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论语

读书笔记论语

优秀!论语的读书笔记怎么写最新模板 4篇。

论语的读书笔记怎么写(篇一)

我的爷爷由于父亲早逝,只读过两年私塾,但是他却一直坚持看书,阅读一切能接触到的读物,最重要的是不耻下问,我记得当时他七十多岁的时候看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问题还是总是询问我们,虽然他有点孔乙己式的思想行为,喜欢“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是很重视子女的教育,所以父辈们都接受了在当时很好的教育,虽然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没能上大学,可是这个思想却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父亲由于没能被推荐上大学留在了农村,但是他也没有随波逐流,不断学习农村新的种植技术,村子里每次使用新的种子、农药、化肥都是他引领的,好多人经常过来请教他怎么做,他都很热心的讲清楚注意事项,四十多岁的时候还去报班学习农村财会知识想努力做好村里的会计。他尽最大的努力供我和哥哥读书,当时村子里嘲笑父亲说“花费那么多钱读书,都可以养老了,那么辛苦干什么,尤其是那个女儿”,可是父亲从来没有动摇过,也许他想在我们身上实现他没能完成的梦想,也许是读书打开他开阔的思想,那时他就经常说:“你们学到什么时候我就供到什么时候,哪怕留学我也尽力供”。曾经我的高中老师还有同学的爸爸(市里组织部长),问过我爸爸是做什么的,我说农村种地的,他们都不信,觉得气质谈吐都像一个有学识身份的人。是的,我想这就是不断学习带给他外在的修养,虽然生命短现,可是村里人提起他很多都说:“我就佩服他一个。”我时常想起,如果他能好活到现在,也能很快适应科技的快速发展吧,可惜我没有继承他的优点。

刚毕业时上班的公司老板是研究生毕业,做的也是相关专业,他经常和我们一起到工地做事,他的专业知识很强,我们很佩服他,他也知道这一点,可是有的时候真正动手做事的时候,他还是会问那些没有学历的老师傅“这个是怎么做的”,他也没感觉丢脸或怕别人看地他,这就是强大的自信,所以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积累更多的经验。而我(相信有些人和我一样)因为不自信,又由于从小到大经常听到的是我怎么聪明,上班后也是说我学东西快,反而在不懂得时候不敢问,使自己失掉很多进步的机会。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学到新知识,明白很多道理,找到进步的动力,放飞自己的心里,所以说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

论语的读书笔记怎么写(篇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每当我朗诵起《论语》时,都会感叹古人的智慧。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她经历过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书法、皮影、戏剧等,数不胜数。

《论语》是众多父母要求孩子阅读的书籍,可见《论语》多么受重视。当然,我的妈妈也不例外。三年级时,妈妈不辞辛劳地把我送到椒江去读《论语》,天天读,一天读六小时。那段时间虽然很枯燥,但我却渐渐喜欢上了《论语》,因为它能使我感觉到古人的智慧。一句句论语,是孔子一生做人的道理,他告诉我们“要像君子一样,不能和小人一样”;一句句论语,是孔子总结出来的学习道理,他告诉我们“学了的知识要巩固复习,这样也可以当老师了”;一句句论语,是孔子让我们明白做人要有礼貌的道理,“礼仪要能够斟酌损益最可贵”……《论语》可以读得抑扬顿挫,也可以读得有声有色,总之,读《论语》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

其中,我最喜欢“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宽阔坦然,而小人,也就是没有品德的人,却每日烦恼缠身。它告诉我,要做君子不做小人,难道有人想做每日烦恼缠身的人吗?不会有的。这也使我想起曾经历过的一件事。

一个中午,我们班邱同学小心翼翼地拿着水杯,放在我的桌子上,拧开杯盖。只见他将水倒进杯盖里,不知怎么就洒在了我的练习本上,湿了一大片。我一下子怒了,对他喊道:“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毛手毛脚的。”等会儿练字时,墨水写到上面就会染开,根本看不清字迹,老师评等级时就会差一等。我心中的怒火越烧越猛,真想发泄一下。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了目标——邱同学!我想要好好“教训”他,于是,气势汹汹地向他走去,正要向他开启“唠叨”模式时,心中却蹦出了“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句话。不行,我要做君子,我要包容他,不然《论语》就白读了。我慢慢压下心头怒火,回到了座位上。

如今,《唐诗》、《论语》、《大学》等这些中国经典著作已经流传到了国外,外国人很佩服中国古人的智慧,有些国家甚至建起了孔子学院。外国小孩都背起了中国古代文学著作,那我们身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人,是否更应该捧起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身为祖国的花朵,更应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阅读《论语》,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阅读《论语》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论语的读书笔记怎么写(篇三)

这个问题现在突然问自己,还真不好回答。快四十的人了,现在想起来读这本书,是不是太晚了?这本书可是古时候小孩子就开始读的书,甚至是倒背如流啊。

没有办法,谁叫我们这一代人是在五四运动和文革打到孔老二之后才长大的,原来的教育制度里,缺少聆听孔老二教诲的机会。所幸的是,现在还没有到老糊涂的时候,还是来得及把这一课补上,甚至可以说是为我们的下一代去读。

社会上开始流行读国学,我也赶个时髦吧。

其实至少是在15年前,我就已经读过论语,可是当时读过就过了,没有想过什么。在后来的读书生涯里,也经常碰见过孔老夫子的身影,可从来就没有往心里去,直到最近两年,才开始逐渐对孔子有所兴趣。

10几年前最先开始是老子的《道德经》,然后是南怀瑾的《老子他说》,最后是《论语别裁》,突然对孔子产生了兴趣。再加上现在有些言论对孔子的思想提出了复兴的意思,我也不能落在后面,得加油啊。

很多人对现在社会的一些现象不满,提出了只有孔孟才可以挽救时代的危机,特别是金融风暴后,这种言论日益蔓延,我就想看看孔子是不是真的是时代的救星。

以前读历史的时候,对汉朝有些了解,这是个在中国很有特色的朝代。秦国以法治国,统一了中国,从现象上看,好像是法家战胜了儒家。可是秦朝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刚下了台。

