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恋爱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3)篇。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恋爱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3)篇"这样的内容,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恋爱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关于爱情的一些感觉,比如以下的几种感觉。

第一种,美丽的感觉。

古语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恋爱的过程中,男女双方总是觉得对方是最美丽的,尽管男方可能个头很矮,或者长相不够俊朗,女方体型有些臃肿,脸上还有很多痘痘,但是这些瑕疵在恋爱双方的眼中仿佛都变成了优点,甚至是一种别样的美丽。

第二种,亲切的感觉。

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你会觉得对方很亲切,跟他在一起,你不由自主地觉得很温馨、很舒服,你觉得他就是你幸福的港湾。你在潜意识里已经把他当作了你的家人,认为他是值得信赖的,即使有时候你看到他的缺点,也会觉得那是很可亲的。

第三种,羡慕或以对方为荣的感觉。

如果是健康的爱情关系,那么双方都会以对方为荣,你会欣赏爱人的一切,即使是他的缺点,你也会认为是其可爱的表现。

例如,你的女朋友参加了一次舞蹈比赛,她在场上表现得不是那么完美,最终也没有获得任何奖项,但当她出现在比赛场上时,你就觉得自己无限光荣。这就是爱情,无条件地以对方为荣。

第四种,赞许的感觉。

在和恋人相处的时候,你总是不自觉地向别人夸耀你的爱人,这些夸耀和赞许都是发自内心的,任何小的事情都有可能成为你夸赞她的理由。

一个女孩在自己男朋友的生日宴会上,深情地唱了一首情歌,以后这个女孩的男朋友逢人便夸自己的女朋友唱歌好听、心思细腻。

第五种,受到尊重的感觉。

爱情可以使一个人的自信心瞬间提高百倍,因为你的“她”的出现,使你的生命开始变得极具意义,对方让你的独特性开始显现,你的一些举动都成为对方关注的焦点,由此你会有种被重视、被尊重的感觉,这也是恋爱时必不可少的一种心理体验。

第六种,强烈的占有欲。

爱情不可以与人分享,它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和排他性。恋爱中的男女都不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与别的异性有过于亲密的举动,他们将对方视为私有物。因此,当你对一个人有了很强的占有欲时,说明你已经爱上了这个人。

第七种,依然拥有行动自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动自由,即使是在恋爱的时候,她的自由依然是存在的,爱一个人,给她足够生活和呼吸的空间,让她如往常一般做事,这才是对她的尊重。

第八种,无法遏制的同情心。

人们常常会对自己爱的人抱有深深的怜惜之情,什么事情都会为对方考虑,如果对方受到伤害,自己的心会比对方的心还痛。恋爱双方经常会把对方遭遇的苦难加到自己身上,并愿意为对方牺牲自己的利益,这就是同情心的力量。

第九种,生理上的冲动。

恋爱双方都喜欢牵手、接吻等一些亲密的举动,这种心理其实是很正常的,从彼此的触摸中能获得幸福的感觉,这样的感觉是无法比拟的。

恋爱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要想收获美好的爱情,女人要像个女人,也就是一定要有女人味,即能温柔体贴,也会撒娇卖萌;而男人要有男人的样子,大度包容,风趣幽默,对爱人无微不至。但不管男人女人,都必须要有生活趣味,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才能更好的爱对方,使两个人在一起的生活一直保持激情、趣味。

反观生活中的一些男女,把生活过得按部就班,毫无激情、了无生趣。上班下班,单位家里两点一线,很羡慕身边一些朋友享受生活的热情,但自己却不做出任何改变。甚至于在那个心仪的人出现的时候连追求示爱的热情都没有,也因为自己缺乏活力的生活态度导致对方没自己没有兴趣而错失姻缘。

很多人可能因为年龄大或者在爱情里受过伤就变得畏首畏尾,面对异性示好像刺猬一样把自己封锁起来不给对方机会。甚至有人会说:这也是对ta的考验,如果ta不能坚持那ta也不值得我去爱。可是殊不知现在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影响人们对爱情也失去了耐心,何况你封锁自己的刺也会把对方的热情之花扎的花瓣四落!

