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观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观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三)。

书是人的好朋友,它帮我们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阅读完相关作品以后,相信心中会有不少的心得,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读书笔记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在美国洛杉矶市中心一间极普通的小教室里,一位叫雷夫.艾斯奎的小学老师,用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第56号教室”,感动了整个美国。这间会漏水的小教室坐落在霍伯特小学的校园里,该校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然而,就是这些条件并不出众的孩子,在这间温馨的教室里,不仅能在全国标准化测试中取得高居全美统计前5%的好成绩,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收获了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高尚的人格和坚韧的信念。以至日后许多学生进入了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名校深造。

刚刚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并感慨不已里讲述的真实故事。“第56号教室”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确实与众不同,它充满快乐,没有其他学校其他教室多多少少总有的一种情绪:害怕。

必须痛苦地承认这样的事实:在我们的许多教室里,学生之所以听话、肯学、守规矩,是因为他们害怕教师的惩罚,害怕父母的责骂。他们有许多喜欢做的事,但是他们不能,而且不敢。结果充满恐惧的教育就一点一点吞噬了孩子的灵性,扼杀了他们的才华,甚至毁灭了稚嫩的生命。

“第56号教室”当初也有恐惧,孩子们为了应对恐惧,也会想出千奇百怪的办法,竭力来表现他们的“不恐惧”。为了彻底改变这种教育情景,雷夫老师做了四件事——

一、是以信任取代恐惧。开学第一天,雷夫老师就和学生讨论这件事,师生达成共识:我们的教室要以信任为基础,而这个基础必须由老师首先做起。雷夫老师说:“我有问必答。你的问题有没有问过不重要,我是否疲劳也不重要,我必须让孩子们看到我的热切、我的信心,哪怕需要讲解500遍。”当然,孩子如果不小心破坏了信任,也应该有赢回信任的机会,但他必须花更多的努力。所以多数孩子不想轻易失去这份信任。

二、是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教师要与对自己的承诺负责,让孩子把信任放在我们肩上。 我们常常会说:“如果你们做得好,就奖励。”但我们又往往会用“你不听话就取消这种奖励”来胁迫孩子,或者因为自己的各种原因而随意地改变了曾经的许诺。雷夫老师认为:“这种背叛不知把你做过的许多好事都毁了,更让孩子对你大失所望。”我们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信任的破坏,“如果你告诉孩子周末会有一项特别的美术活动,即使需要在半夜跑到通宵营业的卖场去购买必需的材料和画具,也在所不惜”。

三、是纪律必须合乎逻辑。学校当然要有纪律,但纪律很容易变成教师手中的一把随心所欲的戒尺。教室里最常见的处罚就是:因为一两个学生的捣蛋,教师就可以决定下午全班都不准打球,留下来一起受训。另一种经典的处罚是:某学生忘了做数学作业,结果给他的惩罚是不准上体育课或美术课,限时补好作业。雷夫老师提出质疑:“孩子会因为害怕默默接受惩罚,但他们的内心是不服的。老师可以严格,但必须公平;只要孩子看见你赏罚不公,对你的信任就会失去。”

四、是坚持教师就是最直接的榜样。雷夫老师坦言:“孩子们一直在看着你。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我要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最勤勉的一个。(观后感 www.guanhougan.net)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的最简单的道理。作为老师,每天都有无数个机会可以树立榜样,同样会有无数个机会可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然而,我们有不少敬业的同行却不在意这些细节和机会,结果就容易好心办坏事。

