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红色书籍读后感

红色书籍读后感

红色书籍读后感10篇。

作者写的作品里面,有很多精彩的细节。不禁用文字把这份触动留存,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帮大家整理的红色书籍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色书籍读后感【篇1】

雷锋这个名字你一定耳熟能弃,这个暑假,我又读了《少年红色经典——雷锋》,他的事迹再次令我深深的感动……

雷锋出生在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呱呱坠地,迎接他的不是笑声和温暖,而是饥饿和寒冷、苦难。在他刚懂事的时候,他爸爸就被日本鬼子打死了,哥哥和妈妈先后被地主逼死,弟弟也病死了,只有六奶奶和他相依为命。然而苦难没有遮住雷锋心中的阳光,却更让他意思到人生的真谛——活着,就要如太阳,发一分光,发一份热,诚心诚意的为人们服务。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不娱乐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自己生命的岗位?”这是雷锋写在笔记本上的一句话。又一次雷锋去赶早班车,忽然,看见一位大嫂旁有许多人围着他,原来那位大嫂找不到车票了,雷锋把自己的车票给了那位大嫂。陈五爹的老大爷,他双目失明,孤单一人,雷锋总是隔三岔五地帮助他。

可是,在_年八月十五日,雷锋在指挥战友倒车时,汽车轮一滑,流进了到变小水沟,碰到了一根柱子,那根柱子倒向雷锋,就这样,雷锋牺牲了。雷锋温暖的双眼,就这样闭上了,他那美丽的心灵也停止了跳动。

虽然雷峰死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他的精神会被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发扬光大!

红色书籍读后感【篇2】

当我合上《长征》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饶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原来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根植于我的心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令人神往,最能影响世界前途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军事奇迹,是人类战争史上一部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在历时两年时间里,各路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雄关漫道、险象环生,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是终年积雪履盖的,渡过24条河流,经过14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敌人派来追击的中央各部队。他们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放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但他们多以野菜、草根甚至牛皮、皮带充饥,他们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同心同德、众志成诚征服了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是的,纵使装备极其简陋,给养严重匮乏,环境殿堂艰苦,数十倍敌军前堵后追,但中国人却没有屈服和害怕;没有埋怨和叹息;没有懦弱和退缩。他们把个人命运与党的命运、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一起,义无反顾肩负起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这中的历史重任,他们用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抒写了一首荡气回肠、感动世界、震惊历史的英雄史诗!

当我真正静下心来,双手虔诚的捧着《长征》这部卷帙浩繁的经典名着时,才恍然体悟到那段血风腥雨史告诉我们,其实生命是一条美丽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的丽蝶,也有荆棘丛生,要想人生美丽辉煌,就应该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一路虔诚地走过,一路播撒希望的种子。人生的道路九曲十八弯,布满了荆棘,但成功者总是用希望之光照亮前行的旅途,用坚强忍韧的毅力开辟通向辉煌的康庄大道。

红色书籍读后感【篇3】

《红色家书》读后感 篇1

家书寄语,纸短情长。通读《红色家书》,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革命家从书本走进生活,让历史有血有肉,这是最真实的党史读物,是一种奋斗不息的人生,是最生动的红色教材。

一、《红色家书》之明志

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毛泽建就义前的遗书;

杀不尽头颅流不尽鲜血邓贞谦狱中绝笔书。

英雄虽逝、浩气长存,为了建设光明、美好、幸福、富强的新中国,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不怕牺牲精神,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英雄史诗。碧血垂青史,浩气贯长虹,他们的英名将永载史册,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二、《红色家书》之亲情

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我和你做夫妻是生生世世,在精神,不在形体---王器民给妻子的遗书;

别让子规口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夏明翰给母亲的信。

在亲情与国家之间,无数革命志士选择远离父母妻儿,明知牺牲而无怨无悔地走向战场。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战斗之余,革命者只能将对亲人的思念埋在心头,溢于家书。可以说,革命者最讲亲情,最懂真爱。

三、《红色家书》之正己

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方志敏。

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的殉道者,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直至牺牲前夕仍然用手中笔顽强地坚持斗争,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的狱中绝笔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无比美好的可爱的中国。

四、《红色家书》之教子

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我的孩子要替母亲继续奋斗---赵一曼就义前给儿子的遗书。

赵一曼在牺牲前写给儿子的家书,其中包含着作为一名母亲的遗憾,为国牺牲的坚毅不屈,还有对幼小儿子的期望。赵一曼的家书让我们看到,我们不仅应该爱惜千千万万名烈士用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和平与稳定的生活,更应该学习这些烈士不屈不挠、爱国为国的至上情怀。

是什么让革命先烈们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大义凛然?这都源自对真理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高度认同。新时代新使命,我们务必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珍惜岗位、珍惜时光,完成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切实将革命先烈矢志奋斗的理想变为更加美好的现实。

红色书籍读后感【篇4】

当我读完《小兵张嘎》这本红色经典书籍时,我被主人公张嘎那勇敢、机智的精神所感动。

这本书讲述了张嘎没有父母,只有他和他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为了掩护八路军侦察排长钟亮,牺牲在敌人的刺刀下,老钟叔也被抓走了。于是,嘎子为了给奶奶报仇,救出老钟叔,他立下了当八路军的志愿。张嘎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协助八路军抗日。

现在的孩子在机智勇敢方面和张嘎有着天壤之别,张嘎可以无所惧畏,去铲除日寇,现在的孩子呢,看见了一只虫子都会害怕。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条件太优越了。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不干家务。现在的孩子迷恋网络游戏,甚至一天要花上三四的小时来玩电脑。太过优越的生活条件并不利于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张嘎那么小就成为了孤儿,吃不好也穿不暖,每天都帮助奶奶干活。差距是怎么来的,就是从每日的一点一滴来的。

看完这本书我懂得了,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珍惜无数人民的劳动成果。

红色书籍读后感【篇5】

中国有一段红色的历史,那是用鲜血染红的历史,也是不可被改写的历史,许许多多的英雄被记在了那里,那一些些红色的.书籍当中,激起了我爱国的火花。

赵一曼,白求恩等诸多的英雄为了革命事业而光荣殉国了。书中那一幕幕厮杀的场面我刻骨铭心,那些牺牲的战士们死得比泰山还重,而那些卖国贼死得比鸿毛还轻。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在五星红旗的照耀下,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赶走了日本鬼子,赶走了战争,带来了和平。回想起那时倒下去的战士们,是什么让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在战场上拼搏?那就是赶走战争的信念,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希望。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让我们珍惜现在的一点一滴,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不要让战士们的牺牲变成“0”多多的了解这段红色的历史,让我们体会其中的一切。

不要让过去的鲜血白白的流去……

红色书籍读后感【篇6】

《长征》

自从学校开展“百本红色书籍阅读”活动以来,我一直被这些红色经典中的人物感动着,无数仁人志士,为祖国的解放,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长征》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那是在过草地的时候,许多同志都得了肠胃病。有三个病号实在跟不上队了,指导员便安排一位老班长来照顾三个病号。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就到处挖野菜给病号吃。后来发现可以钓鱼吃,于是便将缝衣针烧弯了当鱼钩,每天晚上抹黑找鱼饵。以后病号们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而老班长自己却一点儿都没吃,只是嚼草根和病号吃剩的鱼骨头。最终,在即将走出草地的时候,老班长倒下了。在临死前,他也不吃三个病号为他煮的鱼,而是把鱼留给病号吃,并鼓励三个病号走出草地。

同是在过草地时,一位十一二岁的小红军掉队了。当时他已经又冷又饿,筋疲力尽。但他为了不拖累同样掉队的陈赓同志,他骗陈赓同志自己不累,而且有很多吃的。其实他的干粮袋里只有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等陈赓同志明白过来,这位可敬的小红军已经停止了呼吸。

这些事迹多么令人感动啊!老班长和小红军虽然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崇高品质,永远激励着我!正如臧克家诗中的一句话:“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老班长和小红军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是他们的精神是一样的:不愿拖累别人,一心为别人着想,为了让别人活下去,宁可牺牲自己。

长征途中,像老班长和小红军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以前,我有些自私,只要有好的东西我都是第一个拿的,从没有想过别人。到现在我才明白舍己为人的真正含义。与先烈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现在我应该认真反思,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私,而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就像老班长和小红军那样,做一个心中装着他人、一心帮助他人的人。

红色书籍读后感【篇7】

《红岩》一本红色经典名著,一本激励成千上万人的书,一部革命传奇。

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成岗;舍己为人、英勇斗敌的许云峰;历经酷刑任然坚贞不屈的江姐;还有中国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渣滓洞的难友团结奋斗使敌人闻风丧胆;白公馆的志士奋勇突围迎来曙光……所有的这些故事多么让人激动、崇敬。

假期里我又到重庆参观了真实的渣滓洞、白公馆,亲眼看见了沉重的铁脚镣、木质的老虎凳还有各种残酷的刑具,以及矮小的牢房、简陋的木床,还有钉入江姐指甲里的竹签……

是啊!他们这些人是多么坚强,从不泄露挺进报的任何一个字。不管敌人如何毒打,都选择了沉默。牺牲了自己,保卫了祖国。

虽然时间在飞逝,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至少可以确认《红岩》精神是永恒的,一尘不变。这些革命先烈们为我树立了榜样,他们的精神洗礼着我的灵魂,他们教会我做人的道理,信念,理想都是威武不能屈的,做人要做大写的人!

