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一)。

古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经典作品书籍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在阅读相关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为了可以记住当时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就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你有了解过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吗?也许"《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一)"就是你要找的,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读书》。这本书里并没有讲什么晦涩难懂的教育原理,都是吴非老师在这几十年的教育感受。而读完此书,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在此简单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开篇第一章《永不凋零的玫瑰》,吴非老师谈到了对他影响很大的一个教育故事——苏霍梅林斯基看到一个小女孩在校园里摘花,就问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小女孩回答说,她要把玫瑰给她的奶奶。这时候,苏霍姆林斯基非但没有批评小女孩,反而是帮小女孩摘了两朵最大的玫瑰,奖励这个孩子。因为他认为这个小孩懂得爱。

吴非老师在这文章中写到他把这个故事的前半段选出来让学生去续写,学生都续写成教育家去教育孩子不要采摘花朵,要爱护公物。吴非这个时候,感到我们的教育缺乏爱,都是在进行道德教育,反而让学生内心中的花朵已经凋零。想想,我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在告诉学生不要去损害公物,好像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虽然我们种种禁令,虽然我们种种惩罚措施,但学生依然会去踩草坪,依然会去摁走廊的开关。我想正如吴非老师所说,“让我们的孩子能具备美好的人性,能像一个人那样活着,心中有一朵永不凋零的玫瑰花”。这样的教育才能教育出更加优秀的孩子。

在书中,吴非老师谈到了很多关于教师成长的事例。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的一篇就是《只要肯读书》。吴非老师在书中说到教师的成长,讲到“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讲到现在的老师很少去读书,这个现象在我们身边也是经常见到的。

就在我读《不跪着读书》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个老师看到之后,说,你还真当回事呢?意思就是,你还把教书当回事。我想,这样的氛围下,我们教师如何能成长呢?一个教师都不把读书当回事,学生又怎么可能把读书当回事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教学生,我想读书更多的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修养。如果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都不愿意去读书,我想我也没什么前途了。我相信吴非老师这句话,“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

掩卷深思,吴非老师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教育专家,为什么成为一个语文特级教师。我想他大概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是一个愿意去读书,愿意去反思身边的教育现象。我这样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语文老师,人生道路还很漫长,自己需要更加努力的去阅读,也更加需要去反思,去总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勤勤恳恳,踏踏实实钻研,自己才能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有所收获。

铭记吴非老师的这句话“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做一个博学多识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做一个挺起脊梁的老师。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小编推荐小编推荐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不跪着教书》


1、他们可以板着面孔说出一番道理,他们缺少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同情与怜悯之心。(学会欣赏,努力去发现生活之美)

2、有新派教育家发议论,说中国的教育培养的是驯服温顺的羊,西方教育培养的是有竞争力的狼,我就极其担心邪恶的教育在未来仍旧有市场。(你应该告诉孩子,这世界是充满爱还是到处是黑暗?我想,心中有爱的孩子看世界的眼光会有阳光的)

3、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有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的方向)

4、我希望自己拥有最出色的学生,所以我必须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必须要有一桶水。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身体力行,以行动影响学生)

5、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当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习,思考,实践)

6、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得考虑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尤其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不管是对学生的个别批评,还是全班性的教育,教师都必须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不去伤害到任何一位学生,因为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

7、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着自己的学养;而一个不善于思考问题的教师,只能做传声筒。(我的教学特色、个性何在?)

8、有些教师上课,自有一种控制全局的威势,简直像布道一样,从精神上对课堂进行控制,当然,这种控制有时候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能做到收、放自如,那是种高境界)

9、我喜欢学生轻松,学生如果过于认真,我会紧张。我也不喜欢学生沉默,学生缺乏对话意识,对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伤害,因为他不可能从中得到提高。(有时,静悄悄的课堂,效率并不一定高。也许,此时学生已开始开小差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是有限的。当然,表面上的热闹课堂,其效率也有待考证)