平心而论,雷夫老师做的这四件事,很普通,道理也不深奥。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了25年,天天如此,当教师的,做家长的当然都希望能遇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然而,笔者认为时下我们的校园首先需要“第56间教室”的信任。有了师生之间的互相信任,奇迹才有可能创造。因为,信任原本就是教育最重要的前提。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一)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文/胡建月最早听说和看到我们周围的教师对这一本书的赞美,是在二小叶老师的桌子上一本《小学语文》,看了上面许多语文老师写的一篇篇感想,心中还有些疑虑:真有这么好吗?真是这样吗?于是,心中就有了“什么时候我也去买本来看看”的想法。可没想到的是,学校在我有这想法不久后就完成了我的心愿——每位老师发了一本。拿到书后,由于各种原因,我并没有一气呵成式地看完它,而是放在床边慢慢地、每天看一点,细细地品味着雷夫老师对教育的投入和激情,咀嚼着雷夫老师在教育上的智慧与爱心……经常使我心潮澎湃,不能平静,仅在这里写写我读这本书时的个人感受。惊讶我的惊讶,一如尹建莉作家所描述的“惊讶,是因为我从这本来自大洋彼岸的、以前从未知晓的教师的书中,竟然读到那么多熟悉的东西。一直以为,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巨大,以为我们在教育中的种种现实问题人家不存在,甚至以为人家的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都和我们不一样。这本书却让我第一次知道,那个教师在校园中遇到的种种,和我遇到过的差不多;那个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相处中产生的困惑,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正困扰着一些教师;而那个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价值观的剖析,其实都可以来我们这里进行一番验证……”二是惊讶于这一间教室。原以为这是一间如何先进、如何美观、如何宽敞的教室,没想到却是一间“又小又破”的再普通不过的教室!然而,这一间教室却又是如此的不同!经过雷夫老师20多年如一日的投入,通过他的智慧和力量,他创造出了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团。”他让教室成为了孩子们的一个最温暖的家!同时,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室的大小并不取决于面积的大小,而是取决于教师——教师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而“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则“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震憾我的震憾,首先来自于雷夫老师“几乎每年48周,每周6天,每天12小时的和学生们涌进教室里,沉浸在莎士比亚、代数和摇滚的世界里”。其次,我的震憾还来自于雷夫老师那一次“教室里的火”——教师上课上得竟然连自己的头发着火了都还不知道!竟有如此投入教学的老师!而且学生们“抡起胳膊使劲地打我的头”时,他却“觉着当老师棒极了”!而更让我感到震憾的是,雷夫的学生们竟然都着迷般的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又仍不愿离去。这是一种怎样的“疯狂之举”,又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奇迹!我最欣赏雷夫的所做的“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能力”的方式方法,雷夫老师说:“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他用四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法、每周作文、每月读书心得、少年创作计划。每周我们也要教学生写作文,讲完写作技巧与方法就让学生写,殊不知有些学生头脑就没有文学积累,写不出实质性的东西。如果平时培养他们多阅读,多积累,勤写读书心得,培养他们创作能力,许多写作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汗颜书,我还在继续看。虽然还有许多感动,但也时不时地会冒出一些感叹,进而令自己惭愧不已。诸如上述提到的“一天12小时”“教室里的火”和“那疯狂之举”等等,在我自己的身上简直无法实现。而如此种种,在雷夫老师身上,却还有许多许多。雷夫老师给人的感受不是有多高明的教学技巧,而是有一种激情澎湃的职业精神。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一堆孩子围在雷夫老师的身旁,几个孩子甚至坐在了雷夫老师面前的桌子上,大家一起积极热情地展开讨论。我问自己这个场景我熟悉吗?见过吗?学生怎么可以坐到课桌上,坐到讲台上?因此,我开始有点理解雷夫老师写下的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讽刺的是,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东西——害怕。我跟他同样相信,信任可以取代恐惧,而没有恐惧,人才可以活出真的自己。他在书中提到的许多细节,在我们的教育中都千百次地出现过,曾对着无法无天的孩子大声训斥,当孩子不懂得时候,一遍又一遍的教孩子,同时心里却在埋怨孩子的种种不认真,接受能力差。从没有反思自己的教学是不是出了问题,是不是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一间教室能带给学生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间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决定了教室的尺度——教师。教师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而带给我无限感动的,就是雷夫老师这种全心全意付出的面貌和用爱践行一切的气度。在雷夫的阐述里,我懂得:教室,应该是孩子们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在这里坦然无惧地学习、正确理性地认知、自由积极地生活,应该远比书本知识的学习更重要。老师与学生是不应该有距离,老师和学生是没有界限的。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还明白,生活是我自己的,不必受太多规条的影响,要勇于创新,寻找真正对孩子们有帮助的道路,即使过程当中会伤痕累累,也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必以取悦他人为目的地生活,因为那不是自己的人生,那样的人生只有悲哀,没有快乐!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烦恼,而且生活往往有许多的不公平的,但是请不要忘记这个世界的美好、不要失去对世界的好奇心。人要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这样才能生活得更加美好,如果整天沉溺在悲哀之中,那么你的人生才是真正悲哀!《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它是一座智慧的宝库,它是一个有着25年从教经验教师智慧的结晶,它亦是我教学生活中的一个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六)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欲齐其家,先修其身。”作为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学校大力倡导和发扬文明礼仪教育,以“星级”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进步,要求学生进出校门、校园内看见老师主动打招呼;进出教师办公室,主动敲门,征得同意,方可进入;积极认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上学不得迟到,有事提前请假或事后补假……对学生的一系列鼓励措施,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是认真执行了,但教师是否为学生做了榜样呢?早上进校门,学生有礼貌地敬礼并问声“老师好”!学生认真打扫保洁区,……我们的教师又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学生有会怎么想呢?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起过:有的老师我主动与他打招呼,他竟然睬都不睬我,也无任何脸部表情,以后我再也……当然,这只是一种极个别的现象,但每每看到或听到这种现象,心里总不是滋味。