红色书籍读后感【篇8】

《保卫延安》

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我被书中那磅礴的气势征服了。

《保卫延安》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被誉为“英雄史诗”。它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以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出色地反映了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延安保卫战,描绘出一幅真实、壮丽的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作者以独特的风格刻画了一批丰满而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之中有彭德怀总司令这样的卓越领导人,有陈允兴、李诚、赵劲、卫毅这样的有勇有谋的将领,有周大勇、王老虎这样的叱咤风云的基层指挥员,有普通的战士、炊事员,还有革命老英雄。主人公周大勇是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英雄形象。作者由战斗和细节描写,描绘了他忠于革命、伟大的为革命献身精神的英雄性格特征。当我读到“我们打得好怎么还要撤退?”“我们死也要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张培面对战士们的提问也感到无言以对,“人民解放战争打了八个月,难道我们放弃的地方还少吗?有许多战士亲眼看见自己的家乡放弃了,可是谁淌过一滴泪呢?自己参加人民军队十年开外,也没见过战士们这样哭过!”这一段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在延安这座古城上,红军战士各个满腔热血,站士们那一声声怒吼交织在我耳畔。此时此刻,我内心感慨万千,参加革命的战士差不多都是农民工人,曾经忍饥挨饿,甚至过着旧社会中那非人生活的他们。在延安,在党中央的引领下,在党的阳光下,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延安对于当中大部分的战士来说就是他们的重生地,就是他们心中的圣地,就是他们的家啊!当我读到李振德老人为了不暴露红军主力部队所在的位置,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宁死不屈,面对死亡他没有丝毫的畏惧、犹豫和胆怯,就在生死抉择之时他选择了后者——死亡,他抱着他的小孙子毅然地跳下了绝涯深沟。啊!这是多么的伟大啊!令人震撼、吃惊啊!我深深地被这种大无畏、忠于共产党的英雄气概所震撼,所惊讶!读完《保卫延安》这本红色经典之后,我心有所触。人们常说,死有两种,要么轻于鸿毛,要么重于泰山。像他们为革命事业而死,他们生的光荣,死的伟大。我们红领巾将永远怀念他们!如今,生活在和平、幸福的社会中的我们,将永远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优异的成绩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时代在召唤,党在召唤。让我们红领巾在党的阳光下成长,散发出灿烂的光辉!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每当这支歌响起,我便想起了我曾经读过的一本书—《闪闪红星》。

这本书催人泪下,感人肺腑。通过优美流畅的语言,曲折惊险的情节,给我们讲述了:在江西一个叫柳溪的村子,居住着几十户贫苦人家,他们受尽了恶霸胡汉三的剥削和欺压,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一个叫潘冬子的小男孩,他机智勇敢,顽强不屈。在一次红军与敌人的作战中,他把敌人唯一逃跑的桥给炸了,使得红军把敌人全部歼灭。潘冬子的爸爸是一名红军战士,在他要与红军队伍转移到井冈山的前一天,他送给潘冬子一颗闪闪的红星。就是在大家的帮助下以及闪闪红星的照耀下,潘冬子终于杀死了胡汉三,替乡亲们除了害。

读完这本书,我时而看到了潘冬子在枪林弹雨中来回穿梭;时而看到了潘冬子顽强的与敌人抗争;时而看到了潘冬子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送敌人的情报······我们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是祖国的花朵,我们的幸福是红军战士们用鲜血染成的,用生命换来的。革命战士们,大智大勇,无谓艰辛,勇于奋斗的精神,是他们为我们开辟出了新的未来,是他们为我们打出了如今的美好生活。是啊,正如歌中所唱“跟着毛主席,跟着党,闪闪的红星传万代。”我们要好好学习,报答祖国。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但我只是从电视上认识了他。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红色书籍读后感【篇9】

自从我读了《小兵张嘎》这本书,我的感触很深,我感受到了爷爷和奶奶生存的那个年代很残酷,那个年代是个刀光闪烁、弹雨呼啸、炮声怒吼的年代。

小嘎子就生活在那个年代里,他的父亲牺牲了,母亲在他5岁那年也不幸去世了。于是小嘎子和他的奶奶相依为命,而且他还有一个朋友,就是老钟叔,他的奶奶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到了嘎子身上,特别的疼爱他,但是突如其来的日本鬼子残酷的用刺刀杀死了嘎子的奶奶,老钟叔也被抓走了,失去了亲人的嘎子并没有沉浸在悲痛之中,而是想去了报仇的信念,救出老钟叔,为奶奶报仇血恨。

因此,小嘎子想拥有一把枪,枪——在小嘎子的心目中是比他的生命还要珍贵!最后他终于找到了八路军,并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打败了日本军官,为奶奶报了仇,救出了老钟叔。

我从这本书中懂得了做人一定要做一个有勇气,有智慧,不像困难屈服的人!

红色书籍读后感【篇10】

《江姐》是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江姐,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她那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江姐真名江竹筠,两岁时她的妈妈生了个弟弟江正榜,江姐很小就跟妈妈去捡烂菜、拾煤炭花,来勉强维持全家人的生活。长到10岁时的江姐,身材矮小,枯瘦,为了生活被迫去当童工。高大的机器,她够不到,干活时必需站在凳子上,稍有疏忽,就会别皮鞭抽打。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触:10岁,正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快乐黄金期。江姐的童年却在“轰轰”的机器声中悄悄流逝,而我10岁的时候正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甜蜜生活。我的童年和江姐的童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呀!

江姐19岁时,加入了中国**,因为被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狼豹,他们用特制的竹筷子夹住江姐的手指,江姐几次都晕过去,又被敌人用凉水浇醒,可她忍着巨大的痛苦,就是一声不吭。看到这里,我泪流满面。在当我读到江姐在受刑后说的“毒刑是一个小的考验,筷子是用竹子做的,**的意志是钢做的”这句时,全身热血沸腾。这句话说得多好呀!而我们这一代呢?从小就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是在蜜罐里泡大的,我们没有亲身体验过旧社会人民的苦难,更没有亲身体验过竹签的痛苦。因而我们也不知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有一次妈妈给我补了一双袜子,我一见是旧的就扔在了一边,妈妈只好又买了一双好袜子。今天一想起来,我感到十分惭愧与内疚,与那些革命烈士相比,我是多么渺小、多么可笑呀!是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红色书籍读后感


篇一:红色书籍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一书详细记载了主席一生的丰功伟绩,从青年时代组织农民运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到建国后抗美援朝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在湖南一个美丽的山村“韶山冲”,随着清ZF的腐败无能,到毛泽东少年的时候,已是社会动荡、饥民遍野,毛泽东家里经营的米船也被饥民抢劫,让他们一家一下子变得很穷困,毛泽东一方面同情那些缺衣少食的农民,但也觉得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18岁的毛泽东,拒绝了去米店当学徒,走出了闭塞的山村,上了不同于私塾的“东山小学堂”,在这里他学习了自然科学和地理、英语等新科目,接触了当时维新派的政治启蒙思想。毛泽东的一首诗表明了当时的雄心壮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通过这一段,我特别敬佩少年毛泽东的远大志向,一方面他同情穷苦老百姓,希望通过改良社会制度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在以后的革命生涯里,毛泽东多次身陷危难,他心爱的妻子杨开慧,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可毛泽东从未动摇过最初的理想,那就是让普天下的中国人不再受苦受难。正式这种坚持和信念,让党由弱到强,最后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解放了全中国,毛泽东是中国人心目中名副其实的“红太阳”。

在夏日的夜晚,我躺在床上,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一幅幅历史画

面,毛主席把一生的心血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毛主席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让中国革命在万难中取得了胜利。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

篇二:红色书籍的读后感

红色书籍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本书,这是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作

品,主要是讲的他自己的故事,作者在书中化名为保尔。柯察金,他出身穷苦,但是他却有

顽强的精神,比如:自强不息,信念坚定,意志坚强,虽然身受残疾折磨,但他却百折不饶,

一直战斗从不放弃,他用自己的经历深刻的诠释了超越自我,超越生命的内涵。

我很佩服保尔的这一品质,他的确是个顽强的人,当他负伤不得不退出战场时,他仍然在后

方不停地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当他被诊断出神经中枢有毛病时,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想方设

法的工作,争取多为社会做事。最后,他两腿瘫痪,双目失明,不得不放弃工作。但他仍然

坚决的拿起笔,再次顽强的同命运做着斗争。正如贝多芬所说的:“人应该扼住命运的咽喉!”

这是很有道理的,人不应该屈服于命运,应该奋斗拼搏,顽强终生。在小说中,我最欣赏一

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

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涩。

读了这本书,我才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是对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响的。就拿这本

书的主人公来说吧,他一生的命运非常坎坷,然而他凭着什么让自己活下去呢?是毅力,是

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像他这样,十几岁就立足沙场,奋勇杀敌,在沙场上,他被砍了好

几刀,仍然大难不死,为什么呢?还是因为毅力,年轻的他后来疾病缠身,但他依然忘我的

工作着,有休假的机会仍然工作着,毅力真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啊!

红色书籍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两本红色书籍:《建党大业》和《我爱中国共产党》。这两本书讲述

了从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无数位革命烈士们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其中,令我

记忆犹新的几位烈士有王二小、邱少云等人。

王二小的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三年级时,我们还学过《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个故事主要讲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二小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还有一个故事令我感动不已,那就是《烈火英魂邱少云》。主要讲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邱少云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这,是像王二小这样千千万万个英雄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啊!而作为一个少先队员,一个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难道不应该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吗?当祖国需要我们出力的时候,我们难道不应该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吗?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篇三:读红色书籍读后感

读红色书籍《红岩》心得体会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晨星闪闪,迎接黎明。 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


篇一: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

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与信仰占领一切的年代。《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人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仍不屈服。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红岩精神就象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红岩》,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英勇坚强的人!

