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高海拔之恋2有感

观高海拔之恋2有感

观《高海拔之恋2》有感。

我们经常会观看一些视频或者电影,我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与思维,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绪的火花,很多优秀的观后感,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杂乱的思维得到整理。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高海拔之恋2》有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海拔之恋2》观后感

《高海拔之恋2》都已经下线了,其实主要原因是看到了铺天盖地的影评,心里想说都被他们说啦,但是,总是有些感觉是不一样的,就写点吧,面对这样一个好的作品有些话还是想说出来的。

在当今情欲,物欲,暴力,阴谋充塞的电影世界里,此片的出现就像一股清新的空气吹进了我的心里,尽管高海拔上空气有点稀薄,荒诞的故事开头,把大家的视线拉到了那个人迹罕至,连车都搭不到的偏远小旅馆,跟外界的荒凉的景色对比,小旅馆里的装饰布置无疑是舒适和温暖的,这样的视觉冲击力很容易的就把我的情绪直接带进了戏里。这高海拔之地的冰冷和喘不过气来,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环境写照么,那么这个温暖的小旅馆就是我们心里十分向往的世外桃源。避世也好,疗伤也好,一切一切的写照引起一轮轮深深的心里共鸣。有谁不想躲在那里呢。

小田跟秀的爱情故事是影片中三个爱情故事最现实,最感人的一段。看的时候会想到自己曾有过的快乐跟甜蜜。随着影片的深入男主角麦克的介入并以旁观者的身份一点点的剥开他们这段爱情的原由,在这个过程中,麦克渐渐忘记了自己的伤痛而不知不觉的爱上了一直在等待爱人回来的女主角。。其实他爱上的是女主角对爱的执着,对爱的坚持,这跟对爱摇摆不定而弃他而去的高圆圆是如此的天差地别。到此他才发现秀的爱情观才是他心里真正想要的。

最喜欢的是影片的高潮,麦克为秀拍的那本电影的结尾让小田活过来了,拍这本片子圆了三个人的梦,高圆圆就此可以回到自己喜欢的电影界继续发展而不用再逃避世人的指点。而麦克自己也通过这本片子告诉秀,什么伤痛都可以放的下,过的去,他力邀圆圆出演就是一种放下。秀在看到片子最后发现那个结局是她想要了很长时间的,大声的哭出来了,心里的那个结也就随风去了,毕竟人死不能复生。也只有心里放下了,她才看的明白最后麦克仰起头望着天空的眼神仿佛就是在高诉她:我依然在等你(这个镜头我最喜欢,男人演的好,没办法不喜欢啊)。正是这样的用心良苦,男主角最终赢得了真爱。

影片除了几位主演功力深厚,把角色发挥的淋漓尽致外,取景也很别具一格。虽然没风光片介绍的那么全面,但是香格里拉的景色也确实的让我们这些个窝在废气城里的人眼中一亮,更为巧妙的是片中片的设计,手法新颖,其中的爱情叙述手法感觉很浪漫,很纯粹,很精神层面,很难得的没有一丝一毫爱情外因数的描述,男女主人公的心灵对话几乎都是在传媒的灯光下,在大众电影院里,但是却说的如此的让对方心领神会,这种浪漫真的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哈哈哈!还有他们好几次为了拯救对方几乎搭上自己的生命,如此深厚的感情,到最终却连个吻都没有,其中的唯美的确让人心动。影片这样的表现方法让我想起了荒凉的新英格兰高地上的桑菲尔德庄园里发生那段干净的不带一丁点尘埃的动人爱情故事《简爱》。人在世上会有贫困,富有之分,地位也有高低不同,也许一辈子都改变不了,唯有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受伤的时候一样需要上帝的呵护跟眷顾。

当然片子中的有些情节还是有欠推敲的,但是对于我这个月亮可以是兰色,天空可以是橘色的唯美主义者来说,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只要他是美丽的,意境深长的。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高海拔之恋II》观后感800字


