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蛙读后感600字

蛙读后感600字

《蛙》读后感600字。

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这样才能提升事思想训练,丰富自身知识。在我们阅读完一部文学作品时,心中就会产生很多的想法。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那么,你会不会在看完一本书籍后写一份读后感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蛙》读后感600字,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蛙》,作者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莫言,高密人,第一次听说莫言是在高三的语文课堂上,当语文老师向我们介绍莫言及其代表作《蛙》时,我们班的气氛无不为之沸腾,欢呼声此起彼伏。老师当时只是简单的让我们了解一下,而我真正读这本长篇小说是在前年。

翻开小说的第一页,是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上发言的致辞,第二页则是由莫言本人作的一段词,表达了自己的一种心境的体验。小说《蛙》中的主人翁姑姑,是高密的一名普通的妇产科医生,她每天奔波于高密的土地上,当时正是计划生育的特殊时期,由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在姑姑手中夭折的婴儿也遍布高密,在小说中除了姑姑之外,还有一群性格鲜明的人,在他们的世界中,有争吵,有和解,有抗争,有妥协,正是这么一群人让计划生育那段历史变得鲜明,计划生育这个国家政策让人们的人性与政策变得那么冲突,一面要考虑到人类的人性与情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小说是以人们日常的生活为主要的叙述话题,也是由时间这条线来平铺直叙,由远到近,文中也介绍了一些人物的命运,有的创业成了大资产家,有的事业有成,而姑姑也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大家都从计划生育那段岁月走到现在,往回一看,原来生命是如此的珍贵。以至于“我”去庙中祈福。

小说《蛙》是莫言写的一篇长篇小说,采用了现实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方式,所以读起来通俗易懂,又让读者体会到神幻的感受,到了小说后面,特别是姑姑在野外与蛙的那一段,则可以充分感到魔幻现实主义,蛙的叫声,如泣如诉,无不在为高密未降生的婴儿哭诉,也为姑姑和那段历史低述。

《蛙》让我们了解那段历史,也让我们在那段历史进步。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600字小编推荐

蛙读后感800字范例


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蛙读后感800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书籍可以带给我们更丰富的思维模式,随着自己在作者写的作品中看到了更多的感悟之后。大家写读后感时,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

蛙读后感800字(篇1)

星期五下午,是一个炎热的下午。第三节课我校全体师生拿着椅子在操场上观看童话剧——青蛙王子,这是一个关于保护环境的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快乐的小伙伴。这时,青蛙婆婆出来了,王子也出来了,王子问青蛙婆婆地上那一朵朵美丽的鲜花是什么?婆婆告诉他:“那是神奇的金色郁金香,你想要什么它就可以帮助你实现愿望!”这么神奇吗?王子不相信,他说:“我要一颗糖!”。只见“嗖”的一声糖就交出来了。这话被一只脏脏的垃圾猫听见了,它把垃圾放在地上,把金色的郁金香全都破坏了。这下,王子非常气愤,一心想要找垃圾猫报仇。经过青蛙王子的不懈努力,在路上交了两个友好的朋友,并且一一突破了垃圾猫的诡计,他们打败了垃圾猫,救活了金色的郁金香!他们保护了家园,使他们的家园更美丽!

当你用勇气打败任何东西时,你会很高兴、很兴奋。在生活中我见过这样的一件事: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空气新鲜的一天,有一个小弟弟吃棒棒糖,他把包装纸随意的仍在地上,他爸爸让他捡起来,他却不捡,两人正在僵持着,这时走过一位好心的年轻阿姨,弯下身子把包装纸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她的行为打动了我的心,也打动了小弟弟。

通过这件事联想到《青蛙王子》的故事,让我懂得了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家园,爱护环境,这种行为人人有责!

蛙读后感800字(篇2)

《蛙》,一部简短而直面现实的小说。读罢该书,就像走过了国人的心灵长廊,不由自主的重新探寻了人类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历程。

该书的主人公是一位坚实捍卫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者——我的“姑姑”。她不惜一切代价,费尽心机,目的就是不让任何一个超生的孩子出生。她宁可血流成河,也坚决不会让超生一个。在她强大的攻势下,上千的孩子在她手上流掉。而这些,只是故事的一半而已。也许,我们会禁不住的厌恶计划生育政策,对“姑姑”也会产生憎恨之感。但是,作者——莫言并没有就此停笔,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姑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我”的超生却只是睁只眼闭只眼。

读完这部书,留下的不只是对心灵的震撼,还有是对现实的无奈。计划生育始终是国人内心的伤痛,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像“姑姑”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而现实往往比书中描写的还要残酷很多。

我们有活着的权力,但未必有有出生的权力,这就是人性要服从社会。但是无论什么情况下,人的生命始终是第一位的,任何借口都无法剥夺人生存的权力。

蛙读后感800字(篇3)

《青蛙和蟾蜍》这本书讲述了青蛙和蟾蜍这一对好朋友的生活趣事,故事情节简单,但却处处透露着这对好朋友的默契。

青蛙成熟、体贴,他以心中那份不变的美好及快乐来面对他的生活及好朋友。蟾蜍带点傻劲,又有点任性,但却是个至真至情的人。青蛙和蟾蜍的特质迥然不同,但他们对待对方的关怀却超越了个性上的限制,演绎出一段温暖动人的友谊。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觉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可以缺少金钱,也可以缺少食物,但是友谊却是不可或缺的。没有了朋友,人生就会非常孤单、无味,在困难的时候也不会得到朋友的扶持。当人人都懂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时候,我们才能克服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磨难和挫折,才能燃起我们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五彩斑澜。

在我成长的十一年岁月里,我结交了许多的朋友,他们对我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比如我的朋友黄纬,他不仅是我们学校里的一个小歌星,还是一个电脑高手。他教会了我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我的另一个朋友叫杨耀,他是一个聪明、热情和好动的男孩。自从和他交上了朋友,我内向胆小的性格就渐渐变得活泼开朗了,还能和同学们愉快地交流和相处。还有从小和我一起长大的吴鑫泽,我们非常要好。虽然我们也有脸红吵架的时候,但是我们的友情十年来都是那么纯朴、那么深厚。虽然我们不在同一个学校学习,也不在同一个小区居住和生活,但是我们经常相聚,一块去游泳,一起去打球……还有卢思宏、陈涛等许多要好的朋友和同学,他们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乐趣,让我感受到了友情的可贵和温馨,让我的生活过得非常惬意和开心。

友谊,是多么的崇高和美好啊!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像青蛙和蟾蜍一样,一起度过我们快乐的时光吧!

蛙读后感800字(篇4)

我是一个追求时尚的人,借着诺贝尔文学奖的东风,刚刚看完莫言的长篇小说《蛙》。这是部直面中国近几十年来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小说。读罢该书,禁不住重新探寻一下人类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旅程。

书的主人公“姑姑”,是一位坚决捍卫计划生育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对待超生,她铁面无私,六亲不认。为不让一个孩子超生,她机关算尽,用尽权谋,不惜一切代价要把孩子打掉。对待超生孕妇,甚至动用铲车拔树拆墙,宁可血流成河,不让超生一个。她布下耳目,设下暗岗,巧妙发动群众,既让超生家庭蒙受经济损失,群众又有收益,羊毛出在羊身上。超生孕妇躲藏不出来,她就声东击西,声言拆邻居的房,让邻居的损失由超生家庭承担,巧妙使用“利用这个,打击那个”战术,从而挑动邻居之间的矛盾,从中渔利。在强大的攻势下,上千个孩子在她手上流掉。

如果只看书的前半部,读者对计划生育政策厌恶的同时,对“姑姑“一定深恶痛绝。但莫言的笔没有就此打住,他呈献给读者的是人性的多面性。在人性和社会的问题上,是要人性还是要社会。“姑姑”似乎也是这样一个人。她是个尽职尽责的妇科医生,经她手出生的孩子不计其数。作者在书里借“姑姑”之口提到,中国人口太多,不计划生育怎么行。要人性,将来人口问题就要成为巨大的社会负担;要社会,要对的起子孙后代,就得实行计划生育。书中还隐晦的提出,那些想超生的人,家庭条件都不太好,都不是负责任的人,他们的超生更多的是想要个传宗接代的儿子而已,与其出生给家庭和国家带来负担,不如干脆做掉。作者写到现代,对生育的认识又多了一层深意。“姑姑”已是晚年,她对自己过去经她手人流掉的孩子做了深刻的反思。那些蛙鸣,仿佛是一个个被她做掉的孩子。他在进行心灵的忏悔。“姑姑”的形象注定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在失去孩子的人眼里,她是个恶魔,而对国家,她又是个有贡献的人。