而《青春之歌》是一部充满理想、激情昂扬的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它感染、激励、熏陶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阅读红色经典——《青春之歌》的故事,可以弘扬爱国热情,更让我们懂得了今天优越生活的来之不易。

诚然,《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就是那个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缩影,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她的成长经历也许可以在我们的心中洒下东方红日的缕缕阳光。革命精神在和平年代似乎不再那么铿锵,但是其中的精神内涵却依旧为青年大学生勇于承担历史使命提供了不竭动力。

如果说林道静代表了中国革命时期的热血青年,那么书中的青年们,如同一个个动人的音符,在中国大地上谱出一曲动人、激昂的青春乐曲,在20世纪上

半世纪青春躁动的中国,他们将自己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新中国的未来而奋斗。他们为自己绚烂的青春画了一个完美的句点。他们为他们无怨无悔的青春而坚定前行。

看一本“红书”,犹如唱一首“红歌”,时而激动人心,时而感慨万千,时而为之奋起。看完之后才知道那一份按耐不住的兴奋,才知道那一种信念是人生的又一座灯塔。在我们享用现代文明的时候,我们没有资格忘记能够忘记和平的生活源于血染的历史,忘记曾为此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先烈们,忘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庄严意义。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逸和幸福,现在他们都已没入历史的长河中,那剩下的,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将先辈们的精神一直一直延续下去!

篇二:阅读红色经典书籍《林海雪原》有感

阅读红色经典书籍《林海雪原》有感

怀着—股澎湃的激情读完了全书,轻轻合上,望着“林海雪原”四个字,似乎是由火热的血所凝成的,衬着封面上的皑皑白雪,显得更加地艳,更加红了。在那上面,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位亲切和蔼的解放军战士,为着自己的理想,更为着祖国的伟大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在深山老林中奋斗的身影。此时的雪似乎已同他们的笑容与灵魂,融为圣洁的一体。

对这些战士来说,死,毫不可怕,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所流的,它鉴证了一个个赤子之心,它的脉搏将永远在这片郁郁葱葱的老林里跳动。穿山风的狂卷,密集的枪弹雨林,都吓不退他们,因为心中的一把火,一个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 他们对自己人生的目标,执着地追求着,不畏层层险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或许他们认为:面对自己的人生,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唯有拼过,才了无遗憾。就像《老人与海》中的老人,《绝顶》中的肖顿河,都为着自己心爱的理想而前进,虽然他们最终都失败了,都只在这茫茫大千世界中留下一副白骨或几行轻轻的痕迹,但在任何人眼里,他们在精神上永远是无法击倒的。耻笑他们对生命无谓浪费的人,必定是一个懦夫,因为只有懦夫,才会耻笑勇者,更因为他们毫不明白倾尽自己一生去追求的感觉,也更因为他们没有这种气魄,没有这种理想。邓小平也说过:“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要有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便对自己的前途自己要走的路感到茫然,也许,在徘徊上便像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

若没有理想,莱特兄弟不会发明飞机,圆了人类飞向蓝天的梦;若没有理想,袁隆平不可能养殖出杂交水稻,解决中国人多粮少的难题;若没有理想,又哪来中国几千年的悠远文化;若没有理想,中国

不会在一次次失败中站起,夺回自己的领土??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时为了它,历经几多沧桑几多岁月。中国的2008申奥,世界梦想和平,祈求人性的完美,“众里寻她千百度”,圆了与未圆,又有什么区别,总有下一代继续追寻。

读《林海雪原》经常会感觉到一个词的含义,那便是“集体”。文中的人物,如少剑波杨子荣等,张口闭口不离集体,可谓已经深入骨髓,同自己的生命融为—体了,风里来,雪里去,是记忆拼搏下的一点一滴。“集体”这个词,更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的意境已将不可计数的心融为一体,有着强烈的集体思维的人,头可断,血可留,此志不可改,永远把集体利益摆在第—位,这似乎是—个很奇怪的特性。

汉朝文学家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集体而死,必是重于泰山,小高波正是为着这座泰山而永生。生与死,千百年来有人歌颂有人笑,更有人长叹一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其实生与死只是一线之差,便是有气与无气。有人死得气壮山河,那种人,以着另外一种方式存活,可得其所:有人死了,遭千古唾骂,万人践踏,那种人,为求一丝生机拼命乞怜,却终为土灰。不必太看重生死,该来的时候会来,该去的时候会去,无愧于自己的生命,更无愧于自己在世界上存活,又何必执着于一个想法或一个将来的结果。关天培身上的刀疤,黄继光胸膛的枪洞,都一次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林海雪原》中,讲述的不仅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剿匪斗争,它所表现出的更是一种智慧,一股勇气,一分人性的美,融合为人类近乎完美的形象,成为一个世界的缩影,化为一片蓝天。尽管有时,乌云阻挡了阳光,但在一阵甘霖的挥洒后,清流依旧,白鸽挂着风铃远翔,叶更绿,天更蓝,阳光在露珠上闪烁。世界的循环不停,美不停。依稀间,昨天也是今天的导航。

篇三:红色书籍读后感2000字

红色书籍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本书,这是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作品,主要是讲的他自己的故事,作者在书中化名为保尔。柯察金,他出身穷苦,但是他却有

顽强的精神,比如:自强不息,信念坚定,意志坚强,虽然身受残疾折磨,但他却百折不饶,

一直战斗从不放弃,他用自己的经历深刻的诠释了超越自我,超越生命的内涵。 我很佩服保尔的这一品质,他的确是个顽强的人,当他负伤不得不退出战场时,他仍然在后

方不停地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当他被诊断出神经中枢有毛病时,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想方设

法的工作,争取多为社会做事。最后,他两腿瘫痪,双目失明,不得不放弃工作。但他仍然

坚决的拿起笔,再次顽强的同命运做着斗争。正如贝多芬所说的:“人应该扼住命运的咽喉!”

这是很有道理的,人不应该屈服于命运,应该奋斗拼搏,顽强终生。在小说中,我最欣赏一

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

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涩。

读了这本书,我才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是对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响的。就拿这本书的主人公来说吧,他一生的命运非常坎坷,然而他凭着什么让自己活下去呢?是毅力,是

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像他这样,十几岁就立足沙场,奋勇杀敌,在沙场上,他被砍了好

几刀,仍然大难不死,为什么呢?还是因为毅力,年轻的他后来疾病缠身,但他依然忘我的

工作着,有休假的机会仍然工作着,毅力真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啊!

红色书籍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两本红色书籍:《建党大业》和《我爱中国共产党》。这两本书讲述了从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无数位革命烈士们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其中,令我记忆犹新的几位烈士有王二小、邱少云等人。

王二小的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三年级时,我们还学过《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个故事主要讲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二小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与信仰占领一切的年代。《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

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人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仍不屈服。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红岩精神就象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红岩》,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英勇坚强的人!

而《青春之歌》是一部充满理想、激情昂扬的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它感染、激励、熏陶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阅读红色经典——《青春之歌》的故事,可以弘扬爱国热情,更让我们懂得了今天优越生活的来之不易。

诚然,《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就是那个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缩影,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她的成长经历也许可以在我们的心中洒下东方红日的缕缕阳光。革命精神在和平年代似乎不再那么铿锵,但是其中的精神内涵却依旧为青年大学生勇于承担历史使命提供了不竭动力。

如果说林道静代表了中国革命时期的热血青年,那么书中的青年们,如同一个个动人的音符,在中国大地上谱出一曲动人、激昂的青春乐曲,在20世纪上

半世纪青春躁动的中国,他们将自己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新中国的未来而奋斗。他们为自己绚烂的青春画了一个完美的句点。他们为他们无怨无悔的青春而坚定前行。

看一本“红书”,犹如唱一首“红歌”,时而激动人心,时而感慨万千,时而为之奋起。看完之后才知道那一份按耐不住的兴奋,才知道那一种信念是人生的又一座灯塔。在我们享用现代文明的时候,我们没有资格忘记能够忘记和平的生活源于血染的历史,忘记曾为此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先烈们,忘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庄严意义。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逸和幸福,现在他们都已没入历史的长河中,那剩下的,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将先辈们的精神一直一直延续下去!篇三:读红色书籍读后感

读红色书籍《红岩》心得体会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

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晨星闪闪,迎接黎明。 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

红色书籍的读后感


红色书籍的读后感范文一

今天,我读了刘胡兰的一个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

1947年的冬天,17岁的刘胡兰为了处理一些事情和机密文件,没有及时转移,不幸落在了国民党狗子军国民党特务手里。这时,一个认识刘胡兰的叛变民兵,恶狠狠的说:刘胡兰,你今天要当心,呆会儿向你问话,你可得老实说,否则你就别想过关。

在审问的过程中她死也没有说出实情,死也不投降!刘胡兰毫不畏惧在敌人面前,他从容地躺到铡刀下顷刻间只见鲜血喷洒,染红了白雪掩盖的黄土地那年她才17岁!

我看了这个故事后,我的感想是:我们现在的社会,都是那些革命的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也都是那些革命的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他(她)们为这个社会带来了许多变化,我们身为少先队员,应该尊重他(她)们,我们是接班人,应该把社会弄得更好!

