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扬起风帆读后感1000字

扬起风帆读后感1000字

《种子 钟扬》读后感500字。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中外经典名著。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种子 钟扬》读后感5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近在读长篇报告文学《种子 钟扬》一书,本书讲述了新时代知识分子钟扬的奋斗人生。钟扬作为一名生物学家,胸怀报国理想,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不光如此,钟扬作为一名教育家,立德树人,爱生如子,甘为人梯,尤其是他作为一名来自上海的援藏教师,培养了一批藏族科研人才,而且为西藏大学申请到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等。钟扬老师从辞掉副厅级干部职务去复旦大学当个普通教师教书育人、又从复旦大学飞到世界最高学府西藏大学,当上了普通教授。在很多人看来,钟扬有点傻。对他来说,却是一次次追梦的过程。

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钟扬老师的种子梦使他克服高原反应,在青藏高原生活了16年,采集了4000万颗种子,交出了他的人生答卷。我们要学习钟扬老师追梦的精神,我们每个员工,好比种子,播撒在不同的岗位。只有生根绽放,才能使我们的钢铁森林不断壮大。为了我们共同的钢铁梦想,大家齐聚一起。在追梦的道路上,必定会经过许多荆棘之路。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披荆斩棘,克服困难,才能奋勇前进,攀上梦想的高峰。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安的种子读后感


安的种子读后感(一)

我的种子

任琴

我在听我的搭档星宇讲绘本《安的种子》,投影仪上每一张图片像定格的电影镜头,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本绘本以前读过好几遍,但以这样的方式读,更抵达内心。结束时我分享说:我觉得我就是安。今天听的过程里,我一直沉浸在深深地感动里,有挂着眼泪的微笑、有释然后的舒心、有自我洞察的喜悦。

读后最大的感受是:在适宜的时间适合的地方,种下属于你的种子。因为我们的春天都会来到。

只要,你,还记得,你的种子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故事里三个小和尚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老和尚把三颗"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分送给三个小和尚:一个名字叫本,一个名字叫静,一个名字叫安。我曾经也像急功近利的本,要第一个种出千年莲花。也像用尽心思的静,把种子种在金花盆里。所以,像本和静一样,我曾经也种死了"种子".而我也希望像安一样,有一天,和交给他种子的师父、和曾经一起种下种子的师兄弟们一起享受这个的画面:在"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地盛开了。"

我感受到了让我我感动的根源,感受到了我自己的状态:我在渐渐成为安。而安,是我这么久这么久以来的理想。

故事里有两条线:一条是拿到种子的本和静,只围绕"种种子"这一件事所做的各种徒劳无功的事情。一条是安,在每一个普通的日常里,除了"种种子",只埋头做当下自己要做的事情。这样的两条线,对比着我们每个人身处的"外在"和"内在".

"内在"是,我珍惜我的种子,所以我在接到手心里的那刻,把它放在了一个布袋里,挂在我的胸前,从此,没有摘下来。是我去集市买东西,遇到那个卖藕的人,他和我闲聊中,我就知道无论是千年的种子还是普通的种子,都要生长在适合它本质的环境里。是我扫雪、做斋饭、挑水时享受眼前小事的顺其自然,是我坚信理想在心,慢慢等待的喜悦。是我知道什么时间种种子。

什么时间就做什么事。悠然地做事,安静地和自己在一起。于是我的内在就让我和我自己连接起来,也和自然连接起来。

总有听我讲课后的朋友说,你说的真好。

我微笑着说:能说出来的好,是因为我先做出来了。

《安的种子》读后感(二)

杨惠合

从孩子出生第七天开始,我们就开启了亲子共读的时光。在这1642天里我们一直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阅读。孩子从无意识输入到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形成习惯。一路走来,从没真正执笔写过什么,今天有幸成为小黑鱼绘本工作室的学员,为了如期交作业提笔写离开学校后的第一篇读后感。真是没有压力就没动力啊,为了能如期完成作业豁出去啦。

