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苏菲的世界

读苏菲的世界

读黑暗的世界,纯洁的心灵。

有名人说:“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阅读时,我们一般都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收获。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书笔记,你是否为此为写一篇读书笔记而苦恼了。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读黑暗的世界,纯洁的心灵”,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今年暑假,我看了狄更斯写的世界名著《雾都孤儿》。雾都指的是伦敦,19世纪黑暗的伦敦。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代表作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等。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奥立弗出生在济贫院,后来又被送往寄养所,悲惨地过了9年,又被棺材铺老板收下当学徒,与其说是学徒不如说是奴隶,奥立弗不堪忍受虐待,逃了出来,却又误入贼窝,经历重重艰难困苦,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获得了幸福。

在书本里,除了奥立弗,有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见义勇为的南茜,让我感触颇深。南茜在贼窝里给坏蛋赛克斯当帮手,但是她看到可怜的奥立弗,同情他的遭遇,便决定帮助他,因此冒着生命危险,在伦敦桥下向露丝小姐和罗布郎先生透露费金的长相、住处,想让警察抓住费金,帮奥立弗逃出贼窝。可惜她还没来得及看到奥立弗逃出,就被残忍粗暴的赛克斯给打死了,因为赛克斯认为南茜背叛了他。可怜的南茜,她是多么地善良和勇敢呀!

在书本里,奥立弗、南茜、露丝小姐都是善良的代表,他们出生于苦难,在黑暗罪恶的世界中成长,但是并没有堕落,他们都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都有一种正义的力量支撑着,最后,邪不胜正,恶人的代表费金和赛克斯他们无一例外落得悲惨下场。

看完之后,我觉得19世纪的伦敦真是黑暗,而21世纪的今天却是多么的美好,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读《心灵的七种兵器》有感


读《心灵的七种兵器》有感

人们总说世上最复杂的是人性,为什么会如此呢?或许是因为人性的复杂源于心,而内心情感的不稳定常常超脱了我们的控制,正如我们对于未知神秘的不可控一样,我们同样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控情感的变化性,所以便将最复杂的标签贴在了“人性”上,也许事实就是我们连自己的内心都无法完全剖析,其他人的情感就更无法轻易理解了。

人性这个话题似乎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被淘汰,因为无可否认,他确实与人类的关系太过密切,而且在如今这物欲极度膨胀的时代,虽然许多人一直提倡追求精神的享受,但现实的反映是,许多人无法走出心灵的阴影,而心灵的阴影正是导致人性复杂的原因,心灵有缺憾就需要弥补,比起逃避,更应该面对,当无计可施时,我们往往忽略了最直接的方法,《心灵的七种兵器》这本书所提倡的便是这样的方法,我们不应该一味的防御,有时拿起武器攻击,或许会有更好的结果。

生活总是有很多苦难,伴随而来的就是一系列消极情感,悲伤、愤怒、内疚、恐惧…这些情感往往是决定人性定位的关键,显然这些消极情感是不受人欢迎的,因为他们的存在就意味着有不好的事已经或将要发生。人们对于这些情感的最直观的反映就是逃避,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太过懦弱,这只是人们自我保护的最直观地反映,但这种自我保护意识也在同时,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抹杀了我们的勇气,让我们不敢与消极情感对抗。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转换另一种思维,曾以为解决悲伤的最好方式就是以快乐来取代,殊不知那只是镇定剂,你想要不再悲伤,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最纯的悲伤帮你告别悲惨往事,以武侠的方式来说,就算是以毒攻毒,“当陷入这种真切而纯粹的悲伤时,必然会泪如泉涌,而这泪水就宛如心灵的洪水,会冲垮我们在自己的心中建立的各种各样的墙,最终让我们的内心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书中的话似乎更加优美通俗一点。还有愤怒,这种易爆发的情感虽然会让你失控,让其他人难受,但他同时也是一种力量,这种情绪会让你觉得自己足够强大。内疚这种情感,与之对应的是清白感,即付出者一直付出而自然形成的问心无愧感,这种情感常导致关系失衡。