红色书籍的读后感范文二

《苦菜花》这本书是以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半岛昆嵛山区的王官庄为背景,以仁义嫂一家的遭遇为中心线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反扫荡中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根据地人民那种英勇不屈的精神,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而感人的革命母亲的形象。

作品所塑造的母亲--仁义嫂的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而丰满的革命母亲英雄形象,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标志着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怀着无限的深情来塑造母亲的形象的,鲜明地刻画了母亲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

作品把母亲置于王官庄极其严峻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在公与私、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爱心肠与革命意志这两个特征,真实地描写了她的觉醒和成长,具体地写出她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展过程,并注意揭示母亲性格发展过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亲的形象血肉丰满,也使得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变为灵魂高尚的革命母亲的过程。

当大女儿娟子拿起猎枪参加革命活动时,母亲的一家正处在极端困苦的生活中。大伯一家数口被恶霸地主王唯一害死,丈夫又被逼走,母亲独自拉扯着5个年幼的孩子,娟子是她唯一的帮手,母女相依为命,而且,斗争的环境又是那样的险恶,母亲怎么能不为娟子担惊受怕呢?但是,公审大会和娟子亲手枪毙大仇人王唯一的现实教育了她,有一种东西,像是一把火从她内心里烧起来--母亲的革命意识开始苏醒了。面对封建家族的传统压力,她更加认定娟子是好孩子,毅然支援娟子干革命工作。

母亲的觉醒反映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觉醒;母亲的成长代表了千百万革命母亲的成长。她的那种伟大母亲的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展过程,使得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成长为革命母亲的过程。虽然今日早已不同往昔,但是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很多品质很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个母亲,她是慈爱的,作为一个女人,她是坚强的,作为一个革命者,她是伟大的。她外表虽然柔弱,但她有着惊人的毅力与坚定的意志,她的牺牲,更让我们看到了她的伟大。在战争年代,她鼓舞我们为革命奋斗,而现如今,她教我们如何坚强的去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

《苦菜花》这本书很值得一读,它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慢慢品味,就会得到很多,明白很多。

红色书籍读后感800


红色书籍读后感800范文一

第一次读《红岩》,是在小学六年级。那是文-革后期,许多书籍还被禁锢着。利用自己放学后兼职学校小小图书管-理-员的便利,我从角落里找到了这本尘封的《红岩》,带回家中如饥似渴地阅读。

记得打开书的扉页,有一行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的文字,曾让生于英雄辈出年代的我热血沸腾,遗憾自己生不逢时,要不一定象江姐一般奋不顾身投身革命,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献出生命,将国旗染得更红。

岁月如梭,转眼我已经从梳着辫子的小姑娘到了年过半百的年龄,可小时侯阅读的《红岩》还是那么清晰地留在记忆深处。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丢的江姐、许云蜂、成岗、刘思扬、华子良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栩栩如生,犹如放电影一般浮现眼前。

记得我们那时还喜欢唱《绣红旗》歌曲,一边唱一边就想起《红岩》里江姐和那些在狱中绣着红旗盼望革命胜利的难友。可以说,红岩精神就象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

书中最让我敬仰的是江姐,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敌人将竹签子钉进江姐每一根指尖,但江姐咬牙挺住宁死不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哇,好一个江姐,女中豪杰、铮铮铁骨,成了我心中崇拜的偶像。

书中最让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他将被特务屠杀,拖着铁镣的他毫无惧色,赶赴刑场:

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对跟随其后的特务大声说:走!前面带路。

哇,好一个许大哥,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成了我心中永远的英雄。

今天,在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重读《红岩》,我再一次被《红岩》的精神所震撼、所感动。感谢这些革命先烈,正是因为他们的前赴后继,才换来了共和国繁荣昌盛的今天。

可是,今天的年轻人他们迷恋的是神曲;追逐的是超女;崇拜的是明星,早已淡忘了这些为新中国而捐躯的英烈。

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向年轻人推荐这本《红岩》,让她们在阅读红色经典作品中被《红岩》精神所感染,被江姐等英雄人物伟大人格所感动,让《红岩》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激励年轻人坚定对党信念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书籍读后感800范文二

周恩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名解放军和中华人名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名解放军和中华人名共和国主要缔造者之一,第一任中华人名共和国总理。倚栏轩文学网

他的生平事迹,一时半会儿还是讲不清楚的。在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更加明确地指出:新中国中央人名政府的主要人员配备,现在尚不能确定,还需要同名主人士商量,但周恩来是一定要参加的其性质是内阁总理。这就说明周恩来在新中国的地位了。怪不得美国前外交大臣艾登要说:你们早晚会知道,周恩来可不是平凡的人。

对于外来的观察者而言,周恩来的两种角色给予了他们深刻的印象。他首先是一名伟大的外交家,他的迷人风度与机智谈吐在第一印象时就令人难以忘怀。在1943年对蒋介石政府失望透顶的费正清很容易对重庆的周公馆兴趣昂然,他的观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这样描述45岁的共产党驻重庆代表:周恩来作为领袖人物的非凡才能,初次见面时就打动了我。这是一位英俊潇洒、有着一双黑色的大眼睛的伟人。他的学生白修德也得出了类似的判断,他乐于在周公馆做客。多年后,都已老去的他们在北京再次见到了周,但除了模糊的记忆,一切都已改变。

费正清在欢迎招待会上发现周恩来喜悦的面孔下透出久经磨炼的刚毅与顽强,在《自传》中,费这样比较周与毛的一生:他是一位具有古典风格的总理大臣,相比之下,毛泽东更像一位真龙天子,他可以在风云变幻的云雾中恣意纵横,时隐时现,而周恩来则不同,他仿佛一直在权衡时势,

修补残局。周或许是其中最不像革命者的伟大革命者。至今人们仍津津乐道于他在南开中学饰演女性角色的轶事。也是在这所以开放着称的学校中,他阅读过《新青年》,熟悉孟德斯鸠,接触了亚当斯密,中国传统的历史书籍也让他兴奋。1919年,他第一次读到了《共产党宣言》与其他一些社会主义着作,并为此激动,但他的组织才能比他的理论造诣更高一筹,在天津的学生运动中,他脱颖而出。可以想见,在一个动荡时期,这种天赋比独创性更受欢迎。他在26岁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28岁时领导了上海60万工人的罢工,当时的人们或许没有耐心倾听毛泽东用湖南口音讲述的农民革命,但一定容易接受英俊的年轻人条理清晰、务实的分析。事实上,一直到1936年,周恩来始终拥有比毛更高的职位,而他在遵义会议上提供的强有力的支持,更是帮助后者重获权力。与毛泽东与蒋介石不同,周恩来小心翼翼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前二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成为了畅销书作家,他们的版税都超过了他们的元首职务津贴。尽管周是世界上最有性格的政治家之一,他的自传却缺乏个性。如果你缺乏洞察力,很可能会将之仅仅视作毛的各项政策的推行者,就像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那样,在1972年会见毛泽东时,他将周描述成毛周围的一位笨拙的小学生。但周与毛的关系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更复杂,更相互依存。《亚洲周刊》在回顾20世纪的亚洲伟大领袖时,称周恩来是始终的第三号人物。尽管他是毛最有力的助手,比毛年轻5岁,在毛掌权后,却从未成为第二号。但是,在中共历史上,他在最高领导层的时间却无人匹敌。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1976年逝世,他目睹着曾经的同志一个个死亡,或者被打倒,自身却保持了下来,成了中国政治历史上最着名的幸存者之一。

身兼总理与外交部长的51岁的周恩来是新中国名义上的首席执行官,但其作为更像是首席运营官。一位威严的董事长通过一个庞大的董事会,有着绝对权威来做判断,而周只能做更多的权衡与协调工作,只有在其他人最陌生的外交领域,他才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周恩来传》作者迪克威尔逊所说取得了在外交上的最伟大胜利,他的非意识形态化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这次会议准确印证了亨利基辛格对外交的判断,它仍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那些对共产主义政权保持怀疑的人在面对周恩来的个人魅力时,也努力收敛了这种怀疑。

我们无法一一细数周恩来为这个国家作出的贡献,但在老一代人心中,他是集聚了这个民族的无数优良品德的化身,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人们知道他是一个好总理,从他的身上,人们知道什么样的官员才是人民公仆。

红色书籍读后感范文


红色书籍读后感范文(一)

最近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此书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太行山上》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红色书籍读后感范文(二)

《小兵张嘎》这本书讲的是年仅13岁的小兵张嘎英勇杀敌机灵作战的英雄事迹。

故事是这样的;张嘎的奶奶被杀,老钟叔被抓之后张嘎就去找区队。当了小侦察员的时候,每到一个宿地营部队刚隐蔽好,他就先去放哨。区队夜夜行军,天天转移,可不管多累,天没亮,他就背个草筐,拿把镰刀溜到村头上去了。他有时蹲在直通据点的路口,有时爬上大树,有时隐在青草中,有时掩在房角下。每次发现敌情,他都清楚的报告,从来没有一回误事。张嘎的鬼点子最多了,一次张嘎本来要用送鸡蛋的含义,闯进敌人的所在地韩家大院。敌人都吸引到韩家好调动他们的兵力,然后救老钟叔,但是纯刚大叔怕他闯祸,倒替他把鸡蛋送进去了,张嘎灵机一动,就从韩家大院的一条大狗小虎身上打主意。张嘎把一挂鞭炮拴在小虎的尾巴上点燃了,那狗害怕得到处乱蹿。弄得韩家大院鸡飞狗跳。村东头的日本鬼子真的以为八路军袭击韩家大院了全部拥了来,结果把敌人全部消灭了。

并且我在书中,还看到了作家徐光耀的原稿,只见上面涂涂改改很多很多而我却没有像他那样认真,以后我一定要学习他那种精神。还有,我以后还要学习张嘎的机灵。


红色书籍读后感范文(三)

这个暑假我读了不少书,其中《红岩》给予我的印象最深。

《红岩》描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虽然他们大部分的人都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坚持到了革命胜利的英雄事迹。