 杜琪峰应该算是香港少有的能够在商业与艺术上并行不悖的导演。一方面,他风格独特的银河系警匪片因难以想象的情节设计和人性剖析而被小众所喜欢,为影展所追捧;另一方面,他又能轻松玩转大众的娱乐心态,爱情轻喜剧就是他收敛票房、维系公司运营的一个杀手锏,《孤男寡女》、《瘦身男女》、《单身男女》然后又有了这部《高海拔之恋II》。虽然辅以轮换着搭配的演员,不同版本的故事,但透过这些其实总是能轻易的找出一个核心的主题我们要选择怎样的爱情。
在遥远的《孤男寡女》时代,郑秀文就要在月薪20万港币的华少和身价数亿的少年富豪Roger之间做出她爱的艰难抉择,而去年的《单身男女》之中,高圆圆又是在同样优秀的地球人和火星男之间犹豫不决,甚至到最后一刻,连编剧和导演自己都还没能决定要让她如何选择。
大概是因为在爱情面前,现代人总是要面对如此多的选择的机会,才会让这个话题一直的持续下来。《高海拔之恋II》大抵也是如此,一开场就让王宝强饰演的矿工哥抢尽风头一边是青梅竹马,一边是天皇巨星,结果高圆圆再一次抛下了可怜的古天乐,让人不禁要感叹两人的有缘无分。如果说在《单身男女》里高圆圆选择了吴彦祖还能让人拍手叫好的话,在《高海拔之恋II》里洗心革面、专一痴情的古天乐却再次败在了名不见经传的王宝强手下真是让人觉得难以置信。很多人都说不可能,当然不可能,但也因为现实中的不可能,才需要用电影来为生活提供多一些的乐趣。
况且电影也没有在爱情与面包的话题上继续俗气的走下去。抢婚只是引子,重点都还在后头。失恋的古天乐在香格里拉遇见了郑秀文一个客栈的老板娘秀,丈夫(李光洁饰)为救人走进树海,失踪多年,而她则一直在坚守和等待着一个生还的奇迹。谁都能猜得到的情节,从互相抵触到互生情愫,在古仔的帮助下,郑秀文渐渐走出阴霾。就在大家都以为两个人要走到一起的时候,丈夫的尸体被发现了能坚持7年也当真是一个奇迹,而且还差500米就能走出树海。
这样的遗憾,这样的悲剧,如果这是现实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换谁恐怕也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就在观众跟电影里的角色一样被困扰的时候,古天乐饰演的迈克自导自演了一部名叫《高海拔之恋》的电影。电影里,秀的丈夫活着走出了树海,迈克看着他们默默离去。但《高海拔之恋II》并不是一续集,而是一个反射,一面镜子,另一种更无奈的可能性:秀再一次的面对必须做出的选择,而此时她的面前只剩下了一个选项埋葬过去,毕竟生活还要继续。
其实也不光是爱情片,大概电影里只要涉及到爱情的问题就会滋生出这样的困扰。《谍中谍2》里的女飞贼Nyah Nordoff-Hall不也曾拿着病毒要在新欢和旧爱之间做出抉择吗?或许爱情本来就是一道选择题,为什么要和他在一起,而不是他,他,他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所以电影里的故事还要这么一直一直的拍下去。

《高海拔之恋II》——等待爱情,看到爱情


《高海拔之恋II》等待爱情,看到爱情

2月14日,情人节。想必此刻,大街小巷,都是成双成对的情侣。不去凑热闹,于是,在这个晚上,听着情歌,在家中写下这篇观后感。我想这电影,大概也会是今晚情侣们的选择,或冲着古天乐,或冲着郑秀文,或许就只是冲着情人节。而我,则是冲着杜琪峰。一生很短一年很长,杜琪峰《夺命金》之后,一场《高海拔之恋II》还是那样的令人不可捉摸。

等待,在爱情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一席之地,一句我等你,远比我爱你三个字,更需要勇气。

所谓爱情,就是为了对方,做他真心希望你做的事情。譬如好好活着,譬如好好生活,譬如相濡以沫。《高海拔之恋II》的爱情主题在于等待,却将牺牲精神诠释得无比透彻。

李光洁饰演的小田失踪于难以生存的林海,没有人相信他能活过一个冬天,但他却在密室之中活了六年。因为有人在等他回去,所以无论多艰难痛苦,他都不能死。

高圆圆饰演的圆圆,在结婚现场抛弃了古天乐饰演的大明星迈克,选择和普通穷酸老百姓王宝强一起生活。舍弃了事业,舍弃了富贵,舍弃了深爱自己的人,唯有幸福才对得起舍弃的这一切。