男女交往,谈恋爱和结婚都是学问,任何时候都一定要保持热情

恋爱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第(3)篇

一老婆对老公说:“我好羡慕别人有个会甜言密语的老公,那像你一点都不懂得讨女人开心。”于是老公说:“今天晚上我们在家里一起烛光晚餐怎么样,我来下厨做你最喜欢吃的菜,我们也浪漫一回。”老婆听了很高兴,但是心里又有很多不解,和老公这么多年也没见老公会做菜呀。很快到了晚上了,老婆有点坐立不安了。他怎么还没去买菜呢?看你怎么给我做烛光晚餐。“老婆快来我做好了,快来吃吧。这是你最爱吃的红烧鱼,这是糖醋排骨,还有海鲜大杂烩~~还有做了几道你喜欢的一些素菜。对了,我还买了两瓶葡萄酒。来快吃吧!”老婆看了桌上的几个空盘子心里又火又来气,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失望透顶。于是老公又说:“老婆哪些甜言蜜语的话就像是这些空盘子一样,说得再好听那就是空盘子。”说着老婆大哭马上抱住了老公。原来最爱自己的人是老公!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每天懂一点恋爱心理学》读后感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相信这句话。前天看电视,讲述那些专门捉蛐蛐的人。他们就是白天晚上捉蛐蛐,捉到一只好蟋蟀,就能卖几千,这让我想到了另外一句话: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不赚钱的企业。一个行业里做出状元,就牛逼了。在他们这个蟋蟀行业里,什么紫壳白牙、头大为王、牙大为帅、佳虫不与凡虫挣……这些就是他们的行话,也不知道我记错了没有。

同样,恋爱,这也是一个行业,这个行业也需要状元。

自我感觉情商很低,所以就需要学习一下别人的先进经验,给自己镀镀金,充充电。做任何事都需要策略技巧,需要策划。而且这方面的知识我觉得我也快到需要的时候了。

我只对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感兴趣,因为前半部分讲恋爱,后面则讲夫妻相处了。既然是恋爱心理学,就讲恋爱好了,把后面的夫妻也讲,没必要。前面的坎都没有跨过去,哪来的后面的啊。就恋爱部分,理论知识的吸收,我相信会帮助你在处理这方面的事情时保持一个理性的头脑。可以学习下。

此书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左边文字内容,右边则配一幅幅漫画。漫画的内容也很幽默,阅读起来轻松幽默。不愧为“每天懂一点”。

变态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3)篇


变态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此书的优点就是,不是学术书,而是概念书。明白概念之后提供典型案例分析,案例当中有生活的有电影的总的来说是看得明白的,熟悉的,关切自身的。看完之后,感觉明白了很多,很多启发,但没有那种看学术书那种,看完就以为自己懂的感觉。如果说1“掌握”2“了解”3“碎片化的道听途说或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懂一点”,那么这本书的意义就是有效的帮助读者从3到2的阶段。此书的启发是:第一,先天基因决定,最极端也是父母双亲都有心理疾病和恋生兄弟姊妹,也只有46%的概率;就是说,如果后天有足够的环境,即使在这种看起来必然会得心理疾病的人也超过一半的几率可以健康的过一辈子。而非直系家族遗传的基因影响只有3%,就是说一般人其实想有病也很难的,所以此书要说的还是后天的教育与遭遇是病发的决定因素。第二,《圣经》说世人都犯了罪,所以每个人其实也或多或少有心理疾病的诱因;就是说,每一个现在看起来的正常人有一天要是不正常了,其实都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总会找到一个合理的导致一个人崩溃的理由,而这本书更多的理由是归咎到童年的人格建设里面。在我的人生经历当中,几乎没遇到过童年是完全健康完美的,或多或少都有很多伤痕;所以我们应当感恩,为我们正常而感恩,因为基本上我们每个人都有理由不正常。第三,《圣经》说,因亚当一人犯罪却要世人都有罪,这个结论很多人很难接受,但事实上,此书中的病人之所以患病,都是原生家庭的环境影响导致童年人格的建立不健全。我们若接受这个论点的话,就可以理解,除了那极端的46%的情况,甚至即使是这46%,他们都只是受害者而已,他们是无辜的,他们完全可以健康成长,只是他们不幸的出生和成长在不幸的家庭,且不幸地遇上能让他更不幸的走向。就是说,是父母的无知导致悲剧的发生,这悲剧甚至不是一件事,而是一条生命,不是死了的悲剧而是活着的悲剧。这样我们大概就能理解《圣经》中的,亚当犯罪,但世人都是罪人;不是说这些罪人没有罪,全赖亚当就好了,而是我们无法挣脱的事实——即使我们的罪因是身不由己,但我们的罪果是咎由自取。

