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中国书法读后感

中国书法读后感

中国书法读后感1500字。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中国书法读后感1500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中国书法读后感【篇1】

文字的出现本是为了记录语言,而中国文字本身具有的形态美,使得中国书法兼具了。实用与艺术的价值。在历代书家的不断苦练雕琢之下,文字造型与笔法表现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大部分是后人学前人,而如何能够摆脱前人的羁绊,不落入学书法的窠臼,创出属于自己和时代的风格,则是各时代书法家的共同追求。

清代梁巇在《评书帖》中用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概括了各代中。国书法的审美趋势。这一评论除了概括各个时代的书风特色之外,也表明书法家无论如何。模仿前代,他的作品仍然不能摆脱其个人和时代的特色。赵孟頫虽然极力提倡复古、取法。晋唐,然而其作品风格依然是属于元代,与晋唐书风仍有差距,其书法整体上是属于秀润。妍丽、从容娴雅的唯美书风。

一、《中国书法史》中赵孟頫及其书法艺术背景

(一)身世及仕途

赵孟頫生于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年),卒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xx年)。根据《元。史.列传第五十九.赵孟頫》的记载:赵孟頫,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也。。可知赵孟頫是宋太祖之子秦王德芳的后代,与南宋宗室的血脉关系是很远的,仅能说是同。宗,赵孟頫的曾祖父赵师垂、祖父赵希永都曾在南宋为官,父亲赵与眚曾任南宋户部侍郎。兼临安知府以及浙西安抚使,赵与眚在赵孟頫十一岁时便过世了,从此家道中落,由生母。丘夫人独立抚养赵孟頫长大,十四岁凭父荫在南宋时期出任真州司户参军。

赵孟頫二十三岁时南宋灭亡,直到他三十三岁那年,御史程鉅夫南下江南访贤,赵孟。頫才结束亡国后在故乡的隐居生活,又踏上另一段仕途生涯,此时他早已凭其才华名声大。噪了。陶宗仪《书史会要》中论到赵孟頫时说:然公之才名颇为书画所掩,人知其书。画,而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而不知其经济之才也。赵孟頫在元廷的仕途可谓平步青。云,算得上中国各代书法家中官职最高的一人。其仕途之所以如此顺遂,部分原因是元代。帝王的宠信。蒙古统治者既利用他宋朝宗室的背景,取信于南宋子民;又借助他的文才,笼络众多的江南名士。不过赵孟頫也并没有损失,元代的帝王及王公大臣,都因他的影。响,对汉文化尤其书画方面的学习有了相当的成果。但后人对他的品评却大多着眼于他出。身宋朝宗室而屈身仕元,如傅山在《作字示儿孙》中提到: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这显然是一种偏见,如果赵孟頫当初选择不出仕,甚至当南宋亡国时就自我了断,就对家。国百姓有益。南宋亡国大势已定,无力回天,赵孟頫的个人选择对时局不会有任何改变。。在宋元政权交替的时代与其后历朝历代,赵孟頫始终背负世人这样的诟病,因而他在《自。警》诗中说道:齿豁童头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惟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二)元代书坛概况

元代虽然国祚不长,但在书法的发展上却有着不凡的地位。这主要应归功于赵孟頫的。书法成就。赵孟頫主要活跃于元代中前期,但其影响波及整个元代,乃至明清两代,可说。是自唐代以后影响力最大的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学主张复古,并以师法晋唐、追摹二王。为主。受到赵孟頫复古思想的影响,元朝整个朝代书法风颇为一致,可以说绝大多数元代。书法家都笼罩在赵孟頫的书法风之下,鲜有能走出赵氏的格局。《书史会要》中所收录的。元代书法家共有二百四十几位之多,能摆脱其影响开创自我风格的,大概只有鲜于枢与崾。崾了。前者是赵孟頫挚友,草书水平赵孟頫自叹不如,后者在元中主要书法家几全为赵孟。頫的学生辈,如虞集、张雨、柯九思等的情况下,创出自己的风格。元代也有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书家。其中除了上述的崾崾之外,其兄回回书法亦佳,此外如耶律楚材、泰不。华、贯云石、余阙等的书法也都有一定的造诣。他们和汉人书家相比可能稍见逊色,但是。也因为有这批书法家的加人,让中国书法更增添了些许色彩。清人康有为在其所著《广艺。舟双楫》中也说道:元人吴兴首出,惟伯机实与齐驾,文原和雅,伯生浑朴,亦其亚也。。惟康里子山,奇崛独出,自余揭曼硕、柯敬仲、倪元镇,虽有遒媚,皆吴兴门庭也。这段话清楚地指出元代书坛概况,同时也说明了赵孟頫在元代书坛上的地位。

