪的小男孩给一支骑兵小队当哨兵,为了看清楚敌军的情况,他不顾危险,勇敢地爬上树梢,最后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宣扬了普通的人对祖国的热爱之心,从故事中,我感受到了勇敢和忠诚,感受到了拳拳的赤子之心。《爱国》是一篇爸爸写给恩里科文章,爸爸在恩里科听了一个爱国故事以后,用这个故事的内容教育、启发恩里科。

《爱的教育》一书让我受益匪浅:只要那个人是疼你的,是关心你的,是帮助过你的,那就是爱你的,无论何时何地,你都应该将他们挂在心上。这又让我想起了《感恩的心》里的一句歌词: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 ,感谢命运,花开花落 我一样会珍惜。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深有所感。

这个星期我用了五天的时间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当我读完这本教育人们怎样做人的好书,我深有所感:

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这本书是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的形式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已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处置方法,它是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理解!

里面有许多作者的小伙伴,他们是可爱讲道理的孩子虽然有的贫穷,有的富有,有的残疾,有的学习落后,但作者他从不计较,与他们玩得开心,学得快乐,并从开心和快乐中得到了教育,《爱的教育》这本书塑造出一个个貌似渺小却并不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小铁匠,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等等,这些平凡的人物在许多感人事件,在我的心中激起了一阵阵强烈的感情。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教育的力量的读书笔记(模板5篇)》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教育的力量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