是的,以上种种消极情感,从不同的角度看,我们总能轻而易举的被惊讶到,因为那些情感经历的情境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但是我们有意识到却一直从未清晰梳理过的。我们谈到人性,会将心灵联系到一起,而再深度挖掘,心灵是否健康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周遭的人或事,这些从不同的角度所分析的,同一情感展现的不用结果或情境,其实都根源于生活的最初,即该情感形成并强烈反映的最初,也因此,我们就明白了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就是要追本溯源,当我们陷入这些情绪中,我们不要逃避,拿起对应的武器,聆听自己的心声,为何会如此悲伤、愤怒、内疚、恐惧……

世上没有无因之果,相信只要找到因,就能解决果,所以心理学常常喜欢追溯一个人的童年和过去,想来是不无道理的,也许该本书阐述的最本质的道理就在于此吧。

读《心灵岛上的灯塔》有感范文500字


读了《心灵岛上的灯塔》这本书后,我非常震憾:众明星、伟人的背后,都有这么一段感人的故事!

赢得的风光遮掩了他们经受过的辛酸。谁晓得,林肯上任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之前,竟会家境贫寒,母亲早亡,两次经商都失败,十一次竞选八次失败。最后,他凭着自信心成功了。“不知道” “不知道” “不知道”,丁肇文没有卖关子,表情自然,诚恳地回答了这三个“不知道”。这三个“不知道”使丁肇文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他在科学实验中,为人类解开了许多的“不知道”。这个“不知道”,使我愧疚。我有很多东西都不知道,但我却没有去寻找答案。现在我只知道,要向丁肇文学习,为“不知道”去寻找答案!

我有个同学,他总是说自己笨,看不起自己。这天,他居然对我感慨:“上天给了我这么一副秀丽的颜容,为什么就不肯给我智慧!”我不知道这说服力是哪来的,满头脑就是火,一气把它从口里喷出:“你这个脑闭塞!现在的成绩还不能定,或许你到初中就会学出兴趣来了!你看看人家林肯大总统,都是经过重重挫折才会这么成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的话就真的是笨死了!”我的火好像喷到了他的脸上,烧红了。“我会努力的!”他会心一笑。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没有天生就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就像是上帝咬过的苹果。它需要你去奋斗,需要你去尝试失败,才会给你成功。相信吧,只要你努力,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

读《平凡的世界》的笔记1500字


辉煌的一生不是如波涛翻滚,而是平凡如河水般地淌流不息题记

这是对我来说很有意义的一部小说,因为第一次读它的时候是在读高三的时候,当时正面临着考学的压力,是它给我带来了动力,并让我对文学有了另一种释意-----朴实无华便是真,善,美。多年过去,再次拿起这本厚厚的书,再次让我闻到了那黄土高坡的气息。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现在的很多想法。

据说这部小说在正统文学史上没什么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艺界居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开始受到严峻挑战。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路遥生于此,长于此。是这块贫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遥的求索奋斗、不畏艰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挥不去的生活经历使得路遥那么地热爱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岁之前要完成一部巨著:为了纪念那片贫瘠的土地,为了纪念那个辉煌的年代,更为了纪念那里朴实无华生生奋斗的人民。

路遥该是文坛中少有的英雄,他不仅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责任,更当成了一种无比神圣的使命。路遥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他在创作手记中曾这样写道:在这里,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我将要进行的是一次命运的赌博,而赌注则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尽管不会让世俗的观念最后操纵我的意志,但如果说我在其间没有作出任何世俗的考虑,那就是谎言。无疑,这部作品将耗时多年,如果将来作品有某种程度的收获,这还多少对抛洒的青春热血有个慰藉。如果整个地失败,那将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败。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该换取最丰硕的果实可是怎么可能保证这一点呢!你别无选择这就是命运的题目所在。最终路遥赌赢了这场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愿望,只是代价异乎寻常地惨重,他输掉地是生命!