我自己也曾经在无意中没能主动与学生打招呼,而被学生质问。有一学生很认真地问我:“老师啊,上次我叫你,你没回我!为什么?”我一脸茫然,怎么都想不起来,也许是我真的没看见或听见。但不管怎样我已伤了学生的自尊,我主动对学生道歉,说声:“对不起!”学生还是很开心地走了。对我来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学生来说是大事,他们感觉老师的眼中或心中有他们的位置,对你老师的教育我就愿意接受,融洽了师生关系,无意中也缩短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对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都是有所帮助的。从此我无论走在哪儿,还是在校园内外,无论我是否教过他们,只要是学生我主动与他们打招呼,融洽师生关系。现在有的学生站在教学楼走廊中,看到了也要与我招招手,我也主动回应。

可见,教师散播一种榜样,收获的是一种目标。有人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直接从老师身上学到好作风、好品德。这样,才能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五)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文/王玉河

学校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一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拿到书后,我开始了阅读,并很快地被它吸引,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它真的是一本好书。

打开《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就久久不愿放下,它给作为教师和父亲的我很多启发。雷夫老师用一年的时间创造了改变学生一生的奇迹。书中处处传递给我们雷夫作为老师的信念:“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正如伊建立老师在为本书写的序中提到的,“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看一下这位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雷夫正是以他对教育无法比拟的热情将不足40平米的教室无限延伸,使得这里成为了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书的第一部分是“家最温暖”。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雷夫将此内容做开篇,可见消除恐惧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但这恰恰也是几乎所有老师都存在的问题。

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要能镇得住学生”,这也成为我后来做老师的一条原则。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镇得住”绝不能依靠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因此我能更深刻的从孩子的角度感受到,作为教师爱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规律是何等的重要。爱心、耐心、信任、智慧,拥有了这些同样可以成为“镇得住”学生的老师。

雷夫正是以他对教育无法比拟的热情将不足40平米的教室无限延伸,使得这里成为了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雷夫老师提倡并实践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而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其实是“害怕教育”遍及方方面面,很多学生守纪是因为怕受罚;考不好怕老师批评、家长责罚、同学嘲笑;为维持课堂纪律,较多的老师采用罚站、训斥等手段;对未能按规定完成作业的学生则采用重复做、告诉家长、到办公室等种种办法。

然而许多家长也是如此,他们挖空心思,对孩子又骂又打,逼迫孩子学习,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以上的种种做法不仅使孩子长期处于“前怕狼,后怕虎”的境地,还阻碍了孩子的发展。要使孩子“不害怕”,首先作为教师自己不要盲目“怕”,我们要把那些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没水平”,怕丢掉“尊严”,怕领导、家长责怪,怕同行笑话的顾虑全部丢掉,只留下“一怕”,那就是怕耽误学生一生的发展。

我们,每一个渴望成为优秀教师的人,都应该向雷夫学习。新教育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只要坚持,就能创造奇迹!雷夫老师的故事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雷夫老师25年坚守在56号教室,对那些移民家庭的贫困孩子进行品格的培养,通过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来成就孩子的一生。

他坚持让孩子每天阅读,而不是为了测试、更不是做表面文章给人家看,而是因为喜欢书本才阅读;他坚持每个礼拜和孩子们玩“Buzz”的游戏,不仅仅是做一些数学练习,而是把许多的知识整合在了一起。

他坚持让56号教室的孩子每天运动,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他坚持每天早晨和孩子们一起解决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答案,而在于发现正确解答的过程。

他坚持每个星期二让孩子们观看电影……我想正是那无数个坚持,才缔造了56号教室的奇迹!而在这些坚持的背后,我们又分明地看到了雷夫老师那痴迷教育的疯狂,那对教育真谛真切的、深沉的领悟!

这点,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剖析自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当我在教室里大声训斥孩子的时候,想想雷夫老师的56号教室,那儿缺少的就是恐惧!当我累得直不起腰,抱怨工作量太多的时候,想想雷夫老师每天天黑就走进教室,而直到天黑才走出教室的那份愉悦。

当我抱怨中国的教育体制时,想想雷夫老师也对美国的体制不满,可是他会以自己的努力来打破传统,以自己的创造力来引导孩子们去追求真正的教育目标,而不是舍本逐末地追求分数;而当我看完《教室》,在班级里兴致勃勃地进行解决问题训练的时候,想想我能坚持多久!是的!