10、教师风格不存,个性不存,意味着教学生命的死亡。

11、阅读需要爱,需要敬重。

12、从青少年成长的实际出发,最有效的教育途径,是在他们睁开眼看世界的时候,让他们第一眼就看到最美好的东西,接触到最基本的道德理念,让爱和美充实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崇高和尊严引领青春的目光。

13、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像一个人一样地活着。

14、功利的应试教育让他们上了大学,功利的读书又驱使他读到更高学位,最后,应试与功利教育孵出的一代人走上了讲台,他只能把自己的一套经验搬给学生。(向素质教育前进,学习新课改精神,创造属于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特色)

15、人文教育缺失,必将会有报应。(多点人文关怀)

16、每个健全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思想者,因为上苍公平地给了我们大脑,赋予我们感知的器官。然而总是只有很少的人能成为真正的思想者,因为大多数人没能从精神上获得解放,不知道自己可以站起来。(你是只苍鹰,从鸡群中飞起吧)

17、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懂得爱,懂得善良,教师自己必须有爱和善良的情感。

18、头脑过于清醒,有自己的思想,爱惜自己的人格,反而不见容于世,这是一个人的悲剧呢,还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要有自己的人格,要有羞耻之心)

19、一个人在青年时代,他的骨头要是出问题的话,他很可能一生都站不直。真可惜啊!

20、人没有信仰,是很可悲的;人的信仰是假的,则很可怕。

21、把只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比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

22、只要高考的长鞭当空一响,什么人都得打个寒噤。

23、如果没有对人世间的爱,世界在人的眼中也就没有了善良。孩子从小不懂得信任,是最可怕的事。(社会的诟病!信任等于完全相信吗?)

24、一个人,连妻子都不爱,连子女也不爱,连父母都不爱,却说热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学生,这种话,你相信吗?(自爱,而后方能爱人)

25、现今教育界的一大苦处,就是该管的事无人问,不该管的事,被死缠不放。具体到教育学生,更是无事生非,我们中国,什么人都认为自己有关心下一代的责任,但是没有人考虑自己是否具备关心下一代的资格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的孩子是最不幸的。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1150字)


古语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而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给记录下来,你有了解过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1150字)”,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篇一】

《不跪着教书》是一本不错的而书籍。我有空时就翻翻,感觉不像一般的教育专著那么枯燥乏味。作者吴非本身是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这本书是他的教育随笔的结集。作者在这本书里的很多观点,跟我们日常工作是比较接近也是我们所向往的。如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爱,感恩、独立等等的教育理想,无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质的教育,也就是作者对教育本质的阐释。《在听郭橐驼说种树》一文中提到的“大量的个案表明,对子女学习过分关心,每周都跑到学校找老师通气的家长,子女学习能力都不算高,处世能力也比较差。”在《在和孩子一同成长》一文中提到“一个合格的学生,他的成长不仅注入了老师的智慧,更倾注着父母的心血。如果老师都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家长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中国的教育还会有那么多的困难吗?”《诫徒》一文中提到“教师是人不是神。应当让学生知道我们爱什么,恨什么。不要听信“一碗水端得平”,学生的教养不一样,品德不在一个层次上,怎么可能“平”?还有很多很多的观点是我们工作中比较熟识的或者说是我们正在实践着的。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故事是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遇到家长的无理要求、无理取闹,遇到世故圆滑的学生,遇到上级领导的无理干涉,减负的问题……他从这些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分析现象,展现了他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书中说了很多我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教了我们许多遇到的一些教育问题的处理方法,有些问题也有作者的无奈。

