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基督山伯爵观看心得

基督山伯爵观看心得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一)。

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通常会记录下读书笔记,读书笔记,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基督山伯爵》读后感(一),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这周我阅读了大仲马的巨作《基督山伯爵》,深有感触。

这本巨作中的主人公基督山伯爵是一个敢爱敢恨、豪爽气派也聪慧过人。由于饱经沧桑,他对任何事都格外的执着,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形象,但他并不是凭空捏造的人物,他蕴藏了部分作者的写照。作者大仲马本人就是一个非常豪爽的人,他在基督山城堡连续几年每回宴请宾客都高朋满座,其中许多人,大仲马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可见,他的气派,比起基督山伯爵来,那简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基督山城堡门厅的正位,放置着大仲马的半身像,还配上了一条座佑铭“我爱爱我的人”。由此可见,基督山伯爵的敢爱敢恨、豪爽气派是源自于大仲马,而整句正是基督山伯爵的写照--“我爱爱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

这本书更多的是揭露当时社会的暗无天日、金钱至上的现象。书中维尔福先生自私自利,为了名誉、前途不惜违背自己的父亲,为了金钱,他凭靠着他的法官身份不知道出卖陷害了多少人;维尔福夫人贪恋金钱,为了遗产,不惜毒杀四个人,可见人性的黑暗卑劣。

相比19世纪,如今金钱的地位似乎越来越高,那么人性的毁灭也越来越深吗?但凡有黑自然也有白,莫雷尔一家就不是被金钱吞噬的好人,最后金钱却不请自来,而维而福夫人最终落个两手空空,这就是事与愿违,因果报应。

主人公在被陷害后,通过“疯教士”的帮助和自身的果敢与机智成功逃出了绝地,甚至后来发现了“疯教士”留给他的秘密——在一座叫基督山的小岛上,藏着无尽的金银财宝,便化身基督山伯爵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爱德基德也正是这样,他先是报答了那些帮助过他的人,再去进行自己的复仇计划。这告诉了我们应该克制自己,拒绝诱惑,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在伯爵临走前说的一句话——直到天主为人类揭示未来蓝图的那一天到来之前,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括在这五个字内“等待和希望”,耐心的等待加之希望带来的动力,必然能迎来黎明的曙光,这“等待”和“希望”就是大仲马写的这篇巨作的中心。

我在明白了这些道理后,对自己往日的行为感到了丝丝悔意,因为自己的一些莽撞行为,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了许多伤害,并且毫无知觉。

小说里的内容——复仇,十分富有变化,每次复仇都有不同的结局,使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生动,又给人一种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感觉。读完之后,掩卷再思,的确也没有更好的结局了,对此不得不赞叹作者的巧妙安排。

大仲马也并不满足于基本的情节离奇曲折,由于篇幅较长,只有单纯的情节会显得单调,所以,穿插了不少小小的惊险场面,使内容具有奇峰突起,迂回曲折,大起大落的艺术效果,但又不游离于主题之外,影响中心。本文的这些特点,也使文章更回的精彩,引人入胜,也使我明白了面对困难,不能一味地回避,虽然也有可能遇到绝境,但没有勇敢和智慧,那么好人就不会得到报答,坏人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人生就像基督山伯爵说的一样——耐心的等待加之希望带来的动力,必然能迎来黎明的曙光!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基督山伯爵》读书笔记


这主要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发生在法国,拿破仑和路易十八政权交替及其后数十年间。水手爱德蒙因为爱情和前程遭人嫉妒,惨遭陷害,身陷囹圄十六年;在狱中偶遇意大利法里亚神甫,习得文韬武略并获绝世财宝;用钱报恩、更能复仇;化身基督山伯爵的爱德蒙用智慧和财富踏上复仇之路,让对手一个个身败名裂。
主人公的角色很多,爱德蒙。唐泰斯、水手辛巴德、基督山伯爵、布佐尼神甫、威尔莫爵士、扎科内教士、意大利人贾科莫?布佐尼老爷、银行高级职员。。。。