读完这部书,除了心灵的震颤,还有现实的无奈。计划生育是中国人内心的伤痛,在广袤的农村,“姑姑”这样的人数不胜数,现实甚至比书中描写的还要残酷。我们大家都看过宋丹丹和黄宏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小品中采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给亿万中国人带来了笑声。可是生活中的计划生育史残酷而无情的。幼年的我记得妈妈为了生弟弟东躲西藏,我们睡过麦秸垛,睡过牛棚,也睡过田野中的草棚。我们村邻居的房子也被拆过,我婶婶七个月的孩子被人流了,流下来的小弟弟哭了两声就夭折了。一幕幕血淋淋的画面让童年的我感到可怕有迷茫。无论如何,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都有生的权力,但同时我们也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也要有为社会贡献的责任。

蛙读后感500字大全


有关“蛙读后感500字”是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整理的内容。书籍具有引导作用,帮助我们结识各个时代的最伟大人物,读后感书名是一部让人无法忘怀的优秀作品,它是由著名的{作者人名}编写的。领悟到书中的道理,我们应把它记录下来。敬请参阅本文!

蛙读后感500字(篇1)

最近读了莫言的长篇小说《蛙》,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初读《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作为一本“新世纪和谐文学”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笔墨描写了一个高密县东北乡的普通妇产科女医生——我的姑姑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读完之后,你会发现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写蛙实际上是写娃。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上世纪,北京大学校长、经济学家马寅初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高达22%。他测算,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50年以后,也就是2007年以后,中国的人口将会达到50亿!一直生到了70年代初期,中国人口的膨胀已经无可收拾了,到了70年代末期,中央才下了狠心,决定城市育龄夫妇只能生一胎,农村一胎是女孩子的可以间隔5年生第二胎。这就是计划生育政策。

从鼓励生育到计划生育,这样的政策就像是是一剂猛药,突然下来,很多人接受不了,尤其是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中国,尤其农村人接受不了,必须靠强制执行,于是就出现了一批像小说中的“姑姑”那样的人,他们热爱党,热爱国家,是优秀的党员,为了执行国家政策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当然也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

她是一名光荣的党员,她果敢地执行着国家政策,忠实于党的方针战略,甚至为了这一点,牺牲了自己的声誉,甘心被他人唾骂。“姑姑”强行让张拳的老婆、让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让陈鼻的妻子王胆强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时刻在我的脑海浮现,但“姑姑”显然不是一个泯灭人性的人,她爱孩子,喜欢自己的事业,事实上,她做这项残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寻常人去做多得多。从迎接新生命到扼杀新生命,“姑姑”内心实有不忍,但坚决执行“计划生育”的信念却从来都没有动摇过。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为一名党员,应当像“姑姑”一样,坚决彻底地执行国家政策,牢牢地站在党的立场上,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跟党走,在执行政策的时候可以灵活一点,人性一点。

蛙读后感500字(篇2)

昨天听闻姑家妹妹添丁大喜,兴冲冲地带妙妙去看宝宝,一进产房,迎面撞上姑姑复杂的眼神,糅合着母女平安的释然、没生个小子的遗憾还有忙活了一天的疲惫,哎,咱家里祖传的阴盛阳衰…,是个闺女,为了缓解现场略显低沉的'气氛,我一改往日沉默谨慎的做派,开始夸夸其谈,姑,到年底,三胎放开生了,计生这个词是越来越淡化了,聪聪妹妹这才是一胎,再生上俩儿子,你可不许嫌多。姑姑脸上舒展开来,忽又激动起来,嗨,你说这个政策说变就变,想当年,一听计划生育组要来检查,你妈挺着六个月的孕肚跑到柳家亲戚家躲了起来,你奶奶被叫去问话,计生主任一声呵斥,你奶奶吓得尿了裤子……哎,也不能光怪政策,咱祖辈上就封建思想就重,不是自己非生不行也就没有那么多事了,在妹妹大喜的日子里,还是轻描淡写地截断了姑姑的话头,不然她就这些个事能唠叨上半宿,还有一个原因对于不太好的过去,人总是倾向于选择性地遗忘。

晚上回去一口气读完莫言的《蛙》,这是莫言的诺贝尔奖之作,大体记得颁奖词是因为《蛙》的写法荒诞奇妙,在国外看似荒诞,但在一个与东北乡共享胶莱河的昌邑人眼中,在一个被计划生育影响了三十多年的人来说,看到的都是熟悉的影像,地道的方言俚语,就像乡里乡亲一样。看完《蛙》,被我的姑姑整天念叨的那些影像又浮上心头。

“藏”是贯穿一个“超生游击队”家庭的关键词。没生之前要藏,母亲作为一个新媳妇,开启了生儿子之路后,几乎就不在人前露脸了,反应了、显怀了都怕别人看出来,只要不太热,她都裹着厚厚的长袍大褂;生孩子要藏,万一邻居听到动静,被举报了就坏了,就像《蛙》里面说的,只要没出“锅门”的,被举报了一律刮宫流产,但只要出了“锅门”,好歹是一条生命,就等着罚款好了。除了大姐是在家堂堂正正地出生之外,我和妹妹弟弟都是躲躲藏藏出生的。说的这里,想起了之前一个同事的对象叫王小丁,他上面有两个姐姐,也是超生的,躲在一个姓丁的亲戚家出生的,直接取名小丁。生出来的孩子更是要藏,怎么藏,我家老屋设计地就像抗日时期游击队住过的似的,炕东头常年贴着一张年画,一有外人来家,年画一掀里面还有一个炕头,刚出生的孩子就躲进里面。妹妹四岁之前就没出过大门,更没有见过除了爸爸妈妈姐姐奶奶姑姑之外的人,偶然出门都是沿着墙根走,都不敢走路中间。这个事情直接导致现在的我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的嗤之以鼻,妹妹四岁都没有和人正常沟通过,最后也还是考上了上海第二军医大的研究生,发展的也还不错,不用太焦虑孩子的起跑线嘛。对啊,我呢,我藏在哪里?我藏在姥姥家,出生六个月,我就躲在一个纸箱子里面由姑姑载着去了姥姥家,开启了漫长的寄养生活。姑姑引以为豪的是,穿过大街小巷时,我一点也没有哭,没有引起乡亲们的丁点注意。期间,我一次差点被送给舅母作女儿(她只有一个儿子),只是我三四岁了已经有些自我意识了,对于舅母的盛情表现的非常抗拒只能作罢,又一次是五年级时,在东北的一个不能生育的亲戚回来探亲,想带走我,那时正是做着各种瑰丽五彩梦渴望外边的世界的年纪,我同意了,姥姥同意了,沉默寡言的姥爷竟然反对,又作罢。我=妹妹的命运也是如此,刚出生时,父亲已经有三个儿子的单位领导就兴冲冲地来领养她,小车开到了家门口,像愤怒的狮子一样的爷爷拿着叉子要和父亲拼命,怒斥到,逆子,你要生儿子,我们不反对,往外拾孩子,这个不能行,这是作孽,祖上咱也是读书的人家,这样做岂不让乡里乡亲戳脊梁骨。留下妹妹后,爷爷去九干上开了一块荒,回来和奶奶说,放心了,孩子是黑户没地,我自己开了二分地的荒,够孩子吃饭的了。在我之前还有一个姐姐,被拾了出去,到现在也没有联系上。母亲作为一个旧式思想的妇女,没有对此表示出丁点抗议,随着父亲,一次次地想把这些多余的女儿拾出去,一次次期待着生下的是男孩,都有些魔怔了,怀妹妹的时候,在生儿子意念的强化下,这个可怜的妇人一直坚信肚子里怀的肯定是男孩,胎动和之前的三个女儿都不一样,结果还是一个女孩,听大姐说,为此,失望的父亲还给了母亲一鞋底,夜深了,这个脑子已经走火入魔的妇人竟然怀疑自己看错了性别,一次次掀开妹妹的小被子,念叨着不会是看错了吧,明明应该是个儿子啊。中间还流产一次之后,曲曲折折终于生了儿子。这次母亲总算是扬眉吐气了,记得有张照片,还在坐月子的母亲抱着弟弟开心地笑着,那笑容真地是从心底溢出来的呵,这年她已经36岁了,这些年她一直奋斗在生儿子的路上。她36岁之前,每次父亲喝醉了酒吵架的由头就是没有儿子,和别人不一样,心里难受。生育机器,这是我长大后对母亲的评价,母亲可不这么认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一个对生儿子有执念的男人,自然得生生生。

