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钟扬感动中国观后感之三。

静下心欣赏一个作品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在观看作品的时候,我沉浸其中感触良多,我们也许会因为一个作品将彼此的距离拉近,感受这你我之间的共同点,写作品的观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观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钟扬感动中国观后感之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忘初心的追梦人。“我有许多梦想,它们都在遥远的地方,为了梦想,我独自远航。”这是钟扬同志生前说过的一句话。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初心不改,坚守最初的梦想,努力、奋进、拼搏……在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这既包括生活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比如:艰苦条件、高原反应、病痛折磨、远离家庭等等。每个人在最初的时候都曾有过梦想,但是不排除有些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大潮中,因为某些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背弃了理想信念,丧失了自我,像失去航向的帆船在海上流荡。逐梦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但是能够不断地战胜挫折、坚守梦想则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钟扬同志做到了,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忘初心、坚守梦想、敢闯敢拼”的人生智慧,这是值得今天我们广大共产党员乃至亿万普通民众深刻学习的。

放弃小我的摆渡者。钟扬同志是一个老师,是一个用生命支援西藏大学发展、全力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好老师。对于很多人来说,钟扬同志既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良师、益友,也是他们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他带领学生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度过了种种难关、实现了种种科研梦想。多年来,他穿着旧牛仔裤、背着旧书包,不舍得给自己多花一分钱,却自掏腰包给藏大师生至少几十万的扶持。可以说,他是在用心血浇灌西藏人才花朵,他帮助西藏大学申请到了西藏第一个理学博士点,为藏族培养了第一个植物学博士,带出了西藏第一个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可能很多利己主义者还在想方设法损人利己的时候,一直不顾自己的安危冷暖的钟扬同志带着对国家、社会、藏民、学生的爱,永远地离开了那片他热爱深沉的土地。回顾他的一生,用生命摆渡了多少人到达梦想的彼岸!

永驻心田的活种子。钟扬同志不仅在西藏被众人熟知,就是在上海,也有很多中小学生认识钟扬。他是最受欢迎的明星专家、“科学队长”,常常挤出时间办公益科普讲座,甚至客串讲解员,他的实验室也一直对中小学生开放。走在上海自然博物馆,近500块中英文展板上的文字都经他亲自修改、反复斟酌。他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的筹建,并作为学术委员会成员义务服务17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钟扬虽然走了,但是那颗名叫“钟扬”的种子必将在亿万中国民众的心田里生根发芽,激励着大家在追梦的路上勇往直前、永不停歇!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观《时代楷模》钟扬有感钟扬事迹感悟心得


善梦者才杰出

——观《时代楷模》 钟扬有感

贾春霞

善梦者才杰出,打开有关钟扬的有关新闻,看到钟扬的相片,一幅笑容灿烂的模样,感觉和蔼可亲,给人一种正能量的感觉。

今天我们10多个党员在党团活动室一起重新感受钟扬教授的对事业,对国家,对科学的炽热。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他坚持16年学术援藏;他在复旦大学任教17年;他是最会讲段子的科普达人;他是15岁那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33岁就已经是副局级,却毅然放弃所有的职级待遇,做一名普通的大学教授;他始终认为干事比名份重要。他说,人活在世上就要做事,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为社会做事,为时代做事,就是最大的意义。他还说,人生没有绝对,不必等到临终才来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个年龄段该干的事都干了,就不负你的人生".他的故事还很多很多……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再次听钟扬老师的事迹,又一次震撼感动泪目,钟扬老师对国家、对事业、对科学深沉的爱,成为他勇攀高峰、教书育人的原动力。他用有限的生命和时间,实践着伟大的理想和目标,追梦、拼搏、奉献,钟扬老师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勇于开拓、勤于耕耘,甘于奉献!

何以谈梦,何以谈追梦?"人生没有绝对,不必等到临终才来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个年龄段该干的事都干了,就不负你的人生。"的确如此,有时我们总是想得太多了,觉得还有很多事都没做,有时候,会为每天重复的工作,而感到迷茫,似乎看到一眼就能望到尽头的人生…看看钟扬,才让自己恍然大悟,我们总是担心得太多了,却忘了我们应该在我们这个年龄段把该干的事给干了,就不会辜负我们的人生。

钟扬老师的专业是生物信息学,但是他的研究并没有局限在这一领域,他的思考方式非常灵活,而且非常重视野外研究,他多次前往西藏就是最好的证明。

追梦,钟扬同志爱国,爱他的每一片土地。他的追梦故事感染了他身边的人,同样也感染了你我他。而作为一名基层学生干部的我们,我们也可以把我们身边的每一寸土地当作自己心爱的事业,用心为学生做事,为民谋幸福,也许我们会遇到困难,但只要我们的心扎在这里,就能把事情干好,虽然我们有时候不能很好的权衡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但只要我们找到合适的方法,相信同学总会理解,也能明白我们所做的一切,因为我们给同学树立了很棒的形象。

钟扬事迹观后感1000字模板


读后感大全主题栏目精选:“钟扬事迹观后感”,敬请访问。

钟扬事迹观后感 篇1

今天我们10多个党员在党团活动室一起重新感受钟扬教授的对事业,对国家,对科学的炽热。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他坚持20--年学术援藏;他在复旦大学任教20--年;他是最会讲段子的科普达人;他是15岁那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33岁就已经是副局级,却毅然放弃所有的职级待遇,做一名普通的大学教授;他始终认为干事比名份重要。他说,人活在世上就要做事,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为社会做事,为时代做事,就是最大的意义。他还说,人生没有绝对,不必等到临终才来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个年龄段该干的事都干了,就不负你的人生".他的故事还很多很多……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再次听钟扬老师的事迹,又一次震撼感动泪目,钟扬老师对国家、对事业、对科学深沉的爱,成为他勇攀高峰、教书育人的原动力。他用有限的生命和时间,实践着伟大的理想和目标,追梦、拼搏、奉献,钟扬老师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勇于开拓、勤于耕耘,甘于奉献!

何以谈梦,何以谈追梦?"人生没有绝对,不必等到临终才来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个年龄段该干的事都干了,就不负你的人生。"的确如此,有时我们总是想得太多了,觉得还有很多事都没做,有时候,会为每天重复的工作,而感到迷茫,似乎看到一眼就能望到尽头的人生…看看钟扬,才让自己恍然大悟,我们总是担心得太多了,却忘了我们应该在我们这个年龄段把该干的事给干了,就不会辜负我们的人生。

钟扬老师的专业是生物信息学,但是他的研究并没有局限在这一领域,他的思考方式非常灵活,而且非常重视野外研究,他多次前往西藏就是最好的证明。

追梦,钟扬同志爱国,爱他的每一片土地。他的追梦故事感染了他身边的人,同样也感染了你我他。而作为一名基层学生干部的我们,我们也可以把我们身边的每一寸土地当作自己心爱的事业,用心为学生做事,为民谋幸福,也许我们会遇到困难,但只要我们的心扎在这里,就能把事情干好,虽然我们有时候不能很好的权衡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但只要我们找到合适的方法,相信同学总会理解,也能明白我们所做的一切,因为我们给同学树立了很棒的形象。

钟扬事迹观后感 篇2

鲁迅先生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钟杨,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卓越的科研工作者、杰出的人民教师,就是这样千千万万个民族脊梁的典型代表,他用自己的一生忠诚地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他曾经说过,“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同样,一种精神也可以鼓舞亿万人民。斯人已逝,精神永存。钟杨精神像一颗种子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像一盏明灯照亮无数人的前行之路。钟杨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学钟杨精神,不忘初心,忠于理想。人生53年,援藏16载,每年在xz工作150天,共计跋涉50多万公里,收集到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桃李满天下;参与筹建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作为学术委员会成员义务服务17年……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钟杨每天只休息3、4个小时,长期与17种高原反应不断抗争,不知疲倦地与时间赛跑,是他时刻秉怀作为党员、作为教师、作为科研者的使命和责任感。只要国家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去做,钟杨心中牵挂的是国家、是科研、是学生,唯独没有家人和自己。他短暂而又充满光辉的一生都是在书写着不忘初心,矢志不渝,教书育人,科研报国。

学钟杨精神,动真碰硬,苦干实干。为保护种质资源,打造国家生态屏障,钟杨毅然放弃上海舒适的工作环境,一脚踏入青藏高原“生命禁区”,足迹遍布xz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别人嫌苦叫累不愿意去的地方,他都抢着去。不管是遭遇山石滚落,还是露宿野外,他都坦然接受,将自己的所学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痛风发作,腿痛难忍的时候他仍咬牙坚持爬到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采集种子;突发脑溢血,中风以后他稍作休息又不顾医嘱以忘我的精神投身xz建设。别人定闹钟是提醒自己起床,而钟杨凌晨3点定闹钟是为了提醒自己休息。他像一个英勇的战士无畏地冲在科研第一线,16年间培养了6名博士、8名硕士,还填补了xz生态科学高等教育的空白。

学钟杨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一名党员,要敢于成为先锋者,也要甘于成为奉献者。”钟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钟杨少年得志,15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后分配到武汉植物所,本来可以养尊处优,悠哉游哉地过完自己的一生,但他却在2000年放弃了副厅级的岗位,选择成为一名普通老师。为了投身植物研究,他更是远离家乡和亲人,带着面包、榨菜加矿泉水,数年如一日,秉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定信念,执着为祖国的科研事业作奔波忙碌,为培养下一代植物学研究人才而不懈努力。堂堂名牌大学教授,勤俭到住旅店时会将剩下的肥皂头和一次性牙刷带走,穿着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赶毛驴的人才戴的破帽子,却给xz大学捐助了几十万元。钟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做敬业奉献。

如今,钟杨先生的骨灰已经撒入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永远留在那边他毕生所为之奋斗的土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然人已远去,但他的精神遗泽将滋润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

钟扬事迹观后感 篇3

为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实践活动,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员群众掀起了学钟扬先进事迹的热潮。

通过学习十佳优秀教师钟扬那平凡又伟大的先进事迹,令人感受颇深,从优秀教师钟扬身上,我们看到了作为一名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这些感人的事迹催人泪下,值得学习和深思,他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优秀教师钟扬身上体现出一个特点就是爱党、爱国,始终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操。他立志于教育和科研事业务实敬业、不畏困难、勤于探索、勇于创新;他做学问严谨务实、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教学生言传身教,厚以载德,他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甘为人梯,无怨无悔地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他把爱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了闪光的师魂,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

我们要以钟扬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国家、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要从钟扬同志的先进事迹中汲取新的精神力量,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向优秀教师钟扬那样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献为荣。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脚踏实地,立足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在行动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钟扬事迹观后感 篇4

十六年来,从喜马拉雅山頂到藏南谷地,从阿里无人区到滚滚流淌的雅鲁藏布江边,到处都留下了钟扬忙碌的身影。不论条件多么艰苦,不论事情多么复杂,不论任务多么艰巨,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科研需要,你都会去做,如青松般坚韧,如大山般巍峨,如雪莲般高洁。

钟扬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的头脑里,不追求个人成就,更多考虑的是社会,是国家,关注的是更长远的未来。他是新时代的先进典型,蕴涵着丰富的时代内涵,高度契合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号召,无时无刻不想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实践。我们各级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钟杨同志先进事迹,用钟杨式精神贯穿工作始末,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既仰望星空去追梦,又脚踏实地去造梦,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也会立足岗位,结合实际,联系群众,努力工作和学习,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新时代的伟大实践。

钟扬事迹观后感 篇5

如果不是20xx年9月25日清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人们也许不会知道,钟扬53岁的人生已经有如此的厚度:

他xx年坚持学术援藏,不畏艰险盘点世界屋脊的植物家底,寻找生物进化的真实轨迹。从藏北高原到喜马拉雅山区,从阿里无人区到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江畔,到处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粒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