汉朝接替了秦朝的统治,可汉朝开始并没有采纳儒家的思想,相反,采取了另外的道家思想,这也是当年和儒家争鸣的又一大门派。只是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才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就有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

在以后的两千多年的历史里,儒家思想几经沉浮,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要不是五四运动和文革的打到孔家店,也许,我们现在的教材里会有很多的孔子言论。

现在的中国,也是经历了100年的磨难后才新兴的国家,经过了70年的发展,国力渐渐强大,像极了汉朝。看上一个70年,我们也经历过汉初的艰苦朴素,现在好不容易有了点积蓄,是不是就和汉朝一样,开始要搞搞孔孟思想了。

这个问题要等我看完书才说。也许看完书也不知道。先试试吧。

第一次正儿八经的看论语,是在看完《大学》和《中庸》之后,严格按照子程子说的,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指《大学》)存,而《论》、《孟》次之。

看完以后,有了个疑问,书里说的话我都懂,没什么难的,空洞的很,不就是一些大口号吗?什么要孝啊,忠啊,信啊,这谁都知道。这样去喊口号,我也能写《论语》,说不定我的口号比孔子的还要响,还要全面,毕竟我们还喝过洋墨水,见过美国,英国,德国啊的一些文化,地方没去过,可总见过猪跑吧,喊一句真善美,谁敢说我不对,就是和全地球的公民做对。

回头一想,如果真的这么简单,这本书就应该早就被中国文人烧掉了,怎么会成为官方的教材。中国古文人一点的不笨,比现在的人聪明,中国的古文化中的东西,现代人都不一定搞得懂。看来是我没有搞明白,再来。

又读了好多遍,看了看什么朱子的注啊,郑玄的注,程子的解啊,还有一些大师们的解啊,说实在的有些地方也没有完全明白,总觉得这本前言不搭后语的语录,太杂,太乱,不知道该怎么去把它联系起来。

看样子还是没有弄明白,再来。

又读了好多遍,这一次又翻看了很多人的论语的理解,渐渐的开始有些体会了。可是体会这个东西,有时候在,有时候不在,当时想得好好的,过了几天,就忘了。看来,功夫下得不够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把读书的体会都写下来,以后读着写着,说不定就有那么一天,来个豁然贯通呢。

自古书生指点江山,多半是胡扯,只有是学到位的人,才可以看清楚世间的恩恩怨怨,我就把这当作一个目标吧,希望自己能有那么一天。如果到不了,就当是多学点,自娱自乐做个秀才吧,在家里教教儿子,和老婆吹吹牛,以供笑谈。

论语的读书笔记怎么写(篇四)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老夫子的经典传世之作—《论语》,这部包罗万象,诠释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经典作品,令人无一不回味无穷,否则,何以留芳千古,为世人所称道呢?《论语》之所以称得上是经典,是因为它将中国的国宝级别的人物——孔丘,所言所行完完全全的记录了下来,真正的讲述了中国千年以来所传承的正统学派的真谛,而且,其中大部分还被现代华夏儿女所沿用着,不失为历经风霜而留其真谛。

《论语》讲学:《论语》首先就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学习。学,不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人若是只懂得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话,蛮不讲理,一无是处,那么,这个人就在这个世界上只起到了绿叶的作用——衬托红花。《论语》首先就告诉我们一个铁铮铮的事实,人要学习。

首先要有兴趣,再者就需要恰当的`方法,最后,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的动力。《论语》讲孝:孝道,在中国古代至今天都占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在这部著作之中,也毫无疑问的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人不孝则非正人君子,此类人鲜矣,《论语》大概一半左右都牵扯到了这个“孝”字,正因如此,后被公认为百家之正统的儒家学派把孝道推广的非常广泛,巩固了孝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论语》讲政:政治,自古以来一直才是世界上真正占据主要地位的事,论语中对待政治,主讲一个子——仁。

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但不知为何,儒家的政道并未被自古以来的各大王朝用于主要政道,实是一件痛苦之事。

论语,作为我们华夏民族不可磨灭的传统著作,虽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我们的大部分习惯已经在儒家思想的驱动下变得儒化,中国人心中孝为先,正是因为千古以来儒家思想的主导,与《论语》在我们祖宗身上留下的习惯一直传承下来。《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记叙了千年以前我国大学者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成为我国的四书五经之一,其经典语句被我们流传至今,可为宗矣。

《论语》其实并不仅仅的记录了孔子以人的言行,还有许多的是他弟子的言行,他的弟子无一不亦包揽群书,通晓古今,人品正道,更有天赋异禀的弟子,在我眼中,他们的成就决不亚于孔子。

《论语》讲友:人存世上,什么是最不可缺少的?朋友!这一点论语中就讲述了许多,交友儒雅,友人高尚,就是一种激励自己向上的方法,《论语》讲交的朋友要比自己强,这样才可以让自己奋发向上,成为人中之龙。

《论语》讲礼:对中国人来说,理解是十分重要的,《论语》中讲礼,不必过分的拘泥,但又不可不遵,这就是《论语》对待里的态度,实实在在的讲了最正确的对待理解的态度,可以为后人所遵循,流转百世。

儒家思想的核心——中庸之道,这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理论中庸。说他世界最强毫不过分,因为世界上凡是都要讲究一个尺度,而儒家思想正是这种思想的代表,凡事不可偏激,也不可太淡薄,所以我们正需要一个态度去对待这些无法分化的特别明确的事情,那就是中庸之道。