变态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专业的入门级科普书,值得阅读。确切的说,这世上已经被确诊为“非正常人类”(包括精神分裂、心境障碍、暴食厌食、人格障碍等)的人很多,书中也说了,光中国就有一亿人,那没确诊的就更多了。只拿中国来说,有1亿人是医学上确诊的“非正常人类”,那“正常人类”有多少呢?其实“非正常人类”和“正常人类”之间的距离并不远,你以为你很正常,但其实你也常常经历书中所描述的症状,只不过持续的时间不够长,可以自行恢复,所以不是医学上的“非正常人类”。退一万步讲,万一哪天你遭遇了什么事,遇到什么结,你会变成什么样谁都说不准。所以我希望,所谓“正常的人类”能对这群患病的人多点包容,而不是像看待怪物一样的看待他们,毕竟谁都不愿意得病的,就算你受影视作品的影响,认为食人狂(异食癖)、杀人狂(精神分裂,躁狂症等)很可怕,也请你们尽可能的在保护自己的同时,选择送他们去医院接受治疗,而不是像射杀疯狗一样,只管让他们死就对了。读类似的书总是感觉很沉重,写手们总喜欢拿这群患病的人做噱头,科普书如此,小说更甚,而读者们也乐此不疲的买单。我认为,所谓“正常”,一是三观超正(内在心理。三观不正的人,要么是“坏人”,要么是精神患者,后者是大脑功能异常导致无法正确判断和控制自己),二是情商超高(外在为人处事。仅三观超正,但为人处事做的很糟,也是精神疾病,典型的如人格障碍),两者必须同时具备才能算“正常”,很显然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正常”的边缘徘徊,就像“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有个“亚健康”一样,绝大多数人都只是亚健康状态下的“正常”而已。科科

变态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第(3)篇

        这本书从人的外在表现为我们解读了身边或者电影存在的心理案例,能够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展示真正的心理波动和源头。

       但是这本书的知识面还是有些狭窄,表现不太全面,读起来感觉有用的话不是特别多。

        最后写一下看这本书的感觉吧,这本书的书名可能会让我们觉得口味比较重,是非常态的心理。其实这个范围比较广,不是正常态的就是变态,其实真正的正常也只是按照大比例来说的,制定了绝大多数人一样的情况下就是正常情况的潜规则。剩下的也就是不太一样的,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或许是基因问题,或许是环境问题,他们也本可以和我们一样,只是经历了一些我们不太清楚的事,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不应该被我们另眼相看,举个例子,一个做尽坏事的正常人或者是个默默无闻的自闭症患者,你,更倾向谁呢?

        他们,只是和我们在不同的思维世界里,比起变态,我更喜欢用非常态这个词来表述他们的思维。如果身边有人让你难以理解,请尽量多一些关爱吧,如果我是他,我肯定也希望得到帮助和理解。

最新《心理学》读后感精选3篇


本文为读后感大全推荐专题“《心理学》读后感”相关内容。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读完作品,你不仅会为作者的思绪而感动。写好作品的读后感有哪些要注意的呢?下面我们为您呈上“最新《心理学》读后感”相关主题内容。

最新《心理学》读后感 篇1

刚刚用两个星期把这本书看完,觉得如果不写写自己的想法,很有可能会让我的阅读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黑川雅之在《设计与死》中写到:

学习和创作的关系可想象为“呼吸”。

有入有出才能提高,所以要勤动手勤思考,遂成此文。言归正传:

诺曼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用户提到了一个无比崇高的位置,真正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在现在可能已经是常见的看法,但在当时却被大多数的设计师所忽略,设计变成了设计师的个人秀,但往往倒霉的却是用户。

诺曼在书中十分注重强调设计的易理解性和可视性。特别是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在生活中使用的产品越来越复杂,产品的工作原理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用户的常识范围。所以设计师应该减小产品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一个崭新的产品,即使它利用了全新的技术,也能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能有一种亲切感,能够非常顺畅的完成操作。这就要求产品的操作方法要符合用户的常识和习惯。也许有人认为应该也有例外,比如苹果手机,在使用方法上可以说是完全打破了用户对手机的使用习惯。但是我们应该要意识到苹果让人与手机之间的交互变得更加直接和自然,它的设计是在做一个减法,所以人们很容易就接受了它,甚至爱上了它。苹果的用户往往很难再使用其他手机,就是因为苹果手机的`使用体验是有着很强的特色的,一旦习惯了就不想再改变。

再说可视性。诺曼提出了:

绝大多数的日常知识储存于外部世界,而非人的头脑中。

也就是说只有在被外部世界所刺激时那些知识才会被人们意识到,这种刺激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认知心理学就是这些信息的接收、转化和理解的过程。人们头脑中的“内部世界”是与“外部世界”进行着持续不断的信息交流转化的,而“内部世界”的处理结果就是人们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又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外部世界”。这样一个完整的循环就形成了。所以设计师想要产品能够被正确地使用,就要提高产品的可视性,能够让用户正确迅速的理解设计师的意图。

诺曼在书中举了很多很多的例子,这些例子都是生活细微处的小例子,有他自己经历过的,也有其他人的经历。所谓见微知著也不过如此吧,作为一个设计师就应该有这样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领悟力。从“门”到“开关”,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却把最深奥的设计原理体现的明明白白。设计是生活的一部分,设计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许设计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药到病除的良药,但设计是“盐”,一点点便可让生活有滋有味。