在这本书的封面有两行字:“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两句话在这本书的序里也提到,并且在文章中不止一次的出现。我想也许这就是作者所崇尚和实践着的教育理想。可我们的日常工作经常会受到很我多因素的干扰,我们常常在做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我们的老师也常无耐地感叹:“什么时候还学校一片净土啊?”可是各级部门的领导下,有的工作我们不得不要做的,并且要努力去做的。作者在书中谈到:“现在教育界的一大苦处,就是该管的事无人问,不该管的事,被死缠不放。具体到教育学生,更是无事生非,我们中国,什么人都认为自己有关心下一代的责任,但是没有人考虑到自己是否具备关心下一代的资格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的孩子是不幸的。”有的不幸不是我们老师造成的,我们的老师也是弱势群体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想想社会赋予我们老师多么崇高的职责啊。可实际上谁都可以对我们的教育指手划脚,唯独我们一线的教师没有说话的权利。当然,这是个别现象,可这个别现象却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面对社会的功利和浮躁,面对这些压力,我们教师更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多做对学生有益的事情。那么作为一个教师,怎样才算没有跪着教书。读了这本书我有这样的体会:首先,教师要学会读书,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作者在《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中提到:“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多读书,自觉地读书(这一点,我也要努力加油)。作者提倡教师要多读书,但不跪着读书,也就是要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特别是如今经济澎湃,物欲横流的时代,教育专家满天飞,随便哪个专家都著作一大堆,他们是否站在我们一线老师的角度来想问题,解决问题呢,那就难说了。所以说我们在读书时要学会独立思考,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不仅如此,作为一名教师还有责任和义务引导自己的学生热爱阅读。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像一个大写的人一样顶天立地地的站着……其次,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风格延续着一个老师的教学生命,它可能长久地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我们要接受专家的指导,但不迷信专家,有自己的思想。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面对家长的无理要求,我们更应该多想想我们的学生,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情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就应该坚持。第三,教师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特别是在平常与学生家长接触时,应该理智地保持适当的距离。对学生要有爱心、同情心,用正直善良、高度负责的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同行、家长和学生的尊重。

我不得不承认,作者所追求和向往的“不跪着教书”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是一种高尚的教育。而现实却往往令人失望。悬在每个教师头顶那许多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指挥棒,岂能容你做得了半点主,你能不下跪吗?反思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很惭愧,我不敢说我没有过跪着教书的历史。我也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谁能读书,思考,实践,再读书,再思考,再实践,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规律,是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我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坚持遵循这一规律,一路前行。够理直气壮地说:“我从未有过跪着教书的历史!”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篇二】

真正的老师,自己肯定是一位正直的人,是一位有尊严的老师!脊梁挺不直的人是不能成为一位好老师的!这是《不跪着教书》给我的第一感觉!

记得小时候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位正直的人,要有做人的尊严!人的尊严一旦丧失了,是不能用金钱买回来的,做人一定要有骨气!

真正的老师,肯定是一位引领学生走向快乐人生、正直人生之路的老师!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的人不能成为一位好老师!

老师给学生要传递的是希望!在学生面前,老师是一位长者,是学生未来人生之路的引领人!学生都还没有成型,什么都有可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也许会影响了他们的一生!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融化学生,教学生成人!做一位老师难,做一位好老师更难!对学生来说,能遇到一位好老师,将成为他们一生都无法抹去的记忆!即使我们愤世嫉俗,即使我们看不惯很多东西,即使我们内心不平衡,但是,面对学生,老师有义务引领学生走向正直之路!试想,有什么东西比希望更重要呢?又有什么东西比希望更不可以失去的呢?我们个人不能失去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社会都不能!

我也常常看不惯社会上许多丑陋、畸形与变态,也常常愤世嫉俗,但是面对三尺讲台,面对一双双纯净的眼睛,我想我一生要恪守的原则是:做一位真正的老师,做一位正直的老师,做一个正直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篇三】

听了刘良华教授的报告,感受颇深,尤其是吴非老师写的《不跪着教书》一文,让人精神振奋,不能自已!兴之所至,马上从网上买了一本,仅用了三天就拜读完毕。读了吴非老师撰写的《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身省,由此引出一个问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师比作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还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

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

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

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教师“必须读一百本书”的目标、每年推荐的“教师必读书目”,对教师的读书是一种很具体、很有效的指导。假如,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为丰富自己而不断地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研究思考,那么,我们的教师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有价值了,人生就有意义了。