他是中组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将高原生态学的人才梯队真正带起来,将学科建设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他在复旦大学任教xx年,培养了107位研究生和博士后。植物学野外考察多,一有意外和危险,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保护学生。痛风发作时,一条腿几乎不能行走,他拄着拐杖也坚持带学生采样。他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点,用心培养每一位学生;

他是最会讲段子的科普达人,最受青少年欢迎的明星专家,常常挤出时间办公益科普讲座,他的实验室也一直对中小学生开放。他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的筹建,并作为学术委员会成员义务服务xx年,承担了上海自然博物馆近500块中英文展板的编写工作;

他是15岁就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33岁就已经是副局级,却毅然放弃所有的职级待遇,做一名普通的大学教授。他始终认为,干事比名分重要。他从不考虑眼前利益,头脑里想的就是我能为单位、国家做点什么。担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期间,他依然如此,推动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勇于担当,严于律己,是大家眼中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

他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他说,人这一辈子,不在乎发了多少论文,拿了多少奖项,留下来的是故事。

他说,人活在世上就要做事,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为社会做事,为时代做事,就是最大的意义。

他还说,人生没有绝对,不必等到临终才来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个年龄段该干的事都干了,就不负你的人生。

他的一生是追梦的一生、拼搏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用生命,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写就最质朴、最绚烂的时代故事。

种子有些事情是难,但再难,总要有人去做

在离北极1000公里左右的永久冰川冻土层里,有世界上目前最引人注目的种子库挪威斯瓦尔巴特种子库。人们称其为种子方舟,建立xx年间已收集超过100万种种子。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有一座美丽的千年种子库,在那里,植物种子的保存条件是零下20℃,保存时间标准为80年至1xx年。

在中国云南,从20xx年开始,由中国科学院在这里主导建立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迅速壮大,成为亚洲最大的种子库,跻身世界三大种子库之列。

全世界都在关注种子。种质资源,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人类未来。作为物种遗传信息的一种载体,种质资源几乎是所有重大研究成果的基础,也是未来科技较量的必争之地。

青藏高原,这片国际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拥有我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库。已有数据显示,这里有近6000个高等植物物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的18%。更为重要的是,其中1000多种是西藏特有的植物。这些珍稀植物资源对于国家发展、人类命运都意义非凡,但由于高寒艰险、环境恶劣,植物学家很少涉足,物种数量被严重低估。即使在全世界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中,也没有中国西藏地区植物的影子。

当20xx年钟扬第一次走进青藏高原时,他被这片土地的壮美与丰饶深深折服:青藏高原有独特的地理条件,那些忍受极大温差的植物,很可能包含着某些特殊的基因。收集、研究清楚了,也许会带来更多、更好的新品种。

他感到迫切:全球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的剧烈,一些珍贵的种子也许在被人们了解和知道之前,就已经消失了。世界科学家应当重视西藏的种子。应对全世界气候变化,植物研究的版图不能少了这一块。

作为一名生物学家,他决定行动起来。他坚信,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在世界屋脊采集种子的艰苦,非亲历难以想象。每一种植物的样本数量要达到5000粒,濒危物种样本一般需要500粒。为了保证植物遗传信息独立,每个样本之间的距离不能少于50公里,同时在整个西藏境内,任何一个物种的样本不能超过5个群体于是,在广袤的高原上,有时一天奔波800公里。早上五六点出发,晚上八九点钟到达宿营点,之后还需要连续几个小时整理标本,一天睡3个小时是常态。

这些年,他的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最荒芜的地区。峭壁上蜿蜒的盘山路,曾有巨石滚落砸中他所乘的车;在荒原里迷路,没有食物,几近绝望;没有水,就不洗脸,没有旅店,就裹着大衣睡在车上,突遇大雨冰雹,就躲进山窝里;有时住在牦牛皮搭建的帐篷里,因为严重缺氧,煤油灯点不亮,添加酒精也只能勉强点燃一分钟;冬季,盖3床被子也无法抵御寒冷,漫漫长夜难以入眠

并不是说去过西藏很多次,高原反应就不存在了。事实上,高原反应有17种,钟扬每次进藏都会遭遇几种。但他总说自己没事,不让别人担心。他曾连续十几天腹泻,却坚持野外采样。藏族同事给他起了个别名钟大胆。因为不管山多高、水多凉,不管多么危险、多么困难,只要对研究有帮助,他就一往无前。

他说,有些事情是难,但再难,总要有人去做。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去做。

十多年来,在雪域高原跋涉50多万公里,收集1000余个物种的4000多万粒种子,占西藏物种的1/5。在雅鲁藏布江边,他和学生历时3年,将全世界仅存的3万多棵西藏巨柏全部登记在册;不懈追踪十余载,他的团队在海拔4150米的山上寻获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在海拔6100米以上的珠峰北坡,他带着学生采集到了珍贵的鼠麴雪兔子样本,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植物学家采样攀登到的最高点

他兴奋地向人们讲述在西藏收集种子的浪漫故事。他说:在未来的xx年,可能再完成1/5。如果能多培养一些人,大家协同攻关,xx年就有可能把西藏的种子库收集到3/4,也许再用30年就能够全部收集完。

钟扬事迹观后感 篇6

植物学家钟扬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半年多了,人们感怀先生往事,也会追溯先生的精神来源。钟扬说过,“人不是因为伟大才善梦,而是因为善梦才伟大”。他做的很多事情都着眼于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哪怕自己看不到开花结果,也要把种子播撒在大地。

滴石上,不叫苦、不知痛,拥有这种态度,水真心付出,直至石穿。当下,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战役的的关键攻坚期,越是紧要关头,需要有一种干事业滴水穿石,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拼搏精神,选定了目标,就脚踏实地,一往无前,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冲锋,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

小树苗要经历暴雨、烈日、狂风的千锤百炼,方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有用之材。任何一项宏大的事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奋斗的过程。应有“功成不必在我任”的胸怀,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来,甘做铺路石,不计较个人得失,更不能追求面子光鲜实则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只要有利于长远发展,只要能惠泽百姓,再小再基础的事,都要全力以赴去做,以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而那些急功近利、缺乏打磨和锻造的,都无利于脱贫攻坚,无利于人民的美好生活。

滴水穿石,并不是一滴水所能完成的,而是无数个小水滴的共同杰作。在这个过程中,小水滴与小水滴之间不断接力、不断传承,不畏坎坷困难,冲破重重羁绊,一路勇往直前。只要坚持,微力也能攻坚;只要真干、实干、苦干万事皆能成功。干在实处,坚持不懈,让自己成为传承接力的一棒,让自己成为“滴水穿石”的一滴水,为决战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一份“水滴之力”。

钟扬走了,但精神还在。时下,我们应该继续践行水滴精神,应该继续给时代的进步送去火种,让这种精神蔚然成风,我让每一个贫困地方迸发出无限生机。

善梦者才杰出,打开有关钟扬的有关新闻,看到钟扬的相片,一幅笑容灿烂的模样,感觉和蔼可亲,给人一种正能量的感觉。

钟扬事迹观后感 篇7

2017年9月,复旦大学钟扬教授遭遇车祸不幸罹难的消息占据各大网站头条。即便不关注生物科学,对这位英年早逝的教授并不熟悉,但只要了解过钟扬教授的事迹,尤其是他矢志不渝的科研经历,每个人都会为这位科学家的骤然离世扼腕叹息,痛心感喟。

他所从事的生物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野外工作。钟扬每个月都要离开复旦校园,去上海南汇临港,或者4000公里以外的xz。这两个地方寄托着他的学术使命,也是他为中国科技事业付出的见证地。谁也没有想到,他的生命就停留在为科研奔波的途中,倒在了为人类寻找种子的路上,年仅53岁。

钟扬教授的一生,都在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生一世,一心一意,做一件对人类有意义的事,是钟扬一生的真实写照。从纯学术的角度看,钟扬有多学科的背景,致力于分子进化的研究,做出了重量级的工作。从教育、传播的角度看,在生物信息等相关领域做出的贡献国内恐怕无出其右者。他频繁地在复旦内外上课、讲座和科普,在这个国内并不够强的方向上教书育人,传之社会,功莫大焉,不知道多少学子与公众受益匪浅。他走了,带走的是一座移动的图书馆和研究室,复旦、学界与公众皆难找到他的替代者。

在近年来转入青藏等地之后,他已经成为一名真正为国家、为未来担负起一份使命,披荆斩棘的领路人。如风所至,皆是国士情怀,和他的身材一样魁梧。这种境界的人无论在做什么,都是民族的脊梁,社会的力量,属于文明的灯塔最顶层的那片光,对一个国家的意义不可估量。

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畏艰难的精神,钟扬一生在xz行走四十万公里,一年行走三万多公里,在采集种子和教学的过程中条件险恶,四千几百个日日夜夜的追梦,四十万公里坎坷路程的跋涉,十七种高原反应的抗争,忠贞不二地实践着艰苦卓绝、坚不可摧的中国精神。

钟扬对国家、对事业、对科学深沉的爱,成为他勇攀高峰、教书育人的原动力。他用有限的生命和时间,实践着伟大的理想和目标,追梦、拼搏、奉献,钟扬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勇于开拓、勤于耕耘,甘于奉献!

钟扬事迹观后感 篇8

钟扬同志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他所选择、所热爱的科学事业,为我们留下了无限生机的一颗颗“种子”,也让我们广大奋斗青年心中萌生了一颗信念之芽,更让我对自己的基层成长之路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磨炼是我们的青春选择。三百六十行,偏爱这一行。重庆丰都2017年选调生有四川、河南、山东、内蒙、江苏、江西、甘肃等7个市外的小伙伴,克服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人生地不熟等重重困难,在基层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加班熬夜,却乐在其中。加班在日常,熬夜是经常―这就是我们工作的真实状态。不过黑夜让人心静、让人思路开阔,熬完一篇明天用的讲话稿,头上压着的山没了、心里悬着的石头掉了、心情舒畅了,觉也睡不着了。偶有抱怨,仍无比自豪。有时感叹事干不完累不起、下乡太苦伤不起,可是我们从群众朴实自然的笑脸上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从自己一滴一点的变化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所获。

成长是我们的工作基调。成长是一场必经的苦旅,我们沿着成长的大道或是荆棘到达成长的目的地,背后隐忍了多少汗水和泪水,以致有时看到进步的步伐很慢,心中总有莫名的愧疚和忐忑。“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是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也是提升能力的大课堂。因为年轻,所以我们经得起考验,即使前面荆棘丛生,我们也无所畏惧,背起梦想的行囊,与伙伴携手共行,一路引吭高歌,在基层翱翔,也可以泥土换成长,汗水写华章。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头顶“选调生”的光环,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提升能力、坚定信念,不断成长为知识型人才、业务型骨干、种子型选手。

奉献是我们的人生价值。钟扬用“奉献”把他53岁的人生长度,镌刻了无限的生命厚度,将献身科学的口号变成了生活的真实写照。无论我们身在什么岗位、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价值就是为祖国奉献。即使我们做的是应该做的,比如帮助贫困户走低保程序、各种报表汇总等等,并没有多的付出,却能收获超额的幸福与快乐。新时代呼吁我们奉献,实现复兴梦需要我们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在人生价值的天平上奉献是永远不变的砝码。

“钟”情逐梦选择,传“扬”奉献精神,那蕴含了不断向上力量的“嫩芽”定将努力生长,开花结果。

钟扬事迹观后感 篇9

"著名植物学家钟扬教授9月25日上午在__市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记得当时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正在下乡途中的我脑袋一震,赶紧找出电话给在学校的老师确认消息,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钟扬老师将他的一生奉献给了西部,在x大学期间,我有幸成为他的学生,听过钟扬老师的课,他是我最敬佩的老师,他甘于奉献、脚踏实地追求理想信念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名学生,也正是因为他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人格魅力指引着我不断前行。