二、书学渊源与书学主张

(一)书学渊源

关于赵孟頫书学渊源,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明代宋濂在跋赵孟頫《浮山远公传》时写的。赵魏公之书凡三变,初临思陵,中学钟繇及羲、献,晚乃学李北海这一三变说。其。实这种论点只是一种大概的印象,并不是说赵孟頫书学可以清楚地划分成三个明显的阶。段。大凡一个伟大的书法家,其书学绝不会只崇尚一两位古代名家。必定是广泛地学习融。汇,最后形成自己的形象与风格。赵孟頫的书法学确实是从宋髙宗人手的,从赵孟頫的书。迹中不难发现宋髙宗的笔意。中年以后的这段期间是他书法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广泛。地临习诸家,上自魏晋,下迄唐代。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智永、李邕等都是他的。学习对象。而且他学习李邕并非晚年才开始。李邕书法其结字较为舒朗,字体方正并呈现。圆融端整之态,极适合书写碑版。赵孟頰任职江浙儒学提举时,因职务之需,书碑作品不。少。如《故总管张公墓志铭》《湖州妙严寺碑记》等。这些作品里,结字平稳端正,中宫纾朗。不仅具有李邕字体的特征,同时还掺杂了二王与智永的笔法,将略带行书笔意的晋。楷融人其中。由此可见此时期的赵孟頫,其书法是兼采各家,并不拘泥于某家某学。晚年。之后的赵孟頫,人书俱老,各家笔意了然于心,信手拈来无不成书,与颜、柳、欧并称为。楷书四体的赵体书法也就此确立了。

其实从中国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的钟繇、二王,唐的欧、虞、褚、李邕,至北宋四。家苏、黄、米、蔡乃至南宋高宗等是一脉相传。赵孟頫学以上诸家乃理所当然的事,只是。在书体的运用上各有取舍罢了,没必要严格区分他的书学阶段。毕竟学书最要紧的是用。笔,字体的呈现只是外在的表象,骨子里的笔法才是书法的真髓。学古而不泥于古,正是。赵孟頫能成为继王羲之后的书法集大成者的最大原因。

(二)书学主张

赵孟頫的书法主张,主要在力破宋人古法丧失殆尽、率意而为的书法现象。因此他认。为学书法要从魏晋入手,重拾被宋人丢弃的魏晋古法。而他最为推崇的便是《兰亭》,他。一生中对《兰亭序》不知反复临摹了多少遍,在二次北上大都时获得独孤长老赠送的。《定武兰亭》后,更是时时加以临习。这《兰亭十三跋》便是于此行中在船上写成,而这。也成了赵孟頫最重要的书学主张了。

从跋中可以了解,赵孟頫认为书法是以用笔为上,但是结字也很重要的,不。可偏废。同时他又认为,用笔之法是自古以来都不太改变的,也就是说用笔要遵循。古法。结字用笔与古法这三者便是其书学思想的要旨。从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句话可见,赵孟頫认为结。字与用笔这两者前者是书法的表象,会因时因人而改变;后者则是书法的本质,是千古不易的。亦即用笔是体,结字为用。

所谓结字,就是指字的结构或称之为结体。写字时并不是只有将笔画堆叠起。来而已,而是要讲求平稳。但是并非把每个字都写得端端正正的就叫平稳,而是应用各式。各样的笔画将字体表现出来,而且要各具姿态才行。笔画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倾斜也。有端正。如何将这些笔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其展现出这些字体特有的韵味来,便有赖。书法家们各自的功力了。所谓用笔就是笔画运动之法也,用笔应该包含执笔、。运笔、笔势与笔意等,笔势要有力,执笔时掌虚腕竖,运笔时要能藏锋如此方能力透纸。背,下笔之前其意念已在心中形成,能做到意在笔先、心手两忘的境界。

三、结语

赵孟頫堪称有元一代执牛耳之大书法家,他以古为源,融古为己,化古为新,后世书。法家中,大概也只有董其昌堪与之媲美。当然对于赵孟頫的书法评价也有持不同意见的,。如清人杨宾,他就认为赵孟頫的书法造诣比不上宋人。此外还有诋毁其为奴书、俗书者。其实不论是褒是贬,或许都源于对赵孟頫的书法认识不清,或是因情感因素所产生的偏。见。至如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评论:前人评书,亦有偏徇失实、褒贬不公处。至如。赵文敏书法,虽上追二王,为有元一代书法之冠,然风格已谢宋人。至诋以奴书者,李伯。桢之失实也;誉之以祥云捧日,仪风冲霄者,解学士之偏徇也。则相对客观公允。

赵孟頫的《松雪斋集》里有一篇《修竹赋》,其中有这样几句:孤生太山之阿,千。亩渭川之曲。来清飙于远岑,娱佳人于空谷。我相信,他的书风当同他的文风一般,向往的都是君子之德,如松如雪,如竹如兰,不妨抛开前人对他的评判,透过他的作品感受他雍容闲雅的笔墨意蕴。