而结婚现场被甩的迈克,只有好起来,才能缓解圆圆的愧疚之情。只有早日恢复昔日光彩,才对得起033号国际粉丝秀对他的悉心照顾。在与秀的朝夕相处中,被秀情感所打动的迈克,也的确恢复正常,甚至是进入到一种比遭受打击前更好的状态,有失必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秀与迈克的感情是整部影片的重头戏。户外总是容易产生感情,爱情则是源于彼此的需要。在香格里拉远离尘世喧嚣的空灵环境之下,秀和迈克两个守着爱情伤口的人彼此治愈,成为最适合的一对。除迈克进入林海寻找秀,舍命救下秀外,导演并没有对这段感情的升华设置什么高潮。影片中成年人之间的相爱相处模式也完全超越了《单身男女》,以一种更为平缓的方式推进,人们不再需要壮烈不再需要海誓山盟,只是尽所能的关照彼此当你需要我的时候,我一直在你身边。

片中片《高海拔之恋》,是迈克送给秀最好的礼物,亦是导演送给观众最好的礼物,发生过的只是一个剧本。小田在片中片的活着,令秀的痴痴相守有了落脚点,这是一场戏,更是一种告慰,一种道别。残破的命运,扭曲的机缘,注定的错失,都遗憾的存在过。当时间滑过吹弹即破的脸颊,皱纹渐渐堆积,那么多伤痛与感悟均化为对生命的领悟。知足、安心、彼此相爱,将令你拥有最美好的世界,一个闪光的世界。

无可否认,《高海拔之恋II》并非时下流行的男追女或女追男桥段,而是带领我们去见证了一段曲折离奇的爱情。一个失落的大明星迈克,被爱情的锋芒伤至刻骨铭心。一个小店老板娘秀,在丈夫失踪多年中恍惚度日。他们是明星和粉丝的关系,按理说这样两个失去爱情的人于此处本应一拍即合,但杜琪峰是绝不会让他的作品流入俗套的。正因为迈克自暴自弃不愿进入爱情的角色,正因为秀总是期盼失踪的丈夫小田能够奇迹般回归而不愿面对现实。于是两个失去爱情的人,再次相爱竟是如此困难和曲折。

诚然在任何爱情电影中,对于情感潜移默化的发展恰巧是这类电影的共同点。但《高海拔之恋II》的独到之处就是将其场景搬到香格里拉这堪称桃源之境的地方,因此同类电影中男女消费心理、拜金主义、婚嫁心理等在本片中踪迹难寻。迈克给秀煮面,迈克去教堂取酒,以及两人骑摩托车去追日的情节,一点一滴铺垫到位。因此在这点上,影片有别于其他的爱情时尚戏,虽说在杜琪峰的爱情电影中,总会与时尚挂钩,但本片更像是为纯美的爱情营造了一个乌托邦,脱离了尘世间的一切凡夫杂念。一个大明星褪去光鲜的外壳,同样是一个追求爱情的血肉青年,在高海拔的纯爱之地将灵魂净化,才是真的自己。迈克和圆圆失败的爱情与香格里拉中秀和迈克的清新奇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为后面秀得知丈夫小田遇难,二人爱情之路的波折埋下伏笔。

这一方面正好印证了杜琪峰对爱情电影一贯的手法,不按常理出牌,却又遵循市场的主旋律。韦家辉和游乃海这对催情组合为电影的后半部奉上了大量煽情片段,迈克与秀的爱情箴言是那么摄人心魄,片中片《高海拔之恋》又是如此真实可贵,令人无法自拔。一段人世间失败的爱情,被一场天际之边的纯爱所治愈。

喧嚣的都市,3800米的超脱,在这片脱离地气的香格里拉,伴随那远离尘世的清新体验,都在这美好的蓝天下悄悄融化。

嗯,《高海拔之恋II》,我认为的,就是这些,就是这样。

观《山楂树之恋》有感2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很久以前看了小说原著,报纸连载的,每天很期盼报纸的到来,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听说张艺谋要导演《山楂树之恋》,心中涌起更多的期盼,想象一定拍得很唯美,很文艺。期待已久的电影终于来了,昨天看了电影后,总体上挺好,唯美的声音和熟悉的旋律将故事悠然带出,让人顿时心生感慨,画面干净、单纯、自然。但也有些失望,觉得人物缺少铺垫,情节有些跳跃,情感细节少了些。静秋这个人物不够丰满,让人觉得似乎她很幸运,不知是何德何能何才,让老三为她如此痴迷,如此无怨无悔的付出?能得到这么难能可贵的爱情。