我很喜欢路遥对于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路遥为我们讲述地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路遥在教会我们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终只会绝了自己。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

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撑点。

路遥在教会我们不必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应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圆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一生。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该看看《平凡的世界》,倾听那些久远的声音,或许那样我们会在这个因欲望日益膨胀而扭曲的时代,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于到油尽灯枯时,我们还在迷惘

读《心灵管理》有感


读《心灵管理》有感

书,我确实还没有读完,也不知道未读完就写读后感合适不合适,只是觉得我应该写一写,记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受。这是我第一次跟着老师读书,稻盛和夫--《心灵管理》。

我平常不太会去看这类的书,觉得只是在讲大大的道理,不切实际,还不如去看小说,找点乐子。而且我一直都奉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理念,平常都不太爱读书,经常往外面跑,只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书才会很认真的去读,其他的书,有的看过了就忘记了,有的看了一半就不想看了……《心灵管理》也是闲暇的时候会看一下,但是看不久,看了几页就会做其他的事情,这也是我还没有看完书的原因之一。

书还没有读完,我就说说已经读了一部分的感受。到目前为止,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做自己”。我们不需要想别人想的,做别人做的,喜欢别人喜欢的,我们只需做好自己。通俗一点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跟随自己的内心,只要你心无歪念,而且有利他大于利己的心,你做出来的事都会是美好的,即使有时候有的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但是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别人”都是浮云。

感悟可能不够深刻,但这是我真真切切从书上学到并落实到实践上的。从小到大我都是特别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一个人,很在意别人对 我的看法、评价。上了大学之后,好一点,但还是会在意其他人的各种意见。举个例子,前阵子处理班级的一些问题可能不够到位,事情做得不够好,从别人那里得知班里的某些同学对我有意见,从知道这个消息那一刻起我就闷闷不乐,想着他们原来这样看我的,怎么办?

怎么才能改变他们的想法?怎么才能弥补呢?就是整天想有的没的,连上课也没有心情了。一两天之后就去读书会读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问题,然后联系到要做自己,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想法。最后就联系到最近发生的事情,其实我自己已经尽力把事情做好了,真的是尽了自己的能力,我不必懊悔,结果也不是我能控制的,其他人喜欢怎么想是他们的事情,反正我无愧于心。就是这样,整个人豁然开朗,轻松多了。

最后,我对自己的两次无故缺席读书会也进行了反思。首先我必须承认自己是做错了,

态度不端正,过于随意,不去读书会招呼也没有打一个,不过这周的读书会是彻底忘记了,更不用说要不要打招呼这回事。对此,我还是深感歉意的,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其次,是我对读书会的感受。去读书会就像是上课,说很重视,没有,不重视,也不是。基本固定的星期三晚上,探讨一下人生,思考学习书上教我们的东西。兴趣来时就读得津津有味,兴趣稍退就有时候开一下小差。认真的问了一下自己,读书会于我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第三,我是真真切切想跟老师做实验,但对读书不太感兴趣也是我的真实情况,老师您说不跟您读书就不能跟您做课题,这真的是给我出了难题。好好考虑了一番,我会为了能跟老师您做实验,而申请重新加入读书会,这也是为什么老师一提出每个月不能请假或者缺席两次的要求时,我会马上的答应的原因。不过我不知道老师您会不会接受我的再次申请,毕竟我的动机不纯粹,本身也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

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篇合格的读后感,我只是将最真实的自己和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体会,用不太好的文笔写出来。

黑暗中的舞者读书笔记600字


用两天的时间通读了罗伯塔.班迪所写的《黑暗中的舞者》这本书,她用动人的笔触讲述了儿子短暂的29年的生命,本书抒写的是抗争,并让我们看到那永不止息的爱。
罗布一出生就患有罕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导致他严重的身残智障,在父母眼中,他虽然出生就是一名斗士和幸运儿,虽然他不能言语,但父母似乎能听到他渴望生存的呐喊,罗布和病魔做斗争的情景激励了许多的人。