中国书法读后感【篇2】

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品种,书法是一门有法度的高级艺术。中国书法重在“法度”,有“法”无“法”,就是书匠和书法家的区别,书法也是指用毛笔书写篆、隶、正、行、草各体汉字的艺术。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章法等,与中国传统绘画、篆刻艺术关系密切,因此书法的微妙幽玄,其中的“法”就行成有序一些传承,如钟繇传卫夫人,卫夫人传王羲之等等,非经名师指点,不足以登堂入室。邱振中先生的这部《中国书法167个练习》,就是这样一部传授书法精微技法的书。邱先生的在这部书中传授技法,运用的是显微镜与手术刀的方法。没有如一般书法老师所传授的从字的结构讲起,他首先运用手术刀把字体的结构解剖成零部件,即从书法最基础的线条入手,教人如何区别中锋与侧锋,使转与顿挫,以及达成某种书写效果而运用的方法是如何的(显微镜法),最后内容涉及字的结构章法与动力形式以及汉字构成等,书中观点新颖,角度独特,教学有方,邱先生把碑帖中那些难度很高的技法拆解成若干动作(手术刀与显微镜),让他的学生跟着去重复练习,他的学生在一两周时间内取得人们通常几年都难以完成的进步,方法大似气力,自古皆然。数年前,曾在书店内与邱先生的这部书有一面之缘,当时由于阮囊羞涩而失之交臂,曾抱憾许久。邱先生的这部书,有最最基本的东西,对初学者而言适合在有老师指点的情况下去阅读,对中级书法爱好者而言,你读完了这部书也许会境界大开,会解决一些困扰你很久的问题,这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吧……

中国书法读后感【篇3】

学习书法的首选书籍,他的几个优点!因为学习书法,关于书法的各类书籍最近看了没有上百部也差不多了。

这本书还是要重点推荐一下。他有几个优点是一些市面上书籍不可比拟的。

1.资料的详尽。

学习书法,就必要了解书法的发展历史。中国的书法史和中国的历史是一脉相承的血脉相连的。

中国的伟大的书法在历史上的身份不单纯如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是单纯的艺人、匠人、工人、技术人等,而是历史的创造者,书法家本身也是政治家、军事家、宰相、官员乃至皇帝本人。这是中国特色常识,这里不列举了。

这本书的结尾部分是一份重要的附录,时间表,历代重大事件和书法家诞生、重要作品诞生的年代表,要厘清书法发展的进程以及每个书法在历史进程中的位置,这个时间表非常清晰明了,很多纪年记录都没有这个详实。我曾经试图整理一份这样表格,但是发现背后需要巨大的工作量和资料支撑,非常艰巨,我仅仅整理了魏晋部分的书法就已经精疲力尽,然而这里作者把这项艰巨的工作完成了,简明的详实的表格,看上去非常没有技术含量,但是做过这个整理工作的人非常清楚,这是多么的艰辛。感谢作者的伟大工作,这巨大的工程量就对得起这本书的价格了,哪怕没有前边的内容。

其次,作者引用了历代代表性的作品,都给出了版本最佳、完整的原图,这是非常重要的资料,你可以省去很多时间来自己蒐集这些资料,毋容置疑,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家,一次性系统的掌握这些资料,也是要付出极大时间和努力的,我可以证明这一点。

第三,是对原图的内容详细的信息。我们在学书法临帖的时候,你并不能清楚的知道那些书法家都书写了什么内容,尤其很多模糊的草书作品、残断的碑文、无可辨识的篆书古文,而作者把历代著名作品的内容都给了极其详尽的注解,比如《洛神赋》的全文内容等等,这非常难得,你在这一本书里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这些作品的内容,可以对照学习。

所以,这一本书的资料详尽程度是我看过的市面上所有书籍里最良心的版本,原始、详尽、带着无比的耐心,给出了这些宝贵的资料,很多资料都是几代人的研究成果,这是一次完美的汇整。你同时可以了解到:书法历史的进程、原始的杰作资料、杰作的详细内容。这就是资料的详尽。

2.文笔优美,故事叙述生动而且前后有关联、有情感的递进。这个非常有助于阅读,你打开了就愿意一口气读下去,没有傲慢的说教,没有佶屈聱牙的术语,平实而后生动。

3.具有丰富的新鲜资料。作者不但把历史眼光聚焦在书法上,也聚焦了人。他讲述了很多神妙的故事,比如乾隆对待石鼓文的态度,这个故事在诸多关于石鼓文的文献资料里都没有提到过,非常生动而重要的故事。以及历史上最隆重的一次女性的兰亭雅集,中国皇姐还是奇妙,这些故事一般的书法史类书籍很少提及。作者应该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故事的趣味性,而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而立体的视角去看待书法在日常生活里的位置和作用。