儿子有了,但是拉警报一样的躲计划生育生涯也正式开始了,计划生育检查常常有,每次听到村里大喇叭广播“做好迎接计划生育检查”时,爷爷带着妹妹弟弟到九干的荒坡里边劳作边躲避检查,后来,爷爷锄完一趟回到地头发现,两个娃都被晒坏了躺着长长的鼻血后,躲避的地点又转移到看果园的小屋里,小屋里放着秫秸,掰开秫秸钻到里面躲起来,爷爷肚子里有的是故事,一个一个讲下来,有时候都能躲上一天。惊险的时候也有,妹妹在家睡觉,计划生育检查突袭,姑姑着急地来到我家,把门一关,抱着妹妹躲在炕底下,计划生育组把窗户都推开了,往里瞅了瞅没啥异样就走了,往常唧唧歪歪的妹妹竟然一声不吭,姑姑一个劲夸她有眼力界。1997年香港回归普天同庆,人口普查后我们这几个黑孩子有了户口,一家人欣喜若狂。除了躲在姥姥姥爷的我之外,她们似乎都活得正大光明了,只有我还是找不到存在的理由。在姥姥家我是个外户子,偶尔偷偷摸摸回趟自己家,恨不能路上一个人也没有,偏偏碰到没事总坐在胡同口上的妇人们,总问,这是谁家的孩子,姥姥总是机智的说,这是儿子家孩子,来走姑姑家。我到底是谁,自己也不知道了,狡兔三窟,我是有好多身份,我的母亲一会是我姑姑,一会又是我的母亲。在家吃着饭,大门一响,我条件反射般地放下饭碗,跑到姐姐的卧室里面躲起来,一次,我一个人在家,竟然来人了,跑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强作镇定的迎上去,心里已经编好了台词,我是来姑姑家做客的,姑姑姑父都不在家。来人走到跟前,原来是我的亲姑姑,编好的台词用不上了。一个周末,我奉姥姥之命带着十几斤猪头肉骑着自行车气喘嘘嘘的回到家,正等着母亲夸赞我呢,母亲却冷着脸慌慌张张地问,谁让你回来的,各小组长都在道上开会量地呢,看到你万一问起来咋办,听罢,我扔下猪头肉连家门也没进,掉头又往姥姥家骑去,边走边流泪,失落到极点。有一次,我正色和母亲谈起此事说,既然这么多余,真地希望当时没有生我,那段时间或许有点抑郁,总觉得被迫活着,如果能自己选择的话,真希望从来没有来过这世界。母亲却是大宽心的人,孩子,你得感谢我们把你带到世界上,如果不是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一个劲的想生儿子,哪有你,那时候还号召只生一个好,就大姐自己了呢。咯咯咯。这些在心大的母亲眼里都不是个事,却是我的纠结。从小跟着姥姥姥爷长大,直到上大学,我才知道,我属于最早的一批留守儿童,留守的症状我一个也不少。在姥姥村的学校读书,其余小孩都清一色的姓李,就我一个人姓郑,为了不突显出去,我默默地在作业本上写了几年李亚飞,后来老师发现了问题,硬是给纠正了过来。家长会别家的小孩都是清一色的爸妈,我的是姥爷去开,卫生永远讲不好,脖子底下一圈黑,鼻子似乎总也流不完,作业不做,总能把姥姥姥爷蒙骗了。隔壁家的怪爷爷对我热情的不得了,不知道为什么傻里傻气的我突然变地敏感起来,坚决的明白这个总给我糖块吃的怪爷爷别有意图,于是再也不单独去他家,见了他绕着走,姥姥很奇怪我突然变地这么没有礼貌。我还悄悄地准备了一把小刀藏在身上用于防身,幸好直到我考上高中离开这里也没有用上过,却养成了外面阳光灿烂内心狐疑度极高的性格。现在成为母亲的我坚信,只有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庇护者。

又啰嗦了好多。当时我们村里还有好多这样计划生育户,我姑姑也是当村的,因为抢生,家里被搬走了电视机,疼钱的婆婆主动带着姑姑去计生站流掉了七个月的儿子,谁知接下来接连生了两个女儿,生小妹妹时,我奶奶和姑姑抱头痛哭,难道要成为绝户了。在农村,绝户是一个很毒的词,被骂绝户简直是直戳痛点。这也成为姑姑的心病,直到聪聪妹妹结婚怀孕,她又转移到了盼望女儿生儿子上,结果女儿生的还是女儿,姑姑有些伤心。

我的同学晓青,她有一个姐姐晓玲和妹妹晓晓,也是超生户,她英勇的母亲的壮举至今在村里流传着,怀着晓晓的她母亲坚信自己怀的是儿子,一次计划生育组突击检查,她母亲挣脱了计生主任的手,爬上后窗,跳入了后邻居厕所,臭气熏天,计生检查的实在无法靠前,趁这个空挡,她跑了。结果,生出来,还是个闺女,失望之极不再拼四胎了。还有一个和亚妮同学的名叫老五的小曼子,上面有四个姐姐,除了老大和老二,后面都没有取名字,直接叫三儿、四儿、老五。计生执行政策有时候时候粗暴无理,可是面对群众不管几胎非生儿子不可的畸形心态又有什么好法子呢?现在我在基层工作也深切体会到了做群众工作的难处,是真地难。对于父亲非生儿子不可的心态我也推测过,估计无非是怕被人骂绝户,好面子,有男丁家里不受欺负,还有父亲是长子长孙,受到了爷爷父亲的偏爱,是既得利益者,既得利益者肯定要坚定这种“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或许都有之吧。

小时候,我和姥姥说,长大后如果有了女儿,肯定不和我父母一样,搞着我觉得自己好像出生都是个错误,我要珍贵她,以她为荣。姥姥听了颇为震惊,你自己还没脱孩子皮呢,说什么生孩子的傻话。2014年,我生了女儿心里却惶恐了,担心父亲会不会不开心,会不会冷脸对之,婆婆会怎么想,慢慢长大的女儿用一张一小甜嘴哄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团团转,成为家里的开心果。去年,叔叔得知我又买了一处房子,估计怕我手紧关心的问:“你就一个女儿,又买房子,以后女儿嫁了你留给谁?”打一个哈哈过去后,我心里明白,我没有把女儿当作一个好似活着的目标就是为了嫁人的妇人,她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丰富的人,其次再是女人,她有全部的权利和义务,无关性别。

蛙读后感500字(篇3)

看完了莫言的《蛙》,不愧是获奖作品,写的很好,对人物、事件的描述,生动、逼真,像是把现实的场景做了特写放在了你的面前。这个作品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中国计划生育在群众生活中、在历史中做了真实的记录。

因为我了解到一些计划生育的实际情况,这部小说并没有夸张,而现实情况其实更加夸张。对计划生育这件事情,很难进行褒贬,对个人绝对是惨无人道,但是对国家看起来像是好的,事实上究竟是不是好的,历史与未来也难以评判。但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对根的延续这种情节,又那么特殊,它并不是愚昧或者封建,而更像是一种本能的图腾。通过计划生育这个主线,又描述了人物心理,以及相关的社会变化。在平实的文字下,却充满了各种讽刺。

尤其是老同学见面的寒暄与对白,太常见了,平时里,人们真的就是这样说话,但是在这本书里,看起来却是那么讽刺,感觉人与人之间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呢?后面的话剧,一幕一幕,显得更加怪诞与意识流,也扣住了主题“蛙”,这个粘腻与怪诞东西,与计划生育之间莫名其妙的关系,让人感觉计划生育像蛙一样奇怪、粘腻、甚至恶心,可能这个是对计划生育这件事情无法诉说的形容。

姑姑这个形象,是那个年代很多正面人物的理想代表,人们那时的理想就是要做一个她这样的人,作品表达了不同历史背景下,人物命运的变化。人的思想意识决定人的命运,人的思想意识又来自外界对她的灌输?这个就是人物的悲剧人生。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人即便有一些独立思考能力,这个能力也是微弱的,更加容易受到影响和左右。真是个奇怪的世界,时代与人物彼此构造对方,人物有时厌恶这个时代,想摆脱这个时代,又依赖这个时代,又构成了这个时代,最终实际上还是最喜欢自己的这个时代。