很喜欢影片中的主题曲《山楂树》,娓娓唱来,温暖、忧伤、淡淡的,每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我的耳朵努力去捕捉,若有若无的,牵引着我的心。

印象深刻的是静秋回市里参加文艺演出,舞蹈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强烈地感受到那个时代背景,虽没亲历过文革,但很痛恨那样的时代,对民众精神的封锁和摧残,庆幸那样的时代终于远去了。脑海里突然转换到朝鲜,朝鲜的今日就是我们的昨日吗?抑或三十年后,再看今日的时代,还会有类似的感受吗?我想会的,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是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

当然,影片中描述的爱情也深深地打动了我,很纯洁、美好。老三对爱情的无私付出,细心、体贴,爱恋的情愫在二人心中攒动,展现在眼前的全都是美好,不由想起自己的青春时代。在物欲横流、浮躁、功利的如今,房子、车子、票子左右了人们的爱情观,这样的爱情当然是稀缺。人们希望能满足物欲的同时收获纯洁的爱情,却总摆不平付出与收获的关系。

爱情是什么呢?每个人心中一定有自己的答案。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这是一种很理想、很美好、很令人憧憬的爱情,但还有一种爱情,就是无论疾病或健康,你都深爱他、照顾他,陪他走完生命中最后一程。这不是婚礼上的誓言,是生活中的践行。

观《暹罗之恋》有感


《暹罗之恋》观后感

遇见《暹罗之恋》是一个偶然。在星期六从图书馆泡了一天,读了一天的英语写作文概现汉,顶着一个无比涨满充实的脑袋走在回寝的路上,光棍节这天的天空很给力地不薄不厚地阴着,雨点不紧不慢地滴在我的花格子伞上,咚咚咚地有股落寞的味道。看到小齐和一个室友围在电脑前看电影,隐约听到这部泰国片子里有我熟悉的马里奥,毛瑞尔,还听到小齐评价说这是一部很纯情的泰国电影,便来了兴趣,好奇地凑了过去。

男主角pCHY一下子映入眼帘,素淡的衬衫,青涩的面庞,无不带着一丝迷人的柔美气质,从暹罗广场的一条巷子里轻盈地走来。镜头切换到马里奥,一头整齐的板寸,牛奶般洁白的皮肤将他的表情纤尘毕现地呈现出来:微蹙的浓眉,焦急的眼神,微张的嘴。他们似乎刚刚在巷子里相遇,犹豫着要不要跟彼此打招呼,待到下定决心时,却已擦肩而过,所以他们迫切地寻找对方。

这已经是电影的结尾部分,而直觉已经告诉我不能错过它。于是果断地把它拷下来,从头来过。等到结局,它果真没有辜负我。

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就是即使电影散场依然会放不下,放不下整个故事,放不下那些触动你内心的画面,放不下那些清丽的配乐,放不下那些让人心疼的人物,他们和它们久久萦绕在你的脑海里,挥之不去。那部电影的感觉一直像一股气场般地环绕着你的身体,你的心。而奇怪的是,我却不愿逃离这种错觉,即使久久地陷在难过和哀伤里,我也不愿任何人,任何别的事物来冲淡它。

很奇怪不是吗?

记得上次有这种感觉是看了《泰坦尼克号》之后,整整两个月时间,我几乎脑子里每天都回响着那段悲情的苏格兰风笛演奏的插曲,时常浮现出八十二年后老露丝站在船头回忆往事的场景。然后就开始发呆,忘了手头的一切。

回到《暹罗之恋》。

首先打动我的电影的氛围,它是我最爱的,最为之中毒的忧郁小清新风格。清丽的钢琴曲,让人联想到淡淡的水绿色,随即就有一种把淡淡的哀伤沁入淡淡的小清新里的微妙感觉。背景同样如此:布景,陈设都好像是那种历经岁月显得厚重却丝毫不陈旧。主人公的衣着稍显明快,却还是以稳重为主。总之,淡紫淡苹果绿淡灰淡黄淡蓝淡咖啡色,画面拍得十分唯美,还平添几分忧伤。