4.作者的可信。我常说鉴书如鉴婊,曾经看过一本朱姓作者写的书法简明史,充斥着故事会的叙事逻辑,三观扭曲,透过文字都能看到作者一个逐臭之徒的嘴脸,满纸酸朽臭不可闻。

这本书没有这个感受。

作者有很好的背景资源,有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便利资料来源,资料讲求传统的出处,不会主观臆断,非常难得。而那本烂书的作者,简直就是故事会加毒鸡汤的姿势。

总之,关于书法,还有不少好书的,比如熊秉明先生的《中国书法理论体系》,陈振濂的《书法教育学》等,以及这一本。强烈推荐。

中国书法读后感【篇4】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书法史的发展历程。整本书由前言,十一章介绍书法史发展历程的内容和赘语、跋、修订后记以及书法名碑的附图组成。前言就已经向我们阐述了中国书法史世界唯一的艺术,是中华文化审美的独特辉煌,向我们述说了整本书的大概轮廓。

在这本书的背后还有赘语、王春南先生所写的跋以及作者本人的修订后记,并且,还有众多的书法附图。

从小到大,在亲人的耳濡目染下,就对中国的书法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读书时代中,老师们更是满怀自豪地向我们介绍着颜真卿、苏轼等书法名家在书法当中的伟大成就,让我更是对中国古代名家们顶礼膜拜。近日抽空读了《中国书法简史》后,对中国的书法发展的历史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更是产生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前言中就已说明中国书法是世界唯一的艺术,就充分说明了中国汉字在世界文化上的特殊地位。从原始图画中产生象形文字开始,就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华特色的文化。在第一章中记述了美学家宗白华所说的一句话: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国人用的笔。对于宗白华先生所说的原因,我是比较赞同的。正是因为象形所具有的独特的图形,才赋予了他独特的意义,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字,也才吸引了众人。不过我认为,中国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不仅仅是因为起始于象形,还应该包括它本身所具有以后继续发展的独特的其他五种造字方法,即形声、指示、会意、假借、转注。几种因素结合起来,才构成了他的独特的魅力。第二,关于他所说的中国人的笔,我想这是无可争议的,是值得国外友人赞赏的,是值得每个中国人自豪的。因为中国人练书法所用的笔是用柔软的动物的毛所制成的,但是非常的讲究腕力、笔力。外国人曾评论柳公权的字:中国人造出了世界上最柔软的笔,却写出了世界上最硬的字。这也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

通读全书,了解了中国书法在历史上不同阶段的辉煌及遭遇,但它却延绵不断地发展起来了,而且还生生不息,在书法史上显示了它的灿烂辉煌。从甲骨文到篆书,再到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世界奇迹。从汉朝发展起来的立碑到魏晋南北朝的禁碑而中国人有发展出了墓志铭,这是中国人在保护中国书法得以流传下来的伟大贡献。

其中最受感触的还是古代书法家们在书法方面的孜孜以求的精神。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与张旭合称颠张醉素的怀素和尚,怀素家里很穷,他便在庭前屋后种了很多芭蕉树,用芭蕉树的叶子来练习书法,用坏的笔堆成了小山,他便称之为笔冢。为了更好的学习书法,他又不远万里从湖南长沙到长安向张旭及张旭的弟子邬彤请教。在古代,贫苦的人连衣食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他却能坚持追逐自己的梦,在交通异常不便的情况下他却能排除一切艰难万险,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应是当代中华儿女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美德,在追逐自己梦想的道路上永不言弃。

最后,附图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期异彩纷呈的部分书法,虽然说不比看到真迹好,但从中我们也能大概体会到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

中国书法读后感【篇5】

从去年从图书馆第一次见到中国书法史到今天,终于读完了一遍,掩卷思考,感慨良多。

这次看的是《中国书法史》(七卷本),从先秦的甲骨文金文起到清代帖学碑学发展而结束,沿着漫漫历史长河,重新审视了历代的书法作品和历代书家,收获匪浅。从里面学习了很多前所未闻的知识,极大的开拓了视野。记得以前练字选字帖,还会纠结于某一帖、某一书家写的是不是好,自己学哪家不学哪家。现在看完了书,已经完合没有这样的纠结了。不会再囿于某一书家或某一帖子,不用再去关注和在乎什么一二三四的排名。现在所要做的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适合自己方向的帖子和书家去学习就好了。从篆隶古法,到晋韵、唐法、宋意,再到元明的复古,到清代碑学兴盛,从中感悟体味中国书法的大善大美。

而通过这样的学习至少会有两大好处,一是在欣赏书法作品的时候,心中有了标准,可以知道作品好在哪儿缺在哪儿,能了解书法的传承关系,对书法之美的理解有了更深的体会。二是在下一步的练字中,则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性。练字选帖这事情,真的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路子选好了,进步的可以快些。