在这部电影中我认识了一位伟大的女性:江姐。她面对老虎凳、竹签,不但没有被吓倒,而是大声呵斥了敌人的卑鄙行径,深深激励了监狱中的革命志士;我还认识了可怜的小萝卜头,他长着大而有神的眼睛,因为营养不良而显得又瘦又高。被狱友们怜爱地叫做小萝卜头,然而,小萝卜头,并不惧怕敌人,他担负着为狱友们送信的任务,同志们在狱中相互鼓励,互相支持,坚信胜利一定会属于人民,属于中国共产党。他们甚至在狱悄悄缝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时刻准备着庆祝胜利。然而恶魔般的国民党军统,就在革命胜利前夕,残酷地杀害了饱受酷刑的革命志士,甚至也不放过可怜的小萝卜头。

看完电影,小萝卜头,的眼睛一直晃在我眼前,江姐的声音时时回荡在我耳边,我深学地被他们的英雄气概折服了。在他们面前,我显得渺小而惭愧,他们为革命,为国家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与之相比,我们现在在学习与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红色革命书籍读后感


红色革命书籍读后感范文一

今天我读了《民族骄傲乌兰夫同志经念馆》这本书,它是《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丛书》其中的一本,是由石油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

这本书一开始介绍的是乌兰夫的出生,他是于一九零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诞生在世界上的,出生在内蒙古土默在旗土台布村的一个小房子里,全家人以务农为生。

乌兰夫的祖父读过几天书,在村里当保护,也算得上贤士,平时他经常给别人家孩子起名。乌兰夫是在迎春之际出生的,祖父就给他取名为庆春。在辛亥革命的领导权被大军阀给割据时,有一次,幼年的乌兰夫目睹了爷爷为他讨公道而受得凌唇,发誓要把黑暗社会打倒。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触很深,知道为什么吗?我被乌兰夫从小就立下志气,愿意为祖国、为民族奋斗而触动。我也要立下誓言:我长大后当官决不像当年的旧社会的恶地主那样欺压人民,而是时刻为人民服务,我也要学乌兰夫一样为人民平等而奋斗!

红色革命书籍读后感范文二

《江姐》是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江姐,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她那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江姐真名江竹筠,两岁时她的妈妈生了个弟弟江正榜,江姐很小就跟妈妈去捡烂菜、拾煤炭花,来勉强维持全家人的生活。长到10岁时的江姐,身材矮小,枯瘦,为了生活被迫去当童工。高大的机器,她够不到,干活时必需站在凳子上,稍有疏忽,就会别皮鞭抽打。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触:10岁,正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快乐黄金期。江姐的童年却在轰轰的机器声中悄悄流逝,而我10岁的时候正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甜蜜生活。我的童年和江姐的童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呀!

江姐19岁时,加入了中国**,因为被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狼豹,他们用特制的竹筷子夹住江姐的手指,江姐几次都晕过去,又被敌人用凉水浇醒,可她忍着巨大的痛苦,就是一声不吭。看到这里,我泪流满面。在当我读到江姐在受刑后说的毒刑是一个小的考验,筷子是用竹子做的,**的意志是钢做的这句时,全身热血沸腾。这句话说得多好呀!而我们这一代呢?从小就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是在蜜罐里泡大的,我们没有亲身体验过旧社会人民的苦难,更没有亲身体验过竹签的痛苦。因而我们也不知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有一次妈妈给我补了一双袜子,我一见是旧的就扔在了一边,妈妈只好又买了一双好袜子。今天一想起来,我感到十分惭愧与内疚,与那些革命烈士相比,我是多么渺小、多么可笑呀!是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最新红色书籍读后感(集锦4篇)


强烈推荐“红色书籍读后感”,这些优秀的文章不能错过,希望大家喜欢我所写的内容。我们都知道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培养感情,也能促进人的进步。阅读优秀的作品可以引发我们对生命的种种问题的思考,读书过程中的感悟可以在读后感中流露。

红色书籍读后感 篇1

它,是一本好书,牵引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去品味珍藏;它,是一段历史,记录着革命先烈们誓死护国的英雄壮举。它就是《红岩》。

这里面有着无数的中国共产党。如:江姐,许云峰,齐晓轩,成岗等。他们每一个都是一心为国,不屈不挠的英雄。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为了党,他们义无反顾地站在黎明前黑暗的最前端!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他们毫不惧怕,横眉冷对。宁愿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去迎接新时代的到来!他们的事迹将被定格为永恒!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是邓小平爷爷的肺腑之言。也许,江姐,许云峰,齐晓轩,成岗他们也是这样说的;也许,他们是把建设新中国看做一个理想,从而奋力拼搏;也许,群众的支持和党的关怀让他们得到了充足的力量,从而不屈不挠也许的也许,因为那许许多多的信仰和坚持才汇聚成了一条生生不息的革命长河,时时刻刻的激励着,提醒着:我,是一名中国人,我有一个伟大的祖国!

从一九四九年革命领袖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到三峡大坝的圆工,神州飞船的成功发射;到奥运会,世博会的圆满成功;再到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这一切只用了半个世纪!所以我想趁祖国62岁的生日,大声地说一声:祖国我爱你!我永远爱着你!

少先队员们,热爱我们的祖国吧!只有热爱了,才能珍惜祖先的劳动成果!

红色书籍读后感 篇2

自从我读了《小兵张嘎》这本书,我的感触很深,我感受到了爷爷和奶奶生存的那个年代很残酷,那个年代是个刀光闪烁、弹雨呼啸、炮声怒吼的年代。

小嘎子就生活在那个年代里,他的父亲牺牲了,母亲在他5岁那年也不幸去世了。于是小嘎子和他的奶奶相依为命,而且他还有一个朋友,就是老钟叔,他的奶奶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到了嘎子身上,特别的疼爱他,但是突如其来的日本鬼子残酷的用刺刀杀死了嘎子的奶奶,老钟叔也被抓走了,失去了亲人的嘎子并没有沉浸在悲痛之中,而是想去了报仇的信念,救出老钟叔,为奶奶报仇血恨。

因此,小嘎子想拥有一把枪,枪——在小嘎子的心目中是比他的生命还要珍贵!最后他终于找到了八路军,并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打败了日本军官,为奶奶报了仇,救出了老钟叔。

我从这本书中懂得了做人一定要做一个有勇气,有智慧,不像困难屈服的人!

红色书籍读后感 篇3

《党在我心中》

在这个国庆长假里,我怀着崇敬的情绪读完了《党在我心中》这本书。这是一本爱国主义教育用书,里面描述众多革命的英雄人物:爱国主义者李大钊在临死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民族赤子俞秀松,他舍己为人,默默无闻的把生命奉献给祖国、还有巾帼不让须眉人女英雄赵一曼,她受尽酷刑,从不畏惧,把自我的生死置之度外,昂首挺胸的和敌人对抗到底也不屈服…………

在这本书中,让我最钦佩的还是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当他得知所在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又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在弹药用尽的状况下,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我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我几乎是留着眼泪看完他的光辉事迹,他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让我佩服。他的钢铁英雄形象在我心里挥之不去。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虽然他己经离我们远去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成了我们后代人的榜样。

应对这些钦佩的同志,他们从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向组织要求过什么,总以自我真诚的心履行为党奉献了一生的承诺,以自我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自我的命运同党伟大的理想绑在了一齐,把青春甚至生命而无怨无悔奉献给共产党。在他们面前我不仅仅的感到深深的愧疚,平时我如果在学习和生活中,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下,此刻认识了这么多的英雄人物后,我懂得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克服的走下去,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的完成。

正因为有这么多的革命先烈对祖国的热爱和执着,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每当我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就个性的自豪,我也要学习革命先烈默默无闻奉献精神,长大以后,我要做一块砖去构建祖国那繁荣昌盛的大厦;我要做一颗螺丝钉去铺设民族走向光辉的路轨;我要做一棵小草为祖国的春天奉献自我的生命之绿;我要做一支画笔,在建设新中国的蓝图上画下精彩的一笔!

红色书籍读后感 篇4

《保卫延安》

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我被书中那磅礴的气势征服了。

《保卫延安》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被誉为“英雄史诗”。它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以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出色地反映了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延安保卫战,描绘出一幅真实、壮丽的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作者以独特的风格刻画了一批丰满而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之中有彭德怀总司令这样的卓越领导人,有陈允兴、李诚、赵劲、卫毅这样的有勇有谋的将领,有周大勇、王老虎这样的叱咤风云的基层指挥员,有普通的战士、炊事员,还有革命老英雄。主人公周大勇是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英雄形象。作者由战斗和细节描写,描绘了他忠于革命、伟大的为革命献身精神的英雄性格特征。当我读到“我们打得好怎么还要撤退?”“我们死也要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张培面对战士们的提问也感到无言以对,“人民解放战争打了八个月,难道我们放弃的地方还少吗?有许多战士亲眼看见自己的家乡放弃了,可是谁淌过一滴泪呢?自己参加人民军队十年开外,也没见过战士们这样哭过!”这一段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在延安这座古城上,红军战士各个满腔热血,站士们那一声声怒吼交织在我耳畔。此时此刻,我内心感慨万千,参加革命的战士差不多都是农民工人,曾经忍饥挨饿,甚至过着旧社会中那非人生活的他们。在延安,在党中央的引领下,在党的阳光下,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延安对于当中大部分的战士来说就是他们的重生地,就是他们心中的圣地,就是他们的家啊!当我读到李振德老人为了不暴露红军主力部队所在的位置,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宁死不屈,面对死亡他没有丝毫的畏惧、犹豫和胆怯,就在生死抉择之时他选择了后者——死亡,他抱着他的小孙子毅然地跳下了绝涯深沟。啊!这是多么的伟大啊!令人震撼、吃惊啊!我深深地被这种大无畏、忠于共产党的英雄气概所震撼,所惊讶!读完《保卫延安》这本红色经典之后,我心有所触。人们常说,死有两种,要么轻于鸿毛,要么重于泰山。像他们为革命事业而死,他们生的光荣,死的伟大。我们红领巾将永远怀念他们!如今,生活在和平、幸福的社会中的我们,将永远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优异的成绩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时代在召唤,党在召唤。让我们红领巾在党的阳光下成长,散发出灿烂的光辉!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每当这支歌响起,我便想起了我曾经读过的一本书—《闪闪红星》。