有读者说,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对目前中国教育的现状的警示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作者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已,却没有能开出拯救痼疾的良方。而我的体会是,《不跪着教书的可贵之处不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在于“开出痼疾的良药”。不是吗?如果你能仔细地、从头到尾地读完全书,你就会发现,作者在书中谈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或者说痼疾,比如不让学生读名著、不让学生请假过生日、不让学生迟到、不让学生组织课外活动,教师搞有偿家教、教师接受学生礼物、教师接受学生家长宴请、教师要学生家长办事,以及怎样做一个出色的教师、做一名优秀的校长、做一位合格的父亲等等,这些除了在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以外,作者还为所有的阅读者开出了一副普遍适用的“良方”,那就是:读书。

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吴非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吴非老师说,凡此种种,让人感慨不已。很多时候,他都不忍指责同行,知道每个人都有具体的难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名师都是在一些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篇四】

读完了吴非的《不跪着教书》,我又一次翻开了书的首页,读了作者的《序》,突然发现自己似乎能感受到他的内心,他在真挚地呼唤,大声地呐喊,直面现实,怀揣梦想,毫不放弃。

书翻完了,我在想作者是如何分节归类的呢?于是翻开第一章,我想寻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第一章的题目是:永不凋谢的玫瑰。我在想作者为何要用这个题目呢?它下面的10篇小文章又有怎样的共同点被穿插到了一起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又大概地阅读了这些文章。有了如下自我的想法:(不管对错,权当自我记录吧)

玫瑰是爱情的象征,是美好情感的一种。这一章节应该是用现象与事实告诉我们孩子应该拥有哪些永不凋谢的美好情感吧。由此,我总结了这样的短句:有人性美,懂得感恩,尊重老师,热爱祖国,乐观生活,善良是盏灯,放过弱者,懂得奋斗,孝顺父母,有民族的歌。这些应该就是王栋生觉得孩子的内心应该拥有的东西吧,这些美好应该在他们的心中永不凋谢吧!

读着这样的短句,我又问,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呢?《小学生守则》里总是把热爱祖国放在最前面的啊。在读,也许你会发现,一个人首先要有人性,才会有后面的吧,也许根本就没有先后的顺序。

我这个老师真的能将这些美好的感情传达给孩子,去呵护,引导他们拥有吗?这应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篇五】

我一直觉得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先要保持一个顶天立地的独立的灵魂。而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首先在做人品格上要站着。

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读后受益匪浅。“在读的时候,我也摘抄了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就像吴老师说的,也许这些资料除了自己以外,可能没有一个人会感兴趣,但这是自己读书的经过。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年,个别家长看我是一个年轻老师,有些想法,每次考完试就给我打电话说:“郑老师,我的孩子怎么考的这么不好啊?”还有的家长直接到学校找我,一学年结束后和我说:“哎呀,郑老师啊,我孩子的数学怎么从来都没考好过”。我们校长吃到这件事后找我谈话,和我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感动。校长说:“我们当老师要不卑不亢”。是啊,我尽心尽力的去教每一个孩子,那些考不好的孩子习惯不好,家长也没有用心去辅导他们,考得不好了就埋怨老师,哪有这样的道理?我们只要问心无愧就好了,以后再有这样的家长就要反问她为孩子付出了多少?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吴非老师所说的,得要站直了教书,得要有铁骨!

“评价一个老师的工作: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多好的评价标准,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用这三点约束自己,即使这不是自己学校的评价标准,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到了,学生和我们自己都会受益匪浅。

罗素曾经说过:你教的学生开始怀疑了,你的教育就成功了,这里的“怀疑”内涵是“思考”,并不等同于“什么也不相信”。在分析中展现独到的推理,新颖独到的见解,常在于对事物的大胆怀疑。因此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质疑,而且要教会他们大胆的假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怀疑”精神。

最后我想说:《不跪着教书》真是一本好书。在此我只想好好地感谢吴非老师,他给我带来了触及灵魂的感悟。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追求高远,内涵丰厚,人格高尚。而达此境界的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相信《《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一)》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