读《中国书法史》实在是一件快事,很久没有这样的看书感受了,一套本应枯燥无味的书籍看得欲罢不能。本书妙在这么大的部头,跨跃了这么长的年代,涉及这么多的人物和法帖,但在语言方面几乎没有废话,包涵的信息量无比巨大。每一位作者都是业界真正的专家,从他们的写作中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掌握了大量的资料,信手拈来,字字玑珠。即便如此,书中所展现的,也还只是他们所掌握的内容的冰山一角。从每一部分后面所列的参考资料看,想真正的了解中国书法史,要学习的内容还要更深广的多。这样的书如何能让人释手,看这样的书,所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书法的知识,而更多的还有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深入理解。

目前只是读了一遍,要消化这些内容,也已经就需要下一步在读帖和练字中去慢慢体会了。我相信,这也只是个开始,以后我还会不断的去重新读书中的内容和段落,去加深体会。

读好书不亦快哉!!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中国书法》的读后感2000字


小时候我就跟随着爷爷学习书法,儿时的我并不懂得什么是书法,它是用来做什么的,我一无所知。我清晰的记得爷爷教我横、撇、竖、捺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书写;但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偷懒涂鸦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今,在图书馆工作之余拿起《中国书法》一书来阅读感慨万千!

首先说说遗憾。人的一生充满遗憾,书没写成是遗憾,官没当成也是遗憾,钱没赚到更是遗憾由于人为了避免遗憾,于是就拼命写拼命爬拼命赚,前者是雅事,拼一下千古流芳,后者是俗事,但为了好好地和更好地活着,于是拼命地爬和捞,这情景有点像蚂蚁爬树和过江之鲫;我呢?没有好好听爷爷的教诲而遗憾,没有认认真真跟随著名书法家邹永远、许正波、康建勋老师学习书法而遗憾,没有信心参加全国书法大赛错失良机而遗憾。二十多岁的我,现在想想孔子的话很有道理,三十而立。什么是而立?就是有成功的事业和完美的家庭。

崔健在歌里面曾经唱到: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所以,我们要让眼睛慢下来,细细的揣摩揣摩王羲之的传本墨迹,聊聊章草大家王遽常的生平故事,听听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经验之谈,想想刘炳森先生对我们的启示加之弄风研墨,轻舟飞阁,并以疏花瘦竹,墨池中泛花香,竹重秋荫访兰亭,所以,习书也是一种修行,只有懂得书法和人生的方圆变化,才能做到笔无常法出新机。这是何等快乐之事?其实,现在许多现代的东西都在寻求古代的营养,像周杰伦的歌要放进京剧的曲调,衣服要弄些唐装穿穿,中国武术风靡世界,书法元素都放进张艺谋的电影等等,时代在变,那么书法的活动方式的变化也就势在必然,书法的队伍壮大了,其成分也就变化了。

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中国书法史》读后感2000字


前言:

书法艺术同京剧、武术、诗歌一样,都是中国的国粹。从远古时代的甲骨文,再到成型于东汉、魏、晋时期的各个书法艺术形式,可见书法的形成与发展亦有其自己的历史轨迹。随时代变迁,虽然现代人很难再在书法领域中见识到完整的书法典藏,但是每当我们信步于古老园林,或是厅堂楼阁,依旧可以看到呈现于牌匾上的古文字迹或是悬挂于高堂上的喜庆对联。细品书法,它给予每个观赏者的不仅限于外现的字形,而更多的是内在意境。正如书中所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古代书法的发展轨迹

自觉没有多少本领可以驾驭对这段历史的描述,只是简单的做自我品评罢了。书法起于甲骨文,观甲骨文,虽无汉字那般规整、统一,却透露出了几分活泼与灵动,这大概该归功于它是一种象形文字。历史上同时期的象形文字还有古埃及的象形文与玛雅象形文,但都最终以文明的消失而未现于世,唯有中国的甲骨文留存并至今。而象形文的发现也同样具有神奇色彩,若不是清代王懿荣因病求医,后得药方取药,遂得甲骨,也许至今我们也没有这般荣幸看到它的面貌,也就无法研究后来的金文的渊源。

金文的出现,依托于青铜器的铸造,字形同甲骨文相像,但比甲骨文要规整,排列也有序。后至战国时期,为方便书写,对篆书做出了笔画上的简化,称为大篆。秦始皇统一六国,随即统一文字,一改昔日的写意字体,而增强了文字的符号价值。

隶书的形成是在满足其功用价值的基础上更多的倾向于它的审美性,如蚕头雁尾的字形。楷书笔画规范,法度较严,书写速度较慢,其形象最易识别,多用于正式场合。行书是从楷书的快速书写而形成,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书体,其法度较楷体宽松。草书书写最快,有些笔画、部分甚至被简化掉了,难以辨认。