《论语》作为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对于我们来讲实在是太重要了,对于它,世人也抱着神圣的态度去品读,也是我们华夏五千年历史的一大见证,也是历史上不可动摇的一部分,被世人所称道,《论语》不朽!作文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合集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每个人品位完作品,心中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悟。一篇作品读后感怎样才能够精准地描述出自己的感动呢?读后感大全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篇1)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订的《论语》中保存,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璀璨的宝石。现如今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再学国学经典的热潮,当然,《论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孔子的思想的影响力使我们不容忽视。虽经千年,但其中的教育思想、和-谐思想、仁者爱人的思想以及君子等各方面的思想不仅对古代的中国还是现代社会,乃至是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论语》中对于学习的看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为文也。”(公冶长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中人之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之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篇)“学而不及,有恐失也。”(泰伯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有教无类。”(卫灵公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篇)“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篇)孔子的学习思想分析要结合他所处时代背景来看。他之所以被成为伟大的教育家,一方面是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同时他还认为学习要“时习之”、“不耻下问”,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于学习的态度要端正。虽然“有教无类”的概念现在的人们都很熟悉,但是在孔子那个时代被提出则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突破。孔子对人十分谦逊,相传孔子曾拜比自己小的学者为师,而孔子的弟-子颜渊的年纪也比孔子大许多,可见,孔子对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解并没有局限于时代,这一点十分不易。孔子站在岸边感叹时间如流水般飞快逝去,告诫自己和弟-子们要珍惜时间学习。同时,他认为学习应当处于一种乐知的状态才会是学习者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一点犹如现代社会所提出的要培养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一样,很有先见之明。并非每个人都是“生而知之”,孔子总结自己可以取得成就的经验就在于“敏而好学”,借此来教育自己的弟-子应当努力勤奋。孔子的弟-子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其“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足可见孔子对于学习者的严格要求。此外,孔子对不同的学生所教授的内容也不一样,即用“因人而异”的方法。比如说,子张和颜渊在问到孔子关于“仁”的问题时,孔子就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孔子还认为诗、乐对人有一定的教化作用,例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弥之事父,远之事君;多事鱼鸟兽草木之名。”等,在当代,我们又一次掀起了学习国学的热潮,同样是认识到它们是我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其教化作用仍有一定的意义所在。

其次,再来看看孔子对于君子的看法。“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生,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欲讷言而敏于行。”(里仁篇)“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篇)“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篇)“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君子有九思: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篇2)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800字:

《论语》一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句话: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一定要相信自己,别人的否认不是唯一!你没有做过,你怎么知道不可以?——毕腾达

孔子所提倡的道德高点,简洁来说是仁、义、礼、智、信,所以我们学习论语要从这五个方面去着手。知“仁”而行“义”,这是夫子最基础的行事方式。——薛世点

为什么君子坦荡荡?“学”简单的来说是认知,“习”简单的来说是练习,要做真正的道德人,并不是徒具其形就可以,还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人的眼界随之广阔,心境坦然。君子能真去学习,开阔心胸,也就是坦然自然了。——徐钰莹

夫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是一件,很需要认真的事,并不是学习和感知就可以,真正的掌握,多次的重复,锤炼,从而获得新知。人亦是如此,初识一人,不能因为他的巧言令色,轻信于他。——夏双

孔夫子,善于三省吾身,每个人都想活成自己的样子,可是每个人都不免会带上他人所给的枷锁,面对空虚,和一些庸人自扰的自己。多一些空间,多一些余地,泰然处之,与其是外力种种,不若由内至外的自省!——黄行

孔子曾说不耻下问,我们不能骄傲自大,要做一个谦虚有学问的人,并学会取长补短,让自己更完美。做一个有德行的人,让自己不会孤独。——支世彪

道德高尚的人永远不会孤独。‘仁’大致是相互关爱,友善相处,中庸之道,重在兼容,有了容量就有了广阔的心胸,就有容纳他人的余地,自然也就不会孤独了。——李萌萌

中庸之道,处事谐和,是安身立命精神所依的归宿之所。文而有修养,知史而明知,从然而上就是君子了。——谷金星

乌鸦尚有反哺之心,小羊也有跪乳之恩,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维护中华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道德行为。孔夫子所讲的孝道,是非常有必要的。——侯美娇

《论语》不是快餐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没有长期的学习与思考,没有大量的阅读积淀,没有冷静的分析与拓展,始终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传统文化。——陈文

追寻高处的人,他们遵循规矩,自然而然的,形神具备,随心所欲,而是从然,孔夫子也是如此。——李本征

道理本身就是人遵循的规则、规律,它们来自然,来自生活,道德到高处,就是习性,习气,自然而来,圣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得到推崇。——李莹

《论语》从人的各个方面告诉我们应遵从的道理,让我们在修身之下,先齐家,再治国,最后做到平天下。虽然改变一个国家很难,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家庭,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徐莲莲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篇3)

我常常想,什么是“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有什么用。现在,我从《论语》《孟子》中找到了答案。

刚开始读,我觉得句子难读,想放弃。妈妈告诉我,联系生活实际就不会感到乏味。真的,我越读越爱不释手,因为我从中悟出了真理——“温故而知新”教会我学习要常常复习,在复习中收获新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学习与思考的联系以及它们的重要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让我懂得要谦虚,要实事求是……

如果你问这些足以挽救时代了吗?那么我要告诉你,书中教会我做人的句子,更是数不胜数。

读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我又想起前两天看到拥挤的小店里一个人在买东西时拆开包装,将别的袋子里的东西装入一个袋子。这不就是自私自利吗?还有贪心小贩以次充好、自来水掺甲醇,这些事都说明小人喻于利的道理。于是,我从中学会了要有原则有底线,不唯利是图。

读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我想起了感动中国的无臂钢琴师刘伟。他10岁时因一场事故被截去双臂,19岁时学习钢琴,一年后用脚弹钢琴的水平就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7级水平。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被截去双臂不就是上天给他的磨炼吗?“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这就是中国人民给他的颁奖词,是全中国人民对他的肯定。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赶得上刘伟的钢琴声?从刘伟的身上,我读懂了面对困难,要相信自己,迎难而上。