总之可以回味的地方很多,好的作品就是这样,越想,就越觉得,好棒。

蛙读后感500字(篇4)

莫言这本书直面社会敏感问题,放在二十年前,这的确是个社会敏感问题,但现在已经算不上了。

我是经历过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年代的人,上世纪九十代,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广大农村得到完全彻底的贯彻,计划生育的标标语到处刷“计划生育,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这种类似的标语被我们小孩当歌唱,意思就是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只跟你讲道理三分钟,讲不通,就像龙卷风袭击,把家里洗劫一空。当时院子里就有一户人家的屋子被拆了一半,后面家人告诉我说是这栋房子是兄弟二人修建的,因为哥哥违反计划生育超生了就把哥哥家的房子拆了,就只剩下另一半光秃秃的红砖房,真的是说到做到呀!另外听说跟计划生育相关的事,在农村叫做躲计划生育,哪家要是因违反计划生育怀孕了,时时刻刻就提心吊胆计划生育人员上门,计划生育的人都是晚上进家门,抓到孕妇后直接引流,不管你怀孕几个月,听说一个远方姑姑在家躲计划生育,跑到深山老林躲了两三天,有的直接跑到外省躲,生下来后才敢回老家。

莫言写的这些计划生育的情节我相信都不是捏造的,都是源于生活,看完后令人反思。

蛙读后感500字(篇5)

莫言的小说,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阵热闹欢乐气息。就像你恰巧碰上了一个村庄的集市,你游走在人山人海中,即便没有人与你搭话,你也不寂寞。看小说《蛙》,就像在逛着这样一个热闹的集市,一段段情节像一个个摊位,你在人群中被推着走,眼睛、耳朵仿佛都不够用了,因为那嘈杂声、那琳琅满目的货品,密集地直朝你袭来。我本身是不太喜好这样的文字的,因为我很可能在这文字环境的感染下渐渐地就生出满心的浮躁,最后只好把它弃之不顾了;也可能在精彩热闹了一番过后,却发现自己其实什么中意的玩意儿都没买到,刚才全是兴奋着别人的兴奋。

《蛙》,首先是这个题目吸引我,不得不承认莫言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作家,仅仅是题目这一招似乎已经胜出很多“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作家们。读了全文才知道《蛙》这个题目倒不是向我一开始想的纯粹是为了卖座那么肤浅。“蛙——娃——娲”,这么一追溯,便显出此中真意了。原来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我不知道莫言写这篇小说的本意是为了赞扬还是批判,或是酝酿着什么更深刻的内涵。在此只想谈谈我自己看了小说之后的感受。

我以前一直觉得计划生育是一项再正常不过、明智不过的`政策了。中国的人口那么多,造成了诸如资源匮乏、生存质量下降诸如此类的问题,再不限制人口,那还了得?我在家里是独生子女,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基本也是独生子女,偶尔有几个不是独生子女的,我多少忍不住在心理嗤笑他们家庭思想观念的落后。我一直以为计划生育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轻而易举就实现的事情,哪里会想到原来推行这项政策的过程是那么艰难?在小说中,在落后的中国里落后的小村庄,“姑姑”为了落实计划生育的政策,亲手杀死了2000多个胎儿,更间接残害了多少妇女的生命?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姑姑”为了忠诚的履行自己的使命,在“我”妻子家的门外对内喊话,劝说我怀孕七个月的妻子不要心存侥幸,乖乖的流产。劝说不成,姑姑便推倒邻居家的树、邻居家的墙,用这种方式威逼“我”的妻子。看看,这举动是多么的野蛮。中国人向来推崇火与剑,要秋风扫落叶般地对待自己的“敌人”,倒把个礼义廉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全部抛到脑后。这使我联想到现在社会很多政府拆迁,对于不愿意搬走的人家,就断水断电,更有甚者直接用机器推倒人家的房屋。种种行为,只要是打着国家的名义、打着为了人民利益的旗号,便都是合情合法、正义之举了。凡是与之对抗的,便都是历史的敌人,是不值得同情的顽固分子,是必然要“逆之者亡”的。

若说计划生育政策是正确的,但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手段是否正确,恐怕要大大的打一个问号。操之过急,往往会事与愿违。中国人多子多福的思想是和我们历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的,融入我们国人的血液里的,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可叹,一场急躁的、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行动带着火山爆发的宏大气势,吞没了整个中国,分不清这火山的岩浆里,到底混合着多少中国家庭的血与泪。

蛙读后感悟合集


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后,文章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蛙读后感悟。

蛙读后感悟【篇1】

刚开始看《青蛙军团爱地球》这本书时,我以为青蛙军团是由三只青蛙组成的,我读了一会儿后,发觉原来是说华汪德把科学三人组改名为青蛙军团,并以环保和低碳作为组合的宗旨。

笨小孩黄金鑫以他的一系列看似傻傻的行为,令大家刮目相看,就连胡老师和石老师都对他赞誉有加。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过度的开采、破坏,终会有一天这些资源全部消耗完了,我们人类又该怎么办,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比地球更适合我们的家园了吧!我呼吁大家也像"青蛙军团"那样,保护我们的地球,让地球不会再受到伤害。谣传,在20xx年时地球会被毁灭,我认为是的,如果就这样破坏地球,只不过地球毁灭的时间会向后推延!我还知道了就像《青蛙军团爱地球》这本书中说的,环保和爱地球,不仅仅是大人与科学家们的事,我们小孩也要认真面对。

其实,低碳环保爱地球是我们每个地球人的责任,我们不应该贪婪地光顾眼前的舒适、方便与利益而把地球危机抛在脑后。让我们从高科技中的误区里走出来吧。我想说--现代科技的方便固然舒服,可别忘了我们生存的地方是地球,保护地球才是保护自己,只有爱地球,我们人类才能过得舒服,过得轻松!

蛙读后感悟【篇2】

前几天网上看新闻时,突然看到诺贝奖降临中国的这一重大新闻,让我有点惊奇又有点不可思议。而这篇获奖文章就是莫言的《蛙》。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去看了看,瞧了瞧。

经过我几天的努力,终于解决了它。这篇文章写作背景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故事。以作者姑姑一生的事迹为引线,介绍了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底层人民的生活窘迫。本文首先从万心得接生开始描写了一个村子的生活状况。作者幼是生活的美好和谐。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陈鼻等等人物都是经万心接生的孩子,但是最后却都被万心弄得家破人亡,这让故事充满了对比性。尤其万心在逼迫王仁美时行事的干脆利落,让我感觉她的一种无与伦比的办事能力,但感触最多的却是她的麻木、不讲情面甚至都不讲亲情。但也佩服她在这么多人的唾骂后却依然坚定自己的立场,坚持党的政策和作战方略。但“姑姑”显然不是一个泯灭人性的人,她爱孩子,喜欢自己的事业,事实上,她做这项残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寻常人去做多得多。从迎接新生命到扼杀新生命,“姑姑”内心实有不忍,但坚决执行“计划生育”的信念却从来都没有动摇过。她是值得钦佩的!

于似乎,我现在在想当时的惨剧万心是否真的有错了?她在晚年时的内疚、失眠,罪魁祸首到底是谁?是那些思想愚昧,重男轻女的农村人,是“计划生育”方针的制定者,还是执着的、不讲情面的姑姑本身?还是三者混扎其中了?这是一个令人寻味的问题。其实这个年代中可怜的不只是那些农村妇女,还有那生错年代的万心,成为了一个时代与家庭利益键的牺牲品。这又能怪谁呢?只能怪上天的无情啊!