"立业先立人,立人先立德"是钟扬老师一直奉行的教育理念。钟老师在学校开设了一门《生物学信息》的选修课,每到他上课时,学生总是爆满,钟老师经常在课程内容讲完后,跟我们讲他年轻时候的经历,并以此教育大家应当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即使在科研上不能有很大的建树,至少要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即使默默无闻,也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也正因为钟老师高尚的道德修养,使得他在学校一直是同学们最欢迎的老师,不管是藏族还是汉族,不管是学生还是同事,最喜欢跟钟老师交流,向他学习。

坚持不放弃是钟扬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他教导我们永远不要放弃对梦想的渴望与追求。钟老师平时工作很忙,有时晚上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还经常往返x和x两地,对身体伤害极大。我好几次看到钟老师在外出采样或者课间休息时吃药,但正因为他对高原生物学的热爱和梦想,他一坚持就是xx。钟扬老师用他的一生给我们上了最深刻的一课:任何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都要坚持不放弃,必定会为我们平凡的一生勾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甘于奉献可以说是钟扬老师一生的真实写照。在援藏的这十几年时间,钟老师几乎跑遍了x的每一寸土地,收集种子4000多万颗,为x种质资源库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还尝试为x引种"海岸卫士"——红树林,希望x光秃秃的海岸线能长出一片美丽的"红云".钟老师不管到哪里,都会尽其所能地帮助哪里的人。他还没等到x种质资源库建成,也没等到红树林长高长大,但他心中早已勾画出了一幅壮美蓝图。我悲痛于再也不能见到钟老师奔走的背影,但我忘不了他注视远方的目光,更忘不了他追逐的方向。钟老师虽已远去,但他的精神像一颗种子,深深埋在每一名学生心中,我相信:萌芽长出的每一个梦想和每一份拼搏,都带着钟扬老师的身影。

钟扬事迹观后感1000字(集锦12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很方便就能看到电影或者电视剧,我们的思绪充分沉浸到作品中时,会产生不少心得感悟,为了保留心里那份感动,我们应当写一份观后感。写观后感时不用过分追求文体、格式、长短,但应尽可能的展开来写。你是否在找一篇就参考意义的参考范文呢?考虑到你的需求,读后感大全编辑特意整理了“钟扬事迹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钟扬事迹观后感 篇1

如果不是20xx年9月25日清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人们也许不会知道,钟扬53岁的人生已经有如此的厚度:

他xx年坚持学术援藏,不畏艰险盘点世界屋脊的植物家底,寻找生物进化的真实轨迹。从藏北高原到喜马拉雅山区,从阿里无人区到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江畔,到处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粒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

他是中组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将高原生态学的人才梯队真正带起来,将学科建设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他在复旦大学任教xx年,培养了107位研究生和博士后。植物学野外考察多,一有意外和危险,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保护学生。痛风发作时,一条腿几乎不能行走,他拄着拐杖也坚持带学生采样。他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点,用心培养每一位学生;

他是最会讲段子的科普达人,最受青少年欢迎的明星专家,常常挤出时间办公益科普讲座,他的实验室也一直对中小学生开放。他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的筹建,并作为学术委员会成员义务服务xx年,承担了上海自然博物馆近500块中英文展板的编写工作;

他是15岁就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33岁就已经是副局级,却毅然放弃所有的职级待遇,做一名普通的大学教授。他始终认为,干事比名分重要。他从不考虑眼前利益,头脑里想的就是我能为单位、国家做点什么。担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期间,他依然如此,推动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勇于担当,严于律己,是大家眼中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

他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他说,人这一辈子,不在乎发了多少论文,拿了多少奖项,留下来的是故事。

他说,人活在世上就要做事,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为社会做事,为时代做事,就是最大的意义。

他还说,人生没有绝对,不必等到临终才来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个年龄段该干的事都干了,就不负你的人生。

他的一生是追梦的一生、拼搏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用生命,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写就最质朴、最绚烂的时代故事。

种子有些事情是难,但再难,总要有人去做

在离北极1000公里左右的永久冰川冻土层里,有世界上目前最引人注目的种子库挪威斯瓦尔巴特种子库。人们称其为种子方舟,建立xx年间已收集超过100万种种子。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有一座美丽的千年种子库,在那里,植物种子的保存条件是零下20℃,保存时间标准为80年至1xx年。

在中国云南,从20xx年开始,由中国科学院在这里主导建立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迅速壮大,成为亚洲最大的种子库,跻身世界三大种子库之列。

全世界都在关注种子。种质资源,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人类未来。作为物种遗传信息的一种载体,种质资源几乎是所有重大研究成果的基础,也是未来科技较量的必争之地。

青藏高原,这片国际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拥有我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库。已有数据显示,这里有近6000个高等植物物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的18%。更为重要的是,其中1000多种是西藏特有的植物。这些珍稀植物资源对于国家发展、人类命运都意义非凡,但由于高寒艰险、环境恶劣,植物学家很少涉足,物种数量被严重低估。即使在全世界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中,也没有中国西藏地区植物的影子。

当20xx年钟扬第一次走进青藏高原时,他被这片土地的壮美与丰饶深深折服:青藏高原有独特的地理条件,那些忍受极大温差的植物,很可能包含着某些特殊的基因。收集、研究清楚了,也许会带来更多、更好的新品种。

他感到迫切:全球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的剧烈,一些珍贵的种子也许在被人们了解和知道之前,就已经消失了。世界科学家应当重视西藏的种子。应对全世界气候变化,植物研究的版图不能少了这一块。

作为一名生物学家,他决定行动起来。他坚信,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在世界屋脊采集种子的艰苦,非亲历难以想象。每一种植物的样本数量要达到5000粒,濒危物种样本一般需要500粒。为了保证植物遗传信息独立,每个样本之间的距离不能少于50公里,同时在整个西藏境内,任何一个物种的样本不能超过5个群体于是,在广袤的高原上,有时一天奔波800公里。早上五六点出发,晚上八九点钟到达宿营点,之后还需要连续几个小时整理标本,一天睡3个小时是常态。

这些年,他的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最荒芜的地区。峭壁上蜿蜒的盘山路,曾有巨石滚落砸中他所乘的车;在荒原里迷路,没有食物,几近绝望;没有水,就不洗脸,没有旅店,就裹着大衣睡在车上,突遇大雨冰雹,就躲进山窝里;有时住在牦牛皮搭建的帐篷里,因为严重缺氧,煤油灯点不亮,添加酒精也只能勉强点燃一分钟;冬季,盖3床被子也无法抵御寒冷,漫漫长夜难以入眠

并不是说去过西藏很多次,高原反应就不存在了。事实上,高原反应有17种,钟扬每次进藏都会遭遇几种。但他总说自己没事,不让别人担心。他曾连续十几天腹泻,却坚持野外采样。藏族同事给他起了个别名钟大胆。因为不管山多高、水多凉,不管多么危险、多么困难,只要对研究有帮助,他就一往无前。

他说,有些事情是难,但再难,总要有人去做。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去做。

十多年来,在雪域高原跋涉50多万公里,收集1000余个物种的4000多万粒种子,占西藏物种的1/5。在雅鲁藏布江边,他和学生历时3年,将全世界仅存的3万多棵西藏巨柏全部登记在册;不懈追踪十余载,他的团队在海拔4150米的山上寻获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在海拔6100米以上的珠峰北坡,他带着学生采集到了珍贵的鼠麴雪兔子样本,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植物学家采样攀登到的最高点

他兴奋地向人们讲述在西藏收集种子的浪漫故事。他说:在未来的xx年,可能再完成1/5。如果能多培养一些人,大家协同攻关,xx年就有可能把西藏的种子库收集到3/4,也许再用30年就能够全部收集完。

钟扬事迹观后感 篇2

十六年来,从喜马拉雅山頂到藏南谷地,从阿里无人区到滚滚流淌的雅鲁藏布江边,到处都留下了钟扬忙碌的身影。不论条件多么艰苦,不论事情多么复杂,不论任务多么艰巨,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科研需要,你都会去做,如青松般坚韧,如大山般巍峨,如雪莲般高洁。

钟扬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的头脑里,不追求个人成就,更多考虑的是社会,是国家,关注的是更长远的未来。他是新时代的先进典型,蕴涵着丰富的时代内涵,高度契合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号召,无时无刻不想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实践。我们各级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钟杨同志先进事迹,用钟杨式精神贯穿工作始末,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既仰望星空去追梦,又脚踏实地去造梦,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也会立足岗位,结合实际,联系群众,努力工作和学习,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新时代的伟大实践。

钟扬事迹观后感 篇3

中央宣传部近日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他的动人故事凝聚成一股力量,不断激励生者。“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复旦教授钟扬的这句话诠释了他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一生:科研道路上坚持不懈,跋山涉水做植物学研究;党员使命中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一心为公;教学工作中竭心尽力,以育种之心育人彰显先生之风。

在学习了钟扬教授的先进事迹后,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年轻的社区工作者,我感想颇多,在老师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敢于担当。。。。。。

我们要以钟扬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国家、埋头苦干的艰苦奋斗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在行动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提升工作实效,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作为社区青年工作者更要学习钟扬教授甘于奉献的人格风范,以实际行动服务社区,服务人民。在工作中会遇到困难,我们需要耐心解决,从生活工作中感受正能量。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做好社区管理工作,尽职尽责,严于律己,埋头苦干,做好本职工作,争当一名优秀的社区工作者。

作为共产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一刻说:我们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共产主义就是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初心就在那里,我们要信守诺言,我们要坚持信念。钟扬老师说过:“我有许多梦想,它们都在遥远的地方,为了梦想我独自远航”。 我觉得这艘梦想的船不应该是孤独的,我们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应该成为这艘船上的追梦者,只有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我们才无愧于这个时代,才能不负自己的人生!

钟扬事迹观后感 篇4

今天我们10多个党员在党团活动室一起重新感受钟扬教授的对事业,对国家,对科学的炽热。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他坚持20--年学术援藏;他在复旦大学任教20--年;他是最会讲段子的科普达人;他是15岁那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33岁就已经是副局级,却毅然放弃所有的职级待遇,做一名普通的大学教授;他始终认为干事比名份重要。他说,人活在世上就要做事,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为社会做事,为时代做事,就是最大的意义。他还说,人生没有绝对,不必等到临终才来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个年龄段该干的事都干了,就不负你的人生".他的故事还很多很多……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再次听钟扬老师的事迹,又一次震撼感动泪目,钟扬老师对国家、对事业、对科学深沉的爱,成为他勇攀高峰、教书育人的原动力。他用有限的生命和时间,实践着伟大的理想和目标,追梦、拼搏、奉献,钟扬老师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勇于开拓、勤于耕耘,甘于奉献!