读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托起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浮现在我的脑海中。2011年7月2日下午,杭州滨江白金海岸小区,两岁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台,接着被窗沿挂住,随时都有坠落的可能。这可是在10楼!一分钟之后,妞妞掉了下来,刚好路过这里的吴菊萍踢掉高跟鞋,张开双臂,冲过去接住了妞妞。被紧急送往医院的吴菊萍被诊断为左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预计半年后才能康复。“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吴菊萍一脸平静地说。“在这个物质生活富足的时代,信仰迷茫、价值紊乱的新闻接踵而来,吴菊萍用柔弱的臂膀托起了生命的奇迹,唤醒了普罗大众对传统美德的自觉。”这是人民给予她的颁奖词,更是她应得的赞美。

这就是国学经典的魅力。有它,才会有感动中国的人;有它,人们才会懂得生命的真理;有它,才会有和谐美好的中国!因此,国家才会这样宣传国学,弘扬国学;学校才会要求我们“童声诵国学,经典润童心”要求我们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我们需要国学,国家需要国学。国学是人之本,民之基,国之根。国学像土,一亩心灵之土,为无数幼苗提供营养,使它们开出美丽的鲜花。国学像水,万物生长的生命之水,滋润着小树舒枝展叶,天天向上。在这个信仰迷茫的时代,是国学挽救了人们的良心,挽救了这个时代。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篇4)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见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这个学期在指导学生读国学经典的同时,我也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提到国学经典,大家的脑海里显现的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论语》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论语以记言为主,它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教育、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因其对话众多,而着重挑选具有教育意义的对话言论。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做人和学习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认为一个人要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做学生的人,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有仁德之人,还有余力的话,就在去学习文化知识。可见,诚信、孝顺、爱心是孔子推崇的做人的品德。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再谈学习文化知识。? 在学习知识方面,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常常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特别是倡导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我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积极倡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种精神,在工作之余要认真学习理解医学文献,与此同时,要将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去,实实在在的学习和刻苦钻研,温故而知新,发挥医者传统美德,全力保障保障百姓健康。

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读后受益无穷。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篇5)

《论语》里提出君子应“日三省乎己”,这里“三”不是具体数字,是多次、反复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要一遍一遍地问自己,有哪些事我还没做到?有哪些事我还可以做得更好?

《论语“学而”》中曾子每日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方面自省其身,我们每天也可以从这三方面入入手进行自省。

第一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要自省的就是“忠”,我给别人做事,给社会做事,我忠于职守了吗?真正的忠诚不是忠于一个外在标准,真正的忠诚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忠于内心的良知。“忠”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能够对自己的良心有所交代,就是最大的忠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第二省——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要自省的就是“信”,意思是和朋友在一起,你守信誉了吗?信守承诺,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是需要我们时常反问自己。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会接受他,所以一个人不可没有信用。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信”是多么重要,只有守信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第三省——

“传不习乎?”要自省的就是“习”字,意思是说,老师教授的知识,你认真学习了吗?对于知识,我们需要把它融进自己的生命里,这个过程才叫“习”。学习之后要复习,学习之前要预习,温故而知新。学习,其实不光是孩子的事,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活到老学到老,要把知识的学习真正融入生命,时时不忘记学习,如此我们才可以说,我们真正有所长进了。

这三件事——对任务的忠诚、对朋友的信用、对知识的学习,用它们叩问自己的内心,其实就叩问了自己的三重生命角色。第一重是职业角色,第二重是社交角色,第三重是生命角色,我们终其一生都是为了扮演好这三重角色而努力。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日三省乎己”,那么人生中又有什么忧虑和恐惧呢?

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论语优秀读后感范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篇6)

"你快乐吗?""不快乐。"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何言快乐?尤其是在这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更谈不上快乐。

闲暇之余,翻看《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被《论语》开篇第一吸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真的快乐吗?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些生活中平常的现象,果真如此,孔子有必要这样大呼小叫"不亦悦乎"、"不亦乐乎"吗?学习而经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不知道你快乐不快乐,反正我不快乐,每次为复习而复习,即枯燥无味又不胜其烦,这快乐从何而呢。

难道是孔子的快乐不是我们常人能体会到的?如果我们同圣人的理解能力有差别,那为什么在读到后面类似于"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焉"等观点的时候又觉得孔子同我们的体验是如此的相近呢?

后看到第一篇第五:"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个"时"解释为时节、时机,心里豁然开朗:"学习到的东西,在适当的时机,被用上了,不是很快乐吗?"当我这样理解的时候,一下子读懂了孔子的快乐,回想自己曾经因为能够学以致用时是何等快乐,孔子的人生体验一霎那间与我们如此相近。不仅如此,"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一下就变得异乎寻常了。它不仅在描述学习、时机、实践与快乐的关系,而且一语道破了人生的真谛,孔子用最简单的话语阐述了"快乐人生"这一个他的思想中最重要的主题。

就像于丹所说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温暖。孔子以其渊博的.学识,广博的见闻,仁慈的爱心,影响了中华化两千多年,他的一言一行为无数的后世学者奉为楷模,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所享受的那种欢乐,同样是我们今天快乐的泉。

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胸怀坦荡,就没有忧虑。他说他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又说"求仁而得仁""仁"就是快乐。人想要对谁好,就会对谁好,想要快乐,就会快乐。既然大家都好,那一定是快乐的。仁义必须是快乐的,否则必将与人性背道而驰,不会是真仁义。真仁义出自真心,所以会真正的快乐。

走进孔子,我发现他是一个拥有快乐、懂得和谐的人;走进孔子,我产生了心灵的触动,获得灵魂了的洗涤,取得精神了的升华,变得温和、从容;走进孔子,我提升了思维修养,改变了人生的态度,得到了全新的启示,获得了快乐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境界。

真正的成功必然伴随欢乐,只有心里的微笑才是真正的微笑。因此,人不应该随波逐流,而应该把眼光从外界收回,凝视自己的内心。读懂自己内心的那一天,就是成功与快乐的那一天。是的,在当下这样纷繁的喧嚣世界,作为一名教师,更要能守住心灵的净土,守住宁静中的快乐,懂得"爱人"和"礼遇",用孔子的仁爱之道,去追寻教师的快乐和幸福。