蛙读后感悟【篇3】

莫言这本书直面社会敏感问题,放在二十年前,这的确是个社会敏感问题,但现在已经算不上了。

我是经历过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年代的人,上世纪九十代,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广大农村得到完全彻底的贯彻,计划生育的标标语到处刷“计划生育,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这种类似的标语被我们小孩当歌唱,意思就是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只跟你讲道理三分钟,讲不通,就像龙卷风袭击,把家里洗劫一空。当时院子里就有一户人家的屋子被拆了一半,后面家人告诉我说是这栋房子是兄弟二人修建的,因为哥哥违反计划生育超生了就把哥哥家的房子拆了,就只剩下另一半光秃秃的红砖房,真的是说到做到呀!另外听说跟计划生育相关的事,在农村叫做躲计划生育,哪家要是因违反计划生育怀孕了,时时刻刻就提心吊胆计划生育人员上门,计划生育的人都是晚上进家门,抓到孕妇后直接引流,不管你怀孕几个月,听说一个远方姑姑在家躲计划生育,跑到深山老林躲了两三天,有的直接跑到外省躲,生下来后才敢回老家。

莫言写的这些计划生育的情节我相信都不是捏造的,都是源于生活,看完后令人反思。

蛙读后感悟【篇4】

以前只是从妈妈那里听说计划生育在1990-1995年的时候抓得特别严,所以刚好就是我与所有和我一起长大的同学们都中招了,谁家里有个兄弟姐妹,我们就会觉得特别新鲜,“肯定是做生意的吧?"“是因为农村抓得不严吧?””你们抢玩具么?”到了美国后、别人问起有没有sibling,你说没有,无论中国人美国人都说“ah,one child policy"然后相视一笑,仿佛在那一刻达成了前所未有的默契。

所以我对计划生育其实没什么感觉,直到看完这本书。书中的`女主角”姑姑“作为一个乡村医生,从为人接生、迎接生命的英雄到逼人引产、万人唾弃、手刃生命的”罪犯“,自己与自己之间就可以有这么多冲突。

乡村里的民众简单地认为:传宗接代、延续生命、自然规律、天经地义,更何况曾经这么被鼓励生孩子,现在突然间说不生就不让生了,就好比大人一直让你好好吃饭多点吃饭然后你爱上了吃饭、不吃就不行了,结果现在突然间揪着你的喉咙说、不许吃饭!如果吃下了必须给我吐出来。

“姑姑”为了配合计划生育,不断地给人引产、打胎,在不发达的医疗条件下、不仅送走了未诞生的婴儿,也送走了不少孕妇的生命。莫言举了好几个这样的例子、但是每个都各不相同,每个都惊心动魄、让人冷汗直下。最ridiculous的一个,大概是孕妇王胆躲起来想生第二胎(因为第一胎是女儿),直到将要临盆了终于被“姑姑”发现了。“姑姑”带兵在河上围剿想要逃走的王胆一家,结果最后孕妇竟在河上生产,保住了孩子,没保住自己的生命。书里的人都恨“姑姑”,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我却格外同情她,她是时代的产物,她在对国家忠心耿耿与人们的爱戴中间选择了前者,并走向了极端;作为一个女性、日日被恐吓、被殴打、被控诉,成为众矢之的,把所有人心里的不忿、不理解与抗拒聚焦到她的身上。

关于《蛙》读后感汇集


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关于《蛙》读后感,阅读作品,好像身临其境,体验着山河大海的辽阔,体验着气吞山河的气概。通过撰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仔细回忆书本的内容,作品的读后感该如何去写呢?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关于《蛙》读后感(篇1)

莫言的小说,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阵热闹欢乐气息。就像你恰巧碰上了一个村庄的集市,你游走在人山人海中,即便没有人与你搭话,你也不寂寞。莫言的著作总是颇有深意。读了全文才知道《蛙》这个题目是要通过“蛙——娃——娲追溯”,才能显出此中真意的。原来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读后感《《蛙》读书笔记800字》。

我不知道莫言写这篇小说的本意是为了赞扬还是批判,或是酝酿着什么更深刻的内涵。在此只想我自己看了小说之后的感受。

我以前一直觉得计划生育是一项再正常不过、明智不过的政策了。中国的人口那么多,造成了诸如资源匮乏、生存质量下降诸如此类的问题,再不限制人口,那还了得?我在家里是独生子女,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基本也是独生子女,偶尔有几个不是独生子女的,我多少忍不住在心理嗤笑他们家庭思想观念的落后。我一直以为计划生育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轻而易举就实现的事情,哪里会想到原来推行这项政策的过程是那么艰难?在小说中,在落后的中国里落后的小村庄,“姑姑”为了落实计划生育的政策,亲手杀死了20xx多个胎儿,更间接残害了多少妇女的生命?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姑姑”为了忠诚的履行自己的使命,在“我”妻子家的门外对内喊话,劝说我怀孕七个月的妻子不要心存侥幸,乖乖的流产。劝说不成,姑姑便推倒邻居家的树、邻居家的墙,用这种方式威逼“我”的妻子。这使我联想到现在社会很多政府拆迁,对于不愿意搬走的人家,就断水断电,更有甚者直接用机器推倒人家的房屋。种种行为,只要是打着国家的名义、打着为了人民利益的旗号,便都是合情合法、正义之举了。凡是与之对抗的,便都是历史的敌人,是不值得同情的顽固分子,是必然要“逆之者亡”的。

若说计划生育政策是正确的,但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手段是否正确,恐怕要大大的打一个问号。操之过急,往往会事与愿违。中国人多子多福的思想是和我们历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的,融入我们国人的血液里的,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可叹,一场急躁的、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行动带着火山爆发的宏大气势,吞没了整个中国,分不清这火山的岩浆里,到底混合着多少中国家庭的血与泪。

关于《蛙》读后感(篇2)

万心姑姑是一位双手沾满鲜血的妇产科医生,经她之手来到世界的孩子不计其数。她响应国家的号召,高举计划生育的大旗,在万人咒骂和乱棍之下,也是她亲手毁了那些即将诞生的生命。她是天使还是恶魔?她只是那个特定时代推动历史前进的小齿轮。故事中远不止她一个典型人物。

本书名写蛙,实写娃。阐述了时代浮沉里孩子的出生、成长和经历,又写了政策对生育的影响,反应劳苦大众对生育后代的观念,孩子的存亡对各个人物和家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真实的素材,接地气的言语,经莫言先生之手,烹调出一顿可口的饕餮盛宴。细细咀嚼,意犹未尽。

关于《蛙》读后感(篇3)

第一次听说《蛙》这本书是在莫言获得诺奖之后,那时候就感觉莫言这种有乡土气息的作家很合我的胃口,想多看一点他的书,但当时上中学,没那么多时间。就找了一些他的短篇小说看,都很有味道。前些时候在图书馆偶然发现了这本《蛙》,就立即借走看完了。说实话,看完这本书的感触很大的。

文章主要讲了有个八路军父亲的姑姑,医术高明,在农村推广新法接生,于是在胶东一带很有名气,虽然从“姑姑”手中接生的还在有几千名之多。但是丧生在“姑姑”手中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乡。她一边接生,一边带领她的徒弟们实行计划生育,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

年轻时的姑姑强悍,有干劲儿,很有能力,根正苗红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那时的她嗓门大,胆子大,仿佛全世界没有他干不成的事。村民们爱戴她,只要是她接生,产妇及她的家人就心里有底。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她动员村民们去做节育手术,逼迫那些怀孕超生的去做流产,有无数的婴儿夭折在她手里,甚至还有许多母亲也命丧于此。村民们开始怨恨她、诅咒她。但她一直立场坚定,即便是自己的亲人,也一视同仁。甚至,自己的亲侄媳妇儿都是死在她的手里。她有过后悔,有过对自己工作的怀疑吗?我想肯定是有的。我相信一些没经历过计划生育,或没有在那个年代的农村生活的人是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些人会冒着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代价去超生。其实我到现在也还是不太理解。我们都看过赵本山和宋丹丹演过的《超生游击队》那些令人匪夷所思,令观众开怀大笑的段子,其实都是真实存在的。

我妈说孩儿就是宝,不嫌多。她那一代人基本上都是这个思想。

再来说说姑姑这个人物设定吧。作者采用前后对照,把姑姑这一人物形象写的非常饱满。我就是个学生,也不了解啥写作手法,我就来说一下对姑姑这个人物形象内心的理解吧。首先,姑姑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他为了自己的工作,亲手杀死的自己的亲侄儿媳妇儿。当然这只是个意外,就是因为这件事,所有的矛盾都在姑姑身上爆发了。为计划生育工作奉献了整个青春的姑姑,直到中年才找了一个手艺人结婚。姑姑的晚年是在忏悔中度过的。

通过这本书,帮我们了解到了那个年代计划生育政策黑暗的一面,但如果不是那些计划生育工作者们的腕铁手段,是知道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现在百姓的思想转变了,中国正在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政府也开放了二孩儿,但那个时代我们不能就此忘记。

关于《蛙》读后感(篇4)

姑姑这双手,被新生儿的温血与黏液泡的发白,被王仁美和招娣们的死血染得发黑。她行走,她如何行走。她是千家万户嗷嗷啼哭的`救世主,她又是新时代计划生育铁面无私刽子手。今天你跪在地上哭着磕头喊她活菩萨,明天便挥木棒击她额、握铁锥刺她股,厉声叫妖婆鬼妇,为民除害替天行道。