但是,这本书也给我了一个疑惑,那就是用户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现在很流行的用户体验设计,用户调研,但是调研的结果和数据也不是那么可靠。用户有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像那个有名的福特和马的故事。我们要做的是以一个设计师的专业的视角,帮助用户找到他们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需求。可是似乎只有实践才能证明设计师的想法是真正切合用户的需求的,否则就只是设计师自己的YY而已了。

有的设计师会比较想坚持自我,就是做自己喜欢的设计,总有与他们品味相同的人会喜欢他们的设计的。这似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计风格,似乎也都有可取之处,但是中间的度很难把握。只有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才能做到随心所欲吧。

最新《心理学》读后感 篇2

选择的悖论

当选择数量持续增加时,海量选择的消极作用就会显现。要是可供选择的数目继续疯长,可能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不再是自由,而是自虐。(选择并不是越多越好)

他把自由划分为消极自由(negativeliberty)和积极自由(positiveliberty)。消极自由是一种“不做”(libertyfrom)的自由,人们有免受他人强制的自由,不按他人意愿来做事的自由。而积极自由是一种“去做”(libertyto)的自由,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更有分量。通常情况下,这两种自由是如影随形的。

其中一些结论并不那么显而易见,有一些甚至违反我们的直觉,比如:

1.想过得更好,就应该在选择的自由上自愿接受一些限制,而不是完全拒绝束缚;

2.想过得更好,就该追求“足够好”,而不是“最好”;

3.想过得更好,就该降低对选择结果的期望;

4.想过得更好,做决定时就不应该给自己留退路;

5.想过得更好,就应该少关注身边的人在做什么。

医疗保险的条款极为繁复,我想,我一生中怕是遇不到一个人可以真正弄明白他自己的保险,包括所保项目、附加项目,以及保险公司的繁复声明等。但是这样赌注可就大了,失误的代价也变得尤为巨大。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会让一个人倾家荡产,不得不面对究竟要吃饭还是吃药的两难困境,而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正是处方药计划的初衷。

峰终定律

peak-endrule

人们对体验的记忆与过程中的感受好坏无关,只与“峰”和“终”这两个关键时刻的感受有关,即事情达到高峰时的感受和事情结束时的感受。

尽管两者都有非常高的标准,但完美主义者可能从来不认为自己可以达到这个标准,最大化者则认为这个最高标准是可以企及的。

技术革新可以让我们在有限的土地上养活越来越多的人,但是却不能允许同一片土地上容纳越来越多人,同时让他们工作和生活都十分便利。赫希认为,社会变得越富庶,越多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人们就会越关心那些固有的稀缺品。如果你加入了这场稀缺品大战,那么“足够好”的东西就永远都不够好,只有最好、只有最大化才是王道。

只有当我们真的可以自由选择的时候,这些选择才真正具有表达功能。想想结婚誓言里说的:“无论贫富,至死不渝”,如果你对自己的婚姻根本就没有自主权,那么这就不是你自己的誓言,而是这个社会的誓言。就算离婚是合法的,但由于社会或宗教反对的声音过于强大,离婚者往往受到唾弃,因此结婚誓言实际上是社会的誓言。假如你所在的社会对离婚行为完全不在意,你的结婚誓言才能真正代表你自己的选择。

如果机会成本会让最佳选项的整体吸引力下降,而且机会成本与我们否决掉的众多选项息息相关,那么选择越多,机会成本就越大。而我们意识到的机会成本越大,被选中的选项带来的满足感就越低。

如果我的学生能力差一点,或者对家庭负有更强烈的责任感,回家工作就是个很值得考虑的选择,如果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就找份保险点的工作干下去吧!如果选择少一点,限制多一点,许多权衡也就不需要了,他们的自我怀疑就少一些,不需要花力气寻找选择的依据,满意度也更高,决定后也不会再度陷入怀疑中。

后悔的问题之所以会那么严重,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后悔并不局限于客观事实。想象的力量让我们老想那些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不作为惯性inactioninertia当人们错过了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机会,将会对随后出现的类似机会置之不理,哪怕后来出现的机会比之前的更有吸引力。为了规避后悔,人们还会选择不做任何反应,这被称做不作为惯性(inactioninertia)。假设你正在家具市场选购沙发,看到你喜欢的一张沙发正在7折促销。但你才逛了第一家店,觉得后面可能会碰到更好的,所以就没买这张沙发。然而几个星期之后,你仍然没找到更好的,所以你又回去找一开始看中的那张沙发。问题来了,现在这张沙发只打9折。你会买它吗?大部分购物者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买了这张沙发,就不可避免地为自己先前没买而后悔。而如果他们不买,那么还有希望找到比它更好的。