《穷人》读书笔记摘抄怎么写(4篇)


古语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句就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阅读了相关作品后,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读书笔记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穷人》读书笔记摘抄怎么写(4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穷人》读书笔记摘抄【篇一】

从小到大,我读过许许多多的中外名著,它们犹如一颗颗散发着柔和光泽的珍珠,在我的心扉闪烁,但有一篇却格外令人心潮澎湃,那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

《穷人》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渔夫出海捕鱼,他的妻子桑娜收养了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内心忐忑不安。渔夫归来后,主动提出收养孩子,使桑娜内心如释重负,两颗善良的心印在了一起。桑娜与渔夫认为与其看着西蒙的两个孩子活活饿死,不如自己受苦受累,养活这两个孩子。他们那种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淳朴的品质真令人感动。读完全文,敬佩之情犹如一股灵泉从心头涌上来。

多善良的夫妇,多淳朴的人儿呀!在沙俄专治制度的统治下,在重重的家庭负担下,他们选择了奉献自我,关爱他人。想想我们自己,不愁吃,不愁穿,个个都被宠得像个小皇帝、小公主一样,不懂得去关爱别人。父母受苦受累为了我们的前途,而我们却只知道吃喝玩乐,不知回报。想到这里,我感到万分惭愧。从今天起,我要努力给予他人关爱和温暖,让我们在享受爱的滋润的同时,也让他人得到我们的关爱。

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也十分新颖,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文章格外生动、形象。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对话和心理活动描写,将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列夫·托尔斯泰真不愧是语言大师呀!

朋友们,让我们学习桑娜与渔夫的善良,用爱点缀世界;让我们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笔,用优美的语言武装自己吧!

《穷人》读书笔记摘抄(篇二)

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到桑娜和渔夫那用金子都买不到的爱心,是那样的明亮、那样的温暖。

这篇文章讲了,桑娜一家和邻居西蒙一家都是穷人。在一个风暴来临的夜晚,渔夫打鱼没回来,桑娜去邻居家时发现西蒙死,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了家,但她怕渔夫回来会骂她,但出乎意料的是渔夫同意了桑娜的做法

课文中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神态、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渔夫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这一系列的人物神态描写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怕孩子醒来受惊,催促桑娜去抱孩子。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爱心是比金钱更贵重的东西,有时爱心可以换取到钱买不到的东西,例如:开心、笑容。这世界上最贵最有推动力的东西是爱,是爱让桑娜激起怃养那两个小男孩的勇气。我同桑娜比起来真是微不足道,虽然看见那些拉音乐的乞丐就给他们一元钱,但这种微小的爱心怎么能和桑娜渔夫他们的爱心比呢?

同学们,让我们用这些微小的爱汇成一个爱的旋律,流淌在我们的心田吧!

《穷人》读书笔记摘抄【篇三】

今天我读了《穷人》这篇文章,我的感想很多。

《穷人》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桑娜有很多孩子,可是她发现女邻居死了时,对自己的处境全然不顾,收养了女邻居的两个孩子。

那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品质,我很震憾。这是一种什么品质呢?让我深思。

在人间,大爱无边;在人间,往往是越穷的人越善良。穷人的心真是比闪闪发亮的金子还要亮。虽然他们的物质十分缺乏,而他们的精神食粮却是常人的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桑娜的心灵真是太美了。我自己和她比起来真是自叹不如,至少我不能做到在生活拮据的情况下立即决定抚养他们。自己本来好穷的,还要抚养那两个孩子,生活负担会更加重。本来家里就勉强填饱肚子,这又来了两个,不但不能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还有可能让他们反而生活的不好。但是如果我在自己家条件充足的情况下,会尽可能的给予他们帮助。

文中的渔夫一家真是伟大。我猜,他们一定是人间的天使。有了这样的人,人间才会更美好。

我们现在,有多少人缺少这种美德。人,因为纯洁而美丽,因为善良而美丽。人自身的美丽,应该根据自己的内心美,内心美才会外表美。桑娜和渔夫不一定很美,可是,心灵美丽注定会创造奇迹。

人的一生里,有无数种美丽,而外表美只是一件可有可无的“纱衣”。而内心美则是永远不可丢失的精神食粮。因此,我要学习他们的品质,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自己心里也会踏实。我要向桑娜一家学习。

善良,是一个美好的内心品质,美丽的心灵。

《穷人》读书笔记摘抄(篇四)

最近看完课本的《穷人》感受匪浅,不仅是里面的桑娜如此的善良,富有同情心,在生活中也有像桑娜一样品格的人。

令我最佩服的是我们补习班的两个女孩子,就在所有同学都走了的之后,她们两个对老师说:“老师,我们来打扫卫生吧!”我当时就感觉奇怪,明明不是她俩的值日,干嘛要费这个事,但这个责任吗?其实,我想错了,这其实是一次锻炼。

我家长在和老师谈话,我和我弟弟则在玩耍。过去不久,那两个女孩走之后说:“老师,教室打扫完了,我们走啦。对,教室门没关,老师,提醒一下你。”

“谢谢啦。”老师表扬道。

一向喜欢被老师表扬的我,瞬间脸红了起来,气愤不得已,恨自己当时为什么不主动承担这个责任?后悔莫及呀!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精选8篇