何以谈梦,何以谈追梦?"人生没有绝对,不必等到临终才来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个年龄段该干的事都干了,就不负你的人生。"的确如此,有时我们总是想得太多了,觉得还有很多事都没做,有时候,会为每天重复的工作,而感到迷茫,似乎看到一眼就能望到尽头的人生…看看钟扬,才让自己恍然大悟,我们总是担心得太多了,却忘了我们应该在我们这个年龄段把该干的事给干了,就不会辜负我们的人生。

钟扬老师的专业是生物信息学,但是他的研究并没有局限在这一领域,他的思考方式非常灵活,而且非常重视野外研究,他多次前往西藏就是最好的证明。

追梦,钟扬同志爱国,爱他的每一片土地。他的追梦故事感染了他身边的人,同样也感染了你我他。而作为一名基层学生干部的我们,我们也可以把我们身边的每一寸土地当作自己心爱的事业,用心为学生做事,为民谋幸福,也许我们会遇到困难,但只要我们的心扎在这里,就能把事情干好,虽然我们有时候不能很好的权衡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但只要我们找到合适的方法,相信同学总会理解,也能明白我们所做的一切,因为我们给同学树立了很棒的形象。

钟扬事迹观后感 篇5

2017年9月,复旦大学钟扬教授遭遇车祸不幸罹难的消息占据各大网站头条。即便不关注生物科学,对这位英年早逝的教授并不熟悉,但只要了解过钟扬教授的事迹,尤其是他矢志不渝的科研经历,每个人都会为这位科学家的骤然离世扼腕叹息,痛心感喟。

他所从事的生物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野外工作。钟扬每个月都要离开复旦校园,去上海南汇临港,或者4000公里以外的xz。这两个地方寄托着他的学术使命,也是他为中国科技事业付出的见证地。谁也没有想到,他的生命就停留在为科研奔波的途中,倒在了为人类寻找种子的路上,年仅53岁。

钟扬教授的一生,都在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生一世,一心一意,做一件对人类有意义的事,是钟扬一生的真实写照。从纯学术的角度看,钟扬有多学科的背景,致力于分子进化的研究,做出了重量级的工作。从教育、传播的角度看,在生物信息等相关领域做出的贡献国内恐怕无出其右者。他频繁地在复旦内外上课、讲座和科普,在这个国内并不够强的方向上教书育人,传之社会,功莫大焉,不知道多少学子与公众受益匪浅。他走了,带走的是一座移动的图书馆和研究室,复旦、学界与公众皆难找到他的替代者。

在近年来转入青藏等地之后,他已经成为一名真正为国家、为未来担负起一份使命,披荆斩棘的领路人。如风所至,皆是国士情怀,和他的身材一样魁梧。这种境界的人无论在做什么,都是民族的脊梁,社会的力量,属于文明的灯塔最顶层的那片光,对一个国家的意义不可估量。

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畏艰难的精神,钟扬一生在xz行走四十万公里,一年行走三万多公里,在采集种子和教学的过程中条件险恶,四千几百个日日夜夜的追梦,四十万公里坎坷路程的跋涉,十七种高原反应的抗争,忠贞不二地实践着艰苦卓绝、坚不可摧的中国精神。

钟扬对国家、对事业、对科学深沉的爱,成为他勇攀高峰、教书育人的原动力。他用有限的生命和时间,实践着伟大的理想和目标,追梦、拼搏、奉献,钟扬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勇于开拓、勤于耕耘,甘于奉献!

钟扬事迹观后感 篇6

为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实践活动,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员群众掀起了学钟扬先进事迹的热潮。

通过学习十佳优秀教师钟扬那平凡又伟大的先进事迹,令人感受颇深,从优秀教师钟扬身上,我们看到了作为一名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这些感人的事迹催人泪下,值得学习和深思,他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优秀教师钟扬身上体现出一个特点就是爱党、爱国,始终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操。他立志于教育和科研事业务实敬业、不畏困难、勤于探索、勇于创新;他做学问严谨务实、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教学生言传身教,厚以载德,他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甘为人梯,无怨无悔地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他把爱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了闪光的师魂,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

我们要以钟扬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国家、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要从钟扬同志的先进事迹中汲取新的精神力量,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向优秀教师钟扬那样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献为荣。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脚踏实地,立足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在行动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钟扬事迹观后感 篇7

“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复旦教授钟扬的这句话诠释了他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一生:科研道路上坚持不懈,跋山涉水做植物学研究;党员使命中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一心为公;教学工作中竭心尽力,以育种之心育人彰显先生之风。

钟扬教授在植物学研究中不畏艰险,在西藏建设中矢志不渝,他的一生充分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一心为公的优良作风。他的事例让我想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了不忘初心的三个要求,分别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我们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们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作为普通的基层工作者,我们应该学习钟扬教授的优秀品质,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四个坚持,即:坚持理想信念、坚持一心为民、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党性纯洁。

首先,坚持理想信念,一方面我们应坚定不移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努力奋斗,九十六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不畏艰险大义凛然,另一方面,我们应坚持不懈地为实现自身人生价值而努力拼搏。钟扬教授对于植物学研究的热忱,对于科研工作的热爱,既是为民族科研工作的倾心付出,也是对自己人生理想的坚定追求。

其次,坚持一心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我们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我们要牢记我们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以民之所望为施政之所向”。钟扬教授经年累月投身xz建设事业,坚持“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的想法,全身心投入植物学科研事业,用一个又一个创举惊动学界,用一项又一项成就坚持一心为民的信念。作为政府基层工作人员,我们应该向钟扬教授学习,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一心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将本职工作做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再次,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灵魂,钟扬教授在科研工作中坚持创新,不断拓宽研究领域,而我们在工作中也应该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努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拓宽思维,不断创新为群众服务的方式,满足群众的需要,优化日常服务。

最后,坚持党性纯洁。钟扬教授一生不为名,不图利,生活简朴作风优良,如同他所研究的高原植物,品性高洁,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我们应该向高扬教授学习,以先进的党性、优良的作风、高尚的

追求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服务工作,以绿叶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我愿为党的革命事业奋斗终身,愿接受党的一切考验。”钟扬教授用26年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作为,实现了当初入党申请书上的话,我们也应学习他的优良品质,坚持初心不改,为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矢志不渝。

钟扬事迹观后感 篇8

信仰是一个人心灵深处最纯真、执著的朴素思想,是支撑一个人积极向上向善的基础动力源。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用他璀璨而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执著信仰与奉献精神。

在一部名为《党员说》的微视频中,钟扬被这样定义:“一名党员,就是甘于成为先锋者,向更高的高度攀登;就是愿意把生命最宝贵的时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钟扬教授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最初的誓言。

钟杨生前30余年从教、xx援藏、xx引种红树……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工作、日益不堪负重的身躯,并没有让他退缩,始终奋斗在工作一线。他坚信自己种下的“种子”会开花结果,传承使命,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是对自己事业的执著追求。

回顾党的光荣历史,在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中,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人比比皆是,他们执着于我们共产主义信仰,不怕困难,勇于牺牲,为抵御外辱,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而在新时代,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人,无论身份、年龄、职业,都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奉献一生。如在搜救群众时落水,被绳索缠绕无法浮出,不幸因公殉职28岁的专职消防员杨德钰、志愿服务超5000小时的90后志愿者杨小明、默默坚守x大山深处36年的教师支月英,这些普通人平凡事,如灯火一般,照耀着世间,让我们有着遵循着他们的脚步,坚守着信仰的力量。

大千世界,百态人生。我们一直在找寻一种力量,一种能支撑自己前行的力量、一种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力量、一种充满人性光辉的力量,我想这种力量就是向上向善的力量,传递着磅礴的正能量,

钟扬事迹观后感 篇9

不忘初心争做时代先锋,奋勇担当高奏发改华章不忘初心争做时代先锋,奋勇担当高奏发改华章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一个崭新的时代蓬勃开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 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的重大判断, 进 一步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梦想和“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在此基 础上,报告用了大量的篇幅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建设 美丽中国等与发展改革密切相关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作为一名党员、 一位发改人, 身处这样的新时代, 我深受鼓舞, 倍感振奋。新时代赋予新使命, 新征程要有新作为。新形势下,我们当以坚毅来永葆初心,用奋进来诠释信念,奋勇担当、砥砺前行,用 实际行动投身党的伟大事业,方能告慰历史、才能无愧时代。弘扬担当精神,做信仰崇高的“追梦人” 。---指出: “担当大小,体现 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有为才能有位,担当就 是责任。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参谋助手和综合经济部门, 发改委担负着发展战略规划、 经济运行调控、投资项目管理、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创新等职能,一方面使命光 荣、大有可为,另一方面责任重大、充满挑战,工作上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在和平 年代的今天, 如果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比作一场战役, 发改人就是这场战役中的冲锋 队,必须以对党忠诚的政治自觉、执政为民的情怀担当,以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的进取精神,以更严的自我要求、更高的工作标准,观全局、谋长远、举良策、促发 展、惠民生,全力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唯此才能赢得党和人民的信 任、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永葆担当情怀,做勇毅笃行的“孺子牛” 。

对于一个有担当情怀的人来说,干事就是人生最大的价值。

钟扬事迹观后感 篇10

钟扬同志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他所选择、所热爱的科学事业,为我们留下了无限生机的一颗颗“种子”,也让我们广大奋斗青年心中萌生了一颗信念之芽,更让我对自己的基层成长之路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磨炼是我们的青春选择。三百六十行,偏爱这一行。重庆丰都2017年选调生有四川、河南、山东、内蒙、江苏、江西、甘肃等7个市外的小伙伴,克服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人生地不熟等重重困难,在基层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加班熬夜,却乐在其中。加班在日常,熬夜是经常―这就是我们工作的真实状态。不过黑夜让人心静、让人思路开阔,熬完一篇明天用的讲话稿,头上压着的山没了、心里悬着的石头掉了、心情舒畅了,觉也睡不着了。偶有抱怨,仍无比自豪。有时感叹事干不完累不起、下乡太苦伤不起,可是我们从群众朴实自然的笑脸上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从自己一滴一点的变化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所获。

成长是我们的工作基调。成长是一场必经的苦旅,我们沿着成长的大道或是荆棘到达成长的目的地,背后隐忍了多少汗水和泪水,以致有时看到进步的步伐很慢,心中总有莫名的愧疚和忐忑。“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是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也是提升能力的大课堂。因为年轻,所以我们经得起考验,即使前面荆棘丛生,我们也无所畏惧,背起梦想的行囊,与伙伴携手共行,一路引吭高歌,在基层翱翔,也可以泥土换成长,汗水写华章。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头顶“选调生”的光环,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提升能力、坚定信念,不断成长为知识型人才、业务型骨干、种子型选手。

奉献是我们的人生价值。钟扬用“奉献”把他53岁的人生长度,镌刻了无限的生命厚度,将献身科学的口号变成了生活的真实写照。无论我们身在什么岗位、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价值就是为祖国奉献。即使我们做的是应该做的,比如帮助贫困户走低保程序、各种报表汇总等等,并没有多的付出,却能收获超额的幸福与快乐。新时代呼吁我们奉献,实现复兴梦需要我们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在人生价值的天平上奉献是永远不变的砝码。

“钟”情逐梦选择,传“扬”奉献精神,那蕴含了不断向上力量的“嫩芽”定将努力生长,开花结果。

钟扬事迹观后感 篇11

植物学家钟扬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半年多了,人们感怀先生往事,也会追溯先生的精神来源。钟扬说过,“人不是因为伟大才善梦,而是因为善梦才伟大”。他做的很多事情都着眼于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哪怕自己看不到开花结果,也要把种子播撒在大地。

滴石上,不叫苦、不知痛,拥有这种态度,水真心付出,直至石穿。当下,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战役的的关键攻坚期,越是紧要关头,需要有一种干事业滴水穿石,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拼搏精神,选定了目标,就脚踏实地,一往无前,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冲锋,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

小树苗要经历暴雨、烈日、狂风的千锤百炼,方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有用之材。任何一项宏大的事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奋斗的过程。应有“功成不必在我任”的胸怀,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来,甘做铺路石,不计较个人得失,更不能追求面子光鲜实则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只要有利于长远发展,只要能惠泽百姓,再小再基础的事,都要全力以赴去做,以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而那些急功近利、缺乏打磨和锻造的,都无利于脱贫攻坚,无利于人民的美好生活。