这本书催人泪下,感人肺腑。通过优美流畅的语言,曲折惊险的情节,给我们讲述了:在江西一个叫柳溪的村子,居住着几十户贫苦人家,他们受尽了恶霸胡汉三的剥削和欺压,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一个叫潘冬子的小男孩,他机智勇敢,顽强不屈。在一次红军与敌人的作战中,他把敌人唯一逃跑的桥给炸了,使得红军把敌人全部歼灭。潘冬子的爸爸是一名红军战士,在他要与红军队伍转移到井冈山的前一天,他送给潘冬子一颗闪闪的红星。就是在大家的帮助下以及闪闪红星的照耀下,潘冬子终于杀死了胡汉三,替乡亲们除了害。

读完这本书,我时而看到了潘冬子在枪林弹雨中来回穿梭;时而看到了潘冬子顽强的与敌人抗争;时而看到了潘冬子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送敌人的情报······我们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是祖国的花朵,我们的幸福是红军战士们用鲜血染成的,用生命换来的。革命战士们,大智大勇,无谓艰辛,勇于奋斗的精神,是他们为我们开辟出了新的未来,是他们为我们打出了如今的美好生活。是啊,正如歌中所唱“跟着毛主席,跟着党,闪闪的红星传万代。”我们要好好学习,报答祖国。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但我只是从电视上认识了他。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红色书籍读后感300


红色书籍读后感300范文一

今天,我读了刘胡兰的一个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

1947年的冬天,17岁的刘胡兰为了处理一些事情和机密文件,没有及时转移,不幸落在了国民党狗子军国民党特务手里。这时,一个认识刘胡兰的叛变民兵,恶狠狠的说:刘胡兰,你今天要当心,呆会儿向你问话,你可得老实说,否则你就别想过关。

在审问的过程中她死也没有说出实情,死也不投降!刘胡兰毫不畏惧在敌人面前,他从容地躺到铡刀下顷刻间只见鲜血喷洒,染红了白雪掩盖的黄土地那年她才17岁!

我看了这个故事后,我的感想是:我们现在的社会,都是那些革命的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也都是那些革命的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他(她)们为这个社会带来了许多变化,我们身为少先队员,应该尊重他(她)们,我们是接班人,应该把社会弄得更好!

红色书籍读后感300范文二

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着。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红岩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当她知道丈夫牺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因为她知道共产党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而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最后江姐将要牺牲,她也让大家不要哭。

面对这些敬佩的同志,国民党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现实生活中,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读了红岩之后,我知道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

红色书籍(优质范文)


【第1篇】

“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太短促了,也正是因为他的短促方才显得他弥足珍贵。

每个人都拥有青春,对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人,“青春”给了他们的回忆和遐想;而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气盛的人来说,“青春”给了我们无尽的活力和憧憬向往。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他通过描写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们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史大风暴中,与我们相同的年纪,可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静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时,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她自杀未遂,教书被逐,寻找职业四处碰壁……面对重重的挫折打击,林道静并没有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她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她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真是一笔无价的财宝了。

试想现在的我们,“青春”到底被我们浪费了多少?就在我们的身边多少正直年少有为、大展宏图的青年却是那么“不堪一击”。面对一两次的打击,有人选择买醉,有人选择沉沦,更有甚者竟然选择死亡,你们难道就真的这么脆弱吗?你们如何对得起那随风而逝的“青春”?买醉的人酒醒后,依然迷途不返;沉沦的人乘坐的时候,却发现青春不在空伤感;而那些轻生者,或许你们不会再有后悔的感觉,但你们留给生者的是无尽的伤心和失望……不要把自己的命运的交给“命运”,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写命运,尽管这条路很艰难,可你有青春,有冲劲,有干劲,还有什么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来,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继续着自己坚定的脚步。

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奏响青春的每一个音符,让青春之歌响彻命运的每个章节。我们伟大的共产党,迎来她90岁的生日了。翻开五千年的历史,我发现祖国的生命,记载了多少沧桑,却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回首往昔,在我们遭受外国人的欺凌时,祖国一次又一次地从危险困境中走出来,因为祖国心中有我们,有人民!祖国用伟岸身躯来保护我们,我们也要回报于祖国:永远爱你,保卫你。

【第2篇】

抗日救亡的烽火在胶东半岛昆箭山区燃烧。王官庄贫农冯仁义,为逃避恶霸地主王唯一的迫害,两年前只身闯关东,留下仁义嫂拉扯着五个孩子艰难地度日。牛倌出身的共产党员姜永泉领导乡亲们武装暴动。仁义嫂的大女儿娟子拿起父亲的猎枪参加这场殊死的战斗。暴动胜利,王官庄群众公审并枪决了王唯一,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仁义嫂冲破重重阻力,支持娟子当妇救会长,投入抗日斗争的洪流。秋末的一个夜晚,国民党特务、王唯一的叔伯兄弟王柬芝奉命回到王官庄。他伪装进步,骗取群众信任,当了小学校长。其妻虽出身破落地主家庭,却不甘做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不堪丈夫的精神折磨,爱上了长工王长锁,并生下女儿杏莉。王柬芝利用妻子的隐私,挟制王长锁为他传送情报,进行特务活动。伪军分队长、王唯一之子王竹根据王柬芝的情报,带领日伪军洗劫王官庄,残酷地杀害了副村长七子等人。群众怀着仇恨的怒火祭奠烈士,村党支书德松、娟子的弟弟德强等参加于得海团长率领的八路军。

作品所塑造的母亲——仁义嫂的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而丰满的革命母亲英雄形象,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标志着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怀着无限的深情来塑造母亲的形象的,鲜明地刻画了母亲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

作品把母亲置于王官庄极其严峻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在公与私、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爱心肠与革命意志这两个特征,真实地描写了她的觉醒和成长,具体地写出她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展过程,并注意揭示母亲性格发展过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亲的形象血肉丰满,也使得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变为灵魂高尚的革命母亲的过程。当大女儿娟子拿起猎枪参加革命活动时,母亲的一家正处在极端困苦的生活中。大伯一家数口被恶霸地主王唯一害死,丈夫又被逼走,母亲独自拉扯着5个年幼的孩子,娟子是她唯一的帮手,母女相依为命,而且,斗争的环境又是那样的险恶,母亲怎么能不为娟子担惊受怕呢?但是,公审大会和娟子亲手枪毙大仇人王唯一的现实教育了她,“有一种东西,像是一把火从她内心里烧起来”——母亲的革命意识开始苏醒了。面对封建家族的传统压力,她更加认定“娟子是好孩子”,毅然支援娟子干革命工作。敌人烧毁母亲的房子,她咬紧牙根:“这前世的冤,今世的仇,我烂了骨头也要跟你们算清!”这冤仇,不仅是个人的,而且是阶级的,因此,大儿子德强参军时,母亲满意地“点头”。随着斗争的深入,在共产党员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她那母亲的慈爱和革命的意志在不断地发展。

母亲从娟子、姜永泉、星梅和八路军战士身上,愈来愈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认识到革命才是苦难农民的唯一出路。她把对儿女的爱扩大到对每一个革命战士的爱,上升到对革命的爱。当敌人逼她说出兵工厂埋藏机器的地点,并以杀害她的小女儿嫚子相威胁时,为了革命,为了保住兵工厂,她忍受了一切酷刑和巨大的悲痛,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小女儿被敌人残酷杀害。

酷刑,摧毁不了她钢铁一样的革命意志;残杀,只能激起她更强烈的仇恨。这时,母亲的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已经升华到了一种崭新的境界。她自觉地为革命工作,直到拿起武器亲手消灭敌人。

母亲的觉醒反映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觉醒;母亲的成长代表了千百万革命母亲的成长。

书中所描述的事情我还是比较熟悉的,因为我的祖辈、父母亲及亲戚都生活在胶东半岛,后来我的父亲参加了革命,我们从小就随父母离开了老家,1968年因为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闹革命,我和姐姐回到原籍住了近一年的时间,之后我又回去二次。仁义嫂这位革命母亲的形象,在胶东半岛还是很有代表性的,她的那种伟大母亲的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展过程,使得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成长为革命母亲的过程。时隔半个多世记的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第3篇】

依照老师的要求,妈妈带我到图书馆,为我挑选了《闪闪的红星》红色经典图书,一拿到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开始快速阅读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感受颇深。其中的一些精彩部分令我难以忘怀。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这首歌相信大家都听过吧。《闪闪的红星》是红色大作家——李心田爷爷的一部作品,也是有名的少年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现在应该知道这首歌的由来了吧。