故事的主线无疑是Tong 和Mew的纯美伤感的爱情,而支线同样动人:有Tong的家人之间的动人亲情,有天使般的June与Tong的家庭的陌生人之间的关爱与领悟,有公主般的Ying对两个主人公爱情的成全。所以这是一部诠释多层面的爱的电影,它向我们展现了爱的多彩。

而两个主人公的爱从一开始便注定了无果的结局,因为Tong最终已经伤痕累累的再经不起任何打击的家庭,更因为,他们的爱得不到祝福,因为他们,是两个男孩子。

真心心疼两个男主。十八九岁的年纪,纯洁得近乎透明,脆弱忧郁的外表下有着绸缎般坚韧勇敢的心。Tong有着一副阳光帅气的,完美的脸庞和硬朗的双肩,却好像时常紧张着,慌乱着,手足无措着。与Tong相比,Mew则有一股柔美的气质。表面上,他似乎比Tong更笃定一些,他可以在任何人面前露出自信的,完满的微笑。然而暗地里,他却哭得比谁都让人心疼,寂寞得比任何人都要深重。

儿时的他们是那么美好。记得他们是怎么开始的吗?他们是邻居也是同学。WC里,几个男孩要欺负Mew,撞见这一幕的Tong立刻拿起扫帚冲上去......Tong送给Mew一个红鼻子小木偶,木偶的每个部分放在不同的地方。其它部分都凑齐了,只有放在歪脖树叉上的红鼻子被拉着修剪掉的残枝的卡车拉走了......Tong的姐姐在野外露营时不幸失踪,全家人陷入深深的哀痛,最终为逃离伤心地而搬家。两个男孩子告别的前一天,门前的河水泛着昏黄和灰暗的涟漪。离别时,Mew终于弹出了那首钢琴曲悲凉的意境,其实那是一首中文曲子,叫做《明月千里寄相思》。

长大后,他们再次相遇。那天,他们静静地躺在同一张床上。Mew说,奶奶去世后,他一直自己一个人生活。他说:离别是生命当中的一部分。但我们真的能承受吗?当我们爱一个人,却又要忍受失去他的痛苦。或者可不可能,谁都不爱,就这样一个人默默生活下去?Tong轻叹一声揽过他的肩。他失去了姐姐,从此父亲因自责而酗酒,母亲坚强却不再慈爱,他失去了原本和睦的家庭。他又何尝不寂寞。

所以他们是相互懂得的。他们的爱,源于互相懂得。

再说说其他人物吧。所有的配角演绎得也十分到位精彩。印象最深的是Tong的母亲,得知女儿遭遇不幸后,她默默走到女儿的房间,抱着她的枕头哭了起来,表面上却不显露丝毫脆弱。除了丧女之痛,他还要面对整日自责的以至于酗酒不理正事的丈夫。她那么坚强地撑起整个家。然而,她内心是无比恐慌的。所以,在Tong到Mew家做客整夜没有回来,手机又落在家中时,她疯了般地开着车到大街上挨个店面寻找自己唯一剩下的孩子,彻夜未眠。那绝望的恐慌的眼神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她趴在方向盘上痛苦地放声大哭,她太害怕失去这最后的唯一的孩子。然而,当她回到家中,看到刚刚回来的在床上睡着的儿子,她没有半点责备,而是默默地退出了他的房间。当她撞见两个男孩子轻轻接吻的时候,她急迫地愤怒地找到Mew,让他终止这种关系。她太害怕儿子误入歧途,害怕再一次的失去。母爱,伟大如此。

还有June姐姐,她是Mew所在乐团的陪练和指导,却因为长相酷似Tong的姐姐而被请求到Tong的家中假扮他的姐姐帮助其父走出阴影。她是一个那么甜美活泼的大姐姐,懂得和这些青春期末的孩子打成一片又不失分寸,她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那么亲切,俨然一个美好的邻家姐姐。