哪里是为民,你是为了没生出的小儿子。圆滚滚肚子下若没有你朝思暮想的家伙事儿,嗬,干嚎一声,悔得肠子青。

小狮子真名叫啥呢?能死心塌地跟着姑姑做菩萨、做屠夫的女人应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张牙。张牙今年四十八,不能生育没娃娃,年轻跟着活菩萨,接生救命人都夸。新时代把计划生育抓,老菩萨变了心性手毒辣,张牙跟着她,挨家挨户寻那超生的女人家。手上黑血腥又臭,上千死胎像老鼠爬,爬进张牙的生育袋,齐心协力把结扎。张牙嫁给剧作家,抚养王仁美的女娃没二话。可上了年纪的张牙想要娃,没等大剧作家想办法,掳来蝌蚪去金蛙,买去曾经美艳的养女做妈妈。蛙声呱呱,小娃哇哇,张牙终于抱上了自己的小男娃。姑姑呢,姑姑守着满屋月光泥娃娃,秦河和郝大手护着她,拦住形态各异的婴儿和绿皮青蛙。祥林嫂捐门槛让人踏,您嫁人民艺术家,借泥娃给当年的孩子们找好人家。

姑姑啊姑姑,您可真伟大。

蛙读后感作文5篇


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完成了作品的阅读,我们内心的感慨一定会如喷泉般涌出。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整理了蛙读后感作文,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

蛙读后感作文 篇1

最近,我看了《两只青蛙》这篇童话,觉得它十分有趣,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大家想不想听?让我告诉你吧!

在一个池塘里住着两只小青蛙。炎热的夏天池水干了,它们就去找别的住处。走啊走,碰巧遇到了口深井,一只青蛙马上跳到里面去了;另一只青蛙想:万一这儿的水也干了,那我怎么上来呢?于是它摇摇头走了。一年后,深井里水干了,那只青蛙怎么也上不去,又没东西吃,只好等死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三思而后行,必须考虑好做这件事的结果。别像童话中的第一只青蛙,没考虑以后的结果就下去了,最终只能等死。其实下棋也是这样,每下一步都要想想自己有什么好处,对别人又会有什么杀伤力。如果隨便胡乱地下,结局不用说,一定是输。

这又让我想起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我和郑眯佳趁同学们还没回来,在一个同学的草稿上写了很多脏话,还在旁边画了许多大便。我们还故意用连笔字写的,想不被别人认出。本来我们只想逗逗那同学,跟她开个玩笑而已。在全班同学回来时,我们俩已逃之夭夭,无影无踪。当那同学看到时,觉得那是对她的侮辱,并把本子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说,要?出真凶,给她道歉。这时我俩十分后悔,我们知道已经伤了同学的心,而且让老师知道我们俩个副班长做的,我们的一世英名也毁了。但是既然发生了,总得解决。于是我们连忙向同学老师道了歉。

所以做任何事情之前,大家一定要三思,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

蛙读后感作文 篇2

《蛙》是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2009年12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与他的其他重要长篇作品,如《酒国》等相比,《蛙》延续了这些作品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审美诉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诗般反映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执着探索,在整体上达到了极高艺术水准,也是近几年中国原创长篇小说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小说结构新颖而缜密,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信构成。前四封信附有关于当了50多年妇科医生的姑姑的长篇叙事,当中也加入了蝌蚪本人的生活故事;第五封信则附有一部关于姑姑和蝌蚪自己的话剧。因此,这是一部将书信、元小说叙事和话剧巧妙地融合杂揉为一体、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空间的作品;是莫言创作中的又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艺术尝试。

蛙读后感作文 篇3

莫言的小说,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阵热闹欢乐气息。就像你恰巧碰上了一个村庄的集市,你游走在人山人海中,即便没有人与你搭话,你也不寂寞。莫言的著作总是颇有深意。读了全文才知道《蛙》这个题目是要通过“蛙——娃——娲追溯”,才能显出此中真意的。原来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读后感《《蛙》读书笔记800字》。

我不知道莫言写这篇小说的本意是为了赞扬还是批判,或是酝酿着什么更深刻的内涵。在此只想我自己看了小说之后的感受。

我以前一直觉得计划生育是一项再正常不过、明智不过的政策了。中国的人口那么多,造成了诸如资源匮乏、生存质量下降诸如此类的问题,再不限制人口,那还了得?我在家里是独生子女,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基本也是独生子女,偶尔有几个不是独生子女的,我多少忍不住在心理嗤笑他们家庭思想观念的落后。我一直以为计划生育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轻而易举就实现的事情,哪里会想到原来推行这项政策的过程是那么艰难?在小说中,在落后的中国里落后的小村庄,“姑姑”为了落实计划生育的政策,亲手杀死了20xx多个胎儿,更间接残害了多少妇女的生命?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姑姑”为了忠诚的履行自己的使命,在“我”妻子家的门外对内喊话,劝说我怀孕七个月的妻子不要心存侥幸,乖乖的流产。劝说不成,姑姑便推倒邻居家的树、邻居家的墙,用这种方式威逼“我”的妻子。这使我联想到现在社会很多政府拆迁,对于不愿意搬走的人家,就断水断电,更有甚者直接用机器推倒人家的房屋。种种行为,只要是打着国家的名义、打着为了人民利益的旗号,便都是合情合法、正义之举了。凡是与之对抗的,便都是历史的敌人,是不值得同情的顽固分子,是必然要“逆之者亡”的。

若说计划生育政策是正确的,但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手段是否正确,恐怕要大大的打一个问号。操之过急,往往会事与愿违。中国人多子多福的思想是和我们历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的,融入我们国人的血液里的,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可叹,一场急躁的、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行动带着火山爆发的宏大气势,吞没了整个中国,分不清这火山的岩浆里,到底混合着多少中国家庭的血与泪。

蛙读后感作文 篇4

第一次听说《蛙》这本书是在莫言获得诺奖之后,那时候就感觉莫言这种有乡土气息的作家很合我的胃口,想多看一点他的书,但当时上中学,没那么多时间。就找了一些他的短篇小说看,都很有味道。前些时候在图书馆偶然发现了这本《蛙》,就立即借走看完了。说实话,看完这本书的感触很大的。

文章主要讲了有个八路军父亲的姑姑,医术高明,在农村推广新法接生,于是在胶东一带很有名气,虽然从“姑姑”手中接生的还在有几千名之多。但是丧生在“姑姑”手中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乡。她一边接生,一边带领她的徒弟们实行计划生育,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

年轻时的姑姑强悍,有干劲儿,很有能力,根正苗红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那时的她嗓门大,胆子大,仿佛全世界没有他干不成的事。村民们爱戴她,只要是她接生,产妇及她的家人就心里有底。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她动员村民们去做节育手术,逼迫那些怀孕超生的去做流产,有无数的婴儿夭折在她手里,甚至还有许多母亲也命丧于此。村民们开始怨恨她、诅咒她。但她一直立场坚定,即便是自己的亲人,也一视同仁。甚至,自己的亲侄媳妇儿都是死在她的手里。她有过后悔,有过对自己工作的怀疑吗?我想肯定是有的。我相信一些没经历过计划生育,或没有在那个年代的农村生活的人是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些人会冒着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代价去超生。其实我到现在也还是不太理解。我们都看过赵本山和宋丹丹演过的《超生游击队》那些令人匪夷所思,令观众开怀大笑的段子,其实都是真实存在的。

我妈说孩儿就是宝,不嫌多。她那一代人基本上都是这个思想。

再来说说姑姑这个人物设定吧。作者采用前后对照,把姑姑这一人物形象写的非常饱满。我就是个学生,也不了解啥写作手法,我就来说一下对姑姑这个人物形象内心的理解吧。首先,姑姑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他为了自己的工作,亲手杀死的自己的亲侄儿媳妇儿。当然这只是个意外,就是因为这件事,所有的矛盾都在姑姑身上爆发了。为计划生育工作奉献了整个青春的姑姑,直到中年才找了一个手艺人结婚。姑姑的晚年是在忏悔中度过的。

通过这本书,帮我们了解到了那个年代计划生育政策黑暗的一面,但如果不是那些计划生育工作者们的腕铁手段,是知道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现在百姓的思想转变了,中国正在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政府也开放了二孩儿,但那个时代我们不能就此忘记。

蛙读后感作文 篇5

作为文学院的学生,我不得不拜读一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长篇小说《蛙》。当我读《红高粱家族》、《蛙》、《食草家族》、《十三步》等作品的时候,我为其充满速度的叙述、斑斓的意味、锋利的究诘和卓越的语言才华而兴奋不已。

小说的名字叫《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听说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这是部直面中国近几十年来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小说。说起计划生育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我们不得不感慨一下。

以前有个澳大利亚网友,他说,每10个加他的好友,就有4个中国人。我说,大概你特别受中国人欢迎吧。他说,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大概是因为中国人太多了。当时,我几乎忘了中国人几十年来为计划生育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

动物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的种族和后代而生存。繁殖是动物的本能,也是身为高级动物的人类的本能。当人类的动物属性与社会属性发生矛盾,我们该做怎样的选择?中国政府选择了计划生育,于是,几亿成型的和没成型的胎儿成了牺牲品,又有多少孕产妇由于当时落后的医疗条件丧生。当我们为今天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的同时,可曾想到过他们?