曾经,我也对教育充满激情,在数学网上建立新帖,每天认真撰写教育反思上传;和孩子们每周撰写数学日记;建立自己独特的数学评价体制促进孩子们学好数学……可是,我又坚持了多久?

古人言:“失败是成功之母”。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我深深体会到失败是好事。因此我觉得我们必须正视失败,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失败就退缩,更可怕的是老师眼里容不下失败,当发现学生们即将失败时,就去干预,不让学生打出错误答案或出什么差错。这样,学生永远不知道错误的原因和防止错误的方法措施。

遭遇失败的学生,需要探索、尝试、纠正。只有当学生因为害怕错误而停止继续探究,丧失了探究的欲望时,才是彻底的失败。中国的家长害怕孩子失败,中国的老师害怕学生失败,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走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学习上,我们会很坚定地告诉学生你做错了,正确地应该是什么?

可是,我们关注过孩子经历失败的过程吗,我们了解过孩子失败后的情感吗?为什么一年级的孩子课堂上发言都很积极,但是到了六年级,课堂的敢举手发言的学生就聊聊可数了,?固然有年龄特征,学科特点,我想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学习生涯中他尝多了失败的滋味,不愿意做更多的尝试,雷夫老师说得对: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的尝试时才算失败。

艾斯奎斯给全班学生定的座右铭是“好好表现,勤奋学习”,教室正面的墙上挂有“成功无捷径”标语。艾斯奎斯说,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么样的人。我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友善、勤奋的人,因此,我必须是他们见到过的最友善、最勤奋的人。艾斯奎斯把自己的热情传染给了孩子们,可以说艾斯奎斯是上帝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作为一名教师,我敬佩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他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十多个小时,早上6:30到下午6:00,每周两个通宵工作的日子,每个周末从上午11点钟到下午2点钟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无偿地教学生,从早上6点钟开始一直到下午5点钟,给学生教算术,讲文学,学历史,沉迷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排练,他对教育的热情和不求回报的付出让人感动。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 ,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没有了“爱”,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觉得教书枯燥是因为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太计较于“得与失”之间的平衡,却忘了教师是一个讲究奉献的职业,忘了要“梦想成真”首先必须要对梦进行投资。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我想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重新理解。“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这句话也将成为我的座右铭。我的脑海里只有一个最真的渴望——让我的孩子也能像第56号教室的孩子一样,放飞心灵。让我们携起手来,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第56号教室”,让每一个孩子在这里都成为热爱学习的天使。

正如所说:唯有出自内心的关怀与真爱,才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其实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相信只要努力改变用心去做,一定能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属于我们教室的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二)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美国一本关于教育的书。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从快乐、鲜艳的封面,到独特的教育理念以及全书用浅显通俗的语言所谈所描绘,我看到了一个将教育作为自己终生事业,并沉醉其中的教师,他对孩子的爱,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动。

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从教二十五年来,一直在一所叫霍伯特的小学担任五年级老师。这所学校位于美国的洛杉矶,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并且大部分来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雷夫老师班里小学生的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而且孩子们谦虚有礼诚实善良。长大后,他们纷纷进入哈弗、普林斯顿等名校就读取得不凡的成就。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在过程上。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

这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为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付出了努力与艰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成功无捷径的真谛。雷夫先生每天为了自己的学生早上三点多从家里出发,倒好几次车在早上六点多赶到教室,晚上六点离校。节假日还带着学生到学校去上课,这些都是免费的。他那所谓的“魔鬼式训练”、学习“8法则”——解释、示范、模仿、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爱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爱那些调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了。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态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弃,不抛弃。其次就是教会孩子善待他人。

“三剑客”的确深深地刺痛了雷夫先生,并使雷夫先生陷入艰难的境遇。但雷夫先生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并没有因此离开他所中爱的教育事业,而是领悟到要想教育孩子的前提是首先了解自我。所以雷夫先生想让孩子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首先让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他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观后感 www.guanhougan.net)他在实践教育中,不断总结和思考,逐步形成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师”、“为孩子将来过上一流的生活做准备”、“不要把信仰强加于孩子”、“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等观念和认识。雷夫老师就是这样以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向我们阐释了:教育是没有捷径的。

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思考和学习的。作为在教育一线的学校,推荐阅读、学习《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对我们学习、借鉴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学习他的敬业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可以帮助我们建构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

读书笔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三)》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笔记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