只要了解适应的过程,我们就能预测它的后果,到了它真正发生时就不会那么失望。这就意味着,我们做决定时应该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明天的感受,还要考虑到几个月甚至几年后的状况。在选择过程中考虑适应过程,可以让当下看似沉重的选择压力变小,也会让我们对足够好的选择感到满足,而不是执著追求“最佳”选项,由此避免时间与精力的浪费。

人们建立满足的标准基于四点:已有的想要的之间的差异,已有的和预期之间的差异,自己的和别人的之间的差异,现有的和曾经拥有过最好的差异。

假如你的起点很高,相比起点低的人,你的失望也越大。正如美国记者芭芭拉·埃伦赖希(BarbaraEhrenreich)指出的那样,“跌落恐惧”是高期望的咒语。

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RobertFrank)[5]在著作《选择适当的池塘》(ChoosingtheRightPond)中提到,我们社会生活的质量取决于我们渴望成为哪个池塘里的大鱼。如果只有一个池塘,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地位跟别人进行比较,那么绝大多数人都是失败者。毕竟,在一个有鲸鱼的池塘,即使是鲨鱼也会显得渺小。所以说,与其跟全部人比,不如从整个世界里划分出一个合适自己的群体,在我们自己的池塘里,每个人都可以是成功者。

身份对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几年前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向参与者提供了数对假设的个人情景,然后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偏好。比如在“自己年薪5万而别人年薪2.5万”和“自己年薪10万而别人年薪20万”之间作出选择;在“接受12年教育而别人接受8年”和“接受16年教育而别人接受20年”之间选择;在“别人智商90而自己智商110”和“别人智商150而自己智商130”之间选择。大多数情况下,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都会选择自己比别人好一点的情境。可见,在小池塘里做一条年薪5万的大鱼,比在大池塘里做一条年薪10万的小鱼要滋润得多。

乐的人擅长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而不快乐的人会不断反思那些不愉快的经历,使得自己更伤心。

疗养院里的一组老人被告知要对自己负责,照顾好自己;另一组老人则被告知凡事都要听从工作人员的,全权由他们负责。第一组老人每天都要决定一些简单的事情,还有一盆植物要照顾;而第二组老人什么都不用自己决定,植物也有专人来照顾。结果发现,和没有控制权的老人相比,拥有控制权的老人表现得更活跃、更精神,身体也更健康。更神奇的是,有控制权的老人平均能多活几年。可见,从摇篮到坟墓,拥有控制感始终是贯穿一生的大事。

我认为近年来控制感的增加导致了人们对控制的期望值升高。我们越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就越希望自己能得到更多。

高度的个人主义不仅意味着我们希望所有事情都完美无缺,也意味着我们希望是自己使这一切完美无缺的。而当我们做不到这一点(其实根本就不可能做到),我们就会把失败归咎于自己,而不是别的一些更普遍的因素。也就是说,这种文化设立了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因果解释方式,促使我们在失败时责怪自己。正是这种解释方式使我们在面对失败时增加了患抑郁症的可能。

最新《心理学》读后感 篇3

做回你自己,这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什么又是自己呢?我们是否要经过千难万苦才能发现并做回自我?

这本书批判了很多心理学,尤其点名批判了很多主流心理学,包括:励志心理学,情商,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依恋理论。最后强调的是做回自己。其实,是很佛系的,似乎不是在讲心理学,而是在讲哲学,是在讲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对待世界的方式。

最终,学会放下,才会认识和做回自己,才会知足常乐。才会明白,成功和成就感只是我们好好生活的副产品,而不是刻意赢得的奖杯。说实话,论证的过程远比最后的结论更让我受教。

曾经,在笔记里写过:人类是如此渺小,如此脆弱,又容易受波动。

我感觉就像艾德.哈里斯在《西部世界》里出演的老年威廉一样,一直在探索终极谜题。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解构周围的各种理论,有一种茫然的脱离感。最终的答案,可能很简单,可能远不如探索的过程那样惊险,那样刺激。

既然如此,就应该慢慢体验这一个个探索的过程,去感受这一个个变化。重视当下,而不是过去和未来。好吧,我在某种程度上又犯了励志心理学的错了。借用书中的一段来甩锅:“如果我破坏了人们面对生命威胁时的希望,那么我一定就是一个最差劲的心理学家。”

当然,我并不是心理学家,说的也并不一定在理。从一个油腻大叔的经历来说,看的越淡,烦恼就越少。可能,你会因此遇到另一个自己。

读后感销售心理学(通用3篇)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读后感销售心理学”。

读书切忌死读书,死读书只会让自己钻牛角尖,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的场景深深吸引,并产生了很多思考。这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我们为你整理了以下的“《读后感销售心理学》”,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读后感销售心理学 篇1