读罢该书,犹如在中国人的心灵长廊进行了一番巡礼,禁不住重新探寻一下人类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旅程。正如书中所说,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伟大建筑,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

小说中一个最典型的人物。这个人是全书的主人公——姑姑,名字叫做万心。万心卫校毕业,一辈子跟妇女打交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她是接生员,无论多么困难的分娩,只要经她接手,就会转危为安,就连母牛难产,大家都请万心出马,那时候,她是四里八村妇女的大救星,活菩萨。到了八十年代,她一下子由天使变成了魔鬼。张拳的老婆因她溺死水中,她侄子万足的老婆王仁美被她大义灭亲引产失败大出血死了,袖珍美人王胆在被她追赶的途中所幸生下女孩陈眉,但王胆的命也没保住当时人口膨胀得厉害,国家不实行计划生育,可能带来灭顶之灾,万心就是计生工作的推土机,开到哪儿都压死一片,虽然讲法不容情,但我还是极端地厌恶这个时期的万心,以至于厌恶到要放弃读下去的地步。万心那种惨绝人寰的围追堵截实在是太血腥了,有谁愿意欣赏这样一个灭绝师太赶尽杀绝的表演呢?妇女工作本是最神圣的,可是,万心却被时代扭曲成了一个杀人恶魔,后来她途经芦苇地,被无数的蛙围攻,撕碎衣服,咬破耳朵,喷射黏液甚至是精液,再后来,她夜夜失眠,猫头鹰的叫声被她幻化成蛙的惨叫,她觉得这是那些无辜的生灵来讨债了。“蛙”,就是“娃”啊,万心的这双手,接生了上万个娃,又残害了多少个娃啊!如果她不仅仅是一个妇女工作者,如果她能在当嫁的年纪嫁掉,在该生的年纪生产,她的心就不会这么硬,这么冷。可惜,她年轻的时候与那个英俊的飞行员擦肩而过,后来在她徐娘半老的年纪里,戏剧性地嫁给了郝大手,一辈子接生了上万个孩子,却没有一个属于她,这也许就是对她作恶的报应吧?万心,愿你来生做一个完整的女人。

小说中一段纠结的感情。这段情不是秦河对万心的忠诚,不是陈鼻对王胆的呵护,不是万足对王仁美的愧疚,而是王肝对小狮子的单恋。十二年的时间,王肝给小狮子写了五百多封情书,可以想象,王肝是怎么把一颗惴惴不安的心装进信封,等待小狮子的回信,可是,没有,直到小狮子嫁给万足,也没有给王肝回过只言片语,因为王肝的信小狮子一封也没看到,信全被万心扣下了。没有回信,王肝依然痴痴地写下去,从第一封到第五百多封,这是怎样的痴情啊!令人费解的是,头发蓬松,塌鼻方口,满脸粉刺的小狮子,在王肝的眼里竟然是“小狮子真美啊!”就是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灰姑娘,让王肝远远地看见就激动地眼含泪花浑身颤抖,让王肝情愿跪在地上亲吻小狮子留下的脚印,当他得知小狮子嫁给万足之后,他没有痛不欲生,反倒很冷静地说:“爱情就是生一场重病,现在病好了!”看来,爱情是不拘于形式的,比如婚姻。

小说中一场无法忘却的过往。这部作品是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高密东北乡写起的,农村的落后贫穷,虽然我生在90年代,没有亲身经历那时艰辛的种种,但从长辈的口中我也了解很多。比如吃,爷爷奶奶说他们那时候几乎顿顿吃煎饼,能抹点猪油或者卷点红糖白糖,就算是十分奢侈了,至于钙奶饼干,那更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美味了。如果能捡到飞机上投下来的压缩饼干,真是好运气了,更多的时候,见到的是印刷十分精美的传单,飞行员降落伞,还有在手腕上画手表,每家每户发布票。还有那个时代村里的一个接生婆,会安胎,会接生,会打针,还会算卦,巫婆一样神乎其神。

蛙读后感500字作文5篇


经过收集并整理,读后感大全编辑为你呈上蛙读后感500字作文,对于作品这本书,大家都会有各自的想法。这时我们可以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来记录我们内心的想法,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蛙读后感500字作文 篇1

莫言的作品《蛙》,首先,这个题目吸引了我,我不得不承认,莫言是一个非常有商业头脑的作家,只是一个题目就已经足够吸引读者,赢过许多“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作家。

通读全文才知道《蛙》这个题目并不是一开始我认为的只是为了“卖座”那么肤浅。“蛙——娃——娲”,这样一说,会显示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小说中描写了做了50多年妇产科工作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了新中国60年间农村生育率的起伏,并描述了中国控制人口急剧增长和实现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艰苦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我不知道莫言写这本小说的意图是赞扬还是批评,还是在酝酿更深刻的东西。在这里,我只是想谈谈看完小说后的感受。

我过去认为计划生育是一项正常而明智的政策。中国人口众多,造成了资源匮乏、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我是独生子女,我的亲戚朋友也是独生子女,偶尔也有几个不是独生子女的,我不禁在心理上嘲笑家里观念落后。

我一直认为计划生育是一件很自然,很容易实现的事情。我怎么能想到执行这项政策会如此困难呢?在小说中,在落后中国的一个落后乡村,“姑姑”为了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亲手除掉了2000多名胎儿,间接地摧毁了许多妇女的生命。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我不杀伯仁,但伯仁因我而死。

蛙读后感500字作文 篇2

莫言《蛙》是这个月读完的第一本书,因为我原本选的第一本书看了很多天也没看完,我顺便看莫言。

但其实这本书也不好读,背景是中国近六十年的农村生育史,开篇就物资匮乏到啃煤的画面我着实无法想象。作者写得很生动,一个个人物都跃然纸上,合上书本,我都还记得,用了半辈子在追逐爱情的王肝,侏儒妹妹王胆,雷厉风行还有些胡搅蛮缠的王脚,令人暗淡垂泪的陈眉,是个冰清玉洁却被命运戏弄的女人……当然还有我们的主角,蝌蚪的姑姑。对党忠心耿耿又伤痕累累的姑姑,她的父亲是白求恩的学生,她从成为医生的那一刻就是自带光环。从打破老娘婆传统的年轻女孩,到接生了成千上万的孩子的送子娘娘,再到计划生育里手段雷霆的代表人物。村民们从敬爱到恨之入骨,也不过就一瞬间。他们打她骂她的时候从未记着家里孩子还是人家接生的呢。

当时我就在想,人性是丑陋的吧。因为丑陋才会在一旦涉及自己的利益便变得忘恩负义,粗鄙不堪。这人性,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可消极终究不是我的风格啊,琢磨着反过来一看,嘿!因为人性是丑陋的,所以我们在遇到善良的时候,得觉得这是弥足珍贵的礼物,这是光,这是彩虹,这是难得可贵的东西。

蛙读后感500字作文 篇3

在暑假里,我在家中阅读了许多新奇有趣的图书,其中最好看的就数“笑猫日记”的《青蛙合唱团》了。

这本书讲述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让一群青蛙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城里居住。流落他乡的青蛙们,每天都辛勤地为城里的人们消灭苍蝇和蚊子,然而,危险降临了……

在青蛙团中,有一只没有后腿的青蛙,人称“蛙坚强”,它仅靠着两条前腿倒立行走,为民除害,感动了无数人。蛙坚强最让我敬佩的地方就是捉害虫,通常来说,普通的青蛙往往捕捉空中的害虫,而忽略了地面的害虫,但有了专吃逃到地面的苍蝇和蚊子的蛙坚强,这种“漏洞”就被堵住了。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蛙坚强”一样的青蛙保护庄稼,消灭害虫,庄稼才能获得丰收,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帮手、好朋友。

“蛙坚强”们为人类庄稼的健康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一些利欲熏心之徒却把它们当做赚钱的工具,肆意捕捉青蛙并做成餐桌上的“美食”。青蛙首领悲痛万分,它带领族人,到街道上不断歌唱,愤怒的歌声在空中回荡,这是青蛙们在控诉人们食用蛙肉的恶劣行径,青蛙们用弱小的身躯捍卫着自己生存的权利。看到这里,我为青蛙们这种团结一心,不畏强敌的精神所感动,但同时,又深感惭愧,因为小时候我就特别爱吃爆炒蛙肉这道菜,原来自己也曾是伤害青蛙的“凶手”之一。我下定决心,今后一定不会再吃蛙肉,不仅仅是蛙类,还有鸟类等野生动物我也不会再吃。我相信,只要有良知的人都能抵制买卖和食用野生动物,就是对野生动物最好的保护。我还要号召我的家人、同学、朋友们:青蛙是我们的田园卫士,保护青蛙就是保护环境,让我们都来保护“蛙坚强”吧!