2、古代书法的意境组成

书法不单单是外部字形的显示,加之作者也很少言及自己的作品,所以给欣赏者留有很大的遐想空间。每一幅作品想要表达的意境并不是单一固定的,而是每个欣赏者根据自己的鉴赏力、思想、情感、文化底蕴对作品进行自我品评,进而由此探知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真实情境与意境,这也许是作者最想看到的,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一扫而过。书法的意境可由它的节奏跟韵味表现出来,而书法对节奏的把握又依赖于书写时作者对笔力的控制。有人说书法是没有声音的舞蹈,书法也有舞蹈的那种动态美,或刚健或柔美。这些均依靠对笔力运行轨迹与速度轻重急缓的把握。笔力中还包含几对矛盾:行与留,提与按以及平正与参差等。行与留在于笔的运行上,在毛笔行进过程中,要时刻掌握力度,使毛笔能在恰当的时候、地方停下,或是将速度放慢。平正要求字体看上去要大小合适、均匀、规整,但不可一味要求规整,而使字体缺乏灵动。书法的意境自始而后至终都要归为统一,整体。欣赏者最初看到和把握的角度是整体而不是顿足于单纯的一个字,这就要依靠字与字之间的联络,正如书中所说书法中的联络有三种形式:一是血脉相连(形体与气势上联络成为整体,一气贯注),二是虚实相生(有笔画为实处,字字之间行行之间为虚处,一虚一实成为有机整体,其一虚一实是在点画落在纸上的瞬间一次性完成,笔墨一到,实处即成,虚处也由此而出),三是错落有致(以缤纷交错求其奇趣,于森严法度中求变化)。这仿佛是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之所以能成为整体,需要的不仅是外在皮肉及其包裹的骨骼,更需灌之以血液、经络,将这些外在的表现加以连贯,才能成为富有灵性的生命体,而书法则是富有生命的艺术。中国的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物象,而是富有生命的艺术品,虽没有舞蹈那般色彩斑斓,但却同样能透过线条运行发现它美的东西,这种美并不像古代玉器那样耀眼夺目,而是隐讳的。透过一种艺术我们可以了解到与之相对应的历史文化、社会状况,了解到作者所发生的故事和他创作时的心境等等。我想这是作者所希望后人能体味到的。

书法理论知识掌握的深度如何,是区分一个专业书法家和业余爱好者的主要标志,也是系统化的高等院校书法教育的基本立足点。一个作家所具有的理论取向,在创作上,像现代那样敏感地反映出来,过去是不多见的。现代的艺术文化艺术环境,在很多的情况下,理论的取向直接决定了创作观念及其在创作实践上的成功与否。因而,作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家,需要先明白自己的创作观念。

古典书法理论是传统书法的灵魂,同时又是它的存在方式。古典书法理论浓缩了古代中国的学问、文化和艺术思想,包含了各时代的审美观及其变化规律。无论传统派,还是现代派书法家都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均不可忽视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性和逻辑性。

审视两千多年来的书法理论发展史,各时代的书论一边不断地综合归纳当代书法发展的内容,一边先导下时代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认真研究古典书法理论,且发掘期中的精华,不仅是为了当代书法了健康发展,而且对有系统的书法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书圣——王羲之》读后感_学习作文200字


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他吸收前人的书法艺术精华,改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兰亭序》,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王羲之写字非常勤奋,他走在路上或者坐下时总不忘研究字的结构、气势、运笔的技巧,他用手指在身上比划,次数多了连衣襟都画破了。有一次,王羲之在一块木板上写字,木匠一看墨迹渗入木头中有三分深,这就是入木三分的由来。

王羲之勤奋好学的精神让我很佩服。我现在也在学习书法,他洗笔能把池塘变成墨池,要花多长的时间练习啊!我也要像他一样刻苦练习。

爱国书读后感


爱国书读后感(一)

人们啊,爱自己国家的语言吧!读完都德的《最后一课》,我禁不住从心灵深处发出疾呼。

小弗朗士,原本是一个贪玩厌学的孩子。甚至觉得普鲁士士兵在阿尔萨斯的土地操练的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看着他的结果吧--那些普鲁士人会有理由地说:怎么?你还说自己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虽然小弗朗士内心无比懊悔,然而,时光匆匆,不会倒流,阿尔萨斯人沦为了亡国奴,不懂祖国的语言成为他们最大的不幸。

联系现实生活,在我们当中,不也有很多似小弗朗士的学生吗?他们讨厌学语文课,不愿学习语法、造句,作文漏洞百出,写字2020马马虎虎;有的人竟然还将这样的作文作为得意大作展览呢;我也有这种习惯。一些学生学社会上那种流里流气的模样,经常口出脏话,造出荒谬的词汇、句子骂人。这是什么行为?这是对祖国语言的亵渎!一个人,不爱自己的国家、不爱自己国家的语言,该是多么可耻、可恨而又可悲啊!如果我们每人都能够学习,懂得自己国家的语言,正确地运用自己国家的语言,那么站在外国人面前,我们就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我们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字2020,比任何国家的都要科学。

人们啊,爱自己国家的语言吧!只有这样,你才能无愧地说:我属于自己的祖国!