还有Ying,她是在小时候Tong搬走后搬来的女孩。单纯得有些傻傻的,一直默默地暗恋着Mew,傻傻地相信那些八卦书,把Mew的头发塞进泰迪熊,期待他能爱上自己。然而,她却无意中听到了Tong的母亲与Mew的谈话,顿时伤心至极。然而,她是真诚的善良的,在接受了这个事实之后。她不惜给店主下跪让Tong只买那个送给Mew的小木偶的鼻子。在Mew彷徨的时候,她鼓励他:只要有爱,就有希望。

Donut是Tong的女朋友,片中没有交代他们是怎么开始交往的。总之她是一个反面角色,是一个俗物,对于她我没什么好谈的。但是演员演绎得确实很出色。

那个圣诞夜,所有的矛盾冲突都推向了高潮,同时也画上了句点。Tong的母亲让Tong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父亲终于接受了女儿不在的事实。June留下了写着她感悟的字条默默离开。她说:相信没有我,大家也一定会相互扶持。因为大家只是爱得太深,才会伤害到对方。Mew终于不再躲避自己的情感,参加了圣诞夜暹罗广场的乐队演出。Tong在广场的另一处对Donut提出了分手。看着女友转身离去,他终于毫不顾忌地奔向Mew演出的方向。早已等在那里的Ying和他一起站在天桥上向正在唱歌的Mew招手,那一刻,三个人对视,眼里满是释然的欢乐。一曲终了,Tong拉着Ying,拼命地从人群中挤进舞台的前方。然而Ying却默默地松开了Tong的手,她选择了成全这份爱。

最后是Tong和Mew站在一起,像往常一样,Tong说:歌很好听。

听后的感觉呢?Mew问。

Tong却说:我不能和你在一起了,但这并不代表我不爱你了,Mew。他的眼圈微微泛红。

而Mew略微迟疑,还是笑了,谢谢你。他说。

Tong送出了那个小红鼻子。他们互道珍重,然后转身。

最后的最后,Tong回到家,望着释然的父亲,和母亲深深地拥抱,这是他的选择:亲情。而Mew,看着终于完整的,但最后的鼻子却明显不合适的小木偶,终于泪如雨下。所有之前集聚的悲伤在这一刻喷涌而出。

当初缺一个鼻子的木偶,象征着两个主人公的缘分未尽。而五年之后,木偶终于完整,Mew终于收获了一份完整的爱。然而明显不合适的鼻子预示着两人终究的结局:分离。

所以他哭泣。

剧中有很多明显的暗示,比如Donut和Tong吃甜点时每人一杯,Tong和Mew却分享一杯冰淇淋。红鼻子小木偶等等。

有人也对电影提出了质疑,譬如情节太过老套,无非是两个主人公儿时的好感后来发展成爱。譬如一些情节经不起推敲。June和Tong的姐姐长得再像,怎么可能骗过一位深爱自己女儿的父亲呢?然而瑕不掩瑜吧,这部电影还是深深打动了我,让我看到了导演的诚意。

记得一开始是十分排斥同志的,看了《霸王别姬》之后便不再排斥。等到看了《暹罗之恋》之后,突然有那么一瞬间觉得,相反男女之爱似乎有些庸俗,有些轻浮,有些功利了。

有人说钟爱一部电影就是因为它契合了你的信仰。有人说结婚嫁娶是日常生活,和爱情没有必然联系。我同意。爱就是爱,无关性别。

只是自己的一点感受,混合了一些自己比较赞同的影评的语句。片子里的音乐真的很好听,钢琴版《明月千里寄相思》,还有Mew在片中唱过两次的,一次在party上,一次是最后圣诞夜的最后一曲,叫做《同行》,很美。