第一次读 《安的种子》时应该是在一个微信公众里,当时并没有细读而是快速浏览,对故事里的精美画面没有多大印象,而三个人故事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时我的孩子只有三岁多,个人认为目前自己的孩子不太适合阅读这本书,就没有去更深入的细读。不过《安的种子》一直在我的书单里,我在等待,等我的孩子适合时我们一定会一起阅读《安的种子》。

今天读《安的种子》是在逗妈的建议下,找个安静的时间,在一个安静的环境,慢慢品读这本安静的书。拿起书,仔细看着封面,在漫天飞雪的寒冬里,一个小男孩手中捧着一颗种子,从男孩专注的眼神里看出他很珍惜这颗种子,仿佛在思考着这颗种子的最佳播种时期。打开书的内页,一棵光秃秃的大树映入眼帘,作者好像在暗示我们天寒地冻,冰封大地,动物冬眠。此时不是播种的最佳季节。

在一座庙宇的大殿里,坐着本、静、安。师傅分给他们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你们去把它种出来吧。"

拿到种子后……我第一个把它种出来!本想。

怎么才能种出来呢?静想。

我有一颗种子了。安想。

本跑去寻找锄头。

静想要挑出最好的花盆。

安把种子装进小布袋里,挂在自己胸前。

等了很久,本的种子也没有发芽。

等不到种子发芽的本愤怒的刨掉了地,断掉了锄头,不再干了。

我一定会种出千年莲花来。静想。

雪下大了,我先去把庙门外的雪扫一下吧。安想。

静将选好的金花盆搬来,放在温暖的房间里。

安接着清扫门前的积雪。

静用了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小心的种下了种子。

安和以前一样做着斋饭。

静的种子发芽了,静把它当成宝贝,用金罩子罩着它。

清晨,安又早早去挑水。

静的小幼芽因为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几天就枯死了。

晚课后,安像往常一样去散步。

春天来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种下了种子。

不久,种子发芽了。安欣喜的看着眼前的绿叶。

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的盛开了。

故事中的本,静、安三个人代表了三种性格特点,本是一个性情急躁,急功近利的人。做事没有考虑后果,种子能否种发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否"第一".静是一个性情细腻,华而不实的人。做事细腻过于谨慎对种子无微不至,但是他错过了季节,导致种子成长出来的幼苗枯死。安是一个性情平和,淡定踏实的人。安则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事物,知道万物皆有时,生有时,长有时,衰有时,亡有时。他掌握了大自然的发展规律,等待合适的时机栽下种子。最后只有他的种子长成盛开的千年莲花。

世间万物,都有着它本身的发展规律,我们应该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其实教育也应该如此,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孩子的年龄、心理、生理等特点,遵循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让孩子自然健康的成长。

《安的种子》读后感(三)

——播种自己,曼妙人生

"播种一种想法,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你我本是万千世界中的沧海一粟,在这片人生旅程的沃土上,我们播下了抒写美妙人生的誓言,用满腔的热情和信念去抒写美丽的画卷。

——题记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当一粒种子选择亲吻大地的那一刻,他就开始了与大地相容一起经历风雨的洗礼,一起感受成长的欢喜;当我们带着第一声哭啼向世界宣告我们的存在时,你我满心好奇得踏上播种自己人生的未知之旅。对于这个世界,对于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我们犹如那颗"千年莲花种子"般无物可比。沐浴着父母无私的关爱,我们犹如雨后的春笋般茁壮的成长,无忧无虑。当有一天,我们在懵懵懂懂中听到了一个词"自己",我们开始在好奇和新鲜中寻找并探究"我要做怎样的自己".我们开始有了打造自己的想法,开始学会了在跌跌撞撞中认识自己,并且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己。

世界因为千形百态的万物而更加美丽动人,人生因为丰富多彩的经历而更加绚丽多姿。老和尚的三颗千年莲花种子分别给了三个小和尚"本"、"静"、"安",三颗一样的千年莲花种子因为不一样的种法收获了不一样的命途。本的急功近利,静的循规蹈矩,安的从容淡定,安然等待。小故事,大人生。当我们一起在沐浴夏天的清凉,欣赏那满塘盛开的动人的荷花,呼吸那沁人心脾的花香时,我们是否会静静的思考:这三种迥然不同的结局,千差万别的心境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小缩影呢?