爱国书读后感(二)

暑假里,妈妈给我讲《红岩》中江姐的故事,因为她勇敢,她坚强,她面对敌人不害怕的精神。所以,让我起来好奇心,去买了这本书认真阅读。

当我看到江姐的手被竹签扎入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想到江姐那苍白的脸,沾满血的手,泪水就模糊了我的双眼。江姐是那么伟大,勇敢。而我却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踌躇不前。用尽心思往后退缩。我再一次看到江姐用她的意志,自己的坚强勇敢,不暴漏计划。但此时江姐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悍然走向了刑场。用她的生命去保护计划,同时江姐也受到战友的爱戴。

再看看我,总是想依偎在家人的怀抱。遇到难题总想到学校问同学不懂思考。从此我要向江姐学习,学习她那不退缩,不畏惧的精神。


爱国书读后感(三)

大家一定看过《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吧?今天我与大家不讨论电影,来说说《闪闪红星》这本书,虽然没有电影有声有色,但看了以后却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书中写到:要是工农民主政府还在,要是能念书,就送他上列宁小学冬子听见爸爸临走前对妈妈说的话,好像真的背上书包去上学了,啊!那学校是青砖青瓦,有好多和我一样的小学生穿着新衣裳

冬子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这样渴望学习,而我的生活却被幸福包围着:每天吃的是鸡蛋、牛奶;穿的是耐克、阿迪达斯;用的是拉杆书包,多功能铅笔盒。教室是多么明亮,多么宽敞,多么温馨。学校是如此美丽、整洁、充满活力。而我却时常埋怨父母不给买这买那,埋怨老师布置这么多的作业。我要珍惜这么美好的生活,这么优越的条件,好好读书,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前进!成为21世纪的冬子!

爱国书籍读后感大全


【篇一:爱国主义书籍读后感】

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有感

我读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让我知道了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他早年留学美国,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了航天工程和空气动力学的专家。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被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可自从新中国解放以来,他立刻决定回国并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得一切,但不能放弃我的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国,为建设新中国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可是美国人使终不让他回国,还说他是间谍。经历了种种磨难,他终于回国了。

这件事让我想起我的爱好钢琴,我的爱好钢琴是我从7岁开始学的,从小到大,从生到熟,我总是想:真烦呀,还有这么多变。可是,我看完这篇课文以后,总有六个字在鼓励我,那就是:不抛弃,不放弃。这六个字一直让我坚持下来。

我太感谢这篇课文,因为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如果钱学森也像我一样,那样我国的航天技术就不会这么发达;让我明白了自己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篇二:读《彩色的翅膀》有感】

每个人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但表达方式却千差万别。驻守在海岛上的战士,用勤奋和智慧,建设祖国的海岛。我读了《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后,深深地体会到了战士小高的那颗爱国的心。

我和小高一起前往宝石岛驻防。小高刚去黑龙江探亲,抱着一个纸箱回来了。我就有意同小高开玩笑,说纸箱里一定装着好吃的东西。小高却说,纸箱里装的是一些昆虫。我非常奇怪。傍晚,到了宝石岛,我和小高去参加尝瓜会,大家一起品尝了岛上的第一个西瓜。我从尝瓜会上得知,原来,由于没有昆虫授粉,岛上种东西需要人工授粉。小高带昆虫到海岛上,是为了让昆虫给植物授粉,让植物更好地生长。

小高是一名驻守在海岛上的战士,他的任务是为祖国保卫海岛,建设海岛。小高有一颗爱国的心,他一丝不苟地执行自己的任务,甚至想到了从家乡带昆虫来给植物授粉。这件事情,充分地体现出他的爱国之情。

我现在没有能力为祖国作大的贡献,但我也可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爱国之心。

前一段时间,老师让几位同学办爱国主义主题的手抄报,其中就有我。回到家,我们几位同学都非常认真地办了手抄报。我们精心地设计手抄报的版面,找到赞美祖国、歌颂祖国的散文、诗词和格言,一笔一划地抄写在手抄报上,还把插图画得非常漂亮。同学们这样做,就是热爱祖国的一个表现。我们现在就要有一颗爱国的心,长大了才能报效祖国。

爱国,不一定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象小高那样,心里永远装着祖国,永远想着为祖国作贡献,就是一位爱国的人。

【篇四:爱国主义书籍读后感300字】

爷爷给我买了一套爱国主义书籍,自从我读过这套书以后,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下面就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李清照,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亲格非,北宋散文家兼学者,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有《洛阳名园记》传世。夫赵明诚,宋徽宗宰相赵挺之之子。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主义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人。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一生坎坷,空有报国之志却无力回天,最后投江自杀,现在每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

其实这套书里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呢,光靠我怎么说得完呢?还是到我家来看吧,我随时等着你们的到来!

