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

《做温暖的教育者》(精选读后感)。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当我们踏入小学时,就已经开始识字读书,也可以阅读最简单的书籍。当我们在读完一部好的作品时,心中难免会有一些看法以及见解。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在读过的书籍中你最喜欢看哪一本书籍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做温暖的教育者》(精选读后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富县北教场幼儿园王潇无独有偶,在我园的教师阅览室里我看到了这样一本书《做温暖的教育者》,不由自主地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发奋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能够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带给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我希望自己也能够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尝试做一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让孩子们都有一定的收获,让孩子们拥有一个精彩的童年。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600字延伸读

《做教育的清醒者》(优质范文)


从教时间以久,总觉得有些难以言说的疲惫,甚至逐渐退去往日的激情与自信,这是很可怕的一种现象。近段时间,我认真拜读了厉佳旭校长所著的《做教育的清醒者》之后,内心遽然开朗起来,对教育事业亦有了愈发深刻的理解,颇受教益。

《做教育的清醒者》一书用最为平实的语言,阐释了理想的教育状态,引述了许多教学中的真实案例,涵容了德育、体育、智育、美育等等方面,也提出了理想老师的各项标准。在书中,作者用亲切的文字传达了理想教育的深刻意义,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解答了我的许多困惑,引起了许多共鸣,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信心!其中,“当我们把自己当作一个单纯的教师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教师职业的真正意义,正在于对他人的成长特别是对学生的成长有所帮助”,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让我深刻地检讨了自己,并给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首先,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有自信,要充满激情,要有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面对学生时,不仅仅要教给他们书本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影响学生。比如在幼儿教学工作中,并不单单是教学那么简单,由于幼儿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我们教师必须要清醒地面对自己,小到一个字的读音,大到每个字的用法,都不应该简简单单地为教而教,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会变通和创新,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理解、快乐成长!面对所有的学生,要对他们一视同仁,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教育学生。恰如书中所说,教师只是凡人,要让教育回归常识,面对学生,拥有强烈的自信很重要。

其次,作为老师,一定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责任心。教书育人的深层次含义就在于一个“爱”字。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老是因循守旧,千篇一律,而是要激发自身的创新精神,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去充实自我,要用心去尊重每一位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去制定不同的教育策略,要学会在工作中找寻乐趣,用爱心去对待学生,用爱心对待工作。就如幼儿教学一般,由于是启蒙教育,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学习,且有抵触情绪,于是不能强加给学生死命令,而是要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学习的乐趣。恰如书中所讲,教师要每天自省,多一些担当,多一些执行力,始终保持理性的大脑,认真审视批判自己,和学生们一起成长!

最后,作为老师,一定要勤劳公正,拥有不断否定自己的勇气。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有“教到老,学到老”的勇气,不能单纯地满足于某一个阶段的小成绩,而是要扎扎实实地从基础做起,向身边的老师学习,勤于反思,触及自身的痛处,不会失败找借口,不抱怨困难和挫折,始终保持一种痛觉,如是才能成为一名清醒的教育者!

《做教育的清醒者》既阐释了标准,又教予了方法,让我坚定了教育信心,提升了教育意志!今后我会努力摸索实践,用真心去教育好自己的学生,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教育的清醒者!

《木屋下的守护者》(精选读后感)


《木屋下的守护者》读后感600字因为喜欢小猫和小狗,去年生日的时候妈妈送了我一件礼物——《木屋下的守护者》,一本至今让我百读不厌,深深感动的书,这本书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是花斑猫的故事。故事中花斑猫一开始被主人抛弃,流浪街头,我心里难过极了,真怕她从此无家可归,后来看到她和老猎犬兰杰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并且还生下了帕克和莎宾,一个猫妈妈带着猫宝宝和狗爸爸一起生活,相互关心,相互照顾,相互温暖的的片段,我不禁为她感到高兴。但是当小猫帕克和妈妈一起被猎人针鱼脸丢进河中,猫妈妈为救小帕克而溺水,我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的流了下来,猫妈妈太可怜了,用尽她全部力量,一边急急地把小帕克推到岸上,一边急切的嘱咐和不舍而又绝望的神情,只为了小帕克能继续活下去的悲情的画面循环在我脑海中闪现,无数次我都假想成自己化身超级英雄,要是可以挽救猫妈妈,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最终猫妈妈还是被水流冲走了,消失了……但是小猫帕克却因为妈妈而收获了勇气找到了姐姐莎宾和老猎犬爸爸。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母爱的伟大,在危险面前不顾自身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这是多么无私,多么伟大的爱!想到自己的妈妈,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生活中处处为我着想,好吃的总是留给我吃,把最多的爱都给予我。我想对所有小朋友说:我们沐浴在母爱的阳光下,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育我们长大,她们给予我们的是无人能及的无私的爱,让我们好好珍惜,心怀感恩!