《一粒种子的旅行》读后感200字


《一粒种子的旅行》读后感200字:

《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真好看,主要是讲种子旅行的事,让我知道了很多关于植物的知识。

我知道种子可以靠小鸟去旅行,可以靠动物的皮毛去旅行,还可以靠风去旅行。

有些种子的样子很奇怪。有些种子还会飞,比如蒲公英。猪殃殃是什么植物?我真想见一见,不知道有没有毒。还有,我特别想研究石榴,因为我很想知道石榴果实里面的汁是怎么形成的。妈妈说:“等你以后长大了,看更多关于植物的书籍就会明白的。”我很期待哦!作者:田梓铭

点评:田梓铭小朋友,你真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好孩子。更可贵的是,你能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并且能用通顺、流利的语言把自己的读书感受写下来,老师被你的聪明所折服,继续加油吧,小宝贝!

《晨读10分钟》读后感400字


《晨读10分钟》读后感400字:

从一开始磕磕绊绊地阅读到后来能够通顺地阅读,这个过程不仅给孩子树立了榜样,自己也得到了不少提升。感谢孙老师的用心推荐和先进的教育模式。

这本书非常全面地介绍了如何让讨厌学习的孩子成为一个高级读者并爱上学习。

文章第一部分从“为什么要晨读10分钟”到“晨读10分钟创造的幸福教室”,让孩子们学到了“如何沉浸在书中”、“变得好问”、“爱上写作”、“发现学习乐趣”……

第二部分主要讲的是家庭和学校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引导爱读书的孩子从初级读者到高级读者的78个策略。最后的附录是针对不同题材、不同状况、不同年龄段的阅读方法。

书已经读完一周了,最近一段时间感觉孩子有些进步,但觉得还不够,因为书中有很多方法都还没有实现,只有学以致用才能体现这本书的价值。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怎样才能优秀呢?就像书上所说离不开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学生三者齐心来努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快乐,家庭才会更美满,校园才会更幸福。作者:魏子晨

《晨读10分钟》读后感600字


《晨读10分钟》读后感600字:

从儿子九月份入学到现在已三个月有余。自从孙校长倡导大家开始晨读。我们由刚开始教育孩子的一头雾水,到现在的游刃有余,全都是坚持晨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学习前的准备活动既不是早餐,也不是音乐,而是读书。”每天早起晨读10分钟进行课前热身,唤醒大脑。

通过7周的坚持,无论从孩子身上还是父母方面都有了质的改变,让我们都受益匪浅。

一、孩子身上体现出的优点

(一)每天会按点起床,洗漱完毕后会直接坐到书桌上开始晨读。

(二)在晨读时能找出多音字、形近字,画出词语、儿话音、标点符号等相关信息。

(三)在学习中对题目的理解有所提高。

(四)在平常交流时能用上平常所阅读时用的词语。例如:有一天放学上楼时,儿子突然和我说爸爸你看我纹丝不动,摆出了一个不动的动作,说爸爸我纹丝不动了。不知理解怎么样,但在这种情况用上了这个词是没错的。晨读让孩子无形中丰富了语言积累。

(五)每天的坚持已逐渐成为习惯。现在几乎不用大人督促就能自觉地读书学习了。

二、父母的收获

(一)早晨不用费力地喊儿子起床了,只管洗漱做自己的事就可以。

(二)通过晨读孩子注意力有所集中。在家里听父母,在校也能够更好地倾听老师的讲话内容,而且也会养成认真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三)和儿子聊的话题增多了。我们会聊拼音、词语、书中的人物,也会聊每天的收获和进步,亲子交流有了丰富的话题,融洽了亲子关系。

晨读10分钟,世界大不同!我们会一直坚持晨读下去。通过这段时间的坚持都有这么多的惊喜,那以后的惊喜会接连不断!期待精彩,一起加油!作者:王俊程

相信《《种子 钟扬》读后感5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扬起风帆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