【篇五:爱国书籍读后感】

读完《董存瑞的英雄故事》,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炸药包,导火线在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年轻战士的脸全流露出的是不怕牺牲,不无畏惧的英雄形象。

十九岁的董存瑞在解放隆华的战役中和战友们,接连炸毁敌人的碉堡群。这时,总攻冲锋号已经吹响,突然他们发现迎面的桥身却是座经过伪装的暗堡,从里面扫射出来的子弹阻挡了解放军的前进道路。为了减少战友伤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高举炸药包并高声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炸得粉碎,而英雄董存瑞也壮烈地牺牲了。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正是因为一个个像董存瑞这样的共产党员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我们才有了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有的人十九岁还在父母怀里撒娇,还有的人不好好学习,问父母要钱,整天沉溺于网吧里面,上网玩游戏,让自己的青春岁月白白浪费,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能让烈士的血白流,英勇的烈士们开辟新中国。而建设新中国的任务,我们这一辈人要担起事,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报效祖国,建设祖国,发展祖国。

【篇六:《红岩读后感》】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遥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于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篇七:小学生爱国书籍读后感】

我爱你,中国,在字面上理解中国的话这是多么的轻巧:中国这个词语只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名称,以前我就是这样理解中国这个词语的,可是中国的含义不只是这样的,读了《我爱你,中国》后,我对祖国的了解更深刻了,在爱国先烈的心目中的祖国是多么的重,为了祖国牺牲自己也值得,因为在他们的心目里的祖国是伟大的,是一个可以容纳13亿人的地方,祖国还是13亿人的母亲,我们不允许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母亲被别人欺负,掠夺,更不允许我们的敌人抢夺我们的土地。

是啊,正像革命先烈方志敏叔叔说的那样:我们祖国母亲胸宽背阔,身体魁大,她的体温不冷也不热,最适宜儿女的依偎。她用她那无穷的乳汁和力量来哺育我们,哺育13亿儿女们。我们的祖国不仅有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还有地底那大量、丰富的宝藏;令人流连难舍的胜景,就是这些资源养育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原来祖国是这么的可爱啊!

所以我们不辜负爱国先烈们的愿望,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祖国变得繁荣富强,如今的祖国母亲再也不会受人任意欺负,掠夺!2008的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行,奥运健儿奋力拼搏,取得了优良的成绩。我国载人航天飞船也登上了月球,这些都显示了中国的强大和实力,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愈来愈高了!2010年盛大的世博会就要在上海举办,这又一次让国人大显身手展示我们、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盛会,我们强大了,再也没人敢欺负我们了,再也没人敢侵略我们了,也没人再敢叫我们东亚病夫了。

我觉得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学生,我也感受到我的责任重大,我要接过前辈的接力棒,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的建设出一分力,所以我要好好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对爱了解多少,我们生活在众人所包围的爱中,可是我们又是如何报答众人对自己的爱的呢?是的,也许我们都应该问问自己。读完这本书,我又收获了很多,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又收获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种境界我们又能体会多少呢?学海无涯,让我们趁着年轻,去书的世界里好好领悟吧!或许我们又会收获不少。

【篇八:爱国书籍读后感450字】

那一天,我津津有味地把《詹天佑》这篇文章读完。这篇文章讲了詹天佑主持的京张铁路是怎样修筑的,说明了詹天佑是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篇课文给我的印象是多深刻啊!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读着读着,我不由地赞叹,多爱国的詹天佑啊!他那强烈的爱国心是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在有困难时,他居然还想着国家,想着要为祖国争光。他对工作极端负责,要不,他怎么会提早两年京张铁路就全线竣工呢?詹天佑不但有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而且还有创新精神。从他设计的一种人字形线路就可以看出。詹天佑的创新精神来源于实践、勤奋。是啊,我们不正正需要这种精神吗?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要以詹天佑为榜样!例如:有些人总以为自己很聪明,很了不起,整天顾着玩,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或工作上。那些勤奋的人即使没有聪明的人那样聪明,但只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努力,一定会赶上聪明的人。不是有一句话是聪明在于勤奋吗?我们还要多实践,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到时候,我们就会像詹天佑一样,有创新的精神!

詹天佑,我要以你为榜样。我要像你一样爱国,为祖国作出贡献,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精神,做事要一丝不苟。我为中国有詹天佑这样的工程师而感到骄傲!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中国书法读后感15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国书法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