滴水穿石,并不是一滴水所能完成的,而是无数个小水滴的共同杰作。在这个过程中,小水滴与小水滴之间不断接力、不断传承,不畏坎坷困难,冲破重重羁绊,一路勇往直前。只要坚持,微力也能攻坚;只要真干、实干、苦干万事皆能成功。干在实处,坚持不懈,让自己成为传承接力的一棒,让自己成为“滴水穿石”的一滴水,为决战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一份“水滴之力”。

钟扬走了,但精神还在。时下,我们应该继续践行水滴精神,应该继续给时代的进步送去火种,让这种精神蔚然成风,我让每一个贫困地方迸发出无限生机。

善梦者才杰出,打开有关钟扬的有关新闻,看到钟扬的相片,一幅笑容灿烂的模样,感觉和蔼可亲,给人一种正能量的感觉。

钟扬事迹观后感 篇12

鲁迅先生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钟杨,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卓越的科研工作者、杰出的人民教师,就是这样千千万万个民族脊梁的典型代表,他用自己的一生忠诚地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他曾经说过,“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同样,一种精神也可以鼓舞亿万人民。斯人已逝,精神永存。钟杨精神像一颗种子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像一盏明灯照亮无数人的前行之路。钟杨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学钟杨精神,不忘初心,忠于理想。人生53年,援藏16载,每年在xz工作150天,共计跋涉50多万公里,收集到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桃李满天下;参与筹建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作为学术委员会成员义务服务17年……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钟杨每天只休息3、4个小时,长期与17种高原反应不断抗争,不知疲倦地与时间赛跑,是他时刻秉怀作为党员、作为教师、作为科研者的使命和责任感。只要国家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去做,钟杨心中牵挂的是国家、是科研、是学生,唯独没有家人和自己。他短暂而又充满光辉的一生都是在书写着不忘初心,矢志不渝,教书育人,科研报国。

学钟杨精神,动真碰硬,苦干实干。为保护种质资源,打造国家生态屏障,钟杨毅然放弃上海舒适的工作环境,一脚踏入青藏高原“生命禁区”,足迹遍布xz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别人嫌苦叫累不愿意去的地方,他都抢着去。不管是遭遇山石滚落,还是露宿野外,他都坦然接受,将自己的所学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痛风发作,腿痛难忍的时候他仍咬牙坚持爬到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采集种子;突发脑溢血,中风以后他稍作休息又不顾医嘱以忘我的精神投身xz建设。别人定闹钟是提醒自己起床,而钟杨凌晨3点定闹钟是为了提醒自己休息。他像一个英勇的战士无畏地冲在科研第一线,16年间培养了6名博士、8名硕士,还填补了xz生态科学高等教育的空白。

学钟杨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一名党员,要敢于成为先锋者,也要甘于成为奉献者。”钟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钟杨少年得志,15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后分配到武汉植物所,本来可以养尊处优,悠哉游哉地过完自己的一生,但他却在2000年放弃了副厅级的岗位,选择成为一名普通老师。为了投身植物研究,他更是远离家乡和亲人,带着面包、榨菜加矿泉水,数年如一日,秉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定信念,执着为祖国的科研事业作奔波忙碌,为培养下一代植物学研究人才而不懈努力。堂堂名牌大学教授,勤俭到住旅店时会将剩下的肥皂头和一次性牙刷带走,穿着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赶毛驴的人才戴的破帽子,却给xz大学捐助了几十万元。钟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做敬业奉献。

如今,钟杨先生的骨灰已经撒入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永远留在那边他毕生所为之奋斗的土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然人已远去,但他的精神遗泽将滋润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

实用范文:中国机长的观后感之三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欣赏优秀的作品。观后感可以是因观看影片而激发的一些决心和理想。每次观看完一部作品之后,心中都会感触颇多。写观后感可以把自己欣赏作品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有关作品的优秀观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范文:中国机长的观后感之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中国机长》由真实故事改编的,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就是四川航班3U8633在飞机遭遇极端险情,机长及机组全体成员凭借过硬的本领和专业操作,使得机组成员和全体乘客转危为安的故事。具体事情,文章就不再赘述。当时此次险情在新闻报道中出现,拍摄了相关纪录片,机长更是入选了当年的《感动中国》。

从记事起,无数个晚上的梦总是自己自由地翱翔在天际,早晨起来会兴奋的告诉父母自己又“飞”了起来。经历了四年多的航校学习,后终于如愿进入了南航。这一切看似幸运,却也伴随着自己的付出与努力。

观看完《中国机长》,我更加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现在所付出的不及中国机长的百分之一。纪录片在很多方面都让我受到教育,最多的是人的品格,如何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以及成功来自勤奋。我们今后不仅仅要提高自己的飞行技能,更要培养自己坚强不息的品格。

[参考]钟扬先进事迹观后感1000字通用


读书使我们快乐,观影也有类似的效果,我们的思维和事情情节一起跳跃,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写观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参考]钟扬先进事迹观后感1000字通用,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钟扬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1

中央宣传部近日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他的动人故事凝聚成一股力量,不断激励生者。“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复旦教授钟扬的这句话诠释了他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一生:科研道路上坚持不懈,跋山涉水做植物学研究;党员使命中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一心为公;教学工作中竭心尽力,以育种之心育人彰显先生之风。

在学习了钟扬教授的先进事迹后,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年轻的社区工作者,我感想颇多,在老师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敢于担当。。。。。。

我们要以钟扬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国家、埋头苦干的艰苦奋斗精神,把_______精神落实在行动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提升工作实效,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作为社区青年工作者更要学习钟扬教授甘于奉献的人格风范,以实际行动服务社区,服务人民。在工作中会遇到困难,我们需要耐心解决,从生活工作中感受正能量。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做好社区管理工作,尽职尽责,严于律己,埋头苦干,做好本职工作,争当一名优秀的社区工作者。

作为共产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一刻说:我们愿意为共产_____!共产主义就是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初心就在那里,我们要信守诺言,我们要坚持信念。钟扬老师说过:“我有许多梦想,它们都在遥远的地方,为了梦想我独自远航”。我觉得这艘梦想的船不应该是孤独的,我们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应该成为这艘船上的追梦者,只有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我们才无愧于这个时代,才能不负自己的人生!

观后感范文2:

钟扬教授的一生充分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一心为公的优良作风。他的事例让我想起,在党的____报告中,____对我们提出了不忘初心的三个要求,分别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我们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们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他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可以不顾个人安危,心里装的全是单位和国家,“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去做。”一个基因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一粒种子事关整个人类未来,钟杨用一个植物学家的责任感,恪尽职守、艰苦奋斗,毕其一生科研报国,建立起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的“基因库”,他是共产党的一面旗帜,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最高追求,作为共产党员,就要像他一样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脚踏实地奋斗,力求不凡作为。他就是一位先锋者,甘于成为奉献者,不管多么危险,多么困难,只要对科研有帮助,他都可一往无前,不顾生死。他把青春献给国家,为梦想,奋进、执着、担当!钟扬教授用26年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作为,实现了当初入党申请书上的话,我们也应学习他的优良品质,坚持初心不改,为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矢志不渝。

钟扬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2

不忘初心争做时代先锋,奋勇担当高奏发改华章不忘初心争做时代先锋,奋勇担当高奏发改华章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一个崭新的时代蓬勃开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 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的重大判断, 进 一步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梦想和“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在此基 础上,报告用了大量的篇幅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建设 美丽中国等与发展改革密切相关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作为一名党员、 一位发改人, 身处这样的新时代, 我深受鼓舞, 倍感振奋。新时代赋予新使命, 新征程要有新作为。新形势下,我们当以坚毅来永葆初心,用奋进来诠释信念,奋勇担当、砥砺前行,用 实际行动投身党的伟大事业,方能告慰历史、才能无愧时代。弘扬担当精神,做信仰崇高的“追梦人” 。---指出: “担当大小,体现 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有为才能有位,担当就 是责任。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参谋助手和综合经济部门, 发改委担负着发展战略规划、 经济运行调控、投资项目管理、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创新等职能,一方面使命光 荣、大有可为,另一方面责任重大、充满挑战,工作上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在和平 年代的今天, 如果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比作一场战役, 发改人就是这场战役中的冲锋 队,必须以对党忠诚的政治自觉、执政为民的情怀担当,以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的进取精神,以更严的自我要求、更高的工作标准,观全局、谋长远、举良策、促发 展、惠民生,全力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唯此才能赢得党和人民的信 任、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永葆担当情怀,做勇毅笃行的“孺子牛” 。

对于一个有担当情怀的人来说,干事就是人生最大的价值。

钟扬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3

钟扬同志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他所选择、所热爱的科学事业,为我们留下了无限生机的一颗颗“种子”,也让我们广大奋斗青年心中萌生了一颗信念之芽,更让我对自己的基层成长之路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磨炼是我们的青春选择。三百六十行,偏爱这一行。重庆丰都2017年选调生有四川、河南、山东、内蒙、江苏、江西、甘肃等7个市外的小伙伴,克服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人生地不熟等重重困难,在基层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加班熬夜,却乐在其中。加班在日常,熬夜是经常―这就是我们工作的真实状态。不过黑夜让人心静、让人思路开阔,熬完一篇明天用的讲话稿,头上压着的山没了、心里悬着的石头掉了、心情舒畅了,觉也睡不着了。偶有抱怨,仍无比自豪。有时感叹事干不完累不起、下乡太苦伤不起,可是我们从群众朴实自然的笑脸上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从自己一滴一点的变化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所获。

成长是我们的工作基调。成长是一场必经的苦旅,我们沿着成长的大道或是荆棘到达成长的目的地,背后隐忍了多少汗水和泪水,以致有时看到进步的步伐很慢,心中总有莫名的愧疚和忐忑。“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是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也是提升能力的大课堂。因为年轻,所以我们经得起考验,即使前面荆棘丛生,我们也无所畏惧,背起梦想的行囊,与伙伴携手共行,一路引吭高歌,在基层翱翔,也可以泥土换成长,汗水写华章。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头顶“选调生”的光环,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提升能力、坚定信念,不断成长为知识型人才、业务型骨干、种子型选手。

奉献是我们的人生价值。钟扬用“奉献”把他53岁的人生长度,镌刻了无限的生命厚度,将献身科学的口号变成了生活的真实写照。无论我们身在什么岗位、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价值就是为祖国奉献。即使我们做的是应该做的,比如帮助贫困户走低保程序、各种报表汇总等等,并没有多的付出,却能收获超额的幸福与快乐。新时代呼吁我们奉献,实现复兴梦需要我们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在人生价值的天平上奉献是永远不变的砝码。

“钟”情逐梦选择,传“扬”奉献精神,那蕴含了不断向上力量的“嫩芽”定将努力生长,开花结果。

钟扬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4

中央宣传部近日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他的动人故事凝聚成一股力量,不断激励生者。“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复旦教授钟扬的这句话诠释了他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一生:科研道路上坚持不懈,跋山涉水做植物学研究;党员使命中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一心为公;教学工作中竭心尽力,以育种之心育人彰显先生之风。

在学习了钟扬教授的先进事迹后,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年轻的社区工作者,我感想颇多,在老师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敢于担当。。。。。。

我们要以钟扬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国家、埋头苦干的艰苦奋斗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在行动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提升工作实效,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作为社区青年工作者更要学习钟扬教授甘于奉献的人格风范,以实际行动服务社区,服务人民。在工作中会遇到困难,我们需要耐心解决,从生活工作中感受正能量。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做好社区管理工作,尽职尽责,严于律己,埋头苦干,做好本职工作,争当一名优秀的社区工作者。

作为共产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一刻说:我们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共产主义就是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初心就在那里,我们要信守诺言,我们要坚持信念。钟扬老师说过:“我有许多梦想,它们都在遥远的地方,为了梦想我独自远航”。 我觉得这艘梦想的船不应该是孤独的,我们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应该成为这艘船上的追梦者,只有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我们才无愧于这个时代,才能不负自己的人生!