期待更多的,让我看后拔不出来的好电影。

观《充气娃娃之恋》有感


《充气娃娃之恋》观后感

拉斯(瑞恩高斯林饰)是一个性格憨厚,寡言少语的人。过于内向的性格让拉斯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平时他也只和家人来往,几年来都没有人上门拜访过他。其实在内心中拉斯也渴望着与别人沟通,只是常年的孤单生活已经让他忘了怎么样去与人交流,周围的人也慢慢习惯了他的沉默。不过突然有一天拉斯跑到哥哥格斯家说有个在网上认识的叫比安卡的女孩来家里拜访他了。又惊又喜的格斯夫妇俩随拉斯去家里一起派对,可一进门的看到的东西让格斯二人呆了半晌原来所谓的来访网友是拉斯从网上订购的一个真人大小的充气娃娃。但拉斯却跟她说话、讲笑话,好像这个充气娃娃真的是真人比安卡一样。格斯离开拉斯家后马上就弟弟的状况去咨询了家庭医生达格玛。达格玛听过之后认为这是拉斯主观上创造的一种错觉,错觉产生的原因还有待调查,但是为避免情况恶化所有人都得先顺着弟弟的意来,假戏真做。于是,为了拯救拉斯,身边的人开始积极配合着医生的嘱咐,与拉斯和比安卡一起踏上了一段心灵之旅。

关于主角的刻画:

主角Lars经历童年丧母,被大哥抛弃,与心理不健康的父亲同住,导致他

长大后成了一个沉默寡言,害怕与别人接触的孤僻怪人,但是他内心非常善良,乐于助人,并且是个很虔诚的教徒,他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

外表成熟的他心里有一片很纯净的土地。

Lars给我的感觉就是腼腆,整天满怀心事,他想与外界交流,可是性格和自己的心结使他做不到,这使他很矛盾。每当面对自己喜欢的女孩子Margo,总是无话可说。

关于电影的效果:

整部电影都是以一个很柔和的色彩去表现主题,给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非常切合电影发生在一小镇的背景。电影以长镜头为主,给人一种很连贯,

很舒服的感觉。整部电影没有太激昂的音乐,以温和的乡村音乐为主,正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这是一部很温馨浪漫的电影。

关于电影情节,主题

这部电影的英文原名本是Lars and the Real Girl,翻译成《充气娃娃之恋》这样的名字未免有标题党的嫌疑。这部看似很荒谬的电影却让我感动得流泪,影片中所有的人都以自己最宽厚的情感冲击着我的灵魂。

词典上说,如果一个人坚持的信念是错误的,甚至于社会现实及文化背景相抵触,还毫不动摇,他/她便是患上了妄想症。男主角Lars就是患上了这种病症,他把一个充气娃娃当作是自己的女朋友,呵护她,带她去散布郊游做礼拜,并且她求婚,同时也遭到了她的拒绝,最后直到接受她难以置信的死亡。在他最孤独无助的时刻,他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但永远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在自己的世界里玩,Lars周围的亲人、小镇里的居民、同事都陪着他一起在这个幻想的世界里生活。影片的最后当小镇的居民得到Bianca病重的消息时,全部都流露出了一种痛苦的神情,从最初的难以置信、不知所措到最后的微笑、陪伴和理解,就如同神父在最后的葬礼上所说:Bianca坐在轮椅上,却能伸出双手,触摸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以一种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她是我们的老师,她给我们教诲和鼓励。

影片中还安排了这样一段剧情,描述Lars的女同事对毛绒熊的迷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充气娃娃。而整部影片留给人最为深刻的感受,应当是一个情字。这种情从构成上而言,包涵了多个阶段多种成分,开始是兄嫂两人对Lars体贴关心的亲情,然后是Lars对充气娃娃虚幻出的爱情,进而是小镇居民改变态度所流露出的温情,最后是Lars在经历一切波折后表现出的所谓难以言状的释然与憧憬。但无论是哪一种情感的承载、表现和抒发,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道具,那就是Bianca这个充气娃娃。正是在她的作用之下,原先自闭寡言的 Lars微微打开了尘封已久心窗,原先冷嘲热讽的小镇居民渐渐敞开了相互理解的怀抱。

而从充气娃娃开始思索,我们可以发现,这部电影也并不仅仅是关于一个非典型人物的非典型故事。电影是放大和夸张的,它的落脚点始终是人们的生活。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有朝一日或许也将会成为Lars抑或小镇居民的化身。可能你我有时也会像Lars一样,找来一个充气娃娃倾诉心事;可能你我有时也会像小镇居民一样,习惯着把别人的充气娃娃当作真人来好好侍奉着。充气娃娃或许并无任何特殊显赫之处,但她有时也会启发我们仔细地审视一下这个世界。

我们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关爱,我们应该体谅那些弱势的群体,从这段凄美动人的充气娃娃之恋中,我们会学得更多。

相信《观《高海拔之恋2》有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高海拔之恋2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