1、为自己制定下一年的收入目标,要比以前挣的高出5%-50%。

2、为了实现你的理想收入,计算一下你需要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销售多少产品和服务。

3、将收入和销售目标按月、按周、按天分解;先确定自己想挣多少钱,然后确定每天都要做什么事才能挣到那些钱。

4、提前计划好每天;精确地定下你要拜访的客户数量,你要去见的人的数量,以及你要实现的销售数量。

5、为家庭和个人生活制定宏伟的、振奋人心的目标;列一张清单,写下用额外挣到的钱想买和想办的50-100件东西和事情。

6、为实现你的诸多目标制定一份书面计划,每天按计划行事。

7、为了实现绝大多数梦想,你将不得不付出代价。计算这个代价有多少,比如得加多少天班和做出多少牺牲;然后,开始付出。

读后感销售心理学 篇2

通读了《销售中的心理学》一书之后我了解了本书的作者博恩。崔西一位首屈一指的关于个人成长的权威人士,在成功学、潜能开发、销售策略及个人实力发挥等各方面拥有独树一帜的心得的伟人。也许是我个人的悟性太低还是没有那种天分,只从本书中得知了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不仅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而且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丰富的谈资储备。

上周接到一个郑州市关于医疗及电镀污水处理的客户询盘,应客户要求,我和宋经理带着我们公司近期正在调试中的两个相关工程的工程概述及我们公司的相关资料去拜访客户。如期到达客户的公司接待我们的是我从开始一直联系今迈公司环保部专员王女士,她大概有二十四五岁见面后简单的聊了一会她就看我们带过去的一些资料,之后便简略的询问了我们污水处理的一些反应原理,虽说年龄相仿但经验还是略有差距,再加上主客之分,我和宋经理在与她的交谈中已经略显青涩。随后王专员带我们便引见了梅经理。谈话时间不长便草草结束。我们约定两天后他来我们公司参观考察,我们临走时他也许是不想给自己留下一个问号或许是真的憋不住了,便捎带着问了一句:“你们是不是刚刚进入公司工作?”回到公司后一等二等却再无音讯,心中满是疑惑WHY?是因为客户最近比较忙?客户出差了?客户老婆生孩子了?阅读了《销售中的心理学》我再也不用那些骗鬼的理由来自我安慰了。我终于知道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给的客户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的衣着穿戴甚至发型都必须趋于商务化,给你的客户一种职业感、专业度、成熟度、干净舒服利落;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必须有足够的自信,即便你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每天早晨你也一定要告诉自己:俺中!俺行!俺可以!俺是最棒的!俺最牛!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的行为举止要落落大方,从初见客户与客户握手开始,你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你个人的感觉。见面握手时要带有适当的力度让客户从所有不相干的事里云游回来。保持一个舒服坐姿(站着的话证明要么客户有事要么不愿意这个时候与你谈论)不要交叉你的双手或双脚并打开你的双肩这样会让对方感觉更愿意接纳你,如果客户坐下之后保持了一种交叉的封闭状态,那你就需要打开客户的心扉,你可以选择递上一张你的名片打开客户交叉的双手之后,就可以开始你们的谈话了。

谈话首先要保证有话题可谈,这就需要你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你首先就得对你的产品有很好的了解,暂且不说能做到在你做梦的时候提到你的产品,你都能给对方一个完美的答复,至少你能更了解你的产品特性,分辨出哪些才是你的准客户,随后你就需要多了解你的准客户所处的行业现状,以及准客户的兴趣爱好,从这些中找到你们的交集从而展开谈话否则你只能和准客户比较眼睛的大小了。

然而侃侃而谈并非一个优秀销售员的行为,倾听客户的心声才是你成功的关键。倾听能让你更多的了解客户的需求。但是你面对一个不善于言谈的客户时,你就需要活动一下你的脑袋,你可以选择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去引导客户畅谈他的需求了。

我通读《销售中的心理学》全篇之后,领悟到作为一个销售人员,保持一种自信豁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热情开朗真诚相待的个性理念,立足于对方立场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随后也就不存在问题了。

读后感销售心理学 篇3

我们要学会做与众不同的自己,模仿加改变才能有创新,才是你自己的东西,书不仅仅是让我们学到了知识,主要的是对于我们心灵的启发。特别是在看销售之类的书籍时,估计很多人看完过后都认为是“疯子”写的,世界上怎么可能有像书里写的这样的人,“疯子”,肯定是疯子。我以前不理解,经过一段社会经历过后,我能感觉到社会上真的需要这样的“疯子”,他们往往走在富贵的最前端,我以前公司的销售总经理他就是这样的人,他的业绩每年都在公司排第一,他没有什么文化,估计初中还没有毕业,他做事很少安套路做,很多时候不安游戏规则办事,也是个很幽默的人,他的性格非常适应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也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在上海有房有车。同行中很多人会死在前辈的后面,某位很优秀的销售员去一家大企业谈业务,谈了几次没有谈成功,回来说了挑剔之类的很多理由,其他销售员肯定想都不敢再想去这家谈业务了。无形中从心灵深处把他打败了,太按照潮流做事了。我们做任何事应该永远只相信自己,别人和你说的,有的是在伪装自己,好让他的形象不至于在你的心目中遭到破坏,我们只能作为参考,别人永远不能影响我们,我们才是影响我们自己的关键。我们要把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不能因为别人而把它送出去,我们不期待别人使自己快乐,相反能将快乐和幸福带来给别人。