《生命教育》(精选读后感)


假期,我读了《生命教育》这本书,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有人会说,是聪明与智慧,有人会说,是家财万贯,其实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

而在我们的生命中,有着特别的,丰富的情感。哭,笑?既然你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感觉,那么,就应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但是,哭与笑不同。眼泪真的很奇怪,它会使人们拥有多种复杂的情绪,让人们难以揣摩与分辨。幸福?痛苦?其实,眼泪也是一种幸福!哭泣不一定就是软弱、无能、可怜的表现;微笑也不一定就是快乐、开心、幸福的标志。自己的心境只有自己最清楚,别人再怎样说,也不会代替自己。所以,不要掩饰我们的情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难受就难受,开心就开心!流自己的泪,让别人说去吧!

仔细想来,我已记不清自己有多久没有痛痛快快地哭过了。不该哭,不能哭,也不敢哭,为了种种理由,我最多让眼泪在眼眶里打几转,然后让它们自然蒸发,我常问自己:“我还会哭吗?”哭,究竟是不是坏事?哭是情绪宣泄的重要方式,但大人们却总是说:哭,是无能的表现;哭,是心胸狭义的证明。考试考砸了,不能哭,要寻找失败的原因,争取下回考好;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能哭,生活不相信眼泪,只要努力,办法总是会有的;和同学相处中受了委屈,不能哭,不是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吗?

可是,我想,哭不也是一种心情吗?既然高兴时能笑,为什么痛苦时不能哭呢?哭也是一种率真,哭,也是一种享受。于是,我暗暗地告诉自己,想哭就哭吧!假如明天遇上可哭的事情,我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哪怕哭得天崩地裂,哪怕哭得乾坤扭转。让泪水冲去所有的忧伤,所有的委屈。那时,自己的心情一定能会重新明朗起来的。

书中也说到,流泪,其实也是一种特别的幸福,因为它宣泄了心中的不快,让心灵重获温暖。学会流泪!对自己,何必太过苛刻。让自己或微笑,或流泪,随心而动,那样,我们会更加的成熟,快乐。

雨过天晴,天会更蓝;泪水过后,心情会更舒畅。生命,就要活得与别人不同,要快乐,要满足。

幸福的时候,我喜极而泣;伤心的时候,我泪流满面。

生命,就要与众不同,就要自由自在,就要活得精彩!

《我的教育理想》(精选读后感)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暑假中,我细读了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作为一名教师,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这样写到: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这一句: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朱教授说的好,“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未来的教育家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我们要真诚的热爱学生,才会在愿意与你交流,乐意与你一起分享学习和生活的快乐。我觉得教师爱学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相信每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探索,是他们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在和他们交往中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生活的烦恼。也最终让你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要相信一份耕耘总会给你成倍的回报,只是有时候你的付出不会马上见效。但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我想,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先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总是要求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不行了,而应该是一条河,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惟有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而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让自己充满活力。一个理想的教师,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多写一些教育感悟。我想借用朱教授的一句话: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今后,我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用我的爱心,用我的努力,用我的激情耕耘在教育这片土地上,是自己成为一名理想的教师。

《做最快乐的读书人》(精选读后感)


为快乐而读书

-------《做最快乐的读书人》读后感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我读了很多书,其中《做最快乐的读书人》这本书我尤其喜欢。