罗布的妈妈在第五章中说的一段话,说的很真实,也很扎心,如果一个人仅仅为了活着而活着,生命就只剩下空虚乏味,毫无意义。罗布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意义,而且,他让我们看到,虽然我们身体健全,但我们身上的缺陷一点都不比他少。

虽然罗布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我们通过这位肢体残障的孩子上看到上帝无形的手一直在托住他,同时看到罗布父母依靠着主的大能战胜一次次挑战与困难,主深爱他的家人,特别罗布家在困难的时候很多弟兄姊妹伸出温暖有爱的手,通过安慰或是物质帮助。感谢主的恩典一直不离不弃的爱这一家人。生活的艰辛永远击倒不了,上帝所爱的儿女,你们真棒。那天晚上我读完了这本书,我的泪水像掉了线的珠子,我女儿默默一边给我擦去泪水,一边问我妈妈你怎么了,我强压着情绪说,被这本书感动哭了,在我的记忆中好像这是第一本触动我心弦的书。

班迪告诉我们:面对苦难,如果人人都能敞开心扉,人人都能乐观面对,甚至面对悲伤与黑暗也能舞出生命的华彩与爱的光芒那么我们就能重获一颗坚韧的心,得以体味生活的美好。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000字


利用假期之余,我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感悟颇多。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历经苦难,享受爱情亲情友情,领悟生活的基本要素,站稳自己,让思想去飞,肆意奔放。也有自卑,落泊的日子,走过,变成记忆,变成财富,锻炼出不羁的灵魂。

最欣赏主人公孙少平的刻画,真实,顽强,这样的意志定会鼓舞很多人,脚踏实地的向前。美好而寒酸的初恋,却是靠最简朴的饭食而引起的同病相怜;贫富地位如天壤之别的温暖热烈,却以阴阳之隔而让人荡气回肠,真是欲哭无泪。最后走向的是什么?尽管不得而知,但经历之多,人生历练之厚重,不会阻碍他前进的步伐。

当金波找寻蒙古姑娘的罗曼蒂克的爱情的时候,联想起人生的种种冲动,一种纯自然的爱,盘踞着灵魂。信马由缰。当金波唱起别人以为是神经病的歌的时候,不要去怀疑金波的傻,千万不要,原谅年轻,原谅时代。让我们留下敬意,憧憬。愿那份美好,永伴一生。

因为家庭环境的制约,少安的爱人,注定是甘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踏踏实实无怨的,学识多寡已非必要,耐劳勤快确是根本。因此润叶,那个勇敢而又脆弱的女孩最完美的感情只能正因少安的抉择而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有以前的付出,以前的完美回忆,但终究总是一段宝贵的财富,总是她心灵难得的一段慰籍和甜蜜。

当田晓霞随洪水逝去的时候,默默的为孙少平难过,就像天边美丽的星星的陨落。美好的一切,不定会长远,人生失望的环节,痛苦的片段,都是人生旅途上无法避免的事实。让思绪痛苦只是为了更好的走好人生的未来之路,这样的代价是大的,但又会若隐若现在生活中,在痛苦中感受世事无常。

少安和润叶他们服从了命运的安排,最终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轨迹,与一个自我不曾爱过的人过起了柴米油盐的日子,他们相互扶持,紧紧依靠直到老去。他们被生活拉在了一齐,也许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的感情不像此刻都有些青春偶像剧中所演的那样轰轰烈烈,但是能够确定的是,他们彼此都从对方那里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平凡的世界只是发生在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平凡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不平凡。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几十年的时光,在路遥笔下铺展开来,没有一点的矫揉造作,没有一点为了作品而作品的嫌疑,展示了一副普通而又内蕴丰富的生活图景,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人的成长过程,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过程,让人意识到平凡人的平凡生活是最伟大的。