古语言: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经典作品书籍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而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为了可以记住当时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就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你对写读书笔记熟悉吗?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精选8篇,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1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这样一本言行录,篇幅也不大,不过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细看各篇,学而篇第一只要讲务农的道理,遇到初学者入道德之门;为政篇第二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八佾篇第三主要记孔子论礼乐之事;里仁篇第四主要讲仁德的道理;公冶长篇第五主要讲古今人物的贤否得失;雍也篇第六主要讲孔子与弟子们言行;述而篇第七主要讲孔子谦己诲人之辞及容貌行事之实;泰伯篇第八只要讲孔子、曾子的言论,及对古人的评赞;子罕篇第九主要讲孔子提倡礼制,鼓励人们好学不倦,以及记述孔子不肯说什么,不肯做什么;乡党篇第十主要讲孔子平素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生活习惯;先进篇第十一主要讲孔子对弟子贤否的评论;颜渊篇第十二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为仁、为政、处世;子路篇第十三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怎样做人,怎样为政;宪问篇第十四主要记孔子及其弟子论修身做人之道,兼有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卫灵公篇第十五主要记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所论的以德治国的道理;季氏篇第十六主要记孔子论君子怎样修身、如何以礼法治国;阳货篇第十七主要记孔子教育弟子讲究仁德,阐发以礼乐治国的道理;微子篇第十八主要记历史上圣贤的事迹,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的行为,以及世人对于处乱世的不同态度;子张篇第十九主要记孔子的弟子们探讨求学求道的言论,以及对孔子的敬仰与赞颂;尧曰篇第二十主要记古代贤王尧、舜、禹、汤的言论以及孔子对为政的论述。

纵观全书,《论语》很全面的阐明了孔子的思想,不管是为人还是处世,不管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在政治上,他主张节用而爱人,反对苛政、苛捐杂税,苛政猛于虎也!,也主张克己复礼;在自身修养上,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吾日三省吾身;在教育上,他主张有教无类,第一个在中国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格局,他也主张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所以针对不同性格的两个弟子的同一个问题,他给出不同的建议,所以在周游列国时,即使如何困窘,他为弟子们始终树立榜样,并时刻不忘对他们的教诲。

而我觉得,《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这样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这样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它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也因而无比强大。

足兵,足食,民信之矣。这说明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仅仅只是一个指标,而真正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治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幸福快乐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与贫富无关。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一个人能够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对礼的遵守,那么,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内心的快乐。

而孔子在《论语》中反复作为做人立身之本的孝悌,也是给人以最朴实的启发的。从孔子对孝的阐释--无违,父母,唯其疾之忧,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色难中,我们受到的心灵震撼,是不会比其他孔子所教诲的更深刻的大道理少的。细细读了这些话,我们的心中,是会产生深深的歉疚和反省的。我们会发现,我们做到的原来远远不够。所以,从这一刻起,更加爱我们的父母吧--以孔子的谆谆教导为心中的指标,时刻问自己一句:你做到了多少?

当然,孔子毕竟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了,那是一个尚未进入封建时代的奴隶社会,他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他的最终理想,是要恢复周礼,维护奴隶阶级的统治的,无疑,甚至对于那个时代而言,他都不是一个进步者。虽然,封建统治者在孔子死后,突然将孔子的儒家思想捧至独尊地位,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但那时的孔子的思想,早已被一个叫董仲舒的人狠狠加以改造,后来又被朱熹越解释越离谱。所以,在孔子自身那个时代,孔子的思想,其实并不是很进步的。而且,他其中的一些思想,也确实不是完全能让人认同的。比如他说如果父亲坐了错事甚至犯了罪,儿子不仅不应该揭发,而且还要帮助努力隐瞒。这在今天,不就成了同谋、共犯了吗?他还轻视妇女,说什么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把我们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摆明了是侮辱嘛!他也轻视劳动和农事,樊迟问稼桑之事,就被他称作是没什么大出息的人。

总之,《论语》中,有值得学习的,也有一些小小的值得改进的,但它无疑是伟大而杰出的。一点小瑕疵掩盖不了它强大的光芒。

一本《论语》,虽薄薄百页,却可以读得很厚很厚。读《论语》,我想,需要的正是这种将书由薄读厚的智慧吧。本人资质有限,初读《论语》,谨把自己一点小小的感悟写在这里。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2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订的《论语》中保存,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璀璨的宝石。现如今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再学国学经典的热潮,当然,《论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孔子的思想的影响力使我们不容忽视。虽经千年,但其中的教育思想、和-谐思想、仁者爱人的思想以及君子等各方面的思想不仅对古代的中国还是现代社会,乃至是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论语》中对于学习的看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为文也。”(公冶长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中人之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之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篇)“学而不及,有恐失也。”(泰伯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有教无类。”(卫灵公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篇)“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篇)孔子的学习思想分析要结合他所处时代背景来看。他之所以被成为伟大的教育家,一方面是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同时他还认为学习要“时习之”、“不耻下问”,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于学习的态度要端正。虽然“有教无类”的概念现在的人们都很熟悉,但是在孔子那个时代被提出则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突破。孔子对人十分谦逊,相传孔子曾拜比自己小的学者为师,而孔子的弟-子颜渊的年纪也比孔子大许多,可见,孔子对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解并没有局限于时代,这一点十分不易。孔子站在岸边感叹时间如流水般飞快逝去,告诫自己和弟-子们要珍惜时间学习。同时,他认为学习应当处于一种乐知的状态才会是学习者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一点犹如现代社会所提出的要培养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一样,很有先见之明。并非每个人都是“生而知之”,孔子总结自己可以取得成就的经验就在于“敏而好学”,借此来教育自己的弟-子应当努力勤奋。孔子的弟-子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其“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足可见孔子对于学习者的严格要求。此外,孔子对不同的学生所教授的内容也不一样,即用“因人而异”的方法。比如说,子张和颜渊在问到孔子关于“仁”的问题时,孔子就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孔子还认为诗、乐对人有一定的教化作用,例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弥之事父,远之事君;多事鱼鸟兽草木之名。”等,在当代,我们又一次掀起了学习国学的热潮,同样是认识到它们是我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其教化作用仍有一定的意义所在。

其次,再来看看孔子对于君子的看法。“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生,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欲讷言而敏于行。”(里仁篇)“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篇)“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篇)“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君子有九思: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3

"你快乐吗?""不快乐。"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何言快乐?尤其是在这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更谈不上快乐。

闲暇之余,翻看《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被《论语》开篇第一吸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真的快乐吗?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些生活中平常的现象,果真如此,孔子有必要这样大呼小叫"不亦悦乎"、"不亦乐乎"吗?学习而经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不知道你快乐不快乐,反正我不快乐,每次为复习而复习,即枯燥无味又不胜其烦,这快乐从何而呢。

难道是孔子的快乐不是我们常人能体会到的?如果我们同圣人的理解能力有差别,那为什么在读到后面类似于"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焉"等观点的时候又觉得孔子同我们的体验是如此的相近呢?