《闪闪的红星》这本书主要描写了一个红军战士的孩子潘冬子,在红军北上抗日的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与游击队联手对抗土豪恶霸的精彩故事。故事以一九三七年红军长征作故事背景。江西柳溪村内,一名天真活泼的小孩潘冬子,本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但成长到十岁后,便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潘冬子的爸爸是红军团长随红军北上抗日,临走时给冬子一颗红五星。冬子很想念爸爸,一次,妈妈告诉冬子说:“等山上的映山红开了,红军就回来了,你爸爸也就回来了。”一天晚上他梦见了满山的映山红开了,自己穿着军装,戴着上面有闪闪红五星的军帽,走在红军队伍的最前面,特神气。

冬子的妈妈是地下党,为掩护同志壮烈牺牲了,冬子伤心极了,发誓要给妈妈报仇。他还潜伏到地主恶霸胡汉三家的米店做杂工,他巧妙应付胡汉三,运走了米店里的粮食,最后还在米店你放了一把火。机智、勇敢、善良使他最终战胜了恶霸,逐渐由一个儿童团员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

潘冬子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在失败及挫折中成长,变成了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最后,他凭着机智勇敢和镇定的信念终于打败了汉奸胡汉三。在山上开满映山红的时候,红军长征回来,冬子也和爸爸团聚了,爸爸并亲手将那闪闪的红星安在他的帽子上。

读了这本书,我不由陷入沉思,冬子真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好榜样。我们中国共产党真的太伟大,带领着成千上万像潘冬子这样的革命先辈洒血洒泪,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看着潘冬子,对比起我们,革命胜利了,条件不一样了,但我们还要学习和发扬潘冬子的精神,面对危险时,都要镇定,用自己的智慧来彻底解决困难。好好学习,以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

【第4篇】

读完《红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红岩》描写的是解放前夕的山城重庆,有一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工作者,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的事迹.塑造了一个个感人的先烈们,像一颗颗闪闪的红星,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红岩》这本书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江姐,在残暴的敌人用榔头将竹签一下一下钉进他的十根手指时,当她的血顺着竹签一滴一滴地滴落下来时,我的心为之颤抖,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种钻心的疼痛。我不能想象江姐是如何忍受那钻心入骨的疼痛。江姐居然那么沉着冷静。他大义凛然地说:“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炼成的!”

《红岩》中还有一个十分可怜的人物——小萝卜头。他从小就在国民党的监狱里长大,由于营养不良,长得头大身子小,大家都叫他“小萝卜头”。小萝卜很爱学习,非常渴望自由。他曾想着:我是属于外面世界的,外面才是我想要的一切。但是他最终也没有如愿,他和他的爸爸妈妈被国民党秘密地处死了。

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每天吃得好,穿得暖,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着良好的教育,这些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现在吃的是美味佳肴,有时还会挑三拣四,实在是不应该!我们穿得是名牌衣服,有点旧了就不要了,我们学校传达室里就有好几箱同学们丢弃的校服,这些行为都是不知道什么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老师对我们的关心,父母对我们的呵护,我们也不知道感恩,更不懂得珍惜美好的学习环境。看了《红岩》,我们会深感羞愧。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掌握更多本领,去回报先烈们为我们创造出的幸福生活。

最新《红色书籍》读后感集锦8篇


优秀的书籍总是值得我们反复品读,作品中的相关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有时候为了更好的去体会作品的内涵感悟,是可以尝试写一篇读后感的。以下是由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收集整理的《最新《红色书籍》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最新《红色书籍》读后感 篇1

我读了古代雄杰篇英魂爱国这本书,书中最令我敬佩的人是:忠贞不屈的使者——苏武。因为他宁愿为国家死去,也不愿投降。接下来我就来讲一讲他的故事吧!

有一次,单于等苏武的伤好了,他又派卫律去劝苏武投降。卫律当着苏武的面,先杀了虞常,又对张胜说:“你犯了死罪,要想活命,就得投降。”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匈奴……最后单于见苏武仍不屈服,就把他流放到北海去放羊,对他说:“什么时候公羊能生小羊了,什么时候把你放回去!”

苏武在北海整整生活了19年。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苏武出使匈奴的时候刚刚40岁,等他回国时已经快60岁了……我读完之后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苏武不是为了钱财,而是国家的尊严啊!我要学习苏武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相信读了这本书的人一定会突然激发出一股热情!

最新《红色书籍》读后感 篇2

红色书籍读后感2000字

《红岩》读后感

正值红色经典读书日的到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红岩》。

《红岩》讲述的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反映了革命烈士将生命化为胜利的崇高风貌以及国民党反动派在濒临灭亡之际垂死挣扎的种种丑态,成功塑造了一批优秀的革命英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成岗;英勇斗敌,舍己为人的许云峰;坚贞不屈的江姐;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的刘思扬,还有那些在渣滓洞中相互扶持,团结奋斗的难友们,白公馆中奋勇突围,终迎来美好黎明的战士们这所有的一切在阅读中都清晰的展现在我眼前,那么鲜活,让我激动、悲愤、感叹,久久不能自已。

封面上的两个红字红岩,仿佛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一看见它们,我的心就沸腾了。

我知道对于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来说,国民党反动派只能带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不能动摇他们心中坚定的信念,反而更激起了他们的斗争精神。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江竹筠,也就是江姐。在敌人面前,她始终是那么淡定,那件洁白的蓝色旗袍永远是那么干净,不沾一丝灰尘。就如她本人一样,永远不会向敌人屈服,不管是鞭挞棒打,还是竹刺针扎,她都咬紧牙关,坚决不透露我们党组织的秘密。江姐始终坚信革命会成功,黎明会到来的。在狱友面前,她总是带着淡淡的微笑,用毅然的语气说:毒刑拷打是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牙签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她那钢铁形象便在与敌人的斗争中悄悄在我的心目中树立起来了。当然还有那可怜又可爱的小萝卜头宋振中,小小年纪就参加了共产党,还挺住了敌人的摧残。还有那具有传奇色彩的双枪老太婆,疯老头儿华子良等等一个个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典型形象。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忍受不了酷刑的人,不仅背叛了党,还转而投向了国民党反动派,做了特务,成了走狗。比如郑立昌这个人,他利用自己掌握的情报像条哈巴狗一样的给敌人指路,给革命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像这种人是应该得到人们的唾弃的,他自己在红旗前也将抬不起头。

想想那些在敌人面前不变颜色的烈士们,我觉得自己好惭愧。在困难面前我往往没有克服的勇气和毅力,总是有各种理由来说服自己,给自己找一个放弃的理由。比如在工作中,当所有的事情都挤在了一起时,我就会变得急躁,没有耐心,对于工作的热情也随之减少。在学习上,我的成绩不是很突出。每次考完试,我都会对自己说:没事的,考差不是你的错,你把时间用在工作上,学习顾不上,也是可以原谅的。但是,现在想想我真的错了。看着那些烈士们在敌人屠刀的威胁下还能够昂首挺胸,气节不屈,而我仅仅只是因为一两个困难就退缩了,还会给自己找理由开脱,更是将自己的不认真归于其他事情上,真是不应该。我应该要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尽可能的把困难克服,或许是向其他人寻求帮助,或者是自己静下心来整理思绪。我应该去寻找工作和学习的平衡点,不要让工作耽误了学习,也不要因此而影响了工作。这样,我才不愧烈士们用鲜血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也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党员。

《红岩》中描写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黎明是这样的: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我们现在这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永远不忘这些烈士的付出,更不该忘记他们身上永不放弃、坚强不屈、坚定信念的斗争精神。

我想每个人都应该阅读一下《红岩》这本书,它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个榜样,能够让我们重新理解人生价值,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更能让你体会到光辉的历程和血染的风采,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和宝贵的青春。

最新《红色书籍》读后感 篇3

如果你是一滴露水,是否滋润了花朵?如果你是一支粉笔,是否传授了知识?如果你是一支蜡烛,是否照亮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又是否坚守了你自己的岗位?最近,我读了本名叫《青春之歌》的红色经典名著,故事中的主人公就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保住了我方的重要情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主人公林道静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了,是父亲一个人把她拉扯长大的,由于当时社会非常混乱,为了安全,父亲逼着她嫁一个她自己并不喜欢的国明党军官,她坚决反对父亲的做法,又拗不过父亲,于是,自己就偷偷地躲进了一个山村并当上了一名乡村教师。后来,她遇到了几个热血青年,听了她们投身革命事业的故事,思想上深受她们的影响,于是,满腔热血沸腾的林道静就毫不犹豫的加入到了革命的组织中去。在一次送情报的路上,被几个日本侦察兵发现后,被捕入狱。在狱中,她又认识了两位革命女将:林红和小红。尤其是林红大姐被严刑拷打,伤痕累累,指甲被竹签穿的真实场面,更加深深地触动了林道静的心。在面对敌对势力,林红大姐镇定自如,他说:“竹签是竹子做的,而为人民革命的心却是用钢铁做,你们能摧毁我的身体,但是却摧毁不了我革命意志的心。”这让林道静听了以后更加地震动,更加的坚定了革命意志的决心和信心。她表示也要为革命事业而准备牺牲自己时,这让林红大姐听了后非常的高兴,尽管面对的是敌人的屠刀,但是她却欣慰地笑了。不久,传来了林红大姐的噩耗——林红大姐以身殉职了。后来,林道静和小红出狱后,在革命领导人江华的带领下,把整个身心投入了革命事业。

读了这本书后,我的深受感动。是啊,世上最坚硬的是钢铁,比钢铁更加坚硬的是人的意志。革命烈士们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献青春。他们的光辉形象将永远让我们铭记在心。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也应该像文中的林道静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这种奉献要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现在家家户户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个个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历不起任何风吹雨打,很多事都要靠父母,缺乏奉献精神,而坚强的意志更需要我们的锻炼,需要我们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长,需要我们意气风发的走向未来!