读《思考世界的孩子》有感范文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准备了很多课外书籍,其中我最爱看的就是《思考世界的孩子》,全套有2卷,《问个不停》和《想个不停》。

这套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漫画形式解答了我心中的很多疑问:比如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与他人分享?、为什么我要负责任?等等。在看这本书之前,当我被问到幸福的原因是什么的时候,我肯定会说当我收到礼物时,当我帮助他人时,当我实现自己的心愿时,而这本书告诉我:其实幸福远远不止这些,幸福是从好的方面看问题,比如,虽然外面下雨了,湿漉漉很不舒服,但是可以试试新雨鞋了,这也是一种幸福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阅读中改变自己,在思考中成长吧。

《走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


《走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

《走进孩子的心灵》书中收录了百余篇典型教育案例,按“个性天空”、“心灵交融”、“成长烦恼”、“ 家校沟通”、“绵绵爱心”、“情感风铃”、“宽容理解”、“无声的艺术 ”分类,字里行间表现出班主任们强烈的进取心和不倦的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是编者多年的教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丰厚积淀。

此书文字清新易懂,极具可读性。法国伟大的作家沃夫纳格说,伟大的思想来自心灵。能达到最高境界的是心灵,而不是智慧。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学生有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心声,学生才能主动地与你交流,喜欢你的课。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迪。人们常说,给孩子讲一大堆道理,还不如实实在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班级里有一个问题学生,他厌学,和同学吵架时,用脚踩同学的头,曾经几次想跳楼……开学接手这个班级,先从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开始,有时他上课要去踩旁边同学的脚,回家作业交不上来,做题错题连篇……于是常常课后找他聊聊天,问问他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情,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开始时他有戒心,他会说:“没有什么啊,你问这些做什么?”后来看到其余的同学可以和老师像朋友一样聊天时,他的戒心慢慢的放松了,也可以聊一些自己的事情。

还有一次上课时他走神了,下课后我问他是不是有心事,他很惊讶,想知道为什么,我说你是老师的好朋友,老师怎么会看不出来呢?从关心他的日常生活到关心他的学习。他一天一天的变化着,能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全对,错题也少很多……尽管有时还会犯错,但是他知道老师在关心他,他不会像以前那样做出极端的事情。曾有人说过:孩子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我们在读,但要真正去读懂他,是多么不容易啊!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孩子的朋友,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他的生活是阳光灿烂,也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永葆一颗年轻的心。

“我懂得了: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这也一直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而事实证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爱得爱!的确是这样,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共同成长是辛苦的、劳累的、艰难的,但却又是充实的、快乐的、幸福的。

心灵是智慧的发源地,是人类的灵魂所在,而孩子的心灵,是一方奇妙的净土,只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美好、快乐的种子,他们才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妈妈的心灵课》读后感


《妈妈的心灵课》读后感

文/丁美玲

《妈妈的心灵课》一书写到这里,已经开始把视角从单纯的母婴关系转移,逐渐的过渡到幼儿和世界的联系,幼儿如何与父亲联结,以及母亲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上。

当一个婴儿成长到幼儿阶段时,我们便可以清晰的感觉到婴儿已经不是只需要照顾与情感呵护就可以长得很好的家伙。幼儿已经开始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与周围的世界互动,并开始融入这个世界。这里已经提到游戏对于幼儿心理发展与人生建构的重要作用,幼儿是通过游戏来丰富自己的能力,来预演未来的人生。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幼儿玩游戏是能力,去认识这个幼儿,得知他内心的丰富程度,以及他现在正在经历些什么。

接下来,孩子真正的进入到了家庭的生活中。而不只是只有母婴关系,父亲的作用也要开始表现出来。“父亲可以充实孩子生命的方式太多了,几乎不可能尽数。比如,当孩子注视父亲时,至少有一部分是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或是以为自己看到的来塑造理想的父亲形象。