后看到第一篇第五:"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个"时"解释为时节、时机,心里豁然开朗:"学习到的东西,在适当的时机,被用上了,不是很快乐吗?"当我这样理解的时候,一下子读懂了孔子的快乐,回想自己曾经因为能够学以致用时是何等快乐,孔子的人生体验一霎那间与我们如此相近。不仅如此,"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一下就变得异乎寻常了。它不仅在描述学习、时机、实践与快乐的关系,而且一语道破了人生的真谛,孔子用最简单的话语阐述了"快乐人生"这一个他的思想中最重要的主题。

就像于丹所说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温暖。孔子以其渊博的.学识,广博的见闻,仁慈的爱心,影响了中华化两千多年,他的一言一行为无数的后世学者奉为楷模,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所享受的那种欢乐,同样是我们今天快乐的泉。

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胸怀坦荡,就没有忧虑。他说他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又说"求仁而得仁""仁"就是快乐。人想要对谁好,就会对谁好,想要快乐,就会快乐。既然大家都好,那一定是快乐的。仁义必须是快乐的,否则必将与人性背道而驰,不会是真仁义。真仁义出自真心,所以会真正的快乐。

走进孔子,我发现他是一个拥有快乐、懂得和谐的人;走进孔子,我产生了心灵的触动,获得灵魂了的洗涤,取得精神了的升华,变得温和、从容;走进孔子,我提升了思维修养,改变了人生的态度,得到了全新的启示,获得了快乐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境界。

真正的成功必然伴随欢乐,只有心里的微笑才是真正的微笑。因此,人不应该随波逐流,而应该把眼光从外界收回,凝视自己的内心。读懂自己内心的那一天,就是成功与快乐的那一天。是的,在当下这样纷繁的喧嚣世界,作为一名教师,更要能守住心灵的净土,守住宁静中的快乐,懂得"爱人"和"礼遇",用孔子的仁爱之道,去追寻教师的快乐和幸福。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4

《论语》里提出君子应“日三省乎己”,这里“三”不是具体数字,是多次、反复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要一遍一遍地问自己,有哪些事我还没做到?有哪些事我还可以做得更好?

《论语“学而”》中曾子每日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方面自省其身,我们每天也可以从这三方面入入手进行自省。

第一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要自省的就是“忠”,我给别人做事,给社会做事,我忠于职守了吗?真正的忠诚不是忠于一个外在标准,真正的忠诚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忠于内心的良知。“忠”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能够对自己的良心有所交代,就是最大的忠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第二省——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要自省的就是“信”,意思是和朋友在一起,你守信誉了吗?信守承诺,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是需要我们时常反问自己。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会接受他,所以一个人不可没有信用。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信”是多么重要,只有守信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第三省——

“传不习乎?”要自省的就是“习”字,意思是说,老师教授的知识,你认真学习了吗?对于知识,我们需要把它融进自己的生命里,这个过程才叫“习”。学习之后要复习,学习之前要预习,温故而知新。学习,其实不光是孩子的事,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活到老学到老,要把知识的学习真正融入生命,时时不忘记学习,如此我们才可以说,我们真正有所长进了。

这三件事——对任务的忠诚、对朋友的信用、对知识的学习,用它们叩问自己的内心,其实就叩问了自己的三重生命角色。第一重是职业角色,第二重是社交角色,第三重是生命角色,我们终其一生都是为了扮演好这三重角色而努力。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日三省乎己”,那么人生中又有什么忧虑和恐惧呢?

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论语优秀读后感范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5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800字:

《论语》一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句话: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一定要相信自己,别人的否认不是唯一!你没有做过,你怎么知道不可以?——毕腾达

孔子所提倡的道德高点,简洁来说是仁、义、礼、智、信,所以我们学习论语要从这五个方面去着手。知“仁”而行“义”,这是夫子最基础的行事方式。——薛世点

为什么君子坦荡荡?“学”简单的来说是认知,“习”简单的来说是练习,要做真正的道德人,并不是徒具其形就可以,还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人的眼界随之广阔,心境坦然。君子能真去学习,开阔心胸,也就是坦然自然了。——徐钰莹

夫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是一件,很需要认真的事,并不是学习和感知就可以,真正的掌握,多次的重复,锤炼,从而获得新知。人亦是如此,初识一人,不能因为他的巧言令色,轻信于他。——夏双

孔夫子,善于三省吾身,每个人都想活成自己的样子,可是每个人都不免会带上他人所给的枷锁,面对空虚,和一些庸人自扰的自己。多一些空间,多一些余地,泰然处之,与其是外力种种,不若由内至外的自省!——黄行

孔子曾说不耻下问,我们不能骄傲自大,要做一个谦虚有学问的人,并学会取长补短,让自己更完美。做一个有德行的人,让自己不会孤独。——支世彪

道德高尚的人永远不会孤独。‘仁’大致是相互关爱,友善相处,中庸之道,重在兼容,有了容量就有了广阔的心胸,就有容纳他人的余地,自然也就不会孤独了。——李萌萌

中庸之道,处事谐和,是安身立命精神所依的归宿之所。文而有修养,知史而明知,从然而上就是君子了。——谷金星

乌鸦尚有反哺之心,小羊也有跪乳之恩,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维护中华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道德行为。孔夫子所讲的孝道,是非常有必要的。——侯美娇

《论语》不是快餐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没有长期的学习与思考,没有大量的阅读积淀,没有冷静的分析与拓展,始终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传统文化。——陈文

追寻高处的人,他们遵循规矩,自然而然的,形神具备,随心所欲,而是从然,孔夫子也是如此。——李本征

道理本身就是人遵循的规则、规律,它们来自然,来自生活,道德到高处,就是习性,习气,自然而来,圣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得到推崇。——李莹