故事里的小明是一个喜欢阅读的小男生,读书的时候,他总是很快乐。但在成为班级“读书角”的擂主之后,他就陷入了保住“擂主”的怪圈中。他不停地阅读,弄得自己很累,甚至影响刷牙、洗脸、睡觉,成了一个“书虫”。最终,阅读没有了乐趣,也没有把书读透、读懂。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奶奶通过比赛的方式让他明白了,阅读的目的是让自己更快乐,所以他重新回到了快乐的阅读中来。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喜欢上了读书,无论是只有图画的漫画书,还是纯文字的故事书,我都喜欢。在书中,我跟随主人公的步伐,走过不同的国家和城市,了解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也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老师说这叫“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在书中,我感受着主人公的思想,故事好像发生在自己身上。有时候看到好玩的故事,我会不管别人的目光,自己哈哈大笑起来。有时候看到主人公受了委屈和冤枉,我又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流泪。那种全身心投入的感觉,真是令人着迷。但是自从上学期我被评为学校的“阅读之星”后,我的阅读就似乎带上了功利性,总是强迫自己多读一些书,多写一些阅读卡,还会因为担心看的书不够多而不肯按时睡觉,躲在床上偷偷看。读书的快乐不再来源于阅读本身,而是来自于多读书的成就感,来自于同学们羡慕的眼光,来自于爸爸妈妈的笑容和老师的表扬。我也像小明一样失去了阅读的快乐!

直到看了《做最快乐的读书人》这本书,我才发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决定要像小明一样,回到快乐的阅读方式中来,在阅读中吸收知识,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思想,在阅读中得到快乐。于是我开始放慢读书的速度,只为快乐而读书,不再管自己是否能当上下一次的“阅读之星”了。渐渐的,我发现自己又爱上了读书本身。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古人说得真好,我们应该把书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高兴地和他们一起玩儿。为快乐而读书,我就是最快乐的读书人!

《学雷锋, 做有道德的人》(精选读后感)


从小事做起致力做“有道德”的人

当收到《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时,知道一定是本有价值的书。我们在老师的熏染下,经常读些有益的书。读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能给人以无尽的启示和力量。健全的人生需不断立美逐丑,看了《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这本书,我就像游弋于闪闪烁烁的雷锋星座之间。

捧着书,看着书中编者结合雷锋、他人讲到“从小事做起”的一个个事例,是那么熟悉,仿佛一面镜子可以映照自己的心灵,使我的心灵得到洗礼;每一段故事都有值得思索的东西,让我为之细细品味: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少年。只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难。做了,周围的人就会高兴,就会喜欢,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容纳、支持、帮助,自己也就更容易成功和快乐。雷锋就是这样成长的,我们也可以这样成长起来。

在家里,我学会自理不让爸爸妈妈操心。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每天工作很晚才能回家,有时爸爸出差好几天都不能进家。记得寒假里爸爸妈妈出差到北京,我独自一人在家,每天按时作息,我动手煮饭、煮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觉完成好作业……我自己当家,我快乐!我还帮父母分担了一些家务,平时完成学习任务了,发现垃圾满了我就主动去倒;发现地板有灰尘我就去扫;发现房间乱了我就去整理……我还学会关心父母。妈妈生病了,我赶快跑到附近的药店帮妈妈买药;爸爸下班回家,口渴了,我就帮爸爸泡上一杯热茶……

在学校,我从小事做起。在班里,我每天为班级做点事,把扫把、拖把归位;捡纸屑、整理讲台;将课桌椅摆齐……在学习小组里,我和同学结成对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当同学遇到难题时,我就和他分析、讲方法,攻破难题;我积极组织小组成员交流讨论、踊跃发言……关心班级是我的快乐!学校开展了“小卡有情,大爱无疆”“爱相随”帮助困难小伙伴的活动,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的捐出自己的压岁钱,有的捐出自己的零花钱,1元、5元、10元……我也献出了爱心,帮助他人是我的快乐!

在社会,做个好少年。我在书上、电视里、报纸上看到郭明义、李影、曾庆香等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我深深的记住了他们的名字。我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个当代的“活雷锋”。在学校“洒扫应对”实践活动中,我积极响应少先队号召,走进敬老院帮爷爷奶奶打扫卫生、聊天谈心、表演节目……关心老人是我们的快乐。

积跬步,以致千里;汇小流,以成江海,学雷锋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学雷锋变成生活习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相信《《做温暖的教育者》(精选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