钟扬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5

信仰是一个人心灵深处最纯真、执著的朴素思想,是支撑一个人积极向上向善的基础动力源。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用他璀璨而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执著信仰与奉献精神。

在一部名为《党员说》的微视频中,钟扬被这样定义:“一名党员,就是甘于成为先锋者,向更高的高度攀登;就是愿意把生命最宝贵的时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钟扬教授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最初的誓言。

钟杨生前30余年从教、xx援藏、xx引种红树……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工作、日益不堪负重的身躯,并没有让他退缩,始终奋斗在工作一线。他坚信自己种下的“种子”会开花结果,传承使命,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是对自己事业的执著追求。

回顾党的光荣历史,在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中,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人比比皆是,他们执着于我们共产主义信仰,不怕困难,勇于牺牲,为抵御外辱,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而在新时代,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人,无论身份、年龄、职业,都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奉献一生。如在搜救群众时落水,被绳索缠绕无法浮出,不幸因公殉职28岁的专职消防员杨德钰、志愿服务超5000小时的90后志愿者杨小明、默默坚守x大山深处36年的教师支月英,这些普通人平凡事,如灯火一般,照耀着世间,让我们有着遵循着他们的脚步,坚守着信仰的力量。

大千世界,百态人生。我们一直在找寻一种力量,一种能支撑自己前行的力量、一种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力量、一种充满人性光辉的力量,我想这种力量就是向上向善的力量,传递着磅礴的正能量,

钟扬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6

植物学家钟扬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半年多了,人们感怀先生往事,也会追溯先生的精神来源。钟扬说过,“人不是因为伟大才善梦,而是因为善梦才伟大”。他做的很多事情都着眼于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哪怕自己看不到开花结果,也要把种子播撒在大地。

滴石上,不叫苦、不知痛,拥有这种态度,水真心付出,直至石穿。当下,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战役的的关键攻坚期,越是紧要关头,需要有一种干事业滴水穿石,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拼搏精神,选定了目标,就脚踏实地,一往无前,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冲锋,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

小树苗要经历暴雨、烈日、狂风的千锤百炼,方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有用之材。任何一项宏大的事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奋斗的过程。应有“功成不必在我任”的胸怀,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来,甘做铺路石,不计较个人得失,更不能追求面子光鲜实则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只要有利于长远发展,只要能惠泽百姓,再小再基础的事,都要全力以赴去做,以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而那些急功近利、缺乏打磨和锻造的,都无利于脱贫攻坚,无利于人民的美好生活。

滴水穿石,并不是一滴水所能完成的,而是无数个小水滴的共同杰作。在这个过程中,小水滴与小水滴之间不断接力、不断传承,不畏坎坷困难,冲破重重羁绊,一路勇往直前。只要坚持,微力也能攻坚;只要真干、实干、苦干万事皆能成功。干在实处,坚持不懈,让自己成为传承接力的一棒,让自己成为“滴水穿石”的一滴水,为决战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一份“水滴之力”。

钟扬走了,但精神还在。时下,我们应该继续践行水滴精神,应该继续给时代的进步送去火种,让这种精神蔚然成风,我让每一个贫困地方迸发出无限生机。

善梦者才杰出,打开有关钟扬的有关新闻,看到钟扬的相片,一幅笑容灿烂的模样,感觉和蔼可亲,给人一种正能量的感觉。

钟扬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7

"著名植物学家钟扬教授9月25日上午在__市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记得当时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正在下乡途中的我脑袋一震,赶紧找出电话给在学校的老师确认消息,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钟扬老师将他的一生奉献给了西部,在x大学期间,我有幸成为他的学生,听过钟扬老师的课,他是我最敬佩的老师,他甘于奉献、脚踏实地追求理想信念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名学生,也正是因为他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人格魅力指引着我不断前行。

"立业先立人,立人先立德"是钟扬老师一直奉行的教育理念。钟老师在学校开设了一门《生物学信息》的选修课,每到他上课时,学生总是爆满,钟老师经常在课程内容讲完后,跟我们讲他年轻时候的经历,并以此教育大家应当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即使在科研上不能有很大的建树,至少要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即使默默无闻,也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也正因为钟老师高尚的道德修养,使得他在学校一直是同学们最欢迎的老师,不管是藏族还是汉族,不管是学生还是同事,最喜欢跟钟老师交流,向他学习。

坚持不放弃是钟扬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他教导我们永远不要放弃对梦想的渴望与追求。钟老师平时工作很忙,有时晚上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还经常往返x和x两地,对身体伤害极大。我好几次看到钟老师在外出采样或者课间休息时吃药,但正因为他对高原生物学的热爱和梦想,他一坚持就是xx。钟扬老师用他的一生给我们上了最深刻的一课:任何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都要坚持不放弃,必定会为我们平凡的一生勾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甘于奉献可以说是钟扬老师一生的真实写照。在援藏的这十几年时间,钟老师几乎跑遍了x的每一寸土地,收集种子4000多万颗,为x种质资源库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还尝试为x引种"海岸卫士"——红树林,希望x光秃秃的海岸线能长出一片美丽的"红云".钟老师不管到哪里,都会尽其所能地帮助哪里的人。他还没等到x种质资源库建成,也没等到红树林长高长大,但他心中早已勾画出了一幅壮美蓝图。我悲痛于再也不能见到钟老师奔走的背影,但我忘不了他注视远方的目光,更忘不了他追逐的方向。钟老师虽已远去,但他的精神像一颗种子,深深埋在每一名学生心中,我相信:萌芽长出的每一个梦想和每一份拼搏,都带着钟扬老师的身影。

钟扬先进事迹观后感 篇8

今天我们10多个党员在党团活动室一起重新感受钟扬教授的对事业,对国家,对科学的炽热。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他坚持20--年学术援藏;他在复旦大学任教20--年;他是最会讲段子的科普达人;他是15岁那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33岁就已经是副局级,却毅然放弃所有的职级待遇,做一名普通的大学教授;他始终认为干事比名份重要。他说,人活在世上就要做事,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为社会做事,为时代做事,就是最大的意义。他还说,人生没有绝对,不必等到临终才来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个年龄段该干的事都干了,就不负你的人生".他的故事还很多很多……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再次听钟扬老师的事迹,又一次震撼感动泪目,钟扬老师对国家、对事业、对科学深沉的爱,成为他勇攀高峰、教书育人的原动力。他用有限的生命和时间,实践着伟大的理想和目标,追梦、拼搏、奉献,钟扬老师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勇于开拓、勤于耕耘,甘于奉献!

何以谈梦,何以谈追梦?"人生没有绝对,不必等到临终才来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个年龄段该干的事都干了,就不负你的人生。"的确如此,有时我们总是想得太多了,觉得还有很多事都没做,有时候,会为每天重复的工作,而感到迷茫,似乎看到一眼就能望到尽头的人生…看看钟扬,才让自己恍然大悟,我们总是担心得太多了,却忘了我们应该在我们这个年龄段把该干的事给干了,就不会辜负我们的人生。

钟扬老师的专业是生物信息学,但是他的研究并没有局限在这一领域,他的思考方式非常灵活,而且非常重视野外研究,他多次前往西藏就是最好的证明。

追梦,钟扬同志爱国,爱他的每一片土地。他的追梦故事感染了他身边的人,同样也感染了你我他。而作为一名基层学生干部的我们,我们也可以把我们身边的每一寸土地当作自己心爱的事业,用心为学生做事,为民谋幸福,也许我们会遇到困难,但只要我们的心扎在这里,就能把事情干好,虽然我们有时候不能很好的权衡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但只要我们找到合适的方法,相信同学总会理解,也能明白我们所做的一切,因为我们给同学树立了很棒的形象。

2012感动中国观后感 震撼的2012感动中国


2012感动中国观后感 震撼的2012感动中国

可以说,自央视举办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节目以来,总是给人振聋发聩的教益。

昨晚8点后,央视直播的《2012感动中国》节目,再次地震撼了我,让我着着实实地受到了灵魂的感染!

2012年“感动中国”的人物,又有他们各个的不凡、各自的伟大、各不相同的最感人之处!

当“感动中国”的帷幕一展开,一位位感天动地的人物,便依次出现在央视那宽敞红亮的大舞台上,光艳照人。他们中,有我们十分熟悉的英模人物,也有看似平凡而了不起的楷模。他们,实在太让人肃然起敬了。

在这些英模、楷模当中,几乎方方面面都为我们树立了新的丰碑。

在忠贞为国上,就有“纵死终令汗竹香”的科学家林俊德。他,为了铸就成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以智殉国,将自己的一生,完全奉献给了核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航空报国上,就有“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航空英模罗阳。他,为了国防的强大,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

在为国守礁上,就有“能受天磨为铁汉 ”的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他,位卑未敢忘忧国,大浪孤胆,在南海默默守礁二十年,为气象观测做出巨大贡献!

在为国为民上,就有公安部湄公河“105案”专案组英雄群体。他们不辱使命,出征东南亚缅泰老边境,终将杀害中国船员的糯康贩毒集团破获,告慰了逝者,彰显了中国尊严,打击了跨国犯罪!

在师爱育人上,就有“冰雪为容玉作胎”的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她,在车祸惨剧即将发生的一刹那,为救四名学生,失去了自己的双腿!

在当官为民上,就有“动人以行不以言”的“民工”局长陈家顺。他,为了保障农民工利益,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

在敬老行孝上,就有“孝更绝伦足可矜”的孝子陈斌强。他,面对生病母亲,坚持五年背着老人家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了行孝榜样!

在夫妻恩爱上,就有“清香传得天心在”的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艾起。为民疾苦,丈夫背着左腿残疾的妻子,坚持20多年来,在大山中为民行医!

在舍身为人上,就有“何处春江无月明”的十二岁女孩何玥。她,为了救治其他病人,在因病去世前,便决定把器官捐献给他人!

在思乡助人上,就有“悲莫悲兮生别离”的台湾老兵高秉涵。(观后感 )他,78岁了,备受思乡之苦之际,多次往返台湾与大陆,为上百位老兵带回骨灰!

在人间大爱上,就有“爝火燃回春浩浩”的农家妇女高淑珍。她,为残疾儿童受到教育,坚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了爱心小院!