最新《红色书籍》读后感 篇4

最近,我在图书馆看了一本书——《地道战》。这本书籍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日本鬼子常常袭击老百姓,烧杀抢夺,无恶不做。高家庄的老百姓与敌人做头争,在党支部书记的领导下,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多个洞口的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敌人的炮楼底下。一天夜里,敌人偷袭高家庄,被老钟叔发现了。为了保护全村老百姓,老钟叔拉响了村口的大钟,村民听到钟声立刻躲进地道里,而勇敢的老钟叔却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日本鬼子进村找不到老百姓,就想破坏地道,他们往地道里放烟、放火、放毒气。但是聪明的抗日人民想出了很多办法应对。敌人一进村,老百姓就下地道,在民兵队长的带领下,大家做好准备,一声令下,四面开火,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到处乱窜,最后,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队长。

看了这本书籍,使我了解了当年的抗日战争,了解了过去人们的智慧和抗日的艰苦。我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个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那些人民英雄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将永远印在我的心里。从现在起,我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将来为我们的祖国出一份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最新《红色书籍》读后感 篇5

今天我读了《民族骄傲乌兰夫同志经念馆》这本书,它是《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丛书》其中的一本,是由石油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

这本书一开始介绍的是乌兰夫的出生,他是于一九零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诞生在世界上的,出生在内蒙古土默在旗土台布村的一个小房子里,全家人以务农为生。

乌兰夫的祖父读过几天书,在村里当保护,也算得上贤士,平时他经常给别人家孩子起名。乌兰夫是在迎春之际出生的,祖父就给他取名为庆春。在辛亥革命的领导权被大军阀给割据时,有一次,幼年的乌兰夫目睹了爷爷为他讨公道而受得凌唇,发誓要把黑暗社会打倒。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触很深,知道为什么吗?我被乌兰夫从小就立下志气,愿意为祖国、为民族奋斗而触动。我也要立下誓言:我长大后当官决不像当年的旧社会的恶地主那样欺压人民,而是时刻为人民服务,我也要学乌兰夫一样为人民平等而奋斗!

最新《红色书籍》读后感 篇6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们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史大风暴中,与我们相同的年纪,可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静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时,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她自杀未遂,教书被逐,寻找职业四处碰壁……面对重重的挫折打击,林道静并没有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她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她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真是一笔无价的财宝了。

试想现在的我们,“青春”到底被我们浪费了多少?就在我们的身边多少正直年少有为、大展宏图的青年却是那么“不堪一击”。面对一两次的打击,有人选择买醉,有人选择沉沦,更有甚者竟然选择死亡,你们难道就真的这么脆弱吗?你们如何对得起那随风而逝的“青春”?买醉的人酒醒后,依然迷途不返;沉沦的人乘坐的时候,却发现青春不在空伤感;而那些轻生者,或许你们不会再有后悔的感觉,但你们留给生者的是无尽的伤心和失望……不要把自己的命运的交给“命运”,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写命运,尽管这条路很艰难,可你有青春,有冲劲,有干劲,还有什么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来,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继续着自己坚定的脚步。

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奏响青春的每一个音符,让青春之歌响彻命运的每个章节。我们伟大的共产党,迎来她90岁的生日了。翻开五千年的历史,我发现祖国的生命,记载了多少沧桑,却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力量

最新《红色书籍》读后感 篇7

《长征》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那是在过草地的时候,许多同志都得了肠胃病。有三个病号实在跟不上队了,指导员便安排一位老班长来照顾三个病号。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就到处挖野菜给病号吃。后来发现可以钓鱼吃,于是便将缝衣针烧弯了当鱼钩,每天晚上抹黑找鱼饵。以后病号们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而老班长自己却一点儿都没吃,只是嚼草根和病号吃剩的鱼骨头。最终,在即将走出草地的时候,老班长倒下了。在临死前,他也不吃三个病号为他煮的鱼,而是把鱼留给病号吃,并鼓励三个病号走出草地。

同是在过草地时,一位十一二岁的小红军掉队了。当时他已经又冷又饿,筋疲力尽。但他为了不拖累同样掉队的陈赓同志,他骗陈赓同志自己不累,而且有很多吃的。其实他的干粮袋里只有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等陈赓同志明白过来,这位可敬的小红军已经停止了呼吸。

这些事迹多么令人感动啊!老班长和小红军虽然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崇高品质,永远激励着我!正如臧克家诗中的一句话: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老班长和小红军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是他们的精神是一样的:不愿拖累别人,一心为别人着想,为了让别人活下去,宁可牺牲自己。

长征途中,像老班长和小红军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以前,我有些自私,只要有好的东西我都是第一个拿的,从没有想过别人。到现在我才明白舍己为人的真正含义。与先烈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现在我应该认真反思,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私,而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就像老班长和小红军那样,做一个心中装着他人、一心帮助他人的人。

最新《红色书籍》读后感 篇8

红色主题书籍读后感600字最新1

《苦菜花》这本书是以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半岛昆嵛山区的王官庄为背景,以仁义嫂一家的遭遇为中心线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反扫荡中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根据地人民那种英勇不屈的精神,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而感人的革命母亲的形象。

作品所塑造的母亲——仁义嫂的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而丰满的革命母亲英雄形象,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标志着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怀着无限的深情来塑造母亲的形象的,鲜明地刻画了母亲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

作品把母亲置于王官庄极其严峻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在公与私、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爱心肠与革命意志这两个特征,真实地描写了她的觉醒和成长,具体地写出她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展过程,并注意揭示母亲性格发展过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亲的形象血肉丰满,也使得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变为灵魂高尚的革命母亲的过程。

《苦菜花》这本书很值得一读,它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慢慢品味,就会得到很多,明白很多。

红色主题书籍读后感600字最新2

最近,我阅读了《红岩》这本书。它带领我重温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辉煌路程。《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姐。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夏,她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KMT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KMT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江姐面对KMT的酷刑,坚贞不屈,誓死不肯透露共产党的秘密,她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面对江姐,KMT只能给她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她精神上的一分一毫。和江姐大无畏的精神相比,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读了红岩之后,我懂得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勇敢去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越要坚定不移。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时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他们血染红岩,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烈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红色主题书籍读后感600字最新3

这个故事讲得是一个队伍在艰难的路程上因断粮,被饿得受不了这个队伍的老班长想了一个办法。他用一根针做成一个简易的鱼钩。每天都去河边钓鱼,因为钓的鱼实在太少,老班长他就连一口鱼肉一勺鱼汤都不碰一下。

这个老班长只有在饿的迫不得己的时候,才会悄悄地吃战士吐下的鱼骨头。有一次他在厨房里“头”吃鱼骨头正巧被一名战士看到了:“你咋了?”战士疑惑的问。:“我饿了,来厨房看看有啥子吃的`。”他僵硬地说。我一边看着这本书一边好像身临其境有时我感动得快哭了我这才知道,中国竟有这么勇敢,这么无私的人的战士,我们的新中国是他们打出来的。

有时一天都钓不到鱼的话老班长就深夜偷偷跑出去掉,而且老班长快四十岁了,个挺高背有点驼,脸上布满了皱纹,两鬓都白了,这支队伍就属他最大,但他仍不惜代价。

虽然最后老班长因营养不良廋地骨廋如柴,一天深夜在河边昏倒了,再也醒不过来了,我想应该把她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暂养他。在这个长满里红锈的鱼钩上闪索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正是有了他们我们才会有今天幸福的生活。

红色主题书籍读后感600字最新4

其中赵一曼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其原因嘛,就先听我娓娓道来吧!

其一是因为我的名字与这位伟人的名子十分相像,凡是知道我大名的人都亲切的叫我:赵一曼!其二嘛是因为她那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是我想到了:谁说女子不如男,虽不知这句话是谁说的,但,像赵一曼这样的人,又有几个呢?

下面这个故事在《红色经典100例》上最醒目,不过,大概你们没听过哦!

故事发生在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泼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写到这,我不禁像是到了赵一曼被用刑这一幕,她的衣着已被日本人打的破烂,奄奄一息,并顽强的说着:打倒日本主义。那声音虽小,但尖而有力!

红色主题书籍读后感600字最新5

什么是坚强的毅志?读了《红岩》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具备不可磨灭的坚强毅志的人,才能不屈不挠地承受难以想像的焦熬,迎接最后的胜利。

解放前夕,在重庆我们地下党组织进步的群众开展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因叛徒出卖被关在渣滓洞和白公馆,受尽极残酷的严刑拷打,依然不屈不挠地与敌人作斗争,迎接最后的黎明……每次拿起这本书,都仿佛看见了那漆黑的地窖里,冰冷潮湿,层层岩块和岩石堵绝了一切阳光、空气,许云峰用那滴血的手指费力地挖着条石,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战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是怎样的钢铁意志啊?

爆竹声打断了我的思绪,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开笑脸,我们在迎接祥和的新年。在先烈们面前,我深深地感到惭愧。平时在学习中,我总是要偷点懒,总觉得学习累人,又要背又要记,还要做那么多的题,可是和他们比那又算的了什么呢?记得有一次英语考的很差,我都傻了眼。还好我静下心来,每天增加了英语的学习时间,常常背那些另人费解的课文,默那些枯燥无趣的单词,练习本一本本地用完,在周未还要做那多多的试卷。可就是因为我坚持下来了,才在期未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而且也不觉得那么无趣和辛苦了。这也使我更加坚信:只有坚强意志,坚持不懈的人,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有坚强的毅力,什么都能办成,胜利一定属于你!

相信《红色书籍读后感10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红色书籍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