夜晚我做了一个梦,皎洁的月光下,翠绿的池塘边,在田地里劳动了一天的青蛙们,纷纷跳进池塘,洗去一天的疲劳。几只青蛙从这片荷叶上跳到那片荷叶上,一两只青蛙悄悄的躲在荷叶底下和小鱼小虾们捉迷藏,蛙坚强呢?他呀,正领着一大群青蛙开始了气势磅礴的大合唱“呱——呱呱——呱——”

蛙读后感500字作文 篇4

作为文学院的学生,我不得不拜读一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长篇小说《蛙》。当我读《红高粱家族》、《蛙》、《食草家族》、《十三步》等作品的时候,我为其充满速度的叙述、斑斓的意味、锋利的究诘和卓越的语言才华而兴奋不已。

小说的名字叫《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听说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这是部直面中国近几十年来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小说。说起计划生育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我们不得不感慨一下。

以前有个澳大利亚网友,他说,每10个加他的好友,就有4个中国人。我说,大概你特别受中国人欢迎吧。他说,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大概是因为中国人太多了。当时,我几乎忘了中国人几十年来为计划生育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

动物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的种族和后代而生存。繁殖是动物的本能,也是身为高级动物的人类的本能。当人类的动物属性与社会属性发生矛盾,我们该做怎样的选择?中国政府选择了计划生育,于是,几亿成型的和没成型的胎儿成了牺牲品,又有多少孕产妇由于当时落后的医疗条件丧生。当我们为今天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的同时,可曾想到过他们?

读罢该书,犹如在中国人的心灵长廊进行了一番巡礼,禁不住重新探寻一下人类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旅程。正如书中所说,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伟大建筑,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

小说中一个最典型的人物。这个人是全书的主人公——姑姑,名字叫做万心。万心卫校毕业,一辈子跟妇女打交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她是接生员,无论多么困难的分娩,只要经她接手,就会转危为安,就连母牛难产,大家都请万心出马,那时候,她是四里八村妇女的大救星,活菩萨。到了八十年代,她一下子由天使变成了魔鬼。张拳的老婆因她溺死水中,她侄子万足的老婆王仁美被她大义灭亲引产失败大出血死了,袖珍美人王胆在被她追赶的途中所幸生下女孩陈眉,但王胆的命也没保住当时人口膨胀得厉害,国家不实行计划生育,可能带来灭顶之灾,万心就是计生工作的推土机,开到哪儿都压死一片,虽然讲法不容情,但我还是极端地厌恶这个时期的万心,以至于厌恶到要放弃读下去的地步。万心那种惨绝人寰的围追堵截实在是太血腥了,有谁愿意欣赏这样一个灭绝师太赶尽杀绝的表演呢?妇女工作本是最神圣的,可是,万心却被时代扭曲成了一个杀人恶魔,后来她途经芦苇地,被无数的蛙围攻,撕碎衣服,咬破耳朵,喷射黏液甚至是精液,再后来,她夜夜失眠,猫头鹰的叫声被她幻化成蛙的惨叫,她觉得这是那些无辜的生灵来讨债了。“蛙”,就是“娃”啊,万心的这双手,接生了上万个娃,又残害了多少个娃啊!如果她不仅仅是一个妇女工作者,如果她能在当嫁的年纪嫁掉,在该生的年纪生产,她的心就不会这么硬,这么冷。可惜,她年轻的时候与那个英俊的飞行员擦肩而过,后来在她徐娘半老的年纪里,戏剧性地嫁给了郝大手,一辈子接生了上万个孩子,却没有一个属于她,这也许就是对她作恶的报应吧?万心,愿你来生做一个完整的女人。

小说中一段纠结的感情。这段情不是秦河对万心的忠诚,不是陈鼻对王胆的呵护,不是万足对王仁美的愧疚,而是王肝对小狮子的单恋。十二年的时间,王肝给小狮子写了五百多封情书,可以想象,王肝是怎么把一颗惴惴不安的心装进信封,等待小狮子的回信,可是,没有,直到小狮子嫁给万足,也没有给王肝回过只言片语,因为王肝的信小狮子一封也没看到,信全被万心扣下了。没有回信,王肝依然痴痴地写下去,从第一封到第五百多封,这是怎样的痴情啊!令人费解的是,头发蓬松,塌鼻方口,满脸粉刺的小狮子,在王肝的眼里竟然是“小狮子真美啊!”就是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灰姑娘,让王肝远远地看见就激动地眼含泪花浑身颤抖,让王肝情愿跪在地上亲吻小狮子留下的脚印,当他得知小狮子嫁给万足之后,他没有痛不欲生,反倒很冷静地说:“爱情就是生一场重病,现在病好了!”看来,爱情是不拘于形式的,比如婚姻。

小说中一场无法忘却的过往。这部作品是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高密东北乡写起的,农村的落后贫穷,虽然我生在90年代,没有亲身经历那时艰辛的种种,但从长辈的口中我也了解很多。比如吃,爷爷奶奶说他们那时候几乎顿顿吃煎饼,能抹点猪油或者卷点红糖白糖,就算是十分奢侈了,至于钙奶饼干,那更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美味了。如果能捡到飞机上投下来的压缩饼干,真是好运气了,更多的时候,见到的是印刷十分精美的传单,飞行员降落伞,还有在手腕上画手表,每家每户发布票。还有那个时代村里的一个接生婆,会安胎,会接生,会打针,还会算卦,巫婆一样神乎其神。

蛙读后感500字作文 篇5

两天时间,读完了莫言的作品《蛙》,读完之后,没有酣畅淋漓的畅快感。感觉缺了些什么,或者就是“没有感觉”。如果硬要说,就是力度不够,作者似乎是要尽量保持中立。理科男小说读的不多,只能与余华的《活着》进行比照。另外有关唐吉阿德的情节确实挺突兀的,与整体乡土气息不容。

小说中对计划生育的批判是有的,但读后给人感觉该批判的也只是手段的恶劣,至于政策本身似乎还有认同之感,不得不佩服作者驾驭手法的高超。至于政策执行到现在,作品中有段话很有思考,“哎呦肖大叔,都什么时代了,您还提什么计划生育的事?他说,现在是“有钱的罚着生”--像“破烂王”老贺,老婆生了第四胎,罚款六十万,头天来了罚款单,第二天他就用蛇皮袋子背了六十万送到计生委去了。“没钱的偷着生”--人民公社时期,农民被牢牢地控制住,赶集都要请假,外出要开证明,现在,随你去天南海北,无人过问。你到外地去弹棉花,修雨伞,补破鞋,贩蔬菜,租间地下室,或者在大桥下搭个棚子,随便生,想生几个就生几个。“当官的让‘二奶’生”--这就不用解释了,只有那些既无钱又胆小的公职人员不敢生。”“照你的说法,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不是名存实亡了吗?”“没有啊,他说,政策存在啊,要不以什么做依据罚款呢?”。过往已成反思,将来如何继续,也许高物价也是一个因素,让你可以生但不敢生,生的起但养不起。

姑姑这个角色,老年有些悲惨。但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也许是作恶多端、也许是过于懒惰,也许是其它的什么原因,这也是我每每快步走过乞讨者身边的自我安慰。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蛙》读后感6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蛙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