《2012感动中国》的这些英模、楷模的事迹,实在是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了。他们不愧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我们的榜样。

《2012感动中国》的这些人物的事迹,记录着时代前进的足音,弘扬着中华传统的美德,倡导着良好的社会风尚,处处都在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使人受到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推动着我们形成学习模范、关爱模范、崇尚模范、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

《2012感动中国》的节目,已是越办越好、越来越有感染力了。节目直播时,通过视频“事迹回溯”、“主持人专访”和“颁奖辞”等环节强化,使得上述的英模、楷模人物,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广泛的社会影响,更加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更加集中诠释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与挚爱,更加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

《2012感动中国》的直播节目,实在是太好、太震撼人了。试想,当我们的眼睛盯着直播画面,耳朵听着主持人吟诵着对林俊德等的那“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的颁奖辞时,上述英模、楷模的高大形象、感人事迹,便对自己塑造美好心灵、提升道德素养、弘扬社会正气,必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同时,这为时代立标杆,为社会树楷模,让真善美的光芒照亮大家的心灵,也必将起到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

虽然,《2012感动中国》的直播节目,已于晚10点多钟结束了,可其震撼的效力,却久久地回荡在脑海里,让人深思、感慨的同时,我分明看到,美丽中国的到来,正越来越近了。

《功夫熊猫》观后感之三


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观后感。观后感是我们欣赏完一部影视作品之后的感悟和收获。在我们观看了一部作品之后,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去欣赏一部优秀的作品。有关作品的优秀观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功夫熊猫》观后感之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几天,我看了《功夫熊猫3》这部电影,看完后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做回真正的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有所作为。相信自我,不轻易放弃。

电影的内容是:天煞与乌龟大侠本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由于熊猫教会了乌龟气功,天煞很嫉妒乌龟大侠。天煞修练了500年,把乌龟大侠打败了,炼成了一块石头。天煞为了得到更多的功力,就把所有的大师都炼成了石头。熊猫阿宝被天煞盯上了,可就在这时,熊猫阿宝的爸爸出现了,当他们知道,天煞要把它们都炼成石头的时候,熊猫阿宝的爸爸说:“我们熊猫都会用气,只要你跟我去熊猫山上,学会后就可以打败天煞了。”熊猫阿宝与他爸爸一起去了熊猫山。可万万没想到,天煞已经来到了翡翠寺。他把所有人都炼成了石头,娇虎从中逃了出去,跑到了熊猫山。当他告诉阿宝时,全村的熊猫都害怕了,阿宝问爸爸什么时候能教他气功,这时才知道他们都不会,阿宝想:只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击败天煞!于是在那一段时间,他们一直在练自己的特长。天煞真的来了,全村的熊猫缠住了那些石头,但是,阿宝无法把天煞带入灵界,于是阿宝与天煞一起去了灵界。正当天煞很生气,要把阿宝变成石头的时候,熊猫村的熊猫为阿宝祈福,阿宝会气功了,变成了真正的神龙大侠,经过一番角逐,阿宝胜利了,他回到了熊猫村,把所有的大侠都变了原样。

没错,我们应该像阿宝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我的心中。同时我也从熊猫这种精神中想到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一年寒假,妈妈认为我读书方面很欠缺,便让我规定了读书任务。我听后十分不情愿,每次三言两语就没了下文。现在想起来都有些惭愧,和阿宝不能相比。通过观看《功夫熊猫3》,我明白了这些道理: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凡事都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机会,在以后的学习上,以阿宝为榜样,认认真真的走好每一步,争取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感动中国2013观后感


篇一:感动中国2013观后感

林俊德,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也是我最敬佩的人。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过我国核试验全部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在癌症晚期,依然以超常的意志力工作到生命的完结。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加入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的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了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5月31日上午,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又讲出了那句“我们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不久于人世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走向了办公桌,为他的生命谱写最后的华丽。

5小时后,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心愿。

临终前,林俊德要求:把我埋在沙漠。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篇二:感动中国2013观后感

昨晚8点,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感动中国2013》。在经历了一年之后,它又和我们相见了。

在这里,有为自己的战友守墓几十年的陈俊贵,有核潜艇专家黄旭华,有已98岁高龄还为病人看病的胡佩兰,还有原本是百万富翁的段爱萍,为了改善自己的家乡,最后没有房子住,流落街头,还有……

这里最让我感动的是刘盛兰和姚厚芝。

刘盛兰,89岁,在他73岁时,他偶然看见一条救助新闻,从那以后,刘盛兰就开始捐钱,他将微薄的工资捐出后,他就开始在集市上捡菜吃,过着贫穷的日子,被他捐助的学生都以为他是位富翁。刘盛兰虽然生活艰难,但仍想着去帮助他人,这种无私的行为真是大爱无边。

还有姚厚芝,她今年39岁,患有乳腺肿瘤,她为了她的两个孩子,绣了6.5米长宽0.8米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图共有127万针,姚厚芝每天绣17小时,绣了三年多,才把它绣好,她的手上磨出了老茧,她就是为了供孩子上学,最后她竟然连奖杯也拿不起来,这是怎样的坚持啊,爱就这样被一针一线的绣在了图上,这种爱的行为打动了我,我也被这伟大的母爱所深深震撼。

这些人都非常的平凡,但他们却用爱心、善举使自己变得不平凡,他们感动中国的行为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是我最好的榜样。

篇三:感动中国2013观后感

昨晚如约打开电视机,准时收看《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节目。

与往年一样的结果,在这个不平凡的“末日年”里面,又有很多已经死亡的“草根英雄”在感动着中国。他们有国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却都以不同的伟大事迹感动着这个麻木而又世俗的国度。

我看这个节目其实就是一个超级“催泪弹”,其威力堪比北朝鲜当局刚刚施行的那枚核弹,使人在刚刚过去这个喜庆的春节假期里,还获得有一个感受悲情的时刻。每一个获此殊荣的“英雄”其实都表演了一场悲剧,他们给自己的家庭带来的是永远的痛。一贯擅长煽情的央视就不能厚道点呀,能不能不这样矫情呢?在节目进行中,我一边观看一边猜想,我自己梳理了一下,2012年我又被那些人和事所感动过呢?由于是同行,我首先想到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还想到了“最美司机”吴彬,还有更多创造了许多“国之第一”纪录的人,尽管我这一票并不能有什么作用,并不能算数!

看完节目后,泪眼婆娑,还有一点遗憾,吴斌师傅为什么没有入选呢?按说吴斌师傅当时的行为其实是全社会都需要践行的基本准则,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大环境下。也许是由于吴师傅的英雄行为只有短短的几十秒钟。张丽莉老师如果凭借着对学生的爱心和工作的认真努力获得此荣誉,那将是多么完美的事情,只可惜她是坐着轮椅上台领奖的。

感动之余,我也有更深的思考:

1、精神的觉醒

感动中国到昨天就已经整整十一个年头了,其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让我们看到了国人一种从物质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转变。与发展迅速的物质水平相对比,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落后了太多太多,以至于被西方某些国家称为是“没有信仰的民族”。但是,感动中国的传承与发扬让我们看到了国人对道德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感动中国,其实是国人对优秀精神的一种寄托,是虚无缥缈的灵魂与现实接轨的媒介,是美好品质发扬传承的载体。

2、榜样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感动中国》,与其说是对道德模范、学术精英的嘉奖表彰,不如说是对崇高精神、优秀精神的宣扬与传播,当获奖者的事迹通过感动中国传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他或她俨然已经成为了亿万中国人的榜样,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与其说是被获奖者的无私感动,不如说是被他们人性中的那种真善美感化、激励,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们内心翻腾,化作一种独特的动力,使我们不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向他们学习,社会的风气因此而改变。这就是感动中国的力量,是榜样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

3、时间的流逝带走感动

每年都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人们选择坐在电视机前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心情似乎一直很沉重,眼泪总是停不住,但典礼结束以后,人们又恢复了之前的一切,内心平静的没有一丝波澜似乎人们把感动中国变成了一种情绪的宣泄途径,把一年的泪水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流干净,第二天重新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麻木不堪地活着,期待着下次感动中国。不信的话,可以扪心自问,你能叫出几位曾经感动过你的他或她的名字?大多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遗忘了吧。不管怎样,我希望被遗忘的仅仅是名字,是符号,而不是其背后蕴含的一种精神。

2013年我们大家都要好好地活着,而且还要继续受到感动。

《2014感动中国》观后感


《2014感动中国》观后感

———记刘盛兰老人

叶梓凌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这是山东烟台拾荒助千名贫困孩子上学的91岁老人刘盛兰的颁奖辞。

2月10日晚上8:00。2014年度的《感动中国》开始了,上场的第二个,就是令我流泪不止的刘盛兰老人。

刘盛兰老人的月工资只有300元,但他第一次竟然拿出50元去捐款,这对一个老人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

刘盛兰老人还坚持捐款,甚至他在城里的房子被大火烧光了;甚至要靠捡垃圾生活;甚至要把政府给他的补贴都拿去捐助贫困孩子,让他们去上学!

刘盛兰老人每次都捐,可钱都是从他的嘴巴里偷出来的,他每天的一日三餐都只有几个馒头或八宝粥,有时,还会把他从垃圾堆里捡来的青菜叶拿回家煮煮,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一个月里,他家最大的开销就是订报纸,因为在上面,他才能看到那些孩子需要帮助。

刘盛兰老人说:“我不是捐100元就够了,而是在我有生之年,尽量的去帮他们!” 刘盛兰老人之所以这样做,不就是因为他的内心充满爱吗?

刘盛兰老人告诉我们:爱可以支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精神境界!相信吧!有爱,就有希望;有爱,就有力量!爱在前方,路在脚下!

《2017感动中国》观后感


《2017感动中国》观后感
东庞村小学 杨晓俊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给了我很深的感触。每一个时代的页码上都站着一位我们的主人公,往下一页传递着信与真这两种质地机器坚硬的情怀。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情感更是弥漫着一丝真情的气息。深深呼吸一下,似乎它能深入到每个人的心坎里,沁如心脾,久久回荡着。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要有隐形的翅膀,发挥出自己的能量,创造奇迹。我想,真正的感动,的确伤感,可是它补心,并且化作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勇气。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能触碰你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善良坚强的活着。你,也就有了更多向前的勇气。
其实我认为,生活中,有太多太多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有了他们。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无法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也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中国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将越来越好!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一种充实感,支撑着自己。让自己受到洗礼。
这,正是感动的力量!

[推荐]《感动中国》观后感


为了满足精神需求,我们经常会看一些电影或者电视剧,想必大家在观影过程中,都很想与他人一同探讨情节。这时我们可以把学习到的新东西写在观后感上,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你对作品观后感的基本格式掌握了多少呢?有请阅读读后感大全小编为你编辑的《感动中国》观后感,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

我无意中翻起了感动这本书,里面的一篇文章题目吸引了我,使我有想看下去的想法。它三轮车上有大爱的翁——白芳礼。 74 岁的白发老人,为还要去蹬三轮车呢?是他没有生活来源,儿女不孝顺?都。白用他蹬三轮车的钱去支助贫困山孩子。白一共捐了 35 万。这可小数目啊! 1994 年,白又做了惊人的举动,他卖掉了家里的两间老房子,了一万多元,又向银行贷了些款,在天津火车站旁成立了自己的“支教公司,并自己每月为需要支助的贫困学生捐款 8000 元,达就自己去蹬三轮,借钱也要! 5 年后天津火车站整改,白的“支教公司”转眼了废墟,老人留下了眼泪。而他也老了,再也等不了三轮了。办?给孩子挣钱读书呢?老人在那年的冬天,硬是给人看了三个月的自行车,一角,两角,一元,两元,就凑足了 500 元,当他把 钱交给 老师时,老人很无奈的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再给孩子支助了。我最后钱。”老师拿着钱哭了。 20xx 年 9 月 23 日 早晨, 93 岁的他静静的。天津几千名师生和市民自发来为他送行。 想想贫困山孩子,再想想我们自己,好的条件不去学习,而吃穿上讲究。我们何不将用在吃和穿的钱省,将钱用来支助贫困的孩子呢?为社会做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呢?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

亲爱的,看完你51里面所有的日记,我心里好嫉妒里面的她,以前的你是那样的爱她,爱的那么真,那么的伤心!750字作文我知道你爱我,那就够了,以后我会在你的世界里淡化,我不想再让你为我而心痛。” 其实这是一道心理测试题,目的是测试应聘者潜意识里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这也是一个人不加修饰最本真的意识。

但是霍金并不气馁,他凭着自身的努力,成功了。读了这个故事,我认识到:生活中的不幸,是无法改变的,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同时也会使我们对生活有更多的体验。小时受点儿苦,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正所谓“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曾经在课外读过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爱因斯坦九岁前说话困难,别人向他提问时,他要考虑很长时间才能回答,为此他父母曾担心他是否存在智力障碍。

可是最后经过爱因斯坦不懈地努力,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读了这两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成就辉煌的人,他们走过的路无不伴随着一连串的挫折与坎坷,可他们勇敢地面对了挫折和失败,才有了最后的成功!这几天我读了《感动中国》这本书,受益匪浅。特别是霍金的故事激励我应该把磨难变成锻炼自己的好机会。这个故事是这样的:霍金是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终身教授,可是,在他21岁的时候,患上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逐步丧失了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成了一个动不了,也不能说话的残疾人。