故事曾用歌剧、电视剧、电影的形式多次改编展现过,作为我,本来也想看了电视剧、电影之后再来更全面地谈感受,奈何网络资源不好找,并且看起来非常冗长,暂且搁置。鉴于小说中戏剧场景众多,权且分成四个模块解读更具快感。

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

从第一章“船抵马赛”到第八章“伊夫堡”,作者一直不惜笔墨勾勒水手爱德蒙预期的幸福生活,慈爱的父亲、美丽聪慧的未婚妻、慷慨大度的雇主,放眼望去生活和谐、前程美满。

同时,其中也暗藏玄机。费尔南多送出唐格拉尔写的一封信,真的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除非你遇到了关联人士,维尔福法官!为了父亲和前程,他妥妥地葬送了爱德蒙。

第一幕,美好!假象!

从“法老号”船进港、万人空巷的热闹开场,到爱德蒙被投进黑暗无边的伊夫堡监狱落幕。

黑暗中觉醒

狱中的生活是手足无措的,不明就里的爱德蒙尝试着绝食死去,然而在最后关头又幡然悔悟,继续每日向天主祈祷。后来,与尝试越狱的法里亚神甫相遇,人生和未来都豁然开朗。他与神甫在天主的照料下每日相处、互为依傍。越狱计划未竟,但父与子的实际情谊已经诞生,神甫将毕生所学和财富倾囊相授。爱德蒙也得以在神甫的裹尸布下死里逃生。

第二幕,无边的黑暗!

黑暗的牢狱、黑暗的夜晚、黑暗中逃脱,然而,无边的黑暗中又有一丝温情,沟通、学习、分享、关爱,人性之火、势必燎原!

报恩

从第二十六章“杜加桥客店”到第三十章“九月五日”是本书最温情的部分。爱德蒙的老邻居卡德鲁斯因为照顾过临终前的爱德蒙父亲,被赠予价值5万法郎的钻石;莫雷尔先生因为对爱德蒙的关爱、奔走及对爱德蒙父亲的厚待,在其运气最不佳的破产边缘,起死回生,免除了债务、收获了新的“法老号”轮船。

被好运眷顾的日子总是让人不可思议,赠人玫瑰者也身心溢满幸福。

短短几章,爱德蒙获悉被陷害的过程,得知了蒙受的恩典,并对恩惠一一偿还。

当然,对于贪婪的卡德鲁斯来说,这个恩惠可能是个炸弹!

第三幕,温暖感动!

爱德蒙对卡德鲁斯的慷慨让人咂舌,对莫雷尔先生及其家人的作为让人心暖,全新的“法老号”进港,让人热泪盈眶。

复仇

从三十一章“水手辛巴德”出现,故事进入复仇环节。其时,各位主角的身份与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银行家、议员和大法官,享有诸多荣誉、跻身巴黎名流。复仇的主阵地在巴黎。发生在基督山岛的故事和罗马的狂欢,是为巴黎入场所进行的必要铺垫。

基督山伯爵在巴黎闪亮登场后,一直作为话题中心和意见领袖。

对于费尔南,即现在的费尔南多。德。莫尔塞夫议员,他利用海黛公主的故事,揭露其在中亚、非洲、欧洲战争中的背叛、倒戈,妻子梅尔塞苔丝和儿子阿尔贝蒙羞放弃家庭关系,议员自己则在妻离子散、绝望后羞愤自杀。

爱财如命的银行家唐格拉尔,最好的“回报”方式当然是失去所有的金钱。伯爵先在银行家开了不限金额的借款账户,后运用金融市场工具让银行家的资产逐步缩水,并发现翻身无望。最后在破产边缘银行家携款出逃,落在意大利强盗之后,财物尽空。当然,如果愿意,没落的银行家仍然可以安然活着,毕竟人生嘛,是一种选择。

发生在法官维尔福先生身上的事情最是耸人听闻。家中的妻子为了儿子的财产继承权对身边众人下毒,先后有法官前妻的侯爵父母、父亲的贴身仆人中毒身亡,女儿瓦朗蒂娜中毒“死亡”后也众所周知地“下葬”。法官在宣判妻子死刑后出庭审判,庭审中发现百无一漏的证据链对准的正是自己抛弃、活埋的私生子。。。当庭身败名裂,回家后发现妻儿服毒身亡。。。德尔福疯了!