《论语》从人的各个方面告诉我们应遵从的道理,让我们在修身之下,先齐家,再治国,最后做到平天下。虽然改变一个国家很难,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家庭,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徐莲莲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6

我常常想,什么是“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有什么用。现在,我从《论语》《孟子》中找到了答案。

刚开始读,我觉得句子难读,想放弃。妈妈告诉我,联系生活实际就不会感到乏味。真的,我越读越爱不释手,因为我从中悟出了真理——“温故而知新”教会我学习要常常复习,在复习中收获新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学习与思考的联系以及它们的重要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让我懂得要谦虚,要实事求是……

如果你问这些足以挽救时代了吗?那么我要告诉你,书中教会我做人的句子,更是数不胜数。

读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我又想起前两天看到拥挤的小店里一个人在买东西时拆开包装,将别的袋子里的东西装入一个袋子。这不就是自私自利吗?还有贪心小贩以次充好、自来水掺甲醇,这些事都说明小人喻于利的道理。于是,我从中学会了要有原则有底线,不唯利是图。

读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我想起了感动中国的无臂钢琴师刘伟。他10岁时因一场事故被截去双臂,19岁时学习钢琴,一年后用脚弹钢琴的水平就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7级水平。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被截去双臂不就是上天给他的磨炼吗?“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这就是中国人民给他的颁奖词,是全中国人民对他的肯定。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赶得上刘伟的钢琴声?从刘伟的身上,我读懂了面对困难,要相信自己,迎难而上。

读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托起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浮现在我的脑海中。2011年7月2日下午,杭州滨江白金海岸小区,两岁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台,接着被窗沿挂住,随时都有坠落的可能。这可是在10楼!一分钟之后,妞妞掉了下来,刚好路过这里的吴菊萍踢掉高跟鞋,张开双臂,冲过去接住了妞妞。被紧急送往医院的吴菊萍被诊断为左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预计半年后才能康复。“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吴菊萍一脸平静地说。“在这个物质生活富足的时代,信仰迷茫、价值紊乱的新闻接踵而来,吴菊萍用柔弱的臂膀托起了生命的奇迹,唤醒了普罗大众对传统美德的自觉。”这是人民给予她的颁奖词,更是她应得的赞美。

这就是国学经典的魅力。有它,才会有感动中国的人;有它,人们才会懂得生命的真理;有它,才会有和谐美好的中国!因此,国家才会这样宣传国学,弘扬国学;学校才会要求我们“童声诵国学,经典润童心”要求我们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我们需要国学,国家需要国学。国学是人之本,民之基,国之根。国学像土,一亩心灵之土,为无数幼苗提供营养,使它们开出美丽的鲜花。国学像水,万物生长的生命之水,滋润着小树舒枝展叶,天天向上。在这个信仰迷茫的时代,是国学挽救了人们的良心,挽救了这个时代。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7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就是其中之一,它具有悠久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在这个历史文化中又蕴含了渊博的文字,蕴含了中国美妙的语言,更蕴含了从最早的奴隶社会到如今绚丽多彩的现代社会的伟大发展历程。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经历了赢利的欢呼同时也经历了失败的转衰,谱写了一章又一章壮烈的历史篇章,它为中华的子孙后代留下了辉煌的历史文化,更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小学时,中国名著和外国名著相比,我最喜欢阅读外国名著,因为它和我一样童心未泯。但上了初中后,我接触更多的是中国名著,了解更多的也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听说更多的也是有关中国文化,哪怕在聊天里,聊最多的也是中国文化。自此,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喜欢上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我最喜欢阅读的名著是《论语》,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没怎么弄懂里面的意思。正好在一次上课时,学到了《论语》。于是我对《论语》就有了深一层的了解。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所写的,而在《论语》中的句子主要是孔子教授其弟子的内容。《论语》中,使我受益颇深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句子,主要思思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懈怠。这句对于此时正值风华正茂的少年来说,真是一个让人积极向上的句子。

就举两个事例来说吧。在我们班的同学中有很多学习成绩很好的。这些成绩好的同学平时学习多是勤思考,踏实学的。而有两个同学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思考与学习都是成反比例的。王明平时成绩很好,但在考试中往往容易出错。他在我们班可以说得上是安静而成绩又好的学生吧。在每次上课过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他都毫不理会,只顾着玩他的游戏。而等到老师写出答案后,就急忙抄写,下课后多看这个问题的解答,在平时练习时总能得到高分,而到了考试就出很多错误。这就是所谓的“学而不思则罔”。

许玲则是只会思考而不喜欢学习的一名同学。老师提出的问题们总是积极思考,但不喜欢写练习,更不喜欢做笔记。所以每次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总以为自己全都懂了,根本不听课。这就是所谓的“思而不学则殆”。

要是这两位同学能够学与思相结合,才是真正的懂啊!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离不开认真,仔细,更离不开理性的思考。在人的身体组成部分中,大脑是最重要的部位,既然我们有大脑这一构成部分,就应该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让我们自己成为大脑真正的主人,敢于超越常人的思维习惯,乐于在广袤无垠的未知世界里自由驰骋。中国文化带给我们的不单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光辉。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8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见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这个学期在指导学生读国学经典的同时,我也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提到国学经典,大家的脑海里显现的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论语》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论语以记言为主,它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教育、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因其对话众多,而着重挑选具有教育意义的对话言论。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做人和学习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认为一个人要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做学生的人,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有仁德之人,还有余力的话,就在去学习文化知识。可见,诚信、孝顺、爱心是孔子推崇的做人的品德。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再谈学习文化知识。? 在学习知识方面,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常常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特别是倡导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我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积极倡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种精神,在工作之余要认真学习理解医学文献,与此同时,要将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去,实实在在的学习和刻苦钻研,温故而知新,发挥医者传统美德,全力保障保障百姓健康。

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读后受益无穷。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优秀!论语的读书笔记怎么写最新模板 4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书笔记论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