我们现在还很年轻,钱只是我们最后的目标,更多的是要提升自己,等到我们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钱,Noproblem!

尽管我来到公司将近半个月了,但是我没有感觉到一种团结合作的氛围,特别是销售这一块,大家很少有机会在一起交流经验,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我希望我们能像一首歌里面写的: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世界,等着我去改变,想做的梦从不怕别人看见,在这里我都能实现,大声欢笑让你我肩并肩,何处不能欢乐无限,抛开烦恼,勇敢的大步向前,我就站在舞台中间,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在日落的海边,在热闹的大街,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有你在我身边,让生活更新鲜,每一刻都精采万分,华顶网业!

我们都有梦,所以才会努力,烦恼才会愈来愈多,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已经慢慢长大了。

心理学读后感


心理学读后感范文一

心理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心理学。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许多人来说是一门既熟悉又陌生的学科,但人的生活主要是由人的心理与行为支撑的。无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还是工作中的为人处世,都离不开心理学,我们都需要心理学知识的帮助。所以,认真学习心理学非常重要。

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己知道自己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

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但是却很全面。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

大学里除了课堂上老师教授知识以外,还会有很多专家、名家的各种讲座、报告,还有学生社团等各种的实践活动等等。这些资源要充分的利用,选择适合自己的积极参与,从中培养和锻炼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了解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必要的知识,加强体育锻炼。学会了解自我和接纳自我,进而认知别人、尊重别人,与人互助合作,从而给自己创建一个良好、健康的生活氛围。在学习中健康成长,从求知中获取快乐。

心理学读后感范文二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它运用非常广泛,医学、政治、哲理等等。它阐述的就是类似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互动原因。也就是说是基于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个体基于环境和社会中的发展过程的剖析。社会心理学最基本的是阐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个人或者国家世界环境的影响互动等。分析一种群体,就必然要先知道哪国的,哪省的,说什么话,有什么风土人情。这一群体都有些什么人,做什么事等。 群体内部的关系错综复杂,这里主要简单地说下大概。群体关系不管友情爱情亲情为基础,都以利益为中心。当然好听的说多了有时候会否认这种观点,但是超过了限度,最基本和最自然的本能就会显现出来的。在群体关系中各种不同阶层,其利益中心不一样,最大的限度也不一样的。

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直接来源:民族心理学、群众心理学、本能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直接来源于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和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它们构成了现代社会心理学的最初形态。 早在1807年,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一书中就曾论及不同于个体精神的绝对精神,此后哲学家拉扎勒斯和语言学家斯泰因塔尔提出,历史的主要力量是民族精神,并由此成为民族心理学的直接缔造者,现代心理学之父冯特深受黑格的影响,他历时二十年写出了《民族心理学》,他认为民族心理学的较为合适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由共同的人类生活所创造的那些精神产品,因此仅凭个体意识是无法对它加以说明的,它为创设现代社会心理学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群众心理学是法国早期社会学的直接产物,塔德的思想构成了它的主干,他用模仿理论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认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连犯罪也是通过暗示,模仿和欲望等社会原因产生的,他认为对群体行为最为成功的说明应该是个体的或心理学的,而不是社会学的。另一位学者迪尔恺姆的看法则恰恰相反,他认为社会的事情是无法还原到个人水平的,群体是一种结构形式,一种能够以不同于组成它的个人的方式进行思考,感受和行动的整体,因此社会心理学只能从群体开始并终至于群体。古斯塔夫的群众心理学是这两者折中的产物,他的观点在美国社会学家罗斯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并最终形成《社会心理学》一书。

本能心理学的创始人是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表现出从遗传因素而不是社会因素出发解释社会行为的倾向,而且体现出了浓厚的个体主义色彩。他沿着达尔文的进化论线索,探讨个体行为的动力问题,并将这种动力毫不犹豫地归为人的本能,他列举了求食,逃避,性与生殖,母爱等12种本能,并认为其中衍生出全部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上述便是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三大来源。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领导力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领导力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kelly