第四幕,复仇!快活?

生命张弛有度,形式不拘一格。伯爵将自己视为天主的使者,同时又持续扪心自问行为是否适当、公允。天主教在欧洲的影响力之大,对人的思想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

敬畏凸显人性、节制支持公允!

在复仇部分,众多演员的爵位对于理解原文很重要,如唐格拉尔对老少卡瓦尔坎蒂侯爵(骗子)的热衷,不惜毁掉婚约让女儿与其结婚;如德尔福的地位攀升,其前妻的侯爵父母对其帮助甚大。所以更多了解有助于知文达义。

《基督山伯爵》读书笔记摘抄


《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是以情节取胜的通俗小说。

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十九岁的爱德蒙唐泰斯,是个活力四射的年轻水手。他有慈爱的父亲、甜蜜的爱人,有光辉的前程、幸福的生活。善良乐观的天性,使得他对周遭的每个人都以礼相待,并且真挚热情。他清澈明亮的目光里,写满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神往。可就在他的结婚典礼上,他遭人陷害而被投入大牢。一时间失去了一切,伴随他的只有伊夫堡阴森地牢里的黑暗及精神和肉体对他的双重折磨。可与此同时,有人正把快乐建筑在他的痛苦之上。他们害死了唐泰斯的父亲,夺走了他的爱人。在他最无助绝望想要自杀的时候,法里亚神甫走入了他的生活。神甫把自己一生的知识传授给他,告诉他基督山岛宝藏的所在,并帮他成功越狱。此时,唐泰斯入狱已有十四年。十四年里,物是人非,唐泰斯也由一个懵懂青涩的青年变成一个家资巨万的伯爵。他开始报恩亦开始报仇。昔日的船主莫雷尔有恩于他,伯爵首先把这位濒临破产的好人从绝望的路上救了回来。此后又始终照顾他的儿女,直至最后把基督山岛的宝窟送给他们。对唐格拉尔、费尔南和维尔福三个分别代表法国七月波旁王朝金融界、政界和司法界显要人物的仇人,基督山伯爵个个击破。最后,这三个人破产的破产、自杀的自杀、发疯的发疯,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在小说中,基督山伯爵这个人物几近完美。在与仇人面对面复仇时,他没有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他的良知从未泯灭,他的人格亦未扭曲,他始终保留高贵善良的心。当他帮助莫雷尔一家摆脱困境的时候,当他从一个该诅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个女儿的时候,当他答应梅尔塞苔丝不杀仇人之子的时候,这个高贵的心灵映出了金子般的光辉。基督山性格里贯穿始终的节制,即面对财富、美色、仇恨的不贪婪,亦让我印象深刻。在达成一生最大的心愿后,他悄然地放弃了原有的财富,只身远走他乡。

掩卷思索时,觉得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几乎完成了从人到神的蜕变过程。因为掌握巨大财富的支配权,基督山伯爵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似乎整个社会都在围着他转。这固然有它揭示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社会现象的积极意义的一面,但从文学创作角度出发,塑造这样一个完美的超人,不能不说是作品的一个败笔所在,因为它大大削弱了作品现实主义的批判力量。在大仲马笔下,时时吐露出金钱可爱、金钱万能的观点,也反映了他本人的拜金主义思想观念。大仲马曾经直言不讳地说过:在文学上我不承认什么体系,也不屑于什么学派,更不树什么旗帜;娱乐和趣味,这就是惟一的原则。大仲马之所以在法国文学史上不能得到更高的地位,究其根源,我想这恐怕就是主要原因所在。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基督山伯爵》读后感(一)》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基督山伯爵观看心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