但是霍金并不气馁,他凭着自身的努力,成功了。读了这个故事,我认识到:生活中的不幸,是无法改变的,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同时也会使我们对生活有更多的体验。小时受点儿苦,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正所谓“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曾经在课外读过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爱因斯坦九岁前说话困难,别人向他提问时,他要考虑很长时间才能回答,为此他父母曾担心他是否存在智力障碍。

可是最后经过爱因斯坦不懈地努力,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读了这两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成就辉煌的人,他们走过的路无不伴随着一连串的挫折与坎坷,可他们勇敢地面对了挫折和失败,才有了最后的成功!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3

自从我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里的周月华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够平静,我非常感动!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习并成功从卫校毕业,二十多年来,她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了他人的健康,她付出了一切,不怕辛苦。

看了这篇故事,我很感动,又羞愧,如果是我,我走遍方圆13平方公里,我早就累坏了。曾经有一次,我班的小杨他发烧了,但是,他却坚持上学,我知道了这件事,我问小杨为什么还要上学,他坚定地说:为了学习,我一定要坚持上学,请你不要告诉给麦老师听!我保守了秘密,我想:如果是我,我就会休假不上学。可是,在当天,小杨的秘密被麦老师发现了,不能上学了3天,小杨在休假这几天,常常打电话给我,问一下学习和作业的一些情况。

我想:我要学习一下小杨和周月华的品格和他们求学的渴望,周月华的坚强的意志,令我佩服,使我知道了做事一定要坚持到底,决不放弃!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4

感动中国是一个不一样的节目,它能让我们知道那些英雄故事,每一篇故事都催人泪下,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斌强。

陈斌强,一个伟大的老师,因为母亲得老年痴呆症走失寻回后,所以他决定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顾母亲5年如一日。他的事迹经过广泛传播之后,学校决定将陈斌强工作地点从乡镇调到县城。

看到了他的故事,我的眼眶里已经有泪水在打转了,我很佩服他对妈妈的一份孝心,虽然有诸多不便,但他还是一心一意,坚持一直背着母亲上下班,他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最深的话“孩子是可以等的,可是我妈妈,却没有时间等了。”让我顿时潸然泪下,我也在心里暗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孝敬爸爸妈妈,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看完后,我又在网上看了关于他的新闻,他在QQ空间里这样写道:“不过是一个儿子孝顺母亲,世间最普通的事儿,怎么就能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想来,也许是很多子女虽心里装着父母,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所以心存愧疚的缘故吧?”

张丽莉,一个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好老师,她爱孩子胜过爱自己。2013年5月8日,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现已逐渐康复。

我很感动,这时候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说的没有错,张丽莉老师的班上有一位同学,他超级不喜欢语文,张丽莉就特意在课堂上让他朗读课文,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微笑着夸他“声音有磁性,很好听”。一段时间之后,那名同学的语文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我觉得她很了不起,这时我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心!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5

她是一名听障人士,凭借读唇语考上清华大学博士,她叫江梦南,刚刚当选为“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

对她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着,“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时间回到29年前,在江梦南仅有半岁时,因为肺炎误用药物,导致她的左耳损失了大于105分贝,而右耳的听力则完全丧失,临床上被诊断为极重度的神经性耳聋。

虽然在她1岁时就配备了助听器,但听障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上课”对江梦南而言十分吃力,硬生生地听了几年课后,她练出了读唇本领。从此,江梦南开始了用观察唇语去“听”别人说话。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她考出了瑶族乡镇,直到考上了清华的博士。

在2018年,江梦南的困扰得到了缓解。研究生入学前,她在右耳植入了人工耳蜗,告别了26年的无声世界。然而,人工耳蜗只是解决了“听到”,但由于听觉中枢空窗期太长,需要坚持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来解决“听懂”的问题。

2021年试用集成腾讯天籁音频AI技术和腾讯会议远程康复功能的“美讯听宝”后,江梦南的听力康复变得更简单高效,听力康复效果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江梦南从未停止探寻“优化交流”的方式,她尝试在“美讯听宝”APP上,通过腾讯会议接受远程的听觉康复训练。这是腾讯天籁行动推出的首个集成“听力测试+AI辅听+远程听力康复服务”的平台,可提升单音节识别率66%。

3月3日晚,江梦南入选为“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就在同一天,也是全国爱耳日,腾讯天籁行动启动2.0升级,中国聋人协会、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社、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联通、腾讯公益、南方周末等机构共同发起“天籁听未来行动合作体”。

为了帮助更多青年听障人群的扫清听力障碍,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会议天籁实验室联合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天籁青年人才基金”,宣布未来一年内将为100位以上听障青年人才进行人工耳蜗手术补贴和听力言语康复补贴,使他们听得更好,说得更好,打破听力壁垒,扫除身份障碍,在各个领域施展自己的才华,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像江梦南这样的听障人士还有很多,他们仍在等待像天籁行动这样的科技公益项目救助,为生活带来新改变。”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理事、中国聋人协会主席杨洋表示。

如今已是厦门大学博士的赵蚰竹,在“天籁青年人才基金”的帮助下植入人工耳蜗。目前,蚰竹的盲听基本可以达到60%。尽管有些声音还听不太明白,但是它带来的新鲜、生动、丰富的声音让蚰竹非常兴奋。

随着“天籁青年人才基金”的成立,希望有更多的“江梦南”和“赵蚰竹”受益,扫除听力障碍,更好地向社会施展才华与抱负,实现自己的梦想。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6

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晚上,我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一年一度的《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2012年就悄无声息地到来,而2011年又成为了充满收获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涌现出了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人物,这些平凡的生命编织出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上演着一幅幅和谐的画面,谱写出一首首动人的歌曲。

被称为最美妈妈的吴菊萍,在生死攸关的一刹那,她毫不犹豫,本能地挺身而出,举起柔弱的臂膀,托起了小女孩妞妞,也唤醒了人们对传统美德的自觉;来自新疆的爱心巴郎阿里木,辛勤地烤羊肉串,又用赚来的血汗钱只拿出生活费便毫无保留地捐给贫困的学生,他自己都过着清贫的日子,却一心奉献;还有一名时髦女记者张平宜,她跨越海峡从台湾远道而来,心紧紧地系在了四川麻风村,她给了贫困孩子学校,给了教育,更给了他们希望

然而,最让我受感染的,是那位90后的女孩孟佩杰。5岁那年,父亲遭遇车祸,母亲将她交给别人领养,在新的家庭里,她不仅没能得到幸福,生活反而更加艰难。她的养母卧病在床,养父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一走了之,母女只能相依为命。她弱小的肩膀不得不支撑起这个家庭,担当起重任。当别人家的孩子在撒娇,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早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那时的她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未喊过疼听着孟佩杰养母含着泪感激地回忆,我脑海里仿佛浮现出一个柔弱的小女孩站在板凳上,顶着脚尖吃力地拿起锅铲翻炒的情景,心里不由得阵阵酸痛。孟佩杰每天起早贪黑,帮养母穿衣、洗漱、换尿布、为早饭,然后才安心地一路早跑着上学。晚上回家后,一大堆家务活等着她,服侍养母睡后,他才开始学习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就这样,孟佩杰在艰苦的生活中勤奋学习,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由于放心不下养母,她竟下定决心:带着养母上大学!

命运对待孟佩杰是残忍的,无情的,而她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以灿烂如花的微笑回报这个世界。她面对逆境,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硬是打败了厄运的痛苦。她的存在,成为养母生存的勇气。当人们对她惊叹不已时,她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而我,同为学生,常常抱怨作业太多,考试太多,学习累人,玩得太少;同为儿女,我又常常和妈妈顶嘴,总是看到妈妈生气又失望的表情,我也不想这样啊,却老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坏脾气冲撞妈妈。妈妈那因为我长出几根的白发,是那么的刺眼。今后,我也应该想孟佩杰姐姐学习,做个恪守孝道的女孩,不让父母生气,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感动中国》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一霎那间的震撼和感动,也给我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当我们扪心自问:身处于和他们一样的困境时,你是否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坚强乐观?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7

读了《感动中国》,读她的故事,一回回被她感动,为她折服。

邰丽华,这位无声的天使, 她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却用她自己独特的语言为国家赢得了巨大的荣誉;邰丽华,这位“美与人性的使者”,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声音,却用最美的舞姿震撼了世界,感动了中国;邰丽华,这朵无声盛开的鲜花!

看完她的故事,我的心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一闭上眼,满脑子就都是她的身影,使得我一次又一次打开书本,然而,她看似柔弱的外表之下,却藏着一颗异常坚强的心,并为此选择下一条看似最不可能成功的道路——舞蹈,没有音乐、没有节拍,只有教练的手,只有自己,只有日复一日的挥洒汗水,她,在向命运,在向生活挑战。当然,这其中的酸楚只有默默咽下,终于,不可能成了可能,她成功了。凭借《千手观音》,不仅让全国人民记住了她,也让海外友人,记住了她,她同她的姐妹创造的奇迹,再一次向我们证明:她们不是弱者。她们同样可以为国争光,在美丽的光环包围的时候,在热烈的掌声拥抱的时候,她只是谦虚地微笑、点头,那清澈明净的眼神似乎告诉我们,赞美的歌曲与她永远无缘,属于她的只有不懈的努力和优美的舞姿。

在我们欣赏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按排的优美舞蹈千手观音时,怎会想到表演的是21位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哑人,她们时而如孔雀开屏,时而如佛塔层层相叠,而那位头戴霞冠、身披金甲、仪态庄严却不失亲切的领舞人就是邰丽华.此时我们感受到只是笼罩在她头顶的绚丽光环,却想像不出一位听不见声音的人是如何去感知音乐的世界,去追赶音乐的脚步,这其中付出了什么?

努力的拼搏,使她终于有了展现自我的机会,15岁那年进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雀之灵》成了她生命中的第一次飞翔.在排练中,她几度让老师失望地摔门而去.为了能飞起来,为了登上艺术的殿堂,一个旋转动作,她要练上上千次,多少次练得晕厥过去.多么坚韧执著的女孩!

我们要学习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好学生。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8

她从小患上了脊骨髓血管瘤,动了3次大手术,她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一生。但她不抱怨老天对她不公平,也从不向病魔低头。她自学了4种外语,还创作了许多作品。张海迪就是这么一个坚强不屈、热爱生活的人。

霍金也是一个轮椅上的英雄。他在17岁以后患上了卢伽雷病。他想放弃了,但他又重拾信心,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不幸,继续刻苦研究。终于,霍金发现了黑洞。

过了几年,他又得了肺炎而接受了穿气管手术。他从此再也不能说话,并且全身瘫痪。但他仍不屈服,继续坚持研究黑洞。虽然霍金身体残疾,但他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他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你在街上碰见那个老人佝偻着背,吃力地蹬着三轮车,也许你不会看他一眼,也许你会用同情的目光看他一眼。不,你错了,你应该用敬佩的目光看他。这个坚强的老人就是74岁的白芳礼。他这么一个普通的老人,却资助了300多名学生,捐资助学35万多元。

他的第一次捐款是在1986年,他把仅有的5000元养老金捐给了学校。然后,他又把每个月600元退休金和挣来的十几元捐掉。想想这35万是怎么来的?是一分一角凑起来的啊!我想老人在风雨中吃力地蹬着车,在烈日下他不时用毛巾擦去汗水。这35万对一掷千金的富豪来说根本不值一提,而对他来说却是一笔巨款啊!白芳礼默默地为社会奉献,真可敬啊!这本书里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

这些人好像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一个个故事仿佛活了起来,让我流泪。相信这本书也能感动你,感动所有人。

喜欢《钟扬感动中国观后感之三》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感动中国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