这是一本教科书似的管理学类"集大成"的著作,基本将管理学的重点理论和演化过程都阐述了一遍,其实整体还不错,就是不太适合我看。一来信息量太大,每几十页就总结了一位管理学大师的经典著作的核心观点,还穿插了一些卓越领导者的实践和看法,每句都是高度浓缩的概括,是干货,但信息量太大读起来也比较费脑,有点累;二来起点太高不适合我,我还是乖乖地看"法"和"术"这类更贴合我现在实际的书吧,这种"道"的我还没到这个层次~

由于本书每句话都是"高度浓缩的概括",我也很难单独仅抽某几句话摘录,这次的读书笔记就记录一下本书的脉络吧。

第一章,"领导力来自哪里——提升领导力的七种理论工具".本章对领导力理论百年间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回顾,分别是伟人理论、领导性格理论、领导行为理论、情境领导理论、功能领导理论和关系理论。理论的更新不是否定过去,而是不断的完善和与时俱进。

第二章,"当今领导者所面临的挑战——从管理创新到全球化的人才争夺".主要阐述创新、人才管理、社交媒体、全球化四方面的挑战。凭心论,觉得这里放这个章节好像有点奇怪,可能是我还没get到作者的深意吧。

第三章,"员工激励——带团队,就是要激励人心".工作场景下的"激励"被乔治·米勒(认知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定义为"心理驱动力——决定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努力程度和在面对困难时的持久力".这方面的理论主要有4种,分别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要留住人才,就帮他实现更高阶的内在需求;麦格雷戈的X-Y理论——参与式的管理模式激发员工创造力;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成就感和职业发展空间,比薪资更能激励员工;积极心理学——提升员工的幸福感,他们的工作效率会更高。这版块里,印象最深的是激励因素是员工工作满意度提升的主要原因,而保健因素则是员工工作不满意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而薪资,通常被归类为保健因素。所以扣罚性的措施不是给予人动力,反而是提高不满意度的主要原因,担心不扣不动其实一定程度上是管理者的不作为,因为其没有提供让对方动的激励因素,所以"负向激励"很大程度是个伪命题。

第四章,"高情商领导者——洞察人心,才能激活团队能量".情感是领导者与下属关系的重要纽带,他们不仅要控制并积极表达出自身的感受,还必须能够接受、传达、回应下属的感受,这才是高情商的体现。事实上,每个人都应认识到情感对于个人关系的强大影响力,而不只是身居管理之位的人。

第五章,"领导力提升术——挖掘和提升核心领导技能的四个方法".本章主要是对几种用于评估领导者个性和行为的工具(如心理测试、人格测试)进行讨论,用于比较领导者自我和他我之间的差异性,并以此作为领导力发展计划的出发点。

第六章,"心理契约——发现员工未说出来的期望".心理契约是雇佣关系中不成文的观点与期望,因人而异,还带点时代烙印。心理契约的核心要点是双方的相互信任。心理契约这个观点对我来说还是挺新且有触动的,领导力不是单向的输出,更是双向的互动。

第七章,"战略领导力——为组织确立前进的方向".这一部分有点大,看标题都懂的啦,就是知易行难而已。

第八章,"极致领导力——危机时刻,领导者该如何做".这一部分其实是快速翻阅过去的,已经没有耐心看下去了。

第九章,"未来领导者要掌握的五个方法".五个方法分别是:投入型领导力——合理分配知人善用,让员工尽情释放潜能;综合心理学方法——培养领导者魅力和风度;服务型领导力——将员工需求放在首位,确保人心稳固;真诚型领导力——坚持真我,追求多方共赢;伦理型领导力——以身正人,用品质折服员工。

本书的结论写得非常好,摘录如下:

成为鼓舞人心的领导者的先决条件:你必须了解你的员工,知道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期望,以及为了完成愿景,他们的需求。施展领导力的前提是在于认清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领导力是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共生关系。

在过去,初级员工会自发地尊重领导者,而如今,身居领导者之位的当权者们必须赢得下属的尊重,随着Y一代进入劳动力市场,那些专制的指令和内部管控文化可行有效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现代商业的核心主题是客户至上,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意识到,客户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员工和客户之间建立的联系。公司通过服务人员之手直接或间接地将服务传递给客户,所以事实上,管理者应当将提升客户服务的重心放在提升员工敬业程度上。

最后用今天朋友圈中看到的一位师兄的圈文做结语:生活就是一本书,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情,都是一个个埋藏着启发的案例,关键是我们必须有能力解读它。我们可以把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选择出来,然后从中发现更有价值的启发。这个过程,就是在锻炼反思的能力。(好像和主题没什么关系,就是突然发现了这段把所想的成文并升华说出来的句子,顺手记录一下而已。)

终于翻完这本书,可以开新一本了。

读后感《恋爱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3)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