当父亲逐渐透露早出晚归的工作性质时,孩子也会觉得仿佛有个崭新的世界向他展开。”其实父亲在幼儿的成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引领孩子认识除了家庭之外更广阔的世界的重要人物。我的感觉是父亲是一个孩子认识家庭以外的世界的过渡性客体。

同时,孩子也可以籍由父亲来投注自己更多样化的情感,这情感可能是恨,可能是愤怒,也可能是其它的情感。

父亲在家庭中的存在,价值不仅仅是对孩子的,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对母亲的支持。“我想说的第一点是,父亲需要在家,他在家能让母亲身体健康、心灵快乐。小孩子对父母之间的关系其实是非常敏感的。或许该这么说,家庭生活幸福美满,最先有体会的人会是小孩,他会因此变得更轻松、更满足,也更容易养育,他是以此来表达他的感激的。”

这和我的一个观点不谋而合,母亲的心情好,孩子成长得也就好。要想让母亲的心情好,那么父亲就要多做些让母亲心情好的事情。其实,一个家庭里父亲的功能如果非常健全,那么这个家庭将会是一个很强壮的家庭。

我还很喜欢这里面的另一句话“父亲可以为小孩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的活着,而且是在孩子幼年时期持续的活着。不过人们很容易忽略这个简单举动的价值。孩子把父亲偶像化是很自然的事,真的跟父亲一起生活,认识他们的为人,甚至将他们找出来,则是十分有价值的经验。”父亲好好的活着,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活着,更重要的是一个充满了活力的活着,一个可以充当精神领袖的样子活着。这个精神领袖不需要有多高的地位,多么多的金钱,要有的是对生命的渴望与敬畏。

那如果想要父亲发挥出他的强大功能,母亲们就要学会引导父亲一起照顾孩子。在孩子刚出生时,或者再大一些时,母亲们大都希望父亲能够在照顾孩子上做些什么,可是同时又抱怨着父亲什么也不做。其实,父亲往往很难直接进入到照顾孩子的角色中,他们需要母亲的引导。

特别是在最初的时候,他们的动作常常会让母亲们觉得真的是一个超级新手,无法让人信任。即使如此,母亲们也不要忘记鼓励父亲们的参与行为,这才会更多的激发他们自己也很难觉察的父爱之心。否则,最初照顾孩子的挫折感,会让他们接下来更加无所适从,只能当一个旁观者了。

我喜欢这几章里对父亲的价值的描述,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了一个男人在家庭中的重大作用,男人在家里就是阳性力量的象征,充满了生的意义。

接下来,温尼科特谈到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一些矛盾关系。比如,母亲对待事情的标准和孩子对待事情的标准,最初就是不一致的。(我认为这里的母亲可以扩展为父母两人的概念上,因为这些事情不仅仅会发生在母亲的身上,也会在父亲的身上发生。)

父母为何要坚持某一做法,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和这一做法是否是最好的无关,而和父母这个身份有关。我们如何可以确定自己的那个想法就是最好的呢?这背后隐藏了一个心愿,父母只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做。如此,父母才能确定孩子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

然而,幼儿的生活,或者说人的生活,最终是要迈向独立的,这种独立便意味着分离,特别是和父母的分离。父母是世界上最能牵动自己的心的人,从父母的世界里走出来,才能进入真正的自由。人们常常形容,自由是无拘无束,多么贴切的一个词。是啊,真正拘束了我们人生的是什么?是经济,是地位,是身体上的疾病吗?都不是,是我们的感受,是我们早年的经验。早年,我们经验到了什么,那些我们都已经不记得的事情与感受,才真正影响了我们人生体验。

这人生的体验,从最初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幻想,到从母亲那里得来的回应,再到迈步走向家之外时的感受,再到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再次认识,我想人生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循环。归根到底,一切都是为了自由!

相信《读黑暗的世界,纯洁的心灵》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苏菲的世界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